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

2023-06-08

第一篇: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

論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摘 要】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3月23日凌晨向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對全球資本市場短期內產生重大的影響。全球的兩大經濟體之間打貿易戰,無疑對世界經濟前景產生悲觀情緒,納斯達克指數和上證指數也隨之出現了大幅下跌行情。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地震,此輪貿易戰的發起者美國也不能幸免,納斯達克指數創11年來新低。A股也在6月19日創造了單日最大跌幅下跌3.78%,并在之后的一個月里持續下跌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800點,市場受中美貿易戰的恐慌情緒持續。假如中美貿易戰持續,筆者認為美國并不能向癱瘓中興一樣重創中國經濟,也不會像特朗普推特上表示的那么勝券在握。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股市

隨著全球化的層層深入,各國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中美兩國作為當下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方的貿易不僅影響本國的經濟,也對國際社會全球化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維持中美貿易良好的發展,對中美兩國及世界經濟穩健增長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期由美國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正式開打,形勢嚴峻,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又對中國金融市場乃至世界金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

一、中美貿易戰發展階段

(一)摩擦階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權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展開“301”調查,就中國涉及侵犯美國知識產權,以及強制美國企業轉讓高科技技術進行調查。這一舉措帶有很強的單邊保護色彩,使得中美貿易關系緊張,是中美貿易戰的導火索。

(二)貿易戰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調查結果,將從中國進口商品進行大規模的增收額外關稅,中方發言人表示:“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害怕打貿易戰,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

(三)貿易戰開戰:4月2日,我國財政部發言:對原產于美國的七類共計12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四)貿易戰逆轉:4月8日,特朗普稱:“習近平主席和我們永遠是朋友,中美將就知識產權等問題上達成一致。”美方對貿易戰態度緩和。

(五)貿易戰持續升級:6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發表不利于貿易戰的言論,決定對中國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關稅,涉及的領域多達1300多個類別。中國政府立即做出回擊,對來自美國的30億進口商品加收關稅,全球最大的兩大經濟體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貿易大戰,全球股市紛紛下滑。

二、中美貿易戰的歷史借鑒

(一)以史為鑒:美日貿易戰

美日貿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國對日貿易逆差急劇上升,1985年約為462億美元,約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斷升級,直至1985年雙方協商達成“廣場協議”。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日美貿易戰逐漸結束。日美貿易戰雖然不是中美貿易戰的重復,但就美日摩擦并進一步升級至最終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短期來看,美國通過單邊的貿易保護強制性地限制了貿易逆差,短時間內改善貿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兩國貿易額轉變的因素應該是日本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在美日貿易戰期間,雖然從表面上看每一階段的貿易談判都能轉變美日貿易赤字,但從長遠來看貿易赤字卻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國的高科技技術水平的上升,從而將自身的產業升級,令美日貿易結構在貿易摩擦中不斷重塑,貿易差額得以擴大。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反而從另一方面促進日本調整產業結構。

從匯率來看,美日貿易戰對日本的影響持續了3至5年,而從經濟增速來說,貿易戰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僅僅在1986年1年內體現。因此,貿易戰導致的日元升值、貿易量下降、對日本的經濟造成短期沖擊。

雖然美日貿易戰和中美貿易戰之間存在很多相似點,無論現在的美國和當年的美國都存在很大的貿易赤字,受著來自國內的很大壓力,但是,中日在對美國的政治上還是貿易上都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根本沒有可比性。與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國政府堅定地保護民族利益,斷不會拿核心利益作為交換。

三、中美貿易戰產生的客觀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主張和大選的“初心”

在大選期間特朗普就極力鼓吹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勝選后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核心便是在于此,比如稅改法案、加快加息節奏、收緊移民政策,對中日歐甚至是加拿大這樣的傳統盟國全面開打貿易戰??芍^以美國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宣戰,規??涨?。

財稅政策:特朗普倡導積極減少政府開支,廢除奧巴馬政府的醫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門招聘。特朗普另一個核心措施是減稅以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

貨幣政策:為了保護傳統的制造業,他單方面的將中國假想為匯率操縱國,多次發表言論表明要調整利率政策。

貿易政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更為激進,為實行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反對自由貿易。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

對中國的立場:特朗普在對華的政策上立場十分強硬,將中國假想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宣揚中國威脅論。特朗普經常在公開批評中國,將美國的困境單方面的歸咎于中國的崛起。他甚至表示要加強美在東海、南海的軍事部署,從而達到威懾中國的目的。

(二)中美貿易沖突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甚至是政界人士認為:由于中國對美國過度出口,影響了美國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從而減少美國本國勞動力的就業,抑制了美國國內的消費需求,首要措施就是急切的消減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貿易摩擦表面上是雙方戰術的過招,實際利與弊卻取決于雙方各自的經濟差異。

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的名單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高鐵裝備、航空產品、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而中國采取的反制措施,對來自美國的30億美元商品增收報復性關稅,涉及包括豬肉、水果等農產品和無縫鋼管、費率等基礎性工業原料。美國作為僅此于歐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僅2017年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5800億美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3600億美金??陀^來講,500億美元的制裁額度,對中美雙方的貿易會產生影響,但無需過分解讀。對于后市仍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四、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短期內由于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復,恐慌情緒蔓延。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運行良好,去杠桿、降成本等政策初見成效。2018年2月,中國中等以上規模企業實現利潤9600億,同比增長16.1%,比2017年12月增速快了5.3個百分點,實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從分析數據中看中國經濟的基礎是十分穩固的,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也在有秩序的推進中,這種向好的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經融市場的支撐是顯而易見的。貿易戰結局也可能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在中國和美國貿易相互依存的時代,逆全球化是沒有發展的,貿易戰不可能有贏的一方,甚至會波及世界經濟,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在貿易戰中我國的部分企業影響較大:通訊、半導體、制造等行業。部分科技股雖沒有像中興一樣癱瘓,但失去美國核心技術支持短期內業績提升舉步維艱。

當然,在貿易摩擦中,中國內需的發展和機構性深化會迎來很好的契機,中國經濟的根基會越來越牢固。

中國股市盡管與自身相比發展較快,但與國家的經濟體量相比并不匹配,就與納斯達克相比體量仍過小。2017年股市市值為56.62萬億元人民幣,同期GDP為82.7萬億元人民幣,存在明顯“錯配”。當然,這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到位有關,也預示著中國股市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CDR、MSCI即將實施,即使面臨貿易戰的沖擊,筆者認為A股也將會是維持上有壓力上有支撐的格局。

【參考文獻】

[1]侯明君.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商情,2016(39):105.

[2]王凱樂.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態勢與中國對外貿易對策[J].中國商論,2017(05):77-78.

第二篇: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有多大?

