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教論文范文

2023-09-16

職教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機械類課程時存在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 學習動機 外來動機 內在動機 激發

0 引言

學習行為受動機支配,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沒有足夠的學習動機,就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果。機械類課程綜合性強,作為教育者,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外來動機,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

1 外來動機的激發

在機械類課程課堂情境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措施激發學生的外來動機。

(1)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學習目標,嚴格要求。沒有具體目標,學生就沒有學習方向。在預習、聽課、做作業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具體目標。要考慮到個別差異。當目標與學生能力相稱且有挑戰性時,就可使學習動機處于最佳的激發狀態。

(2)利用教學的反饋環節激發學習動機。讓學生及時得知作業成績和考試成績,作業是教學中必須具有的反饋環節。利用反饋可以讓學生及時看見自己的進步、缺點和不足,激發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筆者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中發現每次知道自己成績的同學進步很快。

(3)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善于評價、表揚與批評。在批改作業時,一些老師只給分數,甚至只寫日期;一些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加上評語。還有些老師對學生作出特殊性評語,如:“好,繼續努力”。第二種方法針對答案中的優缺點作評定,效果很好。長期沒有評語的成績逐步變差??偠灾?,在批改作業時教師越細心,越詳細,越認真,則越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學生得到正確評價,其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評價、批評、表揚時要真實、真誠,還要講究方法。幫助鼓勵差生,引導和促進成績好的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

(4)利用學習競賽激發學習興趣。學習競賽可以使學生之間產生對比,形成爭先恐后的學習風氣,可以有效激發學習積極性。但競賽不能太多,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其次,要選擇好競賽的方式,使更多的學生都有得勝的機會。

2 內在動機的激發

把學習過程作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滿足,將學習當作愉快的活動,從而積極地學習。

2.1 采用設問的方法,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

在教學中提出一些用平常的方法和原有的知識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置身于與提問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積極的思維。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要新穎有趣;盡量小而且具體;要有啟發性效果才會好。例如,在講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時,可以對擰斷的鑰匙、滑扣的螺栓、失效的齒輪、彎曲的自行車輻條進行設疑,教師提出“機械零件損壞的原因是什么?”得出使用性能達不到工作要求的結論,從而引出使用性能、力學性能的概念。學生在參與討論時,內在動機處于激發狀態。又如講“硬度”的測試方法時,就可通過先提問以下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給自行車打氣時,你是如何檢驗車胎的硬度的?”“你是怎樣比較大理石和玻璃的硬度那個大的?”“你是如何知道西紅柿的軟硬的?”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熟悉問題的思考與回答,老師便可很自然地引出硬度測試的三種基本方法:壓入法如布氏硬度、維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劃痕法;回跳法。這樣學生便對硬度測試的原理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再通過對不同測試方法具體條件、測試特點和應用范圍的講解,學生對新知識就產生了“一見如故”的感覺。

2.2 在某些章節采用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為主的學習方式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產生了內在興趣,就會擁有自信,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認識到了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獲得知識。在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學生把有所發現作為一種自我激勵,從而自覺地把興趣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中,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事先準備兩張表格,將只標有性能特征,沒有材料名稱的表格1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指出那種材料具備制造表2所列出零件的條件,將表格填寫完整。學生在討論中可能會指出好幾種材料的性能特征符合制造條件,最后再與真實的金屬材料名稱(25鋼,45鋼,60鋼)相對照。這時學生自然會聯系到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工藝性能與鐵碳合金成分之間的關系,明白了相圖是選材的依據。在這種發現學習中,因為教學無固定程式所以顯得生動活潑,這就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之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

2.3 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內在興趣,他們就會渴望獲得新知識,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應做好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些同學認為學好某門課程可能對就業沒用,有些同學因為課程內容有難度不容易理解而不敢嘗試,還有些同學放松自己而不努力。要解決好以上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并逐步培養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處理第一種問題時可以讓學生明白知識的價值和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嘗試從簡單到復雜先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課堂外個別談話,引導學生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中來。

(2)學校要積極組織教研活動,幫助教師努力改進教學方法,采用新穎有趣的方法展示教學內容。

(3)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和學科興趣小組。例如運用所學知識到附近的機械廠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機械基礎課程中講的平面連桿機構中曲柄存在的條件自制曲柄搖桿機構,并在課堂上演示其工作過程,學生通過動手制作和演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4)教師要熱愛自己所教的課程,注意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并樂于和學生分享。這樣就會形成“老師愛教,學生愛學”的良好互動,使學生受到影響,學生慢慢對機械類課程產生興趣。

(5)教學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其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對機械類課程產生穩定而濃厚的興趣。

2.4 利用興趣和動機的遷移

把學生從事其它活動的興趣和動機轉移到學習上來,產生學習的需要。每位同學都有其優點和興趣,教師要熟悉他們的興趣點,例如有些同學字寫得好,畫畫得好,利用這些興趣點和特長將之與學習聯系起來,轉化為機械制圖課程學習的興趣和需要。

3 結束語

總之,通過激發學習動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機械類課程時十分用心,成績不斷提高。

職教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EIP-CDIO強調的是只有將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培養有機結合,才能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更有發展前景的高級專業工程人才。我們認為在EIP-CDIO理念下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提升高職教師專業能力: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樹立大工程教育理念、融入EIP-CDIO,提高職業技術教學能力、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專業發展能力、搭建學校教育教學平臺,發展專業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樹立EIP-CDIO本土化過程中的人文素養觀。

關鍵詞: 高職教師; EIP-CDIO工程理念; 專業能力

隨著CDIO工程理念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的不斷深入,汕頭大學在2005年又將滲透了EIP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進行了改革,迄今為止效果比較明顯。楊叔子院士評價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中國本土化的CDIO,它繼承了中國優秀教育、文化傳統,緊密結合中國的現實,同時還需要實踐。面對新的形勢下,高職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成為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瓶頸。本文主要是研究將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師的專業能力中,更好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

一、EIP-CDIO概念的界定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EIP-CDIO:滲透EIP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EIP表示注重職業道德(Ethics)、講誠信(Integrity)和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強調做人與做事相結合,注重人文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二、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

