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

2023-12-06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第1篇

同時作為休閑旅游城市, 金堂縣應結合配套設施建設在城市發展中傳承城市文化特色, 塑造城市特質, 展現城市魅力。

1 金堂縣休閑旅游的發展進程

1.1 城市功能多元化發展需求

從金堂城市建設標準上來看, 在成都市的總體規劃中, 金堂縣被定位為衛星城, 作為衛星城將始終堅持“獨立成市”, 統籌基礎設施、產業布局, 做到功能完善、配套完善、產城融合。

從城市的旅游發展背景上看, 金堂縣所在的成都市不僅成功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舉辦地得到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認可, 更根據旅行者打分綜合計算出的“2016年旅行者之選——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單中躋身中國最受全球游客歡迎的前10大旅游目的地。同樣, 美國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發布的全球旅行目的地指數顯示, 2009年至2015年, 成都在全球游客增速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由此可見成都逐漸成為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 金堂未來亦需要承載起國際旅游服務的重要功能。

從城市的發展動力上看, 金堂縣主動將旅游作為興城的啟動引擎, 多年來建設成都近郊休閑目的地和成都后花園初具成效, 更加把成都大區域接軌的旅游目的地建設作為發展目標, 堅持休閑旅游城市建設。

1.2 全民小康時代居民與游客需求

以往的旅游理念多為集郵式旅游、風景名勝的吸引、二維的旅游方式, 而在全面小康時代, 其需求則變為全面的生活化體驗, 人的發展和享受需求就是旅游的動力和機遇??偟膩碚f, 分為這樣幾種: (1) 大健康:醫療旅游,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支付能力的增強, 未來市場巨大; (2) 大情感:情感類旅游產品的研發設計將是大健康旅游之后又一適合全人群的旅游藍海, 旅游角度的情感體驗產品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3) 大素養:未來的素養提升必定會成為80、90、00后最關注和最高頻的消費領域, 探求新奇特、學習音體美、研讀古今中外, 從而豐滿身心; (4) 大美麗:全面小康時代的生活消費必將追求豐富多彩的美麗產品和服務, 獲得美好體驗和享受, 不斷涌現的旅游度假區、5A級景區、自駕車營地、文化旅游區、養生天堂、體育運動地就是緊隨人們的“美麗需求”, 面向未來更要從綜合感官上深化美麗旅游的內涵和服務, 營造各種優美環境和美好氛圍, 提供身心舒暢的特色產品體驗。新的旅游需求將使人們更重視體驗, 配套設施是對城市最直觀的體驗感受。

1.3 提升城市區域競爭力的需求

城市區域的產業錯位發展, 表現為緊鄰金堂的青白江、新都、德陽、龍泉驛等城市均以工業為發展主力, 金堂淮口同樣以工業發展為主, 金堂縣城在有良好旅游基礎的情況下, 區別于成都東北部城市以工業為主的發展方式, 以旅游產業塑造城市品牌, 從區域發展中突破, 以錯位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

2 金堂縣休閑旅游的基礎

2.1 構建全域式的旅游體系

金堂縣呈現出全域式的旅游產品城市品牌特征初顯, 而城市的旅游發展空間結構為山水田園休閑度假及宗教文化旅游的全域新金堂。從金堂縣的旅游發展空間結構定位上看, 主要分為一心、二軸、四區, 金堂縣城形成天府水城·城市旅游中心, 承載重要的旅游功能。

2.2 配套服務設施的發展需求

從金堂縣的游客量上看, 五年累計接待游客3136萬人次, 旅游總收入36億元。調查顯示, 國慶期間, 天府花園水城金堂通航景區共接待游客23.1萬人次, 并帶動了景區周邊的消費、餐飲等, 周邊賓館入住率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

從城市交通的發展基礎上看, 即金堂縣總體規劃中提出對外打造“雙廊聯動”, 構建“出蓉門戶”。對內建立統籌城鄉的綠色交通網絡體系。強化旅游交通, 為大規模的游客集散起到切實保障。在成都市總規的新要求下強化衛星城與中心城區聯系, 保障兩高兩快兩軌交通。

從配套服務設施上看, 旅游配套需按照游客需求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 強化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安全、便民惠民和行政服務等方便內容。同時作為衛星城亦需按照衛星城標準強化公服需求, 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按照10分鐘步行可達社區各類服務設施的10分鐘公共服務圈要求, 合理布局各類公共服務設施。

2.3 金堂縣旅游特色

商業活動 (項目) 與文化活動 (資源) 向來是城市營銷的重要活力, 金堂縣從歷史文化記憶上看, 韓灘古渡位于金堂縣城所在地——趙鎮, 始建于東漢, 原名“大渡”。歷史上, 趙鎮與江油中壩、渠縣三匯、射洪太和并稱四川“四大名鎮”, 是川西通往川東直至長江中下游各省的水路咽喉要道, 是川西的物資集散地和水運中心。金堂縣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四川省書法之鄉”。2012年3月8日, 打造中國“太極之鄉”啟動儀式。2012年5月26日, 中國龍舟協會正式授予四川金堂縣“中國龍舟之鄉”榮譽稱號??h城有文保點80個, 其中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6處古樹名木。

