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

2024-03-17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之精華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歷程中,一脈承傳:以樸素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社會再生產經濟活動中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世界觀;以堯舜之道,作為進行社會再生產活動及變革社會的真理和遵照的規律;以孔子的大同小康論,作為社會經濟建設的理想目標;以經濟倫理,作為社會再生產和社會經濟活動的管理方法等。

關鍵詞:古代經濟思想;樸素的辯證唯物論;堯舜之道;孔子;大同小康論;經濟倫理;經濟管理方法;中國夢

中共十八大向全國各族人民提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任務,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49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兩大目標。習近平同志號召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復興夢?!爸袊鴫簟钡奶岢?,是以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思想精華的承傳為基礎的,它表達的是中華民族要對人類有所貢獻的凌云壯志。它是由古代樸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到近代的空想社會主義再到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社會發展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一、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精華的承傳

從靜態分析,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眾賢們在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意識現象或思考。因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再生產的客觀事實,并加以思維、去偽存真而提煉出的科學的對經濟社會活動的看法和觀點,并被后世所推崇傳承的思想精華。從動態上看,一種科學的經濟思想一旦產生,就不因它所依賴的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消失,它有相對獨立性,而被后世所承傳。中國經濟思想史的任務,就是揭示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精華產生發展的規律性,以古為今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思想的精華,從古代到近代,猶如一條紅線,一脈相傳,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第一,以樸素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社會再生產經濟活動中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世界觀;以科學的“天人合一”思想,順應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并以其思想指導和進行社會再生產活動。初步認識了改造自然與變革社會的規律,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如治洪水、定九州,興修水利;以重民、裕民,民為邦本的思想進行社會變革。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中經封建社會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至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已經歷了人類社會五個階段。在社會主義社會階段中,中國共產黨將承傳的中華民族祖先的樸素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與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而發展到自覺階段,指導了新民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而取得了輝煌成果。

第二,以堯舜之道,作為進行社會再生產活動和變革社會的真理和遵照的規律。所謂堯舜之道,是指堯舜二帝的仁義立人品德、經國濟民方略的當行之道理。依據孔子所述《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論,漢《淮南子·原道訓》和唐代韓愈的《原道》對堯舜之道所承傳的基本內容概括為在經濟上,“天下為公”,生產資料歸公有,人民共同勞動,財富平均分配,無階級剝削,社會成員均有物質生活保障;人際關系上,以仁與義做為立人之道,講信修睦,相互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在政治上,實行禪讓民主制度,選賢任能,社會成員自由平等,均有參政權利。

孔子把堯舜之道稱之為“大同”:《淮南子·原道訓》評介堯舜之道,“一立而萬物生矣”,“父無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婦人不孀?!表n愈不僅著《原道》,倡導從精神到物質都要遵行堯舜之道,而且作《師說》,讓教師們擔當起傳承堯舜之道的歷史任務。并要求教師把“傳道”作為首要任務,其次才“授業、解惑也”。宋代王安石回答神宗變法圖治“以何為先”時就建議宋神宗“應當效法堯、舜,何必學唐太宗所為呢?堯舜之道,選賢任能,而不煩瑣”,“使天下之力創造的天下之財為天下人消費”,不準少數人壟斷而私吞。宋神宗示諭:“卿可全心全意輔助朕,同舟共濟完成這項改革”。于是,王安石便摧抑兼并,開源節流,革除舊習,開創新路。王安石認為不行堯舜之道,不光是“豪黨之家”從事兼并,即使“阡陌閭巷之賤人,”[1]任其自由放任,也能發展為兼并勢力。近代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都主張“天下為公”,使“耕者有其田”?,F代偉人毛澤東,更加明確地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實行“三大經濟綱領”,愿“六億神州盡舜堯”。由此可見,堯舜之道的經濟思想,不僅在古代受人民歡迎,即使到了近現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依據堯舜之道的基本內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作為必須遵行的經濟規律,沿著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規律,向人類社會的理想目標奮力邁進!

第三,以孔子的“大同小康”論,作為社會經濟建設的理想目標?!抖Y記·禮運篇》記載,孔子在魯于12月與賓客到近郊大祭萬物的“臘祭”(神農始作臘祭)儀式結束后,游息到魯門,見門關閉,門兩旁懸掛著國家典章以示人,孔子便借此而長嘆!深有感慨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具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苯又终f:“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p>

孔子的大同小康論,反映著不同的經濟基礎,體現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不同的經濟關系和不同的社會經濟管理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狈从持忌鐣┢?,三皇五帝時生產資料公有制,無階級剝削;人們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平等互愛,同心協力,共享成果和福利保障;社會管理人員選賢任能,民主禪讓;這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是民族聯合一統天下的大道理。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狈从澄覈M入奴隸制和封建社會,將公天下變為家天下;變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世襲制了。社會再生產“貨力為己”;不過夏、商的奴隸制和西周的封建農權制,土地歸王有,實為國有,又分給農民耕種,以勞役地租代耕公田,稅租合一,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因此,農民都有份地以維持生存;三代均以禮義治國,故稱三代禹、湯、文加之武、成和周公為六君子;由于政治修明,人民康樂,“是謂小康”,僅遜于大同。

因此,孔子的大同小康論,成為后世所向往的理想目標而承傳。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之后,封建領主經濟變為封建地主經濟,田里不鬻變為土地自由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2]廣大農民失去土地的生存條件,便揭竿而起,造成社會尖銳矛盾,于是人們向往三王時代井田制或王田制。董仲舒的限田論、王莽的王田論和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都想以夏商周的王田制、小康社會,解決秦漢以來地主階級與農民的尖銳社會矛盾。到近代,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和康有為的《大同書》,都設想以孔子的大同小康思想變革社會,建立“公農”“公工”“公商”,作為社會再生產理想的經濟關系。孫中山先生說,三代的井田制,是“我國固有的社會主義者”,“又是共產主義之嚆矢”,“足見我國人民腦際久蘊社會主義精神”,并說他的“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3]為實現其理想,他提出“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要全國人民都可以得安樂,都不致受財產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這種痛苦,就是要共產?!泵珴蓶|提出,要“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的延續性”,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大同小康是中國人民的理想目標,是民主性的精華,所以被后世一脈相傳,并被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予以實踐。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實現小康的具體步驟。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基礎上,于21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一小康社會是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又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更是承傳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大同、小康理想目標的具體體現。

第四,以經濟倫理作為社會再生產和經濟運行的管理方法。經濟倫理,①乃是將倫理對事物固有的氣、形質、識別、分類、分輩、闡明其性質和用向及其形成發展規律的基本含義,用于社會再生產過程經濟活動領域的組織、分工和控制,以理順經濟關系,從而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我國炎帝神農時代就進行了農牧業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社會再生產過程四個環節基本形成。對交換環節,進行時間(日中為市)、地點(部落間)的規定與管理。黃帝時進行了手工業與農業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為交換便利,并創造了度、量、衡;堯管理生產,因人、因地制宜,“水處者漁,定九州,地分等,征貢稅;商湯進行了商業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分化出商人為工農業產品交換而服務;周文王將各族人民劃分為士、商、農、工四民,并要求四民“業分而?!?,只有“業分而專,方可成治,是為和德”;周公進行設官分職,組織管理社會經濟;荀子認為“明分使群”是富國之道,救患除禍之法,從理論上闡明了經濟倫理管理方法的重要意義。

世界萬物都有氣、形、質三要素構成。然而“同宇而異體”。[4]無數的植物類、動物類、水產類,形體各異且不論,就人類而言,不僅有民族、形體的不同,就中華民族而論,生長在不同地區,人們的形體也有差異,素質也不一樣;教育水平的不同,氣質也不相同,但各有其用,為社會實現其價值。因此,“人倫并處”,“無分則爭,爭則亂,無分是天下大害?!惫省拔镆灶惥?,人以群分”,就成為管理者“經國濟民”的“樞要”之務。

