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綜合防災減災匯報

2022-08-14

匯報材料是進行匯報的書面內容。然而,不同階段的匯報重點有所不同,如何才能寫出一份有效的,同時還可促進我們下一步工作的匯報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防災減災匯報》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綜合防災減災匯報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大全)

**縣綜合防災減災籌劃(2016-2020 年)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增強防災減災救災事情的決策擺設,進一步提高“十三五”時期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寧靜,依據《**省“十三五”民政事業生長籌劃》、《**省綜合防災減災籌劃(2016—2020 年)》、《**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市綜合防災減災籌劃(2016-2020 年)》、《**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籌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全縣綜合防災減災事情主要成績

“十二五”時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事情,把綜合防災減災作為構建大眾寧靜體系的核心和百姓經濟生長的重要保障,列入事情籌劃,擺上議事日程??h、鄉(鎮)兩級各涉災職能部分及有關企事業單位增強綜合防災減災項目建立,各災種的測、報、防、抗、救、援步伐得到進一步強化,自然災害損失明顯下降,人為致災因素得到有效停止,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災害綜合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 防災減災治理體制和協調機制不絕健全,部分職能作用有效發揮。“十二五”時期,縣減災救災委員會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有關防災減災決策擺設,政府統一領導、部分分工

賣力、社會配合參加、屬地治理為主的防災減災治理體制和協調機制逐步完善,事情協力顯著增強。應急指揮、搶險救援、醫療救護、災后重建、災害救助、軍地聯動等機制進一步健全。在《**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體系支撐下,全力推動、做實減災委事情平臺,使減災委真正成為了協調統領涉災各部分及防災減災救災事情的指揮機構。減災救災委各成員單位積極履行部分事情職責,民政部分充實發揮縣減災救災委辦公室的照料助手作用,指導協調開展防災減災事情。涉災部分救災應急聯動機制,災情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健全,救災事情效率、效能顯著提升。

—— 防災減災 救災 規矩規章政策不絕完善,依法應對災害看法明顯增強。“十二五”時期,縣政府印發了《**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縣行蓄洪退卻預案》、《**縣地動應急預案》、《**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多項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形成了相對完整配套的災害應急預案體系,逐級完善了應急事情規程,依法應對災害的思想看法明顯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 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不絕完備,應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時期,氣象災害、河道水位、都市內澇、地質災害、地動災害、農業病蟲害、森林火警、野生動物疫病、空氣污染等預警預報、信息宣布機制不絕完善。氣象視察、雨量水位自動視察、農情調治、地動監測臺網、林業災害監測、

情況空氣質量監測等網絡體系根本建成,全縣災害信息渠道流通,應急信息報送快速敏捷,籠罩城鄉的預警預報體系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重點工程建立項目不絕增加,災害防備成果得到增強。“十二五”期間,縣實施防汛抗旱、農村危房改革、飲水寧靜、交通門路災害防治、中小學校舍寧靜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等多項重大工程,防災抗災救災底子設施不絕夯實。民政大眾辦事事業、氣象現代化及底子設施建立、抗旱應急水源工程、人防重點都市(地區)疏散基地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災害防備成果得到明顯增強。

—— 自然災害應搶救助 實時高效 ,災害應對能力明顯提升。“十二五”時期,縣政府創建了以應急指揮、搶險救援、運輸保障、生活救助、醫療救助、衛生防疫、規復重建為主要內容的自然災害應搶救助體系,受災群眾在自然災害產生 12 小時之內,根本生活得到開端救助。防災抗災能力不絕增強,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 1.5%以內。種種保障、補貼標準和能力水平不絕提升,全縣救災物資儲備網絡體系不絕完善,災害應對能力明顯提升。

—— 防災減災 備戰能力不絕增強 ,科技支撐平臺根本形成。“十二五”時期,增強救災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能力建立,2015年民政部為我縣配備一臺救災應急車輛,積極開展協議儲備制度,利用專項物資儲備和企業儲備等,創建健全政府儲備為主,

社會儲備為增補的救災應急物資保障機制,應搶救助能力有效提升。全面推進防災減災人才戰略,防災減災專業人才步隊結構不絕優化,已經建成以防災減災治理和專業人才步隊為主干力量,以種種災害應搶救援步隊為突擊力量,以防災減災社會事情者和志愿者步隊為幫助力量的防災減災步隊。駐地步隊、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人防專業步隊和下層災害信息員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主干作用。全縣共有災害信息員近 500 余人,防災減災救災步隊建立得到有效壯大。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等技能水平不絕提高,通信廣播、互聯網等技能在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防災減災宣傳教誨不絕深入,社會發動機制穩步推進。“十二五”時期,防災減災宣傳教誨深入人心,社會發動能力和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明顯提高。重特大自然災害產生后,社會各界積極參加搶險救援、生活救助、生命救治和規復重建等事情,形成了協力防災減災的良好氣氛。以每年 “5.12 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為平臺,積極開展系列減災科普宣傳教誨運動,每年汛期前和重要節點開展應急演練。通過宣傳教誨,社會民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普遍增強。

(二)“十三五”時期防災減災事情面臨的形勢

“十三五”時期,全縣防災減災救災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在全球氣候變革的影響下,自然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大。干旱、洪澇、風雹、低溫、冰雪、病蟲害等災害風險出現高發態勢。同

時,在新型產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縣城高風險、農村不設防的狀況尚未得到底子改變,尤其是都市人口快速增長給都市底子設施建立帶來較大壓力;農村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房修建質量標準普遍不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受災害影響水平不絕加深。別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立還存在短板,民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仍顯不敷,宣傳教誨長效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力量參加防災減災發動機制和支持政策未能實時跟進,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敷。

“十三五”時期,防災減災事情面臨諸多挑戰,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改造需要推進,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防備能力需要提升,城鄉大眾底子設施和修建物防災能力需要強化,下層防災減災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應搶救災物資儲備需要進一步增強和優化,裝備科技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人才步隊建立、防災減災宣傳教誨和社會力量參加救災等需要強力推進。面對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必須進一步增強做好防災減災事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步伐、更大的力度,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全力推動新時期防災減災事情快速生長。

二、指導思想、根本原則與生長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發言精神,圍繞“五位一體”

總體結構和“四個全面”戰略結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生長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國度、省、市防災減災決策擺設,對峙“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事情目標,對峙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淘汰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造,努力提升自然災害應搶救助能力,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進扶貧開發,增強全社會抵抗自然災害的綜合防備能力,切實保障受災群眾根本生活,為建立幸福美好**而努力搏斗。

根本原則

—— 以人為本,連續生長。對峙生命至上,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寧靜為著力點,以保障受災人員根本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辦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求為導向,遵循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通過低落災害風險促進經濟社會可連續生長。

—— 預防為主,綜合減災。對峙應急優先、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增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工程防備、宣傳教誨,提高全民風險防備意識。增強防災減災底子設施和應搶救援指揮體系建立,最洪流平淘汰人員生命和財產損失。

—— 依法應對,科技支撐。對峙法治思維,嚴格在執法框架內開展事情,提高防災減災救災事情范例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運用科技應對災害,有效提高防災減災事情的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

—— 政府主導,社會參加。對峙政府在防災減災事情中的主導職位,充實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強化政府與社會協同配合,形成防災減災救災協力。

—— 分級治理,屬地為主。對峙中央、省和市統籌指導、縣就近指揮,分級賣力、相互協同的抗災救災應急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在防災減災救災事情中的主體責任。

—— 軍民融合,共建共享。對峙軍地協調、需求對接,充實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良性互動,在搶運物資、轉移群眾和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人民軍隊的中流砥柱作用,發揮民政部分在保障戰時難民根本生活的兜底作用。

(三)生長目標

1 1 .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進一步理清各級政府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事權和事情責任,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越發科學、完善,創建健全完善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協調辦事機構。到 2020 年,根本建成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生長需求的結構公道、成果完善、集約高效、保障有力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2 2 .籌劃銜接和協調有效增強。將防災減災事情納入百姓經濟和社會生長總體籌劃。在土地利用、資源治理、能源供給、城鄉建立和扶貧開發等籌劃中體現防災減災的要求。制定實施本級綜合防災減災籌劃。

3 3 .重大 項目設防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氣象、水利、農業、領土、交通、衛生、林業、地動、人防、電力、通信等重大項目建立為重點,提高重要底子設施和根本大眾辦事設施的災害設防水平,有效低落學校、醫院等設施的損毀水平。

