<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

2023-09-23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1篇

一、音樂句法的特征

(一)重復性句法

例1

所謂重復性句法是指樂句間的材料基本相同,這樣的句法在科爾沁民歌中較為常見。如《道爾吉署長》,兩個樂句前兩拍的材料一樣,只是在后三拍中將音高做了倒影化的進行。

(二)對比性句法

樂句間的材料在節奏、旋律進行等方面有所不同,即形成了對比性句法。當然,這種對比一般并不是絕對的對比,而是具有關聯性的,如《漂亮的巴德瑪》,兩個樂句在保留骨干音的基礎上,對節奏、旋律進行等進行了重新的組織,形成了對比性的句法關系。

(三)起承轉合式的句法

起承轉合式的句法在具有幽默性的科爾沁短調民歌中屢見不鮮?!捌稹笨梢岳斫鉃椴牧系某醮侮愂?“呈”是對前面材料的重復與鞏固,“轉”是將材料進一步發展,“合”具有總結、概括、結束的作用。如《套高烏蘭》。

(四)頂真句法

音樂中的頂真句法往往指的是前一結構的結束音恰恰是下一結構的開始音,這樣的句法一般能夠加強音樂的連貫性。如《阿日哈尼瑪》、《嬌生慣養的秦白》、《毛倫代》等都具有頂真句法的特點。

二、旋律變奏思維

變奏思維是科爾沁幽默性短調民歌旋律發展的重要手法。上例中,第六小節的材料a’是第一小節中材料a的變形與擴時的結果。而b’是將b材料中E、G、E三個音的節奏型由小切分重組為后十六,再將D、A兩個音的時值減半并重組為二八的節奏型變化而來的。將材料c的前兩個音G、A的節奏型由二八變為小附點,再將G與E的時值進行減縮,便形成了材料c’。將d的材料進行高八度移位和擴時變得到了d’,d”是d的高八度移位。由此可見,整首民歌的旋律是在變奏思維的基礎上得以展開的。

三、調式交替

在我國的民間音樂以及創作音樂中,調式交替作為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屢見不鮮。在具有幽默性的科爾沁短調民歌中,調式交替更是為這類蒙古族音樂增色不少。

民歌《套高烏蘭》的前兩個樂句為E羽調式,第9小節以E音作為過渡,將后面兩個樂句的調式音階作了調整,并結束于A羽調式。由此可見,雖然歌曲各樂句都保留了羽調式的特征,但由于調式音階的改變,主音和宮音都發生了改變。從上面的譜例可以看出,前兩個樂句的宮音為G音,但到了后兩個樂句,宮音變成了C音,形成了異宮系統的調式交替。

類似的例子還有《嬌生慣養的秦白》。其第一句為A羽調式,但第二句為D羽調式,兩個樂句形成了異宮系統的調式交替。

從歌詞的角度來看,民歌《敖德斯爾瑪》使用了“比興”的文學手法。第一句先從鵝的描寫開始,以引出第二句中敖德斯爾瑪的出現。而從音樂的角度來看,分別描寫兩個不同對象的樂句形成了調式交替。第一樂句為D商調式,第二樂句改變了調式音階的構成,只保留了四個正音,進入到了D羽調式,形成了同主音但異宮音的調式交替。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以樂句為單位,進行調式交替的,而《陶恩和》(例11)則有所不同。其第一句從G徵調式開始,結束于D羽調式,第二句則從D羽調式進入到了G羽調式。從整體來看,這首民歌在樂句內部連續出現了異宮系統的調式交替。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在具有幽默性的科爾沁短調民歌中,異宮系統的調式交替更為常見。

四、科爾沁幽默性短調民歌的藝術價值

具有幽默性的短調民歌是科爾沁民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科爾沁地區社會生活的藝術展現,更有著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功能。首先,其本身的題材可以為音樂、文學、影視、舞蹈、戲劇等方面的創作提供豐富的創作資源;同時,其旋律發展以及調式交替等手法也可以為專業的音樂創作提供技術上的借鑒。其次,這類民歌不僅內容詼諧幽默,旋律也朗朗上口,如果能被進一步挖掘、整理,甚至融入一些現代化的音樂理念對其進行重新編配,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愛,這對于整個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會有積極地現實意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科爾沁幽默性短調民歌無論是在音樂句法的組織上、旋律發展以及調式交替的手法上,還是在其自身的藝術價值上,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整理,將有助于科爾沁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更將對整個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與繁榮起到積極的作用。

摘要:具有幽默性的短調民歌是科爾沁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民歌往往帶有輕松滑稽,甚至是的諷刺色彩。由于其旋律流暢、歌詞詼諧風趣,因此被廣大蒙古族人民所喜愛。本文主要從科爾沁幽默性短調民歌的句法、旋律、節奏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詮釋其音樂形態特征的同時,探究其藝術價值,為進一步挖掘、保護、傳承科爾沁音樂文化提供一些參考。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貓的搖籃》,黑色幽默,特點,體現

