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

2024-04-08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第1篇

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人們幾千年來形成的信息傳遞方式、人際間的溝通方式,并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和政府的運作方式。

藥監部門推行電子政務的實質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為社會提供規范、透明、高效的管理和服務。

電子政務的應用將有利于節約藥監部門工作流程的費用,提高投入產出比,使藥監管理工作流程中的計劃、監督和控制更有效率,能夠達到充分利用過程中的人、財、物資源。藥監電子政務也能夠促使領導人員借助決策輔助系統(DSS),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正確性。藥監電子政務還有助于醫藥監管部門向公眾提供所從事的公共活動更多的細節,有助于增強藥監部門領導對他們的決策和活動的責任心。藥監政府網站的建立使醫藥監管部門有了向公眾傳達信息的良好渠道。另一方面,藥監電子政務可以增加公眾對藥政決策和活動的參與程度,加速藥監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反饋速度。通過查閱藥監政府網上數據庫,可使公眾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有助于醫藥企業更好地了解國家政策和市場動態,更為醫藥研究院所提供了寶貴的數據來源以開展深入研究。

藥監電子政務發展現狀

1999年10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了第一次信息工作會議,會后明確提出了藥監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制定了總體規劃,分階段、有重點地制定了主要工作任務。三年來,醫藥電子政務逐漸從處于可有可無的從屬地位的輔助工具演化為必不可少的主要工作手段,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藥品監管電子政務起步順利。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在行政辦公、藥品注冊、醫療器械注冊、藥品廣告監管、藥品檢驗、中藥保護品種審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等工作中初步建成,運行良好;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許可證換發、藥品地方標準整頓等專項工作中,發揮了特殊重要作用,促進了監管水平的提升。以國家藥品監管局政府網站為主,直屬單位、地方藥監部門網站為必要補充,藥監系統已經在國際互聯網上開辟了新的對外“窗口”。

前不久國家藥品監管局上網公布的大型“基礎數據庫”,13萬多條基礎數據,為群眾、相關部門以及基層藥監部門辨別假劣藥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依據,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歡迎。天津市藥品監管局目前已建設16個數據庫,擁有數據19047條,通過電子政務系統網上辦公的業務事項達564件,使辦理程序進一步規范,辦理時限大幅度縮減,工作人員行政行為得到了有效監督。同時,區縣分局也全面展開了電子政務建設。例如,塘沽分局建設完成了“藥品經營與使用單位藥品目錄數據庫”,數據庫包括了轄區近200家藥品經營與使用單位的9000多個藥品品種,執法人員可通過數據庫快速查詢到相關藥品信息,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同時也為有針對性地開展藥品抽驗工作提供了依據,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

藥監電子政務發展中存在的陷阱分析

認識觀念上的誤區

一種是把電子政務僅僅當作藥監部門的計算機化,在硬件設施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卻不重視軟件的開發,也不重視業務流程的重組,而是用計算機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結果一些藥監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種是簡單的把電子政務等同于“政府上網”,以為把藥監部門的一些政策、法規、條例搬上網絡就萬事大吉,沒有把傳統的政務工具同網絡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致使醫藥信息資源無法真正做到資源共享。特別是有些信息并非因為商業機密而無法查閱,恰恰是藥監政府信息化不到位所致。無形中給醫藥研究人員的深入研究設置了障礙。

實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歷史上幾乎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都是以理論上的突破為基礎和先導的。藥監電子政務建設同樣遵循這一規律。如果我們能夠在大規模上馬藥監電子政務工程之前,對與其相關的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預測和研究,那么我們就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發展方向,對于電子政務的負面影響也就能及早預防,防患于未然。然而,我們對于藥監電子政務的研究已經明顯的滯后于藥監電子政務實踐。在這種情況下,藥監電子政務實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就成為必然。

