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關于世界環境日的資料

2023-02-03

第一篇:關于世界環境日的資料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

1、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12月

中國的長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后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筑。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從公元前7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持續了兩千多年修筑過長城,今天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長城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在萬里城墻 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2、西藏布達拉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4年12月

布達拉宮在中國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歷世**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體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宮殿的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墻基寬而堅固,墻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組成撐架。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是叫“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調節空氣。宮內的柱梁上有各種雕刻,墻壁上的彩色壁畫面積有2500多平方米。宮內還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綢緞上彩繪的唐卡以及歷代文物。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距北京城約50公里。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跡,以后陸續在龍骨山上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最生動、植物化石門類最齊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類遺址。

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并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于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通過對這些考古資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其創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對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北京猿人的發現,還將用火的歷史提早了幾十萬年,他們居住過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

4、云南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7年12月

麗江地處云南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麗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萬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

5、云岡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1年12月

云岡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個,佛雕51000多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像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云岡半腰。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后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后的作品。石窟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建出云岡獨特的藝術風格。

6、武當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4年12月

武當山位于中國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圣地。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名勝區面積為321平方公里,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武當山不但風景秀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寶庫,山上古代建筑中規模宏偉、工程浩大的道教宮觀,稱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山上人文景觀豐富,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構筑。如今山上現存的大量古建筑多為明代所建。

作為一座道教名山,武當山今日香火依然,那歷經滄桑的宮觀,悠揚的道家音樂,豐富的神話傳說,連同那些虔誠的香客,傳遞著古老的文化氣息。

7、北京頤和園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8年11月

頤和園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面積約290公頃。

這個由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建造的園子,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環繞山、湖間是一組組精美的建筑物,全園分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為主體的帝后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游覽區。

頤和園的建筑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筑的精華,41米高的佛香閣是頤和園的象征。萬壽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間、全長728米的長廊將勤政區、生活區、游覽區聯為一體。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游廊聯通;長廊以精美的繪畫著稱,計有546幅西湖勝景和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鳥,1992年以“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橫,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8、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0年11月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3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觀。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飛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寶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進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自動排水和引水的難題,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災”的功效。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方圓100余公里,高峰海拔1800多米,山林青翠,景色清幽。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主要風景名勝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上清宮等。建福宮是游山的起點,始建于唐代,現尚存二殿三院;天然圖畫西距建福宮1000米,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是青城主廟,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內現存歷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等。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是祖師殿,北面有朝陽洞、上清宮。上清宮始建于晉代,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9、重慶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9年12月

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慶市,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中國唐、宋時期的石刻造像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而且“三教”、“兩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價值,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

10、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0年11月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里。該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古宏村人獨出機杼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 西遞

西遞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300余戶,人口1000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筑藝術之典范。

11、北京天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8年11月

天壇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它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瑰麗的建筑裝飾,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為273萬平方米,相當于紫禁城的四倍。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墻為弧圓形,南圍墻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主體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里舉行祭天儀式。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圓殿,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大殿結構十分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檐頂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圍兩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別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時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層漢白玉石臺上,使大殿產生出高聳云端的巍峨氣勢。

12、北京故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執政。

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它顯示著中國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二是觀賞陳列于室內的珍貴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有文物約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13、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12月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于公元366年,后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F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筑、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為研究4~14世紀的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4、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7年12月

蘇州私家園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F存名園十余處,聞名遐邇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

蘇州園林占地面積小,采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筑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田園生活(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

15、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0年11月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它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F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石窟不僅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還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0年11月 明顯陵

明顯陵位于湖北省鐘祥市城東7.5公里的純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实酆湍赣H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明顯陵的建筑格局,從整體看,宛如一個巨大的“寶瓶”,分內外圍城,外圍城高6米,寬1.8米,長3500余米,紅墻黃瓦,隨山勢起伏,雄偉壯觀。外圍城南端為兩重陵門,稱新、舊紅門。明顯陵布局巧奪天工,工藝浮雕精美絕倫。

清東陵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的馬蘭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陵園大小建筑580座,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莊、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園。

清東陵四面環山,是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寢之一,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由217座主要單體建筑組成,比中國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宮還大10萬平方米。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的永寧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寢14座,還有配屬建筑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其中崇陵位于泰陵東側、是光緒皇帝和隆?;屎蟮牧昴?,是中國最后一座帝陵。