管子傳承文王、周公之法,在四民“業分而?!钡幕A上,又提出“四民分業定居論”,即“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居間燕清靜處,工就官府,商處市井,農就田野?!盵5]這樣,分業定居,有利于專心務本業,有利于社會再生產和理順經濟關系。

在經濟管理思想上,運用經濟倫理管理方法,分為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以區別管理范圍的差別。如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方法有:老子的“無為而治論”、管子的“輕重論”、司馬遷的善因多法論;企業微觀管理有范蠡的“農商俱利論”和白圭的“樂觀時變論”等等。這都是古代社會經濟思想運用經濟倫理方法,對社會再生產進行分類管理。在對事物認識、分類、序列的基礎上,然后“以類行雜以一行(統)萬”,②從而提高生產、工作效率,以促進社會經濟和社會再生產的發展。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再生產過程范圍的擴大,產品數量的增多,社會分工愈來愈細。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無論是物質生產部門,還是非物質生產部門,都分化出許多新部門、新產業、新行業、新學科、新專業。這些又都需要各類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勝任新的工作任務。因此,我國古代經濟倫理管理方法,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得到了廣泛傳承和運用。如:在社會分工上,培養各類技術專業人才,充任不同崗位。定崗位,評職稱,“業分而?!?,以提高社會再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在人倫輩份上,保護弱勢群體,弘揚尊老愛幼光榮傳統,制定了《未成年保護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保證社會對兒童的培養教育,使未成年人茁壯成長及老年人老有所養,從而保證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以鞏固社會主義經濟關系;在民族關系上,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經濟上互通有無,政治上平等互愛,習俗上宗教信仰自由;在外交上,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傳承古代“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倫理觀,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制定和平外交路線,以鄰為善,以鄰為伴;根據世界各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國力強弱,劃分為“三個世界”,以采取不同的交往政策。這是從經濟收入、政治態度識別敵友、分等級、劃成分而組織革命力量孤立打擊敵人而取得勝利的策略在世界革命中的延伸或運用。這一方法的理論基礎,就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倫理思想。

二、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精華傳承脈絡

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精華的傳承,首先呈現出由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向國內外及空想社會主義承傳的脈絡。根據我國先秦文化典籍記載,在三皇五帝、夏、商、周的社會再生產實踐活動中,對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精華的傳承脈絡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堯、舜、禹、湯、文、武六君王之間,不僅傳承其道義,而且指導實踐“行其事”。[6]第二階段,由周公而下,孔子、孟子、荀子為臣之間的傳承,而且“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祥”,[6]只是書本說教。第三階段,先秦諸子思想文化在國內的傳承。在秦漢封建地主經濟確立后,產生過數次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激起了連綿的農民起義。思想改革家以“堯舜之道”,摧抑豪強,呼聲不斷。終于在近代“三座大山壓榨下產生了”“中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太平天國革命和康有為的《大同書》等變法思想。與此同時,先秦諸子思想傳到西方法、英、德等國家,如法國把啟蒙思想家魁奈稱為中國的孔子;德國黑格爾把中國老子的樸素辯證唯物論,顛倒為唯心辯證法,引發了歐洲文藝復興和社會變革以及圣西門、歐文等人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

其次,由空想到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由近代空想社會主義到現代科學社會主義傳承的脈絡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法國的社會主義學說,英國的經濟學和德國的哲學,由馬克思恩格斯傳承、創造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揭示了物質世界發展的辯證統一、量定到質變、否定之否定三大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兩個基本經濟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或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水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或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第二階段,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踐行了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翻了沙俄封建統治,創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形成了“蘇聯模式”。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根據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可以在資本主義社會鏈條薄弱環節,發動社會主義革命,并預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解放革命的勝利。第三階段,中國傳承馬克思列寧主義,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并傳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國情和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并且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列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共十八大,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傳統社會經濟文化思想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堅持和發展“一個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五位一體”——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決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國古代樸素社會經濟思想精華承傳與脈絡的分析,昭示出:第一,中國先秦文化思想,不僅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也為歐洲帶來了資本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文明的曙光,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第二,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的源頭在中國,由中國古代樸素低級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傳到西方,再由西方高級科學社會主義傳入中國,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深蘊著《易經》中深奧的辯證思想。第三,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成功實踐說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堯舜之道相結合,是人類和平解放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實現高級共產主義目標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臨川集》卷八十二.

[2]《漢書·食貨志上》.

[3]社會主義之派別與方法[A].趙靜主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資料選輯(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3:83.

[4]《荀子·富國》.

[5]《國語·齊語》.

[6]張一農.分配、交換、管理史論[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361.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大國崛起》通過講述過去五個世紀中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成敗來探索當今時代尤其是中國崛起的新型道路,但是站在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的宏觀角度,這種探索對當代中國社會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負面影響,相當程度上誤入了教育的歧途。

【關鍵詞】大國崛起;儒家傳統思想文化;文明

紀錄片《大國崛起》講述了自歐洲中世紀末期開始的九個世界性大國先后崛起和衰落的歷史,作為一部面向全國大眾的歷史文化性質的紀錄片,它的出品究竟對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及其傳統文化意味著什么?又對中國國民尤其是以當代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有著什么教育意義?而隱藏在這些問題背后的最根本的因素又是什么?有鑒于此,本文將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角度,從歷史文化的宏觀視野對這部紀錄片進行評析。

一、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宏觀角度下《大國崛起》的特征

1、側重于積極正面的描述,缺乏客觀全面的講解

歐洲中世紀之后伴隨著西方大國崛起的不僅僅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沖破中世紀黑暗的啟蒙思想與科技創新,還有一系列赤裸裸的殖民擴張和暴力侵略,而隱藏在侵略與擴張背后的根本因素則是西方資本主義原始文明本身所固有的自私自利以及對財富和名利的極度貪婪。馬克思在談起資本主義的這種原始積累時就曾指出:“大家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倍鞲袼乖凇秶窠洕鷮W批判大綱》中論及這種發展方式時也明確表示:“這種從商人的彼此嫉妒和貪婪中產生的國民經濟學或發財致富的科學,在額角上帶有最令人厭惡的自私自利的烙印?!比欢?,這部紀錄片在以一種較為正面積極的態度,來講述大國崛起的歷史時卻又恰恰忽略了用一種客觀全面的態度來審視這段歷史最黑暗的一頁。

無論是15、16世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還是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亦或是兩次工業革命時代的英法德俄日以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獨領風騷的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在介紹它們的崛起時除了展示它們在文化、科技、制度、教育和政治經濟力量方面的進步之外,對于其在立足于這種力量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征服擴張則冠以一種中性、單純而又簡單的描述,淡化其侵略、剝削與暴力的色彩,同時還帶有近乎于崇拜的語氣與態度。例如片中關于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介紹:“持續的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帶動了對商品的需求。英國建立起一個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引領著世界的發展?!倍谡勂鹞鞣轿拿魅肭炙鶐淼膫r,就像“與歐洲人的擴張相伴隨的,卻是美洲兩大文明中心的悲歌”那樣,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2、主題思想傾向于現代文明,漠視中國傳統文明

紀錄片的主題無非是以九個世界性大國的發展歷史為參考樣本,從而探索和總結新時期大國崛起的方式與經驗。然而,片中對于方式的探索和經驗的總結無疑更加傾向于現代化的文明思想,而對于從中國傳統文明視角出發的探析與反思則極度缺乏甚至于被漠視,因此,就像“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蹦菢?,通過這部紀錄片對國家發展歷史、經驗的考察探究就使得現代文明成為了符合世界潮流的先進文明,而以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為主流的中華文明則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無形之中成為了一種阻礙社會進步的落后文明,并在與現代文明相比較的過程中使得當代中國人對其失去了長久以來的堅定信心。對于現代文明,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之后的西方現代文明為主的,其核心理念就是立足于個人主義之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競爭和探索發現以及科技創新。

