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2023-05-20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第1篇

2、中西文化差異視覺下英語課堂不確定性規避現象分析

3、中美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4、中美懸疑劇女性身份與小鎮地域性的構建

5、中美文化差異下的影視表現差異

6、郝思佳與王熙鳳的平行比較

7、從《絕望的主婦》看中美婚姻觀和家庭觀的不同

8、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典范

9、從《對話》欄目看中美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異同

10、從中美文化差異看《喜福會》中母女關系的沖突與和解

11、基于文化維度理論的中美文化差異研究

12、從直觀教學中體悟質性研究方法

13、中美身勢語之文化差異分析

14、中美在商務談判過程中的文化差異

15、從譚恩美作品解析中美文化的沖突、交際與重構

16、關于跨文化交際中道歉策略研究的綜述

17、《三體》原著和英譯本中的女性主義觀

18、跨文化交際中的隱私問題

19、中國文學外譯中“直譯”表現形式的差異性及時代因素

20、跨文化旅游態度和行為研究:技術、方法和啟示

21、價值觀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22、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分析《刮痧》中的中西方文化沖突

23、賽珍珠《同胞》的社會性別解讀

24、中國人覺得美國沒文化?

25、淺談《喜福會》中中美家庭觀的差異

26、企業員工中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7、從文化維度探析海外企業的文化差異

28、文化差異對我國跨境電商營銷的影響與策略①

29、從會話打斷角度分析中美兩國面子需求的差異

30、從《喜福會》看中美文化差異

31、淺析當代中美兒童電影的文化差異

32、文化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出口影響實證研究

33、他者視域下國家話語的媒介敘事與傳播

34、從李寧和耐克電視廣告看文化對廣告的影響

35、雙重形象,異域文化融合的象征

36、淺談美籍華人女作家譚恩美的民族情結

37、跨文化交際研究中中美身體語言對比研究

38、從中美廣告中看社會文化價值觀念

39、從迪斯尼動畫《花木蘭》來對比中美文化的差異

40、從文化維度理論看中美網絡征婚廣告的文化差異

41、淺析中美家庭女性教育的成長環境

42、《紅高梁家族》中的戴鳳蓮與《飄》中的郝思嘉形象比較研究

43、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視角下的美日文化沖突分析

44、從婚禮儀式看中美文化差異

45、從人力資源角度解決跨國公司的文化沖突

46、以“稱贊”為例談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

47、文化和自由意志:基于結構方程的中美差異研究

48、從跨文化視角分析中美商務談判風格差異

49、商務活動中的中捷跨文化交際沖突及應對策略探究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第2篇

作為世界強國, 中國和美國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對于世界各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大學校園文化也不例外。然而, 囿于各自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相去甚遠, 它們的大學校園文化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一、校園建筑的不同

美國建筑物, 包括學校和政府機構都是無邊界的, 沒有圍墻, 完全向社會開放, 即使有籬笆, 也是低矮不阻擋視線的。美國人天性開放坦率, 倡導自由和競爭, 而這種開放式建筑結構則反映了美國居住文化的理念, 代表了外在的開放和內在的封閉。而中國的校園則被高高的圍墻或鐵籬笆圍繞和封閉起來, 獨立于外面的社會變成一座座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象牙塔。這種校園圍墻文化展現了中國人對于外部世界的謹慎和防備, 所以對外封閉, 對內開放。

美國校園的行政辦公室就在教學樓中, 從外觀和裝潢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你很難辨認出哪間是校長辦公室, 這無疑體現了美國人的平易近人和眾生平等觀念, 以及教學管理是為了服務教學的理念。而在中國的校園, 氣派的行政樓總是處于中心位置, 從建筑風格和裝潢設施都和教學樓截然不同, 這種醒目時刻提醒人們管理層的地位和權威, 將教學和管理本末倒置。

二、教學方式的不同

美國高等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校園文化倡導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和實用主義。學校通過信貸體系和靈活的學制給予學生們較大的空間和自由, 師生平等, 校園風氣輕松。鼓勵學生挑戰權威, 勇于質疑, 重點培養責任感、創造性和思辨精神。教學方法多樣, 課堂以個案分析和分組討論為主, 考試考察方式靈活。校園各種學生組織林立, 學生們熱衷于組織和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 從資金和條件上大力支持。在這個過程里學生們培養了對于學業的興趣, 得到了個人的發展, 充分放松身心, 體驗到民主和自由的價值。

