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一教案范文

2023-09-23

高一教案范文第1篇

說明:

1.教學實錄,略去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分析,需要說明的內容,將在實錄中以注釋的方式出現。

2.本人將盡力真實的再現教學過程,故名為“實錄”,其實也只能是„,

3.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七年級)三個班的教學任務,二班、五班、六班。從入學成績來看,六班成績較好,為重點班。每周每班三節課。本教學實錄以六班為主,其他兩個班在注釋里體現。

4.教材為華東師大版《中國歷史》

師:同學們好,歡迎大家的到來,讓我們先認識一下,我叫岳文忠(板書),是你們的歷史老師。(有點兒心慌,寫字的時候手也有點兒抖。)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前言》。下面,我們將要談到三個問題:

一、什么是歷史?(板書)

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板書)

三、怎樣學習歷史?(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個問題,希望大家讀后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課時,我是讓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的,讀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時間有點兒長,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個同學來分別讀前言部分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效果較好。)

下面,哪位同學愿意談談什么是歷史?

(六班的同學比較積極,爭著發言。二班和五班的學生沒有主動要求發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學先是一言不發,最后才擠出幾個字來。我申明課堂紀律,起來回答問題時,不能一個字也沒有,不管對與錯,都要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說明自己為什么不會,如果一言不發,你就站在哪里聽課,什么時候說了,什么時候再坐下。)

生:歷史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事。

歷史是陳年往事。

歷史是幾百年前、幾千年的事。

歷史是過去的事。(板書)

師:歷史是過去的事?,F在,我們以剛才哪位同學讀課文為例。請兩位同學記下這件事。(其他二個班也是以剛發生的事為例)

生:

1.她的課文讀得很好。

2.2004年9月6日下午第一節歷史課,老師讓她讀歷史課的前言,她讀得聲情并茂,聲音悅耳。

師:兩位同學記錄了同樣的一件事,記錄的結果一樣不一樣?很明顯,不一樣。這里我要向大家說明的是:歷史是真實(板書)的,正如剛才那位同學讀書一樣。如果我們不記下這件事,幾天、幾年、幾十年后,還有人知道這件事嗎?即使我們真實記錄下這件事,后人能理解你記錄的東西嗎?能真實的理解我們每一個人聽到她讀書后的感受嗎?因此,真實的歷史往往會因為有意或無意而被掩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蓋。而我們將要學習的歷史,其實應該稱之為歷史學(板書),歷史學是研究歷史問題的一門科學,它要求自己盡量接近真實的歷史,但它并不等于歷史,歷史與歷史學不是一回事。

下面,請同學們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課文有敘述,學生回答的比較積極,我總結為三點:

一、歷史有你感興趣的內容,有你竭力想理解的東西;

二、歷史可使你變得博學,變得聰明;

三、歷史蘊藏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資源。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些同學喜歡插嘴,強調紀律:當同學和教師回答問題,陳述問題時,不允許插嘴,打斷別人,一是為了他人把問題陳述清楚,二是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一個問題講完之后,舉手要求來表明自己的觀點。)

現在,我為大家加上一點,為了學業考試?我們安徽省中考歷史與政治,進行開卷考試,同學們開卷考試過嗎?知道什么是開卷考試嗎?就是考試時,可以把課本帶進考場,抄!

(此時,氣氛最“活躍”,絕大多數同學開始“交流”,約一分鐘后,我要求學生停止交流,并申明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剛才那樣積極討論問題、回答問題。)

開卷考試是不是就可以不看書,不聽課,不背歷史了呢?顯然是錯誤的,如果開卷考試大家都能抄到100分,就不用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考了。升學考試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無論用何種形式考,總是要讓大家分出個高低、上下。開卷考試主要是考大家的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問題的把握能力,對歷史的運用能力。也就是說,要求不一樣了。大家看看我們教材的封面,上面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幾個字,我們的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全國現在有十幾套這樣的教材,我們安徽省使用的有幾套,我們市里現在用的就有三套,教材不一樣,考試可是用同樣的試卷,那就看我們誰能靈活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看誰能舉一反三,看誰能在平時的學習中多思考、勤思考、善于思考。因此,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讓你的思維活躍起來,多提幾個為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要問個清楚,要想個明白,給你機會,讓你回答問題時,你不要抱著葫蘆不開瓢。

最后,第三個問題:怎樣學習歷史?我現在只能給大家兩個字“興趣(板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至于具體的方式、方法,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摸索、總結。每個人情況不同,學習方法也千差萬別,希望我能幫助大家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希望大家能盡快適應我的教學方法。如果你們有問題,我隨時歡迎大家和我交流。

現在,我把準備的一份資料“什么是歷史”發給大家。根據資料和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內容,寫下“什么是歷史”(在前面的板書處強調),要寫自己的感悟(板書),不能抄襲??梢允且黄涛?,也可以是簡單的幾句話。這是我們的第一次作業,希望大家認真完成,寫在作業本上,不要找一張小紙頭,就交上來了,以后的作業,要在這個本子上完成。

