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

2023-12-06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第1篇

1 從產品設計視角作類型研究的理由

在城市街道公共設施的設計者和使用者這兩個群體之間, 設施最重要的目標是用戶群體, 同時設施的設計者和管理維護者也同設施產生著聯系, 并能實現批量生產。從這個意義上, 城市街道公共設施具有典型的工業產品屬性。故而從產品設計的視角作用戶角度的研究, 能對設施進行更準確的分類, 更有助于設施的設計和管理。

目前已有較多關于城市公共設施的分類方法, 但未有按產品設計的一般思路去考慮用戶。如根據美學原則可分為點、線、面三種類型的硬質設施;根據功能將街道設施分為道路、邊界、鋪地、小品四類;根據設計要素又可分為步行環境、車輛環境、游戲區設施和街道小品四類;也有根據景觀功能將其分為實用型、裝飾型和綜合功能型三類。這些分類方法側重點都各不相同, 但幾乎都以設計者的視角進行的分類 (另有其他不常見的分類方法, 在此不一一詳述) 。但是, 設施畢竟是為人服務的, 僅僅依據設計者的主觀規劃進行分類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以日本對城市環境設施的分類研究為例 (參見日本《商店建筑》1989年“商業街活性化特輯”) , 他們按照環境設施專業功用將室外環境設施分為安全性設施 (如消防栓、步車隔離帶等) 、便利性設施 (如公廁等) 、快適性設施 (如花壇、休息座椅等) 、情報性設施 (如路牌和告示板等) 、管理性設施 (如變電器等) 幾類, 其設計理論研究中重點研究各種設施整合的可能性, 但由于分類研究會導致分類設計, 在整合過程中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作用戶體驗方面的研究, 同時, 整合的結果亦無法用該分類方法歸類。因此, 新的分類方法是必要的, 從產品設計的視角作分類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是緣于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 各種基于數字平臺、借助計算機技術的產品應運而生, 如感應式燈具、LED信息牌、智能公交車站、智能路網查詢機等, 這些設施的功能屬性在與人進行信息和行為交流時展現, 這正導致設計工作的復雜度增加, 學科交叉點增多。故而, 以受眾群體為中心的用戶體驗理論必將得到更多的重視, 用戶的話語權也將增加, 規劃師把持設計的現狀已經開始被打破, 需要工業設計師的介入。

第二是由于設計理念的發展。隨著城市街道設施設計理念的發展, 原來的分類研究理論已經不太實用。舊的分類方法會讓設施設計者習慣以功能主義的方式設計設施, 忽略用戶感受, 而產品設計的視角正是以用戶研究為起始, 而交互性質的城市街道設施更以用戶體驗為設計研究的基礎。

第三個理由是現代景觀設施的屬性已經開始改變。舊的景觀設施概念僅屬功能和美學范疇, 但現代景觀設施本身屬性已經外延, 可外延至心理學、生態學和社會學領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以功能為基礎的舊分類方法已不適應現實景觀設施的發展。

故而本課題研究設施類型時強調從受眾的角度審視設施的屬性, 也適當分析設施要素與其它三要素的關系 (如圖1) , 認為將城市街道公共設施分為互動設施、被動設施、傳達設施和基礎設施四類較合適。不同于“建筑本位”的分類方法, 這種分類研究從受眾感受層面對設施進行分類, 考慮設施的時代發展, 避免了傳統分類的局限性, 有助于指導當下和未來的城市街道公共設施的設計。