4 4 .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淘汰。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 1.3%以內,年均每百萬人口因災死亡率控制在 1.3 以內。

5 5。

.受災群眾根本生活得到保障。自然災害產生 12 小時之內,受災群眾根本生活得到開端救助。自然災害保險理賠款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比例明顯提高。災后重建底子設施和民房普遍到達規定的設防標準。

6 6 .救災物資儲備網絡進一步健全。建成“縣-鄉(鎮)”二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新建一個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完善自然災害救助項目和救助內容,到達與我縣經濟社會生長相適應的自然災害救助水平。

7 7 .防災減災救災事情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宣布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社會民眾籠罩率顯著提升。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統計核查和信息辦事能力全面提高。

8 8 .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誨形式多樣化,下層防災減災演練制度化,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在中小學校、鄉鎮(街道)建成一批下層防災減災科普

教誨示范點,社會民眾防災減災知識普及率顯著提高,在校學生普及率到達 100%。

9 9 .“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不絕深化。創建 3 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4 個“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每個村(社區)至少有 1 名災害信息員。

10 .人才步隊建立深入推進。全縣防災減災人才步隊范圍不絕擴大,人才結構趨于公道。種種應搶救援、志愿者、心理安慰步隊進一步壯大,社會力量參加救災形成范圍。

三、主要任務

(一)提高依法開展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貫徹實施國度綜合防災減災相關規矩和《**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推動以相關部分專項規矩為主干、相關應急預案為配套的防災減災規矩制度體系建立,明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民眾在防災減災事情中的責任和義務;增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災害防備、應急準備、緊搶救援、轉移安頓、生活救助、醫療救治、規復重建等歷程性制度建立,統籌推進綜合防災減災和單一災種地方性規矩的制定和修訂事情;完善自然災害總體和行業各級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防災減災規矩制度體系,為防災減災提供法治保障。

(二)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

對峙“統一領導、分級賣力、相互協同、屬地為主”原則,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造,完善災害治理體制機制。增

強各級減災救災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發揮主要災種防災抗災指揮機構防備擺設與應急指揮作用。明確災害治理事權分別,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防災方面,增強災害主管部分與地方間協調配合和應急聯動,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和群測群防機制,健全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風險、災害損失、救援救助、資源情況、人口、衡宇、底子設施和社會經濟等綜合防災減災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共享機制。減災方面,完善防災底子設施建立、生活保障擺設、物資裝備儲備等方面的綜合投入機制,健全規復重建資金籌措和應急征用賠償等機制。救災方面,創建和完善軍地協同聯動、救援力量調配、物資儲運調配等應急聯動機制;健全災后救助、災害損失評估、規復重建籌劃體例與實施等長效機制。

(三)進一步增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治理能力

加快氣象、水文、地動、地質、農業、林業、野生動物疫病疫源等災害監測地面站網和防災減災信息底子設施建立,建立多難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系統,提高自然災害早期識別能力。創建健全自然災害預警及宣布系統,增強自然災害早期預警、風險信息共享與宣布能力,顯著提高災害預警信息宣布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社會民眾籠罩率;推進自然災害風險隱患與減災能力普查,深入推進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充實利用自然災害風險數據,形成支撐自然災害風險治理的全要素數據資源體系。推進自然災害風險信息應用,完善縣、鄉鎮、社區自

然災害綜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能要領;依托“互聯網+”戰略,推進三級綜合災情和救災信息報送與辦事網絡平臺建立,提高政府災情信息報送與辦事的全面性、實時性、準確性和范例性;充實發揮社會力量在重大災害應對中的作用,應用大數據理念,創建集收羅、共享、辦事、查詢、應用于一體的面向社會組織和民眾的綜合災情和救災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完善重特大自然災害損失評估制度和技能要領體系,探索創建重特大自然災害社會影響評估制度和技能要領體系,創建健全綜合減災能力的社會化評估機制。

(四)進一步增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理與規復重建能力

加快生長災害評估、專業救援、應搶救助等專業步隊建立,推動創建以人民武裝部、武警步隊和公安消防等專業救援步隊為突擊力量,以地方和下層應搶救援步隊為主要力量,以社會應搶救援步隊為增補力量的災害應急處理人才步隊體系。加快推進防災減災裝備更新換代,增強下層應急裝備設備的儲備、治理和使用,優先為多難易災鄉鎮(街道)配備應急裝備;完善救災物資儲備治理制度及運行機制,完善救災儲備模式,科學籌劃、穩步推進救災物資儲備庫(點)建立,提升物資儲備調運信息化治理水平。適時調解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各級政府創建健全與經濟社會生長水平相適應的自然災害救助保障體系;統籌做好規復重建需求評估、重建籌劃、技能保障、政策支持等事情,讓災區建立得更美好。對峙科學重建、民生優

先,將城鄉居民住房規復重建擺在突出和優先位置,大力大舉推廣綠色修建標準和節能節材環保技能,加大規復重建住房質量羈系力度。加快完善大眾辦事體系,有效提升災后規復重建能力和水平。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進軍民融合,促進減災救災財產集聚生長。

(五)進一步增強重大工程防災減災能力

增強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抗臺風、生態情況治理等防災減災主干工程建立,提高自然災害工程防備能力。加快河道治理主干工程建立,繼承實施重要中小河道治理,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增強都市防洪排澇建立,增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立;繼承實施大眾底子設施寧靜加固工程,重點提升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合寧靜水平,中小學校舍到達重點設防類標準,提高重大建立工程和生命線工程的抗災能力和設防水平。實施交通設施災害防治工程,提升重大交通底子設施抗災能力;結合扶貧開發、保障房建立、危房改革、災后規復重建等,推進實施自然災害高風險區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革工程,提升農村住房設防水平和抗災能力。推進實施自然災害隱患點治理和居民搬家避讓工程。

(六)進一步增強科技防災減災能力

落實創新驅動生長戰略,增強防災減災科技資源統籌和頂層設計。以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培養為導向,推進監測預警、工程防治、應搶救援、規復重建等災害風險防備全鏈條科技生長,

充實發揮科技在防災減災中的支撐作用。借力科研機構增強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與損失評估、社會影響評估、應急處理與規復重建等要害技能研發。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盤算、遙感、導航定位、移動通信等新理念新技能新要領的應用,增強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與損失評估、社會影響評估、應急處理與規復重建等要害技能研發。

(七)進一步增強下層防災減災能力

開展社區災害風險識別與評估,體例社區災害風險圖,新建或改擴建社區應急遁跡場合,增強社區災害應急預案體例和演練。增強社區救災應急物資儲備和志愿者步隊建立。推進下層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綜合減災示范鄉鎮試點創建事情。推動制定家庭防災減災與應急物資儲備指南或標準,勉勵和支持以家庭為單位儲備災害應急物品,提升家庭和鄰里自救互救能力。強化各級人民政府和領導干部的防災減災責任,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災害風險治理水平,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統籌做好全國“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等主題運動的宣傳教誨。增強對在校學生和下層群眾的宣傳教誨,將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內容納入學前教誨、在校教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運動以及文明都市(縣、鄉鎮)創建等運動。增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誨設施與平臺建立,建立防災減災數字圖書館,借助防災減災宣傳教誨基地和下層綜合性文化辦事中心等文化平

臺,遍及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誨運動,積極推進減災中心機構建立,提升減災救災能力。

(八)進一 步增強社會力量參加防災減災能力

完善社會力量參加防災減災政策,健全社會力量發動機制和協調機制,創建社會力量參加防災減災事情平臺。增強對社會組織參加防災減災救災的引導和支持,充實發揮公益慈善組織的作用。增強救災捐贈治理,健全救災捐贈需求宣布與信息導向機制,完善救災捐贈款物使用信息公然、使用效果評估和社會監督機制。發揮金融、保險等市場機制作用,進一步完善農房保險、農業保險政策,探索研究巨災保險制度和再保險制度。勉勵引導企業投保財產險,提高自身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加快研究和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防災減災救災辦事事項,提升災害治理水平。

(九)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人才步隊建立

繼承推進防災減災人才戰略實施,擴充步隊總量,優化步隊結構,完善步隊治理,提高步隊素質。增強搶險救災步隊建立,定期開展針對性訓練和技能培訓,培育和生長“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搶險救災專業步隊。注重災害治理人才步隊建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對外交換相助,探索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專業、高條理防災減災人才,實驗委托專業機構對治理人員開展自然災害緊搶救援專業培訓,提升步隊整體防災減災業務能力。增強應