金堂縣同時引進了具有吸引力的系列大型項目, 比如:親子樂園, 四川天府樂夢世界——締造中國國際級主題文化旅游第四極;摩天輪, 西部燈光最炫摩天輪;港中旅溫泉度假, 既能夠適應成都市場的差異化特征, 又能滿足目標客群的體驗型度假需求, 可住可游的、生態型溫泉度假小鎮;中國會館, 是國內唯一當代中式建筑博覽園區, 展示中國建筑文化和居住文化的演變脈絡……

3 金堂縣休閑旅游城市的建設路徑

金堂縣將結合自身特色建設天府水城, 魅力休閑旅游城市。

3.1 依托水資源建設豐富的旅游營地

根據休閑旅游主題構建營地, 并根據生態體驗、商務商業、主題活力等水軸定位旅游, 構建相應類型的營地。未來北河成為金堂對外展示的主軸, 是最富親水體驗的活力軸, 北河兩岸是未來旅游發展的主戰場。并且, 親子樂園、港中旅等項目進駐的活力, 大學城提供的文化創意, 金堂歷史文化展示的獨特魅力, 以及北河的生態體驗都將在這條水軸中體現。

另外, 旅游營地建設中需重視毗河多時段吸引力的提升, 毗河一號航線推動了水城韻味的夜景體驗, 未來對毗河白天的吸引力進行提升, 以水為媒加入文化展示舞臺。提升水上航線的交通定位, 以獨特旅游交通成為金堂名片的一部分。

嚴格把控中河兩岸的建設, 中河形成金堂縣城的生態內河, 在綠心的簇擁下體現城市的舒適慢生活, 為市民提供放松身心的親水場所, 開闊的兩岸環境, 退層式的建筑, 有不同于毗河和北河的親水體驗, 是文化與生態的結合。

3.2 創新公共服務體驗

為游客提供開放式的服務, 滿足主客共享、宜居宜游需求。公共服務設施逐漸向配套標準化, 項目產品化, 特色本土化發展, 逐漸衍生出本地人與游客同步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公共產品、服務質量, 城市旅游功能的發展, 要求公共產品和服務逐漸融合旅游功能,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由過去的1.0時代向2.0時代轉變;提供高標準的文化服務設施, 公共服務性建筑成為具有價值的“城市家當”, 滿足本地市民需求的文化服務配套外, 展示城市特色文化, 成為城市地標, 吸引外來游客。

3.3 締造城市的獨家記憶

城市文化是獨家以及的精髓。我們需要把城市文化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是隱匿在每一處樹蔭、每一碗泡茶、每一道小吃中, 融入生活節奏的血脈。是活生生的, 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是街頭巷尾的不經意間, 總能觸摸到歷史、宗教、文化的味道, 不管是手工藝還是建筑, 都能看到文化精致與延綿的體驗。同時, 城市文化還是一種鄉愁。金堂現狀歷史記憶缺乏針對性的載體, 其建筑也有待修復。因此, 急需為游客締造屬于自身的獨家記憶的載體, 例如歷史博物館、碼頭公園、文化村、文化節等;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式開發改造。另外, 還應塑造屬于金堂的城市地標, 從城市體驗、城市地標中抒寫未來的記憶。

3.4 旅游體驗空間結構

通過新的空間構架形成不同的體驗空間:一心一區三軸。

一心為城市旅游中心, 主要承載城市旅游服務、旅游集散、會議會展功能;一區作為城市文化體驗區彰顯金堂碼頭文化、渡口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三軸以北河休閑水城體驗軸、中河生態水城體驗軸、毗河韻味水城體驗軸為主題布局相呼應的配套設施。

新的空間構架嚴格劃分了城市增長空間, 梳理可利用空間, 形成已建提升區、舊城更新區、立項未見區、未建保留區。

3.5 建設特色交通

首先, 建設特色的旅游直通車。一環:沿縣域內個景區串聯成外環線, 方便游客到達各個組團景點;兩縱:分別沿中河和北河, 并連接外環線, 方便游客游覽河岸景區;一橫:連接外環線與兩條縱線, 加強景區的可達性, 方便游客橫跨河岸;其次, 建設特色的水上旅游直通車。站點名字沿用以往的渡口、碼頭名稱, 在毗河和北河設置水上航線。在毗河上, 在現有的一號航線基礎上延伸、完善;在北河上, 規劃二號航線。每條航線都能串聯縣城內各個景區;再次, 無縫對接水、陸旅游線。在現有路上交通的基礎上, 為達到水上航線與路上交通的連接, 完善路上交通航線, 達到水陸通航的目標;最后, 整改老街。在原有街道尺度和記憶文化上, 把老城街進行整理和提升, 分為小吃街、手工藝街、民宿街。

3.6 建設基礎保障設施

按照綠色的休閑空間構建“中心公園——大區公園——片區公園——口袋社區”四級公園綠地體系。一級:中心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5公頃, 結合新城中心布置。二級:大區公園用地面積不小于3公頃, 主要布置在沿河較大的公園綠地, 三江的生態濕地。在毗河、中河、北河進入城區的區域規劃生態濕地, 凈化水質, 為親水性項目提供水質保障。三級:片區公園用地面積不小于1公頃, 主要布置在街巷小塊綠地, 道路橋梁交匯處。四級:口袋社區用地不小于0.5公頃, 主要分布在沿河綠地等。