2 對城市街道公共設施的分類

2.1 互動設施

互動設施是城市公共設施中與用戶信息交流最多、最能體現設施設計效果的一類。在城市交通目標體系中, 它對應著最大的用戶群體, 同時對應著用戶個體“愉悅”的目標體驗。“愉悅”在產品設計中指人在與產品產生聯系的過程中或過程后的一種心理感受。與用戶產生互動的街道設施, 能讓人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相應的情感和美的感覺, 進而得到“愉悅”的體驗, 這也是當前產品設計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互動設施的技術特征是:在城市街道公共設施中應用了多點觸摸技術、感應技術或信息共享技術。其中, 多點觸摸技術是從iphone手機上延伸到城市街道設施的技術, 該技術在設施上的應用還處于萌芽狀態, 將來多應用于帶有屏幕的設施, 例如能夠為市民提供關于交通、旅游、飲食、娛樂等信息的CityWall項目, 以及能通過屏幕操作提供交互式體驗的娛樂設施等。而感應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應用已經如火如荼, 如感應式燈具、智能公交車站、智能導游查詢機等基于數字化技術的城市公共設施已經出現在城市街道空間中, 這類設施出了其基礎功能外, 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市民的交互體驗需求, 創建了市民與城市信息之間的雙向交互過程。

2.2 被動設施

被動設施是由用戶主動操作的, 在用戶與被動設施產生行為聯系時, 信息的流動是單向的, 設施被動接受用戶的指令, 以用戶體驗為其設計基礎。被動設施一般表現為可控性和私密性, 部分被動設施也同互動設施一樣需要情感化的設計。被動設施設計的關鍵詞是“便捷”, “便捷”的程度用用戶的整體印象來度量, 這強調了此行為中用戶的主體地位, 故而用戶研究完全主導著被動設施的設計過程, 用戶研究的任務包括為設施設計提供規劃方案, 為具體設計提供創意, 提供設施管理方案, 以及對設施的效果進行評估等。另外, 被動設施在不與人產生行為聯系時, 其功能處于休眠中。

常見的被動設施可包括公共生理服務設施、便利性設施、休閑服務設施三類。公共生理服務設施如公共廁所、無無障礙設施等;便利性設施如電話亭、書報亭、郵筒、垃圾桶、公交車站、停車位等;休閑服務設施如休息座椅、遮陰棚、自動售貨機等。

2.3 傳達設施

傳達設施的屬性在某種程度上與被動設施相反:在與用戶產生行為聯系時, 傳達設施處于主體地位, 并向用戶傳達單向的信息流, 無論用戶接受信息與否, 其功能總處于激活狀態。被動設施設計的關鍵詞可歸納為“舒適”, “舒適”在本文中解為“舒服”和“合適”, 分別指代用戶的情感體驗目標和傳達設施的信息傳達目標。

傳達設施可包括景觀小品類設施、信息導向服務設施兩類。前者多用于升華街道空間主題, 重在向人傳達城市文化;后者向人傳達具體的服務信息, 如交通導向信息、娛樂餐飲或其它說明性質的信息。舉例來說, 景觀小品設施可包含花壇、景觀雕塑、水景、植栽等;信息傳達設施可包含路牌、廣告燈箱、信息牌等。

2.4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特指功能性基礎設施、專業設施) 是城市街道設施系統的基礎, 在城市交通目標體系中, 它對應著全部的用戶群體, 但往往不直接與用戶產生行為關系, 其作用是滿足現代街道設施的水電以及信息供應, 為設施系統提供基礎功能和控制?;A設施設計的關鍵詞是“安全”, “安全”是所有設施設計必要屬性, 但對基礎設施尤為重要。另外, 功能性設計的設計更依賴小范圍用戶, 即規劃師和專家的意見。

基礎設施可分為水電安全設施和管理性設施。水電安全設施包括電纜、照明路燈、窨井蓋、下水道等;管理性設施如變電器、治安崗亭、垃圾站、后臺控制室等。

3 結語

本文的分類研究是從產品設計的視角進行的, 期望能為設施理論研究者提供一種思路。在目前的城市規劃行業內, 多專業合作已經成為趨勢, 為了能讓城市設施設計更迎合城市的發展, 希望工業設計師能更多地參與到這一課題中來。

