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市場學論文范文

2024-04-02

市場學論文范文第1篇

第二,中國銀行的結構與所有制結構脫節,本來銀行結構應該大致反映整個國家的所有制結構,但是中國的銀行基本上是國有制銀行,還是國有制為主體。比如我們現在非公有制經濟至少占30%,但是非公銀行占比重很小,主要還是國有銀行壟斷,公有制的壟斷地位基本沒有變化,四大銀行在金融資產方面占據壟斷地位,基本排斥民辦銀行、非公銀行。目前已經有三個上市了,但是這種上市也沒有改變銀行的結構,民辦銀行數量很少、很有限。股份制銀行實際上只有一家是通過非公有制經濟集資的,它就是民生銀行,其他13家股份制銀行基本上以國有制為主。所以說,這些所謂商業銀行也基本上還是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就是民辦銀行也不是完全民辦的,形式上民辦,實際上公辦,行長人民銀行派,基本按照國有銀行來運作,不同就是高管人員的工資突破國有銀行的框架和標準。中國辦一個民辦銀行非常困難,民生銀行、天津渤海銀行,中國好多地方辦銀行批準很困難,對辦銀行嚴格監管是很必要的,但是基本很難辦是不對的,銀行的結構和整個經濟結構脫節。

第三,銀行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銀行自主權相對比較小,最主要的是利率市場化,商品90%市場化了,除了少數公用事業的費用是政府制定外,絕大多數商品價格都市場化了。利率是貨幣的價格,但是利率國家控制很嚴格,基本上是國家定價,市場化率比較低,銀行很難通過調節利率的形式來調節信貸的規模和信貸的方向。

第四,銀行的內部運作機制包括人員的任命,基本上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所以這幾年銀行的問題很多歸根結底和這個有關。銀行工作人員反差很大,工資很低,權力大,運用的資金數量很大。中國銀行管理人員和國外管理人員工資反差很大。另一方面,政府公務員和銀行工作人員反差大,銀行干部工資很高,公務員工資很低,銀行待遇是矛盾的產物。不僅是銀行和國外比較很低,就是和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也比較低,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老總相比較很低。內部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基本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使得人才大量流失,使得在業的人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這也是一個問題。

第五,由于政策性的影響,好多銀行的不良資產很多,銀行不良資產有多少呢?已經幾次轉移了,1999年,轉1.4億給資產管理公司,工行上市前2萬多億,最高時不良資產占25%,外國說45%,這幾年雖然有所降低,但是降低的方式是多樣的,降低不良資產歸根結底要政府財政來補貼、沖銷、買單,金融資產大量增加,說明銀行資產質量不高。

第六,銀行的盈利能力很差,工商銀行全世界銀行排名第三,但是利潤非常低,每人平均的工資量和每人平均的獲利能力很低,比國外的大銀行低得多,所以中國的金融行業存在問題不少。

第七,中國的金融行業缺乏配套設施,比如資本市場比較發達,期貨市場不太發達。本來資本市場要發展,期貨市場也要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對外經濟占很大比重,對外經濟的依存度已經達到80%,這種情況下國際期貨市場對經濟發展意義十分重要,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緩慢,因此在中國期貨市場上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能力、功能很低。

第八,中國在體制上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國外資本、保險、銀行、信托綜合經營綜合管理,中國實行分業管理,使得金融資產不能夠綜合利用,加大運營成本,降低了運作的效率,削弱了經濟效益,這個問題當年提出來的時候,中國的金融應該混業經營、混業管理?,F在逐步過渡到混業經營,和國際上比較大大處于劣勢地位,最近要修改。

第九,銀行業的立法不夠完善,銀行業內部有很多行業,都單獨立法,缺乏總體安排,有些立法早的受到計劃經濟影響大,有些立法晚的就能夠擺脫計劃經濟影響,《證券法》經過修改后比較完善。尤其是2004年出臺了《國九條》對于《證券法》的修改和完善有很大的作用??偲饋碚f,中國的證券立法是分散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考慮,沒有一個統一立法。應該統一立法,其他再逐漸按照《金融法》的總體原則修改。

