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

2023-10-05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1篇

“四川文化產業園”是一個包含文化創意、文化主題旅游、現代娛樂、青少年體驗式教育、文化會展及商業配套等多種產業于一體的復合型的文化產業園區,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確立為四川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項目選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擬占地面積約3000余畝,首期供地約1500畝,分為6個主題區:文化創意產業園、電影主題樂園、青少年體驗式素質教育基地、影視基地、旅游風情演出、文化小鎮。

二、項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十七大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要實現省委省政府確立的“建設文化強省”戰略目標,需要著力解決“抓手”問題,用大項目促大發展。

四川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具備兩大現實機遇:

1、四川已成為全國第九個GDP總值過萬億的省份。目前,全國GDP總值過萬億的其他八省市的實踐經驗表明:GDP總值過萬億,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重要“拐點”,其文化產業發展必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井噴”;

2、近期,中央作出了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加快發展的戰略決策,四川文化產業領域需要有大項目作為“引擎”。

四川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響亮的城市品牌,具備強勁的文化產業基礎。

(二)國家相關的政策支持

國辦發[2003]10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兩個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11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兩個規定的通知》;財稅[2005]1號、財稅[2005]2號、財稅[2006]153號、川辦發[2005]42號等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

(三)項目的投資人概況(對擬引進投資商的要求)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成立于2000年3月,是以出版物分銷為主業,集文化旅游、傳媒、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國有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為中央確定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和四川省政府著力培育的79家大企業大集團之一。、

集團目前擁有3家全資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參股公司。集團控股的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5月3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首家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圖書發行業零售企業。

三、項目定位和選址

(一)項目定位(地位及發展方向)

構建一個多業態、復合型、互動式、個性鮮明的文化產業聚集區和文化主題旅游區,力爭成為全省第

一、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區域文化產業品牌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力爭成為四川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三大平臺”:一是文化新業態、新產業的重要平臺;二是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與旅游資源開發緊密結合的重要平臺;三是推動四川文化產業資源整合,探索發展新機制、新體制的重要平臺。

(二)項目選址

園區位于成都市溫江區城市新區南組團,緊鄰成都七中溫江校區,周邊高端樓盤云集,臨近區域有娛樂項目“國色天香”和規劃中的“體育城”、“醫療城”。項目靠近繞城高速、光華大道、溫泉大道、鳳溪大道,距規劃軌道交通站點1公里,距市區三環路8公里。

地塊面積約1500畝,其西側、南側具有發展預留空間。目前該地塊現狀也包括農業用地(基本農田、一般農田、集體建設用地),要達到開發條件,也需要經城市修編,土地變性和拆遷安置。

四、項目開發思路及初步規劃

(一)本項目開發的目標及指導思想

1、近期目標:

在2012年前,成為中國一流、西部領先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聚集50家優勢文化企業,實現年游客量超過300萬人次,年均產值20億元,貢獻稅收1億元;

2、中遠期目標:

通過園區的成功營運,形成園區品牌、人才、技術、產品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并以此為基礎延伸園區產業鏈,實現園區低成本異地擴張,最終成為與國際接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文化產業集團。

(二)總體規劃布局

園區規劃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園、電影主題樂園、青少年體驗式素質教育基地、影視基地、旅游風情演出、文化小鎮六大主題區。

(三)功能分區

1、文化創意產業園

園區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和最新技術,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成為我省文化創意企業和優質創意項目的孵化器和推進器。

2、電影主題公園(暫定名:熊貓樂園)

依托濃郁的影視元素,以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特效電影為載體,前沿聲光視聽、經典時尚風情演藝為特色,集文化性、互動性、體驗性、刺激性、娛樂性于一體,打造具有世界水平、中國第一的電影主題科技體驗樂園,是中國未來的“環球影城”。

3、我的世界(少年兒童素質教育體驗基地)

通過教育類活動項目的創造性設計,打造適合3-16歲少年兒童深度參與的體驗式素質教育基地。

4、影視基地

深度結合影視創作生產與文化主題旅游,集影視拍攝、后期制作、影視教育培訓、影視實踐體驗、影視文化主題旅游、中國少數民族題材影視創作譯制及節目展映等于一體,打造西部最大、最先進的創新型影視基地。

5、旅游風情演出

根據不同主題、不同節假日、不同時尚風向組合配置演出內容,開拓夜間旅游市場,實現“留客一天”。

6、文化小鎮

文化小鎮是整個產業園區的生活及商務服務配套區域,提供食、住、行、購、娛等生活配套服務,搭建時尚文化產品的展示和交易的平臺。

(四)建設周期

園區統一規劃,分期建設。預計2009年4月底前完成首期項目用地供應以及將項目上報省委立項;2009年6月底前,舉行項目奠基儀式并開始動工建設;2012年底前完成產業園主要項目的建設,并全面投入運營。

(五)項目經營思路

在堅持由集團對園區統一規劃的前提,對于需要引進資金或產業資源的項目,將引入戰略投資者共同投資成立項目公司。項目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有關規范和要求進行運作。

(六)項目效益分析

園區首期用地規模1500畝,總投資預計近50億元,集合了大量的優勢文化資源,致力于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互動型、復合型文化產業園區;中國西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在中國首次實現實體產業園、虛擬產業園與媒體渠道的高度融合;世界水平、中國第一的電影主題科技體驗樂園;西部最大的電影、電視制作基地;中國最大的少年兒童體驗式科學樂園;西部最具文化特色、最時尚、最具科技含量的視覺藝術展演平臺;西部最具文化內涵的生態型休閑生活之地。它一旦成功運營,將產生良好的綜合效益。

