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

2024-05-05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一、國內研究概況

國內對于小微企業的研究重視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后。

1、關于從銀行角度來研究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知識

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進一步完善小企業融資服務》認為小企業與銀行合作融資業務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企業的 進一步發展。作為銀行業,改善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加快業務創新,使我國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不得到改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銀行業而言,完善小企業融資服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林波(2010)和王國才(2010)分別以民生銀行和工商銀行為載體,闡述了兩家銀行先行開展小微企業所取得的成績。而周斌(2012)在《民生銀行——談小微企業融資之道》中指出民生銀行在全國有400多個網點,小微企業融資僅僅是它的一個方面,它現在有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民生銀行將把小微企業變成零售部門。宋萌萌(2011)在論文《小微企業融資之銀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銀行不愿意為小微企業貸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較高;第二,按照服務大企業的傳統模式開展的小微企業信貸,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監管機構對于與農行的不良貸款生成狀況有嚴格要求,銀行往往擔心會因為小微企業貸款的高不良率而被問責。彭凱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原因,在我國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有優勢也有困難,這些困難除了觀念上的、風險上的制約,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難以控制。解決這些問題,將對我國經濟未來更好更快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關于從小微企業本身角度的研究

龍永圖(2012)在“首屆中國創業家聯盟論壇舉行 小微企業‘抱團取暖’”上指出,國有企業和一些大型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骨架,草根企業,小微企業才真正是中國經濟的血和肉,它們承擔著解決民生、解決社會穩定的重任。凌寧(2012)在中國科學報《小微企業脫困如何標本兼治》對小微企業的生存現狀表述現在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重。2008年時主要是外部沖擊,現在則不僅是出口,內需也在萎縮。尚福林(2012)在“2011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評價會”上指出,要進一步提高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四個認識”:即更加深刻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支持實體經濟的關系、更加全面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銀行戰略轉型的關系、更加充分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推進金融創新的關系、更加辯證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加強風險管理的關系,進一步抓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引導、信貸投放、機構建設和外部聯動等工作。揭筱紋(2011)在《學者:打開小微企業發展的“玻璃門”》中指出小微企業的資金鏈一直都是不暢通的,國有銀行以風險大為由很少給小微企業貸款,民間資金也難以到位,這不暢通渠道讓小微企業在發展中常常碰到“玻璃門”。歷以林(2011)《將小微企業劃分出來定做金融服務體系》提出,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做金融服務體系,減輕小微企業賦稅。保育均(2012)在《談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中指出,小微企業和政府之間最大的障礙是信息不對稱。

3、關于從民間融資角度研究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知識

羅丹陽(2009)在《中小企業民間融資》通過考察中小企業自主創造的民間融資方式,發現包括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債融資、民間票據融資、商業信用等在內的民間融資能夠適應中小企業的特殊融資需求。邵燕翔(2007)在文章《浙江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探討》通過對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特點的分析,肯定了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指出了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融資消極因素,從而提出了引導和發展民間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嘉思瑤和宋若鋒(2009)《中小企業民間融資行為探討》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及青睞民間融資原因分析提出放開民間貸款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良好途徑。吳曉求(2012)《規范民間融資為小微企業提供新融資渠道》認為,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并不意味著對民間融資合法性的肯定,但規范民間融資對溫州及至全國的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二、國外研究概況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一、國內研究概況