城市休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中, 還需建設基礎性的保障設施, 比醫療, 按照衛星城標準, 每15—20萬人設置1所綜合性醫院, 縣城規劃30萬人, 應增加1所綜合性醫院, 擬選址在三星片區;按照標準擬建康養中心;環衛, 規劃公廁均達到二類公廁以上標準。在遠期內新增公廁109座中, 44座一類公廁、46座二類公廁。一類獨立公廁的用地面積≥80平方米;二類獨立公廁的用地面積≥60平方米。所有規劃新建公廁, 均配置4名環衛工人的作息室。

依據衛星城標準完善縣域中心城文體娛樂設施的增設, 完成博物館 (其中包括倉庫文化博物館, 工業博物館, 古建筑博物館) 、文化館、綜合劇院和黨校、城市音樂廳、體育中心、展示中心、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建設布局。

根據金堂水文化特色增設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家當”。完善制高點建設:金堂之心結合城市旅游中心打造, 是城市形象的地標窗口;焦山文化塔外形結合倉庫文化, 形成與金堂之心遙相對望的制高點。建設炫彩水墨增加更多水文化視覺體驗;于開敞的河流交匯處形成多方位展示的水上舞臺。

同時城市內增設特色主題酒店, 按照五個不同區域配置相應主題酒店, 同時在酒店平臺系統中加入旅游城市原創網站+門票、直通車的聯營平臺 (去哪兒、同城等) 。

4 結語

綜上所述, 作為休閑旅游業主體, 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離不開企業和政府的扶持, 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在投入前應思考與城市特色的結合實現有的放矢?;诮鹛每h配套設施建設研究, 休閑旅游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除要標準化建設外更應結合自身特征, 以提高城市魅力, 吸引更多游客, 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摘要:近年來, 越來越多城市以旅游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主攻方向, 隨著四川省成都市旅游業快速發展, 金堂縣將旅游產業作為興城產業, 定位建設成都休閑旅游目的地和成都后花園。為進一步實現目標定位, 展現休閑城市風采,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結合休閑旅游業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成為研究重點?;诖? 本文從以下幾點綜述金堂縣休閑旅游城市的配套設施建設, 探索休閑旅游城市講如何走具有特色的配套設施建設路子。

關鍵詞:金堂縣,休閑旅游,配套設施,城市特質

參考文獻

[1] 朱躍武.全面小康時代, 旅游的四大需求特征[J/OL].華清原創, 2016, 11 (07) .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第2篇

河北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是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河北旅游職業學院牽頭,校政企聯合的大型旅游職業教育聯合體。集團成立11載,始終以服務地方旅游事業為目標,以旅游類建設為紐帶,時刻提升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群體優勢、組合效應、規模效應和示范帶動效應,深化產學融合、校企合作、校校聯合和國際交流,初步形成了省內一流的旅游職教集團。

一、抓基礎、強內涵,明確發展定位

(一)廣泛調研,夯實建設基礎

集團主動作為,積極尋求政策支持溝通協調集團建設發展事宜,積極參與河北省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協會活動,積極組織導游之星大賽、中華茶藝大賽、“鄉村旅游”培訓等工作,為助力旅游發展,助推產教融合建言獻策。同時廣泛開展調研、考察、學習活動,汲取經驗,不斷夯實旅游職教集團建設基礎。

(二)挖掘潛力,強化集團內涵

河北省旅游職教集團深入挖掘自身潛力,深入了解旅游行業需求,強化集團內涵建設,成立旅游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高職銜接工作委員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委員會、技能大賽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廣泛研討校政企行合作共贏機制,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為全域旅游、人才強旅戰略貢獻力量。

(三)行業引領,明確發展定位

旅游職業教育集團以服務旅游產業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集合校政企多方資源優勢,建立健全教育體系和培訓機制,做好河北省旅游職教集團頂層設計,穩步推進中高職對接、校政企對接、境內外對接、京津冀對接工作,開展卓有成效的旅游培訓工作,助推旅游強省發展戰略,助力全域旅游轉型升級。

二、搭平臺、聚資源,共謀發展大計

(一)搭建合作平臺,助力共建共享

面對職教集團組織結構松散、動力不足等問題,河北省旅游職教集團通過增加集團理事單位數量質量、增強集團成員內生動力、煥發集團活力、強化區域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拉力,打造校企融通、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等措施提升集團服務能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集團活動,推進校行企經緯協作與動態調整,提升了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集團化辦學新格局。

(二)匯聚優勢資源,共謀發展大計

以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為核心,以河北省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為依據,河北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匯聚政、校、企、行八方英才,整合旅游行業產業優勢資源,拓展旅游渠道和發展空間,提升旅游層次和旅游從業人員素養水平,提高各成員單位關鍵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共促河北省全域旅游產業發展大計,助推旅游產業培育和快速轉型。

三、促創新、重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一)促創新、重合作,探索共建校企共管共育培養新模式

旅游職教集團創新工作方式,挖掘行業潛力需求,把握市場動態需要,通過強化溝通、細化聯通、技術融通、崗位暢通等措施,創新政、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高了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融入行業企業、服務社會發展的特色道路。

(二)強筋骨、重提升,勠力打造政行校企產教融合新平臺

旅游職教集團以行業協會為主導、旅游類專業為基礎、優質優勢企業為依托,結合河北省行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融合集團內外部資源,提高理事單位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開展富有成效的品牌提升工程和專業建設工程,通過“擴容、提質、增亮、強服務”等措施,落實校企合作和技術銜接、課程開發、教師團隊培養等具體工作,穩步推進了中高職對接、校政企對接、京津冀對接、境內外對接,助力全域旅游轉型升級,打造政行校企產教融合的職教新平臺。