良好的城市環境需要四個因素, 這四個因素是優美的自然環境、優秀的城市建筑、健康深厚的城市文化和合理完備的設施, 城市街道公共設施屬設施要素, 故而對城市街道設施作單獨的門類研究很有必要, 該研究不僅能為城市街道設施設計提供指導意見, 而且有助于設計者更深層次地把握設施與城市、設施與人、歷史與未來等關系。

摘要:從產品設計和用戶研究的視角, 對城市街道公共設施作其工業產品屬性上的分類, 以期消減城市規劃等相關理論對設施設計理論本身的負面影響, 使城市街道設施設計對目標群體更有針對性, 更符合“設計回歸人性化”的時代設計理念。

關鍵詞:街道設施,類型研究,產品設計

參考文獻

[1] 郭亮.城市規劃交通學[M].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0:2~3.

[2] 張旭, 王峰.城市公共設施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 2010 (10) :30~33.

[3] 郝衛國.環境藝術設計概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4] 徐賢如, 于春麗.道路景觀附屬設施設計初探[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美術與設計版) , 2009 (5) .

[5] 吳家驊.景觀形態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9.

[6] Gage M, Vandenbery M;張仲一[譯].城市硬質景觀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5.

[7] 王子平.城市街道柔性界面研究[D].浙江大學, 2006.

[8] 馮信群.公共環境設施設計[M].東華大學出版社, 2006 (12) .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第2篇

縱觀歷史長河, 城市建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 而當今改革開放以來更多的農村人口選擇向城市轉移或是務工或是定居求學, 而很多農村也因為城市的擴建被吞并, 那么在這個城市的轉型期間大量的基礎設施需要被完善和更新, 城市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最直觀體現, 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使得國家不僅僅重視第一產業, 而是同步帶動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滿足人們日常的物質生活之外精神文明建設成為發展的第一要素, 而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 這一不分男女老幼都要每天使用的設施要滿足的地方就更多了, 功能是否健全、外形是否美觀、設施是否完善這三個必備要素之外, “用戶體驗”是否夠好, 成為第四類設計要素。滿足這四類要素就可以極大的提高生活質量, 提高群眾的生活積極性, 帶動工作情緒, 提高生產力刺激經濟增長, 最終達到整個國家面貌與經濟煥然一新。如果城市公共設施跟不上城市的發展, 也就是沒有從根本上建設而是浮于表面, 那么就無法正常的維持日常生活供應甚至會被徹底拋棄, 那么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就同樣的跟不上城市發展。居民是一個城市的根本, 這樣的發展方式有悖于“以人為本”的重要國家方針, 是不可取的。

城市公共設施的概念非常廣泛也十分的復雜。在這里引用著名設計師盧森堡克萊爾 (Rob Krier) 的一句話:“公共設施就是指城市內開放的用于室外活動的、人們可以感知的設施, 它具有幾何特征和美學質量, 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內部使用的設施”。這一段話可以基本的概述什么是城市公共設施, 這類設施無處不在既可以是復雜的交通線路, 也可以只是公交站的一張座椅, 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既然如此為何不將其設計性提高, 從而增強用戶的生活體驗呢?提到用戶體驗型設計很多人都不能徹底理解, 其實在很久以前這類設計就已經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 比如現在最常見的“電梯”高層建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往往我們評判一個城市是否發達都會先看這座城市是不是高樓林立。那么高層住宅的出現直接引出了一個問題, 那么就是傳統的樓梯如何達到這樣的建筑物的要求?因此樓梯的替換性設計“電梯”在這個時候被設計了出來, 人們只需要按動按鍵就可以到達所選樓層, 這就是隱藏在生活中的注重用戶體驗型設計。