急專家步隊建立,完善專家參加預警、指揮、救援和規復重建等突發事件應急決策咨詢事情機制,充實發揮專家在防災減災事情中的照料咨詢作用。

四、重 點 工程

相關部分要結合職能,體例本部分、行業、系統重大工程項目。民政系統重點工程如下:

( 一 )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立工程

增強統籌籌劃,注重資源整合,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立;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擴建和代儲等方法,進一步完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體系;加快縣本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立,提高救災儲備能力;增強對下層救災物資儲備治理事情的指導,形成籠罩全縣科學完備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增強對救災物資的治理,公道確定救災物資儲備庫儲備物資發起品種和數量,全面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拓寬救災物資儲備方法,通過協議儲備、依托企業代儲、生產能力儲備和家庭儲備等多種形式,構建多元、完整的救災物資儲備方法。

( 二 )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與應急遁跡場合示范工程 繼承開展全國、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事情,提高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評價水平;開展社區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增強應急避災自救互救演練,按標準配備須要的救助物資和救助裝備。推動開展示范性應急遁跡場合建立,憑據人口漫衍、都市結構、區域特點和災害特征,建立若干能夠籠罩一定范疇,

具備應急避險、應急指揮和救援成果的大型綜合應急遁跡場合。結合人口和災害隱患點漫衍,新建或改擴建城鄉應急遁跡場合。實現對應急遁跡場合成果區、應急物資、人員安頓和運行狀態等治理與評價,面向社會民眾提供避險救援、宣傳教誨和引導辦事。

( 三 )防災減災宣傳教誨與科普工程

將防災減災教誨納入百姓教誨體系,推進專業人才培養和大中小學生防災減災科普教誨;推動試點新建或改擴建融宣傳教誨、展覽體驗、演練實訓等成果為一體的綜合防災減災宣傳教誨示范基地;依托“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打造宣傳教誨平臺,組織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運動和專業性教誨培訓,注重增強各級領導干部防災減災教誨培訓,增強民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 四 )農村住房保險工程

發揮金融、保險等市場機制作用,完善農村住房災害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房保險政策;勉勵各級政府、企業、小我私家通過購買保險疏散風險,充實發揮保險經濟賠償優勢,逐步提高自然災害保險賠償標準;將保險業納入防災減災體系,充實發揮保險業在防災防損中的積極作用,創建健全多部分防災防損協作機制;政府及相關部分和保險機構探索研究巨災保險制度和再保險制度,配合創建大災風險檔案,不絕提高峻災風險治理水平。

五、保障步伐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事情責任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增強對綜合防災減災事情的組織領導,創建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和實施保障機制;減災救災委員會成員單位要抓好籌劃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項目的落實;要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因地制宜,強化實施,確?;I劃目標完成好,主要任務落實好,重大項目實施好。

(二)強化統籌協調,做好籌劃銜接

本籌劃由縣減災救災委員會統籌協調,通過優化整合種種防災減災資源,做好組織協調和實施保障事情??h減災救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貫徹落實本籌劃的總體擺設和要求。有關籌劃提出的生長目標、主要任務要與本籌劃相協調,提出的重大工程和項目要與本籌劃相銜接,并認真抓好籌劃任務的剖析落實。

(三)強化資金保障,拓寬投入渠道

創建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統籌發揮好政府資金和市場資金的作用。創建與本地經濟社會生長水平和防災減災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保障能力,完善防災減災經費分管機制,增強防災減災資金治理和使用,健全救災補貼項目,范例補貼標準。

(四)

強化跟蹤評估,嚴格監督查抄

縣減災救災委員會要創建籌劃實施跟蹤評估制度,強化籌劃實施情況的跟蹤闡發和監督查抄??h減災救災委員會成員單位

要增強對籌劃相關內容落實情況的評估,切實提高籌劃實施成效。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賣力籌劃實施評估事情,編寫籌劃實施中期和期末進展情況陳訴,為政府防災減災事情決策做好辦事。

第二篇:《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

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

來源: 救災司

時間:2011-12-08 18:16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吩诳偨Y“十一五”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重大挑戰和發展機遇,提出“十二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需要立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規劃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發展,加速推進各項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劃》強調防災減災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人為本,依靠科學;預防為主,綜合減災;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的原則,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

發展目標:一是基本摸清全國重點區域自然災害風險情況,基本建成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管理信息平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統計核查和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二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在同等致災強度下較“十一五”時期明顯下降,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內;三是防災減災工作納入各級

1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在土地利用、資源管理、能源供應、城鄉建設和扶貧開發等規劃體現防災減災的要求;四是自然災害發生12小時之內,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自然災害保險賠款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比例明顯提高。災后重建基礎設施和民房普遍達到規定的設防標準;五是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防災減災知識在大中小學生及公眾中普及率明顯提高;六是全國防災減災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結構更加合理,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75萬人左右;七是創建50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每個城鄉基層社區至少有1名災害信息員;八是防災減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多災易災的市(地)、縣(市、區)建立防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規劃》提出要著力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強防災減災信息管理與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設、加強區域和城鄉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與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加強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加強防災減災社會動員能力建設,以及加強防災減災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防災減災文化建設等10項主要任務。

2

為確保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形成,兼顧與國家有關專項規劃和部門規劃的相互銜接,《規劃》還有針對性的提出了8項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即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工程、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工程、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建設工程、國家救災物資儲備工程、環境減災衛星星座建設工程、國家重特大自然災害防范仿真系統建設工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避難場所建設工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科普工程。

國務院辦公廳在通知中強調,編制和實施《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防災減災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發展、構建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全面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組織好《規劃》實施工作,將《規劃》內容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確?!兑巹潯纺繕说捻樌麑嵤?。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來源: 救災司

時間:2011-12-08 18:1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國辦發〔2011〕5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編制和實施《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發展、構建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全面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對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

4 意義。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好《規劃》實施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確?!兑巹潯纺繕说捻樌麑崿F。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將本規劃內容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逐級落實工作目標和任務。對《規劃》中涉及的建設項目,要認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投資,并按程序報批后實施。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的指導、支持和協調,共同落實《規劃》任務。國家減災委員會要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中期進展評估和總體實施情況要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最大程度保障

5 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一五”期間防災減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時期之一,南方低溫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災害接連發生,嚴重洪澇、干旱和地質災害以及臺風、風雹、高溫熱浪、海冰、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多發并發,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面對嚴峻災害形勢,有關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大力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防災減災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不斷完善。

6 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減災委員會或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構,防災減災綜合協調職能得到充分發揮。修訂、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等法律法規。

二是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形成。氣象、水文、地震、地質、農業、林業、海洋、環境等各類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和預警預報系統進一步完善,天氣和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初具規模,山洪、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進一步完善,臺風早期預警水平得到提高,農林病蟲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的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加強。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A、B星和風云三號A星、風云二號E星成功發射,衛星減災應用業務系統初步建立。

三是自然災害工程防御能力穩步提升。實施了防汛抗旱、危房改造、飲水安全、公路災害防治等重大工程,大江大河防洪能力進一步提高,重點防洪保護區基本達到規定的防洪標準,人口密集區、大中城市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得到初步治理,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

7 造工程扎實推進。

四是重特大自然災害應對能力大幅提升。以應急指揮、搶險救援、災害救助、恢復重建等為主要內容的救災應急體系初步建立。應急救援、運輸保障、生活救助、醫療救助、衛生防疫等應急能力大大增強,有效應對了地震、干旱、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災害,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對自然災害發生、發展機理和演變規律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遙感、衛星導航與通信廣播等技術在重特大自然災害應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關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相繼成立,科技支撐平臺逐步形成。

六是防災減災人才和專業隊伍逐步壯大。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專兼結合的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初步形成,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在

8 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骨干作用,防汛抗旱、抗震救災、森林防火等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建立了50余萬人的災害信息員隊伍,防災減災救災隊伍建設全面推進。

七是防災減災社會參與程度顯著提高。防災減災社會動員能力和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明顯增強。在重特大自然災害面前,社會各界踴躍奉獻愛心,積極投身搶險救援、生活救助、生命救治和恢復重建,海內外和衷共濟,形成了合力防災減災的良好氛圍。國家將5月12日設立為“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逐步推廣,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明顯提升。

