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

2024-02-06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為什么要對農村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其一, 就是社會上存在歧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對此, 有專家分析, 這種觀念的根源在于, 長期以來重“道”輕“器”、“道本器末”、“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于人”等社會心理的影響。這種社會心理在教育上表現為重學歷教育、心智訓練, 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其二, 農民教育素質和科技素質偏低。與城市居民相比, 農民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質整體水平偏低。2009年小學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者占大多數, 形勢不容樂觀。

其三, 農村職業教育軟、硬件設施較落后。教學設施設備不齊全、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陳舊、缺少實踐場地等問題是農村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其四, 專業及課程設置不合理。為了追求學校眼前的經濟效益, 不顧辦學特色、辦學方向以及辦學條件, 而盲目地設置一些專業和課程。

其五, 教育經費投入教少。近年來農村職業教育經費支出比較低, 難以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孟子曰“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強調的就是要保護農民的利益和發展農業, 為此, 就必須農村職業教育進行改革, 以更好地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首先, 提高農村畢業生的職業聲望、職業教師的地位以扭轉社會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歧視。研究表明, 聲望較高的職業領域和更高的薪水可以改變輕視農村職業教育的觀念。而職業聲望是建立在就業前景、薪水以及自我成就實現的基礎上, 據調查, 一些體力工作和會帶來健康危險的職業, 其聲望較低。因此, 要提高畢業生的職業聲望就必須在就業前景、薪水上下功夫。學習促進者——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也為青年人提供了角色模型。因此, 只有教師的地位提高了, 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才會高, 職業教育才更有活力, 而要做到這一點, 則需要多方配合。

第二, 認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均等性。因為只有認可這種均等性, 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村的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和教育素質。政治學理論認為認可的均等性是認可的一個基礎原則, 也是一個公正、穩定的政治秩序, 據此, 就應認可和尊重社會中的所有公民。這種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放在平等地位來看待的理念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 也是農民科技和教育素質提高的前提。為此, 應該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合成一個統一的系統。

第三, 改善農村職業教育軟、硬件設施。前面筆者提到農村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著教學設施設備不齊全、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陳舊、缺少實踐場地及人才的缺乏等問題。而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就必須改變這種落后的狀況, 為此, 學校就應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購買最前沿的專業書籍、高薪聘請技術人才充當一線教學以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而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可采取“內培訓、外聘請”相結合的方法及文化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方法;每個文化課教師在了解和掌握一門專業理論的基礎上, 必須要認真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因為提高師資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最基本的條件。

第四, 完善專業和課程體系。在專業設置上, 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農村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時進行調整。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 以敏銳的眼光, 及時發現潛在的人才需求, 適時開辦農村急需的新專業, 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同時, 教學內容要以培養一線人才的崗位技能為中心, 充分體現培養目標。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并重、相互滲透的原則, 適當增加實驗和實訓的比例, 改革專業過于狹窄的狀況, 實行彈性學制。因為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關鍵在于專業及課程的合理與否。因此, 專業及課程的設置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一般來講, 專業及課程的設置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方向。這好比工廠企業生產產品之前, 必須搞好市場調查, 掌握相關的信息。所以, 在專業及課程設置之前, 必須先對市場進行廣泛的調查, 然后才能對人才進行預測。

第五, 加大經費的投入:拓寬投資渠道, 實施以政府為主的多渠道投資機制。首先, 應該把農村職業教育經費納為政府財政年度預算;其次, 加強企業對農村職業教育資金的扶持力度;再次, 加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為此, 應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 摸索由各級政府設立的農村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基金的途徑, 以及以法規的形式并大力宣傳農村職業教育, 目的是鼓勵企業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總之, 要發展農村經濟就必須提高農民素質, 而要提高農民素質就必須加強農民技能培訓, 農民技能培訓很大程度取決于職業教育的發展, 而職業教育要發展就必須對農村職業教育進行改革。

摘要:近年來農村經濟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迅速, 然而, 農村職業教育在發展中面臨著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 要發展好農村經濟就必須提高農民素質, 而提高農民素質很大程度取決于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此, 就必須對農村職業教育進行改革。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 樓世洲.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制約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教育, 2008 (1) .

[2] 楊潔.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08 (31) .

[3] 秦紅梅.我國農村職業教育面臨的困境及發展對策[J].黃山學院學報, 2008 (5) .

[4] 張丹華.技術創新戰略的理性思考與模式選擇[M].長春:長春出版社, 2005.

