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

2023-04-18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互聯網思維是現今一種新的商業思考模式,影響著中國智慧旅游的發展,本文主要從中國旅游業的發展階段、智慧旅游的互聯網思維特征以及互聯網思維在智慧旅游中的運用三方面對中國智慧旅游發展策略進行探究分析,為促進互聯網思維在智慧旅游中的運用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智慧旅游  互聯網  互聯網思維

1 概述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領域,成為人們身邊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互聯網思維,更是成為現今各行各業所追逐的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盈利點。普遍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爸腔勐糜巍边\用互聯網思維,是在搭載著互聯網的致富快車的基礎上添了一雙翅膀,促使中國旅游業飛得更高。近兩年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全面提升中國旅游業整體的智慧化、智能化、便捷化、個性化水平,進一步促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

“智慧旅游”是依托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下一代通信網絡、高性能信息處理、智能數據挖掘分析統計等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將其應用于旅游服務、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產業鏈發展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新型旅游形態。以旅游者互動體驗為中心,以一體化、智能化的行業信息管理體系為保障,高度系統化深層次整合資源開發,激勵旅游行業整體的創新發展,促進旅游價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逐步實現旅游營銷的科學化、管理的精細化、服務的便捷化。

2 中國現代旅游業發展階段

對于眾多產業來說,旅游業是一種新興的服務產業,在中國發展也就短短幾十年的歷史。旅游方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大體經歷了傳統旅游、電子旅游、數字旅游和智慧旅游四個階段:以人工、紙質傳播的傳統旅游,到以計算機、網絡信息為傳播媒介的電子旅游,再到以電子化、互聯網化、數據化為主的數字旅游,到現今以智能化、云計算、4G網絡、交互式的新一代的智慧旅游階段。詳情請看右圖:

現如今,中國旅游業所處階段是數字旅游向智慧旅游的交互時期,數字旅游已發展成熟,智慧旅游正在完善之中。通過近幾年的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設,已經初步實現了旅游業的信息化,基本上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旅游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旅游基礎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共享平臺;旅游企業能夠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平臺進行服務性經營,實現了旅游的信息查詢、咨詢和訂購等在線旅游業務;政府部門能夠運用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對旅游業進行旅游行政管理,提高旅游行業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同時通過多學科、多領域、多方面的信息數據整合,跨界交流、跨界融合,進一步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業的建設進程。

3 智慧旅游運用互聯網思維特征

3.1 數據:大數據共享,深化服務體系建設?!叭鄙贁祿Y源,無以談產業;缺少數據思維,無以言未來”。 數據是“智慧旅游”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內容,智慧旅游運用大數據思維更好的實現面向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企業的現代化、智能化旅游服務,促進旅游業服務體系、營銷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

3.2 用戶:一切以用戶為中心?;ヂ摼W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產品設計、研發、用戶體驗和口碑宣傳等,都離不開用戶的參與。智慧旅游就是建立在一切以服務用戶為中心、便捷用戶為目的,把快速、便捷帶到每一個旅游者身邊而發展起來的。

3.3 簡潔:旅游產品簡約便捷,更新快速。旅游產品設計簡約、便捷,減輕用戶尋找信息時的視覺疲勞,產品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崇尚簡約、極致的美,并且伴隨用戶需求改進、優化旅游產品,迭代更新旅游產品。

3.4 便捷:移動便利,隨時分享。移動互聯網給旅游者的出游帶來了無盡的便利,旅游者可以隨時查詢旅游信息、隨時分享旅游感受、隨時預訂旅游服務,使旅游體驗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

3.5 免費:免費服務,吸引用戶,流量增值?!傲髁考唇疱X,流量即人口”,旅游企業提供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的用戶使用旅游產品,增加旅游企業、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何樂而不為呢!

3.6 互動:打造粉絲經濟營銷模式。讓用戶愛上你的旅游產品,參與產品的研發設計,時刻保持互動,產生粘性,培養旅游粉絲,粉絲才是企業最忠實的目標消費群體,逐步實現“粉絲經濟”,打造粉絲營銷模式,形成旅游慣性經濟產業鏈。

3.7 跨界:跨行業,實現多領域合作共贏。旅游業涉及行業廣泛,連帶產業多,只有眾商家合作共贏,并博眾家之長,多角度,多視野的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才能使企業更好的發展。

4 互聯網思維在智慧旅游中的運用

4.1 海納百川,便捷交互,用戶思維超體驗。在旅游消費中,“旅游者就是上帝”。然而,在現今互聯網橫行的信息時代中,只要是旅游產品的使用者,就是上帝,這體現著互聯網思維中的用戶思維。

互聯網思維告訴旅游企業,想要更好的生存,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運用“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進行市場定位、研發生產、產品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工作,在其產業價值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真正了解和感知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根植于用戶,使旅游消費者對你的企業、你的產品產生認同感和信任度,才能使企業更加長久的發展。

4.2 免費服務,鎖定用戶,流量思維取勝局?;ヂ摼W上的海量信息免費提供給使用者,這是互聯網思維的又一主導思維——流量思維。流量思維的核心是“基礎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免費是互聯網一切業務的前提基礎,也是企業吸引用戶流量的一種方式。

