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2023-03-23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一、手機電視發展的現狀

目前各國都在致力于手機電視的發展與開拓。美國VERIZON公司于2006年1月推出了付費手機電視項目, 收費為每月1 5美元, 而第一家推出手機電視服務的Sprint公司, 迄今已有3O萬用戶。在歐洲, 電信運營商急切地想通過其現有的3G網絡實現手機電視的盈利, 英國的Vodafone和Orange UK, 法國的SFR和Orange France, 都推出了以UMTS為標準的手機電視服務。2005年5月韓國的Tu Media公司正式大規模推出了基于韓國DMB制式的手機電視服務, 不到5個月就發展了近2O萬用戶。在中國, 目前手機電視產業已經步入商用起步階段。隨著具有視頻功能手機和移動應用服務的日益普及3G平臺開始搭建, 手機電視用戶數量將不斷增加, 手機電視產業將獲得空前的發展機會, 并形成相當大的市場規模。據英國研究公司lnforma Telecoms&Media預測, 在未來5年內手機電視市場將真正壯大起來, 至2011年全球手機電視用戶將達21億戶, 其中亞太地區將有9510萬戶, 歐洲地區將有6870萬戶。此外, 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時, 手機電視將真正步入成熟發展期到201O年世界杯之時, 全球每13個手機用戶中就會有一人使用電視手機收看比賽??梢哉f, 手機電視市場蘊含著巨大商機。據估算, 到2008年中國整個手機電視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二、手機電視發展所面臨的障礙

1、標準不統一

目前, 中國的手機電視標準存在著韓國的T-DMB、歐洲的DVB-H、美國高通的Med-FLO三大陣營。此外, 中國標準化協會于5月18日在天津正式發布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電視標準——CDMB。從某種角度來說,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電視標準CDMB的發布, 并不是對手機電視標準之戰的終結, 而是再一次使得我國手機電視標準之戰升級。手機電視標準不明確, 給芯片、終端產品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給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增加了復雜度, 也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混亂。

2、管制不明確

管制問題是手機電視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我國, 廣電部門掌握手機電視的運營牌照和手機電視節目版權, 而電信部門掌握著承載手機電視業務的移動網絡, 但目前兩大行業互相不能進入。廣電部門既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產業體系和運營體系, 更沒有主控的產業標準, 而電信部門雖然已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條, 但在涉及廣電部門的內容制作和節目源方面如何把握還沒有清晰的輪廓。如何使廣電部門和電信部門聯合起來, 明確管制問題, 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法規, 已成為手機電視發展的關鍵。

3、盈利模式不清晰

盈利模式的創新與技術的創新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很多新科技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而中途夭折。傳統的電視產業基本是靠廣告收入來支撐整個產業的, 但是手機上能做多少廣告來支持這個傳統的盈利模式呢?用戶很少有興趣用手機收看廣告節目, 如果廣告收入不足, 又有什么動力支持廣電部門和電信運營商去推動手機電視的發展呢?目前, 盈利模式仍是手機電視發展的瓶頸之一。

4、網絡傳輸率過低

如果要在手機屏幕上展現較好的畫質, 需要1 28 kbps以上的穩定寬帶, 但GPRS能夠提供的帶寬只有25kbps, 而CDMAIX也僅能達到60-70kbps, 這樣的帶寬速率無法保證清晰流暢的畫質。即使3G業務開通后, 隨著手機電視用戶增多, 將嚴重耗費網絡資源, 帶寬問題還將凸現出來。因此, 廣電部門和電信運營商應該加大推進技術進步的力度, 否則將會大大影響手機電視的推廣。

5、節目內容缺乏創新

在手機電視推廣過程中, 節目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 它將影響到用戶使用手機收看電視的興趣。但是, 目前手機電視主要是提供一些傳統的電視節目和點播節目, 而自己原創的節目內容很少, 并沒有體現出手機電視節目與普通電視節目的區別, 也就缺乏對用戶的吸引力。沒有強勢的內容, 沒有目標消費群愿意買單的豐富的內容, 手機電視發展的道路將很坎坷。

三、發展手機電視市場的策略

1、加強產業鏈之間的合作, 促進手機電視產業的發展

為加快手機電視的大規模商用化, 實現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必須整合產業價值鏈。只有加強運營商、手機生產商和廣電部門的密切結合, 才能將手機電視產業做強做大。