1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流派, 對現代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黑色幽默是20世紀的產物, 興盛于美國19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80年代在西方國家發展為一種文學流派。這是美國的小說創作在傳統基礎上的新發展, 是小說藝術的新突破。“黑色幽默”這個術語是在1939年由超現實主義作家布列頓在他的著作《黑色幽默選集》中提出的。直到1965年弗里德曼出版了含有12個小說的簡寫的小冊子, 這時黑色幽默才成為一種文學流派上的術語, “黑色幽默”這個術語是由“黑色”和“幽默”兩個詞組成的, 他們分別具有隱含的意義。“黑色”代表了生活或是社會黑暗面, 例如, 官僚主義的絕對權力及二戰后美國宗教信仰的喪失。而“幽默”是含著淚水的笑。這是一種在殘酷中尋求快樂的病態荒謬的幽默。它實際上是一種尖銳的諷刺。黑色幽默以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和荒誕觀念作為基礎, 通過奇異的手法, 使荒謬和真實之間建立一種似是而非的關系, 從而揭示西方社會部分本質現象。

2 黑色幽默的特征及文中的體現

1) “反英雄”式的人物

在黑色幽默中主人公往往具有古怪和病態的精神世界, 而且主角通過毫無行動的方法來維護人類的尊嚴。作者看待社會問題的觀點經常通過主角荒謬的言語和行為來表達。從描述的觀點看, 幾乎每一個黑色幽默小說都包含一個“反英雄”人物。各種各樣的代表人物例如戰爭中的士兵, 現代技術中的科學家, 或是處于黨派斗爭中的間諜, 他們往往被置于一種特定的社會環境中, 通過他們的荒謬來揭示社會機械化的丑陋本質。在黑色幽默的作品里, 普通人往往被描寫成倒霉蛋。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一切荒誕因素都像絞肉機一樣折磨著人的精神和肉體。作家們追求怪誕的藝術效果, 強調人物的思維和行動的非邏輯化, 敘述描寫虛構夸張的細節, 用散碎的小說結構形式和諷刺夸大性的模擬手法, 表現荒誕社會現實中丑惡的一面, 以及人的精神崩潰狀態。主人公往往被表現為無能的、不幸的、不圓滑的、笨拙的、愚蠢的“反英雄”。在《貓的搖籃》中“原子彈之父”著稱的科學家費力克斯·霍尼克根本不關心自己的科學成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他在原子彈爆炸時熱衷的是用一段繩子玩“貓的搖籃”的游戲。在小說中科學家霍尼克的形象是一個荒謬且滑稽可笑的人。在人們的意識中, 科學家應該是道德高尚, 形象偉大的, 而科學家霍尼克確實一個把科學當做游戲, 沒有職業道德, 沒有感情, 粗心且幼稚可笑的怪人。他在研究中不講原則, 更沒有應該所具備的道德感, 全身心的最求新發明, 毫不關心科學研究所帶來的道德和社會作用。不僅對于科學毫無責任感, 甚至對于家庭孩子也漠不關心。小說中出現的一個滑稽荒謬的場面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后他竟然在早餐后把小費放到桌子上, 以酬勞妻子。對于自己的子女, 更是無視他們的存在。因為對于他, 人不是他研究的對象。他只是對“科學”這種“游戲”感興趣。

2) 情節荒誕不經

小說中的情節往往是荒誕可笑的。“黑色幽默”的作品中往往出現反諷和辛辣的諷刺。在原子彈爆炸時, 發明這個破壞性極強的科學家居然在玩“貓的搖籃”的游戲, 他對任何人都不感興趣, 因為人不是他研究的范圍。不僅是主人公荒謬可笑, 他的三個孩子也是荒誕而幽默的。三個孩子是這個荒謬世界的產物和受害者, 他們從小沒有母親而且父親對他們也是漠不關心, 所以造就了他們精神無常, 行為怪異而且冷酷無情。他們的形象也是荒謬可笑的, 牛頓是個身高不足四英尺的侏儒, 而姐姐安吉拉卻是個高六尺的大個子, 弗蘭克是一名“體內裝有紙腸子”的精神虛脫的空心人。在山洛倫佐, 博克儂為了讓更多的人信奉他的宗教, 巧妙地利用人們天生的叛逆心理, 請求麥克凱布宣布他有罪和他的宗教為非法, 民眾對宗教生活反而更加熱情更為向往。他特此做了向政府的告別書:“我向政府告別, 并非沒有原因:真正好的宗教, 皆以叛逆的面孔出現”。[1]143

在博克儂教中人與人之間的最佳交流是“腳戲”:兩個腳心相對、接觸摩擦。它的優越性還在于排除了個體性別上的障礙, 任何人只要進入“腳戲”狀態都將與對方融為一體、徹底交流, 這馮尼古特的虛擬世界里, 連世俗的性關系都不必要。這種荒誕性諷刺了博克儂教的迷惑性。

