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

2024-03-19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大數據時代給我國電子政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動電子政務管理的發展,提高政府工作的實效,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政府收集、分析信息資源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對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大數據的發展,電子政務管理也需要與時俱進,重新審視目前存在的不足,實現自身改革創新。

【關鍵詞】電子信息安全技術;電子政務;運用

引言

政務建設是衡量政府高效廉潔、為民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然而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政務建設已經成為政務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與傳統政務相比,電子政務在優化辦公流程、提升辦公效率、節約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目前,國內電子政務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在系統集成、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等方面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建設以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電子政務系統勢在必行。鑒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合信息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相關技術,能夠為我國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供參考。

1電子政務的基本內涵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后衍生而來,即政府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及思維,在以為人民群眾服務為前提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據《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從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歷史新高。作為衡量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核心指標的在線服務指數上升為0.9059,指數排名提升至全球第9位,國家排名位居第12位,在線服務達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而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對于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決心與行動。

2電子信息安全技術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信息成為各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安全在各個行業尤其是社會、軍事方面的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電子信息安全技術營運而出。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包含了信息安全設置、安全漏洞處理、防火墻策略與實現等不同方面的技術,這些技術都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礎。成熟的電子信息安全技術一般需要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合法使用性。數據完整性是電子信息安全技術的基礎任務,主要是保證數據數據單位序列完整性和單元完整性;數據可用性就是保證數據無論是傳輸過程中還是經過修復之后都不能使得數據不受損壞,信息必須是可用的;數據保密性是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必須要保證的,尤其是針對一些較為敏感的信息,只有得到信息持有者的許可才能夠將信息公布;合法實用性就是要保證所有合法用戶得到正常的服務和信息使用權。

3電子政務面臨的安全問題

3.1網絡信息技術的安全性有待加強

俗話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北M管近年來我國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針對互聯網安全性的法律法規,軟件公司也推出了大量保護性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來保護網絡安全,由于互聯網的隱匿性加上技術上的難題,仍有許多不法分子經常性地對政務網站進行大肆攻擊和破壞,嚴重干擾到了“網上政府”的正常運行,加上地方政府平臺的安全技術相對薄弱,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危害了群眾的利益,給信息化安全建設設置了重重阻礙。

3.2內部管理松散

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系統時常發生主頁被篡改、信息泄露等問題,政府門戶網站也經常遭到攻擊。經過分析發現,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相關人員的保密意識較差,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會泄露一些信息,從而導致門戶網站的信息安全指數下降。因此,只有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規避政務系統的安全隱患。

3.3信息內容威脅

信息內容威脅主要是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利用淫穢信息或者賭博信息的廣告或者郵件吸引人們點開,進而對這些用戶的信息進行窺探,并依賴這種違法手段牟利。當然這種威脅一般不會出現在電子政務系統界面中,但是我們還是要對這種信息內容威脅提起足夠的重視。

4電子信息安全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運用

4.1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體系

應通過多種途徑,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數據安全體系。第一是結合當地實際,加強現有數據安全體系建設,規范數據資源采集、傳輸、整理、存儲、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行為,嚴厲打擊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為數據開放和數據保護提供制度保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第二是進一步加強數據軟、硬件保障。推廣應用保密存儲介質,提高數據安全度;通過日常數據攻防演練,提升應對網絡入侵的軟硬實力。第三是要不斷加大數據安全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技術研究開發,鼓勵相關單位研究開發和掌握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項目,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相關企業研究開發更先進的核心技術,減少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為中國電子政務提供堅實可靠的“防火墻”。

4.2加強政府間信息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壁壘

在推進電子政務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制度間存在的障礙和不同部門的利益紛爭成了政府間數據互通的最大障礙。各有關部門應改變傳統的封閉思想,提高政務服務的共享意識。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標準化建設,建立起全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將不同地方的政務信息進行整合與梳理,以此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加大對政務信息數據的開放程度,實現數據的充分流動,強化信息資源的附加值。

4.3逐步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要有效地提高電子政務的安全性,就必須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和應用安全技術,但特別重要的是要通過法律法規來完善這些安全措施的實施;了解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法律不僅是保障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線,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威懾作用所表現出來的最終手段,而潛在的犯罪心理也是對違法行為進行法庭審判的證據之一。當今,影響信息安全的社會、文化、人際互動、政治事件、政黨等因素,往往是通過網絡實現的,如果電子政務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網絡秩序一旦受到破壞,就會直接成為現實社會的發展阻障。在此基礎上,必須確保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在以下方面得到完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當前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地方電子建設已經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改革也對“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方部門應該進一步優化升級基層電子政務平臺,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參考文獻:

[1]蘇芹.數字時代下電子政務治理方式研究[J].農村青年,2019(12):73-75.

[2]靳瑞敏.淺析信息安全技術在電子政務內網安全保密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12):134-136.

[3]潘思偉.電子政務系統風險分析及網絡安全防護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6):268-269+274.

[4]郭兵.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中安全方案設計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21(24):136.

