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

2023-09-23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1篇

賢哉,回也。應為“回也,賢哉”。 【賓語前置】

弗之怠。應為“弗怠之”。 吾誰與歸。應為“吾與誰歸”。

城居者未之知也。應為“城居者未知之也”。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應為“不知先生何許人也”。 何陋之有?應為“有何陋”。

白雪紛紛何所似。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其此之謂乎。應為“其謂此乎”。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應為“問女所思何,問女所憶何”。 【狀語后置】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應為“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應為“負者于途歌,行者于樹休”。 冷光之乍出于匣。應為“冷光之乍于匣出”。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應為“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 更有癡似相公者。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相與步于中庭。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當求之于上流。應為“當于上流求之”。 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 【定語后置】

馬之千里者。應為“千里馬。”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應為“居高之廟堂,處遠之江湖”。 善泅者數百。應該為“數百善泅者”。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應為“于萬仞鯨波中出沒”。(“于”引起狀語,“萬仞”修飾“鯨波”) 其兩膝相比者。應為“其相比者兩膝”。 【介詞結構后置】

全石以為底。應為“以全石為底”。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2篇

1.了解高考對文言倒裝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倒裝句式及其用法。 3.通過相關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

【學習重點】學生掌握辨析較復雜的文言倒裝句式方法。 【學習方法】講練結合,注重積累。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學:練習導學

閱讀下面的文段,涵蓋了多種文言特殊句式,請將畫線的句子特征作判斷,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問曰:“畫孰最難?”曰:“犬馬最難。”“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為?““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也,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為齊王畫者(句式: )

翻譯:

(2)不罄于前(句式: )

翻譯: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二、賓語前置(賓語置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復習重點)

三、定語后置(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四、介賓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狀語處在動詞謂語之后) (探:雙主探究)

一、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句有三種情況:語氣強烈的疑問句;語氣強烈的感嘆句;舊詩詞為了韻律相合。

①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國!

(我少年中國,美哉!)

③渺渺兮予懷 (予懷渺渺兮)

二、賓語前置(重點)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特定條件下賓語前置。

1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我無詐爾,爾無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①大王來何操?

(大王來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羨乎?

(而又羨何乎?)

3.用“之”或“是”將賓語前置,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唯(惟)”,構成“唯(惟)„„是„„”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②唯利是圖。

(唯圖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嗟爾遠道之人為胡乎來哉?) ③項伯東向坐 (項伯向東坐)

三、定語后置: 1.中心語+定語+者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求可使報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語+之+定語,“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蚓無利爪牙,強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大四海,有幾人歟?)

3.中心語+之(而)+定語+者,“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鏗然有聲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縉紳)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千里馬)

4.用數量詞作定語時,數量詞大多數放在中心詞的后面。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一食或盡一石粟

2 ②嘗貽余核舟一。

(嘗貽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一雙白璧

一雙玉斗)

四、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一般作狀語。

①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

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三、(練:練習反饋)

1:找出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

)

A.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聞道百,以為莫已若也。

D.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

解析:本題考查辨識判斷句和賓語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 A 項是判斷句,其余是賓語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沒有定語后置現象的一句是(

)

A.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B.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沒有狀語后置現象的一句是(

)

A.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B.風乎舞雩。

C.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D.請其矢,盛以錦囊。 4:(2008年廣東)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5.與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為其然也? B.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C.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 D. 沛公安在? 6.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凌萬頃之茫然

A、鑄以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為桂林、象郡

7、閱讀文段,指出畫線的句子句式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岳飛訴冤

① 岳飛者,南宋抗金名將也.②為奸人秦檜所殺,③魂赴天庭,④訴冤于靈霄殿.

飛曰:“⑤吾事君以忠,事親以孝.⑥以血肉之軀往來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⑧扶社稷于將傾,拯生靈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識

者,云集麾下.繩兀術,搗黃龍,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誠,人神共鑒.⑩孰料忠而

被謗,信而見疑,?為奸人害,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 帝命拘檜,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誦幾種句式特點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3篇

先來看一下07年考試大綱的一些敘述。„„ 第一種形式就是直接考句式的極少,一般都是以第二種形式出現。我們今天主要就是通過具體語境來掌握這四種倒裝句式。大家先完成講義(后附)第一大題的24道題目,根據已有的知識快速判斷它們分別是何種類型的倒裝句,其標志是什么?語序如何調整?

文言句式之倒裝句練習

一、翻譯下列倒裝句式,并說明類別。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 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如:“相如度秦王雖齋,決(必定)負約(違背約定)不償城. ”就不是賓語前置句。

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安、何、誰、“奚”、曷、胡、惡、焉、孰等)作賓語,一般提前到動詞(或介詞)前。

4、項伯„„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狀語后置就是介賓短語后置,現代漢語中,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將介賓短語放在動詞后面作補語。(介賓短語如果放在動詞后面的就是狀語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的不聰明也太過分啦!

