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

2023-03-17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第1篇

從經濟學角度來對媒介產品進行分析,可以了解某一媒介產品在市場中的優勢和劣勢,明確影響其進入市場的因素,預期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從而可以確定所要采取的相應策略,更好的適應市場競爭,贏得市場的主動權。

一、產品和媒介產品

產品,是指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物品和勞務。媒介產品是指媒介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能滿足媒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媒介產品是一種精神產品。廣義的媒介產品包括新聞版面、文字版面和廣告版面、節目和廣告時段。狹義的媒介產品指報紙、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報紙、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為受眾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娛樂服務、提供各門類知識,受眾付出時間和注意力來獲得讀報、收看(聽)節目。由此看出,媒介產品作為產品,首先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其價值是通過滿足受眾的需求來實現的,這是媒介產品的自身要素;其次,媒介產品跟其它產品一樣,要實現其價值,必須投放到市場,在市場的指揮下進行流通,這是媒介產品的外部要素。

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媒介產品分為三個層次:

1.媒介產品的核心

指媒介產品提供給受眾的需求和滿足,而不是物品的實體。比如,購買報紙不是為了得到一份經過印刷的紙張去用來包東西或用來練毛筆字,而是從中得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和消息,滿足讀者信息文化需求。

2.媒介產品的形式

指受眾在市場上購買的媒介產品物質實體,包括產品外形、包裝、特征、色彩等。它們雖然不涉及產品的實質,但當產品的形式和內容協調一致時,就會給受眾帶來更大的滿足。如電視專題欄目片頭的設計,就很重視運用一些電腦特技手法予以“包裝”。

3.媒介產品的延伸

指整體產品提供給受眾的一系列附加價值,包括分發、安裝、維修和品質保證等售后服務項目。如有線電視臺為電視觀眾安裝接收設備,報社按時送報上門等。

二、媒介產品定位分析

經濟學中的產品定位是企業對選擇怎樣的產品特征及產品組合以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決策。媒介產品的定位是指生產開發相應的媒介產品去實現占領某一細分市場目標的過程。

1.媒介產品定位的具體要求

首先,媒介組織要通過生產過程中對媒介產品特定功能的開發,在營銷過程中強化媒介產品的定位訴求,培育和發展這一媒介產品穩定的受眾市場,確立自己在媒介市場中的位置。

其次,媒介產品的定位應該與媒介產品特定的使用功能和服務功能相適應。

再次,要以市場為導向對媒介產品進行定位分析。企業要圍著產品轉、產品要圍著市場轉,市場要圍著消費者轉。這一經營管理的經驗之談,對于媒介也是完全適用的。此外對媒介產品的定位分析還要考慮到各種市場因素。主要包括:受眾市場的需求狀況、受眾市場的規模、消費能力的大小、市場的穩定性、對媒介產品價格的反應、媒介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以及受眾市場的發展潛力等。

2.基本內容

一般說來,媒介產品定位應該包括如下基本內容:

(1)基本產品類別定位。即生產什么大類的基本產品來滿足定位市場的需求。就媒介產品而言,也就是對一定區域、一定層次的受眾市場提供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等產品及服務。

(2)基本產品檔次定位。一種媒介產品要想滿足各個層次、各個方面消費者(受眾)的需要幾乎是不可能的。媒介組織應該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生產開發專門適合與某一層次消費者特別需要的媒介產品。比如說同是時尚類雜志的《世界服裝之苑》與《上海服飾》。前者定位于都市白領、管理階層、私企老板等文化程度較高、經濟實力較強的女性讀者,內容和廣告大多被頂級服裝品牌、高檔化妝品等奢侈品所占據;而后者定位于大眾消費者,內容和廣告大多為國內或合資的服裝及化妝品品牌。兩中雜志的檔次不同,讀者定位不同,但影響力和發行量的表現都有不俗表現。

(3)基本產品構成定位。即在產品的組成上應該如何決策,同樣一類產品,但產品構成可能有較大區別。比如說同屬央視二套的娛樂性益智節目,《開心辭典》和《幸運52》其節目編排和基本形式就有很多不同。

