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2023-09-10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見創新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創新無論是對國家而言還是對社會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學校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又是中職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課程,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時候,要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將圍繞中職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為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創新意識

前言:

創新意識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是否具有創新意識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希望學生能夠健康發展,而體育在這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老師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運動技巧,還要讓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學生才可以真正融入到體育鍛煉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需要老師優化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以此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一、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講解課程的過程當中,如果老師一直沿用較為落后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體育老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使得教學方式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對學生具有榜樣作用,可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因此,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打破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所謂的主體性就是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使得學生可以成為活動的主體,構建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堂。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當中被廣泛應用,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同身受,讓學生融入到老師創設的情境當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育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通過視頻或者是圖片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情境教學方式是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之一,老師創設生動形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得學生可以體會到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時候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得情境教學法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

三、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以往,老師在開展中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基本上會占據主導地位,指揮學生如何鍛煉,這樣的教學方式淡化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老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想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需要扮演監督和指導的角色,歸還權利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翁。討論教學法就是針對課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感,同時,老師還可以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創設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鍛煉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使得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識。

四、巧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掌握動作技能的同時感受創新的喜悅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將動作的演示速度任意的調節,將一些復雜的動作放慢速度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動作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印象,通過學生直觀觀察,幫助學生更加準備和完整地完成規定動作,為學生以后的體育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進行授課,將知識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播放速度,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動作的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堂的趣味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育課程是中職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讓學生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老師在講解體育課程的時候,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創新意識的推動下,學生才可以融入到體育課堂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宜帶. 中職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113-115.

[2] 王繼明. 簡析中職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2):43.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體育課程資源給予助力。學校體育教育要想更好的增進學生的身體

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就必須要對當前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通過對

學校布局的研究提出了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對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目的、原則和途徑進行了一系列

的剖析,最終為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實踐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學校布局;體育課程資源;整合;途徑

學校布局的調整是在某些原則的指導下將某個地

域內的全部學校進行布局設置上的調整變化,主要表

現為學校辦學規模的大小變動、學校地理位置的變動

等。學校布局的調整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平衡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進而讓學生受益終身。在

學校布局調整之后,相應的課程資源也要隨之進行整

合,體育課程資源也不例外。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是

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完成的一個十分有力的驅動力,體

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好壞直接影響體育教育目標的最終

成功與失敗,因此體育課程資源整合勢在必行。學校

的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積極開

動腦筋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主要對不同年

級學生、不同性別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特別的關注,

將其作為進行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一個重要基礎。不

斷的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將會讓體育教學變的

更加豐富多彩,讓更多的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得到

體育鍛煉的益處。因此,本文將主要對學校布局調整

中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必要性、目的、原則、途徑進

行詳細剖析,最終為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實踐工作提

供有效的理論參考。

1 學校布局調整中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

必要性

當前,在學校布局的調整過程中,每一個地區都

因地制宜的運用了多種方式與方法進行學校的布局調

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浪費與閑置的教育資源,起

到了優化教育資源的作用。在這個學校布局調整的大

背景下,各個學科教育資源也都相應的得到了一定的

優化,其中體育課程資源也不例外。體育課程資源是

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組成

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一切要素和條件的總和,如體

育課程內容、體育課的硬件設施、體育課的師資等,

也可以理解為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習得技能、學

習知識、獲取信息的中介,具有提高體育課的學習效

率和成績,促進完成體育課目標和達到體育課目的等

作用。學校要想順利的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就必須

要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一些列的科學整合。因此,在

學校布局調整的過程中,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勢在必

行。

2 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基本目的和原則

2.1 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目的

教育是培育新一代并準備進行社會生活的一個復

雜的、長久的過程,也是在傳承已有的社會生產勞動

經驗。教育的主要對象一般是幼兒、兒童、少年、青

年等。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是指一切能提高人類知識、

技能、思想的活動,其都可以被稱為教育。狹義的教

育主要指的是學校的教育,其內容是教育者(老師)

依據社會或國家的規定,系統的對學生進行身心方面

的教育過程,最終把學生培育成為一個對社會或國家

有用的人才,為社會或國家做出一定貢獻。而課程資

源就是為教育提供服務的。其中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

目的就是要立足體育課程的特殊規律,科學合理的充

分挖掘和運用各種不同的資源為體育教育進行支持與

服務。此外,還要注意的是雖然各種具有教育意義的

資源都可以被作為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內容。但是應

該始終明確,一切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核心都必須要

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健康的發展、自由的發展。借

助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

提升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最

終更好的促進學校順利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

2.2 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原則

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要想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和

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就必須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

