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外文學比較論文

2022-05-15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中外文學比較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2013年4月19日9:55~12:20,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2010級檔案學本科學生就《中外檔案利用工作比較》在《檔案界論壇》展開了網絡討論。高雪蓮:中外檔案利用工作好比是一棵樹的兩片葉子,兩者都是葉子,但卻有著各自的紋路。中國的檔案工作是紋路特別密、脈絡較亂、形狀不規則而且伴有蟲眼的葉子。

第一篇:中外文學比較論文

中外當代陶藝比較研究

摘 要: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創造,直譯于當時中國地名,傳播于世界各國,作為一種古老的世界藝術形式,在世界各國的發展過程中受各國思想文化的影響,呈現出不同地域風格和時代特點,緊跟人類文明的演變,漸漸從使用實用性轉成為藝術觀賞性。

關鍵詞:陶藝;中外陶藝;西方陶藝

時代發展至今,藝術門類種類繁多,每一種藝術門類都需要借助某種媒介物質開展工作,材料不同進而劃分的藝術表現形式也不同,陶藝受材料、作者思想、制作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中國陶藝和西方陶藝受藝術家自身文化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中國當代陶藝受改革開放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市場消費帶動藝術品的更新和藝術家的創作。當今中國陶藝創作與世界各國陶藝創作更加考慮個性化、更接地氣,融合于生活中,更多地考慮到陶藝與生活的結合。當代陶藝興起于20世紀下半期,由美國陶藝家彼得.沃克思發起。彼得·沃克思原為軍人,在二戰后退役改學畫畫,后取得繪畫碩士學位,在大學任教,在陶藝界影響比較深遠,領導一場藝術革命,受諸多影響,如畢加索的陶藝、東方陶瓷、日本陶藝,追求自我發揮主觀思想進行藝術創作,反對傳統方式,主張個性化,包容作品瑕疵。作為美學,主張藝術創新、觀念創新、作品創新,在20世紀下半葉迅速發展,開創了現代陶藝的新紀元,也使美國陶藝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陶藝家。日本陶藝也在這個時期經歷變革,在創新與傳統中突出藝術家的思想性,擺脫傳統束縛,創作出具有藝術家思想符號的藝術作品,一看作品就知道是誰的代表作,用作品說話。這一歷史時期各國當代陶藝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世界藝術史上畫上了重重的一筆,也給當代陶藝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中國當代陶藝發展受中國傳統陶瓷技藝的影響,工藝工匠精神講究工藝之嚴苛、器型之美,追求皇族效果,官窯的發展和民窯的發展影響了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陶藝。中國當代陶藝根植于傳統陶藝的土壤中,從上古時期原始社會彩陶文化開始,當時陶藝追求實用性,而現當代追求思想性,中國是多民族國家,陶瓷在全國各地的發展各不相同,受各地各種因素的影響,差異化程度很大,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陶瓷器物粗獷和細膩對比強烈。受陶土等地域因素影響和人文環境限制,區域陶藝制作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陶瓷品種,地域區域特點明顯,如景德鎮瓷器、德化白瓷、石灣陶、宜興紫砂、醴陵五彩釉瓷以及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的陶器等,受地域泥土材料限制,產生各自的藝術效果。