第十,監管體制不完善,漏洞很多,有些規則不夠合理,有些規則不夠明確,有些規則不夠完善,因此在監管方面有許多問題要做,比方說,外匯現在有可能實行自由兌換,關鍵對自由兌換管理缺乏經驗。

三、資本市場

1. 馬克思關于資本市場的論述

馬克思并沒有預計到社會主義存在資本市場,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不存在私有財產,所有財產都是公家的,統一調撥。既然所有財政集中在政府手里就沒有必要存在資本市場。在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商品、沒有貨幣當然沒有資本也就沒有資本市場,所以從這方面來說,馬克思預測社會主義沒有資本市場。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只能用勞動來謀生,人們不占有其他生產要素,不可能有些人擁有資本,有些人沒有資本,不可能有些人不能買股票。沒有預測到社會主義能夠存在資本市場。馬克思對于資本市場有沒有論述呢?歸結為五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認為資本市場可以資本集中,會在短期內發展大型項目,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第二,股份經濟是從私人資本向社會資本過渡的形式,私人資本通過股份制變成社會資本,向社會資本集中,能夠擺脫私人資本的限制,使得管理社會化。第三,馬克思的重要語錄“股份經濟是導向共產主義最好形式”(1854年3月3日晚《給恩格斯的信》),擺脫了私營資本的形式,使得資本由有限變成無限,第四,股份經濟可以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可以反映兩種優勢,反映所有權的優勢,也可以反映經營者的優勢。第五,股份經濟、資本市場也有很多弊病,馬克思講了三個:金融風險,金融詐騙,金融投機。股份經濟可能出現金融詐騙、作弊、投機,馬克思指出來資本市場有很多弊病。

2.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背景

中國資本市場在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不久,有些人主張股份制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的資本積累籌集資金都是間接的形式,通過間接的形式成本太高,風險集中,不少人講到既要間接形式,也要直接形式來發行股票。這是從建設的實際出發,要建立資本市場。第二,要打破計劃經濟的束縛,當時好多人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要打破計劃經濟束縛,考慮到要通過發展資本市場把整個觀念有所突破,1984年中央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也提出勞動力不是商品,企業不是商品,但是企業的產品是商品,這是矛盾的。當時人們認為要是勞動力是商品,貨幣變成資本,必須有資本市場,通過迂回曲折的辦法,為了說明中國需要資本市場,需要通過發展資本市場來完善市場經濟。第三,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改變人們過去認為只有勞動才能獲得收入,而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不能獲得生產要素的傳統觀念。不能夠通過資本和其他方面來增加收入。第四,當時已經出現收入差距擴大了,一些收入比較高的人有可能購買股票了,沒有這個條件也不行。就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地區,收入差距擴大地區具備了發行股票的條件。為什么在上海深圳發展股票呢,就是這個原因。第五,國際接軌,國外資本市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形式,是反映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晴雨表,所以當時國內的很多人,認為中國應該發展資本市場,來反應中國的發展趨勢,但是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對。當時在1986年,“巴山侖會議”外國專家提出,中國20年內不能發展資本市場,吳敬璉就信奉這條。中國必須要人均收入1 000美元,才能發展資本市場,中國不適合發展資本市場。不久,召開了“體制改革的中長期會議”,九個方案有六個都支持發展股份制,會議上主流派對股份制不是沒有表態就是提出反對態度,在官方沒有認可的條件下,股份制開始悄悄進行。實際上股票交易在1987年已經出現了。1988年在上海和深圳有幾家批準的股份公司,1988年我參加的股份制會議很多。1989年從臺灣拿到一套股份制的資料,從香港拿到一套股份制的資料。當時就是這么一個很不規范的情況。1989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2000年7月5日,深圳交易所開業,開業后中國證券市場爭論不休。第一個,社會主義該不該搞資本市場,到底姓資還是姓社,有人說股份制就是私有制,股份化就是私有化。搞股份化就是達到私有化的目的,理論界都是持有很多這種觀點的??梢赃@樣說,北大的主流派還是支持股份制的,至少非主流派沒什么聲音。這是第一個爭論,第二個爭論是股份制要開,但是什么時候開,中國資本市場是早了還是晚了,有些認為是早了,最主要的是吳敬璉,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是早產兒,本來應該是20年后才出現的,本來是人均1 000美元才出現的,現在還不到400美元就出現,先天不足。第三,資本市場是成績主要還是問題主要。出現了吳敬璉的賭場論,認為資本市場比賭場還要差;我跟董老(董輔 乃)、厲以寧,主張嬰兒論。第四個問題,資本市場是要逐漸完善還是推倒重來,有些人認為要推倒重來,我認為要逐漸完善,有些問題是不完善,以什么標準為完善,有人認為以美國的標準來完善,我提出五個不一樣:1)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2)市場發展程度不一樣;3)美國的投資者和中國的投資者不一樣;4)監管規則不一樣,美國是混業經營、中國是分業經營;5)配套措施不一樣,法律、體制不完善。這五個不一樣不能用美國來做標準,駁斥了推倒重來。在資本市場發展中至少有這四個問題有很大不同。