八是防災減災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化。我國與國際組織、機構以及有關國家政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在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中非合作論壇和中日韓區域合作等框架下,建立了防災減災合作機制和行動計劃。我國政府積極援助遭受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國家,履行了防災減災國際義務,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國際影響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時期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挑戰和機遇。

“十二五”時期,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大,防災減災工作形勢嚴峻。干旱、洪澇、臺風、低溫、冰雪、高溫熱浪、沙塵暴、病蟲害等災害風險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災害仍呈高發態勢。自然災害時空分布、損失程度和影響深度廣度出現新變化,各類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難以預見性日顯突出。同時,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人口密度增加,基礎設施承載負荷不斷加大,自然災害對城市的影響日趨嚴重;廣大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設防水平偏低,農村居民抵御災害的能力較弱。自然災害引發次生、衍生災害的風險仍然很大。

“十二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一是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密度、預警預報精度以及信息傳播水平和時效性需進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城鄉基礎設施設防標準偏低,避難場所建設滯后,防災減災能力仍相對薄弱。三是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種類、數量難以滿足救災需要,救

災應急裝備、技術手段、通信和應急廣播設施等比較落后,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滯后,部門之間、區域之間協作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培訓體系亟待完善,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面對嚴峻的災害形勢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將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減輕災害風險列為政府工作的優先事項,防災減災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同時,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防災減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社會各界積極主動參與防災減災,為開展綜合減災工作創造了良好社會氛圍。“十二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需要立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規劃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發展,加速推進各項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統籌考慮各類自然災害和災害過程各個階段,綜合運用各類資源和多種手段,努力推動防災減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城鄉區域建設相結合、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適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全面加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力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各級政府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防災減災。

以人為本,依靠科學。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

產安全和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作為防災減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科技進步作為全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支撐。

預防為主,綜合減災。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調查、工程防御、宣傳教育等預防工作,堅持防災、抗災和救災相結合,綜合推進災害管理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的工作。

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從戰略高度統籌謀劃防災減災工作,著力推進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夯實基礎,循序漸進,講求實效,優先解決防災減災領域的關鍵和突出問題。

(三)規劃目標。

1.基本摸清全國重點區域自然災害風險情況,基本建成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管理信息平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統計核查和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2.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在同等致災強度下較“十一五”時期明顯下降,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內。

3.防災減災工作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在土地利用、資源管理、能源供應、城鄉建設和扶貧開發等規劃中體現防災減災的要求。

4.自然災害發生12小時之內,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自然災害保險賠款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比例明顯提高。災后重建基礎設施和民房普遍達到規定的設防標準。

5.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防災減災知識在大中小學生及公眾中普及率明顯提高。

6.全國防災減災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

結構更加合理,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75萬人左右。

7.創建50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每個城鄉基層社區至少有1名災害信息員。

8.防災減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多災易災的市(地)、縣(市、區)建立防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

加快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自然災害監測網絡,加強氣象、水文、地震、地質、農業、林業、海洋、草原、野生動物疫病疫源等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建設,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完善自然災害災情上報與統計核查系統,尤其重視縣級以下災害監測基礎設

施建設,增加各類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密度,優化功能布局,提高監測水平。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加強自然災害早期預警能力建設。

加強國家防災減災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和航空遙感等系統,推動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在軌“4+4”星座建設,加強靜止軌道災害監測預警凝視衛星建設,提高自然災害綜合觀測能力、高分辨率觀測能力和應急觀測能力。加強與相關規劃的銜接,整合各類衛星應用需求,統籌規劃衛星、衛星應用及相關基礎設施的發展,提高衛星的復合觀測能力和地面系統的綜合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國內外各類民用、軍用對地觀測手段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提高自然災害的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多要素、高密度、集成化的立體監測能力和業務運行水平。

(二)加強防災減災信息管理與服務能力建設。

提高防災減災信息管理水平,科學規劃并有效

利用各級各類信息資源,拓展信息獲取渠道和手段,提高信息處理與分析水平,完善災情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和存儲等方面的標準和規范。論證建立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數據庫,完善災害信息動態更新機制,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標準,保障防災減災信息安全。

加強防災減災信息共享能力,論證建設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管理信息平臺,提高防災減災信息集成、智能處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各級相關部門防災減災信息互聯互通、交換共享與協同服務。充分利用衛星通信、廣播電視、互聯網、導航定位等技術和移動信息終端等裝備,提高信息獲取、遠程會商、公眾服務和應急保障能力,推進“數字減災”工程建設。

(三)加強自然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

加強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管理,完善減輕災害風險的措施,建立自然災害風險轉移分擔機制,加快建立災害調查評價體系。以縣級為調查單位,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與減災能力調查,摸清底數,建立完善數據庫,

提高現勢更新能力。建立國家、區域綜合災害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制度,研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方法和臨界致災條件,開展綜合風險評估試點和示范工作。

建立健全國家自然災害評估體系,不斷提高風險評估、應急評估、損失評估、社會影響評估和績效評估水平,完善重特大自然災害綜合評估機制,提高災害評估的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結合重大工程、生產建設和區域開發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開展自然災害風險評價試點工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注重生態保護。研究建立減少人為因素引發自然災害的預防機制。

(四)加強自然災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設。

加強防汛抗旱、防震抗震、防寒抗凍、防風抗潮、防沙治沙、森林草原防火、病蟲害防治、野生動物疫病疫源防控等防災減災骨干工程建設,提高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工程防御能力。提高城鄉建(構)筑物,特別是人員密集場所、重大建設工程和生命線工程的災害防御性能,推廣安全校舍和安全醫院等工程建設。

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危房改造、農田水利設施、抗旱應急水源、農村飲水安全等工程及農機防災減災作業的投入力度。加快實施自然災害隱患點重點治理和居民搬遷避讓。

(五)加強區域和城鄉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統籌協調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將防災減災與區域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態環境改善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城鄉建筑和公共設施的設防標準,加強城鄉交通、通信、廣播電視、電力、供氣、供排水管網、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建設。大力推進大中城市、城市群、人口密集區、經濟集中區和經濟發展帶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有效利用學校、公園、體育場等現有場所,建設或改造城鄉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城市綜合防災減災新模式。

加強城鄉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健全城鄉基層防災減災體制機制,完善鄉鎮、街道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并適時組織演練,加強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繼續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加強城鄉基層社區居民家庭防災減災準備工作。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加大對自然災害嚴重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

(六)加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與恢復重建能力建設。

加強國家自然災害搶險救援指揮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災害應急管理體制和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運行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建立健全搶險救災協同聯動機制。

加強救災應急裝備建設,研究制定各級救災應急技術裝備配備標準,全面加強生命探測、通信廣播、救

援搜救以及救災專用車輛、直升機、船舶、機械設備等裝備建設。優先加強西部欠發達、災害易發地區應急裝備配備。

加強救災物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制定物資儲備規劃,擴大儲備庫覆蓋范圍,豐富物資儲備種類,提高物資調配效率。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在應急救災物資保障中的作用,提高重要救災物資應急生產能力,利用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國防交通物資儲備和企業儲備等,建立健全政府儲備為主、社會儲備為補充、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救災物資應急保障機制。

加強受災群眾生活保障能力建設,推進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受災群眾實際生活需求相適應的救助資金長效保障機制建設,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充實自然災害救助項目,適時提高自然災害救助資金補助標準,提高受災群眾救助質量和生活保障水平。加強重特大自然災害傷病人員集中收治能力建設。

加強災后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恢復重

21

建評估制度和重大項目聽證制度,做好恢復重建需求評估、規劃選址、工程實施、技術保障等工作,加強受災群眾的心理援助,提高城鄉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生態環境、組織系統、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恢復重建能力,提高恢復重建監管水平。

(七)加強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加強防災減災科學研究,開展自然災害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研究,重點加強自然災害早期預警、重特大自然災害鏈、自然災害與社會經濟環境相互作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災害風險等科學研究。編制國家防災減災科技規劃,注重防災減災跨領域、多專業的交叉科學研究。

加強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導航定位、三網融合、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等關鍵技術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應用研究,推進防災減災科技成果的集成轉化與應用示范。開展防災減災新材料、新產品和新裝備研發。建設防災減災技術標準體系,提高防災減災的標準化水平。

22

加強防災減災科學交流與技術合作,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推動防災減災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亞洲區域巨災研究中心等建設。推進防災減災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加強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支撐作用。