就像前文所提到的, 中國近幾年經濟飛升發展迅速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矚目的焦點, 這樣的經濟一定也能代表著國民的生活水平, 從而促使了人們對于精神上的消費重視, 單純的只能夠滿足正常生活的基礎公共設施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用戶體驗型設計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到生活當中了, 大批設計師的涌現成為實現用戶體驗型公共設施普及的主要推動力, 甚至一些公共設施還被做成了“公共藝術”。如果用城市比做每個公民的家, 那么這些設施就是不可缺少的家具, 家具不完善或是不舒服就會影響到生活質量。反之, 家具功能性強, 外表美觀就會給居住者帶來好的感官體驗。

當代城市公共設施總共分為以下幾類:

1) 文化設施, 也就是我們平時口中所說的“地標性建筑物”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總體藝術品位, 屬于城市規劃設計的一種, 通過這類設施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加深外來游客對該城市的印象。

2) 交通設施,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 大到立交橋小到公交站的一個小小的座椅, 甚至包括現在已經在各大城市里投入使用的公共自行車。這些都能極大的提高城市的交通質量達到便民利民的作用。

3) 信息設施, 當一個外來人員來到該城市, 首先就是要找到自己想要的路線或是導視。這個時候城市信息設施就發揮作用了, 清晰的指向圖、明確的交通站牌、人性化的多語言設置都可能提升這座城市的整體形象。

4) 無障礙設施, 一個城市的發展是否健全主要要看能不能滿足這個城市各個階層各個種族的日常需要, 殘障人士是每個城市都有的弱勢群體居民, 這里就引出了無障礙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例如大型商場中的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和直通電梯、馬路上設置合理的盲道、樓梯式建筑改為上坡和樓梯相結合的構造形式等。

隨著社會發展,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不再像過去醫療和食物供給不上, 因此人類壽命也越來越長, 百歲老人也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兒。然而這樣的情況同樣導致了人口老齡化, 城市里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不僅僅對于殘疾人, 對于這些老年人來說無障礙設施也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將服務型設計應用到無障礙設施上已經是當前設計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了。我國正處于經濟雄起時期, 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文化建設領域必然帶動著設計行業的發展, 未來的設計一定是更佳趨近于人性化的設計。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 注重以人為本的新時代社會核心成為當今設計發展的必然走向。而中國經濟蓬勃發展, 國家開始注重公共設施的修建。那么如何將公共設施設計為不僅僅滿足日常使用而是能為提高用戶體驗, 真正做到物盡其用的設施成為提升整體社會的重要關鍵。全民教育的推廣以及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大多數人群開始追求具有品質, 講求審美的生活方式。心理上的改變必定帶動著實質的轉變, 而城市公共設施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衣食住行都涵蓋在內, 由此著手研究必定能為改善人們生活起到一定作用。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工業設計;城市公共設施;人文關懷;地域特色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公共設施已經不僅滿足功能單一、使用性強等特點,也要在品味與品質上追求完美,這是我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發展寫實。但是也與其現狀和現實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沖突,如在建設決策、規劃、設計、開發、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嚴重問題,其中最突出的癥結就是在其設計理念中缺乏創新和科學管理。因此,結合國外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本文基于工業設計的視角,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特征、理念、方法等進行研討,希望對于提高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1 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

各國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都有比較成熟的認可度。有的學者認為,城市公共設施包括了城市所有的設施,人們通過感知對其外形和質量進行評價,可以得到美學感受;也有的學者認為,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可以將公共綠地、廣場、道路等很好地搭配和呈現,使其具有功能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效果;還有的學者認為,不僅是公共綠地,還有巷弄、庭院等,都應包含在公共設施內。綜上,首先應對城市公共設施的涵義給予明確的定論——即包含了向社會開放的文化、交通、體育、辦公、金融、商業等,涵蓋在公共場所范圍內的所有設備和設施。

公共設施與人們的戶外活動緊密相連,隨著城市活動日益豐富,就連桌椅板凳等細枝末節都已成為公共設施中的重要內容。例如,公園內的設計不僅可以讓人休閑,還能夠用來休憩、娛樂。諸如廢物箱、飲水器等的外觀設計都有了明顯改觀,成為人們既可使用又可欣賞的服務設施[1]。新的信息技術,如觸摸式多媒體、數字咨詢服務及大屏幕數字電視等的演進,讓街頭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了數字化,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信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完善了服務功能,展現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提升了城市建設的品味,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經濟水平、社會福利的綜合體現。

