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

2024-01-02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閱讀的重要性。想要讓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與興趣愛好,對學生展開語文閱讀的引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能力培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教師要重視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的開展閱讀教學實踐,從而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進一步加強學生閱讀能力。本文在實踐分析過程,結合學生語文閱讀實際,分析了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對策,希望分析能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閱讀習慣的養成策略

1.1引導學生適其性擇其書

小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多為感性認知,并且開始表現出興趣與認知方面的不同,這些不同導致學生在進行書籍閱讀時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部分學生在選擇書籍時會選擇趣味性較強的圖文并茂的書籍,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在選擇書籍時會偏好于鑒賞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書籍推薦時,應該對學生的性格和喜好進行了解并據此做出推薦,比如,如果學生的性格偏向于理性,更加喜歡科普方面的知識,教師就可以為其推薦有關科普的書籍;當學生的性格更為感性,而且思維比較活躍,教師可以向其推薦文學方面的書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書籍,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這對于培養學生進行閱讀來說十分重要。

1.2打造喜愛閱讀的氛圍和閱讀環境

針對小學語文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來讓學生愛上閱讀,通過對教室進行布置來讓其充滿書香氣息。教師可以有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或文章片段粘貼在自己的書桌上,學生在摘抄過程中會對查詢相關書籍以及資料,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

1.3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擁有更加廣泛的閱讀量。在學生自學方面,教師不應該過多的進行干涉,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來對書籍進行選擇,教師的作用很多的是引導。

2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布置課前預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教學開展以前,布置預習任務,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在預習環節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的生字或者詞語,能夠自覺的去查閱字典進行理解和掌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有益。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理解,后續的學習過程會更加輕松。

2.2指導學生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為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可以高效進行閱讀學習,任課教師可以采用一下兩種方法進行實際教導:第一種,可以采用圈點標記法,在學生閱讀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經典優美的語句圈點標記,還可以對標記下的語句進行賞析點評,側面加深記憶;第二種,可以采用知識擴展法來進行教學,因為學生閱讀的主要資源就是語文教材,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為此,學生可以在完成語文教材學習后,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閱讀其他課本,而且任課教師也應推薦有利于增加學生閱讀興趣的書籍。

2.2.1略讀

為了讓學生在對教材中的文本以及一些特定書籍與報刊進行閱讀時,能夠節約時間以便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與寫作。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由于課文內容有限,學生要想對人與自然和地球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可以通過圖書館或者網絡來對《人與自然》進行閱讀。除此之外,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也需要經過多種不同途徑來對相關書籍進行閱讀,同時進行摘抄。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

2.2.2精讀

精讀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精讀可以使小學生把全部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閱讀的書籍上,從頭到尾仔細閱讀,還能對其中的深意進行思考。因此任課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文章內容語言優美生動具有深意的文章,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精讀,促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養成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2.3摘抄評價法

摘抄評價法是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其中難點與精彩之處擁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標記后,進行注釋,并且,還應將文中的名言警句與精彩段落進行摘抄,積累下語句可以用在以后的寫作上。

2.2.4寫讀后心得

任課教師在課后應要求小學生時時記錄日常心得體會。寫讀后心得的這種方法把聽說讀寫完美結合,可以培養小學生在閱讀課外內容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來提高小學生自身的閱讀寫作等能力。

2.3增加課外閱讀量

由于語文教材的內容無法達到小學生閱讀量的要求,所以為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任課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類型有針對性的提供一些優秀的課外書籍,以此來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求。任課教師應注意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出現的問題應一一進行解答,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來提高其閱讀興趣。任課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讀書類的課外活動,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共同取得進步的同時,加深其文學底蘊。

3結束語

總之,通過實踐分析,總結了語文閱讀課堂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對策,作為新時期教師,要提高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構建更加高效的閱讀課堂。希望分析能加強閱讀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陶文清.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9(29):65-66.

[2]姚麗.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9(28):47-48.

