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控制院內感染整改措施

2023-03-01

第一篇:控制院內感染整改措施

控制院內感染整改措施

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降低感染發病率,護理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控制感染進行檢查,檢查內容按照各科室感染管理標準進行,對合格事項進行表揚,不合格事項提出整改或現場立即整改,整改過程中有如下措施:

一、護理部對合臨床科室的治療室處置室,病房進行檢查測試消毒濃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處理病房的終末消毒,無菌技術操作等項目。

1、消毒液濃度不符合要求,責令護士長必須現配現用,并按照要求進行測試,如制劑室配制通知制劑室人員立即重配制,并測試符合要求為目標,如75%容易揮發,嚴格用酒精比重測試,立即更換,通知護士長每三天更換配制。

2、一次性醫療用品在檢查中如回收和處理不符合,通知本科護士長和當班護士,立即整改,決不允許無原則流失,并且給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否則扣除當月30%獎金。

3、在無菌技術操作中如不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者,責令護士長對本科護士強化三基訓練,并通知護士長進行培訓、檢查、直到合格為止,匯報護理部。

4、病房未進行終末消毒的處理,發現一個病室扣10分,并扣除護士長當月30%獎金。

二、護理部對重點科室如手術室,產房,供應室等進行檢查時重點檢查消毒、隔離、無菌操作。

1、各室間是否按照要求進行擦拭,地面是否進行濕式清掃,消毒液拖地,如沒有按要求去完成,責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發現不符合要求,扣除護士長當月獎金。

2、重點科室的用物如無菌敷料、鑷子罐、液體開啟的使用時間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換,并通知護士長利用晨會時間進行感染知識培訓,并對科內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合格為上。

3、無菌技術操作如違反操作原則者限在24小時內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崗培訓,由科護士長負責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如考核仍不合格,則調崗。

賽罕區醫院護理部

第二篇:福貢縣醫院院內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

在本次醫院管理年活動督查中,對發現的問題我部門進行整改反饋,并感謝檢查組對我們工作的指導。

具體整改內容:

一、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建設

按照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我院目前沒有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不符合規范要求,感染管理科目前歸屬院辦領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將加強科室職能,更好的為院內感染控制服務。

二、手術室內的內鏡滅菌工作已由專人負責,新的滅菌及清洗消毒設備在按計劃引進,消毒室、清洗間的劃分也列入手術室建設的日程中來。

三、感染疾病科建設

正在建設中

四、科室內應用的小型滅菌器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已經做好了化學監測、確保了應用的安全。在化學監測的項目上,沒有硬性指標要求小型滅菌器做B-D實驗,為了安全工作,在全院小型滅菌器內按照上級檢查部門的意見準備開展B-D實驗,更為保障滅菌工作提供了依據。

五、在隔離手術室、隔離產房接疹的病人全部按照感染管理要求進行消毒及室內終末消毒,病人名單全為紅筆標注,在今后的終末消毒記錄上,逐步建立獨立的感染病人消毒登記與記錄,確保工作開展無遺漏。

六、我院在醫療廢物管理上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醫用廢物,逐步作廢自制利器盒,訂購專用的利器盒,工作已經開展并落實到后勤部門進行訂購。

對上級檢查發現的問題我科進行積極整改,確保工作整改到位,并希望上級部門對我們的整改提出寶貴意見。

福貢縣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013年4月2日

第三篇:院內各類人員感染控制教育措施(范文模版)

院內各類人員感染控制教育措施

一、參加有關省市級衛生部門組織的有關院內感染的學習班,參加人員必須有院領導及專職人員參加。

二、全院性培訓

(一).各科推選一名護士長或護師,一名總住院醫師或醫師,擔任感染監控員,由感染辦公室專職人員對他們每年進行1~2次的業務指導及培訓。

(二).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有關院內感染和消毒隔離工作的培訓,每年1~2次。

(三).對實習護士來院實習,要進行醫院內感染方面的有關知識培訓。培訓內容:醫院感染的概念,醫院內感染的控制及預防,醫院內感染的常見疾病及預防,消毒、隔離、滅菌等。

