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

2023-03-03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文化差異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經濟進程的不斷發展和日益緊密,全球經濟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作為世界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雙方不僅在經貿往來方面對的經濟社會產生影響以外,而且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及未來走勢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就當前中美貿易發生的摩擦,分析背后的原因與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有著密切聯系,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1 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背景

自建交以來,中美關系就在曲折中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在中美貨物貿易巨額逆差為由,采取了針對中國一系列的行動。此次“貿易戰”可追溯到2017年8月14日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為了避免進一步升級,中美先后進行了幾次磋商,但“在一些問題上分歧仍然較大”;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顧中美雙方已形成的共識,批準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并威脅中國,若繼續反擊,將繼續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回應,中國將不得不采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進行反制,且中美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再有效。至此,中美貿易摩擦正式升級為貿易戰。

2 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

從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大國之爭不管是從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從軍事、科技、產業,其爭得是世界話語權,也就是“游戲規則”的制定權。于是,有人說中美貿易戰實質是第四次產業革命領導權之爭,也有人說是快速發展的中國與老牌守成的美國的全球戰略競爭,還有人說是不同文明之爭。不管是什么,美國已全面對中國進行了施壓、圍堵和遏制。

2.1 在經濟上施壓中國

在經濟領域給中國施壓主要表現:一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奧巴馬主政時期阻撓中國經濟的崛起采取擾亂和孤立的戰略。其目的就是通過激化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制造區域不安定的緊張局勢,使得國外不敢在中國投資而把資金轉向美國。同時,擬廢除世界貿易組織,推行把中國孤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戰略。最終以南海仲裁案的失敗為標志而告終。二是對中國貿易戰。特朗普上臺后利用強有力的經濟實力對中國展開的一對一的貿易策略。其主要目的是在經濟上再次孤立中國,打破中美貿易的日益緊密的關系,然后通過自己的霸權重新組建以美國為主導的多邊貿易體系。同時,宣傳中國威脅論和意識形態論,使“一帶一路”的周邊國家對中國產生戒心,并通過顏色革命和軍事滲透顛覆別國政權。

2.2 在政治上擠壓中國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各個方面彰顯了自己的實力。為了擠壓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美國真是絞盡腦汁。重視同盟關系,強化美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的軍事同盟。升級安全伙伴關系,力圖把美國的準盟國變成盟國,把安全伙伴關系變成準軍事同盟。在價值取向上,聯合歐盟、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美國政客曾揚言:“將同英國、歐盟和日本分別進行有關貿易協定的談判”,更有美國媒體妄言“抱團”擠壓中國。

2.3 在地緣上圍堵中國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重視印度牽制中國的戰略價值,認為美印“會成為美國在21世紀最具決定性的伙伴關系”,并推行“印太戰略”,聯合澳、日、印進行軍事演習,試圖在地緣上對中國形成“C”形包圍,并在外交上對中國友好的國家進行遏制試圖進一步圍堵中國,比如:停止對巴基斯坦的國家援助,指責菲律賓不是民主國家,推動和朝鮮的友好關系,拉攏俄羅斯遏制圍堵中國等等。

2.4 在軍事上挑戰中國

在軍事上,美國建立所謂“三條”島鏈,即:“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挑戰中國的軍事存在,試圖來封鎖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招搖海上、炫耀武力,試圖在軍事上挑戰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臺灣出售先進武器,通過“中國臺灣旅行法”,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勢必導致中美雙方的軍事對立。

2.5 在文化上侵略中國

在文化上,美國極力宣傳和倡導他們的價值觀,制造與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沖突的文化價值體系。作為世界電影工廠,好萊塢的電影一直以來雄霸著世界電影市場。中國是美國影視行業最大的海外市場。一方面實現了美國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宣傳了美國文化和價值觀。2017年,美國出品影片在中國的收入共計34億美元,比2016年的27億美元增加了25%。而中國電影在美國市場2017年的票房收入加起來只有100多萬美元,差異巨大。此外,美國大眾文化產品源源不斷充斥著中國市場。

3 中美文化差異表現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美國是一個僅有200多年的西方國家,兩國文化相差巨大。主要表現在:

(1)文化觀念不同。中國的文化觀念主要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為主要核心,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而美國的文化觀念主要繼承了歐洲文化中基督教的新教思想,主張自由、平等,追求個人主義,維護個人利益。