程中很好的認識和把握以下這六條基本原則。

2.2.1 重點性原則隨著社會的不斷演進和發展,人類

的知識在范圍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與拓展。

相應的學生所要學習和需要理解的知識內容也就增加

了,這就對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體育教育也同樣

如此,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需要學習的

體育知識和內容也在不斷增加。但是,體育教育不能

做到面面具備、面面俱細,不能囊括內容豐富的體育

知識。因此,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要在現有

的體育課程資源基礎上突出重點,主要是把具有健身

價值的體育課程資源放在重要地位,重點對其進行重

點整合。

2.2.2 全面性原則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不

單單要照顧到學生的整體特點,并且還要照顧到一些

個別學生的獨特情況。與此同時,還要照顧到體育教

師的情況,進而使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輻射面更為寬

廣,不僅要利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術,還要利于

教師進行體育教學。此外,體育教師要樹立強烈的體

育課程資源整合意識,不斷的使自身的各種專業素質

得到提高,并且要提高體育課程資源靈活應用的水平

和能力,在科學合理的整合體育課程資源的基礎上,

出色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

2.2.3 對應性原則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有利于為

高質量的完成體育課程目標提供強力助力。所以,

要依據不同的體育課程目標進行相應的體育課程資源

整合,使之能與不同的體育課程目標相對應,更好的

發揮效用。因此,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要

充分的了解體育課程的目標,深入了解和把握好兩者

的規律和特殊性,最終才能使整合具有對應性,更好

的發揮作用。

2.2.4 優化性原則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其實就是要做到

充分利用各種體育課程資源,使其效果和方法達到最

優化,最終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體育學習。因此,

在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過程中,要注意到優化性,做到

資源整合的時間優化、空間優化、體育學習成績優化等。

2.2.5 地域性原則體育課程資源包括的內容十分繁多。

但是在地域與地域之間體育課程資源存在著不同性,

每一個地域都有著各自所不同的情況。因此體育課程

資源的整合不能拘泥于一種模式,要依據自己地域特

點,揚地域之長避地域之短,充分發揮地域的特色和

優點。例如,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各有所異,體育課

程資源的整合要讓學生學習到地域文化特色,形成自

身區域的特殊項目。最終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

中,立足于不同地域的特殊情況和條件,使體育課程

資源整合具有地域特色,形成地域特點。

2.2.6 安全性原則安全問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一個

很重要的問題,其直接影響體育教學能否順利進行。

所以,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不單單要重視運

用體育課程資源來促進體育教學,更要重視所運用的

課程資源是否安全,也就是在運用課程資源時要充分

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一些高危險的課程資源盡量

減少或避免運用,不要一味的為了創新體育課程資源

而把安全這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給忽視了。例如,利

用自然界中的環境資源進行體育資源的整合,像野外

拓展、劃船、登山等項目,都要著實重視安全問題,

減少意外危險的發生。與此同時,在整合體育課程資

源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自身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加

強對學生的各種安全教育。

3 實現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途徑

3.1 進行社會調研,了解社會需求

廣泛的進行社會調研,不間斷的追蹤社會的需求

和趨勢發展大體走向,進而來準確的定位當代學生在

日常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中所面對困難和難

題時應該擁有的與體育相關的技能和知識。最終,立

足于當前以及未來的社會需求趨勢,科學合理的進行

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做到統籌兼顧,最終讓學生終

身受益,使體育課程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和功效。

3.2 對各種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了解

要對學生完成體育學習目標有所關聯的各種體育

課程資源進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各種體育運動項

目技能、體育鍛煉的經驗、體育教學的經驗、體育教

學的組織方法、體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各

個方面的體育課程資源。只有在深入了解各種體育課

程資源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好的、更有效的進行體

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最終使其更好的為完成體育教學

目標提供服務。

3.3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

教師要充分的對學生情況進行了解,體育課程資

源的整合最終都要回到學生身上的。第一個要考慮的

就是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情況,以及不同年級、不同

性別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情況。第二個需要考慮就

是要了解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情

況。只有了解了這些基本內容,才能立足于學生的這

些實際情況,才有可能更科學合理制定出體育課的教

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才能更好的將各種體育課程資

源進行整合,讓其服務學生,使學生高效的進行體育

的學習。最終,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合理

的整合體育課程資源,這樣便能較好的促進學生的全

面發展,有助于較好的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

3.4 依據學校體育教師的素質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

整合

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過程中體育教師的素質水平

是一個重要因素,其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課

程資源整合的效果。比如,一些體育課程資源被很多

學生所喜愛,但是因為體育教師的素質制約,教師不

能去進行體育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最終不能迎合學生

的興趣需求。所以,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要依據學校

現有的教師素質水平,要清楚本學校體育教師素質處

在什么水平,在什么體育項目上有特長,只有在這個

基礎上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才能更好的讓體育教

師發揮自己最大作用。

3.5 以學校體育傳統優勢項目為核心進行體育課程

資源的整合

學校的體育傳統優勢項目是指一個學校在某一個

體育運動項目上具有較強的水平,也可以是文化方面

的實力或體育設備等物質方面的實力。因此,在體育

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認識到學校本身所

具有的體育傳統優勢項目,以自身的體育傳統優勢項

目為核心,發揮傳統體育優勢,進行一系列的體育課

程資源的整合,最終逐漸深化學校體育教學理念,打

造出學校自身的體育特色。

3.6 有機利用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對校內體育課程資

源進行豐富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是十分廣博的,要合理的利用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對校內體育課程資源進行補充和豐