公共設施的設計水平與城市空間環境、形態等息息相關。藝術的處理、合理的規劃,決定了城市空間的利用和人們的活動方式。這是對城市大多數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的領域。優秀的公共設施建設和設計能夠將原有的不和諧、不合理元素加以協調和整合,讓城市公共空間變得舒適,讓城市真正成為宜居城市。

隨著城市文化建設加快,城市的環境逐漸成為動態發展的巨大載體,內含巨量的物質、精神層面的變化,影響著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人。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內容,公共設施要考慮的不僅是使用,還有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城市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高度的體現。

2 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原則

公共設施的功能是由在人們在活動時從公共場所獲得的所有需求的意念中體現的,因為功能性原則是設計原則中最重要的內容。功能性的完善設計可以讓人們在享受公共設施提供的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城市公共設施在利用工業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行設計時,應從城市建設、市民需求、文化品味、信息技術等多方面,如公共設施的形態設計、施工技術等,還有材料采買、成本核算等加以考慮,并且針對工程建設的風險進行安全方面的設計,圖1所示為城市公共設施環形設計層次。

城市公共設施最終服務的對象是人,因此任何設計思路均要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強調的是為人的需求服務,這是設計的最初目的,也是根本要求。將設計與功能性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是工業設計中融入人性的突出特征。無論是設計者還是使用者,本著工業設計思想的設計思路,加以人的思維的創新,是理想變為現實的必由之路。

運用工業設計思維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要遵循形態美的原則,是要遵循的基本規律。用美來指導設計創作活動,運用美的法則,創造美的產品。

3 城市公共設施的工業設計特征

3.1 融合性

工業設計并非等同于工程技術設計。應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中工業設計,是運用機械技術的手段實現美的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科技手段不斷發展,工業設計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從產品、視覺、環境等幾大領域,加入了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理念,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予以介入,將人的需要、美感等融入到其中,使其成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產物,并給人方便、舒適的感覺。

3.2 協調性

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產品一般都是以獨立的形式呈現的,相互之間具有協調關系。例如街道設施應圍繞街道的商業、文化、交通等系統進行設計,相互應具備內在聯系[2]。這需要從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杜絕各自孤立的現象。最終設計的理想效果是將公共設施與整個環境有機聯系在一起,烘托出城市整體風格和特征,用色彩和風格征服每個看到它們的人,讓城市顯得魅力無窮。

3.3 功能性

運用工業設計的理念對公共設施進行設計要注重功能的特性,滿足不同活動和不同需求。明確公共設施的功能是為了人的活動而設置的,首先要對人的活動需求進行調查,確定公共設施類型;其次,在使用功能、工學要求等方面要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例如垃圾箱的開口設計,如何才能便于人們拋擲廢物時不會由于開口太大而影響污染物的儲存,同時又能夠防止蚊蠅侵害,以及防雨、美觀、清潔方便等。

3.4 強化性

工業設計的重要作用就是將產品進行美化和功能的加強,通過造型、色彩、工藝等技術加以構思、創意和實現。對于城市公共設施中城市景觀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讓設施發揮功能,還具有裝飾效果,將城市整體空間的品質加以創新和提升。國外發達國家的一些公共設施就十分注重美化,有的裝飾甚至出自名家之手。從整體環境的角度對街區、局部等進行設計和探索,將重新構建出一個集都市特征、文化、品味于一身的新型現代化都市的優美環境。

3.5 經濟性

工業設計的最后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經濟性。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賦予的是產品的生產創造力,因此出于對材料的再造和制造工藝的把握,部分可以通過批量化生產降低成本,是工業設計給予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優勢。例如將汽車站分級設計時,一類站擁有起點、終點等,二類站是客流量較小的站,三類站是不重要的站,按照等級進行相應建設,還可為廣告投放留下足夠空間,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3, 4]。