3)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是黑色幽默的第三個特點。復雜和混亂的情節通過暗示、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現出來。合理的時間順序被打破, 敘述在期間穿越。情節之間沒有邏輯聯系。在大多數情況下, 過去、現在和幻想結合在一起, 哲學和討論交織在一起。這些對于故事情節的迅速展開和深化主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小說時, 我們應該在無序中找出順序。黑色幽默小說家摒棄了平鋪直敘、按部就班的寫作手法, 不再注重故事情節, 打亂時間順序, 以反應后現代社會的混論。黑色幽默小說的情節往往混亂而復雜。這種混亂、復雜和無序正是這種混亂社會的奇異描繪。在小說建立的一個基本意象:“九號冰”。此外小說還成功地建立了另一個基本意象:“貓的搖籃”。“貓的搖籃”原指一種用繩線在手上翻出各種花樣的兒童游戲, 在小說中被用來象征騙人的所謂的哲學和宗教體系。作者用荒唐可笑的口吻揭示了某些打著“救世”的旗號欺騙人們的宗教的荒謬。在科學畸形發展使人類身陷圖圈的時候, 這種荒謬的宗教更將人類推進了深淵。小說中圣羅倫佐國的人們不僅受著政治獨裁者麥卡比的殘酷統治, 還受著宗教獨裁者博克儂的精神愚弄。正是在“九號冰”和“博克儂主義”這樣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冰凍下, 人們掙扎在生活和精神絕望的邊緣, 終于走向世界末日。透過小說中種種荒謬, 讀者和作者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謊言和欺騙主宰的世界中人未來的前景是灰暗的, 正如在《博克儂之書》中, 馮內古特絕望地問道“一個有思想的人能對已經在地球上有過100萬年經驗的人類抱有什么希望呢?”回答是“什么也沒有”。[2]185

在文中還多次運用對比, 形成反諷的效果, 霍尼克博士的三個孩子的名字擁有深刻的反諷意味, 弗蘭克這個名字是仿照本杰明·富蘭克林, 第二個兒子牛頓是仿照科學家牛頓, 女兒的名字是仿照天使, 三個子女的表現與他們的名字形成鮮明的對比, 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 牛頓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天使是純潔希望的象征, 然而霍尼克博士的三個孩子的表現卻把人類引向了滅亡, 通過對比, 諷刺了三個人的愚昧無知與自私自利。

4) 故事具有隱寓和象征的藝術特征

在黑色幽默小說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往往具有隱喻和象征的特征。作家往往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塑造一些畸形且荒謬可笑的人物形象, 而不是追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對于小說中牛頓的描寫, 是一個不足四英尺的小侏儒, 來隱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像哄孩子一樣的騙局。“貓的搖籃”象征著謊言和欺騙。在小說《貓的搖籃》中, “貓的搖籃”這一意象就在文中被反復提及, 因此并非用于隱喻, 而是有明顯的象征寓意。在《貓的搖籃》中, 霍尼克爾博士手中玩弄的繩子象征的控制力嚇壞了小牛頓, 使他一直記憶猶新。文中專門有一節即第74節就叫“貓的搖籃”。“我”應邀去弗蘭克圣羅倫佐的家, 在山洛倫佐的時候牛頓畫了一幅畫, 其實就是用合適顏料涂抹出的一種蜘蛛網似的東西, 別人問他那是什么?他說是“貓的搖籃”。在提及他姐姐的婚姻時, 而另一次是關于博克儂教的實質。安吉拉用九號冰換取了一位英俊的丈夫, 以為可以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然而婚后的生活是她非常失望, 因為她被利用了, 到頭來什么也沒有得到。謊言即是博克儂教的實質, 沒有實際可行的辦法來改變現實。也就是說《博克儂經卷》毫無實際意義, 一切都是虛無, 都是游戲。

二十世紀雖然科學技術得到飛速的發展, 但是人類出現了精神危機, 馮尼古特作為一名作家以敏銳懷疑的眼光, 深刻了解到其中的危機, 并將它們反映于作品中。他的作品充分運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 在“反英雄”式的人物, 情節荒誕不經,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和故事具有隱寓和象征的藝術特征等四個方面的特征力圖體現小說的荒誕性與虛構性, 反映現實的殘酷和人生的虛無。小說大膽預示了科學對道德和精神的負面影響, 但是作者并沒有對人類失去信心, 而是希望人們警醒, 努力改變現狀, 創作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世丹.美國后現代主義小說詳解[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0.

[2]庫特·馮尼古特.貓的搖籃[M].劉珠環, 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6.

[3]羅小云.拼貼未來的文學-美國后現代作家馮尼古特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6.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3篇

關鍵詞:黑色,幽默,小說

一、黑色幽默小說的由來

1965年, 美國作家弗里德曼編輯出版了《黑色幽默》一書, 這本書主要是選取了以黑色幽默為特征的, 自1960年以來發表于美國周刊雜志上的一些小說, 正是因為這些小說的特點使得弗里德曼將其命名為《黑色幽默》。這本書出版后產生了令本書的編輯者都不曾想象到的影響, 隨后黑色幽默的作家團體不斷壯大, 至60-70年代產生形成了一股黑色幽默文學潮流, 為文學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

二、政治篇·《茫茫黑夜》:在政治的“黑洞”中

庫爾特·馮尼古特的《茫茫黑夜》是一部典型的述說政治黑暗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霍華德·坎貝爾是二戰期間的雙重間諜, 因為其具有獨特的才華, 因此被德國納粹高層選中作為無線廣播電員, 同時, 霍華德·坎貝爾又是美國間諜, 為美國傳遞情報。二戰后, 霍華德·坎貝爾成為了臭名昭著的納粹, 美國又不肯公開承認其間諜身份, 所以他不得不四處逃亡。就這樣, 原本一個應該成為英雄的人, 最終卻連一個合法的“人”的資格都沒有。不僅如此, 隨后的坎貝爾還遭到妻子和朋友背叛, 在同時面對猶太教國家、納粹組織和共產主義聯盟

共同追捕的情況下, 坎貝爾又發現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聯盟之所以追捕他不過是為了對付冷戰中的美國, 在一場政治利益的斗爭中還沒有擺脫出來的坎貝爾又陷入到另一場政治斗爭當中。一直以來, 他不但得不到公正的對待, 甚至連為自己辯護的機會都沒有!

