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

2023-09-16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1篇

1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哲學淵源

在工業革命之前, 古典大學一直尊崇理性主義教育理念。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 把大學視為理性的工具和產物, 認為大學是探索高深學問和普遍真理的場所, 且大學對真理的探索是出自純粹理性的驅動。理性主義高等教育哲學認為, 教育是知識和人類精神的自身演繹過程, 強調教育要盡可能避免外來力量尤其是政治和市場的影響, 力主純粹的為學術而學術。

工業革命之后, 實用主義功利思想開始傳播并對大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功利主義高等教育哲學認為, 大學對真理的探索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應付環境變化的需要, 不是出自純粹理性的驅動而不講功利得失。大學教育應適應工業革命和社會發展需要, 確保受教育者幸福。在功利主義思想看來, 大學不應該成為象牙塔, 而應運用知識為社會服務, 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和推動力。美國是一個講求實用與實效的國家, 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 先后產生了《莫雷爾法案》、“康奈爾計劃”等而“威斯康星思想”則將實用主義功利思想發揚光大。在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看來, “教學、科研和服務都是大學的主要職能。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所州立大學, 必須考慮每一項社會職能的實際價值, 換句話說, 它的教學、科研和服務職能必須考慮州的實際需要”。范海斯明確提出州的邊界就是校園的邊界, 確立了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

受實用主義功利思想影響, 產學研合作發展開來。從追求教育的功利目的出來通過教育界與產業界合作, 促進了產業部門的技術改造與創新, 提高了產業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 使教育真正為現實需要, 尤其是產業需要服務。

2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價值論是教育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而且極其復雜的問題。教育究竟為了什么?接受教育究竟為了什么?是教育價值論需要回答的最根本問題。教育價值論從價值層面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首先, 從教育服務主體的不同來看, 教育價值有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 教育的永恒追求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一。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其基本職能是培養人?,F實的情況往往是許多在校表現優異的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時發生了一系列問題。這使人們反思, 僅僅依靠課堂的教授與說教不可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只有通過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 才可能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 幫助產業界實現技術改造與效益提高, 達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其次, 教育的獨特性決定教育價值的實現不在教育本身, 而在于教育的外部社會環境。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博克在校慶演講中指出:“為了尋找使我們憂慮的根源, 我們最好從觀察學校的外部環境入手。”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社會對教育的壟斷地位不斷加以指責, 特別是產業界, 極力要求打破教育的封閉狀態, 在教育中體現其對勞動力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培養適用的產業工作者。因此, 教育必須與社會進行溝通, 使教育向產業和勞動者開放, 加強與產業部門的合作交流, 實現教育的科類、層次、結構與社會經濟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 確立教育自身存在的價值。

3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經濟學依據

3.1 人力資本理論

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西奧多·W·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 認為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關鍵的, 經濟發展主要取決于人的素質的提高。人力資本理論的提出對產學研合作發展起了直接的促進作用。對產業部門而言, 人力資本理論使知識和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擁有高素質的人才, 成為企業的追求。由于高校在這方面的優勢, 產業界紛紛與大學開展合作, 開發高技術和培養人才。國家也認識到, 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于是投入巨資, 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扶持力度。其次, 對大學而言, 人力資本理論把教育從神圣的殿堂拉回到塵世, 從奢侈的消費變成有利可圖的投資, 從政府的懷抱拋向社會大市場, 導致了教育一系列的變革, 面臨經費短缺和生源競爭激烈的壓力, 這就促使教育與產業部門的合作, 為教育發展提供資金物質支持, 促進學科建設, 為教育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教育的變革十分困難、十分謹慎, 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打破教育的壟斷與封閉, 樹立良好形象擴大自身影響, 引入市場法則與競爭機制, 形成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

3.2 資源依賴性理論與交易成本

資源依賴性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 無法孤立運轉, 為了生存必須從其他組織獲取必要資源, 資源的缺乏帶來了組織對其它組織的需求,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通過組織在邊際效益的基礎上利用資源互補實現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交易。交易成本理論由羅納德·哈利·科斯提出, 認為交易成本, 就是市場機制的運行成本??扑拐J為, 企業形成的原因是通過把交易轉移到企業內部來減少市場的交易成本。