傳統的中國大學教育是中學教育的延伸, 教師們受到既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的束縛, 以及簡陋落后的教學設備的制約, 只能依賴有限的條件照本宣科, 大多使用講解、提問/回答、背誦、筆記、任務型等教學法, 難以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學生們還是被動接受的情況居多, 盡管基礎和理論知識較為扎實, 但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較差, 屬于考試學霸型。課后活動單一, 基本在教師或社會組織的組織下參加既定的集體活動, 選擇性較小。

三、獨立自主的不同

美國學生非常獨立, 講求個性和自我奮斗, 追求“美國夢”, 無論家境如何都基本靠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他們認為父母把他們撫養成人就已經盡到了責任, 父母和成年兒女 (超過18歲) 之間沒有必然的供養關系和義務, 一切都要依賴自己的努力奮斗, 可以從父母那里繼承姓氏但不包括財產。同學和朋友之間, 甚至戀人間也大多采取AA制。除了經濟獨立, 美國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也較強, 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規劃清晰, 對社會和國家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這和從小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相關。

中國的大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 不僅學費和生活費大多依賴父母供給, 連選擇學校、確定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都或主動或被動地交給父母做決定。生活自理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薄弱;意志和內心脆弱;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較強;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包容性;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責任感和安全感。從小被父母照顧得太好, 保護得太嚴密, 難免淪為“永遠不能斷奶的大小孩”。

在充分了解中美大學校園文化差異之后, 筆者想給中國的大學校園文化提幾點建議:

1) 希望大學的管理者們在關注分數的同時關注積極進取的正能量校園文化的營造。畢竟這里的學生風華正茂, 處于人生的定型期, 他們對于精神的追求更強烈, 也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2) 營建綠色校園, 杜絕校園暴力, 吸食毒品和聚眾賭博等惡性事件。引導學生自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樹立榜樣正面教育, 輸入正能量。加強學生管理和心理疏導,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防止抑郁癥的出現。

3) 加強財政投入, 改革學制, 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放寬對教師的束縛, 大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進行教學改革, 使教學法更為先進, 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改善生活和教學條件, 課程設置更為靈活機動, 加強跨專業選修課的發展, 使學生自由全面發展。

4) 與國外大學開展合作, 設立“2+2”雙學位或“2+3”本碩連讀的培養機制, 在教育上與國際接軌, 充分發揮中西合璧的教育優勢互補, 積極進行合作辦學的實踐探索。

少年強則中國強, 有益的大學校園文化關乎青年人才的培養, 更和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如何營造一個良性的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每一個教育者深思。

摘要: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在大學校園中的折射, 所以必然受到后者的制約與影響, 并與其保持基本一致;反之, 社會主流文化也受到大學校園文化的推動和引領。中美兩國因為在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各自的大學校園文化也大相徑庭。本文通過對中美大學校園文化進行對比分析, 試圖得出主要差異并對營造和引導中國大學校園文化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家庭教育;中美差異;原因;結果;獨立

1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1.1 教育內容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培養兒童的獨立能力是主要內容。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孩子們在兩歲或三歲的時候必須和父母分床睡。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美國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安全,讓孩子自主選擇和決定其他與學習、玩耍等有關的事情,并不過多干預。第二,美國父母認為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因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有資格也有義務對家庭事務發表意見。美國父母重視給孩子們自由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可以勇敢地參與公共事務甚至國家事務的決策。一位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曾經說過,盡管有時孩子的意見最終并沒有被父母接受或采納,但這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有很大的影響。第三,美國家庭教育包括多種教育,而這些教育不僅與知識有關,而且與心理健康等有關。然而,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父母總是向子女灌輸一種觀念——每個子女都應做到順從,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不能也不該違背父母的意愿和良苦用心。另外,中國父母反復叮囑孩子們努力學習是他們唯一的任務和責任,其他事從家庭里的重大決定到做家務等瑣碎小事他們一律不用插手。大多數中國家長認為他們對孩子的義務是盡可能地為其創造好的條件,這樣孩子們將來的道路可以走得更順利一些。在激烈的學習和應試競爭中,中國家長大多教育孩子要有求勝心和功利心,凡事要做到完美優秀,而衡量是否優秀完美的重要標尺就是學業方面的成就。[2]此外,中國家庭教育在內容分配和重視程度方面存在著一個嚴重的缺陷。大多數家長對知識教育的時間精力投入和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體育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這種做法嚴重阻礙孩子們的全面發展,而家長們大多意識不到這一點。

