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

2024-02-10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文化自信;藝術教育

0 前言

紅色文化一般是指具有堅定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實踐積累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帶有鮮明的愛國主義底色[1]。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為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提供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積淀。但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加快了文化和信息的傳播,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碰撞,使得社會經驗較少和定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和藝術的時候尤其困惑。高校肩負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培養大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重任,應當在繼承發展紅色文化內容的同時創新宣傳紅色文化的藝術形式,引導、增強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自信的認同以及紅色藝術創作的理解,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合格的后備軍。

1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紅色藝術形式,對于高校的思想和藝術教育以及大學生的道德培養與藝術能力提高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弘揚紅色文化,是對革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利于發揚革命精神,創新其藝術表現力,促進師生將文化、藝術與生活相融合。挖掘紅色文化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是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在高校宣傳紅色文化有助于讓大學生堅定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精神引領力。

1.1 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和保護革命文化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選取和挖掘具有較強震撼力和感召力的事件及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體系和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內容的教育教學,實現了自我學習能力、藝術創新思維和藝術理解感知力的提高,學生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引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內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積極探索。而且弘揚紅色文化本質上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以教育的形式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更能有效地使大學生將傳承和發揚中國革命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創新高校藝術教育形式、內容,增強高校思想、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借助紅色文化中的歷史事件、革命精神、價值追求及人民立場等內容加強對大學生的革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增強對文化內容的理解和對藝術形式的創新,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高校藝術和思想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此外,在紅色文化相關思想與藝術教學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思政課程的枯燥、空洞,通過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將思想、藝術教育內容變得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化使高校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創新性和感染力,激發了大學生理解文化內容和藝術形式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從思想層面轉化為愛國的實際行動[2]。

1.3 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促進高校文化建設

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發掘本校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校園文化外顯和內在的提升,促進高校精神文明和特色文化的建設,提升學校的影響力。一方面,將高校自身紅色文化的物質內容與校園文化的外在環境載體相結合,能夠體現出具有紅色歷史特色的校園建設;另一方面,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容融入高校的思政課程,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更能體現高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內在精髓,形成高校特有的紅色文化標識,提升高校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

1.4 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精神引領力

近些年由于互聯網和全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網絡及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對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消極作用。在高校育人實踐和大學生藝術創作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可以于大學生的思想建設中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高校通過向大學生宣傳具有政治色彩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理想信念和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自覺抵御資本主義錯誤思想和西方錯誤社會思潮的侵蝕[3]。此外,紅色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堅持正確的信仰,培養愛國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塑造大學生的嶄新形象。

2 高校紅色文化傳承發揚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高校紅色文化及其藝術創作的應用機制尚未完善,對紅色文化內容理論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開發和研究還不充分,加之各種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產生沖擊,導致紅色文化在育人實踐環節還存在一些難題,需要高校、國家等多方面協作解決。

2.1 紅色文化研究不足,開發利用不充分

由于各地的歷史條件和文化保護政策不同,各高校的紅色文化保有量和資源利用率也大不相同。部分高校建校時間較短,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相對匱乏,對于紅色文化的研究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一些高校雖然具備大量紅色文化資源,但未能將其與大學生的藝術教育以及藝術創造相互結合,高校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過于淺顯和表面,大多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和拓展方面,未能更好地融入高校育人的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也沒有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自身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4]。多數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只是照本宣科,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實踐活動不夠生動,導致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實效性難以提升。

2.2 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不完善,教育缺乏創新

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重視不足,紅色文化的應用機制不完善,主管部門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晰,硬件設施不夠,人力和財力支撐不足,無法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度的開發和科學的宣傳。高校對于開發紅色文化的課程建設意識不強,課程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關于紅色文化的實踐活動也未能使學生充分融入,未能產生深遠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少數高校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沒有結合紅色文化自身發展規律,也沒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真正需求和思想特點,所以教學內容刻板,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對于紅色文化資源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沒有將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的課程建設和育人實踐中,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甚微。

2.3 錯誤思潮的沖擊,存在紅色文化認同危機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西方錯誤思潮蔓延,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對高校紅色文化的弘揚以及社會主義藝術形式的發展帶來了直接的挑戰。弘揚紅色文化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優勢,沒有與創新藝術形式相結合,因此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和影響力不強,沒有占據網絡話語權。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沖擊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削弱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容易造成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真實性和重要性產生懷疑,導致其信念信仰和政治立場動搖。紅色文化宣傳力和影響力不足,加之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大量過分娛樂化的網絡信息占據,因此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不夠,進而產生了紅色文化的認同危機,導致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信仰的缺失[5]。

3 紅色文化在高校傳承與發揚的實現途徑

針對紅色文化育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繼續深化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文藝創作的各種形式,提升大學生對紅色藝術資源的敏銳性感知和多維理解力。

3.1 深化紅色文化內容研究,整合紅色文化藝術資源

高校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力圖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開發,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創新,要完善紅色文化開發和保護機制,建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創新保護技術和開發利用模式。要對紅色文化相關教育資源和藝術形式進行有效的整合創新,從而使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更系統科學,形式更豐富具體。面對紅色文化缺失現象,要立足學校實際加大挖掘和整合力度,使大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內涵以及紅色藝術的表達力,加強紅色文化校本課程的系統化建設[6]。要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與藝術創作,找到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整合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結合點,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以及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獨特的實踐育人活動。

3.2 創新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高校應創新和完善紅色文化應用機制,將紅色文化以及相應藝術形式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首先,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育人功能和創新社會主義藝術內容和形式,對高校藝術教育進行內容創新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實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內核與原有教育內容的匹配和結合,發揮主題教育優勢。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宣傳宣講、專題演講、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高校藝術教育方式,注重高校紅色文化內涵和理論教育與文藝創作這一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式,推動教育方式改革。其次,通過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高遠的理想信念和藝術為人民的價值取向,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增強其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3.3 加強價值引領,增進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

高校應當注重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培育價值共識,深化紅色文化認同,增強大學生對文化傳播與藝術創作的責任意識,使大學生認識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要通過各種紅色文化相關的藝術表達,使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藝術自信與精神認同,培養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正確認知,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7]。要引導大學生用實踐的思維和藝術的眼力看待紅色文化,要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不斷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將對紅色文化的感悟內化于心,并且外化于大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4 發揮網絡優勢,加強紅色文化網絡傳播