資料

什么是歷史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名人論史 西塞羅

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 馬克•布落赫

歷史學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載萬千,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它學科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狄爾泰

人是什么,只有歷史告訴你 雅斯貝爾斯

如果我們放棄歷史,那么對歷史的每一次超越都成了幻覺。世界周圍沒有道路,歷史周圍沒有道路,,而只有一條穿越歷史的道路 海登•懷特

在現代西方,歷史知識已經取代了形而上學和宗教,歷史學不僅是一種學科,也是一種生命方式,思維方式。人們依靠自己的人生經歷理解歷史,對歷史進行有選擇的吸收。 克羅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弗蘭西斯•培根

讀史可以明智。 馬克思

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 赫爾巴特

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 阿克頓

歷史是彷徨者的向導。 雷蒙•阿隆

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列寧

據說,歷史喜歡作弄人,喜歡同人們開玩笑。本來要到這個房間,結果卻到了另一個房間。 龔自珍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墮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梁啟超

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李大釗

歷史是在不斷的變革中的人生及為其產物的文化。 魯迅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 網上論史(摘錄自教育在線:《什么是歷史》http:///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7&ID=5155&page=1)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康生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歷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圓。 日知

歷史是一座寶藏,它蘊藏著人類的一切財富;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昭示后人免蹈前人的復轍。 岷江

歷史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

它給人智慧,使人明智,為后來人提出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南北

歷史是一種“過去”。

歷史是一種“記憶”。

歷史是一種“解釋”。

“過去”其實很難再現。

“記憶”總有個人色彩。

“解釋”同樣很難客觀。

回望歷史,最為需要的是辨認和思索。 開心慧子

歷史與現在同在。

從時間上來說如果你沒有用心去把握現在,那么即刻它會成為最新鮮的歷史。

從英語語法上來說歷史屬于過去時,過去完成時,現在屬于進行時,但你正在進行著歷史。

從心理感受角度來說,歷史是你產生成功、失敗等各種體驗的基礎。 于明東

歷史:事實在在的過去(不經雕飾,難為人所知的真相)

歷史:史官的記載(自認為真實,有取舍的細節)

歷史:神化(不可言說,只能認為是神化) 插班生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腥風血雨,遍撒江天。

今天的人們如何對待歷史,就是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開創未來。

歷史不能僅僅是輕松的故事,歷史是責任,是使命。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十笑

有人說:

——如果你對現實感到迷惑,你就去讀讀歷史,其實一切都發生過。

如果你對歷史感到迷惑,你就來看看現實,其實歷史正在發生。 素月

我言歷史

是首詩,朦朧中的真實,真實中的朦朧,

要我們這些學歷史的人不斷的去追尋那永遠也解不完的問題。

我言歷史

如春天的花朵,是燦爛的;

如夏天的陽光,是灼熱的;

如秋天的果實,是殷實的。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冬天的寒風,是無情的;

歷史就是這樣輪回著,有花有淚有血。

就這樣不斷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不斷續寫著明天的新曲! 準能

歷史好可憐的,百孔千瘡,曾經受到影射、掩飾和閹割!

認識歷史需要見識、需要膽略、需要實證,需要技術,通過望遠鏡和顯微鏡認識歷史。

作業:《什么是歷史?》

下面錄入的是部分同學的作業,除少數沒辦法顯示的字外,沒有改動。 吳珂:

歷史是一本日記,記載著我們過去的故事。

歷史是一本書,講的是那發生的故事。

歷史是一瞬間把你帶回古代的時光機,帶你去了解過去。

張祥祥:

歷史是一個國家留下的腳印,向人們訴說它如何走到今天,歷史是人們的第一次生命,凝結著無數人心血的那一刻,歷史是世界上最誠實的東西,向人們訴說過去的情景。歷史是正義的史詩,批判那些歷史罪人,一切的一切都被歷史記載。

張凱越:

歷史是什么?是一首悠悠的歌。我們每天都在哼它,但最后,每天都將會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部份。

蔣嘉寶:

歷史是一過去,是一天的前一天。不謹記歷史的教誨將會一錯再錯弄得不可收拾因此,回憶歷史可以教人對與錯歷史可以把人看得一清二楚,不讓他逃脫。

龐瑩瑩:

歷史,我對它的了解就是它是對發生過的事情的見證,它會讓我們了解過去,去同它一樣見證過去,讓我們記住過去。

歷史它是一條長長的河流,它會讓人去迷它,去探索它的來源。歷史是一門學無止盡的課門,它能激發人的想象力,讓你這它著迷。

有人說“歷史是一座寶藏,它蘊藏著人類的一切財富;歷史是一面鏡子,昭示著后人免踩前人的復轍”倒不如說它是一本翻不完的書,每個人不看書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每個人看完上段都不知道下段寫著什么,書里面有哭有笑,有悲也有喜,只要看上了一眼就想繼續往下看。無法自拔也??赐暌睬懊婢蜁涀【实牟糠?,你會自覺的去評價它。

臧紅紅:

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就是歷史,同樣我們每天也都在創造不同的歷史。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史學鋒:

歷史:就是讓人變得聰明的記憶。就是人的大腦的司令部。

魏佩佩:

比如昨天發生的事,在今天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歷史,還比如說古代的一些事,一些人,到如今也是歷史。

歷史就像一張白紙,你想讓它黑,它就黑,你現在做壞事,將來一定會有人來評判的是非。

朱勝男:

歷史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是永遠的事實。

朱燕:

可以知道過去,記載現在,能讓人從中領悟出一個道理。

葛靜靜:

我感覺歷史是描素人生的事件,比如:大小事件或有意義的事。如大事件大的驚天動地人人皆知。而小事件件就是幾個人知道。

歷史也有祖先或者上一輩發生的事?;蛘呤莿倓偘l生的事,剛過去得事。剛過去的一分一秒也算歷史。

歷史是人生的好學科,可以讓我們增添許多史人的故事,并且了解他們,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的險與惡。

歷史是讓人們記載一瞬間的酸甜苦辣,讓他人更好的記住那一瞬間的酸甜苦辣。讓自已也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

歷史雖然不怎么重要,但是人們也要學好歷史這門學科,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學歷史吧!

倪士高:

我言歷史:

是回憶過去的瘡傷和燦爛文化,認后人經此為見。這也是一種光榮與可恥。

方多月:

我言歷史:

是長篇大論,像我用過的筆記本,就這樣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為斷續寫明天的新曲,這就是我對歷史的看法。

高一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景物描寫的賞析,把握作者在現實世界與夢的世界之間輾轉中力求超脫的努力,靈魂掙扎的凄苦與無奈。

2、通過對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語言的揣摩,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并結合語境理解語句、揣摩語言。 2 理解通感、化抽象為具體等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2、

教師點撥法

3、

比較閱讀法

4、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2、鑒賞散文的相關知識。

3、(美點尋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蹤。

4、引導學生體味第四段的語言美、畫面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本單元學習散文。散文包括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壺清茶,在炎熱的夏季帶給我們清涼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氣中送來舒心的溫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獨鐘,情有所系?!段男牡颀垺氛f:“人稟七情,應物而動。物色三動,心亦搖焉。”眼前的物象喚醒記憶中的表象,情感體驗也一同蘇醒,于是心物感應,情景相生,觸景生情,緣情造景。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郁達夫在論及現代散文時說:“作者處處不忘自我,也處處不忘自然與社會。„„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見要熱愛生活,用心體驗生活就能寫出好文章。

寫景是為了抒情,客觀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烙印!

2、我們今天要心儀怎樣一段感情、怎樣一幅美景呢?

試題試卷

........

請看畫面,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碧綠的荷塘。面對此等美景,楊萬里贊嘆

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寫出了荷花的艷麗的色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寫出了荷花的動態。

周敦頤卻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面對這樣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寫心中的情懷的呢?

二、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隨著動人的旋律再次走進朱自清先生心靈的荷塘,叩響心扉,解讀那淡雅朦朧的心語、心荷。

1、配樂動畫朗誦,初步感知、欣賞美景、體味感情。同學們小聲跟讀,隨文入境!

2、優美的誦讀和美麗的畫面已經讓我們沉醉不知歸路,我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美,現在可暢所欲言談談你談感受到的美。美點尋蹤。

⑴既寫荷塘又寫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將二者巧妙的結合起來了。幽雅、朦朧幽靜的畫面美。

⑵用詞句美、語言美。

⑶情感很美。

總結: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3、抓住關鍵詞語,理出作游蹤。

問題1: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

師生交流明確:

主要是由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全文就是圍繞“頗不寧靜”這一心情展開的,它就像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始終在全曲中回蕩!此句稱“文眼”。

教師:29歲的朱自清此時已是清華大學教授,前途無量,怎么會如此惆悵和苦悶?

本文寫于1927年7月,正是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極端苦悶的時期。朱自清在同時期發表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瀾,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調。

問題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來排解不寧靜的?

散步的游蹤是怎樣的?

師生共同明確:

游蹤:家──小路──荷塘──家。

三、課文分析

我們已經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儀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我們知道荷花是高潔的象征,在中國詩壇上,寫荷花的詩句歷來很多,我們一起來欣賞李璟的《浣溪沙》,看他們寫出了荷試題試卷

........ 花怎樣的情狀?

浣溪沙·秋風中荷花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朱自清筆下的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樣的風姿呢?

1、配樂朗讀第四段(貝多芬的《月光》鋼琴曲)。

2、課文第4小節寫了寫了哪些景色,構成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怎樣寫的?

⑴寫了月下荷塘: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畫面很美。

⑵畫面為什么會這么美呢?現在我們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詞語,表達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們來讀一讀。刪除法。

⑶品位語言美:

改動文字:荷塘上面,滿是葉子。葉子出水很高,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開著的,有打著朵兒的。微風過處,送來清香。這時候葉子和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

學生朗讀。問:感覺怎么樣啊?

⑷教師分析:寫景技巧:比喻、擬人、通感(修辭)

⑸第4小節寫荷花的三個比喻,一個擬人。

①“請問,‘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么作者要用裙來比喻葉子呢?”

