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

2023-06-26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藥復方配伍;中藥;臨床藥學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論體系。中醫復方針對不同的證候,注重整體觀念,將君臣佐使作為原則,以多靶點、多成分為目標,力求使多個中藥制劑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藥配伍之后,與單位藥材進行比較,其藥效活性顯著增加,能夠使臨床治療有效率得以體提升。在中藥復方配伍中,煎煮湯劑是主要方式,在中醫的臨床藥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中藥復方配伍的概念

中藥復方配伍概念如下:將患者個人病情為依據,參考藥物特征,針對性的配伍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藥物使用。不同的中藥配伍之后,藥材之間相互作用,能夠使藥物毒副作用和藥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應該注意,如果藥物配伍錯誤,將會增強毒副作用,降低藥物效果。由此得知,應合理選擇復方配伍藥物,對藥物的減毒機制以及增強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藥復方配伍原則

2.1以法類方

在中醫證法和方劑中,必須保證其一致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并運用于臨床上,要遵循“辯證”的原則。對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齡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應用相同中藥復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異性。正因如此,為了使臨床治療效果得以提升,應遵循“以法統方”的原則,使相同治法的藥方在配伍時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對反映同一治療方法的方劑使用進行科學的統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復方的配伍趨勢和成分,對于探討復方的配伍規律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2以病類方

疾病自身的臨床癥狀和病情變化是一個固定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將疾病臨床特點反應出來。因此,通過對古代、現代方劑的組方成分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研究,以了解其臨床用藥規律。上述研究工作的開展能夠明中藥復方配伍的藥理成分及規律,可以有效地指導臨床運用,使病情治療效果得意提升, 對于疑難雜癥患者而言,意義重大。

2.3配伍機制

中醫復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學性在許多臨床試驗中得到了證實,通過藥理分析能夠體現中藥配伍的合理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復方的基本原理和機理。有關文獻提出,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有關人員深入了解復方配伍藥物治療效果,為病情治療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時,量化降毒功能指標以及增效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效果,確保藥物臨床應用有所參考。

2.4配伍劑量

臨床上,應用中藥復方配伍時,藥物應用劑量直接影響病情治療效果。正因如此,臨床用藥時,需要嚴格把控藥物劑量。在用藥質量,對復方效量關聯仔細研究,

確保藥物臨床應用有所參考。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充分應用現代研究方法,對相同病情治療情況進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準設定藥物配伍比例,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

2.5物質基礎

中藥復方配伍在臨床上的應用,物質基礎是中藥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復方成分能夠分析物質基礎的作用和本質。在微觀角度分析中藥復方關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闡述復方含義,為中藥的合理搭配及在臨床上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

3中藥復方配伍方法

3.1傳統模式研究法

以往對中藥復方作用機理進行分析,通常是從拆方后配合以及整體療效上進行分析,主要方法分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將復方配制成制劑后,對其進行綜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對其配方及藥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討復方的作用機理和有效物質基礎時,要以復方的整體為基礎,根據臨床的實際療效,使其發揮其作用。雖然全方試驗可以加速藥物的藥效學研究,證實復方的物質基礎,并將其與臨床療效聯系起來,但是在中藥復方組方規律進行研究時,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僅能夠明確復方中的一味藥物或一種療法的作用、部位,還可以對其組合的組合和構成原則有一定的規律。運用現代復合藥理學的方法,可以從多個方面考察方劑配伍,篩選出有效成分,并對其組合進行優化。中藥復方體系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它的評估指標必須與其所治療的病理學機制有很大的關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內在的內在含義,并進一步證實其基本規律,從而為開發中藥復方制劑奠定了基礎。

3.2現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研究

現階段,在進行中藥復方化學的研究時,往往將其視為一個整體,采用植物化學分離分析的方法對復方進行系統的分離。中藥復方制劑的研制工作,主要是為了探討其質量變化的規律。根據化學組成的變化,探討了復方中化學組分的變化規律。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的研究,應以中醫傳統的理論為基礎,注重科學、嚴謹的藥理作用實驗。中藥復方化學組分的研究,不僅涉及到化學成分的分離,應將組分的分離與活性篩選結合起來,并運用多種指標對復方進行種性評價,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評價中藥的功效。

3.2.2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

而且對現代中藥新藥的研制,加速中藥現代化進程有明確的現實意義。中草藥復方的藥理研究應該注重從整體上講中醫的理論,現代藥學的研究重點是從微觀角度出發,將二者有機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中藥復方由大到小的辨證統一。另外,將其化學成份與藥理作用、動物實驗及臨床藥理研究相結合,能更好地解釋其作用機制。中藥復方的藥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醫的臨床效果,同時,對于加快中藥現代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結束語

將中藥配伍與臨床藥物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可用于指導合理用藥,避免中、西藥的不良反應,指導新藥的開發。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中醫藥學的相關服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論證。展望未來,中藥配伍在中醫的臨床藥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章霞.中藥復方配伍在中藥臨床藥學中的應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華浩明,瞿融,錢大瑋,尚爾鑫,王崇駿,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獻和臨床分析的中藥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05):574-578.

