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

2023-11-05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華麗的藝術瑰寶,宋代詞人有一千四百余人,宋詞作品有兩萬余首,每首作品都堪稱經典。本文以《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為著眼點,列舉三首以此詞創作的中國藝術歌曲,結合演唱進行分析研究,探尋中國古詞聲樂作品對聲樂訓練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古詩詞歌曲;宋詞;水調歌頭;演唱分析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文學發展歷經了時代的變遷,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學特色,中國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華麗的藝術瑰寶。宋詞的詞體在古詩詞文學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宋詞不像唐詩一樣字句規整,但它會根據詞人的個性展現雅俗共賞、婉約細膩的藝術特征,正因為如此,當代作曲家十分青睞宋詞,借鑒國外作曲特點,與我國特有的音樂特點相融合,編創出許多高雅的宋詞藝術歌曲。

一、《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的藝術性

宋詞與唐詩的五言、七言的規整模式不同,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語感強,因此又被稱為長短句。宋詞承載著時代的使命,是詩與曲的橋梁;宋詞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體,將事物在意境中更加感性地表現出來;宋詞是音樂文學的載體,古代就有很多音律作品,如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的《杏花天影》《鬲溪梅令》等作品一直被后世傳唱。宋詞最初形式來源于市井歌謠,歌詞被劃分俗詞,后期經過宋代詞人高超的修辭句法、富于意境的敘述方式,表現出深層的藝術風格,詞意間更加優美,富于歌唱性,逐步向雅詞發展,并愈發典雅。出名的宋詞另有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念奴嬌·赤壁懷古》;北宋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朝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滿江紅》;南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等,均體現其雅俗共賞的一面。

北宋文學家蘇軾,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作既有婉約細致風格的《水龍吟》,也有風格豪放大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端{歌頭·丙辰中秋》就是借用景物和想象抒發思想感情的作品。該詞僅有詞,另有一個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庇涗浟藙撟鞯臅r間地點和緣由,即“丙辰年中秋,喝酒大醉至第二天,創作該詞,同時懷念弟弟蘇轍”,令作品更具有畫面感,令后人更加深入理解詞中內涵。小序過后,通過“明月” “乘風”“瓊樓玉宇”發揮了他的想象力,具有鮮明的意象感,表達了他領悟人生,辭藻間賦有哲理,思念家鄉的情懷?!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體現了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該詞雖然明寫離愁別緒,但暗中含蓄地表達了對離人的同情。整首詞意境深遠,豁達情懷,字里行間都流露出美學的原理?,F代作曲家們都被它的美所吸引,將其譜曲,用音樂與之結合,讓古典詩詞意境在音樂中得以無限放大。

二、試分析三首《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藝術歌曲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宋詞,小序中寫明:在丙辰年的中秋節,他醉酒后懷念弟弟蘇轍而作。這首詞牌源于大曲《水調歌》的首段,因此被稱為“歌頭”。整首詞分為上、下兩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上下兩闋虛實結合,上至宇宙下至所處社會,揭示亙古不變的哲理: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表達了蘇軾的睿智、灑脫、豪放以及豁達的胸懷,這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是現代社會人們追求的一種自然常理和精神境界。

因此當代作曲家們紛紛就此詞譜曲,出現了一詞多曲的現象,作家們對同一詞都有各自的理解和創作動機:王志信就此詞創作了寬廣而深沉的《千里共嬋娟》;汝藝就此詞創作了莊嚴、豪邁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劉學嚴就此詞創作了充滿向往、憧憬和祝愿的《但愿人長久》;莫天平就此詞創作的《水調歌頭》;梁弘志就此詞創作的《但愿人長久》,起初由鄧麗君演唱,后由王菲演唱,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大地上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1《千里共嬋娟》的演唱分析

王志信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聲樂作曲家、指揮家,他締造了很多民族聲樂歌曲,如《蘭花花》《昭君出塞》《桃花紅、杏花白》《遍插茱萸少一人》等歌曲,都是民族聲樂教學的經典曲目,他創作的聲樂作品兼具民族性和時代性,促進了我國民族聲樂發展。

王志信依據蘇軾的詞創作的聲樂歌曲《千里共嬋娟》,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出來,整首作品充滿小調優美的民族風格特點?!懊髟聨讜r有”以自由的散板速度引出,“有”字由下方三度的倚音潤腔,與蘇軾拋磚引玉的問句語調相得益彰,“把酒問青天”的旋律與吟誦時的歌唱性一致。接著進板以慢速入歌曲主題,歌曲與詞作的內容同時展開,可見作曲家對宋詞的藝術有較高的審美,才能將音樂與文學無縫的對接?!拔矣孙L歸去”起,用較之前面快一倍的中速,把詞作者內心語言用音樂表達出來?!坝挚汁倶怯裼?,高處不勝寒”重復了兩次,音樂上不斷地推進,兩個“寒”字落在了小字一組的e,演唱時要注意深呼吸的支持,不能放松氣息支點的控制?!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是詞的中心思想和理性的升華,作曲家用寬廣而富于激情的散板速度展現,鋼琴伴奏用刮奏和八度推進的織體,為歌曲營造了完美的高潮,演唱時除了要注意深呼吸與高位置的技能保持,還要注意表達蘇軾豁達、灑脫、豪放的情感。整首歌曲的速度與情緒與詩詞的抑揚頓挫一致,張弛有度,演唱時的咬字、音色也要隨著情緒變化去調整,令演唱聲音更有張力。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演唱分析

汝藝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為歌詞,創作了民族聲樂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令該詞別有一番戲曲的味道,其原因為作曲家實則為我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汝藝,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副教授,二胡演奏技術精湛,深得吳之珉、王永德、閔惠芬教授的真傳,對民族音樂有深厚的積淀。除此之外,還對作曲和錄音有著濃厚的興趣,是真正的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民歌有《國旗頌》《祖國之戀》《黨旗下的誓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汝藝的聲樂作品如《國旗頌》《黨旗下的誓言》都是自己作詞作曲,歌頌黨和人民軍隊,充滿積極向上的紅色精神?!端{歌頭〈明月幾時有〉》以古詩詞譜曲,將民族器樂細膩的演奏風格融入歌曲創作中,長音、甩腔、三十二分附點音符里,仿佛古人長袖翩翩、水袖如花的形象?!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作為歌曲伊始,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都做了長腔,體現了我國京劇藝術的戲曲風格,所以在演唱時不但有良好的氣息支持,高位置的掛住,還要注意咬字的歸韻問題,一定要在時值將盡時收韻,不能過早,否則容易造成字的歧義?!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出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闭~的上闋,作曲家用稍慢的中速進行描寫創作,多用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句子強弱呈“棗核狀”,旋律細膩、充滿抑揚頓挫的起伏感。演唱時要十分注意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聲音統一,不能松散,演唱要流動,不能僵死。下闋前半部分的旋律模仿京劇波音、倚音的潤腔技法,用譜面標記的方式把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的顫音表達出來,演唱時更加要求氣息的流動性。如“朱” “時”用的是上波音,“閣”“低”“戶”“無”字用上二度的下倚音寫出,演唱時拿捏到位,就會京味十足。段中還有一個小亮點——“不應有恨”,無旋律有感情地把此句吟誦出來。這就要求演唱者全情地投入歌曲,在吟誦時以情帶聲在高位置將字句送出,不能破壞音樂的進行。下闋的后半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速度稍快,要求充滿激情,滾動地進行旋律,鋼琴伴奏用九連音的琶音為人聲做鋪墊,演唱力度不似層層遞進,而是即將推向定點又回落緩沖,最終將整曲推向最高。演唱時為了保持連貫,要分配好句子中每個字的氣息,“悲”“圓”幾個波音的氣息支點保持,更好地展現出詞曲作家大氣婉約、細膩雅致的情懷。