[3]朱海棟.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華夏教師,2019(18):71.

[4]陳冬云.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J].亞太教育,2019(06):78-79.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習慣,更好地理解閱讀之美,對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許多一流的語文教師不知道如何保持學生的閱讀習慣,或者是過于關注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忽視了美育,導致了一些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產生偏差。在此基礎上,本文結合實踐,闡述了如何培養低年級的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以供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參考。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生;語文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和推進,對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過程中,仍然嚴重受到應試教育的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要作用,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消極的倦怠感。因此,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有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并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小學生養成審美觀。

一、巧用學習遷移理論,實現對小學生閱讀行為習慣的引導

學習遷移理論是一種學習風格影響教學情況的理論。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主體上面,從個人行為和教學行為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和學習的態度。尤其是兒童,由于年齡、個人思維和認知經驗的限制,往往有意或無意地模仿父母、老師和周圍的成年人。例如: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言行,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學生教師的關注。為了在這種愛與信任的幫助下獲得小學生的愛與信任,他們有效地擴展了自己的“影響力”,并將這種影響力順利地傳遞給主體。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學生面前閱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有效的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為閱讀習慣的培養提供基礎。同時,教師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這種影響行為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例如:充分與小學生進行某個閱讀主題的討論,如《烏鴉喝水》的討論,讓小學生提出自己對于烏鴉喝水的看法,教師進行鼓勵和表揚等,讓小學生熱愛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閱讀,鼓勵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

在閱讀習慣的養成中,教師還需要對美育進行梳理,讓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固化的思維與變化的思維中了解到閱讀內容的美和丑、善與惡,這樣才能夠幫助低年級的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基礎。

二、從日常語文閱讀教學入手,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首先,圖像與文本的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性閱讀”和“想象性閱讀”。小學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插圖。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在小學閱讀過程中的作用,以真情為閱讀動力,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對于插圖的內容,還需要讓低年級的小學生指出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聯系課文實際提出自己的看法等,促進小學生的審美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小馬過河》教學時,在閱讀課文時,老師可以讓低年級的小學生想象成自己就是那一匹小馬,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會怎么做?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中角色的不同類型,要求學生模仿角色的情感,進行表演性閱讀,如老年人的聲音,語言上面需要深沉、緩慢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大自然中玩耍等等。這種高效的閱讀模式使學生能夠“貼近”閱讀的內涵,深刻體驗文章的情感表達和意義。在提高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豐富的情感更加自由,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閱讀標記”方法。一篇好文章不僅要大聲朗讀,還要包含許多漂亮的句子。文章的布局應該是粗略的,并且應該評論每種模式的優缺點,以便學生能夠獲得深入的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為自己探索一些閱讀的策略。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創作剪紙的作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剪紙的美麗圖片,讓學生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然后,老師向學生介紹一些預先準備好的剪紙示例,并要求他們花時間閱讀每個示例。在閱讀樣本文本后,老師無意中選擇了其中一篇,并要求學生總結樣文本的整體結構、寫作方法和精彩內容。當被問及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典型文章的進行分類和分析,并引導學生為自己提取有用的觀點。一些學生通過提問總結了以下經驗:對于文章的閱讀,重點是對剪紙過程的詳細描述。詳細的描述可以反映剪紙的復雜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在總結學生的閱讀經驗后,詳細描述寫作過程中的部分,使學生的閱讀更具吸引力和表格化。

三、重視課外閱讀的開展,提高學生閱讀審美能力

首先,引導家庭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學生,應該關注家庭閱讀的發展,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父母開始有意識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時,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學生很可能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宣傳閱讀的重要性和家長對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視,這將影響孩子的進一步發展。引導家長閱讀課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求每位家長在晚上給學生講一個小的教育故事。當他們講故事時,應該帶著情感,這樣學生們可以一起聽故事。家長在講故事時也應提出適當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還需要講解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對不同的題材和材料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通過不斷的閱讀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對于剛上過小學的學生,如果他們不擅長閱讀,可以根據課本上的插圖盡可能多地閱讀課文。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在非學校書籍中用拼音字母大聲朗讀。閱讀后,及時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閱讀興趣。最后,讓學生在閱讀后講述他們最喜歡的故事或人物,并在課本中找到描述這些故事或人物的句子,然后再試一次。以此反復提高小學生的閱讀信心,促進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審美、