為平衡美方232措施(即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昨日(4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自2018年4月2日起實施。這意味著中國吹響貿易反制措施的號角,中美貿易戰摩擦升級。美中貿易摩擦大有升級之勢,受此消息影響,美股三大指數在4月第一個交易日齊齊大跌。那么,貿易戰一旦持續下去,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從美國此次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產品領域看,有醫療器械、高鐵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以及航空設備,基本來自“中國制造2025”產業范圍。有分析稱白宮的目標是破壞“中國制造2025”計劃。那么此次中美貿易戰到底會對“中國制造2025”戰略、對中國制造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中美貿易戰背后的驚人真相:狙殺“中國制造2025”!+ 有觀點認為,貿易戰其實早已醞釀,而且這只是美國阻遏中國崛起沖刺階段的“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明確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大國競爭正是此輪貿易戰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國競爭包括制度的持續革新能力、持續的堅強領導能力、整體戰略的科學制定與貫徹能力、持續的產業升級能力、持續的高科技突進能力、強大而可用敢用的軍事實力等。日常而言,科技與產業屬于競爭的核心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經濟遭遇重創,加上長期依賴金融,制造業外流嚴重,元氣大傷??聪旅娴慕y計圖,清晰地呈現美國如何從一個制造業大國變成一個服務型國家的。1990年美國是制造業大國(藍色部分):

2015年美國的制造業(藍色部分)已經很少:

相比之下,那個長期位于產業鏈下游,以加工配套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充當“世界工廠”的中國,卻在不聲不響間異軍突起。

以高鐵、核電為代表的中國高端制造,正在搶灘。最近流傳一個段子:

遙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鴻章中堂訪英,是去歐洲購買船只、大炮和向列強借款。而據傳 2015 年 10 月中國國家領導人訪英的成果匯報由卡梅倫“中堂”完成:“啟稟老佛爺(英國女王),洋人要給我們修鐵路……”

中國GDP總量在2008年超越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德國,2010年又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來,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6年以204億美元之差被美國反超,但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14.2%,增幅創6年新高,再次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更讓美國苦惱的是,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只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這意味著美國人在經濟上,其實已經喪失了遏制中國崛起的能力。

在制造業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據世界銀行數據,早在2013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排名第一,占比達到20.8%。其中,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值更是突破24萬億元,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3,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為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2015年,中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分“三步走”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這些重點發展發展的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這些高端產業領域會直接挑戰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利益。美國有25%的波音飛機、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中國搞C919大飛機以替代進口,波音公司無疑會受損。

數十年的辛苦勞作與自強不息,從服裝鞋帽到高鐵電信,再到未來的宇航芯片,中國的血汗錢持續投入到科技研發,美國的尖端制造業優勢正加速瓦解,強勢追趕的實力必然改變全球力量格局,必然打破西方既得利益。

所以,無論是減稅、讓制造業回流還是挑起貿易戰,對中國科技裝備、信息技術產業提高進口關稅,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方面頻頻發難設限。

那么,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制造業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中美貿易戰對機械制造行業的影響+ 美對華加收關稅對機械行業總體影響:目前來看機械行業受直接影響只有現代鐵路(高鐵)和工業機器人兩大高端技術產業,間接受影響是集裝箱行業需求略有下降(受世界貿易增速下行影響)。不排除美對華進一步擴大加稅行業范圍(低端制造業也加稅)的可能。根據中國海關統計署的數據,2016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行業中機械設備(不含電氣設備)占比約為6.4%,在行業中為第六大出口行業,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機械設備絕大部分為中低端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目前來看美國主要關注中美貿易中強制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加稅行業則主要涉及航空、現代鐵路(高鐵)、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等高端技術產業。但USTR公布的征稅行業定義比較模糊,15天之后公布確定清單,不排除美對華低端制造業也加稅的可能。

如果拉開貿易戰,中國提高美國機械產品的進口關稅,或將加快國產高端裝備的進口替代,這也許是國產高端裝備發展的契機。經過近二十年的工業化和全球化進程,中國已具有先進制造技術及產業化的基礎,并進入工程師紅利階段,50年代蘇聯人也制裁過中國,但是中國人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建設起中國的重工業體系,為中國日后的重工業化做了準備,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港機、集裝箱、船舶、高鐵裝備、核電裝備生產基地,產業變遷不因個人或國家意志為轉移。另外,高端裝備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日本和德國進口,例如機器人的減速器、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控制系統、高端液壓件、高端汽車底盤等,這些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小。當然,中美技術合作、收購美國企業都會受到影響,不利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若美對華擴大加稅范圍(對低端制造業也加稅),則短期對低端制造出口影響較大,也會影響中國出口、投資、收購、技術合作,GDP增速可能下降,因此也可能間接影響其它機械行業。對美國來說,如果失去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也將損失慘重,因此我們認為這種兩敗俱傷的情況是小概率事件,目前還是談判和心理戰的階段。80年代美國日本也爆發過貿易戰,截至1989年,美國貿易代表總計向日本發起了24例301條款案件調查,使得日本政府做出相應讓步,但是80年代后日本在全球制造業的地位反而提升。

1、中美貿易戰對機械各子行業的影響分析

1、高鐵裝備領域:靜態看對收入實際影響較小,但拓展美國高鐵市場難度加大。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我國的鐵道車輛、軌道裝備、信號設備向美國出口額為31.86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額的29.10%,向美國進口額為0.38億美元,占中國進口額的4.93%。我國向美國出口近30億美元的鐵道車輛、軌道裝備、信號設備有可能要面臨25%的關稅懲罰。

靜態看對收入影響較小。目前我國具有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出口現代鐵路裝備的企業不多,基本上僅限于整機廠中國中車(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各核心部件廠商均以國內市場為主,出口均以被動出口形式存在(配套中車的整車出口)。截止17年前三季度中車海外業務收入130.18億元,同時中車在手國際業務訂單937億元,其中機車業務244億元,動車58億元,客車業務30億元,貨車業務27億元,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532億元,新產業及其他46億元,動車占比僅為6.2%。而中車近年來向美國并未向美國出口動車,承接訂單主要是地鐵車輛和機車類產品,2014年10月中車與美國簽訂的首份訂單--波士頓284輛地鐵共5.67億美元的訂單, 2016年中標的美國芝加哥13億美元地鐵車輛訂單等等,截止至2017年10月底中車在美國的地鐵訂單共計1579輛,金額約為31.5億美元,但未來這些車輛主要由中車在在美國投資興建的第一個制造基地春田工廠完成,春田工廠于2015年9月正式開工,美國的主要訂單均由春田工廠進行組裝生產,波士頓284輛地鐵將于2018年開始交付,因而“301調查”對中車能造成的實際影響較小。

拓展美國高鐵市場難度加大。世界范圍內目前生產高鐵的國家主要是中國、日本、德國和法國,而我國掌握了隧道技術、軌道技術、橋梁建設等的核心技術,無論是設計速度還是運營里程,我國高鐵都已經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國和美國在高鐵領域的合作一直未有實質落地,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原計劃將是我國在美國建設的第一個高速鐵路項目,2015年9月13日與我國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XpressWest)就組建合資公司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簽署協議,然而2016年6月9號美國西部快線單方面宣告正式終止與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為建造美國高速客運鐵路而組建合資公司的一切活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美企稱終止高鐵合作項目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聯邦政府規定高鐵必須在美國建造。此后我國也未和美國在高速鐵路合作有其他實質合作,此次貿易戰若正式開打,則未來我國想開拓美國高鐵市場無疑更加障礙重重。