17、北京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3年7月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東、西、北三面環山,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內,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莊重和諧。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建于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區第一陵,位于天壽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營建的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等11陵分別坐落在長陵兩側山下。陵區中部長達7公里的長陵神道(總神道)與各陵,相通。明崇禎帝朱由檢的思陵是最后一陵,此外,陵區內還建有明代妃墳7座、太監墓1座,并曾建有行宮、苑囿等附屬建筑,周圍曾筑有10個關城。

明末清初,陵區的部分建筑受到戰爭破壞,此后其他建筑也不斷殘壞。為此,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對十三陵的主要建筑進行過一次規模較大的修葺,民國后,北平市政府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長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對長、獻、景、永、昭、定、思7陵和神道建筑進行修茸,并成功地發掘了定陵地下宮殿。

18、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2003年7月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墓。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歷時30余年之久。規模宏大,周圍22.5公里,是中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歷經滄桑,屢遭破壞,現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從起點下馬坊到金水橋為導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歷經6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和金水橋以北的陵墓主體部分。 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12月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中國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約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狀如覆斗。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F存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20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19、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4年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它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園內建筑規模不大,殿宇和圍墻多采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與京城的故宮,黃瓦紅墻,描金彩繪,堂皇耀目呈明顯對照。山莊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園林的風格、結構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襲北方常用的手法,成為南北建筑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 在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著宏偉壯觀的寺廟群,這就是外八廟,外八廟以漢式宮殿建筑為基調,吸收了蒙、藏、維等民族建筑藝術特征,創造了中國多樣統一的寺廟建筑風格。

20、文化自然雙重遺產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9年12月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內,在市區以南約15公里,處在武夷山脈北段的東南麓,景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瀠洄、碧水丹峰、風光絕勝的美景,古人說它“水有三三勝,峰有六六奇”,被譽為“奇秀甲東南”。

武夷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此居住40多年,設帳授徒,著書立說,被譽為“道南理窟”。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漢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窯遺址和元代的御茶園等,使武夷山更成為人們訪古探奇,尋幽覽勝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于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21、泰山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87年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嵐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成為中國山水名勝的集大成者。泰山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中軸線上現存各種石刻1800余處,泰山岱廟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宮殿,殿內有著名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是一幅模擬封建帝王封禪巡狩的大型古壁畫。靈巖寺千佛殿內的40尊宋代羅漢塑像也很有特色。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說,從秦皇漢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禪,或祭祀,綿延不斷,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千百年來,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

22、黃山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0年12月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岳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重巒疊嶂、爭奇獻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立,高聳云外,稱為“三天子都”。山中林木茂密,古樹繁多,森林覆蓋率達86.6%,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

黃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黃山的歷史文化沉積豐厚,歷代遺留的寺廟、亭閣、盤道、古橋和摩崖石刻共200多處,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間,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黃山腳下的歙縣、屯溪等地古跡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筑藝術著稱于世。

23、峨眉山—樂山大佛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間:1996年12月

峨眉山

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于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傳是釋迦牟尼身旁的普賢大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它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道場。由于歷史變遷,現在峨眉山景區內尚存十余處古寺,如報國寺、萬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頂等。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于峨眉山東31公里的樂山市,依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坐像,是樂山最著名的景觀。樂山大佛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并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處,造型莊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左側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第二篇:奇妙的動物世界資料[1]2

奇妙的動物世界

有些小哺乳動物從很小的時候就得靠自己走動。出生幾個小時內多數小蹄哺乳動物就能站起來跟著媽媽跑了。這很重要,因為如果它們被落下,就會受到食肉動物的攻擊。剛出生時,它們的腿與身體別的部分比起來長得要長。

所有的小動物都受到雙親或其中一方的照料。有時一群動物會分享照看幼崽的責任。雌非洲象會三三兩兩組成一小群與小象在一起。獵狗會群居在一起,不僅父母,而且所有的成年獵狗都會帶食物回到窩中喂小狗。

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鯨是呼吸空氣的動物,出生在水中的幼鯨得在媽媽或別的雌鯨的幫助下來到水面第一次呼吸空氣。

哺乳動物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們的智力——它們是最聰明的動物。對于許多小哺乳動物來說,學習如何生存是成長的一部分,它們常常會模仿成年動物。有些哺乳動物必須學習捕獵技巧,如成年貓會把小動物帶回來讓小貓練習捉捕。