(四).每年年底組織座談會一次,請有關人員參加,由感染辦公室提出院內感染中存在的問題。

三、對臨床醫生的培訓

(一).怎樣填報院內感染病歷調查表,減少漏報率的發生。

(二).重點學習使用抗生素,應聘請有經驗的專家、教授講課。

(三).指導醫師掌握醫院內感染的診斷標準。

四、對護士重點培訓隔離、消毒方面的有關問題。

五、對衛生員培訓有關病房衛生清掃、隔離消毒的基本知識、各種消毒液的使用濃度及配制方法。

第四篇:康復醫學科院內感染控制計劃與措施 Word 文檔 (2)

二零一三年康復醫學科院內感染控制計劃與措施

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的要求,制定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如下:

1、成立以主任為主要負責人的院內感染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科院內感染工作。

2、院內感染小組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特點制定管理制度,組織實施對科內醫院感染及感染環境進行監測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院感質控小組對科室院內感染落實情況每周檢查一次,每季度匯報一次;對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組織本科室學習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監督檢查本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原則。

4、發現院內感染病歷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歷調查表》,按院內感染病歷上報制度、流程要求準時上報。認真學習抗生素應用原則,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控制感染的發生。

5、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各治療室定時通風換氣,每桌、每床按院感原則執行一人一消毒制度。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

6、嚴格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科主任為直接監管人;醫療廢物分類標示、記錄完整,去向明確,與醫療廢物回收人員當面交接并記錄。

7、每季度召開一次感染質控小組會,對上級、科室在感染質控活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改進措施,寫出書面材料上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

第五篇:加強院內感染控制

第十一章 加強院內感染控制,保證患者安全

1.醫院感染基礎知識

1.1什么是醫院感染?

是指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

1.2醫院感染分幾類?

醫院感染按其病原體的來源可分兩類:即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稱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來自病人體外,如病人與病人、病人與醫務人員、病人與環境。

2)內源性感染:也稱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來自本人體內或體表的正常菌群或條件致病菌,如腸道、口腔、呼吸道、陰道及皮膚等部位的微生物。 1.3什么是醫源性感染

在接受醫學服務過程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都叫做醫源性感染。例如:一個病人在門診口腔科看病時,醫生使用的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就可能會引起病人口腔內感染、或者是造成血液感染,那么,這就是醫源性感染。 1.4 什么叫醫院感染暴發?

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1.5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

1)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上報院感科,院感科對流行病學調查,感染因素調查分析,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同時向主管院長醫院感染委員會進行上報,采取控制和醫療救治措施 2)發現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上報到院感科,同時上報到主管院長, 組織醫院感染委員會對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確定后,12小時之內上報到縣疾控中心。 3)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上報院感科、院感委員會,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鑒定后上報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調查確定后24小時內上報衛生部。

4)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逐級縣市主管部門報告,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調查確認后2小時之內上報到衛生部。

1.6醫院感染監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醫院感染監測的主要內容有發病情況的監測,流行病學的監測,環境衛生學的監測,抗生素使用情況的監測,消毒、滅菌、隔離、無菌技術質量的監測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監測。

1)醫院感染監測:是長期、系統、連續地收集、分析醫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發生、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將監測結果報送和反饋給有關部門和科室,為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患者日醫院感染發病率:是一種累計暴露時間內的發病密度,指單位住院時間內住院患者新發醫院感染的頻率,單位住院時間通常用1000個患者住院日表示。

3)全院綜合性監測 :連續不斷地對所有臨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及其有關危險因素的監測。 4)目標性監測:針對高危人群、高發感染部位等開展的醫院感染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如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監測、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監測、手術部位感染監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性監測等。 1.7 常見的醫院感染傳播方式有幾種? 接觸傳播(直接、間接、飛沫)。

空氣傳播(飛沫、飛沫核、菌塵、醫源型)。

共同媒介傳播(飲水和食物、血液及血制品、輸液制品、藥品及藥液、醫療器械和設備)。 生物媒介傳播。

1.8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濫用抗生素破壞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 2)多次使用侵襲性操作。

3)環境污染嚴重,包括醫院中一切醫療用具、空氣、醫務人員的手,一切醫療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嬰兒、老人、大手術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礎病、原發病嚴重者、應用免疫抑制、放療

或化療者。

1.9術后切口感染常見的因素有哪些?