這幾年資本市場發展逐漸深入,討論問題比較具體,如股權分置采取哪種形式才合理,從封閉基金到開放基金需要哪種條件,板塊結構大的上市公司和一般中小公司采取哪種形式來上市,中國的股市總規模如何繼續發展,如何既要保持速度還要提高質量,這些都不是觀點上的問題,而是技術性、規范性的問題,這幾年比較平靜了。

市場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為例,分析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接著對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認為其存在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實訓環節缺失等問題,最后對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學教學改革進行研究,介紹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做法。對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市場,與時俱進,以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教育部于2014年明確提出未來高等教育的重點是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正是通過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實踐育人,著力培養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應用型本科既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要注重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指導具體實踐,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轉型對金融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金融專業思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理解和分析金融現實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當前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金融產品、融資方式、風險管理方法不斷涌現。但目前金融學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實訓環節缺失,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本文對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一、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1.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大數據金融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行業發生極大的變化,傳統的銀行信貸受到較大的沖擊,新的融資方式、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行業的變化,對金融人才的素質與能力提出新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金融類課程教學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2.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絡成為傳播知識和信息的新興平臺,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手機網絡,但“玩手機”也成為課堂管理的難點。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概念較多,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自覺性較差,課后不愿認真復習和深入思考,學習效果較差。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求任課教師認真思考如何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傳統的金融學教學內容主要有金融的基本范疇如貨幣、信用、利息、利率、匯率,以及金融市場、金融機構、貨幣政策等,而對現代金融創新和金融問題卻很少涉及。隨著金融功能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金融創新異軍突起、層出不窮。傳統的偏重理論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2.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金融學課程偏重理論,部分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少主動思考,也不關心現實經濟問題。課程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試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而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皆為閉卷考試,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記憶情況,這就容易出現“考試前死記硬背、考試完一無所知”的現象。很顯然,這不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金融思維的培養。

3.實訓環節缺失

調查發現,金融學課程往往缺少實訓環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學生缺乏了解金融行業發展現狀的機會,既無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也無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不利于專業核心素養的形成。而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層次、多維度的實訓教學尤為重要。

三、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1.注重改革教學內容

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傳統金融類專業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應根據市場對金融人才知識、能力及素質要求,結合高校大學生認知規律,對原有金融類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要整合國內《金融學》教材,重新審核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避免與后續課程交叉重復。要適度補充金融與經濟發展趨勢方面的新信息,關注金融業態的新動向以及金融政策的導向,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工作內容的同步。要針對每一章節內容,提供相應的參考教材、指定閱讀書目或推薦視頻。同時還要順應金融理論研究微觀化的發展趨勢,增設新的微觀金融課程內容。

2.改革教學方式

高校要重視改革金融學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增加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1)重視課內小組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每節課抽出10分鐘~20分鐘時間,指導學生分組以PPT形式介紹財經新聞或對經濟熱點進行評議,然后當場進行點評,聯系課程內容對其中涉及的專業術語進行解釋。這種探究性學習,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范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學生后續金融類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有較大的幫助。(2)重視實踐教學。授課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帶領部分學生到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等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組對麗江市古城區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然后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調研方式、調研結果等進行點評,讓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當地經濟發展,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根據“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高校還可以聘請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專業人員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證券投資”等章節進行授課,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和學習興趣。(3)重視實習教學。暑假期間,根據學生自愿原則,高??梢园才艑W生到國泰君安證券公司麗江營業部進行實習,提高學生工作能力,讓學生明確將來就業崗位的具體內容。

