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

2023-09-16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1篇

1. 產品策略

(1) 中藥的傳統特色。中藥是中醫藥基本理論指導下, 應用于臨床防病、治病的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和升華, 中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傳統?,F代中藥科技的發展使傳統的中藥具有了時代與傳統相結合的特點。中藥的傳統特色主要有:中藥產品一般都需要加工炮制才能以商品出售, 中藥商品分為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兩種, 中藥劑型分為傳統劑型和現代劑型, 中醫的辨證論治對中藥的使用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 中藥成藥的新藥開發一般都沿用古方或驗方, 中藥復方依據藥物的四氣五味、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君臣佐使、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理論指導下才能組方成功。 (2) 中藥相關的法律、法規。由于中藥是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 國家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藥品進行監督管理。全國人大、國務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SFDA) , 制定了針對中藥的專門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藥品種保護條例》、《野生藥材資源保護條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AP)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等。 (3) 中藥種植、生產、流通、使用過程的監控。國家為保證中藥的質量和療效以及安全性, 在中藥種植、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化管理和控制如:《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AP)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MP)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 (GSP) 》。 (4) 中藥新藥開發特點。中藥新藥開發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長周期、知識密集、專業性強、國際化程度高等一系列特點。 (5) 藥品實行分類管理。我國藥品分類管理依據《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對藥品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 其核心目的就是有效地加強對處方藥的監督管理, 防止消費者因為自我用藥行為不當導致濫用藥物而危及健康。通過規范對藥品的分類管理, 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進行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

2. 中成藥的價格管理

價格是市場中最活躍的要素, 為了加強中成藥價格的管理, 我國政府制定了調整藥品價格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中成藥價格的制定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政府定價辦法》中提出的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的價格標準。

3. 中成藥銷售渠道的獨特性

中成藥銷售終端沒有其他普通商品那樣廣闊的空間, 其銷售終端只有醫療機構和藥房兩個銷售終端。國家對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建議醫療機構藥品采購要實行公開招標采購或參加集中招標采購。國家對執業藥師進行培訓和監督管理, 中藥執業藥師必須通過國家中藥執業藥師的考試并注冊以后才能上崗工作。國家規定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出售中藥材, 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城鄉集市貿易市場不得出售中藥材以外的藥品。

4. 中成藥促銷特點

(1) 中成藥的廣告管理。我國中成藥的廣告具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體系。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廣告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 (2) 中成藥推廣的醫藥代表。由于中成藥的專業性和廣告的局限性, 大部分藥品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用醫藥代表向醫療機構或藥品零售企業進行宣傳和促銷。

二、中藥新藥前期市場調研應注意的問題

1. 背景研究

從中藥市場調研的角度來看,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中藥新藥開發的經濟環境: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貿易制度, 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經濟環境因素除了上述以外, 還應包括地理環境、人口因素、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以及商業基礎設施等的狀況。中藥企業競爭環境分析的重點應該放在同類藥品的競爭上來, 同時西藥行業的同類藥品競爭也是關注的重點。在同類藥品競爭中我們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包括:品牌、價格、劑型、劑量、市場占有率、療效、毒副作用等??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 將會給醫藥企業帶來各種契機和發展, 當然也存在著種種威脅。醫藥企業要搞好新產品的開發, 必須充分重視醫藥科學技術環境的調研。

中醫藥行業的政策, 是國家及有關政府部門為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而制定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表明國家一定時期內在中醫藥科研、生產、經營銷售等活動中鼓勵什么、限制什么, 并以此調動或約束人們在中醫藥行業的各項活動中的行為。

2. 相關疾病的專業論述

在進行開發中藥新藥立項前期的綜合全面的背景分析研究的基礎上, 要對其即將研制開發的新藥進行相關疾病和用藥環境的專業性論述, 從醫學專著專業方面信息收集和處理以及論述的過程中獲得對此類中藥新藥的更深層次的信息和數據, 為進一步調研鋪平道路。醫學專著專業論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該領域的流行病學與防治概述, 相關醫療發展概況, 中國該領域用藥市場概況, 新產品、新技術發展研究現狀與趨勢, 中藥傳統用藥及處方行為的優勢與不足等。

