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

2023-03-17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均衡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普及義務教育之后的重點。本文通過對中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現狀、原因及政策進行比較分析,試圖通過比較中美兩國在義務教育均衡上存在的異同,從中借鑒一些適合我國的經驗與措施,提出促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義務教育 均衡發展 中國 美國

一、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現狀比較

教育不均衡的表現,通常體現在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的不平衡。一個國家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應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得以實現。在縱向維度上,主要體現在均衡的對象上,如區域、校際以及群體之間的均衡問題;在橫向維度上,主要體現在均衡的內容上,如教育機會、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等的均衡問題。

(一)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縱向維度比較

在縱向維度上,美國義務教育區域間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各州之間以及一州內的各學區之間;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義務教育的不均衡表現為全國各?。ㄊ校╅g、省際內的各地區之間的差距。此外,由于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的區域不均衡還表現在城市與農村地區間的差距。校際差距除體現在不同區域內同類學校之間,還體現在同一區域內不同類別學校之間。群體間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普通兒童與弱勢群體間的差距。美國的弱勢群體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子女、黑人和少數民族的子女、殘疾兒童及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而中國的弱勢群體主要有偏僻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兒童(尤其是女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等。

(二)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橫向維度比較

在橫向維度上,中美兩國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大體相同,大多表現在教育機會不均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衡、教育質量和教育結果的不均衡上。其中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衡表現在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諸多方面。

二、中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比較

(一)中美在教育立法保障上的差異

1.對教育均衡的闡述方式不同

美國是較早關注教育機會均等的國家之一。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提供了關于低收入家庭子女或弱勢群體兒童的資助方式。與美國相比較,我國在教育立法中關于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闡述過于籠統,更多的是應然性與目標性的規定,而缺少如何保障規定得以實施的實然性與操作性的措施。

2.教育立法著眼點的清晰程度不同

無論是從法案的具體名稱還是內容上,美國在不同時期頒布的教育法案的著眼點都十分清晰,為法案后續的實施工作奠定了基礎。與美國相比較,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涉及的內容較廣,重點不夠突出,難以體現工作開展的階段性,給法律條款的落實工作帶來很大障礙。

(二)中美在財政政策支持的差異

1.義務教育財政制度的模式不同

我國現行的“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是典型的分散模式。由于中央政府在義務教育投資中并不占據重要地位,導致我國目前義務教育公共資金分布極不平衡。而美國現行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是介于集中模式與分散模式之間的相對集中模式。

2.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不同

美國形式多樣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制度大多采用因素法客觀地確定各學區的撥款額,且每種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便于各級政府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合適的轉移支付形式。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不多(主要有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大類),且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三)中美在教育補償政策上的差異

美國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美國聯邦政府為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20世紀50-60年代民權運動的推動下產生的補償教育計劃,即面向處境不利兒童提供一系列經濟補償以及特殊的教育服務等文化補償。目前我國對弱勢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補償主要以工程和政策文件形式推進,側重于保障兒童入學機會的均等,而對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關注不夠,同時在如何根據不同弱勢群體的不同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補償方式方面還有待完善。

三、美國義務教育均衡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借鑒美國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促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幾點政策建議。

(一)強化政府責任,完善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法律法規體系

要解決一個國家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政策導向是關鍵,立法保障是基礎。我國應充分借鑒美國的經驗,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應體現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益的統一,從追求教育機會平等向追求教育結果均等過渡。

(二)加大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我國應確保教育投入總值的充足,即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進一步提高我國義務教育投資主體的重心,通過加大省級政府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來縮小地方各地區間教育投入的差距。充分發揮省級政府的協調作用,不僅有助于解決我國各級政府責任與財力投入不對稱帶來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而且也能減輕地方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上的壓力。

(三)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文化補償,完善弱勢補償的政策機制

我國現有的關于弱勢補償的教育政策主要以經濟補償為主,較少關注對弱勢群體的文化補償,同時也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配套的監督保障機制。在保證處境不利兒童均等入學機會的前提下,應密切關注在文化不利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兒童的心理情緒及各方面的特殊需要,即所謂的文化補償。

【參考文獻】

[1]尹玉玲.美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舉措及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14-18.