技術標準上的條塊分割

目前,電子政務的建設主要有兩種推進方式:一種是系統內自上而下的縱向推動;一種則是地區內的橫向推動。這兩種推進過程如果能夠相互協調,那么從理論上講,則可以大大加速我國政府信息化的進程。但是,如果兩者之間缺乏協調,那么最終就會產生嚴重的兼容性問題。電子政務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跨系統和跨地區的信息溝通,從而打破盲區,使政府系統能夠掌握更全面和更充分的信息。因此技術標準上的條塊分割是目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隨著各系統和各地區的電子政務系統陸續的建成,不同技術標準之間的沖突就會全面體現出來。因此,藥監電子政務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就要注意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建立標準的兼容性,堅持統籌規劃,統一協調,分步實施,杜絕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無目的、無應用、無效益的信息化

藥監電子政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藥監部門的工作效率,但是藥監電子政務系統的建造、維護和升級都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F在一些地方藥監部門對藥監電子政務的認識陷入了誤區,不管有沒有實施條件,能不能產生實際效果,就一哄而起,結果是大筆的資金投入與低效的產出形成鮮明對比。在建設藥監電子政務系統的時候,應當本著實用第一、量入為出的原則,并在實施之前進行認真細致的可行性論證,以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軟硬件配置方案。

藥監電子政務發展對策

充分認識藥監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戰略上高度重視電子政務的發展

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項事業的成敗,發展藥監電子政務同樣如此。通過發展藥監電子政務來提高藥監部門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藥監部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一套好的藥監電子政務發展戰略應當具備以下特點:首先,目標本身應當明確無誤易于理解,它不應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應當是一個可以為大多數人所理解和認同的概念。其次,這套戰略必須相對具體,它不僅提出一個奮斗目標,而且還要說明如何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再次,戰略目標應當是可衡量的,否則,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在向目標邁進,以及自己目前究竟處于哪個發展階段。

大膽借鑒其他國家發展電子政務的經驗,重點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實施藥監電子政務的硬件基礎

發達國家的經驗是政府和私營企業、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分工負責,共同建設藥監基礎信息結構,為信息社會的藥監電子政務建立基礎框,為包括農村地區在內的大多數居民和醫藥企業提供廉價的接入服務,為藥監電子政務的開展和藥監信息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指定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避免盲目建設

規劃之所以重要,是藥監電子政務作為政務活動和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其發展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還涉及到藥監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雖然我們在藥監電子政務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臺、應用軟件的選擇上)可以搞市場經濟,由各廠商自由開發,公平競爭,但是在技術標準的問題上必須搞“計劃經濟”。

加強對藥監隊伍網絡知識的培訓,實現高效率的藥監部門管理和服務

“現代化的實質是人的現代化”,網絡的技術先進性只能由高素質的人來實現。藥監部門上網之后,藥政工作的透明度增強,減少了許多人為因素造成的工作不便,同時也要求工作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從整體上看,藥政工作人員是一個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但也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藥監機關的一些工作人員甚至一些部門領導的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他們不斷更新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網絡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僅要提高政策業務水平,還要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網絡應用水平、適應網絡環境下工作的要求。因此,面對藥監信息化的挑戰,要加強藥監人員的培訓,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擴充他們的知識存量和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著力打造一支既懂管理,又熟悉信息化建設的復合型信息化技術隊伍,為藥監系統信息化工作的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總之,藥監政務電子化和信息化具有跨世紀的歷史重任,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藥監電子政務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第2篇

摘 要: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是新時代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認同的重要對象,也是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本土化的重要紐帶。系統歸納總結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取得的成就與不足,并提出提升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認同的策略,即重視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戰略作用,提高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強化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臨床實踐,以期使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成為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認同的重要對象和人脈資源。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來華中醫藥留學生;中醫藥文化認同