(1) 電信與廣電協調發展

在這個產業整合時代。合作、融合是大勢所趨。電信運營商擁有技術先進、覆蓋全國的無線通信網絡以及龐大的用戶群, 而廣電系統的電視臺、電臺擁有優勢的內容資源。雙方只有通過跨行業的合作, 進行戰略聯盟, 才能達到資源互補的目的, 才能真正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2) 處理好電信運營商與廣播電視內容提供商的關系

手機電視業務要蓬勃發展, 離不開豐富的節目源, 離不開高質量、高吸引力的手機電視節目內容。因此, 必須加強與廣播電視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在尋找合作對象時, 對于一些能滿足大規模用戶需求的業務, 如新聞、短片、游戲和音樂, 可直接與優質的CP合作, 這是因為在手機發展初期, 用戶體驗于口碑直接關系到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對于一些個性化、互動的業務、如網上點播, 網上購物, 競猜等內容可引入SP, 進行優勝劣汰, 促進應用。

(3) 加強與終端廠商的合作

對廣電部門和電信運營商而言, 通過與手機廠商合作, 如集體訂購手機終端, 可降低客戶的購機成本, 推動手機電視用戶的增長;對于手機電視終端廠商而言, 通過與廣電部門和電信運營商的合作, 可以減少和避免開發及生產的盲目性, 提高用戶使用手機電視的體驗。雙方的合作必能形成多贏局面, 促進手機電視的發展。

2、走出單一運營模式的困境, 探索合作運營模式

手機電視業務的運營模式可以有多種, 按照我國的情況可能存在以下三種運營模式, 即電信運營商單獨運營、廣電運營商單獨運營和兩者合作運營模式。根據運營模式的不同, 形成不同的產業價值鏈, 存在不同的主導利益方。但是從大局判斷, 廣電與電信的合作模式能夠更好的發揮各自的優勢, 獲得手機電視產業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可以使用廣電網絡接收電視節目, 使用移動網絡點播新聞、MTV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將移動網絡作為廣電網絡的上行反饋信道, 在交互式TV、游戲、文件下載等應用方面提供比單獨的移動網絡或廣電網絡更為出色的體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兩種運營商的優勢, 可以產生1+1>2的效應。合作之后, 廣電運營商不必再考慮移動用戶管理的問題, 一方面, 通過與電信運營商進行網間結算即可獲得收入;另一方面, 通過支持手機電視業務, 不僅能夠提高已有網絡的使用率, 增加網絡收益, 同時, 電視和用戶的信息交互和互動還可以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而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 一方面, 通過合作則很好地解決了頻率資源緊張和經營許可的問題, 而且不必增加大量建設廣播電視網絡的投入。另一方面, 通過與廣電運營商的網間結算, 可以獲得相當的網絡收益, 并且能夠提高移動數據業務的使用率, 增加網絡自身的收益。

3、以廣告為突破口, 探索多種盈利渠道

如何在10分鐘內創造利潤是手機電視業務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傳統的電視產業基本是靠廣告收入來支撐整個產業的, 對于電視手機產業, 廣告收入同樣是一塊不可放棄的巨大蛋糕。目前, 由于手機廣告業務的前景并不清晰, 因此, 現在還很少有廣告廠商介入。但是, 如果在手機電視中開通一些免費廣告頻道, 廣播電視內容提供商為委托方設計趣味性強、情節性強的廣告節目, 同樣能獲得相當的廣告宣傳效果, 相信會吸引廣告商介入這個市場?;蛘? 通過收費頻道和廣告節目是否捆綁來對用戶進行差別定價, 選擇捆綁的用戶能享受到更優惠的價格, 利用之間的差額來刺激部分用戶選擇捆綁廣告。此外, 手機電視還可以探索多種盈利渠道, 如讓政府對手機電視給予一定的公益性投入。因為手機是一個非常普及和龐大的媒體、政府的一些短小公益廣告和應急突發事件的公告非常適合在手機電視上播放, 從而獲得政府公共管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也符合建設和諧社會體系的要求。

4、實現內容的創新, 滿足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目前, 手機電視在內容提供上主要還是以傳統的電視節目資源為主, 這顯然不適合手機電視用戶的口味。真正的手機電視業務內容應該是根據用戶需求的差異量身定做的。因此, 手機電視必須實現內容創新。實現內容創新可以從用戶的兩個需求著手, 即多元化內容消費需求和個性化表現需求。多元化的內容除了來源于傳統電視節目, 還要不斷增加適用于手機終端的原創內容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手機電視應以短小、精致、輕松、幽默互動性強的節目為主, 要使觀眾在短時間內欣賞到一段完整的節目內容、新聞資訊、體育集錦、音樂電視、娛樂信息DV短劇是內容供應商應重點打造的節目。此外, 還應當重視手機用戶作為個體節目提供者的作用, 吸引他們加入創作行列, 以豐富節目資源。他們拍攝的DV短劇, 制作的視頻短片具有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 對手機電視用戶更具親平口力并口吸引力。表達消費者的個性化見解是多媒體業務創新的趨勢, 手機電視業務的個性化不僅限于點播或者定制, 更深層的是對現有內容產品可以按客戶需求進行再加工, 實現這一創新需要終端及網絡的支持, 比如賦予手機終端簡單的視聽編輯功能, 或者允許以短信等文本方式對定制產品進行簡單加工。