1、經濟效益

四川文化產業園項目的累計凈現值為2.12億元,內部收益率為10.20%,項目動態回收期為8.38年。項目所創造的年均產值為20億元,年均稅收為1億元。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所進行的研究表明,文化產業對當地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效果系數為1∶5。四川文化產業園的成功運作將帶來年均100億元產業拉動貢獻。

2、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四川文化產業園是為了迎接文化產業新政策、新業態、新技術以及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巨大挑戰而規劃設計的項目群,必將推動四川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產業、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文化創意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填補旅游產業文化主題旅游的空白,促進娛樂方式由傳統休閑向現代娛樂的轉變。

3、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形成疊加效益

園區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有企業分散和單薄的狀況,集聚一大批多種類型的文化創意企業,達到多產業要素的集聚,充分激活各個企業的活力,產生相互間的聯動效應,形成疊加效益,極大地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對全省文化產業形成帶動和示范作用,從而提升園區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4、提高城市競爭力,改善人文環境

作為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的標志性項目之一,四川文化產業園包含了多個國內領先的項目和技術,必將成為四川和成都的文化名片。進而改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質,增強經濟活力。同時,園區作為環保型大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集群,優化了產業環境和人文環境,從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消費方式。

5、擴大就業,培養人才

據初步測算,園區將直接提供約2000個就業機會。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就能為社會增加5個就業機會。按此推算,本項目將帶來10000個以上就業機會。園區數字娛樂產業基地、旅游娛樂產品研發交易中心以及影視教育實踐基地將為有志于文化創意的人才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對我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育產生積極作用。

(七)資金籌措方式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況

福建寧化縣淮土鄉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區紅土地,長征出發地之一,地處該縣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贛相鄰四面環山紫色風化頁巖土為主。全村303戶、1296人,主要特產: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離寧化縣25公里、距永寧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縣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時路程。長寧永鐵路建設中,完工后距離火車站10公里左右。村周邊主要風景名勝--中國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寧化祖山東華山、---龍華峰、---通天巖名勝風景區。還有距離寒谷村3公里一眼長年源源不斷天然溫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龍潭生態風景區等有待開發。

寒谷村氣候屬中亞熱帶氣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變化復雜,造成日夜溫差懸殊,干、濕、冷、熱明顯,光照充足。平均氣溫為17.5℃,極端最高溫度為38.3℃,最低氣溫-3℃。年日照總數達1900小時,相應濕度81%,平均年降雨量為1633.6mm,雨量時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盤地。多年平均陸面蒸發710~750毫米,水面蒸發890毫米,無霜期214~218天。

二、規劃依據:

1、區位優勢。寒谷村緊靠閩贛兩省兩個縣城交界,交通便利、經濟基礎較好,而且兩個縣城有常住人口63.6萬多人,流動人口近2萬人,有強大的消費群體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帶動的優勢和消費群體消費層次較高的優勢。5

2、地理優勢。寒谷村處于武夷山脈南端、寧化縣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龍華峰海拔500米。最高東華山1140米。區域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植被豐富、山上主要經濟林種植多年生山油茶3.5萬畝。黃連木- 生物柴油樹種的發源地。村有耕地870多畝,可開發利用500畝。800多畝山地幾乎全部荒蕪,水庫資源200多畝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及種植業??砷_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土壤為酸性沙質土壤與黃粘土壤。是亞熱帶特定的生物氣候形成的,表現出典型的土壤地帶性特征。地帶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黃泥田土。呈非地帶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紅壤、黃壤、紫色土為多。

3、開發優勢:現在村里水、電、有線電視網絡,移動通訊網絡覆蓋100%:電話,寬帶、水泥公路,新蓋學校、衛生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創業,部分家庭已經進城買房居住。給開發利用這片土地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當前,國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開發農業產業鏈。省市縣政府出臺農業發展優惠政策支持農村項目:可形成規?;?、市場化的持續發展。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生態農業項目給以投資者長期的豐厚回報。

4、產權優勢。3.5平方公里的區域,產權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產業集聚、集生產基地+公司+生產+農戶合作+深加工+市場銷售+服務;場地規?;?,產品品牌化發展,對吸納周邊分散農民參與的引力較強,生態農業有利于整體開發。

5、政策優勢。海西建設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支持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較多,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明顯加大,且又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同步,為加快開發迎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6、市場優勢。寧化和石城縣近年來經濟社會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4元,但休閑度假旅游業發展緩慢,休閑娛樂功能滯后,開發的目標人群空間大,主要壓力是如何引導消費和引領消費潮流。

三、建設思路

本規劃以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農耕文化為前提,以規劃、設計、修建為手段,以創設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為載體,以輸出觀光、休閑、采摘、購物、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目的,把新農村建設與體現傳統農莊風貌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講求“原汁原味”,避免“視角污染”,追求設施與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景觀系統的和諧統一,圍繞農莊活動場所,依托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活動、農村聚落及農村傳統的生活習俗資源,向游客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野趣、新奇的新型游樂空間,盡力體現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消費心態,形成一個集旅游觀光、農業高效、優化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旅游、休閑、娛樂新型農莊。

四、建設內容

1、種植園區建設。圍繞基本農田,建設50畝長豆角種植園,種植采取小畦種植、標準化作業,盡力體現田園風光;建設50畝牛角辣椒種植園;建設50畝以上蔬菜用于脫水蔬菜生產的植園;達到生產加工出口的生態標準蔬菜基地。建設50畝保護地溫室大棚反季節蔬菜種植園,長年四季有提供新鮮蔬菜供應周邊市場,豐富周邊老百姓的菜籃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鮮蔬菜;按國家規定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生產;合理搭配,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四季生產、四季銷售,既體現觀賞性,又體現食用性。