(2)思維方式不同。思維方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它受社會文化、語言以及歷史傳統等方面的綜合影響。文化是影響人們主要的思維方式因素,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傾向綜合性思維,強調整體,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式。美國人則和中國人剛好相反,喜歡分析性思維,強調先部分,從小到大的方式排序。

(3)風俗習慣不同。數字本來是用來算術的一種計算符號,不同的民族給予數字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使數字一下子神秘化了。從不同的數字符號看出中美兩國風俗習慣的不同。比方說,數字6,在中國6代表“順”,“順利”的意思;中國人不喜歡4這個數字,這兩數字是漢字的諧音“死”意思。美國人則喜歡,4這個數字,它是公平、正義、力量的象征,在基督教4代表福音傳教士,象征著統一、堅韌和穩定;6美國人就不喜歡,往往與不幸聯系在一起,在圣經6代表獸性、罪惡之意。

(4)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是中美文化差異的最突出、最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主要信仰的是佛教,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影響力已根深蒂固的體現在中國文化之中,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愿佛祖保佑等等。在美國,主要信仰基督教,美國幾乎80%的民眾信仰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宗教信仰就沒有美國的文化,它是美國人精神支柱,從歷屆當選的美國總統可以知道,宗教勢力在美國政治背后的影響力。在美國文化中,常用的一句話,“God bless you”漢語意思就是,“愿上帝保佑你!”

4 中美貿易摩擦中的中美文化的差異

第一,政治文化差異。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其統治集團的利益,而并不是為了美國民眾搖旗吶喊。美國的政治文化是靠一種政治傳統維系起來的多樣化的人群,它代表了各方利益集團的利益。為了獲得更多利益,所以利益集團通過培植自己的政治代言人達到統治國家的目的,來謀取自身的利益。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主要來源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紅色革命文化為源頭,以及現代先進文化為主體的中國現代化建設創造的實踐文化組成。它代表了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堅持以人民發展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己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奮斗目標。真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道路也導致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第二,戰略文化差異。戰略文化是影響戰略制定的最穩定、最關鍵性制約因素。無論是美國政府的更迭,還是各類突發事件的影響,美國都很難消除對我國的戰略顧慮,甚至是敵意。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在經濟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經濟運行保持著高速增長,經濟體量躍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的貢獻超過美歐日總和。從全球發展戰略考量,美國不愿看到一個如此發展之快的中國,也不愿意選擇這樣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防止中國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把中國作為自己的戰略打壓對手,最合適不過。受冷戰思維的影響,美國不會讓一個與自己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發展壯大,這是美國的主要戰略意圖。此外,美國還在國際社會抹黑中國,宣揚“中國威脅論”,抵制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經濟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同時,抨擊中國人權,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些都是美國從戰略上對中國做的一些部署,不愿見到一個發展強大的中國。

第三,法律文化差異。中美貿易摩擦的起點是,美國基于“301”調查,致使中美貿易摩擦走到了貿易戰的邊鋒。在調查報告中,美方認為中國使用合資要求強制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F實中,是由于一些行業的限制,外商只能以技術股合作的投資經營。在美國,所簽訂貿易領域的國際協定,并不能自動生效,往往會產生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這就影響了國際協定約束力。而很多規則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制定的,由于現存的WTO多邊體制所存在的缺陷性,美國就利用這種缺陷制定了很多技術性的貿易壁壘法規。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都是在相關框架下進行貿易,但在很大程度上貿易政策是受國內法律的制約,使美國對中國貿易仍然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導致中美發生貿易摩擦不斷。

第四,消費文化差異。消費文化不僅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而且還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我國人們的消費觀念喜歡把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投資,而美國人則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費。在中國,人們喜歡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美國,人們喜歡超前消費,“今朝有酒今朝醉”、穿名牌。除此之外,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大量美國人前來旅游。從上看出,中美消費文化差異,致使雙方在進出口領域比重不同。中國主要對美出口家電產品、輕工業日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對中國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高附加值產品以及農副產品。因此,美國對中國的產品相對進口量大。同時,美對高科技領域的管制,致使逆差加大,形成貿易摩擦。

總之,中美貿易摩擦,我們不能只關注數量和規模更要看到摩擦的本質?;蛟S了解了兩國文化差異,為妥善解決兩國貿易摩擦,何嘗不是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芳,丁一凡.從中美文化差異角度論中美貿易摩擦成因[J].沈陽大學學報,2014,(6):422-424.