引言

伴隨著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片的中醫藥文化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對于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外國民眾更好地了解、認識和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揭牌儀式的講話中指出的,“中醫孔子學院把傳統和現代中醫藥科學同漢語教學相融合,必將為澳大利亞民眾開啟一扇了解中國文化新的窗口,為加強兩國人民心靈溝通、增進傳統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橋梁?!盵1]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分為“走出去”和“引進來”兩種類型?!白叱鋈ァ笔侵钢嗅t藥文化走出國門在海外進行傳播,這是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最基本途徑,既包括中醫孔子學院、海外中醫中心等以高校、中醫院為主體的國際傳播,也涵蓋諸如國人赴海外開辦中醫診所等為主體的國際傳播。而“引進來”則主要指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中醫藥,學成回國后再傳播中醫藥文化。相較于“走出去”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引進來”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形式更重要。因為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學習態度更主動,學習內容更系統,學習方式更多樣,學習成效更顯著。所以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認同更深刻,影響也更持久。據統計,他們學成回國之后,絕大多數都成為所在國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者,是所在國的“鐵桿中醫”。因此,開展“引進來”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就變得非常必要。本文梳理近年來我國在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以期更好地增強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

一、對留學生中醫藥文化認同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留學生人數穩步增長

通過查閱《中國中醫藥年鑒》可以得知,近年來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留學生招生數、在校學生數、畢業人數和授予學位數均穩步增長,這直接說明了近年來國際上對中醫藥文化的關注熱度與認識深度均有了提升。據統計,中醫專業是外國來華留學生首選的幾個熱門專業之一,可以預測,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及“漢語熱”的持續興起,特別是我國實施中西醫并重、中西藥并用的中國方案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展現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和價值,未來一段時間,海外對中醫藥產生學習興趣的人數會持續增加。

(二)留學生學歷層次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高等中醫藥對外教育中,學歷教育占主導地位,學歷教育的結構也較為合理,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為輔的格局,并呈快速發展的態勢[2]。近十年,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研究生教育發展速度快于以學習為主的本科教育,這說明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認同的高學歷人群增長。2012年之后針灸等短期培訓逐漸被中醫藥本科教育取代,這體現出學歷教育日益受到國外的重視,而追求短時間速成一門中醫技術的培訓教育將逐步讓位于對中醫藥進行系統學習的學歷教育。

(三)留學生生源地不斷拓展

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亞洲。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由于與我國地緣相近、文化傳統相似,是我國中醫藥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但其他各大洲如非洲、歐洲及北美洲等地來華留學生人數均有所增加,這與近年來我國中醫藥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向世界更廣區域的深入推進密切相關。這說明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地日益廣泛化、均衡化,中醫藥日益受到東亞文化圈之外的國家重視,高等中醫藥院校能夠招收更多國家地區的學生來華學習,說明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認同度均有所提升。

(四)自費留學生人數增加,中醫藥文化吸引力增強

留學生的自費人數占九成以上,說明中醫藥在國外是真心受到人們喜歡,獲得人們的自覺認同。當代西方著名的科學哲學家,也是科學哲學四巨頭之一的費耶阿本德就因為自身體驗中醫藥的神奇療效而學習《黃帝內經》,他主張“不管中醫還是西醫,有療效才是唯一”的觀點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同。這充分說明中醫藥在海外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說明了來華留學生對于中醫藥學習的強烈意愿與自覺態度。此外,中國政府資助來華留學生也有所增長。國家的政策導向可以降低部分來華留學生的經濟負擔,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群來華學習中醫藥,讓經濟條件不足以支持來華留學的海外學生獲得了來華留學的機會,擴大了中醫藥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二、來華留學生中醫藥文化認同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認知不足

很多留學生原來接受的是現代科學教育,不少留學生在來華前對中醫藥的氣、陰陽、五行等概念了解甚少,雖然大多數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心生向往,但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中西醫思維方式不同以及語言交流障礙或者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特別是西方醫學知識是編碼知識,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而中醫藥的知識是非編碼知識,哲學家波蘭尼稱之為默會知識,強調直覺、頓悟等非邏輯思維進行思考[3]。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會限制留學生深入理解中醫藥文化,對培養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認同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藥文化宣傳不足