[5]劉春.大數據背景下政務平臺網絡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9(12):87-89.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職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根據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來確定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具備牢固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這其中,電子信息教育也不例外,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中職教育的一個重點。該文首先闡述了教學中的問題;其次指出教學的改革方向;最后提出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 電子信息 改革 優化

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信息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所以社會對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也就推動了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優化。電子信息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中融合了計算機、存儲、通信等內容,方便了學生對科技專業課程的學習[1]。但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對于電子信息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采取措施優化和解決。以下對此提出個人觀點。

1 中職電子信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方面

一方面,中職學校在教學決策上出現失誤,會影響課程教育方案的實施,從而導致教學成效不高。另一方面,學校在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支持條件不充足,一是體現在觀念上,對課程的重視性不夠,教學過程沒有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因此認識存在偏差。二是體現在設備上,資金投入少,限制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接受不到專業的教育。

1.2 教師方面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水平決定了最終的教學質量[2]。而目前中職教師存在的問題如下:其一,教師的專業技能落后,跟不上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所以在課堂上對專業知識的引導效率不高。其二,電子信息課程屬于科技專業,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因此教學方法必須具有多樣性,這在中職學校一般是實現不了的。

1.3 學生方面

學生是課程教育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要發掘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電子信息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導致電子信息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舉例來說,學生因自身的學歷水平失去努力學習和就業的信心,或者由于認識不足導致對電子信息課程存在偏見等。

2 電子信息教學的改革方向

2.1 流程改革

選定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方案以后,需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優化,從而實現教育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執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保證教學方案落到實處。通過改進教學流程,來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舉例來說,在學習電子信息技術之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電子技術、電路知識、通信原理等,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電子信息的時候就會減少阻力,提高效率。

2.2 方法改革

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學習上,未來的發展改革趨勢是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連接電路,并且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獨立進行實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在創新教育手法的基礎上學好專業知識。舉例來說,帶領學生參觀大型的電子和信息處理公司,引導學生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還可以以學生的就業趨勢為依據,為其開發設計電子和通信器件。

2.3 方案改革

電子信息的應用,體現出來的是現代科學技術,因此專業課程的教育要嚴格進行。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在這其中,教學方案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優化教學方案,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成效[3]。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案時,要事先結合電子信息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特色化的方案。舉例來說,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傳統教學方法或新型的網絡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源,使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預期。

3 優化電子信息教學的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學習教材

學習教材選擇得當,能夠起到促進學習效果的作用,反之則會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電子信息技術主要是電子器件和電路在科學層面和技術層面的發展和研究,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能夠反映出當下社會科技的發展情況。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習興趣。

3.2 課堂教學要精簡實用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堅持精簡、實用的原則,在不影響總體教學成效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大膽的創新,融入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4]。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將復雜的、無用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化甚至直接剔除,使學生把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知識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增加實驗和實訓力度

優化電子信息課程體系的教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5]。為此,應該做到:第一,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突出實踐操作的地位。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它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具有特色的實踐操作性質,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增加電子專業培訓,加大實驗室的資金投入,建立規?;膶嵙暬?。實習基地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對于抽象的教學內容來說,模擬實驗室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達到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3.4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參與到更多的教學活動中,且具有自主選擇性。教師利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通過互聯網建立起校內網站、網頁,來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電子信息課程的教學上,一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對教學觀念和模式進行創新,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伴隨著新的問題和情況的出現,教學改革應該緊緊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進行不斷創新??偨Y來說,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敢為人先、大膽實踐,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晨光.探究中職電子信息教學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2):314-315.

[2] 劉俊先.淺析如何提高中職電子實訓教學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9):188-189.

[3] 陸鳳嬌.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職教通訊,2013,18(13):71-72.

[4] 石楠.提高中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J].職教通訊,2013,21(15):34-35.

[5] 劉立基.談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1(S5):132.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作者簡介:彭光含(1973-),男,湖南洞口人,湖南文理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湖南常德415000)

質量工程建設是教育部為實現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所采取的重要舉措;而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是“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1,2]這就要求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過程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嘗試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模式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的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缺乏靈性與活力。由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課堂教學顯得猶為沉悶。因此,電子信息類本科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已成為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湖南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歷史較短,在開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時主要參照國內重點大學來制訂自己的方案。由于學校實驗室條件、師資力量、生源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許多困難和疑惑。經過10余年的教學實踐,該專業的辦學思想與理念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和特色。湖南文理學院為加強課程建設,全面打造特色專業,把2011年定為“課程建設年”。2011年,湖南文理學院物電學院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理念等方面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進行了全面打造和升級,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一、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模式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綜合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3-9]從專業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上,構建了“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技能課程體系”及“創新實驗課程體系”一系列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

1.建立新的學科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擴展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

湖南文理學院是教學科研型大學,傾向于教學。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設置了學校及大類專業課程平臺模塊、學科基礎互通課程平臺模塊、專業共性課程平臺模塊及專業個性課程平臺模塊等四個課程體系平臺模塊。學校及大類專業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公共基礎課程、相關學科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文化素質創新能力課程。學科基礎互通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學科基礎課程,如電路、模擬與數字電路等。專業共性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集中實踐。專業個性課程平臺模塊主要是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新的培養方案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思想,針對社會職業需求,更新設置相應課程,基礎課程課時分配強調“基礎與新穎”。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和企業需求對接進行甄選,重在技能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建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加大了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制訂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計劃,強化實踐教學與課程教學的銜接。