3《但愿人長久》的演唱分析

劉學嚴是又一個被蘇軾的“中秋詞”所吸引的音樂家,系和聲理論家,沈陽音樂學院副院長,他以這首“中秋詞”為歌詞,創作了《但愿人長久》,根據他對和聲理論的音樂素養和對該詞的深層領悟,詩曲結合融匯出別有一番風味的聲樂作品。

劉學嚴把這首“中秋詞”的上闋用關系大小調的方式創作出旋律,有一唱一和的感覺,通過變音讓詞與曲更加巧妙地結合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用b小調引出,“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用d小調的旋律作答,“上”“宮”“今”“是”“何”字中有相應的變音,演唱時要格外注意變音的音準問題;“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仿佛又回到b小調提問的語氣中,“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仿佛用#d小調的旋律進行回答。

下闋前五句的詞反復了兩遍,用強度對比的方式進行創作,第一遍用舒緩柔美的旋律,第二遍反復強調,演唱時要著重強調,與第一遍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其他作曲家一樣,劉學嚴也把下闋的后五句作為歌曲的高潮進行創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為情緒的鋪墊,推進后面畫龍點睛的詞句?!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中,全曲的最后一個“娟”字落在了屬音上,有一種未完待續的感覺,與蘇軾創作該詞的思想一致,表現了樂觀積極、美好生活的向往、祝愿和憧憬。

三、如何把宋詞藝術歌曲演唱得準確到位

1加強聲音技能技巧訓練

[JP2]以宋詞譜曲的中國聲樂作品講究意境的渲染,古詩詞吟誦上講究押韻,演唱時要充分表達詞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呼吸、位置、共鳴等歌唱技能發揮作用控制聲音,以達到如詩如畫、線條明朗、有形有色、抑揚頓挫的審美要求。

2咬字吐字得到相應訓練

我國古詞的朗讀講究合轍押韻,聲母韻母的咬字問題與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要求是一致的。歌唱中每個字的聲母要干脆,韻母要隨著音符時值長短控制歸韻。演唱古詞作品的咬字吐字要求:字頭的聲母要咬得準確,既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字腹和字尾的韻母要吐得清晰。以“娟juɑn”字為例,“j”是聲母,準確地要準字頭后,快速張開嘴,同時將“uɑ”這個復韻母發出并保持吐字時口腔的狀態,根據“娟”字的時值長短,在即將結束時歸韻在“n”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演唱過程中每個詞的準確性。[LL]

3演唱前準備工作的訓練

宋詞是我國古文明的時代標志,以宋詞作為歌詞進行譜曲的中國藝術歌曲,要求演唱者把握其中的詩意和主要思想。每首詞都反映了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狀況,因此要想準確把握演唱作品的風格,就一定要深入了解詞作者的背景、創作目的和深層意義。

4提高音樂感覺提升音樂素養

演唱宋詞聲樂作品能夠提升演唱者對音樂的感覺和知覺,讓演唱發之于情,并能夠有效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宋詞具有雅俗共賞,富有歌唱性,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不論是大氣豪放的詞作還是清新婉約的詞作,都要在不斷誦讀中體會領悟其中的內涵和寫意,將這些感受融入歌曲中,通過演唱細致處理每個音、字、句子,個人音樂素養會逐步得到提升。

以宋詞譜曲的中國聲樂作品將中國文學與音樂有機結合,以聲樂形式為載體,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謝桃坊.論宋詞的藝術特征[J].天府新論,2006(05).

[2]胡云翼.選注《宋詞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李曙明.中國藝術歌曲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李璐)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國藝術歌曲在享譽世界的同時,呈現出追求民族唱法,探索古韻今風,以及進行多元創作的發展態勢。本文將立足于古代詩詞類和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的基本原則、方式方法,針對當下藝術歌曲的風格形態進行變量分析,把脈好中國藝術歌曲風格形態的發展理路。

關鍵詞:音樂藝術;藝術歌曲;古代詩詞;古代民歌;藝術風格;藝術形態

What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Singing Chinese Art Songs

WU Rong

(School of Art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在復雜多變、文化多元的國際大環境下,古今藝術歌曲在傳承和弘揚經典藝術歌曲的同時,也在不斷與世界音樂文化交融,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藝術歌曲的創作與繁榮。音樂文化產業也呈現出喜人的局面和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立足于藝術歌曲特定的藝術風格、創作規律,如何理性把握古代詩詞類和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風格,亦如何綜合考量當下藝術歌曲形態的呈現,讓民族特色永遠托舉起藝術歌曲屹立于世界音樂之林,一直是音樂藝術界關注和探究的熱點。

一、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風格的返璞

目前世界上唯有中華民族文化經歷數千年演變發展,實現了一脈相承,傳承至今。中國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的發展為我國古文化的發展積淀了最為厚重的瑰寶,為一代代中國人學習、傳誦、享用。這主要得益于詩經、楚辭、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等文學體裁的繁榮。古詩詞的創作與積淀,始終為作曲家、藝術歌曲所借鑒、搬用,不僅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作曲家,也創造了一批又一批經典的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它們是“真真切切具有中國風格與中國旋律的藝術歌曲”[1],主要應歸功于我國古典文學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及其潛在的思想內涵和巨大的藝術價值。時至今日,雖然以古典詩詞文學為載體的藝術歌曲依然在大雅之堂廣為傳唱,為大眾津津樂道;但在文明、文化大為多元的當下,現代漢語順應歷史潮流,代替了古文化的發展基因,對古文化的推崇者和認知已經逐漸淡去或消失。當下的歌唱家如果沒有一定的風格講求與遵循,將很難再現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昔日的風采和輝煌。為此,筆者認為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擁有特定時代的審美評判和風格追求,盡可能實現其返璞歸真的認知,方能收到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一)特定時代的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承載著特定的藝術意味和價值

不論是詩經、楚辭,還是唐詩、宋詞、元曲,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各自表達著特定年代人們的生活、思想、意趣等,飽含鮮明的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留給人們的意象之美顯然各有千秋。特定的古詩詞也只有放在相應的時代,才能凸顯出特定的藝術意味和價值。后人之所以會不斷地傳唱,同樣是因為其在相應的時代產生的巨大影響,是對古代詩詞文化特有價值的遵循與審美。如李白的詩,豪放、絢麗多彩,如果脫離唐朝特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為其譜曲,傳唱,顯然有傷大雅。為此,在當今如果要為古代詩詞譜曲、歌唱的話,首要在于全身心投入所在年代的歷史文化,牢牢掌握那個年代的歷史及創作背景,掌握作品誕生的原委,才能獲取藝術的真諦。