生產力的發展催生了現代化的傳播媒介,信息傳播的范圍不斷擴大,且速度和質量都得以快速提高,高??梢宰プ』ヂ摼W快速發展的時機,找到紅色文化傳承、發揚與現代化傳播媒介的切入點,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網絡化、多樣化、便捷化。高校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網絡課程以及藝術創新的研究開發,推動大學生思維創新優勢與紅色文化藝術形式網絡宣傳的深度融合,培養以大學生團隊為主體的新媒體團隊,提高紅色文化網絡傳播效率和信息傳播質量。在將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網絡新媒體等傳播媒介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傳播的形式主義。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應生動形象,注重生活化,避免過于政治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以提高大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應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注重紅色文化內容資源本身,根據紅色文化自身特點和新媒體應用規律,創造出既能體現教育實效又能滿足大學生內在精神需求的高質量作品。

4 結語

高校通過弘揚紅色文化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并以此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從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通過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高校藝術內容以及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弘揚紅色文化的偉大精神來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但對紅色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不足,應用機制不完善,導致高校傳承紅色文化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也缺乏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和認同。針對這一狀況,高校應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對紅色文化藝術創造的研究,創新藝術教育的應用機制和教育方式,從而提升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力,同時靈活運用網絡資源優勢以提升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力,形成多方合力共促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體現,而高校又是堅守大學生信念信仰、豐富大學生思維和創新藝術形式的主陣地,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秦在東,莊芩.論增強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1):44.

[2] 李艷.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39.

[3] 舒醒,葉桉.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紅色文化教育[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6):146.

[4] 黃慧.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2.

[5] 崔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96.

[6] 韋紅霞.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91.

[7] 檀江林,項銀霞.高校紅色文化傳揚平臺的優化與模式構建[J].教育探索,2017(6):63.

作者簡介:苗新蕾(1998—),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研究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最為艱苦的革命環境中不斷形成的,它也是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記錄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紅色資源既包含物質文化資源又包括非物質文化資源,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紀念館、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革命精神、道德思想、政策制度、紅色風情等。近年來,從我國發掘的現狀來看,紅色文化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而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很容易吸引大量的人群,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紅色文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涵蓋,它不僅體現了當前社會的狀況,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過去人們的經歷以及更多的歷史。所以,為了可以使文化之間相互連接,促進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天我們有必要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讓更多的文化可以一直延傳下去。

一、保護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首先,在保護紅色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強對于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一方面可以讓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我國文化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建設紅色旅游景區時,應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景區的安全性與承載力,避免更多的資源受到超負荷的破壞。例如,在景區內,應不斷完善標語標識、護欄、休息等各個區域的安全設施建設,加強對于景區環境的保護。此外,還應不斷優化旅游路線,方便人們出行。其次,加強紅色資源的管理體制建設既可以開發市場主體,還有利于社會經濟建設,統籌資源合理配置,促使紅色資源有效的開發與利用,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在完善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使景區不斷融入社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提升紅色資源的利用。同時在景區內還可以建立博物館、展覽區等,提高紅色資源的使用價值,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紅色文化,從而使其得到弘揚與繼承。此外相關部門也應積極配合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各方面對其進行保護,將社會發展與紅色文化有效結合,在不斷提高隊伍建設的同時,還可以使得紅色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將其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從而使紅色資源得以有效保護的同時,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二、運用媒體力量,弘揚紅色文化價值

在新媒體背景下,借助現有資源進行弘揚紅色文化,不僅可以加強人們對其重要性的關注,還有利于體現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通過媒體進行宣傳,能夠有效的加強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首先,我們可以建立紅色文化的網絡專用宣傳平臺。借助網絡的特點,加大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紅色旅游產業,讓更多的文化得到傳承。此外,借助網絡數字化技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紅色資源信息,讓人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意義所在。新媒體作為當前比較廣泛的一種宣傳平臺,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工作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其文化進行了解,同時通過互動的環節,還可以方便網友之間的交流學習。利用媒體拓展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快速的傳播,還可以增強人們之間的互動性,加大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既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們對紅色文化有所了解,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運用媒體力量,保護紅色資源,加大對其影響力宣傳力度,從而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三、創新文藝作品,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紅色文化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歷史的創新,同時也給后人在文藝作品創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藝作品本身就富有極高的感染力,是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形式之一,一方面挖掘了更多的紅色資源,另一方面還拓展了紅色文化對于當前社會的影響力。紅色文藝作品體現了古人的創作技術,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在宣傳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應找準定位,從人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創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比如在電影、電視劇、書畫、戲劇等作品中體現其特點,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不同的藝術風格,結合時代的發展,創作出更具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作品。對于紅色文化作品的創新,要充分具備文化特色,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不斷挖掘作品內涵以及特色價值,使時代精神可以從中有所提現,從而提供更多的紅色文化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群,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四、總結

總之,紅色文化作為當前人們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有力的證明了歷史的價值導向,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從而有效的豐富了紅色資源的利用。把紅色文化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紅色文化展現了整個的革命歷程,豐富了紅色遺產,讓每一項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傳承。保護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教育,推進紅色文化遺產工作的落實,對其進行長遠的規劃并加強保護措施,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加大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富有內涵和吸引力的紅色文化基地,還可以充滿人文關懷,讓紅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發揮其優勢,讓紅色文化遺產煥發勃勃生機,吸引更多的人群,從而有效的促使紅色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陳始發,李立娥,齊耀祖.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歷史考察[J].理論視野,2014(08).