[3]周橋,付書璠,孫宇潔,朋湯義.淺析中藥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現代藥理學及臨床運用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中藥藥理學 麝

中藥藥理學是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門專業課,它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和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1]。該課程是連接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紐帶,是溝通基礎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橋梁,是中藥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是中藥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內容。中藥藥理學學習難度在于內容繁多,必須要求學生認真記憶,還需要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藥理學、中藥學等相關基礎知識,同時中藥藥理學設置的學時較少。針對這種教材變厚、內容變多、學時減少的現象,授課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

1.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主要內容是學生已經懂得了什么,能學到什么,學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在哪里,以及學生學習需要怎么樣的合理鋪墊和有效引導[2]。教師只有對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有了細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詳略得當,有所教有所不教,科學適度。

本課程授課對象為中藥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醫藥學相關知識基礎,對與本章相關藥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認識,但對藥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認識不夠深刻,對藥物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需進一步深入探討。麝香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是本章重點與難點,但學生已經學過藥理學,我們將藥物某一作用的機制,與藥理學中某些藥物機制相聯系,易于學生理解接受;某些藥物的藥理作用復雜,學生會覺得需要背誦的內容較多,有一定畏難情緒。

2.教學內容分析

2.1教學目標。

在學情分析基礎上,結合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我們分別設定了學習麝香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2.1.1知識目標

掌握麝香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臨床應用;了解麝香的藥用來源。

2.1.2能力目標

將麝香功效-藥理作用-物質基礎互相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從點、線到面的分析思維能力;通過麝香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指導麝香臨床用藥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多種信息資源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1.3情感目標

促使學生初步用所學中藥藥理知識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藥理學知識聯系起來,認識和理解中藥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加深對祖國傳統醫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中藥藥理學的興趣,并產生對中藥藥理學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熱情;讓學生從化學成分、傳統功效、現代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整體角度認識中藥,培養學生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并強化學生中藥學的整體觀思想。

2.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為麝香與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機制。教學難點為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雙向影響及麝香抗炎特點及機制。

3.教學方法

3.1課堂講授利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通過引導、分析、討論、講解和歸納總結等過程實施課堂教學。多媒體中適度采用合適的動畫、視頻和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3.2采用啟發式的綜合性問題。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整合原有的知識,提取最有聯系的舊知識,同化和順應新知識,發現和分析問題。采用復習、提問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

3.3對課程內容隨時進行歸納總結。

使其轉化為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將麝香的藥理作用總結為五方面,并將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相聯系,學生更易于接受。

4.學習資源

4.1教材

我?!吨兴幩幚韺W》選用的教材為彭成主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適合中醫學類、中藥學類、藥學類專業使用。教學參考書主要有《中藥藥理學》,沈映君主編,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藥臨床藥理學》,向楠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陳奇主編,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體課件

結合教學經驗制作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本學科學習特點,課件中多采用視頻、圖片資料結合適當的文字,構建情景再現意境,激發引導學生的注意力。

4.3網絡教學資源

利用校園網網絡教學平臺,將課程相關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資料等上傳,同時推薦其他院校優秀的中藥藥理學精品課資源網址,供學生學習參考使用,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與學生的課后互動與交流。

5.教學實施

5.1復習前課內容,引入情景模式,導出新課。

引入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情景,古代后宮嬪妃接觸或使用麝香后,易流產和不孕,說明麝香有影響子宮平滑肌的作用,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藥理作用,產生這些作用的物質基礎和機制是什么?從而導出新課,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積極性。

5.2問題探究,構建新知。

5.2.1簡單介紹麝香的藥用來源、有效成分和功效:關于麝香藥用來源和功效,學生已經在中藥學課程中學過,講授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共同回憶,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成分簡要介紹,并在后面的講授中將其與麝香的藥理作用相聯系。

5.2.2重點介紹麝香的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結合麝香功效,引導學生思考,麝香有哪些藥理作用。

對中樞的藥理作用,詳細介紹其特點,并分析作用環節,便于學生理解。結合多媒體視頻,將止血環節關鍵步驟總結要點書寫在黑板上,即①激活血小板;②激活凝血酶;③生成纖維蛋白,進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機制。

在講授麝香對心血管作用時,結合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分析,麝香的作用對機體有何影響,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由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的科學思維方式。

結合多媒體圖片,講授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對糖皮質激素釋放的調節作用,該部分知識在藥理學和生理學中都已經學過,通過機制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歸納麝香各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將麝香功效與藥理作用一一對應,教會學生由藥物功效推導藥物藥理作用的思維方法,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并引導學生思考,依據麝香的藥理作用,它的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是什么?

5.3總結歸納,效果反饋。

總結本單元教學內容,明確重點掌握內容。教師總結,提出問題,學生集體回答,教師觀察學生參與情況,反饋教學效果,做出即時性評價。

5.4自主學習,拓展練習。

布置本單元復習思考題并介紹課后自主學習資源。

思考題:查閱文獻和工具書,麝香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是什么?分別采用的是何種實驗方法?