富。校外體育課程資源主要有大自然的環境、人文

社會環境、各個工種中擁有較高體育水平的人員、校

外的體育館和體育器材設備等。因此,在體育課程資

源整合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條件,科學合理的

利用校外體育課程資源來豐富我們校內的體育課程資

源,為體育教學增添動力。最終以校內體育課課程資

源為主,將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利用起來充實校內體育

課程資源,將二者有機結合。

3.7 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現代化的管理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在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的管

理中也要跟上時代,要利用信息技術對其進現代化管

理。如在校園內設立體育課程資源管理的操作系統,

對體育課程資源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和收錄,并且在

網上實現校內體育課程資源和教學成果的共享與交

流。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最終目標其

實就是更好的利用體育課程資源,提高體育課程資源

的利用率,更好的為體育教育服務。

3.8 對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效果進行評價

要積極的、定時的采用科學的方式與方法來對體

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做出評價。其中實驗法是一種較為

科學的方法,通過實驗結果所得到的數據來評價體育

課程資源整合的作用和效果,并且還能從中總結出一

些很好的體育課程資源整合經驗。

4 結語

在學校布局調整的大背景下,勢必也要對體育課

程資源進行整合。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延伸體育課

程的范圍,而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就直接關系到了體

育課程資源效用的發揮,以及影響到體育教學的方式、

方法的豐富性,最終還能影響到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所以,每一名體育教育人都有責任更新思想,依據體

育教學的特殊規律以及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以

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展為核心,按照一定的原

則和途徑方法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

進而使體育課程資源在推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實現體

育教育目標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李新國.高校體育課程資源及其開發研究[J].湖

北體育科技,2008(4):88-89.

[2]石偉錚,等.論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有效結合

[J].浙江體育科學,2004(1):75-77.

[3]羅榮.體育課程制度的現代性研究[D].南京師范

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崔瑞雪.體育課程資源與體育課程改革的關系研

究[J].教育探索,2010(2):55-56.

[5]駱功建,等.體育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J].

山東體育科技,2009(3):50-51.

[6]韋頌.體育課程資源建設理論的基礎建構研究

[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7]吳健,等.關于體育課程資源建設的理性思考[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1):121-123.

[8]李正茂.遼東半島地區中學體育課程資源現狀

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學階段的社會化對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高等學校應通過各種手段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體育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的社會化有其規律和特點,大學生能否很好地融入社會對于大學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本人都是一個重要而現實的問題。本文從社會學和體育訓練學的角度闡述了關于大學生社會化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體育 大學生 社會化

[作者簡介]梁平(1963-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河北 廊坊 065000)葛畢敬(1962- ),男,河北滄州人,滄州師范??茖W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河北 滄州 061001)張玉榮(1962- ),女,河北滄州人,邢臺學院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河北 邢臺 054001)

所謂“社會化”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含義。站在文化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生命過程無非是積累時代留下的文化遺產,因此社會化是內化的過程;站在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講,社會化是一個人確立個性的過程;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社會化是人類自身的一個成長過程,是人們通過社會互動形成的社會屬性,也可以說是取得被認可的社會地位,成為一個有社會資格的人,即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過程。

人生下來只是一個生物人,生物的本性是不足以使其社會化的。人們必須相互交往,參與社會,從他人手中和社會中學習一些經驗,并承擔一定社會角色,逐步實現社會化。大學中文化學習固然重要,但大學生終歸要融入社會,所以大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

1.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大學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等都尚未發育成熟,可以說,大學時期是由青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其生理系統仍處于發展中。

2.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大學生正處于形成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社會有初步但不完整的認識。對人生觀的把握上,大多數人都希望成才,希望被社會接受,采取積極的態度去爭取,能夠關心國家大事。從社會行為角度講,充滿朝氣,易接受新事物,敢想敢干,有一定的開拓精神,但理想主義較濃,易脫離實際。在生活能力方面,逐漸開始追求獨立,但承受挫折能力較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二、體育對大學生社會化的促進作用

1.體育可以增強體質,鍛煉生活技能,促進智力發展。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體的正常生長和機能發展,鍛煉身體素質能促進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提高機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體育中的各種動作源于生存技能、勞動技能以及軍事技能等,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既要從事腦力勞動又要從事體力勞動,所以擁有健康的體魄十分重要。