根據這兩個理論思考高校、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關系可知, 隨著社會的發展, 三者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能與市場重合, 需要三者交流合作, 實現資源共享。首先, 產學研合作的基本宗旨是高校、科研單位與企業界一起, 利用科研單位與高校的科研與人才優勢, 促進高新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其次, 高校與科研單位通過加強與社會, 特別是產業界的聯系、交流與合作, 從中獲悉社會經濟技術發展信息, 使學校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三,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 通過三者共同建設實驗基地、共派人員進行開發研究, 可使三者內部進行的交易成本大大低于一方的單獨投入, 且三方都能得到不同的滿足, 產生邊際效益遞增。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理論基礎如同自身的發展一樣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斷完善, 新的理論會不斷的出現, 從而為產學研合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撐。

摘要:大學產學研合作是高校適應形勢變化, 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產生與發展有深厚的理論背景與淵源, 主要包括哲學淵源、教育學基礎、經濟學依據等。

關鍵詞:大學,產學研合作,理論背景

參考文獻

[1] 劉寶存.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2篇

1 產學研合作是高??萍紕撔碌谋厝?/p>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校應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首先, 以高層次人才與創新性成果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這是高校的法定職能與責任;其次, 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與水平是高校辦學實力與水平的重要體現:最后, 要實現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個職能協調發展, 必須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2]。產學研結合可以推動高校革新辦學理念, 拓寬辦學思路, 推動高校變革人才培養模式, 拓寬就業渠道。

2 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的現狀

一方面, 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依然偏向于直接追求產值與利潤, 對潛在的人才價值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為企業所帶來的利益缺乏長遠的價值判斷;另一方面, 作為產學研合作技術的供給方, 高校的研發成果往往脫離社會和市場需求, 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近年來, 各高校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產學研結合, 優化了創新資源配置, 實現了科技研發資源和科技創新人才的共建與共享。但是, 目前高校通過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創新還存在諸多問題: (1) 產學研結合單一零散, 層次較低, 未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體系和高校研究院所、企業、政府及社會各界全面協作的集成創新模式; (2) 產學研各方對彼此的“角色”認識不到位, 責任不夠明確, 結合不夠緊密, 從全社會來看尚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 (3) 產學研結合風險機制尚未建立, 缺少資金支持與投資渠道; (4) 政策特別是稅收、風險投入等財政、金融政策不明確; (5) 產學研結合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等。

3 產學研推動高效科技創新之路探索

“產學研”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 面廣事多, 需要不斷優化才能達到整體效益最佳。與政府、企業、高校三方面有關, 牽涉到政策導向、思想教育、組織管理、利益分配、知識產權、技術評估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3.1 加強政府引導, 整合資源

建議針對已經出臺的產學研結合的各項激勵政策, 及時形成落實細則和具體的配套措施。通過調整重大科技資源配置、制定重大產業發展規劃等, 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培育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導向作用。在一定領域中, 通過政府優先采購, 將產學研成果列入政府采購目錄, 對企業技術創新實施有效支持, 形成市場對科技創新成果需求的引導, 實現對行業的推動;完善各部門協調機制, 從構建信息平臺入手, 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 實現資源共享, 形成推動產學研進步的合力。

建立企業自主創新評價體系, 在稅收、貸款等方面, 根據企業自主創新的業績, 落實相應的優惠政策。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的落實中, 企業通過產學研結合的合作研發、委托研發和集中研發所發生的研發費用應全額計入研發費用, 以引導和激勵企業主動與高校、科研機構結合, 國有大企業產學研結合所用的費用在業績考核中可視作利潤, 引導企業領導樹立“創新有風險, 不創新風險更高”的理念, 強化對其自主創新業績的考核。

3.2 從高校自身進行改革

改革高??蒲泄芾眢w制和運行機制, 構建高??萍寂c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 將專利、技術成果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等作為與論文、科技成果獎勵同等重要的依據納入科研人員考核指標體系;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采取向科研人員傾斜, 從而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協作。在立項上, 應重點支持有應用推廣前景或已與企業開展實質性聯合的項目;在管理上, 推動和鼓勵高??萍既藛T深人到企業中, 從企業爭取橫向課題;在成果轉化上, 實行風險與收益對等, 從而把高校的科技活動有機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之中。

學科建設也是實現高??萍紕撔碌年P鍵。高校學科建設的重點就在于以產學研相結合為特色, 將產學研制度作為學科建設的一個目標, 利用自身的優勢, 結合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與產業部門和科研院所進行廣泛的合作, 抓好學科的重組、綜合、交叉、滲透、融合, 設置學科專業, 規范學科研究方向, 從源頭上找準服務方向, 有效地推動科技創新。

