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

2023-04-06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測控技術;綜合學年設計;實踐教學;工程認證

引言

“測控技術”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主干內容,主要包括參數測量、參數監控、數據分析與處理等三方面。“測控技術”相關基礎課程有傳感技術、測控電路、誤差理論、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微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學習上述基礎課程之后,再開設智能儀器、測試技術等課程將知識溶匯貫通。上述課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設置,但在授課過程中,存在各門課程內容銜接不足、多門課程內容重疊等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是使測控技術相關課程融會貫通的重要環節之一。某一門課程的學年設計內容,或多或少地與其它課程內容相關,在強調“檢測技術”與“儀器”的整體性時則更是如此。

教學方法研究被各國普遍重視,具有獨特的創新性的研究價值,以哈佛大學的 “案例教學法”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業的普遍認可;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模擬訓練法”,通過模擬現實政治中各類問題的解決方式,使學生學到書本上根本學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學的“觀點烹調法”,利用交流觀點和開展評論而豐富知識;京都大學的“演習教學法”已成為傳統的教學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導下,學生按特定題目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難得的自我表現機會[1-3];英國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學習”的教學方法[4-6]:允許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方案。方案設計大都以小組形式圍繞“問題”展開,如大作業、綜合設計、研究項目等。方案的“立項評審”由指導教師、部分學生、用人單位組成的評審小組來進行,它既是學生接受幫助和指導的過程,又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意義構建、交流表達、自我負責、能力培養的過程。進行“自主和交互式學習”時,學生可以自行選定學習內容、時間、方式、進行有目的的學習,可分散進行或集體學習。學習形式既包括查閱文獻資料、自學、討論、請教專家等,也包括調查、實習、實驗、制作、測試、統計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跨時空的網絡學習。這種教學是一種開放式、自主式、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有利于開發學生諸如溝通、交流、角色轉換、任務分工、團隊協作、磋商談判、妥協讓步等人際交流技能。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創新性教學方式[7,8]包括,討論組、課堂反轉等方式,融合學習小組之間的配合與討論,教師主導的課堂講授擴展的教科書知識,討論組提前準備工程案例以備討論。日本大學的“講座制”也是反轉課堂與工程實踐結合的一種成功方式,同樣需要學生準備案例資料,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研究糾正,雙方互動。上述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美國高校也將上述授課模式作為教學的基本方向。

綜上,將多門課程的多個知識點系統化,將學年設計任務設計為多樣、發散的工程實踐問題,以學生為主體提出方案并實現,再輔以教師的指導是綜合學年設計的主流發展方向。本文擬借鑒上述研究成果在內容、形式、硬件條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適用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

一、綜合學年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在院系的統籌安排下,十余名授課教師和實驗教師參與開展“測控技術”課程內容體系梳理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門課程加強銜接、避免重疊,按信息流向梳理展開;2. 加強課程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分層次的教學方法。

綜合學年設計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兩個原則:1. 內容方面以增進課程知識的銜接與綜合應用為目標;2. 形式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分層次教學為目標。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學團隊和省精品課建設

課題組形成合理的教學梯隊,多名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骨干教師,年輕教師年富力強,已成為業務骨干。上述教師承擔著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部分主干課程的授課任務。

早在2004年專業平臺課傳感技術被列為學院唯一一門省級資源共享課,進入學校重點培育目錄。圍繞著省精品課建設,教學團隊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方法研究,試圖尋求一種適合當前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學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積累了較豐富教學方法改革經驗。此后,對該課程進行了O2O建設,修訂了教學大綱,調整了教學內容,編寫了適合本專業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在研究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基礎上,對現代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探討,逐步形成了一種教學方法——動態分層異步教學法,構建了動態分層異步教學法課堂教學結構和實踐教學結構,并在“傳感技術”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以被測量信息流為主線,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方案

傳感技術是專業平臺課,它以物理學、電工學、電子學、工程光學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是后續的檢測技術、智能儀器、無損檢測等專業平臺課,在知識體系中作為先修課程的專業課、后續課程的基礎課。傳感技術、測控電路、誤差理論、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儀器設計基礎、智能儀器以及微計算機控制技術系列課程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識構成了整體儀器系統。傳感器是儀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號的來源,測量之首;測控電路在傳感器的后續部分,把傳感器的轉換電路輸出的信號進一步放大、濾波、整流等;單片機是智能儀器的運算部分,精密機械部分及儀器設計構成測控儀器的機械結構。

