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為什么中國夢能夠實現

2023-04-19

第一篇:為什么中國夢能夠實現

“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什么?如何理解實現“中國夢”

堅持實干興邦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

事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即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要實現這些、做到這些,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

第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國家一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歸根到底靠“實干”。沒有“實干”,寫在紙上的東西無論多么美好動人,終究無法成為現實。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ldquo;實干”。“實干”是一切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天上不會掉餡兒餅”,任何物質財富都是通過人的“實干”創造的。物質財富是人類安身立命、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家庭幸福、百業昌盛、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的基本標志。通過“實干”,創造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增強社會的物質實力,是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民族自立自強的根本之道;脫離“實干”的“空談”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只能是空話。

第三,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靠“實干”。“實干”是一切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 其一,社會的一切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必須依靠精神文化生產者通過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通過“實干”來創造;“空談”只能制造誤國誤民的“精神垃圾”。其二,“實干”是“實干精神”生成的源泉和發展的動力。“實干精神”是反映“實干”的需要和規律,并在實干過程中生成和發展的各精神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尊重規律、求真務實的精神,勇于擔當、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精神,不怕挫折、攻堅克難的精神,團結合作、顧全大局的精神,等等。實干精神,人們只有在“實干”的歷練過程中才能夠創造它、理解它、珍惜它、升華它、享有它,“空談”是與實干精神格格不入的。其三,“實干”是塑造健康人格、培育“中國精神”的園地。“實干”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對于個人來說,“實干”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立德勵志、享受人生的根本途徑,是“立德、立信、立言”之本。對于社會來說,“實干”是引導觀念、涵養精神、弘揚文化、凝心聚力的根本途徑。

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4]。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地。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第二篇:什么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反映了新一代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分八個專題摘錄了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期間關于中國夢的重要論述一百四十多段,匯集了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全面系統地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提供了一部權威的教材。

這部《摘編》內容十分豐富,八個專題可分為四個板塊。第

一、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中國夢的源起、本質內涵和重要意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核心內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他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帶領人民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的這些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內在邏輯和價值追求。

習近平同志還結合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特別是近代以來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強調:“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愿”,中國夢“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這些論述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深刻揭示了中國夢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

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時代號召。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我們明確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個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為群眾易于接受的表述”。習近平同志把中國夢與“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緊緊聯系在一起,使得中國夢既緊緊圍繞當前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又與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現代化的一貫目標追求和既定的“三步走”戰略相銜接,既是一種形象、通俗的表達,又有著明確的奮斗目標和步驟,易于人民群眾接受和理解,更便于傳播和交流。

這部《摘編》的第三到第六部分,主要論述的是怎樣實現中國夢的問題。

要由現實的此岸到達夢想的彼岸,就必須鋪就一條堅實的道路。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習近平同志的這一論述,表現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自信,表現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

夢想和道路需要精神的支撐。夢想之船只有揚起精神的風帆才能一往無前。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就是說,“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就是要用愛國主義把中華民族力量團結凝聚在一起,要用改革創新精神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需要每一個人為之不懈奮斗。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他強調:“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

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習近平同志的這些論述,深刻提示出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摘編》的第七部分,論述了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的關系,展示了中國夢的全球視野和國際胸懷。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出訪就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中國發展壯大,帶給世界的是更多機遇而不是什么威脅。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夢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中國的國際形象。習近平強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國夢與各國人民追求和平發展的美好夢想相通;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致力于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

習近平的這些重要論述,順應了各國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的時代潮流,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昭示了全球化發展時代中國外交的新思維和新思路,也展現了中國政府致力于推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積極負責任大國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摘編》的第八部分,論述的是夢想與擔當、理想的現實的關系。

夢想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提出實現中國夢,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人民美好生活對國家民族光明前途的向往,也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擔當。習近平同志說“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總是把理想與擔當緊緊連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實現中國夢,要有擔當意識,更要靠實干精神。人間萬事出艱辛,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習近平同志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強調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要求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

他強調“政貴有恒”、倡導“功成不必在我”,要求樹立正確政績觀。他指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

中國夢是精彩的,習近平同志關于實現中國夢的論述同樣精彩、透辟。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拓展了黨的十八大精神,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豎起了一面新的精神旗幟,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用這些重要論述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好地肩負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歷史重任。