3.改革考核方式

金融學是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簡單的考核方法會影響教學效果,科學的考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改革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多元的考核體系。例如,學生成績構成可以改為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而平時成績則由學生考勤、小組分享、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構成。這樣,能夠改變學生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現象,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基本結論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金融行業的新變化,金融學這門專業核心課程應該更加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高校要以金融學課程的改革為切入點,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注重課程的適用性,使學生懂理論、重實踐,改變課程內容繁雜,學生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現象,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授課教師要有豐厚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關注金融學學科前沿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這樣,才能提高金融學課程教學質量,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志明,楊勝剛.以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金融學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大學金融學課程與專業建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0(09).

[2]李延喜,寧寧,薛光.金融學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02).

[3]羅丹程,張婷,戰玉鋒.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引導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1).

[4]童元松.高職院校共建共享金融學課程資源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7(12).

[5]杜莉,王倩.以研究型大學的優勢資源培養金融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03).

市場學論文范文第3篇

分割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我國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實際上是分割的,即短期資金主要集中在銀行間同業市場交易,而股票、企業債券等長期資本在深滬交易所交易。貨幣市場資金不能以公開的、合法的渠道流入資本市場。

目前我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合法流通渠道主要有:

第一,券商從銀行融資。通常包含三種方式:一是通過國債回購從銀行間國債市場得到資金。二是利用信用拆借從銀行獲得資金。近年銀行間拆借市場對一些券商和基金的開放,改善了券商的資金利用效率,間接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活躍。三是利用股票質押從銀行貸款。

第二,個人儲蓄資金入市。雖然政府部門一再表示要支持機構和個人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引導儲蓄資金入市,但由于證券市場投資品種太少,收益風險結構不匹配,盡管銀行利率很低,投資證券市場的意愿不強,大部分居民仍然把儲蓄作為第一選擇。

第三,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政策仍是空白、尚未解凍。如果開放股票質押貸款,個人與一般企業可以通過股票質押獲得資金,其中一部分資金將進入證券市場,從而增加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

從總體上說,資本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貨幣市場的發展來支持,資本市場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沒有相應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缺乏風險規避和風險流動的調節機制。然而由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分割,資金不能在兩個市場間順暢流動,我國社會資金的供給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脫節,資金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貨幣市場資金供大于求,而資本市場資金供不應求。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迅速的同時,存貸差不斷加大;保險公司擁有的大量資金急切地需要進入更有效率的投資渠道;由于缺乏資本性資金,國內不少企業具有非常迫切的上市融資要求,特別是國有大銀行、國有大型企業的改制上市給股市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壓力。

因缺乏短期過渡性融資渠道與工具,資本市場上的企業資產重組(收購兼并等)得不致支持,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無法通過貨幣市場進行流動性管理。由于缺乏足夠的流動性支持,融資渠道的狹窄逼使證券金融機構尋求所謂的制度外、體制外融資或者違規操作。

發達國家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途徑

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中,對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分,往往只有時間上的意義。資金在金融市場是為了追逐利益,兩個市場不存在截然的界限。貨幣市場和包括公司債券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是緊密聯系的,聯系渠道主要有三個:

一是利率渠道?,F代利率理論認為,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之差代表風險貼水,正常情況下,長期短期利率的變動是同步的,短期利率的變動會影響資金的供求,從而間接影響長期公司債券和其他相關金融產品的價格,貨幣市場上的短期利率是資本市場上長期融資工具的定價基礎。

二是資金渠道。貨幣市場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場所,貨幣市場資金的寬松和緊縮,都會傳遞到資本市場上。

三是金融工具渠道。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工具并非截然分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大量的金融衍生產品,期貨、期權與掉期等,很難說是長期金融工具還是短期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在兩個市場上都起作用,從而使兩個市場聯系更緊密。

在發達國家,隨著貨幣市場的發展,大量創新金融工具出現,利率逐步走向市場化、自由化,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日趨緊密。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對接的障礙與風險分析