6.教學總結

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3]。我們在對學情和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本課重點和難點,教學上主要采取啟發式課堂講授與實驗、討論、綜述寫作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時首先進行前課回顧,將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奠定學習新知識的基礎,課程講授中,采用多媒體互動教學的方式,以多媒體課件形式為主,同時將PBL教學法和開放式教學引入課堂中,加深課上與學生的互動。另外,將中藥現代藥理作用與傳統功效主治相聯系,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教給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每次課的最后都以簡略的文字和圖表的形式對本課堂教授內容加以總結,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布置思考題或拓展練習,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后溝通,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了解關于中藥藥理學的相關科研知識,增加與學生的課后互動。

中藥藥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課介紹的大部分中藥的藥理作用、作用特點均來源于實驗研究,但中藥的癥候和現代藥理動物模型有所不同,有些藥效和機理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將實驗教學與理論課相結合,可加強學生對中藥藥理學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忻.中藥藥理學課程建設的體會[J].中醫教育,2012,31(5):42-44.

[2]胡明祥.有效學情分析與理性教學設計[J].教育,2016,(10):65-66.

[3]任艷青,牛麗穎,劉姣,等.中藥專業中藥藥理學科群發展模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7):63-64.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藥學專業畢業實習培養方案

1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醫藥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能參與國際藥學發展的競爭,德、智、體、美、實踐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藥物分析、藥物設計、藥物合成、藥物制劑、新藥研發、藥品營銷、臨床藥學及教學、科研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1)完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實習時間目前,全國大多數的中醫藥院校培養的中藥專業畢業生均為寬口徑、適應面廣的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藥物研發、生產、營銷、使用和管理等環節的工作,從事的崗位大多為醫院藥劑科、藥廠、醫藥公司、藥檢所(藥監局)以及藥物研究所等部門,但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學招生人數的增加,全國各高校各專業人才競爭的加劇,使得各專業相互交叉就業,以往藥學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就業情況成為了影響藥學就業發展的瓶頸,只有使藥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科知識上領先其他相關專業,才能使他們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增強他們的專業知識,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目前藥學專業學制四年分八個學期,第八學期進行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實習,實習時間較短,而實習時間對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尤為重要。

(2)發揮學生主動性、進行分類指導本科學生畢業大致有兩個去向:一是走入社會,參加工作。這部分學生,學校推薦他們到企事業單位相關部門中進行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畢業實習,掌握更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入社會、步入工作做好準備;二是繼續上學深造,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對于這部分學生,學校推薦他們畢業實習同學校教師的科研工作相結合,鍛煉提高他們的科研素質,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傳承經驗。強化最后教育環節藥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備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醫學、藥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力,能在藥物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中藥鑒定、設計、制劑檢驗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藥學多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藥學本科學生需要以醫藥學前輩的知識體系為指導,以現代科技為手段滿足新的市場環境下的社會需求。所以在畢業實習這一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中,一定要堅持醫藥理論的指導,突出專業特色,切實達到畢業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2 培養方案

(1)畢業實習管理工作:嚴格實習管理、培養合格人才學生畢業實習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的關鍵步驟,也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藥學專業的畢業實習是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實習的學生大部分.都要進入實驗室及藥廠開展工作。為了使相關單位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保證正常的秩序,必須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制度培訓。首先,制訂嚴格的規章制度,從實習生進實驗室開始,就要嚴格執行衛生值日工作,個人的實驗用品及時整理登記。第二,貴重儀器使用前要登記.嚴禁私自打開查看,以保證貴重儀器免受人為損壞。第三,狠抓實驗基本操作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管理使學生在實習崗位上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實習水平,作到對專業的專和精,將自己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實習過程管理:學生在進入實習點之前,由各二級學院或系、部領導和實習科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畢業實習動員。畢業實習動員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專業特點、組織紀律性教育。

(3)畢業實習目標管理:包括在畢業實習結束階段的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工作和綜合測評工作。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工作分兩個層次進行,優秀論文的評選是在學生實習結束后進行的,第一個層次是在系部進行評選,評選出系級優秀論文然后送交學校,學校再組織專家評選校級優秀論文,校級優秀論文約占20%的比例,學校和系部分別對獲得校級、系級優秀論文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通過院校、系級優秀論文的評比工作,使藥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有所提高。

綜合測評工作是在實習點進行,由畢業實習帶教教師評分,綜合測評表由學校統一定制,綜合測評表的一些測評指標對學生的畢業實習有指導作用,使學生更明確畢業實習的內容和目的。

3 結語

通過近幾年的改革與探索,學院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所提高,深受社會各用人單位的好評。近三年來,雖然畢業生面臨著擴招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然而學院中藥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到85%以上。當然,面對當今社會對中藥人才需求的特點以及擴招的新形勢,如何進一步提高中藥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畢業實習環節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分類指導原則能夠實現教學生產相結合和教學科研相結合兩種模式相互補充,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但我們仍需要以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不斷深入進行藥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方成武,芮正祥.藥學教學方法探討[J].藥學教育,1997,(3):25.

[2] 陳遠存,鄧樹勇,吳汪,等.醫學生畢業實習管理規范化建設之管見[J].廣東醫學院學報,1994,(4):380.