[2]張泰城,張玉蓮.紅色資源研究綜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挖掘紅色資源 弘揚紅色文化——在莘縣“平原紅色文化長廊”規劃論證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J], 丁龍嘉

(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黨校 150020)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根據當前河北省紅色旅游的現狀,提出在紅色旅游中,堅持觀念創新,堅持市場創新,促進紅色旅游跨越式發展,促進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促進河北紅色旅游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河北省紅色旅游 觀念創新

作為歷史的見證,作為穿越歷史時空的“紅色旅游”,在河北這塊熱土上,理應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馃岬亩窢?,離不開當時一代志士仁人超前的革命膽識;紅色旅游,同樣離不開當代人觀念的不斷創新。紅色旅游只有不斷地進行觀念創新,才能獲得穩定持續發展。制約我省紅色旅游發展的因素很多,但關鍵因素是觀念問題。在發展我省紅色旅游中,應堅持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就是財富的思想,進一步擺脫思維定式、突破深層意識、實施觀念創新,促進我省紅色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一、在全省旅游業的大盤中,進一步突出“紅色旅游”,使“紅色旅游”成為我省旅游業的支柱

我省旅游業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從無到有,自小到大,短短20年內取得了蓬勃發展:資源開發步伐不斷加快,接待設施日臻完善,市場占有份額逐年擴大,創匯創收大幅度提高。特別是“九五”以來,我省旅游業進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國際旅游創匯年均遞增25.35%,國內旅游創收年均遞增28.5%,2000年創匯創收分別達到1.3億美元和201.6億元人民幣,兩項收入總和相當于全省GDP的4.23%。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大大高于全省經濟的發展速度,充分顯示出了“朝陽產業”的勃勃生機。

旅游業在自身蓬勃發展的同時,還會產生多方面積極作用。一是對內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大批游客的往來,必然會帶動信息、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流動,成為對內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通過旅游,每年有40萬左右的海外客人和2500多萬省外客人光臨河北,了解河北。同時,出境游和出省游也使木省人民了解了外部世界。旅游業還積極為全省招商引資牽線搭橋,促成了一批外資項目,旅游業木身也成為河北省利用外資較多的部門之一?!本盼濉币詠砣÷糜雾椖拷ㄔO共引進外資1.31億美元,吸引社會資金30多億元。二是對剩余勞動力的吸納作用。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旅游業每直接增加1個就業人員,還能間接增加5個就業機會。據統計,2000年全省直接和間接從事旅游業人數已近百萬,僅承德市區就有近5萬市民從事旅游業,秦皇島則高達16.6萬人,大大緩解了政府的就業壓力。三是對此老邊窮地區脫貧致富的帶動作用。我省貧困地區大多集申在太行山、燕山和壩上地區,這些地區往往具有完好的自然生態,秀美的地貌景觀,獨特的民俗風情等豐富的旅游資源。20年來,全省己有千余個村莊通過發展旅游業脫貧致富奔小康。四是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由于旅游業市場大、風險小、見效快,我省很多企事業單位紛紛投資旅游業,不少企業由此扭虧為盈,增強了活力。五是對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需要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完善配套。旅游業的發展勢必拉動交通、通訊、建筑業的發展,促進商貿、娛樂、餐飲、住宿業的繁榮。同時,發展旅游業也為文物保護修繕提供了較多的財力支持。六是對擴大內需的拉動作用。我省每年均有上百個旅游項目投入開發建設,有很旺的投資需求。此外,由于旅游是多層次、重復性的最終消費行為,市場巨大。

作為紅色旅游,還有一項重要意義,就是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促進扶貧開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省多數紅色旅游景點位于貧困地區,如涉縣、贊皇、阜平、唐縣、平山、靈壽、沫源、易縣等革命老區。如何消除這些地區的貧困,加快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步伐,始終是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上述貧窮地區不僅擁有山岳、峽谷、洞穴、河湖、森林、草原等高品位的自然資源,而且擁有南北響堂石窟、西柏坡、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等豐富的人文資源。同時,這些地區又多位于京津陸路交通輻射范圍內,而京津又是人口在千萬人左右的特大城市,再加上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承德、張家口等眾多中等以上城市的存在,客觀上為這些地區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充足的客源保證。通過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促進當地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意義和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我省旅游業觀念的創新,首先是把“紅色旅游”作為我省旅游業發展的支柱,進一步提高對“紅色旅游”的認識和支持力度,做足做好我省的紅色旅游,使其在推動全省經濟發展,實現經濟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在紅色旅游發展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發展我省紅色旅游,一定要樹立和堅持可持續發展觀,改革但穿衣經濟效益為目標的旅游增長模式,處理好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建設“綠色旅游企業”,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環境是旅游發展的基礎和依托,旅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旅游發展對可持續發展有著內在的和更高的要求。那種先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再以犧牲發展為代價保護環境的做法決不能在河北省旅游業發展中出現,尤其在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更應如此。河北省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總體思路是:實行綠色開發,生產綠色產品,推廣綠色經營,建設綠色體系。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貫穿旅游發展全過程,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搞好規劃,加強管理;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具備生態旅游的觀念,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引導和培養一批新型旅游者,使他們在旅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環保工作。旅游者素質的提高和環保概念的加強,對經營者和管理者也會形成一種壓力,由此在可持續發展要求下形成管理行為、經營行為和消費行為的各項標準。在旅游景區的管理上,應努力對現有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改變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態,使旅游業在促進環境優化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大的發揮,推動河北省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三、重視人才培養,提高紅色旅游質量

世界旅游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才的競爭。加入WTO后,已人才缺乏的我國旅游業面臨更為嚴峻的人才競爭局面。河北省旅游業應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大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

河北省旅游業應將人才看作最重要的財富,以實現知識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以共建河北省旅游業美好明天的寬廣胸懷,構建引進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和人盡其才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創造公開、公平、競爭、擇優和能使旅游業員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用人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知識潛能。旅游業的競爭最重要的是知識人才的競爭,要廣泛吸收優秀知識人才,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性化和人格化的管理,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旅游企業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要有“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廣納群賢”。改變河北省旅游業的人才現狀與河北旅游業發展極不相適應的狀況。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勵機制,依靠旅游企業的凝聚力、文化氛圍和個人發展環境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堅持市場創新,促進紅色旅游跨越式發展