5、體驗營銷, 培育用戶新的消費習慣

手機用戶在成為某項新業務的忠實用戶之前, 一般都會經歷5個步驟。從認知到認可、從認可到愿意使用、從愿意使用到成為用戶、從成為用戶再到依賴此項業務。認知乃是5個環節之首, 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用戶對手機電視業務沒有認知, 就談不上認可和使用。用手機看電視作為一項挑戰用戶傳統消費習慣的新業務, 要真正走向普及必須借助創新型的營銷模式, 在業務起步的認知階段, 體驗營銷必不可少。要讓消費者體會到手機電視的便利和樂趣就要通過對環境和設施的改善來創造體驗增強對用戶的感官刺激, 增加服務的心理價值, 通過現場體驗和免費試用等體驗營銷手段逐步培育用戶使用手機電視的消費習慣。盡最大可能提高用戶對手機電視業務的認知度, 最大程度地擴大手機電視業務的潛在用戶規模。

四、結語

一個新業務從無到有, 再到發展壯大, 需要一個漫長過程。手機電視作為新生事物, 需要電信運營商、廣電部門、廣播電視內容提供商和手機制造商共同努力為它的發展創造和諧的運營環境, 作為廣播電視和電信兩個產業融合的標志性產物, 手機電視不但成為移動運營商的下一個業務增長點, 而且成為兩個產業相互配合、共謀發展的一個契機。相信移動手機在未來的3G時代一定會得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琳娟, 《四大措施可保手機電視成為3G “殺手”》, 經濟管理, 2007年第12期

[2] 劉樺, 《3種運營模式不清, 手機電視難成移動增值新星》, IT時代周刊, 2006年第15期

[3] 胡曉女《, 手機電視業務的發展與瓶頸》, 通信世界, 2005年第10期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一手機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 隨著的網絡動漫的普及, 手機動漫產業已經在我國興起。何謂手機動漫?夏偉、付朝華在《3G新媒體時代中國手機動漫產業發展初探》一文中的定義是準確的:“手機服務提供商 (SP) 采用交互式矢量圖形技術制作多媒體動畫內容, 通過無線下載, 在手機終端進行動畫內容播放, 這就是手機動畫?!笔謾C動漫與網絡動漫其實如出一轍, 4G網絡時代的到來, 便為手機動漫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平臺, 而隨著4G網絡的普及, 手機網速已經能夠與寬帶網絡相媲美, 這又為手機動漫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發展3G、4G手機動漫對于建設中國的動漫產業鏈, 培養動漫消費群體, 挖掘動漫新載體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國目前的手機動漫產業, 和歐美日韓等動漫強國相比, 可以說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盡管在傳統漫畫、影視動畫等方面, 他們具有明顯的經驗與優勢, 但在具有全新經濟模式、語言形態的數字化移動終端——手機動漫時代, 我們對手機動漫的研究、產品開發等方面并無太大差距。中國現擁有九億手機用戶、三大手機運營商以及全新手機消費的文化, 如何創新發展模式、創作適應手機載體所需要的新形式內容, 真正抓住九億手機用戶的現實市場, 將是中國手機動漫、中國動漫決勝未來的至關要素。人在手機在, 手機不離身的現實告訴我們, 語言的表述、文化的傳播、信息的傳遞, 手機的功能不可忽視。加之中國的年輕人對新興事物的強大適應和接受能力, 為手機動漫發展提供了美好而廣闊的前景。隨著中國4G手機的快速普及,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最突出代表——手機動漫業, 創意將會得到無限的發揮空間。