(二)不同風格的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表達著不同的內涵和意境

我國古代,詩人層出不窮,名家眾多。古詩詞作品也是千姿百態。由于古代詩人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其作品的風格也形態各異。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則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顯然,各自表達的內涵和意境也不盡相同。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下,這些不同風格詩人的作品,時常被創作成藝術歌曲加以傳唱。然而,不同風格的古詩詞,有不同的創作規律和唱法。創作者必須去實際了解和按照作品風格去譜曲,歌唱家也必須按照詞曲的風格去演唱,方能表達出古詩詞的真正內涵和意境,體現出古代詩詞固有的審美意蘊。

(三)特定的審美評判衡量著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的價值

作為我國古代文化象征的古詩詞,不僅蘊含著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特有的審美思想和意蘊,而且形成了本身具有的格律、情感、意境之美。人們不管是在學習、朗讀,還是作為藝術歌曲加以傳唱,都始終在感受、欣賞、追尋古代詩詞里獨有的審美意蘊。其一旦被破壞,古代詩詞就失去了原有的藝術價值。當古代詩詞變成藝術歌曲演唱時,必須保留和尊重古代詩詞的格律、情感、意境之美。切莫以當下的審美標準衡量和替代。另外,在古代詩詞的思想上往往凝聚著儒家思想的精神烙印,體現著古人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傾向。這些鮮明的古時代特征早已為古代詩詞類藝術歌曲的審美打上了特定的時代和美學符號。

二、古典民歌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的遵循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文化,特別是古代民歌類藝術創作可謂美妙絕倫,經典作品亦是浩如煙海,而后在皇家宮廷中傳唱,影響著一代代的民間藝術家。由此,古代民歌的創作元素在探索、運用、創新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進入近現代以來,一方面諸多音樂名家,充分運用民間音樂元素創作和改編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在成就自身的同時,也豐富了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的寶庫;另一方面一大批音樂藝術家,不滿足現有的創作狀態,深入民間考察、體驗、尋找獨具民風習俗和地域特色、民族意味的原生態的創作素材,把原汁原味的音樂元素引入藝術歌曲創作中,同樣取得了極大成就。一直以來,像彭麗媛、閻維文、宋祖英等音樂名家正是通過演唱這些中國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而聞名世界的。在當今音樂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復雜環境下,詞曲創作者和演唱者如何秉持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的創作風格,如何最終唱好這類藝術歌曲,一直是學界苦思冥想、不斷探索的議題。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掌握住這類藝術歌曲特有的語言、曲調、節奏、配樂及演唱方式方法等,遵循其客觀的規律,在靜與動中方能確保意蘊純正,返璞歸真。

(一)民族方言是影響演唱風格的基本元素

歌唱藝術的本質是語言表達的深度延伸。特別是古代民歌,往往依托語言上的特色,而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然而,我國56個少數民族各有鮮明的民族方言特色,有些少數民族更是能歌善舞,將方言、民歌、舞蹈融于一體,形成鮮明特征。他們的語言特色自始至終都影響和規定著本民族的創作風格,也呈現著演唱特色。民族方言之于歌曲演唱的主要是語言發音、言語規范以及特有的表達內涵。本民族的藝術歌曲有其特定的語言發音,只要一開口、一發音,人們便可分清是哪個民族的味道,如果張冠李戴,自然會傷了大雅。古代民歌類藝術歌曲中還飽含著豐富的民族和地方方言,如伊爾喲、哎嗨喲等,凸顯著民族特色,創作者也十分注重對這些方言元素的運用?!把莩囆g歌曲應十分注重聲音的表現力,而不是炫耀聲音本身或聲樂技巧?!盵2]此外,一些少數民族在演唱中對生活、情感有著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如果創作和傳唱這些民族的藝術歌曲,必須注重對民族語言內涵的把握,遵循特定的語言規律。

(二)音樂曲調是決定演唱風格的內在元素

每位歌唱家的聲音有著特定的色澤、光彩、彈性、張力、技巧、美感,能夠駕馭著不同時代、地域、風格音樂作品的能力、表現力、吐字、行腔、韻味。每一首純正地道的民族民間音樂同樣有著特定的曲調。曲調體現著音樂的純正和民族特色。因此,不管演唱的是云南民歌,還是陜西、新疆民歌,都要首先把握住音樂曲調這一內在元素的特點。通過變腔、變音等手段逼真地表達著民歌類藝術歌曲的原生態特性。唯有此,才能為世界廣泛認可,為觀眾普遍認同。創作者和演唱者都應從創作規律、藝術素養、演唱手法上加以嚴格區分和注重。

(三)音樂節奏是掌握演唱風格的關鍵元素

不同的民族和地方的民歌,同樣有著特定的音樂節奏。像山東民歌,如《沂蒙山小調》,旋律清麗高吭,節奏由緩到急;江蘇民歌,如《茉莉花》,屬于小調,是典型的民族五聲調式,旋律歡快流暢、婉轉羞澀。它們都有著特定的節奏和旋律??茖W掌握這些地方的藝術歌曲節奏特征,對于唱出歌曲特色,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大有裨益。例如,演唱云南民歌《放馬山歌》時,不僅要有高腔音、打哦音,而且要特別注重全曲明快的節奏和短促的曲調,表現出一種快節奏的放馬氣勢。

三、當下中國藝術歌曲形態的追求

中國藝術歌曲歷史悠久,題材、體裁豐富,并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大家和眾多的經典曲目。在音樂文化繁榮的現代社會里,藝術歌曲或多元融合、或返璞歸真、或百花齊放、或百家爭鳴,各顯千秋。綜觀當下發展理路,藝術歌曲始終圍繞著民族唱法、古韻今風以及多元的創作手法,描繪著特有的藝術景致。

(一)民族唱法的傳承與追求

民族唱法是我國各民族根據自己的愛好、習慣、地域特色,創造出來的一種“原生態”唱法,并形成了民族和地域特色。例如,北方民歌呈現出豪放悍獷的特征,南方民歌較之更顯溫婉別致;我國中西部的山區、高原地區的民歌則嘹亮清脆,而東部平原的民歌就顯得舒展自如一些。民族唱法植根于民間,秉持著民族聲樂的優良傳統,演唱形式豐富多樣,演唱風格又獨具民族特色,語言質樸鮮活、感情豐富真摯。正是這種“原生態”唱法,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眾中,供給著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和觀眾。在當下,民族唱法更是成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歌唱家,如彭麗媛、宋祖英、吳碧霞、閻維文等。然而,正如一位文化學者所言“我們也許可以發現一些原來意義上的傳統文化的例子,但是通常我們所稱的傳統文化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即使傳統文化幸存下來的話,也與其最初的來源分離,而與包容它的社會秩序相融合?!盵3]因此,對藝術歌曲的民族唱法不可能做到完美復制和傳承,只能盡可能去追求原汁原味的演唱風味。