[3] 龍湘俊.畢業專題實習的組織與管理[J].藥學教育,2001,(3):40.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藥學專業畢業實習培養方案

1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醫藥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能參與國際藥學發展的競爭,德、智、體、美、實踐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藥物分析、藥物設計、藥物合成、藥物制劑、新藥研發、藥品營銷、臨床藥學及教學、科研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1)完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實習時間目前,全國大多數的中醫藥院校培養的中藥專業畢業生均為寬口徑、適應面廣的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藥物研發、生產、營銷、使用和管理等環節的工作,從事的崗位大多為醫院藥劑科、藥廠、醫藥公司、藥檢所(藥監局)以及藥物研究所等部門,但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學招生人數的增加,全國各高校各專業人才競爭的加劇,使得各專業相互交叉就業,以往藥學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就業情況成為了影響藥學就業發展的瓶頸,只有使藥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科知識上領先其他相關專業,才能使他們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增強他們的專業知識,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目前藥學專業學制四年分八個學期,第八學期進行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實習,實習時間較短,而實習時間對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尤為重要。

(2)發揮學生主動性、進行分類指導本科學生畢業大致有兩個去向:一是走入社會,參加工作。這部分學生,學校推薦他們到企事業單位相關部門中進行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畢業實習,掌握更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入社會、步入工作做好準備;二是繼續上學深造,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對于這部分學生,學校推薦他們畢業實習同學校教師的科研工作相結合,鍛煉提高他們的科研素質,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傳承經驗。強化最后教育環節藥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備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醫學、藥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力,能在藥物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中藥鑒定、設計、制劑檢驗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藥學多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藥學本科學生需要以醫藥學前輩的知識體系為指導,以現代科技為手段滿足新的市場環境下的社會需求。所以在畢業實習這一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中,一定要堅持醫藥理論的指導,突出專業特色,切實達到畢業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2 培養方案

(1)畢業實習管理工作:嚴格實習管理、培養合格人才學生畢業實習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的關鍵步驟,也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藥學專業的畢業實習是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實習的學生大部分.都要進入實驗室及藥廠開展工作。為了使相關單位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保證正常的秩序,必須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制度培訓。首先,制訂嚴格的規章制度,從實習生進實驗室開始,就要嚴格執行衛生值日工作,個人的實驗用品及時整理登記。第二,貴重儀器使用前要登記.嚴禁私自打開查看,以保證貴重儀器免受人為損壞。第三,狠抓實驗基本操作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管理使學生在實習崗位上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實習水平,作到對專業的專和精,將自己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實習過程管理:學生在進入實習點之前,由各二級學院或系、部領導和實習科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畢業實習動員。畢業實習動員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專業特點、組織紀律性教育。

(3)畢業實習目標管理:包括在畢業實習結束階段的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工作和綜合測評工作。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工作分兩個層次進行,優秀論文的評選是在學生實習結束后進行的,第一個層次是在系部進行評選,評選出系級優秀論文然后送交學校,學校再組織專家評選校級優秀論文,校級優秀論文約占20%的比例,學校和系部分別對獲得校級、系級優秀論文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通過院校、系級優秀論文的評比工作,使藥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有所提高。

綜合測評工作是在實習點進行,由畢業實習帶教教師評分,綜合測評表由學校統一定制,綜合測評表的一些測評指標對學生的畢業實習有指導作用,使學生更明確畢業實習的內容和目的。

3 結語

通過近幾年的改革與探索,學院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所提高,深受社會各用人單位的好評。近三年來,雖然畢業生面臨著擴招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然而學院中藥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到85%以上。當然,面對當今社會對中藥人才需求的特點以及擴招的新形勢,如何進一步提高中藥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畢業實習環節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分類指導原則能夠實現教學生產相結合和教學科研相結合兩種模式相互補充,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但我們仍需要以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不斷深入進行藥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方成武,芮正祥.藥學教學方法探討[J].藥學教育,1997,(3):25.

[2] 陳遠存,鄧樹勇,吳汪,等.醫學生畢業實習管理規范化建設之管見[J].廣東醫學院學報,1994,(4):380.

[3] 龍湘俊.畢業專題實習的組織與管理[J].藥學教育,2001,(3):40.

中藥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功效是在傳統中醫藥理論基礎上對中藥復方臨床作用的總結,是復雜化學活性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藥理作用而表現出來的臨床療效,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該文通過對傳統中藥復方功效發展,中藥復方對癥功效,復方功效與藥理效應關系,復方功效相關物質基礎研究及評價等不同方面問題的探討,分析和總結了中藥復方功效的研究與發展過程中主要研究方法及存在的問題,同時對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旨在為中藥復方新藥功效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提供參考,提高中藥復方新藥的研發水平,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

[關鍵詞]中藥復方;功效;發展;研究

中藥復方是指在中醫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依據中藥理論將多種中藥材進行組合形成的不同中藥混合體。此類藥物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是中藥學以及方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中藥復方藥物的每一種中藥的種類、藥味不同,且有效成分復雜、化學性質不均一、藥理作用靶點多向性,因此對其研究難以取得長足的進展。復方功效是在傳統中醫藥理論基礎上,結合方劑配伍理論,對中藥復方臨床作用效果和特點的總結,是多種復雜化學活性成分經多途徑、多靶點的藥理相互作用而表現出來的臨床療效。功效概括了中藥復方主要作用特點,是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的具體體現。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研究技術手段的提高,對于中藥復方功效的分析和現代科學的闡述逐漸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1]。本文就當前中藥復方功效研究和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探析。