2、栽植園建設。圍繞現有200畝蔬菜種植基地配套,進行改造,提升和擴建;田攏和綠化帶上增加新特優時令水果種植,規劃修建田邊,水渠道,排水系統等均勻可以種植。盡力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時起到綠化和觀賞的立體生態園林效果。

4、養殖園區建設。圍繞25畝人工水庫工程,可以投放魚、鴨、鵝等配套生產;實施舍飼和網欄養殖,把肉食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另外建設20畝地特種珍禽養殖基地,10畝山地養土雞區、500只兔養殖區、其他如羊、牛、等家禽養殖區。

5、生態系統配套。按照山地農業開發的立體框架,以宜則宜配套生態功能。25畝的水庫一座,建造200畝的栽植園,在栽植園建設景觀林帶;改造300畝山的經濟林和觀賞林帶,盡力體現田中綠野、山中綠蔭、道中綠廊、溝中碧水、園林中花、草、樹相映襯。

6、休閑設施配套。在生態園區建造休閑賓館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設會議室、ktv、餐廳、茶座,包廂。土特產批零門店;小吃店;建標志性門庭2個,改造提升一條專職旅游公路3公里、開辟旅游登山石階路1公里;建停車場2個,打通一條觀光巡回幽靜田間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風景區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觀景標志性閣樓,修建休息亭,架橋等安全設施連成自然山水園。管理房、清理河道、簡易碼頭,設置攀巖、速降、溜索、蹦極、素質拓展、野外生存、帳篷野營、模擬探險等項目。旅游公廁、保潔設施、觀景設施、修復古建筑、完善標識系統等。一處高山流水景觀,一處石拱橋式的小橋流水景觀;休息亭臺、一座游泳池。

7、基礎設施配套;規劃5000平方土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廠房,加工機械購置;種養基地的水道改建,輔設水網;鋪設路燈,建設排洪、排水渠等,耕作機械、力爭做到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節能高效、循環利用。通過以生態農業園林的實施建設。把寒谷建設成閩贛農特產品的集散地、風光展示的寫作攝影基地。

五、經營理念

1、農產品深加工;自創品牌,加工地瓜干休閑食品、脫水蔬菜加工其他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產、銷售辣椒干、長豆角干等農產品原材料可以周邊農戶集體合同化生產專供出口及各全國大型超市;

2、觀光:一是風貌觀。觀賞閩贛省界武夷山脈特有的山大溝深、山尖坡陡、梁峁縱橫、綿延不斷、群山環抱、多路相連、生態風光觀看農村田園風光、高山流水、特種養殖。二是物候觀。早觀日出、晚觀霞,晨看濃霧、夜聽風;春看山花爛漫,夏嘗風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三是尋找古跡文化,看盡東華山、龍華峰的自然博大胸懷;紅色革命遺址,世界客家祖地文化博覽。了解民情、民意、民風。

3、休閑;泡溫泉,游泳,垂釣,伐舟,享受自然給以輕松自在;

4、采摘。根據不同收獲季節,指導、組織游客直接進入田間地頭、大棚、園子里用農民特制的筐、籃、簍進行有償采摘新鮮水果、時令蔬菜、瓜果,讓游客即體驗收獲的喜悅,又觀賞田園風光,即增長見識,又感受勞作。

5、購物。用自行編織的形狀各異、規格不同的筐、籃、簍將生產的雜糧、野菜、蔬菜、水果、肉類或經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進行包裝,并收集農村針織、編織、剪貼、手工等工藝,讓游客根據喜好、能力自行選購。

6、品嘗。品嘗原生態的蔬菜和肉類美食,客家米酒,客家特色小吃,按照客家人習俗,推出農村節令大薈萃,讓游客真切感受客家的熱情和飲食文化。

7、農事活動。根據農事季節,讓游客在農藝人員的指導下,參與有償農事活動,也可以直接將田、園、圈租賃、承包給游客,由農藝人員代管,讓游客參與季節管理及生產種植、收獲等農事活動全過程。并廣泛舉辦糧、菜、蔬、果生產競賽活動、賽畜活動及農產品交易活動,吸納周邊村、鎮、縣農戶參與,打造農事活動節令盛會。

六、可行性分析

1、適應了旅游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客觀要求,是旅游開發形式轉型的新探索,推進了現代旅游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拓寬了旅游資源開發的路徑,而且把旅游、農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結構調整,提升和豐富了旅游的內涵,減少了旅游開發的投資風險,迎合了大眾消費心理。

2、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改變。旅游業具有極強的關聯帶動作用,開發農業旅游,向

二、三產業交叉滲透深,對第三產業帶動作用強。同時充分開發利用了農村豐裕的空間資源和眾多的家事活動、傳統文化、風俗等無形資產,所需資金少,不但可緩解農村非農化過程中資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強農民的商品意識,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主動性加快,農產品的變現速度加快。

3、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脫貧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積極開發農業旅游,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富裕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來相關行業5個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而且擴大了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業的多項、多次增值,為傳統農業向“高效生態農業”與旅游完美結合拓出新路子、找到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有利于城鄉差距縮小。

4、可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村生活質量與品位。項目開發不但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提升了農村生活質量,而且增強城鄉交流,加快觀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動進步。

5、可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開發農業旅游的生產素材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環境,因此對加快生態建設、農地保護、規范開發、資源永續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6、可以緩解假日高峰旅游壓力,促進城鄉消費。不但可以有效地對部分旅游者進行分流,就近帶動消費者,同時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覽體驗質量,豐富城鄉人民的消費及文化生活。

