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怎樣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2023-06-14

第一篇:怎樣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教你擺脫“手機依賴癥”

一.減壓

“手機依賴癥”是當今工薪白領階層以及大學生人群最常見的“病”。我們試著來了解原因:正是由于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的頻繁讓手機成了大多數“工作狂”交流工作的核心。是否可以暫時把工作放一放,找個空閑的時間去旅游,還要嚴格規劃一下自己的工作計劃,保證時間與工作效率的正常比例。

二.讓自己變得外向起來

還有個原因是導致“手機依賴癥”的不可或缺因素,就是內向自卑的性格。正是因為這類人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少,對自己缺乏自信,還不主動與外界聯系,只能把手機當成自己最忠實的“伙伴”。

試著多參加些聯誼會,多去參加好友的聚餐或者活動,理智的鼓勵自己,讓自己去做一些以前由于“害羞”而不敢去做的事。

三.重建交際圈,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

或許你當前的交際情況更大意義上讓你離不開手機,但是你可以重整自己的交際圈,讓你的交際活動頻繁并活躍起來。當你想要玩手機刷QQ時,為什么不插上耳機去聽一首陶冶情操的英文慢搖。學會轉移注意力,可以多去參加舞會,與好友去晨跑、去郊游,自己還可以堅持長跑,讓自己成為一個除了工作可以隨時隨地去參加娛樂運動的人。

最后,你發現用手機刷到小編寫的這篇經驗時。你自認為自控力太差,或者認為自己的情況很嚴重,經常并階段性的情緒波動,不要排除去看心理醫生的可能。事實上,對手機的依賴從心理學上分析屬于一種對自己社會身份地位的過度認可、這樣做可以讓自己得到存在感,嚴重時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第二篇: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調查問卷

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調查問卷您好!我們是經濟系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最近我們正在進行一項有關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情況的研究作業,特向您咨詢有關意見和建議,您的寶貴意見將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珍貴的資料,我們將對你提供的信息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1.您的性別?

A.男√B.女

2.您的專業是?

√A.理工類B.文史類C.其他

3.您現在的年級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使用手機已有幾年?

A.一年以內B.一年到兩年C.兩年到三年D.三年到四年√E.四年以上

5.您每次出門時會檢查是否帶手機嗎?

A.不會B.很少C.一般D.經常√E.總是

6.您是否會在上課時玩手機?

A.不會B.很少√C.一般會D.經常會E.總是會

7.您是否會因為使用手機而忘記要做的事情?

A.不會√ B.很少C.一般D.經常E.總是

8.如果出門忘了帶手機,您會?

A、感覺很不安√ B、有點不安,但問題不大

C、沒什么感覺D、不帶手機,會更輕松

9.睡覺是否關機?

A、是√B否

10.您覺得手機對您已經制定好的學習或工作計劃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A.沒有B.絕對沒有√C.輕微D.較大E.極大

11.您覺得您對手機的依賴程度?

A.很強B.較強√C.一般D.較弱E.很弱

12.您每月的話費是

A.25元以下B.25-50元C.50-75元D.75-100元√E.100元以上

13.您每天睡覺前使用手機的時間大概是多長

A.15分鐘以內B.15-30分鐘√C.30-45分鐘D.45-60分鐘E.1小時以上上

14.您在無聊之余首先想到使用手機進行消遣嗎

A.不會B.幾乎不會C.偶爾會D.經常會√E.總是會

15.您使用手機用來打電話發短信的時間是多少?

√A.1小時以內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4個小時以上

16.您使用手機在玩QQ、玩游戲花多少時間?

√A.1小時以內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4個小時以上

17.你是否有發短信時可以侃侃而談,但面對面時卻無話可講的情形?

A、是√B、否

18.是否會在長時間使用手機后會出現頭暈、惡心、精神不振的現象?

√A、沒有B、偶爾C、經常D、感覺強烈

問卷結束,謝謝大家的配合!