1傳統中藥復方功效的認識

中醫認為,方從法出,法隨證立。多種中藥根據臨床辨證,通過不同的中藥排列組合而產生療效。中藥復方配伍的基本理論是君臣佐使理論[2],其核心內容是依據證候的變化,將各種中藥按照作用的主次不同分為不同的對證治療級別,并以此為依據概括中藥復方的功效。因此中藥復方的功效取決于其組成藥物的劑量配比,其中藥物的組成和配伍是影響中藥復方功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功效研究和發展遠遠晚于復方配伍規律的變化。在復方或方劑發展繁榮的唐宋時代,中藥復方的研究還基本停留在原有的經驗用方的原始積累階段,即“某方能治愈某病,某病能以某方治之”。而具體到方中的各種藥物組成和配伍規律、處方治療的特點和作用、藥味之間的協同或拮抗作用機制則較少的進行論述。方劑功效最早的描述則是來自金代時期成無己的《傷寒明理論》。他以《傷寒論》的20首方為基礎,依據君、臣、佐、使,分別進行組方剖析,而其中就有了對方劑功效和特點的描述。但是隨后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方論中并非每首方劑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功效總結,大多數方論著重闡釋的是復方中藥物相互作用及不同中藥之間的配伍關系[3]??傮w來看,古人對方劑功效的表達從無到有,從模糊到逐漸清晰,對方劑功效的重視也在逐漸加強。但由于條件限制,古人就同一首方劑以及相關的方解,對其功效的敘述以及表達用詞都有一定的差異,而且個人理解不同導致功效含義表達不夠完善,有些方劑的方論中還缺少整體功效的闡述,并沒有指出功效如何表達,也沒有具體的研究方法,對于功效的形成和總結都沒有統一的認識。清代的《醫學源流論》中首次提出了“方藥分離”的理論,為后人研究中藥復方的功效提供了新的思路[4]。目前研究認為中藥復方功效體現的是復方整體功效,而不是其中單味中藥或者部分中藥功效的簡單疊加,因為復方中各味中藥的藥性、功效相互影響,以及中藥配伍之間的變化,單味中藥的功效會發生變化。同時也認為復方的整體功效是同復方中不同中藥的功效相關聯并通過其來實現的,藥物劑量和性味發生變化,功效也隨之改變??梢?,藥和方之間在功效上應該存在著內在的和必然的邏輯聯系[56]。就這種聯系以什么形式客觀表述及其實現過程的表達方式,目前都沒得到具體的闡明。作者認為,中藥復方功效的表達應該在臨床病證結合的基礎上,通過辨證論治,確立主要的治則治法,根據中藥的配伍規律進行藥物的組合和劑量的確立,并概括復方的功效,使復方功效體現的不是疊加功效,而是整體功效。但是就復方功效的具體表達形式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2中藥復方對癥和對病功效的研究

對癥治療不僅僅在現代醫學中出現,而且也出現在中藥或復方的功效當中,如“止痛”、“利尿”等的功效表述[7]。復方的對癥功效是指中藥復方消除或緩解患者的不適或痛苦癥狀以及臨床體征的作用。對癥功效的最大特征是復方作用針對于某種癥狀或體征變化。它擺脫了復方的藥性特征,是復方本身所含有的一種或多種藥理活性成分對機體某一癥狀或體征的改善作用。隨著現代藥理學對中藥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斷深入,在臨床復方的組方過程中,采用對癥治療的中藥組方以加強復方在改善或減輕某一癥狀方面越來越常見[8]。根據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對因、對癥治療是較為常見的治療原則。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伴隨著各種不同的癥狀或體征,這些癥狀及體征往往給病人帶來一定的不適甚者難以忍受的痛苦,如疼痛、咳嗽吐痰、眩暈,或進一步損害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如持續發熱、出血、便秘、乏力等。它們不但是組成疾病和證候的基本要素,同時又常常是反映病情進一步發展的外在表現。因此在復方功效當中,對癥功效受到了一定的關注,運用某些對癥治療藥物減輕苦痛、不適癥狀及某些體征后,機體在一種愉悅的心情狀態下, 能充分發揮體內自身正氣的抗拒外邪的作用,使機體恢復正常的平衡狀態。多種復方功效中包括了對癥功效,達到了對癥和對癥治療的統一。中藥及復方的對證治療包括止痛、止血、退黃、止咳等[9]。此外,中藥復方還存在對病功效,這指中藥復方針對某一特定疾病所具有的獨特、顯著療效的綜合概括,含有專方專病的性質。對病功效除了針對某一疾病特定病因所致疾病而具有的特殊療效之外,還應包括對疾病的特征性理論指標所具有的直接而肯定的調節作用。如殺蟲、散結、降壓、截瘧等。由此可以看出,對癥和對病功效具有一定現代醫學的特征。而中藥復方研究的深入發展在一定層面上將以現代醫學中的“某病”、“某癥狀”或“某項指標”作為療效指標,對癥和對病功效則正是中藥復方現代研究成果適當的表述。