[5] 樹全.試論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框架、問題與思路[J].中國科技論壇, 2005 (3) .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第一節世界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的誕生。世界第一個信用合作社于1849年在德國誕生,它的創始人被稱為“實踐家”的威廉雷發巽(xun),當時他任某市市長,當時德國農民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農民問題,他在當地組織了60多家比較富裕的人,創立了“清寒人救助社”,為窮困農民提供比較低利息的資金,幫助農民購買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當時它的目的就是反抗高利貸,以后逐步發展和規范,1872年在德國萊茵地區第一個農民信用合作社創立,后來在德國稱之為“德國雷發巽銀行”。

第二節我國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的誕生。最初合作思想是在“五四”運動傳人我國,1923年6月在河北省香河縣我國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誕生,它當時是雷發巽式的信用社試點。

第二章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變遷

第一節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變遷

1、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創建

(1) 我國農村金融組織機構體系的創建。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第一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應本質“集中統

一、城鄉兼顧、減少層次、提高效率、力求精簡”的方針創建金融機構。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第一屆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深入農村、幫助農民、解決困難、發展生產”的農村金融方針。1951年7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農業合作銀行正式成立,當時沒有設立分支機構,1952年7月撤銷,后來創立了農業銀行,建立了省、市、縣級分支機構。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真是雨后春筍。村鎮銀行、農村財務公司等等。

(2)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試辦和初步發展。

舊中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由于種種原因………。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金融體制,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農村有“三社”即人民公社、供銷社和信用社,但是現在只有信用社不斷發展壯大,人民公社已經不存在,供銷社在大部分農村也是沒有聲音。只有農村信用社一社繼續生從在農村,但是正在改革之中,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我們現在有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也有農村信用合作社。195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適應人民公社化的形勢改進農村財政貿易管理體制的決定》,實行了所為的“兩放、三統、一包”,人民銀行的農村營業所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組成了人民公社信用部,這樣農村信用部就成為“所社合一”和“政企合一”的特殊單位。農村信用部受上級人民銀行和人民公社管委會雙重管理。1959年人民銀行農村營業部由人民銀行收回,農村信用部下放給生產隊管理,生產大隊建立起了信用分部。(當時沒有成立農業銀行,農業銀行的前身就是人民銀行農村信用部)。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1 我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普通初中畢業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知識,但整體水平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面對這種多層次、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原有的教學方法已完全不能適應,教學內容也偏深,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和內容。在教材方面,由于學生生源復雜,知識結構、層次不一,目前尚沒有一套完整的符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在設備方面,中職學校普遍存在語音設備簡陋、落后及資料缺乏等問題?,F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亟待充實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體英語教學水平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教師方面,我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普遍存在師資不足,師資隊伍不穩定的問題。有些學校英語教師比較緊缺,甚至借用其他專業的教師上英語課。

2 采取相應對策

2.1 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應轉變把外語考試看作是英語教學的終點,把考試通過率視為衡量英語教學質量的尺子的錯誤觀念與認識。在這方面的做法是實現“五個轉變”,即教學內容必須從語言點的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教師地位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實踐能力的指導者和質量監控者;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教學應由句子水平轉變到語篇水平;由單純重視語言運用的精確性轉變為既重視精確又重視流利。在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過程中,一定要著重處理好兩對“關系”,即知識、能力與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和教與學的關系,前者要樹立學習知識是基礎、培養能力是關鍵、提高學生綜合索質是目的的思想,后者則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由語言能力培養轉變到語用能力培養上來。作為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教師自身要深刻理解課改精神,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成長。

2.2 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重點。英語教學內容包括傳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發展語言交際能力等,其目標是通過英語的語言教學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起來,并最終把學生的創造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完成這一教學內容并達到這一教學目標。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現場使用英語的機會日益增多,如進口設備、儀器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國際通用技術標準、正在使用的成熟技術和先進技術的原始資料等。另外在現代信息社會中,計算機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機溝通能力成為必備的職業素養。英語教學對有關計算機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專業軟件的使用說明、互聯網絡調用命令等都可納入教學內容,成為高職英語教學十分實用而生動的教學內容

2.3 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講解詞、短語的用法,分析句子結構,講授語法條例,而學生被動聽課,埋頭記筆記。其結果是教學效果不佳,事后分析,覺得這樣的教學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學生消極被動地進行學習,常常地依賴老師從事學習活動。既沒有高漲的參與熱情,也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而學生對結合專業目標的英語學習欲望比較強烈,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專業目標的教學活動”,這個時候,教師要尋找一些與學生有關的教材,能夠使學生獲取將來在工作崗位上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2.4 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