花大部分時間游泳的哺乳動物必須學習游泳技術。雌水獺常把很不情愿的小水獺推入水中。

人類的孩子學習成為成年人所花的時間最長,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太復雜了。語言

(一)聲音語言

許多動物都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往往成為動物之間交流信息的獨特的聲音語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發出的像樂曲一般清脆動聽的聲音來表現它們的種種“感情”。當雌雄相處時,聲調輕幽,猶如情人竊竊私語;當獨處一方時,它就發出高亢的強音來招引朋友。

(二)氣味語言

有些動物常常以特殊的氣味(信息素)來達到引誘異性、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氣味雖然沒有聲響,可也算是一種語言。例如蜂王通過分泌一種唾液產生的氣味招引工蜂來為自己服務;雌蛾產生的氣味能引誘距離很遠的雄蛾;螞蟻利用味覺和嗅覺彼此進行聯系,識別同窩伙伴;雄鹿在求偶時,它會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樹上擦,這樣,樹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氣味,于是,雌鹿聞到它的氣味以后就會循蹤而至。

(三)行為語言

動物還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例如長頸鹿在發生危險時,會用猛烈的驚跑來向同伴傳達警報;野豬在平時總是把尾巴轉來轉去,但一旦覺察到有危險時,就會揚起尾巴,在尾尖上打個小卷給同伴報警;蜜蜂在發現蜜源以后,就會用特別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擺尾舞),向同伴通報蜜源的遠近和方向。

奇妙的動物交際

人類有多種不同的交際聯絡方式,比如文字、話語、手勢、圖形„„其實,不僅人類能相互交際聯絡,動物也能。世界上有許多的動物,而每一種動物都有它們自不同的交際聯絡方式。蜜蜂是十分勤勞的小動物,它們總是忙碌著采花釀蜜,所以必須進行十分頻繁的相互聯系。我們大概都知道了蜜蜂以"跳舞"為信號,那么到怎么回事呢?在實際中,蜜蜂要告訴同伴一起去采蜜,就跳不同的舞,舞蹈主要有"圓舞"和"鐮舞"兩種。跳圓舞,是告訴同伴蜜源與蜂房相跑不遠,約100米左右,而跳鐮舞,則是通知同伴蜜源離蜂記較遠。圈數較多,頻率越快,路程越遠。

螞蟻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種動物,螞蟻的集體覓食、集體遷徙(xi)是一件我們津津樂道的事。作為一種集體生活的動物。螞蟻之間的相互聯系又是怎么回事呢?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螞蟻是靠一種特殊的"化學語言"保持聯系。這種"化學語言"稱為激素。螞蟻的器官或組織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當螞蟻在覓食時,它們就把激素散布在來回的路上。由于不同的

激素有不同的氣味,而不同的氣味又表示不同的意思,因而,同伴們就可以根據激素的氣味來判定該到哪能兒去覓食以及是什么樣的食物。一同前去的每一只螞蟻都有散發出氣味,這樣來往的路上就成了"氣味長廊",成群的螞蟻就沿著這條氣味長廊忙碌而有條不紊地搬運著食物而不會迷路。另外,螞蟻還能夠利用氣味辨認誰是同族,誰是異族 ,這一點很得要,因為如果誤入異族巢穴并被發覺,它就很難逃脫"粉身碎骨"的厄運。

在夏季,我們能夠聽到許多昆蟲的鳴叫。你知道它們的鳴叫有什么意義嗎?

昆蟲的鳴叫大多有兩個作用:其一是為了吸引異性同伴,另個則通常是對其他昆蟲發現警告。不僅小昆蟲,大的獸類也有許多的聯系形式。你見過孔雀開屏嗎?你別以為孔雀爸爸展開色澤鮮艷的彩屏是為了炫耀給你看的,其實,它的目的是引起孔雀媽媽的注意。另外,它展開彩屏還是對其他雄性的警告:"看,我多美!"它心里正這么說著呢!

大猩猩看到樹上有果子,便大聲呼嘯。它是高興嗎?不是,它是告知同伴前來分享呢!當大猩猩遇到敵害時,它們也會發出嚎叫,這回它是請同伴前來救援助戰的。

狗有一種特殊的劃分疆界方式。它們為了顯示自已的權威,往往在自已的活動范圍內,在撒尿的地方會保留濃重的味跡,這種氣味的意思就是警告其他的狗不要闖入自已活動的范圍。聰明的狗用自己的尿劃分出了自已的勢力范圍。