目前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一方面來源于留學中介的介紹,更多的是通過網絡等渠道了解。高等中醫藥院校對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宣傳還有待完善,有些高校組織開展的針對留學生的文化宣傳教育不足,沒能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留學生學習中醫藥文化的活動,不能根據各專業留學生的訴求組織開展專門的培訓活動。留學生不能經常性地走進中醫藥博物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因此影響了來華中醫藥留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的效果。不能采取線上線下多元化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方式,校園中醫藥文化氛圍不濃厚,高等中醫藥院校針對留學生組織的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學習活動不足。

(三)高等中醫藥院校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不足

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在師資層面,來華留學生教育對師資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師要掌握扎實的中醫基礎知識,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流利的外語授課能力,對留學生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而高校擁有這種復合型高素質師資不多,一些擁有文科學歷背景的教師往往缺乏中醫藥方面的知識,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中醫師在留學生英語教育教學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足,結果導致師資供給能力不足。其二,在教材建設能力方面,高等中醫藥院校針對來華留學生不同地域、不同學歷層次、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編寫初級、中級和高級中醫藥教材不足,難以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留學生的需要。其三,在課程設置方面,高校開設的以傳授中醫藥文化知識的課程比較少,而且多為選修課,課時較少,同時不能針對留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針對性的中醫藥文化課程供給。

三、提升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認同的策略

(一)重視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戰略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從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事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衛生共同體戰略和文化強國戰略,加強來華留學生工作的戰略謀劃。長期以來,發達國家把外國留學生教育作為塑造本國形象、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輸出本國價值觀、提升本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之初,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指出:“中國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今天中國向外輸出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盵4]因此,中國要成為世界大國、世界強國,一定要加強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從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外國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是推進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認同的重要一環,旨在培養大批具有中醫情懷、認同中醫藥文化的高素質人才,服務于中國大國特色外交,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新時代中醫藥國際話語權的建構提供人才支撐和社會基礎。所以,高等中醫藥院校要重視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戰略作用。

(二)精心組織教學,提升其中醫藥文化認知水平

針對中醫藥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學歷層次不同、漢語水平不同、中醫藥文化認知水平有差異等特點,精心組織中醫藥文化教學。首先,在入學教育時,要強調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的不同,讓他們有思想準備,努力克服學習中醫藥的困難,適應中醫藥的學習生活;其次,在教學安排上,針對一年級的學生,適當增加中醫藥文化體驗的課程,如參觀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著名中醫藥企業、大型中藥材批發市場等,通過中醫藥文化體驗課程,讓他們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他們的中醫藥文化認識水平。同時,低年級的中醫藥文化課程可采用單獨設課和加強輔導相結合的方式,任課教師加強課外輔導、答疑等環節,幫助克服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培養他們學習中醫藥文化的信心和興趣,努力提升他們中醫藥文化認知水平。

(三)營造校園中醫藥文化氛圍,擴大中醫藥文化宣傳

高等中醫藥院校作為來華留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會對留學生中醫藥文化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中醫藥文化氛圍,擴大中醫藥文化宣傳,有利于提升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認同度。首先,院校格局設計應當秉承中醫“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利用富含中醫藥文化特色的藥苑、廣場、走廊等元素對校園進行規劃與裝點,在有限的校園空間擴展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功能。其次,對教學樓可以用中醫藥歷史的大家、名家進行命名,如可稱為華佗樓、時珍樓、仲景樓等,對校園餐飲等公共場所,可以把中醫典故、中藥材及中醫養生知識等制作成圖片置于墻面,力求打造全方位中醫藥文化的育人環境。最后,充分利用校史館、中醫藥圖書館、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材標本館、中醫體驗館等,激發留學生對于中醫藥文化的興趣與好奇。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多媒體開展線上校園中醫藥文化宣傳,積極組織留學生參加“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組織留學生參加校園中醫藥義診活動等,使其在充滿魅力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中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