所謂的對接、創新,很容易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尋租手段,或是成為追逐短期利益,罔顧風險、誠信與商譽的工具。而這些問題對金融機構來說,是比對其他工商機構更加致命的威脅。我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都不夠成熟,并且市場參與各方都缺少漸進、摸索的過程,兩個不成熟的市場對接,即使是低層次的,在某種程度上仍會與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現行體制有不相適應之處,其中所蘊含、派生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個新問題,相關金融機構、監管部門都沒有足夠的機制和經驗,政策監管調控的難度更大。

在一體化大背景中,市場對接會有眾多的創新機會,但在國有或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經營中存在著不規范、制約和自律不嚴格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對接有著特殊的風險。

首先,如果對接程度較高,銀行體系可能承擔的資本市場風險大增。市場對接可能導致資本市場風險更多地傳遞到銀行體系,使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狀況進一步惡化。

國外的經驗表明,大量貨幣市場資金不加監控地涌入股市,可能會造成股市的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銀行還將為此承受較大的信貸風險和股市系統風險。困擾日本10年之久的銀行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泡沫經濟特別是股票市場泡沫破滅的結果,1997年8月,香港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救市”,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為挽救香港的銀行體系,1999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與信用交易導致交易規模極大擴張有關。

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話,我國證券公司等機構可以通過同業拆借、股票質押貸款的套做和循環,“連環貸款,連環投資”,使其自營股票交易規模成倍放大,推動股價不斷往上攀升。非流通股股票抵押貸款既存在重復抵押的可能,也存在這樣一種放大機制。一旦股價暴跌或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信用的“鏈條”就會斷裂,形成信用危機,影響金融體系穩定。因此,應把握好銀行資金入市的有效監控,及時防范風險。

其次,市場對接本身對我國當前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可能就是一個不小的沖擊。簡單的一個例子: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聯系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方式,如果大規模發展,對銀行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的影響,對銀行經營狀況乃至金融風險都有深遠影響。

第三,銀行的內部控制風險。銀行內部控制的不健全最終可能導致壞賬失控的風險。

第四,市場對接的結果之一,是形成一些新的金融產品甚至衍生產品,對這些產品設計、銷售、運作和監管,也要求從機構到整個金融體系提高風險控制水平。

以往的人民銀行,現在的銀監會、證監會等,都被看成是消防隊、警察,主要是因為這些監管機構忙于查處暴露的風險和問題。在風險查處理念下始終走不出防范風險、查處風險、處置風險的怪圈?,F在,轉變觀念,要轉移到風險監管上來。首先要向風險評價轉變,分析評價商業銀行自身的控險能力、化險能力、排險能力,對商業銀行的健全性、系統的安全性等做出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指出其存在的風險隱患和管理漏洞,并責令其組織實施和改正。在風險評價的理念下,監管者以第三者身份出現,就不會疲于奔命,局限于僅僅是建臺帳、跟蹤檢查之類的工作。監管當局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運行的整個系統進行評價,看整個系統的風險程度有多大。

對策建議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對接是勢在必行的,由此需要加快商業票據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系打好基礎;證券公司在金融管制放松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發行金融票據等進行流動性融資,以增加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的溝通方式;積極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為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對接奠定堅實基礎。

慎行。推動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對接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促進金融體系的完善,而不是簡單地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對接如果只是為資本市場放水,很可能養出的是一批 “腐敗大魚”,讓極少數人從非法的途徑先富起來。這樣的做法,絲毫無助于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市場秩序。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對接,如果不夠謹慎,對微觀而言,是加劇投機。對宏觀而言,是加劇風險。

銀行業、金融業的經營靠的是誠信,誠信是要時間來證明的,這是國際上成功大行都是百年老店的原因。市場對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一些岔子,淘汰一批,以謹慎的態度推動,才能減少不利沖擊,而漸漸涌現我們自己的百年老店,這是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基礎。

漸進。完善市場,監管先行。推進對接不能只考慮個別集團或個別層面的利益,歷史證明,這樣做會后患無窮。例如,中國股市為國有經濟服務造成目前的進退兩難;再如,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由財政買單,不僅沒有解決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可能還形成銀行的道德風險。沒有監管,或者監管松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以后要解決,其成本將大大高于監管成本。