二手機動漫產業存在的問題

1. 世界動漫市場對我國手機動漫的影響不大

手機動漫發展是建立在傳統動漫發展的基礎上的, 我國傳統動漫的發展形勢決定了手機動漫產業的發展高度。我國的動漫市場是伴隨著西方動漫文化大量涌進國門后迅速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國動漫在發展初期, 有些迷失與偏離。一方面被日韓動漫的“內容強大”影響著, 另一方面又被歐美動漫的“表演強大”影響著, 動漫語言的審美被動漫強國所牽引著, 雖然我國成了一個動漫消費大國, 可消費者卻沒有為國產動漫“買單”, 我們國產動漫遇到了發展中最大的瓶頸。

這幾年我國的網絡動漫蓬勃發展, 本土的動漫原創者大量涌現, 許多優秀的“草根”動漫作品接連拿下許多國際大獎, 中國動畫逐漸走進觀眾的視線。以《喜洋洋灰太狼》《熊出沒》《青蛙王國》為例, 優秀的動畫作品帶動著成功的動漫周邊, 以及整個產業化鏈條, 中國動漫終于與美國、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 手機動漫的受眾群體有限

由于手機動漫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 手機動漫的消費者基本上還是之前傳統動漫的消費者, 本著對動漫文化的興趣, 這批動漫文化的愛好者是對手機動漫這個新興的載體吸收接受較快的消費者。但是對于其他大眾的消費者來說, 手機動漫的軟、硬件的配備還處在不斷完善之中。例如在產品設計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 市場營銷方面仍需要加大力度, 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跟進和提升。當然, 更為重要的是, 要想實現手機動漫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需要在通信網絡超強覆蓋的同時, 對消費者的手機硬件有一定的性能要求。但是, 在目前情況下, 大眾的消費者所擁有的高品質智能機的數量并不樂觀, 所以在推進手機動漫普及消費市場繁榮還需經受一段時間的考驗。

三手機動漫產業的市場前景

1. 手機動漫的消費群體

有了智能手機, 用戶就可以通過無線終端享受有線互聯網上流行的動漫、卡拉OK、影視片花、動漫游戲等服務的多媒體業務。目前, Gif圖片、Flash動畫已經被廣泛應用。這兩種動畫占內存少, 相較CG等大動畫來說, 畫面比較單一, 在手機屏幕可以流暢并清楚顯示的優勢成就這兩種動畫成為國產動漫的主要“銷售渠道”。

2. 手機動漫的營銷模式

事實證明, 從目前中國的動漫市場發展現狀來看, 以電影和電視為主導的美國模式和以漫畫內容為主導的日本模式都不適合中國的動漫發展, 然而我們卻可以借鑒韓國動漫模式:動漫產業將互聯網和網絡游戲相結合的營銷模式。綜上所述, 我國手機動漫產業的發展模式可選擇:手機動漫——網絡游戲——電視和電影動畫——漫畫——相關衍生產品。

通過手機運營商與動漫產業基地合作;移動、聯通等公司推廣手機動漫業務, 通過業務捆綁、品牌營銷、創意大賽等活動, 建立固定的用戶群。在這方面, 日韓等國運營商對手機動漫的產業鏈控制力度更強, 通過收購娛樂制作公司控制內容, 以較低的資費和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進行業務的推廣。我們也要逐步實現手機廠商對終端的定制匹配, 在產、供、銷方面做到閉環運營。

3. 手機動漫的未來發展

手機動漫產業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傳統工程, 設計的內容復雜、研究的領域廣泛。比如, 手機動漫對廣告形式的影響會發生質的變化。傳統的大眾媒體傳播廣告的范圍比較寬泛, 對受眾的覆蓋率和影響力往往不夠理想, 即使是相較于同樣作為新媒體的互聯網, 以手機傳播廣告, 其一對一的傳播命中率和有效率也要高得多。所以手機動漫傳播廣告比起以簡單的文字短信、彩信傳播廣告形式更新、內容更豐富、效果更好??梢哉f, 手機動漫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動漫產業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 要大力推進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傳播手段創新、服務形式創新, 積極發展手機動漫、手機游戲等新產業帶, 增強動漫發展的后勁。我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手機用戶市場, 4G網絡的應用和“三網融合”, 給手機動漫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所以說, 手機動漫必將成為中國動漫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也就是說, 中國動漫產業完全有可能通過手機動漫走出一條有別于其他國家的產業發展之路。

摘要:本文對我國手機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展望進行了闡述, 以期能夠明確我國手機動漫產業目前在國際上所處的位置, 我們既不能盲目樂觀, 又要看到存在的問題, 以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近些年 電信運營 商對智能 手機的大 力補貼和 廠商新產品 的不斷更 新 ,推動了智 能手機的 普及 ,也帶來了智 能手機相關產 業的繁榮 ;但是隨著 智能手機 用戶發展趨 于飽和 ,整個市場開 始從增量市 場向替換 市場轉變 ,所以我們 預測2015年同比增 長率回落 至個位數 就不難理解了?!盜DC負責中國手機市場跟蹤報告的高級分析師閆占孟說。