(二)古韻今風的秉持與弘揚

在古代,我國藝術歌曲大多體現為對詩歌進行譜曲改編的經典民歌。很多經典民歌不僅一直傳唱至今,而且成為了我國藝術歌曲的瑰寶。經典民歌給予藝術歌曲的不僅是詩詞的美妙絕倫、樂曲的悠揚和煦,更是藝術審美底蘊的積聚與凝練,形成其特有的審美思維和情境。加之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彩、博大精深,一直是藝術歌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來源。在傳統藝術歌曲發展的歷程中,民歌的歌唱者就是在傳承與弘揚的同時,不斷創新與發展著藝術歌曲。走入近現代,藝術歌曲雖然經過一段時期摒棄傳統的影響,但并未改變傳承古韻的客觀規律。在文化多元、藝術歌曲繁榮發展的當下,人們更加注重對古韻今風的秉持與把握,甚至原模原樣地照搬于銀幕舞臺,取得了顯著的藝術效果。

(三)多元創作的探索與態勢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以及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國藝術歌曲已步入多元創作與快速發展的軌道。著重體現在作品題材的多元化和創作技法的多元化兩個方面。在題材多元化的探索上,當前的藝術歌曲不在受特殊時代的影響和拘束,已經把觸角延伸到百姓生活、社會文化、政治文化、人們情感、個性展現、興趣愛好等諸多維度,題材多樣,作品豐富,不斷滿足著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在創作技法多元化的探索上,早已突破了單部曲式的束縛,變化多樣的各種曲式都是寶貴的選擇和借鑒,真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百曲共奏的多元共鳴景象;此外,藝術歌曲在節奏、旋律、意境的探索上,都邁開了堅實的步伐,藝術歌曲的創作天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辟??梢哉f,現在的藝術歌曲已經不在單獨局限于某一技法和類型,而是處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態勢下。

概而言之,不論是古今藝術歌曲處于什么樣的變化發展中,它的一脈歷程始終是一以貫之和變化發展的,始終是古今風格在返璞和嬗變中較量,亦或不同風格的藝術歌曲創作的交相輝映。不管藝術歌曲多元發展如何交錯復雜,內在規律始終是藝術歌曲由古至今不可替代的生命線。(責任編輯:帥慧芳)

參考文獻:

[1]約翰·R.霍爾.文化:社會學的視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5.

[2]王小天.中國語境中的“藝術歌曲”[J].中國音樂學,2009,(01):97.

[3]張淑芳.淺論唱好藝術歌曲的三要素[J].中國音樂,2004,(03):102.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藝術歌曲’的概念實在并不準確?!边@是著名音樂學家田青在《音論通論》中對藝術歌曲這一稱謂提出的見解。本文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就藝術歌曲概念問題,對音樂專業及音樂專業外的人員進行了訪談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得出“藝術歌曲”應該稱為“四美歌曲”。

[關鍵詞] 藝術歌曲;抽樣調查;歌曲分類

“‘藝術歌曲’的概念實在并不準確?!边@是著名音樂學家田青在《音論通論》中對藝術歌曲這一稱謂提出的見解。

黃騰鵬編著的《西方音樂史》中說:“藝術歌曲(德文Lied,字意:歌曲)在德奧最早指通俗勞動歌曲與酒宴歌曲。16世紀亦指無伴奏的德國歌曲,一度因歌劇興起而衰退。18世紀末在狂飆運動影響下,有一些作曲家努力復興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其中萊哈爾特(1752-1814)、策爾特(1758-1832)等將‘利德’發展成具有藝術性的歌曲,為舒伯特所確立的藝術歌曲形式奠定基礎?!?/p>

朱敬修主編的《歌曲寫作基礎》中說:“藝術歌曲在德國稱為‘Lied’。代表作家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爾夫等。藝術歌曲在法國稱為melodieie……”

為什么在論述藝術歌曲時大都提及德文Lied 呢?原因是德國作曲家舒伯特確立了藝術歌曲形式,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也是德國人。

這樣,就產生了如下問題:

第一,如果黃騰鵬《西方音樂史》中所言德文Lied的字意是歌曲無誤的話,原文Lied至今未改,為什么它卻由歌曲之意演變為藝術歌曲呢?再者標示藝術歌曲的法文melodie,在《外國音樂表演用語詞典》中標注的中文是“旋律、曲調,為什么它也被稱為藝術歌曲?

第二,中文“藝術歌曲”這一稱謂的最早翻譯者是誰?譯于什么年代?為什么將Lied(字意:歌曲)譯為藝術歌曲。

如果不追究Lied的詞意演變,從德國的音樂實踐發展史來看,其歌曲變化的脈絡是比較清楚的,前述黃騰鵬《西方音樂史》即可辨析。在18世紀前,德國歌曲都有著特定的環境和明確的實用目的,是為具體生活情態設定的,沒有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性質,故被認為是日常體裁的歌曲。而舒伯特等專業作曲家所創作的歌曲,藝術水平高,歌詞大多具有詩化的意境和高度的文學性,與音樂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藝術技巧復雜,未受過一定訓練的普通歌者很難演唱,具有專為音樂會演唱的功能,已經不屬于日常體裁的范圍。按照藝術一詞三個含義的第二種“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和第三種“形狀獨特而美麗的”,將舒伯特為代表的這類創作歌曲稱作一種藝術是很合適的。問題是藝術一詞的第一種含義“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字、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中所指音樂并未排斥日常體裁的音樂。日常體裁的音樂符合“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范疇。再拿音樂的含義來看,“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保ㄒ姟缎戮帩h語詞典》)也有人說“音樂,是以人類從大自然中抽象出來的樂音為物質手段,表達人類審美感受的一種藝術”等。眾說紛紜,但含義基本一致,都未排斥日常體裁的音樂。而音樂的子項——歌曲的定義“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 ,則又是包含著所有歌曲。這就是說,音樂是藝術的一種,歌曲是音樂的一種,也是藝術的一種。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舒伯特等作曲家創作的歌曲就被冠以藝術頭銜,而其他歌曲就被劃在藝術領域之外呢?筆者認為19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中、上層人士對日常體裁歌曲及其創造者民間藝術家不屑一顧,具有明顯的排他性。那么,20世紀以來,優秀民歌、通俗歌曲以至祝酒歌等都大量進入音樂會,登上高雅的藝術殿堂,賦予欣賞者審美享受,發揮了認識、教育等作用,顯示出它們“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形象獨特且美”的藝術本質。面對這種狀況,難道 21世紀的中國人還要死抱二百年前歐洲中、上層人士的偏頗之見,并將這種論調繼續吶喊下去嗎?

在中國,從20世紀20 年代起,創作出一批優秀的抒情歌曲,如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黃自的《思鄉》、蕭友梅的《問》、青主的《我住長江頭》等;新中國成立后,更多的作曲家創作了大量優秀抒情歌曲,群眾樂于聆聽、樂于欣賞、樂于接受,然而卻統統被戴上藝術歌曲的“桂冠”,強化排他性,逼迫民歌、通俗歌曲所擁有的龐大聽眾和觀眾拉大與這些優秀抒情歌曲的距離。這種狀況,難道還不足以引起音樂界人士認真思考藝術歌曲這一排他性的稱謂嗎?