影響人腦形成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外界刺激因素。后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腦接受的合理刺激越多發育得越快、越完善。體育鍛煉使心血管機能加強,改善大腦供血環境,為大腦提供了豐富充足的營養。體育技能的形成是大腦皮層條件反射的建立和鞏固。人們參加體育鍛煉一方面接受大量的、多樣的信息,另一方面建立條件反射。這些反射的積累有利于新的、更高級的反射的建立,進而為大學生學習和掌握各種技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體育為大學生提供了模擬實踐社會規則和遵守群體規范的機會。社會中的各部分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規則,以約束其成員并促進其健康自然的發展。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律和規則,唯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大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規則意識不強?,F在中國已經加入了WTO,作為未來人才的大學生應不斷增強規則意識,以便我們更好地參與社會,感受經濟全球一體化。同社會大環境一樣,體育比賽中為了體現公平也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如各種體育賽事的規則。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必須在既定的規則中行動,否則不會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可。由此可見,參與體育活動是增強大學生規則意識的有效手段之一。

體育對大學生的群體規范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三方面:第一,群體支柱功能。大學生之所以能因體育結成一個群體并使其得以維持下去,其重要因素就是有大家都認可的行為規范,這是一個體育群體存在、鞏固和發展的前提。群體規范作為群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和行為尺度,支撐著群體按照同一標準朝同一個目標邁進,凝聚著群體成員的理想,這種群體規范對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行為,起到一種精神支柱和理論支持的作用。實踐表明,一個群體的規范越明確越有約束力,這個群體里成員之間的關系越緊密,整個群體就越有凝聚力。第二,評價標準的功能。體育群體規范一經形成就作為一種有形或無形的標準存在于群體成員中,成為成員的行為參照,在比賽中群體成員的行為是否符合群體的要求,往往是以規范的尺度來評價的。第三,行為導向的功能。群體規范行為作為一個目標“指示器”,對群體成員的行為及目標實現起著示范和導向的作用,確定了群體成員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么做,這實際上規定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規范了他們活動的范圍,但是任何確定都帶有一定限定,所以群體規范使成員懂得哪些行為可以積極去做,哪些行為應該自覺克制。這樣,就可使其成員保持行為上的方向性。群體規范的這種行為導向功能,對于大學生社會化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

3.體育是大學生嘗試擔任社會角色的舞臺。所謂社會角色是有特定權利和義務的人。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總要承擔一定的角色,如教師、科學家等,承擔社會角色是社會對人的一種期望。大學生平時都是看書和學習,大部分時間受父母、朋友的影響,很少有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并在活動中承擔一定的角色,而體育活動則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擔任社會角色的機會?,F實中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如朋友或上下級關系緊張等。因此,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努力嘗試擔任一定的角色,增強自己在這一過程中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

體育中的角色是個體因體育而結成的附屬不同社會關系并形成一定的地位,并且這種地位有其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如在一場籃球比賽中有隊員和隊長之分,繼而有前鋒和后衛、中鋒之分,每個隊員都有承擔的角色,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位置任務,比賽中個人如果能完成位置任務就會得到其他成員的認可,體驗努力帶來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運動中的角色培養,使大學生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增強大學生的團體意識,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大學生的社會化是在與社會互動中完成的,是一個不斷與其他社會成員發生關系的過程。離開與他人的合作,社會化是不可能實現的。通過體育運動中的交往與合作可產生人際關系,并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

體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團體效果,即達到團體訓練的效果。團體訓練是指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來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并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團體訓練的形成一般是通過數次小組聚會活動,參加成員相互溝通與交往。其目的是通過彼此啟發、相互接納、支持鼓勵使成員增強自我認知,學會接納他人獲得自信,并在相互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性,促進人格成長。在體育的團體比賽中,大學生會很好地體會如何與人合作,從而取得比賽的勝利,如在足球比賽中只有相互配合、團結一致才能獲勝。

總之,在體育比賽中大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團體合作精神的重要和可貴,進而培養大學生進入社會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并從中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就感。

三、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形成,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1.體育運動對個性形成的主要體現。個性是指一個人在其心理素質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鍛煉和陶冶逐步形成的觀念、態度、習慣、行為,是一個人較平穩的心理素質和社會行為特征的總和。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有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的共性,又有其獨特個性,個性心理的發展對一個人事業發展方向的選擇和成就的大小有很重要的影響?,F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在社會中除了要有過硬的本領外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堅韌不拔的精神。對此,體育有著獨特的作用。因為競爭是體育的靈魂,在運動中每個參與者都要竭盡全力挑戰自我沖破極限。體育運動對個性的形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增強自我意識。體育中的運動學習場面要求人們具有較高的體力和技能,大學生便會有很多機會發現自己體力差和意志薄弱的弱點,同時也會發現自己個性中出色的部分,這有利于正確地認識自己并懂得采用何種方法提高自己。第二,適應群體約束力。個人的某種傾向,常常是在群體中被承認、被評價或被否定。在體育活動中有良好的體力、技能和機智,永遠會受到較高的評價和贊美,反之會受到排斥和忽視。第三,提高主體的積極性。在體育活動中,促進個性發展的過程既要接受來自客觀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又要進行自我意識的調整,更加積極、自覺地去參與,達到增強體質和提高技能的目標。由于反復持續的努力,人們發現自己、了解自己,并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斷向新的高度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與完善。