第三篇:為什么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材料分析題:2020年初,中國疫情期間人民抗疫鮮明凸顯出中華民族團結的強大凝聚力,深化和升華了中國民眾對于中國精神的認知。疫情發生后,武漢封城,全國人民支援湖北戰“疫”,醫護與生活物資緊急調配湖北,醫護人員不顧感染風險毅然決然奔向抗疫戰場,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有車市民在疫情最嚴重時刻主動充當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臨時司機,社區志愿者在各個小區守護老百姓生命安全,外賣小哥為減少人們外出降低感染風險讓自己多跑路無接觸送達生活用品,青年們勇敢地擔起肩上的責任,中國青年用自己的時代擔當書寫了最美的青春故事。全國人民用中國心共鑄中國魂,身處各地的每一個中國人都以強烈的大局意識將自身個體融入到舉國抗疫的宏大主題敘事中,14億中國人用史詩般的眾志成城應對疫情,在抗疫戰中勠力同心風雨同舟共同戰

參考答案1:

人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和民族更是這樣。沒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撐,就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精神生生不息,成為照耀我們民族奮勇前進的不滅燈塔。

今天,中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上,在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靠什么凝聚社會共識、激發創造活力?面對紛繁復雜的觀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如何以更大智慧與勇氣啃硬骨頭、涉險灘?離夢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越需要持續激發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關頭的同仇敵愾,還是眾志成城抵御重大災害,凝聚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個人命運才會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滴水之微才能匯聚成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每個人的夢想成就偉大的中國夢,形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改革創新始終是激勵我們在時代發展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40多年來,從農村改革的興起,到深圳等特區的創立,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多項事業的開拓,改革創新精神激蕩神州,造就了歷史的巨變,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改革沒有完成時,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無論是沖破思想觀念障礙,還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釋放改革紅利,都需要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邁過溝溝坎坎、越過發展陷阱,才能贏得更加光明的前景。魯迅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讓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融入現代化進程,我們就一定能永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參考答案2:

中國夢是新任領袖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有夢想,有追求并沒有錯,但是如何實現夢想,如何實現追求則值得研究.

歷任領袖在執政六十多年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缺少過夢想,60年前的夢想是趕英超美,50年前的夢想是解放全人類,40年前的夢想是四個現代化,30年前的夢想是致富,20年前的夢想是小康,10年前的夢想是和諧。從歷史可以看到,夢想越宏觀,越不切實際,則越不可能實現,不但不能實現,而且會給人民帶來災難,改革開放前的夢想顯然比改革開放的夢想更宏大,但歷次政治.運動讓人民蒙受苦難,國家經濟陷入崩潰.

中國夢的夢想提出了民族復興,談到復興則應該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來,中國全面落后于世界,鴉片戰爭的失敗可以將原因歸于對方的船堅炮利,但甲午海戰的全軍覆沒則是在裝備領先于對手的情況下失敗的,殘酷的現實告訴國人,中國除了在科學技術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間的仁人志士首先認識到了這一點,但遭到了慈禧為首的當局的拒絕,百日維新的失敗使國家失去了第一次復興的時機,等慈禧等權貴領悟過來,試圖重走君主立憲的道路時,歷史已不給機會,辛亥革命的槍聲徹底終結了沿襲千年的封建.

五四運動所提出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標志著國家的制度轉型已經成為全民共識,但國共兩黨的先后崛起及相互爭執以及日軍侵華導致國家的民主化進程長期停頓甚至導退.

新政權結束了多年的戰爭,但盡管制訂了憲法,卻幾乎沒有被尊重過,歷次政治.運動幾乎使所有的人都成為受害者,文革中連在任的國家主席高舉憲法都不能保護自己,一個忽視的決策者最終成為受害者.

改革開放以后,撥亂反正,人心思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口號深入人心,但一場本可和平解決的政治事件終結了即將啟動的政治體制改革.黨的領導被過度強調,而步伐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已達二十多年.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夢所提出的民族的復興只有通過制度的轉型才能夠達成,全面的徹底的政治體制改革已是民間的共識,鄧當年也指出,經濟領域的改革只是第一步,政治體制的改革才是根本,如果政治體制的改革不成功,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也有可能失去.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體制所造成的巨大所侵蝕.

正如習主席所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廣大的人民迫切期待體制改革,通過制度的設計來消滅,希望新一屆班子能聽到人民的呼聲,不辜負歷史和人民的期待.

第四篇:什么是中國夢?青年學生如何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2012年1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

“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地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夢,也是每一個人的夢!

溫家寶總理于2009年“五四”前夕在與清華大學畢業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指出:“每一個青年的前途離不開國家的前途,沒有國家的前途也就沒有青年的前途。同時,國家的前途也離不開青年的前途,一個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沒有青年的犧牲和奮斗精神,沒有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這個國家也是沒有希望的。這兩點互相聯系,歸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由此可見,國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滿足國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為的青年人。

習近平主席再繪“中國夢”時寄語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黨對青年的殷殷期盼,這是國家對青年的深深呼喚。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高校學生作為青年中一個特殊的群體,高校青年學生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影響著“中國夢”的實現。

青年學生的奮斗行動:

1、在黨的引領下尋求圓夢的精神動力.高校的青年學生要去實現“中國夢”,必須要有正確的奮斗方向,這個正確的奮斗方向則必須要有引領青年學生前進的力量。高校青年學生必須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實現“中國夢”尋求精神支柱。

中國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學生實現“中國夢”提供了精神動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通過樹立先進的典型,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高校的青年學生,從而為他們圓夢提供精神動力,以便他們滿懷信心的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2、在社會實踐中探尋尋夢的現實問題

高校青年學生大部分時間呆在學校,對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難免認識不足,容易形成“空談誤國”,會將為實現“中國夢”停留在口號上。因此,高校青年學生必須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去走入社會,根據各自的專業實際,去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去發現現實的問題,然后去根據自己所能解決一個又一個的現實問題,讓“中國夢”的實現越來越近。

3、在腳踏實地的實干中實現中國夢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中國夢,靠高校青年學生的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空談是不行的??照勚粫庆F里看花,誤國誤民、害莫大焉。實現中國夢,必須要高校青年學生腳踏實地,立足國情,立足自身現實,刻苦學習專業知識,牢固專業基礎知識。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做事。

實現中國夢,說到底就是要高校青年學生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人

只有腳踏實地的實干,才能把美麗的夢想變成光輝的現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作為高校青年學生要牢總書記的教誨,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刻苦學習、勇于實踐,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收獲成功、托起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青年正當時。一切有志于實現中國夢的高校青年學生,都應該揚帆起航、中流擊水,在黨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圍繞大局,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中書寫璀璨篇章,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腳印!

第五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txt

學習“三個代表”重要論述,我們更加感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走向勝利。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領導地位,是由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是經過長期歷史實踐考驗形成的。

現代政黨的產生,都是歷史運動的產物,是一定時代的要求。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使中國積貧積弱,瀕臨滅亡邊緣。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完成這兩大任務,近代中國的許多志士仁人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探索外御列強、內求復興的道路。但這些斗爭由于缺乏先進政黨的領導和正確思想的指導,都沒有能夠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能夠改變中國人民災難深重的悲慘境遇。這個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因為是時代的選擇,代表了歷史前進方向,它一成立,就顯示了突出優勢,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并進一步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在這一歷史巨變中,中國共產黨以其正確的決策和一代一代共產黨人自我犧牲的精神,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黨派的信任和擁護。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

黨的先進性的實現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作過有益探索,取得過重要成就,也經歷過嚴重曲折,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我們黨是一個在前進中善于總結經驗,能夠鄭重對待自己失誤的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真糾正了自己的失誤。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非凡的政治智慧、果敢的革命膽略,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往開來,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國內**的嚴峻考驗,妥善處理國內和對外關系中一系列重大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的階段并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顯示出在復雜形勢下凝聚全黨、駕馭全局、開拓前進的能力。在建國以后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經過20年的努力,社會主義中國愈益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事實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當前,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黨的十五大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人民完成這一宏偉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

實現幾代人的夢想。

首先,我們黨有代表先進文化最高成果的科學理論的指導。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我們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表明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鄧小平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能夠變成改造客觀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勝利前進。

其次,我們黨有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確立了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根據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黨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些路線、方針、政策,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解決改革開放中的各種復雜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在跨世紀的征程中,只要我們堅持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認真貫徹執行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各項方針、政策,就一定能順利實現跨世紀的奮斗目標。

再次,我們黨有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由于黨在長期斗爭中同人民群眾形成了血肉聯系,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反映了人民的意愿,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因而廣大人民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自覺貢獻聰明才智。對當前的困難和問題,人民群眾是理解的,是支持黨去克服困難的。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黨能夠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又次,我們黨有一支總體上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干部隊伍。在中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組織像我們黨這樣集中了那么多先進分子。改革開放以來,黨從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出發,確立了干部隊伍的“四化”方針,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努力造就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我們黨的各級干部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為指導,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開闊了眼界,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干,總體上是能夠勝任各個方面工作的、能夠同人民群眾一道艱苦奮斗的。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勝利地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歷史表明,我們黨不怕困難,總能依靠人民克服困難?,F在,我們黨在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指引下,走向新世紀的目標任務、大政方針已經明確。完全可以相信,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只要全黨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我們這個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就一定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更好地為人民所擁護。

中國共產黨能成功領導中國革命的原因

摘要: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在這以后的28年里,中國

共產黨不斷探索創新,糾正自身錯誤,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本文將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道路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與成功實踐中,我們發現一個重要規律:理論指導、干部帶領、群眾參加成始終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全過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辛歷程不斷顯現其規律的真理光輝。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 原因