教師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在特定的方法引導下有目的、合理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并評價成果的能力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標準中闡明,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主要反映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1]教師的專業知識由其所教的專業知識和學科知識組成;教師的專業能力就是教師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包含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能力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以及所教學科的實踐能力所構成;教師的專業品質要比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來的抽象,很難定義。但卻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原動力,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學生、對學校、對自身發展和對教育的基本態度和理念。因此,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點不在于學習專業知識,而在于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這就是要求高職教師既要具備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能力又要具備執業技術方面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專業品質方面的專業能力,即我們講的“雙師型”教師。根據目前的高職院校的調查以及高職教育的專業能力的標準,我們認為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

(一)專業的理念

作為高職教師首先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和高職教師在高職教育體系以及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確立自己對高職教育和自身的專業的一個理性認識,從而發自內心的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高職教育。專家認為,教師只有自身樹立了正確的專業理念,才能夠由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行為,尋求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使自己逐漸走向專業成熟。

(二)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能力

這是達到高等職業院校任職的最低學歷標準。高職教師自己必須掌握比較寬的綜合理論知識,能夠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的技能和扎實的基本功;同時作為高職教師還必須具有專業相關的專業實踐能力,持有相關的專業技能證書,能夠解決生產第一線的相關技術方面的疑難問題,有產業服務的能力。

(三)教學與科研的能力

高職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通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能夠制定教學計劃、撰寫教案、選擇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同時還應該具有編寫教學講義、校本教材,立項開展教研和教改以及專業課題的研究能力,還具有撰寫教研教改論文、專業學術論文等科研能力。

(四)專業建設與專業發展能力

這項是針對高職教師中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要求高職骨干教師關心本專業的建設具備專業建設的理念和方法;專業帶頭人具有專業建設的能力,能根據市場進行專業調研、確立專業培養方案、建設實驗實訓室、指導學生就業和課外實踐等能力。

(五)組織協調和人際交往能力

高職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所以高職教育必然與行業、產業、企業等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高職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故高職教師應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動向和行業的發展狀況。

三、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現狀

隨著高校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也不斷優化,但是由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晚,很多院校還是從中專校發展而來的,發展快,但是起點低、底子薄,使得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遭遇瓶頸。隨著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到高等教育,這種缺失越來越明顯。[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職教師嚴重缺乏工程教育的理念和產業經驗

很多教師缺乏豐富的工程職場實踐經歷和企業的產業經歷,有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對高職教育的激情,培養的學生很難成為企業的工程師。

(二)重理論輕實踐,專業實踐教學能力不足

重視教授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傳輸,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且缺乏對教學法研究和實踐,無法成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中的榜樣。

(三)缺乏專業團隊,欠缺溝通與交流

受傳統的教育機制影響,教師難以形成專業的團隊,教授的課程面很狹窄,且缺乏從事職業教育管理工作應具備的處理公共關系能力,年輕的老師本身缺乏情感教育。

(四)教研、科研能力缺失

研究能力僅僅停留在寫寫論文、做做學校里的課改等,很少能夠立項省部級課題、企業技術項目等,多數在完成學校的任務而已,缺乏創新,甚至還抄襲。

(五)對專業建設與專業發展關注不夠

大多數高職教師認為專業發展和專業建設只是系部領導、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事情,不能及時學習跟進專業的前沿發展,沒有高職教師應有的職業情感和職業服務精神。

四、融入EIP-CDIO的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的解決對策

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的缺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借鑒汕頭大學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將EIP(職業道德Ethics、講誠信Integrity、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的思想融入到培養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對策:

(一)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樹立大工程教育理念

朱自清《教育的信仰》文中寫道:“教育者須對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于他的上帝一樣;教育者須有健全的人格,尤須有深廣的愛;教育者須能犧牲自己,任勞任怨?!碑斍吧鐣洕鷮こ處熢诼殬I道德(Ethics)、誠信(Integrity)和職業素質(Professionalism)方面有著特別要求,故要將EIP-CDIO創新培養模式設計貫穿于高職教師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職業素質提升的全過程。[4]樹立大的工程教育理念,打破學科與專業局限性,拓寬基礎、開闊視野,堅持將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工程觀。從而得以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團隊合作和管理能力的工程師。

(二)融入EIP-CDIO,提高職業技術教學能力

首先高職教師必須是本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具備從業資格),其次必須具備職業技術教學能力。職業技術教學能力是指專業教師培養學生技術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教育能力,對專業老師來講,主要是包含理論課程、實訓課程和實踐教學的開發能力,專業理論教學能力,技能教學能力。而技能教學能力往往是職業技師教學能力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高職教師大多數都是經過傳統的高等學校教育取得學歷和學位的,課程的教育印象都是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更換教學思想,采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的工程理念,將自己對專業的熱情和對專業的精神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去 。教師只有先把自己用新的理念武裝起來,做到集理論與實踐一身的典范,才能夠培養出理論與應用能力俱佳的學生;只有老師自己做到講誠信與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并重,才能以身作則的影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具有工程理念的遵守職業操守職業素質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5]

(三)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專業發展能力

在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下必須掌握本專業件事的理論基礎和專門知識,能夠正確分析和評價該專業領域的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將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融入到課程開發中,具有專業教材開發和編制能力,具有將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的新的專業課程開發和改革的能力。始終保持對職教理論最新發展的跟蹤學習,保持對教學實踐最新改革的不斷反思。

此外,高職教師還用具備科學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專業發展能力。CDIO的工程理念要求教師具有“學校專業學者”的專業意識。高校專業教師必須具有進行相關應用型研究和開發型研究的能力,不能只寫寫論文,或申報一些簡單的課題就覺得自己已經是在搞科研了。[6]要有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創業和科技推廣的能力,比如和企業開展橫向課題研究,或者開發某項專利技術研究等;