旅游企業運用免費策略吸引用戶的流量,最大程度的爭取用戶、鎖定用戶、黏住用戶。待旅游網站的用戶量達到足夠的數量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能給企業帶來無限的商機和價值。旅游用戶若想使用高級功能,就需要付增值服務費,享受更優質、更有價值的服務。

對于實地的旅游景區,也逐漸趨向“基礎免費,增值收費”方向發展,旅游景區向著第一門票免費,而內部的游樂設施和相關服務繳費的方向發展。

4.3 產品優化,簡約極致,迭代思維更新快。信息繁雜、信息爆炸,困擾著每一個旅游者。旅游消費者的選擇過多、選擇時間短、視覺疲倦、信息重復、點擊的轉移成本低等因素都影響著旅游企業的銷售。因此,運用互聯網思維開發、優化產品勢在必行,以最簡單的方式吸引住旅游消費者的目光,快速成交,是實現企業成功的制勝點。

在旅游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中,運用簡約思維和極致思維,力求發揮簡約美、極致美,專注于旅游產品的每個細節;增添驚喜,讓旅游者的體驗值超過預期值,從內心愛上旅游,享受你的旅游產品。在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上,運用迭代思維中的“微創新”和“敏捷開發”特性,以旅游者為中心、迭代、循序漸進的方式開發新產品,在旅游者原有喜好的基礎上對產品進行創新和改進、優化,并快速更新上線。在旅游產品的宣傳上,減少過度包裝和夸大宣傳,宣傳旅游產品最本質的內涵。在旅游網站和移動終端設計上,崇尚簡約、操作便捷,多種選擇,根據用戶喜好開發操作系統。

4.4 打造OTA跨界旅游共贏平臺,跨界思維、平臺思維聯動。當今社會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時代,誰能整合資源,誰就是王者。旅游電子商務平臺OTA(Online Travel Agent)是一個集聚眾多商家和旅游者交互的旅游信息平臺,意在打造多領域、多行業、多部門的跨界交流平臺,不僅實現旅游交易的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還是在打造多方共贏的旅游生態圈。但作為中小企業更要學會善用資源,搭載OTA旅游推介平臺,實現合作共贏。

旅游產品與傳統產品有很大的不同,涵蓋面廣泛且復雜多變,從產品的訂購到消費,再到售后保障,需要強大的系統化服務支撐,這就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中的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做好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溝通,建立健全企業管理體系。旅游企業內部須做好人才招聘和培訓,注重員工忠實度培養,做好旅游產品信息服務等。外部溝通方面,必須有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接待體系的支撐,才能保證旅游者稱心如意的旅游體驗。

4.5 營銷推廣,打造粉絲經濟,社會化思維更廣泛。旅游企業如果僅靠單純門票收入和餐飲酒店服務是難以獲得長久發展的,注重旅游營銷策略的運用,增加知名度和美譽度,充分激發旅游用戶的參與性和創新性,讓旅游者參與到旅游產品的設計、研發之中,優化旅游產品。

定期舉辦關于旅游產品創新大賽或攝影大賽,積極營銷宣傳,廣泛招募英才,調動“粉絲”對作品創新、評選、互動,并利用社會化的傳播媒介對旅游產品進行口碑營銷,增加旅游產品的品牌效應。不斷培養旅游粉絲,粉絲才是品牌的最忠實的目標消費群體,逐步實現“粉絲經濟”,成為旅游慣性經濟產業鏈。

4.6 信息共享,大數據思維為智慧旅游助力。智慧旅游運用大數據思維整合資源,促進旅游業營銷體系、服務體系和企業管理體系建設。

旅游企業通過旅游大數據檢索、分析、匯總旅游者的需求,精準市場定位、優化營銷策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旅游;利用網絡數據向旅游者傳遞更為精準、詳細的信息,增強可信度。旅游者通過數據檢索過濾和篩選旅游信息,尋找適合自己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

旅游管理者利用數據庫分析旅游現狀,找出旅游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技術模型模擬解決方案,有效的指導旅游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和管理旅游企業,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實現旅游景區對客流疏導和調控,旅游酒店提供舒適的環境和服務,旅行社開發出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旅游產品等。

5 總結與展望

“智慧旅游”作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搭載著互聯網的致富快車,再添互聯網思維的羽翼,如虎添翼,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旅游業向著更廣闊的道路上發展。智慧旅游與互聯網思維的對接,是旅游業與創新思維的融合,符合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運用互聯網思維優化“智慧旅游”中的整條產業價值鏈,促進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優化升級,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和優質的體驗,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戰略化要求,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J].中國科技信息,2014,08:32.

[2]蔣麗芹,包沁昕.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我國智慧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3,01:60-62.

[3]羅成奎.大數據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8:59-60.