目前,中國當代陶藝從傳統陶瓷器型中脫穎而出,國內陶藝制作工藝復雜,技藝講究,各種各樣的制作工具隨著改革開放被帶入中國,傳統水輪拉坯車轉換成現代無級變速拉坯機。工具革新帶來的是大量作品制作工藝的百花齊放,藝術作品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在傳統制作陶藝技藝上,要成為一個制作陶瓷的行家非得下個苦功夫,幾十年才能學會其中幾種技藝,而現當代陶藝制作具有隨意性,隨手就來,工藝技巧上沒有那種嚴苛的要求,轉變而來的是當代陶藝呈現出各式各樣的藝術效果,個性化呈現和追求個性化效果。中國陶藝受傳統影響,制作技術工藝來源于傳統雕塑、捏塑,而當代陶藝中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當代陶藝打破傳統要求陶瓷工整對稱的審美,向著自由奔放的個性化發展,表現泥性,突出泥性,個性審美突破傳統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陶藝是火的藝術,也是思想性的藝術,各個朝代下的陶瓷產物的發展受當時歷史時期的影響,每個朝代的更替中都會出現新的陶瓷品種,新的技藝交匯產生新的藝術風格,陶瓷器型也自然呈現出新的造型,在傳統實用和現代裝飾個性化上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美國當代陶藝受東方傳統文化和本土民間陶瓷發展的影響,各種藝術主義表現形式的發展推動著美國陶藝的發展,最終替換掉了傳統意義上的實用器,呈現出效果個性優雅形式感強的藝術陶瓷。日本陶瓷文化受到外國先進經驗的影響,各個時期的改革推動日本成為學習型的國家,對學習來的東西進行革新改良,變為本國本土的藝術特色,從我國唐朝時期開始學習中國唐朝文化,引入學習,融會貫通,形成日本特色模式。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追求自然、返璞歸真的審美成為日本藝術家追求的方向,日本陶藝家隊伍現狀,可歸納為門派眾多、藝術特點鮮明,日本陶藝運動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經過柳宗悅、小野賢郎、大河內次郎等一系列陶藝家的推動,逐漸在20世紀50年代,由八木一夫、中島清、伊東奎、大森淳一、山田光、田中一郎等人組成了對日本現代陶藝影響深遠的“走泥社”。八木一夫為代表的走泥社,開啟日本現當代陶藝發展的新階段。八木一夫作品風格特點為不以使用為目的,主張藝術作品泥性的表現,他這些全新作品的審美淵源是維系傳統,但審美指向卻面向未來的。由此,八木一夫的藝術歷程對我們中國的陶藝家來說則更有借鑒意義。日本歷史悠久,美國歷史短暫,美國建國200多年,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但卻擁有著世界先進文明的特點,特別是吸引了全球先進的科技、文化、藝術等人才云集于此,不僅使美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還使其成為世界藝術中心,沒有受傳統因素的束縛,自然加快發展,興起現代美術運動,美國是二戰受益國,遍地匯集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畫廊為藝術文化革新發展提供藝術氛圍。美國陶藝家注重陶藝成型技藝,日本陶藝注重燒造技藝,其中美國陶藝受國家開發程度影響,注重創作的隨意性和技藝的表現性,表現泥性更強;日本陶藝發展過程中均受到日本個體經營的影響,陶藝家有各自的陶藝工作坊,日本陶藝家世襲傳承生產,出現一大批的窯號,日本陶藝家從小受家庭熏陶,熟悉各自藝術風格和制作工藝,精于自己親手制作,近年來一些日本年輕人參與學院制進行陶藝知識與技藝的學習,使日本陶藝發展更加活躍,日本陶藝家比較務實,世代做陶,在日本工匠技藝者地位比較高的影響下,出現很多日本國寶級人物,日本陶藝家風格各異,使用和制作技藝上的不同造成各不相同的個性風格,由于陶藝家之間競爭激烈,在日本沒有風格的陶藝家很難生存和立足。日本陶藝出現了大批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技能主義的流派,有的陶藝作品具有對日本現實生活的批判精神,無論如何發展,日本陶藝在創作主題上、制作技藝上呈現出本國特有的藝術特色。

中西方陶藝發展受觀念、傳統、借鑒、普及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各自國家當代陶藝發展的狀況不同,中國陶藝普及率不高和總體陶藝工作者地位不高等因素影響著中國當代陶藝的發展,中國當代陶藝已經漸漸從傳統中脫穎而出,在全國美展中陶藝展的推動帶動下,中國當代陶藝正以較好的藝術形式呈現出藝術百家爭鳴的發展狀態。

總之,西方當代陶藝和中國當代陶藝發展至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推動著國際間的藝術交流與合作,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手工制陶技藝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并存發展,相互影響,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不斷對外開放,中國當代陶藝事業也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鄭寧.日本陶藝[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2] 楊永善.說陶論藝[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3] 海上雅臣.八木一夫——現代陶藝[M].商務印書館,2019.

作者:龍海根

第二篇:中外檔案利用工作比較

2013年4月19日9:55~12:20,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2010級檔案學本科學生就《中外檔案利用工作比較》在《檔案界論壇》展開了網絡討論。

高雪蓮:中外檔案利用工作好比是一棵樹的兩片葉子,兩者都是葉子,但卻有著各自的紋路。中國的檔案工作是紋路特別密、脈絡較亂、形狀不規則而且伴有蟲眼的葉子。而外國的檔案工作卻像是紋路稀、脈絡清晰、形狀規則的葉子。中國的檔案工作雖然內容詳盡,但缺少對整體構架的思考,沒有統一明確的劃分標準,且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方面存在不足。而外國檔案工作遵循檔案工作標準化,使得其檔案利用的分歧相對較少,檔案利用方面雖沒有我國內容詳盡,但整體架構清晰、不混亂。這兩者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通過分析比較,能夠相互借鑒,達到“以其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檔案工作的目的,更好地實現檔案的利用,促進國際檔案資源的共享。