建立適應學科發展、行業與社會需求的動態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取決于人才培養模式。要辦出特色專業, 培養方案須及時與社會發展變化相適應, 向動態的、信息化的、有特色的培養方案發展。

在培養方案上, 要求企業的參與可實現學校供給與企業需求的統一。通過校企合作學??缮钊氲亓私馍鐣? 掌握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明確培養目標, 建立更合理的課程體系, 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要, 適應社會多類型人才需求, 以多渠道出口規格培養學生。對大學新生增加“職業規劃”教育, 進行職業規劃和指導。

加強緊密的校企合作, 強化企業參與教學環節。如參與課程體系的建設、參與學生實踐環節的指導、參與技術課程和工程課程的教學、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參與工作等。

3.3 找準產學研結合的切入點

高校和科研機構擁有大量學科性綜合性的高級人才, 適合開展科學研究和結合產業升級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其中, 基礎研究是高校的優勢所在, 對技術創新有重要的支持和先導作用。高校在產業升級中發揮的作用應當集中在培養人才和關鍵技術的攻關上,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指它是創新活動的投入主體、研究開發主體、利益分配主體和風險責任承擔的主體。目前, 許多大中型企業到高校的科研機構尋求合作, 僅著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項目, 缺乏從長遠的觀點考慮如何提高企業新技術的吸收及開發能力, 高校和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開發一些技術難度大的科技成果, 成功率極低。面對目前這種狀況, 較好的做法應是鼓勵有眼光的企業家搜尋一些科研“幼苗”或實驗室的胚胎”, 利用自己的資金、基礎設施、工程技術和人才資源, 與高校和科研單位共同孵化, 使其逐步發展并完善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化商品。

摘要:產學研結合推進科技創新, 是一個世界性的探索課題。通過對產學研合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對加快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以及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的現狀的闡述, 在分析產學研如何推動高??萍紕撔碌幕A上, 從政府、企業、高校三方面對產學研推動高??萍紕撔碌哪J竭M行了探析。

關鍵詞:產學研,科技創新,工程教育

參考文獻

[1] 蔣華林, 陳德敏, 李華.加強產學研結合, 促進高??萍紕撔耓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4) :84-86.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3篇

現有五邑大學__________學院(系)_________老師指導的_________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_________同學共____人,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共___周)在我單位進行實習。實習期間,學生表

現,特此證明!

實習單位:(名稱、蓋公章)年月日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4篇

一、指導原則

深入開展教育理論研究和方案論證, 結合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教育實踐, 凝練出研究生創新教育工程應遵循的先進教育理念、改革思路和工作方法, 總結出“三堅持, 兩帶動”的指導原則:

●堅持現代大學合作、開放、融入社會的辦學理念。

●堅持研究生教育與科技創新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發展思路。

●堅持在研究生創新教育中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帶動學校以科學研究為主導、以導師負責制為基礎的研究生培養體系與資助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帶動學校的科技創新活動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二、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構建研究生創新教育平臺

主動適應行業背景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探索“院地合作”、“走進園區”、“校企聯盟”和“創辦企業”等方式, 積極構建研究生創新教育平臺。

●“院地合作”

以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紐帶, 主動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 充分發揮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優勢, 在共同開展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重點新產品研發過程中, 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

●“走進園區”

組織重點科研團隊的導師和研究生, 主動地向特色工業園區靠攏, 與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合作開展技術開發、建立聯合研發機構等, 通過與產業界零距離接觸和創新互動, 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增強科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校企聯盟”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而高??萍脊歉珊脱芯可强萍紕撔轮兄匾牧α?。推進特色優勢學科與相關技術領域的重要創新型企業的戰略合作, 校企“強-強”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等, 形成較穩定的合作領域、較穩定的雙方合作團隊和較穩定的科研合作課題, 從而為高校提供行業先進水平

●“創辦企業”

利用學校重大科技成果、深厚的信息學科基礎和人才優勢, 以技術資本帶動金融資本, 與政府投資機構、企業和社會投資家, 聯合創辦獨立面向市場的股份制高科技企業, 促進學??萍汲晒漠a業化, 并為學校更多的教師和研究生創造更直接的、更貼近市場的高技術研發平臺、創新創業平臺。