(八)加強防災減災社會動員能力建設。

完善防災減災社會動員機制,建立暢通的防災減災社會參與渠道,完善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參與防災減災的政策措施,建立自然災害救援救助征用補償機制,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公益慈善機構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完善自然災害社會捐贈管理機制,加強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監督。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和公眾在災害防御、緊急救援、救災捐贈、醫療救助、衛生防疫、恢復重建、災后心理干預等方面作用。研究制定加強防災減

23

災志愿服務的指導意見,扶持基層社區建立防災減災志愿者隊伍。提高志愿者的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促進防災減災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壯大。

建立健全災害保險制度,充分發揮保險在災害風險轉移中的作用,拓寬災害風險轉移渠道,推動建立規范合理的災害風險分擔機制。

(九)加強防災減災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防災減災人才戰略實施,整體性開發防災減災人才資源,擴充隊伍總量,優化隊伍結構,完善隊伍管理,提高隊伍素質,形成以防災減災管理和專業人才隊伍為骨干力量,以各類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為突擊力量,以防災減災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防災減災隊伍。

加強防災減災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救災搶險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養,結合救災搶險工作特點,

24

加強救災搶險隊伍建設,定期開展針對性訓練和技能培訓,培育和發展“一隊多用、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救災搶險專業隊伍。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民警、醫療衛生、礦山救援、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等相關專業保障隊伍、紅十字會和社會志愿力量等在救災工作中的作用。加強基層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推進防災減災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高等教育自然災害及風險管理相關學科建設,擴大相關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規模,注重專業技術人才和急需緊缺型人才培養。加強各級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的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參謀咨詢作用。

(十)加強防災減災文化建設。

將防災減災文化建設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將防災減災文化服務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軟實力。強化各級人民政府的防災減災責任意識,提高各級領導干部

25

的災害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新聞媒體等合作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

提升社會各界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文化素養。結合全國“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把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中小學校、幼兒園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教育,將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術普及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經常性開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練,提高公眾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創新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形式,強化防災減災文化場所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公共文化場所的重要作用,推進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和國家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發揮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宣傳教育和警示作用。

四、重大項目

26

(一)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工程。

在充分利用已有各類災害調查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災害綜合風險和減災能力調查指標體系,開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和減災能力調查,建立數據庫、模型庫、方法庫和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評估技術系統;開展典型災種災害風險評價、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風險評價以及區域減災能力評價等工作,建立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制圖標準規范體系和技術體系。

編制全國、省、市及災害頻發易發區縣級行政單元自然災害風險圖和自然災害綜合區劃圖,建立風險信息更新、分析評估和產品服務機制。編制全國(1∶100萬)、省級(1∶25萬)、地市及災害頻發易發區縣級(1∶5萬)自然災害風險圖,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制定區域發展規劃、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搶險救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提供科學依據。

(二)國家綜合減災與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工程。

27

依托國家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以及人口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庫、空間地理信息庫等基礎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化手段的建設和完善,實現相關部門涉災業務的協同與資源共享,提升中央、省兩級的災害風險信息與搜救信息的獲取、分析、研判能力,以及救災、減災的會商和決策能力,有效支撐國家相關部門防災減災協作。

(三)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建設工程。

建設災害應急救助指揮系統,實現災情、決策、指揮、物資調運等各類信息的及時發送與傳遞。構建災害損失評估、預案推演信息系統,為災害應急救助提供科學決策信息。大幅提升災害應急救助即時信息高效處理、互聯互通與指令信息的快速傳達能力。

(四)國家救災物資儲備工程。

28

以統籌規劃、合理分布和資源整合為原則,綜合利用國家和社會現有儲備倉庫,新建或改擴建一批中央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多災易災地區的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實際需要建設本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形成分級管理、反應迅速、布局合理、種類齊全、規模適度、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央—省—市—縣四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

完善受災群眾生活救助、醫療衛生防疫、交通應急保障、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物資儲備,特別加強中西部救災物資儲備和信息管理能力,優化救災物資管理與使用。逐步建立運力集結、資源補給、車輛維修的全國救災物資交通運輸網絡,提高物資投送能力。

(五)環境減災衛星星座建設工程。

加強自然災害信息獲取立體監測能力和防災減災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加強“天、地、現場”一體化技術指標體

29

系論證,推動由4顆光學星和4顆雷達星組網構成的“4+4”星座建設,形成機動靈活、高密度、高精度、寬覆蓋、多手段組合觀測能力,實現12小時災害重訪觀測,確保衛星在軌運行的連續性和地面應用系統建設與發展的持續穩定性。加強科研試驗衛星和減災業務衛星的有機銜接,充分利用國內外多星資源,提高災害綜合觀測、高分辨率觀測和應急觀測能力。完善災害遙感應用模型、方法和標準規范,提升業務系統處理、分析與服務水平,完善災害監測預警、災害評估、應急響應和恢復重建等業務體系和產品體系,論證建立綜合防災減災空間信息服務平臺。

加強衛星減災應用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提高應用能力和水平。統籌利用國家遙感校驗場、目標檢測場和綜合實驗場資源,提高災害定量化應用水平。完善重大自然災害衛星和航空遙感應急監測合作機制,推動區域和省級減災應用能力建設,完善現有區域和省級衛星減災應用中心,提高衛星減災應用水平。

(六)國家重特大自然災害防范仿真系統建設工程。

30

圍繞重特大自然災害開展災害發生發展機理、情景分析、應急處置等方面的數值模擬研究。重點針對地震—地質、臺風—暴雨—洪澇、高溫—干旱—沙塵、低溫—冰凍—寒潮等災害鏈,統籌整合現有資源,建立計算機模擬仿真系統,實現災害風險預警、應急響應推演和指揮決策優化等多維可視化模擬仿真,為重特大自然災害影響評估、指揮決策提供條件平臺和科技支撐。

開展洪澇、地震等災害系統實景模擬實驗,建設典型自然災害大型實驗平臺和運行環境,開展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交流合作。

(七)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避難場所建設工程。

按照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標準,創建50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城鄉社區建設居民就近緊急疏散和臨時安置的避難場所,配置應急物資,設置應急逃生指示標識和應急廣播設施,配備家庭防災減災器材和

31

救生工具,編制城鄉社區應急預案和災害風險圖,開展社區救災演練,建立社區志愿者隊伍等。

結合區域和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以及中西部新興發展區域等城市群或典型城市,根據人口分布和城市布局,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區或人員密集區的學校、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大型綠地等場所,建設具備應急指揮、應急避難、醫療救治等功能的應急避難場所。在農村災害易發區,結合鄉村布局、人口分布和災害隱患分布情況,依托現有學校、體育場等公共場所,新建或改擴建鄉村應急避難場所。

(八)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科普工程。

利用現有設施,在每個省份至少新建或改擴建一個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重點扶持中西部災害多發地區,配置防災減災相關專業器材及多媒體設備,為公眾免費提供體驗式、參與式的防災減災知識文化服務。開發國家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網絡平臺,建立資源數據庫和專家庫,建設國家防災減災數字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在

32

線交流、遠程教育等功能。

開發防災減災系列科普讀物、掛圖和音像制品,編制適合不同群體的防災減災教育培訓教材,組織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和專業性教育培訓,開展各類自然災害的應急演練,加強各級領導干部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

進一步強化國家減災委員會的綜合協調職能,健全地方各級政府防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社會參與、分工合作的防災減災決策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防災減災資金投入、信息共享、征用補償、社會動員、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機制,完善防災減災績效評估、責任追究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國家綜合防災減災體制和機制。

33

(二)健全法律法規和預案體系。

推進防災減災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各地區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或修訂防災減災的地方性規定。加強各級各類防災減災救災預案的制(修)訂工作,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預案體系,不斷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加強災害管理、救災物資、救災裝備、災害信息產品等政策研究和標準制(修)訂工作,提高防災減災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

(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完善防災減災資金投入機制,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建設、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的經費投入。完善防災減災項目建設經費中央和地方分級投入機制,加強防災減災資金管理和使用。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健全救災補助項目,規范補助標準,建立健全救災和捐贈款物的管

34

理、使用和監督機制。中央財政加強對中西部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防災減災支持力度。研究建立財政支持的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分擔機制,探索通過金融、保險等多元化機制實現自然災害的經濟補償與損失轉移分擔。

