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

2023-04-27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第1篇

有機農業作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有效融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有機農業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全球有機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發展概況

生產方面。根據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最新調查的來自181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目前全球以有機方式管理的農地面積共計6985萬公頃,比上一年增加20%,達到了歷史新高。有機農地面積最大的兩個洲為大洋洲(約占實際有機農地的50%)和歐洲(21%)。有機農地面積最大的三個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50%)、阿根廷(4.9%)和中國(4.3%)。

市場方面。有機產品市場約90%的銷售額來自北美和歐洲,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依然是美國、德國和法國(近四年三國均位列前三,銷售額占比依次為43%、11%和9%),中國位列第四(8%)。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有機食品銷售持續穩步增長,銷售額達到近1000億美元,然而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個挑戰是全球有機行業標準數量不斷增加,增加了認證的復雜性;第二個挑戰是需求集中,北美和歐洲的有機食品銷售占據了總額的近90%,亞非拉地區都需要大力發展國內市場;第三個挑戰是供應短缺,有機食品銷售額在2003-2017年間增長了近3倍,然而有機農地面積的增加則相對較少,未來有機食品很可能發生供應不足的情況;第四個挑戰來自貿易協定,全球有機食品行業受到了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中美貿易戰嚴重打擊了美國的農業出口,英國大多數有機食品的原料和產品出口目的地是其他歐洲國家,脫歐也將對歐洲有機食品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原國家認監委)的調查統計,截至2018年底,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增加到了64家,中國境內共有12226家企業獲得了中國標準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8955張,按照中國有機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的作物種植生產面積達到313.5萬公頃。2017年是中國有機農地面積增長較快的一年,比2016年增長超70萬公頃,增幅逾32%,為有機農地的全球性增長做出了貢獻(全球增幅近20%),是2017年有機農地增長量第二位的國家。

受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是獲得有機產品認證最多的兩大區域。東北地區以其獨特的區域資源優勢,聚集了較多的生產基地和企業,以2018年為例,黑龍江省有機產品獲證企業數量占全國的9.5%;而東部沿海地區市場比較活躍,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加工企業較為集中。近年來,四川、貴州等地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當地政府的支持,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迅猛。但總體上看,我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數量依然呈現東多西少的特點。

從行業分布看,中國的有機產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種植行業,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2013—2018年種植類證書的發放量占證書發放總量的比例均超過了60%,加工次之,占比在25%?30%,畜禽類占比5%左右,水產類3%左右。

市場方面,有機產品供大于求,存在生產者生產出來銷售不暢、消費者雖有需求但對有機產品信任度不高、購買力不足等問題。2015—2018三年的有機產品消費額逐年上升,且每年消費額所占產值比例也逐年上升,2018年估算的有機產品消費額占當年產值的45.4%。中國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機產品中,初級農產品占總出口貿易額的80%,其次為加工產品,沒有動物產品出口。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鑒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對土地單產的要求,有機農業顯然無法滿足我國糧食總量需求,這決定了現階段我國無法全面發展有機農業,而只能采取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適度規模發展戰略。除了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發展有機農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業標準化程度較低,產業化水平不高,質量安全檢測監控力度較弱;二是現有生產技術水平較低,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不夠先進,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缺乏;三是很多農業從業者素質不高,安全生產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四是有機產業市場影響力不足,有機生產與有機消費市場之間脫節,缺少有效的產品流通渠道,導致有機農業市場發展滯后,受到其他農業產品的制約。

1. 有機農產品認證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尚不完善

盡管我國有機農業相關法規和認證標準已基本形成,但認證標準和執行體系尚不健全,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有機法規和標準均由部委制定頒布,沒有提升到國家法律層面,國際上缺乏信用認可度。2016年底,中國與新西蘭簽署雙邊有機互認協議,這是我國對外簽署的首個有機產品認證政府間互認協議。為實現與更多國家的等效性互認,需要進一步完善認證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提升中國有機認證制度的權威性和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有機產品、標準及認證走向世界主流市場。

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大量不合格有機產品得以上市流通,影響我國有機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對有機農業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有機認證機構和企業的監管主要依靠由原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成的市場監管部門,對更加熟悉農產品生產理論、技術、經驗的農業部門的職責未進行明確界定。市場監管部門對有機農產品的監管也主要集中在銷售環節,對生產環節中存在的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不足。