目前階段,主要是為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創造條件。

首先,擴大進入市場交易的對象。1999年以來,人民銀行批準了一批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目前還應探討擴大參與者的范圍。銀行間債券市場也應該改造成為覆蓋全社會的債券市場,逐漸演變成為大型機構參加的公開市場。通過與商業銀行柜臺交易市場的連接,與廣大中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相聯結,逐漸形成全國統一的債券市場。

其次,探索銀行資金安全合理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方式包括:繼續允許并擴大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證券公司向銀行申請股票質押貸款的規模和范圍;設立券商融資公司,向券商融資。先期融資可以采取擔保貸款或完全抵押貸款的方式,適當的時機逐步開放信用交易;商業銀行可以為券商開展一些創新業務,比如為企業重組并購提供貸款等。

第三,拓寬股票質押貸款的對象。適當時候推出非券商股票質押貸款,包括開辦企業股票質押貸款和個人股票質押貸款。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登記制度、通過對質押率和質押利率的調節、增加或減少信用交易保證金等有效控制風險。此外,可以嘗試組建銀行業和保險業的證券投資基金,銀行和保險公司通過購買基金間接進入股市。同時,政府對這類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進行控制。

創新。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對接的出路在于創新,但這一創新需要金融體系一系列的創新來支撐和引導。

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是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對接的一個重大關鍵。央行正在積極而又穩妥地推動利率市場化。到目前為止,利率市場化取得一些進展,與之相對應,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利率變動已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利率市場化創新完全實現之日,中國的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聯系將十分緊密。

積極推動橫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金融衍生產品,與市場的對接互動。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對接所取得的每一進展中,會形成衍生產品創新的一次次機遇。

完善。需要盡快建立健全監管的體制和問題。銀行業在金融體系中的龍頭地位,決定了金融監管體制的建立健全,應該以其為中心。銀行業監管的現狀,與其他金融子行業相比,還相對滯后。因此,銀行業的監管必須高起點,與國際慣例接軌。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是各國以及國際財團、金融巨頭關注的熱點。加入WTO之后,我國銀行業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嚴格的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是必需的。要想取得與外資巨頭競爭的相同起跑線,監管、內控的基準應該一致。一體化市場競爭中評價所有金融機構業績和風險的標準,不會因為中國的金融機構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和遺留問題而網開一面

市場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力企業也進入了市場化運營,給電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電力市場營銷對目前電力企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是電力市場化運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前我國電力產品產業鏈條上的產品大多屬于半成品,需要經過電網企業加工,再銷售給普通電力用戶,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具有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因此,電力市場營銷也分為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之間的營銷活動以及電網企業與普通用戶之間的營銷活動。文章將對電力市場營銷在電力企業中的定位與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力市場;營銷;電力企業;定位;市場營銷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104

電力企業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是我國的重要基礎性產業。電力企業的主營項目是為廣大用電用戶提供電力服務,主要包括電力的生產、輸送、分配和銷售,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經濟價值的電力商品,從而實現與用戶之間的量化交易。電力市場營銷主要包含三方面的意義:一是作為一種交換活動,電力市場營銷同時具備社會屬性與管理屬性;二是電力市場營銷的核心是滿足客戶的用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三是電力營銷活動為了滿足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電力市場營銷的主要內容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發電企業針對電網企業的營銷;二是電網企業針對電力用戶的營銷;三是發電企業針對直購電大用戶的營銷。

1 電力市場營銷在電力企業中的定位

1.1 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產物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經歷了國家電力企業的拆分與重組,經歷了“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在進行改革前,電力行業的基本狀況是廠網一家,分屬于同一企業的上下游部門,共享企業資源和經濟效益?!皬S網分開”是我國電力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在進行改革后,發電廠與電網成為兩個平等的主體,同時進入市場化運行,打破了傳統國家電力企業的壟斷經營模式,將統配電廠從電網中分離出來,通過重組成為獨立的發電企業,進行獨立核算,獨享經營成果和經濟效益的盈虧。

隨著改革的深入,競爭、開放區域的電力市場逐步建立,由發電企業經營發電業務,由電網企業經營輸電、配電和售電業務。電力市場營銷逐漸成為電力企業的核心運營模式,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同時也關系區域經濟發展。電力市場營銷是電力企業體制改革的必然產物,在電力企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做好電力市場營銷工作,從而促進電力企業的更好發展。[1]