目前,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育中一些教師存在著教育觀念較差等問題,嚴重的影響著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及閱讀的習慣。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結合美育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差異性進行閱讀習慣的引導,在日常中閱讀教學中教會小學生閱讀的方法,重視課外閱讀的開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斕.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課外語文,2021(27):107-109.

[2]張麗.關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教學思考[J].好家長,2020(59):75-76.

[3]金雪超.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5):9.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著眼于培養學生從閱讀中增進感受理解與思考創造的能力,以提高閱讀質量。結合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情況,針對其中的突出問題提出可操作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凸顯,是培養學生閱讀思考能力、審美感悟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更為深刻的轉變,從教師主導到學生自主,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閱讀,從理解到思辨,都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合適的教學路徑?,F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成果有可喜的部分,比如閱讀教學的拓展性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更為豐富;再如不少學生養成了勤做筆記的良好閱讀習慣等。然而這些成果對于更高的閱讀教學目標來說,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前的閱讀教學現狀,轉變角度,探索更為多元的、效率更高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全面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1.強調課內閱讀,忽視課外閱讀

盡管現階段課外閱讀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但是閱讀的效果卻不甚理想。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忽略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將課內閱讀作為教學重點,但是課內閱讀的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時,很多教師的方法也存在失誤。課外閱讀雖然不是初中語文的教學重點,但是如果單純追求閱讀量而忽視了閱讀質量也是不可取的。很多語文教師給學生列了許多書單,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擴展其知識面,但是教師所容易忽視的是,課外閱讀并不等于泛讀,應當將泛讀與精讀結合起來。課外閱讀中有很多精品篇章,教師可以將優秀的課外閱讀資源拿到課堂上來講,充實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如果學生只是一味擴大閱讀量,卻不重視課外精讀,以為課內閱讀就等于精讀,課外閱讀就等同于泛讀,那么學生的閱讀質量無法提高。重視課內閱讀、忽視課外閱讀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反映出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方面方法不得當,沒有合理引導學生進行精讀與泛讀,不利于提高班級學生的閱讀效率。

2.重視知識掌握,忽視習慣培養

重視知識掌握、忽視習慣培養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容易犯的錯誤。由于應試教育的誤導,不少初中語文教師都把閱讀知識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以求得他們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閱讀成績的高分。但是真正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在于通過閱讀文本記住了多少內容,而是學生是否有勤于閱讀、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是否能夠將閱讀所獲得的知識化為自己所用。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逼迫自己記住書上的內容,但是到了考試時還是無法靈活運用,這表明其在平常的閱讀過程中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效果較差。知識是死板的,但是閱讀所養成的習慣卻是靈活自如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只關注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了多少內容而忽視了學生是否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學生的閱讀效率也無法提高。當學生養成了做批注、記筆記、聯想閱讀、及時發問、寫讀后感、分享交流等閱讀習慣后,其知識掌握自然也就跟上來了,無須費心指導。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還是要回歸到習慣的培養上。