也就是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紀錄片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功崛起的秘訣被概括為對財富的渴望和在這種渴望的驅動下所進行的海洋探險活動以及隨后的暴力侵略,荷蘭則是依靠全球殖民貿易走向了商業立國的道路,大英帝國立足于政治制度的保障和工業科技的創新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的全球霸權,法國在強大的君權與法蘭西民族獨特的資本主義啟蒙思想文化的指引下稱霸歐洲,而德意志、日本與沙俄以及之后的前蘇聯則以國家力量為主導,開辟了自上而下的戰略趕超式的強國之路,至于美國,通過國家的統一、對資本主義民主獨立的堅持和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發明、探索冒險的文化制度環境,依靠移民們所帶來的歐洲工業文明成果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梢钥闯?,片中對這些國家強大原因的概述基本上都可以歸結于現代文明的支撐,與之相對照的是近代中國飽受侵略的屈辱歷史,而中華傳統文明則在這種對比下很自然地在國人意識觀念中成為了落后于時代潮流的文化并進而遭到了漠視。

3、西方文明情結與資本主義色彩濃厚

紀錄片在敘述九個大國崛起的歷史時,著重介紹了每一個國家的文明,這種介紹是站在這個國家歷史思想文化的角度展開的,因而這部聚焦于公元1500年之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占統治地位時代的大片就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深刻的西方文明印跡,即使是對東方國家日本的歷史敘述也依然不例外,“迅速向工業化邁進的日本,在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也開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有一首打油詩這樣形容:敲敲短發蓬松的天靈蓋,文明開化的聲音就響起來?!币虼?,這也就導致了前文所提到的其主題思想對西方文明的傾向以及人們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西方文明情結。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國家的崛起都與資本主義的巨大發展相伴隨,即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君主制國家走的也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式的道路,而像沙俄帝國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的1861年農奴制改革,走向的也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所以,片中從各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角度展開的分析也就使得這部紀錄片擁有了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這些色彩既有“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的豪情”,也有“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強大的宗教熱情”;既有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和天賦人權的資本主義啟蒙思想,也有基于個人主義之上的“自我奮斗、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當然,也包括以競爭價值觀為基礎的探索創新、開拓征服的資本主義科學信仰。

二、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宏觀角度下《大國崛起》的失策

1、紀錄片中“大國”與“崛起”的思想誤區

(1)儒家原初思想中的強國之道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庇蛎癫灰苑饨?,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取天下者,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在先秦的三位大儒孔子、孟子和荀子看來,國家崛起為一個備受矚目、天下歸服的大國、強國,靠的是仁政、信義與德威,而非武力的壓迫、陰謀的施展和功利的奪取。因為“絜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睋Q句話講,若要維持國家鼎盛的長久,唯有從根本上依靠禮儀與德治,而鐵血與殘暴的統治壓迫遲早會將國家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中國的疆域不斷擴大,但這是民族融合與歷史發展背景下的人類社會客觀發展規律的體現,與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占領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自西漢武帝確立儒家學說正統地位之后的兩千余年,絕大多數的時間里,我們從未真正主動地發起過對外的侵略擴張。與之相反,正是因為踐行了儒家以德治國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成就了中國封建社會諸如貞觀、開元、康乾這些聞名古今中外的巔峰盛世,還使得漢唐時代和明清時期國家穩定、民生殷實的大一統王朝延續了上千年之久。即使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遼宋夏金這樣的亂世,以儒家道德禮儀立國的思想在中華大地上也依舊沒有改變。正是靠著儒家原初思想中的強國之道,我們的先祖創造了領先于世界長達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并在世界其他文明或覆滅、或變質的大背景下使其綿延至今。

(2)儒家傳統治國思想映照下的野蠻之舉

如果說從古至今中國的崛起基本上是和平崛起的話,那么始于十五世紀的西方大國的崛起則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種野蠻之舉。前文已提到,西方的發展不僅有其自身的文明因素,更有立足于這種因素力量之上的暴力行為。在談及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君主國家時,紀錄片就曾描述道:“在堅船利炮的猛烈攻擊下,葡萄牙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在16世紀初的前五年中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與葡萄牙在東方的收獲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掠奪更加直接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薄顿Y本論》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币蚨?,片中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其他大國很大程度上就由于資本主義這種天生的暴力基因走向了武力侵略的道路。馬克思在談起這些國家的殖民行為與資本擴張時說道,這種行為“一部分是以最殘酷的暴力為基礎”,而且“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馬克思所言不無道理,大不列顛、法蘭西和德意志建立的全球殖民經濟體系靠的是其先進的堅船利炮并且相互之間還因此爆發了一戰。俄國在中亞的滲透和遠東的擴張也是以武力為后盾,而日本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和掠奪經濟資源則干脆發動了侵略東亞的戰爭。同時,這些帝國內部諸如資產階級、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與工人農民階級的反抗之間的矛盾也不斷激化?!敖裉?,在20世紀后期,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亂都是對這種歐洲霸權的不可避免的反應?!睙o論是巴以沖突還是印巴戰爭,亦或是朝鮮半島問題等,大都是上述資本主義大國遺留下來的殖民問題。如前文所述,自古以來的強國崛起都是仁義道德為先,給國內、周邊乃至世界帶來的是和諧福祉、是互惠雙贏,唯有此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大國崛起,而靠不義之兵戰劫掠崛起從而被稱為大國的在儒家治國思想中聞所未聞。因此,紀錄片淡化西方大國崛起的暴力色彩、側重正面敘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美化資本主義的行為。

2、兩種核心價值觀宏觀比較下《大國崛起》的失誤

“觀夫儒門‘仁’之為學,誠以為本,恕以出之;修己推己,立人達人能深入人心而歷久不衰者,蓋有由矣?!?,“歐洲的優勢是經濟自由放任、政治和軍事的多元化以及智力活動自由的一種結合,這些因素在經常的相互作用中產生了‘歐洲的奇跡’?!币簿褪钦f儒家傳統文明的本質就是一門以德立身治國、以道和諧天下,最終達到大同的教育學說;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西方文明無論是古代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還是古典的希臘羅馬文明,亦或是中世紀之后占主流地位的資本主義文明和工業文明,其核心觀念始終是自由民主、創新變革、開拓探索與冒險競爭,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因不同的現實而有著程度深淺不同、內容樣式不一的表現形式,但其本質的內涵不僅從未根本改變反而隨著歲月的推移而不斷深化拓展。是故歐洲大國受這種文化理念的影響,在選擇國家崛起的道路時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擴張征服和掠奪壓迫,就像片中“與鄭和不同,葡萄牙人這次帶來的不只是友好的問候:基督徒,香料。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蹦菢?。

“明朝時中國人終止引人注目的海外遠征的決定,就充分表明了中國人與歐洲人對世界的態度的根本差別?!钡拇_,我們的先祖有著“胸懷遠人的傳統和宗旨:以德服人?!睙o論強盛與否,我們都不需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略擴張,“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才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崩^兩漢時代之后,我們的先祖“使中國文明繼續沿著傳統的道路發展,隨后一千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這1000年是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空前穩定的時期?!倍按俪芍袊拿鲀染坌缘淖钪匾蛩?,也許是通稱為儒家學說的道德準則和文學、思想方面的遺產?!币虼?,長久的輝煌成就于道德禮儀與文明和諧之上而非暴行。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角度來看,片中所宣講的九個大國在其文化基因之中都存在著“實力至上”的強硬法則,因而其崛起也就自然伴隨著赤裸裸的武力剝削,所以,從道德意義上來看,紀錄片對這些國家血腥崛起而又有失客觀的描述是一種錯誤。