國內對于小微企業的研究重視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后。

1、關于從銀行角度來研究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知識

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進一步完善小企業融資服務》認為小企業與銀行合作融資業務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企業的 進一步發展。作為銀行業,改善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加快業務創新,使我國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不得到改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銀行業而言,完善小企業融資服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林波(2010)和王國才(2010)分別以民生銀行和工商銀行為載體,闡述了兩家銀行先行開展小微企業所取得的成績。而周斌(2012)在《民生銀行——談小微企業融資之道》中指出民生銀行在全國有400多個網點,小微企業融資僅僅是它的一個方面,它現在有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民生銀行將把小微企業變成零售部門。宋萌萌(2011)在論文《小微企業融資之銀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銀行不愿意為小微企業貸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較高;第二,按照服務大企業的傳統模式開展的小微企業信貸,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監管機構對于與農行的不良貸款生成狀況有嚴格要求,銀行往往擔心會因為小微企業貸款的高不良率而被問責。彭凱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原因,在我國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有優勢也有困難,這些困難除了觀念上的、風險上的制約,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難以控制。解決這些問題,將對我國經濟未來更好更快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關于從小微企業本身角度的研究

龍永圖(2012)在“首屆中國創業家聯盟論壇舉行 小微企業‘抱團取暖’”上指出,國有企業和一些大型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骨架,草根企業,小微企業才真正是中國經濟的血和肉,它們承擔著解決民生、解決社會穩定的重任。凌寧(2012)在中國科學報《小微企業脫困如何標本兼治》對小微企業的生存現狀表述現在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重。2008年時主要是外部沖擊,現在則不僅是出口,內需也在萎縮。尚福林(2012)在“2011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評價會”上指出,要進一步提高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四個認識”:即更加深刻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支持實體經濟的關系、更加全面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銀行戰略轉型的關系、更加充分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推進金融創新的關系、更加辯證地認識服務小微企業與加強風險管理的關系,進一步抓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引導、信貸投放、機構建設和外部聯動等工作。揭筱紋(2011)在《學者:打開小微企業發展的“玻璃門”》中指出小微企業的資金鏈一直都是不暢通的,國有銀行以風險大為由很少給小微企業貸款,民間資金也難以到位,這不暢通渠道讓小微企業在發展中常常碰到“玻璃門”。歷以林(2011)《將小微企業劃分出來定做金融服務體系》提出,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做金融服務體系,減輕小微企業賦稅。保育均(2012)在《談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中指出,小微企業和政府之間最大的障礙是信息不對稱。

3、關于從民間融資角度研究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知識

羅丹陽(2009)在《中小企業民間融資》通過考察中小企業自主創造的民間融資方式,發現包括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債融資、民間票據融資、商業信用等在內的民間融資能夠適應中小企業的特殊融資需求。邵燕翔(2007)在文章《浙江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探討》通過對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特點的分析,肯定了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指出了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融資消極因素,從而提出了引導和發展民間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嘉思瑤和宋若鋒(2009)《中小企業民間融資行為探討》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及青睞民間融資原因分析提出放開民間貸款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良好途徑。吳曉求(2012)《規范民間融資為小微企業提供新融資渠道》認為,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并不意味著對民間融資合法性的肯定,但規范民間融資對溫州及至全國的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二、國外研究概況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生態文化是一個新興文化的制高點,為我校構建生態性大學的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筆者通過對生態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詮釋,從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出發,對如何開展生態性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 生態性校園文化 農林高校 高等教育

1 生態性校園文化的的概念及內涵

生態,原本是生物學的概念,但如今早已滲透進人類發展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文化領域。自1955年美國學者J.H.斯圖爾德最早提出文化生態學的概念后,美國生態倫理學者萊奧波爾德也發表了人類和自然界應當同屬于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說法。即在現代文化倫理原則中加入的生態因素,將催生文化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現象。如果要尋找具體文化的產生和發展規律,我們就需要考慮社會、自然、人等各方力量交錯作用的因素,力求使文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樣,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就要從自然、社會與人等各種力量交錯的背景下去考察,包括校園文化內部之間的生態發展和校園外各種力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達到校園文化層次的不斷提升,就這就是生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延伸到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著眼于校園文化體系內部之間而言,其包含三個“生態”:其一,指生態教育的實施,恪守“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在生態教育理念引領下,提高學生對社會的正確認知,積極融入社會,加強自身本領,成為綜合性的實用型人才;其二,指生態心理的構建,在學校環境的感染下,使學生得到和諧發展,將生態理念融入日程生活甚至是未來從事的職業;其三,指校園生態環境的建設,如校園環境的生態建設和倡導生態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創造成長成才的土壤。