[2]張玉永,劉麗彩.20世紀美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制度變遷分析及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 2009(8):62-63.

[3]楊穎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視點[J].教學與管理, 2002(22):3-4.

[4]李丹.二戰后美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10-25.

[5]王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03(10):4-9.

[6]杜洪琳.美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20-27.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有機農業作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有效融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有機農業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全球有機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發展概況

生產方面。根據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最新調查的來自181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目前全球以有機方式管理的農地面積共計6985萬公頃,比上一年增加20%,達到了歷史新高。有機農地面積最大的兩個洲為大洋洲(約占實際有機農地的50%)和歐洲(21%)。有機農地面積最大的三個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50%)、阿根廷(4.9%)和中國(4.3%)。

市場方面。有機產品市場約90%的銷售額來自北美和歐洲,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依然是美國、德國和法國(近四年三國均位列前三,銷售額占比依次為43%、11%和9%),中國位列第四(8%)。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有機食品銷售持續穩步增長,銷售額達到近1000億美元,然而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個挑戰是全球有機行業標準數量不斷增加,增加了認證的復雜性;第二個挑戰是需求集中,北美和歐洲的有機食品銷售占據了總額的近90%,亞非拉地區都需要大力發展國內市場;第三個挑戰是供應短缺,有機食品銷售額在2003-2017年間增長了近3倍,然而有機農地面積的增加則相對較少,未來有機食品很可能發生供應不足的情況;第四個挑戰來自貿易協定,全球有機食品行業受到了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中美貿易戰嚴重打擊了美國的農業出口,英國大多數有機食品的原料和產品出口目的地是其他歐洲國家,脫歐也將對歐洲有機食品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原國家認監委)的調查統計,截至2018年底,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增加到了64家,中國境內共有12226家企業獲得了中國標準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8955張,按照中國有機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的作物種植生產面積達到313.5萬公頃。2017年是中國有機農地面積增長較快的一年,比2016年增長超70萬公頃,增幅逾32%,為有機農地的全球性增長做出了貢獻(全球增幅近20%),是2017年有機農地增長量第二位的國家。

受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是獲得有機產品認證最多的兩大區域。東北地區以其獨特的區域資源優勢,聚集了較多的生產基地和企業,以2018年為例,黑龍江省有機產品獲證企業數量占全國的9.5%;而東部沿海地區市場比較活躍,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加工企業較為集中。近年來,四川、貴州等地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當地政府的支持,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迅猛。但總體上看,我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數量依然呈現東多西少的特點。

從行業分布看,中國的有機產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種植行業,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2013—2018年種植類證書的發放量占證書發放總量的比例均超過了60%,加工次之,占比在25%?30%,畜禽類占比5%左右,水產類3%左右。

市場方面,有機產品供大于求,存在生產者生產出來銷售不暢、消費者雖有需求但對有機產品信任度不高、購買力不足等問題。2015—2018三年的有機產品消費額逐年上升,且每年消費額所占產值比例也逐年上升,2018年估算的有機產品消費額占當年產值的45.4%。中國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機產品中,初級農產品占總出口貿易額的80%,其次為加工產品,沒有動物產品出口。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鑒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對土地單產的要求,有機農業顯然無法滿足我國糧食總量需求,這決定了現階段我國無法全面發展有機農業,而只能采取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適度規模發展戰略。除了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發展有機農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業標準化程度較低,產業化水平不高,質量安全檢測監控力度較弱;二是現有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不夠先進,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缺乏;三是很多農業從業者素質不高,安全生產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四是有機產業市場影響力不足,有機生產與有機消費市場之間脫節,缺少有效的產品流通渠道,導致有機農業市場發展滯后,受到其他農業產品的制約。