七、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規劃建設設計建設年限為5年,投資約合人民幣5000-6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年可創純收入3000萬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設期間逐漸投放運營,收回成本年限可縮短。預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達到—5000萬元。因此本項目市場前景廣闊,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不失為一條促進分工、統籌城鄉、推動發展的有效增收途徑。

八、實施措施

1、項目支持。該項目的基礎是農業開發示范,因此要加大農、林、水、牧、客家文化建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并將此項目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行列給予財政支持。

2、招商引資。采取聯合、入股、貸款、拍賣、轉讓、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歡迎獨資開發,加快開發進程。

3、政府扶持。生態農業的開發,重點要體現完整性,因此縣政府配合項目實施區,加快周邊區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設力度,以體現大旅游、大生態、大服務、一整體功能。

4、創新開發。建議經營者結合市場需求,采取分期實施、逐步完善、適度規模發展。并堅持生態優先、方便經濟原則,使環境優美、服務體貼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費者。

5、強化管理。一是要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正確認識農業旅游。二是要合理規劃,科學、規范開發。三是要精心設計農業旅游產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強化開發中的安全衛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銷。六是要培養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服務人才。

From: 兩全其美學習Url:http://www.lqqm.net/article-46695-1.html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3篇

(一)按規模劃分

1、大型社區—居住區,是指大規模、公建設施配套完整的聚居地,人口規模3萬人以上或用地規模60公頃以上。

2、中型社區—小區,人口規模10000-30000人或用地規模15-60公頃。

3、小型社區—組團,規模一般較小,人口10000人以下或用地規模15公頃以下,是單純的居住形式。

(二)按社區建設時間劃分

1、老社區

是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社區商業建設尚無充分規劃的社區。

2、新建社區

是指2000年(含)以后建成的、社區商業建設有比較完善規劃的社區。

3、在建社區

是指已完成社區商業建設規劃,且正在建設當中的社區。

二、社區商業業態劃分說明

(一)社區商業中心、商業街

社區商業中心是在城市的區域中心建立的,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內,集購物、餐飲及其他服務等多業態為一體的商業中心。

商業街是指社區內配置包括購物、餐飲及其他商業服務設施的街道,商業服務設施一般臨街設立。

(二)餐飲店

是指即時加工制作、商品銷售和服務性勞動等手段,向消費者提供飲料、食品、菜肴、消費場所和設備的經營單位。包括各種酒家、酒樓、飯店、飯館、餐館、面館、早餐店、糕點店、咖啡店、休閑吧、酒吧、燒烤店等。

(三)超市、大型超市 超市是開架售貨,集中收款,滿足社區消費者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業態。根據商品結構不同,可分為食品超市和綜合超市。

大型超市是實際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品種齊全,滿足顧客一次性購齊的零售業態。

(四)便利店

滿足顧客便利性需求為主要目的的零售業態。

(五)食雜店

是以香煙、酒、飲料、休閑食品為主,獨立傳統的無明顯品牌形象的零售業態。

(六)維修店

是指社區內配備的家電維修、自行車摩托車修理、汽車維修服務、修鞋、配鑰匙等店鋪。

(七)洗染店

從事洗衣、燙衣、染色、織補以及皮革衣物的清洗、上光等服務項目的經營單位。

(八)美容美發店

美發:根據賓客頭型、臉型、發質和要求,為其設計、剪修、制作發型,提供肩部以上按摩及其相關服務。

美容:根據賓客的面型、皮膚特點和要求,運用多種美容技術、器械和化妝品,為其提供真皮層以上的護膚美容、化妝美容及其相關服務。

(九)舊貨廢棄物回收站

是指社區內配置的收取居民廢品的單位。

(十)家庭服務

是指提供家庭鐘點工、家政服務、家庭護理等服務的機構。

(十一)書店、音像店

是指社區內配置的經營書籍、音像制品的經營單位。

(十二)照相館

運用照相機、傳統感光材料、存儲卡和燈光設備,在室內外拍攝人物、風光、廣告等景象,并通過后期加工等技法,來塑造可視畫面形象,以及運用彩照擴印設備、彩色相紙、沖洗藥液、打印等從事沖卷、擴印、放大彩色和黑白照片的經營單位和機構。

社區商業評價規范之二(新建社區)

總體要求:

1、大型社區人均商業用地面積不小于0.9平方米,中型社區人均商業用地面積不小于0.7平方米。

2、大型社區應建社區商業中心。

3、各社區商業設施的外觀與社區整體風格相協調。

4、各商業網點證件齊全,合法經營,有固定的營業場所。

5、社區商業網點在布局上充分實現便利性。

6、社區商業設施實現相對集中,住宅和商業的相對分離,以保證住宅的宜居性和商業不擾民。

7、社區商業應有品牌店或連鎖店,貨真價實。

8、社區商業服務人員應著裝整齊、整潔,舉止端莊、禮貌。

社區商業中心:

1.規模

1.1社區商業中心的輻射半徑約2000米,與居住區的距離不少于100米。

1.2社區商業中心應配有功能較完善的商業服務業網點15個以上,商業業態在10種以上,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業與生活服務業。如超市、便利店、餐飲店、美容美發店、洗染店、維修店、家庭服務、書店、音像店等。

2.便利性

2.1社區商業中心應設在交通便利處。

2.2社區商業中心應提供銀行卡消費服務。

2.3與其他服務機構相配套,如銀行、郵局、醫院等。

3.設備設施

3.1各類商業網點應有必要的裝飾裝潢,與社區檔次相協調。

3.2各類商業網點應有足夠的營業面積,滿足選購和消費需求 3.3商業、服務設施齊備。

4.環境、安全設施

4.1保持清潔衛生,有垃圾存放設施。

4.2有應急照明設施及消防設施。

5.服務

5.1社區商業中心規章制度齊全,有完善的售后服務。

5.2服務人員應經相應的培訓并由相應的資質。

餐飲店: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餐飲店,應有單店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店鋪,應有社會知名的餐飲店。