(四)強化留學生的臨床實踐,加深留學生對中醫藥的理解

中醫作為實用性強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中醫理論知識,還需要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藥學的一些抽象概念,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和認同。為此,高等中醫藥院校應該強化留學生的臨床見習、臨床實習等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安排要符合留學生人才培養規律。如不要在留學生的大一階段就安排其臨床見習,因為此時留學生本身對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多。此外,要認真制訂出符合留學生實際的課程計劃,提高臨床課程的質量,從而增強留學生臨床學習的效果。同時,臨床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比如形象教學法,教師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用圖示或者視頻的形式將中醫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教師也可以通過臨床案例來解釋抽象的中醫知識,從而增強留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五)提高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

近年來,來華中醫藥留學生規模持續擴大,質量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但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與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的發展、來華中醫藥留學生規模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應當充分利用中醫藥發展面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機遇,抓住“雙一流”建設的時代契機,進一步對外開放,以質量和效益為主線,實現高等中醫藥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教育供給能力的重要突破。一方面,加大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居住條件、現代化教室、圖書館等硬件建設,使來華留學生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重點加強留學生師資、教材、課程等方面的軟件建設。如在師資建設方面,為留學生授課的教師應該既有包容的國際視野,也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教學能力,他們應該了解留學生的需求及學習習慣,有讓留學生掌握內容的良好教學辦法。因此,對來華留學生教師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位中醫藥的形象大使,來華留學學生對中醫藥的具體認識和深刻見解很多都是從授課教師那里得來的,提高留學生授課教師的教育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增加中醫哲學、中醫文化學、中醫學方法論、中國傳統文化等選修課程的種類,提高留學生課程選擇的自主性,這樣留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更多合適的課程。

結語

來華中醫藥留學生教育是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中醫藥院校應著眼于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戰略高度,認真做好來華中醫藥留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使每一名來華中醫藥留學生從中醫藥文化認同的一粒種子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成為所在國中醫藥文化的堅定支持者、傳播者和弘揚者,使中醫藥成為所在國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養生的首選者,從而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  吳勉華,黃亞博,文庠,馮廣清.學習總書記重要論述 堅定中醫藥發展自信[J].江蘇中醫藥,2019,(7):1-9.

[2]  李潔.我國高等中醫藥對外教育發展的現狀及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0,(5):857-859+887.

[3]  郁振華.當代英美認識論的困境及出路——基于默會知識維度[J].中國社會科學,2018,(7):22-40,204-205.

[4]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1.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第3篇

一、魯抗醫藥應收賬款現狀

1997年魯抗醫藥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作為一家大型股份制企業, 他的總部位于山東濟寧。它是中國馳名商標, 在山東地區是有口皆碑, 在國內醫藥行業也位居前列。

(一) 應收賬款規模性指標分析

2013年到2016年, 魯抗醫藥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呈現連年上升的趨勢, 比重從2013年的20.17%上升到了2016年的24.51%。雖然在2017年出現了下降, 但是應收賬款數額變動不大, 主要是流動資產驟然上升導致的[1]。

從該公司在2013至2015年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17.61%上升到了18.21%, 雖然上升速度緩慢, 但是總體比重較大, 在2016年至2017年出現了輕微下降, 總體比重仍然較高, 不容樂觀。

(二) 應收賬款增長性指標分析

魯抗醫藥自2013年以來, 應收賬款或增或降, 但是總體分析, 增長仍然大于降低, 尤其在2015年, 應收賬款增長率高達9.35%。

在2013年至2017年, 公司應收賬款增長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之差呈現不平穩狀態, 2014年、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率普遍高于應收賬款增長率。這說明, 營業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并沒有產生現金流量, 而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2]。

(三) 應收賬款風險性指標分析

近五年魯抗醫藥應收賬款周轉率較為穩定, 變化幅度不大, 但是與行業平均值相比, 應收賬款周轉率仍然較低, 且存在較大差距, 行業平均值最高時可達13%, 而該公司不足6%, 二者相去甚遠。

二、魯抗醫藥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間, 該公司應收賬款與流動資產的比值高, 且連年上升。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變化情況也不容樂觀。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企業營業收入中的現金流入情況[3]。應收賬款的增長速度過快, 企業的現金流入量過小。近五年應收賬款周轉率比較穩定, 大約在5%~6%, 上下浮動不大, 與行業平均值差距較大。應收賬款周轉率低, 資金回籠效果不好, 應收賬款風險高[4]。