3. 競爭者研究

對中藥生產企業影響最大的還是在同一行業間的競爭。中藥行業的競爭程度往往取決于行業競爭結構中的各個因素:新進入者、替代者、購買者和供應者等。了解和分析中藥行業競爭結構, 是制定中藥新產品開發策略的起點。在某個細分市場中把握現有同類產品的競爭信息是一個中藥生產企業在開發一個中藥新藥立項前所必須做到的, 只有在對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和分析的基礎上才能為自己即將開發的產品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決策依據。在同類產品競爭分析中應該將同類產品按照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列入醫療保險藥品與未列入醫療保險藥品進行分類列表和比較。比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劑型、規格、單位、銷售量 (月銷售量、年銷售量) 、銷售額 (月銷售額、年銷售額) 、市場占有率等。

4. 目標消費者研究

(1) 醫生。醫生是處方藥品和部分非處方藥品的消費引導者, 處方藥和部分非處方藥經過醫生到達患者手中, 所以研究醫生的選藥行為, 對于中藥新藥開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 醫生選藥行為研究。醫生選藥行為研究就是通過研究醫生對患者所患某一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過程, 以及醫生進行處方選擇治療藥品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對醫生選藥行為進行研究為發現市場機會、進行產品定位提供相關信息和可靠依據。 (2) 影響醫生選藥的主要因素研究。在進行醫生選藥行為和態度研究中, 最主要的一項內容是要了解影響醫生對某種疾病進行選藥的因素。找到促使醫生進行某種藥品的大量選藥的條件, 從而為中藥新藥的開發奠定基礎。通常對影響醫生選藥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素、包括藥品的療效因素、藥品的品牌因素和藥品的營銷因素、醫療保險因素。 (2) 消費者。中藥新藥開發的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 必須建立在研究消費者市場和消費者行為的基礎之上。中藥新藥消費者行為涉及的面很廣, 內容錯綜復雜。消費者對一個中藥新藥的把握一般有三方面的知識:中藥新藥屬性、中藥新藥利益、中藥新藥價值滿足。進入醫療保險目錄對于中藥新藥的推廣很重要。調查顯示, 當消費者經常使用某種療效不錯的公費藥變為自費藥時, 有近一半的享受公費醫療的消費者會從公費藥中尋找替代藥品, 只有近13%的消費者會自費購買這種藥。

5. 中藥新藥臨床療效研究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在其消費過程中如使用不當或誤用誤服, 會延誤疾病的治療, 加重病情, 嚴重的會影響人民生命安全。市場對藥品的要求總的來說是療效好、毒副作用小。藥物方面的因素有藥物的量效關系、藥物與劑型的關系、中藥復方的配伍關系;機體方面的因素是患者機體方面的差異與藥物效應的關系密切, 有時是對藥物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年齡與性別、個體差異、遺傳因素、病理狀態、精神狀態。毒副作用研究, 國家對中藥的毒副作用已經開始重視起來,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承擔全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收集、評價、反饋和上報工作, 組織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方法的研究, 承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信息資料庫和監測網絡的建設及維護。

摘要:在明確中藥與其他商品的區別方面, 本文主要在現代經典營銷組合理論4Ps的基礎上進行的, 在產品、價格、促銷、渠道這四個方面將中藥與其他商品進行比較, 從中找到中藥作為特殊商品在這幾個方面的特點, 為進一步制定中藥新藥的調研模式提供更加系統和有前瞻性的決策依據。同時針對所述特點提出開發中藥新藥前期市場調研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中藥,新藥,市場調研

參考文獻

[1]國家經貿委.中藥行業“十五”規劃[J].國經貿行業, 2001, 4:56-58.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2篇

2009年10月 (單位:元/公斤)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3篇

2010年4月 (單位:元/公斤)

(沃林中草藥研究所提供)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4篇

2010年11月 (單位:元/公斤)

全國中藥材市場價格查詢系統 (www.1234cha.com)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國際市場,中醫藥,制劑工藝

1 進入國際市場的優勢

1.1 中醫藥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

中醫藥的發展與成就日益引起世人的關注, 世界各國和地區開始由中醫藥的無知和偏見、回避和拒絕逐漸轉向試探、了解、關注和接受。從二十世紀70年代中國針灸最早得到非華人世界的認可, 到二十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終于開始松動對中醫藥品的管制等等, 都表明一個有利于中醫藥發揚光大、造福全球的社會環境日漸形成。