1.2 教育目標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快速、輕松地適應外部環境并能夠獨立生活的能力。此外,美國父母堅持引導和幫助他們的孩子成為全面成長和發展的獨立個體。然而,中國父母更傾向于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成功人士,一生順利光鮮。

1.3 教育方法不同

因為對孩子個性的尊重,美國父母更喜歡提出建議而不是向孩子們發號施令。更重要的是,他們重視培養孩子的參與和實踐能力,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并嘗試自己完成。正如電影《超級奶爸》中所展示的,謝恩·烏爾夫通過引導和訓練等方法幫助孩子們掌握許多技能。然而,中國的父母則采用了相反的方法。由于他們對自己豐富的經驗很有信心,他們把知識和技能代代相傳,他們的孩子只需要照做,不需要有任何疑問和質疑。另外,中國父母傾向于勸說孩子們牢記固有的理論,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檢驗其正確與否或科學與否。

1.4 教育特征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美國父母會有意識地在家庭中營造一種開放和民主的氛圍。自孩子出生起,美國父母就把他們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把他們和自己捆綁到一起。此外,美國父母重視平等和尊重的力量。他們尊重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們時刻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對待。比如美國父母常常蹲在地上,使自己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從孩子的視角看事物,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并和藹地對他們微笑、點頭示意,讓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看到父母對平等觀念的身體力行。美國父母同時也重視教育孩子如何獨立明智地管理金錢。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著自己規劃零用錢。然而,中國的家庭教育特征卻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父母往往會像對待溫室的花朵一樣對待孩子,盡力保護孩子免受任何挫折和傷害。另外,在一些中國家庭里,父母致力于為孩子的一生鋪平道路,使其每一步都安穩穩定,這就是中國父母所謂的“防患于未然”與“未雨綢繆”。還有一些父母則嚴格甚至嚴苛地培養孩子,他們給予孩子強制的指示并要求其必須完成,而孩子只能抑制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遵從他們的意志和安排。另一些父母則溺愛孩子,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只求孩子心滿意足。整體來說,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義務和等級分明,教育的實施和開展大多以父母傳授孩子接受的方式為主。

1.5 教育指導方針不同

美國家庭教育重視激發創造力,而中國家庭教育則重視服從和傳承。美國家庭教育提倡自由發展,而中國家庭教育則提倡以密切的監督促進發展。美國家庭教育強調個人主義,而中國家庭教育則強調家庭集體主義。美國家庭教育重視父親和母親都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負責任地教育孩子,而中國家庭教育則更多地強調且僅僅落實母親在教育和家庭事務中主要角色的扮演,父親的分工更多的是努力工作以養家糊口。美國家庭教育鼓勵孩子們之間進行相互合作,實現共贏,而中國家庭教育則堅持孩子們之間要在各方面進行激烈的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在美國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鼓勵孩子們成為獨特的有創造力的個體,而在中國家庭教育中,父母則更傾向于將他們的孩子與其他所謂的優秀孩子進行比較,使其也達到這種優秀水平。

1.6 教育潛在問題不同

美國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自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這會導致許多有關孩子和青少年的社會問題的出現。此外,他們對理性主義的過度重視和強調也會導致子女缺乏贍養老人的責任意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過于強調寓教于樂,這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導致孩子學習水平的下降。然而,中國家庭教育的潛在問題卻基本相反。由于中國父母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和學業成就,中國孩子很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另外,由于孩子們被剝奪了可以犯錯誤的嘗試機會,他們往往缺乏創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且,由于中國父母為孩子鋪好了路,一旦遇到障礙和挫折,中國孩子可能會變得懦弱和不知所措。由于內心深處承受著很大的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壓力并且很少知道如何釋放這些壓力,中國孩子可能會遇到一些他們的父母很難察覺到的心理問題或疾病。

2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形成的原因

2.1 歷史背景不同

美國是一個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短的移民國家,腐朽陳舊的思想和文化殘留較少。在多元的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影響下,美國人民可以輕松快速地接受新事物,突破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因此,他們更看重冒險和創新精神。然而,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特別是因為受到封建小農觀念的影響,古代中國人民的自我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他們的文化價值觀不僅保守又傳統,而且節制且被長期壓抑,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