1.2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途徑

電力市場營銷的核心工作是通過電力產品交換,實現其商品價值,為電力企業帶來經濟利潤,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保障。在市場化運營模式下,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利潤目標的實現,取決于用戶對電力產品的購買和使用情況。因此,增加客戶數量、提高電力產品的銷售量是電力市場營銷的主要任務。電力企業的經營活動必須面向市場、基于用戶,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經營策略,根據用戶需要提供電力服務。以最少的投入和最低的成本完成電力輸送,將電力產品送達用戶,從而實現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經營目標。市場化運營為電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途徑。電力企業的發展必須盡快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不斷強化市場化經營理念,引進先進的市場營銷手段,在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取得更多的社會效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供電服務。[2]

2 如何發揮市場營銷在電力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1 構建和諧廠網關系,做好廠網營銷

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雖然在電力企業體制改革后分開成為兩個獨立的企業,但是在業務方面具有較強的相互依賴關系,發電企業只有依靠電網企業才能將生產出的電力產品送達到最終的用電用戶,電網企業也只有從發電企業中獲得電力產品,才能開展一系列的市場營銷活動。電力產品具有一定特殊性,電力的發、供、用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依賴于電網傳輸的物理規律。這種特殊性更加凸顯出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的緊密關系,只有構建和諧的廠網關系,形成流暢的上下游產業鏈,才能保證電力的良好供應。

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應加強溝通與合作,形成良好的配合,高度重視企業之間在生產、經營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廠網分開對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最直接的影響是兩者不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分別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和利益主體。在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形式下,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共同努力、調整利益格局,避免產生利益沖突。對可以預見的矛盾沖突要及時調節、有效處理,一旦矛盾沖突升級,造成廠網關系緊張,就會影響兩者的發展,也會給社會供電帶來較大影響。從宏觀來看,雖然廠網分開使兩者成為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但兩者在利益方面仍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經營者要樹立大局意識,共同促進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的協調發展。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是雙方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中,雙方需要溝通好相關事宜,增進理解,加強合作,化解矛盾,實現雙贏的經營目標。

2.2 積極開拓市場,做好面向重點大客戶的營銷

電力企業的主營業務是向廣大用電用戶提供電力產品和電力服務,在滿足用戶用電需求的同時,獲取經濟利益,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其中,面向重點大客戶的營銷活動尤為重要。電網企業必須開展電力市場營銷活動,特別是需要積極開拓市場、吸引重點客戶、搶占市場份額,從而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這是電力企業市場營銷的長期目標,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電力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對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細化發展目標,做好市場選擇,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電力企業應致力于提高市場營銷能力,這是電力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尤其是重點客戶的競爭。電力企業應清楚認識到市場營銷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市場營銷活動,豐富營銷手段,增強客戶吸引力,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保證企業的更好發展。[3]

2.3 承擔起社會責任,做好面向廣大用電用戶的營銷

電力企業是國家的基礎性產業,這一點不會隨著電力企業的改革而改變。因此,市場化經營的電力企業仍然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電力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過程中,要堅決執行國家電力產業政策,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電力企業的發展應堅持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基本國策,實現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環境日益惡化、不可再生能源資源面臨枯竭的當下,節能減排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任務。電力企業應致力于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優化型的新型生產經營模式,響應國家號召與社會需求。應積極實行差別電量計劃,關停小火電補償發電量指標交易、跨省跨區外送電交易、大用戶直購電交易。發電企業應積極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興清潔能源,不斷細化市場營銷工作,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減少電力生產經營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和破壞。

電力企業的營銷部門是企業重要的對外窗口,營銷活動的開展對企業品牌形象有重要影響,只有充分發揮窗口作用,才能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吸引更多的用戶,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品牌形象是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品牌形象的提高需要從三方面進行努力:一是提高產品質量;二是提高服務質量;三是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只有在這些方面極力做到盡善盡美,才能使企業獲得良好的社會形象,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打動客戶,通過實現責任與義務體現自身的存在意義和發展價值,促進電力企業的更好發展。

3 結 論

總而言之,電力企業應盡快適應市場化經營模式,高度重視市場營銷,不斷提高市場營銷能力,同時積極履行社會義務,為廣大用電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供電服務,同時也能夠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雪景.電力市場營銷及電力優質服務在營銷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5):225.