三、支撐體系與激勵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以管理規范、科研條件和創新團隊為基本

內容的支撐體系, 保障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得以有效地推進。

(二) 探索建立了基于產學研全方位合作的高??萍紕撔屡c研究生教育雙平臺耦合聯動的新機制

(三) 推行研究生國家計劃經費動態執行的獎學金改革制度,

建立“學校-企業-導師”三位一體的研究生創新教育獎助體系和激勵機制

四、模式實施效果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可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質量的穩定提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取得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此模式可促進優秀研究生不斷涌現、研究生參與科研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質量日益增長和研究生崗位適應能力明顯增強, 高質量就業率和社會貢獻度不斷提高, 學??萍紕撔碌恼w實力明顯增強。對于地方高校探索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摘要:采取各種激勵手段及保障機制, 積極探索實踐“走進園區”等多種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及其協調運作機制, 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模式。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5篇

大學職能在人類歷史上幾經變遷, 從中世紀“修道院式”大學的人才培養職能, 到德國的“象牙塔”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雙重職能, 再到美國形成了大學第三職能——社會服務, 這一過程先后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 才形成了現代大學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作為高校公認的三大職能的理念。過去, 由于長期封閉辦學和受傳統的“學科型”教育模式的影響, 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師的思想觀念中, 不能充分認識社會服務功能對高校教學、科研的促進作用, 科研人員過分偏重基礎研究, 輕視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 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也是閉門造車, 創新力不足, 或因為經費短缺, 將科研成果擱置??茖W研究游離于市場之外, 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市場應用, 完全忽視了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性。

“硅谷鼻祖”特曼認為, 好的大學不應是一座“象牙之塔”, 而應成為研發工作的中心、社會人才需求的大后方和服務社會的主基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國內經濟高速發展, 增長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人才和技術市場化, 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必須要緊緊抓住機遇, 勇敢面對國內經濟發展新形勢的挑戰, 改變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 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意識, 激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熱情, 主動走出“象牙塔”, 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工作,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推動科技發展更多地面向市場, 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層次需求,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多種模式, 把高校的優勢資源運用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去, 帶動地方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 實現地方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的增長, 同時, 在服務社會經濟的過程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發展和壯大, 通過服務社會實現教育改革和發展。

2 區域產學研合作是社會和地方高校發展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 要“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廣東得“天時地利”之先, 改革開放30年來, 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 但也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核心技術缺乏, 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不足等因素, 存在著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區域發展的相對不平衡, 和增長方式較粗放, 資源環境壓力日增等客觀現象的存在。“十二五”時期, 廣東將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的迫切需要, 產業的升級換代, 教育的改革探索, 科技體制的創新等諸多方面, 都迫切需要“產學研結合”, 把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作為廣東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

高校作為人才聚集和知識創新的主體, 其科技工作就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 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在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孵化、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服務于城市建設等方面正發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高校正從工業經濟社會的邊緣逐步走向知識經濟社會的中心, 在為社會經濟服務的同時也在堅持高校應有的獨立品格和價值追求, 并以其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文化在引導社會前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 讓地方高校面臨著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機遇, 如果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將會嚴重影響高校自身的發展。高校滿足服務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智力、技術等綜合因素的需求, 才是學校的立身之本, 因此, 地方高校必須確定自身定位, 找準服務社會與自身發展的“結合點”, 實現服務社會與學校發展的良性互動。地方高校尤其要從原來單一封閉式的教學和科研狀態中走出校門, 強化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 贏得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重視, 贏得更多的資源支持, 進而改善學校的辦學實力, 不斷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和科研水平, 使地方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更加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 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一體化的道路, 形成高校與社會關系的良性循環, 在提高地方的經濟競爭能力, 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同時, 高校也逐漸形成了可持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實現地方高校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3 廣東藥學院區域產學研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的實踐

廣東藥學院是我國三所獨立建制的藥科大學之一。學校按照“以藥為主, 醫藥結合, 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思路,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 已經成為廣東省培養醫藥衛生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科專業涵蓋了公共衛生、臨床、康復、醫藥研發、生產、應用、流通、管理、信息、等領域, 現有醫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五個學科門類, 28個本科專業,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達23000人, 研究生300余人。