2.調整課程結構,增強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和學校實際,學校調整了課程設置,修訂教學大綱,整合、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學過程的檢查督促;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模式,實現與企業合作培養的對接。近年來,物電學院光學學科獲得了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和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集成與光學制造技術”,建立了一系列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實驗室;并計劃申請籌建光電信息工程本科專業,為打通相關專業培養模式,與物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一起構建了專業方向課程平臺。學校建立多門校級精品課程,設立完善的課程建設標準和完整的課程建設文檔,要求優質課程有完整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案、教學手冊、試題庫;實現教考分離,從主講教師、隊伍結構、教學活動等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實踐教學,建立實踐教學大綱,并納入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分為校內進行的綜合課程實踐和專業綜合設計課程訓練,以及校外進行的企業和社會實踐課程。校內基本專業基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校外實踐教學提升和強化專業綜合應用技能,并與廣東、江蘇等地多家電子企業達成實習、就業以及人才培養等意向。

3.構建科學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實踐綜合能力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校按照實踐教學功能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目標,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和技能與創新思想相融的實踐課程,精心設計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基礎實踐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綜合設計實踐課程的人才培養融合。為強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優質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三分之二以上的實驗是創新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學校設立項目導師制,讓創新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教師的一些項目研發,或者申請學校的質量工程立項和產學研項目,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建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擴展視野。學校還通過設立創新實驗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多年辦學實踐,物電學院逐步形成了充分發揮和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要求學生具備本專業較扎實基礎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長發展。近幾年來,學生獲得各種省級以上電子競賽(包括電子設計競賽、科技制作競賽)獎勵數十項;獲得三項國家專利,發表科研論文十余篇。學校進一步改革評價方式,成績評定與考核包括理論、操作實驗、實踐報告等多方式的能力考核。

二、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模式

課程體系建設是以知識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宗旨,以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需求為導向,走專業知識適應企業科技實踐的專業發展道路。按照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改革與創新課程體系、構建理論課程教學體系與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建立了培養學生在電子信息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突出的、有特色的、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對教學內容修訂與改革作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學內容要添加前沿性、實用性等新的專業知識;更新舊教材內容,把最新的電子信息類教學科研成果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以滿足新的教學需求;理論課程的實驗課時增加,實驗課以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為主,減少驗證性實驗,激發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動力,也強化了教師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責任和思想活力,從而促進了學與教適應科技發展的步伐。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作了全面的改革與創新,采取分階段實踐的辦法。課程實踐主要是系統建模、電子裝配、計算機程序應用設計、電子電路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綜合設計以及到企業實踐訓練實習等一系列專業課程實踐。從基礎硬件設計到軟件設計,再到綜合課程實踐,實踐教學分階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不斷提升與發展。課程設計實踐按照項目要求模式安排課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實踐的主導,教師只做服務性的指導。這樣學生實踐能力循序漸進、逐層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擴展了理論知識的應用。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模式

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突出了電子信息專業特色,優化了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強化了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拓寬融合了專業口徑;實現寬口徑、厚基礎、實踐能力與創新思想好、理工結合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專業基礎理論與知識構架更加科學合理,實踐能力與創新思想明顯提高;擴寬了學生在光、電、計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也為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

教學方法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由于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課時緊張,學生接受能力不一,致使課堂教學大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是一種被動獲取,嚴重阻礙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的重要課題?;A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主要采用啟發式、情景教學法、動態顯示法、引導討論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課程的教學采取項目課題教學法與企業頂崗實訓法為主要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充分借助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電子信息課程知識具體形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課堂討論與師生的交流,通過交流觸發學生的思想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主題,除此之外,改革和完善課堂外的教學工作也很重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教案,課程多人參與備課的討論;精心布置與批閱作業;改革考試考核的方法;采取基礎知識與實踐考核并重的系統考核評價模式;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也進行系統的評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結束語

通過對電子信息專業本科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明顯加強;學生獲得省教育廳和學校的各種立項明顯增多;學生發表的科研論文、國家專利、以及學校和省級以上電子競賽獲獎數明顯增多;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考上研究生的比例穩步上升。電子信息本科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對課程體系和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使本學科充滿活力與生機。筆者也將繼續努力,通過對電子信息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特點與教育規律探索,凝練學校電子信息專業特色方向——光電信息方向,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學科方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更好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孟然,劉淮霞,楊岸,等.以電路理論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電氣信息類教學改革[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8-80.

[2]董興法,仲嘉霖,付保川,等.電子類專業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現[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1):20-22.

[3]周萍,劉錦高.構建新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培養計劃與課程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1):81-85.

[4]許福永.關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的建議[J].高等理科教育,1999,(2):71-74.

[5]劉蓉,李欣,侯宏錄.電子類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556.

[6]熊幸明,鄧居祁,張文希.淺談電子信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長沙大學學報,2005,(2):67-80.

[7]李國彪.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探討[J].嘉應學院學報,2006,(3):30-33.

[8]裴留慶,姚力,孟麗艷.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結構的一種框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11-114.

[9]吳伶錫,詹杰,周仁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05-107.