雖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但是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依然將達到4.5億部繼續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達31%,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國市場的將近三倍。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如此重要的市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市場的變化和增長的放緩?需要把握哪些趨勢?IDC對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做了以下10個方面的預測:

1 、4G 手機 出貨量將超過 3.3 億部

IDC預測在4.5億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將有3.3億部是支持4G的手機,占比將達71.7%,與西歐成熟市場相當?!案嗟男酒瑥S商推出低端4G芯片,帶動了4G手機的加速普及。在2015年,700元以上的手機幾乎都支持4G功能”,閆占孟補充 道。而隨著FD-LTE牌照的正 式商用 ,TD/FD-LTE的雙4G模式手機會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三大運營商將一起推動TD-LTE和FD-LTE融合的4G網絡模式。因此,IDC預計在2015年的4G智能手機中,有87%都將支持TD/FD-LTE。

2 、 兒童 和老年市場將成為增量市場

隨著放開二胎政策的逐步落實,中國兒童手機市場逐漸活躍,這也催生了大量對兒童手機的市場需求,預計到2015年兒童手機市場會成為為數不多的增量市場。另外,近年來老年手機用戶一直沒有受到太多重視,而隨著老年用戶基數的不斷增加,廠商也逐漸意識到這個未完全開發的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3 、 渠 道 回歸開放 , 電商異軍突起

為了向數據流量經營業務轉型,三大運營商在2013年大力提高補貼,來引導用戶更換智能手機和推廣3G業務,最終造成運營商渠道空前重要。而在2014年下半年以后,運營商受到營改增成本的壓力的影響,營銷費用下降,補貼力度逐漸減小。IDC預測到2015年底中國智能手機運營商渠道占比將下降到31%,而零售和電商渠道主的開放渠道占比將提高到63%,其中增長最多的是電商渠道,2015年市場份額將超過20%。屆時,手機渠道市場將回歸到零售和電商渠道主導的開放市場。

4 、 低端 市場被千元 4G 主導 ,中端市場集中訴求情懷

低端芯片的大量出貨,為千元以下產品的增長提供了保證。而運營商為了發展4G用戶,也會和手機廠商積極宣傳推廣千元4G手機,因此2015年運營商渠道的千元產品將主導低端市場。此外,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為了擺脫低利潤和品牌不佳形象,很多手機廠商將集中精力重點發展2000元左右的中端市場,這片陣地將成為市場宣傳的著力點。所以,千元4G和2000元價格段位將成為2015年的主戰場。

5 、 平 板 手機市場份額將增至 30%

平板手機價格的不斷降低將持續刺激消費者對平板手機需求的增長。IDC預測平板手機出貨量的市場份額將從2014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30%。但是4寸 -5.4寸手機以其容易單手掌控的尺寸,仍將占據市場主流,市場份額接近70%。

6 、Vo LTE 技術 將大量應用到智能手機

現有的LTE傳輸技術 多采用CSFB和SVLTE模式過渡 ,作為過渡性的4G傳輸技術多 少有其缺 點 , 而新的Vo LTE技術可以做到更低的功耗和更快更穩定 的傳輸速度,并且基于Vo LTE的RCS/ 融合通信技術也被電信運營商寄予厚望。IDC認為電信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廠商都將更積極地推進此項技術在智能手機的落地,預計2015年初將試商用,年中以后會有更多的手機支持此項技術。

7 、 指紋 識別技術獲寵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在手機上辦理金融業務,這對手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紋識別可以保證手機用戶的安全性,同時,也可以方便其他應用入口的接入。因此指紋識別技術有望成為入口級的應用,這也吸引了更多手機廠商的跟進。然而指紋識別將要面對完善下游應用的挑戰。

8 、LPDDR4 帶來 4K 高清

預計到2015年 ,中國的旗 艦智能手 機均達到2K/4K的屏幕分 辨率 , 隨之而來 的是對于 內存帶寬 的更多要求 。LPDDR4內存的頻 率能達到4266MHz,是上一代 的3倍 ,關鍵是性 能提升而 電壓還下 降了0.1V,這使內存 帶寬獲得極大 的提升,也使手機 瀏覽4K高清內容 成為可能。但 是LPDDR4內存的劣勢 是成本偏高 ,預計僅會被應 用到旗艦 產品中 , 而在2015年主流內 存將依然 是LPDDR3。