三、魯抗醫藥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產生原因

該公司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盲目的賒銷。銷售人員僅僅從自己業績的角度出發, 無底線進行賒銷, 對客戶的信用情況不做任何調查, 經常出現信用等級低的客戶購買產品。對于銷售人員的激勵機制非常單一, 不科學, 單純的用銷售量來衡量業務員的業績。銷售業務員為了金錢便會去拼命提高銷售量, 而絲毫不考慮回款問題。在信用管理工作方面非常危險, 所以產生了低下的應收賬款管理效率[5]。

四、魯抗醫藥應收賬款管理改進對策

公司要制定具體明確且可執行的賒銷流程, 明確賒銷時首先做什么, 其次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具體落實到紙上, 并明確告知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等相關部門。明確授信原則, 落實好銷售人員的權利。確定客戶授信額度并執行監督。

完善考核制度, 制定無懈可擊, 無縫可鉆的激勵機制, 重視銷售款回款額, 銷售人員負責把產品銷售出去, 還要負責把貨款要回來。獎勵與懲罰一定要嚴格落實到位, 公司管理人員一定要重視激勵機制, 其他相關人員要緊密配合, 激勵機制的制定與實施才會更加順利。

摘要:本文選擇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其應收賬款管理現狀進行分析, 進而發現問題, 并分析問題產生原因, 最后提出了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魯抗醫藥,應收賬款管理,信用管理

參考文獻

[1] James C. Uan Horne. 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J]. Economic science2013, 5 (9) :34-83.

[2] Daisuke Tsuruta}Bank loan availability and trade credit for small businesse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5 (55) 40-52.

[3] 楊利.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觀察, 2016 (9) .

[4] 崔瑞雪.淺談應收賬款管理與風險控制[J].財會學習, 2016 (21) .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第4篇

一、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近20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迅猛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重大技術相繼取得突破,現代生物技術在醫學治療方面廣應用,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術藥物超過2200種,其中1700余種進入臨床試驗。2002年,有300多種已進入最后階段的臨床試驗,比2001年增加了50%。預計在未來5年內,將有200種以上新的生物技術產品投放市場。生物技術藥品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紀世界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獲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約為450億美元,其中生物醫藥銷售額約為400億美元,2003年將達到600億美元。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

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

二、生物醫藥發展呈現市場集中、產品集中的顯著趨勢,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

一是少數發達國家在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中占有絕對比重,處于產業主導地位。在世界藥品市場中,美國、歐洲、日本三大藥品市場的份額超過了80%。從生物技術產業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銷售總額約為413億美元,其中生物技術公司總數主要集中在歐美,占全球總數的76%,歐美公司的銷售額占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銷售額的93%,而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僅占全球的3%左右。美國是生物技術產業的龍頭,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其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國公司主導了世界專利藥市場,跨國企業在全球醫藥市場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斷增長。1994年全球制藥20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全球醫藥市場的50%,2002年上升到66%,現代醫藥產業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國企業的壟斷程度不斷加大。三是在產品市場領域,單品種銷售的市場集中度也呈現不斷增高趨勢,2002年全球最暢銷的10種藥物的總銷售額近400億元,占2002年全球藥品銷售額的1/10。這種市場集中狀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三、發達國家已形成若干生物醫藥產業密集區

在生物技術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許多發達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美國已形成了舊金山、波士頓、華盛頓、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區。其中硅谷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銷售收入占美國生物產業的57%,r&d投入占59%,其銷售額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除美國外,英國的劍橋基因組園、法國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國的生物技術示范區、印度班加羅爾生物園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術轉移中心、銀行、投資、服務等在內的大量機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大部分產值。這些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中嶄露頭角,對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傳統醫藥產品仍居主導地位,生物技術制藥和天然藥物前景廣闊