毛毛蟲會排隊,是很有趣的事。毛毛蟲是蝴蝶或蛾的幼蟲??茖W家稱會排隊行進的蛾類為行列蛾類。它們排隊是要集結外出大噬植物的葉子。大批毛毛蟲一起用餐,輕而易舉地就能將一棵樹的葉子啃個精光。毛毛蟲外出覓食。通常是由一只隊長帶頭,其他的毛毛蟲頭頂著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貼著一只排成一列或兩列前進,這隊伍最高紀錄是600只。為預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丟了,行列毛蟲一面爬一面吐絲,這么一來,即使走丟了都還可以找回原路。在整隊“蟲”馬走過的地面,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它們遺留下的一條“絲路”。這“絲路”不僅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且相信爬在上面要比爬在高高低低的土石上舒服得多。

有趣的是,毛毛蟲在行進過程中,若將隊長夾走,排在它后面的那一只立刻主動補位,成為新的隊長,前進的隊伍絲毫不受影響。若切斷它們的絲路,雖被切成兩隊,但后面那一隊的隊長就會到處聞、到處找,只要追上前面,兩隊又會二而為一行列。毛毛蟲到達目的地后,立刻自動解散,三三兩兩地啃食樹葉。嫩芽和樹葉全被吞噬凈后,毛毛蟲會再次排隊,跟著隊長尋找下一個目標。等大伙全吃飽了,才又排好隊,循著絲路回家去。

地球上的動物生活在無情的大自然中,各有生病自療的奇妙方法。

能跑善跳的野兔,患了腸炎以后,就四處奔波,尋覓干枯的馬蓮吃,以后,腸炎就漫漫消失了。善于捕鼠的大花貓患了腸炎,就大吃大嚼鮮嫩青草,爾后大吐不止。這種以吐止瀉的奇妙治療方法,十分奏效。家庭豢養的貓、狗,感到身體不舒適時,也跑到野地里,找些醫病的青草吃,精神就會逐漸振作起來。

生長在熱帶叢林的猿猴,一旦患了病,感到全身寒冷,戰粟不止時,就會支撐著病體,迅速跑到金雞納樹下,大嚼樹皮,頗象人類服用奎寧似的,瘧疾很快就痊愈了。大象生病以后,盡量找些具有醫療作用的野草和水草吃,如果尋找不到,它就吞服幾公斤泥灰石。人們化驗了一下,這種泥灰石中含有豐富的氧化鎂、鈉和硅酸鹽,很有治病作用。寄生蟲給鳥類帶來不少痛苦,但是,高明的鳥兒自有治療良方。鷓鴣、松雞夏天在林子里,找些嫩草和漿果吃,到了冬天,就找松葉、杉葉和落葉松的樹脂吃。這些草里含有豐富的香料和單寧酸,可以麻醉寄生蟲,是鳥類的驅蟲良藥。有些雜食性野獸,一旦食物中毒,就會自動找些催吐促瀉的草藥來解毒。

野豬經常在深山老林里竄行,厚皮上常常傷痕累累。于是,它就跑到泥潭里去打滾,渾身沾滿泥巴。這是一種泥漿浴,好比人類上藥和包扎一樣,使傷口與外界隔離,然后靠身體

內部抵抗力恢復創傷。野牛生了疥癬,就歷盡千辛萬苦,跋涉數日,到泥潭里去沐浴,然后曬干,反復數次,直到疥癬痊愈為止。

母獾和美洲灰狼善用物理療法,母獾常常領著渾身膿瘡的小獾到溫泉里去洗澡,幾經反復,便治好了膿瘡。美洲灰狼一年到頭在硫磺泉中洗澡,確保身體健康。

一只山鷸的腿被槍打斷了,它就支撐著,在河邊取些稀泥涂在腿上,然后又拐著腳收集些細草根,混合在泥土中,猶如外科醫生給病人做石膏固定那樣精細。

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因受微生物、寄生蟲的侵襲,常會生病。也有的魚在斗毆殘殺中受傷,傷口感染化膿。這些病魚、傷魚就需要到海洋里的“治療站”求醫治療。

有一種名叫圣尤里塔的小魚,是海洋中最大的魚科。當有病或負傷的魚登門“求醫”時,它便伸出尖尖的嘴來清除傷口上壞死的組織和魚鱗、魚鰭、魚鰓上的寄生蟲、微生物。這樣,既可以治療魚病,又可使“魚醫生”美餐一頓。它們“醫療站”一般設在珊瑚礁上、水中突兀的巖石、海草茂盛的高地以及沉船殘骸的邊緣。