(4)基本產品功能定位。即所選擇的基本產品應該對消費者具有哪些基本功能。一般來說,媒介產品具有四種功能,即監視環境功能、協調關系功能、傳遞遺產功能、提供娛樂功能。

(5)產品寬度和深度定位。即產品品種﹑型號規格構成如何。拿中央電視臺視的各個頻道來講,每個頻道的深度定位都是不同的。一套綜合頻道的節目類型多,包括新聞、文藝、體育、影視等,各個節目的深度當然不盡相同,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新聞頻道、經濟生活頻道的節目類型大多針對文化水平、經濟層次、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階層的觀眾的制作的,具有一定的深度;少兒頻道針對少年兒童的特點,形式活潑,寓教于樂;電影頻道中有懷舊的經典國內外老電影、有革命教育類的電影、有娛樂性比較強的國內外大片、也有藝術性很強的類型電影等等,類型不同深度也不同。

(6)產品價格定位。舉例來講,現在中國的報業競爭異常激烈,已經進入了厚報時代,大多數報紙的定價往往要低于其制作成本,要依靠廣告收入來贏利或維持收支平衡,這里的價格決策就顯得尤為重要。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應用SWOT分析方法對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討論,結合普洱實際提出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創新機制,典型示范;培育龍頭,開拓市場;強化科技,完善服務;拓寬融資,加大投入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普洱

Research on Under-fores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WOT Analysis of Puer City

LI Rong1, YANG Jing2, DING Cheng-jun1

(1.Puer City Forestry Bureau, Puer Yunnan 665099; China; 2.Yunnan Tropical Crops Vocational College, Puer Yunnan 665099, China)

林下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林業生產方式和經濟現象,目前全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在生產實踐中,各地對林下經濟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專家對此也有不同的見解。但就一般而言,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如林下種植草果)、養殖業(如林下養雞)、采集業(如采集野生菌)和森林旅游業(如生態旅游)的總稱。林下經濟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1]。林下經濟具有發展模式多、就業容量大、從業門檻低的顯著優勢,是林地承包到戶后農民發展林業的首要選擇和重要內容。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林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下經濟發展是保護森林資源、實現綠色增長的迫切需要,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成功實踐,是全面深化林改、鞏固林改成果的重要途徑。

1普洱林下經濟發展概況

林下經濟是普洱市林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普洱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理念,遵循“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原則,努力探索不砍樹也能致富的路子,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為重點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格局,實現“生態受保護,產業得發展,林農得實惠”的目標。據有關數據,截止2012年底,普洱市累計發展林下藥材、林下蔬菜種植面積達0.744 6萬hm2;林下動物養殖基地19.006萬hm2,養殖規模353.5萬頭(只);累計發展林下采集面積達4.533萬hm2,采集2.04萬t;共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224個,林下經濟開發公司41家;全市規模經營養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達28戶;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66.3億元。涉及農民近18萬戶,從業人員約30萬人,林農來自林下經濟的經營收入占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林下經濟逐步成為普洱市林業經濟新的增長極和林農增收的主要產業。但是,普洱市林下經濟總體上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2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SWOT分析

2.1優勢分析

2.1.1獨特的區位優勢

普洱“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86 km,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全境,有國家級一類水路口岸思茅港,國家級二類口岸孟連及18條邊境通道。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推進、昆曼大通道的全線貫通、泛亞鐵路中線的建成,普洱將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黃金前沿。獨特的區位條件為普洱林下經濟發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2.1.2良好的環境

普洱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享有“綠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綠洲,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全市海拔在317~3 370 m之間,海拔高差大,土壤差異小,有機質含量高,含石低,最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全市常年受印度洋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屬于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20.3℃,年無霜期在315 d以上,年降雨量1 100~2 780 mm,負氧離子含量在七級以上。良好的自然環境為普洱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2.1.3富集的資源