第三篇: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調查問卷

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調查問卷 1.您目前擁有手機嗎?()*

A.有B.沒有

2.您每天使用手機多長時間?(單位:小時)()

A.0-1B.1-2C.2-5D.>5

3.你使用手機,使用最多的功能是哪幾個?(可多選)*()

A .短信(MMS彩信)B. 通話C .娛樂

D.拍照攝像E.代替鐘表、鬧鐘或設置日程表及備忘錄 F.其它

4.你的手機最常用于哪些方面*()

A.聯系家人朋友B.戀愛需要C.學生活動,社會工作需要

D.娛樂打發時間E.其它

5.您的月生活費是多少?*()

A.400以下B.400—600C.600—800D.800—1000

E.1000以上

6.您使用手機平均月費用是多少?()

A.30元以下B.30—50C.50—70D.70以上

7.您在特殊場合(圖書館、講座、課堂、開會)會將手機設置成靜音、振動或關

機嗎?*()

A.一定會B.想起就會C.很少D.不會

8.您晚上關機嗎?*()

A.不關B.想起就關C.關

9.以下哪種描述符合你的情況:*()

A.無論什么事情,我都喜歡用手機短信的方式解決

B.除了難以啟齒的事情或在不方便通話的時候我會用發短信的方式外,我都傾向

于與他人當面或者通電話解決

C.無論什么事情,我往往都喜歡與人當面解決,不喜歡手機通話短信等不直接的

方式

10.如果出門忘帶手機,以下描述最符合你的情況是:()*

A.感覺不安,想方設法回去取手機

B.有點擔心,但覺得問題不大

C.無所謂,反而覺得輕松

11.你有時是否會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地拿出手機來看看是否有未接電話或短

信:*()

A.會,經常B.會,有時C.一般不會

12.當一段時間(半天或一天)手機鈴聲不響時,您會感覺*()

A.沒感覺B.有點落寞C.不適應D.其它

13.當手機鈴聲來臨時,您會感覺*()

A.直接接聽或查看,沒什么特別感覺

B.有滿足感和興奮感

C.會有被打擾的感覺

14.有手機相伴感覺才踏實,如果沒有手機便會覺得自己與外界失去聯絡,感覺

孤單和失落?* ()

A.經常B.有時C.很少

第四篇:關于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的調查問卷

關于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您好!我們是11級國際經濟與貿易班的同學,為了了解大家對手機的依賴情況,我們特邀您參加此項調查,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將成為我們學習資源建設的重要參考材料。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查不記名的方式,我們對您的回答將予以保密,我們期待能收到您填寫完整的問卷,謝謝。

你的性別:你的年齡:

1、睡前必做,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拿手機看嗎?

A. 是B 否

2、 你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一般在?

A.3小時以下B3小時—6小時C,6小時—9小時D.9小時以上

3、 玩手機大部分的時間用于(可多選)

A打電話B發短信C玩游戲D拍照片

E 逛社交網站F聽音樂G 看電影H其他

4、 出門忘帶手機,沒辦法回去拿,你會?

A感覺很不安B沒什么感覺C有點擔心,但問題不大

5、你是否有過“我的手機在震動的幻覺”,甚至把別人的手機震動聲當成自己的手機在震動?

A 從來沒有B 偶爾有C經常有

6、手機上的虛擬社交有沒有讓你覺得他比真實生活更有趣味?

A有B沒有

7、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信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A有B沒有

8、你每個月的話費消費支出一般為多少?

A 30元以下B 30元—60元C 60元—90元D 90元以上

9、你是否認為智能手機影響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并談談對此的看法?

第五篇:語文教學中如何克服中學生的“手機依賴癥”

當今時代是電子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興媒介,以其便捷性、即時性和功能多樣性等優勢脫穎而出。”[1]已經成為人們最重要的通信乃至娛樂工具?,F在我們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低著頭玩手機的人。在中學校園中,這樣的低頭族也是?壹?不鮮,手機進入了與我們中學生息息相關的校園。每個班級中,擁有手機的學生不占少數,上課玩手機,吃飯看手機,睡覺玩手機,久而久之,學生對手機過于依賴以至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特征。學生形成的“手機依賴癥”成為困擾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問題之一。語文不僅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也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基礎性學科,語文教學應發揮其特有的魅力,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運用手機。想要真正做到通過語文教學克服中學生的“手機依賴癥”,首先需要探討清楚中學生“手機依賴癥”形成的原因。造成中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但是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主要原因

(一)從手機自身具備的特性來講,“手機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實用性與即時性等特點,與生活、學習和工作聯系密切,能夠滿足人們各種不同的需要。”[2]中學生通過智能手機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查閱資料,打電話,玩游戲,購物等等,手機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二)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的管理不夠嚴格。

部分學校并沒有明確表示學生不得帶手機出入校園,而且對學生帶手機的行為沒有嚴加管理。學校對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和危害認識不夠深刻,缺少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監督。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不能完全吸引學生。尤其是語文課,一些學生認為老師講的沒意思,聽不進去,就拿起手機看微信,發朋友圈,聊QQ,逛微博等等。有的教師對這種現象會采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認為反正都是那些差學生,他們學不學都是一個樣,只要他們不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就好了。然而一堂精彩的課是可以時時刻刻抓住學生眼球的,這正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打開學生興趣的大門,點燃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強烈欲望,減少直至杜絕因課堂枯燥而引起的學生玩手機現象。