近年來, 學校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 把推進區域產學研合作作為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突破點,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有價值的創新和實踐, 一方面, 緊緊圍繞《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 以珠三角區域經濟轉型的重大戰略任務為導向, 以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為目標, 將服務廣東區域經濟社會作為學校的責任、價值追求與戰略取向, 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運行機制, 以優勢學科為依托, 發揮科技、人才和資源優勢, 以“政、企、校”為產學研合作模式, 形成了一種優勢互補, 資源共享的良好發展局面。另一方面, 學校從服務社會的角度出發, “以服務求支持, 以貢獻求發展”, 著力加強內涵建設, 圍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的建設, 通過區域產學研合作, 推動自身教育、科技的改革和發展, 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在產學研合作服務地方經濟中推動了自身的教育、科技改革, 學校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共起舞, 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人才培養的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辦學規模迅速擴大。

近來來, 學校主動走出校門, 走出圍墻, 走向社會, 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以科技、人才、設備和資源優勢, 主動尋求促進與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合作與服務對象, 發揮醫藥學科的優勢, 積極與地方政府和醫藥行業、企業合作, 以“政-企-校”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與企業共建研發基地、工程研究院等合作創新聯盟, 促進學??萍汲晒D化, 為地方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派出科技特派員等, 如先后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廣州番禺區人民政府、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佛山南海西樵鎮人民政府、廣西北海經濟開發區等簽署了產學研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聯合建立了“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華南現代中藥城項目”、“廣東藥學院 (西樵) 基層醫療衛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廣東省民族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廣東藥學院廣西北海經濟開發區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 極大地提高了產學研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擴展了產學研合作領域, 推動了區域經濟在生物醫藥、中醫藥現代化、公共醫藥衛生事業等領域的技術進步, 特別是帶動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在觀念上和實踐上的根本轉變, 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現了高校與政府或企業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在區域經濟創新、企業科技進步、高技術產業化以及幫扶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產學研區域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 高校也在知識創新、學生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如學校通過科研獎勵和激勵機制等一系列的措施, 將原來的科技成果實現了轉讓, 將專利項目授權給企業使用, 為企業和貧困地區培養高技術人才, 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孵化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積極創辦科技型企業等等, 推動了區域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實踐中實現了學校事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合作雙贏的局面, 學校在科研項目、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和突破, 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摘要: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教育的改革探索和科技體制的創新等迫切需要, 地方高校必須轉變觀念, 強化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服務于社會, 并在這一過程中求得高校自身的生存、發展和壯大, 實現教育改革和發展。本文強調了當今社會高校三大職能中服務社會職能的重要性, 說明了區域產學研合作是地方經濟和地方高校發展的迫切需要, 并以作者所在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實踐, 說明了高校區域產學研合作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校自身發展。

關鍵詞:產學研結合,地方高校,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美) 德里克·博克[著], 徐小洲, 等[譯].走出象牙塔——現代大學的社會責任[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6.

[2] 廣東藥學院黨委書記吳梅興接受專訪解密“爆發”背后——產學研合作十大項目成果服務社會[N].南方日報, 2009-12-30 (A11) .

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第6篇

1 產學合作是校企雙方合作博弈的平臺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 校企產學合作不是高校和企業功能的簡單相加, 而是二者相互作用, “非零和博弈”的平臺??陀^上說, 產學合作能將學校和企業的資源融為一體, 各取所需, 優勢互補。通過博弈更好地激發高校、企業的創新能量, 促進創新合力的形成, 推動發展, 帶來雙贏。然而, 非零和博弈的參與人通常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選擇策略的出發點, 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效率較低, 屬于非合作博弈。從這一角度來說, 高效的產學合作應建立在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協議之上, 雙方嚴格實踐協議內容, 聯合起來獲取最大創新利潤, 組成“合作聯盟”。這又稱合作博弈。因此, 高效的產學合作聯盟應是具有非零和博弈特征的合作博弈的平臺。

2 高職院校產學合作的博弈基礎

合作博弈要求博弈各方達成共識, 以此作為建立“合作聯盟”的依據。若要取得產學合作的巨大成功, 對于高職院校一方來說, 首先應做到如下改變:樹立開放型辦學的思路, 不斷深入高職教育理念, 探索產學結合新內涵、新發展。進一步拓展校企共同發展的空間, 使高職教育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以不斷深入理解高職教育理念, 擯棄以企業濟資助為宗旨的狹隘定位, 樹立為企業服務, 與企業一起辦職教的思路。以校企合作教育作為突破口, 不斷探索產學合作的新形式, 新發展。