以往的教學方式,各門專業課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或者存在重復的問題。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學年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學生們學習的是一門門獨立的課程,缺少了課程之間知識的融合過程。一直到大學四年級進行學年設計,因課題組的課題內容而異,因導師的方向安排而異。以傳感器為信息流源頭,以測控電路、單片機、智能儀器、計算機控制技術為實現傳感、通信、計算的主體部分,同時不確定度分析是測控儀器的精髓,精密機械設計基礎與儀器設計基礎是構成測控儀器的骨架,于是我們以被測量信息流為主線構建出測控儀器的課程方案。融合相關課程的內容,刪去課程內容交疊的部分,增加課程之間的學科交叉部分和關聯部分的銜接,將幾門課程知識綜合在一起開設綜合學年設計,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三)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自律積極,并且兼顧學生個體特點

如前所述,長期以來,我國各大學采用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早已無法滿足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傳統授課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種類型,是一直以來畢業生畢業目標達成的一種重要保障形式。同時,課堂教學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改革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學進行授課,使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教師輔助以基礎知識的講授,關鍵問題的提示、討論式和參與式有機地融合在每一個單元的教學中。

動態分層異步提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課堂的主宰由教師變為學生,由學生收集資料,鎖定問題,反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將傳統的各章節內容分割為多個類別,授課之前的預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反轉課堂前,教師根據學生查找的資料提出若干問題,并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網絡查詢、企業調研等方式提前在組內形成方案和報告,上課時,通過組內討論、組間討論實現知識固化過程。教師系統講授單元知識后,再分組討論,教師進行指導。該教學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解決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能力不同,可以參加不同的討論組,參加不同的問題討論,這樣兼顧了學生的個體特點。研究性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性教學方法教學結構

(四)貫徹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是課堂授課形式的重要補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課程實驗大綱、課程設計大綱的制定,應該充分反映課程體系的特點、課程內容的特點。課程設計題目的確定,將系列課程知識綜合到一個學年設計項目中,通過設計、制作、調試、分析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強化工程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五)創建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利用傳感技術與可靠性實驗室現有資源,創設大學生課外活動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研學與創新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創新性實驗項目、開放性試驗項目、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以及創業實踐項目等,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研、科技創新和創業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和創業發展能力。

二、綜合學年設計的硬件與軟件條件

綜合學年設計圍繞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省級精品課“傳感技術”展開。近五年,綜合學年設計相關課程修訂了教學計劃,調整了教學內容,編寫了適合本專業的特色教材,為綜合學年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傳感器與可靠性專業實驗室為基礎,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教研組所在研究室購買二十余臺檢測技術相關設備,以光、機、電、計算機一體化技術為特色,在光學儀器原理和設計、精密計量測試理論與系統、虛擬儀器與智能儀器、計算機測試與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等多領域進行實驗教學研究與探討,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為綜合學年設計提供了硬件條件。

教研組走訪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設立綜合學年設計或相近教學改革計劃的高等院校,借鑒其優勢和特點優化自己的學年綜合設計分組、分類討論專題。同時,利用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走訪、畢業生訪談等方式,調查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此教學改革方式的認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據回饋,有針對性地改進方案。

三、試行效果與分析

綜合學年設計自2012年構想并擬定試行方案,到目前為止為7輪本科生授課試行,累計1500余人次??傮w受到本科生及后續課程教師的良好評價。部分學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檢測系統。同時,綜合學年設計為本科生各類設計大賽提供培訓和設備。

調查結果顯示,支持綜合學年設計的學生占80%。持不支持態度的學生認為,信息量過大、任務繁重,影響了課上知識的有效吸收,這是今后需著重改進之處。

本文設計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可推廣至具有測控技術與儀器系或相近專業的其它院校,也可將學年設計模式應用于工科其它專業。

四、結論

本文提出了適用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關課程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分別在團隊建設、課程體系、方法改進、平臺創新等環節進行了設計與創新。此外,分析了實驗室條件和教學資料對綜合學年設計的支持。7輪本科生授課試行結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續課程教師的良好評價,部分學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檢測系統,支持率達80%。本文方案可推廣至具有相近專業的其它院校,也可將學年設計模式應用于工科其它專業。今后工作重點為進一步細化各具體設計任務的難度系數,以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胡兵.信息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曉慶.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庫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智庫時代,2019(4):200-201.

[3]李進才,孫超.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在于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J].中國大學教學,2009(11):55-57.

[4]陳樹蘭.淺談國外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現狀[J].四川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準研究生的固體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143-144.

[6]黃愷.機制專業綜合課程設計運作模式探討[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116-118.