1. 有機農產品認證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尚不完善

盡管我國有機農業相關法規和認證標準已基本形成,但認證標準和執行體系尚不健全,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有機法規和標準均由部委制定頒布,沒有提升到國家法律層面,國際上缺乏信用認可度。2016年底,中國與新西蘭簽署雙邊有機互認協議,這是我國對外簽署的首個有機產品認證政府間互認協議。為實現與更多國家的等效性互認,需要進一步完善認證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提升中國有機認證制度的權威性和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有機產品、標準及認證走向世界主流市場。

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大量不合格有機產品得以上市流通,影響我國有機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對有機農業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有機認證機構和企業的監管主要依靠由原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成的市場監管部門,對更加熟悉農產品生產理論、技術、經驗的農業部門的職責未進行明確界定。市場監管部門對有機農產品的監管也主要集中在銷售環節,對生產環節中存在的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不足。

上述問題導致中國的有機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不僅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立足,在國內市場也缺乏競爭力。

2. 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落后

我國農業生產中還存在著現代生產技術較為缺乏、防治病蟲害能力較為低下、有效的生物農藥品種較為稀少等問題。目前,有機農業生產理論、配套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夠,有機農業生產中可使用的有效替代投入品缺乏,符合標準要求的有機食品加工工藝、可替代的加工配料少,缺乏專門進行有機農業研究和教學的機構,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經營者,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規范有較強的需求,有待完善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增強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服務。

3. 有機農業勞動者的素質能力有待提高

素質高、能力強的農業勞動者、技術人員、農村基層管理者是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的根本力量。一方面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尚未建立完善的質量認證、追蹤體系,使得有機農業產業有許多空子可鉆,有機農業生產者素質參差不齊,以普通農產品冒充有機農產品的報道屢見不鮮,使得消費者對于有機農產品的信賴度下降,更加擠壓了有機農產品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有效農業勞動力大量流失,老齡化、女性化趨勢明顯,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農業精英人物。

4. 有機產業市場影響力小

有機產業相關企業沒能夠很好地宣傳有機農業,沒能與市場中間商有效合作或者發現適合有機產品銷售的方式,使其與消費者市場銜接不緊密,缺少有效的產品輸出渠道,使得大眾大多對有機農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足,消費易受價格影響,甚至對于產業的成熟度與安全性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產生忽視或拒絕的心理,這大大降低了有機農產品的銷量,影響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對策

1. 加強有機農產品標準和規范建設

標準化是解決質量問題的根本,也是發展有機農業和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重要保證。應在《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及有機產品認證相關技術法規體系框架下,著力加強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建設,深入研究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有機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盡快填補我國有機農產品的產品標準與技術規范空白。有機農業發達的國家都有關于有機農業專門性的法律,我國有機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目前并不完善,所以,我國要發展有機農業、加強有機農產品質量監管,就必須加強立法、建立有機農產品獨立的法律體系。只有明確了責任主體和懲罰機制,才能在后續監管過程中有法可依。

2. 建立和完善技術和咨詢體系

國家須充分利用現有的中央和地方各級科研機構、院校等的科研力量,進一步整合資金、人才、設備和技術等各種資源,并不斷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足夠數量的不同層次有機生產技術研究和咨詢機構,盡快對全國范圍內不同區域、不同優勢品種、不同生態類型的有機生產和加工技術進行系統、廣泛、深入地研究,并使之迅速成為較完整的體系,為后繼大規模的有機生產提供足夠的技術儲備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立足于自主研究創新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積極外引相關先進技術、人才、裝備和資金,推動我國有機產業的穩步發展。

3. 培養高素質新型農民

增加農業人才投資,開展新型農民和“三農”人才培訓,充分發掘培養農村精英人物,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政策扶持留住農業人才,讓農民成為有知識、有技術、高素質的新型職業人,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提高有機農產品市場影響力