正文: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于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最終于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原因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依靠和發動工農群眾,與國民黨合作,進行北伐戰爭,掀起了國民大革命的浪潮。然而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以“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運動的興起而失敗告終。南昌起義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然而這條革命道路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受“左”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的挫折,特別是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的失敗,導致紅軍被迫通過長征實現戰略轉移,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及時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的錯誤,開啟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新篇章。中國共產黨在黑暗中摸索,在曲折中前行,最終取得革命勝利。

1、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僅僅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開始。但這并不是說,適合中國情、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理論就由此產生了。從這時起,中國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就在探索中國革的特殊規律,并試圖從理論上闡發遇到的問題。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建黨條件基本成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干中開始醞釀。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然而中共“二大”的召開則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客觀實際相結合,通過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明確地提出當前階段的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開始采取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采取過并且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群眾路線的方法。使群眾認識到這些意見是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的,號召群眾實行起來、化作他們自覺的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

二、 實行國共合作,掀起國民大革命

根據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綱領,在1922年到1923年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推動一系列的工人運動,在中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高潮。通過領導工人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密切了同工人階級的聯系,黨的自身建設也由此得到了加強,也逐漸意識到單憑一個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而要勝利,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所以,中共決定采取更為積極的步驟去聯合當時的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充分分析了當時的國情,結合實際,提出聯合國民黨,就是整體性觀念的體現。如果沒有與國民黨聯合合作,那么也就沒有了浩浩蕩蕩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國民大革命了。在這期間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都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強烈支持,而革命的社會內涵也更加深刻,為以后中國共產黨聯合工農階級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

隨著革命蓬勃發展,在革命統一戰線的內部爭奪領導權的矛盾也日益顯露。1927年“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大革命的最終失敗。中國共產黨損失慘重,不但組織被破壞,而且黨的活動也被迫轉入地下。工農運動走向低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有組織的革命力量。究其原因,從客觀方面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強大,而從主觀方面來說,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后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于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還處在幼年階段,沒有經驗,而這些紛繁復雜的革命斗爭又把許多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要求他們在理論上對大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前途、領導權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等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中共的探索道路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必須從當時的具體國情出發來制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時我們也要正確地對待外國經驗,要與本國國情相結合,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在此以后,中國革命者不斷思考中國的革命道路,逐漸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槍杠子里出政權”的武裝革命道路。在這一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辟著革命新道路的局面。

三、新道路探索

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革命是要繼續堅持蘇聯模式,以城市為中心,還是開辟新的道路,成了中國共產黨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總戰略。其基本內容是,中國共產黨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后奪取全國勝利。

實踐上,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受挫后,部隊向農村轉移,并且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給我們的啟示是:

第一,革命的政黨必須具備創新意識。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理論是一種創新,符合了當時實際狀況,成功推動了革命的前進步伐。

第二,一切從實際出發。當時中國革命存在著嚴峻的形式,大革命失敗后,革命陣營縮小了。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后,把國民黨變成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政黨,國民革命軍成了屠殺人民、鎮壓革命的工具;民族資產階級退出了革命陣營;上層小資產階級發生了動搖,革命主力遭到極大摧殘。中共領導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只有工農力量是最可靠的,同時必須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獨立地領導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符

合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第三,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建黨之初,我們黨就明確指出,黨的任務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黨進行革命活動時,必須廣泛聯系和發動群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的民主革命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武裝斗爭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無產階級要取得民主革命勝利,首先必須深入農村,開展土地革命,把農村改造成為先進和鞏固的根據地,成為促進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打破思想禁錮和教條主義的束縛,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奪取政權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否定了“城市中心論”,體現了“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就之一。它以獨創性的內容,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性的轉變,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寶庫,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四、在新道路探索中曲折前進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會議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這次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挽救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危機而召開的。在大革命失敗以后的這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犯錯誤的教訓,一方面反對左傾機會主義,又一方面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使自己從兩條戰線斗爭中鞏固和壯大起來,從而把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堅持下來并推向前進。革命的政黨,革命的人民,總是要反復地經過正反兩方面的教育,把握對立統一關系,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通過比較和對照,才能夠鍛煉得成熟起來,才有贏得勝利的保證。

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最終取得紅軍長征的勝利。而創造這一偉大歷史的就是長征精神——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后中共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全面內戰的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鍛造出了有效的克敵制勝的武器。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第三,加強共產黨資深的建設。

放眼未來,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路線和思想路線,正確認識和處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使主觀的工作指導同客觀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主客觀的關系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這一哲學根本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我們黨總結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歷史經驗表明,離開馬克思主義指導,就會失去方向,就會走到邪路上去;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卻脫離中國的具體實際,也是斷然不能成功的。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情況在變化,因此,在新的歷史階段,仍需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與中國革命相結合,開辟出新的革命歷史時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08年修訂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08年修訂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2008年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922年7月)

5、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

6、毛澤東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節選)(1936年12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五四運動的思想及意義下一篇:我所熟悉的一條河散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