[4]李振坤,謝風媛,劉立.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消費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4,10:88-89.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互聯網+研究生教育”的跨界融合帶動了教育的創新驅動和結構重塑,開放的生態體系迫切需要調整新時代的師生關系。從研究生升學、就業壓力增大到互聯網時代教師教學角色缺失、從社會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視到高?;ヂ摼W教育資源的失衡,太多的教育失敗個例被媒體發酵,被大眾口誅筆伐,傳統意義的師生關系從“和而相悅”走向“被動對峙”。針對這種教育現狀,借助儒學典籍梳理傳統的師生關系,進而探討“互聯網+研究生教育時代”新型教育模式的形成。

[關    鍵   詞]  “互聯網+研究生教育”;新型教育模式;跨界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已成為其中的一個加數,于是有了“互聯網+研究生教育”一詞的出現。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教育特質和 “互聯網+”的時代特征結合,更能準確地反映高校研究生教育與互聯網的關系,更有利于在線教育實踐和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更有利于深刻、理性、健全地促進研究生教育與互聯網結合,更有利于高校教育者和研究生成員利用教育和互聯網服務更好地成長發展。

一、“互聯網+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跨界發展已形成典型的六大特征,這也成為關注“互聯網+研究生教育時代”的師生關系的前提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與互聯網遠程教育的跨界融合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已由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橫貫到慕課教育、“互聯網+”就是跨界交流,是教育變革,是網絡信息開放,是教育教學重塑融合。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跨界融合,教育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互聯網與高校慕課的融合協同,使高校圖書館IC物理層建設群體智能得以實現,從教育改革的信息化過渡到慕課教育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二)“互聯網+”導致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創新驅動

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資源驅動早就難以為繼,高校教師包括傳統教育思維必須轉變到“互聯網+”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互聯網時代的特質,也是高校教育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創新,也更能發揮教育與互聯網慕課的力量。

(三)“互聯網+”導致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結構重塑

信息革命、全球化進程、“互聯網+”教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教育者結構構成、課堂講授規則、教育網絡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盎ヂ摼W+研究生教育”使慕課構成和教育變革成為高校的可能。

(四)“互聯網+研究生教育”是尊重研究生人性化發展與創造性表達

研究生個體的創造性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力量,“互聯網+”教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的也來源于對研究生人性的最大限度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

(五)“互聯網+”引導開放生態的評價體系

關于“互聯網+”教學,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教學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教育教學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教學創新連接起來,讓慕課教育搭建全球“互聯網+”的平臺,讓高校研究生教育在市場驅動的調節下形成開放生態的評價體系,讓教育者改變教育模式,讓受教育者有機會實現個體價值。

(六)“互聯網+”連接教育層次的方方面面

教育連接是有層次的,從基礎教育階段的微課到高校慕課的實現;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研究生教育在互聯網的推進下已經達成學術前沿的連接、知識共享的連接、教育調整的連接,未來的教育資源必將在互聯網的調整下達成一致。

二、“互聯網+研究生教育”的融合帶來的新時代師生關系變革

現代教育的壓力讓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矛盾日益激化,學校與社會產出與投入成為難以回避的痼疾?;ヂ摼W時代高校師生關系應該何去何從?現階段和諧師生設定應該經歷哪些變化才能達成最終目標?我認為應從傳統儒學中重新審視師者在高校教育過程中的定位,明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達成教學最合宜的狀態。

(一)研究生教育的“和諧師生關系”應建立在“和諧的社會需求”之上

互聯網時代的研究生教育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教學矛盾轉變為管理矛盾。高校師生在教育思維與學習模式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課堂授課的知識不對等矛盾、網絡慕課的平臺受眾問題、高校學術造假的不斷曝光、部分高校管理者的監守自盜與學術腐敗讓學生的信任降到最低點。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的話語道出了教師的本質。達者為師,弟子為學為道自然躬親于師,師生的關系在傳道授業的前提下達成解惑傳承的目的。夫子所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盵1]這才是和諧的教育愿景。而教育從最初出現就應該是資源集中且受眾有限的傳承行為。傳承是本,遵循是輔,何來管理矛盾之可言。由此不難看出“理想的師生關系焦點不是‘關系’而是‘理想’”[2],讓教學管理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核心部分,忽略了根本的傳道解惑功能。

現實教育環境中,成為研究生的“90后”都是在《青少年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的陪伴中成長起來的,特定時代的教育更多承認學生主體被保護的權利,而忽略了成長的青少年應承擔的義務,更多時候成為束縛教師合理管理的羈絆。在社會廣泛倡導的“民主化管理”的口號聲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民主承擔的主體首先是心智健全有主體行為能力的人,學生在對所承擔權利與義務還一知半解的前提下堂而皇之地享受廉價義務下的絕對權利,導致條例法令更多指向對從教者的行為規程化、責罰明確化。當這些學生成為現階段的研究生時,對受教育模式的多樣化選擇和網絡信息的多元化對接使當代大學研究生更愿意尊重學術第一性原則,而拋棄尊師重道和“和而相悅”的教育理念。

(二)教育本身是教化德育,師生間“和而相悅、諧以共強”才是發展之道

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里提及“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盵3]這般的求學之艱、治學之難是現在學生很難想象的,更是他們不能接受的。傳統的儒家教學中,從來不會一味講授文化典籍,孔夫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就以“禮樂射御書數”作為弟子必修課程,六藝的推行讓儒學弟子積極入世,講究學思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現在的學習目的性大打折扣,學生把學習視為一種必然,把考學當作一種手段,把考取“211”“985”的研究生視為自己的目標,把獲取社會利益作為終極追求。