三、財富篇·《上帝保佑你, 羅斯瓦特先生》:“美國夢”的謊言與罪惡

財富, 是黑色幽默小說的基本主題之一, 它不但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還是資本主義制度滋生罪惡的一大根源。馮尼古特的《上帝保佑你, 羅斯瓦特先生》是一部典型的以財富為主體的黑色幽默小說。故事講述的是關于一筆高達八千多萬美元的家族財產的繼承問題。小說的主人公埃利奧特原本是這筆財富的法定繼承人, 但是這個繼承要想發生效力就不得違背法律的相反性規定, 即“除非法律上證明其神經反?!?。但是埃利奧特的所做所為使別人看來就是一個神經反常之人的舉動, 他主張進行一場“烏托邦”式的改革, 將富人的財富分給窮人。他的這一舉動得到包括他的父親在內的許多貴族階層的反對, 尤其是別有用心的姆沙利, 姆沙利甚至還刻意制造事端讓人們更加確信他是一個神經反常之人, 以使其失去繼承的資格。因為若是埃利奧特失去繼承資格, 那么接下來的繼承人就是姆沙利, 為此, 姆沙利可謂處心積慮。

四、宗教篇·《上帝知道》:祛魅的“上帝”

約瑟夫·海勒的《上帝知道》是一部典型的以宗教為題材的黑色幽默小說, 它的典故出自基督教的《圣經·舊約》, 但兩者之間的涵義卻截然不同。和《圣經》中的立場不同, 《上帝知道》是站在被上帝選中又被上帝拋棄的老年大衛的角度來陳述的。在這部小說的開篇就寫到, 這是老年大衛的零星的記憶, 他不是以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帝的口吻來敘述大衛曾經經歷的一切, 而是以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口吻來敘說著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一個有著各種感情的人所經歷的一生, 被上帝選中作為以色列的王, 因為有上帝的眷顧所以在所有的征戰中一直所向披靡, 一度成為以色列的王, 但因為他和有婦之夫拔示巴的奸情, 上帝拋棄了他, 并奪走了他的第一個兒子, 不僅如此, 遭到拋棄的大衛不斷地經歷著各種人生悲劇, 個人悲劇、家庭悲劇、命運悲劇、人性悲劇等。在經歷了如此種種后, 大衛發現他們每個人都不過是上帝手中的一顆棋子, 上帝想要他們如何他們就如何, 人類不過是隨著上帝的喜怒哀樂而被任意玩弄的玩物罷了, 他憤怒、不甘, 最后要求上帝為奪走他的第一個孩子而道歉。在老年大衛看來, 既然上帝說世界萬物都由上帝掌控, 那么當初他愛上有婦之夫拔示巴時也應是上帝的安排, 上帝又怎可拿他安排的事情來懲罰他?在整部文本中不斷地出現“上帝知道”四個字, 其諷刺上帝弄人的意味明顯, 甚至最后懷疑上帝的存在。

五、精神危機篇·《冠軍的早餐》:當“空虛”遭遇“悲觀”

《冠軍早餐》是庫爾特·馮尼古特的第七本小說, 當馮尼古特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 其本人也遭遇了嚴重的精神危機, 所以他想要借故事中的人物來表達和分析自己的精神危機。在《冠軍早餐》中最能體現精神危機的人物就是德威恩·胡佛。文章一開始就說明了德“威恩·胡佛當時已快要精神失常了”,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 妻子吞安眠藥自殺, 兒子是同性戀者, 并導致他和他兒子斷絕父子關系, 德威恩·胡佛的精神狀況越來越糟, 這些事情的發生使他變得孤獨, 而孤獨反過來又使得他精神更加異常, 精神異常讓他變得更加孤獨, 如此循環往復, 他自己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思考,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思考, 將自己變為機器, 一個會賺錢的機器, 最終德威恩·胡佛還是瘋了。德威恩·胡佛展現的是一個現代人愛無能的現象。在外人看來德威恩·胡佛是一個成功的人, 他擁有許多財富, 經銷處、旅館產權、連鎖店、洗車處等等, 可是在人倫親情幾乎完全喪失的情況下, 德威恩·胡佛漸漸覺得他只是一個會賺錢的機器罷了, 于是他對人生產生了質疑和困惑, 這也是他人際交往中一直持有的態度。

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黑色幽默小說處處體現著現實生活的寫照與人文關懷, 同時也充斥著人性的陰暗面, 政治的黑暗與腐敗, 人性的貪婪與墮落, 財富分配的不均與兩級分化, 宗教的偽善與欺騙, 還有現代人的各種精神危機, 這些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既有人性的美好, 也有人性的不堪, 我們無法回避這些問題, 關鍵是看我們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姿態、什么樣的立場來看待這些事情。

參考文獻

[1][英]E·M·福斯特.《小說面面觀》.馮濤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年.