2 建設生態性校園文化的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共浙江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的實施,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為我校積極推進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生態性創業型大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良機。

2.1 建設生態性校園文化能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生態

生態性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將社會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新時代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內聚在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不斷加強在青年學生思想教育引導、素質培養拓展、成長成才服務中的育人功能。在生態性校園生態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通過生態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智力、能力、創新力的發展,注重團結協作、良性競爭、協同創新,更好地展現當代大學的良好風貌,也更有助于大學生盡快成為一個“社會人”。致力于以生態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是一種潛在的隱性課程,對大學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2.2 建設生態性校園文化能促進人際和諧,實現人與人的生態

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變得尤為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另一個課題。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并使之協調運轉開來,使學校與社會、家庭三者之間共同發揮作用,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校園內傳播民主平等、協同創新、整體優化的生態教育理念,把“生態育人”作為建設和諧校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校園文化內涵發展的需要,是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學校文化品牌,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迫切需要。

2.3 建設生態性校園文化能促進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實現人與社會的生態

現代大學,都講究辦學特色,唯有特色,才能在中國高校中謀求生存和發展。例如我校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農林類高校,學校就抓住了這一特色,確立了構建生態性創業型的大學目標。而生態性的校園文化又是高?,F階段的新取向,高校作為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需求,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一股文化動力。在全國上下興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節點,以生態性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引領學生、塑造學生,這是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之一。實踐證明,生態性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學校順應時代發展和彰顯學校特色的可行性作為,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

3 生態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思考

生態大學理念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發展和繁榮生態文化為特色,以體現時代特征、增強人文底蘊、弘揚生態文明為要求,全力構建以和諧、包容、開放為價值理念的校園文化體系。根據我?!吧鷳B性”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本文從精神生態、學生活動生態、學術生態、管理生態的角度,提出了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3.1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生態的塑造

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校園精神,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就像一個個泡菜壇子,不同的汁泡出不同的味,這個味就是每個學校獨特的文化印記。反之,要傳承生態性大學的精神內涵,必須加強生態性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靶@精神文化”泛指辦學理念、宗旨、傳統、學風、教風、校風等軟環境,是師生自覺遵從和維護,無需強制就能發生教育影響。故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應以生態化教育為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生態性的學校精神啟迪、熏陶、感化、塑造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構建和完善創新創業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3.2 注重校園文化中學生活動生態的引導

校園文化活動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要積極引入生態文明的理念,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發揮其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舞臺,充分展示自己。比如我校的“紅綠主題”文化專題系列,營造厚實的生態性人文環境,樹立學習榜樣;舉辦與生態文化相關的講座,廣泛開展生態文化的宣傳普及,引領生態文明新風尚,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生態理念,積極推進生態文化的理論研究,提高綜合素質。

3.3 注重校園文化中學術生態的養成

學術是每所大學的生命所在,是“傳遞深奧的知識,分析批判現存的知識,并探索新的學問領域”的機構,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對知識的不懈尋求和探索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故校園文化應該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寧靜致遠、兼容并包的學術氛圍。不僅在教師中營造濃厚的學術氣氛,在學生中也應提倡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通過一些學術科技競賽和課題研究,提高學術鉆研的興趣,創造條件并激勵學生開展科學實驗和學術研究。

3.4 注重校園文化中管理生態的構建

生態大學理念下的管理生態,在于體制和隊伍的建設。制度是高校辦學理念的一種外在表現,而反過來,在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下,又能更好地培育校園文化活動,提升校園文化水平,故生態和諧的管理將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滿足度并且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要暢通不同利益訴求和意愿表達的渠道,提供自由平等的發展機遇;以共同的價值追求,將外在的管理制度內化為自覺行動,促成一個管理高效、運轉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生態模式,推動制度管理更好地為學校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何頻.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大學文化建設[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7):132.