(四)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推動防災減災領域信息管理、宣傳教育、專業培訓、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和完善與聯合國組織、國際和區域防災減災機構、有關國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機制,廣泛宣傳我國防災減災的成就和經驗,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的防災減災理念和做法,引進國外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進一步實施《加強國家和社區的抗災能力:2005—2015兵庫行動綱領》,發揮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聯合國災害管理與應急反應天基信息平臺北京辦公室和國際減輕旱災風險中心的作用,深化空間信息技術減災領域的國際合作。

35

(五)做好規劃實施與評估。

本規劃的實施由國家減災委員會統籌協調,通過優化整合各類防災減災資源,做好組織協調和實施保障工作。國家減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圍繞本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以本部門規劃為支撐,與本規劃有機銜接;地方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民政部、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基本建設程序要求組織推動規劃重大項目建設。

國家減災委員會建立規劃監測評估制度,強化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國家減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規劃相關領域實施情況的評估。中期進展評估和總體實施情況要向國務院報告。

36

第三篇: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通用5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工作做一個工作計劃了,好的工作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1

為全面落實省公司《關于做好2018年防災減災工作的通知》川廣網發【2018】62號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廣電網絡安全生產意識,結合本地實際組織開展全系統安全教育宣傳活動?,F將本年度工作規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以防震減災教育為主線,以深化廣電網絡系統安全宣傳工作為重點,集中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防災減災安全教育活動,營造良好防抗災害氛圍,保障和促進公司的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安全教育周”活動,主要實現以下目標:

1、全系統參與“安全教育周”活動受教育率達到100%;

2、全系統員工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

3、全系統員工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明顯提高;

三、活動內容

1、公司機關和各營業部組織上好一節安全教育課。

2、公司舉行一次防災減災應急演練。

四、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本系統安全生產教育工作,關系到廣電網絡健康發展和本系統員工的幸福安寧。為此,全體干部員工要充分認識加強防災減災安全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2、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公司成立以總經理任組長,分管副總經理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各營業部經理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對活動要有總體安排,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要把“安全教育”活動搞得既有聲勢又有實效。所有活動的過程要做好記載,攝好影,以備查。

3、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各部門、各營業部既要明確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組織指導,認真開展各項活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2

為全面落實上級部門“關于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切實加強我校學生安全意識,結合學區實際組織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宣傳活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以防震減災教育為主線,以深化安全宣傳工作為重點,集中開展多種形式和內容的中小學生防災減災安全教育活動,營造良好防抗災害氛圍,保障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安全教育周”活動,主要實現以下目標:

1、學生參與“安全教育周”活動受教育率達到100%;

2、學生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

3、學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明顯提高;

三、活動內容

1、各校組織上好一節安全教育課。

2、舉行一次防災減災應急練。

四、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為此,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加強學生

防災減災安全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2、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學校相關活動的負責人、組織者和班主任要對活動要有總體安排,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要把“安全教育”活動搞得既有聲勢又有實效。所有活動的過程要做好記載,攝好影,以備查。

3、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各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各成員既要明確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組織指導,認真開展各項活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3

為切實做好國家5.12“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促進全社會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根據《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安全生產辦公室關于做好國家防災減災日宣傳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文件要求,我部結合我工地實際情況,計劃采用宣傳及演練的方式對國家“防災減災日”進行宣貫,特制定本次2016年5.12防災減災周工作計劃:

一、活動主題

宣傳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增加群眾自救意識。

二、活動時間

5月7日-201x年5月13日(5月12日為“防災減災日”)

三、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劉四德

副組長:張海雄 趙國春

成員:項目部各分管領導及各部門主管

四、活動計劃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要高度重視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的開展,牢固樹立“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本著對工程安全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擺在工地議事日程上,作為本工程安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大力營造防災減災活動的濃厚氛圍。

(1)制定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措施、方法等;

(2)5月7日,在工程工作現場懸掛宣傳標語,營造防災減災活動的濃厚氛圍;

(3)5月7日至13日,利用“班前活動”、防災減災”專題教育、黑板等報宣傳防災減災知識。

3.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教育活動。

(1)5月7日,開展專題安全教育活動《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創建平安工地》;

(2)組織以項目經理牽頭的“工地大檢查”安全活動,讓每個部門都參與;

(3)各班組圍繞“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創建平安地”為主題開展班前安全活動,深入淺出地宣傳防災減災有關知識;

(4)5月10日15:00時,開展“防坍塌應急疏散演練”,提高工人應對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

4.開展工地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

5月9日,由項目經理組織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對工地的宿舍、鋼筋加工廠、施工現場、工人思想工作及周邊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防患于未然。

5.做好活動記錄及上報工作。

六、活動要求

1.各部門、各班級要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宣傳工作,使每位工人知曉防災減災知識,增強自救自護能力;

2.強化責任,嚴密組織,確保防災減災活動取得實效。

七、活動總結

5月13日,對活動進行總結,并形成書面總結,由項目經理組織各職能部門對活動中的成果及不足進行討論,并提出改進措施,為今后的相關活動積累經念。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4

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有關文件會議精神,緊密圍繞學校安全防護工作,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減災自我防護能力,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減輕地震災害?,F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的部署,圍繞“普及防震減災知識,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工作理念,堅持預防為主,以健全完善地震應急救援知識為突破口,努力打造上海市防震減災示范校。

二、重點工作:

1、完善防震減災普及教育的硬件設施。

(1)重新布置防震減災專用教室。使防震減災陳列室在全校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使用效應。

(2)總結歷年來的防震減災工作,制作燈箱宣傳畫廊。

(3)制作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展板。

(4)繼續開辟學校防震減災宣傳窗口。

2、進一步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和應急救護能力。

(1)我校地理教研組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繼續探討有關防震減災知識教學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注重積累,完善校本課程。

(2)繼續開設防震減災拓展課;

(3)下半年爭取在小學部部分年級也開設防災減災及救護知識拓展課。

(4)繼續做好紀念“5.12”和“7·28”宣傳活動,興趣小組成員通過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途徑,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向社區和社會輻射。

(5)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防震減災知識競賽,舉辦防震減災夏令營,激發學生探索地震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6)利用午會課及國旗下講話對全校師生進行宣傳教育,注重“防震減災”科學知識的普及。

(7)繼續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征文活動,結合民防知識整合安全緊急疏散演練工作。

3、依托區科委及周圍社會資源積極開展聯動工作:

(1)利用佘山地震科普館資源,組織本校興趣小組學生去佘山參觀地震科普館,實地考察防震知識,了解救護知識,以探究小報的形式櫥窗展示進行交流、評獎。

(2)結合區民防教育要求,在學校相關年級對學生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積極組織和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區級競賽。

(3)利用暑期新生培訓專題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熟悉我校的防震減災特色工作。

(4)邀請專家到學校給部分年級學生作專題講座,進一步拓展學生防震減災知識與自救互救能力,并把知識帶回家庭。

(5)與其他區縣同類學校進行聯動研討活動,不斷提高防震減災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綜合防災減災工作計劃5

為貫徹落實國家減災規劃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防范應對災害能力,有效開展社區防災減災工作,普及科學救災知識,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輕各種災害的影響,使社區的防災減災工作邁向規劃化、制度化、迅速化,促進社區安全穩定和諧發展,根據本社區實際,特制如下訂防災減災社區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統籌考慮各類災害和防災減災工作的各個方面,充分整合各種社區應急資源,發動社區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建立一支防災隊伍,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保障社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重點及工作目標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防范是關鍵,宣傳教育是前提。長城社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圍繞“防災減災宣傳、普及減災知識和爭創減災示范社區”三方面推進防災減災工作深入開展。通過組織培訓、召開座談會、播放專題片、文藝表演等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引導社區各界支持參與減災示范社區的創建活動,營造良好創建氛圍。制訂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的減災教育計劃,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居民減災教育活動;組織居民觀看預防災害電教影片,參加自救呼救、醫療救護知識培訓班等。

同時在社區宣傳教育場所,居民樓道等地,居委會經常張貼減災宣傳材料等。通過各種宣傳方式,使社區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應對災害的救災技術。

三、計劃安排

為提高自然災害緊急救援能力,規范救災工作,合理配置救災資源,建立健全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迅速、高效、有序地處理自然災害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結合我社區實際,制定本如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健全社區綜合減災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

通過進一步組織領導,把綜合減災作為構建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的重要工作內容,統一規劃、全面部署,進一步夯實社區綜合減災的工作基礎。

二是完善社區災害應急預案。

把社區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作為重點來抓,針對社區災害隱患,制定細化的應急預案,把組織居民開展演練經?;?,讓每個社區居民都明確災前、災中、災后的各個進程和環節中應該做什么、怎么樣做和如何避險,最大限度地減少居民生命及財產的損失。