3、儒家傳統思想視野下《大國崛起》教育的失敗

綜上所述,《大國崛起》的教育是失敗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確實有值得借鑒之處,但絕對不是以片中那種誤導性的宣傳方式來借鑒。何謂真正的大國崛起?國家的強大不僅要為國內外的人民帶來福音,也不僅僅是靠硬實力,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要依靠軟實力,而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魅力。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魅力就在于處理國際關系時的那種和而不同、海納百川、仁義為先的道德原則與博大胸襟,是故我們被稱為禮儀之邦?!皣?,天下之利用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避髯哟髱煹脑挶砻髁恕皣摇边@種天下最有力的工具以道義的原則來利用就是美好與太平,反之持以功利的原則則是最大的危險。16世紀到20世紀的四百年間,資本主義大國帶給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災難以及一些原始部落的滅頂之災就很精確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前文提到了紀錄片站在西方文明角度的敘述使其具有了深厚的西方文明情結和濃郁的資本主義色彩,這種不恰當的宣講方式使得大眾無意之中會產生對資本主義發展方式的贊同,相對之下,則因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而對以儒家傳統思想為主的中華文化產生厭憎之情,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思想誤導。我們絲毫不懷疑《大國崛起》的制片人們對傳統文化專業而又理性的認識,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大眾尤其是青年一代也有此等水平的見識,以這種方式來借鑒西方經驗、探索中國道路不得不說是教育的失敗。我們是要學習那些大國的歷史,但絕不是以犧牲民眾對民族文化的信仰為條件,尤其是在和平與發展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崛起就更離不開“以德為先、以和為貴”的儒家傳統思想禮儀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因為只有這樣,方能契合時代主題、彰顯中國特色。但是,紀錄片在對民眾教育的意義上無疑與這個方向背道而馳。

三、隱藏在《大國崛起》背后的深刻歷史文化因素

1、根源——中國近代史

如果結合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文化因素來看的話,《大國崛起》的出現絕非偶然。從鴉片戰爭開始,就在晚清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之中,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與國家衰落相伴隨的是中國人五千年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消亡。而在之后的諸如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等救亡圖存運動中,中國的知識分子受國家落后這一現實的強烈刺激未能從根本上理性深入地看待儒家傳統文化,再加上滿清滅亡之后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斷代,就導致了當今中國封建糟粕習俗扎根于國人日常生活中,傳統文化精華雖然表面上得到認同,卻在人們心底和潛意識里與糟粕文化一道被批判遺棄,進而就使得當代中國人對以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為主流的中華文明喪失了堅定的信心。

2、影響——中國當代社會

因此,中國教育界當前的主流教育思想就變成了西方文明中立足于個人主義之上的競爭奮斗、懷疑創新與民主平等,而倫理道德的教育早就在這個重視物質建設的年代里被放到了最為次要的位置。紀錄片《大國崛起》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誕生的,在它背后隱藏的本質上是精神文明層面中國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西方化,同時,也有中國國民在自身和整體上價值觀念的西方化,也可以說是這種全國性偏西方的思想意識傾向與文化心理氛圍催生了這部紀錄片,這也能解釋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大國崛起》的總體特征,即片中厚重的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氣息、漠視中華傳統文明的現象以及帶有崇拜語氣的非客觀描述。不得不說,整部紀錄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因素是當下中國的民族悲哀和恥辱。

四、《大國崛起》之后的反思與改進

1、國強而霸,必不長久

“一意逞雄的國家,等于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后的結果并不美好,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愿望相反?!避髯右舱f:“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痹诩o錄片中可以看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世界上東西分治的格局勉強維持了一百年不到,荷蘭的全球貿易霸權也不到一個世紀,日本的大東亞霸權、法蘭西的歐洲大陸霸權與德意志稱霸歐洲的持續時間實際上連半個世紀都不到,時間稍長一些的大英帝國霸權、美利堅超級大國霸權、沙俄帝國東歐霸權以及前蘇聯的社會主義霸權也不及兩百年。而從儒家學說正統地位確立的西漢算起,“以和為貴”的中國文明領先世界的時間則長達近兩千年,雖然“戰前的大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強國”,但當前及未來半個世紀的世界大勢卻是戰前國家衰落跡象愈發明顯,而過去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國在經歷了短短一百余年的衰落之后再次重新崛起并成為當下國際社會的四大力量之一,歷史的實踐證明了奉行儒家傳統和諧文明的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衰落的時間最短、強大的時間卻比片中的資本主義大國遠遠要長。

2、必須摒棄“成功掩蓋血腥”的西式思維

“這種日益加劇的商業和殖民競爭的相對合理方面,是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平行發展。無疑這一時期的許多進步都是軍備競賽和爭奪海外貿易的副產品,但其最終的好處卻超越了它們不光彩的起源?!睂τ谫Y本主義的崛起,世人們總是有著這樣的思想誤區,《大國崛起》更是在這種美化自我的典型西方式思維中開始了對強國道路的思索并走進了道德上和事實上的歧途。換個角度,如果西方國家擁有了強大的綜合國力之后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像古代中國那樣堅持仁義道德、強而不霸,那么世界歷史是不是既能夠進步又可以避免像現在這樣極大程度地建立在弱勢國家的犧牲之上呢?今天國際社會所流行的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原則也會不會變成和而不同呢?畢竟西方文化中也不乏善良與美德的傳統,畢竟大國依靠仁政實現和諧發展的歷史實踐也存在。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以史實上的成就掩蓋現實中的罪惡卻也不可取,開拓國家民族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文明理性而又和諧的態度。

3、堅持儒家優秀的傳統思想文明

“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以稱道的意義只是在于:對內,給它自己的人民帶來幸福;對外,給世界帶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逼鋵嵅蝗?,不僅僅是在今天,在任何一個時期內大國的崛起都應該如此,而要真正做到與實現,中華文明中的儒家傳統思想無疑是目前最合適的依托。新時期,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和理性對待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認真分析其對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利害得失,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深入地思考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樹立起對自身民族文化的強大信心,必須堅持儒家傳統治國思想在社會主義治國思想中的基礎地位,大力弘揚優秀的儒家傳統思想文化,這不僅是彰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元素的需要,更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五、小結

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視角來分析“大國”與“崛起”,那么它遠非片中所刻畫得那么簡單,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紀錄片在結尾說道:“歷史的胸懷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慷慨,它總是讓那些在第一時間適合它的規則,并擁有那個時期的核心競爭力的國家,來充當世界的主角?!睂嶋H上,歷史的胸襟總是寬廣的,而它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民族只要堅持正義的和平、文明的禮儀和美好的道德就能夠永遠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巔峰,即使會有短暫的回落,但回落之后必將是更加堅韌、更加輝煌的崛起。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9(3): 291, 297,296.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9(3), 17.

[3]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四集·工業先聲[EB/OL]. 央視網, 2006-11-16.

[4]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一集·海洋時代[EB/OL].央視網, 2006-11-13.

[5]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七集·百年維新[EB/OL]. 央視網, 2006-11-19.

[6]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十集·新國新夢[EB/OL]. 央視網, 2006-11-22.

[7] 線裝國學館編委會, 編著. 四書五經第一卷[M]. 北京: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1,12(1): 20.

[8] 線裝國學館編委會, 編著. 四書五經第二卷[M]. 北京: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1,12(1): 75.