有的學生說:“形狀相似,都是圓的。”

“那盤子不也是圓的嗎?鍋蓋也不是圓的嗎?怎么不說‘葉子出水很高,像盤子,像鍋蓋’”

學生回答說:“荷葉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我接著問:“何以見得很‘柔美’?”

學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還有學生說:“是舞女的裙,有一種舒展、旋轉的動感,很美。亭亭玉立、修長婀娜、靈動飄逸。”寫出了荷葉的風姿。

②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開著的──裊娜(輕盈多姿)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荷花飽滿盛開、含苞待放的情狀。

③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明珠──晶瑩剔透、纖塵不染。

星星──閃閃發光、忽明忽暗。

美人──用剛出浴的美人來形容露珠點點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而想到荷花的質樸、清新、純潔、淡雅和高貴、纖塵不染、冰清玉潔。

④“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作者在寫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寫到歌聲了?

“請問,作者究竟聽到歌聲沒有?”

學生回答:“沒有。”

“這里是比喻,因為這里用得是‘仿佛’一詞„„”

“對,是比喻。也就是說,作者是用歌聲來比喻荷香,是吧?”

“但是,“荷香與歌聲有什么可比的共同點嗎?”

“荷香與歌聲都是斷斷續續、若有若無的。”

“而且朦朦朧朧的。”

試題試卷

........

“對。”荷香和歌聲都是‘縷縷’的、‘渺茫’的。這是比喻。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錢鐘書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詩人艾青曾寫詩這樣描繪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你的耳朵在偵察,你的眼睛在傾聽„„’這也是通感。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吳鉤和柳葉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葉眉不知怎么心煩意亂地說:‘大哥,你給我吹個小曲兒,要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

其實,通感并不僅僅在文學作品中才被使用,實際上日常用語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說某位同學的聲音很粗,難道他的聲音是有直徑的嗎?”

看,現在每一個同學臉上都呈現出甜美的笑容??墒?,你們決不認為我是在說你們的笑臉是抹了糖的吧!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花香,如歌聲,若有若無、輕靈飄渺,用聽覺來寫嗅覺,想像奇妙,寫出了荷香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的美好情狀。

⑹畫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朧、靜謐的美。

寫景技巧:比喻、擬人、通感、動靜結合、疊詞的巧妙使用。

⑺出示知識圖示。

⑻再次誦讀第四段。

⑼作業:

知識遷移:描繪畫面美。

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煞江南。

答案:

霧氣飄繞,江水潺潺,暖和的陽光輕撫著秀麗的山巒,江水兩岸是彩繪的屋檐。芰荷沐浴在秋光中,沙鷗悠閑的踱著步,時而拍打著翅膀翩翩起舞。風輕輕撩起珠簾,畫船從天邊飄來,船上的酒旗迎風招展。好一個富饒美麗的水鄉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賞析五六段的畫面美、語言美。 【教學過程】

1、播放古箏曲《春江花月夜》,生談感受。

2、出示寫月的詩句

月下獨酌 李白

試題試卷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描寫詩人在月夜與“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暢飲的情景,以奇特的構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的獨斟獨酌,及舉目無知音的孤獨之情。

舟次中秋 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明確月色是難寫的。以月寄相思。本文是怎樣寫月色的。

3、美讀五六段配樂《月光》

4、課文第5小節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回答:

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5、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⑴以流水作比,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

⑵通過霧寫月光:薄薄的青霧,霧的輕飄壯。

⑶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描繪荷葉、荷花安謐、恬靜的情狀。

⑷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⑸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6、勾出本段中你喜歡的句子,并思考語言有什么特點。

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的文字,更有精心„揀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生動的起了試題試卷

........ 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

──金志華《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

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

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升”替代“浮”。(替換法)

由學生找,談談體會,教師點撥。

參考:(以學生講為主,教師重點分析四處)

“瀉”──一個“瀉”字,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頓時化靜態為動態,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這就創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意境相當優美。(“照”字直白,是如實地寫,不是描繪,淡而無味。另方面與“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諧感。)

浮──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突出了恬靜朦朧,一個水氣迷蒙、月色輕籠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給人騰空而上的感覺,不能妥帖地道出霧的輕柔。)

⑵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為何用畫不用印?

“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印”不能寫出美)

⑶“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種朦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畫面美: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成的朦朧景色。

7、寫景技巧:虛實結合,虛中見實,貼切的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漂浮的姿態,一種攝人心魄的意境。

8、討論第6節:

學生自己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以樹為著眼點,由遠及近,寫出了楊柳、遠山、燈光、蟬聲、蛙聲。

⑴四面的樹(照應第2節)

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⑵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試題試卷

........