2.體育運動對心理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我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政策,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使人們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大學生同樣面臨許多壓力,因此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時有發生。此外,從大學生獨有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由青少年向成年過渡的轉變時期,由于獨立性不強,對家庭又有較大的依賴性,對社會的理解過于理想化,難以適應環境的突變,自我認識動搖不定而難以定位,都會對他們內心形成一系列的沖突和矛盾,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過度的壓力會產生各種心理反應,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體育比賽或運動中的參與者通過努力拼搏可以很好地培養其主觀能動性和承受各種壓力的能力,如在跨欄中總是恐懼、畏難,但只要科學合理地掌握技術,再加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信心,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的。體育運動與保守性格勢不兩立,強烈的競爭督促著每一個參與者去創新和變革。在體育運動中,不講門第,不排世系,不序尊卑;在競賽活動中不承認個人身體、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體育運動中最講法制,不徇私情,最講現實。這就要求每一個參與者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投入競爭,從而增強參與者的競爭意識。

四、結束語

人類是在不斷的進步中向前發展的,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的過程,這種傳遞過程并非是簡單的接力,而是升華,是發展。社會需要一大批既能掌握前人傳遞下來的精華又能使之發展的高質量人才,他們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成果,有發明創造能力,這樣的人一般是要經過大學教育才能做到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需要經過大學教育,所以大學期間的社會化顯得尤為重要,也只有經過很好的社會化訓練的大學生才能勝任重要的角色。21世紀的體育特別是學校體育教育正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體育必將在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錦高.青年社會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2]呂樹庭,盧元鎮.體育社會學教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5.

[3]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4]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基于體育與德育的關聯和中職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意義,論述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的路徑和方法,提出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應在不同學習階段采用不同方式滲透德育思想,不僅要教會學生科學的身體鍛煉方法,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運動習慣,培養學生樹立高尚的體育精神、崇高的職業素養等,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中職學校 體育教學 德育 滲透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強調: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兑庖姟访鞔_要求學校體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要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由此可見,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要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培養身心健康的技術人才。體育與德育關系密切,彼此滲透關聯,通過科學設計,能夠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發揮中職體育課堂的德育功效,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德的教育目標。

一、體育與德育的關系

(一)通過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涵養學生思想品德

中職學校體育對學生的德育涵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直接參與體育運動。學生直接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能在活動中提升運動競技能力,從而內化為向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目標努力行動的精神,這種內化于心的追求本質上是思想層面的升華,是做“更好的自己”的直接表達。二是受校園體育文化的間接影響。比如通過校園媒體宣傳報道體育賽事、體育活動等,引發學生對國家、民族以及學校等集體榮譽的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5歲至18歲間,正是血氣方剛的青春期時期,他們內心充滿激情,體育活動的參與性、趣味性、協作與對抗性等對他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體育文化對德育的熏陶和浸潤也較易起到良好效果。

(二)德育在體育競技比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體育除了教會學生專項運動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參與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規則約束意識。學生在賽場上頑強拼搏、遵守規則、尊重對手,依靠并配合隊友發揮積極作用,爭取勝利,這是體育競技項目的基本素養。如果沒有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穩定的心理素質等,體育競技比賽將難以開展。由此可見,要想獲得良好的競賽成績,離不開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中職學校應推進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發揮德育在體育競技比賽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二、中職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意義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要深入挖掘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資源,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中職學校體育滲透德育其實質也就是落實課程思政,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體育競技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具備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精神的天然基因。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授這些競技項目時,要適當講述中國體育事業的輝煌歷史,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我國是怎樣從體育弱國變成世界體育強國的。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中國女排比賽的視頻,讓學生感受中國女排隊員頑強拼搏、團結奮斗的感人肺腑的場面,感受中國女排奪冠登上領獎臺唱國歌時的激動場景??梢?,教師要善于通過體育競賽激發學生愛集體愛國家的情懷,鼓勵學生樹立強化技能學習、增強身體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并自覺做“少年強則中國強吾輩少年當自強”的踐行者。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是企業選人、用人的必然要求。中職學校各個專業應把團隊協作精神、創先爭優意識、工匠精神等寫進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上突出強調職業素養的培養。體育課程是中職學校的公共課程,且每個學期均足時開設,體育課程教學中的許多內容都對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校運會的集體項目,二十人迎面接力賽、跳長繩比賽、三人板鞋和五人背簍拋繡球等都需要團隊成員的積極配合、全力拼搏方能贏得勝利。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和良性競爭作用,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也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耐挫折心理素質

