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

2023-10-10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1篇

第一單元 月經病

一、月經先期: 1氣虛證:

1)脾氣虛證:補脾益氣 攝血調經-補中益氣湯或歸脾湯 2)腎氣虛證:補腎益氣 固沖調經-固陰煎或歸腎丸 2血熱型:

1)陽盛血熱型:清熱涼血調經-清經散 2)陰虛血熱型:養陰清熱調經-兩地湯

3)肝郁化熱證:疏肝清熱 涼血調經-丹梔逍遙散 清經散: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黃柏 茯苓 兩地湯:生地 地骨皮 玄參 麥冬 阿膠 白芍

二、月經后期:

1腎虛型:補腎養血調經-當歸地黃飲 2血虛型:補血益氣調經-大補元煎

3血寒證:虛寒型:扶陽祛寒調經-溫經湯《金匱》或艾附暖宮丸 實寒型:溫經散寒調經-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 4氣滯型:理氣行滯調經-烏藥湯

大補元煎:人參 山藥 熟地 杜仲 當歸 山茱萸 枸杞 炙甘草

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丹皮 莪術 人參

甘草 牛膝

三、月經先后無定期

1肝郁型:疏肝理氣調經-逍遙散 2腎虛型:補腎調經-固陰煎 3肝郁腎虛:補腎疏肝調經-定經湯

四、月經過多:

1氣虛型:補氣攝血固沖-舉元煎或安沖湯

2血熱型:清熱涼血 固沖止血-保陰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舉元煎:人參 黃芪 白術 升麻 炙甘草

保陰煎:生地 熟地 黃芩 黃柏 白芍 山藥 續斷 甘草

五、月經過少:

1腎虛型:補腎益精 養血調經-歸腎丸或當歸地黃引 2血虛型:養血益氣調經-滋血湯或小營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調經-桃紅四物湯或通瘀煎 4痰濕型:化痰燥濕調經-蒼附導痰丸或二陳加芎歸湯 歸腎丸:菟絲子 杜仲 枸杞 山茱萸 當歸 熟地 芍藥 茯苓

蒼附導痰丸:茯苓 法半夏 陳皮 甘草 蒼術 香附 膽南星 枳殼 神曲

六、經期延長:

1氣虛型:補氣攝血 固沖調經-舉元煎+阿膠、艾葉、烏賊骨 2虛熱型:養陰清熱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或固經丸 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味

七、經間期出血:

1腎陰虛型:滋腎養陰 固沖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或加減一陰煎 3濕熱型:清利濕熱 固沖止血-清肝止淋湯 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湯

八、崩漏:

1脾虛證:補氣攝血 固沖止崩-固本止崩湯或固沖湯 2腎虛證:腎氣虛補腎益氣 固沖止血-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減

腎陽虛:溫腎益氣 固沖止血-右歸丸+黨參黃芪田七

腎陰虛:滋腎益陰 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 3血熱證:虛熱證:養陰清熱 固沖止血-上下相資湯

實熱證:清熱涼血 固沖止血-清熱固經湯 4血瘀證:活血化瘀 固沖止血-逐瘀止血湯或將軍斬關湯

崩漏治療原則: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 治崩三法:塞流 澄源 復舊 清熱固經湯:黃芩 焦梔子 生地 地骨皮 地榆 生藕節 阿膠 龜甲

牡蠣 生甘草 陳棕炭

固本止崩湯:人參 黃芪 白術 熟地 當歸 黑炭

九、閉經:

1氣血虛弱:益氣養血調經-人參養榮湯

2腎氣虧損:補腎益氣 調理沖任-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淫羊藿 3陰虛血燥:養陰清熱調經-加減一陰煎加丹參、黃精、女貞子 4氣滯血瘀:理氣活血 祛瘀通經-血府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5痰濕阻滯:健脾燥濕化痰 活血通經-四君子湯合蒼附導痰丸

十、痛經:

1氣滯血瘀型:理氣行滯 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湯

2寒凝血瘀型:溫經散寒 化瘀止痛-少腹瘀湯湯或溫經散寒湯 3濕熱蘊結型:清熱除濕 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湯加車前子、薏仁 4氣血虛弱型:益氣養血 調經止痛-圣愈湯或黃芪建中湯 5腎氣虧損型:補腎益精 養血止痛-益腎調經湯或調肝湯