1.2 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曾在《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為中醫藥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還指出:“積極發展中藥產業, ……實行優惠政策, 保護和開發中藥資源。……”1999年, 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經過長期調研, 確立了“中藥更廣泛地走向世界”的戰略目標, 選擇“中藥科技產業”作為切入點, 開始實施“中藥現代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并落實了措施。此外, 還成立了上海中藥創新中心, 并擬發展香港為國際中醫藥中心, 代表著國家傾向于通過上海和香港讓中醫藥更快、更好地走出國門。

2002年,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中提出了2002-2010年我國中藥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措施, 這必將加快我國中藥現代化步伐。

2 進入國際市場的劣勢分析

2.1 企業與國際醫藥主流市場接軌的新藥創新面臨很大困難

中醫學理論體系經過數千年醫療實踐證實是行之有效的, 但由于中醫學本身有著豐富的東方文化內涵和東方哲學內涵, 與西方醫學理論體系的思維方式有著極大的差異, 這種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 使得中醫學體系很難被西方國家理解和接受。

2.2 中成藥產品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藥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完善, 難以被國際醫藥主流市場所認可。中藥材生產的GAP尚處在試驗階段;對中藥提取物的質量標準和控制還缺乏明確的要求, 符合GLP條件的中藥實驗中心和中藥的GCP臨床試驗基地建設還處在規劃階段。因此, 中藥材、中藥炮制品、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及中藥安全性評價、中藥臨床評價等質量標準體系尚未按國際標準有效建立, 成為中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問題之一。

2.3 中藥生產質量控制水平不高

目前, 由于中藥基礎研究嚴重不足, 導致中藥生產在有效成分分析、藥效毒理檢測、質量檢測、包裝、貯存等尚缺乏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和科學的方法。

2.4 中藥制劑工藝落后和設備技術水平不高

目前, 中藥生產基本還采用水煮醇沉的傳統工藝方法, 一批中藥現代化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各單元制藥設備獨立動作的現象仍很普遍, 未能形成管道化或連通型流水線, 亦未達到相互間的智能化組合與控制, 且缺乏客觀化的條件控制, 加之, 對影響產品內在的重要的關鍵性工藝參數缺乏在線檢測或軟檢測技術和裝備, 最終導致產品質量難以完全穩定均一。

2.5 中藥劑型難以適應國際消費習慣

目前, 中藥制藥企業遵照傳統的中醫藥煎煮法療效相對顯著, 這是毋庸置疑的, 辨證施治是中醫藥致病的靈魂。然而, 歐美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卻給辨證施治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他們難以接受中藥的怪味, 而且中藥湯劑的煎熬過程和火候西方人也難以掌握。

2.6 中藥及其制成品的知識產權尚未申請國際專利保護

中藥在我國應用歷史悠久, 傳統理論體系完善, 搞好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務之急, 但長期以來我國中藥制藥企業對中藥知識產權的專利保護僅局限于國內, 中藥產品尚未申請國際專利, 或未按國際慣例作為商業機密進行保護, 若被西方發達國家申請專利或搶先進行商標注冊, 會使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2.7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缺乏國際營銷經驗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面臨著企業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再造與創新, 懂得國際營銷慣例的人員和業務人員缺乏, 更面臨著產品國際知名度低和國際營銷網絡薄弱的問題。缺乏國際營銷經驗會導致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發生挫折或走彎路。

3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3.1

3.1市場地位靈活化, 以非藥品名義搶灘歐美市場

現階段中藥制藥企業在實力較弱的情況下, 如果以非藥品名義繞過美國藥物門檻, 不失為可行良策。

3.2 出口方向多元化, 擴大視野拓展市場

世界很多國家都有使用植物藥的傳統, 對中藥并不排斥, 因此中藥進入國際市場應放寬視野。目前我國中藥出口不暢, 主要原因是初級產品和中藥材居多, 附加值低, 出口結構不合理。因此, 應以優、特、新的中藥產品, 即選擇療效好而西藥又無法根治的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3.3 產品結構多樣化, 在相關領域首先“側翼突破”