2.2 經濟形式不同

美國擁有先進的生產力和繁榮的商品經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美國人民承受的壓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小。此外,美國社會已經建立起來了健全的社會制度,提供了足夠的跳槽機會,勞動力可以自由流通。因此,美國人民大多對就業持樂觀態度。而且,美國父母認為只要他們的孩子將來能有所發展,他們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商品經濟使生產力的發展處于一種頻繁變化的過程中,所以美國父母并不覺得他們的孩子能一直穩定地生活并保持著同樣的工作。因此,美國父母從更微觀、更全面的視角和“以相對穩定性應對流動性”的方式出發,大力培養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使他們可以從容應對未來的一切變化。然而,由于中國生產力相對落后,中國人民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大。中國社會強調人的學歷,并視其為證明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由于行業流動性差,中國人民只有有限的工作范圍可以供他們選擇,所以中國人經常把“賭注”押在一份固定工作上。因此,中國的父母堅持培養孩子獲得更高的學歷,并用此找到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來確保他們以后的生活安穩穩定。

2.3 社會條件不同

美國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健全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所以美國父母并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相反,他們認為自己以后可以在養老院度過晚年,這樣他們的孩子將來就不用過于為他們擔心。因此,美國父母認為一旦他們幫孩子成長到18歲成年,他們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職責。至于孩子未來將走向何方,父母認為這取決于孩子本身。然而,在中國,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更傾向于將個人未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考慮在內。他們把孩子視為私人財產,并期待孩子們對他們懷有感激之情,這點可以通過他們培養孩子的方式體現出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中國父母把打罵孩子當成他們的私事,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更不必說法律的約束了。正如電影《刮痧》[3]中所展示的,徐大同當著很多人的面打了自己兒子的臉,原因是他和老板的兒子打了一架,這一舉動使他的美國老板很吃驚,覺得完全不能理解。

2.4 思維模式不同

美國人重視理性主義并將其視為對待家庭成員和處理家庭事務的基本原則。美國父母強調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平等,各自承擔對彼此的責任和義務。然而,中國人更重視情感,他們把人倫道德作為家庭教育的指導原則。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他們總是把情感放在首位。他們精心照料孩子,但作為回報,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對他們表現出感激,并在未來以“投桃報李”的方式回報他們。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人總是對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這也揭示了中國家庭教育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功利性。

2.5 價值導向不同

美國人民強調獨特的個性和以人為本的個人主義,其文化核心是自我實現。美國人民重視確保自身利益和鼓勵自我發展。一位著名的美國學者曾經說過:“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會習慣性地制定一個非常小的目標——自我成就;在每個家庭中,個人是擁有最高價值的基本單位。每個人都獨立于家庭關系,不依賴于任何其他家庭成員。因此,在美國家庭中,父母有意識地把自己和子女視為兩個彼此相互獨立的單位。他們不僅尊重孩子的意志、興趣和愛好,而且還認真對待自己的需求和對生活的追求和享受的過程。他們很少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呆在家里照顧孩子。”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國人民強調共性。中國人認為個人價值只能在與他人的相互作用的關系中實現。中國家庭大多崇尚關系親密的家庭關系,但有些父母在這種關系中不但失去了自己的“自我”,也很少尊重孩子的“自我”。許多中國父母把子女視為自己價值的延伸,他們其中的一些甚至讓子女負載他們傾其一生也實現不了的厚重期望。

3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結果

3.1 適應社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獨立生活是美國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課程。由于美國孩子在18歲時必須與父母分開生活并自己謀生,所以當他們只是小孩子的時候,美國父母就訓練他們應付各種各樣的情況并幫助他們獲得獨立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國孩子僅僅很好地掌握了知識和理論,他們很容易就會被不斷變化的社會淘汰。另外,在中國,孩子即使結婚后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并不少見。不少孩子“玻璃心”,經受不起挫折,也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另外,近年來“啃老族”群體的不斷擴大,反映出中國教育中對孩子的獨立生活教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2 人際關系

美國孩子大多外向且很好相處,而且他們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和他們的伙伴、鄰居甚至是他們并不熟悉的人相處。因此,他們能夠應對和處理不同的人際關系。然而,由于中國父母在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方面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中國孩子更害羞、內向,這使得他們在與人交往方面欠缺經驗和能力,往往很被動,也很難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3.3 與家庭成員的內部關系