[7]鄭文.談蘇格蘭大學本科教學的“以生為本”[J].中國大學教學,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導向的大學數據庫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0):85-8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省精品課的測控技術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方法綜合改革創新研究”(編號:JG2201201114)

作者簡介:吳海濱(1977-),男,漢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傳感技術精品資源課、O2O、MOOC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研究。

*通訊作者:王北一(1983-),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轉化等。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年論文;質量提升;路徑;策略

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在具備系統的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等知識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針對復雜的工程問題,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當中,離不開文獻研究、信息分析綜合、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等能力的培養。學年論文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幾屆的學年論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寫作質量參差不齊,寫作水平普遍不高,距離工管復合型綜合人才的培養目標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響學年論文寫作質量的因素,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路徑對策,有助于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

1影響學年論文質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觀因素

開課學期和時間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學年論文為一般必修課程,學分為1分。文獻檢索與學年論文1安排在第4學期,學年論文2安排在第5學期,學時數均為1周。但實際上這一周的實踐教學,是穿插在學期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利用上課學習之余的空閑時間進行的。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布置學年論文寫作任務呢?給學生留多長的寫作時間合適呢?從以往來看,指導教師一般會在學期結束前 1-2 個月布置論文寫作任務,進行論文寫作指導。這個階段同時也是各專業課程考試或是課程設計相對集中的階段,學生常常無暇顧及學年論文的寫作,有些學生就隨便從網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學年論文,從選題到最終定稿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學年論文1,是大學階段論文寫作的開始,對于一群初次接觸學年論文寫作的大二學生來說,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長時間訓練,想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學年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觀因素

1.2.1師生思想不夠重視

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學年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造價事務所、工程咨詢單位等領域,從事工程項目技術、咨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學年論文是后期畢業論文寫作和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但一些學生對學年論文的寫作意義不了解,認為論文質量好壞不影響畢業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寫,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部分教師對學年論文在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年論文是圍繞本學年專業課程而開展的綜合訓練,離不開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儲備。相應地,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講好課程之外,也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畢竟,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僅靠學年論文指導教師搞短期突擊是很難見效的。

1.2.2學生能力有所欠缺

專業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弱、專業知識基礎薄弱,加上文獻資料閱讀數量較少,寫作起來非常吃力。

缺乏論文寫作訓練。有些同學進入大學前,沒有過寫小論文的經歷,不知道怎么查文獻,不知道怎么寫;有些同學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作水平低。

文獻利用和資料選擇整合能力較弱。學院要求學生撰寫學年論文,要查閱一定數量中外文獻(至少10篇)。文獻必須是學生本人真正閱讀過,與課題直接有關的,以近三年發表的文獻為主。但實際上,一些學生并不太重視參考文獻。主要問題有:搜集文獻的能力較差,查閱和引用的文獻數量不足;對搜集到的資料不懂得如何選擇與運用;引用文獻陳舊,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文獻資料也拿來引用,導致論文價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數據庫引用較少。

未認真選題,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單一。由于學生在選題前沒有認真做好調研工作,出現學年論文題目陳舊、雷同;題目范圍太廣、難度過大、題目與專業嚴重脫節;論文邏輯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的情況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其他研究方法應用較少。

論文寫作不規范。學年論文包括論文標題、摘要、關鍵詞的中英文,正文和參考文獻。學生在寫作中的不規范主要體現在排版不規范、各級標題字體不規范、圖表格式不規范、文獻引用標注不規范等方面。

1.2.3過程監控不到位

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過程缺乏嚴格的檢查和監督。由于論文時間安排的局限性,學生趕工趕進度,倉促應付,有時到了預定的時間還交不齊,質量更是難以保證。而教師要在1-2個月時間完成學生從選題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難免出現監控不到位,質量把關不嚴的現象,特別是對一些程度較差的學生很難在所有環節上都指導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見,但從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時間,修改完善的質量也是難以保證。

2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的路徑

2.1貫穿學期的學年論文全過程指導

(1)論文寫作準備階段。主要是編制學年論文教學大綱和論文撰寫規范,做好進度安排。改變傳統的1-2個月集中寫作方式,把學年論文的寫作貫穿整個學期。教師在學期初不久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選題調研,2-2.5月的時間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做學年論文,同時,老師指導的時間更充裕,指導工作更細致。

(2)論文寫作階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指導方式,加強對寫作過程和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在線下,以自己的寫作經歷為例,從論文選題、文獻查閱、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內容、研究步驟、研究方法、論文的格式規范等方面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掌握論文寫作的規范要求。線上則以QQ和微信為主,結合面見面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3)論文完成階段。認真審閱初稿,針對初稿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對終稿的格式、內容、學生的能力和過程表現進行評價,并給出恰當的評語。

2.2加強學年論文寫作與理論知識儲備教學的結合

學年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多次的寫作訓練。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筆者在近幾年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已經嘗試增加相應的寫作環節,如結合學科發展的前沿或熱點問題,讓學生查找閱讀分析資料,獨立完成課程小論文寫作,作為平時作業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從而為學年論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解決學年論文質量不高的現狀。