旅游市場創新的主要目標是開辟新的旅游市場,旅游市場創新需要加強旅游市場研究。河北省旅游業要進行超前的旅游市場信息管理,及時掌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國內外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深入了解游客需求,加大旅游市場調研和旅游市場分析與預測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場細分。旅游企業要加強對各項旅游產品的市場潛力分析,保證旅游產品持久的旅游市場競爭力。沿著正確的旅游市場創新途徑,采用恰當的旅游市場創新手段。河北省旅游業要樹立國際大旅游市場的營銷觀念,合理整合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國內外旅游市場環境,并盡快適應它要站在大旅游市場的格局下,確定河北省旅游業市場創新的思路。河北省旅游業要以旅游市場為調節方式,以價值為聯系方式,以互動為行為方式,以旅游產品的品牌、質量、服務和旅游企業形象為重點,制定整合性和系統性的營銷策略,形成從營銷旅游產品到營銷城市形象的獨具特色的“旅游大營銷”格局。

河北省紅色旅游的發展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進行精品景區、精品線路、精品節慶的建設,使河北省旅游業跨進全國先進行列。要爭取形成一批國家級精品景區推向市場,要考慮與精品景區的建設聯動,形成一批主題突出、優勢獨特、能夠形成國際影響的節慶活動,培育成精品節慶產品。

河北省紅色旅游的市場創新將為河北旅游的發展注入勃勃生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惟一不變的規律就是一切都在變。新的形勢對我省的紅色旅游提出了新的挑戰,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長久保持我省紅色旅游的活力和魅力,才能真正讓紅色旅游為我省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一帶一路 紅色經典藝術 國際傳播

“中國紅色經典藝術”是中國共產黨藝術實踐的結晶,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一批革命歷史小說,并取名為“紅色經典”。此后,這個特定稱謂外延到美術、影視、音樂等領域。“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表示要讓廣大黨員干部多受‘紅色基因’教育。 [1]”可見,新時代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在我國的重要性已經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中國紅色經典藝術應該是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這一點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加強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意義重大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們秉持文化上相互包容的態度去進行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但是,隨著經濟建設的推進,“一帶一路”沿途各個國家的文化不可避免地會隨著經濟往來而進入中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我們產生了較大影響,這也喚起了國人文化上的憂患意識,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倡導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但我們也應該對外推廣我們的核心文化。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深入研究“中國紅色經典藝術”的國際傳播,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強調的是,由于意識形態的不同,中華文化在向西方傳播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很大阻力,但紅色經典藝術是很好的載體,因為藝術無國界的理念是被各國人民普遍接受的。

二、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研究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關于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討論和研究逐漸升溫,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擴展。20世紀末,學者們提出“紅色經典”概念。近十年來,關于紅色經典藝術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開始出現,下面主要探討這樣幾個問題。

(一)關于中國紅色經典藝術走出去意義的研究

學者們認為,推動中國紅色經典藝術走向世界意義重大,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例如有利于國外民眾探尋中國崛起的秘密,了解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2]有利于增進世界各國人民感情,傳承人類共同精神文化遺產;[3]能夠促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的了解和認識;紅色經典藝術只有走向世界,才能更具生命力。

(二)關于紅色經典藝術作品國際傳播策略的研究

學者們主要從更廣闊的范疇——“紅色文化”來談及國際傳播。例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播手段與方式;[4]要以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來解讀紅色文化,以易于國外讀者接受的表達習慣來講述中國“紅色故事”; [5]要提高紅色文化傳播者的素養,充分調動紅色文化傳播者的積極性。[6]

總體來看,當前理論界對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尤其是在其必要性和怎樣產生世界影響力方面做了一些探討。

三、當前對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研究存在不足

雖然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僅數量少,也較零散,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處于初級階段,研究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對紅色經典藝術的國內影響研究較多,對國際傳播研究較少

目前,關于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方面的專著和研究報告極少,偶爾涉及的也較為空泛,對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和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意義、基礎理論、外部環境、國際經驗、戰略策略、具體舉措等方面尚缺乏整體性和深層次的研究。

(二)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研究相比明顯滯后

中國紅色經典藝術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與其他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相比還很薄弱,聚焦紅色文化自信和紅色經典藝術走出去的高質量成果還很少,其研究明顯滯后。

(三)缺少高質量的適合國際傳播的中國紅色經典經藝術數據庫

我國對紅色經典藝術的數字化、數據庫建設也較為初級,僅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遠遠跟不上新時代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傳播的需要,導致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在新興媒體平臺上的關注度有越來越小的趨勢。當代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數字終端基本都是高分辨率的大屏幕,各種媒體平臺推送的數字信息也往往經過聲、光、色、動畫等元素的包裝,非常吸引眼球。反觀中國紅色經典藝術,網絡上很難檢索到高清的圖片和視頻,也很少有機構制作精美的電子相冊、數字雜志、公眾號平臺等,難以達到受眾欣賞藝術作品的基本要求,更不能激發受眾點擊和轉發的興趣。因此,我們要對紅色經典藝術進行數據重建,重新采集、整理、制作,并對文字說明進行專業的翻譯,以適應國際傳播。

我們認為,如果缺少高質量數據庫支撐,則沒有合適的數據可供傳播,傳播策略也就成了無本之木,必然淪為空談。高質量的基礎數據庫和有效的傳播策略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信息傳播鏈條的斷裂。當前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在國內外新興媒體平臺上遇冷,也正是這些問題的側面反映。鑒于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建設。

四、我們應該加強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相關研究

(一)我們應該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傳統優秀文化,這些文化世世代代滋養著中華兒女,讓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就是這些優秀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這些藝術作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緊扣時代脈搏,能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其價值取向、創作范式和美學風格對人們道德的升華、現實的思考、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堅定紅色精神和紅色基因自信,堅定紅色經典藝術中的價值觀自信,堅定紅色經典藝術中的意識形態自信。

(二)我們應該確立紅色經典藝術對外傳播戰略

首先,我們應該確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戰略目標。目前,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建設與我國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相比還不匹配,中國紅色經典藝術海外傳播與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加強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研究,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傳播中國精神,貢獻中國價值,有助于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其次,在戰略途徑上,我們應該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要積極探索在海外孔子學院和中國文化中心之類的中外教育或文化交流機構中展示中國紅色經典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往往更容易被接受。要開展多層次對外藝術交流,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民間、個人、文化企業和非營利機構在對外藝術交流中的作用。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交流,鼓勵代表我國國家水平的藝術機構在相應的國際場所展示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同時,我們要繼續抱著文化開放的態度,不斷吸收新的國外藝術形式,更新充實中國紅色經典藝術作品的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使中國紅色經典藝術永葆青春。

(三)我們還應該構建現代化的對外傳播體系

首先,應該加強紅色經典藝術對外傳播理論研究。其次,應該充分利用數字化高新技術手段,將數據重建與傳播學理論進行交叉和集成研究。從“基礎數據庫的支撐”與“信息的傳播規律”兩個維度來構建中國紅色經典藝術的保護與國際傳播。再次,培育紅色經典藝術對外傳播人才隊伍,組織相關部門和機構對外翻譯中國紅色經典藝術作品。

五、結語

總之,中國紅色經典藝術的國際傳播有利于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我們應該科學分析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有利條件和現實困境,揭示和借鑒國外文化傳播的成功經驗,從整體上研究中國紅色經典藝術國際傳播的戰略和策略,努力開創中國紅色經典藝術世界影響力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黨建網評論員.習近平談井岡山精神[Z].中共中央宣傳部黨建網,2016-02-04.