4 城市公共設施的工業設計理念

4.1 注重相互協調

首先要注重與整體環境的協調。要從視覺要求出發,對公共設施的位置、尺度、造型等進行設計,務求融合于城市景觀環境中,襯托城市獨特風景;第二要與建筑物相協調。不要分割建筑物的造型與基調;第三要與市政設施相協調。如與候車亭、電話亭、道路指示牌等相協調,起到藝術點綴的作用;第四要與城市綠化相協調。注重視覺效果,按照公共設施的功能配備不同的綠地景觀,隱喻時代精神,表現城市氣質,體現市民文化。

4.2 融入人文關懷

為公共設施注入人文關懷,也是將工業設計理念引入城市設施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通過形式和功能的設計,將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能夠為人所用,具有個性、情趣和生命。除了實用和經濟,人的特殊需要應在設施的功能中得到充分體現,尤其要展示城市公共設施對普遍人群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需求的滿足,幫助人與設施之間建立和諧關系,使得公共設施達到布局合理、充滿人文關懷的境界[5]。

4.3 尊重地域特色

根據地形地貌、地理環境等,使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這是公共設施設計時需要注意的第三個問題。巧妙運用地域特色和自然資源,為公共設施增添趣味。一個城市的文化背景、發展歷程、人文景觀、意識形態、風俗習慣等均有不同,公共設施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上述要素,深入挖掘城市的本土特點,根據地域化特征,將居住、建筑等進行有機結合。圖2所示為結合某市特色,將公共設施與街道進行有機結合的示意圖。

綜上,將公共設施與環境協調一致地加以設計,使公共設施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整體中的一部分,與城市環境相呼應,充分體現城市魅力。力求整體風格統一、協調,讓城市公共設施成為城市的風景線,給予城市人文、自然、文化的韻味,并迎合城市品味,在基調上做相應調整[6]。

5 結語

我國城市建設和環境改造的大發展,使得公共設施設計和建設成為重要內容,并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诠I設計視角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對于創造美好城市形象、營造城市優雅環境,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追求人性化和完善的功能,是公共設施前所未有的發展方向。完美的設計將為城市帶來更美好的空間,也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和便利的公共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李宜信. 從工業設計看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J]. 商情, 2013(27): 283.

李嚀, 岳邦瑞, 張楚梵. 以工業設計為視角探析城市住區公共設施[J].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2013, 27(4): 452-456.

薛文凱, 張雅涵. 以城市主題文化為背景的公共設施探究——以北京公交站臺為例[J]. 設計, 2016(11): 158-160.

馬杰, 吳祐昕. 基于社會屬性的現代城市公共設施創新設計方法[J]. 設計, 2015(5): 100-102.

任新宇, 關惠元. 生態設計視角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思考[J]. 生態經濟, 2015, 31(10): 189-193.

陳敏. 從工業設計的角度探索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 大眾文藝: 學術版, 2011(19): 64-65.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第4篇

但是,地球上人口正在迅速增長,由于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對環境的污染,如今地球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令人心碎。

你聽見了嗎?地球媽媽在哭泣。鋸子鋸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上,參天大樹轟然倒下的聲音,你聽見了嗎?空氣中彌漫著的可怕的廢氣,是地球媽媽大咳不止的聲音,你聽見了嗎?當你把空調溫度調到讓你覺得爽極了的溫度,換氣扇呼呼地吐著熱氣,被消耗的水滴,悲慘而柔弱地輕輕呻吟著,你聽見了嗎?

你看見了嗎?地球媽媽的頭發——森林,由于亂坎亂伐成了光禿禿的一片。她的血液——河水,因為亂排污水變得混濁不清。還有她的上衣——大氣層和臭氧層被釋放出的有害氣體污染,失去了保護作用。地球媽媽的身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她被一大堆白茫茫的垃圾覆蓋著,臉色蒼白憔悴,正在失聲痛哭!