[9] [清]王先謙, 撰. 沈嘯寰, 王星賢, 整理. 荀子集解[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3(1): 287,211,202-203,199,284.

[10] 徐儒宗. 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9(1): 1.

[11] [英]保羅·肯尼迪, 著. 王保存, 王章輝, 余昌楷譯, 朱貴生,審校. 大國的興衰(上)·1500年~2000年的經濟變革與軍事沖突[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1(1): 29,28.

[12]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著. 吳象嬰, 等, 譯.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10(2): 363,253,361.

[13] 當年明月. 第四章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明朝那些事: 第二部萬國來朝[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9.

[14]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EB/OL]. 央視網, 2006-11-24.

【作者簡介】

柴鵬(1991—),男,山東濟南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李志勇(1990—),男,河南平輿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牛玉東(1990—),男,山西呂梁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組織管理。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經濟數學是高職高專財經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應突出其經濟特色,除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品質外,應著重培養他們運用數學原理和方法深入理解經濟概念和經濟原理的能力?;跀祵W建模思想的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實現這個目標。文章主要闡述基于建模思想項目教學法在經濟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實施策略,對于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職經濟數學;數學建模;項目教學法

一、將建模思想與項目教學法相結合的意義

經濟數學作為高職管理和經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課程教學應該以“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為指導思想,首先使學生獲得經濟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為學習后續課程和進一步獲得數學知識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其次通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從事實際工作必備的基本數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素養。最后是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提煉成數學模型從而利用數學模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經濟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沒有將經濟數學理論與學生的專業需求建立關聯,這種“注入式”的教學模式不能提高學生的經濟數學應用能力。二是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欠缺,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不能滿足學生今后所從事工作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新形勢下涌現了不少好的方法與對策,在課程教學中應用基于數學建模思想的項目教學法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數學建模是數學學科與社會學的結合,從而利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問題的一種方法。而在經濟數學中融入建模思想本質上是將用數學的模型思維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并數學在經濟學上的應用角度來學習數學, 呈現數學的奧妙,讓學生在學習和應用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引起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實現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而最終實現提高職業技術水平具有積極意義。經濟數學項目化教學模式較傳統經濟數學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是老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努力完成一個項目從而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并在實際教學中實現了三個根本性轉變:即以教師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把傳統的以課本為綱轉變為以項目為綱;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實際工作引導課堂。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數學建模的教學內容正是項目教學的體現。兩者相結合正好是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基于建模思想項目化教學應注意問題

(一)優化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突出其經濟應用性

在教材和教學內容中融入經濟學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把經濟學案例作為應用例題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使教學內容從抽象的理論變為具體例子, 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用數學以及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魅力;但總課時不變, 加強應用教學就意味著削弱理論,在傳統經濟數學教學計劃中, 有很多較為復雜計算問題,根據數學軟件的作用, 調整教學計劃和重點。

(二)設計基于建模思想、有新意的教學項目

經濟數學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項目選取的難易程度、深度與廣度,都是實施項目教學之前應重點把握和全面思考的問題。所選取的項目必須典型、具有實踐性、針對性、系統性,加強與學生所學專業與今后所從事工作之間的聯系,以提高學生解決項目的積極性。

(三)結合運用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

對于高職學生,基礎理論的詳細推導對于他們的學習是不必要的,數學知識的要求根本應該是“是什么,怎么做”,所以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在項目的開始實施之前,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微課、數學軟件來閱讀與查資料、解決復雜計算,以此了解熟悉理論知識與化解難題,擴展思維,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四)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在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考核標準不再采用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考核方法,應該以學生的學習過程,項目完成效果為主要考核內容??己朔桨笐ㄈ矫妫浩綍r考勤、課堂表現等平時情況占總成績20%;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結合參與程度、完成的百分比、成果的貢獻率、創新性等項目的完成情況占總成績40%;期末的筆試環節占總成績的40%,主要通過評價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運算技能等的掌握程度為主要內容。

三、基于建模思想項目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

基于建模思想的項目教學法,應采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將經濟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專業內容之間所存在的結合點挖掘出來,最好是選用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案例來組成教學項目,讓學生從自身專業領域角度體驗經濟數學知識的有用性,以此激發學生對經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鼓勵帶領學生共同將經濟數學與學生專業的結合點找出來,構建知識模塊,即經濟數學模塊和專業數學模塊。經濟數學模塊中的內容中所涵蓋的問題包括納稅、信用卡、房貸按揭等等;專業數學模塊對總成本、邊際成本、最小成本以計算,最優方案所需要的參數設定、成本收益、概率計算以及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等等。學生分小組通過課前預先分析項目形成初步解答方案,課中完成項目、總結學習項目涉及數學知識點,課后學以致用積極推廣數學知識點來完成一項知識點的學習。

案例引入——等額本金貸款還是等額本息貸款合適?

1. 知識目標:理解數列極限及函數極限的概念及思想,并判斷簡單函數的極限。

2. 能力目標:用極限及辯證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 能力訓練任務:高度概括能力 抽象思維能力。

4. 教學手段:教學微課、多媒體課件教學。

5. 教學過程:第一步,提出項目。將學生分成小組,課前給學生一個實際買房案例,買房付款分等額本金、等額本息,分析兩種形式的優劣性?第二步,明確問題。將問題抽象為數列極限問題。第三步,解決項目問題。學生分組探討解決項目運用的數學知識點。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第四步,學生演示項目解答結果。指派一名同學演示本組制作的“項目小論文”,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過程。第五步,學習總結。通過對該項目的演示后由教師總結指出解決解決該問題的理論依據就是數列極限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第六步,融會貫通。為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完成“復利與貼現”模型。設計這類貼近生活實際案例,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領悟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6. 教學效果:通過選取商學院物流專業2015級學生88例。將涉及到的2個班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實施項目教學法,對照組沒實施該教學法。我們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終成績進行對比,發現實驗組的成績為(92.3±7.5)分,而對照組的成績則為(83.1±8.9)分。很明顯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有顯著差異(P<0.5),見表1。在授課滿意度調查中,實驗組中學生在表中對授課教師評優秀者有35例,占79.5%;評價良好者有8例,占18.1%;評價一般者有1例,占2.3%;不滿意為0。而對照組學生在表中對教師評優秀者有22例,占50%;評價良好者有8例,占20.4%;評價一般者有11例,占25%;不滿意者有3例占6%。從對授課教師的滿意程度上看,實驗組學生要遠高于對照組,項目教學法已被學生廣泛認可(見表2)。該結果表明項目教學法在經濟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明顯的效果。

四、項目教學法與數學建模相結合方法總結

高職經濟數學教學改革是當前的必然趨勢,對于教師來說,在課時嚴重不足與學生基礎弱的雙重壓力下,基于數學建模思想的項目教學法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通過在物流專業2015實施項目教學法,可以明顯看出成效。首先,項目教學法改變了目前高職生學習興趣不濃的現狀。因為項目教學能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以往的接受知識轉變主動探索知識,并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次,融入建模思想的教學實現了數學課與專業課的融匯貫通?;A課程設計要尋找與專業教學結合點,只有精心設計并與所學專業相結合的項目任務才能在實施過程中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和學習興趣,才能使基礎課程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實用性。再次,專業課程教師明顯感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更加靈活創新。比如我們運用項目教學法完成某學期的經濟數學課程教學之后,后續專業課程涉及到相關數學知識學生不再感到陌生,可以更輕松自如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基于建模思想的項目教學法實施為數學建模大賽的角逐提供了更為強大的競爭實力。通過該方法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字閱讀、探索分析、綜合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更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熱愛與開放性思維。實踐證明,學生建模意識更加強烈,參賽積極提高,參賽的基礎更加扎實。

參考文獻

[1]陸臻.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中培養應用能力的教學的調查和研究[D].2009(4).