3.教學理念落后,課堂效率不高

教學理念拘泥于傳統也是當前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候的一個常見誤區。首先,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就不夠高。比如初中文言文這類閱讀素材對初中生來說是一個重難點,很多學生對古文學習興趣不大,但由于文言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師以讓學生掌握古文知識為目的要求學生記住相關內容,這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記憶負擔,特別是對于那些缺乏興趣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推進閱讀的一個關鍵因素,很多教師因為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閱讀教學,導致當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不夠高。其次教學理念方面重視學生的知識吸收,而忽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時候,不僅要細致講解其中的重點字詞、分析句子的意思與作用,還要帶領學生研讀為什么作者要這么寫,寫這部分的作用在哪里,這樣做還能為學生的寫作練習提供指導。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而單純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這使得學生在考試時面對同類閱讀題目還是無從下手,方法不對。教學理念的落后還表現在教學技術與工具的使用、課外閱讀方法、閱讀內容等方面,往往是無法適應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與新課改的標準,導致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效率不高。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可行對策

1.提供給學生豐富有價值的閱讀材料

新課改背景下,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重點不在于閱讀的量,而在于學生閱讀的質量,因此課外閱讀的內容首先需要保證質量,在打好基礎后才進行量的提升。此外,由于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夠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導致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選擇比較盲目,往往是追隨熱門,而沒有評估好書籍質量,使得閱讀內容的質量不夠高。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合理方式應當是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閱讀材料,一方面幫助初中生節省了挑選書籍的時間,另一方面也能夠進行集體閱讀的交流與探討,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比如在教學《<世說新語>兩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為其中人物的博學和機智所折服,而且《世說新語》短篇故事中人物年紀與初中生不相上下,是培養初中生行為習慣與知識素養的良好教學素材。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世說新語》中的其他優秀篇目作為課外閱讀的精讀重點,除此之外還給學生提供市面上內容及注解等質量較高的版本供學生購買閱讀。精讀的內容教師可以自行打印,分發給學生,學生可以自主閱讀,也可以小組合作交流不同的篇目,以此來推進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

2.改進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1)善于提問,引導興趣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要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在閱讀過程中其自主意識逐漸凸顯,有時候會與教師的閱讀意見產生沖突。這時候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當前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是否對其有所興趣。如果教學內容很重要而學生又興趣不足,這時候語文教師還要采取一定對策來引導學生的興趣方向,促進閱讀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比如教學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這篇文章時,很多學生對于外國文學翻譯過來的文章興趣不大;作為傳記類文本,該篇課文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這使得很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夠高。這時教師可以采取引導性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索文本的意識。教師可以問:“我們都崇拜英雄,比如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第一個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等,那我們知不知道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做到這些的人呢?”學生一般都會搖搖頭。接著教師便可以說道:“通常歷史都是為勝利者所書寫的,我們都會記住那些‘第一人’‘成功者’,但是失敗者是否就不值得被我們銘記了呢?你知道哪些‘失敗者’?”學生便展開思考,回答教師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想到了烏江自刎的項羽、有的想到了滑鐵盧之敗的拿破侖。有了學生的思考基礎,教師便可以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人類探險歷史上一場偉大的悲劇,雖然英國的探險隊失敗了,但他們的探險經歷卻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由此學生的閱讀熱情被大大激發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可以步步探尋作者到底是如何書寫這些偉大的失敗者的。

(2)合作探究,活躍思維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探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做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活躍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這一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閱讀來分組展開思考或組織活動。這篇課文牽涉人物眾多,且特色鮮明,教師可以布置題目讓學生分析每個人物的性格,并找出關鍵語句進行梳理。有的小組可以根據課文排演一個課本劇,通過語言、形態以及動作的模仿進一步挖掘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課堂討論,將八九個主要人物的分析任務分發給不同小組,每個小組通過討論形成書面材料,繼而由代表學生進行課堂發言,各組交流不同成果。再比如教學韓愈的《馬說》時,教師可以表明問題“千里馬重要還是伯樂重要”來讓學生進行辯論,小組內部可以組織論據材料,做好準備,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激辯展示。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對論說文的行文布局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有效地提升了閱讀思辨能力,能夠掌握論說文的行文組織方式,對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大有幫助。此外,以辯論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使得學生的思維以及課堂的氛圍都活躍起來,學生處在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中,能夠促進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總之,在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閱讀實際,積極改進閱讀教學方法,以更好適應和滿足初中的語文閱讀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課程改革步伐的持續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要跟隨時代步伐,綜合多元的教學方法,將知識、能力、文化素養等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去,讓更多學生愛上語文閱讀,養成閱讀習慣,從閱讀教學中不斷發展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促成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實。

參考文獻:

[1]楊文瑜.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互動式教學效果初探[J].考試周刊,2019(15):67.