自身機制的改革創新, 是產學合作的前提。產學合作博弈對高職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培養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邀請企業資深專家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參與課程設置、教材編寫, 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狀況, 企業人才需求狀況、需求結構及基本要求, 學生的實際水平, 開設必要的文化課和專業課, 避免課程過多過深, 針對性不強。

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 加大實踐教學比例, 堅持以專業技能為中心, 理論課、文化課為技能課服務。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強化實踐教學, 在實踐教學中融入行業模式和企業文化, 使學生在實習實訓中得到充分鍛煉, 掌握本專業涉及的相關崗位的基本技能。

最后, 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 其標準是“會做, 做好, 做快”。具體的作法可以參考為:以操作和口試為主, 模擬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問題, 設置情境, 讓學生動手完成任務。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考核評價, 突出測定學生把握問題、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筆試為輔, 考試內容注重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成績的給定遵循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綜合測評。

3 高職院校產學合作博弈的戰略探討

以教育合作為前提的合作博弈, 實現產學結合的緊密化, 深入化。產學合作教育不同于產學合作辦學, 其重點在教育, 其合作范圍比產學合作辦學要要寬泛得多。除了教育資源方面的合作外, 教育合作還應滲透到教育全過程, 企業要參與制訂包括從培養目標、課程計劃、教學方法、評估方法在內的一整套培養方法的人才需求訂單。聘請企業經理、主管等資深學者、技術專家成立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 并制訂專門的章程, 明確相關職責和義務, 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活動??傊畯膶W生的錄取、培養到就業, 全程跟蹤反饋。學校與企業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緊密結合。這樣, 學校教育更加開放、具體、柔性化, 企業則利用學校教育資源, 豐富了員工的教育和管理, 形成雙方優勢互補, 利益雙贏。

4 建立產學創新聯盟, 多層次、多模式產學合作結合使用

產學創新聯盟就像催化劑, 能有效激發校企的創新潛能, 分散彼此的風險, 加快發展進程, 最終使新系統產生1+1>2的協同創造效應, 利益雙贏。其具體的形式如下。

第一, 校企共建實訓中心或實習基地。在傳統的實踐教學基地基礎上, 以“零租金”出租場地的方式將企業生產經營引入校內, 將實踐教學基地的實習、操作和培訓等功能相結合, 方便快捷的人才培養平臺。也可以根據協議, 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學生可以根據培養計劃定期到現場認識生產、經營、管理過程, 感受實際工作的氛圍, 動手參與生產實踐工作。

第二, 校企共建產學經濟實體。以產業為渠道,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以資產為紐帶, 以技術為核心的產學經濟實體, 進行產業化經營, 寓教于產, 架起學校教學與社會生產之間的橋梁, 這是促進校企利益共同體形成的關鍵。如可以校企合作成立會計師事務所, 評估所, 通過承攬各項審計評估工作, 來實現雙贏。

第三, 高職教育的綜合性工廠。以教學為中心, 建立具有現代化先進水平的, 融實驗、實訓、實習、技術創新、技能鑒定與培訓以及生產為一體的實訓中心, 搭起學生創新制作和創業的平臺, 實現實訓室與企業、教師與研發人員、教學項目與公司產品或課題、職業技能考核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等四個一體化, 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完全融合以及良性循環。

5 正確處理博弈各方貢獻與利益分配關系, 保證合作聯盟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利益分配是產學合作博弈中關鍵而又矛盾最突出的一個問題, 它對合作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一般而言, 參與創新聯盟的博弈主體的資源貢獻是不對稱的, 并且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綜合實力相差較大的企業、高校之間。因此, 在創新聯盟成立初期就應對聯盟利益的分配原則做以規定, 遵循“互惠互利、各得其所”的基本原則, 實行“有償服務”、“按勞付酬”, 達到公平、客觀、公正。出現協議未界定的特殊情況應由各方協商決定, 以保證合作聯盟的長期穩定和高效運轉。

摘要:高職教育產學合作具有鮮明的博弈特征。本文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 分析高職教育產學合作的博弈基礎, 并對如何建立高效的產學合作聯盟以達到校企雙贏, 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非零和博弈,合作博弈,產學合作

參考文獻

[1] 姜曉凌, 王毅俊.推進產學研聯盟, 實現“雙贏”效應[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06-08-07.

[2] 楊世忠.企業會計信息供需博弈關系分析[J].會計研究, 2007, 4:24~40.

[3] 麥維秀.建立緊密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17 (1) :61~63.

上一篇:電源技術發展論文范文下一篇:工程測量技師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