四、強落實、重實效,助推轉型升級

(一)緊抓“雙高”建設、創新發展行動,助推旅游學院轉型升級

集團重視旅游業類重點專業(群)建設,不斷推進高職院校“雙高”建設、創新發展行動(2019-2021)建設,助推旅游業專業資源庫建設、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建設,推動和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使用,深化課程信息化改革,綜合提升校企共建專業能力,提升旅游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助推旅游學院轉型升級。

(二)緊抓旅游職教集團建設,助推旅游行業轉型升級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緊緊圍繞產業需求,充分發揮集團理事長單位作用和職教集團資源優勢,積極組織承辦或參與各級各類導游大賽,召開中高職銜接研討會,對接行業企業強化校企合作;加強內涵建設,提升師資水平,調整旅游類專業布局,推進成人成才教育;強化旅游行業服務,提高國際合作層次,助推我省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發展。

五、集團辦學成效顯著,輻射引領作用明顯

(一)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集團扎實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注重內涵建設、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與英、美、韓、日、俄、西班牙等多國多所院校建立合作聯系,開展在校生海外留學項目和海外留學生項目。十余年集團累計培育技術技能人才16萬余人,為現代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服務區域和行業能力不斷增強

旅游職教集團勠力同心、風雨兼程,在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服務區域能力和服務行業能力等方面成效顯著。在校生、畢業生積極參與APEC會議服務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務,受到承辦方領導的廣泛贊譽,集團綜合實力和服務區域、行業能力不斷增強。

(三)集團化辦學和職教改革成果顯著

職教集團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實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和平臺建設;始終堅持集團化辦學發展思路,集聚旅游行業優質資源,構建校企共商、共育、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已經初步實現了河北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擴容、提質、增亮、強服務”的具體功能,集團化辦學層次和職教改革水平顯著提升。

(四)集團社會影響和輻射能力不斷彰顯

職教集團積極參與旅游行業產業發展,積極培育高質量高素質產業人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度不斷提升。中國教育新聞網、新浪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集團辦學特色和行業認可度逐年攀升,連續榮獲“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榮譽稱號。

摘要:河北省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堅持共商、共育、共建、共享原則,結合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圍繞國家高職院?!半p高”建設、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投放1000億資金等項目積極建設,不斷強化溝通、細化聯通、做好融通、保障暢通,形成了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四方聯動、校企共管合作育人新模式,助推京津冀旅游事業協同發展。

關鍵詞:職教集團,融合,創新,共贏,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文件.

[2] 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冀政[2007]44號文件.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

[4]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文件.

[5]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文件.

[6] 高翔娟.集團化辦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遼寧省現代服務業職業教育集團為例[J].知識經濟,2017(04):159-161.

[7] 陳建錄,張媛.我國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現實困境及自組織發展路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4):107-109.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第3篇

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就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區在交通、水利、電力通道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交通設施總量大幅增加

鐵路方面。區內鐵路網密度和國鐵干線運輸能力顯著提高,已形成一條東西通道(臨策線-京包線-集通線)、兩條煤炭下海通道(京包線-大秦線-秦皇島港、包神線-神朔線-朔黃線-黃驊港)和三條口岸通道(滿洲里-哈爾濱、二連浩特-集寧、策克-臨河鐵路),基本形成了由西向東的區內運輸通道和自治區西部地區通往西北、華北的運輸主通道。到2010年,全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0789公里。

公路方面。建成了國家西部大開發阿榮旗至北海省際通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自治區境內路段和赤峰-通遼、烏海-東勝-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已形成由高速和一級公路構成的西起巴彥浩特東至滿洲里(長2760公里)的自治區東西大通道。全區12個盟市中有8個通高速,90%的旗縣至盟市所在地以二級公路連通,94%的鄉鎮(蘇木)通油路、84%的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到2010年,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5.7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2365公里。

民航方面。完成了鄂爾多斯、二連浩特機場新建和呼和浩特、包頭、烏蘭浩特、海拉爾、錫林浩特、滿洲里等機場擴建工程及赤峰機場遷建工程,開工建設阿爾山、巴彥淖爾機場新建和鄂爾多斯機場擴建工程等項目。呼和浩特機場達到4E級,成為首都的備降機場。包頭、海拉爾、鄂爾多斯、滿洲里機場達到4D級。全區機場數達到12個。

(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全區水利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區工程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供水保障能力明顯提高。開工建設了海勃灣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完成了l3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了農村牧區58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工程相結合,蓄、引、提工程相配套的水利灌溉工程體系,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5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3500萬畝。

(三)能源輸出通道初具規模

電網建設。電網建成了500千伏變電站19座,500千伏線路5354公里,形成了以500千伏線路為主架、220千伏為補充的電網結構。全區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廠裝機容量6703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7.14%;風電裝機容量109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3.1%,均居全國前列。已建成500千伏電力外送電通道10條(蒙西地區5條、蒙東地區5條),外送電能力達到2500萬千瓦,2010年送出區外電量1064.46億千瓦時,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

天然氣外送通道。已建成長慶氣田經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輸氣通道,輸氣能力8.7億立方米,復線工程供氣能力40億立方米。