(責任編輯:宋秀麗)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4篇

對于航空電子領域的入門者而言,擁有一本有助于他們理解現有的和還在不斷發展之中的航空電子系統的工具書是十分重要的。同樣地,對于這個領域的從業者而言,在進行設計時擁有一本闡述該領域成熟方法的概論性手冊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電子系統導論至今已是第3次修訂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師的廣泛喜愛,被許多大學定為航空電子學領域的教材。吳文海等本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以及努力服務我軍航空武器裝備建設,為航空裝備研制和技術保障盡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標,曾將本書的第2版譯為中文,在中國讀者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但是,從第2版發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級電子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技術上出現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進行了詳細的修訂,介紹了自第2版出版以來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技術革新。

本書闡述了現代民用和軍用飛機的核心—航空電子系統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理論,涉及到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數據輸入和控制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慣性傳感器、大氣數據系統、導航系統、自動駕駛儀和飛行管理系統等方面。為了滿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這些系統使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集成。本書運用諸多專業領域知識,使航空機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電子(控制)系統成為一門引人入勝、充滿挑戰的學科領域。本書第3版對諸如直升機飛行控制、電傳飛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訂和更新,并在適當的地方進行改進,增加了系統的覆蓋面,直升機飛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節。

本書共分10章:1.緒論,包括航空電子學的重要性和任務、航空電子環境和單位的選擇等;2.座艙顯示和人機交互,包括平視顯示器、頭盔顯示器和顯示技術等;3.空氣動力學和飛機控制,包括空氣動力學基礎、飛機穩定性和飛機動力學等;4.電傳飛行控制,包括電傳飛行控制的特點和優點、控制律和數字實現等;5.慣性傳感器與姿態控制,包括陀螺儀與加速度計和姿態測量等;6.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7.大氣數據和大氣數據系統;8.自動駕駛儀和飛機管理系統;9.航空電子系統集成;10.無人機。

本書工程實用性強,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并輔以嚴謹的解釋,便于工程技術人員理解和應用。本書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又可供相關工程技術與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本書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電子學領域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個人努力完成了這本緊跟技術前沿的權威性著作。

孫培培,博士生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著社會的進步,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發達的社會,大數據時代,信息爆炸等字眼越來越成為人們樂不思蜀的交流內容。網絡的出現,讓信息技術逐漸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們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經濟市場的發展中越發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電子信息軟件工程所占的比例尤為巨大?,F在,人們的各類生活活動都離不開網絡技術的輔助,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應用更是到處可見,甚至已經設計到了各種大小企業上,為經濟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本文致力于研究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指出了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對各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 電子信息 軟件工程 網絡技術 發展現狀

一、目前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

計算機的發展越發快速,更新換代的速度讓人嘆為觀止,計算機網絡電子信息的發展主要趨向于這幾個方面:第一,電子信息越來來高效化和快捷化。第二,電子信息更傾向智能化和集約化。第三,電子信息面向網絡,實現數字化網絡時代。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目的是為了給人類的生活,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提供實用性幫助,為人類社會帶來經濟效益。電子信息技術的特點,讓當前的信息資源交流共享能夠近距離進行,提高人類生活,促進社會發展。因此,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對電子信息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現狀與發展

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方向逐漸向著電子學方向發展,就目前技術來說,電子學和光電子學是當今信息軟件工程的主要發展技術趨勢??茖W技術不斷進步,人類的生活不斷地提高,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對于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電子技術的加入,能夠使得電子信息技術記載大量的數據和信息能量,促進了市場的發展,滿足市場的需求,讓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前景越發廣闊。例外,信息技術逐漸想著多媒體和人工智能方向發展,這兩種技術讓計算機涵括多種領域的技術內容,讓計算機處理器變得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技術需求,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此外,電子信息軟件工程逐漸向著實用性進展,所設計的應用對人類社會生活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實用性提議。

三、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安全問題

由于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網絡的時候,忽略了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例如,很多用戶的身份信息被黑客盜取用來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用戶各種賬號因為使用的時候不注意而被別人盜取了賬號密碼,造成了金額損失和被盜用等等。因此,對信息技術的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軟件工程數據庫的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庫里保存的信息的安全性和數據的準確性。除了對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安全管理之外,軟件工程數據庫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這些存在的隱患,都應該要引起用戶和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例如在數據庫硬件上,要實時監測硬件的使用情況,若硬件出現損壞,一定要及時處理,以防出現數據泄露。與此同時,技術人員和網絡維護人員要對軟件工程數據庫進行保護措施,設計防火墻等技術和其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保障數據的安全性,防止被他人盜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相關部門要嚴格完善法制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的行為。同時,用戶應該要有對信息備份的思想,若計算機在使用中出現故障,數據不會跟隨消失不見。

四、結束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的發展也不例外。在當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電子信息軟件工程只有用于面對挑戰,讓挑戰成為抓著每一個新機遇的奠基石。同時,電子信息軟件工程在發展前進的道路上,應該加強自身的應用特征,對這些特征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開發,讓這些對人類社會進步有幫助的應用特征物盡其用,發揮出最大的用途,服務社會,服務人們生活活動,服務經濟市場的運作和生產,讓社會的發展需求得以滿足。新時代下的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存在于高科技人才的手中,普通老百姓家里擁有計算機也已經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情。盡管計算機網絡已經涉及廣泛,但是很多人還是對電子信息軟件不甚了解,只關注了網絡應用帶來的積極作用,在使用的時候忽略了正確的使用,讓一系列的安全問題相繼出現。計算機網絡安全使用意識的不足,會給用戶的生活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因此,除了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對各種漏洞進行嚴格修改,設計出一個能讓人們安全上網的應用,用戶也要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使用意識,提高自身的辨認能力,杜絕不良事情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邵洋. 淺析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現狀與現代化技術[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5):182.