[2] 楊嵐.轉型期的社會文化審美與文化生態平[J].楊嵐的文化美學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1b0b70100t019.html

[3] 李慶臻,李易.論生態和諧倫理[J].濟南大學學報,2003.13(4):5.

[4] 王冀生,王霽.大學文化是大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1).

[5] 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

[6] 于海印,趙娟.對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4).

[7] 于濱,金正一.創建高校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0(5).

[8] 李高南,熊柱.關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3).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近年來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在穩健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傾向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進行遠景規劃。文章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意義出發,根據我國企業對這些國家投資的現狀,運用PEST理論以及因子分析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分析發現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技術風險。因此提出了作為投資主體的企業應該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社團組織應該提供東道國相關信息等建議。這不僅可以有效防控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而且可以極大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

【關鍵詞】“一帶一路”;風險評估;風險防控;因子分析;PEST

一、引言

擴大對外投資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由之路,近幾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已經開始由高速擴大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企業越來越傾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但是由于國際形勢嚴峻,經濟和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國內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挑戰越來越復雜。其中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包括政府不穩定、支付效率低引起的政治風險,經濟市場不穩定的經濟風險,最惠國等相關法律不清楚的法律風險以及一些技術風險等。對于這些風險的正確評估與良好控制對推動我國企業為建設“一帶一路”貢獻自己的力量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風險評估和防范的研究將是共建“一帶一路”亟需深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對外投資風險評估與控制的理論基礎

從20世紀中葉開始,西方國家對外投資風險研究成果不斷涌現?,F在比較成熟的理論主要包括壟斷優勢理論、投資發展周期理論和內部優勢理論等。

其中,壟斷優勢理論是由美國學者海默提出,其理論主要是指對外投資在不完全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的基礎上,投資企業才能夠擁有屬于自已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并以此進行跨國投資,這樣才能夠沖銷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它產生的基礎是產業組織學說,其認為某個企業要想進行對外投資,必須要以獨特的壟斷優勢為前提。

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由鄧寧提出,其核心觀點是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首先應該考慮自己所處的經濟發展周期以及所具有的優勢,包括核心競爭力優勢、技術資源優勢以及地理位置優勢。他將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更加全面評估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的綜合能力,依據這些能力來研究相關國家對外投資情況。

內部優勢理論由卡森和拉格曼共同提出,其核心觀點是企業為避免不完全性市場競爭對經營的不利影響,確保企業內部始終保持優勢。此理論認為導致市場不完全這一特性的一個很大因素是市場機制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另外,中間產品所具有的獨特性是企業壟斷優勢的決定性因素。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追求對外投資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對外投資模式也一直在探索和創新,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地點由分散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集中,實現各國、各企業互惠共贏,共同發展。但是國內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產業戰略布局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投資風險與挑戰。

(一)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規模

近年來,我國追求在總體上擴大對外投資規模的同時,也一直在追求對外投資質量的發展。根據相關數據可知,從2017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總體上放慢腳步,投資總額在減少,收益卻在提高,尤其是收益再投資給我國企業的利潤貢獻最大。近年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規模也在不斷的發展,關注度遠遠高于其他地區。

根據《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總額有小幅度上升,但是總體趨勢是下降趨勢,這種變化說明我國企業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將企業對外投資的資金大部分都應用到“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也在追求對外投資穩步發展。

另外,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涉及的行業比較廣,制造業、零售業、建筑業、金融業等行業均有投資,已經在沿線63個國家設立境外企業近1.1萬家。主要投資于新加坡、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偟膩碚f,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企業在加大對外投資的同時,也更加積極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戰略進行規劃。在穩步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

(二)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模式

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是近幾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模式。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也逐漸應用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中,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模式。