由于不少重量級產品的帶動,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現增長態勢,總體上講,未來10年傳統化學藥物市場依然龐大,約占整個醫藥市場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醫藥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藥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學藥品在藥物市場中的統治地位正受到嚴重挑戰,生物類新興藥物將在藥品市場中迅速崛起,生物藥物已成為藥物研發的重中之重,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應用于天然藥材的種質改良當中,天然藥物

將獲得更為快速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生物藥物的份額將提高到18%以上,天然藥物的市場份額將增加到7%左右。

五、研發投入不斷增強,市場并購重組高潮迭起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額投入作為產業進入和持續發展的條件。為應對科技創新瞬息萬變和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局勢,各國際大型跨國醫藥企業爭相加大科研投入。據統計,全球大型制藥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在9%~18%之間,而著名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則在20%以上,對于純粹的生物技術公司,研發投入比重更大。為建立全球性的生產與銷售網絡,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為了獲取新藥或是直接掌新技術,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生物技術公司與大型制藥企業以及大型制藥企業之間在全球范圍內的兼并重組非?;钴S。如2000年,英國葛蘭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蘭素史克公司。美國華納-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藥公司、強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購案。全球范圍內生物醫藥行業的并購和重組熱潮,大大提高了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搶占市場、壟斷技術、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

六、戰略性技術同盟成為新藥開發的成功模式

新藥發現是一項整合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知識和技術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前期投資巨大,風險也很大,需要跨國制藥巨頭之間、生物技術公司和制藥公司結盟并聯合進行投資。據資料反映,2000年被批準的生物技術藥物中有一半是通過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這種加強合作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一是戰略同盟促成生物技術向產業化轉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術產品及生產技術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術企業手中,為保持新藥研發的持續性,幾乎所有的制藥企業都與生物技術公司結成戰略聯盟,由這些技術力量雄厚的專家型小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技術開發與創新,通過合作開發,獲得生物藥品的生產技術或生產權,這種模式成功促進了生物醫藥產業的良性發展。二是創新藥品開發采用委托外包策略。為了縮短創新藥品開發時間,近幾年許多生物技術和制藥公司開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結成技術聯盟,將技術性強的研究開發內容,分包給具有研究實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據centerwatch公司統計,目前“委托研究機構”(cro)公司已承擔了美國市場將近1/3的新型藥物開發的組織工作。cro已經成為制藥企業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正以其低成本、專業化和高效率的運作方式,受到生物技術及制藥公司的高度重視。

七、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

許多國家都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作為提高本國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紛紛制定發展計劃,加強領導,網羅人才,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例如,美國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生物技術產業激勵政策”,

醫藥電子商務范文第5篇

關鍵詞:醫藥工程;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醫藥工程越來越成長為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使得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醫藥工程的建設和安全性。醫藥工程在我國醫學發展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醫藥工程的發展歷史不長,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利于我國醫藥工程的發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針對這些問題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針對,提高我國醫藥工程的整體質量。

1 我國當前醫藥工程發展所面臨的機遇

醫藥工程是我國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醫藥的發展過程中,九月天游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程度不斷深化,醫藥工程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多重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制藥工程飛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醫藥工程的藥品制造技術也得以長足的發展,這為我國開始發展醫藥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技術支持。過去我國的制藥工程以制造化學藥品為主,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制造的手段和藝術開始轉向生物制藥。這主要因為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物技術高速發展,對于環境產生的影響小,藥物的純潔程度高,從而成為醫藥工程中最主要的藥品制造方式。并且生物技術中所涉及的基因技術和細胞工程等工程的發展,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也對推動著醫藥技術得以發展和突變,這對于發展醫學技術作出的突出貢獻是社會中有目共睹的,并且人們也開始接受生物制藥這種制藥方式。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發展中,生物技術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2 醫藥工程項目的建設越發規范