從核心部件進口和技術合作來看,影響較小。根據中車2016年年報的數據,高鐵等軌道裝備整車中價值量拆分分別為車體33%,轉向架9%,牽引系統13%,制動系統20%,網絡控制系統9%,空調7%,輔助供電系統5%,其他4%。我國動車制造的技術原始來源于日本、德國和法國,并在對日德法高鐵技術平臺上不斷消化吸收及創新,與美國的技術合作較少。2017年1月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動車組正式獲得商業化運營資格,6月26日在京滬線上正式雙向首發,目前,復興號已經在京滬、滬寧、杭深等多條線路投入運營,我國再次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復興號正在完善產品系列,未來將成為中國向全球輸出高鐵的唯一標準,因而此次貿易戰對我國高鐵裝備的制造影響較小。

2、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國產本體收入50億元,出口不足3億,影響行業收入不足3000萬,非常有限。2017年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預計達11萬臺左右(2016年銷量8.7萬臺),約占全球總銷量的33%。但是國產機器人銷量約4萬臺,總收入約50億元,市場占比只有30%左右,特別是高端的,幾乎全是進口,機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國占有率合計超50%。由于技術水平較為落后,中國機器人出口數量很少,只有少量的AGV和四軸坐標機器人出口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總出口量2017年不足0.5萬臺,且平均單價低于6萬,預計總出口金額在3億以內,基本沒有出口美國,貿易戰影響很有限,影響行業收入在3000萬以內。但是對中國企業收購美國機器人企業或技術合作,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如果中國增加進口零部件的關稅,將增加國外工業機器人的進口關稅,則國產工業機器人國內占有率將提升,利好行業發展。

3、工程機械:估計行業對美國出口占比小于5%,進口零部件主要來自日本德國,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小。2016年中國對美國出口18億美元,占所有出口10.8%(第一大出口市場),占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總產值4.4%。工程機械行業進口零部件主要是挖掘機液壓件、泵車底盤,這些主要是進口德國和日本,不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三一重工:估計2017年美國收入5億元,占比小于1.5%,海外主要客戶為拉美、印度和東南亞,受到影響較小,三一海外收入中60億來自德國普茨曼斯特,面向全球銷售(主要是歐洲),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另外沒有美國進口零部件,個別出口的用康明斯發動機。徐工機械:2017年出口600萬美元,加上集團的挖掘機共2000萬美元,出口占比不到1%,主要出口一帶一路國家;另外沒有美國進口零部件。柳工在北美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比不到1%。核心零部件恒立液壓海外占比30%,大客戶卡特占出口30%-40%,估計美國收入占比約10%。艾迪精密海外收入占比約12%,估計美國占比5%左右。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的浙江鼎力美國收入占比約15%,而且浙江鼎力戰略是大力開拓美國市場,可能受到影響較大。杭叉集團海外收入占比17%左右,出口北美和歐洲較多,美國是其第三大市場(3%左右),在美國有一家控股子公司以及多方位布局,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安徽合力出口美國的收入占比僅千萬之八,大概年1000臺左右,影響較小。

而美國的卡特彼勒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占比高達20%,受中國市場影響較大,可見工程機械行業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更高。

在收購方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2011年前后分別做了海外并購,目前產能和技術水平已成熟,大部分企業沒有擴張的計劃。

4、集裝箱板塊:中集集團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全系列集裝箱產品的供應商,標準干貨集裝箱和罐式集裝箱的產銷量保持全球第一,綜合占50%左右,勝獅貨柜約占20%,新華昌約占8-10%。中集集團北美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0%,主要是一些基礎的設備(低附加值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美國已完成產業轉移。但是集裝箱需求跟進出口貿易等經濟環境線性相關,長期市場需求在200萬箱/年左右波動,此次貿易戰若開打,則會受到一定影響。中集目前盈利能力及前景較好的板塊為道路運輸車輛業務板塊,收入占比約為25%(絕對額約近200億人民幣),在海外主推廂式車、骨架車和冷藏車三大產品組合,全球占10%左右,2015年美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五,主要是公路物流為主。從該塊業務收入結構來看,北美市場占26%、歐洲13.5%、新興市場8.3%,中國收入54% ;但凈利分別是貢獻41%、6.8%、 7.1%、45%。美國目前只做了掛車,但訂單增長較明顯,而且公司也有明確增加產品系列的安排。雖然中集遵循本地化企業的市場開拓思路,擁有全球工廠,在美國有2個工廠,國內先生產出6大塊零件,然后運輸到北美工廠進行安裝并銷售,但北美市場的道路車輛業務盈利能力較好,貿易戰開打對中集該塊業務利潤會造成一定影響。

5、紡服機械:卓郎智能主要以亞歐為主要市場(兩者合計90%),美國占比約4%左右;杰克股份主要市場是發展中國家,美國占比在5%以下,紡織機械出口多面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到美國不多,卓郎智能的紡機有部分出口到美國,但從該公司了解到,受到影響較小。

6、3C自動化裝備:對國內企業應該是利好。

機械公司中,為下游電子行業提供設備的主要有兩類公司,一類是為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生產企業提供設備的公司,有顯示面板模組、檢測領域的智云股份、聯得裝備、精測電子,玻璃加工領域的華東重機、智慧松德、田中精機等;還有一類是為半導體芯片生產企業提供設備的公司,如至純科技、長川科技等。

對于消費電子設備公司,影響可能較大的是蘋果產業鏈,大部分iPhone手機的零部件生產及組裝在中國完成,但目前來看對蘋果產業鏈,特別是中游的設備公司影響應該不大。一方面,目前對于iPhone是否屬于進口產品還未確定,中國蘋果收入占比較高的企業,直接出貨方是富士康等組裝廠商,富士康組裝成產品后銷售給蘋果。如果對成品征稅,對蘋果的利潤率或份額會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只賺取少量加工與組裝費以及部分零部件供應,而美國從設計、營銷等環節獲利巨大。一臺iPhone X的零部件合計成本約為370美元,在中國大陸實現的增值僅占成本的3%-6%,不足30美元。

機械行業中幾個3C設備公司中,精測電子的主要客戶是京東方,現階段與蘋果關系很小,智云股份、聯得裝備主要是通過臺灣的GIS、TPK進入蘋果,應不受影響。而華東重機、智慧松德尚未進入蘋果產業鏈,田中精機主要是通過立訊精密提供繞線設備,但目前只有田中能夠提供相關設備。所以,整體來看,貿易戰對蘋果產業鏈影響應該較小,對于中游的設備企業,就更加有限了。

集成電路進口或受影響,對設備公司基本無影響。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達2601.4億美元,其中近50%來自美國,若貿易戰開打,集成電路行業可能會受到影響。對于半導體(集成電路)設備公司,至純、長川的主要客戶還是以中芯為代表的國內半導體公司,若未來由于貿易戰芯片進口受影響,則會倒逼國內半導體企業加快投產步伐,加快設備進口替代節奏,對于國內設備企業來說應該是利好。

7、手工具:巨星科技比較依賴美國,美國收入占比估計在60%-70%,受到一定影響,但巨星的手工具和美國企業是錯位競爭,應該不在制裁范圍之內,匯率波動的影響更大。

8、油氣裝備:杰瑞股份受到一定影響,主要海外市場包括俄羅斯、中東以及美國,2015年美國市場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約2%,2016年估計約為10%左右。2016年3月杰瑞股份因違反出口管理法規,被美國商業部列為制裁對象,隨后美國可能故技重施對杰瑞股份多方面調查。杰瑞一些零部件進口來自于美國。另外美國頁巖氣技術全球領先,未來技術合作可能會受到影響。