1.2社區應提供早餐服務。

1.3社區的最遠就餐距離不超過600米。

1.4餐飲店與居民樓的距離應超過10米。

2.便利性

2.1應提供電話訂餐及送餐服務。 2.2餐飲店應設在交通便利處。

2.3大型社區應至少有一家24小時服務的餐飲店。

2.4應有提供銀行卡消費服務的餐飲店。

3.設備設施

3.1餐飲店的廚房、餐廳應有分隔,冷葷的制作有獨立的操作空間和衛生設施。

3.2原料、成品、餐具、用具等應分別存放。

3.3有洗涮消毒設備。

3.4有空調系統,溫度適宜。

4.環境衛生、安全設施

4.1餐飲店內應保持清潔,清理及時,加工制作應符合食品衛生法的相關要求。

4.2 餐飲店周圍環境應干凈、清潔,與垃圾存放處的距離應超過30米。

4.3應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排污、消煙、消音、除塵設施及垃圾存放設施。

4.4有應急照明設施及消防設施。

5、服務

5.1餐飲店應有不同的種類,大型社區應有多種風味的餐飲店(包括清真店)。

5.2服務人員應經相應的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定期進行體檢,持健康證上崗。

5.3餐飲的檔次及價格應與社區的消費水平相適應。

超市:

1.規模

1.1大型社區至少有一個面積6000平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或兩個以上的超市,中型社區至少有一個超市。

1.2超市的輻射半徑約1500米。

2.便利性

2.1超市營業時間在12個小時以上,大型超市有不少于營業面積40%的停車場。

2.2超市經營商品種類不得少于5000種。

2.3社區居民距超市的最遠距離不超過2000米。

2.4超市應有刷卡通道。

3.設備設施

3.1超市應具有冷藏、冷凍、保鮮設施。

3.2超市的收銀通道應與超市的規模相適應。

3.3超市應配備空調系統,溫度適宜。

4.環境、安全設施

4.1超市內應保持清潔衛生,有垃圾存放設施。

4.2銷售、加工制作的食品應符合食品衛生法的相關要求。

4.3超市內食品區(包括冷、熱、包裝食品等)、用品區等區域應嚴格分開,不應交叉。

4.4有應急照明設施及消防設施。

5.服務

5.1理貨員應及時補充商品,收銀員收銀迅速。

5.2超市規章制度齊全,有完善的售后服務。

5.3服務人員應經相應的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食品加工制作人員定期進行體檢,持健康證上崗。

便利店: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便利店,便利店的輻射半徑約300米。 1.2便利店的面積在50至150平方米。

2.便利性

2.1便利店的營業時間不少于16小時,應至少有一家24小時服務的便利店。

2.2便利店的商品種類在3000種左右,應包括生活必需品。

2.3便利店應提供其他便利服務,如:傳真、復印、沖照片、票務服務,代售電話卡、郵票,食品加熱等。

2.4大型社區的便利店應提供網上購物、電話購物等電子商務服務。

3.設備設施

3.1便利店應具有冷藏設施(冷柜、冰箱等)、衛生消毒設施。

3.2便利店應配備空調系統,溫度適宜。

4.環境、安全設施

4.1便利店內應保持清潔衛生,有垃圾存放設施。

4.2有應急照明設施及消防設施。

5.服務

5.1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5.2熟食加工制作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

美容美發店:

1.規模

1.1大中型社區應配備美容美發店,每千人美容美發店建筑面積應不少于15平方米。

1.2至少應有一家單店營業面積不少于50平方米。

2、便利性

2.1最遠消費距離500米。

2.2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3、設備設施

3.1具有與所經營的服務項目相適應的設施設備。

3.2應具有相應的衛生消毒設備和措施。

4、環境、安全

4.1及時清理,保持店內外的清潔。

4.2從業人員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健康檢查。

5、服務

5.1應在營業場所內明示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

5.2服務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服務人員應持證上崗。

5.3向消費者提供與服務有關的真實信息,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維修店: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家電維修(含微機及外設維修)、自行車摩托車修理、汽車維修服務、修鞋、配鑰匙等店鋪

1.2大中型社區每千人維修店建筑面積應約30平方米。其中家電維修(含微機及外設維修)店建筑面積每千人不少于10平方米,家電維修(含微機及外設維修)單店的建筑面積不少于50平方米。

2.便利性

2.1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2.2家電維修應提供上門服務。

3.設備設施

3.1應有固定的營業場所。

3.2有齊備的維修設備以及必要的測試設備。

4.環境、安全設施

4.1維修店應及時清理,保持店內外清潔。

4.2應配備消防設施。

5.服務質量

5.1接待區應有服務收費價目表,上門維修服務人員應主動出示維修服務收費價目表。 5.2維修服務及時。

5.3服務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

洗染店: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洗染店,洗染店的輻射半徑在500米左右。 1.2應至少有一家連鎖店。便利性

2.1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2.2應提供必要的立等可取的服務項目。

2.3應提供上門取送服務。

3.設備設施

3.1應有存放客衣的條件,并保證洗滌后的衣物平整、干凈。

4.服務

4.1應有必要的客衣標識管理,避免錯收錯發。

4.2應在營業場所內明示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

照相館:

1.規模

1.1每千人照相館建筑面積應不少于10平方米。

1.2應有至少一家單店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店。

2、便利性

2.1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2.2最遠消費距離在800米左右。

2.3應提供照相、膠卷沖洗、擴印、膠卷銷售等服務。

2.4應提供立等可取的證件照服務。

3.設備設施

3.1應有與經營項目相適應的器材、設備。

3.2營業室、照相室與加工附屬用房應分開。

4.服務

4.1應明示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

4.2服務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

舊貨廢棄物回收站: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舊貨廢棄物回收站,每千人回收站建筑面積應不少于6平方米。

2.便利性

2.1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2.2應提供上門服務。

3.設備設施

3.1應有封閉的廢品存放處。

2. 4.服務

4.1及時清理,貨品擺放有序,應保持回收站內外的清潔。

4.2回收站應每天進行物資清理、轉運。

4.3上門服務應及時。 家庭服務:

1.規模

1.1社區應有家庭服務網點提供家庭鐘點工、家政服務、家庭護理等服務。

1.2家庭服務網點的服務半徑為1000米。

2.設備設施

2.1應有與家庭服務相適應的設備設施。

3.服務質量

3.1服務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并具有相應的資質。

書店、音像店:

1.規模

1.1社區應配備書店、音像店,書店、音像店的輻射半徑在1000米左右。

1.2每千人書店、音像店建筑面積應超過15平方米。

2.便利性

2.1營業時間不少于12小時。

3.設備設施

3.1音像店應提供試聽設備。

社區商業全國示范社區(新建社區)各項目比重分配

項目

比重 % 總體要求

10.5 商業中心

8 餐飲店

18 超市

12.5 便利店

8 維修店

8 洗染店

8 美發美容店

9 回收店

5 家庭服務

3 書店、音像店

5 照相館

5 總分

100

社區商業評價規范之三(在建社區)

總體要求:

1.商業從空間上和時間上實現便利性,便利居民的消費,便利服務的提供。

2.社區商業設施的建設布局實現商業的相對集中及住宅和商業的相對分離,以保證住宅的宜居性和商業不擾民。

3.各社區商業設施的外觀與社區整體風格相協調。

4.社區人均商業用地面積不少于1平方米。業態結構比例為購物:餐飲:其他服務約為:4:3:3

社區商業業態設置:

1.小型社區應配置便利店、餐飲店、洗染店、美容美發店、舊貨廢棄物回收站等。

2.大中型社區應配置超市、便利店、餐飲店、洗染店、維修店、美容美發店、家庭服務網點及舊貨廢棄物回收站等。

社區商業規劃布局:

1.大中型社區應按人口、地塊條件配置多點式便利商業組合,小型社區可結合自身情況集中配置便利社區商業組合。

2.社區商業設施應配置在社區對外開放、人流多、道路相對寬敞,便利的地方,應臨街或臨路設置。

3.大中型社區應建社區商業中心或社區商業街等集中式商業形式。社區商業中心或社區商業街應配有功能較完善的商業服務業網點15個以上。社區商業中心內應有不少于10種業態店鋪的規劃,各業態搭配協調。規劃中的社區商業中心與居住區的距離不少于100米,輻射半徑約1000米。

4.在建社區的規劃中應有社區商業中心。

社區商業物件要求:

1.集中獨立商業

要求層高最低4.5米,柱距在6米以上,樓層2層以下為宜,特殊情況下不超過3層。 滿足不同招商目標對于面寬進深比的要求和房屋荷載的要求及業態可轉換。 設置貨流通道,設置適當的停車位。

獨立商業根據未來用途和商家,在結構上預留強弱電、空調、電梯等設施設備的安裝條件。

2.底商

要求層高最低3.5米,層數不超過2層,面寬與進深之比1:2為宜,不低于1:3。 預留水、電、氣、污等各項設施的接駁。 預留商家招牌的設置。

社區商業全國示范社區(在建社區)各項目比重分配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況

嶺里村原來的生態基礎條件較差,一度曾是荒山禿嶺,河道干涸。近幾年來村“兩委”班子以建設生態型新農村為目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造林綠化工作,致力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經濟收入。止2008年全村種植楊樹3500畝,果樹800畝,發展林下養雞3萬只,飼養波爾山羊2000只,建生物有機肥生產線一條,實現“一池三改”沼氣戶163戶。修水泥路13公里。目前,嶺里村村容村貌整潔,群眾生活條件大為改觀,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

戶戶通自來水和有線電視,人均純收入2007年為5700元,生態文明村建設初見成效。

二、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充分發動群眾。

按照上級黨委、政府和縣環保部門的要求,嶺里村成立了生態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村“兩委”班子多次召開村組干部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村等,統一思想認識,使廣大村民都認識到生態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引導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好家園,形成全村上下齊行動建設生態村的生動局面。

(二)科學規劃,分步實施。

根據生態村建設要求,結合本村實際,通過調查摸底,聽取各方面意見,市、縣領導經常到村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協助村“兩委”班子制定了生態村建設規劃,落實好各項工作措施,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使嶺里村逐步達到生態文明村標準。

(三)突出重點,扎實做好村莊綠化、美化、潔化。

1、突出造林綠化工作。三年來,按照“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的綠化要求,嶺里村充分利用退耕還林、荒山荒坡造林等政策,利用春季植樹季節,組織村民掀起植樹高潮,全村建設以楊樹為主的生態林3500畝,實現了人均1畝林,農田林網率達到70%以上,在農戶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形成綠蔭,由于近幾年的大力植樹造林,荒山禿嶺的面貌得到徹底改變,且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2、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為充分利用村生態資源,嶺里村將經濟林和畜牧養殖作為村支柱產業進行培育,目前嶺里已成為遠近有名的“楊樹村”,全村共養羊10000多只,發展林下養雞30000多只,并利用牲畜家禽糞便建設生物有機肥廠一座,年生產生物有機肥15000噸,生物有機肥又通過返田種植無公害綠色食品,實現了循環經濟。