(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全區信息網絡覆蓋度明顯增強,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行業、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電子政務建設成效顯著,黨政機構均接入政務城域網,區直機關、盟市、旗縣基本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主要城市網上就業、招生錄取、金融證券、交通旅游、社保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信息技術應用基本得到普及,數字小區及家庭上網工程建設在各盟市有序展開,超過9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采用了信息技術。寬帶網接入和擴容工程加快推進,通信總戶數繼續快速增加。2010年全區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448萬戶,全區電話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動電話)達到101.07部/百人,年末全區互聯網絡用戶1271.03萬戶。

二、我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仍然艱巨

我區基礎設施瓶頸制約仍然明顯,將影響著我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交通建設總體水平較低

總體上看,交通基礎設施還相對薄弱,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還沒有根本消除,不能滿足自治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是自治區交通現狀與全國的差距較大。全區路網規??偭颗c國土面積相比明顯不足,運輸網絡覆蓋面低,路網密度僅為全國的一半。重點地區運輸緊張。交通瓶頸仍然存在。技術等級不高,全區二級以上公路、鐵路電氣化率和復線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公路通達率低。

二是通道運輸能力嚴重不足。鐵路運輸能力尤其是干線能力緊張,煤運通道、口岸通道、出區通道不暢。我區鐵路年貨物發送能力僅為6億噸,請車滿足率不足40%,是全國三個沒有快速鐵路的省區之一。我區與8個省區20多個市相連,目前僅有五條高速公路與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吉林相聯。集運配套設施不完善,影響了自治區作為國家能源基地作用的發揮。

三是客運系統標準低,時效差。鐵路運行速度低,時間長,大部分線路技術標準不能適應提速要求,群眾出行極為不便。機場布點少,民航支線運力不足,航線網絡不完善。

(二)水利建設仍然滯后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是防洪安全保障程度還不高。防洪建設標準低于國家標準,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強。

二是蓄水調水控制性骨干工程少。部分已建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險,防洪抗旱安全仍缺乏保障。

三是水資源緊缺與水資源浪費并存。我區水資源匱乏,且和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大部分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型缺水。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導致農牧業用水效率低下、城市用水存在跑冒滴漏等嚴重問題。

四是農牧業水利基礎薄弱。農牧業生產仍受制于天。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僅為耕地面積的40%左右,草場灌溉面積僅占草原面積的0.45%。

(三)能源通道建設規模有待進一步提高

能源外送通道不暢已成為我區發揮能源資源優勢的關鍵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是電網容量小。電網電源結構單一,供熱機組達不到額定供熱面積,特別是進入冬季后,供熱機組不能參與調峰,制約電網吸納風電能力,無法消納大量風電。

二是電力外送通道不暢。電網結構薄弱,電網建設滯后于電源建設,西部電網仍有600多萬千瓦電力裝機閑置,窩電棄風現象嚴重。

(四)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水平較差

我區地域廣闊,電話電視村通工程實施難度大,一些偏遠的行政村、自然村和牧業點,通信基礎設施差,光纜覆蓋不夠,固定電話普及率呈下降趨勢,寬帶上網接入困難,接入率偏低。

三、《意見》明確了自治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向和重點任務

《意見》提出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的總體要求。明確到2015年,交通、能源、水利、農牧業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明顯緩解;到2020年,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適度超前原則,突出重點,統籌規劃,集約布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利基礎設施、能源輸送通道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問題。

(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1.發展方向

國家將加快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意見》提出了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設項目,同時國家還將提高對公路、鐵路、民航等建設項目投資補助標準。未來我區基礎設施建設將以提高運輸能力、解決瓶頸制約為重點,加快建設出區達海、聯接內外的客貨運輸通道,不斷擴大綜合交通網絡的總體規模,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重點任務

鐵路通道建設方面?!兑庖姟分攸c提出了加快煤運通道和快速客運通道建設。一是煤運通道,推進鄂爾多斯、錫林郭勒等煤炭資源富集地區至河北、遼寧沿海港口煤運通道建設,重點建設鄂爾多斯至曹妃甸、錫林郭勒至曹妃甸兩條下海通道,規劃建設內蒙古西部煤炭產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運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黃等既有煤運鐵路集運能力,我區西部貨物外運能力達到6億噸以上。二是快速客運通道,重點建設呼和浩特至張家口快速客運專線,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2小時快速客運通道;加快建設通遼、赤峰至京沈客運專線,縮短蒙東地區與北京的聯系;規劃建設呼包鄂城際、烏蘭浩特至白城等連接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鐵路,建成呼和浩特-準格爾-鄂爾多斯快速鐵路、集包第二雙線呼和浩特-包頭鐵路,形成呼包鄂1小時快速交通圈?!兑庖姟诽岢隼^續實施鐵路電氣化改造,重點實施包西、集張、臨哈、巴新、藍張鐵路和京通、葉赤擴能等項目,盡快暢通至“三北”的出區鐵路通道。同時,自治區在國家的支持下,還將加大口岸通道和東西通道的建設,口岸通道重點實施策克、甘其毛都、滿都拉、珠恩嘎達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頭等對俄蒙口岸通道建設;東西通道重點加快錫林浩特-烏蘭浩特、錫林浩特-二連浩特鐵路建設,開工建設額濟納-哈密鐵路,盡早形成自治區第二條東西鐵路通道。