少腹逐瘀湯: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沒藥 當歸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黃

五靈脂

清熱調經湯:牡丹皮 黃連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紅花 桃仁 延胡索

莪術 香附

十一、經行乳房脹痛:

1肝氣郁結:疏肝理氣 和胃通絡-逍遙散加麥芽、青皮、雞內金 2肝腎虧虛:滋腎養肝 和胃通絡-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加麥芽 十

二、經行頭痛:

1肝火證:清熱平肝熄風-羚角鉤藤湯 2血瘀證:化瘀通絡-通竅活血湯

3血虛證:養血益氣-八珍湯加首烏、蔓荊子

十三、經行感冒:

1風寒:解表散寒 和血調經-荊穗四物湯 2風熱:疏風清熱 和血調經-桑菊飲 3邪入少陽:和解表里-小柴胡湯

十四、經行身痛:

1血虛:養血益氣 柔筋止痛-當歸補血湯加白芍、雞血藤、丹參、 2血瘀:活血通絡 益氣散寒止痛-趁痛散

十五、經行泄瀉:

1脾虛:健脾滲濕 理氣調經-參苓白術散 2腎虛:溫陽補腎 健脾止瀉-健固湯合四神丸

十六、經行浮腫:

1脾腎陽虛:溫腎化氣 健脾利水-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 2氣滯血瘀:理氣行滯 養血調經-八物湯加澤瀉、益母草 十

七、經行吐衄:

1肝經郁火:清肝調經-清肝引經湯

2肺腎陰虛:滋陰養肺-順經湯加牛膝或加味麥門冬湯 順經湯:當歸 熟地 沙參 白芍 茯苓 黑荊芥 丹皮

十八、絕經前后諸癥:

1腎陰虛:滋養腎陰 佐以潛陽-左歸丸合二至丸加制首烏、龜甲 2腎陽虛:溫腎扶陽-右歸丸

3腎陰陽俱虛:陰陽雙補-二仙湯合二至丸加菟絲子、何首烏、龍骨、 二仙湯:仙茅 仙靈脾 巴戟天 當歸 鹽知母 鹽黃柏

十九、經斷復來:

1脾虛肝郁證:健脾調肝 安沖止血-安老湯

2腎陰虛證:滋陰清熱 止血涼血-知柏地黃丸加阿膠、龜甲 3濕熱下注:清熱利濕 止血涼血-易黃湯

4濕毒瘀結:利濕解毒 化瘀散結-萆薢滲濕湯合桂枝茯苓丸

第二單元 帶下病

一、帶下過多:

1脾虛證:健脾益氣 升陽除濕-完帶湯 2腎陽虛:溫腎培元 固澀止帶-內補丸 3陰虛夾濕:滋腎益陰 清熱利濕-知柏地黃丸 4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 5濕熱下注:清利濕熱 佐以解毒殺蟲-止帶方

止帶湯:豬苓 茯苓 車前子 澤瀉 茵陳 赤芍 丹皮 黃柏 梔子 牛膝

二、帶下過少:

1肝腎虧損:滋補肝腎 養精益血-左歸丸加知母、肉蓯蓉、紫河車 2血枯瘀阻:補血益精 活血化瘀-小營煎加丹參、桃仁、牛膝

第三單元 妊娠病

一、妊娠惡阻:

1脾胃虛弱:健脾和胃 降逆止嘔-香砂六君子湯

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 降逆止嘔-橘皮竹茹湯或蘇葉黃連湯

二、妊娠腹痛:

1血虛:養血安胎止痛-當歸芍藥散 2氣滯:疏肝解郁 養血安胎-逍遙散 3虛寒:暖宮止痛 養血安胎-膠艾湯

4血瘀:養血活血 補腎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三、異位妊娠:治療以手術為主

宮外孕僅指子宮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宮頸妊娠及子宮殘角妊娠

四、胎漏、胎動不安:

1腎虛:補腎健脾 益氣安胎-壽胎丸或滋腎育胎丸 2血熱:清熱涼血 養血安胎-保陰煎或安胎飲或當歸散 3氣血虛弱:補氣養血 固腎安胎-胎元飲 4血瘀:活血消癥 補腎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壽胎丸:菟絲子 桑寄生 續斷 阿膠

胎元飲:人參 白術 炙甘草 當歸 白芍 熟地 杜仲 陳皮

五、滑胎: 1腎虛:

1)腎氣不足:補腎健脾 調理沖任-補腎固沖丸 2)腎陽虧損:溫補腎陽 固沖安胎-腎氣丸 3)腎精虧損:補腎填精 固沖安胎-育陰湯 2氣血兩虛:益氣養血 固沖安胎-泰山磐石散 3血瘀:祛瘀消癥 固沖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六、子腫:

1脾虛:健脾行氣-白術散

2腎虛:補腎溫陽 化氣行水-真武湯

3氣滯:理氣行滯、除濕消腫-天仙藤散或正氣天香散 天仙藤散:天仙藤 香附 陳皮 甘草 烏藥 生姜 紫蘇葉 木瓜

七、墮胎、小產

1墮胎:妊娠12周內 胚胎自然隕墮者

2小產:妊娠12—28周內 胎兒已成形而自然隕墮者 亦稱半產 3懷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隕墮者稱為暗產

八、胎萎不長

妊娠四五個月后,孕婦腹形與子宮增大明顯小于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緩慢者,稱為胎萎不長。

九、子滿

1妊娠五六個月后出現腹大異常,胸膈滿悶,甚則遍身俱腫,喘息不得臥者稱為子滿。治療使用鯉魚湯。

2鯉魚湯:鯉魚 白術 白芍 當歸 茯苓 生姜 橘紅 黃芪 桑白皮

十、子淋:妊娠期間出現尿頻、尿急、淋瀝澀痛等癥,稱妊娠小便淋痛,或妊娠小便難,俗稱子淋。

1陰虛津虧:滋陰清熱 潤燥通淋-知柏地黃湯 2心火偏亢:清心瀉火 潤燥通淋-導赤散加玄參、麥冬 3濕熱下注:清熱利濕 潤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十一、妊娠小便不通:妊娠期間,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脹急疼痛,心煩不得臥,稱為妊娠小便不通,古稱轉胞或胞轉。 第四單元 產后病 產后三沖---沖心、沖胃、沖肺

產后三病---痙、郁冒、大便難 產后三急---嘔吐、盜汗、泄瀉

一、產后血暈:

1血虛氣脫:益氣固脫-清魂散或獨參湯 2血瘀氣逆:活血逐瘀-奪命散

二、產后發熱:

1感染邪毒:清熱解毒 涼血化瘀-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 2外感:養血祛風 疏解表邪-荊穗四物湯或參蘇飲 3血虛:補血益氣 合營退熱-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4血瘀:活血化瘀 合營退熱-生化湯

三、產后腹痛:

1氣血兩虛:補血益氣 緩急止痛-腸寧湯 2瘀滯子宮:活血化瘀 溫經止痛-生化湯加益母草

四、產后身痛:

1血虛:養血益氣 溫經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 2風寒:養血祛風 散寒除濕-獨活寄生湯或趁痛散 3血瘀:養血活血 化瘀祛濕-身痛逐瘀湯合生化湯 4腎虛:補腎養血 強腰壯骨-養榮壯腎湯加秦艽、熟地

五、產后惡露不絕:

1氣虛:補氣攝血固沖-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2血熱: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 3血瘀: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湯

六、缺乳:

1氣血虛弱:補氣養血 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氣滯:疏肝解郁 通絡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濕阻滯:健脾化痰通乳-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

第五單元 婦科雜病

一、癥瘕:

1氣滯血瘀:行氣活血 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黃庶蟲丸 2痰濕瘀結:化痰除濕 活血消癥-蒼附導痰湯合桂枝茯苓丸 3濕熱瘀阻:清利濕熱 化瘀消癥-大黃牡丹湯加木通、茯苓 4腎虛血瘀:補腎活血 消癥散結-補腎祛瘀方或益腎調經湯