上述問題導致中國的有機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不僅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立足,在國內市場也缺乏競爭力。

2. 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落后

我國農業生產中還存在著現代生產技術較為缺乏、防治病蟲害能力較為低下、有效的生物農藥品種較為稀少等問題。目前,有機農業生產理論、配套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夠,有機農業生產中可使用的有效替代投入品缺乏,符合標準要求的有機食品加工工藝、可替代的加工配料少,缺乏專門進行有機農業研究和教學的機構,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經營者,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規范有較強的需求,有待完善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增強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服務。

3. 有機農業勞動者的素質能力有待提高

素質高、能力強的農業勞動者、技術人員、農村基層管理者是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的根本力量。一方面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尚未建立完善的質量認證、追蹤體系,使得有機農業產業有許多空子可鉆,有機農業生產者素質參差不齊,以普通農產品冒充有機農產品的報道屢見不鮮,使得消費者對于有機農產品的信賴度下降,更加擠壓了有機農產品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有效農業勞動力大量流失,老齡化、女性化趨勢明顯,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農業精英人物。

4. 有機產業市場影響力小

有機產業相關企業沒能夠很好地宣傳有機農業,沒能與市場中間商有效合作或者發現適合有機產品銷售的方式,使其與消費者市場銜接不緊密,缺少有效的產品輸出渠道,使得大眾大多對有機農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足,消費易受價格影響,甚至對于產業的成熟度與安全性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產生忽視或拒絕的心理,這大大降低了有機農產品的銷量,影響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對策

1. 加強有機農產品標準和規范建設

標準化是解決質量問題的根本,也是發展有機農業和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重要保證。應在《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及有機產品認證相關技術法規體系框架下,著力加強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建設,深入研究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有機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盡快填補我國有機農產品的產品標準與技術規范空白。有機農業發達的國家都有關于有機農業專門性的法律,我國有機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目前并不完善,所以,我國要發展有機農業、加強有機農產品質量監管,就必須加強立法、建立有機農產品獨立的法律體系。只有明確了責任主體和懲罰機制,才能在后續監管過程中有法可依。

2. 建立和完善技術和咨詢體系

國家須充分利用現有的中央和地方各級科研機構、院校等的科研力量,進一步整合資金、人才、設備和技術等各種資源,并不斷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足夠數量的不同層次有機生產技術研究和咨詢機構,盡快對全國范圍內不同區域、不同優勢品種、不同生態類型的有機生產和加工技術進行系統、廣泛、深入地研究,并使之迅速成為較完整的體系,為后繼大規模的有機生產提供足夠的技術儲備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立足于自主研究創新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積極外引相關先進技術、人才、裝備和資金,推動我國有機產業的穩步發展。

3. 培養高素質新型農民

增加農業人才投資,開展新型農民和“三農”人才培訓,充分發掘培養農村精英人物,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政策扶持留住農業人才,讓農民成為有知識、有技術、高素質的新型職業人,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提高有機農產品市場影響力

英國和美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得益于零售商對有機產品的大力推廣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我國有機農業的生產者應該率先推動市場發展,對民眾進行正確的有機產品科普和宣傳工作,通過溝通支持和宣傳活動刺激需求,讓“有機”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政府對民間組織可以進行一定的鼓勵與扶持,民間組織不僅可以增強相關管控,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更貼近民眾的渠道更深入了解有機市場的潛在需求,通過宣傳和普及有機農業相關知識,增大有機農業的受眾面。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第2篇