[2]如何在經濟應用數學課程中體現數學建模思想[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8(14):14.

[3]吳松飛.數學建模意識培養與《經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3,15(5):131-133.

[4]李明,鄭巧仙,李德宜.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數學教學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31).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經濟思想史;危機理論;馬克思經濟學

回顧經濟思想史上的經濟危機理論及其爭論,不僅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反思和啟示,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馬克思經濟學的生命力。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闡述,有助于我們以獨特、前瞻的理論視角解讀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而且其對現實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探討更是表明了回歸馬克思經濟學研究基礎并將其應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意義。

一、早期經濟思想史中的經濟危機理論

在早期經濟思想史中,有關經濟危機問題的討論并不多見,特別是位居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理論一直信奉薩伊定律的充分就業信條而否定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存在。所以,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催生強調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的“凱恩斯革命”之前,西方主流經濟學界鮮有學者承認或詳細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過,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不僅指出了主流經濟學一直信奉的薩伊定律的缺陷,而且提出了各自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機理的獨到見解。

 (一)“薩伊定律”對經濟危機可能性的否定

19世紀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的經濟危機思想主要體現于“薩伊定律”。為了反對當時政府一系列的保守性政策,通過減少政府干預而為自由市場經濟打通道路,薩伊在其著作《政治經濟學概論》中提出了著名的“薩伊定律”,其核心思想就是“供給創造其自身的需求”。這一結論實際上表明,循環流程會自動處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它主要包含三個要點:第一,產品總是用產品來購買,買者同時也就是賣者,買和賣是完全統一的。第二,貨幣僅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買和賣實質上是商品交換且不會脫節。第三,由于人們的消費是無限的,所以只要能生產出來就一定會有消費,總供給與總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即使有局部供求不一致,也會因價格機制的調解而達到均衡。因此,依據薩伊定律,在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由于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及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作用,整個經濟將不可能產生遍及國民經濟所有部門的普遍性生產過剩,因而也就不會存在長期的、全面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更不可能出現就業不足。薩伊的這一思想在后來的西方經濟學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

根據薩伊定律的基本內容可知,其描述的只是一種實物經濟中的物物交換,而不涉及現實資本主義經濟或市場經濟中以資本家獲取貨幣增值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競爭與積累的根本特征。其原因在于,薩伊和其他古典學者一樣,都將實物經濟與貨幣經濟分開討論,并認為現實中的貨幣不會對經濟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僅僅是一種交易的媒介。②對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簡單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有著本質區別。簡單商品經濟的運行特征可用公式W-G-W’表示,即商品交換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本身,貨幣只是交換媒介;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特征是G-W-G’,即用貨幣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貨幣。因此,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薩伊定律,認為“有一種最愚蠢不過的教條:商品流通必然造成買和賣的平衡,因為每一次賣同時就是買,反過來也是一樣。”馬克思認為,薩伊簡單地抽去了商品流通與直接產品交換之間的區別,把兩者等同起來,而由于貨幣僅僅是交易媒介,進而就能否定商品流通中存在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在馬克思看來,貨幣的使用將商品流通分為了買和賣兩個過程,賣者賣出商品后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用其所得貨幣購買其他商品,這也就產生了經濟危機的可能。馬克思認為,薩伊的錯誤在于,他不僅把W-W和W-G-W’等同起來,而且還把W-G-W和G-W-G’等同起來。也就是說,薩伊定律“企圖把資本主義生產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歸結為商品流通所產生的簡單關系,從而否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矛盾”,也就否定了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特征。

(二)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

盡管西蒙·德·西斯蒙第也是一位曾極力宣揚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的著名經濟學家,但他也是經濟學說史上最早對古典學派提出批評的學者。特別是經歷了拿破侖戰爭所導致的經濟蕭條和歐洲大陸的商業危機后,在其重要著作《政治經濟學新原理》中,西斯蒙第通過提出他的總量收入均衡理論而加入到關于“薩伊定律”和普遍供過于求的理論爭論中,并由此成為經濟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統闡述經濟危機理論的經濟學家。西斯蒙第認為,產出的效用和勞動的負效用是平衡的。但在一個復雜的經濟社會中,由于不同的人總是彼此孤立地進行局部平衡,因而總量平衡不能經常實現。當一定時期中勞動的負效用超過產出的效用時,此后一段時期就會出現總產出的下降,直到平衡得到恢復時為止;相反,當產出的效用超出了勞動的負效用,產出就會呈現上升趨勢。西斯蒙第以此對“薩伊定律”的生產沒有限制的思想提出了挑戰。西斯蒙第十分重視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這在拿破侖戰爭后出現的蕭條時期尤其如此,因為人們當時所需要的商品之一就是閑暇,即不從事商品的生產,而他正是在強調資本主義生產必然普遍存在供過于求的基礎上,論證了生產過剩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西斯蒙第認為,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要求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產出與收入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即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然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總是依托于市場的自發作用,而市場的自發作用并不能保證均衡的長期性,相反,市場作用的結果通常是生產大于消費、產出大于收入,即總供給超過總需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經常低于生產可能達到的高度,原因在于資本家為獲取利潤而拼命擴大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增長,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問題,消費卻沒有同比例上升,由此導致了生產與消費的不均衡并產生矛盾,當部分產品不能實現時,就會引發經濟危機。在西斯蒙第看來,資本主義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其消費不足進而促發危機的根本原因。為此,他強烈抨擊了同時代大多數古典學者所信奉的“薩伊定律”,并因為尖銳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而受到馬克思的高度評價。

西斯蒙第已經認識到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自身,但是他據此提出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政府干預經濟而使現代社會重新回到理想化的小生產方式。在西斯蒙第看來,高度

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無力解決危機問題,而回到以宗法式的農民經濟和城市手工業為主的經濟中則能避免類似問題。西斯蒙第的這一理想無疑是一種倒退,也是不現實的。此外,西斯蒙第將貨幣視為非必要因素,即一層不能改變經濟總量行為的“面紗”,因而無法看到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由貨幣信用鏈條中斷所導致的危機。這是古典經濟學者的一個通病。西斯蒙第之所以會有上述消除危機的論點,源于他沒有看到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馬克思所揭示的特定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基本矛盾,而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不過是其中一個表現形式。但是后來馬克思之所以能全面客觀地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理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正如經濟思想史學家索厄爾總結的,“在許多方面,西斯蒙第的理論也早于馬克思。西斯蒙第對無產階級、資本的日益集中、循環的經濟周期、技術性失業及總的經濟動力方面的強調,后來都重新出現在馬克思的著作之中。”

(三)馬爾薩斯的經濟危機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在其《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在用供求價值論替代斯密等古典學者一致強調的生產成本價值論的基礎上,不但使用有效需求的概念否定了“薩伊定律”,而且提出了重要的供給過剩理論。