6、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 用“之”“是”提賓后,又常常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副詞“唯”,以強調語氣,構成“唯„„是(之)„„”的格式。翻譯時調順語序,“是(之)”不譯,“唯”譯為“只”,有時也可不譯。

7、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 譯:只看我的馬頭行動。

(插06年廣東卷)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提到介詞前。(仲由)

8、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9、求人可使報(回復、答復)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代詞位置在哪兒?

11、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1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1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鄭伯。(《燭之武退秦師》)

16、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黍一石。(《馬說》)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18、時不我待(成語)

1

19、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促織》)

21、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22、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

23、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識吾子奚以知之?(04年廣東卷15題(2))

從單個句子中我們大致了解了倒裝類型及特點后,那在具體的語段中是否也能找出倒裝句子?完成第二大題。

二、語段練習:

1、晉平公與群臣飲酒,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1)、從文中找出兩個賓語前置句: 2)、從文中找出一個狀語后置句:

譯:晉平公和大臣們一起喝酒,正喝著高興時,晉平公感嘆地說:“沒有人樂意做國君,只有他的話沒人敢違背它。”師曠陪坐在平公面前,舉琴撞向他,公披著衣服躲避,琴被撞壞在墻上了。晉平公問:“太師,你撞誰?”師曠說:“現在有小人在旁邊說話,所以就撞了他。”平公說:“(說話的人)是我啊。”師曠說:“這不是人君該說的話。”侍從們請求趕走他。平公說:“ 放了他吧,把他作為對我的警戒吧。”

2、翻譯劃橫線的句子。(創新P302第七題)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譯:五官中沒有哪一個比眼睛更明察的,臉面上有黑點,眼睛卻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現在哪里呢? „„有人因有眼睛而討厭鏡子,說:“這(鏡子)使我好痛苦,我自己有眼睛,要鏡子有什么用?”久而久之,看世間所贊許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卻不知道自己臉上的黑點,安然自得地認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漂亮。周邊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卻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三、鞏固練習:

1、金玉之賤,人民是寶。(2001年上海卷)賓前 譯: 把金玉看得低賤,把人民當作寶貝。

2、諸侯之禮,我未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賓前

3、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定后

4、賢哉,回也!(《論語•雍也》)謂前 多么高尚啊,顏回!

5、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賓前

6、父母唯其疾之憂。賓前

7、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賓前

8、率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百人。戎狄是膺(抗擊),荊舒是懲。(《孟子》)賓前

9、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賓前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會有更多的光陰給我。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賓前

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誰能抵御他了

11、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賓前

2 國家用什么來救濟老百性呢?

12、子何恃而往。賓前

13、與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狀后 譯:與其從能夠提升我、能夠罷免我的君王(那里)獲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樣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14、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1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禮記•大學》)賓前

16、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定后

17、子歸,何以報我?(《左傳•成公三年》)

18、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定后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的賓客們,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為荊軻送行。

19、甚矣,烏紗之橫,皂吏之俗。(《虎丘記》)謂前 20、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后

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2、唯陳言之務去。賓前

23、唯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賓前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左傳·僖公十五年》)賓前

25、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毛詩》)賓前

26、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

27、世溷濁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賓前

28、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國卷一11題(2))賓前 譯: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29、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峨x騷》) 30、(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唬?ldquo;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譯: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飲,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了嗎?座中的人客人是誰?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實情全都稟報了(皇帝)。(皇帝)笑著說:“的確這樣,你沒有騙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萬多字?;实鄞笈?,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里不敬,這里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么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什得采納的內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倒裝句知識總結(課件)

課后完成講義當中沒有做好的內容! 附:

★感想:教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學生是怎樣感知他的講述的。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很順利,學生在聽講,在思考,然而到了這節課結束時才發現,只有幾個最有才能的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一點似懂非懂的觀念,而班上的大多數學生卻毫無所得。 應該是:教師始終注視著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他用不著等到下課后再去了解學生是否領會了所教的內容。他在課堂上就能看也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情況。他一邊思考自己所講的東西和讓學生理解的東西的含義,同時還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間有著怎樣的依存性?