(三)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講,其心理因素占據著主導地位。

第一,受從眾和攀比心理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很不健全,容易和別的同學攀比,隨波逐流。同學在一起朝夕相處,在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或者壓力之后,有的學生就會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行為。例如,看見別的同學買手機了,有手機的同學圍在一起交流或者拿著手機一起打游戲,看視頻等等,沒有手機的同學就會產生好奇,特別想和別的同學一樣,于是不管父母的經濟情況,也不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手機,就認為別的同學都買了,都用了,我也得有,只有自己有了手機,才能和別的同學保持一致,不會被別的同學笑話。如果看見別的同學用比較貴的手機,隨之也想有相同價格的手機。這就是從眾和攀比心理在作祟。

第二,受自身性格的影響。每個中學生的性格不同,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不同。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自卑,缺乏信心,他們不善于和其他人面對面的用語言進行交流,反而更喜歡在自己的QQ空間、博客里面寫一些東西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有的人喜歡和網友聊天,一來是有很大的神秘感,二來可以減少正面與他人交流帶來的緊張和焦慮。“以手機為媒體的交流會使其更加自在,同時也可獲得一定的存在感和認同感。”[3]長此以往,學生對手機越來越依賴,與外界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導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能力下降。

第三,受中學生內心缺乏關愛的影響。對于中學生來說,很大一部分學生需要住校,他們一多半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回家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缺乏父母的關愛。而手機就成為了學生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橋梁,中學生還不是很獨立,對父母的依戀程度較高,希望通過手機的交流來增強感情,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雖然影響中學生形成“手機依賴癥”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占據了主導,學校應該抓住這個契機,通過學校教育的力量來幫助學生克服“手機依賴癥”。在此過程中,語文教育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中學生克服“手機依賴癥”。

一些老師認為,要想克服學生的“手機依賴癥”,只要強制要求他們不準玩手機,不準帶手機就可以了。仔細想想,這樣的辦法真的行得通嗎?我們不妨拿這樣一個案例來回答此問題。2015年10月28日下午,在漢中市城固縣四中的教學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九年級(1)班上化學課時,學生李某低頭玩手機不聽講,執教老師周某發現后多次提醒教育無效,為不影響教學秩序,周某對李某進行批評教育,打算暫時沒收手機,學生拒絕交出手機,周某便讓學生到教室外面反省,并繼續讓學生李某交出手機,在爭奪手機的過程中學生李某倒地,李某倒地后周某繼續奪取李某手機。此過程被同班同學用手機拍攝到,上傳后被轉載。”從該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強制性的沒收手機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失去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會像案例中的那位老師一樣造成不良的影響。雖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發生案例中的那種情景,有的學生也會把手機上交,但畢竟這只是一種浮于表面的方法,學生現在把手機上交,心里還會想著它,會想盡各種辦法把手機要回來。手機作為學生的私人物品,老師沒有權利長期沒收,最終還是要歸還的??梢哉f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要想克服中學生的“手機依賴癥”,還得讓學生自己心里意識到其弊端,從而能夠找到其他方法來替代手機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慢慢地告別手機依賴。

在學校教育中,語文教學可以憑借其特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來逐步凈化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手機觀”,合理安排玩手機的時間,進而達到學生支配手機而不是手機控制學生的目的。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口語交際”、“閱讀書籍”、“作文教學”、“綜合活動”四個方面來幫助中學生克服“手機依賴癥”。

二、主要措施

(一)口語交際活動,明辨手機利弊

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場關于手機“利弊”的主題班會或報告會,也可以舉行一次辯論賽作為口語交際活動。同學們結合自己用手機的體驗,有話可說,有例可舉,相信作為一名中學生深有感觸:過度的使用手機,會對手機產生依賴心理,而且還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這些不良影響包括: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污染學生的心靈世界;影響學生聽課效率;導致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視力下降;出現一些手機病(頸椎病、肌腱炎、手機強迫癥„„)等等。當學生們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時,就會從心底改善對手機的認識,從而減少對手機的依賴??谡Z交際能力也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舉行這樣的活動既能讓學生明辨手機的利弊,又可以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閱讀書籍活動,減少手機使用時間