9 、 跨公司合作不再新鮮

面對運營商補貼的減少和新技術的應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將回歸充分競爭的時代。這也使得廠商不得不尋求合作,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補足自己的短板。例如生產廠商與渠道商、上游供應鏈、操作系統供應商以及APP開發者之間的合作,甚至是手機廠商與家電或者汽車廠家的合作。并且這些將是公司之間高級別的合作,對手機市場的意義重大。

10 、 不同 城市級別 , 強勢渠道各異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角膜塑型鏡,角膜接觸鏡,屈光不正,近視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 近視眼患病率逐年增加[1]。對青少年近視的防治不但成為醫學界重擔, 同時也是社會關注熱點之一[2]。角膜塑形術是一種可逆的, 無創的近視矯正手段, 近十多年來發展較快, 醫學界及社會對其的關注程度也逐年增加[3]。本研究通過分析戴角膜塑形鏡前后裸眼遠視力、屈光度、眼壓、角膜厚度、角膜內皮細胞及眼前節并發癥等來觀察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 對象和方法

設計:回顧性病例分析。

時間及單位:2007.11-2009.02, 南京市第一醫院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完成。

對象:驗配的角膜塑形鏡患者74例 (145眼) , 其中, 男性32例, 女性42例, 3例為單眼, 初診年齡9~26歲。平均年齡16歲。球鏡度數在-0.25D~-6.50D, 平均為-3.56±2.19;柱鏡度數在-0.50D~-1.50D, 平均為-0.39±0.68D, 均為順規散光;等效球鏡度數 (球鏡度數+1/2柱鏡度數) 為-0.25~-10.26D, 平均為4.68±2.65D。隨訪時間9~20個月, 平均為16.32±2.25個月。所有病例經常規檢查排除了眼部和全身配戴角膜塑形鏡的禁忌癥。

材料:本組患眼全部選用南京歐普康視科技有限公司的夢戴維角膜塑形鏡, 它采用RGP高透氧材料及技術, 透氣性好, 濕潤角小, 彈性模量高, 抗沉淀性強。它獨有的四區七弧設計使得鏡片與角膜之間吻合性加強, 淚液層分布合理。根據佩戴眼的角膜曲率和屈光度的測定參數向生產商訂制。

佩戴前檢查:所有患者在驗配接觸鏡前由專業人員進行常規眼部檢查, 包括: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前節, 非接觸式眼壓計測眼壓, 眼底檢查, 主客觀法驗光 (電腦自動驗光儀和綜合驗光儀驗光) , 測定戴框架鏡 (試鏡架) 的最佳矯正視力, 角膜曲率計和角膜地形圖測量角膜曲率, A超測眼軸長度和角膜厚度, 非接觸角膜內皮顯微鏡檢查角膜內皮細胞。

佩戴鏡片及佩戴后復診:根據屈光處方、角膜曲率、角膜橫徑進行試戴, 向生產商訂制鏡片。鏡片常規夜間佩戴, 每天不少于8 h。戴鏡后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1個月隨訪, 以后每月隨訪, 半年后改為3~6個月隨訪一次。復診內容包括裸眼遠視力、屈光度、角膜染色、鏡片位置及活動度, 眼壓, 角膜內皮鏡檢查。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 由第一作者采用SPSS 11.5軟件對配鏡前各組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 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1) 裸眼遠視力及屈光度變化。

所有患者佩戴鏡片后第一天, 裸眼遠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較術前差異有顯著性 (P<0.05) , 術后1w即出現明顯遠視力改善, 其后視力仍在提高, 同時屈光度明顯減低, 較術前差異有顯著性 (P<0.05) , 其后至1個月左右視力平均為4.85±0.26, 屈光度平均為1.79±1.23D。兩者與1w時相比, 均有顯著性差異 (P<0.05) 。以后遠視力及屈光度處于穩定狀。戴鏡前后裸眼遠視力和屈光度見表1。

(2) 眼壓變化。

患者戴鏡前后多次隨訪眼壓, 總體未見顯著差異性 (見表1) 。

(3) 角膜厚度的變化。

戴鏡期間角膜中心厚度出現輕度變薄而旁周邊厚度輕度增厚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見表2) 。

(4) 角膜內皮細胞的變化。

戴鏡期間,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 平均細胞面積, 變異系數均無明顯變化, 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見表3) 。