(四)搭建學校教育教學平臺,發展專業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要想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除了上述教師本身應該改變的外,學校也應為教師尋找專業發展的著力點,比如重點搭建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通過教研、科研部門進行科研項目的立項申請,鼓勵引導教師參與企業科學技術項目的研發工作和學校課程教學研究項目,通過結題驗收來認證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過程。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推出多項鼓勵引導教師提升專業研究能力的舉措:開辦科技節,舉行各種科研講座,組織申報專業團隊建設,與企業合作加大老師參與橫向課題的機會等等,大大提高了專業教師對教研和科研的興趣。在課題申報中也實現了巨大突破:上半年有兩項橫向課題被立項為江蘇省教育廳重點課題。

(五)樹立EIP-CDIO本土化過程中的人文素養觀

高職專業教師必須深切理解EIP-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這是在CDIO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了職業誠信和職業道德的重要性,E代表職業道德,I代表職業誠信,P代表職業素質。從EIP-CDIO教育理念的培養構架中我們可以看到:高職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以及責任感是培養具有工程理念的國際化標準的工程師的首要條件,在某種程度上比工程理論知識和個人能力還要重要,而且企業在選擇用人時也特別注重這一點。由圖1可知:包含誠信、道德、人格和奉獻等方面的職業道德是位于整個框架的核心位置,而工程技術知識和職業技能則是分布在兩邊的。這說明只有將職業道德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頂梁柱,高職專業教師自己必須樹立這種工程師典型。比如我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人文基礎、選修和專業三個層次的課程,分梯度培養工科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樣對老師的專業能力相應就有了要求。另外,對于外語和藝術類學科,也可通過通識選修的方式擴大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7]

五、結束語

EIP-CDIO強調的是只有將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培養有機結合,才能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更有發展前景的高級專業工程人才。融入EIP-CDIO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我院已深入人心,目前我院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具有較大的提升。但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沒有止境的,也不存在終點,對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有效途徑的探索也是要與時俱進的。除了借助政府、學院等外在干預,教師自身需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選擇適合并能夠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成長的方法和策略,無論對高職教師自身還是對整個高職教師隊伍來說,都是意義深遠的。

參考文獻:

[1] 楊曉陶. 高職教師專業能力探析[D]. 濟南:濟南大學,2008.

[2] 闞亞玲.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的研究[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2):29-32.

[3] 李鳳娟.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現狀研究[D].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2.

[4] 曹淼孫,梁志星.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專業教師的角色轉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88-91.

[5] 陳學鳳. 提升高職教師專業能力有效途徑探索[J].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96-99.

[6] 陳桂梅. 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有效途徑的探索[J].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106-108.

[7] 李芳麗. EIP-CDIO理念下高職工程圖學課程改革探索[J].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2(6):92-95.

[8] 徐丹琦,楊林生.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師專業能力探討[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9(2):42-44.

Key words: vocational teachers; EIP-CDIO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責任編輯:程勇)

職教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隨全球化的持續加深,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在日常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不少企業和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對英語水平的要求頗為注重。然而,在職業學校中,很多學生由于先前的英語基礎功底薄弱,導致他們在職教英語課堂上表現出不感興趣、效率低下和學習倦怠等狀態。本文意在針對職教英語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及問題,通過對職教英語教學實踐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法和途徑,力求將有效提升職教英語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職教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升

【作者簡介】陳曉佩,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

一、英語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1.英語的使用范圍。據統計,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使用英語;3/4的郵件用英語書寫;任何一個號稱是國際會議的,其工作語言一定會使用英語,而英語也是聯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同時,許多官方和政府性質的文件、活動以及交流方式都使用英語;外貿交往、國際禮儀、書信函電、進出口文件、銀行文件語言等,都將英語作為標準通用語言。

2.英語對國家發展和國際合作的影響。伴隨G20峰會、金磚國家峰會等國際性合作的開展,英語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英語也有利于促進和深化國家間的友好關系,在各國的文化交流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交流工具,英語促進了中國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之間的相互合作,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有助于中國向世界發達國家學習的同時,將中國的文化和精神傳向世界。

3.英語在職業教育領域中的作用和體現。對于職教學生,英語可能更加是支撐職業生涯的一種重要工具,甚至對一些專業來說,英語能力或許會完全左右學生職業的選擇和職業發展的前景。其次,英語還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途徑。將近成年的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眼界不夠寬闊,對于世界的認識可能只局限于周遭和網絡環境,容易形成一種快餐思維,不利于以全面的眼光看待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和發展方向,而英語語言可以帶領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在不同環境的熏陶下形成健康、和諧、積極的人格,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職教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1.教學要求的模糊性。由于中職英語教學要求不明確——要低于普高英語教學要求,往往以實用性為原則卻讓教師難把握好教學標尺;其次,學生學習目標也不明確,故而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者,中職英語教學和專業學習聯系不密切,教育專業化不明顯,依然一套教材統天下,很難做到專業對口,這樣的情況勢必給學生將來的就業服務帶來種種的問題。

2.教學方式的陳舊性。目前職教英語課堂中,仍有不少教師在用“舊瓶裝新酒”的教學方式,雖然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的觸角延伸到了中職校,但相當部分的中職校教師仍在延用舊的教學方式——上課四步驟:讀單詞、講語法、講讀課文、做練習。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已經使中職校學生倍感枯燥乏味,消磨了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3.學生學習的消極性。職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三分流或中考落榜的學生,文化課程基礎差普遍的共識。尤其是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語法和句型等基礎知識和普高學生有著懸殊的差距。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已喪失興趣,同時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表現為懶得動嘴讀和動手寫,參與的積極性差。課堂上開小差和趴著睡覺的學生多,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這些現象都給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三、有效提升職教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1.合理運用課程相關視頻資源,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菰锏膶W法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的主要因素。英語是純理論學習,內容很難生動有趣,在無法改變內容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改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和音頻資源已無法滿足生動形象的要求,故在英語教學中可加入一些相關視頻資源,將聲、形、情景完美融合,創造貼合實際且有趣的英語語境,緩解學生對英語的恐懼心理,提升他們的興趣,以及培養英語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2.開展長期分組合作競爭學習,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英語學習不可或缺,而良好的合作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這種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職教英語課堂教學中,分組學習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良好的辯證能力,不局限于已有思維和教師的思路,從多元入手,去探取學習新思路和方法。其次,分組學習可以從團隊意識及合作競爭意識兩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激勵學習任務的完成。