1)術前準備不合格,術中止血不徹底。 2)縫合留有死腔。

3)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 4)脂肪液化。

1.10如何預防術后切口感染?

1)擇期手術者盡量縮短住院時間,選擇性手術術前的感染應得到診斷和控制。

2)術前有潛在疾病應給予正確處理,如糖尿病應予以控制;營養不良者應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手術室嚴格無菌操作。

4)做好病人術前皮膚的準備,盡量避免皮膚破損。 5)合理使用抗生素。

6)保持傷口引流通暢,注意對傷口的觀察。 1.11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1)嚴格掌握導尿指征,減少不必要的導尿。

2)導尿時無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閉式無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暢,盡量縮短尿管留置時間。

4)對長期臥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機體抵抗力,以減少泌尿道感染。5)做好會陰部護理。 1.12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原則: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1.13什么是滅菌

殺滅或清除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上 一切微生物的處理。包括芽胞,要求絕對無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

1.14郎索片的有效成分是什么?物體表面如何消毒處理?

有效成分為有效氯,一般物體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特殊感染用1000mg/L. 1.15滅菌劑、高中低效消毒液有哪些? 1)滅菌劑:能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并達到滅菌要求的制劑,,戊二醛,濃度2%,10小時滅菌,10—45分達到消毒;過氧乙酸,原液濃度為16%—20%。一般污染用0.05%;細菌芽孢用1%。消毒作用5分鐘,滅菌30分。

2)高效消毒劑:能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所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對細菌芽孢也有一定殺滅作用的消毒制劑,如戊二醛;3%過氧化氫30分鐘、含氯消毒劑

3)中效消毒劑:能殺滅分枝桿菌、真菌、病毒及細菌繁殖體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劑,如酒精、碘伏、復方氯已定

4)低效消毒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的消毒制劑。如:新潔爾滅、氯已定 1.16哪些是高危險性物品? 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脈管系統,或有無菌體液從中流過的物品或接觸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極高感染風險,如手術器械、穿刺針、腹腔鏡、活檢鉗、心臟導管、植入物等。要達到滅菌水平 1.17中度危險性物品

與完整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觸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物品,如胃腸道內鏡、氣管鏡、喉鏡、肛表、口表、呼吸機管道、麻醉機管道、壓舌板、肛門直腸壓力測量導管等。要達到高水平消毒 1.18低度危險性物品

與完整皮膚接觸而不與黏膜接觸的器材,如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病床圍欄、床面以及床頭柜、被褥;墻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清潔或低水平消毒就可以了 1.19什么是標準預防?

把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當成是有傳染性,而采取的防護措施,接觸以上物質時要戴口罩、帽子、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戴防護面罩、眼鏡等。 1.20什么是手衛生?

手衛生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1)洗手: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2)衛生手消毒: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住菌的過程。

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住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 1.21什么是暫住菌?

是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楚的微生物。 1.22什么是常居菌?

能從大部分人體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摩擦清除。 1.23洗手七步法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指尖在另一手掌心中搓擦,交換進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1.24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原則是什么?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2)手部沒有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在下列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選擇洗手或速干消毒劑: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粘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1.25手衛生指癥(洗手五個時機):兩前三后,無菌操作前,接觸病人前,接觸病人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后,接觸病人周圍環境后。

1.26醫務人員在什么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后進行衛生手消毒?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 1.27醫務人員外科手消毒應遵循那些原則?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1.28手消毒效果應達到什么相應要求?