[2]張禹舜.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1):87.

[3]鄭逢春.新課改視野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速讀(下旬),2018(4):85.

[4]趙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借助互動方式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語文課內外,2018(16):130.

作者簡介:楊會玲,女,甘肅皋蘭人,甘肅省皋蘭縣第四中學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育、班主任班級管理及班級文化建設。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第4篇

培養勞動習慣和品質是開展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發展學生勞動素養的要求。班集體不僅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勞動習慣和品質養成的實踐場所。本人結合初中班主任工作經歷,針對班級學生勞動習慣和品質現狀,探索運用班級主題活動來培育初中生勞動習慣和品質的實踐路徑,進一步增強勞動育人的實效,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

一、班級學生勞動習慣與品質的分析

我校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農村學校,大多數學生比較乖巧,班風班貌良好,但學生的勞動習慣與品質現狀不容樂觀,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

1.勞動意識不高,對勞動的價值認識不全面。

2.勞動習慣不好,整理內務、烹飪、清潔衛生等勞動習慣沒有養成。

3.勞動認同感不強,缺乏勞動責任感和榮譽感。

造成上述勞動習慣與品質的差異,主要原因有: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勞動認知和勞動實踐機會;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層面的勞動教育存在異化和缺失;勞動觀念、勞動價值沒有被認同和彰顯等等。

二、運用班級主題活動培育學生勞動習慣與品質的實踐路徑

(一)精心設計勞動教育主題班會,提高勞動價值認同感

每周一次主題班會是營造良好班風班貌、培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主戰場。結合我們班的勞動習慣和品質情況,立足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我精心設計每周的主題班會,開展系列的勞動教育主題班會,展現勞動光榮之美,認同勞動價值之魅,內化勞動育人之魂。

結合五一勞動節,我設計了“尋找身邊最美勞動者”主題班會,讓學生尋找身邊最美的一位勞動者,并把他們的事跡寫下來,在班級分享。在主題班會開始前,我播放了學校老師認真上課、批改作業、深夜備課的情境,特別是播放了疫情期間,老師在忙碌準備線上教學這一情境。在主題班會最后一個環節,我播放了2020年國家勞動模范頒獎現場的視頻,觀看后引導學生思考:在眾多的勞動模范身上,有哪些共有的優秀勞動品質?這些品質對我們成長有什么意義?學生在討論展示交流中,感受到勞動模范身上最美的行為,領悟到勞動者愛崗敬業的勞動品質,增強了勞動光榮、勞動幸福、勞動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認同感。

(二)用心策劃勞動親子共建活動,培養勞動習慣和品質

親子共建活動是親情互動的重要平臺,不僅能培養孩子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培養孩子的良好勞動習慣和品質。結合我班家長和學生實情,我用心全力策劃了以“家校共建促勞動習慣品質養成”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加強勞動實踐,形成以勞動為榮的良好家風,讓孩子自覺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品質。例如,策劃“家居美化親子共建活動”,通過布置家居美化的任務、拍攝家居美化的微視頻、在班級展示微視頻、評選出最佳的家居美化家庭、頒發獎狀等,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美化家居,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清潔衛生等勞動習慣和品質,加強孩子與父母交流合作能力,增進與父母的情感,營造“愛家愛勞動”良好家風。又如,策劃“別樣的生日慶生會活動 ”,通過以月為單位布置生日慶生會任務、與家長一起在家里準備小蛋糕和禮物并拍攝微視頻、在班級交換禮物并分享生日小蛋糕、頒發家長感謝信等,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制作生日蛋糕、生日禮物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勞動習慣和品質,提高手工制作等勞動能力,加強孩子與父母交流合作能力,增進與父母的情感,營造“愛家人愛勞動”良好家風和團結友愛的班風班貌。