當前中職學校的在校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大多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導致其遇到困難時容易退縮,缺乏解決問題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行動力的養成,更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獨特優勢,通過體育鍛煉和競技比賽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如校運會舉辦的籃球聯賽能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身體素質,以及遇到失敗不氣餒、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品質,為其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四)有利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帶來了國與國之間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密切交流。伴隨著這種廣泛的交流,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文化等逐漸侵入,使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盲目崇拜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塑造。把德育適當地融入日常的體育教學對中職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十分有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五)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中職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提升身體運動技能和素質,要結合品德教育下的綜合素質培養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體育課堂上教師要教育學生,愛惜身體、強健體魄也是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又如在判斷取舍上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日常鍛煉項目。

三、中職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途徑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是零散的、隱性的,缺乏顯性的具體路徑,但體育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較其他課程而言可操作性更強。將德育與體育融合,就要將體育課程中的德育理論化和系統化、具體化。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課時量相對飽和,早間鍛煉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基本固定,因此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可落實、可操作,并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新時代德育的困難,就中職學校而言,還能有效彌補學校德育師資隊伍相對匱乏的困境以及德育工作碎片化的不足。具體來說,可以從早操、體育課堂教學、學生課外活動、各類競賽等方面入手,體育融合德育主要通過開放式的體育教學和運動過程以及滲透式的手法進行,滲透途徑如圖1所示:

(一)利用早操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和惜時守時的觀念

我校開展早上晨會集隊和廣播操、跑步等項目。早操讓學生積極鍛煉身體,有利于學生養成惜時守時的習慣,更有利于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早操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熱愛生活的個性,推進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建設;適量的晨跑運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在早操中盡情享受“一日之計在于晨”的美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開啟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學生整齊劃一的隊列和矯健的步伐是育人活動的體現,還能提醒學生勤奮上進,每一天都堅持做到守時守紀,精神飽滿地迎接每一天的新事物。

(二)利用體育課堂對學生進行責任觀、安全觀、科學觀的滲透

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要求,是教師和學生都要堅持用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對待課堂。因為運動項目直接與學生的身體、學生的安全密切相關,不當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方式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甚至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堂的項目教學對學生滲透責任觀、安全觀和科學觀。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常規教學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等內容。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能否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學常規的嚴格執行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為此,根據教學安排,學校每年新生開學初期就要進行新生軍訓——養成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的習慣,集體做到“快、靜、齊”。要讓學生養成服從命令的習慣,令行禁止,才能逐漸養成紀律觀念和自律性。由于體育項目有一定的風險,倘若態度不端正或者方法不正確,學生有可能在跳躍、奔跑、對抗等體育活動中受傷。為了避免這些損傷,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端正的態度對待每一次訓練、每一項體育活動,尤其是在小組活動或是兩兩配合的活動中,如背摔、跳馬等,要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時要告訴學生,健康的身體源自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不要迷信邪教活動能讓人“長命百歲”的說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崇尚真理的、追求真理的品質。

(三)通過體育規則教學滲透公平意識、安全意識、協作意識、大局意識等

體育能促進學生身心和智力的發展。學??赏ㄟ^組織年級籃球比賽、班級比賽、校運會各種競賽和課堂體測來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和運動水平。這些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賴于專業的裁判員、完善的競賽規則及規范的活動流程。因此,體育教師要教會學生規范的流程和競賽規則,還要選拔培養部分學生裁判員,為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要培養學生裁判的公平意識,幫助他們明確責任與任務,做到公平公正,遵守規則,團結協作。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遵守這些既定規則,從大局出發,各盡其職。這些體育規則和流程的教學及裁判員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公平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通過教授民族體育項目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

體育涉及的范圍很廣。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壯族、苗族、瑤族、仫佬族等12個少數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有豐富多彩的運動項目,這些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廣西不少中等職業學校為傳承民族體育,在各個年級中均開設民族體育項目課程,比如竹竿舞、螞拐舞等。體育教師要傳承民族體育項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不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獨特的德育要素,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品德培養。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積極開展三人板鞋、踩高蹺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項目充分展示了少數民族對力量、速度和耐力的追求以及對團結協作精神的高度重視。此外,我校還開展了背簍拋繡球、跳長繩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蘊含著濃郁的民族色彩,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熱情。

(五)體育課堂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效銜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課外體育活動能夠強身健體、提高心肺功能和加快新陳代謝等,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預防傳染病;其次,課外體育活動能夠有效調節情緒,使學生走出宿舍、遠離手機,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課堂的課外體育活動,形成了一個有共同話題和共同興趣的體育活動團體,是中職生互相學習和感情交流的平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功能多元性的特點,要根據學生素養差異、學校場地條件等,科學安排課外體育活動。良好的運動習慣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表現。體育教師除了上好體育課,還要科學設計課外體育活動,使學生養成參與體育運動的自覺性。