睡眠對一切動物都是很需要的,不過因生存的條件、環境的優劣和新陳代謝的不同,決定了各種動物的睡眠方式、睡眠地點和睡眠時間。

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它的睡眠時間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風大浪,無法得到幽靜的環境時,就干脆不睡。等風平浪靜以后,便由一條雄性鯨魚,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員——幾條雌鯨和若干條幼鯨聚集在一起,以鯨頭為中心,相互依偎著,呈輻射狀,漂浮在海面上。海洋底層的鸚鵡魚,睡覺前先鉆到石頭底下,然后從嘴巴里吐出絲來,迅速地織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里邊,起保護作用。天一亮便把睡衣丟掉,到晚上再織一件新的。對美麗的金魚,人們似乎根本未發現過它的睡眠,其實,當它一動不動的時候,就是在睡覺。因為它沒有眼瞼,睡眠時,眼睛總是睜著的。

生活在樹林中的貓頭鷹,慣于夜間出來活動,捕捉田鼠進食。因此它的睡眠時間是在白天。睡覺時,總是睜一眼,閉一眼。

大雁在飛行遷徙途中,棲息時,總是由幾只有威望的強健老雁輪流“放哨站崗”,發現情況,喚醒雁群,立即脫離險境,遠走高飛。

鴛鴦“夫妻”之間的感情非常恩愛,白天形影不離,晚上睡覺時,雄的以右翼向左掩蓋住雌的身體,雌的以左翼向右掩蓋住雄的身體。它們就是這樣互敬互愛,“同枕共眠”。刺猬睡覺時,將身子縮成一團,把渾身的尖刺一根根豎著,只露出鼻孔在外進行呼吸,誰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

生活在山嶺中的野山羊,因為它缺乏自衛本領,所以總是提心吊擔不敢入睡。為了休息,野山羊往往跑到土撥鼠的窩里去睡覺。因為土撥鼠非常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土撥鼠會集體怪叫起來。這仿佛給野山羊報警,讓它很快逃之夭夭。

專家們對海洋中的和蓄水池中的海豚分別進行了觀察,所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海豚晝夜24小時都處于運動之中??磥?,海豚的睡眠方式與其他哺乳動物完全不同。

前些年,前蘇聯科學工作者通過腦電流掃描術詳細地研究了一種叫做“阿法林”的海豚的睡眠問題?,F已表明,這種海豚具有奇特的睡眠方式:“阿法林”大腦的兩半球從來也不是同時進入睡眠狀態,它們的左、右腦半球是輪流休息的。

那么,是否所有海豚的睡眠方式都是如此呢?為此,前蘇聯學者又對黑海里的“亞速夫卡”海豚進行研究。經觀察表明,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它們總是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游動著。而且,無論是在輕度睡眠,還是在熟睡過程中,它們的游動都會激起水波。腦電流掃描術的密碼表明,“亞速夫卡”在睡眠時,也仍有一半大腦在工作,只不過大腦右半球的工作時間比左半球的工作時間要長一年罷了。

你知道嗎?吸血成性的只是雌蚊子,它是為了用于產卵繁殖后代和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活

動。而雄蚊一生吃素,不能吃血。

蚊子的視覺并不發達,又往往在夜晚活動。蚊子吸血的對象是人和哺乳動物。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皮膚上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可以被雌蚊觸角上的"微型感受器"所接收,從而使蚊子飛往人體或動物體,準確地接近吸血對象。

事實告訴我們,在同樣的環境下,人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并不一致,平時出汗而又不愛洗澡的人,皮膚上殘留較多的乳酸、氨基酸、皮脂和鹽類,蚊子嗅到這些物質的氣味,容易飛來。皮膚柔軟干燥,便于蚊子吸血,而皮膚寒涼潮濕則不易于招引蚊子。嬰幼兒皮膚較細嫩,又常散發出乳腥味,容易招引蚊子。胖人和瘦人相比,胖人容易被叮咬。體質虛弱與身強力壯的人相比,健康人容易被叮咬。年輕人與老年人相比,年輕者容易被叮咬。

蚊子一生的吸血能力,在不同時間并不一致。俗語說:"七月十五蚊鋼嘴,八月十五蚊伸腿"。意思是舊歷七月十五日前后,是蚊子產卵繁殖最旺盛時期,吸血能力最強,象鋼嘴鐵牙一樣咬人,到了舊歷八月十五日,蚊子體內已儲備了豐富的脂肪體,不再需要吸血了,就逐漸失去吸血能力而進入越冬準備階段。

生活在海洋深處的魚類,怎樣在極其暗淡的光線下識別同類,尋找配偶和覓食呢?