3.以聽、說兩方面為抓手,從實踐角度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澳苈爼f”是英語學習的基石,聽力和口語是英語中最關鍵的兩大學習能力,這兩大能力的落實則是為了最終能夠使用英語。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實踐是最為有效的切入口。中國式英語教學的普遍現象是應試英語——英語卷面成績十分優秀,卻難以開口、羞于開口,導致該現象其實并不是英語知識掌握的缺失,而是在教學中忽視了英語知識的實踐要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向學生不斷傳遞學習英語的理念,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強調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是用來交流溝通的敲門磚,而非單純為了應試。要想靈活使用英語就得強抓聽和說,只有“能說會聽”,將其融合到實際運用中,英語能力自然就有所提升。

總之,英語教學并非一項朝夕就能達成的工程,職教英語教學尤甚。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實踐運用能力方面,職教英語教師只要方向明確,矢志不渝地投身于職教英語課堂教改中,勇于探索、多方位嘗試、大刀闊斧地實踐,就一定能形成職教英語自身的教學特色和亮點,結出豐碩的教學成果。

職教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教育理論;職教特點;人本主義;建構主義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基礎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馬斯洛創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自我實現是馬斯洛人格理論的核心。在馬斯洛[2]看來,發揮人的潛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人本主義教育理論以馬斯洛的人性本善論、固有潛能論和內在價值論等理論為基礎,與單純的知識獲取相比,人本主義教育更注重人的情感和能力發展。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教學思想為課程開設和教材編寫提供了理論依據。人本主義課程觀主張尊重學習者的本性,尊重學習者的情感與要求,恢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人本主義課程堅持“面向完整的學生”,主張統一學生的情感和認知、感情和理智、情緒和行為,強調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自我實現。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中職英語教材編寫要把滿足學生心理和情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同時把培養學生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放在首要位置。

人本主義課程觀強調教材開發要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教材整體構架、文本選擇編排、練習設計、知識導入、活動安排都應遵循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和形成規律,深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材能引起學習興趣,開拓自我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

中職英語教材開發首先應研究中職學生特點,編寫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教材。不容否認的是,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其英語水平大多不高,不少中職生甚至連簡單的英語問候、自我介紹都不會。因此,若不加倍努力,更難以掌握職場英語。

中職英語教材的開發要充分考慮中職生英語基礎差的實際情況。教材要難易適中,淺顯易懂,易于中職生理解和掌握?!毒频暧⒄Z》的主編和參編人員大部分來自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了解中職學生情況。在編寫之前,深入調查,根據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教材編寫以簡單實用為原則。在課文中沒有生僻單詞,涉及專業內容也只采用一些基礎詞匯代替專業術語,但在附錄中,又補充了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目的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使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拓展和補充所需知識。課文中沒有復雜、深奧的語法和句法,大部分是簡單句、短句,有恰當的注釋,力求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理解酒店職場英語的特點。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曾雪梅,等基于教育理論與職教特點的職教英語教材建設

中職學生學習的另一個特點是缺乏學習興趣。由于基礎差,很多中職學生學習挫敗感非常強烈,而且大部分學生選擇中職學校學習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按照家長的意愿,因此,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英語學習更讓他們頭疼。解決此問題,中職英語教材的趣味性就顯得至關重要。趣味性首先體現在直觀方面,教材版式設計應該活潑新穎、色彩豐富而協調,文字排版疏密合理,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毒频暧⒄Z》全書的色調以淺藍色為主,給人清新寧靜的感覺。該教材每一課不同板塊的風格均有變化,板塊之間界限分明,避免產生視疲勞,主要內容一目了然。此外,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如果課文都是英文,會讓他們無所適從,應該適當穿插中文注釋、知識補充等。更重要的是,一本能真正引起學生興趣的教材,內容上應避免材料單一,相較于枯燥的文字呈現,學生對視頻和音頻材料更感興趣?!毒频暧⒄Z》就是將文字、音頻和視頻有機結合,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產生良性刺激,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英語教材結構以知識接受為本位,體現的是行為主義理論下以反復灌輸語言知識,重復練習為主要過程的語言學習流程。這樣的教材模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知識,不僅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缺乏主動性,而且,由于以灌輸知識為主要目的,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提倡教育應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應該與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緊密聯系。中職英語教材更應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和職業的雙重能力為目標,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知識,讓學生掌握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的語言運用能力。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推薦和提倡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和目標,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任務型教學法提倡以交際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模式,兼顧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與真實情景相似的教學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3]。任務教學法與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緊密結合,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以應用為動力、目的、核心,能夠體現語言價值的教學模式”[4]。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的中職英語教材內容應體現語言技能與職業要求的結合,以完成相應的任務為核心,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讓學生掌握語言使用和職業技能的雙重能力?!毒频暧⒄Z》教材分成“前臺”“餐飲服務”“客房服務”三部分。每一部分首先列出明確的職業能力標準(Competency Standards),如第一部分的標準為“能用恰當的語言招呼客人,能幫助客人預訂房間”等。根據能力標準幾乎每一板塊都有明確的任務,而且與行業能力要求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能夠運用專業英語知識,完成訂房服務,處理突發事件等職場任務。“視聽”之后還專門有“說”和“角色扮演”部分,設計了酒店業職場會遇到的問題,或工作中的場景,讓學生設法應用學到的語言和專業知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該教材還有一個專門糾錯的板塊“shocking to find”,在國內同類教材中獨樹一幟。這個板塊根據正反材料相結合的科學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反面材料,學生觀看視頻后找出并糾正語言和職業方面的錯誤。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判斷和糾正錯誤過程中強化知識建構,同時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本主義課程觀強調教材應著眼于學生完整人格的構建,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全面發展。學生是有豐富情感和經驗、人格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的主體,而不是接受知識的機器,因此,教師和教材也不應是灌輸知識的機器。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材的編寫應當以尊重學生個人情感和經驗為前提,創造一切條件促進學習,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毒频暧⒄Z》基于任務的教學模式不僅適應中職教育特點,而且由于該模式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掘學生的潛能。人本主義教學使學生在完成每個任務后有滿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學生更完整的人格發展。