公路通道建設方面?!兑庖姟诽岢隽宋鍌€方面的建設重點:一是快速客運通道,推進呼和浩特-集寧-張家口、呼和浩特-包頭-東勝等高速公路擴能,重點建設環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一小時、環包頭-臨河-烏海-銀川-鄂爾多斯兩小時快速客運圈。二是出區通道,建設通遼-沈陽、臨河-哈密、赤峰-承德和錫林浩特-張家口等連接周邊省區的高速公路,打通旗縣與相鄰省區的高等級公路出口通道,全面建成至周邊省區大城市的14條高速公路出區通道。三是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實現80070通村公路油路化,行政村嘎查通瀝青或水泥路比重達到60%以上。四是加強國邊防公路建設投入,加強國邊防公路養護、界河航道維護,基本形成4000多公里國邊防公路主干線。五是加大國省干線公路建設投入,推動我區區域內部通道建設,重點構建烏海-東勝-呼和浩特-四子王旗-錫林浩特-霍林河-阿爾山-滿洲里第二條東西公路大通道,建設盟市間、旗縣至盟市、重點工業園區和旅游景區的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策克、甘其毛道、珠恩等重點口岸公路提高到一級?!兑庖姟诽岢鐾七M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建設,重點建設呼和浩特、包頭、呼倫貝爾、通遼、赤峰、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城市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工程。

機場建設方面?!兑庖姟诽岢鲋С謨让晒虐l展支線航空。重點建設霍林郭勒、鄂倫春(加格達奇)小型支線機場,研究論證扎蘭屯、烏蘭察布等支線機場建設問題,到2015年,全區支線以上機場總數達到16個??紤]到自治區地域遼闊的區情,《意見》提出支持發展通勤航空,推進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和呼倫貝爾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支持按照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研究購置應急救援直升機、建設應急救援基地和部分航空起降點?!兑庖姟诽岢鲋С治覅^有序建設原油、成品油、天然氣和煤基燃料輸送管道,爭取將煤化工產品和天然氣管道建設列入國家計劃,建設一批通往東北、華北、華中等地區的輸送管道,重點建設呼倫貝爾-哈爾濱、赤峰-北京、鄂爾多斯-武漢等煤制天然渠道。

(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發展方向

《意見》明確了國家將進一步加強自治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對水利建設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完善防洪減災體系,提高防洪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節水灌溉工程,提高農業節水效益。

2.重點任務

水資源保障能力建設方面。為提高自治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意見》提出加快黃河內蒙古段防洪工程和海勃灣、文得根和畢拉河口、三座店等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實施“引綽濟遼”等一批調水工程,建設扎羅木德、扎敦河等供水工程。

大江大河治理方面?!兑庖姟诽岢黾訌婞S河、嫩江、遼河等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實施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實施堤防建設和河道整治,繼續推進黃河內蒙古段防洪工程建設,提高防洪減災能力。完善防洪工程設施,切實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方面?!兑庖姟诽岢龇e極推進河套、察爾森等大型灌區、中型灌區和小型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開展農牧業高效節水示范,加大對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重點實施“四個千萬畝”節水灌溉工程,節水灌溉面積由3500萬畝增加到5300萬畝以上,擴大水澆地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為了保證流域水資源供給,《意見》要求嚴格執行黃河、松花江等重要河流水資源用水指標,落實黑河流域水資源分水指標。

(三)加快電力輸送通道建設

1.發展方向

《意見》提出將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納入國家電網建設總體規劃,優先安排建設。這將有力促進我區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建成多條通往華東、華中、華北和東北地區超高壓、特高壓交直流外送電通道,構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重點任務

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方面?!兑庖姟诽岢黾涌烀晌?、呼倫貝爾等煤電基地至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輸電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論證錫林郭勒至南京等長距離大容量高電壓等級輸電通道建設。今后一個時期,將以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為重點,啟動鄂爾多斯至山東和呼倫貝爾至唐山外送電通道建設,使電力外送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為了提高電的綜合利用效益,《意見》明確支持我區利用火電輸出通道外送部分風電,擴大電網接納風電規模,配套建設調峰電源,統籌制定風電消納方案。

區內電網建設方面?!兑庖姟诽岢鐾晟茀^內500千伏主干網架,擴大電網覆蓋范圍,重點加強蒙西電網500千伏主干網架、蒙東電網通道建設,盡快形成蒙西電網“三橫四縱”500千伏主網架結構和蒙東電網500千伏統一電網?!兑庖姟诽岢龇e極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工程,到2015年,我區將全面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將農村低壓電網改造率提高到95%以上。

(四)推進信息網絡建設

1.發展方向

國家加大了我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意見》從政策支持上,提出推進基礎測繪工作,支持基礎地理信息庫和測繪基準現代化建設;從重點任務安排上,加強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和城市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建立覆蓋農牧區鄉鎮的信息綜合服務體系。

2.重點任務

完善信息服務網絡方面?!兑庖姟诽岢鲋С治覅^信息網絡建設,推進寬帶、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和廣播電視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城市光纖到戶,行政村(嘎查)通寬帶,實現通信信號基本覆蓋自然村、居民點、旅游景點和主要交通沿線?!兑庖姟诽岢龉膭罹邆錀l件的地區開展三網融合試點,推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計算機互聯網相互融合,實現網絡層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作為全國蒙古民族的主要聚居區,《意見》提出支持蒙古語軟件研發和應用推廣,促進蒙古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兑庖姟愤€提出支持我區提高信息的公共服務能力,建立郵政、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大農牧區郵政、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加強經濟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方面。在國家批準呼包鄂地區開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點的基礎上,《意見》提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建設呼包鄂烏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創新試驗區,重點加強煤炭、電力、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制造等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兑庖姟诽岢黾涌祀娮诱站W和重點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重點建設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電子政務網,開發業務運用系統,推進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間業務協同、信息共享,逐步實現“網上審批”、“并聯審批”、“一站式服務”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實施盟市公共服務一卡同城工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和城市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數字化建設試點,逐步構建數字內蒙古。