關鍵詞:家庭教育;中美差異;原因;結果;獨立

1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1.1 教育內容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培養兒童的獨立能力是主要內容。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孩子們在兩歲或三歲的時候必須和父母分床睡。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美國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安全,讓孩子自主選擇和決定其他與學習、玩耍等有關的事情,并不過多干預。第二,美國父母認為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因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有資格也有義務對家庭事務發表意見。美國父母重視給孩子們自由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可以勇敢地參與公共事務甚至國家事務的決策。一位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曾經說過,盡管有時孩子的意見最終并沒有被父母接受或采納,但這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有很大的影響。第三,美國家庭教育包括多種教育,而這些教育不僅與知識有關,而且與心理健康等有關。然而,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父母總是向子女灌輸一種觀念——每個子女都應做到順從,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不能也不該違背父母的意愿和良苦用心。另外,中國父母反復叮囑孩子們努力學習是他們唯一的任務和責任,其他事從家庭里的重大決定到做家務等瑣碎小事他們一律不用插手。大多數中國家長認為他們對孩子的義務是盡可能地為其創造好的條件,這樣孩子們將來的道路可以走得更順利一些。在激烈的學習和應試競爭中,中國家長大多教育孩子要有求勝心和功利心,凡事要做到完美優秀,而衡量是否優秀完美的重要標尺就是學業方面的成就。[2]此外,中國家庭教育在內容分配和重視程度方面存在著一個嚴重的缺陷。大多數家長對知識教育的時間精力投入和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體育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這種做法嚴重阻礙孩子們的全面發展,而家長們大多意識不到這一點。

1.2 教育目標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快速、輕松地適應外部環境并能夠獨立生活的能力。此外,美國父母堅持引導和幫助他們的孩子成為全面成長和發展的獨立個體。然而,中國父母更傾向于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成功人士,一生順利光鮮。

1.3 教育方法不同

因為對孩子個性的尊重,美國父母更喜歡提出建議而不是向孩子們發號施令。更重要的是,他們重視培養孩子的參與和實踐能力,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并嘗試自己完成。正如電影《超級奶爸》中所展示的,謝恩·烏爾夫通過引導和訓練等方法幫助孩子們掌握許多技能。然而,中國的父母則采用了相反的方法。由于他們對自己豐富的經驗很有信心,他們把知識和技能代代相傳,他們的孩子只需要照做,不需要有任何疑問和質疑。另外,中國父母傾向于勸說孩子們牢記固有的理論,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檢驗其正確與否或科學與否。

1.4 教育特征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美國父母會有意識地在家庭中營造一種開放和民主的氛圍。自孩子出生起,美國父母就把他們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把他們和自己捆綁到一起。此外,美國父母重視平等和尊重的力量。他們尊重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們時刻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對待。比如美國父母常常蹲在地上,使自己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從孩子的視角看事物,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并和藹地對他們微笑、點頭示意,讓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看到父母對平等觀念的身體力行。美國父母同時也重視教育孩子如何獨立明智地管理金錢。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著自己規劃零用錢。然而,中國的家庭教育特征卻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父母往往會像對待溫室的花朵一樣對待孩子,盡力保護孩子免受任何挫折和傷害。另外,在一些中國家庭里,父母致力于為孩子的一生鋪平道路,使其每一步都安穩穩定,這就是中國父母所謂的“防患于未然”與“未雨綢繆”。還有一些父母則嚴格甚至嚴苛地培養孩子,他們給予孩子強制的指示并要求其必須完成,而孩子只能抑制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遵從他們的意志和安排。另一些父母則溺愛孩子,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只求孩子心滿意足。整體來說,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義務和等級分明,教育的實施和開展大多以父母傳授孩子接受的方式為主。

1.5 教育指導方針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重視激發創造力,而中國家庭教育則重視服從和傳承。美國家庭教育提倡自由發展,而中國家庭教育則提倡以密切的監督促進發展。美國家庭教育強調個人主義,而中國家庭教育則強調家庭集體主義。美國家庭教育重視父親和母親都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負責任地教育孩子,而中國家庭教育則更多地強調且僅僅落實母親在教育和家庭事務中主要角色的扮演,父親的分工更多的是努力工作以養家糊口。美國家庭教育鼓勵孩子們之間進行相互合作,實現共贏,而中國家庭教育則堅持孩子們之間要在各方面進行激烈的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在美國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鼓勵孩子們成為獨特的有創造力的個體,而在中國家庭教育中,父母則更傾向于將他們的孩子與其他所謂的優秀孩子進行比較,使其也達到這種優秀水平。