高校教師在教育環節中弱化為知識的講授者,失去的是對研究生的導師引領作用,道德及人格的塑造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而研究生在教育目標改變的前提下成為教學的被動接受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被削弱了,課程、學業、教師、考試都是不得已要面對的過程,遵從、禮敬自然被消解,制度化的教育自然帶來個體自由的反抗[4]。由此看來,高校教師與研究生“管”與“被管”之間的矛盾變成了一種必然,在教育目的未還原的前提下矛盾只能不斷激化。

(三)改變教育手段達成合理評價標準

1.建立高校研究生院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慕課活動的權效支持

以考試為衡量標準的傳統模式理應調整。在高校中組建社團,借鑒國外社團輔導的模式,積極讓高校研究生在社團活動中完成協作評測;開設慕課對接的學業測評機制,讓網絡教學和未來的學業兼修甚至是畢業認證相結合;引入國外大學選課機制,讓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有自己可選擇的課程,輔以國外同學術領域的慕課體系;在學期驗收時調整驗收標準,將研究生參加社團、參與慕課課題、發表論文、發明專利等都成為評價研究生核心競爭力的方式方法,學校給予研究生圖書館IC空間的使用權,給予研究生慕課課時時間,用配套橫向體系給予研究生多元評價,促進研究生專利發明的申報,提升互聯網時代研究生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2.構建和諧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互聯網+”時代研究生的角色體驗感

每個時代高校教育的社會構成總體上是相對保守、封閉的,而“互聯網+”卻是當下社會技術和理念傳播的前沿,是開放的?!盎ヂ摼W+高校研究生教育”使互聯網思維占主導,顛覆以往的教學主體、教育模式和運營思路,并對傳統教育體制產生倒逼作用。大學研究生院應該承擔與國外對接的學術前沿領域,將慕課、社團、發明專利與傳統意義上的課題論著評價對接,達成研究生在互聯網時代的角色對接,構建和諧的教育體驗。

一些人認為,“互聯網+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在傳統教育基礎上嫁接互聯網,教育行業傳統思維占據主導,無論技術、人才,還是運營管理等都與互聯網特質相去甚遠,產業升級速度緩慢。實際上,這種希望通過互聯網對高等教育做“顛覆”的認知,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豈不知唯有將互聯網力量激活,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力量,變革才是理性和良性的。

以“互聯網+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方式推進教育改革的實踐,強調的是教育內部變化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有了互聯網技術就意味著先進,采取慕課教育就代表變革,而是需要切實以高校研究生的發展為本,依據“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新的可能性,遵從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靈活運用互聯網思維,積極主動地在高校教育哲學、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技術、教育管理、教師教育、教育環境、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高校組織等多方面謀求變革,而非被動地成為“互聯網+”的拖曳或補丁,從而實現對整個教育生態的重構。

讓每個高校研究生都有多種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能讓評價機制變得更多元化,消解師生在教育教學之間出現的矛盾,也會對社會人才的選拔給予最佳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2]梅洪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只產生于和諧的教育生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宋濂.宋學士文集[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和解決問題的邏輯[M].王德忠,張珣,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

編輯 馮永霞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第3篇

晏曉紅

09會計

整合思維的運用 The use of integrated thinking

摘要:成功人士生活的高度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成功人士擁有的思維:整合思維也是人們需要學習的。整合思維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兩難問題,可以不折中達到雙贏的目的。傳統思維和整合思維的區別,使得整合思維更加奪目。人們可以運用整合性思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矛盾中找出解決問題的完美方案。

Abstract: The highly life of successful people is a goal of most people, successful people have a way of think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It is something most people need to learn. Integrated thinking can help people solve real-life dilemma,you need not compromise and you can achieve win-wi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traditional thinking make the Integrated thinking become more eye-catching. People can use the integrated thinking find the perfect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conflictive life.

關鍵字:成功人士 整合思維 傳統思維

Keywords: successful people integrated thinking traditional thinking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我們這個成功人士備受矚目的世界里,則有了類似的說法:“成功的人都是一樣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敗”。每個人都想跟隨著成功人士的腳步,希望成功也可以隨之而至。然而跟隨著別人的腳步最多也只能成為別人第二,而且在一個環境下有效的舉措,在另一個環境下未必管用。成功人士的經歷各有各的不同,但是他們有的是同樣的思維。

研究表明,成功人士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都愿意而且能夠同時接納兩種互相沖突的觀點,在碰到觀點沖突時,他們既不慌張,也不是簡單地進行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另辟蹊徑,提出一個新思路,即既包含了原先兩種觀點的內容,又比原來兩種觀點勝出一籌。這種思考和綜合的過程被稱為整合性思維。

在上企業倫理學的時候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兩難的道德問題:一群孩子在鐵軌上玩,鐵軌有兩條,一條還在使用,另一條已經廢棄停用。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們到停用的鐵軌那邊去玩吧,這里一會有火車通過,很危險!”其他孩子沒有聽從勸告,仍留在原地,於是這位小朋友便自己走到停用的鐵軌上„„理所當然的,火車來了,沖往使用鐵軌上的那群孩子。假設這個時候,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這樣的話就可以救更多的孩子;但是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的孩子將被犧牲。相反,更多的幼小生命就此消失。請問這時候你是怎樣選擇的?