當時的古典經濟學家包括斯密、李嘉圖等認為,資本主義不會存在所有待售商品總需求不足的困境,但1819年英國農產品價格迅速下跌帶來的經濟大蕭條導致了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動蕩,這使馬爾薩斯認識到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的危機或過剩是必然存在的,并促使他在其著作中著力探討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馬爾薩斯認為,“商品的有效需求就是一種能滿足商品供給的自然和必要條件的需求,……它是需求者在實際情況下為了使所需商品能夠不斷地獲得足夠供給而必須支付的代價。”。在這種有效需求條件下,市場將呈現均衡狀態,既沒有供給不足,也沒有生產過剩。一旦這種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無法實現,即出現總供給普遍大于需求的情況,就會造成產品過剩并不可避免地出現危機。馬爾薩斯認為,短期內人類的欲望是容易滿足的,但如果生產商品的能力不斷增長,消費者就會因為得到充分滿足而拒絕購買更多商品;由此造成的銷售量下降將會引起利潤下跌,并進一步導致普遍的貿易停滯;當商品積壓不能售出時,整個社會就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以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馬爾薩斯假定存在三個階級:出租地的農民、資本家和工人。假定工人總是能獲得維持生活的收入,其生產出來的剩余部分在出租地的農民和資本家之間交換,彼此形成互補市場。如果出租地的農民和資本家同時決定縮減消費以便積累,那么最終產品市場將迅速萎縮;此時,物品不能售出,利潤下降,普遍商品過剩也就出現了。當然,積累本身也會創造對投資的需求,但投資歸根到底是用來供應消費的;如果最終產品無法賣出,也就沒有必要投資,生產過剩也就在所難免了。“馬爾薩斯認為,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過剩危機,關鍵在于增加需求。但貧困的勞動者總是花光全部收入以維持生存,資本家則被資本積累的熱情驅使而較少花費收入,只有地主有源源不斷的地租收入,并能把所有收入花費在消費品或個人服務上??梢?,馬爾薩斯引入了一個只消費不生產的地主階級來解決危機問題。他認為,唯一的補救辦法是維持地主的收入,應采取如谷物法等再分配政策,允許地主收取更多租金。只要地主把地租花在奢侈品消費或奴仆支出上而不引起更多的生產增加,就能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有一個相當大的階級,他們愿意也能夠消費掉比他們所生產的數量更多的物質財富,否則商人階級就不能繼續有利地生產多于他們所消費的數量。在這個階級中,地主無疑地居于顯著的地位。”

馬爾薩斯寄希望于非生產性的地主階級,排斥或不愿意支持當時的新興資產階級,這顯然是為不勞而獲的地主階級開脫。對此,馬克思認為馬爾薩斯是“為保護貴族利益而反對產業資產階級所策劃的退步工作予以辯護”。同時,馬爾薩斯不僅忽略了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而且忽視了資本家階級之間以追逐貨幣利潤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競爭與積累。因此,當土地被資本化進而使地主轉化為資本家時,馬爾薩斯的理論就無能為力了。

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危機理論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危機理論主要是指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原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大蕭條的背景下,在新古典理論因信奉薩伊定律而無法對危機作出解釋以至面臨經濟理論危機中,以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來解析危機問題,并據此提出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發展與政策導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凱恩斯認為,總需求不足、非自愿失業的存在和古典二分法的失效是經濟運行的一般狀態,而新古典理論描述的只是一種極端特殊或理想化的自由市場經濟。他認為,有效需求不足是現代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中特有的問題。他通過消費函數、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和貨幣的靈活偏好三大心理規律來表述這一問題,并由此聯系到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與周期波動。凱恩斯認為,在一個封閉經濟中,有效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組成;其中,消費取決于收入和消費傾向,投資取決于資本邊際效率和流動性偏好。與新古典理論不同,凱恩斯的消費不再是利率的函數而是收入的函數,這樣投資就可以通過收入影響消費,并通過乘數作用最終影響國民收入。此外,凱恩斯也強調了基于穩定的消費傾向的情況下投資的重要性。由于消費傾向穩定,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山投資來實現。凱恩斯由此認為,投資波動是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和國民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給定消費傾向,一個投資的變動將通過乘數使收入發生變動,并通過收入的變動使儲蓄等于給定的投資;而當投資由利潤推動即資本積累基于利潤動機時,儲蓄將被投資決定。凱恩斯認為,當投資量增加時,資本邊際效率的遞減會造成資本家對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過低,從而失去投資的愿望和動機,以至減少收入與就業。同時,收入的降低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又會減少消費,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共同下降致使經濟蕭條不可避免。所以凱恩斯主張由政府干預經濟,通過增加投資來刺激消費,以緩解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所導致的經濟蕭條與周期性波動。

凱恩斯的擴張性政策對緩解大蕭條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調控作用,而其對資本主義貨幣經濟的強調也為后凱恩斯學派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提供了理論鋪墊。這一點是凱恩斯曾致力于構建的“生產的貨幣經濟”理論的重要內容。凱恩斯指出,“經濟學一方而分為價值論和分配論,而另一方面分為貨幣論,這種分法我認為不正確。”這里,與古典和新古典學者將現實世界分割為實物與貨幣的“兩分法”不同,凱恩斯強調了貨幣作為“聯系現在和將來的環節”對解釋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作用。“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在最后比開始賺取更多的貨幣,企業沒有別

的目標。這是企業(貨幣)經濟的本質特征。”同時,凱恩斯提出了一個與新古典實物利息率(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不同的利息率,即“貨幣的自己的利息率”。他以“貨幣的自己的利息率”作為其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的基礎,由此將貨幣的信用關系與貨幣的自己的利息率相聯系。通過給定這個自然利潤率或貨幣利息率,即可決定貨幣供給和收入流量,從而得到凱恩斯用于分析的各種宏觀變量。在此基礎上,以羅賓遜、卡爾多、明斯基等為代表的后凱恩斯學派不但堅持了貨幣非中性,也強調了銀行在以信貸形式提供貨幣方面所扮演的創造性角色,即揭示了內生貨幣供給與信用創造理論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重要影響。后凱恩斯學者所剖析的資本主義周期波動與凱恩斯所揭示的資本主義貨幣經濟的本質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凱恩斯的理論永遠是后凱恩斯學派的基石。

雖然凱恩斯批判了古典與新古典的實物經濟及其貨幣面紗論,但他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系與他標榜自己堅決反對的新古典理論實際上也并非絕緣,新古典理論不過是其理論的一種特例,即一旦實現充分就業,新古典的資源配置理論仍然有效。這也恰恰成為其后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主要論據,并間接導致了20世紀70年代普遍發生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滯脹問題。因此,凱恩斯對新古典理論的批判是不徹底的。特別是出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信仰,凱恩斯始終堅信市場和自由競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他提出的一系列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措施都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不涉及私有制本身。對此,馬克思主義學者斯威齊曾指出,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日益增加的失業、壟斷增強、危機和國際擴張等現象的成功預言相比,凱恩斯理論列,這些預言性內容的缺乏是他未能將制度變化融入其中而不可避免的結果。換句話說,由于凱恩斯從來沒有把資本主義制度看作是一個整合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技術和文化的總體,因而看不到有效需求問題引發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自身內在和不可避免的趨勢,這顯然是所有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主要局限。

三、基于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馬克思經濟學的危機解析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動搖了世界經濟的金融秩序,更引起中西方無數學者對現有經濟理論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認識。特別是對于危機發生的原因,各國學術界一直都有討論。如,西方文獻普遍認為,這次危機本質上是美國近30年來加速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的金融理論和政策造成的。因此,很多西方學者呼吁“回到凱恩斯”,希望運用凱恩斯主義的一系列政策良方再次挽救西方世界的危機命運。然而,“凱恩斯”是否能再次挽救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危機命運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教授認為,“經濟分析都不是一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而應該是一種思想方法,一種可以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的工具。”但對于凱恩斯主義這一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否力保主流經濟學危機命運的改觀,顯然是西方主流學者們無法回答也不能回答的重要問題。與此同時,基于《資本論》的、全面剖析現實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的馬克思經濟學,再次成為人們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發生發展及周期運行規律的重要理論支點。正如發表于2009年5月美國《外交政策》的加拿大學者利奧·巴尼奇《十分現代的馬克思》一文表明的,“經濟危機再度掀起了人們對卡爾·馬克思的興趣。”“馬克思遠遠領先于其所處的時代,預測了近幾十年來資本主義的全球化。他精準地預見到引發今天全球經濟危機的一些致命因素,……并預見資本主義的發展會不可避免地‘為深廣的危機鋪平道路’。”無疑,馬克思與《資本論》的魅力是巨大的,并由此也彰顯了西方主流經濟學歷經思想發展史上一次又一次范式轉換所遭遇的危機命運。特別是馬克思的危機理論,盡管很多人認為他對危機問題的論述并不完整,但馬克思的論述不僅是系統、深刻的,而且能對發生于資本主義世界的多次危機進行全面而客觀地解析。同樣,對于此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馬克思經濟學一樣具有不可辯駁的解釋力。正如亨特教授所說,“馬克思不僅確實提供了一種分析框架,還提出了無數理論和歷史見解。直到今天,他的框架和見解對于理解資本主義的結構和功能仍被證明是非常有用的。”