1.6 教育潛在問題不同

美國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自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這會導致許多有關孩子和青少年的社會問題的出現。此外,他們對理性主義的過度重視和強調也會導致子女缺乏贍養老人的責任意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過于強調寓教于樂,這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導致孩子學習水平的下降。然而,中國家庭教育的潛在問題卻基本相反。由于中國父母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和學業成就,中國孩子很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另外,由于孩子們被剝奪了可以犯錯誤的嘗試機會,他們往往缺乏創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且,由于中國父母為孩子鋪好了路,一旦遇到障礙和挫折,中國孩子可能會變得懦弱和不知所措。由于內心深處承受著很大的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壓力并且很少知道如何釋放這些壓力,中國孩子可能會遇到一些他們的父母很難察覺到的心理問題或疾病。

2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形成的原因

2.1 歷史背景不同

美國是一個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短的移民國家,腐朽陳舊的思想和文化殘留較少。在多元的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影響下,美國人民可以輕松快速地接受新事物,突破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因此,他們更看重冒險和創新精神。然而,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特別是因為受到封建小農觀念的影響,古代中國人民的自我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他們的文化價值觀不僅保守又傳統,而且節制且被長期壓抑,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

2.2 經濟形式不同

美國擁有先進的生產力和繁榮的商品經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美國人民承受的壓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小。此外,美國社會已經建立起來了健全的社會制度,提供了足夠的跳槽機會,勞動力可以自由流通。因此,美國人民大多對就業持樂觀態度。而且,美國父母認為只要他們的孩子將來能有所發展,他們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商品經濟使生產力的發展處于一種頻繁變化的過程中,所以美國父母并不覺得他們的孩子能一直穩定地生活并保持著同樣的工作。因此,美國父母從更微觀、更全面的視角和“以相對穩定性應對流動性”的方式出發,大力培養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使他們可以從容應對未來的一切變化。然而,由于中國生產力相對落后,中國人民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大。中國社會強調人的學歷,并視其為證明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由于行業流動性差,中國人民只有有限的工作范圍可以供他們選擇,所以中國人經常把“賭注”押在一份固定工作上。因此,中國的父母堅持培養孩子獲得更高的學歷,并用此找到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來確保他們以后的生活安穩穩定。

2.3 社會條件不同

美國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健全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所以美國父母并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相反,他們認為自己以后可以在養老院度過晚年,這樣他們的孩子將來就不用過于為他們擔心。因此,美國父母認為一旦他們幫孩子成長到18歲成年,他們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職責。至于孩子未來將走向何方,父母認為這取決于孩子本身。然而,在中國,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更傾向于將個人未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考慮在內。他們把孩子視為私人財產,并期待孩子們對他們懷有感激之情,這點可以通過他們培養孩子的方式體現出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中國父母把打罵孩子當成他們的私事,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更不必說法律的約束了。正如電影《刮痧》[3]中所展示的,徐大同當著很多人的面打了自己兒子的臉,原因是他和老板的兒子打了一架,這一舉動使他的美國老板很吃驚,覺得完全不能理解。

2.4 思維模式不同

美國人重視理性主義并將其視為對待家庭成員和處理家庭事務的基本原則。美國父母強調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平等,各自承擔對彼此的責任和義務。然而,中國人更重視情感,他們把人倫道德作為家庭教育的指導原則。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他們總是把情感放在首位。他們精心照料孩子,但作為回報,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對他們表現出感激,并在未來以“投桃報李”的方式回報他們。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人總是對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這也揭示了中國家庭教育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功利性。

2.5 價值導向不同

美國人民強調獨特的個性和以人為本的個人主義,其文化核心是自我實現。美國人民重視確保自身利益和鼓勵自我發展。一位著名的美國學者曾經說過:“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會習慣性地制定一個非常小的目標——自我成就;在每個家庭中,個人是擁有最高價值的基本單位。每個人都獨立于家庭關系,不依賴于任何其他家庭成員。因此,在美國家庭中,父母有意識地把自己和子女視為兩個彼此相互獨立的單位。他們不僅尊重孩子的意志、興趣和愛好,而且還認真對待自己的需求和對生活的追求和享受的過程。他們很少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呆在家里照顧孩子。”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國人民強調共性。中國人認為個人價值只能在與他人的相互作用的關系中實現。中國家庭大多崇尚關系親密的家庭關系,但有些父母在這種關系中不但失去了自己的“自我”,也很少尊重孩子的“自我”。許多中國父母把子女視為自己價值的延伸,他們其中的一些甚至讓子女負載他們傾其一生也實現不了的厚重期望。