面對這個問題,運用傳統的習慣思維:我們第一反應往往是選擇其中之一當作是“正確的”,理所當然地認為另一個選擇就是“錯誤的”。而當我們強迫自己“二選一”時,我們往往也會把“錯誤的”觀點中正確的一部分給拋除了,這就等于讓大腦放棄了尋找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的機會。此時,我們就需要采用整合性思維來思考問題??墒沁\用整合性思維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因此大多數人思考問題時為了省事,都希望避免復雜性和模糊性,力圖找尋簡潔,明確的方法,我們渴求一種確定性,是為了應對外部世界的紛繁和復雜,于是我們總是盡可能地將問題簡單化。這也正是大多數人不能成功的原因。

而面對同樣的問題,具有整合性思維的人是如何做決策的呢?首先,在確定問題的突出特征時,他們不僅僅只關注那些明顯相關的因素,而是會全面考慮各個因素;其次,他們會著重考慮多維度且非線性的關系,而不是線性關系;再者,他們把問題看作一個整體來綜合思考,并且分析各個部分是怎樣整合在一起的;最后,他們會創造性地解決兩個對立觀點之間的矛盾,并整合出一個更好、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首先要抓住問題重點。找出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你所要考慮的因素。在以上的問題中,做決策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是:要不要切換鐵軌?除了切換鐵軌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切換鐵軌了之后,兩邊軌道的孩子會怎么樣?火車會怎么樣?我會怎么樣?對社會有什么影響?對鐵道部會有什么影響?孩子的父母會怎么樣?沒切換鐵軌的時候,兩邊的孩子會怎么樣?火車會怎么樣?我會怎么樣?對社會有什么影響?孩子父母會怎么樣?對鐵道部有什么影響?等等。 與做出決策相關的因素很多,而傳統思維的做法是:為了降低復雜性就會舍去一些認為無用的因素,甚至一開始就不去考慮某些因素。但是這樣做的話,我們就可能會把一些關鍵因素給忽略掉。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事情也許就只會根據自己所在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待。例如:我們在路上看到了一個同學,然后跟他/她打招呼,而同學不理你。也許我們就會想:這個同學怎么回事?跟他/她打招呼都不理,真是傲慢無禮。而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那個同學也許在想什么事情或者受了什么打擊沒注意路邊的人又或許是沒看到我跟她/他打招呼的吧。

而當決策產生了問題的時候,我們卻常常會后悔當初忽略了一些應該予以關注的問題。整合性思考在尋找影響決策的因素的時候,會主動尋找那些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卻與決策相關的潛在關鍵因素。當然,問題越是沒有頭緒,關鍵因素就會越多,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發現越多的相關因素,則越能夠把問題看的全面。整合性思考希望復雜,因為越復雜,答案往往就存在于其中,越能從諸多關鍵因素中整合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其次是分析因果關系,分析眾多顯著因素彼此的關聯性。就以上那個問題,為什么廢舊的一條鐵軌只有一個小孩呢?因為這個小孩子認識到了在正常的鐵軌上完是十分危險的,他知道會有火車經過。而其他的小孩子既沒有認識到這點,而且還不聽勸告。如果我沒有切換鐵軌,那么火車就會正常進行,然后那一群小孩子就會沒命,我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批評,而一群小孩子的父母們十分傷心,一群孩子的父母們會怪罪我,對鐵道部門也有影響,可能會有官司的出現,我可能會被迫解職或者惹上官司,一個小孩的父母也許會感激我。如果我切換了鐵軌,那么火車就會往廢棄的鐵軌進行,那一個孩子就會沒命,而另一群小孩就得救了,那個小孩的父母就會怪我是殺人兇手,我會惹上官司,被解職,鐵道部也會受到影響,而火車也會向不知名的方向開去,火車上的顧客就會有怨言,會投訴,火車上的顧客也許會喪生,社會會有輿論。 在分析因果關系時,傳統思維方式的人會習慣采用最簡單的做法,即找出兩事物間直線的因果關系。就算是看起來很明顯的因果關系,具有整合性思維的人都一樣敢質疑它的正確性,從多個角度考慮其可能存在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綜觀決策架構。當完全理清了決策中各個顯著因素間的因果關系后,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做出決策了。但是如何決策呢?即使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也要決定很多小的因素。接著上面的例子,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案,都會使我對自己有愧疚心理。我都可能會被解職,我可能都會成為“殺人兇手(直接或者間接的)”,我可能都會遇上官司,我可能會被孩子的父母感謝或者責罵,鐵道部都會有影響,社會都會有輿論壓力。 怎么樣做才能解決這么多的悲劇呢?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所有的小孩都得救,而我也不用被解職、不用內疚的呢?