為了對疑問有個更為廣泛的了解,筆者除查閱一些音樂資料外,還作了一些抽樣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公諸于下:

第一類被調查的對象是文藝工作者,采用筆者提問被調查人回答的形式。

×××,女,49歲,戲劇編導專業,調查時間2007年 3月11日。

問:“請你說說歌曲的類別?!?/p>

答:“有流行歌曲、民歌、網絡歌曲、校園歌曲等?!?/p>

問:“你知道藝術歌曲嗎?”

答:“不知道。我怎么聽這個名稱有些別扭。我想想,噢,對了,這個名稱有問題,比如你們音樂上有藝術歌曲,我們戲劇上卻未聽說過藝術戲劇或藝術話劇、藝術戲曲等。曲藝上也未曾聽過藝術曲藝或藝術蘇州評彈、藝術京韻大鼓等?!?/p>

這一回答使筆者在以后的調查中注意到了一些問題。

×××,女,48歲,舞蹈專業,調查時間2007 年 3月22日。

問:“你知道藝術歌曲嗎?”

答:“不知道?!?/p>

問:“你認為歌曲有哪幾類?”

答:“有通俗、民族、美聲大三類?!?/p>

問:“你們舞蹈術語中有藝術舞蹈或者藝術古典舞、藝術民族舞、藝術當代舞等名稱嗎?”

答:“沒有。舞蹈就是藝術,怎么會有藝術舞蹈,難道還會有不是藝術的舞蹈?不是藝術的古典舞、民族舞和當代舞?”

×××,男,45歲,書法專業,聲樂愛好者,調查時間2007年 3月23日。

問:“你知道藝術歌曲嗎?”

答:“不知道?!?/p>

問:“歌曲有哪幾類?你喜歡唱歌,聽聽你的說法?!?/p>

答:“有通俗歌曲、民族歌曲、美聲歌曲?!?/p>

×××,女,37歲,聲樂專業,調查時間2007 年 3月25日。

問:“你是聲樂專業,請說出歌曲的類別?!?/p>

答:“有少兒歌曲、成人歌曲、民歌等?!?/p>

問:“你應該知道藝術歌曲吧?!?/p>

答:“知道,大學音樂系上學時外國音樂史中講過?!?/p>

問:“涵義如何?”

答:“指西方歌劇詠嘆調吧?!?/p>

×××,男,39歲,美術專業,調查時間2007年 3月26日。

問:“你聽說過藝術歌曲這一稱謂嗎?”

答:“沒有?!?/p>

問:“你認為歌曲有哪些類別?”

答:“通俗、民歌、美聲?!?/p>

問:“你們美術界有藝術美術、藝術繪畫或藝術國畫、藝術油畫的說法嗎?”

答:“沒聽說過。怎么,美術還有不藝術的嗎?國畫和油畫也有不藝術的嗎?”

×××,男,63歲,二胡專業。調查時間2007年 3月28日。

問:“什么是藝術歌曲?”

答:“我理解指西洋歌劇類的唱段和中國的一些大型歌曲?!?/p>

問:“你認為應該怎樣界定藝術歌曲?”

答:“我認為應界定為難唱的歌曲?!?/p>

×××,男,63歲,編劇專業,調查時間2007 年 5月9日。

問:“你知道藝術歌曲嗎?”

答:“難道歌曲有非藝術的嗎?,這種說法將歌曲劃為藝術的和非藝術的是很錯誤的,有嚴重的排他性?!彼鷼舛?,用一大堆文藝理論痛斥這種說法。

第二類調查對象是藝術工作者以外的人群。

×××,男,28歲,物業公司保安,調查時間2007年 4月1日。

問:“歌曲有哪些類別?”

答:“通俗歌曲、民歌等?!?/p>

問:“聽說過藝術歌曲這個名稱嗎?”

答:“沒有?!?/p>

×××,男,26歲,物業公司清潔工,調查時間2007 年4月1日。

問:“你知道歌曲有哪些種類嗎?”

答:“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大家都在唱歌,我們也在唱?!?/p>

×××,男,44歲,物業公司小區經理,調查時間2007年4月2日。

問:“你聽說過藝術歌曲這個名稱嗎?”

答:“沒聽說過藝術歌曲這個名稱?!?/p>

問:“你知道歌曲分哪幾種?”

答:“通俗歌曲和民歌?!?/p>

×××,男,32歲,農民工,調查時間2007年 4月3日。

問:“你知道不知道歌曲中有藝術歌曲?”

答:“不知道?!?/p>

從以上抽樣調查可以看出,藝術歌曲這一稱謂一是遠離人民,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二是概念有弊,許多被調查者提出了質疑。

藝術歌曲這一中文術語,既有質疑,那問題在哪里?現在,我們從漢語語法結構、概念關系上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問題。

藝術歌曲在漢語語法中屬于詞組,不同于德文、法文中的單詞。這個詞組是一個偏正詞組,歌曲是中心語,藝術是修飾中心語的定語。它不是聯合詞組,也不是主謂詞組、動賓詞組、后補詞組、同位詞組、連動詞組、兼語詞組等。其中藝術一詞的概念外延大,歌曲一詞的概念外延小。藝術的子項有文學、繪畫、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音樂的子項又有聲樂、器樂等,包括歌曲、器樂曲等。在偏正詞組中,中心語應是概念外延大的詞,修飾中心語的定語應是概念外延小的詞。如“花”的子項有牡丹、玫瑰、茉莉等,在構成偏正詞組時必為“牡丹花”、“玫瑰花”、“茉莉花”等,而不能成為“花牡丹”、“花玫瑰”、“花茉莉”等。當“藝術”和它的子項構成偏正詞組時亦然,如“文學藝術”、“音樂藝術”、“繪畫藝術”、“舞蹈藝術”、“戲曲藝術”等;若將前后倒置,變為“藝術文學”、“藝術繪畫”、“藝術舞蹈”、“藝術戲劇”、“藝術曲藝”等,則造成邏輯方面的錯誤,貽笑大方。值得稱奇的是在大師云集的音樂領域,藝術歌曲這一飽含邏輯錯誤和語病明顯的稱謂,卻能暢通無阻,沿襲至今。

正是這種概念外延大小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壞,才導致了不僅像田青這樣的學者感嘆“‘藝術歌曲’的概念實在并不準確”,并且使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九位高等師范院校的理論作曲教授撰寫的教材《歌曲寫作基礎》,也白紙黑字赫然寫道:“在中國,屬于藝術歌曲范疇的作品,可以上溯到古代的曲子、琴歌”,而與該書中所論述的藝術歌曲的涵義及業內人士基本統一的認識“藝術歌曲是由專業音樂家創作、內容較嚴肅、形式較為復雜、技巧要求高,一般由專業歌唱家在音樂會上演唱、有出色的鋼琴伴奏”等自相矛盾、難圓其說。

然而,藝術歌曲這一名稱已經使用多年,形成慣性,要想更改,談何容易。為此,筆者對藝術歌曲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提出新名,希望能對慣性稱謂起點糾正作用?,F將這一過程敘述如下:

其一,藝術歌曲的歌詞,大都具有詩化的意境與高度的文學性。筆者將其概括為“歌詞詩化意境美”。

其二,藝術歌曲的旋律,具有鮮明的特點和豐富的表情,用生動的筆法表現細微的情感變化,重視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刻畫,根據不同的形象要求,旋律風格多樣,個性鮮明,與詞韻結合完美。筆者將其概括為“旋律深刻抒情美”。

其三,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聲樂共同完成藝術形象的創造,既有一般伴奏的情緒烘托、意境渲染與背景刻畫等作用,又有著獨立的形象意義。筆者將其概括為“鋼伴渲染形象美?!?/p>

其四,藝術歌曲的演唱,要求細致內在、聲樂技巧高,普通沒有受過訓練的歌者很難演唱,大部分由專業歌唱家在音樂會上演唱。筆者將其概括為“演唱專業技巧美”。

為此,筆者提出如下稱謂及其定義:

藝術歌曲,應稱四美歌曲。四美歌曲,即歌詞詩化意境美、旋律深刻抒情美、鋼伴渲染形象美、演唱專業技巧美的歌曲。

音樂,要給欣賞主體賦予美的享受;欣賞主體,要從音樂中得到美感帶來的愉悅。優秀抒情歌曲本體已經發揮了這一功能,可是藝術歌曲的稱謂,卻在“排他性”的自鳴得意中迎來了“他排性”的回報。為了使這些優秀抒情歌曲更加廣泛地深入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更好的音樂珍品,提出“四美歌曲”,讓“四美”臨門已經是時候了。

?!八拿栏枨弊呦蚯Ъ胰f戶,遍地開花!

(責任編輯:章若藝)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作為一門外來的聲樂藝術形式,中國藝術歌曲在歷經了百年的發展后,已然在創作和演唱方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當代,應繼續推動其從雅到俗的轉變,將雅俗共賞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聲樂藝術形式。鑒于此,本文回顧了中國藝術歌曲從雅到俗的轉變歷程,就新時期下雅俗共賞的實現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雅俗共賞;轉變歷程;實現路徑

一、中國藝術歌曲從雅到俗的轉變歷程

(一)創作的繁榮

藝術歌曲是一件舶來品,其本身并不是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所以中國藝術歌曲從雅到俗的轉變歷程,其實也是一個創作從少到多的過程。換言之,就是作品數量的豐富,才是從雅到俗轉變的基礎。倘若一百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只有三五首作品,這種轉變也自然無從談起。因此從雅到俗的轉變,是貫穿于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發展歷程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主要以借鑒和模仿為主,如青主創作的《大江東去》、蕭友梅創作的《問》等都是其中的佳作。四五十年代,已經從模仿借鑒發展到了融會貫通,即在遵循藝術歌曲本質規律的前提下,利用靈活的技法,使作品呈現出了鮮明的中國風格。陳田鶴、賀綠汀、劉雪庵等創作者開始有意識地在作品中加入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并且關注時代變化和發展,大大拉近了藝術歌曲和中國民眾之間的距離。七八十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進入了多元化發展時期,涌現出了多位個性鮮明的創作者。如被譽為“時代歌者”的施光南,敢于進行技術創新的羅忠镕、善于寫花腔的尚德義,始終堅持愛國題材創作的陸在易等。在這些創作者推動下,使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由此給觀眾帶來了多元化的審美感受,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喜歡藝術歌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創作本身的繁榮,正是藝術歌曲從雅到俗轉變的前提。

(二)觀念的轉變

作為一門外來的藝術形式,藝術歌曲是植根于西方文化中的,反映的是西方審美追求和文化內涵。如果僅是盲目的模仿和借鑒,勢必不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需要,雅俗共賞也就無從談起。這也是其在中國普及和發展的最大障礙。所以眾多創作者都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創新,使藝術歌曲盡快為中國觀眾所認可和喜歡,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雅俗共賞。如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出現,就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其意義在于,一方面,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藝術歌曲,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追求和思想內涵;另一方面,觀眾對此是耳熟能詳和喜聞樂見的,愿意看到自己所熟知的詩詞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此拉近了藝術歌曲和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也成為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特色所在。又比如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借鑒。中國歷史悠久,民族民間文化豐厚?!昂芏鄤撟髡叨贾鲃釉诿褡迕耖g音樂中汲取素材,從而使作品呈現出了鮮明的民族風格,為更多中國觀眾所接受?!盵1]如早期藝術歌曲創作的先驅趙元任,在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就使用了京劇西皮原板過門的曲調。黃自的《湘累》則融入了昆曲的唱腔。這些不同層面和角度的創新,使藝術歌曲逐漸從“西”向“中”過渡和轉變,為藝術歌曲雅俗共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時代的呼喚

每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的,堪稱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也正是這種時代性,使作品反映出了當代人的審美觀和精神追求,為當代觀眾所認可和接受。具體到中國藝術歌曲來說,在通過模仿和借鑒之后,創作者初步掌握了藝術歌曲的創作規律,便開始有意識的將創作和時代發展相融合,譜寫出了時代心聲。比如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日本對華侵略的步步緊逼,使創作者深刻認識到藝術歌曲不能再局限于藝術沙龍和音樂會上,而是要唱出民族的苦難和必勝的信心。黃自的《玫瑰三愿》借玫瑰之口,唱出了一·二八事變后人們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陳田鶴的《望月》用人和明月的對話,表明了要抗爭到底的決心。賀綠汀的《嘉陵江上》則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日寇侵略帶來的災難。新中國成立后,又涌現出了不少歌頌偉大祖國,反映人民當家做主熱情的佳作。如《我的祖國》《祝酒歌》《祖國頌》等??梢钥闯?,很多創作者都具有強烈的時代責任感,用作品唱出了時代心聲,而不是為了自我表現和孤芳自賞。而且因為要考慮到作品的普及和傳播,所以在創作技法運用上兼顧了普通群眾的欣賞能力和水平,這就使作品的傳唱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曲高和眾,雅俗共賞。

二、當代藝術歌曲雅俗共賞的發展路徑

(一)明確藝術歌曲界定

由于藝術歌曲是西學東漸的產物,加之早期的發展環境較為特殊,所以長期以來,多數人對藝術歌曲的界定都是較為模糊的?!耙欢日J為只要不是歌劇選段,所有高質量的聲樂作品都可以稱為是藝術歌曲,這無疑是一種片面和不規范的認識?!盵2]針對這一狀況,很多研究者和創作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認為藝術歌曲是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特殊歌曲形式,其概念和范圍不能隨意擴大,應以傳統西方藝術歌曲為標準。有的認為藝術歌曲應該是開放和包容的,如群眾歌曲、流行歌曲、影視歌曲等,只要其具有藝術性,都可以納入藝術歌曲的范疇。還有的認為,對藝術歌曲進行界定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藝術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今天的界定,乃是一種畫地為牢和故步自封。雖然對界定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看法,但是筆者認為,界定本身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明確了什么是藝術歌曲,才能談藝術歌曲的普及和雅俗共賞。因為藝術創作最基本規律就是限制,也正是這種限制才產生了區分,而這種區分又使某一種藝術形成了特有的美學規范和價值,帶給人們以別樣的美感享受。因此明確藝術歌曲界定的意義就在于,先保證其特有的形式和內容,使作品是一首藝術歌曲,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雅俗共賞。對此,筆者對著名藝術歌曲創作者陸在易的觀點十分認同。他曾提出了藝術歌曲四條標準,簡言之,第一是注重個人情感抒發;第二是歌詞多為詩作;第三是作品多為某一個指定聲部而作;第四是鋼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品不可分割和更改的組成部分。當代創作者需要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在技法上推陳出新,一方面不斷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優秀質素,不斷豐富和壯大自我。只有真正做到恒之有變,變之有度,才能實現藝術歌曲而不是其他體裁歌曲的雅俗共賞。