二、建構主義:情景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建構模擬職場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知識是具有主觀性的個人建構,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下,通過相互之間和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然后被學習者個人獲得[5]。與知識的建構緊密相連的學習是主動的、具有社會性的過程。學習是學生、任務和教師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習是社會行為,而不是個體行為,有意義的學習只產生于社會行為中。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環境中的“意義建構” “情境” “合作”和“會話”四要素。

首先,“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的過程,也是最終目標,并貫穿于其他三個要素。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產生較深刻的理解,并結合自身經驗,將這些性質、規律轉化為自己內在的知識。

為了達到幫助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目的,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式教學,認為學習應當是學生在“真正的”(authentic)學習環境,或與真正的環境相接近的情境中進行[6]。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和對已接受知識的主動建構。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在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中職學生還缺乏職場環境。國內的中職學校超過一半以上沒有實習基地,學生真正接觸國外游客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情境創設對中職生的英語學習十分關鍵,而教材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Ackerman提出的“認知學徒”[7]學習模式主張學生學習知識要像手工學徒一樣進行實際的操作。針對現實問題和企業要求,《酒店英語》通過音頻和視頻材料把native speaker 請到教室,通過材料中演員在酒店職場的專業表演,以及組織學生的觀后練習活動,把實習基地搬到教室,再現酒店業的職場情境。

建構主義指出,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獲取的知識主動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教材應該促進這種建構?!毒频暧⒄Z》通過音頻和視頻材料,為學生提供比單一文字材料更有效的刺激和輸入。首先視聽材料比文字更有趣,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在以視聽方式呈現職場場景時,學生會對視頻中職場人員的表現作出判斷和反應,不僅能模仿從業人員的地道口語,還能學習從業人員的服務態度、服務規范等。

此外,《酒店英語》將情境式和任務型教學相結合,在音頻和視頻部分布置了相應的任務。這些任務大部分不與提供的材料機械對應,而是采用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在獲取知識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主動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例如:3名男性傍晚到酒店住宿,作為前臺的接待員,你該如何做?要用到哪些常用的表達? 學生在觀看視頻或聽音頻材料之后,對職場英文表述、服務態度以及規范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教材還設置了句型和表述練習。重要的是,教材的大部分練習不是機械記憶或反復訓練,而需要學生聽說結合、靈活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合作”和“會話”過程緊密相連,合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而會話是合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搜集與分析學習資料、提出并驗證假設、討論與解決問題。從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協商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計劃。會話和合作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據建構主義代表人物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論,學習首先是在共同的語言文化中向他人學習,然后才轉為自己學習。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和交流,找出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不足,然后獲取新的知識。對于中職學生的課堂學習來說,與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同伴可以幫助自己找出差距與不足,相互促進,更重要的是中職英語的語言技能和職業技能獲取與操練需要通過合作會話的方式進行。職業英語與普通英語不同,除強調語言能力,還要突出職業能力訓練。合作的學習方式使純粹的語言課堂變為模擬的職場,合作伙伴可以是客戶,也可以是從業人員。建構主義強調合作式學習要求中職英語教材提供學生之間的合作形式?!毒频暧⒄Z》的練習以會話形式為主,聽力和視頻板塊都要求學生模仿對話,或仿照課文自己組織對話。“Discussion”板塊啟發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合作找出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辦法。“Role Play”環節可以是pair work,也可以是group work,該環節不是簡單模仿視頻或音頻材料,而是根據提供的條件、假設和要求等,完成職場任務,處理在職場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會話的形式就是合作學習的形式,中職英語的學習形式必須通過會話合作的形式進行。

三、結語

與普通的英語教材開發不同,中職英語教材要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僅是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職業能力,以及畢業后的從業能力。教材應為學生職場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教材開發的理論統領,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人的能力發展,而非知識灌輸。人本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中職英語教材開發應該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中心,以了解學生的情況為前提,以滿足學生需求、激發學生內在價值和提高學生能力為目的。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觀點,通過教材建立模擬職場,解決中職學校缺乏實習基地的問題,通過模擬情境進行職場練習,使中職教育與職業導向緊密聯系??傊?,中職英語教材開發既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突出中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鄭毅,杜剛.酒店英語視聽說[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馬斯洛.人本哲學[M].成明,編譯.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2003.

[3]丁小蕾.基于任務教學法的英語聽力研究綜述[J].教育論壇,2011(5):94-97.

[4]李欣.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64-66.

[5]BRUNING et al.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M]. Third Edition. Columbus: Printice-hall,1999.

[6]BROWN 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18).

[7]ACKERMAN, PHILLIP L. Adult intelligence[J].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 1996(8).

編輯 周沫

職教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現實要求,高職教育協同創新的關鍵是機制的創新。文章在協同創新理論的基礎上,從機構管理協同機制、利益分享協同機制、人力資源協同機制、項目開發與技術服務協同機制、實習就業與創業協同機制、教研資源協同機制等方面對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進行了分析,以期為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建設

[作者簡介]賀定修(1966- ),男,湖南衡陽人,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黃玲青(1967- ),女,湖南永興人,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學與管理;涂用軍(1963- ),男,湖北大悟人,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廣東東莞5238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重大教學改革招標項目“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培養‘三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ZBXM2013001)

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路徑,也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有效整合創新資源,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并正式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其特征決定了它的發展理應解決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問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過高職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教學資源庫建設等一系列項目的建設來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在相關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層次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其核心就是要理順政府、行業、企業與學校的關系,實現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發展,解決教育與職業的分離問題。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迫切需要高職教育根據行業企業的現實需求,調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結構,大力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崗位能力、職業素養和掌握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迫切需要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結構、規模和素養的新要求;迫切需要調整現有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滿足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要的人才支撐力;迫切需要適應產業企業和崗位信息化對人才信息素養的客觀需求。