[2]喻彩霞,劉冰.擴大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08.

[3]徐仁立.紅色旅游國際市場開發研究[J].經濟師,2010(05).

[4]林蓉.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研究[J].大觀周刊,2013(08).

[5]黃三生.發展紅色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路徑[J].求實,2012(03).

[6]李海波.論紅色文化傳播的價值和策略[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紅色經典藝術數據庫系統建設”(項目編號:15YJC760020)。

(作者簡介:董翔,男,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繪畫、藝術設計教學;曾莉佳,女,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繪畫、中國美術史)(責任編輯 葛星星)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提 要] 革命老區在歷史上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先決條件。然而受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的束縛,位于革命老區的不少縣市鄉鎮的發展還相當滯后。如今,扶貧脫貧工作已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必須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故此,必須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以紅色旅游為依托,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展開,從而為革命老區貧困群眾開啟旅游脫貧的綠色新通道。

[關鍵詞] 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精準扶貧

[作者簡介] 劉建平:湘潭大學副校長,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紅色文化、中共黨史;王昕偉: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p>

可以說,國家要實現到2020年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必須要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實現革命老區脫貧致富。這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更是新常態下實現革命老區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關于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和原則要求,要實現革命老區的精準扶貧,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這就需要我們結合革命老區的特點和優勢,不斷開拓精準扶貧新路徑。通過分析發現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具備發展紅色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和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可以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富民和民生功能,從而推進扶貧工作的展開,助力革命老區早日脫貧。

一 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的必要性及其緊迫性

革命老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所領導創建的革命根據地的簡稱。它們廣泛分布于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00多個縣(市、區)。革命老區作為重要的戰略依托,在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老區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梢哉f,革命老區是新中國的搖籃,正是因為有眾多革命老區的存在,有無數老區人民的艱苦奮斗,才會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p>

這些年,習近平在革命老區考察時都說過些什么?高度肯定了革命老區的歷史地位和功績。然而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歷史因素等,大多數革命老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環境惡劣,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是我們黨重點關注、重點扶持的區域和對象。1952年,毛澤東對革命老根據地人民發出了“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號召。1956年,周恩來在黨的“八大”報告中指出:“對于許多自然條件不好的山區和老根據地,今后國家應該特別注意幫助當地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p>

然而由于革命老區普遍基礎條件較差、二三產業薄弱,雖然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工農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老區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但相對而言,始終處于發展滯緩的貧困狀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革命老區優勢產業缺乏、發展模式粗放、基礎設施薄弱、人才技術短缺、地理位置偏遠等劣勢更加凸顯,這就使得革命老區難以充分利用改革開放的契機實現飛躍式發展,相反革命老區低速度的發展同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革命老區的一些縣市鄉鎮和不少農村處于極端貧困之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p>

其中共享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的內涵就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注重機會平等,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總體部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一項具體目標就是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如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扶貧脫貧工作也已到了“攻堅克難”的沖刺期,而革命老區的發展還相當滯后,依舊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一個明顯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考察時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p>

可以說,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實現革命老區的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大局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推動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而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花垣調研時,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這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p>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必須要著力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把革命老區作為精準脫貧攻堅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二 依托紅色旅游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的可行性

紅色旅游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具有獨特的價值功能。當前革命老區的扶貧脫貧工作還相當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把老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紅色旅游帶動精準扶貧,從而推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一)紅色旅游的科學內涵及其獨特價值功能

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弘揚紅色文化的戰略高度作出了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決策。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央決定將紅色旅游內容進行拓展,將1840年以來170多年之間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時期,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奮勇抗爭、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充分顯示偉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歷史文化遺存,有選擇地納入紅色旅游范圍,這就更加豐富了紅色旅游的資源和內涵。2004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要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隨著《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和《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先后出臺,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掀起了全國范圍內一輪“紅色旅游”的熱潮。不少地區充分利用國家號召發展“紅色旅游”的契機,依托當地紅色資源優勢,長遠規劃,培育精品,積極促進紅色旅游業發展,打造紅色旅游特色品牌,在十余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產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同時富民和民生功能也十分凸顯。特別是在振興革命老區、帶動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革命老區具備發展紅色旅游的優勢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近代以來革命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反抗封建專制獨裁統治和抗擊外來侵略,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作出了重要貢獻,并在這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和遺存了為數眾多的遺址遺跡、名人故里、會議舊址、英雄故事、紅色文獻、民謠標語等。這些物質載體和革命精神共同構成了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使得革命老區具有了發展紅色旅游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從全國紅色旅游的整體戰略布局上來講,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浙紅色旅游區”,以韶山、井岡山和瑞金為中心的“湘贛閩紅色旅游區”,以百色地區為中心的“左右江紅色旅游區”,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以滇北、川西為中心的“雪山草地紅色旅游區”,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紅色旅游區”,以松花江、鴨綠江流域和長白山區為重點的“東北紅色旅游區”,以皖南、蘇北、魯西南為主的“魯蘇皖紅色旅游區”,以鄂豫皖交界地域為中心的“大別山紅色旅游區”,以山西、河北為主的“太行紅色旅游區”,以渝中、川東北為重點的“川陜渝紅色旅游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冀紅色旅游區”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革命老區??梢哉f,紅色旅游的戰略布局與革命老區的分布十分契合,充分說明革命老區具備發展紅色旅游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發展紅色旅游能推動革命老區精準扶貧