[2]吳夢杰,周青青,李小紅.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習發展方向及自主培養體系構建[J]. 電子世界,2016,(07):135-136.

[3]孫迎春,徐建東,蔣野. 計算機輔助軟件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 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103-106.

[4]肖攸安. 案例教學法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軟件工程》課程中的應用[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0):12-13.

產學研電子信息論文范文第6篇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為重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西部大開發二十年時空視域下重慶市取得的成效體現在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發展等各個方面,其歷史經驗歸結起來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展望未來,重慶的發展大有可為。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兩年后,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重慶成為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惟一的直轄市。1999年12月,重慶市成立西部開發工作領導小組。

西部大開發二十年的重慶發展歷史證明,一個城市的發展,要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西部大開發二十年重慶市取得的發展成效

(一)經濟發展成效

第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A設施必然涵蓋立體交通、網信、能源以及商業服務、公共服務等的相關設施。依據交通運輸理論,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發展能用“可達性”來解釋。為此,重慶在努力。200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要加速以交通、通信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參與西部大開發的“快車道”。在國家的支持下,重慶輕軌項目、渝懷鐵路入選國家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重點工程。2000年,重慶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新山村段)正式開工,重慶成為西部首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2018年,重慶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名列中西部之首。2019年7月,重慶鐵路投資集團成立,助推重慶構建“米”字型高鐵網。1999年,重慶江北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為245萬人次,2004年,江北機場擴建工程竣工啟用……2018年,江北機場以全年旅客吞吐量4159.6萬人次排全國第9位;2019年8月,巫山機場正式通航;如今重慶正在統籌規劃建設第二樞紐機場和貨運機場。2019年9月,重慶獲批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同月,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通。

第二,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體的健康、穩定、高效、長遠發展,一般需具備兩個條件:數量之壯大、質量之提升。只有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使西部大開發持續邁上新臺階。2000年3月,重慶市政府決定在西部大開發中,加快發展具有優勢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和新材料等重點產業。2000年6月,重慶市成為首批全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2003年9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重慶設立其在中國的首個專業常設機構。十八大以來,重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工業強市建設,著力在轉型升級中建構起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雙驅動”、其他支柱產業“多點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并作重要講話,要求重慶實現“兩高”目標、營造良好政治生態。2018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西部大開發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專門指出,“各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比如重慶的汽車、電子信息產業”。重慶大力推進創新發展,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2018年智能產業增長19.2%,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1.4%;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1%、13.7%,服務業對經濟增長之貢獻率超過70%;全市生產筆記本電腦4250萬臺,占全球總量之25%。全市GDP總量2001年為1976.86億元,2006年為3907.23億元,2018年達到20363.19億元。

第三,城市招商引資活躍。招商引資已然成為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項經濟職能。西部大開發需要堅持以開放的心態招商引資。2001年4月,重慶市政府印發《重慶市鼓勵外商投資若干政策規定》;美國福特汽車等世界著名企業當年落戶重慶。2002年8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外商投資企業采取七項措施改善投資軟環境。2003年12月,世界銀行發表《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城市競爭力》報告,重慶投資環境在中國西部城市中居于首位。2005年,廣東工業園落戶重慶江津,200多家企業成立重慶市廣東商會。2005年9月,惠普全球軟件開發中心重慶分中心落戶重慶。2012年9月,霍尼韋爾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建航空產業高地。2012年9月,新加坡在華最大投資項目——重慶朝天門來福士項目開工。2018年,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西南地區總部落戶重慶。截至2018年底,累計有287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重慶實際利用外資已連續八年達到百億美元,2018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02.7億美元。重慶的外商直接投資連續四年保持中西部第一。2019年9月,長安汽車與福特汽車全面深化戰略合作發布會舉行。如今,重慶主城已成為千萬人口的開放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

(二)文化發展成效

第一,文化事業進步。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促進現代文明社會的建設。文化事業建設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就,證明了西部大開發社會效益明顯。1999年12月,大足石刻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0月,首屆中國銅梁龍燈藝術節開幕,以后每年一屆。2001年7月,重慶市新增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文化部授予酉陽縣“中國擺手舞之鄉”稱號。2003年3月,重慶市首部通史著作——《重慶通史》出版。2005年6月,新建成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館。2006年1月,重慶市1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全國首批推薦名錄。2018年10月,《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開機儀式在“中華詩城”奉節舉行。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榮昌正在打造長江經濟帶“非遺之城”。截至2018年底,重慶市級、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設施網絡逐漸完備,圖書館、文化館一級館率分別達到81.39%、75.6%,居西部首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獲“微博2018讀城最具人氣博物館”大獎。2019年9月,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在渝開幕。