3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結果

3.1 適應社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獨立生活是美國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課程。由于美國孩子在18歲時必須與父母分開生活并自己謀生,所以當他們只是小孩子的時候,美國父母就訓練他們應付各種各樣的情況并幫助他們獲得獨立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國孩子僅僅很好地掌握了知識和理論,他們很容易就會被不斷變化的社會淘汰。另外,在中國,孩子即使結婚后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并不少見。不少孩子“玻璃心”,經受不起挫折,也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另外,近年來“啃老族”群體的不斷擴大,反映出中國教育中對孩子的獨立生活教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2 人際關系

美國孩子大多外向且很好相處,而且他們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和他們的伙伴、鄰居甚至是他們并不熟悉的人相處。因此,他們能夠應對和處理不同的人際關系。然而,由于中國父母在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方面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中國孩子更害羞、內向,這使得他們在與人交往方面欠缺經驗和能力,往往很被動,也很難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3.3 與家庭成員的內部關系

由于美國孩子生活在比較民主和放松的家庭氛圍中,他們尊重其他家庭成員并更容易做到與他們融洽相處。但在中國家庭中,孩子們需要小心謹慎,不犯任何錯誤或挑戰父母的權威,他們對父母既有敬畏心又有恐懼心理,這難免使得家庭關系有些僵硬。相對來說中國孩子和爺爺奶奶等有更好的關系,因為他們總是無限地縱容和溺愛他們,但這與平等沒有任何關系。

3.4 贍養老人的責任感

由于美國人民認為贍養老人并不是他們的絕對責任,他們贍養老人的責任意識很弱。然而,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強調仁愛和孝順。中國人把孝順當作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美德。不盡心贍養老人的子女會受到良心的拷問和公眾道德的嚴厲譴責,這種觀念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大多數人會遵循孝順的美德并贍養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

4 結語

總的來說,本文對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進行了比較性研究,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和特殊案例本文并沒有囊括到。需要強調的是,本文只是進行客觀分析,而不是為了對中國或美國家庭教育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通過對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比較分析,希望本文能對未來中國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參考文獻

[1]Lizza Pin,黃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233- 237.

[2]江玉清.實用主義視角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 外語學界,2014,3(00):256- 264.

[3]王文銘.跨文化視角下中美文化對比分析——以電影《刮痧》為例[J].好家長,2016,(21):249.

[4]曾芝蘭.論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162- 163.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第3篇

(1)書信,包括正式書信和非正式書信、(2)計劃、(3)梗概、(4)報告、

(5)評論、(6)創作。美國語文教學則傾向于從寫作能力要素的角度對文體進行分類。對各文體的訓練要求可以較明顯地反映這一特點。例如“梗概”的寫作要求是:“記下主要的事實,接著要用完整的句子寫下來,用不同的方式將它們連接到一起,然后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詞和材料。最后使文字比較簡潔。”從這一段介紹來看,“梗概”的寫作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相當于我國作文教學中的縮寫。再如,對“創作”并沒有嚴格的文體形式上的要求,而是把它定義為“創造性寫作”,并提出了“真誠、感情、獨特性”三點要求,指出:“說明性文章傾向于使讀者思考,創造性的寫作則是讓讀者感覺。創造性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態度,沒有哪兩篇文章是完全相同的。”這里所說的“創作”并非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文學創作,而是指寫作中的創造能力。美國語文教學中的“實用文”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體概念,而是突出各類文體中的“實用性”。這與我國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文”是有所區別的。我們所說的“應用文”是指實用功能很強的一類文體,可以劃分出若干種具體的文體,每種文體都有形式上的特殊要求。從邏輯上看,美國語文教學對文體的分類顯得不夠嚴謹。但各種訓練文體都從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中美實用寫作教學比較研究: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第4篇

縱觀幾十年的中美貿易發展史, 可以觀察到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美國和中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有較大差異, 必然會造成兩國貿易結構的差異性。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 “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明顯加重, 導致美國挑起的貿易保護爭端逐漸升級。

2 中美貿易戰的概況

近幾日, 中美貿易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從去年美國針對中國知識產權進行的301條款調查, 到特朗普演說中將中國等貿易重新定位為“對手”而非伙伴, 這一系列舉動都顯現出中美雙方貿易日趨緊張的氛圍。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 根據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 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 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