3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3.1嚴把選題關

選題是完成學年論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題從哪來?應該體現專業特色,富有學術意義。工程管理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學科。按專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應掌握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和法律四類平臺課程知識。所以,在進行選題指導時,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突出這種多樣性。筆者統計了2017屆45名同學的選題,涵蓋設計、施工、造價、管理、法規、招投標等多學科領域。從選題的來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與行業發展熱點相結合。選題中出現了營改增、BIM技術、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全過程工程咨詢、EPC項目管理模式等字眼,體現了專業特點與行業熱點的耦合。

(2)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有5名同學參與了教師的課題。選題有:廢棄疏浚淤泥現狀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淺析生態發光透水砼的設計與性能;超高性能砼最優配合比研究及應用;論微生物礦化對軟土加固的作用;廢棄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如海綿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應用,地鐵建設對某城市建設的影響。

(4)與學生科研項目或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如房地產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論火神山建設項目的管理思想及啟示。

3.2嚴把過程控制關

(1)選題控制。選題采用師生共擬的方式。通過下發學年論文任務書的方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研究方向,利用參考文獻,初擬論文題目、寫作提綱,再由指導教師對選題的可行性及價值、提綱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參考文獻等一對一地進行審查評價,并給予指導,共同確定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確保選題大小適中,研究方法恰當,工作量飽滿且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2)結構和內容控制。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論文觀點不明確、結構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的;論文抄襲、內容空洞、東拼西湊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見后,返回重寫。

(3)格式規范控制。格式規范是論文寫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專業的論文撰寫規范,規定撰寫要求和撰寫格式。其次是對格式規范要求進行詳細講解,統一要求,給出樣例。最后是嚴格訓練規范性寫作,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格式問題及時進行糾正,不規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嚴把評價關

(1)選題評價:主要評價選題是否與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是否體現專業發展最新動態;題目難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適中。

(2)內容評價:主要評價學年論文規范要求,文字質量與圖表質量、文章層次條理性、語言流暢性和創新性。

(3)能力評價:主要評價學生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外文能力。

(4)過程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年論文撰寫過程中表現,難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內容。

4結語

學年論文是工程管理專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專業理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都在學年論文寫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學年論文的指導,其實是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研究學年論文的質量提升路徑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范巧.經濟類專業學生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J].教學研究,2019,42(1):32-37.

[2]吳云勇,馬會.利用課題驅動改進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8,(9):320.

[3]董曉娟,李牧澤.本科學年論文寫作問題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學年論文為例[J].傳媒法與法治新聞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簡介:沈榮(1975-),女,江蘇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經濟管理。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第3篇

2017年11月19日,由中國財務學年會組委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等單位承辦的第22屆中國財務學年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開。2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共同探究新一輪經濟改革中的財務問題。

開幕式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張敦力教授主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郭道揚教授分別致辭。郭道揚教授呼吁廣大財務學者共同努力,促成中國的資本市場由投機的資本市場向投資的資本市場轉變。主題報告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郭飛教授和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馬永強教授主持,西南財經大學樊行健教授、郭復初教授,ACCA代表肖建斌先生,南京大學朱元午教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院長凌婕教授,天津財經大學蓋地教授,武漢建工集團萬建國總會計師分別圍繞財務學科建設、互聯網金融、財務創新等做了主題報告。與會代表就金融衍生品盈余管理決策、宏觀經濟波動融資約束與會計穩健性、家族涉入期望績效壓力與企業社會責任、高房價與公司研發等議題進行分組研討。

閉幕式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王華教授主持。中國財務學年會由中國財務學年會組委會發起,迄今已成功地舉辦了22屆,為我國財務學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借助本次中國財務學年會的平臺,大家對新一輪經濟改革中的財務問題認識更深刻,友誼與學術交流也更上一層樓。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藥研究;職業發展;課程內容改革;藥物研究思想;地方高校

醫藥產業的發展動力源于新藥研發這一重要環節,我國新藥研發水平落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新工科”戰略、全球市場機遇、產業升級需求等都對制藥工程學科人才的“質”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時俱進地升華教學理念,推進教學實踐改革,讓學生的學習與未來工作接軌,成為藥學類人才成就事業的起點。因此,藥學類專業(包括藥學、中藥學、制藥工程、生物制藥等)本科開設綜合應用性的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是新時期藥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1-2]。

新藥研究是一項多學科交叉滲透、多領域相互協作的技術密集型系統工程,是新藥從實驗室發現到上市應用的整個過程。它也是一項特殊的科學研究。新藥除了具有商品化屬性以外,其研制過程要求科學規范,研究試驗及程序必須符合相關法規和倫理道德;同時,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具有明確的應用屬性,直接對接藥企中的各項工作,應用性強,而且知識體系迭代迅速。鑒于新藥研究與申報的復雜性和創新性,探討其教學理念、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尤顯迫切和必要。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不能只是停留在書本知識的教學上,必須和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讓學生獲得最新的知識和技術,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知道國家最新的戰略部署,了解自己未來在企業中從事的工作。