[2]陳繼勇.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原因、本質及中國對策[J].武漢大學學報,2018,(9):72-81.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第2篇

2、中西文化差異視覺下英語課堂不確定性規避現象分析

3、中美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4、中美懸疑劇女性身份與小鎮地域性的構建

5、中美文化差異下的影視表現差異

6、郝思佳與王熙鳳的平行比較

7、從《絕望的主婦》看中美婚姻觀和家庭觀的不同

8、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典范

9、從《對話》欄目看中美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異同

10、從中美文化差異看《喜福會》中母女關系的沖突與和解

11、基于文化維度理論的中美文化差異研究

12、從直觀教學中體悟質性研究方法

13、中美身勢語之文化差異分析

14、中美在商務談判過程中的文化差異

15、從譚恩美作品解析中美文化的沖突、交際與重構

16、關于跨文化交際中道歉策略研究的綜述

17、《三體》原著和英譯本中的女性主義觀

18、跨文化交際中的隱私問題

19、中國文學外譯中“直譯”表現形式的差異性及時代因素

20、跨文化旅游態度和行為研究:技術、方法和啟示

21、價值觀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22、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分析《刮痧》中的中西方文化沖突

23、賽珍珠《同胞》的社會性別解讀

24、中國人覺得美國沒文化?

25、淺談《喜福會》中中美家庭觀的差異

26、企業員工中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7、從文化維度探析海外企業的文化差異

28、文化差異對我國跨境電商營銷的影響與策略①

29、從會話打斷角度分析中美兩國面子需求的差異

30、從《喜福會》看中美文化差異

31、淺析當代中美兒童電影的文化差異

32、文化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出口影響實證研究

33、他者視域下國家話語的媒介敘事與傳播

34、從李寧和耐克電視廣告看文化對廣告的影響

35、雙重形象,異域文化融合的象征

36、淺談美籍華人女作家譚恩美的民族情結

37、跨文化交際研究中中美身體語言對比研究

38、從中美廣告中看社會文化價值觀念

39、從迪斯尼動畫《花木蘭》來對比中美文化的差異

40、從文化維度理論看中美網絡征婚廣告的文化差異

41、淺析中美家庭女性教育的成長環境

42、《紅高梁家族》中的戴鳳蓮與《飄》中的郝思嘉形象比較研究

43、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視角下的美日文化沖突分析

44、從婚禮儀式看中美文化差異

45、從人力資源角度解決跨國公司的文化沖突

46、以“稱贊”為例談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

47、文化和自由意志:基于結構方程的中美差異研究

48、從跨文化視角分析中美商務談判風格差異

49、商務活動中的中捷跨文化交際沖突及應對策略探究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第3篇

作為世界強國, 中國和美國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對于世界各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大學校園文化也不例外。然而, 囿于各自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相去甚遠, 它們的大學校園文化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一、校園建筑的不同

美國建筑物, 包括學校和政府機構都是無邊界的, 沒有圍墻, 完全向社會開放, 即使有籬笆, 也是低矮不阻擋視線的。美國人天性開放坦率, 倡導自由和競爭, 而這種開放式建筑結構則反映了美國居住文化的理念, 代表了外在的開放和內在的封閉。而中國的校園則被高高的圍墻或鐵籬笆圍繞和封閉起來, 獨立于外面的社會變成一座座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象牙塔。這種校園圍墻文化展現了中國人對于外部世界的謹慎和防備, 所以對外封閉, 對內開放。

美國校園的行政辦公室就在教學樓中, 從外觀和裝潢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你很難辨認出哪間是校長辦公室, 這無疑體現了美國人的平易近人和眾生平等觀念, 以及教學管理是為了服務教學的理念。而在中國的校園, 氣派的行政樓總是處于中心位置, 從建筑風格和裝潢設施都和教學樓截然不同, 這種醒目時刻提醒人們管理層的地位和權威, 將教學和管理本末倒置。

二、教學方式的不同

美國高等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校園文化倡導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和實用主義。學校通過信貸體系和靈活的學制給予學生們較大的空間和自由, 師生平等, 校園風氣輕松。鼓勵學生挑戰權威, 勇于質疑, 重點培養責任感、創造性和思辨精神。教學方法多樣, 課堂以個案分析和分組討論為主, 考試考察方式靈活。校園各種學生組織林立, 學生們熱衷于組織和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 從資金和條件上大力支持。在這個過程里學生們培養了對于學業的興趣, 得到了個人的發展, 充分放松身心, 體驗到民主和自由的價值。