二、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1熱毒熾盛:清熱解毒 利濕排膿-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 2濕熱瘀結:清熱利濕 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飲+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1濕熱瘀結:清熱利濕 化瘀止痛-銀甲丸或當歸芍藥散+丹參、冬青 2氣滯血瘀: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膈下逐瘀湯 3寒濕瘀結:驅寒除濕 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4氣虛血瘀:益氣健脾 化瘀散結-理沖湯

三、不孕癥:

1腎虛:腎氣虛證:補腎益氣 溫養沖任-毓麟珠

腎陽虛證:溫腎暖宮 調補沖任-溫胞飲或右歸丸 腎陰虛證:滋腎養血 調補沖任-養精種玉湯 2肝氣郁結:疏肝解郁 理血調經-百靈調肝湯或開郁種玉湯 3瘀滯胞宮:逐瘀蕩胞 調經助孕-少腹/膈下逐瘀湯 4痰濕內阻:燥濕化痰 行滯調經-蒼附導痰丸

四、陰癢:

1肝腎陰虛:滋陰補腎 清肝止癢-知柏地黃丸

2肝經濕熱:清熱利濕 殺蟲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

外用蛇床子散

五、陰瘡:

1熱毒:清熱利濕 解毒消瘡-龍膽瀉肝湯 2寒濕:溫經散寒 除濕消瘡-陽和湯或托里消毒散

六、子宮脫垂: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2篇

23、左側卵巢動脈不同于右側卵巢動脈,還可以來自:

4、早期妊娠的診斷,最為準確的是: B超探及胎心管搏動

5、促卵泡素刺激引起:

6、關于重度妊高征的治療,不適宜的是: 嚴格控制鈉鹽攝入量,防止水腫加重

7、25歲,婚后2年,漏服避孕藥3天后停經50天,妊娠試驗陽性,陰道流血1周,略少于月經量,時伴有腹痛,她希望有1個健康的孩子,應選擇哪項措施最佳: 行刮宮術

8、羊水甲胎蛋白(AFP)測定,最適宜于診斷: 開放性神經管缺損

9、月經過多原因:

10、32歲,外陰瘙癢伴分泌物多4~5天,婦科檢查:陰道粘膜散在紅色斑點,陰道內多量膿性泡沫狀分泌物,有臭味。此病人,治療應首選: 全身及局部同時用藥效果最佳

11、易惡變的卵巢良性上皮腫瘤是:

12、關于梅毒,正確的是:

13、關于淋病的治療,錯誤的是:胎兒不利,應終止妊娠

14、經產婦36歲,孕40周,晨3時突然大量陰道出血,急診來院,體檢:血壓16/10kPa(120/75mmHg),尿蛋白(-),腹部檢查:子宮高35cm,胎頭高浮,子宮前壁無壓痛。陰道檢查:陰道內有手拳大的凝血塊,宮頸軟,宮口開大一指,先露部未及胎盤組織。該產婦分娩后5分鐘突然發生煩躁不安,寒戰,嘔吐,咳嗽,呼吸困難,發紺,血壓10.7/5.3kPa(80/40mmHg),脈細弱,首先應考慮下列何種情況: 羊水栓塞

15、關于惡露,不正確是:

16、女,35歲。因月經過多且經期延長,貧血,血紅蛋白僅56g/L,而決定行全子宮切除術。術前主刀醫師在考慮手術各步注意事項時,可不必顧慮的是: 切斷圓韌帶時,避免損傷輸尿管

17、為預防人工流產綜合征,錯誤的是: 反復吸刮宮壁

18、51歲婦女,絕經3年,陰道流血3個月,陰道細胞學檢查結果巴氏Ⅱ級,進一步處理:診斷性刮宮+宮頸活體組織檢查

19、關于催產素靜脈靜滴,正確的是: 用于低張型宮縮乏力以加強宮縮

20、子宮內膜癌鏡檢分型:。

21、胎兒先露部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系稱為:

22、藥物治療,病情緩解,雙側附件雖未及腫塊,但有增厚感和壓痛不是急性盆腔炎的手術指征

23、后矢狀徑是:

24、骨盆對角徑的正常值是: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3篇

一、基本資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提供的某中醫學院2011—2013年三屆畢業生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綜合筆試學科成績分析報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軟件對考生的學科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包括總成績、通過率、學科平均成績、學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認知層次劃分的平均成績、不同認知層次的平均掌握程度, 并分別與全國院校進行對比分析。

三、結果

1.中 醫類別醫師資 格考試的 基 本 情況 。

2011—2013年 , 參加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人數逐年增加, 學校報考人數從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學??忌煽兤骄趾屯ㄟ^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1—201年, 學校和全國的考生平均分和通過率逐年遞增, 詳見表1。

2.三 門 科目 部 分 平 均 成績 情況 。

近三年, 學??忌闹嗅t基礎知識、公共知識、臨床知識科目分類范圍2011 2012 2013考試成績平均分均高于全國考生水平, 且考試成績整體呈逐年遞增趨勢, 詳見表2。2013全國17969 563 47 372. 42 60. 66 65. 15

三、討論

1.考試 整 體情況評價 。

近三年, 我??忌嗅t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總成績平均分、通過率、三門科目部分平均成績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國考生水平。這充分說明我校中醫學專業教學質量整體水平較高, 學生基本功扎實, 中醫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較為系統和熟練。

2.加 強 醫 學 公用知識 教育 。

通過對我校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成績進行分析, 不難發現, 我??忌仓R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顯低于中醫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 成績起伏較大。這進一步顯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識教育方面的不足, 也為我們下一步對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教學大綱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的相關規定, 我校將積極推動人文社會學科與中醫學的交叉滲透。主動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開拓各種渠道, 實現中醫學專業各門課程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對接。

3.改 革 考試 形 式 和考試管理 制度 。

鑒于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重要性, 學校應該定期分析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結果, 對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和反饋, 并將其靈活運用于中醫學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把教師的教學、學生的考試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巧妙聯系起來, 使他們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

4.以 中 醫 學 專 業認證 為 契機 , 提高 教 學 質量 。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代的到來, 中醫教育面臨招生規模擴張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雙重壓力。醫學院校必須積極開展專業認證, 并以其為契機, 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探尋中醫人才培養與醫生執業準入資格制度之間相互促進的有效途徑, 推進衛生行業部門深度參與人才培養, 促進學校與衛生部門的緊密聯系, 增強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摘要: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是中醫藥衛生行業的重要準入標準, 它不僅關系到中醫藥衛生行業從業人員的準入與管理, 而且對高等中醫教育改革和發展有重要影響。文章通過對某中醫學院三屆畢業生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績與全國考生的對比, 總結了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存在的問題, 并就提高高等中醫教育質量, 促進地方中醫學院??荚嚬芾砀母镞M行了探討。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4篇

關于修訂中醫類別醫師執業范圍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做好醫師執業注冊工作,經研究,對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關于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衛醫發〔2001〕169號)中中醫類別(包括中醫、民族醫、中西醫結合)醫師執業范圍進行修訂,在原有的中醫類別醫師執業范圍中增設“全科醫學專業”。

取得中醫類別全科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或經省級衛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并考核合格的,或參加省級衛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者,方可申請注冊中醫類別醫師執業范圍中的“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執業范圍。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二○○六年九月四日

主題詞:中醫 醫師 管理 通知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5篇

1風寒束表證——荊防敗毒散辛溫解表

就是人參敗毒散去人參加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許姜三片,氣虛感寒有奇功。2風熱犯表證——銀翹散辛涼解表

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 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3暑濕傷表證——新加香薷飲(辛溫辛涼并用)清暑祛濕解表

香薷飲用扁豆樸,祛暑解表化濕阻; 易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薷治陰暑。4氣虛感冒證——參蘇飲益氣解表

方歌一 益氣解表參蘇飲,枳桔葛前香二陳。

方歌二 參蘇飲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 干葛木香甘桔茯,氣虛感寒最相宜。5陰虛感冒——加減葳蕤湯滋陰解表

方歌一 玉竹姐為何早操吃蔥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棗、甘草、豆豉、蔥白)