普洱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產工業基地。全市林業用地327.81萬hm2,占土地面積73.9%,居全省各州市之首;森林覆蓋率為68.7%,高于全省12.3%;活立木蓄積量2.69億m3,占全省活立木蓄積15.0%。普洱是云南“動植物王國”的縮影,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1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縣級自然保護區9個,保護區面積達12.84萬hm2,占林地面積3.9%。境內有高等植物352科1 688屬5 600種,竹類42種,動物1 496種,屬國家保護珍稀植物58種,動物36種;有鳥獸470種,兩棲爬行類46種,昆蟲980種,屬國家保護獸類16種、鳥類16種,兩棲爬行類4種。還有豐富的水果、藥材、香料和花卉資源。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普洱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多種選擇。

2.1.4成功的經驗

近年來,普洱市試驗性地推出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一般公益林中開展林下珍貴藥材、森林蔬菜種植、野生動物養殖項目,從試驗的情況看該模式“近期得利、長期得林”和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效果顯著。林下種植主要發展石斛、重樓、草果、八角、砂仁、茯苓、燈臺葉等生物藥業和刺五加、甜菜、香椿、樹頭菜、刺包菜等野生菜。林下養殖主要發展野豬、豪豬、竹鼠、天鵝、麂子、梅花鹿等野生動物馴養和牛、羊、雞等畜禽。林下采集加工主要是奶漿菌、大紅菌、牛肝菌、雞縱和黑木耳、靈芝、香菇等野生菌。建成了以思茅為代表的仿野生石斛種植基地,以景東、景谷為代表的林下黑山羊、烏骨雞養殖示范基地,以瀾滄為代表的林下草果種植基地,以鎮沅為代表的林下重樓種植基地,以思茅為代表的林下野生菌采集集散地。成功的實踐經驗為普洱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信心。

2.2劣勢分析

2.2.1認識不足

干部群眾對林下經濟發展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不足,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認為林下經濟潛力小,回報不大,砍樹賣錢的思想意識濃,缺乏森林空間和林地立體復合生產經營的思考。

2.2.2規模比較小

受項目、技術、風險、市場、基礎設施等諸多因素制約,大資源、小產業仍然比較突出,大市場、小生產比較明顯,林下經濟發展處于低層次、低水平,產業鏈短,工業增值少。與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森林資源反差大。

2.2.3龍頭帶動不足

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場信息掌握不多,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市場營銷方式落后,資金投入不足,對精深加工產品的調研和挖掘力度不夠,技術創新能力較低,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粗放。

2.3機會分析

2.3.1云南橋頭堡建設戰略機遇

在《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把云南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以普洱等城鎮為載體,重點發展以農林產品深加工、生物產業等為主的產業集群;重點建設以中藥材等為特色的工業原料基地;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業和林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普洱市發揮自然生態和資源環境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重要的特色生物產業、清潔能源、林產業和休閑度假基地[2]。因此,從國家層面看,普洱發展作為林產業和(特色)生物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林下經濟必將有廣闊空間和遠大前景。

2.3.2國家林業局與云南省政府戰略合作協議機遇

國家林業局在與云南省政府簽署的《加快林業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中明確提出,支持普洱市建設特色生物產業、清潔能源、林業產業和森林生態旅游基地,確保云南省生態安全、興林富民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省委、省政府將全力以赴抓好協議中明確的有關事項的落實,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等建設。因此,從省部級層面看,普洱發展作為林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林下經濟必將有廣闊空間和遠大前景。

2.3.3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機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著力培育特色生物產業、清潔能源、林產業和休閑度假4大基地,圍繞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目標,把普洱建成綠色發展國家級平臺,建成綠色健康幸福的家園,建成欠發達邊疆地區實現與國家同步小康的發展典范,成為美麗中國的縮影。今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正式批復同意普洱市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因此,從市級層面看,普洱發展作為特色生物產業和林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林下經濟必將有廣闊空間和遠大遠大前景。

2.3.4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機遇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推進專業合作組織和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著力加強科技服務、政策扶持和監督管理,促進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為實現綠色增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3]。2013年,云南省政府在全省林下經濟發展工作會議上明確,要加快林下經濟發展,通過開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果采摘、森林景觀利用等,提高林地利用率,把林下經濟產業建設成為促進生態保護、農民增收、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努力實現生態得保護、產業得發展、林農得實惠的目標。因此,從政策角度看,普洱發展林下經濟必然有廣闊空間和遠大前景。