[2]陳俊松.《“故事里面”的“嬉戲”——羅伯特·庫弗訪談錄》.外國文學, 2011年第2期.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4篇

從“瘋狂系列”到今天的《無人區》, 寧浩電影中無不滲透著黑色幽默的風格, 寧浩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黑色幽默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瘋狂的石頭》里的謝小萌、三個毛頭小賊, 還是在《瘋狂的賽車》里的耿浩, 甚至是《無人區》里的小律師潘肖。他們幽默的外表, 幽默的表演都給我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旨在探討一下寧浩電影黑色幽默風格的價值意義。

一、電影產業上的價值

首先, 黑色幽默風格獲得市場的認可。

在電影藝術發展的今天, 市場是永恒的話題。寧浩電影《瘋狂的石頭》打破了國產小成本電影沒有高票房的尷尬局面, 堪稱06年最賺錢的小成本電影, 延續《瘋狂的石頭》風格的《瘋狂的賽車》更是取得了破億的票房佳績。雪封4年的《無人區》上映兩天便收回了1600萬元的成本, 6天斬獲1.3億元票房, 三部影片的佳績足以證明寧浩電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進入二十一世紀, 人們的文化消費從理性走向感性, 一次性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思考。寧浩電影順應時代的潮流, 將喜劇精神進行到底, 在讓人們追求最大限度的感官享受的同時, 獲得了電影市場的認可。

其次, 黑色幽默風格類型電影的形成。

黑色幽默風格的電影用喜劇的外衣闡釋悲劇的人生, 因為其喜劇的外在形式深受觀眾的喜愛, 電影人看到了它的優點, 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類型電影涌現。這些電影的涌現再次豐富了中國的電影市場, 為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活力。

二、文化上的價值體現

首先, 是邊緣人物的生存態度。

在寧浩電影中主人公的選擇大多是生活中不足為其的小人物, 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為生活所迫, 屬于邊緣人群。但是在窘迫的環境下, 他們依然堅強而努力的生活著, 如《瘋狂的賽車》里的耿浩, 當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來時, 他幾度絕望, 但是安葬好師傅的愿望一直伴隨著他, 在這個愿望的支持下, 他再次找到了害他的李法拉討說法, 由此引發的又一系列的悲劇, 在這一過程中, 搞笑情節不斷, 觀眾在放松的過程中同時看到了耿浩的態度, 那就是安葬好師傅。這就是邊緣人物生存態度的最好表達。

其次, 對邊緣人物的人文關懷。

寧浩將電影視角深入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身上, 從側面表現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如《瘋狂的石頭》中的包世寬, 生活的壓力讓他患有前列腺炎, 盡職盡責的他唯一的目標是看住寶石, 幾經波折的他最終在心靈上守住了寶石, 將他認為的假寶石送給了自己的女朋友, 鬧劇的結局。在觀眾看來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對導演來說, 也許是對他們生存態度的一種表達, 表達導演對邊緣小人物的悲憫之情。

三、藝術上的價值體現

首先, 超脫現實的幽默。

電影被稱為第七大藝術, 從藝術形式上來說, 寧浩電影采用黑色幽默的外在形式。在寧浩的電影中, 我們無時無刻不發現笑點, 這些幽默的形式也無不是導演的精心設計。在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并存的今天, 導演寧浩選取大眾文化的角度, 奉行快樂至上的原則, 采用黑色幽默的喜劇形式消解觀眾的壓力, 釋放觀眾的心情。生活中一些嚴肅的話題在寧浩的電影中以感性、隨意、嬉笑的形式呈現出來, 觀眾以一種輕松、愉快、樂觀的態度面對它們。這樣的幽默形式, 被觀眾喜愛的同時釋放了觀眾的內心。

其次, 悲劇人生的本質。

超脫現實的幽默表達方式讓人們的心情暫時得到了釋放, 影片背后耐人尋味的故事卻讓觀眾久久不能忘懷, 深深打動著觀眾的心, 這也許就是寧浩要傳達給人們的真正的信息。在笑過之后, 縈繞在人們心頭的是對《瘋狂的賽車》里耿浩悲劇人生的憐憫與同情, 是對《無人區》里小律師潘肖遭遇的深思, 更是對我們社會環境的思考?!动偪竦馁愜嚒防镒鳛閷I賽車手的耿浩因為李法拉的原因無緣賽車, 師傅被氣癱直至被氣死, 走投無路的耿浩再次找到李法拉, 卻陰差陽錯地遭遇更多的不幸。在故事的過程中笑料不斷, 但是耿浩的死去讓觀眾再次看到人物悲劇一生的本質, 這樣一個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在故事的最終也沒有實現好好安葬師傅的小小愿望。

最后, 帶淚微笑的反思。

寧浩電影將黑色幽默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黑色幽默風格的特點之一就是讓觀眾笑而所憫, 笑而后思。寧浩電影在一定層次上來說是對社會問題的折射, 引發我們的反思?!动偪竦氖^》里包世寬真誠地對女友說“假的”, 女友則幸福地靠在他的肩膀上, 這便是幸福的升華, 引人深思, 在所有的鬧劇之后, 誰也不會想到真正的寶石會落在包世寬自己手中, 而讓觀眾更加感動的是二人之間的甜蜜。對于女友來說, 是不是真的寶石不重要。在物欲縱橫的當下社會環境中觀眾看到了那一絲純潔與美好, 不得不引人反思。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黑色幽默的哲學基礎是存在主義