為響應國家“新工科”戰略、培養創新型卓越人才,濟南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制藥工程系于2017年為大三第二學期學生開設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完成學生由理論向實踐應用的轉變。然而,經過兩年的課程教學,筆者發現大三的學生此時大部分都在進行考研復習。根據筆者的調查,準備考研的學生占比逐年升高,有意向報考一流大學的學生人數接近100%;而2019年開始一流大學大幅增加保研名額,減少考試錄取名額,使地方高校學生報考這些大學的難度進一步增大。面對嚴峻的形勢,??佳?、棄聽課的現象日益嚴重。是否聽課,已經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無關,而與教師講的內容是否與考研有關。因此,此時的主要矛盾,是學生對未來發展的強烈訴求和課程內容之間的矛盾。

一、問題的深入調查和解決方案的設想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地方高校大三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考研專業、未來工作、人生規劃感到迷茫,以及自身的科學思維欠缺。反觀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內容,是新藥從實驗室發現到上市應用的整個過程,其知識體系包含了藥物化學、藥劑學等考研課程,應用體系直接對接考研涉及的各個專業方向以及藥企中的各項工作,而新藥研究中的案例可以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故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能夠完美解決大三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課題組要做的只是在講授新藥研發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將對應的考研專業和就業方向模塊導入內容[3]; 同時講解各種專業方向需要具備的能力、適合的性格,以及如何進行選擇;還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復習相應的考研內容;最后,在案例教學中將藥物研究思想抽取出來[4-5],并將其植入學生心中。

二、方案的實施

(一)學情分析

課程組對課程進行了改革,課前用Zuvio(出題優)軟件[6] 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對于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的內容(專業知識、考研、工作、能力方法),你最感興趣的兩項是什么?” 。結果顯示:地方高校大三學生的考研壓力很大,對考研的關注遠超其他幾項(75.27%),而對于未來工作的重視程度次之(52.69%),對于專業知識、能力和方法的關注要略小一些。這說明地方高校學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先考研,再就業,所以關注度上有個優先級。而雙選考研和工作的人數占38%,也是遠高于第二名17%(雙選考研和能力方法的人數),但這也說明學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為了考研而考研。教師可以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考研不是為了考研而考研,不是大家都考所以自己就考,而是為了就業;應先選擇未來從事的職業,再選擇相應的考研專業,考研是為了讓未來的工作更上一個層次。

(二)實施方案

課程組制訂了以下改革內容,從根本原因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課率。

1.在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知識中加入對應工作和研究生專業資料,以及考研課程的總結

以“新藥的工藝與質量研究”一章為例,對應情況見表1。

利用學生對工作和考研的關注,通過結合生產應用實際,講授課程知識,引導他們回歸課程內容本身,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息息相關。

2.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7]并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8-9],將教學與工作緊密結合

為了培養工程人才,吸引學生,課程組借鑒了CDIO工程教育經典模式,在部分章節全程貫穿了案例和PBL的教學方法,將教育過程放到新藥研發工作領域的具體情境中。以“新藥的工藝研究”中“小量試制”一節的講述為例。為了讓學生將實驗室中做過的合成小試與實際生產聯系在一起,本節課以工藝選擇問題為切入點。同樣是一個藥物合成工藝的選擇,在拿到候選藥物前后、小試工藝確定、中試放大等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問題和要求,串起各個知識點,說明小試的目的和工藝選擇的原則,最后將工藝選擇問題作為大作業,模擬真實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狀態,提前進行分組(三個班,每個班三十多人,各分成五組,每組自選一個組長,五個組長由班長領導),團隊協作完成大作業。有這種對應關系,學生更容易進入一種真實工作的情景,從作業內容到團隊的組建、組長的權限、組員的分工都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實操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為新藥的中試放大內容學習做準備。此后仍然沿用此藥物的合成作為例子,做到知識點連貫,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聚焦生產工藝選擇的實際問題。

3.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引入能力建設和思政方面的內容

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首先,讓學生了解各種工作需要具備的能力素養。比如:合成部門工作人員需要具備一些探索和承壓能力,質量分析部門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細心和耐心的素質。其次,讓學生了解一些選擇技巧,比如:“如何確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中的四個思想實驗、統計學中的決策學等。最后,讓學生具備正確的科學觀和就業觀,針對一些普遍困惑的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引導,比如:藥品關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新藥實驗必須符合倫理道德[10];考慮清楚到底是上三年研究生再進企業好,還是直接進企業工作三年好;女性的歧視問題;企業的996模式和724模式,等等??傊?,應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正確選擇自己職業和規劃人生的能力,同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先進行人生規劃,再選擇考研專業或者工作內容。