2.4威脅分析

2.4.1缺乏科學規劃

目前,普洱市尚未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不能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具有宏觀性、方向性、指導性的決策依據。各縣(區)林下經濟發展仍然處于一種盲目的、自發的狀態,不利于在全市范圍內整合資源和合理布局,以做大做強林下經濟。

2.4.2科技支撐力弱

科技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大多數林下經濟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發展技術含量低。林下經濟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低,產品科技含量低。與科技等部門協調聯動和通力合作不夠,科技“領唱”作用發揮不好。

2.4.3發展資金不足

普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屬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財政自給率低,缺乏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涉足林下經濟發展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抵押物有限,融資難、資金短缺越來越成為企業向規?;l展、集約化經營的瓶頸。

3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戰略選擇和建議

3.1發展戰略選擇

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不僅具有良好的內部優勢,還有良好的外部機遇,在最優的SWOT戰略組合選擇上應側重SO戰略,同時兼顧ST戰略。雖然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內部劣勢和外部威脅,但是這些劣勢和威脅在一定條件下或在一定時期內是可以緩解或甚至解除的。普洱市要充分利用自身優良的自然條件,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市層面相關和政策帶來的機遇,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3.2發展建議

3.2.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分區域確定符合實際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除特種用途林、水源林、城鎮面山和重要公益林外,宜林則林、宜藥則藥、宜畜則畜、宜游則游,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形成林下種、林間養、林里采、林中游的發展格局。

3.2.2創新機制,典型示范

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讓廣大林農共同參與發展林下經濟,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密切農企關系,完善鏈條聯結。建設林下經濟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通過典型示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步伐。

3.2.3培育龍頭,開拓市場

積極引進和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原產地申報、商標注冊和無公害產品認定力度,鼓勵發展精深加工,拉長、加寬、增厚林下經濟產業鏈,精心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品牌產品,切實提升林下經濟發展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引導產銷銜接,建立普洱林產品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積極開展直供直銷、代理配送、連鎖經營、農超對接等現代物流,不斷提高林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3.2.4強化科技,完善服務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林下經濟優勢品種的研究和開發,加快構建成科技服務網絡,切實加強林下經濟技術指導。積極搭建農民、企業、合作組織與科研院所和技術推廣單位合作平臺,加快良種選育、病蟲害防治、林下采集、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先進實用技術轉化和科技成果推廣,形成產、學、研、推四位一體的林下經濟科技服務體系。強化專業人才培養,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掌握林下經濟生產技能。加強林下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和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確保林下產品質量安全。推進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建設,為農民提供林權評估、交易、融資等服務,發揮專業協會、中介組織的政策咨詢、信息服務。

3.2.5拓寬融資,加大投入

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逐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農民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 000萬元建立市級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整合發改、財政、水利、農業、商務、林業、扶貧等部門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支持。積極開展林權抵押、林農小額信貸和農民聯保貸款等業務,簡化手續,適當擴大貸款范圍。引導林地、森林資源作為林業資產,根據權屬關系,分別以租賃、承包、轉讓、合資、合作等形式,發展林下經濟。

參考資料:

[1]奉欽亮,覃凡丁,陳建成.基于SWOT-AHP的廣西林下經濟發展戰略選擇研究[J].林業經濟,2011(11):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國發〔2011〕11號)[EB/OL].(2011-11-03)[2013-11-30]. http://www.gov.cn/zwgk/content_1985444.htm.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EB/OL].(2012-08-02)[2013-11-30]. http://www.gov.cn/zwgk/content_2197041.htm.