上述這些勞動親子共建活動,可以貫穿于整個初中教育生涯,并不限于舉辦活動時才進行。這些親子勞動共建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實現自我服務,養成勤儉節約、認真負責等勞動習慣和品質,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班主任,我會及時把學生的收獲全部展現在家長微信群,讓家長們感受到孩子們的進步,監督孩子養成整理內務、飯后收拾餐桌、掃地拖地等良好勞動習慣,進一步養成愛勞動的道德品質,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盡心創制勞動自律打卡活動、提升勞動的內驅動力

要培育學生良好勞動品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就要解決學生自身對勞動認識的矛盾,知道自己在勞動品質和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想出解決的對策,實施形成有效方法,再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一開學,我就與學生一起分析班級同學勞動習慣和品質情況,然后制定了班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表(見下表),以月為時間單位讓每位同學根據自己情況列出自己每月勞動自律清單。同學們根據清單自主完成打卡任務,請老師、同學和家長監督。我每月進行一次統計總結,每月評選勞動達人,頒發勞動達人獎章。

上述勞動自律清單活動開展以來,原來不愿意承擔班級衛生工作、不愿意做家務的現象少了,老師和家長見證了學生從不愛勞動到愛勞動、從不會做家務到會做家務、從不認真負責到有責任擔當的轉變。從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來看,學生勞動的自覺性增強了,收拾房間、整理學習資料、洗碗拖地等能力提升了。勞動自律清單不僅發揮了家校共建作用,而且避免了家?;ハ嗤菩敦熑蔚膶擂?。以勞動提升自立自強的品格,以勞動內化對人生價值的認知,以勞動提升發展的內動力,以勞動育人的本質意義和最終目標。

三、運用班級主題活動培育學生勞動習慣與品質的實踐原則

1.系統性原則。勞動教育的主題要遵循學生發展特點,七年級主要是開展勞動最光榮系列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八年級主要是開展勞動最有魅力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全面認識勞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九年級主要是開展勞動育人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勞動主題教育還要從班級、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系統考慮,社會是勞動習慣和品質養成的大環境,班級和家庭是勞動習慣和品質養成的小環境,要把班級、家庭等勞動教育主題活動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共同發揮勞動育人的作用。

2.實踐性原則。主題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從而磨煉認真負責、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等勞動品質,活動中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能夠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認識,對勞動價值的認識、勞動光榮、勞動幸福的認知更加強烈。

3.持續性原則。勞動習慣和品質的養成不是一瞬間,它是循序漸進的。在主題活動后,要做好總結和宣傳,把每次勞動主題活動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讓主題班會的價值最大化,也讓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更加積極認真參與主題班會,思想得到升華,行為得到內化。

4.實效性原則。每一次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要做好充分準備:首先是“備活動”,提前布置主題活動,這對那些不愿意勞動、厭惡勞動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如果主題活動前臨時拋出問題,最大可能的結果就是:活躍的同學參與活動,其他同學充當看客。其次是“備學生”,整個過程哪些環節安排哪些類型的學生參與。在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就是讓學生更積極自信地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增強動手能力、組織能力,提高認真負責的勞動品質。

四、成效與反思

通過班級主題活動,推進勞動教育,將勞動育人與主題班會、親子共建活動、勞動自律打卡活動相融合,消除勞動異化認知,填補勞動習慣的缺失,養成清潔衛生、整理學習資料和做飯拖地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習慣,培育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等勞動品質。但這個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地方,例如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和勞動意識的轉變沒有及時跟蹤,勞動習慣養成的評價手段、勞動品質發展的過程性評價機制還沒有建立,如何在班級主題活動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勞動是光榮、勞動是幸福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這些都是我在班主任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