三是努力完善社區減災志愿者隊伍建設。

社區志愿者隊伍平時參加減災宣傳教育,遇有災害事件時及時報告,并協助社區做好災害應急準備、緊急救援和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使其成為社區災害預警、救助、服務的主力軍。

四是繼續開展好社區的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重點圍繞社區災害隱患和社區居民的減災意識現狀,健全減災宣傳工作機制,注重實效,開展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減災知識普及活動,切實提高社區居民減災知識素養。

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下,盡管我們社區在減災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離上級和居民對我們的要求還差的甚遠。我們會加倍努力,做到思想創新、辦法創新、與時俱進。掌握主動權把減災工作搞得更好。

第四篇:防災減災匯報材料

防災減災匯報材料(精選多篇)

一年來,綠園社區在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社區轄區各居民住宅小區、廣大居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結合社區實際情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匯報如下:

一、深入扎實地開展工作,綠園社區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富有成效。

、加強組織建設,建立防災減災的長效機制。一是成立社區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書記云濤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社區開展各種防災減災的領導、指導工作;二是建立社區自然災害事件處理領導小組。由社區黨支部書記、

主任牽頭,社區工作人員配合協調處理各種災害發生事件;三是社區健全防災減災組織網絡圖,在宣傳欄公布。

、加強制度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為確保社區防災減災工作順利開展,社區著手制定了各種制度,明確職責。

1、社區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制度、職責;

2、社區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和演練預案;

3、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工作職責;

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濃厚的防災減災氛圍。

在社區宣傳欄張貼防災減災宣傳海報,社區充分發揮教育場所作用開展講座、知識競賽問答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廣泛宣傳活動,使綜合防災減災知識進家庭,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大大增強群眾防災減災的意識。

社區防災救災工作取得成效。

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團結

奮戰,緊密按照上級部門的部署,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

二、立足長遠,進一步提升我社區綜合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

立足長遠,加快社區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長與短,緊與松、急與緩相結合,統籌兼顧,合理安排,不斷提升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的實際舉措。

加強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防災減災工作好的經驗和做法,提高全社會的減災意識,使防災減災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

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災減災應急預案為主的各項規章制度,使防災減

災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

加快防災減災應急體系隊伍建設,推進防災減災工作信息化,網絡化管理。

加大防災減災經費的投入,確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強化防災減災能力 創建和諧示范社區

--- 后西溪社區創建江蘇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匯報材料

我們后西溪社區成立于2014年7月,由東大街、迎溪橋等5個居委合并而成。社區成立之初,就堅持“以人為本、和諧溫馨、愛我社區 共創一流”為宗旨,著眼于“樹一流形象、展一流風采、建一流社區”的總體目標,不斷提升社區各項工作水平,積極探索服務居民的新思路、新舉措,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獲得了“無錫市關工委先進集體”、“無錫市市級老年人協會先進”、“無錫市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無錫市殘疾人工作五星級社區” 、“崇安區學習型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

近年來,面對5.12汶川地震、4·14玉樹地震、7.23動車事故等頻發的天災人禍,我社區緊緊圍繞“減災從社區做起”這一主題,以事務工作站為平臺,開展了以防火、防盜、減災、安全等為重點的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被評為“ 無錫市和諧示范社區”、

“ 無錫市和諧示范社區”、 “崇安區安全生產先進社區”、“無錫市崇安區2014社會治安安全社區”、 “無錫市舊住宅區整治改造工作優勝單位”,創下了三年無生一起較大的安全、災害事故和穩定、治安事件發生的優良記錄,居民群眾的安全度、滿意度和幸福感連年提升。

2014年,我社區實際投入“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資金10000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區災害應急管理工作體制與應急預案,從制度管理、設施配套、宣傳教育、消防隊伍建設和

應急演練等方面將社區防災減災工作落到實處,為平安社區、文明社區、和諧社區等各項創建工作奠定了基礎?,F將創建工作總結如下:

一、 突出組織領導,使創建工作形成合力中有序開展

我們覺得,創建工作能否有序開展,能否取得預期目的,能否成為有效提高群眾防災減災能力,組織領導是關鍵,領導重視的程度決定了活動開展的

深度。為此,我們在活動開展之初,以書記陳敏敏為組長的防災減災領導小組,建立了每兩人任責的鑄冶巷小區、迎溪橋小區、日暉巷小區、五姓巷小區四個片區的綜合管理體系,并設有風險評估、災害預警、醫療救治、后勤保障、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等八個管理小組,切實健全防災減災組織網絡,完善綜合減災工作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領導小組成立后,確立了創建工作的各項工作目標計劃,完善制訂了一系列日常工作制度和落實、檢查、考核實施辦法,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迅速開展了各項基礎性工作,排查出各類隱患4項,同時將脆弱人群實施分類管理,建立了以領導小組為核心、駐地單位和社會多方參與的防災減災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全面推動了社區綜合減災創建工作。

二、立足社區實際,在激發熱情中有形開展

我們認為,要想搞好綜合減災示范

社區創建工作,陣地建設

是基礎。為此,我社區根據自身特點,對轄區位、小區花園和空地進行了合理規劃,科學設置了固定避難場所和臨時避難場地,并在每個樓道張貼了逃生示意圖;各小區門口設立了安全出口標記,每幢樓設置導向標志,每個小區配備消防栓及配套設施。社區現有五個居民避難救助場所,總共可容納人數1500名。同時,同時建立應急物資庫,儲備物資包括飲用水、藥品、衣物毛毯、救生工具等21類應急物資。社區還有專人負責定期看守物資庫,防止物資受潮、失火、被盜,所儲備物資也要按規定時間,及時更新。此外,社區還按照高起點、高標準要求裝設的“社區綜合減災室”,既是防災減災普及教育基地,同時又是防災減災物質儲備庫。室內設有先進的電教設備,長年展放防災減災科學知識電教片和知識圖版,內容深入淺出、寓教于樂、通俗易懂。室內同時儲備有藥品、棉被、救生工具等21類應急物資,

種類齊全,可保證關鍵時刻調運迅速,物資充足,滿足社區各種突發事件的需求。轄區內重點防范部位全部裝有視頻監控探頭,成為維護社區治安秩序、打擊震懾治安犯罪的有力武器。

三、發揮自身優勢,在樹立亮點中有效開展

我們認為,創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好的形式和載體,如果載體的磁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們發揮了社區的優勢力量,在注重實效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創建模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減災之路。

一是依托堅實的群眾基礎,讓志愿者隊伍成為生力軍。我們認

為,創建工作必須充分發揮民眾的自主性。為此,我社區在對弱勢群體如殘疾人、獨居老人等居民,逐一登記造冊的基礎上,成立了“社區志愿者”、“應急救助小分隊”、“樓長”三支機制成熟、人員齊整的隊伍,并對其進行培訓,以居民小組為單位,組織減災自愿者,分

別結成減災幫扶對手,一旦有災情,各務其責,使弱勢群體安全問題有保障。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和妥善安置保證全民安全,減少災情損失,也促進和諧社區建設。此外,社區還成立了投入專項資金,成立了專門的巡邏隊伍,為他們準備專用的喇叭,錄入提醒居民提高防災意識的錄音。在進行治安巡邏的同時,達到了宣傳教育,使防災成為一種自發的口號。

二是依托社區報,讓宣傳教育有聲有色。我們認為,防災減災,必須把“防”字放在首位,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為此,針對居民迫切需要減災知識學習的需求,發放減災知識小卡片;利用小區內宣傳櫥窗張貼宣傳防災減災宣傳畫;在廣受居民喜歡的社區報《西溪之音》中編制社區減災防災???,每期刊登一類災種的避災知識,并定期贈發社區減災???在社區qq群和新開通的社區qq空間上專設防災減災專欄,不間斷的轉載防災減災知識。此外,我們

還印制了《后西溪社區居民綜合減災應急疏散手冊》,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向居民解答突發公共事件時應采取的應急手段,幫助居民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

三是依托活動陣地,讓防災減災知識成為 “必修課”。我們認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是一項新工作、新考驗,因社區而異、因居民而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內練硬功,自我加壓。為此,社區總結經驗,結合人群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