發展紅色旅游可以有效促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具體來講:一是直接帶動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可將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成功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推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并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從而促進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為革命老區的全面健康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二是增強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必勝決心。發展老區紅色旅游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入了解老區的革命歷史,感知革命先烈艱苦創業、勇于犧牲、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崇高品質,深刻領會蘊含在其中的“老區精神”,從而在扶貧脫貧工作“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覺悟,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從而增強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必勝決心。三是開拓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的新路徑。當下,正是全力沖刺全面小康的新階段,如何加快完成革命老區脫貧工作,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是一個極其緊迫而重要的課題。近幾年來,各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扶貧政策,不少革命老區脫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特色產業扶貧方面相對薄弱,依舊存在一些問題。發展紅色旅游可以給老區帶來充足的客源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老區產業發展。革命老區應按照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的原則,利用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將紅色旅游產業做大做強,這無疑為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徑。

三 發展紅色旅游推進老區精準扶貧的主要路徑

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頗具開發潛力。通過發展紅色旅游,促進老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推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認真分析老區紅色文化旅游的現狀,結合我國當前精準扶貧的新形勢,我們提出以下途徑:

(一)發揮好指揮棒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特別是《2016—2020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十三五”時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方向和路徑的總體部署,突出強調紅色旅游的脫貧攻堅作用。因此,革命老區旅游行業要認真梳理宣傳中央和地方的“支持政策”,發揮好“指揮棒”的優勢,使紅色旅游走在脫貧攻堅的前列。這就要求我們:

1.把握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0余次的國內考察,一半以上聚焦扶貧開發??梢哉f脫貧攻堅,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工作重心之一。為此,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扶貧的配套文件,為精準扶貧的實施提供了規范和導向,必須要認真學習這些政策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精準扶貧的核心精髓,結合老區的實際,充分認識到發展和依托紅色旅游開展精準扶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著力捉住重點,矢志攻堅克難。圍繞老區扶貧工作中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等重點,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權限進行了梳理,對各級黨委和單位的職責進行明確,結合老區紅色旅游的發展現狀,整合紅色旅游資源,著力發展紅色旅游,使之與區域內精準扶貧工作保持上下對應,既突出本地特色,又能集中力量,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確保在發展紅色旅游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監督管理。在以紅色旅游為依托,推進老區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要堅持政府主導,只有在政府的堅強正確引領下,才能確保紅色旅游所取得的成果由老區人民群眾所共享,只有不斷加強監督管理,才能保證以紅色旅游來推進精準扶貧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構建合作共享的模式

依托紅色旅游,推進老區精準扶貧,必須要努力構建起全民參與、區域合作、互惠共贏的旅游扶貧新模式。具體來說:

1.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堅持以紅色旅游為主導。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建設準備中,推進和完善革命老區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紅色旅游的產業鏈中,帶動和促進老區服務業、傳統手工業等第三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對外聯系中,推廣和增強知名度,為招商引資和相關品牌形象的走出去擴寬渠道和路徑;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具體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人力資源,提供眾多的崗位,解決當地人民的就業問題;在發展紅色旅游的業態融合中,以紅色帶動區域古色、綠色、俗色的聯動開發,完善產業鏈條,實現革命老區旅游業的大發展。

2.積極引導老區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人口參與到紅色旅游的開發和運營中去,在紅色旅游的發展中,給貧困人口帶來新的房子、新的道路、新的產業、新的收入和新的生活,從而實現脫貧。引導貧困人口積極配合當地紅色旅游的發展規劃,進行必要的配合,如整體搬遷、土地流轉等,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易地脫貧;引導貧困人口積極投身于紅色旅游的具體運營之中,充分發揮其本土人的優勢,或制作售賣當地特色紀念品,或經過相關培訓后,表演民俗活動,為游客提供優質的解說等服務,等等,在此過程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

3.加強革命老區區域合作交流,推動老區整體脫貧致富。發展紅色旅游,推進精準扶貧,不只是促進老區具體某一地、某一村的脫貧,更是要帶動所有貧困的革命老區整體實現脫貧。同時紅色旅游要發展,也不可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地的單一景點,必須要串點成線,與區域內外其他地方的紅色景點聯系起來,形成旅游線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合作交流,共享資源、共享優勢、共享品牌,共同開發、共同發展、共同脫貧。

(三)注重科學合理的開發

依托紅色旅游,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為了依托紅色旅游而發展紅色旅游,必須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堅持適度合理開發,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1.深入了解革命老區現狀,統籌紅色旅游資源。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特別是對貧困人口相關情況有足夠的認識把握;必須要對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的保存現狀、分布情況以及是否具有發展紅色旅游的可行性等進行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統籌規劃。

2.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堅持適度合理開發。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紅色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必須注重加強對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合理的開發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這就要求我們在開發過程中切記盲目“貪多求快”、“大干快上”而不計后果,而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注重合理開發。

3.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在發展老區紅色旅游中,必須遵循五大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紅色旅游的形式和精準扶貧的路徑;進行長遠規劃,穩步推進,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重生態保護,實現綠色發展;加強紅色旅游資源整合和市場融合,實現開放發展;以紅色旅游為主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共享發展的成果。

(四)發展好老區紅色旅游

依托紅色旅游,推進革命老區精準扶貧,最根本的是發展好老區紅色旅游,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富民功能。為此,我們必須要做到:

1.深挖文化內涵。充分挖掘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是其紅色旅游開發的內在要求。為此:一是要加強老區黨史、革命史研究,深挖紅色文化特質。二是要抓住紅色文化主題,凸顯革命老區特色。三是外化紅色文化資源,解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2.整合旅游資源。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分散于各縣(市)、鄉鎮,然而各紅色景點、保護單位之間相對獨立,缺乏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它們進行有效整合,優化組合、以點帶線、串點成線,形成一個個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專題局域,構建起老區紅色旅游整體形象。

3.做好宣傳營銷。一些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發展相對較晚,品牌形象缺乏,紅色旅游的影響力十分有限。為此必須要通過品牌營銷、媒體營銷等加強對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實施一整套主動、積極地宣傳營銷,只有這樣老區紅色旅游才會在整體上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游客的數量也才會得以增長。