原來,許多魚類都象螢火蟲那樣,有著發光的本領。不同的魚類,發出標志不同的亮光;靠著這些亮光,在同一魚類中可以互相傳遞信息,并誘騙其他魚類做犧牲品,或者用以擺脫捕食者。因此,發光是深海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人發現,在大海的某些深度區,95%的魚類都能夠隨時發光,或者保持連續發光。而在茫茫的海面上,卻又常??梢钥吹桨l光的魚群及其他海上生物,把一片水域照亮。

隱燈魚可以算是一種典型的發光魚類。它的眼睛下方有一對可以“隨意開關”的發光器,發出的光能在水中射到15米遠,以致有人深液在深海中不用照明就能把它捉到。

身子薄如刀刃的斧頭魚,雖然身長不過5厘米,但發光物幾乎遍布全身,發光的時候,光芒能把整條魚的輪廓勾畫出來。魚身下部的光既集中又明亮,仿佛插著一排小蠟燭。魚類發出的光,大多是藍色或藍綠色,但也有少數魚類發出的光是淡紅、淺黃、黃綠、橙紫或藍白色的。發光本領最高超的,恐怕要算漁民們所熟悉的琵琶魚了。琵琶魚能發出黃、黃綠、藍綠、橙黃等多種顏色的光。這是由于它身上以至嘴里都帶著能發出磷光的細菌;當這些細菌和來自血管里的氧相接觸時,便發生反應,顯出閃光。

有些魚類的頭肩有腺體性發光器,當它遇敵逃跑的時候,能發出光霧,以迷惑敵人。有一種生活在深海區的蝦,在逃避時也能釋放出一片發光的液體,迷惑敵人。

魚的發光器官很多,甚至很小的魚,它的表體也會有幾千個微小的發光體。但是,不管哪種發光器官,發光時都離不開氧氣,氧氣供應停止,光就熄滅。這和人工復制化學光有點類似:化學光不需要電路和電池,只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即被活化而發光;把它裝在密閉的容器里,隔絕了空氣中的氧,光就立即熄滅。

兩棲動物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移動。無腿蚓螈在軟地里挖洞,它們的頭肌肉強壯,推動身體,像魚游泳一樣左右彎曲進入地下。

大多數青蛙和蟾蜍的后腿比前腿要長得多。青蛙的后腿通常很有力,用于跳躍。它用大腿強勁的肌肉伸直后腿,使勁一蹬地推動自己在空中躍過。當青蛙在地上行走時也用前腿。蟾蜍并不像青蛙那樣跳躍,它們在地上齊足跳躍或行走。所有的青蛙和蟾蜍幾乎以同樣的方式游泳——后腿蹬水,身體向前伸展,用前腿掌握方向。后腳趾間的蹼有助于兩棲動物更有效地推動前進——就像潛水員的腳蹼。

有些生活在林中的青蛙能在空中短距離滑翔?;钑r它們展開手指間和腳趾間的蹼,蹼就像是小降落傘,使青蛙慢慢下落,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

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地面上的水螈和蠑螈站立時兩腳分得很開,行走時身體左右彎曲以便使每一步盡可能長。水中的水螈很少用腿,它們游泳時整個身體呈S形前進,有點像魚或

穴居蚓螈。

兩棲動物的幼體左右甩動尾巴游泳。

第三篇:中國的世界遺產【真實圖片資料】

一、長城

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海關長城

八達嶺長城

嘉峪關長城

二、明清故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11日、2004年7月1日分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

沈陽故宮

三、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莫高窟

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六、泰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987年12月11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黃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990年12月12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武陵源

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九寨溝

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黃龍

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一、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12月14日/2000年11月30日/2001年12月13日分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

大昭寺

羅布林卡

十二、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

溥仁寺

普寧寺

安遠廟

普樂寺

普陀宗乘之廟

殊像寺

須彌福壽之廟

十三、曲阜孔廟、孔府、孔林

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曲阜孔廟

孔府

孔林

十四、武當山古建筑群

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12月1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五、廬山

世界文化景觀,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六、峨眉山—樂山大佛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峨眉山

樂山大佛 十

七、麗江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12月3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麗江古城

玉龍雪山

十八、平遙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12月3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九、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滄浪亭、獅子林、

退思園)

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12月4日及2000年11月30日分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拙政園