4.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對接生產實習課程

學生從課程中認知的工作和實際的工作相比仍然會有差別,實地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讓本學期的生產實習課程緊密對接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同時對生產實習課程進行改革,實習方式由“總—總—總”改成“總—分—總”。由從前都去大而全的企業、蜻蜓點水的參觀實習,改為中間一次實習去一個政府平臺——濟南“藥谷”;精選四個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由學生根據興趣報名,由教師帶隊分別去自己感興趣的企業,深入座談實習,了解想象的工作和實際工作的差異,從而重新調整目標,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職業規劃。

5.新藥研究與申報課程引入科研思維的訓練

學生未來無論是從事研發類工作還是考研,科研思維都是必備的思維模式,這也是一門課程的靈魂。而這對于馬上要步入大四,專業課即將學完的大三學生來說,是一個必須具備的能力。通過一些藥物的研發實例,引入思維模式的講解,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講胰島素的研究時,重點講了對照實驗以及醫學手術和化學對科學的貢獻;在講瘦素的研究時,重點講了模型小鼠的培養、血管的連接和科研實驗的思路;在講新藥的質量研究時,講了一篇藥劑藥分方向的SCI論文[11] ,重點介紹科研文章的實驗內容、撰寫,以及書本知識和科研實驗的關聯。

三、教學效果

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解決了地方高校大三學生訴求與課程內容之間的矛盾。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課堂出勤率高,提問活躍。期末考試不及格分數段的人數下降了4.00%。2.與實際工作連接更有利于學生對藥物開發知識的理解和系統掌握。3.學生對未來工作有了具體的認識,明確了考研和工作目標,會提前進行嘗試,這也增強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改革后2015級比2014級總體就業率提升6.37%。4.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

最后的調查顯示:學生對課程內容調整、各模塊比例基本滿意,沒有認為哪一方面內容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而在收獲方面,57.5%的學生對未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0.1%的學生也對考研專業選擇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所有的學生對工作和未來的方向至少有了一定的認識,其中44.4%的學生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但70.8%的學生還是不知道如何做未來規劃,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強。當然,僅通過一門課的承載內容,很難讓學生真正規劃好自己的未來。關鍵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工作,很難判斷是否喜歡和適合。學校的教師、實驗室都有限,僅有少部分學生能去教師的實驗室體會和未來工作較接近的實驗內容。今后需要進一步和公司合作,解決實習場所問題。

四、結束語

新藥研究與申報類課程作為制藥工程、藥學類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唯一一門綜合應用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課程組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與專業應用、考研深造學習內容相互滲透和銜接,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養科研思維,系統連接生產實習課程,最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用能力和學習成績,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當然,這次改革仍然有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將各模塊有機結合;如何將前后的課程系統串聯起來,讓學院的教師和學校的相關部門都參與進來,形成完備的教學體系;如何借助企業的實習場所等。對這些問題,課程組將在未來幾年進行不懈努力和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小平,馮承濤,常躍興. 探析新藥研發課程的知識體系與教學方法[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 99-101+135.

[2] 周見至,張海港,張建祥,等. 開設《新藥研究與評價》課程的實踐與體會[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8): 3570-3572+3545.

[3] 張忠山,王曉梅,李敬芬. 對普通高校制藥工程專業學生考研問題的思考[J]. 藥學教育,2012(5):11-13.

[4] 吳素香,熊陽,魏穎慧,等.CDIO結合案例教學的《新藥研發概論》教學實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4): 451-453.

[5] 王萍,楊海燕. 科研課題案例法對學生中醫科研創新思維素質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7):1620-1621.

[6] Chang T,Tsai Y,Wu F. Interaction Design of Digital Teaching Improv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A]//.Antona M, Stephanidis C, Antona M, Stephanidis Ceditors[C].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5-22.

[7] Bankel J,Berggren K F,Blom K,et al. The CDIO syllabu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xpected student proficiency[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3(3): 297-315.

[8]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J]. ADV HEALTH SCI EDUC,2005(3): 189-214.

[9] Barrows H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2010(68):3-12.

[10] 付春梅,錢廣生,趙媛媛,等. 藥學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 藥學教育,2018(4):10-12.

[11] Wang G,Zhao D,Chen H,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UPLC–MS/MS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its L-carnitine ester derivative in rat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al pharmacokinetics[J]. ASIAN J PHARM SCI,2017(5):478-485.