3 ★思考:課后調查發現:

1、效率不高。因為基礎的薄弱,對倒裝句式仍是云里霧里,一知半解。本來就對句式掌握不錯的學生,可能會通過找標志的方法,更清楚了倒裝結構并準確歸類。但對于語法知識近于零概念的大部分學生來說,這堂課收獲甚微。

2、課堂氣氛不夠。高三復習沒有活躍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語文學習僅僅只是一個知識的講堂,做題的賽場,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何在,僅僅“個人前途”何以激發、推動他們?我認為即使到了高三,一定的活躍氣氛仍然是需要的。只要是語文課,不管是復習課還是新授課,都要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教師需要用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火熱的激情,用積極的對話互動讓學生保持學習主體的地位,用生動幽默的話語活躍課堂氣氛,用有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

3、師生互動不足。因為經驗不足,為完成事先準備的課堂任務,時常在教學提問環節不作選擇地提醒學生,以便學生迅速地作出回答。表面上看,學生掌握得差不多了,回答很準確,互動很成功。實際上,那是我“扇”動的結果,課后學生對剩下的一些練習仍無所適從。 ★講義

文言句式之倒裝句練習

一、翻譯下列倒裝句式,并說明類別。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4、項伯„„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

7、唯余馬首是瞻。(《左傳•》)

8、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9、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0、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11、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1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1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鄭伯。(《燭之武退秦師》)

16、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黍一石。(《馬說》)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

18、時不我待(成語)

19、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促織》)

21、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22、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戰》)

23、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識吾子奚以知之?(04年廣東卷15題(2))

二、語段練習:

1、晉平公與群臣飲酒,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請除 4 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1)、從文中找出兩個賓語前置句: 2)、從文中找出一個狀語后置句:

2、翻譯劃橫線的句子。(創新P302第七題)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三、鞏固練習:

1、金玉之賤,人民是寶。(2001年上海卷)

2、諸侯之禮,我未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

3、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4、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5、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6、父母唯其疾之憂。

7、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8、率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百人。

9、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12、子何恃而往。

13、與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

14、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1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禮記•大學》)

16、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

17、子歸,何以報我?

18、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19、甚矣,烏紗之橫,皂吏之俗。(《虎丘記》) 20、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2、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

23、唯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左傳》)

25、吏二縛一人詣王。

26、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孟子》)

27、世溷濁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28、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國卷一11題(2))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4篇

1.了解高考對文言倒裝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倒裝句式及其用法。 3.通過相關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

【學習重點】學生掌握辨析較復雜的文言倒裝句式方法。 【學習方法】講練結合,注重積累。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學:練習導學

閱讀下面的文段,涵蓋了多種文言特殊句式,請將畫線的句子特征作判斷,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問曰:“畫孰最難?”曰:“犬馬最難。”“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為?““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也,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為齊王畫者(句式: )

翻譯:

(2)不罄于前(句式: )

翻譯: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二、賓語前置(賓語置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復習重點)

三、定語后置(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四、介賓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狀語處在動詞謂語之后) (探:雙主探究)

一、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句有三種情況:語氣強烈的疑問句;語氣強烈的感嘆句;舊詩詞為了韻律相合。

①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國!

(我少年中國,美哉!)

③渺渺兮予懷 (予懷渺渺兮)

二、賓語前置(重點)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特定條件下賓語前置。

1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我無詐爾,爾無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①大王來何操?

(大王來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羨乎?

(而又羨何乎?)

3.用“之”或“是”將賓語前置,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唯(惟)”,構成“唯(惟)„„是„„”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②唯利是圖。

(唯圖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嗟爾遠道之人為胡乎來哉?) ③項伯東向坐 (項伯向東坐)

三、定語后置: 1.中心語+定語+者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求可使報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語+之+定語,“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蚓無利爪牙,強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大四海,有幾人歟?)

3.中心語+之(而)+定語+者,“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鏗然有聲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縉紳)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千里馬)

4.用數量詞作定語時,數量詞大多數放在中心詞的后面。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一食或盡一石粟

2 ②嘗貽余核舟一。

(嘗貽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一雙白璧

一雙玉斗)

四、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一般作狀語。

①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雖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

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聞道也固乎吾先)

三、(練:練習反饋)

1:找出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

)

A.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聞道百,以為莫已若也。

D.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

解析:本題考查辨識判斷句和賓語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 A 項是判斷句,其余是賓語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沒有定語后置現象的一句是(

)

A.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B.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沒有狀語后置現象的一句是(

)

A.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B.風乎舞雩。

C.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D.請其矢,盛以錦囊。 4:(2008年廣東)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5.與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為其然也? B.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C.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 D. 沛公安在? 6.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凌萬頃之茫然

A、鑄以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為桂林、象郡

7、閱讀文段,指出畫線的句子句式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岳飛訴冤

① 岳飛者,南宋抗金名將也.②為奸人秦檜所殺,③魂赴天庭,④訴冤于靈霄殿.