[責任編輯:鄭德勝]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第3篇

2006年以來的4年,是長沙市工業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比較優勢日益突出的時期。4年間,長沙工業牢固把握國家宏觀調控、全球金融危機等歷史性戰略機遇,突出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規模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夯實抗擊風險、謀求發展的基礎,初步形成長沙支柱產業與潛力產業的規模優勢與個性特色。

隨著國家把“調結構、轉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長沙工業充分發揮“先調、先轉”先發優勢,借勢發力全面突破;在城市競爭格局中呈現“一步領先、步步超前”的結構比較優勢。今年上半年,長沙市規模工業在國內率先實現由“政府主導型復蘇”向“市場拓展型增長”的根本性轉變,進入中心城市工業發展首發陣容。

一、金融危機前

2006—2008年,長沙市形成了具有長沙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優勢,初步打造工業經濟三大支撐體系:其一是培育了一批綜合競爭實力較強的優勢品牌企業,如:中煙、湘涂、麗臣、夢潔、加加、振升鋁材、同心實業、金生煙花;其二是依托研發優勢孵化出了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支柱企業,如:以中聯、三一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業,以杉杉、瑞翔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威勝電子、金杯電工為代表的輸送變電產業,以楚天科技、千山藥機為代表的藥品機械產業等;其三是以市場為餌,充分發揮中部地區內陸市場輻射面廣的特點,引進了一批知名企業,如:北汽福田、旺旺集團、娃哈哈等。正是依靠這批骨干企業,長沙工業有了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和寬松的回旋余地,形成了長沙經濟的固有特色。

(一)發揚國企改革成果,以增量盤活存量

長沙的市屬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在國內一直走在前列。到2006年底,市屬國有企業累計完成改制論證批復176戶,理順職工勞動關系12.5萬人,占市屬國有企業人數的87%。2007年,市屬國有企業產值在全部工業產值中的比重下降到不足1%,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先行一步的改革釋放了長沙工業的沉淀產能,大大提高了現有產業資源的市場配置效率,為長沙工業“調結構、轉方式”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

引進、兼并、重組、重建是長沙市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力,也是產業集群形成的關鍵推力。長沙通過推動中聯收購湖機、重組并購浦沅,中水收購華泰,鼓勵三一、山河智能廣泛利用國企資源迅速做大做強,才有工程機械產業在全國的迅速崛起;通過推動長沙汽制與長豐合資,促成湖動與北汽福田的合作,德國博世收購中汽長電,推動三湘客車改制為美的并購打好基礎,為汽車產業發展搭建基礎平臺,才有今天優強項目的落地與產業的騰飛;通過引進培育國科廣電、威勝電子,才有今日電子信息產業的初具規模;通過支持經閣、振升高檔鋁材改造,扶植晟通科技、金龍銅業、博云新材的新建,才有今天新材料產業的來勢喜人??傊?,企業間的高效整合與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為長沙市進一步“調結構、轉方式”搭建了寬廣的舞臺和扎實的載體。

(二)扶持優勢企業,調整產業結構

近年,長沙重點扶持反映工業綜合實力的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等重工業,從政策與資金上予以傾斜,全面加以引導,重工業比重逐年上升,重工業規模工業產值由2005年的585.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3.1億元,在規模工業中的比重由60.2%提高到63.8%。合理的輕重工業結構是長沙近幾年高速發展,在2008年全國經濟驟然降溫時仍能保持了穩健加速態勢的主要原因,是長沙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堅實基礎。

(三)加強市場對接,調整產品結構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長沙工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快,部分工業產品已主導國內乃至國際同類產品市場。從主要產品產量看,傳統制造產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支柱產業的工程機械類等新興工業產品從無到有,從優到強。產品營銷網絡的擴大及產品結構的升級給長沙工業的“調結構、轉方式”提供了堅實的市場保障和最為重要的內生力量。

二、金融危機期間

金融危機期間,長沙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與正確判斷,以及企業家的苦心經營與實干精神,促使長沙工業在逆境中把握機遇,創造出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長沙效應”與“長沙現象”。長沙經濟的產業格局就是在2008年底從三二一變為二三一的,而在第二產業中,工程機械 “一業獨大”的高風險格局在危機中悄然改變。隨著比亞迪、菲亞特落戶長沙,長沙市汽車產業異軍突起。