1)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cm 1.29物品和環境表面消毒效果達到如下要求

Ⅰ、Ⅱ類區域:潔凈手術部、其他潔凈場所,非潔凈手術部(室)、非潔凈骨髓移植病房、產房、導管室、新生兒室、器官移植病房、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血液病病區等;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5cfu/ cm2。并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Ⅲ類區域細菌:兒科病房、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人流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門診及其病房等;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10cfu/ cm2。并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1.30空氣消毒效果達到如下要求

1)潔凈手術部(室)和其他潔凈場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要求應遵循GB50333.

2)非潔凈手術部(室)、非潔凈骨髓移植病房、產房、導管室、新生兒室、器官移植病房、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血液病病區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15min·直徑9cm平皿)。

3)兒科病房、母嬰同室、婦產科檢查室、人流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輸血科、消毒供應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診室、化驗室、各類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門診及其病房空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4cfu/(5min·直徑9cm平皿)。

注意事項: 采樣前,關閉門、窗,在無人走動的情況下,靜止10min后采樣。 1.31 醫用垃圾分幾類?

分五類: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1.32傳染病分幾類?

傳染病分三類,甲類2種,乙類35種,丙類11種。

22 甲類傳染?。菏笠?、霍亂

乙類傳染?。篐IV、乙肝、丙肝、禽流感、非典、麻疹等 丙類傳染?。菏肿憧诓〉?/p>

1.33醫院感染流行病學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1.34什么是多重耐藥菌?

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常見多重耐藥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多重耐藥(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 胞菌和多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等。 1.35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和上報流程

檢驗科發現多重耐藥菌,24小時內上報院感科,院感科核實登記建檔,微生物實驗室在檢驗報告單上標注(多重耐藥請隔離)的紅色標識12小時之內送臨床科室,臨床科室醫生接到報告單立即下達“接觸隔離”的醫囑,護士采取多重耐藥菌病例隔離措施,全科醫務人員按照多重耐藥菌防控隔離措施進行醫療工作,預防隔離措施:標準預防+接觸隔離。 1.36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措施有那些?

微生物實驗室檢出多重耐藥菌即可通知院感辦和科主任、主管醫師或護士長,立即對感染病人采取隔離措施,同種同原同室隔離;耐萬古霉素金葡菌和腸球菌感染病人為單間隔離,具體措施如下: 1)感染病人床頭設立明顯的隔離標識、通知全科醫務人員,以防止耐藥菌的交叉感染。 2)嚴格實行接觸隔離。

3)醫務人員、保潔人員、護工相對固定。

4)接觸患者前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衛生手消毒。

5)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每班擦拭消毒。 6)患者轉診之前應通知接診的科室,以便采取相應傳播控制措施。

7)患者標本連續2次,耐藥菌培養陰性或感染已經痊愈但無標本可送,方后解除隔離。

8)在有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多重耐藥菌的傳播與環境來源相關時,對環境如物品表面、公用設施進行采樣培養。

9)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傳播仍然繼續時,該病區應暫停收治患者,對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和評估。

10)上報到院感科。 1.37隔離的種類和標識 接觸隔離——藍色 飛沫隔離——粉色 空氣隔離——黃色 1.38什么是非結核分枝桿菌?

是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與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土壤、氣溶膠),對酸、堿比較敏感;對常用的抗結核菌藥物較耐受;為條件致病菌。如龜枝桿菌??梢鹑祟惡芏嗉膊?,包括頸淋巴結炎、角膜感染、肺部疾病、皮膚潰瘍等。 1.39發生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1)手術器械滅菌不合格引起切口感染。

2)戊二醛濃度錯配導致手術器械分支桿菌污染,從而引起切口感染。 3)在清洗、消毒時污染了龜分支桿菌,是導致感染暴發的原因。 4)忽視院內感染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實。 5)醫務人員院內感染防控意識淡薄、防控知識欠缺。 1.40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1)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2)加強手術器械等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工作。 3)規范使用醫療用水、無菌液體和液體化學消毒劑。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5)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工作。

1.41外科手術如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皮膚切開多少分鐘內或什么時期給予合理種類和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

30分鐘-2小時;麻醉誘導期

1.42外科手術中什么情況下應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

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菌藥物半衰期,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 1.43什么是醫院感染病例綜合性監測?什么是醫院感染病例目標性監測?