卡夫卡之所以能成為黑色幽默這種寫作手法的先行者, 正是由于其存在主義的世界觀??ǚ蚩ㄉ钣诙兰o的初期, 資本主義和工業化對人性的異化, 世界大戰的陰影, 造成了資本主義國家中精神的荒漠??ǚ蚩ㄒ宰约邯毺氐膶ι婧腿诵缘乃伎紴榛A, 以寫作作為生命的明證, 揭示了世界的荒謬和人性的扭曲。他在寫作中對人的主體性的塑造, 對人的各種生存困境的展現, 對秩序的失望和極權主義的批判無不表現出存在主義的世界觀。

卡夫卡之后的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對社會生活和人的生存狀況的揭露更加深刻。薩特以“存在先于本質”作為哲學的口號, 他把“絕對自由”作為人的行動的出發點, 認為人的任何存在狀態都是人的自由選擇, 存在的過程就是人的自由選擇的過程, 因此他反對任何形式的“決定論”。但正是這種自由的選擇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緊張, 因為人不受任何先驗的規則約束, 追求自由的人注定是孤獨的, 而“他人即是地獄”。在此基礎上, 薩特也確認了世界和人的生活的“虛無”和“荒誕”, 因為一切不過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任意創造, 社會規則消失了, “上帝死亡了”, 人在創造自己價值的同時注定了這種價值也是沒有意義的。雖然他也強調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在他這種世界觀中, 人成了“一堆無用的熱情”。

而二戰后西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造就了精神的空虛, 信仰的喪失、道德的淪喪。在這種情況下, 黑色幽默作家面對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和人的精神痛苦, 他們用玩世不恭的態度, 夸張離奇的手法, 看似無動于衷的筆調來對現實加以嘲弄和諷刺。他們慣于從反面揭示現實世界的本質, 以荒誕隱喻真理, 使讀者“透過這一片喧鬧、粗野、瘋狂雜亂的氛圍, 從如許似是而非的反語, 不露神色的冷雋的嘲諷中悟出那使人困惑、使人啼笑皆非的專橫、殘暴, 那捉弄人、折磨人、像夢魔般使人無法擺脫的荒謬?!彪m然寫作手法奇特荒誕, 但黑色幽默的文學態度其實是嚴肅的、批判的。而且由于符合了時代的特點, 順應了哲學的潮流, 從而成為一種被大家接受和公認的藝術形式。

二、卡夫卡在創作中對“黑色幽默”的運用

卡夫卡作品的總基調是陰郁的、悲劇的, 而且他本人的性格也是敏感而悲觀的, 但大家不要以為他這個人就是很內向或者說沒有生活情趣。事實是他是一個樂于和朋友相處的人, 他喜歡在朋友的聚會中朗讀自己的作品, 而且在讀到精彩之處會和大家一起忍不住笑起來??梢娝男愿裰斜緛砭陀杏哪某煞? 這種幽默運用在他的作品中就成了黑色幽默, 他樂于用這種喜劇手法來展現人的生活的困境和荒誕。這種幽默、詼諧的喜劇手法與作品中人物的悲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悖論式的矛盾, 反而更加強了這種悲劇的效果。這種手法的運用在他的作品里俯首皆是, 下面我們選取幾個典型的情節來看:

在《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變成甲蟲, 而對于這件恐怖、悲慘的事情, 作者的筆調卻是輕松鎮靜的, 他詳細的描寫著這只巨大蟲子的形體和動作, 蟲子怎么轉動身子爬起來, 怎么指揮纖細的小腿來前進, 怎么開門以及家里人的戲劇性反映。后面的情節也極具喜劇畫面, 比如看見他立刻暈倒的母親, 拿著蘋果轟炸他的父親等等。如果不是整個故事的悲劇性, 其幽默與滑稽的語言會讓讀者有看童話作品的錯覺。

以上這種幽默的語調和戲謔的描寫在卡夫卡的作品里還有很多, 凡是讀過其作品的人不難發現他的這種藝術特色。

正如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中評論的那樣, 評論家在研究卡夫卡的作品時, 不能只著眼于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方面的解釋, 而應該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他作品的美學價值上, 也即是他的獨特的創作手法, 因為這才是文學的核心。而起源于卡夫卡的黑色幽默創作手法, 正是卡夫卡留給我們的重要文學遺產。

摘要:卡夫卡是西方現代文學的先驅, 一般認為他在文學派別上主要歸屬于表現主義和存在主義, 其作品的基調大抵是荒誕、隱晦、悲劇、無奈的。但他的作品中還存在幽默的元素, 這種幽默的主旨就是對人的荒誕的生存困境的揭示, 在冷峻的態度和不動聲色的描繪中諷刺各種社會的不公和弊病, 這種創作手法在20世紀60年代被美國作家發揚光大并被稱之為黑色幽默。因此可以說卡夫卡才是黑色幽默手法的開創者。

關鍵詞:卡夫卡,黑色幽默,存在主義,先驅

參考文獻

[1]曾艷兵.西方后現代主義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2]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3]吳曉東.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與小說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3.