由于美國孩子生活在比較民主和放松的家庭氛圍中,他們尊重其他家庭成員并更容易做到與他們融洽相處。但在中國家庭中,孩子們需要小心謹慎,不犯任何錯誤或挑戰父母的權威,他們對父母既有敬畏心又有恐懼心理,這難免使得家庭關系有些僵硬。相對來說中國孩子和爺爺奶奶等有更好的關系,因為他們總是無限地縱容和溺愛他們,但這與平等沒有任何關系。

3.4 贍養老人的責任感

由于美國人民認為贍養老人并不是他們的絕對責任,他們贍養老人的責任意識很弱。然而,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強調仁愛和孝順。中國人把孝順當作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美德。不盡心贍養老人的子女會受到良心的拷問和公眾道德的嚴厲譴責,這種觀念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大多數人會遵循孝順的美德并贍養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

4 結語

總的來說,本文對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進行了比較性研究,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和特殊案例本文并沒有囊括到。需要強調的是,本文只是進行客觀分析,而不是為了對中國或美國家庭教育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通過對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比較分析,希望本文能對未來中國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參考文獻

[1]Lizza Pin,黃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233- 237.

[2]江玉清.實用主義視角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 外語學界,2014,3(00):256- 264.

[3]王文銘.跨文化視角下中美文化對比分析——以電影《刮痧》為例[J].好家長,2016,(21):249.

[4]曾芝蘭.論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162- 163.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電視廣告作為商品營銷手段的同時,還擔當傳播文化的角色。中美文化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表達模式的差異在李寧和耐克的電視廣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并影響著李寧和耐克電視廣告的制作。

[關鍵詞]李寧;耐克;電視廣告;文化;影響

[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

1 引言

廣告呈現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作為商業活動的同時,又是復雜的交際活動。廣告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

1948年,美國營銷協會的定義委員會為廣告做了定義,1963年等年份又做了幾次修改,形成迄今為止影響較大的廣告定義:“廣告是由可確認的廣告主,以任何方式付款,對其觀念、商品或服務所作的非人員性的陳述和推廣?!痹摱x最重要是指出廣告要有可以確認的廣告主。另外,還強調廣告是付費和“非人員性的”。

文化是當今社科領域運用最廣也最難以準確下定義的學術名詞,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側重點給文化下定義。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第一次給文化下了明確定義:“文化是一個綜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習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們掌握的其他能力和相成的習慣?!笨缥幕瘜W者霍夫斯泰德給文化下了定義:“我們思想中集體的,能夠把一類人與另一類人區別開來的思考程序?!彼麑⒅攸c放在了“集體的思考程序”。盡管對文化的解釋不同,但共同點是強調文化的社會群體性、超個人性。

廣告與文化有必然的聯系,它反映人們的文化和思想觀念。消費者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其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該影響根深于消費者心中。廣告銷售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在傳播一種特定的文化。當今的許多廣告都將文化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本文從中美文化差異的角度來看其對電視廣告制作的影響。

2 李寧和耐克的電視廣告

在競爭勁烈的商品經濟中,商品廣告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商品能否在消費群體中產生知名度,獲取信任度及利潤。

作為民族體育用品品牌,李寧在過去十幾年不斷積累和完善的結晶凝聚在“一切皆有可能”這口號中。從最早的“中國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給自己”到“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現在的“一切皆有可能”,該品牌逐步積淀出獨有的內涵。這一內涵在它的電視廣告中得到很好的詮釋,電視廣告為李寧體育用品獲得消費者認可提供一個視覺上直接的方式。

耐克是美國知名運動品牌,在全球享有盛名,其在商業上獲得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于它的廣告。它將品牌忠誠度演變成一種信仰,其獨樹一幟的廣告語也令人難以忘懷。簡單的“Justdoit”從最初的“想做就做”演變成當下符合青少年勇于實現自我的“放膽做”,耐克廣告運用獨特的手法將體育運動、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2.1 李寧廣告:One team,one belief

Oneteam,onebelief,是李寧2008年推出以“相信”為主題的廣告?!耙粋€團隊,一個信念”的思想接近北京奧運會口號“Oneworld,one-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既有借鑒又頗具創新。眾多知名運動員及奧運冠軍參與了廣告拍攝,廣告以人物口頭敘述為主,配合舒緩的背景音樂,展現運動員平時訓練的場景。

鏡頭一: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王勵勤:“如果我覺得排名比比賽更重要”,接著郭躍和張怡寧:“如果我擦拭金牌多于球拍?!?/p>