[責任編輯:陳 明]

[收稿時間]2020-05-22

[基金項目]本文受濟南大學教研項目高中、大學、企業多主體“直通式”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濟大教研JXGK1807)和基于云班課的新進教師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濟大教研JZC1931)資助。

[作者簡介]王凱銘(1979-),男,陜西西安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制藥工程實踐教學。通信作者: 何文興(1973-),男,內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植物發育調控。

社會工作學年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測控技術;綜合學年設計;實踐教學;工程認證

引言

“測控技術”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主干內容,主要包括參數測量、參數監控、數據分析與處理等三方面。“測控技術”相關基礎課程有傳感技術、測控電路、誤差理論、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微計算機控制技術等;學習上述基礎課程之后,再開設智能儀器、測試技術等課程將知識溶匯貫通。上述課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設置,但在授課過程中,存在各門課程內容銜接不足、多門課程內容重疊等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是使測控技術相關課程融會貫通的重要環節之一。某一門課程的學年設計內容,或多或少地與其它課程內容相關,在強調“檢測技術”與“儀器”的整體性時則更是如此。

教學方法研究被各國普遍重視,具有獨特的創新性的研究價值,以哈佛大學的 “案例教學法”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業的普遍認可;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模擬訓練法”,通過模擬現實政治中各類問題的解決方式,使學生學到書本上根本學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學的“觀點烹調法”,利用交流觀點和開展評論而豐富知識;京都大學的“演習教學法”已成為傳統的教學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導下,學生按特定題目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難得的自我表現機會[1-3];英國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學習”的教學方法[4-6]:允許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方案。方案設計大都以小組形式圍繞“問題”展開,如大作業、綜合設計、研究項目等。方案的“立項評審”由指導教師、部分學生、用人單位組成的評審小組來進行,它既是學生接受幫助和指導的過程,又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意義構建、交流表達、自我負責、能力培養的過程。進行“自主和交互式學習”時,學生可以自行選定學習內容、時間、方式、進行有目的的學習,可分散進行或集體學習。學習形式既包括查閱文獻資料、自學、討論、請教專家等,也包括調查、實習、實驗、制作、測試、統計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跨時空的網絡學習。這種教學是一種開放式、自主式、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有利于開發學生諸如溝通、交流、角色轉換、任務分工、團隊協作、磋商談判、妥協讓步等人際交流技能。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創新性教學方式[7,8]包括,討論組、課堂反轉等方式,融合學習小組之間的配合與討論,教師主導的課堂講授擴展的教科書知識,討論組提前準備工程案例以備討論。日本大學的“講座制”也是反轉課堂與工程實踐結合的一種成功方式,同樣需要學生準備案例資料,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研究糾正,雙方互動。上述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美國高校也將上述授課模式作為教學的基本方向。

綜上,將多門課程的多個知識點系統化,將學年設計任務設計為多樣、發散的工程實踐問題,以學生為主體提出方案并實現,再輔以教師的指導是綜合學年設計的主流發展方向。本文擬借鑒上述研究成果在內容、形式、硬件條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適用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

一、綜合學年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在院系的統籌安排下,十余名授課教師和實驗教師參與開展“測控技術”課程內容體系梳理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門課程加強銜接、避免重疊,按信息流向梳理展開;2. 加強課程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分層次的教學方法。

綜合學年設計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兩個原則:1. 內容方面以增進課程知識的銜接與綜合應用為目標;2. 形式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分層次教學為目標。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學團隊和省精品課建設

課題組形成合理的教學梯隊,多名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骨干教師,年輕教師年富力強,已成為業務骨干。上述教師承擔著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大部分主干課程的授課任務。

早在2004年專業平臺課傳感技術被列為學院唯一一門省級資源共享課,進入學校重點培育目錄。圍繞著省精品課建設,教學團隊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方法研究,試圖尋求一種適合當前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學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積累了較豐富教學方法改革經驗。此后,對該課程進行了O2O建設,修訂了教學大綱,調整了教學內容,編寫了適合本專業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在研究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基礎上,對現代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探討,逐步形成了一種教學方法——動態分層異步教學法,構建了動態分層異步教學法課堂教學結構和實踐教學結構,并在“傳感技術”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以被測量信息流為主線,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方案

傳感技術是專業平臺課,它以物理學、電工學、電子學、工程光學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是后續的檢測技術、智能儀器、無損檢測等專業平臺課,在知識體系中作為先修課程的專業課、后續課程的基礎課。傳感技術、測控電路、誤差理論、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儀器設計基礎、智能儀器以及微計算機控制技術系列課程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識構成了整體儀器系統。傳感器是儀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號的來源,測量之首;測控電路在傳感器的后續部分,把傳感器的轉換電路輸出的信號進一步放大、濾波、整流等;單片機是智能儀器的運算部分,精密機械部分及儀器設計構成測控儀器的機械結構。