2、相關公司收入影響測算及子行業零部件進口情況

重點子行業美國零部件進口情況:重點子行業進口方面,除了工程機械液壓件領域,美國的派克、哈斯克、伊頓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外,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領域,美國品牌的進口零部件非常少。

3、附表:歷史回溯及條款細則 小結+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貿易戰,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貿易嚴重失衡迫使中國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深層次目的在于試圖重演1980年代美日貿易戰以遏制中國復興,同時在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拉票。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責任不在中國,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過度消費的低儲蓄模式、全球價值鏈分工以及美國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限制等。

中美貿易戰短期未必全面開打,但如果雙方管理不當,有可能逐步升級。如果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對中國高端制造發展及經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但同時也將勢必增加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推升通脹,制約消費,給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

中國的應對選項包括:精準還擊美國農產品、汽車、飛機等,以打促和;聯合歐盟、亞洲、非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擴大“一帶一路”;匯率貶值;拋售美債;限制美國企業投資;制定新的立國戰略等。

外部霸權是內部實力的延伸,中美貿易戰,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初露曙光之際,中國再度面臨“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貿易戰拉開了全球領導權更迭的序幕,如能成功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將奠定未來內圣外王的基礎。

— END —..............................................................

第三篇:樊綱談中美貿易戰影響

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再次參加博鰲房地產論壇,這么多年逼著我研究房地產問題,也是因為邀請我參加這個會,在這里跟大家學了很多東西,思考了很多關于房地產的問題。

昨天晚上接受媒體采訪,有一位記者問了一個問題,說2001年第一屆博鰲房地產論壇的時候,你說中國做房地產的是最幸福的企業家,你現在還會不會說這句話?我說你們現在可能過得不如前幾年滋潤了,但是中央政府出一個政策,首先想到的是不讓房價漲,說明這日子還挺好過的。

建設雄安新區,先說不能炒房地產;海南建設自由港,也是先說不能炒房地產;剛出一個松動一點的貨幣財政政策,馬上跟著一句話也是不能炒房地產,所以你們的日子應該還是挺好過的。

昨天晚上還有一位年輕的記者提了一個問題,說房子的屬性是居住,又說房子的屬性是商品,它可以不是商品嗎?政府提供的租賃房、公租房不也是住的嗎,為什么不都由政府提供呢?也有另外一位記者提問說,現在的趨勢是大家都在搞租賃房,在淡化商品房。我說首先得承認過去這些年有點忽視公租房、保護弱勢群體的政策,現在需要矯正。但是房地產市場化的方向千萬不能變。

剛才有兩位已經提到了,1998年我們的住房改革,成就了這2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提高政府公租房的比重,但是千萬不能再回到政府大包大攬,完全由政府提供住房的體制。

這個體制下,且不說我們等一輩子排隊分房,你就想想房子的質量,這20年來我們的房子越蓋越好,這不是在替大家說好話,中國這個現象還不突出,你們可以看看俄羅斯,他們過去蓋的那些房子,蘇聯時代蓋的房子一年比一年差,一年蓋的比一年丑,我們已經走到現在,我們一定要堅持主要以市場化發展住房的方向。

我們改革40年,住房改革20年,我們應該還是看到這20年改革的成就?,F在年輕人不知道這些,他們又有買房的壓力,覺得都由政府提供不都好了嗎?所以很多思潮、很多觀點,有人用意識形態來解釋,其實有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在經濟矛盾的產生中,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要重視這些問題,來更好地發展。

今天給我出的題目是關于地產金融、貨幣政策,但是我一開始接到邀請的時候,我記憶中一直是讓我講講貿易戰,而且過去這些屆我每次都講點房地產問題,多數的觀點我也都講了,今天我還是講講宏觀,講講大家關心的貿易戰和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發展的問題,待會兒巴曙松博士還會講貨幣政策、政治局會議的事,你們聽他的,我就講講貿易戰的話題。

貿易戰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還會繼續打下去,特朗普又把2000億提出來了,要收25%的稅,以前說10%,現在提到25%了,更威脅的是對中國的5000億都要加征關稅。大家現在也都越來越認識到問題的本質不在于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的本質是關于科技進步、大國發展、市場公平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大家不要小看這些問題,中美的摩擦早晚會來,也許早來比晚來更好。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的發展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態,我們也需要調整,我們也爭取要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更好地發展我們自己。但是無論如何,大家對這個問題要有一個長期的思想準備,它一時半刻解決不了。

有人提出來談判,我們可以讓一些,但是讓什么都搞不清楚了,沒什么可讓的了,我們能做的都做了,而且我們現在的體制改革,包括對外資的開放也正在做,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廠,還有一個歐洲的化工廠也是百分之百外資在中國建廠,所以各方面的改革都在進行,但是你跟他談這些方面的改變,他也不會理,他還有其它的考慮,今天我不多做國際政治的分析,但是它考慮的問題不是貿易的問題。

但是無論如何還得講講貿易的問題是怎么來的,美國貿易赤字,中國的貿易順差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本身就是不可解決的。美國為什么貿易逆差呢?有三大原因,第一,它的儲蓄率太低。中國為什么貿易順差呢?中國的儲蓄率太高,這是一個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公式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儲蓄率低一定是貿易逆差。

第二,美元是國際貨幣,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有貿易逆差,這是特里芬悖論,美國的精英們不一定不知道這件事,在座的各位錢包里可能還存在著一兩塊錢美元,這個錢怎么到你口袋里?一定是美國人印了票子,買了你的東西,他沒賣給你東西,所以錢就留到了你的口袋里。大家用的美元越來越多,它就每年要有一些貿易赤字。它印美元占了多大的便宜,然后有點赤字它認為吃虧了。

這兩者是一般性的原因,一般性的原因就是它對所有國家都可能有赤字,因為所有國家都用美元,它的儲蓄率低,都要買東西,但是確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特別大。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因素,中國想要的東西它不賣。從貿易的角度,如果各國都發揮比較優勢,貿易是可以平衡的,我們擅長做中低端的東西。

就像以前有一個例子,我們做2000萬件襯衫換它一架波音飛機,它做高科技產品,它的科技發達,它的比較優勢是在于高科技,它就多賣高科技產品,這兩個國家的貿易是可以平衡的。但是問題是它不賣中國高科(4.860, -0.09, -1.82%)技產品,軍火就更別提了,天下哪國的武器最好?美國的武器最好,但是它不賣。結果我們是越來越多的東西自己會做了,我們想買的高科技產品他們不賣,這一定是有赤字的。美國和中國的赤字確實越來越大,誰看著這個表誰都覺得這里面有問題,怎么能夠平衡確實是需要思考的。