黑色幽默的特征范文第6篇

黑色幽默最早出現于法國安德烈布勒東所出版的《黑色幽默文集》當中,之后一些作家也逐步開始使用這一名詞定義自身的作品。然而對于黑色幽默的定義,每一個作家都有著自身的定義和看法。而歸結為一點,黑色幽默突破了而傳統表現手法的限制,以幽默和笑臉來表現悲慘的情緒和無奈的現實,是具有獨特特征的文學表現手法。其具體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突出描寫怪誕的世界和離奇的社會;第二,刻畫的人物形象大都具有明顯的病態的心理或者畸形的性格;第三,語言的闡述也富有游戲性和欺騙性;第四,文學體裁新穎而特殊,其故事情節也大都突破世俗限制。在上個世紀中后期,黑色幽默得到繁榮發展。雖然,馬克吐溫在1881年就創作了《王子與貧兒》,但是其中的寫作手法和表現特征都具與黑色幽默相契合,本文也是主要分析了這一步小說中的黑色幽默成分。

二、《王子與貧兒》中的黑色幽默元素

1.兩條平行線索。馬克吐溫在《王子與貧兒》當中,從兩個平行的線索當中勾勒整篇文章。一條線索以主人公湯姆的人生軌跡為角度,另一條以主人公愛德華的人生事跡為角度,這兩條線索看似是相互獨立的,而實際上又是相互襯托、相互補充的。并且,在這兩條平行的線索當中,又蘊含著一定的對比特征,從而為讀者勾勒一個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幽默風格在里面。

湯姆出身于貧苦的家庭,清貧的生活讓他始終有一個變成王子的夢想,并在自己玩耍的游戲當中扮演者王子的身份。而當他真的與王子愛德華互換身份成為王子之后,湯姆自然而然的開始享受上層社會的奢靡生活,其內心有貧苦人轉換成王子的速度也非常之快??v觀全文,一個出身于貧苦的孩子,最終卻獲得國家繼承人的身份,這無疑對于英國封建制度的觀念來講,具有非常濃厚的諷刺意味。同時也是對于根深蒂固的,出身決定發展這一觀念的徹底否定。對于湯姆人生發展的這一角度來講,作者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引起讀者對于環境決定作用的思考。

反觀擁有尊貴身份的愛德華,其內心總是有著對于不被王族身份所束縛的自由向往。當機會來臨時,愛德華沒有過多思考,就與湯姆互換了身份。由此,原本擁有尊貴生活的王子,開始進入下層社會,并與貧民生活在一起。然而,生活的凄苦,湯姆父親的虐待,使得愛德華無法適應下層人們的生活,并開始懷念曾經作為王子的日子。之后,為了躲避湯姆父親的虐待,愛德華逃亡森林,并與其中的盜賊團伙結伴,卻依然受到無情的嘲諷和無視。即便同樣都曾是貴族的亨利,也是僅僅是一種奚落的態度諷刺這位已經落魄的王公貴族。由此,作者向讀者展示了一幅貴族身份的脆弱性,以及底層人們對于上層社會繁重理解的嘲諷和蔑視。由尊貴的王室貴族轉變為一個貧苦的愛德華王子的人生軌跡,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英國封建制度的巨大的諷刺。

湯姆和愛德華由于出身環境的原因,最初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在互換身份之后,愛德華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湯姆卻擺脫了原有的貧苦。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將自己的身份歸結為自身生活環境的影響。在一個世界之下,人與人之間實際上并沒有過多的差別,只不過需要在出身環境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身份。也就是說,并不是因為愛德華的王室身份,也并非是由于湯姆的貧苦出身,決定他們的只不過是其生活的環境,以及這一個環境當中的思想和行為。這一道理實際上就是馬克吐溫給予人們的黑色幽默這一哲學命題的思考。

2.對貴族的諷刺。馬克吐溫在創作的《王子與貧兒》這部小說當中,以及其尖銳的描寫手法對貴族進行了諷刺性的描寫。主要體現在,愛德華與湯姆互換身份之后,愛德華受到曾經貴族亨利的嘲諷、湯姆父親的虐待......這一些遭遇都說明了貴族在下層勞動群眾中,并不會受到禮遇,甚至會被無情的揶揄和嘲諷。馬克吐溫實際上就是以他人的口吻,講述自己內心深處對于貴族的繁雜禮節的輕視。

一方面,馬克吐溫以森林中兒童的口吻,向讀者描述了王子愛德華在森林生活中的可笑行為。以說明貴族的高貴實際上就是他們自身的主觀臆想,而并沒有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愛德華在與湯姆互換身份之后,其生活的做派卻依然沒有得到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受到湯姆家人的無情嘲諷和奚落。而愛德華為了躲避這種虐待行為,進入森林變成小偷之后,又只是得到了一些海通的奉承,從側面上表現了叢林孩子對于貴族的輕蔑態度。

另一方面,英國封建貴族內部的傳統的觀念和修養也被作者無情的揭露出來。按照王族的傳統觀念,王室貴族的存在是他們道德、尤其的最高集成的化身。受這種根深蒂固觀念的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也被披上神圣的外衣,由此決定了他們所舉行的各種儀式也是帶有肅穆和莊重之感。然而,馬克吐溫卻在小說中對貴族內部的奢靡生活進行了描寫,刻畫了貴族中的不擇手段的無恥行為。例如,愛德華的搭救者亨利層級就是一個貴族,其落魄的原因來自于親兄弟的陷害。已經出嫁的公主罔顧道德倫常,依然和自己的情人保持著曖昧的關系。這些情節的描寫都是作者對于上層社會的批判和揭露,表達了作者對于英國封建制度的不滿和批判。