⑶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里有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

關于動靜: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荷葉本來是靜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動的,是舞女的裙?;o為動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以動襯靜,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荷葉、荷花、荷香(靜);荷波、荷韻(動)。動靜結合。

⑷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境。

⑸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相間。

板書:

景物的特點:淡雅、朦朧

⑹襯托手法:單寫月光單調,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美麗的圖畫。

⑺出示五六段知識結構圖示。

⑻總結畫面美:月光如水、薄霧似紗、花葉如夢、黑影斑駁、楊柳如畫、光影似曲

9、教師小結:朱自清就是就是這樣一位神奇的國畫大師,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語言之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雅、朦朧和諧之景,讓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心境與景物融為了一體,整個天地融為了一體!給我們以巨大的審美享受!寫景是為了抒情,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難以言說的情!

10、總結

畫面──美麗

氣氛──寧靜

格調──雅致

12、技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遠近相宜、巧用修辭、煉字、襯托、巧用疊詞

效果;濃淡相宜

13、一番賞析后,相信同學們對這一段已經有了全新的感覺,下面讓我們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讀來詮釋4、5、6段。教師小結: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豐富啊,古人有讀《漢書》來下酒,今天我們是品“荷塘月色”來純凈我們的心靈!

14、作業

(1 )收集寫月的詩句,背誦4到6段。

試題試卷

........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簡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作者的情感美。 【教學過程】

1、檢查作業:出示寫荷的詩句和幻燈片。

前兩節課,我們欣賞了本文的語言美和畫面美。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作者情感肯定很美吧?這節課我們來體驗朱自清的情感美。

2、作者作品等知識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作家、學者。生于江蘇東??h,祖籍浙江紹興,自祖父以來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1920年畢業于北大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代表作有散文與詩的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朱自清的確才華橫溢。他是一名著名的學者、詩人,民主戰士。

3、回憶作者游蹤:家──小路──荷塘──家。

4、一夜暢游,朱自清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嗎?(情感美)(只讓學生回答“找到”還是“沒有找到”)到底找到沒有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請看第3自然段的內心獨白。我們先一起來朗讀這個自然段。

5、這一段獨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樣的心情?

明確:

盡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種淡淡的喜悅之情!作者只有這幽僻的壞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才能夠拋開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

──可見作者對現實的不滿!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為能夠暫時得到自由,欣賞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悅。

──可見作者幻想超脫現實!

6、帶著滿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悅,朱自清來到了荷塘邊。面對美景他擺脫煩惱了?

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終還是沒有擺脫煩惱?

“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由此可見現實不令其滿意。

7、聯想到了什么?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 出示采蓮的詩句:

采蓮曲

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

三五小船撐將去,歌聲嘹亮賦采蓮。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試題試卷

........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 [隋]殷英童

蕩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8、《采蓮賦》,描寫采蓮時熱烈活潑的生活,作者徹底擺脫煩惱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本身就說明他因內心的苦悶而產生的對自由快樂的向往。它恰好反襯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失望。為何又惦記江南了呢?

9、從采蓮場景回到眼前,發現眼前有“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

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的哀愁。

想起了家鄉,正是愁苦的內心反映。

10、“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我”回到了現實,一切照舊。

11、到這里,我們可以從整體上來把握作者的感情。

寂寞、苦悶與彷徨讓作者“心里頗不寧靜”,于是漫步荷塘進入醒著的“夢”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脫現實的環境中,“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悅卻又無法擺脫淡淡的哀愁。

“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現實世界頗不寧靜的‘我’拉開了距離。這樣的超脫現實的描寫越是寫得自由自在,則文末寫回到現實世界的我也就越顯得空虛、煩惱;“路燈是沒精打采”的,蟬聲和蛙聲是熱鬧的,“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展示出一幅現實

世界陰森可怕的圖畫,巧妙地回應了文首的“頗不寧靜”。

最后,獨步月下荷塘排除煩悶的“我”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又再暗示出家中的寧靜與和諧反襯出“我”那無法排除的煩悶。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變化的。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時而煩惱時而愉悅,最后仍然擺脫不了先是的煩惱。

這篇文章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概括為“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是很貼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寧靜”。

不寧靜──受用無邊月色──我什么沒有──無福消受。

12、教師補充小結:李白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不著痕跡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雖然他沒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們在荷塘月色中能夠深深感受到:人生憂傷雖輕猶重,孤獨苦悶似淡還濃!

13名家評論 課堂總結

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朱自清的文體美,是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有人曾將它概括為一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感情的真摯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

試題試卷

........ 能夠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豐富而優雅的儒者,能夠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詩意棲居在這個世界上的智者!

14、作業:分別用博喻、通感的修辭手法各寫兩個句子。

高一教案范文第3篇

先來看一下07年考試大綱的一些敘述。„„ 第一種形式就是直接考句式的極少,一般都是以第二種形式出現。我們今天主要就是通過具體語境來掌握這四種倒裝句式。大家先完成講義(后附)第一大題的24道題目,根據已有的知識快速判斷它們分別是何種類型的倒裝句,其標志是什么?語序如何調整?