在英語基礎課的教學設計中,考試方式的改革也應當成為關注的重點。由于課程的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及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了調整,因此不同專業學生的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也有所不同。而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要包括了學生的態度、課堂表現、考試等方面,考試成績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多是一種檢測教學效果的工具。首先在英語試卷的項目設置上要有所調整,先計算出卷面的得分,然后利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出各考查點的得分(轉化成百分制),最后匯總形成課程的最終得分。其次從考試形式和內容上下手,改變傳統的英語考試重聽力、輕口語、重客觀題,輕主觀題,給學生猜題創造了空間,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等缺陷??傊诳荚嚪椒ㄉ?,我們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注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死記硬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英語課程內容的調整可以說是給學生量身定做的,它不僅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和年齡特點,而且還與學生的專業緊密結合,提高了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在英語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學校和老師的教學都比較滿意并且感到新穎,課堂教學的效果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錦程,淺論高校課程體系改革對教材建設的影響,1999年第3期《高教研究與探索》。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 盡管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 但是增長的背后, 是物質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的巨大消耗。這種靠資源消耗的發展是不可持續, 因此我國經濟必須從既往的對生產要素的依賴中解放出來, 以科技進步、自主創新而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的轉型必然需求高素質的人才, 職業教育就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因素, 職業教育的發展對我國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 德國學習領域改革方案內涵

學習領域課程模式是由德國提出, 以改變傳統的以學科性知識為導向的課程模式, 防止職校培養的學生脫離企業的實際需要, 所學非所用。根據“學習領域”方案, 職業教育教學將不再以傳統的學科體系來組織, 而是基于以“工作領域”為指導的“學習領域”來建構學習情境。一個學習領域由描述職業能力的學習目標和描述工作任務的學習內容所構成, 同時包含相應的學習時間。通過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 學生可以完成某一職業的一個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若干個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學習領域的學習, 學生可以獲得某一職業的從業能力和資格。一般來說, 每個培訓職業由10~20個學習領域所構成, 這主要是根據該職業的工作任務和活動特點來決定, 沒有硬性的數量限制。

3 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基本特征

3.1 以培養學生建構或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

勞動組織和技術的變化都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的變化和發展。隨著知識、技術的更新率不斷加快, 勞動組織的扁平化發展, 企業間產業鏈的日益發達, 使得勞動者需要具備跨企業層面的全局性知識, 這就需要勞動者具有理解企業的整體工作過程和經營過程的能力。職業教育不應以現有的生產技術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勞動組織方式為基礎, 來確定技術工人的資格和培訓課程, 而是應當培養受培訓者建構工作世界及參與設計企業變化過程的能力, 使他們不僅具有普適性的職業能力還應具備跨企業工作關聯知識和合作知識。

3.2 典型的工作任務是組織、建構是學習領域教學內容的核心

單個的“學習領域”是勞動過程的知識和技能的綜合, 包括那些與工作領域沒有直接聯系的系統知識和專業化內容。所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的選擇是學習領域課程設計的關鍵環節。選擇的工作任務要兼顧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覆蓋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則, 在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等要求上折射出的真實的職業情境。

3.3 工作過程知識是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

工作過程知識是在工作過程中直接需要的、常常是在工作過程中直接獲得的知識, 不僅包括顯現的指導行為的知識, 也包括相聯系的隱性知識, 即那些物化在工作過程中及產品和服務中的經驗性知識。有效的教學應當能夠讓學生知道技術知識是如何產生、如何被應用的。

3.4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實施原則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職業行為為導向,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改變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做法, 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突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前沿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都要求學習者參與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使學生不僅具有完成工作任務的專業能力, 還要具備用系統性觀點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和與人合作相處的社會能力。

4 學習領域課程改革的借鑒及反思

4.1 以工作過程知識為教學內容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

我國現階段職業教育仍采用以學科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 多數職校的課程模式模仿本科院校的課程模式。同時, 企業與職業教育的聯系也不十分密切, 培養出的學生難以滿足市場經濟下的就業需求。為了加強校企合作, 政府應及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積極主動參與校企合作, 并且發揮行會的中間作用——聯合相關聯的各型企業, 以充分利用其設備等資源來對學生進行跨企業實踐培訓。同時, 職業學校課程的內容也必然由封閉式向開放式、理論性向實踐性方向轉變。

以工作過程知識為教學內容必然使得學校和企業更加緊密的結合, 從而體現出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眾所周知, 職業院校學生學業基礎普遍較差不習慣或不擅長抽象思維和演繹式的學習方式, 對理論的學習存在相當大的困難。所以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2 構建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課程觀

為了子孫后代的利益和可持續的發展, 我國必須要加快經濟的轉型。產業結構的轉型使得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如何以相同的價格或更低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人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體, 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能動力量。要實現人的持續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 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目前職業教育的著力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 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 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學校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所以職業教育要有前瞻性, 它要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人才, 要以人為本, 讓學生以全局性的視角去發現問題, 開拓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 還要倡導延展整個職業教育的長度和廣度, 使每個個體獲得與生命同樣外延的職前、職中和職后的教育機遇, 從而無論知識和技術如何變更, 學生都可以通過不斷的職業培訓確保其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德國學習領域改革是一項積極的、有益的改革嘗試, 本文試圖通過對德國學習領域的分析研究為我國的職教課程改革提供某些啟示:以工作過程知識為教學內容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教課程觀, 以實現職教培養對象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課程改革,學習領域,工作過程知識,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學習領域”課程:概念、特征與問題—關于德國職業學校課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國教育研究, 2003 (1) .