3、切實加強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全村路網布局合理,道路規格較高,農戶進出十分方便、快捷。村內主干道硬化率100%,通村道路路面寬達到5米以上,全村實現組組通,4個村實現了戶戶通。同時認真搞好以灌溉和飲用水為主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修建小型攔河壩5座,建人畜飲水工程1處,修建地下排污管道3000米,全村居民全部吃上了清潔無污染的自來水,全村缺水的狀況得到緩解。

4、大力推廣以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的建設和利用。根據上級推廣農用沼氣、積極探索節能新路子的要求,全村大力開展沼氣建設,實現“一池三改”,同時推廣對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共建設沼氣池110座,實現國債項目與社會建設的有機結合,安裝太陽能熱水器66個,為推廣清潔無污染的能源做出了榜樣,其他液化氣、電等清潔能源使用率基本普及,達到70%以上。

5、突出抓好環境凈化。按照突擊清理和經常清理相結合的辦法,村干部包片,組長包組,農戶包房前屋后,全面落實保潔制度。全村共劃分5個衛生責任區,新建垃圾填埋點3個,新建公廁1座,由

5名專業保潔員和每戶家庭1名保潔員組成保潔隊伍。同時加強生產生活污染的治理,本村養殖農戶較多,以前,牲畜糞亂排現象普遍存在,如今農戶家中建了沼氣池,村建有生物有機肥廠,使牲畜的糞便得到了充分利用。既開發了新型能源變廢為寶,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推動了生態村建設,還加快了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6、積極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從去年起,全村96%的村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并建設標準的村級衛生服務站,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吃藥全報銷。

7、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通過教育村民依法辦事,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成為全村群眾的自覺行為,村域內無濫墾、濫伐、濫挖現象,無捕殺、銷售和食用野生動物等現象發生。

(四)完善管理鞏固創建成果。

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村的建設、維護與管理,村“兩委”班子把相關制度落實到人,與農戶簽訂“三包”公約,要求做到愛護綠化、潔化村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發動在校學生,由學生來做家長的監督員。通過開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評選活動,加強對群眾的教育,以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來營造優美、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使生態村建設效果得到長期保持。

三、下步打算

嶺里村生態村建設工作,由于領導重視、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對照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需要在下步工作中繼續努力:

1、不斷加強黨員干部政治思想建設,著力營造一支思想好、素

質高,有干勁的干部隊伍,同時對村民加大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態意識、文明素質和修養。

2、進一步完善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使我村環境保潔工作制度化、經?;?。

3、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的開發,全面推進我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我們相信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以科學理念,創新思維,良好作風來扎實工作,將嶺里村建成為環境優美、村容整潔、人與自然和諧的高標準的生態村

九龍鄉嶺里村村民委員會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5篇

摘要:農田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之后,其毒性很容易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動物及植物中沉積,從而給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等帶來很大威脅??萍嫉目焖侔l展帶動了化肥、農藥等的大范圍應用,這就更加劇了重金屬對農田土壤的污染程度。本文總結了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分析了一些修復技術。

關鍵詞: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修復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迅猛發展,化肥及農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就使得重金屬可通過很多方式殘留到農田中,導致農田土壤被嚴重污染。重金屬污染物具有毒性大、不易降解等特點,因此極易在人體、動物、植物中沉積,從而給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及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必須不斷探索與創新,努力研發出科學、環保、高效的修復技術,從而有效解決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

1 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問題

農業管理部門對我國多個城市的農田土壤進行了實驗與分析,實驗數據顯示,大多數城市的農田土壤中As、Hg、Cd、Ni、Zn、Ph、Cu、Cr的單位含量都大大超過了土壤原來的背景值。防治農產品污染的農業部實驗室對我國24個省市的農田土壤調查結果表明,有近330個重度的重金屬污染區,總面積大概57824平方米,農產品被重金屬污染的比重在被污染的農產品中占比高達80%。當前,我國很多城市郊區的農田均受到或輕或重的重金屬污染,比如江蘇南京的農田土壤受到了Hg、Cd、Pb污染,尤其Hg污染最為嚴重;2010年黃浦江沿岸地區農田土壤中Pb、Hg、Cd、Cr的含量依次超出土壤背景值的45%、68%、60%、67%;連續5年北京近郊農田土壤中的Pb、Cd、Hg含量都遠遠超過遠郊;2010年深圳農田土壤采樣點中有37%的Hg單位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采樣點中6%的污染程度在中度以上。此外,香港、重慶、海南、江西、廣西、河北、福建、貴州等省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Ni、Zn、As、Cr、Pb、Cd、Hg污染。

2 修復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技術

當前我國很多省市地區的農田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而這些污染源都具有難以降解、毒性大、危害性大等特點。因此,必須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努力尋找能高效、科學、環保的修復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技術,從而有效解決或降低重金屬污染帶來的危害性。

2.1 植物穩定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指的是借助特定的生物技術降解、清除、轉化、吸收農田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以達到恢復生態效應、凈化環境的目的。比如,植物穩定修復就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形式,其具有修復效果好、沒有二次污染、操作性強、成本較低等優點,因此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植物穩定修復技術,是借助很強的耐重金屬的植物有效降低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的移動能力,從而減少重金屬在食物鏈中富集的機會。植物穩定一般借助根部轉化、沉積、積累重金屬的方式,或者借助根部表面的吸附能力將重金屬固定下來,從而大大減小了重金屬擴散到周圍環境及下滲到地下水中的風險系數。植物根部產生的分泌物可有效改變周圍的環境,可改變As、Cr、Hg的形態與價態,減弱這些重金屬的毒性與移動性。有研究表明,黑麥草對土壤中的Cd、Mo、Zn、Cu等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并且這些重金屬主要集中在黑麥草的根部,很少向葉與莖轉移;東方香蒲對農田土壤中的Pb、Cd、As的吸附位置也主要在根部,并且累積量高達87.12mg.kg-1、35.12mg.kg-1、31.69mg.kg-1,而葉與莖中只有20.18mg.kg-1、2.83mg.kg-1、2.06mg.kg-1。所以,可用東方香蒲修復被Pb、Cd、As污染的土壤。當前,用紅麻、薺菜、纖維大麻、五節芒、荻、蘆竹、蘆葦等經濟植物修復被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土壤,具有很大的環境效益與生態效益。