由此,高職教育與產業發展關系又面臨著從聯系走向對接的新任務,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關系又需隨之進行新的調整,調整需要體制創新,對接需要平臺組織依托。盡管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整體而言,仍面臨以下發展瓶頸:一是學校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途徑、平臺及體制機制尚未形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靈活,活力不足;二是校企合作欠缺動力驅動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停留在淺層次合作層面上,深層次合作開展力度不夠;三是部分政府的缺位,對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其深層原因在于政府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缺乏滿足校企彼此需求的合作平臺,缺乏校企合作創新體制和機制。因此,實行政校行企合作,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構建協同創新機制,讓不同的創新主體在協同創新鏈條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成為高職院校增強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

一、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的內涵

“協同”是指各方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1971年,德國學者赫爾曼·哈肯最早提出了“協同”的概念。他認為,“協同”就是指系統中諸多子系統或要素之間通過互相合作和共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統一整體的過程。此后,西方許多學者將創新理論和協同理論結合起來研究。所謂協同創新是多方主體通過知識、資源、行動、績效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互惠知識分享、資源優化配置、行動的最優同步、系統的匹配度方面的互動,實現創新要素的系統優化和合作創新的過程。

協同創新的視角是多方位的,協同創新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高職教育協同創新的關鍵是形成以學校、企業、政府、行業等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創新模式,積極探索“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行校合作”等合作途徑,促進政校行企均達成一致共識,實現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是加快發展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構建“多方協同,學產服用”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政校行企各方優勢,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引領相結合,突破機制體制障礙,打破體制壁壘,改變小而散的重復交替的管理模式,充分落實各方責權,充分實現各方人才、資源、成果、知識產權等共享共用。

二、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

機制是指社會有機體各部分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作用是通過一定的運作方式使系統中各子系統協調運行,進而發揮更高的整體作用。在任何一個系統中,機制都起著基礎性和根本性的關鍵作用,所以高職教育協同創新的關鍵也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只有解決了機制問題,才能促進協同創新的不斷推進。目前,高職教育應該以創建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的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平臺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校行企協同相關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保障機制以及各項制度建設,建立起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互利共贏合作機制,從而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機制:

(一)構建科學管理協同機制

推進協同創新的首要工作是搭建協同創新機構,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分別成立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合作辦學管理委員會、職教聯盟和校企合作委員會三層組織構架,建立管理層面運行的協調機制(見圖1)。

依托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平臺三層組織構架,制度上確認各成員協同責任和利益,程序上理順各成員協同過程,職能上建立各成員協同對話機制和平臺,形成以政府主導、行業服務、校企協同共長的科學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工作研討會等,建立常態協調機制,及時協調和推進各個環節的合作與協同。

在宏觀決策層面,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成立由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學院院長和行業會長構成的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合作辦學管理委員會,旨在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的規劃和政策措施的權威性,統籌協調職業院校與企業的聯系,決策指導解決校企合作工作過程中的重點困難和問題等。

在中觀指導層面,充分發揮行業企業指導作用,依托政府主動協調職業教育與產業關系的主導功能,成立由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學院部門領導、行業企業專家構成的產業職教聯盟,下設人力資源部、項目合作部等職能部和秘書處,旨在推動專業層面“行企?!焙献髟谌瞬排囵B及科技服務中的深層發展,指導解決校企協同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焦點和難點問題。

在微觀行動層面,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和企業的關鍵作用,成立由行企業、系部代表構成的校企合作委員會,下設校企合作辦公室、教學管理與就業辦公室和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組、技術與社會服務項目組等,旨在落實“行企?!比瞬殴灿ぷ鬟\行、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就業及社會服務運行管理、多元化的資金使用保障等長效機制及措施,有效提升專業服務產業及社會的綜合實力。

(二)構建利益分享協同機制

第一,建立雙重目標導向體系。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平臺運作要關注校企成員的發展目標,以雙重目標需求導向為校企協同動力,在協同創新平臺中整體解決專業、課程、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招生就業、應用研究、社會服務、質量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為行業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應用技術研發服務。第二,形成高效的利益分享、風險共控、利益共創的協同機制。以項目為引領,圍繞項目開展合作,提高協同運作的信任度,以人才共培為根本,圍繞提升人才質量開展合作,提高協同運作的依存度,以資源共建共享為紐帶,提高協同運作的效能,探索人才共培“利益分享”機制、資源共建共享“風險共控”機制和項目合作“利益共創”機制(見圖2)。

(三)構建人才共用協同機制

第一,建立“雙向互聘”及“互聘共培”的優秀人才工作機制,制定《校企技術專家雙薪雙向互聘管理辦法》。政府和學校設立兼職教師聘用和培訓基金,通過建立動態調整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企業技術人員進入職業院校承擔專業教學的綠色通道,加強對企業兼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實現能工巧匠和技術骨干“互聘共培”。通過靈活安排教學時間,實施“彈性教學安排”,采用“身份在高校,創業在地方”的人才引進機制,實現教授、博士、骨干教師的“雙薪雙向互聘”,形成有利于教師進入企業承擔項目合作任務的綠色通道,加強和引領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第二,建立優秀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的職稱晉升機制,積極爭取主管部門的政策傾斜,破除限制兼職教師晉升職稱的各種條條框框,為兼職教師提升學歷和職稱提供方便。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實施優勝劣汰,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兼職教師的課程和實訓項目,并制定相應的評價制度來考核兼職教師的教學效果。第三,推行學校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制度,鼓勵教師深入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去了解各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熟悉生產工序,掌握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四)構建“學產服用”育人協同機制

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光靠學校單方面的教學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實操、服務和應用。所以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共同參與,多管齊下,通過“學產服用四位一體”的育人機制,將人才培養置于多方參與的開放系統中,貫穿于教學、生產、服務、應用四位一體的全過程,才能適應經濟轉型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實現高職教育的教學自覺。