由此可見,愛德華和湯姆在互換身份之后會擁有不同人生的原因是由于環境所決定的話,那么貴族內部的各種罪惡的行為的根本原因卻是社會本身的弊端造成的。也就是說,貴族本身就不是神圣的存在,其行為也不會是圣潔。這種描寫不僅僅只是對于當時英國封建貴族的描寫,而實際上是也是作者馬克吐溫對于美國逐漸貴族化的上流社會的諷刺。

3.人性丑陋面的夸張描寫。文學的魅力所在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感受到生活中的原本存在。而將現實中的形象刻畫于紙上,就需要作者能夠使用夸張的手法將其敘述出來。而馬克吐溫比較擅長的描寫手法就是夸張。當這種手法被應用到丑惡現象的描述之后,能夠給讀者更大的沖擊力。例如,在描寫湯姆的父親這一形象時,其所特有的愚昧和貪婪,被馬克吐溫以夸張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作為父親,沒有對湯姆表現出一丁點的關愛,并且還對湯姆大打出手。即使有牧師的接濟和教誨,但是這位父親卻依然將孩子逼迫從竊,這也成為造成湯姆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一定扭曲的根本原因。馬克吐溫通過夸張描寫湯姆的父親這一角色,將人性中的貪婪和自私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在這種對現實生活的諷刺當中,也表達了自身對于底層人們的同情與無奈。

此外,如夸大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亨利八世雖然備受爭議,但是無可否認是英國政治歷史生涯上一個非常具有聲望的君主,就是這樣一位有聲望的君主,卻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形成一個客觀的評價。在《王子與貧兒》這一作品當中,作者對于英國國王的昏庸和無能進行了夸張的刻畫,并且將其治理能力上的愚昧與其對于社會觀察能力上的喪失聯系在一起,這無疑大大加重了下層群眾的生活負擔,直至湯姆取得王子的身份,下層人們的生活才得到改變。作者透過對文中過往無能的表現,重點批判了英國封建王朝貴族王室統治能力的喪失。

另外,鞭童對于國王的哀告,從另一個側面的角度描寫出封建制度下奴仆尊嚴的喪失。鞭童作為一項職業,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在王子犯錯之后,替其承擔刑罰。然而,在王子成年之后,這一已經傷痕累累的少年卻依然希望繼續代替王子接受鞭刑。造成這一行為的主要原因,就是鞭童就是在這一個職業之下,才能夠支撐家庭生活,而不需要接受鞭刑的他,就意味著要是去這一份職業,其家庭餐桌上也將不會再出現面包。這種看似殘酷而又非常無奈的職業,表現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下層群眾為了獲得生活報酬,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鞭童的命運實際上也是宮廷內眾多奴仆生活的真實寫照。

縱觀全文,馬克吐溫將這種夸張的描寫運用到幾乎所有的人物形象當中。下層群眾為了生活拋棄自己的人格、尊嚴和良知,這是他們對于生活的無奈。統治者的愚昧以及宮廷奴仆的辛酸,都成為作者諷刺當時的封建社會的媒介。而這些人性的丑惡在美國社會當中,雖然是不同的形式,但是本質卻也相同的問題存在,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美國上層社會生活的不滿情緒。

4.勾畫美好藍圖?!锻踝优c貧兒》這部小說中最為主要的文學基調就是批判人生的自私和丑惡。然而,在小說的結尾卻出現了一個美好的生活藍圖——愛德華重返自己的國王之位,湯姆也沒有因為奢侈的生活而丟失自己的本真,而是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當中。并且,經過下層人們生活的體驗,愛德華對底層群眾的生活也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和同情,并成為一個體恤百姓疾苦的明君。黑色幽默是文學作家為了揭露現實生活的丑惡而引起讀者反思的寫作手法。馬克吐溫使用黑色幽默深刻揭露了英國封建王朝的腐朽,同時對美國逐漸貴族化的上流社會的不滿情緒。然而,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卻為人們勾勒出一個美好的愿景和藍圖。在社會當中,人是最為基本的元素,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尊重和相互理解,又被西方社會看做為道德的最高標準。

馬克吐溫在《王子與貧兒》這部小說當中,也在結局之初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例如,在描寫人性的丑惡、貪婪、自私等性格的背后,實際上作者是對當時的尖銳的社會矛盾的批判,并希望在經過各種調和之后,統治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爭取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在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這部小說中處處體現著作者的這一改良的愿望。這也是馬克吐溫在全篇使用黑色幽默以引起人們對于社會問題的重視之后,以美好的愿望做結,表達出自己對于生活的美好憧憬。由此,小說由愛德華王子和湯姆之間的個人利益關系上升到社會利益的階段,不僅是《王子與貧兒》這部小說的社會價值,同時也展現出馬克吐溫使用黑色幽默進行這部小說創作的根本目的。

三、結論

上一篇:流通經濟學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教師核心競爭力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