第二,文旅融合發展。從縱向維度看,西部大開發視野下的重慶文旅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2001年1月,重慶市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2007年,大足石刻和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獲國家旅游局批準為首批國家5A級景區。吸引力是城市文化旅游發展的關鍵。近年來,重慶致力于以“詩”和“遠方”結合的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連續兩次被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評為全球旅游增長最快城市。2018年,重慶召開了旅游發展大會,強調“行千里·致廣大”的價值定位;舉辦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全球旅行商大會。2018年9月,在首次“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香山獎”頒獎儀式上,重慶獲“發展潛力獎”。2018年出臺的《重慶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方案》強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2019年3月以來,重慶在全市開展了區縣“曬文化·曬風景”的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以全媒體的形式展示了文旅資源精華,促進了重慶文旅融合走深走實。2019年9月下旬,市城市照明中心如期完成“一把閘刀”集中控制終端安裝任務,上演的主城區“兩江四岸”燈光秀提升了城市文旅知名度美譽度;10月1日,“魅力重慶”彩車展示了立體城市文旅特色;10月1日-7日,全市旅游接待喜人,文旅融合成為新亮點,重慶被網友稱為“最歡迎游客的城市”。

第三,會展繁榮。西部大開發進程中,會議、展覽、節事等各種方式日益豐富并融合,帶動了相關業態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繁榮。國際性會議會展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同時進行引智引資,促進經貿人文交流發展。2000年6月,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舉辦的重慶·中國西部開發國際研討會交流廣泛。2002年4月,由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主辦的重慶直轄與西部大開發研討會取得了豐碩成果。2018年8月,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在渝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由此“智博會”成為重慶一個新的城市節日。近年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西洽會”)、重慶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簡稱“文博會”)等會展實現升格或擴容,在助推重慶打造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上有了新作為。從實踐看來,會展行業會產生較強的關聯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周圍區域的發展。2019年3月印發的《重慶市會展業創新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將重慶建設成為內陸國際會展名城,圍繞文化、旅游、體育等分批創建和提升一批會展項目。

(三)社會發展成效

一方面,民生建設推進。一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歷史。2001年,重慶將“實施民心工程,改善城鄉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納入本年度西部大開發十件大事之中。2002年,重慶將“實施八大民心工程”納入本年度西部大開發十件大事之中。2003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著力實施八大民心工程,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2004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作為各級政府一號“民心工程”,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西部大開發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強調,“促進西部地區民生不斷改善”。2018年以來,重慶著力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左右用于改善民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市衛生機構數量2012年17961個,2018年20524個。2018年,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覆蓋率達到95%;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87%、80.2%。重慶聚焦群眾辦事堵點熱點問題,推出“渝快辦——重慶政務掌上辦”,體現了“渝-快辦”“愉快-辦”“愈辦愈快”。

另一方面,社會大局和諧。2002年,重慶人均GDP800美元左右,解決了溫飽,邁進了基本小康的門檻。200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西部大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見》出臺。2006年l1月,重慶市委二屆十次全會批準《關于構建和諧重慶的決定》。2018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2019年2月,央視發布信息,重慶入選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成為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數最高城市之一。市民群眾在發展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總書記要求重慶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指導,是新時代重慶改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重慶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重慶發展的殷切期望、對重慶人民的關懷厚愛。

(四)生態發展成效

一方面,集中精力辦大事。西部大開發之初,重慶面臨“四件大事”,即按期完成三峽庫區移民任務(三峽工程百萬移民,重慶占了85%)、振興老工業基地、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這“四件大事”都事關生態發展,均取得了明顯成效。重慶成功打好“庫區牌”,破解了百萬移民這道世界級難題。2001年,重慶啟動三峽庫區環湖百萬畝綠色屏障工程。2001年11月,《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獲得通過。2002年1月,國務院批準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2006年12月,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宣布2007年啟動重鋼環保搬遷工程。2007年6月,武隆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近年來,重慶進一步健全了由國家公園、郊野公園(區域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等組成的公園體系。2019年,重慶三峽地區被確定為首批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地區,試點建設工作被列入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年度任務。

另一方面,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改善。西部大開發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200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2005年4月,《重慶市主城“藍天行動”實施方案(2005-2010)》發布。2007年1月,全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強調重慶將大力推進“寧靜行動”。2012年10月,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將全球首個“世界溫泉之都”稱號授予重慶;同年,重慶甩掉“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帽子。201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由直轄之初的20.98%提高到48.3%;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00年的187天增加到316天。2018年12月,重慶武隆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2019年起,重慶實施橫向森林生態補償機制。

西部大開發二十年重慶市彰顯的發展經驗

(一)崇尚創新

第一,實施創新工程行動。創新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動力。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必須在創新上有新作為。2000年4月,重慶市啟動“2345”創新工程,加速建設長江上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04年6月,重慶市委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2018年以來,重慶著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呈兩位數增長,人臉識別、鎂合金研發等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2018年5月,中國首枚自主研發的民營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號發射成功。