綜合性監測:是指對全院住院病人進行綜合性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因素的監測; 目標性監測:是指根據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對選定目標開展的醫院感染監測; 1.4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1)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2)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3)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1.45什么是呼吸機相關肺炎(VAP)?

感染前48 小時內使用過呼吸機,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癥狀,并有胸部X線癥狀及實驗室依據。

1.46醫院內肺炎預防與控制措施措施

對醫院內肺炎高危因素患者,. 每2—6小時用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沖洗;無禁忌癥,床頭抬高約30℃、早期下床活動,控制血糖,對于使用呼吸機患者,嚴格掌握氣管插管或切開適應癥,使用呼吸機患者優先考慮無創通氣,盡量使用經口的氣管插管,建議保持氣管插管氣囊壓力在20cmH2O以上,吸痰時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吸痰前后做手衛生,呼吸機螺紋管每周更換1—2次,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及時更換;螺紋管冷凝水應及時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氣道;濕化瓶添加應使用無菌水,每日更換,每日停用鎮靜劑,評估是否撤機和拔管,減少插管天數 1.47什么是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液感染?

感染前48 小時內使用過中心靜脈導管。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患者的細菌血癥(真菌血癥)

和至少有1 次外周靜脈血培養陽性,具備感染的臨床表現[如發熱、寒戰和(或)低血壓等],除血管內導管外,無其他明確的血液感染源。 1.48什么是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 小時內出現細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的患者,并伴有發熱(>38℃)、寒戰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實驗室微生物學檢查顯示:外周靜脈血培養細菌或真菌陽性;或者從導管段和外周血培養出相同種類、相同藥敏結果的致病菌 1.49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置管時:1)醫護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和手消毒規范,帶口罩帽子,帶無菌手套首選鎖骨下靜脈,消毒穿刺點皮膚,做最大無菌屏障;2)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置管后:1)選用無菌貼膜或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定期更換無菌紗布,但敷料出現潮濕、松動、沾污時立即更換。接觸導管接口或更換敷料時,應進行嚴格的手衛生,并帶無菌手套,對無菌操作不嚴的緊急置管應在48小時內更換導管,選擇另一穿刺點,患者洗澡擦身時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要把導管進入水中。2)懷疑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感染,或者患者出現靜脈炎、導管故障時,應當及時拔除導管。必要時應當進行導管尖端的微生物培養。

3)醫務人員應當每天對保留導管的必要性進行評估,不需要時應當盡早拔除導管。 4)導管不宜常規更換,特別是不應當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 1.50什么是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

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導尿管后,或者拔除導尿管48 小時內發生的泌尿系統感染?;颊吡糁脤蚬芎蟪霈F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者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有或不伴有發熱,并且尿檢白細胞男性≥5 個/高倍視野,女性≥10 個/高倍視野,或尿培養陽性即可診斷。 無癥狀的菌尿癥 :患者雖然無癥狀,但在近期(通常為1周)有內鏡檢查或留置導尿史,尿液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濃度≥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濃度≥105cfu/ml,應視為泌尿系統感染。 1.51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插管前:1.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適應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導尿。2.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導尿包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不應當使用。3.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尿道等情況選擇合適尿管口徑、類型。成年男性宜選16F,女性宜選14F。4.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當采用密閉式引流裝置。

插管時:1.認真洗手后,戴無菌手套實施導尿術。2.使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粘膜,每一個棉球不能重復使用。3.男性:自尿道口、龜頭向外旋轉擦拭消毒,注意擦凈包皮及冠狀溝。4.女性:先清洗外陰,其原則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兩側大小陰唇,最后肛門。5.插管過程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避免尿道粘膜損傷。