文言句式之倒裝句練習

一、翻譯下列倒裝句式,并說明類別。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 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如:“相如度秦王雖齋,決(必定)負約(違背約定)不償城. ”就不是賓語前置句。

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安、何、誰、“奚”、曷、胡、惡、焉、孰等)作賓語,一般提前到動詞(或介詞)前。

4、項伯„„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狀語后置就是介賓短語后置,現代漢語中,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將介賓短語放在動詞后面作補語。(介賓短語如果放在動詞后面的就是狀語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的不聰明也太過分啦!

6、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 用“之”“是”提賓后,又常常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副詞“唯”,以強調語氣,構成“唯„„是(之)„„”的格式。翻譯時調順語序,“是(之)”不譯,“唯”譯為“只”,有時也可不譯。

7、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 譯:只看我的馬頭行動。

(插06年廣東卷)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提到介詞前。(仲由)

8、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9、求人可使報(回復、答復)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代詞位置在哪兒?

11、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1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1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鄭伯。(《燭之武退秦師》)

16、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黍一石。(《馬說》)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18、時不我待(成語)

1

19、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促織》)

21、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22、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

23、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識吾子奚以知之?(04年廣東卷15題(2))

從單個句子中我們大致了解了倒裝類型及特點后,那在具體的語段中是否也能找出倒裝句子?完成第二大題。

二、語段練習:

1、晉平公與群臣飲酒,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1)、從文中找出兩個賓語前置句: 2)、從文中找出一個狀語后置句:

譯:晉平公和大臣們一起喝酒,正喝著高興時,晉平公感嘆地說:“沒有人樂意做國君,只有他的話沒人敢違背它。”師曠陪坐在平公面前,舉琴撞向他,公披著衣服躲避,琴被撞壞在墻上了。晉平公問:“太師,你撞誰?”師曠說:“現在有小人在旁邊說話,所以就撞了他。”平公說:“(說話的人)是我啊。”師曠說:“這不是人君該說的話。”侍從們請求趕走他。平公說:“ 放了他吧,把他作為對我的警戒吧。”

2、翻譯劃橫線的句子。(創新P302第七題)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譯:五官中沒有哪一個比眼睛更明察的,臉面上有黑點,眼睛卻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現在哪里呢? „„有人因有眼睛而討厭鏡子,說:“這(鏡子)使我好痛苦,我自己有眼睛,要鏡子有什么用?”久而久之,看世間所贊許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卻不知道自己臉上的黑點,安然自得地認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漂亮。周邊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卻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三、鞏固練習:

1、金玉之賤,人民是寶。(2001年上海卷)賓前 譯: 把金玉看得低賤,把人民當作寶貝。

2、諸侯之禮,我未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賓前

3、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定后

4、賢哉,回也!(《論語•雍也》)謂前 多么高尚啊,顏回!

5、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賓前

6、父母唯其疾之憂。賓前

7、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賓前

8、率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百人。戎狄是膺(抗擊),荊舒是懲。(《孟子》)賓前

9、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賓前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會有更多的光陰給我。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賓前

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誰能抵御他了

11、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賓前

2 國家用什么來救濟老百性呢?

12、子何恃而往。賓前

13、與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狀后 譯:與其從能夠提升我、能夠罷免我的君王(那里)獲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樣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14、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1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禮記•大學》)賓前

16、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定后

17、子歸,何以報我?(《左傳•成公三年》)

18、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定后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的賓客們,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為荊軻送行。

19、甚矣,烏紗之橫,皂吏之俗。(《虎丘記》)謂前 20、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后

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2、唯陳言之務去。賓前

23、唯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賓前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左傳·僖公十五年》)賓前

25、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毛詩》)賓前

26、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

27、世溷濁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賓前

28、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國卷一11題(2))賓前 譯: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29、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峨x騷》) 30、(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唬?ldquo;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譯: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飲,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了嗎?座中的人客人是誰?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實情全都稟報了(皇帝)。(皇帝)笑著說:“的確這樣,你沒有騙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萬多字?;实鄞笈?,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里不敬,這里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么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什得采納的內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倒裝句知識總結(課件)

課后完成講義當中沒有做好的內容! 附:

★感想:教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學生是怎樣感知他的講述的。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很順利,學生在聽講,在思考,然而到了這節課結束時才發現,只有幾個最有才能的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一點似懂非懂的觀念,而班上的大多數學生卻毫無所得。 應該是:教師始終注視著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他用不著等到下課后再去了解學生是否領會了所教的內容。他在課堂上就能看也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情況。他一邊思考自己所講的東西和讓學生理解的東西的含義,同時還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間有著怎樣的依存性?