傳統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將問題拆成很小的因素,然后逐個解決,雖然問題最終是解決了,但是,很可能這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赡軓恼w的角度來看,問題根本不需要這樣來解決。具有整合性思維的人在決策時,不會先將一個問題化整為零,再用各個擊破的方法一一解決,也不會按特定順序解決。他們會看到問題的整體架構,包括部分如何組合成一個整體,一個決策如何影響另一個決策。他們會把所有需要考慮的因素都裝在腦子:不會把這些因素打散,讓別人分別處理;也不會暫時拋開某個因素,等其他因素都做出決定后再來考慮。 最后,就可以形成解決方案了。就上面的問題而言,我可以跑過來告訴那一群小孩叫他們走到廢棄的那條軌道上。我還可以大聲告訴他們:走開,火車來了。我還可以想辦法讓火車停下來,例如拿條醒目顏色的布條讓列車員看到,可以及時的停下來。

通常,我們會接受一個爭議較少、較為折中的方案,這樣不會有太多的反對意見,看上去也好像是最佳的選擇。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我們做出決策的時候,由于渴望將事情簡化,以致忽略了種種機會,從而無法找到新穎的方式來做出決策,只能從“矮子里面挑高子”。傳統思維的人不去考慮其他潛在的卻不引人注意的方案,而是從兩個均表現不佳的方案中,選出一個較好的,并無可奈何地說:“除了這樣,我還能怎么辦?”

而具有整合性思維的人并不會滿足于原有的兩種方案。他們會將方案暫時延期,要求團隊更深入地重新考慮各個因素,而后得出一個新的、更好的方案。甚至在新的方案出來后,仍不滿意,回到起點,重新開始分析。表面上看來,他們在做決策的時候非常猶豫不決,但是,作為一個整合的思考過程,就要求我們從整體上反復考慮相關的關鍵因素。當最終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方案的時候,與最初的“二選一”的方案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如果沒有這樣一遍一遍的思考,原先的方案會給最終的執行帶來多大的損失。

因此,整合性思維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成功的概率。人們運用整合思維就能夠從不同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優秀領導人的真正特點就是具備高超的戰略,并使戰略得到完美的執行,依靠的是一種整合性思維準則:放棄非此即彼的選擇,利用兩種對立觀點之間的矛盾來尋找一條更好,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總結:整合性思維并不僅僅是少數人才有的天賦,而是一項可以有意識地培養的技能。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這種思考的習慣,來避免做出“非此即彼”的決策。首先,我們對整合性思考的概念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其次,要在進行決策的每一個步驟中,有意地按照整合性思考的方式來進行訓練,綜合考慮其他可能的因素,提出創造性的方案。最后,在做出最終決策的時候,將創造性的決策與原先的“非此即彼”的決策進行比較,看看有了多大的改進,預測改進后所能夠帶來的效果,真正認識到整合性思維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不斷強化,才能夠使自己在決策中養成整合性思考的習慣,對于向成功的領導者邁進具有很大的幫助。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第4篇

1、把課堂和書本的知識,把它們用思維導圖整理好或作為學習筆記。

2、臨近考試時,把學習筆記進行小節,并制成思維導圖。

3、然后把思維導圖上色,突出重點。

4、每門功課單獨制作一張巨大的、總的思維導圖,還可在門課程各章節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幫助自己加強記憶。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弄清楚一些更詳細內容是在何處以何種方式連接起來的。此外,對課程也有更好的整體認識,這樣,就可以十分精確的回憶“蜻蜓點水”般地在該門課程的各個章節之間穿行。

5、堅持每周復習一次思維導圖,越臨近考試就要越有規律。

6、試著不看書或者其他的任何筆記來回憶思維導圖,并簡要地畫出自己所能記憶的知識以及對這門課程的理解的思維導圖。

7、將這些思維導圖與總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別。

8、進一步的再做整理和修正,對于還未掌握好的那部分的記憶,加強復習。

另外還應該閱讀所有的關鍵書籍,并從中篩選出少數的幾本,然后作深入的閱讀,將其制作成思維導圖。這樣自己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將發揮到極至。此外,還可以研究優秀文章的風格和體裁,并以自己的思維導圖為基礎來練習文章和考試寫作。

除了功課,還注意鍛煉身體。每周二到三次,每次跑二至三公里,多呼吸新鮮空氣,做俯臥撐、仰臥起坐及經常到健身房鍛煉,這樣自己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好的身體使自己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俗話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健康的大腦,有健康的大腦,才會有更健康的身體。

這是一個名叫愛德華的學生,在參加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前制定的學習計劃。最終的結果怎樣呢?

愛德華參加了四門考試:地理、地理獎學金論文‘商務研究及中世紀史。其最后成績如下:

課程分數排名

地理A第 一

地理學獎學金論文優秀第 一

中世紀史A第 一

商務研究A和兩個優秀頂 尖

成績揭曉不到一天,愛德華在劍橋的首選學員就接受了他的入學申請,并特許他“修學”一年,在開始大學生涯之前,先到世界各地旅游。

互聯網思維論文范文第5篇

什么是指數型思維?指數型思維是未來發展必須要具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我們先舉個例子,以便于大家理解指數型思維。

比如你從自家門口出發,打算走30步,你的每一步步幅如果是一米的話,邁出去30步就是30米,這就是線性的30步;但如果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你每邁出一步,都比上一步的步幅要擴大一倍,也就是第一步是一米,第二步是兩米,第三步是四米,第四步是八米。這樣連續邁步就叫做指數型步伐。