鏡頭二:西班牙國家男子籃球隊:“如果我只相信自己而不是隊友?!?/p>

鏡頭三:阿根廷國家男子籃球隊:“如果我們還沉醉于雅典奪冠的榮耀?!?/p>

鏡頭四:中國國家體操隊楊威:“如果雅典的挫折讓我們低頭?!?/p>

鏡頭五:克羅地亞網球選手IvanLjubcic:“如果我甘心于雅典的銅牌?!?/p>

鏡頭六: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選手Tolossa:“如果冠軍頭銜讓我明年在北京放慢腳步?!?/p>

鏡頭七:跳水運動員郭晶晶:“如果我抱怨新人越來越多,請將我逐出運動場?!?/p>

所有運動員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請將我逐出運動場。屏幕上黑底紅字地出現:08運動場上見。

2.2 耐克廣告:恐懼斗室

“恐懼斗室”是2004年耐克耗資1億美元推出的籃球鞋廣告。2004年11月下旬在央視體育頻道播出后,連續遭到國內許多觀眾及相關部門的強烈譴責,原因在于廣告有涉及損壞中國人形象的信息,最后該廣告在國內禁播。

2004年12月1日,耐克公司發表媒體聲明,稱“恐懼斗室”宣揚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耐克希望借此鼓勵年輕人直面恐懼,勇往直前。耐克一貫嚴格遵循中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無意傷害任何中國消費者的情感。

李小龍的電影《死亡游戲》是該廣告的創意來源,描述美國NBA球星詹姆斯穿著耐克鞋,進入五層高的建筑,在名為“夸張失實”、“誘惑”、“嫉妒”、“自鳴得意”和“自我懷疑”五種恐懼斗室中,戰勝對手,取得勝利。

鏡頭一:詹姆斯走到一樓大廳,空中飄落一位身穿長袍、須發花白的武林高手。兩人隨后開始搏斗,詹姆斯一個雜耍動作擺脫對方,從背后將籃球扔出,經柱子反彈擊倒老者后,躍起上籃得分。

鏡頭二:二層飄著美元和身穿中國服飾的婦女,女子暖昧地向他展開雙臂。隨著詹姆斯擊碎籃板,婦女形象破滅。

鏡頭三:三樓有五位練習雙節棍的人向他發起挑戰,詹姆斯不屑一顧,拿起籃球一個遠投讓其目瞪口呆。

鏡頭四:籃板旁出現兩條中國龍,雙龍化身為吞云吐霧的妖怪。詹姆斯幾個動作晃過障礙,投籃得分。

鏡頭五:五樓等待詹姆斯的是他最大的敵人——自我懷疑,他與化身為“自我懷疑”的漫畫版詹姆斯進行對決。他將一個球射穿對方,反身上籃得分,贏得最后的勝利。

3 文化差異對廣告的影響

3.1 價值取向不同

霍夫斯泰德提出科學界定文化差異的“文化尺度”。他認為文化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差異。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差異是指一個社會成員融于群體的程度。個人主義社會以個人為本位,強調個性的自由發展,人們應當自己照顧自己和直系家庭,人際間聯系松散;而集體主義則強調個人融于群體之中,人們期望他們的內群體或集體來照顧他們,作為這種照顧的交換條件,他們對內群體擁有絕對的忠誠,偏好緊密聯結的社會結構。

由此,我們得出中美文化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國文化特征是集體主義,社會結構緊密;而美國文化特征是個人主義,社會結構松散。該差異在李寧和耐克的電視廣告中很容易就體現出來。

以“一個團隊,一個信念”為例,廣告名就體現出團隊對運動員的至關重要,如廣告詞

“如果我只相信自己而不是隊友”,“如果我們還沉醉于雅典奪冠的榮耀,請將我逐出運動場”。廣告強調團隊精神是贏得勝利的堅實力量。而在“恐懼斗室”中,詹姆斯孤立無援地戰勝了五種恐懼,個人英雄形象大放異彩。耐克公司稱“恐懼斗室”廣告宣揚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借此鼓勵年輕人直面恐懼,勇往直前。

3.2 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遵循圖形式的思維方式。在圖形性邏輯中,一個現象是通過它與另一個現象的關系來加以理解的,其重點是通過“眾”去理解“一”。在“一個團隊,一個信念”中,出現不同場景和人物,使用不同語言,如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阿根廷國家男子籃球隊。及克羅地亞網球運動員等,通過不同場景,運動員做出不同承諾,其宗旨都為了表達作為團隊要有同一個信念,做到不斷進步,否則就被逐出運動場。正如李寧這個品牌,如不與時俱進,必被逐出競爭激烈的市場。