英國和美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得益于零售商對有機產品的大力推廣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我國有機農業的生產者應該率先推動市場發展,對民眾進行正確的有機產品科普和宣傳工作,通過溝通支持和宣傳活動刺激需求,讓“有機”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政府對民間組織可以進行一定的鼓勵與扶持,民間組織不僅可以增強相關管控,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更貼近民眾的渠道更深入了解有機市場的潛在需求,通過宣傳和普及有機農業相關知識,增大有機農業的受眾面。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學區制是中小學實行分片劃區管理的制度,美國的學區制是基礎教育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學區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教育質量提升兼顧投入成本縮減。學區制辦學具有政府主導、自主管理、共同掌權、民主商議、社區參與、學校共建、資源共享等特點。盡管中美兩國的學區制度不盡相同,但美國的學區辦學經驗仍能夠為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現了教學質量提升,兼顧投入成本縮減,其改革方案對我國學區改革具有重要啟示,我國的學區如能在此基礎上,實現經驗輻射、因地制宜和協同創新,則能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特色發展。
● 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的背景及問題

學區(School district),也被稱為地方學區,是美國重要的基礎教育管理系統,目的是給學前兒童到12年級的適齡學生提供一系列常規的、專門的教育服務,以保證當地中小學校教學和管理的正常運作。自2002年《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NCLB)頒布以來,美國各州的中小學教學改革一直備受關注,學區仍處于區域教育管理的主要位置。

美國各個州擁有學區的數量不一,有的州擁有多個學區,如得克薩斯州擁有上千個學區,有的州如夏威夷州則只擁有單個學區。印第安納州是美國中北部偏東的一個州,是一個地方自治州,該州擁有多個學區,州教育廳為學區提供課程標準和指南,學區能夠靈活地決定如何有效地實施這些課程標準。近年來,由于美國政府面臨財政緊縮壓力,對當地學區的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減少。印第安納州原本有900個學區,后來減少為292個,并且將學生人數少于300人的學區兼并,同時計劃在此后的幾年內繼續撤并學生人數少于1000人的學區。

由于部分學區被撤并之后,一些大的學區規模逐步擴大,一開始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被兼并學區的教師和學生難以適應新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家庭參與學校和學區教學活動的熱情降低,學生上學路途變長,學生出勤率低;其次是財政緊縮帶來的一系列教育資源的成本控制問題;最后是學區兼并導致一些學區在校學生規模擴大,教育質量令人擔憂。

后來,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在降低教育投入成本的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手段,卓有成效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持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了“教育質量優先,兼顧投入成本縮減”的雙重目標。
● 信息技術在印第安納州學區教學質量提升與成本縮減中的角色

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利用信息技術,采取改進措施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通過改進,不僅能夠實現教學質量提升,還能夠達到教育投入成本縮減的目的。

1.信息技術支持優質資源共享

(1)共享優質教師、專家、行政和技術人員資源。共享優質教師和教育專家如心理咨詢專家等,采用流動授課和遠程直播授課等方式發揮其專業優勢。除此之外,還共享行政和技術管理人員,使其共同為學區管理出謀劃策。

(2)共享教育服務。開展暑期學校交流項目,支持學生到其他學校參觀、交流、學習。除此之外,共享購買設備,共同出資購買和維修校車以及其他所需要的教學設備,共享學校的一些設施如禮堂、游泳池、實驗室、辦公室等,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共同享有這些教育公共資源。

2.信息技術支持教育質量提升

(1)為了讓更多學生享有優質教育服務資源,學區Randolph Central和Randolph Eastern成功合作申請了印第安納教育廳的“通過技術提高教育”的項目資助,搭建了遠程學習平臺,實現學區合作、校際合作,為學生開設多門在線課程,增加課程選擇自由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制訂統一的教學日歷和課程安排表,開設優質課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在學校之間搭建實時在線教學平臺,基于視頻廣播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課堂容量,支持多所學校的學生同時在線聽課,縮小校際學生學力差距,提升學生學習績效。