這樣邁出30步之后,大家知道距離有多遠嗎?答案是10億米。10億米是什么概念?可以繞地球軌道28圈,或者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可以來回一趟半。所以,大家又把指數型思維叫做登月思維。

6600萬年以前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F在,指數型思維的威力就好像是另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我們這個世界,只不過它撞擊的是組織和企業的世界,死去的將會是老舊龐大的企業,新形式的組織也將會像人類在地球上成為新的霸主那樣崛起。

我們是時候跟線性思維說再見了,也是時候來熱情擁抱指數型思維了。

從“我有一個好主意”到 “我是一家市值10億美元公司”

柯達公司創始人伊士曼在1892年創立了柯達,在百年間把它發展成為商業巨頭。最初創立柯達的設想是讓攝影變得如同使用鉛筆一樣方便。

柯達創立之后的幾十年,大概1975年左右,柯達公司的一位年輕人塞尚,發明了第一臺數碼相機。這臺數碼相機跟現在的烤面包機差不多大小,剛剛被發明出來時,它的分辨率可以達到1萬像素。iPhone7的像素是1600萬像素,倒過來看,相機從1萬像素到1600萬像素大概經過了40年。

當年塞尚發明了第一臺數碼相機的時候,柯達公司高管曾經問過他,數碼相機的黃金時代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塞尚回答,我覺得到200萬像素的時候就可以大規模投入使用了。

高管接著問他,你覺得到200萬像素大概要多少年?塞尚說,大概需要15到20年。公司高管不相信,這項技術就這樣被雪藏了。畢竟當時柯達在膠卷和傳統相機行業發展得非常好,這兩項是主要利潤來源。

摩爾定律是摩爾在1965年提出來的,比塞尚發明的第一臺數碼相機早10年。摩爾定律認為,技術的發展每隔18到24個月就會翻一番。

如果柯達的高管曾經學習過摩爾定律,他們就不會覺得塞尚所說的從1萬像素到200萬像素只需要15到20年是一個天方夜譚了。就這樣,柯達錯失了一次企業發展的革命性性機會。

柯達公司的百年基業在1996年發展到了頂峰。它有14萬員工,是一個占有壟斷地位的大公司,市場份額占到了照相器材行業全球市場80%左右,市值約280億美元。

正是因為柯達的高管沒有做好指數級發展這道數學題,2012年1月,柯達申請破產。同樣也是這一年,在柯達宣布破產3個月以后,一家僅成立3年的小公司Instagram,他們當時只有13個人,卻被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

當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時,數碼攝影的專利權還把握在柯達手中。Instagram成立16個月時,其市值就達到2500萬美元。2012年4月,Instagram發布安卓版,那一天的下載量超過100萬次。

媒體稱新的柯達時刻到來了。所謂“新的柯達時刻”,其實是指Instagram這樣的獨角獸公司的到來??逻_的破產宣告了膠卷和相機行業的終結,Instagram的崛起標志著一個新行業的誕生。

柯達和Instagram的故事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第一,實際生產力的增長極限一直在被突破,我們不能再用以前線性的組織模式來思考問題,必須要讓自己建立指數型思維。

第二,有關生產力的問題。在農業社會,雙倍人力只能帶來雙倍的生產力;到了工業社會,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大型實體工廠,那時候的雙倍人力可以帶來三倍的生產力;到了信息社會,數字化帶來了非物質化和非貨幣化,雙倍人力能夠帶來25倍以上的生產力。

在這樣一個指數型時代涌現出了很多指數型組織,包括谷歌、Facebook、特斯拉,都是在很短?r間內就從“我有一個好主意”發展到了“我們是一家市值10億美元的公司”。他們都很好地把握了指數型成長的一些思路,讓自己的組織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指數型組織的影響力和產出通常在4到5年之間會出現至少產生高于同行10倍以上的增長,他們的員工人數和產出和以前相比完全是不成比例的,同時它們也被稱為獨角獸公司。

美國著名的投資公司Cowboy Ventures建立了一個獨角獸企業數據庫,用來了解這些企業財務、領導力和技術特點,之后該公司的投資人Aileen Lee提出了這個概念。

這些獨角獸公司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他們都注重從原來傳統公司銷售稀缺性到發展自己的思路,為挖掘這個行業里或者是幾個行業交集中的富足性而展開業務。比如Amazon(亞馬遜)挖掘的是大量書目的長尾,也就是所謂的庫存盈余。

同時這些獨角獸公司都是在5年之內就成為了指數型成長的組織,讓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當然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有一個宏圖大愿,就是要改變世界。

第三,指數型思維可能帶來的成長速度是線性思維成長速度的數倍。

S&P 500強(標準普爾500,是記錄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公司的平均壽命已經從20年代的67年降到如今的15年。

知識的半衰期也在加速。20世紀后半葉,一項技能的半衰期是30年,而現在,一項技能的半衰期僅僅只有5年。也就是說,人類現在所掌握的某項技能或某些技能,在5年之后,它的價值就只剩下不到一半了,而知識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加速度卻都已經是指數級的了。

我們學習的速度,將會永遠趕不上知識產生的速度。

百年老店怎樣使用

指數型思維破繭重生

除了這些新興的指數型創業公司以外,像柯達這樣的百年老店,它們有沒有可能使用指數型思維讓自己破繭重生?