中國的發展也對這個貿易赤字有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出口增長一直高于經濟增長,中國的GDP只是美國的60%,但是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經濟上你不如它,但是你是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儲蓄率太高,甚至過高,我們從2000年以后就進入了40%的儲蓄率,這在歷史上是很少有的,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都號稱是亞洲的高儲蓄國家,也只有一兩年是超過40%的儲蓄率,我們從2000年以后一直超過40%,中間還有一兩年超過了50%,儲蓄率越來越高,貿易順差就越來越大。

中國加入WTO以后,也享受了一些特殊待遇,這些特殊待遇現在都被視為不公平,現在國際上討論的問題是,中國應該被當做窮國看還是當做富國看。用以前WTO秘書長拉米的話說,是應該把中國看成一個有很多富人的窮國,還是應該把中國看成有很多窮人的富國。你要是富國的話,就得遵守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如果是窮國的話,還給你一些待遇,中國以前承諾的是15年過渡,15年以后我們有很多還沒改變,確實引起了很多的不滿,不僅僅是美國,包括歐洲、日本都有共同的感覺,這是需要大家關注的。

這次也給我們一個重大的提醒,中國必須進入新的階段,一方面要進一步改革,另一方面我們要在科技上開始進入自主創新的階段這是這次對我們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包括中興事件,而且進一步看出,高新科技的東西必須有自己的發展。

從我們的發展階段來看,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第一階段一定是你什么都沒有,你沒知識,也沒資本,就只有靠廉價勞動力。但是廉價勞動力這個因素是很短時期的,即使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也是很短時期,你不能長期依靠它。

第二階段,我們在過去20年,利用了一個很大的相對優勢,不是低勞動成本的相對優勢,而是后發優勢,通過學習、模仿、引進、消化、吸收,我們減少了大量的研發成本,包括大量的試錯成本,這也是一個企業重要的成本。

什么是試錯成本?除了技術,還包括商業模式的研發成本。以前的研發成本大家都知道風投投10個項目,9個失敗,一個成功就可以了,那9個都屬于試錯成本,以前都不知道這個錢花哪兒去了,現在都知道了,堆積如山的自行車,就是這個創新的成本,這個創新是我們創新的,我們創新的成本就是我們自己付的,其它國家就不用付這個成本了。

到了后半段,我們就發揮了這個優勢,我們引進外資,外資帶來的除了資本還有知識,資本到后來越來越不重要,真正的知識、管理特別重要。美國人把這都說成是偷它的技術,都說是強迫外資進來,我說這樣就沒法講理了,即使中國有很多規定,但是外資來不來是他自己決定的,他是自主自愿選擇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知識外溢,我們通過開放,他們的知識外溢到我們這里來,我們獲得了重大的發展動力和發展的能力。

這樣一個長期學習、模仿的過程往往使我們忽視建立自己的創新的體系,包括忽視保護知識產權,忽視讓知識產權成為研發者的激勵機制,老想靠著政府補貼、政府自主搞點突破,軍用的東西你還可以不計成本,但是現在都是民用技術,芯片是一年兩年就要換一代的東西,這個東西必須要發明創造者有激勵體制,才能不斷有創新,我們往往都忽視了這些。

所有的事都證明,我們必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必須創造新的機制,使我們一方面進一步改革開放,我們繼續要學習,不是說這個階段以后就變了,它都是一個漸進的逐步替代的過程。我們最初是廉價勞動力,后來疊加上了后發優勢,現在繼續要發揮后發優勢,我們繼續要學習,繼續要引進外資,但是與此同時我們要逐步疊加上來我們的自主創新,這是出路的問題。

現在大家比較關心貿易戰的影響,最初的影響一定是不確定性,特朗普又特別的不確定,現在資本市場的變化,首先是不確定性帶來的,真正的效果還沒體現出來。

貿易戰一定是雙輸,大家都受影響。上次是192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把平均關稅提高到57%,它是針對所有國家的,所有國家也反制,結果導致全世界的貿易就像蜘蛛網一樣不斷縮小,從1929年到1933年,幾年的時間從3000以降到了不到1000億,對當時十年的大蕭條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這一定是兩敗俱傷的事情,一定使世界市場縮小,這是毫無疑問的。

特朗普說打貿易戰很容易贏,他的算法是因為他從我們這兒進口的多,他給我們出口的少,所以我們對他懲罰的要少,他覺得他可以占便宜,但是現在已經看到了,特別是在全世界都是產業鏈的情況下,它很難相互之間能夠劃清誰是誰的損失,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另外我們也要看到,貿易戰也許有一些影響,也許對我們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好處。首先是對改革開放的推動,第二是上一次貿易戰美國的出口也下降了30%,它也有損失,這次它也知道會有損失,但是美國仍然要做,它仍然覺得賺了,是因為它外貿出口少了,但是國內的產業發展了,它通過保護國內的產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國內市場大,美國畢竟是一個大國,人口也多,它的經濟的潛力、市場的潛力比較大。

另外,它當時已經有了比較全的產業的分類,各種產業的體系已經建立起來。這和現在不一樣,現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現在要比較起來當時的美國,我們有點像當年的美國。我們的人口規模更大,市場潛力更大,消費的增長剛剛開始,我們的國內市場足以支撐我們的經濟增長。

另外我們的工業門類現在也是世界上最全的,我們在那個門類中可能處于中低端,但是我們的門類很齊,我們自己可以發展。再有一點,美國認為占便宜了,但是我們反過來發展內需,發展我們的產業,我們還是有回旋余地。

還有一點,現在都是產業鏈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個iphone賣500美元,只有8.7元是中國人貢獻的,其它的要么是美國人,要么是日本人的,要么是韓國的,甚至是馬來西亞的。所以它懲罰往往懲罰了自己的一些企業的投放,這個貿易戰打起來就很復雜,效果也很復雜。所以從我們的應對來講,這是一個優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會有一個同盟。

再說到金融風險,現在有人說貿易戰可能會捅破全世界的金融泡沫。我說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歐美的股市也許會有一個調整。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恰恰中國有一個優勢,中國的股市本來就不怎么樣。中國的股市PE值很低,再跌也跌不了多少,美國的股市PE值現在是很高的,它要泡沫破滅,它的影響更大,反倒我們現在的影響比較小。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也不必過于擔心。

對房地產的影響,后面還有嘉賓會說,房地產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它是不動產,它沒法出口運出去,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它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再說說對策,美國對我們500億加稅,我們也對500億加稅,它現在對我們2000億加稅,他們對我們的出口總共只有1300億,我們沒得加了。所以有人出招,讓我們拋美債,這就是打金融戰了,你開辟了一個新戰場,你敢玩嗎?人民幣要大貶,是虧了還是賺了,你有把握嗎?

還有人說我們制裁美國公司,美國公司在中國,就是中國GDP的一部分,就是中國公司,特朗普巴不得你去騷擾這些美國公司,把他們趕回美國,你還去騷擾美國公司?你巴不得現在更多的美國公司到中國來,更多的同盟軍可以跟你在美國國內政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覺得我們要在貿易領域想辦法,你不是對我2000億嗎?我算一下你給我一共征了多少稅,我把這個稅攤到剩下的700億里,我對你的進口商品少,但是我的稅率可以高。我還可以做點高姿態,我本來應該征70%,我現在只征你40%,表示還可以讓一點。我們不去趟別的混水,這樣就占領了道德高地,這不是你要發動戰爭,是他在發動戰爭。

最根本的還是我們做好分內的事情,自己不改革、不開放、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你自己做好了,你繼續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具體要做什么就不多說了。

全球化也不會停止,我們也不會停留在這兒,我們還是相信世界市場仍然是開放的,我們自己把事情做好,可以在國際上取得我們進一步發展的一席之地。

第四篇: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貿易政策對美國總選形勢有什么影響?