次旦旺扎:檔案工作不受時間上的限制,就意味著對館藏檔案的可利用性沒有限制,檔案只有進館后才能利用,期滿才可以開放。與外國相比,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要更加復雜,因為有很多檔案即使期滿也不一定對外開放,權力基本上掌握在各個機關,由各個機關說了算。外國檔案工作制度和機構一般都是概括型,而中國在這方面顯得更加細致、條理清晰。

馬佳彬:西方發達國家的檔案館利用費用較少。比如美國檔案館以免費利用為主,適當收取復印和散發資料的少許費用。而我國檔案館往往實行有償服務,收費項目一加再加,諸如登記費、咨詢費、調卷費、查閱費,名目繁多,收費標準也是一漲再漲,動輒十幾元、幾十元乃至上百元等,而且對外國人的收費標準更高。

馬濤:別忘了人家1美元等于6元人民幣呢!

王珊:記得暑假在中科院檔案館實習時,我們被分到保管與利用部,經??吹接腥藖斫栝啓n案,就會收取復印費、登記咨詢費用等,而且有的檔案館對外國人的收費會更貴一些。

劉躍嬌:我在北京市檔案館實習時,曾見到一個用戶查找一張房地產證(就兩張檔案),他共繳納了310元。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說,查檔是免費的,復印一張1元,但是,由檔案館蓋章出示證明就需要證明費300元。而且,不同時期的檔案、不同類型的檔案收費均不同。

陳建:檔案高額收費是不應該的,但是適度收費我看是合理的。

張妙茗:我國認為國家機構是檔案館的主要用戶,檔案館的大門通常也是為黨政機關打開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版)中,才規定公民和組織持有合法證明,可以利用已經開放的檔案。西方國家則把公民看作是他們的主要用戶。

林曉棠:我國的檔案利用者主要集中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像婚姻檔案、個人身份證明這類的檔案經常被利用者使用,所以利用者更多的是百姓或個人。在國外,人們不僅要解決實際問題,還看重檔案中包含的知識、文化信息等各種問題。

楊彬:我國檔案利用主要是被動的,以有利用需求的人進館(室)查詢為主,檔案展覽等主動提供利用的形式較少。國外檔案利用則主動和被動兼顧,在為進館的人服務的同時,還積極開展檔案展覽等主動形式的服務,更有提供上門服務。

葉昊:美國把最珍貴的三份歷史文獻——《獨立宣言》、《美國憲法》和《人權法案》放到了國家檔案館的展廳里讓廣大人民群眾去參觀。法國檔案館內專門設有學生教育服務處,配合歷史課教學大綱,用檔案的形式進行法國歷史教育;此外,還非常重視舉辦各類演講、檔案研討會等向公眾展示館藏檔案信息。中國呢,是定期向社會公布館藏、提供檔案編研資料給公眾利用之類,總之就是缺乏多樣性,缺乏現代元素和新鮮感、趣味性,難以激起公眾的興趣。

馬濤:對比美國國家檔案館和中國國家檔案館,兩個同級的檔案館,美國的建筑風格類似希臘的帕特農神廟,中國的國家檔案館則是典型的現代建筑。我認為,檔案館需要有它的特點,或許中國檔案館可以借鑒頤和園類似的古建筑仿制,突出中國檔案館特點,這樣更有吸引力。

孫千惠:我國的檔案館往往位于政府部門或深宅大院之中,省級以上檔案館門口更是警戒森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需要利用檔案,人們幾乎就不會也不敢跨進檔案館的大門,更不能在檔案館內進行休閑娛樂活動。然而,外國的檔案館有很多選擇建筑在民居附近、市中心或者街心花園,等級越高越接近人民大眾,許多檔案館允許人們參觀游覽,開放程度高,甚至可以在此進行一些小型的休閑娛樂活動。

徐夢松: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就實現了全國數字檔案資源的網絡集成,可以實現對全國檔案的查詢檢索和利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的國家。而我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地開展,除了個別條件設施比較好的檔案館之外,很多檔案信息資源都沒有完成數字化處理,網絡查詢、利用開放檔案就更難實現了。