(3)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一些校園先行構建了沉浸式的虛擬學習環境,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互動,利用技術擴展了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達到了更佳的教學效果。

(4)在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基礎上,建立學區、學校之間的寬帶網、局域網,保證了學區的數據能夠快速準確地存儲和傳輸,大大地提高了學校工作和教學實施效率。

(5)為了滿足在職教師的發展和成長,以及改善教學成效的需求,學區成立了“教職工發展領導學會”,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平臺的輔助下,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為了鼓勵教師積極學習技術,還設置了技術資格認證環節,教職工們通過認證后才能在教學中使用技術。

3.信息技術支持民主商議決策

學區制定決策面向的對象主要涉及到教育決策者、當地政府、教師、學生、家長、周圍居民等。為保證所制定的決策達到利益最優化的目的,符合大家的意愿,保證決策的穩定實施,印第安納州當地政府所采取的方法是負責管理該學區的委員會在決策前,在網站上發布相關通知,召開聽證會,邀請涉及到該決策利益的各類群體代表參與商定決策的修改和實施,通過投票表決的辦法決定委員會提出的決策是否能夠通過。印第安納州學區的網站如上頁圖2所示。

4.信息技術支持學區試點推行

目前,學校間的辦學水平差異是學區制定決策時面臨的最大問題。由于學區內各學校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在實施某個決策之前,一般會選擇某所學?;蚰硞€小范圍先進行試點推行,如利用技術手段改善一些學校的教學教務系統,成立“試點”或“示范性學?!?,以便根據所取得經驗來檢驗決策的完善程度。印第安納州學區將各所學校的在校學生的學習績效和家庭背景、教師的教齡和教學能力等諸多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內,先采取試點先行的辦法來推行決策,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確保決策的正確可靠性再大范圍推廣,這樣避免了魯莽地大范圍推行決策造成負面影響。
● 啟示

我國許多地區的學區被看作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試驗區,學區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打破校際局限的壁壘,實現學校共建、資源共享。目前,我國的學區制改革過程中常常面臨優質資源短缺、教育經費有限等問題,教育無法滿足當地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使用在校教學平臺、遠程學習平臺和網站等技術手段,施行了一系列學區改革策略,包括利用技術進行資源共享促進學區均衡發展、提升學區教育教學質量、支持民主商議保證群體各自利益、幫助試點推行聯動各校決策實施等方法,實現了在優先保證教育質量的基礎上減少教育經費支出,對我國各地的學區化辦學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我國各地的學區可根據美國印第安納州學區改革經驗,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進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同購置與享有設備,控制教育經費成本,在推行各類決策之前召開會議進行民主商議和表決,以試點推行的方式先進行小范圍試驗,促進學區內的各所學校相互合作。最重要的是利用技術來搭建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共建信息化的校園,提高教育質量,縮小校際差距,進一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平等的機會享有優質教育資源。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一、引言

徜徉在數學的海洋探索數學的奧秘,自古以來人們都是把數學與生活實際乃至尖端科技緊密相連. 全美數學教師理事會(NCTM)發布的《學校數學課程和評價標準》在2000年正式定稿,雖然猶如我國課改一樣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但最后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達成的十點共識之一,強調數學教學中的“現實”背景,通過應用問題進行數學教學可能有助于激發動機和導入數學觀點,這充分顯示了數學應用在教育中的地位. 美國教材繁多,下面我們以較具影響力的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的數學Course1-3為藍本對數學應用性問題來作一些探討.