需要指出的是對癥或對病功效往往是對證功效的一部分,或者涵蓋于對證功效當中,而應歸屬于中藥復方所針對證候特點發揮的治療作用。只有在對證功效的基礎上通過對癥狀和病因治療中藥的選用,才能真正體現出復方功效真正的內涵和辨證論治的特點。從某種角度上說,中藥復方功效就是對證和對癥、對病功效的有機綜合。但是在復方對證治療中需要注意,許多中藥及復方對癥、對病治療功效的活性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還需要更多的借助現代科學手段來進行探究。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盡管許多中藥有效成分在體外實驗或者基礎實驗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對癥、對病治療作用,可是在臨床應用中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這與藥物的配伍、理化性質、吸收度、藥物作用的靶點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需要在文獻分析、基礎實驗研究、臨床觀察總結的基礎上對復方對證功效進行對比研究,才有可能正確的把握中藥復方功效的認識[10]。

3中藥復方功效與藥理效應的關系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功效的認識不僅僅是一種高度概括,抽象的概念,而且賦予了許多具體的藥理學。把藥理學研究的方法用于分析復方功效,最大的特點在于,藥理與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之間的結合使中藥復方的藥理學研究繼承并發展了中醫藥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并引入諸如分子生物學、現代組學研究技術、細胞免疫學、影像學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 使中藥復方的作用特點和效果有微觀、量化以及更加客觀的指標認識[11]。但是中藥復方的多種藥理效應絕對不是等同于功效,但是二者又有密切的聯系。中藥復方功效與藥效指標無法產生相對應的關系。中藥復方功效是中藥作用于機體后,對人體復雜的生理功能和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生理變化產生不同的調節或干預效應[12]。因此其形成是以疾病證候為基礎,通過中藥復方整體對疾病證候的綜合作用和影響,形成功效的作用特點。目前認為,疾病證候的發展變化涉及疾病病理生理的過程十分復雜,并且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多個系統的病理生理變化,因此針對病理生理過程中不同靶點的干預體現了藥理作用的結果。而中藥復方對證候的綜合作用不僅僅是藥理指標的累積和疊加,更重要的是復方功效代表一種對疾病證候的整體作用。這種整體作用是一個復方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藥理效應相互作用的復雜網絡體系,其綜合效果以證候改善為基礎的功效的形式表達[1314]。此外由于中藥復方存在多種活性成分,因此其對證候所涉及的病理生理過程的干預也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作用[1516]。因此將中藥復方功效歸結為多個藥理作用的綜合相對比較片面。目前復方功效的研究中應當以疾病證候為基礎,在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環節上系統探求證候潛在的病理生理變化,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同功效復方的干預和影響,同時結合其他學科如計算機網絡、統計分析等的優勢特點,更全面的闡述復方功效的科學內涵。據此,作者認為未來能夠反映復方功效特點的特異性客觀指征很少局限于單一的指標改變,而更有可能存在一個以證候客觀化為基礎的指標群的改變。當前這種研究思路還存在很大困難,首先是對疾病證候客觀化研究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不足,使得復方中藥干預的指標體系受到一定局限。其次目前就證候與病理生理過程的變化之間的關系還缺乏相應的敏感性指標或者指標群的認識[17],尤其是在亞疾病狀態出現明顯的證候變化。采用中藥復方進行對證干預時,一些藥效學指標的靈敏度偏低,使與功效相關客觀指標認識相對片面。最后目前完全闡明中藥復方的物質基礎尚很困難,因此許多中藥及復方活性成分的藥理研究與功效的對應性仍存在不足[18]。

4中藥復方功效相關活性成分的研究

中藥復方具有明確的功效,表現為不同的藥理作用,因此必然有其物質基礎。許多學者不斷探索并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方法。近年來分子生物色譜技術應用于中藥及中藥復方活性成分的篩選是一個獨特的技術和方法[19]。這種技術就是把生物體內目標活性物質固定于色譜填充物中,當中藥復方中多種成分隨流動相流動時,由于不同活性成分與生物活性物質通過物理性質或化學反應相互作用及作用強度的差別而表現出在色譜柱上差異化的保留特性,根據這種差別就可以對中藥復方中活性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并且測定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和生化參數,研究復方中各有效成分的作用靶點[2021]。該技術不僅選擇性高,重復性好,而且步驟簡單,分析速度快。但是本方法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在流動相流動過程中活性物質特異性相互作用不完全等同于體內環境與藥物在體內的作用相比還有一定距離,而且利用色譜柱特異性吸附所保留的復方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般較少,難以提供有效成分的分子結構鑒定及藥理靶點進一步驗證,這些都阻礙了該方法的使用[22]。在基因、分子、細胞水平上建立藥物活性成分的篩選體系也是進行中藥復方功效活性成分研究的一種方法。根據不同疾病和機制建立細胞水平的篩選模型,進行大規模中藥復方活性成分及相關中醫藥理論的研究。在細胞學實驗研究中,整個細胞的變化經常由既定的刺激因素引起,干預因素較少,易控制。這些都有助于評價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此外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將突變的基因導入目標細胞系中,從而達到體外定向篩選中藥有效成分的目的。盡管細胞實驗能夠有效篩選中藥活性成分,以及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以上都是在體外進行中藥復方活性成分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學上的差異,與中醫整體觀念的思維體系相去甚遠,得到的藥理學結果很難完全用于功效的科學闡釋。因此建立證候動物模型或以轉基因及基因敲除小鼠為模型,特別是證候動物模型的應用,對于科學闡釋中醫證候的本質以及復方功效的作用特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病證結合動物模型融合了中醫證候動物模型和現代醫學疾病動物模型兩方面共同的作用因素和性質,使目標模型動物同時具有西醫疾病和中醫證候特征雙方面的特征,是揭示中醫學基本科學問題,闡明中醫基礎理論以及疾病證候動態變化研究較為理想的載體,同時也為中醫辨證論治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前提[24]。這類模型從理論上講,可以更為全面客觀地反映中藥復方功效作用情況。但是目前對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研究還不是很成熟,在模型建立方法和評價技術都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特別是中醫證候復雜多變,涵蓋面廣泛,目前相關的證候基礎研究難以多方面的涉及[25]。因此在中藥復方功效相關活性成分的研究中應當適當的將離體研究與整體研究結合起來,突出證候動物的特色,發揮復方整體作用的特點,力爭全面了解不同復方功效的綜合藥理作用特點。