門思薺:國外已經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檔案部門,許多檔案館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公眾可以在網站上實現在線查檔、瀏覽、遠程傳送等功能,實現檔案共享。而我國的檔案利用還只停留在檔案館,只能提供復印件。我國檔案部門過于強調檔案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檔案的利用性,宣傳少,便利服務少,人們普遍覺得利用手續繁瑣,不便于人們查檔利用。

朱倞玉葉:國外部分檔案專家通過對國外檔案工作的考察分析,發現國外檔案的利用率雖不如圖書情報,但遠高于國內,并有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尤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檔案管理和利用的現代化水平相對較高,電子計算機、縮微復印、現代通訊網絡等現代化技術已經在檔案利用工作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檔案利用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馮凱晨:國外檔案部門對檔案限制利用,主要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實行封閉期制度,二是實行保密制度。相對于外國來說,我國對公民隱私的處理還是挺糟糕的。歐美國家對保護私人秘密問題很重視,有些國家還制定了專門的法規,凡涉及私人秘密的檔案文件,不僅封閉期更長,而且還明確了其類型。而我國公民隱私基本沒有,淘寶設置公開1元~150元不等價格買賣,公民隱私簡直就是一條發家致富之路,著實令人深思啊!

陳之光:對于檔案文件的解密性原則在法國等西方國家很早就有了相應的制度,并對此進行了公布。在我國,檔案的解密制度普遍為30年,特別是“建國”之后的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對檔案的解密問題公布極少甚至是不公布。

姜汭:開放時間上,中國檔案館一般都是周一到周五,而外國檔案館開放時間(以日本檔案館為例)是周一到周六,在加拿大,為便于利用者隨時查檔,檔案館開設了一個閱覽利用室,實行24小時服務。

崔巖:外國檔案館關于檔案利用的理解是針對于人,是如何做好服務,如何吸引人們來檔案館。我國檔案館只是做好了表面工作,收藏檔案,忽視了檔案存在的價值。如果沒有人來用,那些堆在庫房的紙,也不能稱之為檔案,那只是廢紙而已。所以,我國現在需要做的是想辦法吸引人們來到檔案館,而不是守著一堆堆“廢紙”談論中國檔案事業的將來。

劉盼盼:國外檔案提出了休閑利用的觀點,如在美國,設有檔案商店,為工作提供禮物,可以在檔案館內聽到美妙的音樂以及收看歷史影像,把檔案館貼上了“文化娛樂”的標簽,閑來無事的時候可以去檔案館看看,這不也正是我們檔案事業所追求的嗎?這樣不僅做到了提供利用,而且宣傳了我們的檔案工作,從而推動了檔案事業的發展。

付婧媛:一篇文章中提到:休息日,美國人可能對孩子說:“走,咱們到自然歷史博物館去看恐龍化石;到藝術館去看抽象派……”也可能說:“走,到檔案館去看國家的寶貝。”什么寶貝?寫在羊皮紙上的“三大法案”等檔案。美國國家檔案館每年接待參觀者達百萬之眾。這個數字足以讓我們體會到“休閑”的意味。而在我國,沒事兒誰去檔案館啊。公眾只有打官司時,迫不得已才利用檔案。許多檔案局館從駐地位置到工作安排,留有機關工作的種種痕跡,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檔案工作者在本系統內忙得不亦樂乎,許多本應是利用者的人卻全然不知有檔案利用服務這回事,又怎么奢談“休閑”呢?其實,就像我國正致力于把國家圖書館打造成全民娛樂休閑文化的一片沃土一樣,我們也不應該把檔案館事業搞得過于嚴肅。讓我國的檔案事業也快點變得親民一些吧!

關曉曦:我們的思想認識主要停留在保管上。上到檔案部門、檔案管理人員,下至普通公民群眾都知道一個觀念——檔案很重要,一定要保管好,從沒想過我們要如何利用檔案。而且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學習等外界因素的需要,我們一般不會去檔案部門或檔案館查閱檔案。西方國家則跟我們“重保管,輕利用”的思想認識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檔案保存下來就是要利用的,而不是放在檔案柜里“睡大覺”的。

申宇迪:我們可效仿美國,在復印件上遮掩掉不宜公開的部分,或將這部分文件抽出,代之以一頁“說明紙”置于前后文件中;若研究者根據“說明紙”向館方提出調閱申請,可視情況而定。