核心觀點:

美國中期選舉的重要性堪比總統大選,對于本次選舉,共和黨的選情總體不差,但是從歷史來看,執政黨非常容易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席位,因此,對共和黨而言本次中期選舉仍然有危有機,是一場值得一爭的戰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這一形勢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國中期選舉中,11個搖擺州的選擇不確定性較高,從結果來看,4月以來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藍領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據了主導。

站在中期選舉的政治視角下,我們建議一分為二地看待美國對華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導的強硬貿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為美國爭取到更好的貿易條件,方式包括將多邊談判轉變為雙邊、推動中國加大開放等,近期美墨達成協議、特朗普推動歐美零關稅都顯示出這樣的傾向,那么隨著中期選舉告一段落,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可能趨于穩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開啟談判;另一方面,針對對中國經濟、制度的深層次指責,以及國會通過的限制中國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國政界整體對中國的敵對態度,疊加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不可逆轉的發展階段,在經貿政策方面針對性地限制中國的大方向或將延續。

自美國單方面提起關稅制裁后,多國針對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訴,世貿組織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國提出的鋼鐵關稅,這一歷史可以作為WTO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參考,最終小布什取消了鋼鐵關稅。而在美國質疑多邊貿易體制、挑起貿易戰、質疑中國的同時,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在政策上選擇了進一步加速開放作為應對。

以下為正文內容:

一、 中期選舉與“中美貿易戰”

1、快速了解中期選舉

一般而言,美國中期選舉時間為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本次為11月6日,中期選舉是國會席位選舉,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因而被稱為“中期選舉”。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院每兩年改選一次,各州根據人口比例來分配眾議員名額,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后全部改選。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將就下列5項議題進行投票:

1、投票選出435個眾議院議席;

2、改選參議院三分之一的席位,即改選100名參議員中的33名。參議員每州2個名額,可選連任;

3、對于此前由于其它原因空出的參議員席位,通過特別選舉選出;

4、37個州選舉新州長;

5、地方各州、縣舉行的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

2、共和黨如何才能獲勝?

目前眾議院(The House)中共和黨議員占236席,民主黨占193席,6個席位空缺,總數435席,此次全部改選,共和黨需要贏得218席位及以上才能成為多數黨,較目前情況不能失去超過18席。

根據弗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的大選預測網站“Sabato’s Crystal Ball”的分析顯示,民主黨有稍高于50%重奪國會的控制權,其預測是依照各州以往多次選舉中的政黨傾向進行預測。截至目前在眾議院的所有席位中,有200個傾斜于共和黨,199個傾斜于民主黨,而在剩余36個席位上兩黨勝負難分,這就意味誰爭取到了搖擺席位的一半以上(民主黨19/36,共和黨18/36),誰就能成為多數黨。分析認為,民主黨稍有優勢的原因在于,在一些共和黨在位的選區,民主黨競選表現非常有競爭力,這點從民主黨格外搶眼的政治籌款表現可以看出來。不僅如此,共和黨留出的空缺席位(open seats)非常多(自92年后最多),共和黨需要捍衛41席,而民主黨只需捍衛22席。一般而言空缺席更容易出現兩黨的更替,因此對于共和黨而言這些席位也格外容易受到損失。

目前參議院(The Senate)中共和黨占51席,民主黨47席,共100席;本次改選的35個席位(法定33席+特殊2席)中,原共和黨9席,原民主黨24席、獨立但偏民主黨2席,特殊選舉州為明尼蘇達州和密西西比州。共和黨要贏得參議院選舉,至少需要贏得35個席位中的8席,較目前情況不能失去超過1席。

在參議院選舉的改選州中,19個州在2018年的總統大選中都支持了特朗普;共和黨需改選的8個席位中,有7個都支持特朗普,而在民主黨的改選州中,有11個都支持特朗普,因此單純從這一視角看,參議院選舉中共和黨的勝算更大。眾議院(The House)則是民主黨更為占優。

因此,對共和黨而言本次中期選舉仍然有危有機,是一場值得一爭的戰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這一形勢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從歷史來看,執政黨非常容易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席位,自1938年以來的22次中期選舉中,歷任總統所屬的執政黨,都在中期選舉中落敗或減少議席,只有1998年及2002年除外。因此即便共和黨的“基本面”占優,這也只是決定了共和黨有機會贏得中期選舉,但難言勝算。我們了解美國的中期選舉,本質上也不是為了預測結果的走向,而是了解和認識特朗普政策選擇的一重背景。

3、從經貿結構看中期選舉

如大選一樣,在美國中期選舉中,11個搖擺州的選擇不確定性較高:科羅拉多、佛羅里達、艾奧瓦、密歇根、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內華達、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威斯康辛,搖擺州中包含了4個銹帶州;搖擺州中最為關鍵的4個高票州是俄亥俄、佛羅里達和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州,其中兩個為銹帶州。

而從搖擺州的產業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貿易政策對大選形勢的影響存在著復雜性:一方面,許多州以農業、化工業、金屬為主要產業,這象征著農場主、藍領工人階層,在過去的全球化進程中,他們傾向于認為自己是被拋下、被傷害的一部分,因而本身就對貿易政策保持較高的關注度,并具有反全球化的傾向,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取向很可能有利于吸引他們的支持;但另一方面,農產品、汽車等又是許多州的主要出口產品,中國或其他國家對于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又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不過,貿易等層面的影響發酵需要時間,現階段顯然是前者更加占據主導地位,而通過補貼、和歐盟談判等形式,特朗普也在爭取彌補這一部分負面影響。從結果來看,4月以來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藍領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據了主導。

二、 廣角鏡看“中美貿易摩擦”

1、“中美貿易摩擦”的特殊性

從事實來看,“貿易摩擦”的說法抹去了一些細節,模糊了中美問題的嚴峻性和廣泛性。從美國的官方說法來看,貿易、關稅都只是一種手段,是美國能夠對中國直接產生壓迫、逼迫中國做出改變的路徑,這與美國對于中國投資的限制是異曲同工的,削減貿易逆差從來不是目的本身。自2017年以來,美國在國防、軍事、政治、經濟層面的一系列報告,記錄了美國對中國認知和態度的全方位變化,而這似乎也不支持我們再把中美問題簡單化和短期化。

在美方的301調查報告等等官方報告中,對中國的諸多政策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指責,主要涉及破壞國際秩序、非市場經濟行為、政府在經濟中發揮過多作用、外資限制、貿易壁壘、強制技術轉讓、政府支持的技術掠奪、