與圖形性邏輯不同,美國人用線性思維來理解廣告。根據基礎原則決定現象的直線思維,廣告的表達只是對主題簡單直接的演繹。只要主題正確健康,不管用什么表達方式都在為構建這個主題服務。因此,“恐懼斗室”在美國人看來,只是單純的廣告,無意表達不尊重中國文化。廣告中功夫老者、幻滅的“飛天”女子、擊碎的“雙龍”并非中國人的化身,詹姆斯戰勝這些“恐懼”更不代表美國文化擊敗中國文化。

在美國廣告制作人看來,這純粹是一則商業廣告。該廣告加上中國元素,一是創新,二是體現多元文化。該廣告想在中國市場上推銷產品。這樣更容易被中國青少年接受,而該廣告遭到禁播,恰是中國圖形性思維影響下中國人“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習慣所致??梢?,文化差異帶來巨大沖突。

3.3 表達手法不同

霍夫斯泰德認為文化的區別還有一點是男性化與女性化,指人們從社會性格的角度來劃分對待某些事物的態度。男性化意味著獨斷性、競爭性強,人們傾向于取得成就,比較自信、外向等;女性化則意味著人們傾向于良好的關系,內向、謙遜、隱忍、克制等。

由此,我們得出中美文化是女性化與男性化的差異。中國具有女性化的社會特征,注重人際關系,含蓄、謙遜,而美國是男性化的社會,注重成就、英雄感及物質上的成功。這一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美廣告的表現手法。

李寧的廣告都用溫馨美麗的場景,動人或振奮的話語打動觀眾。李寧的“Inner shine”用一個優雅女性練習瑜伽的場景,配合舒緩的音樂來表現“內在的美,與年齡無關”的主題;“一個團隊,一個信念”中,各國運動員對08奧運會所做出的承諾,體現中國廣告在言語上注重人際關系,含蓄與謙遜,同時中國廣告都是直接向觀眾傳達信息。

相比之下,美國廣告運用夸張,新穎獨特的手法體現廣告?!翱謶侄肥摇钡摹凹刀省倍肥抑?,練習雙截棍的人使用挑釁的話語:“你很牛嗎?再牛也沒我牛,有種放馬過來”,體現對手對詹姆斯的蔑視,最終詹姆斯打敗他們,襯托他的個人英雄形象。同時,廣告根據不同場景配合不同元素的音樂,融合動漫,給人耳目一新的震撼。耐克廣告不乏給觀眾足夠的空間去想象,感悟這句精煉的“Just do it”的含義。

4 結語

綜上所述,廣告與文化密不可分,廣告是文化一種表現方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廣告設計和表達。本文從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不同來闡述文化差異對廣告的影響。理當承認,本文列舉的中美文化差異并非絕對對立,如集體主義所體現的合作精神在美國這個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也得到體現。本文僅從某一社會結構呈現的群體特征來看待文化差異對廣告制作的影響,難免有不全之處。

在經濟全球化帶動各國文化對外傳播和交流的浪潮下,廣告逐漸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工具。了解中外文化差異,也能夠給我國涉外廣告的設計提供寶貴借鑒。

[責編 雷艷]

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范文第5篇

政府預算實際上就是政府安排財政收支的計劃, 政府通過合理的安排財政收支, 使社會資源能合理分配。政府每年都會制定政府預算, 對一整年的財政收支做出合理估計, 通過預算計劃, 規定下一年度政府經濟活動的大致范圍、發展方向和制定相關財政政策。政府通過預算來調控財政收支和組織經濟活動。財政不僅是政府制定的年度收支計劃, 而且它還具有法律效力, 財政預算必須通過立法批準才可以實施。財政預算是政府履行財政職能的中心, 它對完善國家財政職能,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 同時, 財政預算也是一個國家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標準之一, 因此一個國家對政府預算的管理是否科學顯得十分重要。

2 中美政府預算的共性

中美兩國的預算管理體制都有相關的法律支撐和監督體制。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 預算管理體制都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在國家經濟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 兩國也都在盡力提高政府預算管理能力的提高。