傳統的中國大學教育是中學教育的延伸, 教師們受到既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的束縛, 以及簡陋落后的教學設備的制約, 只能依賴有限的條件照本宣科, 大多使用講解、提問/回答、背誦、筆記、任務型等教學法, 難以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學生們還是被動接受的情況居多, 盡管基礎和理論知識較為扎實, 但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較差, 屬于考試學霸型。課后活動單一, 基本在教師或社會組織的組織下參加既定的集體活動, 選擇性較小。

三、獨立自主的不同

美國學生非常獨立, 講求個性和自我奮斗, 追求“美國夢”, 無論家境如何都基本靠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他們認為父母把他們撫養成人就已經盡到了責任, 父母和成年兒女 (超過18歲) 之間沒有必然的供養關系和義務, 一切都要依賴自己的努力奮斗, 可以從父母那里繼承姓氏但不包括財產。同學和朋友之間, 甚至戀人間也大多采取AA制。除了經濟獨立, 美國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也較強, 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規劃清晰, 對社會和國家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這和從小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相關。

中國的大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 不僅學費和生活費大多依賴父母供給, 連選擇學校、確定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都或主動或被動地交給父母做決定。生活自理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薄弱;意志和內心脆弱;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較強;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包容性;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責任感和安全感。從小被父母照顧得太好, 保護得太嚴密, 難免淪為“永遠不能斷奶的大小孩”。

在充分了解中美大學校園文化差異之后, 筆者想給中國的大學校園文化提幾點建議:

1) 希望大學的管理者們在關注分數的同時關注積極進取的正能量校園文化的營造。畢竟這里的學生風華正茂, 處于人生的定型期, 他們對于精神的追求更強烈, 也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2) 營建綠色校園, 杜絕校園暴力, 吸食毒品和聚眾賭博等惡性事件。引導學生自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樹立榜樣正面教育, 輸入正能量。加強學生管理和心理疏導,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防止抑郁癥的出現。

3) 加強財政投入, 改革學制, 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放寬對教師的束縛, 大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進行教學改革, 使教學法更為先進, 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改善生活和教學條件, 課程設置更為靈活機動, 加強跨專業選修課的發展, 使學生自由全面發展。

4) 與國外大學開展合作, 設立“2+2”雙學位或“2+3”本碩連讀的培養機制, 在教育上與國際接軌, 充分發揮中西合璧的教育優勢互補, 積極進行合作辦學的實踐探索。

少年強則中國強, 有益的大學校園文化關乎青年人才的培養, 更和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如何營造一個良性的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每一個教育者深思。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在大學校園中的折射, 所以必然受到后者的制約與影響, 并與其保持基本一致;反之, 社會主流文化也受到大學校園文化的推動和引領。中美兩國因為在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各自的大學校園文化也大相徑庭。本文通過對中美大學校園文化進行對比分析, 試圖得出主要差異并對營造和引導中國大學校園文化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第4篇

我知道,一個傳統的中國婚禮的準備是很復雜的。西方的婚禮是相對簡單但很浪漫。他們更注重莊重、神圣的。教堂,婚禮的誓言,結婚戒指是更重要的?;槎Y的高潮,新娘的父親把女兒交給新郎。然后夫妻交換戒指并接受祝福他們的親戚。 To the Chinese people , wedding must grand and lively, usually they would invite a lot relatives and friends. So the wedding location always choose the hotel which is convenient of traffic and capacious of space.

對中國人來說,婚禮必須隆重熱鬧,他們通常會邀請很多親戚朋友。所以婚禮的地點總是選擇酒店是交通和廣闊的空間,方便。

The westerners prefer church or other places which are quiet . The wedding is in perfect order but not so lively as Chinese

西方人喜歡教堂或其他地方,安靜?;槎Y是在完美的秩序卻不像中國那樣活潑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fea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gaudy . We always think that more people come to the wedding , the greater the face . So perhaps the guests care little about the food ,but enjoy the process of ceremony.