第一,建立共同研發項目機制。堅持服務社會的宗旨,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和技術資源,通過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和項目研發等形式,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降低和減少企業新技術研發的時間、成本和風險,而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協同創新,可以有效指導教師和學生,推進研究成果的應用性,進一步探索新的研究領域,提高創新水平。第二,建立項目合作支持機制。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定期公告合作企業優化升級技術研發項目需求指南,學校組織教師團隊進行申報和立項,提供項目啟動研發經費,支持校企項目合作,并制定《校企合作產業優化升級技術研發項目管理辦法》,建立評價監測體系。第三,建立項目“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激勵機制。建立項目來源于合作企業的需求,項目的啟動資金來源于學校,項目的市場化應用資金來源于合作企業的一種項目生成鏈式機制。第四,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運行機制。組建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領導、行業企業專家、學校骨干教師等構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常態化運行。

(五)構建“學生上崗”協同機制

第一,加強實訓和頂崗實習組織實施的過程管理,健全頂崗實習機制,完善頂崗實習規章制度和評價標準,積極鼓勵企業兼職教師參與到頂崗實習教學環節中來。采用頂崗實習與學生尋找就業單位相結合,與企業共同制定并形成“專兼結合,校企共管”的頂崗實習管理模式以及“周檢、月巡”的考核監控機制。第二,建立政校行企就業信息共建共享協同機制,共建校企合作就業率指標體系、工作機制及獎勵辦法。第三,建立學生創業協同機制,依托職教聯盟,整合社會資源,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建立靈活的、開放式的教學體系,校企聯合開發創新創業課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六)構建資源共享協同機制

第一,資源共享建設目標共識、內容共建的協同機制。以推進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產業轉型升級技術交流與合作資信共享和協同共建為目標,以職教聯盟為基礎,構建政、校、企、行四方參與、協同共贏機制,形成區域產業發展及職業教育融合的共享資源。第二,共享資源知識產權保護與開放的協同應用及推廣機制。制定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及網上共享使用的范圍等,建立產權保護和激勵機制,協同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和開放共享。第三,共享資源項目化管理和動態更新機制。制定優質資源評審鑒定辦法,以資源利用率、更新率等為指標,以用戶評價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法,獎勵一批優質資源,用以激勵共享資源持續更新,滿足教學需求和服務社會的需要。

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政府、學校、行業、企業都應積極努力,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有效實現政、校、行、企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起互利互贏的政校行企緊密結合的發展共同體與運行機制,并最終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德)赫爾曼·哈肯.協同學[M].凌復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

[2]邵云飛,楊曉波,鄧龍江,杜欣.高校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2(4).

[3]許士群,黃志純.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創新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

職教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信息技術的進步,教育信息化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臻g教學正是該趨勢下高職教育模式的一大創新和變革。本文將分析高職教育空間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及影響因素,并就提高高職教育空間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 空間教學 教學質量

中國分類號:G71

一、引言

空間教學的實施,無疑是教育模式的一大創新和變革,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空間教學模式在諸多方面有著很大的進步。然而,空間教學模式在我國畢竟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如何充分去發揮空間教學模式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并沒有太多的經驗。本文從空間教學模式的特點及有關教學質量的研究出發,分析空間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及影響因素,并探索提高空間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以為空間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與評價機制構建提供理論上的鋪墊。

二、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

(一)空間教學模式簡述

空間教學是一種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以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為依托,運用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共享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在空間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創建空間、運用空間的過程中,通過主題群組、作業跟帖、留言私信、主題回復、博客評論等多種互動形式與學生建立便捷的空間聯系,學生在空間里做作業、共享資源、討論交流、互評互動,讓自己的學習心態、知識技能等在“教學空間”這個大熔爐里得到鍛煉和提高。在該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網絡化、教學方式互交化、教學活動協作化,師生就像使用微博、QQ空間等一樣在該平臺的空間上進行互動,相關的硬件設施以及職教新干線系統為教學過程提供必不可少的硬件與軟件服務支持,教師主要充當一個輔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并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監督和管理,而師生資源共享、團隊互動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才是占主導地位的。

(二)空間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

教學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質量指標,教學質量的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和傳統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都是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因此它們具備一定的共性。但是,高職院??臻g教學還有著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的特性,故高職院??臻g教學在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上也還有著其特殊之處。從高職院??臻g教學的運作模式的角度來看,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課程質量、網絡資源庫的質量、硬件設施及技術平臺質量這幾個方面。

教師作為高職院??臻g教學活動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參與方,其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空間教學的質量。在空間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定位相對于傳統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趙繼學,2013),所以教師的教學質量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單單是指教師的授課理念、教學態度、講課方法、師生互動技巧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空間課程設計質量、教學資源收集與處理質量、對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質量、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監督質量等。

在高職院??臻g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構成了教學過程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傳統教學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已消解,學生才是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學生的學習質量是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又一重要構成要素。學生的學習質量可以由多個方面來進行衡量,如學生的空間平臺運用能力、學生參與課程的程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學生的個性發展等。

課程本身的質量也是影響空間教學質量的一個構成要素。雖然在空間教學模式下,既定的課程內容并不是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唯一來源,但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面對海量的學習資源,高職院校的教師機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收集和處理能力有限,還無法完全脫離課程安排來完成教學活動。合理的課程安排可以為師生提供系統的知識結構指引,以提高教學質量。

在空間教學模式下,老師上傳到空間的教學資源只是學生所獲得的學習資源的一少部分,學生還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到網絡上等途徑去尋找和收集更多的學習資源。然而,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充斥這網絡,如何在網絡上剔除各種無用、不良資源,而快速搜集出有用的資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學生需要學校建立一個有用的網絡資源庫來作為學習資源的重要來源,而它的質量也是空間教學質量的重要構成要素。

最后,高職院??臻g空間教學是以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及云計算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教學方式,必然是離不開硬件設施及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的支持。所以,配套硬件設施與信息系統的質量是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必要構成要素。

三、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我們清楚了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之后,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每種構成要素的影響因素,從而得到整個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