球類運動屬于集體項目,由基本技術和戰術配合等組成,需要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不斷變化、堅持努力才能順利進行,于中職學生而言有較強的吸引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有足球、氣排球、籃球等。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將籃球賽、排球賽、足球賽系統化、常規化,班級之間、年級之間的體育比賽活動不斷,這些比賽和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營造積極陽光向上的校園氛圍。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將周三下午和周五下午列為學生第二課堂體育活動時間,以社團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輪滑社、舞獅社等,還結合班級活動的實際情況,開展道德風尚獎和精神文明獎評比,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推動學校德育建設。

四、體育滲透德育對深化教學改革的思考

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基石,而未來新世界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特征的。全面發展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五育并舉”,其中德育為首,這就要求新時代體育要與德育相融合,要教會學生運動專項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中職生作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國的參與者、建設者,要自覺強健體魄,堅定理想信念。

(一)植入民族文化培養學生情懷

結合地域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體育教學,能讓學生了解本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歷史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國家新的要求,而中職生是國家未來勞動的主力軍,體育和勞動都需要體力去完成,兩者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將兩者有機聯系起來。比如針對汽車專業學生,體育課堂設計設計手提輪胎、地滾輪胎的內容,可鍛煉學生的手臂力量。

(三)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和職業認識

體育教學也要緊緊圍繞培育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宏偉目標展開教學,不能脫離職業性。比如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課,要融入幼兒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等課程,強調學生必須樹立積極向上的形象。他們將來教育的對象為3~6歲的小朋友,他們的形象及內在品質,對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體育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施差異化的內容教學,優化學生的職業素質。

總之,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培養,健全其人格,錘煉其堅強的意志,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等。要進一步發揮體育課堂德育功能,使體育教師深入理解體育課程的德育價值和優勢,推進學校德育改革。新時代中職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體育技能和知識,還要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質培養,培育學生健康的體魄。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爸新殞W校體育滲透德育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團隊在德體融合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為學校實施體育課程思政提供了可實踐的方案,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捷.淺談初中體育課堂和德育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2021(29).

[2]楊倫榮.論體育教學中“育體”與“育心”的有效融合[J].新教師,2021(5).

[3]薛浩,鄭國華.我國體育類課程思政項群化建設的理論邏輯、價值意涵與路徑選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4).

[4]尹清龍,秦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歷程·成就·啟示:以新中國成立70年為視角[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20(3).

[5]張衛東.對中職學校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認識和思考[J].經濟師,2020(5).

注:本文系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18B086);2016年度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圈構建與實踐”(編號:2016MSZ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廖 哲(1978— ),男,壯族,廣西鳳山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體育;歐陽美玉(1982— ),女,漢族,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現就職于廣西商貿高級技工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唐新梅(通信作者)(1982— ),女,漢族,廣西資源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現就職于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軟件技術、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劉穎恩)

體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測驗法,研究了大學生體育學習動機、成就歸因、自我效能感與運動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并建立起相關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的幾個重要的內部因素,內部動機與運動學習效果呈顯著正相關;內部穩定歸因有利于運動學習效果的提高,表現出顯著差異性;三者中以自我效能感的差異性最為顯著,是預測運動學習效果的良好指標;最后針對三者與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的相關性分析結果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運動學習效果

近年來,對運動中的歸因、動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廣泛開展,但有關三者與運動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甚少。文章結合前人研究成果,運用量表和問卷對被試進行測驗和調查,從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三個方面對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程度進行具體分析,研究闡述三者之間的互化效應并建立相互關系模型。認為,良好的學習動機、歸因方式和較強的自我效能感對提高學生運動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強弱是預測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的良好指標。文章旨在為高校體育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手段以及加強對學生心理輔導方面提供借鑒,為能更好地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提供一點思路。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重慶工商大學和西南師范大學二年級非體育專業學生256名,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06名。

1.2測驗方法

1.2.1學習動機量表在借鑒孫煌明和王振宏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編制了學習動機量表[5-6],共包括20個項目,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各有10個項目,量表一致性α系數為0.78。

1.2.2歸因問卷根據Graudells(1980)編制的《成就歸因問卷》修訂而成,共24道題目,分為成功歸因和失敗歸因兩個維度,評分采用迫選法,問卷一致性α系數為0.88。

1.2.3自我效能感量表根據Gibson&Dembo(1984)編制的《教師功能量表》的有關維度編制而成。分為能力效能和行為效能兩個維度,各涉及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取5點記分法,該量表一致性α系數為0.85。

1.3施測明確測驗實施應注意的問題,并組織被試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動機、歸因和自我效能感測驗。測驗完畢,收集所有學生終期體育考試成績,并把大學生體育成績分成較好、中等、較差三組,以此為衡量指標,對結果進行方差和回歸分析。

1.4數據分析對問卷進行編碼,采用SPSS9.0對經過初步整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體育成績水平學生的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方差分析

2.1.1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的相關分析表1顯示,運動學習效果好的大學生比運動學習效果差的學生內部動機強,但三類大學生在外部動機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該結果表明,造成三類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差異的深層原因在于大學生本身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報償等內部動機更強。