5以功效為核心的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與評價方法的探討

中藥復方藥理的研究旨在從藥物治療學的角度,闡明中藥復方或方劑中中藥與中藥之間、中藥與復方整體之間、復方與機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結合現代醫學對功效的深入認識可進一步指導中藥復方藥理學的研究。但是在許多涉及中藥功效的藥理實驗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多以“疾病”而非中醫“證候”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動物模型,無論是整體動物水平、還是離體組織器官與細胞水平,多以物理、生物或化學因素刺激誘導形成的疾病病理生理變化為基礎[26]。由于這種研究方式無需辨證或辨證不充分,同時這種情況下也難以對現代醫學藥理研究模型進行辨證,因此這些研究在對中醫理論的科學闡釋中的指導作用非常有限,且由于“病”、“證”概念和研究思路上的差異,因此這些藥理模型研究結果是現代醫學意義上對疾病病理生理過程干預的評價,只能部分反應復方功效的作用特點。并且某些藥理研究結果難以與中醫中藥的傳統理論形成一致,甚至經臨床驗證的某些經典中藥復方在實驗研究中難以達到預期的結果。雖然目前復方功效的評價都是以中藥復方藥理研究的方式展開的,但是在中藥復方藥理研究中應當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以功效作為核心,從多層次、多方面、多水平,有機的藥理學指標體系逐層深入,以說明復方功效所涉及的科學內涵。因此在與功效相關的藥理學研究中首先根據中藥復方的功能主治選擇有代表性或能夠追蹤活性物質的客觀指標。選擇的指標要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目前證候客觀化研究的特征;同時由于疾病證候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對于指標的觀察也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種動態的變化過程需要盡量采用無創的檢測手段與方法,并適合于模型動物的形態結構,結合模型動物的病理生理特點進行多時間的證候相關的特定指標測定。另外,疾病病理生理過程、證候變化與藥理指標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疾病的多重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以及相關的級聯放大效應往往與中醫發病的整體理論非常接近[27]。同時疾病病理生理機制研究的新進展,也給治療藥物以及證候本質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靶點與方向,在可能產生創新藥物的同時,也促進了證候客觀變化的全新認識。隨著復方藥理作用特點的逐漸深入了解,也會促進和加深對于功效作用的科學認識。其次是選用適宜的實驗動物作為功效的研究對象。在復方功效的研究中,以疾病的整體和離體模型為主的藥理實驗研究只能部分反映復方整體功效的作用特點。疾病“證候”的動物模型是一種理想的實驗方法, 相比單純的現代藥理學模型,是一個多種病理生理過程的綜合體系。但因為中醫“證候”本質的科學概念尚不能完全的明了,所以目前證候實驗研究的最大障礙在于缺乏能被中醫界廣泛接受的“證候”動物模型。但目前已有的研究現狀表明,以臨床證候主、客觀指標變化的觀察為基礎,以合適的模型動物為載體,采用系統的動物臨床研究模式,以最大可能模擬中醫臨床實際操作過程,使模型動物疾病發生發展最大可能的符合臨床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則有可能建立與臨床病證密切結合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以這種思路和方法建立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更強調與臨床結合,在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誘導方法中引入中醫病因的概念,將證候誘導因素與疾病病理過程之間的一部分共同面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可有力的推動證候基礎實驗研究的發展,而且更加客觀、準確的對中藥及復方進行藥效學評價。本團隊根據以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建立的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動物模型目前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并用于多個中藥復方的非臨床評價[29]。實驗技術和評價方法不僅要先進和多樣化,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中醫特色。由于實驗研究對象的不同,所采用實驗方法都有所差異。但是隨著中醫藥實驗技術方法的逐步發展,依據中醫理論和具體模型動物種屬并結合臨床觀察方法,將四診癥狀進行客觀化并進行動態的分析,是目前進行病證結合動物模型評價和中藥復方藥效評價的主要技術和方法[28]。該方法在不同層次上,應用多個藥理或證候模型,將若干的證候通過藥理學相關評價指標進行整合分析,有助于合理說明中藥及復方功效的科學內涵。