(一)以擴張滲透促行業壯大,龍頭企業“走出去”并購境外企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2008年3月,中聯重科以一系列的收購行為,尤其是對意大利CIFA的收購,實現了跨越式成長。16年來,中聯重科完成資產由50萬到100億的跨越,都圍繞以工程機械行業的多元化、規?;c國際化為主題擴張發展,這也正是長沙市多年結構調整一直堅持不懈的方向。

可以預見,以中聯、三一為代表的長沙工業優強企業在未來3—5年將實現其 “核裂變”目標——以產品組團為基礎,以品牌、技術和資產為紐帶,鏈接國際國內同行業知名企業,裂變出多個專業子公司;通過持續的“裂變”,長沙將打造出國際化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二)以研發投入帶企業升級,以技術超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三一重工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諸多難題,將加大技術創新,引領行業提高總體技術門檻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獨特手段:在研發方向上,順應世界潮流,確立了節能環保的創新主題;在研發制度上,進行大刀闊斧的制度創新,將研發過程質量控制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三一重工近10年來不斷增強研發水平、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創新,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實現了自我突破。

(三)以市場拓展增強發展基礎,骨干企業突破原有市場桎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金融風暴對長沙工業品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面對困境,廣大企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與營銷方式,運用多種手段開拓市場成功突圍。2009年初,中聯、三一兩家龍頭企業在出口市場萎縮6成以上、房地產市場下降5成以上的形勢下,憑借品牌、資金、人才等資源優勢,把握重點工程建設的市場機遇實現戰略調整,2009年上半年,企業已實現8成以上的產品針對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市場,生產逐月加速的目標;山河智能在壓樁機、小型挖機等針對房地產及出口市場的主打產品訂單大幅萎縮的形勢下,果斷調整部分產能,主攻旋挖鉆機,成效顯著。企業生產逐月回升,由一季度負增長12%,到1—5月的基本持平,再到1—8月的增長17%。正是通過金融危機的磨練,長沙市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空間迅速打開。

(四)增量帶活存量,優強項目落地形成的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2009年以前,長沙市汽車產業的發展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尷尬狀態,而這一切隨著幾個優強項目的落地而迅速改變。2009年7月,比亞迪公司以6000萬元的低成本收購我市停產多時的美的客車,由此拉開了我市汽車產業新的發展序幕。比亞迪等優強項目在進一步優化長沙工業結構,增強發展后勁的同時,對中小企業提質擴規的倒逼作用明顯,從而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進程明顯加快。

由此,長沙汽車產業的發展基礎呈現“六大優化趨勢”:一是以博世、磐吉奧、日立電器為代表從事高端產品配套的企業,受本地主機企業及國內市場巨大需求的刺激,加大項目投入并依靠其成本控制能力及品牌優勢,開發不同價位產品,主動適應國內主機企業各類需求。二是以義和車橋、曉光模具為代表的優質配套企業,針對現有產能不足及未來本地需求可期,迅速籌措資金擴大現有產品產能并拓寬產品種類。三是二級配套企業在高端外來企業的帶動下,競爭力迅速提高,進軍國際市場。四是長沙市部分原有的土生土長的企業,由于成本控制、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壓力,利潤空間及市場份額急劇下降,“被逼”加大投入,滿足日益“苛刻”的主機企業需求。五是其他行業的企業,受大項目的預期商機吸引,依靠其在其他行業多年從事高端配套的沉淀要素,轉型涉足汽車產業。六是以道依茨、住友輪胎為代表的國內外核心龍頭企業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長沙汽車產業發展情況,為來長產業投資積極調研。

(五)存量盤活增量,外來企業與本土企業兩度“聯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2009年,金融危機加速了長沙市家電行業的結構調整步伐。華良(中意)收購伊萊克斯后,借助其先進的管理水平及營銷網絡,實現了“1+1>2”的戰略目標,一直延續著50%以上的高速增長,目前企業與格力、康佳、TCL等企業接洽,著手強強聯合、戰略合作,實現其第三次騰飛。