以市場為導向, 延伸產業鏈, 發展相關產品體系是中藥產業化的又一趨勢, 中藥以非藥品名義搶灘國際市場, 應大力開發中藥相關產品, 首先尋求側翼突破。

3.4 市場細分化, 鎖定目標市場

任何一個商品市場, 包括藥品這種特殊商品, 都有為數眾多, 分布廣泛的消費者, 并且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 都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 制藥企業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 對國際市場進行細分, 評估選擇對本企業最具吸引力的細分部分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3.5 營銷戰略整體化, 醫藥配合齊頭并進

中醫與中藥是相輔相成的體系, 目前國外巨大多數西醫師不會使用中藥, 限制了中藥的國際化。目前, 中醫醫師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逐步取得合法地位, 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學被列為一些國家的醫學院校課程, 針灸、按摩等也在歐美被廣泛接納。但是, 國外中醫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連歐洲, 只有美國等少數地方開設三至五年的中醫正規教學, 其它全是業余中醫班, 而且師資力量很差。同時, 國內正規院校畢業的有經驗的中醫師無法順利到歐洲取得職業資格。這一問題首先要通過政府出面協商解決, 使國外的行業協會調整政策, 接納來自我國的中醫師和中藥師。國家則積極鼓勵國內至少懂一門外語的優秀人才出國從事教學和臨床工作, 提高海外中醫教育的質量和規模。一旦時機到來, 我國中藥制藥企業應毫不猶豫地做出反映, 通過輸出中醫藥文化, 加強中西交流, 更好地促進中藥國際化。

3.6 本國生產出口產品, 降低風險

在本國進行生產, 用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 是比較簡單、風險比較小的一種策略, 極為有利的是可得到我國政府的各種支持和幫助。

3.7 港、澳地區生產出口, 作為最佳跳板

中國香港在中醫藥立法、專業注冊、執業等級、中醫藥在公共衛生事業架構中的定位、中藥產業的發展藍圖、推動人才培訓、科技創新政策等方面, 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特區政府相繼采取了必要措施, 制訂完備法規。建立監管機制, 使中醫藥在香港取得法定專業地位。

中藥市場論文范文第6篇

1 近五年中藥保健食品的開發應用現狀

通過對2006—2010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進行統計,對其中的中藥保健食品(含中藥或中藥提取物)的數量、保健種類、所占比例等進行了研究統計分析。截至2008 年我國已審批保健食品9 613 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1 600 余家,年產值1 000 多億元,中藥保健食品以其獨特的優勢占有相當比例。

1.1 近五年中藥保健食品注冊信息統計

2006年全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冊申請829件,經統計,其中中藥保健食品(純中藥、含中藥或含中藥提取物)458件,約占55.2%;2007年全年批準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冊申請407件,中藥保健食品195件,約占48.2%;2008年批準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冊申請642件,中藥保健食品303件,約占47.2%;2009年批準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冊申請613件,中藥保健食品292件,約占47.6%;2010年1—10月,批準的保健食品注冊申請650件,經統計中藥保健食品333件,約占51.2%;考慮到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藥藥品還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因此,中藥保健品總體趨勢依然良好。

1.2 近五年中藥保健食品種類統計

觀察2006—2010年批準的中藥保健食品(純中藥及含中藥成分)的種類,主要以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改善睡眠、保肝、改善記憶、減肥、通便、祛黃褐斑、清咽、緩解視疲勞、改善營養性貧血、保護胃粘膜、增加骨密度為主,其他尚有延緩衰老、祛痤瘡、抗輻射、促消化、排鉛、耐缺氧、促進泌乳等,但數量較少。將每年份中藥保健食品的保健應用方向(種類)占該年中藥保健食品數量的比例進行統計,以分析各類中藥保健品的開發應用現狀及發展方向,結果見表1。

注:以上比例為每類中藥保健食品全年獲批數量除以該年全部中藥保健食品數量所得,基礎數據均取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

由表1可見近五年中藥保健食品開發應用的重點以及各類保健食品開發的趨向。

2 國內具有保健作用的中成藥年產值及增長率統計

長期以來,國內絕大多數保健食品以“藥健字” 保健藥品或“食健字” 保健食品為批號上市,國家藥監局在2000年3月頒布正式撤銷“藥健字”批號文件。一些“藥健字” 批準文號生產的產品升級為藥品,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這些具有保健作用的藥品近年市場占有率亦不斷提高,產品年產值不斷增長。