第二,拓展創新發展平臺。西部大開發越深入,越要注意創新發展平臺打造,拓展新空間,增強新動能。2001年,重慶北部新區掛牌;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重慶經開區形成一區兩園格局。2002年,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建設正式啟動。2018年,兩江新區獲批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重慶自貿試驗區形成11項全國首創制度成果。2019年6月,重慶市召開高新區干部大會,強調高新區要圍繞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向創新型園區轉型,努力成為重慶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在2019年“智博會”上,重慶提出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第三,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這體現了西部大開發砥礪奮進中歷史、現實和未來辯證統一的長遠眼光。200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努力開發人才資源。2001年6月,重慶市委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科教興渝戰略。2003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實施好“人才強市”戰略。2018年以來,重慶著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依托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建設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出臺“雙一流”建設專項支持政策,新加坡國立大學、中科院大學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高校院所來渝設立分院分所(研究院)。依靠智庫、學術、科普的“三輪驅動”,2018年重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和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排名全國第8位。2019年,實施了“重慶英才計劃”。

(二)注重協調

一方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重慶立足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基本市情,著力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健全城鄉協調發展體制機制。2003年6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醞釀電力體制改革,最終目標是實現全市城鄉居民用電同質同價。2005年1月,重慶在西部率先全免農業稅;5月,市委二屆七次全委會通過《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決定》。2007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發展勞務經濟促進城鄉統籌的意見》;6月,重慶獲批成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8年以來,重慶統籌抓好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著力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加快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城市面貌發生可喜變化;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農村“三變”改革、“三社”融合發展試點穩步推進。

另一方面,統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西部地區是我國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實踐地,要堅持協調協同,促進有序開發。200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外引內聯力度,擴大區域經濟合作,特別是推進川渝合作,共同譜寫西部大開發的宏偉篇章。2000年4月,《北京市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合作座談會紀要》簽署。2000年9月,西南六省區市七方經濟協調會在渝召開。2002年5月,六省區市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在渝舉行。重慶市大學城于2003年經市政府批準建設,成為西部新城的中心區。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建設渝東南特色經濟走廊和武陵山區經濟高地;2018年,主城區都市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經濟總量均比直轄初增長15倍多,協同發展格局日益形成。2004年2月,川渝雙方簽訂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合作協議;2007年4月,雙方簽訂《關于推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經濟區的協議》;2018年6月,雙方簽訂《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2019年7月,雙方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關于合作共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框架協議》等“2+16”合作協議。這有利于在協調協同中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

(三)倡導綠色

一方面,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擺在重要位置。西部大開發要堅持綠色永續,建設美麗西部;重慶要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2000年5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決定》。2004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開重慶市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實施《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峽水庫周邊綠化帶建設工程規劃》《長江三峽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10月,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渝召開,通過了峰會舉辦以來的首個宣言——《重慶宣言》,詮釋了峰會主題——“城市·人·自然”和諧共生。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了“兩點”定位、“兩地”目標和“四個扎實”的要求,總書記還主持召開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明確指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另一方面,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關乎西部大開發長遠發展。2004年3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強調,“統籌實現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2005年4月,重慶入選國家首批綠色GDP試點城市;10月,重慶被列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06年,《重慶市產業環境準入標準》出臺。2012年6月,重慶市創建“世界溫泉之都”溫泉旅游重點項目授牌儀式舉行。2018年6月,《重慶市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與《重慶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8-2020年)》出臺。重慶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著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綠色產業,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2018年10月,中國氣象局授予重慶“國家氣候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品牌。如今,重慶奉節臍橙、巫山脆李、潼南檸檬、石柱莼菜等一系列生態產品的知名度不斷提升。2018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13.34億元,居于全國李品類首位。

(四)厚植開放

一方面,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內陸開放,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賦予西部大開發新的理解視角以及新的敘事語境。200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重慶出口加工區奠基。2002年,重慶市對外開放領導小組成立。2004年10月,全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開創大開放促大發展的新局面。2018年重慶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總量排全國首位,成為惟一一個短視頻播放量超100億的城市?!?018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報告發布,在全國338個城市中,重慶海外網絡傳播力位居全國第七、西部首位。如今,重慶已擁有1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其中西永、江津、涪陵3個綜保區以及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等的作用日益突出;兩江新區開發開放的示范作用日益增強;重慶和21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截至2019年7月底,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含分支機構)2.9萬戶,其中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515戶,占全市比重23.8%。

另一方面,加快物流通道發展。200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要依托亞歐大陸橋、長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線”。2005年7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12月,西南出??焖俅笸ǖ馈貞c至湛江的快速通道1314公里全線開通,可容納70萬標箱的西部第一大集裝箱站——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奠基(填補了西部無現代化鐵路物流樞紐的空白)。2012年4月,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掛牌成立。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指出,“近年來,重慶、廣西等西部?。▍^、市)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國家經貿合作,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持續推進,通道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五)推進共享