(六)全面引進外地優勢資源,提升生產要素整體水平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長沙市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通過實施人才引進戰略、技術引進戰略、裝備引進戰略等措施,不斷增強發展后勁,從根本上增強全市工業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在人才引進上,2009年上半年相繼出臺和公布《長沙市引進國際高端人才3年行動計劃(2009—2011)》、《長沙市引進儲備萬名優秀青年人才工作計劃》,力爭把長沙打造成為現代化人才集聚中心和創業基地;在技術引進上,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企業引進核心技術與關鍵共性技術,對關鍵技術產業化、關鍵部件國產化給予補助和獎勵,支持企業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對于裝備引進,出臺了《關于對引進和購買先進設備進行補助的實施細則》,支持企業引進購買發達地區轉移、轉讓、閑置先進設備,鼓勵企業提高裝備水平。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

2009年下半年,長沙市工業經濟形勢迅速回暖,在原有市場快速升溫與新拓市場有序推進兩個方面的作用下,企業訂單總體狀況達到歷史最優水平,企業信心進一步加強,產銷形勢極其火爆。2009年,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列全國27個省會城市前三位;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在全國35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7位,在27個省會城市中位列前十。

2009年底,長沙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提出由前三年“大抓工業”向后三年“抓大工業”的戰略轉移,由此拉開“大工業時代”的序幕。2010年,在中央“調結構、轉方式”的統一指揮下,長沙將“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作為今年工業經濟的根本任務,牢牢把握又好又快、率先發展的主題,緊緊扭住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全力做好市場開拓、要素保障、產業升級、園區招商、項目投入、科技創新六篇文章,掀開長沙工業新的篇章。

今年二季度,在國內政策效應減弱,各中心城市規模工業季度增速較一季度快速回落的背景下,長沙工業實現個性化“高走”態勢,當季增速達到35%,較一季度提高4.7個百分點,成為全國中心城市中“季度增速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提前回歸運行常態。由此,長沙規模工業增速在27個省會城市中的排位,由一季度的11位迅速提升到第6位,連超5個省會城市,在中心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比較優勢盡顯。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第4篇

高品質化策略

要實現農業高效,必須實現農產品優質,實行優質優價、高產高效原則,把引進、選育、推廣優質農產品作為搶占市場的一項重要營銷策略,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后生產技術,以智取勝。

低成本化策略

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實行“低成本低價格”策略,領先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減少生產費用投入,提高產出率;要實行農產品的規?;?、集約化經營,努力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價格,求得經濟效益。

大市場化策略

農產品銷售要立足本地,關注身邊市場,尋求銷售空間,開辟空白市場,搶占大額市場。開拓農產品市場,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實行產品市場營銷策略,定準產品的銷售地域,按照銷售地的消費習性,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多品種化策略

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生產品種的多樣化,一個產品不僅要有多種品質,而且要有多種規格。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生產適銷對路的各種規格的產品。實行“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大規模”策略,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開發全方位的市場,化解市場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反季節化策略

因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與市場需求的均衡性的矛盾帶來的季節差價,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要開發和利用好這一商機,關鍵是要實行“反季節供給,高差價賺取”策略。實行反季節供給,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實行設施化種養,使產品提前上市;二是通過儲藏保鮮,延長農產品銷售期,變生產旺季銷售為生產淡季銷售或消費旺季銷售;三是開發適應不同季節生產的品種,實行多品種錯季生產上市。

土特化策略

近年來,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轉向崇尚自然野味,熱衷土特產品。為此,要搞好地方傳統土特產品的開發,發展品質優良、風味獨特的土特產品以搶占市場,適應市場需求。

加工化策略

發展農產品加工,既是滿足產品市場營銷的需要,也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需要,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潮流。世界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品占其生產總量的90%,加工后增值2-3倍;我國加工品只占其總量的25%,增值25%,農產品加工潛力巨大。

標準化策略

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著國外農產品的強大競爭,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加快建立農業標準化體系,實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經營。制定完善一批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形成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的農產品爭創名牌,搶占市場。