飛曰:“⑤吾事君以忠,事親以孝.⑥以血肉之軀往來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⑧扶社稷于將傾,拯生靈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識

者,云集麾下.繩兀術,搗黃龍,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誠,人神共鑒.⑩孰料忠而

被謗,信而見疑,?為奸人害,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 帝命拘檜,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誦幾種句式特點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5篇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何陋之有?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或者中心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 (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3.介賓短語后置 (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

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標志詞:于、以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文言文倒裝句題目范文第6篇

古今漢語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況下,漢語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順序的。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動詞謂語在前,賓語在后;修飾限制語在中心詞前,補充成份在謂語后。

但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充當句子成分時,與現代漢語的位置順序不一致。有時賓語可以放在動詞謂語前面,定語可以放在中心語的后面,甚至有時候謂語還可以放到主語的前面等。

常見的倒裝有以下的五種:

1賓語前置 2定語后置: 3狀語后置4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賓語在一定的語境中,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這是古代漢語中最為突出的一種語序現象。一般地說這種前置是有條件的。其類有三:

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前。

① 大王來何操 ? ② 沛公安在 ?

③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④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⑤ “許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誰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問代詞“何”、“安”、“誰”、“孰”、“奚”,都是用作賓語而置于謂語的前邊的。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 常見的否定詞有:不、母、無、未、、弗、勿、莫等。 • 例如: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 ②臣未之聞 也 (未聞之)

• ③我無爾詐 ,爾無我虞。 (無詐爾„)

• ④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 (莫欺之)

• △疑問代詞作賓語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漢語中相當嚴格的。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置于動詞前面的,并不那么嚴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況。例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 賓語后有結構助詞“是”、“之”等

• 為了突出賓語而把賓語提前,并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上“是”或“之”,構成“賓語+是(之)+動詞”的格式, • 例如:

• ① 宋何罪之有 ?

• ②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③ 將虢是滅 ,何愛于虞? • ④ 我周之東遷,晉鄭依焉。 • ⑤ 王貪而無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 ⑥ 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責備你)

• 其各例意思分別是:宋有何罪、說的是虞虢、將滅虢、依晉鄭、感蔡、過爾。 • 為了強調行為的單一性、排他性和論斷性,便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唯”、“惟”,構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是這種格式。這種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語中,如“惟命是從”“唯利是圖”“唯才是舉”等。

• 其他語句如:

• 1惟余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馬頭就行了)

• 2惟陳言之務去。 (只要是陳舊的語言就務必去除)

• 以上各句翻譯要體現出“只要„就”的意思來,如只要是命令就聽從,只要有利就圖,只要是人才就舉薦。

定語后置:

• 在現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名詞中心語前面,用來修飾中心語。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強調和突出定語或者因為定語過長,而為了使語言更流暢,于是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后邊。今譯時,一般都應提到中心語前面,其格式有三類

• 〈1〉數量性定語后置

• ① 命子封帥 車-- 三百乘 以伐京。

• ② 不豫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 ③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 • 〈2〉修飾性的定語后置

• ①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 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 分別譯為:“長長的劍”(陸離,形容劍之長),“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廟堂,遠遠的江湖。

• 〈3〉“者”字短語作定語后置

• ① 太子賓客 --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道之。

• ② 客有吹洞簫者

• 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馴養一蟲。

• 譯為“知其事的太子賓客”,“吹洞簫的客人”“好事的少年”。都因為有“者”字標志而將定語后置

狀語后置主要有兩種形式

• 一:介詞“于”“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古漢語中一般用在動詞謂語的后面,翻譯時習慣上應該提到動詞的前面,這種情況下,介詞于、乎,可解釋為:在、把、向、比、同、跟。 • 1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冻啾谫x》 • 2 管仲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 《管仲列傳》 • 3 太子欲圖國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傳》

• 4 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 《淮陰侯列傳》 • 5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勸學》

• 6 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六國論》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詞短語作狀語,古漢語中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翻譯時也應該提到前面。這時,介詞“以”一般可理解為把、用。

• 11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諫太宗十思書》 • 12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鴻門宴》

• 13 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高祖本紀》 • 14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 《高祖本紀》

• 15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寡人之于國也》

• 16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

• 17 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賷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

《滑稽列傳》

• 18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 《刺客列傳》 謂語前置

• 主謂倒置,是為了突出謂語的意義加重謂語的語氣或感情色彩,或是為了合乎講對仗,押音韻,如

• ①子耶,言伐莒者? ②甚矣,汝之不惠! • ③ 美哉室! ④ 大哉,其之為君也!

• ⑤ 灼灼其華

⑥ 竹喧歸浣女,動下漁舟

• 以上之例分別體現了謂語前的三種情況。

上一篇:素質教育舞蹈教案范文下一篇:戴望舒的詩歌藝術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