4.開發旅游產品。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紅色旅游產品。同時紅色旅游開發還要在求特、求新上下功夫,注重教育性、觀光性、時代性、參與性、體驗性,不斷提升特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努力打造紅色旅游精品,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紅色旅游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具有教育對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多樣化、教育內容豐富化、教育價值多元化等特點。紅色文化教育的特質內在地規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即在本體論意義上,實行發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機制上,實行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方式上,實行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標準上,實行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關鍵詞 紅色文化教育 教育評價 評價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在新時期,對于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促進與提升紅色文化教育也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在國家層面上,教育部和中央黨史研究室合作共建,于2013年7月在復旦大學、嘉興學院、井岡山大學等8所高校設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它們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核心基地;在社會層面上,眾多高校、社會機構紛紛成立各種紅色文化教育組織與研究團體,通過辦學、辦刊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研究推向了新高潮。

1 紅色文化教育研究概述

學界已從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從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對紅色文化教育內涵、價值功能、運行機制等進行了積極有益的研究與探討,并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但也有研究者尖銳地指出:對于紅色文化教育,目前的相關研究還處在初始階段,研究內容較為空泛,對紅色文化教育的重大意義研究得不夠深入,尤其是對紅色文化教育中“為什么要開展教育”、“教育內涵是什么”以及“如何開展教育”等問題,分析得不深、研究得不透。[1]這個評判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事實上,學界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及其運行原理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細致研究,紅色文化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尚不完善;在紅色文化教育質量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較少,也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教育評價體系。

實踐表明,紅色文化教育的“有與無”的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而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好與壞”的問題已逐漸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重上井岡山,首次明確提出“紅色基因教育”。此前他曾多次指示要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國史和優良傳統教育,“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這就提出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這一重大問題。此外,2017年1月19日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發揮教育評價對科學育人的導向作用”。[3]在當代中國,尤其是在紅色文化資源富聚的江西、湖南、陜西、浙江等地區,紅色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研究,既合乎國家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也是教育現實的迫切需要。

2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直接以紅色文化為教育內容、以弘揚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為主旨的開放性教育方式,它與傳統的學校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價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別,有著自身獨特的教育魅力。

2.1 教育對象全民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民合力謀取民族獨立與革命勝利的歷史見證,它承繼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精神,因此,紅色文化是一種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在此意義上,紅色文化植根于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之中,對當代社會中的每個中國人來說,它都是一種極好的歷史觀照,人們可以在接觸、體認紅色文化過程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啟迪人生。因此,紅色文化教育的對象可以是每一個不忘革命歷史的中國人。從教育實踐來看,青少年學生、黨員干部、軍人以及其他各類有教育需求的人群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對象。從根本上而言,紅色文化教育不設門檻,沒有過多的知識水平、年齡身份等的限制,它真正向全體中國人開放,其教育對象來自社會各階層,其教育影響可以輻射整個社會。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紅色文化教育就是一種向著中國人、為了中國人、造就中國人的德性教化。

2.2 教育形式多樣化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歷史遺產,具有物質的、信息的、精神的等多種存在形式。因此,紅色文化資源也就可以分為物質類、信息類、精神類這幾種形態類型。物質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遺址、革命舊址、紅色器物等;信息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標語、紅色歌曲、紅色典籍文獻等;精神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4]正因如此,在運用不同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就必須依據不同載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我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為例,高校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促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對于物質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大多是與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加強合作,建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專業實習、見習以及社會實踐基地;對于信息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通過開發紅色教育專題網站、推廣紅色微博微信、舉辦校園紅歌大賽等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與宣傳;對于精神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設立專門紅色文化研究機構、開設紅與色文化專欄、舉行紅色文化主題論壇與講座等形式來深入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此外,對于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文化水平的教育對象,所采取的具體教育形式也是不同的。

2.3 教育內容豐富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近現代中華民族爭取獨立的英雄史、共產黨人爭取革命勝利的奮斗史,也包括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傳統,其核心內容涉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宗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5]在這些教育內容中,既有客觀的歷史知識,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進程等;也有主觀的個體精神體驗,如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體會與認識。在內容載體上,傳統的學校教育多以學科知識體系的方式呈現,主要進行學科教學;而在紅色文化教育中,教育內容并沒有專業的知識體系,也沒有固定的知識載體,主要進行的是實踐教學。如此豐富的教育內容,在賦予了紅色文化教育獨特而靈活的魅力的同時,也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與組織管理提出了挑戰。

2.4 教育價值多元化

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就個體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個體的勵志成人,其在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的教育活動。在個體思想道德發展過程中,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思想導引、道德示范、心理優化、審美熏陶的功能。[6]就社會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健康發展的價值,具體包括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管理價值、生態價值等五方面價值。[7]事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具有相當的主觀性,不同的教育者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取舍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教育對象對于紅色文化的教育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難以像傳統學校教育那樣可以客觀化考試進行標準化的衡量。

紅色文化教育以上這些特點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認識論基礎,它們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在評價機制、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與傳統學校教育教育存在重大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不能照搬傳統學校教育評價的經驗與方法,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首先建基于對紅色文化教育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之上。

3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既有知性的歷史知識教育內容,也有注重個人體驗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這種知性——體驗式的教育特質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立足于教育的全面性,不能偏廢某一方面,這就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對于當前的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機制,有研究者批評其過于僵化和簡單,片面強調教育外部因素的評價,而忽略了教育的過程與效果,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取得實效。[8]有鑒于此,我們需要確立科學、全面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原則,這是有效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礎。

3.1 發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發展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人的發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能夠促進人的健康發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發展性的評價原則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在接受相應教育之后在知識與身心方面等有所發展,在知、情、意、行、信方面有所突破??茖W性的評價原則是針對紅色文化教育豐富的教育內容和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而提出來的,它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要選取恰當的教育內容,尊重歷史事實,實事求是,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來進行歷史呈現與評述,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為了發展而發展,更不能為了達到情感體驗教育的目的而編造歷史情節、過度煽情。