(5) 裂隙燈下眼前節改變。

少部分患者戴鏡后出現結膜充血, 角膜點狀, 輕度角膜新生血管, 經停戴數日點眼治療后均好轉, 可繼續戴鏡。觀察期間未見嚴重角結膜并發癥。

3. 討論

角膜塑形術是一種可逆非根治性治療近視的方法, 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4]。隨著鏡片材料的更新發展、逆幾何形鏡片設計技術的成熟以及現代光學儀器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驗配技術的日臻完善, 角膜塑形術也取得顯著發展, 近年來在國內得到廣泛開展。

(1) 角膜塑形鏡的設計和作用機制。

角膜是中央部弧度較大而周邊部弧度較小的非球面體。所有隱形眼鏡的后表面基本都按照這種弧度而設計。角膜塑形鏡的設計卻相反, 鏡片中央部弧度小而周邊部弧度大, 利用鏡片中央比角膜小的弧度設計將角膜壓平, 利用鏡片周邊部大的弧度固定角膜并增加對角膜中央部的壓力。借此反幾何的鏡片設計, 使角膜中央部變平, 從而降低或矯正近視眼的屈光度數。臨床研究發現它是通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達到矯治近視的效果: (1) 硬鏡的機械壓迫作用。一定厚度的硬鏡片且中央平坦, 對角膜產生了一定量的機械壓迫, 使角膜變平坦。 (2) 按摩作用機制。眼瞼的活動引起鏡片的活動, 使鏡片在角膜上產生類似于按摩的作用, 導致角膜變平坦。 (3) 液壓機制。鏡片與角膜之間的淚液承受眼瞼和鏡片傳遞的壓力形成均勻的液壓, 改變角膜表面形狀。 (4) 角膜形態因素改變。硬鏡引起中央區角膜變平坦, 旁中央區角膜變陡峭, 使角膜形態因素值接近零 (球性) [5,6]。

*:p<0.05 Compar edwi t h pr e-oper at i ongr oup

(2) 角膜塑形術的評價。

對角膜塑形鏡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療效和安全性兩方面。本研究發現, 裸眼遠視力在戴鏡后1周即出現明顯提高, 1個月左右視力提高最明顯, 以后趨于穩定。屈光度的改變在戴鏡后1周即出現明顯變化, 1個月左右降低幅度最大。由此可證明, 角膜塑形術改變角膜弧度和降低屈光度的作用是肯定的, 但是, 比起角膜接觸鏡及框架眼鏡, 它的應用范圍較為有限, 一般臨床發現最大降低可達6D, 平均為3D, 因此它對低、中度近視矯治比較理想[7]。同時探討了佩戴角膜塑形鏡對角膜厚度, 角膜內皮細胞以及眼表并發癥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戴角膜塑形鏡后角膜中心和旁周邊厚度, 以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和形態學改變均不明顯, 眼表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進一步證實了角膜塑形術的安全性較高。

角膜塑形術安全、無創, 其矯正近視有一定適用范圍, 因此臨床上要把握適應癥。同時高超的驗配技術, 優秀的產品質量, 健全的管理與隨訪制度及實施者扎實的眼科知識也是該技術得以安全有效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Cho P.The longitudinal orthokeratolo-gy research in children (LORIC) in Hong Kong:a pilot study on refractive changes and myopic control[J].Current Eye Re-search, 2005, 30 (1) :71-80.

[2]褚仁遠.現代角膜塑形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3]Stillitano IG, Chalita MR, Schor P, Maidana E, et al.Corneal changes and wavefront analysis after orthokeratologyfitting test[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07, 144 (3) :378-386.

[4]Hiraoka, T.Okamoto, C.Ishii, Y., et al.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and Ocular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following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07, 48 (2) :550-556.

[5]顧敏, 祁勇軍, 李斌輝, 胡文麗.角膜塑形術阻止近視進展的臨床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5, 19 (1) :025-026.

[6]Alharbi A, Swarbrick HA.The effects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lens wear on corneal thicknes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44 (6) :2518-2523.