3 中美政府預算的差異

3.1 政府預算立法體制的差異

(1) 美國的預算立法體制。美國是典型的聯邦制國家, 實行三權分立, 議會、政府、司法彼此制衡。美國財政預算制定由國會通過并經總統簽署以后, 就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具有了法律效力。行政部門在執行預算過程中, 遇到預算執行中的困難必須向國會報告, 只有國會批準, 才能做出適當調整。美國財政預算立法相當嚴格, 與財政預算相關的法律體系也比較健全。稅收法典、《預算法和會計法案》等都是美國制定的財政預算基本法律。而且美國每年的財政預算一經國會通過, 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也被看作是預算相關法律。同時, 美國相關的財政立法也反映了美國反映各方勢力的相互制衡關系。

(2) 中國預算立法體制。我國的財政預算立法方面同美國預算還很大的距離。從稅法上看, 我國的政府預算管理立法體制沒有實現在法律的起草、通過、實施上的制衡。盡管我國憲法做出了我國公民具有依法納稅的義務的規定, 但對稅收的開立、征收、停征、減征、免征以及公平稅收負擔等方面還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在推進預算法制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 1994年《預算法》的制定頒布。但我國政府在預算管理執行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 比如政府財政收支不透明、預算執行不徹底、行政主導稅收立法、預算編制和立法重于形式、不切實際等。

3.2 財政預算監督制衡方面的差異

(1) 在美國, 只有政府預算內的資金才能用于財政收支, 政府財政收支均詳盡的在政府預算中列明。預算一旦確定了資金的使用范圍, 一般情況下都不能超出預算范圍。任何超出預算計劃的財政收支資金都必須有國會批準的預算調整草案才能使用。政府預算的執行還要在權力機關嚴格的監督之下進行。在美國, 政府預算是否通過由國會和總統共同決定, 國會負責審核、批準政府預算, 政府只負責執行, 這就體現出了美國財政預算是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制定的, 所以具有科學合理性。

(2) 在我國, 政府預算管理雖然也有相關法律的支撐, 但是我國財政預算法律體系還不健全, 預算對政府收支的約束力不強??偟膩碚f, 我國預算管理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 缺乏中央和地方科學和合理的制衡。我國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不按照規定執行的例子層出不窮。

3.3 財政預算編制體制的差異

(1) 美國預算編制的主體包括總統、白宮所屬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 (OMB) , 還有很多其他機構, 參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美國, 總統雖然全權負責聯邦預算的編制, 但它并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它把預算具體的編制工作交給更加專業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 (OMB) 。當然出了總統和OMB之外, 還會借助其他部門的力量一起完成聯邦預算的制定。這種多部門共同編制預算的體制使得美國的預算編制更切合實際, 利于進一步的實施。而且美國預算收支科目細致到類、款、項、目等方面, 精確到具體的人和物。

(2) 我國的預算編制的主體相對單一。在我國, 預算編制主要是政府負責, 政府通過各級財政部門來制定具體的財政預算編制內容, 匯總給政府審核, 最終形成的財政預算草案要交由人大代表會議審議并批準。這種預算編制過程相對于美國而言, 只借助財政相關部門的力量來制定財政預算, 不僅會導致財政預算的不嚴謹、不科學, 而且效率相當低。除此之外, 我國財政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劃分。且我國財政草案相對粗糙, 這導致了地方政府執行預算時有空可鉆。

4 結語

從對中美預算管理共性和差異的過程里可以看出, 我國的預算管理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 而美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政體完全相悖。但是美國國家財政在制定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公共價值原則的影響。所以, 我們國家應該學習美國預算管理中先進的管理經驗, 結合自身特點, 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預算管理體系。

摘要:政府預算管理體系簡言之就是政府各級預算管理部門構成的預算管理體系。在處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政府之間預算管理問題上, 預算管理體系起著根本作用。對一個國家而言, 健康良好的預算管理體系有著與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中國和美國在預算管理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本文主要從中美預算管理差異和共性出發, 希望通過與美國預算管理的對比, 能對中國預算管理的不斷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預算管理,差異,共性

參考文獻

[1] 周天勇.中美財政稅收體制比較[J].理論導刊, 2009 (7) .

[2] 何麗麗.美國公共預算體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 2007 (10)

[3] 彭健.美國聯邦政府預算管理模式及啟示[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2 (6) .

[4] 唐皇鳳.美國預算管理:過程與制度的分析——兼論其對中國預算改革的啟發與借鑒意義[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02 (4) .

上一篇:中國建筑文化論文下一篇:洛陽文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