作為還擊, 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上7點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 擬對自美進口的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至此, 不少人都認為, “中美貿易戰”的打響已是箭在弦上, 一觸即發。

3 中美貿易戰的原因

3.1 2017年中美經濟增長差距較大

2017年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 美國經濟增長狀況可能并未達到特朗普的預期。2017年, 美國GDP同比增長2.3%, 增速高于2016年, 顯著低于2014年與2015年。而中國, 2017年GDP同比增長6.9%, 明顯好于2016年的2.21%。這一系列數據讓特朗普感受到壓力。

3.2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較大

在經歷了2016年的逆差縮小后, 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進一步增大, 并達到了歷史新高的3752.3億美元。根據中方統計, 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 占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而據美方統計, 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 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 同時美國的對外服務貿易順差, 也連續三年出現下滑。貿易逆差讓特朗普政府感到不安, 也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

3.3 為2018年美國選舉做準備

稅收改革、貿易保護等是特朗普競選時的承諾。在2017年推進稅改后, 2018年特朗普把貿易保護作為重要議題。今年美國選舉對于特朗普來說可謂至關重要, 2018年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年, 11月美國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 5月就將進入選舉的投票期, 特朗普通過“貿易保護牌”向選民拉票, 以繼續維持優勢地位并爭取未來連任。

4 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1) 中國方面:出口萎縮, 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同時根據美國對中國加征稅領域不是中國更具比較優勢的中低端制造, 而是高科技產業, 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領域等??梢姇χ袊叨酥圃彀l展及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2) 美國方面:民眾生活成本增加, 制約消費。美國加大對中國稅收, 雖然會保護其國內一部分行業, 但也將損害一些行業及消費者的利益。若美國對中國制造進一步提高關稅實際上將等同于向消費者征稅, 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 制約美國消費, 影響居民生活水平。

5 中國的對策

5.1 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會阻礙中國進一步的發展。借中美貿易戰之機, 我們要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堅定不移。只有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質量, 才能發展得更好。

5.2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 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美國的“美國優先”戰略為中國擴大國際影響力提供了發展空間, 而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為周邊國家帶去了投資和貿易機會, 促進共同發展, 增進理解信任, 有利于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擴大中國的影響力。

5.3 制定新的立國戰略

中美關系作為中國最大的外交關系, 我們需要認清中美關系的本質, 它是新興崛起大國與在位霸權國家的關系。從過去幾百年的歷史來看, 當前所面臨的貿易戰是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 但中國所需要解決的, 是新的立國戰略問題, 面對未來政治經濟形勢演化趨勢以及世界發展變化, 我們需要做出長遠的戰略定位。

6 中美雙方合則兩利, 斗則兩傷

中美貿易由來已久,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 合作共贏是最好的選擇。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下, 打貿易戰沒有贏家, 只會雙輸。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各國相互依賴, 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中美的貿易摩擦需要對話協商解決, 來維護長遠的合作伙伴關系, 也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摘要:2018年3月22日, 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 并實施投資限制”。很多研究學者認為, 這標志著新一輪中美貿易戰的開啟。對此, 中方積極應對, 態度明確, 堅決維護中國國家利益。

關鍵詞:關稅,貿易戰,中美

參考文獻

[1] 周東洋.多邊秩序下的中美貿易戰[N].中國貿易報, 2018-03-15.

[2] 北夢原.中國不希望打貿易戰但能應對任何挑戰[N].工人日報, 2018-03-12.

中美聯合公報范文第5篇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時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是當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而對中國儲蓄的分析則是經濟結構轉型研究的核心要點。作為國民儲蓄的重要構成,企業儲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由于國民傳統觀念上對儲蓄的青睞、企業有意逃避社會責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體改以來中國企業如此高的儲蓄率。過高的企業儲蓄率不僅造成企業內部資金運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加強對企業分配行為的約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關鍵詞:企業儲蓄;高位

企業儲蓄又稱公司儲蓄,是指經庫存估價和資本消耗調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潤,它是國民儲蓄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投資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我國國民儲蓄率快速上升,特別是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已引起廣泛關注。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的資金流量表,從1992年至今,居民儲蓄率逐漸下降.政府和企業儲蓄率逐漸上升.其中政府儲蓄增幅相對小,企業儲蓄增幅較大。因此國民儲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是企業和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特別是企業儲蓄增長。因此,分析中國企業高儲蓄原因是破解中國高儲蓄問題的關鍵點之一。