手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1 3G技術發展現狀

3G技術是一種新技術, 隨著通信網絡和技術的不斷發展, 3G技術環境下電信增值業務進入了高速發展, 業務范圍持續擴大, 經營主體趨向多元, 經營模式日益創新的新階段。那到底什么才是3G呢?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 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 (1G) 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 (2G) , 第三代手機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 提供包括3G手機上網、3G手機電視、3G手機音樂、3G可視電話等多種信息服務。

3G時代的主要業務是數據業務, 主要分為通信類業務、資訊類業務、娛樂類業務及商務類業務。3G數據業務顛覆了傳統移動通信的舊有盈利模式, 極大地拓展和延伸了傳統移動通信的產業價值鏈。在新的產業鏈中, 移動網絡和移動業務是相分離的, 網絡運營商僅僅提供了一個平臺, 它在傳統移動通信中的主導地位已不存在, 而內容供給商的地位卻越來越高, 其他服務商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2 手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產業的全稱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文化及相關產業具體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和服務的活動, 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的活動的集合, 文化產業及相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

如今, 高新科技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火車頭, 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文化藝術生產的發展和創新。電子傳媒及數字化、網絡化的崛起, 對于文化藝術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衡量一個藝術表演作品的社會影響, 不僅要看傳統意義上的劇場演出場次, 也要看其轉換成各類音像制品的發行量以及利用電視、互聯網絡傳播的程度。高新技術的運用, 不僅帶來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 而且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引用達·芬奇的一句話就是“藝術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簡單來說文化產業牽手數字科技, 從手機上了解文化產業就是手機文化產業。手機文化產業, 是建立在現代數字通信技術上, 特別是寬帶通信技術和全球一體化通信網絡基礎上, 通過手機對人類各種文化內容進行創造性再生產、再分配的產業體系。通信技術的革新、文化內容的再生產、大眾需求的培養和產業制度環境的構建是手機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四大核心要素。四大要素互相牽制, 互相促進, 互為因果, 不可分割。

3 依托3G技術大力發展手機文化產業

發展文化產業有三個要素:內容、科技、資本。內容引發社會需求, 科技推動形態變化, 資本決定市場規模。內容是第一位的。原創的、不可替代的內容, 是文化產業的一個核心點??萍纪苿有螒B, 在目前的世界范圍之內, 科技的融合是一個大的趨勢。這樣一種形態我們在文化產業領域里面會帶來很多的商機, 帶來很多的市場空間。

3G時代主要業務為數據業務, 其終端為移動多媒體, 擁有3G功能的手機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3G手機不僅能傳播語音, 它還可以用來傳送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影像等信息, 擁有了多媒體功能。從而3G手機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在產業融合時代, 傳輸的內容成為決定性因素。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 文化發展如果不與這種高新技術相結合, 就會被飛速發展的世界淘汰。反之, 在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完善之后, 在傳播或發送的方式解決之后, 傳播和發送的內容就顯得極為重要。消費者需要什么, 消費什么, 成了發展的關鍵。沒有大眾需要和喜愛的文化內容, 高新技術與新經濟就沒有了市場, 沒有了市場也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事實證明, 正是缺乏文化產業的有力支持, 知識經濟才落入低谷。當代新一階段的技術革命迫切地需要文化產業的支持。因而, 從一定意義上說, 網絡等媒介產業的生存能力取決于“內容”的創造和消費。從發展的環節看, 內容產業成了文化經濟傳播交流的基礎。

目前,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正在將手機文化產業, 特別是文化內容產業培育成國家戰略性產業。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內容強國, 文化內容產業是同軍事工業一起主導美國經濟的兩大產業之一, 約占美國總出口額的13%。日本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文化內容強國, 在游戲、動畫、卡通、漫畫領域中擁有世界一流的競爭力。韓國也在不遺余力地發展文化內容產業, 為了加速文化內容產業發展, 韓國提出了“成為創意文化內容五大強國, 把文化內容產業培養成下一代國家戰略產業”的宏偉藍圖。從這些年, 韓劇在中國的大力蔓延就可以看出。目前, 韓國已初步形成分布全國、功能明確的地方文化內容產業群。

我國手機文化產業的現狀是規模小、力量薄弱, 尚未形成有較強影響力的大型集團, 這種狀況既不利于手機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 也不適應激烈的競爭。為了繁榮手機文化產業市場, 必須集中全國的優秀力量, 依托3G這一平臺, 大力發展文化內容產品。只有這樣, 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 利于不敗之地。這幾年,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成效, 企業也在應對市場的需求不斷創新, 形成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我國應當效法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 迅速把發展手機文化產業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 早日把手機文化產業培養成一個新的支柱型產業。

摘要:目前3G還處于起步階段, 但其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手機文化產業概念的提出, 以及如何在3G環境下, 大力發展手機文化產業, 是本文要論述的重點。

關鍵詞:3G技術,文化產業,手機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 王誠.通信文化浪潮[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5.

[2] 張曉明, 劉鋼.網絡時代大勢: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匯流[N].中國文化報, 2001.

[3] 張智江.3G核心網技術[M].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航空產業調查報告下一篇:鐵道市場調查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