2、美國強硬對外貿易政策的廣泛性

2017年初,特朗普一上任即已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今年以來,特朗普的對中、對外政策均十分強硬,2018年初特朗普提出的鋼鐵、鋁關稅廣泛針對了所有國家;此后中美貿易戰打響,特朗普宣布要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500億關稅;在短暫的“和解”后,6月15日,特朗普“撕毀”中美經貿聯合聲明,再次宣布將對中國500億商品征收關稅,而針對中國商務部發起的等量反制措施, 6月20日特朗普又提出將對2000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予以報復,除此之外,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貿易伙伴同樣是摩擦不斷,即使是在遭到對方政策反制的情形下也并沒有停止肆意征加關稅,美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國家的談判也在間歇進行著。

在這樣的時點,重新回顧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貿易主張對于我們認識其政策也有一定指導意義:可以說特朗普較為完整地踐行了他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主張,除了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外,在其他主張上都已經有了相應的政策進展。因此,政策推行固然在時點上與政治事件不無關系,但特朗普重塑全球貿易規則、打擊中國、讓美國在其中受益、決心不可低估。

因此,我們建議一分為二地看待美國對華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導的強硬貿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為美國爭取到更好的貿易條件,方式包括將多邊談判轉變為雙邊、推動中國加大開放等,近期美墨達成協議、特朗普推動歐美零關稅都顯示出這樣的傾向,那么隨著中期選舉告一段落,美國發起的關稅政策可能趨于穩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開啟談判;另一方面,針對對中國經濟、制度的深層次指責,以及國會通過的限制中國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國政界整體對中國的敵對態度,疊加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不可逆轉的發展階段,在經貿政策方面針對性地限制中國的大方向或將延續。

3、各國都是如何應對美國行動的?

自美國單方面提起關稅制裁后,多國針對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訴,但至今WTO仍未顯現出作用。

世貿組織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國提出的鋼鐵關稅,這一歷史可以作為WTO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參考。2001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通過發起“201調查”,裁定85%經查的鋼鐵進口對本國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其中60%來自于歐盟,美國鋼鐵價格在當時處于20年最低,而且整個行業的30%(按產能)因累積虧損而面臨破產。隨后,布什于2002年3月5日宣布對10種進口鋼材在為期3年內征收最高達30%的關稅,受到關稅影響的主要是是歐盟、中國和日本。布什政府的舉措遭到了主要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個貿易伙伴國的聯合強烈反對并向WTO發起訴訟,2003年11月,WTO裁定美國關稅違反了《關貿總協定》和《保障措施協議》,雖然美國鋼鐵行業被進口侵蝕,但是USITC的201調查存在漏洞和證據不足,且布什總統的征稅力度高于USITC所建議的合理稅率。WTO的報告表明美國的保護性關稅并非在進口激增時期實施,2001和2002年美國的鋼鐵進口甚至出現了小幅下滑。WTO對美國做出了20億美元的制裁,這是當時WTO對成員國實施的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懲罰,同時,歐盟開出了一個對美國出口品的貿易報復清單,清單內包括佛羅里達柑橘,路易斯安那大米,加州干果和北卡羅來納州睡衣,以及大量的鋼鐵產品,這些商品被特別針對的原因是這些產區是2004年美國大選的關鍵搖擺州。布什總統在2003年12月3日宣布取消鋼鐵保護性關稅,最終制裁沒有生效。

而在美國質疑多邊貿易體制、挑起貿易戰、質疑中國的同時,中國也在近期進一步加速開放作為應對:

貿易方面,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日前印發關于實施《〈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的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其中,根據稅率表,7月1日起,大麥、大豆、油菜子等關稅將降為零稅率。

此外,中國政府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一方面是對于美國指責中國不遵守WTO規則的反駁,一方面也表示了“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投資方面,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以第18號令,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該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了市場準入。其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在金融、汽車、船舶、鐵路、農業、礦產、電網等領域推出22條開放措施,放松準入的領域主要包括: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特殊和稀缺煤類勘查、開采;石墨勘查;稀土冶煉、分離;鎢冶煉;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用車(2020年);乘用車(2022年);船舶(含分段)設計、制造與修理;干線、支線飛機設計、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與維修等;武器彈藥制造;電網的建設、經營;鐵路干線路網的建設、經營;鐵路旅客運輸公司;國際海上運輸公司;國際船舶;稻谷、小麥、玉米收購、批發;連鎖加油站建設、經營;銀行、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測繪公司;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第五篇:從暗到明的中美貿易戰

機械177

姓名:孫傳利

學號:41704364

2018年,一個范圍波及兩個大國甚至全世界的大事件悄然出現,人們把它叫做“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也是美國301法案挑起的美國對中國的第六次貿易戰,這次貿易戰與以往有所不同,因為這次貿易戰不僅僅因為中美之間巨大的貿易順差,而且也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還有對美國企業技術保護的問題挑起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18年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基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大規模關稅,其規模近600億美元,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投資并購。而“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 條的俗稱。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后,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征收報復性關稅等。

2018年北京時間3月23日7點,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項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涉及美對華的出口約30億美元。

2018年4月3日美國公布對華“301調查”征稅產品建議清單,涉及每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價值約500億美元商品。4月4日下午,中國采取反制措施,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飛機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

事件進一步發酵,雙方“玩”得水深火熱。然而中美貿易發生沖突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美貿易戰對于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中美作為當今世界貿易發展中的兩大經濟體,產生對碰,無疑將會對全球經濟貿易秩序帶來極大的沖擊。對于中美而言,貿易戰注定是一個雙輸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而作為這場貿易戰的始作俑者,美方卻似乎表現的“不在乎”,“無所謂”,當中方實施反制措施后又開始提各種要求,對中方的利益視若惘然,在開展談判磋商中,一直不以對等的位置進行,導致談判沒有獲得實質性進展。

那么,這么激烈的糾紛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美方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進一步開放市場。中美貿易格局目前是中國貨物貿易順差、服務貿易逆差,這反映了中美比較優勢。根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占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而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高于排第二位至第九位的八個國家之和(44%)。

美元與黃金脫鉤后美國創造以發行美元獲取其他國家資源和商品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在美元與黃金掛鉤時,美國經常賬戶失衡具有自我糾正機制,即逆差導致美元發行收縮,降低國內總需求和物價,增加出口減少進口。

美國過度消費導致儲蓄率低。美國的消費意愿始終大于儲蓄意愿,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赤字已成為常態;而中國的儲蓄率常年處于高水平,進一步拉大了兩國貿易差額。

全球價值鏈分工決定中美貿易格局,現行貿易統計方法夸大貿易順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以加工組裝方式向全球輸出商品,雖然中國的利益只是加工組裝的增加值,但當前貿易統計方法把出口商品全額計入。根據中國商務部2017年5月《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據中方統計,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外資企業,61%來自加工貿易。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益巨大。

美國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農業、能源和高新技術行業是美國最具出口競爭力的行業,但是美國長期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有美國研究機構發現,如果美國放寬對華出口管制,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接著,美國試圖重演1980年代美日貿易戰以遏制中國復興。2017年中國GDP達12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63%,并且中國經濟增長率6.9%、遠高于美國的2.3%。如果按照6%左右的GDP增速再增長十年左右,即大約在2027年前后,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重回世界之巔。在此背景下,美國一直試圖遏制中國復興。所以,總的來說,由特朗普領導的美方挑起的此次貿易戰,本質上還是美方從經濟政策上采取的對華遏制政策,意圖遏制中國復興。

如前所述,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既定的方針,哪有將世界第一拱手讓人的?我們不能誤判了美國人的戰略雄心和決心。任何僥幸心理,都可能招致更大的失敗。

所以,經過梳理中方的各種反制措施,我們得出:面對美國主動挑起的貿易戰,借用已故領袖毛主席的兩句話: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所謂戰略上藐視,就是假如美國不買中國任何東西了,假如美國在地球上過膩了,移民太空了,還順手拽走了我們血汗斑斑的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再也沒有所謂的一流科技供我們“追蹤”了;也沒有所謂的世界前沿技術供我們“瞄準”了,我們還活不活?中華民族難道就不復興了嗎?沒有了美國,中國人說不定活得更自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加不可阻擋。不就是一場貿易戰嗎?當然!堅決阻擊,毫不手軟,奉陪到底!