趙倩:在我看來,中國公民沒有可以對檔案進行利用的意識,也許是對檔案利用的普及還不夠。而外國,例如美國,他們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利用意識,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檔案進行利用。

馮璐:就目前來講,我國的檔案事業發展程度低于很多發達國家,但編研工作是我國檔案利用工作的一大特色。在我國的許多檔案館都設有專門的編研機構,配備有專職編研人員,編研工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在美國,檔案館的檔案文獻匯編較少,而且大多還邀請史學家參與,獨立編研的較少,主要是由利用者而不是檔案工作者來公布檔案的內容。

申宇迪:在國外,檔案展覽展出的多為檔案原件,而我國利用檔案復制件進行展覽雖然有其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考慮,但針對檔案原始記錄性這一根本屬性和價值來說,原件在展覽中給參觀者帶來的體驗效果以及對檔案展覽重要性的體現是復制件無法比擬的。

滿奕: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些差異,是因為各國政治體制不同的問題,經濟、科技、人文素質也同樣涉及其中。每個國家開始重視檔案建設的時間參差不一,檔案密級不同,才會對檔案利用者有規定。

(摘自《檔案界》網站 )

作者:楊彬

第三篇:中外老年教育比較研究

[摘要]文章從理論取向、基本模式、課程設置三個視角對中外老年教育發展差異進行比較,認為:應以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作為未來中國老年教育發展的理論取向;應整合社會資源,構筑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推動高等院校參與老年教育的發展、組織老年人自己的社團開展自助教育和分享教育;應不斷拓展課程內容和形式,細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增加準備教育、死亡教育、社會參與教育等課程,推動老年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和系統化。

[關鍵詞]老年教育;理論取向;基本模式;課程設置

[作者簡介]王英,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系人口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深入發展,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為老年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當審視和思考中國老年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所需擔當的時代重任時,我們發現,與擁有30多年發展歷史、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作方面取得相當成就的西方老年教育相比,中國老年教育仍處于探索、嘗試階段。綜覽現有文獻,研究者們通常認為發展資金短缺、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制約中國老年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但卻缺少對其深層次原因的理性思考。筆者認為,老年教育專業、科學、高效的組織實施是老年教育持續、快速發展的保證。其中理論取向是老年教育的定位,基本模式是老年教育的需求供給機制,課程設置是老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資金短缺、制度不完善所體現的是老年教育組織實施的不專業、不科學。鑒于此,本文嘗試從理論取向、基本模式、課程設置的視角,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解讀中外老年教育發展的差異和優勢,以期對中國老年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具有前瞻性的啟示。

一、中外老年教育的理論取向

老年教育的理論取向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價值定位和根本方向,明確和把握老年教育的理論取向是促進老年教育發展的前提和關鍵。

(一)以社會參與為主要取向的國外老年教育

國外老年教育理論主要有:

1 權利理論。二戰后世界人權運動的發展,推動了對包括老年人受教育權在內的老年人權的關注。西方發達國家在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將開展各種老年教育活動作為實現老年人受教育權以及保障老年人其他人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老年教育對老年人的“賦權”(empowerment)以及“解放”(e—mancipation)作用越來越強調。如學者Gibson(1986)就指出“‘解放’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為這意味著獲得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利”。權利理論在各國相關的教育法律規定中都有具體的體現。

2 福利理論。目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把發展老年教育作為一項社會福利事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當中,在政府社會政策和財力的支持下各國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如美國教育法律規定,老年人進入各類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可以給予免費、減免或獎助,長者游學營的經費由老人所在州和聯邦財政補助。此外,英美等國的政府還鼓勵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開展各種有益于老年人的教育活動,并設置了專門的資金對其進行保障和相應的補貼。

3 自我完善理論。自我完善理論認為,人的自我完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這同樣也是老年人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容,而教育能使老年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持健康樂觀的情緒,提高對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實現健康老齡化所確立的延長老年人的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的發展目標。自我完善理論強調“以人為本”,注重教育對老年人自身主體性的培養,在學習方式、內容以及組織等方面尊重老年人自己的意愿,實現老年人的自我升華,其他社會力量在老年教育活動中只是一個輔助和支持的作用。這一理論在西方國家老年教育實踐領域主要體現為注重老年人的參與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

4 終身教育理論。終身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人為本”,但更注重微觀個體和宏觀社會教育與學習的結合,強調通過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的各種學習需求,滿足每一位社會成員在一生中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各種學習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終身教育的宗旨是實現國家對每個公民(特別是社會弱者)個人學習權的切實保障。在原有的教育體系下,相對其他人口群體,老年人的受教育權一直是被忽視的,而終身教育理論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老年人也與其他任何年齡段的人口一樣享有不可剝奪的受教育權利。