(作者系內蒙古發改委政策法規處副處長)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第4篇

1 什么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包括:(1)農田水利建設,如防洪、防澇、引水、灌溉等設施建設;(2)農產品流通重點設施建設,商品糧棉生產基地,用材林生產基礎和防護林建設;(3)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等。 2 論述農田水利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建設的關鍵技術

旅游基礎設施范文第5篇

調查研究 2009-05-20 21:21:35 閱讀572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縣水利局局長 童啟林

根據縣委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水利局組織了由3名班子成員帶隊的3個專題調研組, 于4月下旬對我縣農村水利設施現狀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我們采取到鄉鎮召開座談會、深入水庫調查、隨機走訪農戶、收集表格資料等方式,較全面的掌握了當前我縣農村水利在建管、政策、投入及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了農村水利設施走出困境的對策。

一、設施現狀

我縣曾經是個缺水怕旱的地方。解放前,工程性缺水十分突出,水旱災害頻繁。新中國成立以后,大興水利,從1953年興建第一座水庫,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大規模水利建設,全縣先后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55座,其中大型3座,中型8座,小(一)型36座,小(二)型108座;有塘堰壩3.7萬余口。這些蓄水工程,共攔截承雨面積1453.52平方公里,占縣境面積的43.44%,年平均控制徑流量6.26億立方米,占全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的53.34%,總蓄水能力12.6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庫容8.35 億立方米。建有單機 55kw以上泵站235處,裝機容量12816kw。配套大中型水庫干渠13條260.3公里(縣境內),大中型水庫支渠、小型水庫渠道193條770公里,引水渠道441條,大小排灌溝渠2504條1120公里。這些蓄提水設施的建成,基本上解決了我縣工程性缺水問題。全縣有效灌溉面積79萬畝,旱澇保收農田45萬畝,分別占總耕地的94.5%和53.8%。 解放后四十多年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我縣水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全縣農業抗災保豐收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

了巨大貢獻。

自農村體制變化特別是稅費改革后,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沒有順應形勢的變化,出現了“老辦法已破、新辦法未立、建設投入滑坡”的態勢,普遍存在著投入難、運行難和管理難的“三難”現象。特別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投入渠道不暢,致使工程日趨老化失修,灌區效益萎縮。據統計,全縣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由0.6下降至0.3。全縣有效灌溉面積衰退到58.9萬畝,比農村稅費改革前減少了25%;旱澇保收面積衰退到31.97萬畝,比農村稅費改革前減少了29%。

二、存在問題

1、水庫病險問題突出,威脅社會安全??h管150座水庫中,病險水庫達141座,為94%。其中大中型水庫6處,為100%;小

(一)型水庫33座,為91.7%;小

(二)型水庫102座,為94.4%。水庫帶病運行,不僅使水庫效益大打折扣,而且嚴重威脅社會安全,是我縣每年防汛工作的重點。

2、渠道淤塞滲漏嚴重,灌溉能力萎縮。“渠道無人管,有水到不了田;上游淹,下游旱。”孫橋鎮五泉廟村書記李尚銀的話真實地反映出了我縣大中型水庫支渠和小型水庫干渠的現狀。我縣水庫灌區主要建成于上世紀

六、七十年代,受當時資金和技術的限制,渠道及設施因陋就簡,標準很低,加之建成以來,維護投入嚴重不足,致使輸水設施老化失修嚴重,輸水損失大。目前水的利用率平均僅為0.3,有的輸水渠道甚至失去灌溉功能,造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大幅衰減。據初步調查統計,水庫灌區灌溉面積一般衰減在三成左右,有的小型水庫降幅竟高達九成。劉畈灌區渠首設計流量9個,現在不超過5個,下游的羅店原可灌5.5萬畝,現在不到2萬畝。曹武鎮躍進垱水庫(小一型),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實達過1萬畝,現只有1千畝左右。高關干渠二灣支渠,原設計流量4個,可灌溉曹武鎮7個村的全部農田,現在其尾端的郭嶺村和同興村已不能灌溉。羅店鎮石板河引水渠,原實際灌溉面積1.2萬畝,因為滲漏淤積現在只能灌溉6千多畝。由于灌溉成本高,供水不及時,農民普遍使用潛水泵提水。在農田灌溉時節到處都是潛水泵,已成京山農村抗旱的一

大景觀。

3、塘堰垱壩淤塞碟化,蓄水能力下降。全縣3.7萬余口塘堰壩從原蓄水能力9564萬方降至6000萬方,下降了37.2%。如羅店鎮原有塘堰4996處,總蓄水1927萬方,如今淤塞近千口,蓄水能力下降了33%,抗旱能力由原來的1個多月下降到20天左右。還有的塘堰承包戶冬季干池捕魚,影響了塘堰的蓄水能力。

4、灌排泵站缺少管護,盜損現象普遍。據統計,我縣在上世紀70、80年代興建的235處泵站,由于失修、老化、被盜和被毀,全縣目前能正常開機的僅存107處、122臺套11315千瓦,