二、美國PRENTICE HALL數學教材的應用性問題呈現方式

美國教材正如美國的課堂教學一樣沒有新課導入,編排上也沒有引言之類的表述,直接進入數學知識學習. 以PRENTICE HALL出版的數學教材為例,其主線條是What you’ll learn(將要學什么)→Why learn this(為什么要學這些內容) →EXAMPLE(示例)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檢測)→Home work(家庭作業,實際上是在課堂完成)→GPS(Guided Problem Solving指導問題解決) →Test Prep and Mixted Review(綜合訓練和測試). 由此可見,PRENTICE HALL出版數學的教材主要分三個層次體現數學的應用. 首先,在Why learn this欄目從數學知識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等應用性方面講述為什么要學本部分內容,實際上是通過與實際接軌初步地滲透數學應用. 同樣在示例、檢測和家庭作業中也有應用性問題的呈現,這些是淺層次的直接應用. 其二,通過問題解決、活動和網絡聯系學習(Connect your learning through problem solving,activities and the webs). 這是較深層次的應用.呈現方式主要以現實世界的數學應用(Applications: Real-World Applications)為主,在教材的編排中通過指導問題解決GPS來顯示應用題目.第三,深層次的數學應用表現在每個單元或章節結束都有相應的內容極其豐富的Active Lab(活動實驗). 該課本在目錄一欄把整冊書中的內容收集在一起,這樣有助于學習者系統地、有目標地研究數學的應用性.

三、具體的數學應用展示

1. 淺層次的數學應用

美國教材中的相關應用題的呈現是比較自然樸素的,沒有經過數學化處理. 所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單一.相比之下我國大部分教材比如人教版的應用題都是適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數學加工或者經過了初步的數學建模的半成品,需要交叉使用數學知識點,加深了數學難度、提高了數學化進程. 選擇Mathematics Course 1-3冊的幾個例子來看看.

相關的應用例題在各冊書中司空見慣.讀者還可以借助該教材的網頁瀏覽,訪問相應的網站www.phschool.com,網頁密碼Web Codes由兩部分組成,如:asa-0204的第一部分是內容代號,表示課程測驗,02表示第二章,04表示第四節. 又如第六章第五節的家庭作業視頻指導代碼為ase-0605.另外還有概念詞匯代碼asj,章節項目代碼asd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查閱.

2. 較深層次的數學應用

在GPS欄目較深層次地展示了數學應用. 并且在每一冊書的目錄中都有詳細的分類,列出了本冊所涉及的各種類型及頁碼.這些是直接聯系數學與生活實例的較深層次的數學應用.這里以Course 2和Course 3為例. 在現實世界的數學應用(Real-World Applications)把整冊書中涉及應用的內容羅列出來,期望同學們通過解決問題、活動或者網絡來增強數學應用能力.其中包含十二個部分,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見下表.

不妨來舉例看看.

第二冊第六章百分數的應用小結中涉及的財務實例如下:

例1 小費是按照賬單的百分比付給為你服務人員的傭金.

(1)你和幾個人到餐館用餐.食物總價是43.85美元,你應該交稅5%,并付15%的小費,如果一次性付賬,估計一下你應該付多少錢?

(2)鉆石的售價是6700美元,傭金是4%,算算應該付多少錢的傭金?

(3)一個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單規定第一年按照保險費的40%付給代理商傭金,第二年按照保險費的5%付給傭金,如果保險費是每年交500美元,那么兩年中的保單傭金是多少?

第三冊第八章第9節探究相似幾何體中涉及了陶藝,先用套筒娃娃引入相似幾何體的概念,然后舉例中在旁邊插圖顯示制陶工序.

例2 圓柱形大水罐的表面積大約是90 in2,體積大約是157 in3.大水罐和奶壺是相似幾何體.大水罐和奶壺的直徑分別為6 in和3 in,請算出奶壺的表面積和體積.

這種較深層次的實例展示最為豐富的是家庭作業中的GPS,其特點是這類應用題可能與多種現實實例結合,或者要用多步驟運算多層次的數學知識才能解決問題.

3. 深層次應用舉例

Activity Lab分為動手活動實驗、科學實驗、數據分析、收集數據、數學思考共五項,在其后又總結羅列了每個章節的活動項目、問題解決的方案和指導性的問題解決的特征.我們首先來看現實世界的應用,可謂是林林總總,非常全面. 我國人教版高中教材2003版的每一章后有個研究性學習板塊,其編排模式倒是與此有些相似. 但是在高考模式下,該部分的利用遠不及美國教材在初中階段利用率高.