美國大學教授馬克?鮑爾萊恩認為,數碼時代正在使美國的年輕一代成為知識最貧乏的一代,作者指出,年輕一代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在中國,中學生使用手機過度以至達到一種病態的地步,也會造成知識貧乏的現象。他在《最愚蠢的一代》這本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知識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過,圖書館、博物館、大學、歷史頻道、維基百科、《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一切都在你的鼠標下,但我們沒有看到年輕人,至少是美國年輕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歷史知識、公民意識、閱讀成績、國際競爭力方面的提高。為什么?因為他們把時間都花在了社交網站、IM和手機短信上了。”現在中國的中學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他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大大超過了做家庭作業和閱讀書籍的時間。在信息時代的沖擊下,學生對這種傳統的書籍閱讀漸漸淡化,隨之帶來的是內心的空虛和表面的膚淺。

但是書籍可以讓學生變得充實,有內涵。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人讀書多了,身上自然會流露出一股書卷之氣,言談舉止間會散發出讀書人特有的氣質,或典雅大方、或文雅脫俗、或不卑不亢;一個學識淵博,讀萬卷書的人,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氣質,那是一種深沉的內涵,一種璀璨的光芒。作為中學生,應該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拓寬自己的視野。鮑爾萊因認為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應該多讀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這些都是建構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思維和人格的原材料。你必須意識到,它不只是信息,而是包含著深層的道德、心理和哲學的價值,它從內部塑造你的精神。就知識而言,書本仍是第一媒介。鮑爾萊恩在《最愚蠢的一代》一書中寫道:“書籍是最好的降壓方法,無論是通俗作品還是文學經典。書籍能夠讓青少年讀者放慢腳步、靜心思考,能夠讓他們找到榜樣,能夠讓他們觀察自己紛亂起伏的情感如何充分地表達,或者發現他們實際生活中缺失的道德信念。經常閱讀書籍的人能夠更好地把握故事情節和人物特征,能夠從獨到的視角分析邏輯結構,能夠以智慧的眼光鑒賞行文風格,久而久之,便能認識到青少年的審美觀原來那么幼稚膚淺。”[4]閱讀書籍帶給學生的是心靈的洗滌和凈化,是心理上的發展和成熟,那些不成熟的心理逐漸退化,從眾和攀比心理也會隨之改變。

語文教師應該鼓勵中學生多閱讀書籍,將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看書,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從心底里改觀自己對手機的依賴,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三)作文教學活動,替代手機部分功能

許多中學生喜歡在QQ空間、博客上、朋友圈里發表一些文字,來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或者自己的切身感受。語文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將這些內容轉化為一篇小隨筆,一段小練筆或者是一篇小散文。一些學生寫的內容可能不想讓老師或者同學看到,老師也不必強行要求,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可以看到的對象;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些東西,有的時候學生特別想把一些事告訴父母,但是又沒辦法打電話,這樣就可以先用紙筆寫下來,然后見到父母的時候給他們看,用文字來加深與父母的溝通,增強內心的安全感。有的學生喜歡在手機上轉載一些美文或者自己喜歡的文章,老師可以讓學生把他們喜歡的東西摘錄在筆記本上,也可以在旁邊寫幾句自己的認識等等。這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積累很多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用筆記錄生命的歷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替代手機的部分功能,讓學生意識到一筆一畫描寫出來的文字更具有回味的價值。

(四)開展綜合活動,降低手機依賴程度

語文教師可以倡導學生自己組織一些綜合活動,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一次策劃者。在活動中,學生的組織、策劃、溝通、協調、合作、實施的能力都可以得到發展。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多與其他同學在一起相處,和自己信任的朋友交交心而不是一個人坐在那里,把所有的心思都對著一個手機訴說。這些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手機中轉移出來,提高自己交際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生活就可以變得更加趣味多姿,從而降低對手機的依賴程度。

對于克服中學生的“手機依賴癥”,單純地采取強制性的措施是行不通的,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機制。語文作為一門解放心靈、喚醒自我、發展個性的“人學”,對克服以及抵御中學生的“手機依賴癥”有著很好的功效,語文教師在平時應該注重運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直擊學生的心靈,通過合理的方式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或轉移,使中學生盡快克服手機依賴的現象,學會正確、適度、健康地使用手機。

參考文獻:

[1]趙文進.青年學生手機依賴與網絡人際信任的關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

[2]姜振.青少年手機成癮與運動干預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5,(12).

[3]??曉旭.高校學生手機依賴問題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2).

[4](美)鮑爾萊恩著,楊蕾譯.最愚蠢的一代[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專項整治動員會主持詞下一篇: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