如蘇州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延齡膠囊”(固本填精、益氣養血、平衡陰陽、調整臟腑、益壽延年),年產值1 200萬元左右,近年平均效益增長率為20%,可以說是雷允上的龍頭產品;另外“首烏丸”( 補肝腎、強筋骨、烏須發)和“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近年效益增長率均在8%~10%。再如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六味地黃軟膠囊” 近年平均效益增長率亦在20%以上,均有良好的上升勢頭。

3 消費者市場調查統計

課題組對中醫藥保健品的使用情況及反響進行了調研,進行了300份的問卷調查,70%的被調查者表示使用過含有中藥的保健品,其中近35%的人表示中藥保健產品效果好,會繼續選擇;過半數的人則表示正在觀察療效,對中藥保健品持觀望態度;只有11.91%的人表示中藥保健產品的效果一般不會繼續選擇。而對中醫藥保健品品種調查的結果顯示,選用提升免疫力、抗疲勞類產品者明顯多于選用其他類產品者,占到了40.79%。其次,選擇健腦和清熱排毒類產品的數量緊隨其后,均占32.13%。另外,美容、明目、安神類產品也較受歡迎,均占到20%以上。

人們選擇中醫藥保健品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所有被調查者中,有63.54%的人選擇中藥保健品的理由為:中藥保健品有調理身體之作用。在當今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亞健康問題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調節機體狀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還有46.93%的人選擇中藥保健品緣于中藥副作用小。

對于中藥保健品的價位,49.82%的人認為目前中藥保健品的價格適中,46.57%的人認為價格偏高,僅2.17%的人認為價格偏低。部分中藥保健品應考慮通過原料生產工藝優化技術、改進包裝設計等,降低中藥保健品的生產成本,從而能適當降低價格來提高市場占有率。

4 展望

從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中藥保健食品的統計結果可見,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的中藥保健品始終是占有率最高的,這與課題組所做的消費者調查問卷的結論是一致的?,F在人們均希望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以減少疾病的發生,緩解工作、生活帶來的疲勞亦是眾望所歸,加之亞健康人群不斷增加,所以這類保健品有較為穩固的市場,應繼續深入研發,同類產品應在質量、療效、價位上下功夫,優勝劣汰。

目前我國中醫藥保健產業企業資產和銷售規模相對較小,新產品缺乏,市場份額不高。一些人觀念上重治療、輕預防,對中醫藥保健認識不足,很多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中醫藥保健產品還沒有充分開發利用。如現代社會生活節律越來越快,工作壓力日趨加大,因而睡眠不佳、便秘、高血壓、肥胖、胃腸道不適、視疲勞等發生率逐年攀升,因而改善睡眠、減肥、通便、改善記憶、緩解視疲勞、降血壓、保護胃粘膜等中藥保健品開發亦呈上升趨勢(見表1),但所占比例并不高,生產企業應加大這些方向保健品的開發力度。另外,像抗抑郁類(抑郁癥發生率逐年上升)、促進泌乳類(國家大力提倡母乳喂養)、促進消化類、祛痤瘡類、抗輻射類(環境污染增加)等中藥保健品均可進一步開發研制,在惠民的同時,應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人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經濟基礎尚薄弱,衛生保健很長一段時期還將停留在初級階段,衛生部領導人曾在2007 年“中國國際醫藥交易會暨醫院與醫藥企業峰會”上指出:“我國健康產業(包括保健產業、醫藥產業及與健康相關的產業)僅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普遍超過15%,健康產業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動力”[1]。保健產業發展空間巨大?;谥胁菟幵仙a的保健食品將成為本行業中極具活力的產業領域。

我國保健食品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20多年的歷程[2],人們對保健產品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逐漸趨向理性化。消費者更加重視保健產品的安全性、功效性。中醫藥理論、食療理論和傳統的養生理論源遠流長,是我國發展保健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運用現代科學和傳統的養生理論進行深層次研究,挖掘新資源、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藝,開發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將是中藥保健品企業的發展之路。相信不久的將來,中藥保健品將會得到爆發式增長,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醫藥將會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參考文獻

[1]中醫藥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中醫藥保健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增長點[N].中國中醫藥報,2010-01-24(003).

上一篇:幼兒教師畢論文范文下一篇:金融債權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