傳統的中國婚禮宴會更注重華麗。我們總是認為更多的人來參加婚禮,大臉。所以也許客人很少關心食品,但享受儀式過程。

The westerners ‘ wedding are more simple but romantic . They usually invite some of their relatives and best friends. The feast always is a outdoors party.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均衡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普及義務教育之后的重點。本文通過對中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現狀、原因及政策進行比較分析,試圖通過比較中美兩國在義務教育均衡上存在的異同,從中借鑒一些適合我國的經驗與措施,提出促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義務教育 均衡發展 中國 美國

一、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現狀比較

教育不均衡的表現,通常體現在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的不平衡。一個國家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應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得以實現。在縱向維度上,主要體現在均衡的對象上,如區域、校際以及群體之間的均衡問題;在橫向維度上,主要體現在均衡的內容上,如教育機會、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等的均衡問題。

(一)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縱向維度比較

在縱向維度上,美國義務教育區域間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各州之間以及一州內的各學區之間;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義務教育的不均衡表現為全國各?。ㄊ校╅g、省際內的各地區之間的差距。此外,由于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的區域不均衡還表現在城市與農村地區間的差距。校際差距除體現在不同區域內同類學校之間,還體現在同一區域內不同類別學校之間。群體間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普通兒童與弱勢群體間的差距。美國的弱勢群體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子女、黑人和少數民族的子女、殘疾兒童及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而中國的弱勢群體主要有偏僻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兒童(尤其是女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等。

(二)中美義務教育不均衡的橫向維度比較

在橫向維度上,中美兩國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大體相同,大多表現在教育機會不均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衡、教育質量和教育結果的不均衡上。其中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衡表現在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諸多方面。

二、中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比較

(一)中美在教育立法保障上的差異

1.對教育均衡的闡述方式不同

美國是較早關注教育機會均等的國家之一。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提供了關于低收入家庭子女或弱勢群體兒童的資助方式。與美國相比較,我國在教育立法中關于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闡述過于籠統,更多的是應然性與目標性的規定,而缺少如何保障規定得以實施的實然性與操作性的措施。

2.教育立法著眼點的清晰程度不同

無論是從法案的具體名稱還是內容上,美國在不同時期頒布的教育法案的著眼點都十分清晰,為法案后續的實施工作奠定了基礎。與美國相比較,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涉及的內容較廣,重點不夠突出,難以體現工作開展的階段性,給法律條款的落實工作帶來很大障礙。

(二)中美在財政政策支持的差異

1.義務教育財政制度的模式不同

我國現行的“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是典型的分散模式。由于中央政府在義務教育投資中并不占據重要地位,導致我國目前義務教育公共資金分布極不平衡。而美國現行的義務教育財政制度是介于集中模式與分散模式之間的相對集中模式。

2.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不同

美國形式多樣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制度大多采用因素法客觀地確定各學區的撥款額,且每種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便于各級政府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合適的轉移支付形式。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不多(主要有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大類),且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三)中美在教育補償政策上的差異

美國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美國聯邦政府為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20世紀50-60年代民權運動的推動下產生的補償教育計劃,即面向處境不利兒童提供一系列經濟補償以及特殊的教育服務等文化補償。目前我國對弱勢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補償主要以工程和政策文件形式推進,側重于保障兒童入學機會的均等,而對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關注不夠,同時在如何根據不同弱勢群體的不同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補償方式方面還有待完善。

三、美國義務教育均衡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借鑒美國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促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幾點政策建議。

(一)強化政府責任,完善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法律法規體系

要解決一個國家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政策導向是關鍵,立法保障是基礎。我國應充分借鑒美國的經驗,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應體現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益的統一,從追求教育機會平等向追求教育結果均等過渡。

(二)加大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我國應確保教育投入總值的充足,即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進一步提高我國義務教育投資主體的重心,通過加大省級政府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來縮小地方各地區間教育投入的差距。充分發揮省級政府的協調作用,不僅有助于解決我國各級政府責任與財力投入不對稱帶來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而且也能減輕地方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上的壓力。

(三)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文化補償,完善弱勢補償的政策機制

我國現有的關于弱勢補償的教育政策主要以經濟補償為主,較少關注對弱勢群體的文化補償,同時也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配套的監督保障機制。在保證處境不利兒童均等入學機會的前提下,應密切關注在文化不利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兒童的心理情緒及各方面的特殊需要,即所謂的文化補償。

【參考文獻】

[1]尹玉玲.美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舉措及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14-18.

[2]張玉永,劉麗彩.20世紀美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制度變遷分析及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 2009(8):62-63.

[3]楊穎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視點[J].教學與管理, 2002(22):3-4.

[4]李丹.二戰后美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10-25.

[5]王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03(10):4-9.

[6]杜洪琳.美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20-27.

上一篇:音樂德育教育論文下一篇:小學教師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