6展望

中藥復方功效的傳統分析方法雖然有科學性,但也有局限性。與證候相關的藥理研究是當前復方功效評價的主要方法與手段,探究“藥效功效”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功效評價的主要目標。但是中藥復方活性成分的藥理研究模式基本上沿用西藥藥理學的模型,其研究對中醫理論認識很局限,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中藥復方的主要藥效。作者認為未來對于中藥復方功效的研究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借鑒現代生物學技術,現代邊緣科學的方法,如大數據云計算,計算機生物網絡分析,各種組學技術等先進科學方法,首先可以從“加法”做起,即從中藥復方配伍藥性研究入手,對于其中的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靶點與主要功效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依據傳統復方配伍的君臣佐使理論,適當的逐步添加1或2味中藥,分析其活性成分的藥理特點對原復方中與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影響,從而闡述復方功效的特點。其次可以通過做“減法”進行功效研究,即選擇傳統的功效相對單一或明確的復方,從中藥復方活性物質和藥理作用特點出發,結合藥物代謝動力學、分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新的現代生物技術,在保留主要體內活性成分的前提下,逐步減少復方組成和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分析復方的藥理作用特點,探討其與功效的相關性,從而明確復方功效的物質基礎和藥理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表現相對復雜,需要結合中醫理論,通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器官功能、組織細胞、分子靶點等多層次的藥理研究,才有可能系統、全面的了解特定復方的功效特點,這需要進行長期而艱巨的研究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科學的闡釋復方功效內涵,指導中藥復方基礎與臨床的科學評價,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旭杰,肖詩鷹,郭贊 不同功效的中藥復方專利2010年度授權狀況聚類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6):2478

[2]馮泳,楊衛平 對《方劑學》君臣佐使理論的定性思考[J] 中醫雜志,2006,47(1):61

[3]雍小嘉,蔣永光,陳穎,等 試論方劑功效表達的歷史沿革及現代研究意義[J] 時珍國醫國藥,2005,16(4):293

[4]雍小嘉,蔣永光,韓佩玉,等. 從“方藥離合”淺析以復方藥物判斷方劑功效的利弊[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5,20(6):333

[5]陳冠林,周福生,許仕杰,等 中藥復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討方法[J] 遼寧中醫雜志,2011,38(5):957

[6]陳冠林,許仕杰,周福生,等 基于“藥性功效知識元語義分析”探析中藥復方的整體功效[J] 遼寧中醫雜志,2011,38(7):1260

[7]唐德才 中藥對癥功效的研究思路初探[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8):574

[8]任鈞國,劉建勛 中藥功效評價研究的思路與方法[J] 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5):237

[9]何光明,董銀平 淺談中藥的“對癥治療”作用[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1):111

[10]杜冠華 中藥復方有效成分組學研究[J] 中成藥,2002,24(11):878

[11]何曉山,代蓉,李秀芳,等 中藥藥理動物模型的研究與中藥功效分析[J] 中醫藥信息,2007,24(2):39

[12]段金廒,宿樹蘭,劉培,等 中醫方劑現代研究的實踐與思考——方劑功效物質組學的構想與建立[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3,15(2):159

[13]童婷,呂圭源,陳素紅 抗高血壓中藥功效與現代藥理相關性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1):178

[14]王梅,張培,王耘,等 基于藥理作用的中藥組分功效預測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13(1):93

[15]楊義芳,蕭偉 基于多成分多靶點的中藥藥動/藥效相關性研究解讀與策略[J] 中草藥,2013,44(12):1521

[16]吳水生,郭改革,李長偉,等 中藥“疾病縮減效應”假說與理中丸抗消化性潰瘍多成分多靶點整合協同作用的實驗驗證[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0,12(4):580

[17]唐麗明,宋寧,袁紅霞.中藥復方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20):355.

[18]裴麗,劉景亮,李楊,等 利水功效的中藥藥性、功效主治與有效成分研究[J] 中醫藥學報,2014,42(6):31

[19]毛希琴,鄒漢法,封順,等 3種色譜模式聯用在中藥活性成分初步篩選中的應用[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3,31(8):992

[20]牛曉暉,張海蓮,孫佳明,等 脾細胞生物色譜法和液質聯用分析鹿茸山藥藥對的補虛活性成分[J] 吉林中醫藥,2013,33(9):920

[21]潘再法,譚瑩,胡寶祥,等 生物色譜用于當歸中活性成分篩選及分離研究[J]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4,50(2):145

[22]孫小芬,劉漢清,李婧 分子生物色譜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 醫藥導報,2010,29(9):1186

[23]白靈,馮瑪莉 中醫肝郁證候動物模型研究的必要性[J] 中醫藥學報,2011,39(4):99

[24]王秀娟,譚勇,趙宏艷,等 基于證候理論觀察白附片對正常和腎陽虛證大鼠心肌酶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11):52

[25]劉志剛,柴程芝,黃煌,等 病證結合方證動物模型構建思路的探索[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8):2123

[26]王婷婷,趙麗,李曉丹,等 胡黃連苷Ⅱ對腦缺血損傷后神經細胞凋亡和超微結構的影響[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15,31(3):400

[27]段永強,程衛東,成映霞,等 基于 CAMKⅡ信號轉導途徑研究脾虛證軀體泛化效應的方法與思路[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536

[28]劉建勛,李欣志,任建勛 中醫證候模型擬臨床研究概念的形成及應用[J] 中國中藥雜志,2008,33(4):1772

[29]李欣志,劉建勛,任建勛,等 痰瘀互結證冠心病小型豬模型的建立[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3):228

[責任編輯曹陽陽]

上一篇:中醫畢業論文下一篇:汽修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