方歌二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蔥白桔梗隨, 草棗薄荷成八味,陰虛感冒用毋違。

第二節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證——三拗湯合止嗽散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湯

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荊陳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荊桔前,紫菀百部陳草研, 每服三錢姜湯調,止咳化痰解表兼。方歌三 止嗽散內用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 白前甘草共為末,姜湯調服止嗽頻。2風熱犯肺證——桑菊飲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3風燥傷肺證——桑杏湯 (溫燥)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歌一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燥能祛。方歌二 桑杏殺身,智斗貝利(桑杏沙參,梔子、豆豉、浙貝母、梨皮)

杏蘇散 (涼燥)

方歌一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方歌二 杏蘇二陳三,更值錢(二陳:二陳湯;三:姜、草、棗;桔梗、枳實、前胡)

(二)內傷咳嗽

4痰濕蘊肺證——二陳湯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二陳平胃散=二陳+平胃散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平胃散:蒼術皮老厚(蒼術、陳皮、 甘草、厚樸)

三子養親(來借書)萊芥蘇

5痰熱郁肺證——清金化痰湯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肺熱吃,芩草蔞仁與山梔; 桔梗云苓廣橘紅,桑皮二母麥冬施。 (二母:知母+貝母)

6肝火犯肺證——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清肺瀉肝,順氣降火

黛蛤散:青黛+蛤蚧

瀉白散 (清瀉肺中伏火,清郁熱,小兒稚陰) 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氣。7肺陰虧虛證——沙參麥冬湯

方歌一 沙參麥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傷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嘗。方歌二 沙參麥冬用用玉竹,桑葉扁豆伴甘草。

第三節哮病

(一)發作期

1冷哮證——射干麻黃湯 或小青龍湯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 姜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小青龍湯:解表蠲飲小青龍,麻桂姜辛夏草從,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飲最有功。 2熱哮證——定喘湯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子黃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3寒包熱哮證——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散寒,清化痰熱

4風痰哮證——三子養親湯(來借書)祛風滌痰,降氣平喘

5虛哮證——平喘固本湯補肺納腎,降氣化痰

平喘固本湯:平喘固本五味參,冬蟲夏草酌坎臍;胡桃沉香靈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紅。 附:喘脫危證——回陽急救湯和生脈飲加減補肺納腎,扶正固脫

回陽急救湯:

四、

五、六,姜香肉(四逆湯,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 生脈飲:生脈麥味與人參

(二)緩解期

6肺脾氣虛證——六君子湯健脾益氣,補土生金

六君子湯 四君子+陳皮、半夏:六君子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氣。 除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7肺腎兩虛證——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補肺益腎

金水六君煎:二陳湯+熟地、當歸

第四節喘證

(一)實喘

1風寒壅肺證——麻黃湯合華蓋散宣肺散寒

麻黃湯 (外感風寒表實證)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華蓋散:華蓋麻黃杏橘紅,桑皮苓草紫蘇供,三拗只用甘麻杏,表散風寒力最雄。 2表寒肺熱證——麻杏石甘湯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湯(外寒內熱)

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專長; 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此法良。

3痰熱郁肺證——桑白皮湯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方歌一:桑白皮湯痰熱了,芩連山梔將火掃; 蘇子杏仁降肺逆,貝母半夏用之巧。方歌二:桑白皮湯夏蘇子,貝母杏仁芩連梔

4痰濁阻肺證——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 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氣郁閉證——五磨飲子開郁降氣平喘

四磨湯:檳榔、沉香、烏藥、人參

五磨飲子:烏郎只是木沉香:烏藥、檳榔、枳實、木香、沉香

四磨飲治七情侵,人參烏藥沉香檳;去參加入木香枳,五磨理氣力非輕。

四味濃磨煎溫服,破氣降逆喘自平。

(二)虛喘

1肺氣虛耗證——生脈散合補肺湯補肺益氣養陰

生脈散 :生脈麥味與人參,保肺生津又提神; 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補肺湯

方歌一 補肺要緊好參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離。方歌二 補肺湯用參芪地,紫菀五味桑白皮