例(PRENTICE HALL Mathematics 3 11-7b)第550頁:象限和其他非線性函數一節的Active Lab(實驗活動). 該部分首先由導語引入:“你可以利用詞匯、圖片、表格或方程來表達代數關系,通過解釋、轉化這些表征來學習解決問題.”接下來是舉例:Food Drive(籌募食物并捐贈的行動),一個班級為一個地區避難所的食品收集募集了罐頭,老師買了15個罐頭開始該項活動,從第二天開始該班每天買進6個罐頭,下表顯示了第一周收集的罐頭數量.用這個表制一張圖并寫出方程表達收集的罐頭數量c與收集的天數d之間的關系:

接著繪圖得到線性關系,求出斜率,得出函數關系:c=6d+15.

第三步練習.練習1-3中一個表達式已經給出,通過表格、圖象和表達式來轉換表示每個函數關系.

第四步解釋. 用圖象比函數表達式更有用,還是用函數表達式比圖象表示更有用呢?

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該數學實驗活動中,學生通過線性函數關系的認知過程總結方法,并通過類比來研究非線性函數,自行列表、作圖和體會函數關系式,從而能研究函數的特征,認識其顯示意義.

四、一點思考

通過中美中學數學教材中應用性問題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兩國對數學的實用性、應用性相當重視,但是操作方式和取得結果相差甚遠.從2003年TIMSS測試及歷年的IMO結果看,東方學生的學習成績顯然優于西方.但常有教育批評家表示中國的高中畢業生考了高分不知道該填報什么專業,甚至有人望文生義來填報專業設置和研究方向.也曾經有人形象地比喻說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猶如羸弱的豆芽菜,架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不敢主動發表見解.而西方的大學畢業生猶如猛虎下山般斗志昂揚地撲向社會.我個人認為這跟美國教材廣泛重視應用是分不開的,他的學生在中小學時就經常進行職業設計、社區活動. 就其數學教材來說應用涉及面之廣之深已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而我國教材中那些經過數學化加工了的應用范例仍然過少過窄,數學實驗幾乎沒有. 當然美國教材的應用數學含金量偏低,如果能將兩者結合起來豈不更好!

參考文獻:

[1] 高文君,鮑建生. 中美教材習題的數學認知水平比較[J]. 數學教育學報,2009(8).

[2] 蔡金法. 基于中美學生數學學習的系列實證性研究(上)[J]. 小學青年教師(數學版),2006(10).

[3] 邢紅軍,等. 中美兩國國內數學教育的論爭及其啟示[J]. 中國教育學刊,2007(2).

中美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時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是當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而對中國儲蓄的分析則是經濟結構轉型研究的核心要點。作為國民儲蓄的重要構成,企業儲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由于國民傳統觀念上對儲蓄的青睞、企業有意逃避社會責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體改以來中國企業如此高的儲蓄率。過高的企業儲蓄率不僅造成企業內部資金運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加強對企業分配行為的約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關鍵詞:企業儲蓄;高位

企業儲蓄又稱公司儲蓄,是指經庫存估價和資本消耗調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潤,它是國民儲蓄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投資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我國國民儲蓄率快速上升,特別是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已引起廣泛關注。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的資金流量表,從1992年至今,居民儲蓄率逐漸下降.政府和企業儲蓄率逐漸上升.其中政府儲蓄增幅相對小,企業儲蓄增幅較大。因此國民儲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是企業和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特別是企業儲蓄增長。因此,分析中國企業高儲蓄原因是破解中國高儲蓄問題的關鍵點之一。