5 社會參與理論。社會參與理論認為,社會活動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對各個年齡組的人口來說都是如此。老年人只有保持充分的活力和參與社會活動,才會獲得更加積極的自我形象,體現出老年人的社會價值,生活得更好。社會參與包括老年人對自身發展、家庭生活、社區管理、社會服務等社會、經濟、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務任何領域的參與。在社會參與理論的影響下,西方國家老年教育的課程包含了大量的老年人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參與與服務方面的內容。

總體上,國外老年教育理論取向有一個從注重老年人的個體發展到注重老年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演變過程。權利理論是從老年人個體角度強調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福利理論是從國家責任角度強調國家保障老年教育的義務;自我完善理論是從老年人健康的角度強調老年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和發展目標;終身教育理論強調人一生學習和整個社會學習的必要性,指出老年人受教育權利的不可剝奪性,并對老年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探索;社會參與理論從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角度強調老年人是社會的一員,是社會成果的分享者和社會發展的參與者,社會參與是實現老年人自身發展的根本途徑。社會參與理論是積極老齡化目標的核心內容,也是當前西方國家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實踐最重要的理論。

(二)以豐富老年人生活為主要取向的中國老年教育

中國老年教育理論是隨著老年教育實踐活動和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而發展的。

1 康復理論是中國老年教育實踐的主導理論。中國老年教育的源頭是為豐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而創辦的老年大學,因此,老年教育最初的價值定位——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也就成為中國老年教育實踐的基本定位和康復理論的來源??祻屠碚撜J為,老年人已經操勞忙碌了大半輩子,步入晚年后繼續參加的教育活動應該以“康樂、休閑”為核心,教學內容應以組織開展輕松愉悅的文體活動為主,康復理論在中國老年教育的初創時期占有相當的市場,并且也依然是目前中國老年教育、特別是民間自發組織的各種老年教育活動的最主要內容。

提高素質(或社會適應)理論是康復理論的補充。該理論認為老年教育應該以提高老年人素質為目標開展。當下的老年人由于時代所限,在生命前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非常有限,而現在社會經濟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老年人要想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

2 中國老年教育的發展在很多方面也體現了西方老年教育的理論取向?!督逃ā泛汀独夏耆藱嘁姹U戏ā芬幎ǖ谋U现袊窈屠夏耆说氖芙逃龣嗬菣嗬碚摰捏w現;國家和政府在全國各地創辦老年大學,并不斷改善老年教育的基礎設施和師資環境是福利理論的體現;學術界對終身教育理論的介紹和研究是老年教育特別是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的助推力之一;《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為”是社會參與理論的體現。

總體上看,在中國老年教育實踐領域,以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為核心理念的康復理論是最主要的理論,其他相關理論雖有所體現,但并不占據主導地位,如終身教育理論盡管受到學者們的特別推崇,但在實踐中,老年教育仍未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各地老年大學主要由老干部局創辦,教育形式也多為組織老年人開展各種“活動”。社會參與理論雖然在我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在中國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也受到了質疑。上海等地在老年教育實踐中就將社會參與修正為“社會適應”。2005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會長張文范在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指出中國老年教育應“注重培養老年人的現代社會適應能力”。

(三)比較與反思

對比中外老年教育的理論取向,我們看到:國外老年教育更強調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而中國老年教育則更注重老年人生活的豐富。盡管無論何種理論選擇,老年教育的核心和實質都是實現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但必須注意的是,老年人是社會的一員,社會是老年人生存發展的基本環境,老年人只有在社會參與中才能產生存在感,激發生命力,因此,老年教育應把老年人的發展置于整個社會環境中考量。實際上,忽視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能力的深層次原因是老年教育將老年人等同于被動的資源供給群體,忽視了教育對人的潛能開發、社會環境應對能力提升的功能。從“以人為本”出發審視中國老年人的問題,我們就會發現,現階段老年人仍被整個社會視為“被撫養人口”,甚至老年人也自認為是社會、家庭的“累贅”,這種社會地位不高、“自我價值貶低”和精神資源的貧瘠實際上是導致老年人獲取社會資源能力低下、生存發展條件不能持續改善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理論取向是組織構建老年教育的哲學觀,其實質是老年人被整個社會置于—個怎樣的價值地位,老年教育如何塑造老年人。因此,理論取向的選擇應是中國老年教育未來發展和積極老齡化社會構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老年教育的基本模式