隨著我國醫藥學的不斷發展,醫學也得到了極好的規劃,并且在醫藥工程項目建設方面也越來越規范。因為我國開始越發的重視,所以醫藥工程的發展也越來越穩定。在醫藥工程的發展方面,我國相關部門建立起來相關的管理規定,對各種發展加以約束和控制。盡管目前我國政府頒布的規定還不完善,但隨著社會發展,我們可以相信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逐步地完善和建立,一定能夠保障整個醫藥工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F階段,國外的醫藥工程項目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極為成熟的制度和規范。我們可以在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學習西方國家的發達經驗,推動著我國醫藥工程朝著健康的方向進一步的發展。

2 我國發展醫藥工程面臨的挑戰

對于醫藥工程的發展來說,大力發展醫藥工程在現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由于我國醫藥工程等的發展歷史比較短,這難免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挑戰和困難,并且對于整個醫藥工程的發展來說還會產生一定的威脅。所以,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日后的醫藥工程發展過程中,進一步采取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規范整個醫藥行業的發展,從而推動著我國醫藥工程在未來的醫學行業發展過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現階段我國醫藥工程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2.1 醫學專業人才匱乏,整體素質不高

醫藥工程作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藥工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工程發展的歷史補償,所以在專業發展也缺少吸引力,使得整個醫藥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員數量極少,專業素養嚴重匱乏。在這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中,尤其是需要進一步提高整個醫藥工程中不同項目的專業負責人的專業素養,以及具體項目的咨詢策劃師和審計造價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因為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之中,專業咨詢人員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使得在具體實際工作之中,有效的將醫藥項目落到具體實際十分困難。此外,一些醫藥工程造價審計的工作人員,因為其不具備很高的專業素質,從而導致經濟損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醫藥項目工程推進。

2.2 醫藥工程的管理不規范、不完善

我國由于醫藥工程行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因此普遍缺乏相關的管理工作經驗,從而導致醫藥工程項目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當前,一方面我國的醫藥工程項目建設的相關的管理規范不強,另一方面,醫藥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完善。也正因為不完善的醫藥工程的管理規范,使我國的醫藥工程項目建設的咨詢和策劃不足,致使醫藥工程項目建設的效果不夠理想。當前,醫藥工程的發展速度很快,再加之異常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缺乏相關的醫藥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規,導致不能順利地進行醫藥工程項目建設,或者不能達到預期的建設效果。

3 我國發展醫藥工程的建議

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醫藥工程為了我國醫學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特別是醫藥工程中化學制藥被生物制藥所取代,這對于促進醫藥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未來的醫藥工程發展中,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醫藥工程發展水平的持續提高。

3.1 推動醫藥工程項目的管理進一步規范

由于缺少規范的醫藥工程項目管理,致使未能充分發揮出醫藥工程技術應有的作用,影響了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在醫藥工程項目今后的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以促進醫藥工程的持續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制度規范建設。制定相關的實施醫藥工程項目的規范和章程,對醫藥工程項目加強咨詢策劃和造價審計,從而使醫藥工程項目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取得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二是對于國外醫藥工程項目的先進管理經驗,要積極進行學習和借鑒。國外的醫藥工程項目具有比較長的發展歷程,我國可以借鑒他們的優秀的管理經驗,以順利實施醫藥工程項目。

3.2 促進醫藥工程人員素質的持續提高

鑒于我國醫藥工程發展時間短、相關的專業人才缺乏的現實情況,國家一方面要重視相關的專業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于管理經驗豐富、專業素質高的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這對于醫藥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醫藥工程項目管理者要積極開展對于醫藥工程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同時,國家也要對于培養和培訓醫藥工程專業人員的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從而有力地促進我國醫藥工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 結論

醫藥工程行業在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我國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因為發展的時間有限,相關的專業人才缺乏,致使這一行業的發展速度受到制約。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進一步完善,切實持續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利于醫藥工程的大發展、快發展和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桂偉.論我國醫藥工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J].新材料新裝飾,2014(12):523.

[2]陳宏偉.論我國醫藥工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7):117.

[3]宋丹.我國醫藥工程發展機遇和挑戰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5):45.

上一篇:電廠物資管理下一篇:防滲工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