一、中國企業儲蓄情況

中國企業儲蓄率依然處于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靜,2013)。其中,民營企業儲蓄率整體水平約為25.3%,低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但是民營企業儲蓄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而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儲蓄率水平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國企業儲蓄率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低,資金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高。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企業儲蓄率有了一個更為明顯的提高(余靜文,2012),從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達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幾十年里,企業儲蓄率卻只增長里了3.1%,可知企業儲蓄率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從實證研究結果來看,企業儲蓄率與總儲蓄率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相關系數為0.098,說明企業儲蓄受國民總儲蓄的影響很大。

綜上所述,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企業儲蓄率有較大差別,但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儲蓄率都在不斷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總儲蓄率的上升。企業儲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對勞動者報酬的壓榨,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還減少了儲蓄減去投資之后的差額,投資的減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分析我國企業儲蓄高漲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與總結,對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解釋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中國企業儲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業在利潤增加的同時卻有意減少分紅的上繳 (樊綱等,2009)。企業儲蓄過高是導致中國外部經濟失衡的關鍵因素,這一方面歸因于企業利潤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歸因于企業股利分紅不足(余靜文,2012),因此應鼓勵企業分紅(劉遵義,2009)。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夠完善,企業信譽度偏低造成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的信貸約束也較高,因此企業往往傾向于降低分紅來提高儲蓄率以增強預防性動機,

(二)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本大幅度增加了企業利潤(李揚、殷劍峰,2007),因此中國企業儲蓄率過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可支配收入相對于勞動者報酬不斷提高帶來的收入結構和儲蓄結構的失衡(樊綱,2013)。1992年我國對分配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財產占比明顯下降,這意味著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的資金份額減少,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同時說明企業部門的利潤以及政府從企業部門獲得的生產稅凈額在相當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轉移的結果。

(三)銀行業內部結構因素對于企業的融資狀況和儲蓄行為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譚之博 趙岳,2012)。中國的銀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從銀行融資的份額,迫使企業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來發展,以緩和外部融資的約束。因此高銀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國的財政職能至今沒有實現真正轉型,財政支出依然以投資性支出為主,這對企業高儲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洪樺 梁中 席正陽,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儲蓄以資本轉移的方式轉化為企業投資。(2)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投資轉移。

三、建議與總結

一個企業的儲蓄率不僅關乎自己未來的經濟增長,而且對整個宏觀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都至關重要。過高的儲蓄率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降低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減少中小民營企業的流動性約束,降低私營企業留存收益比重,同時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培養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不斷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在此條件下, 逐步提高其對勞動者支付報酬的水平,減少對低勞動力成本的依賴,引導企業提高分紅比例,制定合理的國有企業分紅政策,以應對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本文在對已有文獻研究總結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企業高儲蓄率的現狀,提出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中國企業儲蓄都處于較高位且還在不斷上升的事實。然后從企業分紅低,勞動力、資金成本低廉,財政職能未完全轉型,銀行集中度高,“資源租”內化成為企業利潤等方面解析了企業高儲蓄的原因,最后給出作者的思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余靜文. 信貸約束、股利分紅與企業預防性儲蓄動機——來自中國A 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揚,殷劍峰.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

[3] 江靜.中國企業儲蓄率———來自企業的微觀證據.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0)

[4] 樊綱,呂焱. 經濟發展階段與國民儲蓄率提高:劉易斯模型的擴展與應用[J].經濟研究(3):19-29

[5] 李揚,殷劍鋒.中國高儲蓄率問題探究—1992-2003 年中國資金流量表的分析[J].經濟研究[J],2007(6):14-26

[6] 譚之博,趙岳. 銀行集中度、企業儲蓄與經常賬戶失衡.經濟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黃保東. 儲蓄、公司治理、金融結構與對外直接投資:基于跨國比較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孫天琦. 儲蓄資本化、金融企業和工商企業資本金增加與宏觀經濟增長—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的一個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華. 中美儲蓄率比較:從核算口徑到經濟含義[J].金融研究,2010(1):12-30

上一篇:國際教育論文下一篇:新生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