老年教育的模式是決定老年人怎樣被分配進入老年教育系統,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能否滿足、如何被滿足的基礎。

(一)開放、多元化的國外老年教育

國外老年教育的模式主要有:

1 由高等院校創辦的第三年齡大學及其衍生發展的函授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和網絡老年教育。在發達國家,以第三年齡大學為代表的老年教育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鑒于老年人口逐漸增多,開始通過普通大學對老年人開放或者在普通大學開設老年班即“第三年齡大學”的方式開展老年教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老年教育也拓展了函授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和網絡老年教育。如在瑞典許多老年人通過大學開辦的網上老年大學接受教育,老年大學生在高校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僅在斯德哥爾摩大學,55歲以上老年大學生就占全校學生總數的20%,60歲以上的占10%。

2 依托社區組織建立的“社區教育學院”。如美國和加拿大等國依托社區建立自我管理模式的老年教育組織,由班里的學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課程的授課任務。

3 由老年人自發組織的老年教育。如英國的許多老年教育組織或社團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在定期舉辦的學習班中,參加者自由組合,相互教授技能。

4 福利行政部門創辦的老年教育。如日本都道府縣福利部門采取委托的方式開辦的老年教育。

5 非政府組織或民間投資開發的老年教育。如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一些老年學校的房屋租金、設備及主要活動經費都來自慈善彩票事業的捐贈,老年人只要繳納少量費用就可參加學習。1962年由美國民間組織創設的美國退休者協會也制定實施了大量的退休老人學習計劃。

6 各種傳媒開辦的老年教育節目及圖書館等公共服務機構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務,如瑞典圖書館為老年人提供送書上門服務等。

(二)以老年大學為主體的行政型中國老年教育

中國的老年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老年大學。1983年由老干部局創辦的專門面向退休老干部的山東濟南老年大學是中國老年教育的起點和代表模式。隨著社會和公眾對老年事業的重視,老年大學已經向所有老年人開放,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學。老年大學由政府直接進行政策支持、引導和人、財、物的投入,是中國老年教育的主體。

2 社區老年教育。20世紀90年代后老年人逐漸被納入社區教育發展的框架之內,社區老年教育開始興起。社區老年教育的場所、設施建設以及組織管理等獲得了政府公共資金的支持和保障,并且在社區/居委會的成員中,設置了專門負責開展群眾教育活動的人員,由他們來具體負責社區老年教育活動的開展。

3 老年人自發組織開展的老年教育。老年人利用居住地附近的公園、操場、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和設施自發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

4 其他。主要有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開展的老年教育和圖書館、博物館等各種非盈利性公共文化機構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務。

(三)比較與反思

對比國內外老年教育的基本模式,我們發現:

1 與國外多元化的老年教育不同,中國老年教育的模式相對單一。一方面,由于中國老年教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實踐的形式也相對較少;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中國老年教育發展中,社會資源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和利用。

2 國外老年教育重視推動非政府組織和民間機構參與老年教育,而中國老年教育強調福利性,無論是作為老年教育主體的老年大學,還是新興的社區老年教育都由政府引導和扶持,是行政主導的老年教育。行政主導對于老年教育的迅速推行和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入發展,僅僅依賴政府資源勢必難以滿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3 與國外的老年大學多由高等院校創辦不同,中國高等院校很少介入老年教育領域。究其原因在于,中國老年大學最初就是由老干部局專門為退休老干部建立的,盡管目前老年大學已面向所有老年人,但由各地老干部局辦老年教育的傳統依然保留,從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等院校的參與和老年教育的專業化發展。

4 西方國家的公民社會相對發達,老年人自發組織的教育活動多基于老年社團組織,因而其自助

性和自主性更多體現為相關社團的管理組織。而中國老年人自發組織教育活動的社團性質不明顯,這一方面說明,中國老年人自發組織開展的老年教育活動更具大眾性、草根性和原創性;另一方面也啟示我們可借助、引導和組織老年人自己的教育組織和團體,促進老年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老年教育的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老年教育教學的生命和活力,課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國外老年教育

1 從內容上看,西方國家老年教育課程主要有:

(1)退休準備時期的教育。主要涉及退休的思想準備以及對退休后第二人生的展望和生活目標的設計等。在美國實行退休制度的大企業,為使將要退休的職工對退休有心理準備,實施退休準備教育計劃或設立退休個人指導制度,一般在職工臨退休前的三五年進行,退休前的一年半的時間里進行生活設計指導。還有一些企業進行關于退休后問題的研討活動,使受訓者明白退休后可能遇到的困難,如收入和自己的處境等。

(2)確保退休后身心健康的教育。主要是培養老年人的興趣和能力,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以及漸進衰老時應采取怎樣的生活態度等。據美國成人教育協會的資料反映,美國老年人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對事物加深理解和進行新的創造。由于西方國家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勞動人口缺乏,政府多鼓勵老年人進入60歲以后繼續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因此,老年教育的課程設置非常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和人力資源開發。

(3)對待死亡的教育。教育內容涉及如何對待死亡、自己周圍的環境、人和人的關系以及對整個世界的價值、理念與認識。死亡教育活動多由各地老年學者和成人教育指導者在教會、大學、護理之家等場所組織研究和討論。

2 從形式上看,西方國家老年教育課程主要有:

(1)課堂教育。如進人大學學習并取得相應文憑的補償教育,為就業和開辟新事業學習的繼續教育,發展愛好、培養天賦的藝術教育、語言教育、科技教育,提高生活質量的健康教育、退休教育和死亡教育。

(2)社會實踐教育。如瑜伽、游泳等運動教育,烹飪、應急治療、護理等生活技能教育,社區服務管理、老人自助與互助等社會參與教育。

(3)旅游教育。組織老年人在國內外旅行,了解人文歷史、地理環境等方面的知識。

總體上看,西方國家老年教育已經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體系。

(二)以健身、休閑為主的“活動型”的中國老年教育

從內容上看,中國老年教育的課程主要是健身休閑類的課程,如健身操、太極拳、繪畫、唱歌、舞蹈等。此外還包括一些生活知識和時事新聞類課程。

從形式上看,中國老年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活動型的教育,如組織老年人晨練、公益演出等。此外還包括政治教育等課堂教育。

總體上看,現階段中國老年教育主要以健身、休閑類的“活動型”課程為主。

(三)比較與反思

對比國內外老年教育的課程設置,我們發現:

1 國外老年教育課程內容非常豐富,而中國老年教育內容相對單一,退休前的“準備教育”、社會參與教育以及直面人生最后階段的“死亡教育”是空缺的,這與中國老年人異質性較強、教育需求多樣的特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示出中國老年教育的短視發展和非專業性;同時,也說明中國老年教育忽視了教育“賦權增能”的基本功能,即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實現人的社會參與能力和自我實現能力的提高。

2 國外老年教育課程形式非常多樣,注重課堂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旅游教育的結合。而現階段中國老年教育仍主要是組織老年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活動”型的教育雖然客觀上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現狀,但也反映出,目前中國老年教育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還未發展成為專業化、科學化、系統化的教育體系。

四、啟示

比較中外老年教育的發展差異,結合中國現實的國情,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啟示:

1 就理論取向來說,中國老年教育應以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作為未來老年教育發展的理論取向和價值定位。在人口老齡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把社會參與與老年教育結合,不僅能有效實現老年人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積極老齡化社會的構建。根據中國現實的情況,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完全可以突破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局限,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參與家庭發展、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公民等任何領域的事務都是社會參與的體現。

2 就運行模式來說,中國老年教育應構筑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滿足中國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促進老年教育的長效發展。一方面,鑒于中國老年教育仍處于初創時期,國家和政府的介入對于老年教育推廣和普及非常必要,今后需進一步加強國家和政府的影響力,將老年教育作為社會福利政策和社會發展戰略,加強制度支持、資金保障。將老年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借助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推動老年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發展。另一方面,突破單一依賴政府資源供給的老年教育體制,整合社會資源,吸納非政府組織、公益機構、志愿者團體、社會工作者等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的發展,引導老年人自身力量的集合和社團組織的形成,使老年人凝聚為一個有力量、有生命的團體,推動老年教育多元化發展。

3 就課程設置來說,中國老年教育應努力實現內容形式的豐富多樣。一方面,依據老年人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細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增加老年人參與教育的機會和選擇,保障所有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另一方面,以“賦權增能”為基點,建立涵蓋準備教育、生活適應教育、死亡教育的較為完善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特別是應拓展老年人社會參與的課程設置,提高老年教育的系統化發展。

作者:王 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下一篇:社會工作本科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