2.1.2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與歸因方式的相關分析大學生對運動學習效果的歸因,三組類學生有顯著差異。優生更傾向于運動的興趣、動機和努力,更有自我能力感,歸因傾向于內部穩定的和自我可控維度,與運動學習效果呈正相關,表現出非常顯著差異性。運動學習效果差的大學生更多地體現在不穩定和外部可控性歸因,與運動學習效果呈負相關。

2.1.3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結果分析顯示,無論是在能力方面還是在行為方面,運動學習效果好的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上與差的學生有極顯著差異性,表明運動學習效果好的大學生在體育方面自我效能感強,自信心高。

2.1.4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互化效應的回歸分析以上的分析表明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運動學習效果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那么,三者之間的互化效應對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如何,它們中哪一個影響更大、效應如何?這里對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影響程度的回歸效應進行了分析。體育學習動機回歸系數β=0.254,P<0.001,歸因回歸系數β=0.271,P<0.001自我效能感回歸系數β=0.417,P<0.0001。結果表明,學習動機、歸因對大學生的影響顯著。自我效能對運動學習效果影響非常顯著,在程度上,自我效能最大,動機最小。

2.2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的關系模型如圖1,影響運動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的因素包括成功能力歸因、成功努力歸因、失敗能力歸因、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其中成功能力歸因、成功努力歸因、內在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對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是積極的,呈正相關;失敗努力歸因、失敗能力歸因、外在動機與運動學習效果呈負相關。同時,成功能力歸因、內部動機對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強化作用,失敗能力歸因和外在動機對自我效能感具有是負強化作用,即對自己失敗做能力差的歸因會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從而影響運動學習效果的提高。其原因是當個體在外在動機激發下時容易忽視自身運動能力和努力的作用,因此可能會對運動學習效果、體育興趣和運動能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3討論

3.1內部動機與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呈顯著正相關,外部動機影響較小內部動機主要是以人的生物性需要為基礎,包括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報償等。以上分析結果表明,內部動機是大學生體育學習的主要推動力量。內部動機越強,運動學習效果越好,二者呈正相關。外部動機是以社會性需要為基礎,主要包括外部獎勵,對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較小。其中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的主效應及交互作用對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都很明顯,而自我效能感的主效應較學習動機更明顯,自我效能感的標準化回歸系數比學習動機的標準化回歸系數也高。這說明與學習動機相比,自我效能感是對運動學習效果更有預測力的變量源。

3.2歸因方式影響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水平和期望值研究發現,成功歸因是學生對其學習成功的原因的認識和看法,傾向于把成功看作是自己能力和努力行為的結果,則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自信心,調動主體能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努力的程度,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反之,如果傾向于認為那些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外部因素如機遇、教師的水平、任務難易是自己學習成功的原因,那么就會很少去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體育意識。而失敗歸因則傾向于把學習的失敗看作是外部力量(如教師沒教好)的結果,那么這對學生的體育意識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如果傾向于把學習的失敗看作是努力的結果,則有可能降低或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水平和期望值,從而影響運動學習效果的提高。

3.3自我效能感是預測體育成績的良好指標自我效能感對運動學習效果回歸系數的顯著性表明,自我效能感是運動學習效果的一個良好預測指標。這與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即高學業自我效能的學生學業成績更好[6、7]。由于自我效能感是一種對自己能力有無信心的表征,往往會通過影響學生的動機水平、目標定向、學習投入程度、應付挫折的能力以及心境等因素來影響學業成績。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較多強調自己的無能和任務的難度,且會對學習產生焦慮和恐懼感,從而影響任務的完成。

4結論

1) 造成大學生運動學習效果差異的原因在于大學生對體育學習本身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報償等內部動機的強弱。2) 運動學習效果優差生之間對運動能力的歸因存在顯著差異,優生更傾向運動的素質能力歸因,歸因更傾向于內部的穩定的和自我可控維度。3) 自我效能感與運動學習效果的相關性最為顯著。自我效能感越強,體育學習動機就越強,自信心就越高。4) 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三者對運動學習效果的影響,自我效能感最強,動機最小。

參考文獻:

[1] Harter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Competence,Affect,and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Within Classroom:Processes and Patterns of Changes.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A social-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M].Edited By Boggino & Pittm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2:120-136.

[2] Shunck DH.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Competence Through Self-Regulation of Attribution.No.26 APA Presentation Paper,August[C].New York,1995.

[3] McAuley E,Duncan TE,Russell D.Measuring causal attribution on:the revised Causal Dimension Scalc(CDS-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1ogy Bulletin.l992,18:556-573.

[4]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Englewood diffs,NJ:Kentile Hall,1986.

[5] 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103-112.

[6] 王振宏.初中生學業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系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9,15(1):57-59.

[7] 楊心德等.初中生的自我有效感及其對學習目標的影響[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9(3):42-46.

上一篇:教學案例下一篇:美術教學反思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