而戰術上重視,

一、美國第一招對中國600億美元商品征以高額關稅,在中國總出口額中不算太多,但對被波及的具體企業來講,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考驗了。當然了,另尋替代市場也是一條出路,但很有可能遠水救不了近渴,這時我們投資的美國國債應該發揮作用了,我們不稀罕美國的那點利息了,設置一個比例,拋售美國國債,給美國人一個心理預期:為了幫助我國那些受美國高關稅傷害的企業和沒飯吃的工人,實在是無奈之舉,你動我600億美元商品,我2倍拋售美國國債也就是1200億美元,如果5倍呢,就是3000億美元,你后面還暗藏殺招,波及我們的商品數額越大,我拋售美國的國債就越多。讓美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卻缺乏這種反擊能力。當然拋售美國國債有時機上的技巧,相信我們的技術官員和操盤手會精準點穴。

二、對美國在中國市場有競爭力的商品和對中國市場十分依賴的商品,同等報復,征收高額關稅。這方面很多專家學者出了不少的好主意,譬如美國的大豆、飛機、汽車、蘋果手機等應該入圍我們的報復清單。美國不是藐視WTO規則嗎,有專家獻言將中國出口到美國十分緊缺的稀土產品收緊,打擊美國相關產業。一定要打痛美國,才能讓它對貿易戰感同身受。善戰方能止戰。

三、提升自身能力,化危機為動力。依賴也會形成慣性,不論是技術還是市場。我們喊了好多年的產業轉型升級,但收效一直不太顯著。這次美國人故意挑起事端,我們應順勢而為。說白了中國當下面臨的困境其實就是資源不足(包括自然資源、人才資源)和分配不公造成的,二者互為因果,缺一不可。沒有資源,拿什么來公平分配?沒有比較公平的分配,再多的資源也只會聚集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囊中空空。一邊是流水線式的生產億萬富翁,一邊是數千萬人饑寒交迫,這就有些不正常。以這次貿易戰為動力,我們不但能從世界各地獲得必需的自然資源,還有寬闊的胸懷來迎接全球的英才共謀發展。我們中國人很是勤勞,應該增加老百姓的貨幣收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提升人們的消費水平。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完全可以做到產銷兩旺!更何況還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呢。主動調整、轉危為安。

所以,以上就是所謂應對措施。

那么,這場貿易戰的結果會是怎樣呢?打貿易戰沒有贏家,殲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中國的敢戰、能戰、善戰將徹底打破美國人的癡心妄想,施壓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談判吧。這有點類似于朝鮮戰爭的結局:對于美國來講,戰爭始于三八線,也終于三八線,美國沒有失敗;對于中國來講,戰爭始于鴨綠江,終于三八線,頂住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中國應是勝了。此后世界各國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成為一支令潛在對手敬畏的力量。

當今世界更需要的是戰略性合作,而這種典型的貿易摩擦,商業戰爭,最終會造成的只會是雙方落敗。而最終,我們只要打破美國人的癡心妄想,最終達成互利共贏局面,我們就算取得了勝利。

此次貿易戰會對中國造成什么影響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確立三個認識層面。一是無論美方加征關稅,還是中方被迫反制,中方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都是受害方,因此受到沖擊和損失是客觀存在的,對此前文已經明確提到過。沖擊和損失最后有多大,取決于中美經貿摩擦事態的發展,取決于中方能否有力地制止美方的訛詐施壓,更取決于包括美國企業和人民在內的世界各方深刻認識到“貿易戰無贏家”的現實。二是即便以最極端的情況推算,經貿摩擦本身給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也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制造企業,國內消費者受到的沖擊有限。三是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影響,除了此前充分考慮了進口產品的替代性之外,還保持著動態評估,并不斷完善政策組合以期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目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沖擊有限、影響可控。成敗的關鍵,主要在于我們能否堅持既定的政策方針不動搖,能否有效地穩定負面沖擊對預期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貿摩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和下行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的初步預測,如果美國對我國500億美元商品開征25%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10%到0.12%;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20%到0.25%。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是存在的。不過,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有應對沖擊的足夠能力。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僅就經貿摩擦本身來說,這種沖擊是有限的。

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沖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產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產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不過,同時要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將逐步向著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傳導,最終結果會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貨商以及美國采購者分擔。另一方面,我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于受損企業及員工、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等,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下半年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充分評估和積極應對。

從國內消費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可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并不大。比如大豆,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占比已經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大豆在我國只能用來榨油,表現在豆油價格上可能會上升。我國現在進口一噸大豆加上關稅的價格為3750美元,比原來多了750美元,平攤到每公斤豆油價格可能高幾元錢,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不大。不過,去年進口豬肉價格為每公斤10元至11元,今年加征關稅以后為每公斤17元多,豬肉價格上漲會帶來一定影響,但牛羊肉、雞肉、魚肉等都可以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對經貿摩擦沖擊的疑慮還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匯市的波動,另一個則是對我國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疑慮。這需要客觀冷靜看待。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經貿摩擦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也并非主因。股市波動主要是受心理等因素影響,匯市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影響是來自周期行為。更何況,當前股市匯市波動的幅度,與過去幾年相比并沒有更明顯的變化。因此,重要的任務仍是穩定預期。從基本面看,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資本市場有充分的條件健康發展。

對高科技創新的疑慮則受中興事件影響較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承認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與美國存在的差距,但同時也不應過分夸大這種差距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陀^看,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起步晚,趕超差距大,在不斷努力的同時要冷靜評估現實情況。我國創新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并首次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全球創新指數前20強。唯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才能早日迎頭趕上。

總的來看,目前經貿摩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可以用“有影響,可控制,需應對”來概括。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自夸自大也好,自怨自艾也罷,盲目自信也好,一味恐懼也罷,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美國來說,作為世界貿易體系中的一員,更應該要轉變發展理念,與時代并軌,破除冷戰思維,在世界貿易協議之下,充分發揮自身作為經濟大國的作為,積極為全人類共同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尋求一個經濟貿易平衡發展的方式方法,以平等互利為原則,求同存異,共同維護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這才是解決經濟爭端問題的正確選擇。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不能退縮,我們要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擺脫困境,克服困難,朝著我們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方向前進。意志堅定的中國人只有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發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終克服這個前進路上遇到的困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怎么填寫高考志愿填報下一篇:正能量研究的時代背景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