2.腎虛不納證——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補腎納氣

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附子、肉桂)

腎氣丸補腎陽虛,地黃山藥及茱萸; 苓澤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溫煦。

六味地黃丸:地八山山四,丹澤茯苓三。(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 參蛤散=人參+蛤蚧

3正虛喘脫證——參附湯合黑錫丹 加蛤蚧粉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參附湯=參、附+姜、棗

黑錫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 蘆巴故紙陽起石,降逆平喘鎮浮陽。

第五節 肺癆

1肺陰虧損證——月華丸滋陰潤肺

月華丸方擅滋陰,二冬二地沙貝苓; 山藥百部膠三七,獺肝桑菊保肺金。

2虛火灼肺證——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滋陰降火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 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秦艽鱉甲散: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超。3氣陰耗傷證——保真湯或參苓白術散益氣養陰

保真湯:保真治癆功不小,二冬八珍川芎少; 蓮心知柏骨陳皮,柴胡樸芪五味棗。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扁豆陳,蓮草山藥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4陰陽虛損證——補天大造丸滋陰補陽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指南范文第6篇

2、惡寒重發熱輕→風寒表證;發熱輕而惡風→傷風表證;發熱重惡寒輕→風熱表證;新病惡寒→里實寒證;久病惡寒→里虛寒證;

3、壯熱是指高熱(39℃以上)持續不退,不惡寒只惡熱的癥狀,屬里濕熱證; 潮熱是按時發熱,或按時熱勢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時癥狀;

下午3-5時熱勢較高者,稱為日甫潮熱,常見于陽明腑實證;

午間及夜間有低熱者,成為午后或夜間潮熱,多屬于陰虛火旺所致。

4

5、寒熱往來無定時多見于少陽病,為半表半里證;有定時者多見于瘧疾。

6、自汗→多見于氣虛和陽虛;盜汗→多見于陰虛證;絕汗→常見于亡陰亡陽的表現;戰汗→是疾病發展的轉折點。

7、頭痛的位置:陽明頭痛(前額連眉棱骨);太陽頭痛(后臺連項);少陽頭痛(頭兩側);厥陰頭痛(頭頂痛);少陰頭痛(頭痛連齒)。

8、渴喜熱飲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多為痰飲內停所致;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膚甲錯者,為有淤血的表現。

9脾弱;饑不欲食→多屬于胃陰虛。

10、五色主?。撼嗌褐鳠嶙C,亦可見戴陽證;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證;黃色:主脾虛、濕證;青色:主寒證、疼痛、氣滯、血瘀、驚風;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劇痛。

11、五輪學說:瞳仁屬于腎,稱為水輪;黑睛屬于肝,稱為風輪;白睛屬于肺,稱為氣輪;眼瞼屬于脾,稱為肉輪。

12、正常舌象:淡紅色、薄白苔

13、舌色:淡白色主氣血兩虛、陽虛;紅舌主實熱、陰虛;絳舌主里熱亢盛、陰虛火旺;紫舌主血行不暢。

舌形:老嫩舌(老舌多見實證、嫩舌多見虛證)、胖瘦舌(胖大舌多主水濕內停、痰濕熱毒上乏;瘦薄舌多主氣血兩虛、陰虛火旺)、點刺舌(主臟腑熱極或血分熱甚)、裂紋舌(多屬于熱甚傷津)、齒痕舌(主脾虛、水濕內停證)。

舌態:痿軟舌(多見于傷陰或氣血俱虛)、強硬舌(多見于中風先兆)、歪斜舌(多見于中風、暗厞或中風先兆)、顫動舌(為肝風內動征象)、吐弄舌(心脾有熱)、短縮舌(多見于病情危重的現象)。

苔質包括:厚薄、潤燥、膩腐、剝(落)苔、真假苔。

苔色:白苔:多主表證、寒證、濕證、亦可見熱證;黃苔主熱證、里證;灰黑苔主陰寒內盛或里熱熾盛。

14、音啞與失音。新病音啞與失音屬于實證→“金實不鳴”;久病音啞與失音者多屬于虛證→“金破不鳴”。

太息→肝氣郁結之象。

譫語:指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屬于實證。見于外感熱證,溫邪內陷心包或陽明實熱證、痰熱擾亂心神。