2.2 熱脫附修復技術

熱脫附修復技術,是指通過加熱被重金屬污染過的土壤,把具有揮發性能的重金屬從土壤內吸出來的一種修復技術,比如Se、As、Hg等都具有較大的揮發性。有人通過太陽能對被Hg污染過農田土壤進行修復。在實際操作中,熱脫銷設備是由中溫及低溫的太陽能爐兩部分組成的。實驗結果顯示,低溫與中溫狀態下,對Hg的處理率依次為5.1%~77%、41.5%~88%。溫度過高的話很可能使土壤的性質發生較大變化,并且還可能改變其他重金屬的形態。有研究人員對Hg污染物進行加熱時,當溫度升到550度時,其在土壤中的濃度快速從1320mg.kg-1減少到了6rag.kg-1,并且還發現在高溫情況下土壤內的鐵錳氧化物從結合狀態變成了殘渣態、酸溶解態等,這都會對土壤性質產生嚴重影響。熱脫附修復技術的優點是工藝簡單,缺點是費用高、能耗大。因此,主要用于修復被易揮發性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生態農業園商業計劃書范文第6篇

摘要: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旅游產業。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它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風光景觀的深層次開發與旅游業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農業開發模式。文中提出了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并對哈巴湖生態農業旅游區運行進行分析,認為生態旅游農業是當前及今后我縣農業發展的一種模式,建設生態農業園區是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市場分析

1 引言

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閑、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加上政府積極宏觀引導,及時推出了“黃金周”節假日,為城鄉居民休閑消費提供時間保障,許多工商企業紛紛響應,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增加城鄉居民選擇的旅游天地。據統計,我縣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已見成效。如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南海子、綠色度假村、白春蘭綠色家園、靈應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項目落戶鹽池,累計接待游客30萬多人,收入可觀,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2 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

2.1 生態旅游農業的概念

生態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使農業與自然、人文景觀以及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產業。主要包括“觀光農業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農村生態旅游”等不同概念,具體講是指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以旅游內涵為主題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把農業建設、科學管理、農藝展示、農業產品加工與旅游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體,是旅游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產業。

2.2 生態旅游農業的特征

(1)功能齊全、雙重效益。(2)保護環境、持續發展。(3)回歸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農業。

2.3 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布局原則

(1)因地制宜。(2)盡可能與旅游業相結合。(3)充分考慮客源市場。(4)必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5)與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

3 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開發實證分析

3.1 市場分析

哈巴湖生態觀光旅游區位于鹽池縣中北部王樂井鄉境內,南北長38公里,東西寬64公里,總面積16萬公頃,環境優美,面積廣闊、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十分好。屬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之一。哈巴湖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在區系上屬歐亞草原區,亞洲中部地區,中國黃土高原草原省至內蒙古草原省的過渡地帶。根據調查,保護區內已知各類植物507種,分屬76科,276屬。保護區具有獨特的荒漠類型景觀,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積毛柳、沙柳、檸條群落,還有面積可觀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園、綠洲及眾多的文物古跡。具有重要的教學和科研價值,同時保護區內文物古跡眾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

3.2 設計景觀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在策劃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釣、休閑、娛樂、商貿的概念。生態景觀旅游區發展旅游業,就在于它可以通過現代農業的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與傳統農業不同來顯示出差異,加之把其藝術化處理,就成為非常好的旅游產品。所以,制造差異就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并且這種旅游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3.3 開發生態旅游農業資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劃理念,走企業化、市場化發展之路。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在主導產業上選擇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設施生產,在策劃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閑、娛樂、垂釣、商貿的概念。

(2)以科技為本,優化資源配置。哈巴湖生態景觀旅游區經過幾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優勢,結合區內獨具特色的沙漠景觀,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積毛柳、沙柳、檸條群落,還有面積可觀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園、綠洲及眾多的文物古跡。開發建設哈巴湖自然博物館、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運動樂園:馬場、治沙天然博物館、哈巴湖牧耕田園農(牧)家樂等景區。

(3)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設施。利用設施農業和先進的生產模式,種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多個品種,創造出新、奇、特的觀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應的旅游設施“農科之窗”、“山莊果園”、“垂釣走廊”、 “心靈茶莊”等一大批集環保、生產、旅游于一體的生態園林景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4 結論

哈巴湖生態農業旅游區根據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科技優勢以及區內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在策劃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休閑、娛樂、商貿的概念,并通過其示范、推廣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千家萬戶的農民致富。這一案例的實證分析表明:一通過改造傳統農業可以產生獨有的農業要素差異,可以發展為新型的特色主導產業;二適應消費層次的深化和生態保護的需要,農業的性質發生巨大變化,它已經成為具有多功能性的產業,農業將成為體驗經濟的主導產業;三有效的經濟組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現代農業和旅游業交叉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創新,它將成為生態旅游農業發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資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資源、現代管理、風險投資等方面的優勢,將在農業生態旅游區的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上一篇: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計劃范文下一篇:實習成績考核表怎么填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