留園

網師園

環秀山莊

藝圃

耦園

滄浪亭

獅子林

退思園

十、頤和園

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12月2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四篇:世界環境日宣傳資料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6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沙漠和沙漠化”,并提醒人們――“莫使旱地沙漠化”。2006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以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沙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人類過度耕種、過分放牧和狂砍濫伐森林,使土地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加劇了沙漠化對人類的威脅。根據聯合國公布的資料,目前全球有110多個國家、10億多人受到沙漠化威脅,其中1.35億人面臨流離失所的

危險。聯合國的研究還表明,氣候變暖導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區土地不斷退化,全球沙漠面積正在逐漸擴大。目前養活著21億人口的干旱地區中有10%到20%的土地已無法耕種,喪失了經濟價值。

非洲是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據統計,非洲有大約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沙漠和干旱土地所覆蓋,世界上已經沙漠化的土地有一半在非洲。在過去30多年中,非洲森林面積約減少50%,損失草地7億多公頃,人均可耕地減少了一半以上。這種狀況已對非洲的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使3億多人遭受沙漠化困擾。亞洲土地沙漠化現象也很嚴重,有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區已受到沙漠化的影響,其中中亞地區尤為嚴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出現沙漠化,1.4億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受到沙漠化的威脅。

由于沙漠化已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將“沙漠和沙漠化”作為環境日主題,并提出“莫使旱地沙漠化”的口號,其意義在于告誡人們,全世界日益嚴重的沙漠化現象已成為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以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沙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人類過度耕種、過分放牧和狂砍濫伐森林,使土地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加劇了沙漠化對人類的威脅。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資料,目前全球有110多個國家、10億多人受到沙漠化威脅,其中1.35億人面臨流離失所的危險。聯合國的研究還表明,氣候變暖導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區土地不斷退化,全球沙漠面積正在逐漸擴大。目前養活著21億人口的干旱地區中有10%到20%的土地已無法耕種,喪失了經濟價值。 我們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以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第五篇: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預防艾滋病的宣傳資料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慢性致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徹底治愈的藥物和方法,但可以預防。艾滋病的全稱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縮寫。艾滋病是譯音。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不斷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發生多種難以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2. 艾滋病是怎么發現的?

3. 艾滋病病毒是何時發現的?

起初只了解到,免疫缺陷是艾滋病的病理表現,對它的病因并不清楚。到1983年法國科學家蒙坦尼爾報告,從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離出一種病毒,命名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1986 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此新病毒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簡稱h iv,即艾滋病病毒。4. 艾滋病病毒有哪些主要特點?

(1) 主要攻擊機體的t淋巴細胞;

(2) 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就與機體細胞的遺傳物質整合在一起,終生難以消除;

(3) 病毒基因多變;

(4) 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以及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癥狀者的腦組織中,尤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的濃度高; 唾液、尿液也可能有少量存在。

(5) 對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均可對艾滋病病毒有效;

(6) 感染者潛伏期長,病死率高;

(7) 病毒基因組比已知的任何逆轉錄病毒基因都復雜。

5.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況

全球有290萬人死于艾滋病,有430萬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人數已達3950萬人,其中230萬是15歲以下的兒童。 6. 我國艾滋病疫情情況中國艾滋病流行具五大特點:

——范圍廣,地區差異大。截至2014年11月底,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3萬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超過1萬例的有廣西、新疆自治區和廣

東省;寧夏、青海、西藏三省(區)報告數低于100例。不同地區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較大差異。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區)部分地區的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超過50%;而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等省、區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低于5%。云南、重慶、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市)的一些地區暗娼人群的感染率超過1%。——艾滋病由高危行為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 艾滋病正由吸毒、賣淫、嫖娼等高危行為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區)的部分地區,孕產婦、婚檢及臨床檢測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經達到或超過1%,已達到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界定的高流行水平。

——存在艾滋病疫情進一步蔓延的危險。公眾對艾滋病的了解依然很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艾滋病侵害。國家疫情監測數據表明,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11%的吸毒者有危險性行為。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間的傳播加劇。感染者的流動成為艾滋病疫情加快傳播的重要因素。此外,大量人口流動、性亂行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長的性病發病,也都成為促進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7. 全球艾滋病迅速傳播的主要原因

自1981年美國洛杉磯首次發現艾滋病以來,艾滋病開始在全世界迅速流行??茖W研究表明,艾滋病在當今世界各地迅猛傳播,并不是艾滋病病毒突然變得強大了,而是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在改變。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在同性戀人群中迅速傳播;

(2) 廣泛的世界性旅行,帶病毒者很可能將艾滋病病毒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

(3) 靜脈吸毒者大量增加;