(二)樹立新的創作觀念

伴隨著文化的國際化、多元化發展,追求高品位、多層次的精神享受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時尚,也為當代藝術歌曲的雅俗共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創作者要根據現實需要進行大膽的革新,使當代藝術歌曲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關注時代發展。這一點前輩音樂家已然為我們做出了垂范,需要得到繼承和發揚。創作者應將自己融入到時代發展的大潮中,譜寫時代最強音。如劉聰的《鳥兒在風中歌唱》,作品之所以廣為流傳,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作品反映的是當下備受關注的環保問題。所以創作者要與時代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在創作中體現出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方能獲得當代觀眾的認可。其次是展現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使世界各國都紛紛認識到了民族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藝術歌曲,其本身就是一件舶來品,必須要對其進行持續不斷的民族化改造,才能真正為中國觀眾所喜聞樂見。之前的很多佳作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小河淌水》等都充分證明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所以當代藝術歌曲創作要植根于民族文化中,先選擇民族性的題材,然后再對民族民間音樂形式、技法等予以有機的借鑒。既能夠使作品呈現出新面貌,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承開辟出了一條新渠道。最后是形成個性風格。雅俗共賞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作品本身的豐富性,倘若所有創作者都是一種技法和風格,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應該鼓勵個性化的創作。很多創作者也正是因為對個人創作風格的堅持才獲得成功的,如善于中西結合羅忠镕,填補了花腔藝術歌曲空白的尚德義,執著于愛國題材創作的陸在易等。只有這種個性化追求,才能滿足更多人的欣賞需要,共同構筑成中國藝術歌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景。

(三)擴展傳統傳播媒介

音樂會、創作比賽等是傳統藝術歌曲主要傳播形式,但是相對于影視、網絡傳播來說,其傳統傳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這也是制約著一些優秀作品難以普及的重要原因。所以新時期下雅俗共賞追求的實現,除了創作本身外,還應該對其傳播形式進行擴展和豐富,先讓更多的人聽到作品,才能有喜歡上作品的可能。具體來說,首先是尋求媒體關注。國家和地方媒體,應該對藝術歌曲發展保持一定的關注,對于一些藝術歌曲活動,如創作比賽、歌唱大賽等予以及時全面的報道,借助于媒體的影響力將優秀作品傳遞給觀眾。事實也充分證明,媒體的大力支持是切實有效的,青歌賽之所以涌現出了大量佳作,正是與中央電視臺的全程直播分不開的。下一步,還需要繼續得到媒體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善于利用網絡。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給優秀藝術歌曲搭建起了及時、廣泛的展示和傳播平臺。當作品上傳至網絡后,觀眾只需輕點鼠標便可以欣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建議國家文化部門、音樂家協會等,能夠建立起藝術歌曲專題網站,用于新作品的發布、欣賞、創作者與觀眾的交流等,使之成為當代藝術歌曲發展的大本營。所以說,酒香也怕巷子深,雅俗共賞的實現,不能將目光局限于藝術本體,而是需要從藝術傳播和接受的角度全盤考慮,只有先讓觀眾方便快捷的欣賞到作品,才能形成相應的審美感受,這也是當代藝術歌曲下一步發展的一個重點所在。

綜上所述,近年來,一些優秀作品的廣為傳唱充分證明,藝術歌曲不是少數人的陽春白雪,而是完全可以曲高和眾的。本文也正是基于這一視角,分析了中國藝術歌曲從雅到俗的轉變歷程,提出了雅俗共賞的實現路徑,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為當代藝術歌曲開辟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注釋:

[1]吳紅歌.淺析中國藝術歌曲中的文化內涵[J].北方音樂,2016(09):52.

[2]馬春曉.論中國藝術歌曲的起源[J].音樂創作,2013(05):40.

[收稿日期]2019-10-22

[作者簡介]蔡立艷(1974— ),女,珠海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珠海 519000)

(責任編輯:張洪全)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5篇

先聲奪人

本報訊(記者 張蕾)4月7日,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梁瑩個人獨唱音樂會將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行,旅意歸來的梁瑩將向北京的觀眾展示她美妙的歌聲。

梁瑩,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講師,1996進入沈陽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郎亦農教授。2000年考取本校聲樂系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徐兆仁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聲樂表演藝術實踐及教學理論研究,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同年由沈陽音樂學院選送,被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派出,以訪問學者身份享受意大利外交部政府獎學金赴意大利羅馬圣·切其利亞音樂學院進修學習聲樂演唱與教學。

留意期間,梁瑩曾受到十余名專家、大師的指導,并獲得多個獎項。2004年在意大利“瑪薩弗拉”國際音樂比賽中獲聲樂組第一名、2006年6月參加斯波萊托實驗歌劇院舉辦的“登臺培訓班”,得到著名歌唱家布魯松(Bruson)、費拉麗(FERRARI)的親授。2006年9月在著名女高音弗雷妮大師班的選拔考試中,成為13名大師班正式學員中唯一的中國學生,得到大師親授。2007年1月獲得意大利羅馬音樂藝術研究院室內樂專業及音樂戲劇表演專業雙碩士文憑。2007年2月在意大利成功舉辦“中國女高音梁瑩個人獨唱音樂會”。

本場音樂會梁瑩將演唱多首歐洲經典藝術歌曲及歌劇選段,包括羅西尼的《諾言》《威尼斯賽船會》,選自莫扎特歌劇《唐璜》《費加羅婚禮》中的唱段以及德沃夏克的聲樂套曲《吉卜塞人的歌》等等。另外本場音樂會還特邀武警文工團男高音司紅軍及北京戰友文工團張大偉為特邀嘉賓。

我國藝術歌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律動情感教育法在學前專業的聲樂教育中,可以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及幼兒歌曲教育的特征實現學、教融合,真正發揮出幼兒的能動性,而且還能夠彌補學前專業聲樂教育只學不懂教的簡單模式教育的不足,其目的在于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更好的培育孩子,為他們未來邁向學前聲樂專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期通過教育實用性的操作和探究,令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及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學前聲樂教育的革新需要而深入探究聲樂教育中律動情感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聲樂教學 律動情感教學 措施分析

律動情感教育法是根據聲樂的旋律與節奏,依靠情感想象經過肢體的演繹模式呈現出特殊的想象,以開發幼兒協調性水平為主,調動幼兒的學習欲望與幼兒參加音樂實踐的熱情,從中獲得既學又能教的技能與豐富的音樂理論,來符合教師及幼兒互動參與實踐的教育方式。在學前教育的聲樂授課中,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及幼兒歌曲教育的特征實現學、教相統一,即以老師為主導,幼兒是課堂上的主人占據著主體地位,所有學生均是參與者與創新者,轉變了被動接受者的身份,師生有效投身于濃厚的學習氛圍中,促使幼兒愛上聲樂,積極參加音樂實踐。