一、中國企業儲蓄情況

中國企業儲蓄率依然處于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靜,2013)。其中,民營企業儲蓄率整體水平約為25.3%,低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但是民營企業儲蓄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而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儲蓄率水平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國企業儲蓄率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低,資金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高。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企業儲蓄率有了一個更為明顯的提高(余靜文,2012),從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達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幾十年里,企業儲蓄率卻只增長里了3.1%,可知企業儲蓄率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從實證研究結果來看,企業儲蓄率與總儲蓄率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相關系數為0.098,說明企業儲蓄受國民總儲蓄的影響很大。

綜上所述,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企業儲蓄率有較大差別,但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儲蓄率都在不斷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總儲蓄率的上升。企業儲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對勞動者報酬的壓榨,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還減少了儲蓄減去投資之后的差額,投資的減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分析我國企業儲蓄高漲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與總結,對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解釋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中國企業儲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業在利潤增加的同時卻有意減少分紅的上繳 (樊綱等,2009)。企業儲蓄過高是導致中國外部經濟失衡的關鍵因素,這一方面歸因于企業利潤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歸因于企業股利分紅不足(余靜文,2012),因此應鼓勵企業分紅(劉遵義,2009)。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夠完善,企業信譽度偏低造成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的信貸約束也較高,因此企業往往傾向于降低分紅來提高儲蓄率以增強預防性動機,

(二)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本大幅度增加了企業利潤(李揚、殷劍峰,2007),因此中國企業儲蓄率過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可支配收入相對于勞動者報酬不斷提高帶來的收入結構和儲蓄結構的失衡(樊綱,2013)。1992年我國對分配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財產占比明顯下降,這意味著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的資金份額減少,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同時說明企業部門的利潤以及政府從企業部門獲得的生產稅凈額在相當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轉移的結果。

(三)銀行業內部結構因素對于企業的融資狀況和儲蓄行為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譚之博 趙岳,2012)。中國的銀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從銀行融資的份額,迫使企業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來發展,以緩和外部融資的約束。因此高銀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國的財政職能至今沒有實現真正轉型,財政支出依然以投資性支出為主,這對企業高儲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洪樺 梁中 席正陽,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儲蓄以資本轉移的方式轉化為企業投資。(2)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投資轉移。

三、建議與總結

一個企業的儲蓄率不僅關乎自己未來的經濟增長,而且對整個宏觀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都至關重要。過高的儲蓄率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降低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減少中小民營企業的流動性約束,降低私營企業留存收益比重,同時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培養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不斷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在此條件下, 逐步提高其對勞動者支付報酬的水平,減少對低勞動力成本的依賴,引導企業提高分紅比例,制定合理的國有企業分紅政策,以應對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本文在對已有文獻研究總結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企業高儲蓄率的現狀,提出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中國企業儲蓄都處于較高位且還在不斷上升的事實。然后從企業分紅低,勞動力、資金成本低廉,財政職能未完全轉型,銀行集中度高,“資源租”內化成為企業利潤等方面解析了企業高儲蓄的原因,最后給出作者的思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余靜文. 信貸約束、股利分紅與企業預防性儲蓄動機——來自中國A 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揚,殷劍峰.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

[3] 江靜.中國企業儲蓄率———來自企業的微觀證據.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0)

[4] 樊綱,呂焱. 經濟發展階段與國民儲蓄率提高:劉易斯模型的擴展與應用[J].經濟研究(3):19-29

[5] 李揚,殷劍鋒.中國高儲蓄率問題探究—1992-2003 年中國資金流量表的分析[J].經濟研究[J],2007(6):14-26

[6] 譚之博,趙岳. 銀行集中度、企業儲蓄與經常賬戶失衡.經濟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黃保東. 儲蓄、公司治理、金融結構與對外直接投資:基于跨國比較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孫天琦. 儲蓄資本化、金融企業和工商企業資本金增加與宏觀經濟增長—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的一個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華. 中美儲蓄率比較:從核算口徑到經濟含義[J].金融研究,2010(1):12-30

上一篇:五中全會公報下一篇:六中全會公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