名片化策略

市場營銷產品論文范文第5篇

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問題是農業中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以永豐辣醬為例,從價格,產品,促銷和渠道等方面探討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創新之道,以期提高其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從而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脫貧貢獻,并且給同類產品銷售促進提供可參考的建設性方案。

我國是一個特色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目前很多貧困地區都在致力于發展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并利用特色產業為龍頭,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從而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增加貧困戶收入,實現產業扶貧和脫貧,利用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扶貧,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一、永豐辣醬現狀及背景

雙峰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不發達,社會沖突與矛盾顯著,青壯勞動力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永豐辣醬是湖南省雙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完善的生產工藝。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于當地企業不注重技術創新等種種 原因逐漸衰落,被以“老干媽”為代表的辣醬品牌占據市場份額而超越。就目前永豐辣醬整個產業而言,其在銷售、儲藏、加工等多方面存在困難,以及長期以來難以實現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經營等,導致永豐辣醬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對永豐辣醬的營銷模式構建進行全新的探討。

二、永豐辣產品營銷策略創新

本文內容主要從永豐辣醬的價格,產品,促銷和渠道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

(一)價格層面

1.降低產品成本的設計方法。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成本低廉、質量保證和供貨及時。對產品設計方案進行科學的技術經濟行評價,實現設計方案的綜合優化,才能產生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傳統的永豐辣醬在價格方面與同類產品相比并不占優勢,主要原因在于原料和中間環節成本較高。所以生產銷售質優價廉的辣醬絕不僅是原料的節省,從原料的種植到送到消費者的飯桌上流轉的過程中,都有降低成本的設計需求,每一個要素緊密相連。

2.從管理方式上降低成本。如今的企業競爭不僅拼技術,發明方面的創新,管理層面的創新也不可忽視,永豐辣醬企業形成好的管理運營模式可有效及時掌握市場動態,把握競爭對手信息,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使產品價格更具有彈性,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

(二)產品層面

1.開拓新市場提升消費者品牌認同感。目前國內調味醬市場品牌多達數百種,競爭激烈,初期單純依賴傳統市場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同的突破,當然也不能完全脫離食品的屬性范疇。根據前期的調研和產品組合的大膽嘗試,永豐辣醬企業可以將目光放在家庭調味品之外的市場,如戶外旅行市場,基于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開發出即食類、“多功能水壺+辣醬”等適用于旅行者攜帶的產品。后期也可以根據市場反響,對產品的口味和功能性進行改造升級。但是,消費者對于品牌進入新市場需要接受的時間,原本牢固的產品形象通過廣告媒體的宣傳愈加深刻。

2.辣醬產品本身創新研究。對辣醬口味,營養成分和包裝等方面進行研發,比如從現有產品種類推出適應消費者的新口味;推出符合大眾審美和滿足個性需求的新包裝;研發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對辣醬營養成分的需求等。

(三)促銷層面

1.目標消費人群的定位與落實?!爱嫲腥菀状虬须y”,永豐辣醬的消費人群不單只有家庭用戶,范圍較廣,實施起來容易顧此失彼,因此需要落實精準的目標人群定位,實現有效促銷。

2.基于用戶感知的“體驗式”營銷。通過看、聽、用和參與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和行動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如星巴克真正的利潤所在便是“體驗”;永豐辣醬也需要探究在包裝,食用等方面關注客戶的視覺與味覺。想客戶所想,思客戶所思,抓住服務的細節,給消費者溫馨的購物體驗。

(四)渠道層面

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的渠道整合。在互聯網這個時代大背景下,永豐辣醬企業需要運用網絡技術貫穿至永豐辣醬的生產、流通和經營環節,以提高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如通過智能系統實現生產自動化以及規模生產;建立產銷信息對接平臺;利用大數據精準抓住目標客戶等等。

三、結語

在大量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發展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永豐辣醬企業可以借鑒其它地區的經驗,結合自身現狀從產品、價格、促銷和渠道四個方面進行創新探究,使其適應時代發展的個性,并更好地切合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為實現當地辣醬產業脫貧做出貢獻。(作者單位為湖南省衡陽市南華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

上一篇:服裝市場營銷論文下一篇:營銷專業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