(4) 輸血需求者增加;

(5) 人群的城鄉流動頻繁;

(6) 賣淫、嫖娼數量增加,性亂行為增加。

8. 艾滋病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主要傳播途徑有三種:經性接觸傳播、經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異性間性接觸傳播是世界艾滋病病毒播散的主要方式,全球因異性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占全球總感染人數的70%。當初以同性戀和靜脈吸毒傳播為主的歐美國家和外來輸入為主的亞洲,現今艾滋病病毒傳播正在或已經轉為以異性間性傳播為主。由于特殊因素

,我國的情況與全球,特別是與我們周邊國家以異性性接觸傳播為主的傳播模式有所不同,通*過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數占全部報告數的70% ,但當傳染源積累到一定數量后,最終同樣會轉到異性性傳播為主的傳播模式上來,這是世界艾滋病流行的普遍規律,我國也不會例外。血液傳播:如果輸入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針頭,都有傳播的危險。母嬰傳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育齡婦女在懷孕期、分娩期或哺乳期時,可以將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

9.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哪些體液中?

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艾滋病病毒也存在于其他體液中,如眼淚、唾液和汗液,但是存在的數量很少,一般不足以導致艾滋病的傳播。

10. 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外能長時間存活嗎?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后,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o高溫、干燥及常用消毒藥品如漂白粉、酒精等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

11. 為什么性病患者更易感染艾滋病?

這是因為多種性病常常會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癥或潰痛,皮膚和粘膜的創口是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的最好門戶?;加行圆〉娜?,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如果與己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發生性關系,那么對方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病毒就會通過性器官上的性病病變部位侵入人體使其感染。此外,宮頸廉爛對于婦女來說也是一種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非性病性疾病。

12. 為什么男性同性戀或男男性行為者容易感染艾滋病?

男同性戀者或男男性行為者往往與多人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正是這種性關系成為了艾滋病病毒傳播的一個原因;此外, 他們采用的性行為方式:肛交和口交,其中特別是肛交極易出現直腸粘膜破損,射入直腸的精液中所含的艾滋病病毒可通過粘膜損傷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處進入血液,隨著血流擴散到全身,而且這種感染方式不一定要有粘膜的破損。根據研究發現,直腸粘膜表面有很多朗罕氏細胞,艾滋病病毒可以直接進入這種細胞并在其內進行大量繁殖,然后釋放到血液里隨著血流擴散到全身,這更增加了肛交感染的危險程度。

13. 為什么口交也較易傳播艾滋病?

口交也較易傳播艾滋病病毒。這是因為一方難免有牙齦炎、口腔潰蕩等口腔常見病;另一方的外生殖器又難免在口交時被對方的牙齒劃傷。即使雙方或一方的損傷是極淺表的,均便于艾滋病病毒滲出或侵入。另外根據研究發現,口腔粘膜表面含有大量的朗罕氏細胞,因而可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14. 吸毒的人為什么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大?

經口吸毒雖不傳播艾滋病,但吸毒成癮后,吸毒者大都會從口吸改為靜脈注射。靜脈吸毒是經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險行為。吸毒者為了盡可能用完針管內殘留的毒品,常把自己的血液回抽到針管中,并反復沖洗,從而使管壁吸附了血液。如果其他*人再使用此注射器而不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就極容易被感染。一旦病毒進入這樣一個高頻率共用針頭或注射器的群組,艾滋病病毒便可能在靜脈吸毒者中出現暴發。已感染的吸毒者還可通過性接觸或母嬰垂直傳播,使艾滋病病毒不斷地蔓延。

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對艾滋病的傳播具有決定性作用。目前,在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10% 的感染者是由于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器引起的。在我國近一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在注射吸毒過程中被感染的,其中90%的感染者分布在云南、新疆、廣西、廣東、貴州、四川和湖南7個省。中國的注射吸毒人群中,49%都曾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工具。

15. 輸入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陰性的血液是否還有傳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一般來講, 輸入艾滋病病毒抗體陰性的血,是不會傳染上艾滋病的,但是由于目前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有局限性,病毒感染人休后,一般需要2周至3個月才能產生足夠數量的抗體,從而被臨床檢驗方法檢測出來。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夠檢測出艾滋病病毒的抗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體,這段時間稱為"窗口期" 。如果已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恰逢在"窗口期"做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可能呈現"陰性",但其血液中已有病毒,可以傳播給別人,遇到這情況的幾率是極少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一數學聽課心得體會下一篇: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程序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