插管后:1.懸垂集尿袋,不應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時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統通暢和完整,不應輕易打開導尿管與集尿袋的接口。3.如要保留取尿標本,可從集尿袋采集,但此標本不應用于普通細菌和真菌學檢查。4.不應常規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生理鹽水進行膀胱沖洗或灌注來預防尿路感染。5.疑似導尿管阻塞應更換導管,不得沖洗。6.保持尿道口清潔,日常用肥皂水清潔,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清潔以后應消毒。7.患者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應當把導管浸入水中。8.導尿管密閉系統受破壞或出現尿路感染應更換導尿管。9.長期留置導尿管,建議2周一次更換導尿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10.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盡早拔除導尿管。 1.52什么是外科手術部位感染?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淺部組織感染:手術后30 天以內發生的僅累及切口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①切口淺部組織有化膿性液體。

②從切口淺部組織的液體或者組織中培養出病原體。

③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和觸痛,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 2)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 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 年以內發生的累及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①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

②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者由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同時,患者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熱,腫脹及疼痛。

③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探查、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者其他感染證據。 同時累及切口淺部組織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經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無須再次手術歸為深部組織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 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 年以內發生的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

②從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分離出致病菌。

③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器官或者腔隙膿腫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證據。

1.53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手術前:1.擇期手術患者待手術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術;2.術前控制血糖3.縮短術前住院時間4.術前洗澡,術前即刻剪毛或脫毛備皮,5.消毒皮膚或粘膜。

手術中:1.切皮前30分鐘前使用抗生素,超過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術中追加一劑;2.嚴格遵循《醫務人員外科手消毒標準操作規程》,做好手衛生;3.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等達到滅菌水平;4.有效止血,減少組織損傷,徹底清除壞死組織;5.保持患者體溫,防止低體溫;6.手術視野沖洗使用溫(37℃)的無菌生理鹽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選閉式負壓引流,選擇遠離手術切口,確保引流充分。

手術后:1.接觸患者切口或更換手術切口敷料前后必須進行手衛生;2.換藥操作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3.術后保持引流通暢,根據病情盡早拔除引流管;4.定期觀察切口情況,,出現分泌物時進行微生物培養,有感染及時診斷治療,監測上報。

1.54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應急措施。

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30分鐘之內上報到院感科,院感科立即上報到領導小組到處置工作小組,啟動緊急預案,各其履行職責:

1) 院感辦:負責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對醫療廢物污染現場指導消毒隔離措施。

2)

醫務科:負責醫療廢物泄露擴散造成導致一人死亡和3人健康損害時,負責組織專家會診,調配醫生進行醫療救治工作

3)護理部:醫療廢物造成人員健康損害是調配護士協助醫療救治工作 4)物業中心:環境消毒隔離措施的具體實施,物資調配與供應后勤保障 5)保衛科:負責對醫療廢物流失、泄露事件進行調查和現場保護或封鎖污染區域 6)財務科:財力保障。 1.55醫院感染暴發的應急措施

發生醫院感染散發事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醫院感染流行事件時,立即上報院感科,院感科對醫院感染暴發的感染因素、流行病學進行調查,指導消毒隔離措施。同時上報主管院長和院感委員會,并啟動

應急預案,各其職責:

醫務科:負責組織專家會診制定治療方案,負責全員醫生調配。 護理部:負責護理人員統一調配,協助制定護理方案組織培訓、實施 檢驗科:負責臨床及病原學監測、實驗室診斷,標本采集及保存 藥劑科:治療用藥調配與供應,消毒藥品供應 財務科:負責財力保障

物業中心:環境消毒隔離措施的具體實施,物資調配與供應后勤保障 科研科:組織相關項目的科研

1.56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及遭受刺傷后的處理措施 局部處理:

1、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4、填寫職業暴露登記單,上報院感科,暴露者立即做血液相關檢測,專家咨詢,采取積極的預防治療.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開展道德講堂實施方案下一篇:開展職業規劃實施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