寫作習慣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能夠使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但當前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初中科學存在各種教學難點,教學模式單一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伴隨新課改的推進,初中科學教師不但要將教材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提升思考、分析、觀察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科學探究精神;初中科學教學;滲透;培養

引言

科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探究性的學科,并且該學科知識點包含了對大自然的認知以及對事物的了解。為了讓學生學好科學課程,教師必須注重開展實驗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時間和機會,積極拓展教學資源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師初中科學教學質量,才能為構建高效的初中科學教學提供有利條件。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科學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探究,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新形勢下打造初中科學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是實現現代化教育和促進新課改的重要途徑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深入,當今教學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和創新?,F代化的教育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是指在最短的時間內,教師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開展最高效率的教學。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這與新課程教育改革以及實現現代化教育相契合,新課程教育改革也倡導教師創新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而實現現代化教育就必須做出創新和改革。因此,打造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是實現現代化教育和促進新課改的重要途徑。

(二)是滿足當今學生學習需求和特點的有效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接觸到的新興事物越來越多,逐漸改變著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比如,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社交方式,并且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搜索答案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出改革和創新,如果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被外界事物吸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拓展,這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科學探究精神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滲透和培養策略

(一)生活事物探究

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促使他們深入探究,這是因為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為入手點,可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效率大大提高,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探究帶來的成就感??茖W與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站在日常生活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以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方面著手,對其中的科學知識進行探索,然后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再次運用至生活中,這樣可使學生的實踐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得到鍛煉。例如,講解浙教版八年級科學“粒子的模型、符號”一課時,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符號有哪些?這些符號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同時舉例各個國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符號表示時間,為了減少語言文化帶來的差異,可用T作為時間的表示符號,由此可得出符號的作用一方面是避免混亂,另一方面是簡單表明事物。之后教師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模型,這樣可以幫助初中生建立一種使用模型和符號的思想,幫助他們更加形象地認識事物的共同點,建立符號和模型的概念對學生日后學習科學極為有利。

(二)教學延伸探究

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站在教學延伸的角度,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為更深程度的科學探究做好鋪墊。利用教學延伸還可將探究空間提供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充分思考與探索,因此初中教師應當在課下積極開展教學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他們設置相應的功課,使延伸探究的效果得以優化。例如,講授浙教版八年級“土壤中有什么”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掌握土壤的主要組成,可給學生布置觀察土壤縱剖面的任務,課下帶領學生到校園勞動基地或讓學生自行到公園等地方挖土,取回少量土壤,在實驗課中使用酒精燈、試管等測量土壤中的其他有機物、空氣體積分數、水分體積占土壤體積的體積分數等,根據當前土地資源被肆意破壞的狀況讓學生探討他們的看法,從而體驗保護土壤的重要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教師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將科學知識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從而縮短日常生活和科學知識的距離。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使他們掌握質疑的正確思維方法,并在思考中不斷提升創新意識。例如,講解浙教版八年級“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對磁場的基本性質深入理解并掌握判斷磁場方向的方法,可準備好鐵片、銅片、鐵棒、細線等實驗器材,讓磁體接近小磁針,根據小磁針轉動的情況提出問題:“磁體沒有和小磁針直接接觸,但磁針受到力的作用會轉動,這種力是怎么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學生能夠了解磁場就存在磁體的周圍且有方向。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分組進行奧斯特實驗演示,使他們能夠了解電能生磁及直線電流磁場的特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逆向思維:“電可以生磁,那磁能否生電?”通過逆向思維引導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電和磁關系的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教學并非單純地將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時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的魅力,利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強化他們的科學綜合素養,為他們未來健康成長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徐建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科學教學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4):26-27.

[2]孫建華.科學探究精神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滲透和培養[J].新校園(中旬),2017(1):132-134.

上一篇:寫作興趣論文下一篇:課堂常規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