不及原來的一半。

三、主要原因

1、農村形式發生改變,政策出現斷層。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為公益性工程,過去一直是政府投入、群眾投工投勞開展建設。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免除農業稅,原主要用于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兩工”(農村每勞每年10個義務工、20個積累工)和農建費(全縣每年300多萬元)也隨之全部取消。這些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陷入了“三難”境地,即“勞力投入難、資金籌措難、建設組織難”。一是勞力投入難。稅費改革前,一個勞力每年有10個義務工和20個積累工,全縣25萬勞力近750萬個投工多用于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維修,當時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完好率一般在80%以上。“兩工”被取消后,全縣用于水利設施建設和維修的投工銳減,冬季水利建設流于形式,現在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完好率不到40%。二是資金籌措難。目前農村水利建設籌資唯一途徑是“一事一議”政策,但這一政策在實施中卻困難重重。由于村集體債務沒得到化解,村集體和農戶之間經濟關系沒有理順,不少農戶以抵賬等理由拒絕籌資,其他農戶也跟風攀比,時常出現“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全縣400多個村落實“一事一議” 政策的不到三分之一,并且大多數用于通村公路建設。三是工程組織難。在走訪調查中大部分農民也認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自己直接受益的事,只要村里組織,都愿意出工出勞,關鍵是村里沒人組織。”但是村干部也有他們的苦衷,農村稅費改革前每個行政村干部少則5-6名,多則8-10名,農村稅費改革后,每個行政村干部精簡為3-4名?,F在村干部維持日常工作的運行都已經比較吃力,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組織和動員群眾開展經常性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

2、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社會資本進入較少。⑴國家專項資金少且投向不吻合。近年來,國家對水利投入側重于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和農村安全飲水等方面,每年我縣用于農村水利建設的國家專項資金只有130-300萬元的“民辦公助”項目。⑵地方財政投入不足。農村稅費改革后,基本水費取消,水利基金停收,使全縣每年銳減水利建設資金近700萬元。自2006年實施的小型水利工程設施“以獎代補”,目前市縣兩級補助資金規模只有200多萬元。這對于全縣數量眾多的農村水利設施建管維護來說只是杯水車薪。⑶難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由于農田水利工程投入大,回報率低的特點。除了以養殖為目的的塘壩外,其他類型的農村水利設施社會資本

投入極少。

3、管理經營機制僵化,建設管理脫節。計劃經濟時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都是集體建、集體管,集體用。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后,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依然沿用集體組織建設、集體負責管理的模式。農民種的是“責任田”,用的卻是“大鍋水”,利益關聯不直接,致使水利設施損壞老化現象突出,效益衰減。期間,我縣探索過水利工程設施建管方面的改革,使小型水庫、泵站和塘堰的管理有所改善,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工程失修的局面。被改革的多是有養殖效益的小型水庫水面經營權和當家塘堰,量多面廣的小型水利設施陷入無人管、

無錢修的半癱瘓或癱瘓狀態。

四、對策建議

1、廣泛籌資,多渠道加大農村水利投入。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大,見效慢,屬公益性事業,應廣辟投資渠道,建立以政府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目前國家擬確定100個農村水利建設試點縣,采取國家投資,整體推進的方法,建設和改造農村水利設施。我局正在積極申報,希望通過此項目一舉扭轉我縣農村水利被動局面。二是適當拓寬“以獎代補”范圍。建議將丘陵山區當家大堰新建和改造的補助標準由1萬m降為0.5萬m,同時將大中型水庫支渠和小型水庫干渠的清淤疏浚納入“以獎代補”范圍。三是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大膽運用市場機制,引導、鼓勵農民和民間組織投入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

3

32、轉變機制,推進農民用水者協會建設。農民用水者協會可以有效解決末級渠系建管用中責任不明、建管脫節、水費征收等系列問題,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我縣雖然已經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農民用水者協會,但不規范,發揮的作用較小。下一步要從兩方面加強協會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通過宣傳,充分調動用水戶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最終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支持用水者協會發展的氛圍。二是加強協會能力建設。積極探索通過協商的方式將協會的運行管理經費計入田間小型灌排工程管理成本,為協會良性運行創造條件。開展對協會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和業務技術培訓,提高素質和服務能力。繼續幫助其完善制度,建立評價、考

核體系,按程序規范運作。

3、統一規劃,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效益。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使涉及農村水利的各類工程項目形成“一盤棋”,制定并嚴格執行農村水利建設規劃是關鍵。這些年來通過各種渠道爭取的水利資金不少。據統計,僅2008年度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國土平整、涉農資金整合和高產優質稻等項目資金總額達9100萬元,其中直接用于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改造的資金占40%。但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各自為政,每個項目只注重了項目區內的溝渠硬化,忽視了項目區與外界水源連接及資源的綜合利用,資金效應大打折扣。為有效改變我縣農村水利設施面貌,縣水利局正在編制《京山縣農村水利發展規劃》,規劃將報請縣人大批準后嚴格付諸實施。建議縣人大、縣政府強化規劃的約束力,明確今后所有涉及農村水利的各類工程項目,都要嚴格按照《京山縣農村水利發展規劃》分年度實施,整片推進,同時各部門要在相關項目評審委員會中增加水利部門的專家,聽取水利部門的意見,確保項目中水利建設部分科學合理,使涉及農村水利建設的各類國家投資項目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上一篇:設施蔬菜下一篇:生活設施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