城市公共設施范文第5篇

建設方案建議書

**市是全國17個“中國旅游強縣”之一,是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的故鄉。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縣,設立縣級**市,**市由**省直轄,**市代管。

**市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作為**市政府為**市居民、上班族和游客打造的一項民生工程和環保工程,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將提供經濟便捷的綠色騎行(短距離)和接駁公共交通(長距離)的交通出行方式,便民利民,建設美麗和諧家園。

一、建設必要性

1、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問題。

根據**市內現有公交站站點布局,將公共自行車站點布設在公交站、居住區、商業辦公區、工業園和科技園、公園景點、醫院和學校等周邊,使公共交通和人流密集區域緊密銜接成一體,方便市民和上班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騎行公共自行車在城市內短距離出行或接駁公共交通進行遠距離出行,大大提高了公交系統的輻射范圍和公交運力,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問題。

2、鼓勵市民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美化城市環境、共建美麗家園。

每天1000輛城市公共自行車約減少1500次小汽車出行,每年約減少112噸碳排放,而且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園區的

非機動車騎行環境和存放安全性的改善,鼓勵更多的市民綠色出行,促進交通環境和城市環境的良性發展,共建美麗家園。

3、方便居民健身休閑、游客騎行游玩,助力提升城市形象。

舒適便捷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將為居民的健身休閑和游客的游玩觀光提供了經濟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而且統一規劃、整齊美觀的自行車站點也將成為**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提升園區形象。

二、建設方案

1、服務范圍

本項目服務范圍為**市城區,服務于城區內公交站、居住區、商業辦公區、工業園和科技園、公園景點、醫院和學校等交通出行需求較大地點。

2、建設規模

本項目計劃與**市區整體規劃同步,第一期建設150個站點,含3000輛公共自行車和3600個停車樁,以及配套的管理保障中心(由1個調度維修中心和1個客服中心組成)。后期根據城市規劃同步覆蓋,組成完整的**市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

3、設備選型

建議**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定位為城市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相結合的智能化第5代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市民通過APP注冊掃碼租車,還車時掃碼結束計費。

1、

站點采用模塊化、可移動技術平臺,各設備均被設計安裝在技術平臺上。技術平臺安裝簡單快捷,具有靈活性強和移動性高的優點,并且可以根據實際租賃需求調整站點規模。

2、公共自行車

(1)防盜化設計:車身二維碼標簽+非標件+獨特車身外形+唯一編碼。

(2)防破壞設計:高強度鋁合金車身及輪圈+防刺發泡輪胎+不銹鋼一體式車把籃。

(3)高質量設計:防銹防腐處理,結實耐用、舒適輕便、美觀大方。

(4)使用壽命:5年。

**市自行車參考選型

3、停車樁

(1)防盜化設計:非標件無外露螺釘。

(2)防破壞設計:外殼和鎖分別采用高強度鋁合金或不銹鋼材料。

(3)高性能設計:模塊化設計(易于維修保養,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手機APP掃碼借還車+空閑狀態下省電休眠模式+語音提示。

(4)高質量設計:防水防腐防銹處理,設備結實耐用、美觀大方,系統穩定可靠。

(5)使用壽命:8年。

**市停車樁參考選型

三、運營管理

1、注冊與收費

本項目采用APP注冊使用,注冊押金、自行車租賃費、賠償標準等由物價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定價。

實名制注冊,并收取200元押金,避免發生惡意占用、破壞公共自行車,浪費公共資源等現象。

建議騎行收費標準采用低收費模式,每半小時收費0.2-0.5元。

2、企業職責

本項目由運營企業負責本項目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包括站點選址、系統制造、運輸、安裝和調試、工作人員的招聘和培訓、站點保潔管理、車輛調度和設備維修養護、系統升級維護、客戶解答疑惑和投訴反饋等工作,為市民提高24小時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