依據馬克思經濟學以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為基礎而對現實資本主義經濟的深刻解析,以2007美國華爾街次貸危機為例,次級房貸市場違約率不斷上升只是此次危機的表面原因,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仍是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只不過這種相對的生產過剩在現代金融高度發達條件下不是表現為住房賣不掉,而是沒有支付能力的普通居民經由信用方式支付房款后又無力還貸導致了危機發生。顯然,這里根源在于馬克思揭示的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而貨幣金融體系的漏洞與金融監管不力誘發了危機。事實上,只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收入分配嚴重不均等和虛擬經濟嚴重超越真實經濟的大環境依然持續,危機的爆發就將越來越頻繁,這也正是危機發生后西方學者普遍求助于馬克思《資本論》的原因所在。然而,居于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學者、包括古典學者中的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等都因囿于實物經濟的兩分法而不能給予危機問題合理的闡釋,即便是致力于構建“生產的貨幣經濟”的凱恩斯也沒有看到,資本主義貨幣經濟中有效需求不足來源于資本家追逐利潤的競爭與積累所帶來的較高資本存量價值和嚴重收入分配不均并由此導致了危機與經濟周期。顯然,馬克思之所以能夠建立起這一表明資本主義運行規律與周期波動的完整理論體系,關鍵在于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深刻認識和批判。在這一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位思想家能超越馬克思的分析。正如西方著名經濟史學家熊彼特評論的,“馬克思的分析是這個時期產生的唯一真正進化的經濟理論。……正是這個事實,并且僅僅是這個事實,使我們有權把馬克思稱為偉大的經濟分析家。”

(責任編輯:杜磊)

經濟思想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作為一種創新性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特別是在企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通過運用柔性管理,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使經濟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對柔性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不僅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內涵以及對企業經濟管理的積極作用,而且還就企業如何更好地應用柔性管理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旨在為促進經濟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和發展,促進經濟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管理:柔性管理;積極作用:應用策略

自柔性管理概念提出以來,管理理論界和實業界對其發展和應用十分關注。作為一種具有較強創新性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而且也有一些企業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以來,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已經成為企業必須認真思考和高度重視的問題,特別是要對柔性管理的內涵以及積極作用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動柔性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科學應用、系統應用和有效應用,進而實現企業經濟管理步人創新發展軌道,為企業戰略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柔性管理的積極作用

(一)柔性管理的內涵

柔性管理是一種“非強制性”的管理,是通過采取以人為本、員工導向、教育引導等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將管理深入到員工心中,使員工從“被動服從”向“自覺行為”轉變的一種管理模式,特別是通過滿足員工多樣化、特色化、系統化的管理需求,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其實質是一種“人本管理”。關于柔性管理的研究,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學家哈特、梅森與貝克曼的相關研究中。

(二)柔性管理對企業經濟管理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形成經濟管理合力。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可以使人力資源管理與經濟管理進行有效的融合,特別是從經濟管理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管理制度還是管理形式,都需要人去執行,由于柔性管理具有人性化的特點,在應用柔性管理的過程中,可以使企業廣大員工對企業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因而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經濟管理當中。比如一些企業通過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應用柔性管理,調動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比較好的經濟管理合力,特別是在防范風險方面,員工都具有很強的意識和能力,這也使企業風險管理工作更具有成效。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能夠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進而促進經濟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2.有利于提高經濟管理水平。企業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根本目標。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經濟管理水平,進而提升經濟管理效率。傳統管理更加趨向于員工的規范和要求,具有強制性,但卻忽視了員工自身的作用,這就限制了企業管理中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柔性管理作為一種“人本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強對員工的管理,而且也有利于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大員工就會從傳統的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不僅能夠積極參與到經濟管理當中,而且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強化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特別是對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規范更加認同,并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認真遵守。

3.有利于促進經濟管理改革。隨著現代企業制度越來越深入人心,企業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推動經濟管理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使經濟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將柔性管理應用于經濟管理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發揮每一名員工的積極作用,實現人力資源效能最大化,因而實施柔性管理對于促進經濟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比如一些企業為了提高經濟管理效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的網絡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管理體系,使員工與領導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能夠實現直接接觸,進而改變了傳統的管理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再比如還有一些企業更加高度重視人性化管理,加強對員工的關心和愛護,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而且也構建了安全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了員工的歸屬感。

二、柔性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新柔性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使柔性管理在經濟管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定要創新柔性管理理念,特別是要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進行有效融合,最大限度提升柔性管理意識和水平。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柔性化管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改變過去“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內耗。明確規定每一個部門的職能,規定實現這些職能應當設立的崗位,規定每一個崗位應承擔的工作責任:加強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協調配合,積極梳理現有工作流程。創新柔性管理理念,還要更加高度重視管理體系建設,比如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柔性管理內容的拓展,并將經濟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有效融合,以期取得成效。

(二)構建柔性管理體制

企業在應用柔性管理的過程中,要在構建柔性管理體制方面下功夫。這就需要企業從自身經濟管理的實際,進一步加強經濟管理改革,特別是要在構建柔性管理機制、管理體系、管理機構等方面取得突破。比如企業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加強對員工的引導,多開展一些研討會、座談會、征求意見會等等,通過征求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使員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注,進而使員工積極主動參與到經濟管理當中。構建柔性管理體制,還要更加重視文化導向,比如企業應當更加高度重視員工的身體健康,通過構建EHS管理體系,不斷強化企業環境、健康、安全水平,為員工開展經濟管理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三)堅持以人為本管理

柔性管理從根本上來說屬于人性化管理,企業在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特別是由于經濟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因而更要重視以人為本。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企業要切實加強對員工的關心、關注和關愛,比如對于困難員工,企業應當給予大力支持:再比如企業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勵機制,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比如將激勵機制與經濟管理進行有效結合,對于在經濟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包括物質獎勵、精神激勵和職務晉升等等。堅持以人為本,還要更加重視發揮員工的作用,比如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可以開展一些“建功立業”“領辦項目”等活動。

(四)改進經濟管理模式

將柔性管理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一定要在創新經濟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要著眼于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工作關系以及實現扁平化管理,大力推廣“互聯網+經濟管理”模式,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智能技術應用于經濟管理當中,比如通過經濟管理方面的網絡化建設,將企業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連接起來,進而實現各項經濟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改進經濟管理模式,還要更加重視培養員工的能力和素質,特別是要在培養員工的職業素質、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等方面取得突破,進而強化他們參與經濟管理的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柔性管理屬于人性化管理,將其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現為有利于形成經濟管理合力、有利于提高經濟管理水平、有利于促進經濟管理改革?!叭齻€有利于”對于促進經濟管理改革、創新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就要求企業在開展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將柔性管理納入經濟管理體系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創新柔性管理理念、構建柔性管理體制、堅持以人為本管理、改進經濟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使柔性管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金梅.柔性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微探[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169.

[2]王靜.試述企業經濟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J].全國流通經濟,2018( 24):15-16.

上一篇:金融學科論文下一篇:銀行卡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