活動。依托市民學校、黨校、人口學校、家長學校等教育陣地,對社區居民開展火災、臺風、雪災、雷電等常見災種的減災知識培訓,普及最新的防災減災知識。利用社區文化宣傳機構和場所,寒暑假期間開展青少年減災教育活動,展現社區減災教育進課堂風采面貌。結合每年的5.12國家防災減災宣傳日和寒暑假,組織一次大型宣傳活動,確定每半年組織一次培訓活動和大型應急演練活動。注重針對不同季節開展主題科

普宣傳,在春季傳遞流行病防治知識,在雨季宣傳抗澇知識,在干燥冬季發放防火備忘。開展以活躍社區減災文化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廣場文藝活動,將發生在社區里的真實災害事件改編成小品、說唱演出,以事喻災、以案釋災、以藝示災,組織好減災宣傳進家庭、進商戶、進工地等主題活動。

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社區將以此次創建防災減災示范社區為契機,堅持夯實防災減災各項基礎工作,調動居委會、物管服務站、轄區單位各方面力量積極做好安全排查工作,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為居民群眾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后古小學防災減災活動匯報材料

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文件精神,開展了以防災減災為主題的各項活動,普及了有關防災減災的知識,增強了學生防災減災的意識,激發了師生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災害

的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學生的防災減災的意識和知識有了明顯增強?,F將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導,緊緊圍繞“防災減災”主題,大力宣傳應急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普及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災減災宣教活動,深入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校園、進課堂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防災減災意識。

二、成立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來友

副組長:王慶文

組員:各班班主任

三、廣泛宣傳,開展系列活動

1、召開教師會議,宣傳布置活動安排,確保了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2、對全校師生進行了安全教育講座。

3、組織教師對校內一切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立即整治。

4、每班發放一份《小學生自護自救安全常識》由班主任對學生開展自救自護的培訓,重點加強學生的逃生意識和技能訓練。

5、開展自救自護的主題班會,重點防溺水、防火、防雷擊、防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

6、開展《上下學自我保護》三字經背誦比賽

7、開展演練。廣播室內突然傳出警報聲,少先隊黃老師緊急通報學校發生火災,請同學和老師馬上撤離。同學們已在老師的組織下,用毛巾、紅領巾等物品捂住嘴巴,迅速到操場集合。此次火場逃生演習,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火場中自救、自護的能力,提高了師生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四、取得效果

1、學生安全知識面更廣了,安全

意識更強了,對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2、通過對各種災害避險知識的學習,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更高了。

3、管理機制更加完善,教育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了。

4、 創建了安全的教學環境,形成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良好氛圍。

我校通過開展“防災減災主題”系列活動,大大加強了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起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進一步做好學校的一切安全工作。

后古小學防災減災活動匯報材料

后古小學

2014/5/16

社區防災減災工作匯報

近年來,世界各地自然災害不斷,在痛定思痛之后怎樣在大災大難之際提高群眾的自我救護意識和技能,成為當務之急。尤其在災難中,普通老百姓的自我救護意識和能力比較弱,造成的傷亡比較高,所以怎樣有效提高轄區居民

防災救護知識,幫助居民克服災難來臨之際的心理恐慌,提高生存率,成為我們面對和思索的問題。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我社區的防災減災工作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市“減災進社區”的指示精神,加快防災減災進社區步伐,增強全民防災減災的意識,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作了一定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

路子鋪位于秦淮區東南部,東依城東干道,南臨卡子門廣場,西接土城頭晨光路,北靠雨花橋外秦淮河畔。占地面積約有6萬平方米。社區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成立了以書記、主任葛燕為組長的防災減災領導小組,社區劃為六片每片設立信息員,轉移疏散引導員,應急搶險隊員,醫療救助人員,疏散志愿者,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和完善社區應急救助預案,

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措施,進一步規范災害應急行為,提高災時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水平,切實保障好災民的吃、穿、住、醫及災后重建工作,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二、宣傳工作到位,群眾知曉率提高

為提高居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居民防災減災意識,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區制定減災教育工作計劃,開

展了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公益廣告牌、宣傳欄、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營造濃厚的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氛圍。把5月12日“防災減災日”作為“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日”,在社區開展減災宣傳,發放宣傳資料,開展防災減災知識答題,增強社區居民的減災意識,強化宣傳力度。

三、開展防災減災活動,提高災害應對力

社區利用轄區內的營養學校操場

空地設立災害應急避難場所,樹立明顯的應急標志和指示牌,社區器材室配備了消防救生器材,每年組織志愿者和居民開展防災減災演習,提高居民抵抗災害的能力,災害來臨時,社區組織居民,積極應對災害。如今年冬季遭遇的雨雪冰凍的襲擊,來勢洶猛,持續時間長,20多天的低溫冰凍天氣,使路面嚴重結冰,我社區組織減災志愿者一起,頂風鏟除冰雪,為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送醫送糧,保證居民正常生活。

社區的減災防災活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執政為民、為民解困”為宗旨,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目標。通過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小學防災減災活動匯報材料

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文件精神,開展了以防災減災為主題的各項活動,普及了有關防災減災的知識,增強了學生

防災減災的意識,激發了師生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災害的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學生的防災減災的意識和知識有了明顯增強?,F將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導,緊緊圍繞“防災減災”主題,大力宣傳應急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普及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災減災宣教活動,深入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校園、進課堂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防災減災意識。

二、成立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

三、廣泛宣傳,開展系列活動

1、召開教師會議,宣傳布置活動安排,確保了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2、對全校師生進行了安全教育講座。

3、組織教師對校內一切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安全

隱患立即整治。5月25日,我校全體教師帶領高年級學生對東校墻部分腐朽根基進行了加固。

4、每班發放一份《小學生自護自救安全常識》由班主任對學生開展自救自護的培訓,重點加強學生的逃生意識和技能訓練。

5、開展自救自護的主題班會,重點防溺水、防火、防雷擊、防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

6、開展《上下學自我保護》三字經背誦比賽

7、開展演練。廣播室內突然傳出警報聲,少先隊姜老師緊急通報學校發生火災,請同學和老師馬上撤離。同學們已在老師的組織下,用毛巾、紅領巾等物品捂住嘴巴,迅速到操場集合。此次火場逃生演習,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火

場中自救、自護的能力,提高了師生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四、取得效果

1、學生安全知識面更廣了,安全意識更強了,對安全的理解更深了。

2、通過對各種災害避險知識的學習,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更高了。

3、管理機制更加完善,教育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了。

4、 創建了安全的教學環境,形成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良好氛圍。

我校通過開展“防災減災主題”系列活動,大大加強了對學生的

安全教育,建立起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進一步做好學校的一切安全工作。

**鎮***小學

2014年5月25日

第五篇:防災減災工作匯報

任縣第四中學防災減災工作匯報

2014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為了進一步提我校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學校高度重視縣教育系統防災減災日和防災減災宣傳周各項工作,嚴格按照局關于做好2014年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召開專題會,成立領導小組,進行安排部署,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防災減災活動?,F將有關活動情況報告如下:

一、 防災減災知識進課堂

5月12日邀請縣消防大隊工作負責人來學校開展防災減災知識講座,全校師生通過聽取專業的知識講座及鮮明的案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另外,學校還把本周定為安全主題周,通過主題班會重點普及各類災害基本知識的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主題班會上,師生利用演講、看視頻、講故事、傳閱資料、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對安全防范防災減災知識進行交流互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開展防震應急疏散演練

學校于2014年5月12日舉行了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顒忧?,學校結合以前演練經驗,修訂和完善了疏散方案和應急預案。演練中師生有序疏散,整個活動過程安全、快速。師生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加強,疏散逃生本領得到提高。這次演練針對災難發生時緊急疏散,旨在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師生的緊急疏散能力,嚴防擁擠踩踏等事故的發生。

三、災害風險隱患與排查治理

學校成立安全隱患排查領導小組,由政教處牽頭,總務處配合對學校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及食堂等關鍵部位進行了全方位的隱患排查。檢查內容包括安全出口、應急燈、消防管道、實驗室、院落圍墻、學校監控、食品衛生及用電安全等。并對發現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研究整改措施,消除隱患。

四、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

學校還利用主題班會、校園廣播、黑板報及校園網等形式,對全體學生進行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地震應急、自救互助知識,地震謠言的識別方法的宣傳,普及地震安全知識活動,推進防震減災知識,讓全體學生都樹立正確看待地震的理念,掌握應有的防震自救互救、防災減災知識。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綜合實踐課程總結下一篇:綜合公司管理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