[2]王景玲.淺談優質服務在電力市場營銷中的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3):171-172.

[3]李春郁.淺談電力市場營銷策略及優質服務在其中的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2(6):114.

市場學論文范文第5篇

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調查數據顯示,近8成的被訪者進行收藏的主要目的是出于愛好以及對收藏品的欣賞;在收藏內容方面,被訪者仍以郵品錢幣等傳統藏品收集為主;在收藏過程中,超過半數的人經歷過上當受騙的事情;而在收藏品經濟收益評估方面,男性比女性更為樂觀;對于收藏市場的未來,近乎半數的受訪者則認為能夠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國人對于收藏有著極高的興趣和熱情,逾五成的被訪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就開始有收藏習慣了,而收藏的主要目的則集中在愛好和欣賞,分別占比55.3%和23.1%,而以投資為主要目的的收藏行為占比也已經達到16.8%。隨著收藏品投資市場的日漸成熟,收藏品投資已在近年來成為不少家庭理財規劃的重要一環。

調查顯示,64.5%的受訪者用于收藏行為的投入僅占個人年收入的10%以下,29.2%的受訪者會用10%-20%的年收入來購買收藏品,而會投入50%以上年收入的狂熱收藏愛好者僅為0.6%??梢娊^大多數人屬于理性收藏。

郵票錢幣具有輕巧、容易獲得以及便于收藏的特性,是收藏愛好者長期以來會選擇的主要收藏品,而這種傳統的收藏模式在此次調查數據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數字100數據顯示,郵品錢幣、瓷器玉器、國畫書法類收藏品位列三甲。其中,選擇郵品錢幣類的受訪者占比高達72.9%,其次選擇瓷器玉器的占比為23.4%,選擇國畫與書法的占比也達到15.6%。瓷器玉器與國畫書法這些既有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也是國人比較喜歡的收藏內容之一。

在受訪者收藏的途徑上,51.4%的受訪者通過實體商店或者攤上進行購買,而也有47.8%的受訪者通過朋友送或換而得到,34.6%的受訪者從專門的收藏品市場獲得收藏品。22.3%受訪者則是從家里祖傳下來,而從拍賣行投的的藏品比例僅占3.2%。隨著市民對錢幣郵品、書畫、瓷器、玉石等收藏品的關注度逐漸升溫,民間資本開始以極大的熱情走進收藏領域。

數字100調查顯示,有52.6%的受訪者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歷,其中男性買到贗品的比例顯著高于女性,并且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有過受騙經歷的比例有明顯差異,30-40歲的人群的比例為最高,50歲以上比例最低。

而對于收藏品的真偽辨別,總體而言,超過四成的人會憑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而僅有15.8%的人會采取委托專家鑒定的方式。

對于未來會如何處理收藏品,45.4%的受訪者表示會全部留給下一代,42.7%的受訪者表示會部分留給下一代部分售賣,而把收藏品全部售賣變現的比例僅為8.7%。不論收藏的是什么,也不論未來它是否會增值,隨著收藏這一行為產生的情感依賴會成為收藏品傳承下去的一個理由。

在收藏的經濟收益評估方面,性別差異有著顯著的影響。認為收藏品能夠帶來正向收益的男性顯著多于女性,而更多的女性受訪者認為收藏的經濟效益不明顯,僅能保值或者低幅度的增值??梢?,女性在投資理財方面比男性保守,且對收藏投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在談到當下的收藏市場時,受訪者普遍反映存在諸多問題。調查數據顯示,46.6%的受訪者表示目前收藏品市場混亂,大家擔心會買到贗品得不償失;26.7%的人認為可以收藏的品種太多,不知道買什么可以增值;而21.2%的受訪者則表示對收藏品價格有擔憂,怕被過分炒作,而現在入手不是最佳時機。但整體而言,近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未來收藏市場還是能夠實現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反映出國人依然對收藏市場的未來保持著積極的態度。

作者系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研究員。

上一篇:語法翻譯教學法下一篇:稅收管理

熱門文章

市場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