一、學前教育中聲樂教育常見的不足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于中職院校及高職院校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其已形成較大的規模,各高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都以豐富專業理論為核心。而中職院校的學前教育中各學科也陸續推出了相關的教育實用性實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每個學科還尚待進一步優化,如聲樂教育至今為止基本上未形成統一標準的理論及課本,教育方式及方法還在采用集體課的上課模式,聲樂授課都只重視發聲原理,將曲目單一的傳授給學生。無論是教師或者學生,均只重視歌唱水平和聲樂水平的高低,忽略了對幼兒音樂想象力、創新力和律動能力的培養。應根據幼兒歌曲教育特征,使學生有效結合學與教,充分挖掘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既學又能教的能力,從根本上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征,開展實用性實踐與探究開發。

此外,當前所遇到的更加嚴重的情況是院校招收的生源不盡相同,要根據學生的音樂素養、聲樂聲音條件、歌曲領悟技能以及對音樂節奏的掌握能力來進行全面招生,提高生源質量,加大力度培養,為其以后從事本專業教學奠定基礎。

二、學前教育聲樂學科教育中律動情感教育法的應用策略

(一)聲樂學科律動情感教育的目標措施

聲樂學科教育是中職學前教育中的骨干教學,對學前教育中聲樂學科的律動情感教育實用性的實踐和探究,根據現有分散的教材及同類院校的變革經驗,研制出科學的課程目標,保證課程目標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實用性。學生更愿意接受教育目標,還能編制出學前教育中聲樂專業律動情感教育的內容和課本。

在擴展幼兒聲樂教育和律動情感教育的創編常規教育,重視基礎聲樂能力教學和幼兒聲樂教育相統一,學生在聲樂能力表現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要增強學生對于聲樂學科律動情感表達能力的挖掘與培養,使之畢業后可以順利邁向工作崗位,迎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成為一位合格的幼兒老師奠定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其長遠發展做好鋪墊?,F從如下幾個階段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

1.第一學期的聲樂教育要融入律動情感教育,注重培養聲樂技能,強化聲樂基礎培養,可以讓學生簡單掌握歌曲發生訓練與最簡單的音樂演唱技巧。

2.第二學期的聲樂教育要重點培養聲樂教育的律動情感教育,強化聲樂技巧鍛煉,引導學生對幼兒音樂加以演唱與表現,加強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教育,培育學生歌曲的伴奏水平,使學生可以“自彈自演”,不斷提升幼兒歌曲彈唱水平。

3.第三學期的聲樂教育需要重點訓練幼兒聲樂教學的律動情感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到幼兒園內講授幼兒歌曲,體現實踐教育,加強教學實踐的深度及廣度,努力和幼兒園共建關于聲樂學科的實踐陣地。聲樂老師聯合教育法老師,有計劃有目的性的組織學生到幼兒園中觀察主題特色課程及常規歌唱教育工作,使學生站在聲樂學科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與貫徹幼兒園歌唱教育的價值。

(二)編制聲樂律動情感教育實用性教育課本

當前,中職院校內學前聲樂專業的教育內容和教材缺少統一標準,許多院校是由任課教師自選歌曲來授課,只重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但是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的服務對象是幼兒,幼兒對感性及直觀教育內容更能夠接受,所以要體現“幼兒性”這一特征。教育內容應當在聲樂教育中有意識的把理論內容融入到每節課的授課中,學生在掌握聲樂技巧的同時提高幼兒歌曲教育觀念,整合現存的教材資料,選用思想性更強、簡單易學、培養價值更大、框架簡潔的中外歌曲與幼兒歌曲等資源。不僅要考慮中職生聲樂技巧培養,還要有步驟有目的的培育學生聲樂學習能力。在編制聲樂教育課本時要充滿律動情感教育的實踐性與可行性。

(三)聲樂學科律動情感教育方式及方法

中職院校學前教育類學生未來服務的對象是幼兒,應當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演唱,唯有如此,教育才更具備親和力,幼兒才會喜愛。所以,聲樂教育方式及方法要突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特征。

1.處理好學生自我的聲樂演唱水平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歌唱基礎。歌唱水平不用要求過高,但能擇優培養演唱能力較高有潛能的學生,能作為教育過程有效溝通的對象。

2.聲樂教育的不同內容和不同環節中一直貫穿與滲入了“幼兒性”,體現學前教育職業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出更大的潛力。當養成興趣之后就要以培育專業的學習技能以及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擴展學生編制幼兒歌曲律動演繹的水平。

3.注重聲樂教育中學生的差別性。以往很多教師認為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難以順利展開教學??倱幕A不好的學生跟不上,能力高的學生吃不飽。然而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利用該種教學主體間的差異性及互補性,互幫互助,集思廣益,能促使學生在教和學當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教和學實踐經驗,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開展課程教育

以學生為主,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事先做好聲樂專業調研活動。學前教育中聲樂課程的傳統教育內容分成幾大模塊,怎樣設計出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課程來突破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模式,就是根據小組課與集體課的教育方法?;诼晿仿蓜忧楦薪逃n程,通過老師用各種教學方式及手段來安排課堂教學活動,如采取示范法、視頻呈現法、小組競賽法以及對比、律動法等手段,累積并整合實踐經驗,跟蹤調研學生課后情況與實習學生的具體狀況。更新教育方式,因人而異引導學生的學習模式,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開發學生自身潛力,挖掘學生的長處,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技能。

(五)優化課程評估體系與擴展課程內容

課程評估屬于課程革新的關鍵部分,詳細編制聲樂課程的所有部分,評估依據采用自評、他評等多種評估方式,來評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課堂任務及課后訓練的完成狀況,給予所有學生一定的肯定、鼓勵與鞭策,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擴展課堂內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在今后實踐中的儀態、膽量及機智等素養。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聲樂活動與聲樂表演等多種實踐訓練,尤其是校外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同學的膽識,增加他們的表現欲望。此外,老師要重新編制現有的教材內容,選擇思想性很強、容易學、有練習作用、結構較為簡潔的中外聲樂歌曲及幼兒聲樂教育課本等。教師既要考慮幼兒的聲樂能力提高,還要評價學生未來的職業性,老師要考慮所采用的教材是否滿足教師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要求,相關人員在編制聲樂教學內容時,要具有律動情感教育所需要的實踐性和有效性等多種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律動情感教學模式是以開發同學的協調性為主,由此調動學生學習聲樂課程的欲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各種聲樂學習的自覺性,進而讓他們掌握到不僅能學還能夠教的綜合技能及各種相關音樂方法,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

上文針對學前教育中聲樂專業教育存在的各種不足,對律動情感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及建議,希望通過上文的詳細闡述,能夠為學前教育中聲樂課程帶來一定科學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欣.論藝術歌曲教學中的“四行譜”意識(上)——以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為例[J].歌唱世界,2014,(03):23-25.

[2]汪偉林.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律動情感教學方法策略[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4):103-104.

上一篇:休閑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下一篇:評估審計風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