以往的教學方式,各門專業課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或者存在重復的問題。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學年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學生們學習的是一門門獨立的課程,缺少了課程之間知識的融合過程。一直到大學四年級進行學年設計,因課題組的課題內容而異,因導師的方向安排而異。以傳感器為信息流源頭,以測控電路、單片機、智能儀器、計算機控制技術為實現傳感、通信、計算的主體部分,同時不確定度分析是測控儀器的精髓,精密機械設計基礎與儀器設計基礎是構成測控儀器的骨架,于是我們以被測量信息流為主線構建出測控儀器的課程方案。融合相關課程的內容,刪去課程內容交疊的部分,增加課程之間的學科交叉部分和關聯部分的銜接,將幾門課程知識綜合在一起開設綜合學年設計,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三)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自律積極,并且兼顧學生個體特點

如前所述,長期以來,我國各大學采用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早已無法滿足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傳統授課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種類型,是一直以來畢業生畢業目標達成的一種重要保障形式。同時,課堂教學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改革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學進行授課,使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教師輔助以基礎知識的講授,關鍵問題的提示、討論式和參與式有機地融合在每一個單元的教學中。

動態分層異步提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課堂的主宰由教師變為學生,由學生收集資料,鎖定問題,反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將傳統的各章節內容分割為多個類別,授課之前的預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反轉課堂前,教師根據學生查找的資料提出若干問題,并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網絡查詢、企業調研等方式提前在組內形成方案和報告,上課時,通過組內討論、組間討論實現知識固化過程。教師系統講授單元知識后,再分組討論,教師進行指導。該教學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解決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能力不同,可以參加不同的討論組,參加不同的問題討論,這樣兼顧了學生的個體特點。研究性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性教學方法教學結構

(四)貫徹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是課堂授課形式的重要補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課程實驗大綱、課程設計大綱的制定,應該充分反映課程體系的特點、課程內容的特點。課程設計題目的確定,將系列課程知識綜合到一個學年設計項目中,通過設計、制作、調試、分析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強化工程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五)創建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利用傳感技術與可靠性實驗室現有資源,創設大學生課外活動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研學與創新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創新性實驗項目、開放性試驗項目、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以及創業實踐項目等,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研、科技創新和創業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和創業發展能力。

二、綜合學年設計的硬件與軟件條件

綜合學年設計圍繞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省級精品課“傳感技術”展開。近五年,綜合學年設計相關課程修訂了教學計劃,調整了教學內容,編寫了適合本專業的特色教材,為綜合學年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傳感器與可靠性專業實驗室為基礎,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教研組所在研究室購買二十余臺檢測技術相關設備,以光、機、電、計算機一體化技術為特色,在光學儀器原理和設計、精密計量測試理論與系統、虛擬儀器與智能儀器、計算機測試與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等多領域進行實驗教學研究與探討,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為綜合學年設計提供了硬件條件。

教研組走訪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設立綜合學年設計或相近教學改革計劃的高等院校,借鑒其優勢和特點優化自己的學年綜合設計分組、分類討論專題。同時,利用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走訪、畢業生訪談等方式,調查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此教學改革方式的認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據回饋,有針對性地改進方案。

三、試行效果與分析

綜合學年設計自2012年構想并擬定試行方案,到目前為止為7輪本科生授課試行,累計1500余人次??傮w受到本科生及后續課程教師的良好評價。部分學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檢測系統。同時,綜合學年設計為本科生各類設計大賽提供培訓和設備。

調查結果顯示,支持綜合學年設計的學生占80%。持不支持態度的學生認為,信息量過大、任務繁重,影響了課上知識的有效吸收,這是今后需著重改進之處。

本文設計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可推廣至具有測控技術與儀器系或相近專業的其它院校,也可將學年設計模式應用于工科其它專業。

四、結論

本文提出了適用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相關課程的綜合學年設計方案——分別在團隊建設、課程體系、方法改進、平臺創新等環節進行了設計與創新。此外,分析了實驗室條件和教學資料對綜合學年設計的支持。7輪本科生授課試行結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續課程教師的良好評價,部分學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檢測系統,支持率達80%。本文方案可推廣至具有相近專業的其它院校,也可將學年設計模式應用于工科其它專業。今后工作重點為進一步細化各具體設計任務的難度系數,以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胡兵.信息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曉慶.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庫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智庫時代,2019(4):200-201.

[3]李進才,孫超.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在于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J].中國大學教學,2009(11):55-57.

[4]陳樹蘭.淺談國外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現狀[J].四川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準研究生的固體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143-144.

[6]黃愷.機制專業綜合課程設計運作模式探討[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116-118.

[7]鄭文.談蘇格蘭大學本科教學的“以生為本”[J].中國大學教學,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導向的大學數據庫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0):85-8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省精品課的測控技術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方法綜合改革創新研究”(編號:JG2201201114)

作者簡介:吳海濱(1977-),男,漢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傳感技術精品資源課、O2O、MOOC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研究。

*通訊作者:王北一(1983-),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轉化等。

上一篇:初中綜合實踐論文下一篇:社會實踐活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