3 ★思考:課后調查發現:

1、效率不高。因為基礎的薄弱,對倒裝句式仍是云里霧里,一知半解。本來就對句式掌握不錯的學生,可能會通過找標志的方法,更清楚了倒裝結構并準確歸類。但對于語法知識近于零概念的大部分學生來說,這堂課收獲甚微。

2、課堂氣氛不夠。高三復習沒有活躍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語文學習僅僅只是一個知識的講堂,做題的賽場,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何在,僅僅“個人前途”何以激發、推動他們?我認為即使到了高三,一定的活躍氣氛仍然是需要的。只要是語文課,不管是復習課還是新授課,都要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教師需要用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火熱的激情,用積極的對話互動讓學生保持學習主體的地位,用生動幽默的話語活躍課堂氣氛,用有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

3、師生互動不足。因為經驗不足,為完成事先準備的課堂任務,時常在教學提問環節不作選擇地提醒學生,以便學生迅速地作出回答。表面上看,學生掌握得差不多了,回答很準確,互動很成功。實際上,那是我“扇”動的結果,課后學生對剩下的一些練習仍無所適從。 ★講義

文言句式之倒裝句練習

一、翻譯下列倒裝句式,并說明類別。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4、項伯„„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

7、唯余馬首是瞻。(《左傳•》)

8、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9、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11、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1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1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鄭伯。(《燭之武退秦師》)

16、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黍一石。(《馬說》)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

18、時不我待(成語)

19、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促織》)

21、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22、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

23、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識吾子奚以知之?(04年廣東卷15題(2))

二、語段練習:

1、晉平公與群臣飲酒,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請除 4 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1)、從文中找出兩個賓語前置句: 2)、從文中找出一個狀語后置句:

2、翻譯劃橫線的句子。(創新P302第七題)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三、鞏固練習:

1、金玉之賤,人民是寶。(2001年上海卷)

2、諸侯之禮,我未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

3、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4、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5、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6、父母唯其疾之憂。

7、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8、率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百人。

9、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12、子何恃而往。

13、與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

14、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1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禮記•大學》)

16、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

17、子歸,何以報我?

18、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19、甚矣,烏紗之橫,皂吏之俗。(《虎丘記》) 20、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2、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

23、唯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左傳》)

25、吏二縛一人詣王。

26、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

27、世溷濁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28、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國卷一11題(2))

高一教案范文第4篇

關于語文學習的價值、意義、重要性——對高一新生也要講,而且要大講特講,因為他們在初三時因為“應試教育”已對語文產生了深深的誤解甚至反感。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讓他們明白:語文學習除了關乎其前途命運,更關乎其生命質量。有一種“大語文”的認識 ,樹立學習是一種自覺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歡迎詞(略)

二、自我介紹

三、激發興趣 :

(針對學生興趣不濃、消積被動的學習態度,首先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欲望,讓他們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產生不學不行、欲罷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漲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自覺地彌補自己的貧乏。) 學生小組交流合作

1、 澄清語文的概念:

①流行的幾種說法:

語言和文學、聽說讀寫、葉圣陶:口語和書面語

②高中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具備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應試教育體制下,同學們還要掌握好應試的技能。 ③大語文概念:應試、應用、人格修養;文史哲不分家;語文的社會生活化

④雅和俗:作為基礎語言工具,掌握好語文這門工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首先是交際需要語文,更重要的是語文可以提升個人魅力和生活層次。

結語: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2、認識語文的魅力:為何要學好語文(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先問一下,大家喜歡上語文課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學語文很枯燥,沒有興趣。中國的應試教育害人不淺,但它仍是目前中國人最適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種方式。所以,請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希望大家在高中階段,不要把語文看成是在應付考試,那樣你會學得很吃力很疲倦,

1 我希望大家把它當成一種欣賞,一種享受,這樣你才能真正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1、應考:不論高考怎么改革,語文也穩居榜首——永遠的“三分之一”。

2、交際工具:立身處世之本,建功立業之基。

3、素養:文化傳承、積淀,形成民族強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人格形成:是精神的建筑師、心靈的守護神,生命的別名。

結語:語文知識是有溫度的,它融入了寫作者深厚的生活體驗以及豐富的情感與思想,語文教師是在二者之間搭一座橋梁,讓我們體驗靠自己也許一生都無法感知或體驗到的生命。比如死亡,比如吸毒比如„„。

四、方法介紹

引言:清代王國維也曾經說過,古今成大事業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1、相信自己,勇敢挑戰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不要去想過去,想自己的基礎是不是很差,勇敢面對一切挑戰和失敗。)

2、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強調高中語文學習積累要堅持)

3、自我規范,養成習慣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強調:書寫習慣、閱讀習慣、寫作習慣)

4、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你們說,這個小孩是不是很聰明?(——重要的還在釣技。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五、學習要求

1、我要求同學們有民主的觀念。在我的課堂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是地位是平等的,對于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共同探討。要敢于發言,說出你的理解。

2、大家要有鉆研精神。相對大家而言,我接受教育比你們早,對于很多問題,我已經形成了我的一套看法。對于學習上的問題,我的觀點肯定帶有我自己思想的影子。孟子說的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對于別人的觀點、書上的既成觀點,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舉例子略)

3、注意積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多讀,多寫,多積累,厚積薄發。積累的多了自然就會有感悟。

4、具體的作業要求:

a.一個星期一篇隨筆,兩個星期一次作文。

b.堅持摘抄。內容比如:名言名句、詩詞、優美文段、新穎的觀點等等。

c.堅持作筆記,日常積累不可少。

六、結束語:

在我看來,語文是一門滋養生命的學科,我希望等大家走出我的課堂后,能像章士釗在《挽百里》中說的:“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不管什么時候,你們都能首先擁有一種儒雅之氣,像一個“讀書人”,同時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不與世俗同流,在如今的復雜社會迷失方向,高尚而卓越。 板書設計:

1、 相信自己,勇敢挑戰

2、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 自我規范,養成習慣

高一教案范文第5篇

高一級備課組曹錦飛

這次的高一數學期末考試,是全市高中統考,試卷要拿到區里統改,并要進行全區排名。為了做好復習迎考工作,使備課組活動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與城里的高中縮小差距,特制定如下復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做好高一數學復習課教學,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高一數學期末復習應達到以下目的:

(1)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讓學生將一學期來的數學知識連成一個有機整體,更利于學生理解;

(2) 少講多練,鞏固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學,歸納、總結解題方法;

(4)做好綜合題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明確復習范圍及重點

范圍:必修1與必修4

重點:必修1:函數的基本性質,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必修4:三角函數,平面向量。

三、復習要求

1、重點復習掌握核心概念、基礎知識、強調作圖、解題規范;

2、圍繞綜合卷加強對差生的個別輔導、面批,爭取提高合格率。

四、復習要點:

掌握各章知識結構和要點、知識點、澄清概念、解決疑難問題。

習題歸類,解題思路、方法,從解題中對知識加深理解、掌握,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具體課時安排

由于教學時間緊,按照計劃估計要到12月31號才能結束新課,復習時間大約8天左右,鞏固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上課講評。具體安排如下:

2014年元月1日前結束新課;

2日------6日復習必修1:集合(1天)、函數(2天);

7日------8日復習必修4:三角函數(1天)、平面向量(1天);9日------10日必修

1、4綜合訓練。

六、復習方法

1、根據學生的薄弱點,有針對,有系統地設計4份復習案,其中集合與函數2份,三角函數與平面向量2份,綜合訓練試卷4份。

2、利用星期

二、五早讀課時間對優生進行補短,主要是補基礎知識,看學生基礎知識有沒有記住,記住了會不會應用,再找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練。

高一教案范文第6篇

Title: Unit 10The world around us

ReadingAre we endangered?

Type of the text: reading

Level: intermediate

Teaching aims: 1. to talk about wildlife endangerment

2. to extend the knowledg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3. to improve reading skills

4. to learn the writing pattern of the text

Important points in teaching: 1. talking about wildlife endangerment

2. extending the knowledg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Difficult points in teaching: 1. improving reading skills

2. learning a writing pattern

Teaching approach: film clips, questionnaire, game, internet, proverbs

Interactive patterns: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

Teaching aids: a multimedia computer, a tape, a tape recorder

Time needed: 45 minutes

Students: Senior 1 students

Preparation before the class: asking the student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wildlife issue on the interne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in

First, film clips of the movie “Kekexili”

Teacher: Have you seen this movie?

(option): 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ilm?

Next, pictures of “milu deer”

Teacher: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is animal?

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it?

(option): The teacher can introduce milu deer to the students if necessary

Finally, more pictures of endangered animals and plants

Teacher: Today we have two questions to discuss in this lesson

1) Why are they endangered?

2) What can people do to help them?

Purpose: to emphasize the fierce fight between the volunteers and the hunters to arou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life.

Step 2 pre-reading activity

First,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Then, 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answers

Purpose: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so they can realize the necessity to protect wildlife

Step 3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fast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the writing pattern of the text

Purpose: to study the text on the whole and learn a new writing pattern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 note-mak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paragraph 2 and 3 again and finish the note-making exercise

Purpose: to get the answers to the two questions in leading-in

Step 5 language points

First, Considering the language points are not difficult,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ick out the language points

Next, Play a game to see which group gets the most language points

Finally, Ask the students to complet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 phrases from the text

Purpose: to cover the language points

Step 6 talk show

Ask a student to be the host or hostess who guides the other students to a picture show aboutTibetan antelopes. He/she asks his/her classmates to discuss “What can we do for Tibetanantelopes?” in groups.

(option) The teacher can suggest the students write a letter to appeal to people to protect Tibetan antelopes and other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Purpose: to extend the text at an informative and instructive level

Step 7 internet study

Ask the students to display the materials they have found on the internet before the class Purpose: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modern technology for studying

Step 8 Proverbs

Give 3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relate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class with practice

Purpose: to reinfor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life

Appendix: questionnaire

1.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live without animals or plants?

A. YesB. No

2.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zoo?

A. Very oftenB. SometimesC. SeldomD. Never

3. Will you adopt an animal in the zoo?

A. YesB. No

4. Have you ever keep any pet at home?

A. NeverB. YesC. No, but it is possible

5. What do you think causes the endangerment and extinction of some animals and plants?

A. PollutionB. OverhuntingC. Overusing natural resources

6. Have you ever been in any organizations or group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 NeverB. YesC. No, but I’d like to

7. Do you often buy products made from some parts of rare animals?

A. SometimesB. NeverC. Not often

Proverbs:

1.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2.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上一篇:母情節祝福范文下一篇: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