鄭聲:指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語聲低弱模糊的癥狀。多因久病臟氣衰竭,心神散亂所致,屬于虛證。見于多種疾病的晚期、危重階段。

獨語:指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語止,首尾不連的癥狀。多因心氣虛弱,神氣不足,

或氣郁痰阻,蒙蔽心神所致,屬于陰證。常見于癲病、郁病。

錯語:指病人神識清楚而語言時有錯亂,語后自知言錯的癥狀。證有虛實之分。虛證多因心氣虛弱,神氣不足所致;實證多為痰濕、瘀血、氣滯阻礙心竅所致。

15、咳聲呈陣發性、痙攣性,連續不斷,咳后有雞鳴樣回聲,并反復發作者,稱為頓咳(百日咳),多因風邪與痰熱搏結,見于小兒。

咳聲如犬吠,伴有聲音嘶啞,吸氣困難,是肺腎陰虛,疫毒攻喉所致,多見于白喉。

16、正常脈象的特點“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是指下有從容、徐和、軟滑的感覺。平人脈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來去從容,節律一致。 有神:具有和緩有力之象。 有根:表現為尺脈有力、沉取不絕。

-------------------------------

脈象記憶歌訣:

浮脈類:浮 洪 濡 芤 革 散

沉脈類:沉 伏 牢 弱

遲脈類:遲 結 澀 緩

數脈類:數 動 疾 促

虛脈類:虛 細 微 代 短

實脈類:實 緊 長 滑 弦

-------------------------------

浮脈為陽表病居,按之不足舉有余,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時衰,波濤洶涌脈體闊,相火炎炎熱病裁

浮而柔細方為濡,精血不榮濕氣阻

浮大中空乃是芤,失血亡陰蔥管候

弦硬搏指革浮取,外堅中空按鼓皮,男子亡血失精候,婦人半產漏下疾

浮散無根飛楊絮,按之全無至難齊,元氣離散是大虛

------------------------------

舉之不應按有余,沉脈虛實皆為里

推筋著骨始得伏,厥證痛極屬邪閉

牢脈沉實大弦長,陰寒內實少思量

沉細極軟為弱脈,濡之沉者不虛才怪

-------------------------------

不足四至已一息,遲則為寒辨實虛

脈來緩慢亂止為結,陰盛氣結寒痰瘀血

往來艱澀難流利,輕刀刮竹病蠶饑,有力血瘀兼氣滯,無力便是精血虛

一息四至應指徐,平緩從容病無力,或風或濕或脾虛

-------------------------------

數脈一息五六至,數則為熱分虛實

動脈專司痛與驚,厥厥動搖如豆形,滑數有力指下明

一息七八便為疾,陽極陰竭脫元氣

脈來急促止無常,陽盛熱實細端詳,有力痰食與腫痛,無力虛脫又何妨

-------------------------------

舉之不足按之空虛,氣血臟腑虛而又虛

中取應指細如線,氣血勞損虛可見,熱入心營兼數象,不忘濕邪遏脈關

脈微欲絕細軟極,若有若無好依稀,輕取似無是陽微,重按似無竭陰氣

止有定數代脈中,良久復來再前行,臟氣衰微難接續,損傷驚恐痛與風

首尾俱短難滿部,氣虛氣滯短脈主

-------------------------------

三部有力皆充實,有形實邪體內滯

緊脈緊張又拘急,如牽繩索行有力,為寒為痛為食積

長脈首尾越本部,如循長桿布指疏,肝陽內熱有余證,或是氣血皆充足

應指圓滑往來利,如珠走盤滑替替,痰飲食滯與實熱,婦人當是經孕期

端直以長按琴弦,肝膽痛證瘧與痰,土虛木旺乘脾胃,春應東方正盎然

-------------------------------

17、八綱辯證:

表里:辨別病變部位的淺深;寒熱:辨別疾病的性質;虛實辨別邪正斗爭的盛衰;陰陽辨別疾病的類別。

上一篇:職業學校創新工作方案范文下一篇:制造企業生產計劃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