(一)師資力量

雖說空間教學不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那樣由教師面對面的傳授知識。但教師依然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師資力量的優劣對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只不過,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這里所講的師資力量有了不同的內涵,而它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態度是師資力量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傳統教學模式被空間教學模式代替之后,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觀必然會受到挑戰(趙繼學,2013),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不能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態度,及時調整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將會教師能不能融入空間教學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師資力量還包括教師自身知識儲備與結構,而且,在空間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對教師的知識儲備與結構的要求不再限于傳統的課本。教師若不能根據教學的需要而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與結構,將在空間教學模式中處于一種被邊緣化的地位,并因此降低教學質量。

最后,在空間教學模式中,課程設計能力也是師資力量的重要體現。教師需要根據空間課程的要求,參與到空間課程的建設中來,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解構和重組,將概念、圖片、音頻、視頻、案例、作業、考題等上傳到空間,并設計考勤方式、獎罰措施、評分規則等。因此,教師開發與設計空間課程的能力是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構成因素。

(二)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與學習能力

根據我們在前面對空間教學模式的分析可知,在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傳統教學活動中的傳輸者主宰者變成了引導者和輔導者,而學生的中心地位則得到加強。因此,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對整個空間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的主觀因素首先就體現在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上??臻g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不再充當傳統教育模式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降低。自主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不止是學習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源,也可以主動分享其他學習資源、發起討論、創造問題等。如果學生不能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對待空間教學模式,他們參與課程的程度很可能會很低。有些學生也許不會按照課程要求去參與學習任務,也有些學生即使以空間評論、私信留言、評論、討論的方式參與了課程,卻可能只是敷衍了事。

學生的主觀因素也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上。在空間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對每一個學生耳提面命的進行灌輸式教育,大部分學習資源都必須依靠學生以自學的方式來獲取和吸收。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創造新的討論話題與待解決問題。因此,學生光是有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是不夠的,他們的學習質量還離不開自學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一系列綜合素質。學生對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的運用能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空間課程與網絡資源庫的科學性

不論何種類型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充實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作為被學生學習的對象,教學資料的科學性自然成為了影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空間教學模式中,教學資料既包括空間課程,也包括網絡資源庫。

空間課程的科學性分別體現在結構及內容兩個方面。在結構上,如果課程結構混亂,缺乏系統性,那么就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而又系統的指引。在內容上,首先要求課程的內容難易適度,如果課程難度太大,學生自學起來就會太吃力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課程難度太低,學生又會覺得沒什么收獲,也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其次,好的空間課程在內容上還應該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因為空間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不受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網絡資源庫的教育性,就是能指能夠對資源進行過濾和篩選,只留下科學的、有用的資源,嚴格控制不科學的、無用的資源上傳到資源庫里,以免誤導學生,起消極作用。網絡資源庫的全面性是指網絡資源庫能夠為師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能比較完整的涵蓋各門學科的相關知識,使得學生在搜索學習資源時基本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將網絡資源庫中的資源按照學科進行合理分類,可以方便學生快速查找資源,提高對網絡資源庫的使用效率。

(四)硬件設施與信息技術平臺的完善性

空間教學是以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為依托來進行的,而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的運行必然離不開計算機、網線、路由器等相關硬件設施的支持。因此,硬件設施與信息技術平臺是空間教學模式存在的必要條件,它們的完善性也是保證空間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硬件設施的完善性主要體現在完整性與可靠性上。硬件設施的完整性是指,完成空間教學的各種硬件設備,從信息平臺中心到用戶終端,都是齊全的。而硬件設施的可靠性,主要是指硬件設施的性能與穩定性。沒有高性能而有穩定的硬件設施,師生在使用職教新干線系統時可能會遇到各種故障而無法完成正常的教學與學習。

信息技術平臺的完善性主要體現在它是否有著強大的功能以及它是否容易操作上。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是空間教學模式最核心的技術支持平臺。它所具有的功能不僅會制約教師創建課程、上傳課程等的實現,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空間課程、完成作業、參與討論等,更會決定著教師與學生在空間上的交流與互動方式。除此之外,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的功能也會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考勤、監督、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對于空間教學模式來說,空間操作的難易程度將影響到師生對大學城職教新干線信息系統的利用效率。如果空間操作難度較大,技術性高,那么由于受到個人操作使用水平的限制,一些教師和學生可能無法使用該系統所提供的許多功能,從而使得這些功能形同虛設。因此,空間的易操作性也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系統質量的一個影響因素。

(五)教學管理制度

和傳統教學模式類似,空間教學的教學管理也受到教學管理手段、管理制度、評價考核機制等多方面的影響。在空間教學模式下,教學模式、互動方式、學習方法和考試模式都和傳統教學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教師是否正確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程設計是否合理,都不能直接使用傳統的教學管理方法去評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制定教學管理制度,來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設計、平臺建設形成有力的約束與激烈效用,是提高空間教學各個環節的質量的管理制度基礎??臻g教學的教學管理應該重視利用空間教學技術平臺自身的功能來進行教學管理,也就是說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系統自身的考勤、監督、評價等管理功能是空間教學管理質量的重要因素。

四、總結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與影響因素,分析表明,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主要由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課程質量、網絡資源庫質量、硬件設施與網絡技術平臺的質量、教學管理質量構成,相應的,高職空間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也主要由上述六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構成。對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與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僅為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與評價機制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上的鋪墊,也為探索提高高職院??臻g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陳中永.教學質量評價的基本理論問題[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0,(04)

[2] 崔洪雨.教學質量的結構及其相關理論的探討[J].網絡財富,2009,(05)

[3] 李康.網絡教學模式構成要素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03,(03)

[4] 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放發展的新起點 [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5] 劉曉.從傳統教學到空間教學:回歸教育原點的自然選擇[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6] 潘懋元.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教育質量觀[C]. 最新高等教育資料匯編, 2001-12

[7] 王健.基于云計算的資源共建共享型職教網絡服務體系研究與實踐.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7)

[8] 王俐.關于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教育信息技術,2006,(05)

[9] 王祖析.基于“職教新干線”云平臺空間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2013,(22)

上一篇:工業生產論文范文下一篇:藥理專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