[2] 王建初, 顏明忠.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改革的理論詮釋[J].外國教育研究, 2009 (7) .

[3] 葉仙虹.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借鑒與啟示[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 (4) .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一、讓職教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隨著招生制度的改革,學生學習途徑日益多樣化,職教學生越來越多,這部分學生入校時起點相對較低,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職教數學的理論性、邏輯性與抽象性比較強,很多職教學生抱著只是拿文憑或找工作的目的來學習,遇到學習中的難題自然就會退避三舍.然而數學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了數學中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游刃有余.在職教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應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地灌輸以后他們要從事的行業對數學能力的需求,讓學生明白學會數學的思維不僅僅是會做幾道數學題,還能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數學的思維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最好助手.

二、提高職教學生的綜合學習、分析的能力

在職教教育的過程中,各門學科的教學主要都是圍繞著學生以后的發展方向來展開,數學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也需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優秀的教學設計,要通過教學內容的邏輯安排、教與學的時間分配等來引導學生提高分析能力.

比如,在講到簡易邏輯這個內容時,很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學生聽的時候覺得很明白,但真正自己做就無從下手了.這里有一個例子,求命題的非:他既會打籃球又會打排球.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再三強調,命題的非就是該命題的對立面.學生聽的時候發現很簡單,但接下來實際操作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首先就要告訴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或沒有意見是最不好的現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要怕錯,“失敗乃成功之母”,跌倒并不可怕,關鍵的是要從不斷的分析嘗試中找出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可以從比較簡單的問題開始嘗試.比如老師在講橢圓定義時,可以由“到兩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為定值的點的軌跡”入手.如下圖,令線段AB的長為“定值”,在線段AB上取一點E,分別以F1為圓心、AE的長為半徑和以F2為圓心、BE的長為半徑畫圓,則兩圓的交點軌跡即滿足要求.先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或生活經驗分析這樣的點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學生得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老師演示下圖(1),學生豁然開朗:“原來是橢圓.”這時老師用鼠標拖動點B(即改變線段AB的長),使得|AB|=|F1F2|,如下圖(2),滿足條件的點的軌跡變成了一條線段F1F2,學生開始謹慎起來并認真思索分析,不難得出下圖(3)(|AB|<|F1F2|時)的情形.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很深刻地掌握橢圓的概念,也鍛煉了其綜合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并注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由于職教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的差距都比較大,老師應根據每名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的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不同學生的學習目的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老師要結合各專業學生特色,尊重不同學生個性,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深入探索數學問題,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數學知識.比如說對于建筑專業學生的數學教育課堂就可以拿樓房、橋梁等具體建筑物來作為教學的實例,遵循學生的需求,才能燃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總之,老師應在盡量不破壞數學自身系統性的前提下,突出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數學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職教學生的個性特征明顯,很多學生身體成熟可心智依然帶些幼稚,不喜歡與老師交流或干脆與老師對著干.所以說老師的個人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老師應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認真鉆研本學科內容,在備課和上課方式上不斷創新;在課堂上老師要和善可親,微笑待人,消除和同學的隔閡感.總之,老師要用自己的個人感染力引導學生熱愛學生,努力學習,創新學習.

職教數學教學的難點給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老師應當責無旁貸地不斷研究數學教學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不斷創新,改進教學方式;學生更應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步驟,開拓腦筋,努力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曉學.讓鮮活的思想在數學課堂中流淌[J].數學教育學報,2005(1).

[2]薛擁軍.數學課堂中“探究”的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5(8).

[3]程廣文.論數學課堂與全面發展[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4).

[4]譚良軍.數學課堂,除了知識還能教給學生什么[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6(5).

[5]吳海燕.生態觀下數學課堂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

[6]王憲,夏廷勛,張斌.論數學課堂的基本教學技能[J].松遼學刊(自然科學版),1996(2).

[7]胡文英.對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5(26).

[8]姜晶,張慧.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思考[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

[9]程廣文.論數學課堂價值取向———兼論數學教學目的人本轉向[J].聊城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

上一篇:減振技術論文下一篇:心理疏導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