在運營期結束時,運營企業應無償將本項目所有設施設備移交給政府指定企業,或與政府重新簽訂合同繼續運營管理。

3、政府職責

成立****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監督考核小組,負責運營企業的招標、合同簽訂、協助企業完成項目的規劃建設、定期和不定期對企業的運營管理進行監督考評、財政補貼的資金發放等工作。

在合同中應明確企業退出機制、財政補貼方案。在企業退出機制中,應明確“當運營企業的考評結果不符合合同約定條件時,將無條件終止雙方合同,同時運營企業應無償地將本項目所有設

施設備移交給**市指定企業”。

4、收入及沉淀資金收益管理

辦卡押金應由運營企業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合理使用管理,并保障市民注銷時押金及時返還。自行車租賃費收入和注冊押金的沉淀資金收益歸運營企業所有,用于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和調度維修養護的費用支出。

四、建設及運營投資總預算

1、建設投資:第一期建設規劃為150個站點,300公共自行車,3600個停車樁。建設投資預算為1398萬元,

建設費用概算一覽表(萬元)

序號

內容

設備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萬元)

費用(萬元)

備注

1

設備購置費

自行車

3000

0.1

300

2

停車樁

3600

0.2

720

3

底板

3600

0.02

72

4

監控攝像機

150

0.6

90

5

調度車

2

10

20

6

后臺管理系統

1

50

80

APP定制

7

計算機

10

0.8

8

8

后臺監控設備

1

18

18

LED拼接屏幕4*4、信號矩陣

9

建筑工程費

站點基礎建設費用

150

0.3

45

破綠恢復、盲道改造等

10

安裝工程費

設備安裝調試費用

150

0.3

45

合計

1398

2、五年運營管理費用估算

后期運營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組建運營管理中心(團隊)和配

套服務系統建設,每年運營費用為172萬元,五年合計運營總費用為860萬元。

運營費用概算一覽表(萬元)

序號

項目名稱

崗位(項目)

費用合計金額

數量

備注

1

人員費用

經理

1*8萬/年=8萬/年

1

2

辦公室工作人員及財務

6*4萬/年=24萬/年

6

負責辦公室工作、辦卡及督察及其他財務工作

3

站點服務人員

10*3.5萬/年=35萬/年

10

負責站點車輛的調庋、維護、維修及保潔

4

社保及其他費用

18萬/年

五險一金及節假日加班等

人力成本小計

83萬/年

5

系統日常支出

日常維修

18萬/年

自行車日常維護成

6

調運車

15萬/年

車輛燃油、保險維修等費用

7

其他費用

6萬/年

辦公費、工作服等,

8

站點寬帶費

15萬/年

按照80元/月

系統日常支出小計

45萬

9

公共自行車團體險

15萬元

自行車設立人身傷害保險

10

辦公場所投入

20萬元

辦公場所及維修場所租金

每年運營費用總計

172萬/年

綜上,**市城共自行車一期建設及運營費用(五年)總投資為2258萬元。

五、建設運營模式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政府向企業提供少量的財政補貼和扶持政策(如運營場地、廣告資源、服務亭商業開發、沉淀資金運作等),由企業負責建設和運營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期滿后,政府無償統一接管。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建議**市城共自行車項目采取PPP運作模式。

本項目總投入資金總計為2258萬元,政府一次性投入項目資金的30%,為677.4萬元,由企業補充項目資金的70%,為1580.6萬元資金完成項目建設,達到正常運營標準。

項目建成運營后,政府需給予企業用戶騎行收費及沉淀資金運作、服務亭商業開發等扶持政策。5年后完全市場化運作,10年后政府無償接管項目。按3000輛自行車10年運營期計算,每輛每年僅需補貼225元。

上一篇:健身設施下一篇:城市公共服務設施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