發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是對紅色文化教育在本體論意義上提出的要求。由于紅色文化教育沒有傳統考試與就業的壓力,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生的發展,注重教育與引導相結合。堅持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發展性原則,需要堅持以下基本要求:其一,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以動態評價為主。我們要從多個角度來關注學生在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前后在知識、思想、行為水平上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否與學生的初始期望相吻合。其二,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紅色文化教育本身的體驗性的特點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親身體會與感悟,而不是簡單地依據一份學習心得、自評報告就對學生進行貼標簽、定性。其三,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縱向評價為主。我們可以橫向對比是否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同齡人在各方面的差異性,但更要注重評價學生的成長性,分析和把握其在過去與現在的成長程度??茖W性的評價原則則力保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是真實的、客觀的、正向的。將發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起來,才能夠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本身的價值與其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3.2 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兼具服務性與專業性兩大屬性的教育形態。其專業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所提供的部分教育內容是專業化的人文歷史知識,所提供教育的方式更是專業化的,需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與教育教學規律。其服務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教育服務活動,而非知識生產活動;它通過教師、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等向學生提供一系列教育服務,包括小組教學、團隊體驗等主體服務以及衣食住行、后勤保障等社會服務,紅色文化教育需要通過教育的全過程來滿足學生的需求與愿望。紅色文化教育的直接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全民化的教育對象也就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的顧客,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需要遵循顧客導向。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顧客導向要求從學生這一顧客的角度出發,以學生顧客的需求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審視紅色文化教育質量與成效,進而更多地從服務屬性的角度來評價紅色文教育工作。由于紅色文化教育對象具有全民性,教育對象來源于社會各階層,教育認知水平差異極大,教育需求與期望也不相同,這就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依據教育對象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的教育活動,切實服務于學生顧客的需要。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中,主要考察的就是學生顧客對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滿意度,而不是像傳統學校教育那樣依據考試成績或就業率來進行質量評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專業導向要求我們從可行性、操作性、最優化的維度來評價紅色文化教育對于滿足顧客教育需求的情況??尚行?、操作性、最優化的原則指涉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本身及其評價的專業化程度,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充分考慮教學人員、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時間安排、空間場所等教育要素配置的便利化、經濟化、實效性。堅持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評價原則,有利于緊緊抓住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核心,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機制。

3.3 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如前所述,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并以個體性的教育體驗為其教育特色。這樣一種以改善學生的精神生活與內心經驗為旨歸的體驗式教育是難以進行統一的量化評價的,也缺乏一套如傳統學校教育那樣客觀公認的學科、專業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主觀性也來源于教育對象的全民化,這些教育水平不同、教育背景各異、教育需求多樣的學生顧客對于同樣的教學活動將會有不同的教育評價。此外,對于學生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發展性往往是隱性的,或者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此,對于紅色文化教育中那些有著內隱傾向、個體體驗色彩濃厚的教育部分,往往只能實行主觀評價。同樣地,紅色文化教育中也有著許多客觀化的教育內容以及諸如教學設施、師資狀況、教育資源等現實的、顯性的教育核心條件,這些教育內容與教育資源情況則可以運用量化的手段進行客觀評價。

堅持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要注意兩點:其一,要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定量分析主要是從有與無、多與少的角度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判斷;定性分析主要是從好與壞、高與低的層次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判。在紅色文化教育中,人員、資源、信息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其中的教學人員數量與構成、教學課程門類、教育基地數量、教育媒體使用頻率等形式性內容,可以進行數量分析與評價,沒有充分教育資源支撐的紅色文化教育是難以長期發展的;而對于其中的師資水平與能力、學習效果與評價、教學組織管理績效、教學設計水平等實質性內容,則需要進行性質上的分析,對于同樣的教育資源,若能加以創造性使用,也能取得很不錯的教育效果。其二,要將自評與他評結合起來。自評是學生對自身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教育機構對教育教學運行質量內部控制的主體評價,自評雖有利于進行自我教育,但因利益相關、感情色彩而容易偏于主觀;他評是其他教育相關者對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外部評價,他評多因較少利益糾葛而往往偏于客觀,但有時不夠準確。將主、客觀評價結合起來,有助于相互補益、揚長避短,從而保證整個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3.4 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的多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這一評價原則主要源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多元化、教育內容的豐富化、教育形式多樣化的教育特點。教育實踐證明,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多種評價方法的合理使用、多種評價標準的平衡,有利于獲得全面、準確的評價信息,以做出科學的教育判斷。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進行真實性評價,以學生評價為核心。學生學習效果是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邏輯起點,也是評價的核心要素,學生的真實發展是評價的核心標準。[9]核心評價是整個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靈魂,教育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多元評價則是核心評價的補益,以防教育評價的單一與僵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包括學生、教師、教學組織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同行以及社會各界相關人士,在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中,充分體現紅色文化教育相關者的教育訴求。其中,學生評價應該受到格外關注,學生是紅色文化教育的最終承載者和體現者,學生是教育評價的第一主體。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方法是多元的,既有自評,也有他評;既實行量化評價,也進行定性評價。在這些多元化的教育評價中,學生的自評與學習評價,應成為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關注的焦點。將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結合起來,既能適應紅色文化教育多元性、豐富性的需要,也能保證時刻將評價的重點聚焦在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問題上。在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中,“后真相”逐漸成為一種教育趨勢,“后真相”即為客觀事實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力小于情感和個人信仰影響力的情況,學生顧客的需要與感受將越來越在教育評價中占據重要地位。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評價基本原則的確立是整個系統工程的重要基礎。通過遵循科學發展的評價路向,保持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的一致性,兼顧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實現主客觀相統一的評價原則,最終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全面有效。評價原則確立之后,接下來就要進行精細的評價指標衡量、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的探討。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肖靈.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13.

[2] 習近平三年十一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EB/OL].http://news.china.com.cn/ 2016-02/04/content_37732759_4.htm.

[3]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4] 張泰城.論紅色文化資源[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5(1):5.

[5] 葛麗華.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2:6.

[6] 李霞,曾長秋.論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實,2011(5):93.

[7] 陳世潤,李根壽.論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

[8] 薄存旭.我們需要怎樣的紅色文化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0(10):44.

[9] 肖紹聰.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評價的特點與規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4):66.

上一篇:網絡汽車營銷論文范文下一篇:醫院思想政治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