一方面,不斷健全政策舉措。西部大開發二十年的歷史告訴我們,要始終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西部大開發實踐的旨趣。2001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涉及50條具體政策,體現了民生為本。近年來,重慶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進一步健全政策,統籌解決好同市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養老、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問題,著力做好民生建設?!吨貞c市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實施方案》明確2018-2020年,全市計劃新建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018年,國務院通報重慶為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4省市之一。重慶市推行的“馬路辦公”,建立了“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處置問題”的運轉機制,使城市管理工作更接地氣、更近民心、更增效率?!?018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將“馬路辦公”評為“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管理創新范例”。截至2019年9月,全市已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116萬平方米、25萬戶,直接惠及群眾約88萬人。

另一方面,打好脫貧攻堅戰。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統籌安排珠海、廈門與重慶部分貧困區縣開展扶貧協作。重慶著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了《重慶市農村扶貧開發十年綱要(2001-2010年)》與《重慶市2002-2006年農村扶貧開發規劃》。重慶在武隆仙女山、云陽四十八槽和黔江蒲花河流域實施片區扶貧綜合開發試點,探索出了“綜合開發,成片治理,產業帶動,整體推進”的開發路子。2018年底,18個貧困區縣已有14個摘帽,累計實現171.2萬人脫貧,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7%。武隆成功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減貧案例2018》中國12個旅游減貧典型案例。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60.56億元,落實市級財政補助資金32.63億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94.66萬戶,受益貧困群眾340余萬人。2019年4月,奉節、石柱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西部大開發二十年重慶市可期的未來展望

(一)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

第一,進一步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努力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重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貫徹《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重慶果園港鐵水聯運網絡等已覆蓋滇黔川陜甘新等地,將更好發揮“世界中轉站”作用。到2020年,一批重大鐵路、物流樞紐等項目開工建設,重慶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初步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對西部大開發的支撐作用將開始顯現。到2025年,重慶內陸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關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將更好引領區域協調發展和西部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二,深入推進城市提升。重慶將按照“干五年、看十年、謀劃三十年”的思路提升城市品質。重慶將加大創新支持力度,推進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高新區將以西部槽谷地帶為核心載體,形成“一區多園”格局,為高標準打造重慶科學城夯實基礎。重慶將按照《科學技術部、重慶市人民政府部市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2019-2023年)》,著力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重慶將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推進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支撐西部地區共享智能成果。重慶將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芯屏器核網”產業集群。這將有利于重慶在西部地區構建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中發揮支撐作用。

第三,合力推進成渝城市群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范區。重慶將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強化互聯互通協同,發揮成渝承東啟西、接南轉北之優勢,促進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川渝兩地將攜手融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戰略,落實一系列合作協議,面向“十四五”加強規劃對接,著力在設施聯通、產業合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這將有利于重慶攜手四川在西部地區積極探索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新途徑中發揮支撐作用。

(二)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

第一,“西部陸海新通道”發揮重要作用??蛇\輸性、中介機會、互補性是空間相互作用產生的三個重要條件?!拔鞑筷懞P峦ǖ馈本途邆溥@些條件,在深化“一帶一路”陸海雙向開放、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必將產生重要帶動作用。重慶將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依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帶動東盟及相關國家和地區協商共建發展通道,共享通道資源,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冢ū辈繛掣?、洋浦港),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诘韧?。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深入打造,重慶將在互聯互通方面作出新貢獻,加強陸海新通道與中歐重慶班列、長江航運等對接,充分發揮通道銜接東盟和中亞及歐洲的橋梁紐帶作用,這有利于推動形成“一帶一路”共建共享新格局。

第二,打造樞紐。樞紐意味著重要節點,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重慶將統籌東西南北四向、鐵公水空及信息通信等多種方式,高標準建設出市出海出境大通道,用好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重慶將充分發揮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重慶將推進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魚嘴鐵路貨運站等運輸場站升級改造,加快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建設。重慶將著力建設物流樞紐自動化場站、智能型倉儲等智慧物流設施,培育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重慶還將著力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牽引帶動作用。依托樞紐功用,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貿易合作將持續深化,帶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提升。

第三,八方商客賓朋來渝“行千里·致廣大”。重慶將更加注重抓好大開放,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努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設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融合的開放體系,構建面向全球的、聚集現代要素的開放產業體系。重慶將著力實施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推進宜居宜業宜游,做強做靚國際旅游目的地,促進民心相通。顯而易見,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人文交流互動將不斷提升。

(三)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第一,規劃建設管理好廣陽島片區。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需要依托一定的載體。重慶將科學制定實施廣陽島片區規劃,構建“一島兩灣四城”總體空間結構,使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重慶在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時,將注意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生態人居環境,促進廣陽島片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重慶將著力把廣陽島建設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第二,規劃建設管理好主城區“百公里兩江四岸”。主城區“百公里兩江四岸”是重慶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地,也將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依據《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實施方案》的安排,重慶將著力把主城區“百公里兩江四岸”建設成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城市品牌的典范,形成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

第三,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將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注重抓好大保護,推進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推進“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擔當“上游責任”。重慶將統籌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發展,著力實現見山見水見鄉愁,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建設更高水平的城鄉生態文明。重慶將發揮支撐綠色發展的資源稟賦較高之優勢,努力建設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機制、培育綠色文化,促進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作者簡介

王資博 重慶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員

上一篇:外貿易發展畢業論文范文下一篇:經濟價值及實現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