就這個問題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吹娇逻_的案例后我在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到了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膠卷行業和相機行業有幾大巨頭,柯達、富士、愛克發等。

?S著數碼技術的發展,難道只有柯達隕落了嗎?其他幾家有沒有逃脫這種命運呢?是否有真正能夠做到鳳凰涅??的?

這時我發現,富士是一個轉敗為勝的好例子,它把自己的線性思維轉變成了指數型發展思維,很好地抓住了數碼技術發展帶來的轉機。

2000年,彩色膠卷在達到頂峰后出現了斷崖式下滑。那時,富士和柯達的膠卷業務占到公司總銷售額的60%,利潤占到2/3。2001年,隨著市場變化,它們開始了斷崖式下滑,5年之內就進入了虧損狀態。

最初,富士跟柯達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逻_擁有的是數碼相機的專利權,富士當時在數碼技術方面也非常領先。當時,雖然富士公司內部有非常大的爭執,但也有激烈變革的聲音,所以它們進行了一些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提出了自己要在經營戰略上必須要發生改變的決策,所以富士并沒有隨著危機的來臨慌了手腳。

富士的二次創業是從2003年開始的,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全公司把所有的目標都聚集在了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上:

第一,如何利用擁有的先進技術鞏固現有市場?

第二,怎么開發新技術應用到現有市場?

第三,怎么把現有的技術應用到新市場中?

第四,怎么把新技術拓展到新市場?

富士用7年時間完成了自己的數據化之路,到2004年,富士的膠卷業務所占比例從80%下降到3%,而數字化業務已經占到公司年營業額的42%。

2012年柯達破產,Instagram突然被Facebook收購,2013年,富士的年銷售額依然保持在大約13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之上。

思路不同導致結局千差萬別

富士和柯達是同行,它們所面臨的技術局面或困局都是一樣的,但因為思路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局。

柯達繼續堅守在原來的線性發展的思路之上,而富士實現了信息環境的躍遷,用7年時間讓自己的數字化業務占據了公司營業額的42%。富士堅定地把數字化作為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同行不同命。它們的命運分水嶺在雙方戰略選擇出現的時候就已然為未來寫下了一個定局。

不管是一家組織的管理者、領導者還是從業者,其實都需要在指數型時代常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

在高速變化的時代中,個人和組織到底應該怎樣才能取得自己新的競爭優勢?怎樣才能在指數型時代完成個人和組織的高速發展?我們為自己所制定的指數級成長的階段性小目標到底是什么?

實際上,學習指數型思維就是要幫助我們自己和組織重建腦回路,形成新的指數型思考方法,進而采用指數型的行為習慣,關注跟行業相關的新型技術,一起改變企業和行業的命運。

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被諸多因素觸動,那么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具備這個指數型的思維,或者是不是一定要讓組織或個人走上指數型發展的道路”,就不是我們自己愿不愿意的事情了,會演變成“如果我們不顛覆自己,我們就會被這個時代所顛覆”。

我們看到很多產品的開發周期現在不是按月或者季度在計算,而是按小時或者天在計算了。

在高科技行業有一句話:如果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是9個月,它的開發周期也超過9個月的話,那么這就是它的致命的軟肋。

信息和技術的發展不僅讓產品的開發周期形成了巨大加速,同時也讓用戶希望被滿足的期待在加速。所有這一切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競爭格局,也出現了很多從意想不到的地方來的新玩家。

比如,銀行會去涉足旅游業或健康行業,旅游公司會轉向保險業,零售會轉向傳媒,傳媒又轉向了出版和教育,這些轉型在這個時代讓贏者通吃的特征加劇了。

對于我們這些商業組織來講,100年前我們拼的可能是生產力,40年前我們拼的是營銷和銷售的能力,現在我們更多要拼的是自己的思維創意和理念。只有我們擁有好的創新和理念,才能實現企業不斷的自我營銷和長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打造獨角獸公司的11個最強屬性

《指數型組織》這本書的作者薩利姆?伊斯梅爾給出了打造指數型組織和獨角獸公司的11個最強屬性,這是奇點大學的一個研究成果。

在這11個屬性當中最為基礎的是MTP。MTP是一家指數型組織最根本的動力,也是這個組織之所以存在的一個崇高而熱切的目標。

Instagram的出現跟柯達完全不一樣,Instagram是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建立、分享美好的記憶,這樣一個宏大的變革目標會變成一個行業或組織最新的競爭優勢。

好的MTP能夠自發形成一種生態系統,吸引更多的內外部的人士。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抓住內部員工,還能抓住外部社群人士的心靈和思想,塑造大家的想象力和志向。

MTP與傳統企業的存續方式不太相同,它不說我企業具體做什么的,要實現什么,它也不涉及一些技術細節和企業的具體任務,當然它更不是一些冗長的任務。

宏大變革目標很好地描述了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的緣起是怎么,它的理想是什么,它今后要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更美好的改變是怎么。它可以說是一個企業飛速發展的最重要的驅動力的引擎,也是11個指數型組織發展屬性的基石。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畢業論文下一篇:互聯網技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