1.綠地模式

綠地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中依照該國的法律設立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我國企業投資者所有,是傳統的對外投資形式。這種模式可以提高當地的生產能力與就業率,同時我國綠地投資主要用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與能源的開發,以及初級加工、電力、建筑等領域。例如中石油在蘇丹修建的輸油管道、加工工廠和加油站。近年來我國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綠地投資主要是作為部分控股與東道國之間設立合資企業,以東道國的企業一同運營,借兩國之優勢,發展合資企業,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

2.跨國并購模式

兼并和收購一直是我國企業跨國并購,提高收益的最有效的方式。其中,跨國兼并是指我國企業法人與東道國企業法人合并為一個企業法人??鐕召徥侵鸽m然被購企業仍然具有法人地位,但是投資企業擁有超過50%的控制權。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投資中,跨國并購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其中股權并購是最主要的并購方式。例如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股權占比100%,實現對其完全控制。

四、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由于各國所處的環境差異、經濟發展速度不同、政治政策差異等問題,使我國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風險問題和挑戰。本文利用PEST理論對政治法律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以及技術風險進行風險的定性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風險

政治風險主要是指由于東道國國家對外來企業的排斥、武裝沖突等狀況而給我國企業投資活動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情況。法律風險主要是指由于我國企業不了解最惠國條款以及國內相關的對外投資法律不健全等狀況而給投資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情況。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體現政治多樣性與復雜性,政治風險是我國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中面臨的主要風險。其中主權與國有化風險、法律法規不健全風險和武裝沖突風險等風險是主要的政治和法律風險。其中主權與國有化風險主要是由于東道國對我國投資企業強制性的掠奪或是國有化情況。另外戰爭、武裝沖突等因素會對投資企業的經濟造成嚴重威脅。阿富汗、敘利亞等國戰爭和沖突對投資該區域的中國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例如在伊拉克戰爭中,我國企業對伊拉克的多方面投資損失高達400億美元。法律風險是由于我國企業對東道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全面掌握就進行產業戰略規劃,致使在真正執行時觸犯東道國的法律法規而使本企業的經濟遭受嚴重損失。例如我國與東道國某些國家簽訂的最惠國條例。

(二)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主要是指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企業預期收益與現實收益的偏差,主要受到匯率與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其中人民幣兌東道國貨幣匯率經常發生較大的下降,對我國企業的經濟會造成巨大損失。根據外債比例、匯率制度和匯率的波動情況來看,俄羅斯、蒙古和斯里蘭卡會有嚴重的匯率風險。另外,由于管控不到位,宏觀經濟調控失調,“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都存在一定超發貨幣的現象,加之其國內的動亂,通貨膨脹的泡沫很容易破碎。截止2018年11月,伊朗的通貨膨脹率高達39.9%、敘利亞27.1%、蘇丹68.94%,這種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讓國內對外投資企業面臨著較嚴重的經濟風險。

(三)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主要是指由于東道國社會沖突、社會秩序混亂等因素導致我國對外投資企業遭受經濟損失的風險。社會風險主要受到文化差異、社會安全等因素的影響。語言不通、風俗不同、經營習慣不同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異,雖然文化風險可能較為隱蔽,但是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影響是最為深入頻繁的。例如語言的不通,會造成語意理解有偏差。另外,社會安全包括社會治安、生活安全、生產安全等多個方面,非洲等國家有的地方由于衛生條件較差,容易誘發一些疾病,威脅我國對該地區投資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

(四)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對外投資企業在東道國進行產品研發、實施過程中,因研發人員、技術標準、實施環境等因素與國內不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創新作為發展第一動力,技術的創新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推動力,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期。其中技術開發風險主要是由于我國企業缺乏創新而無法跟上市場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引起的。技術泄露風險主要是由于員工的保密意識差,為了自身利益而泄露我國企業的核心技術。技術使用風險主要是由于員工工作技能較低,無法將核心技術正確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技術作為企業的強大支撐,一旦存在風險,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會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五、“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風險評估

通過以上定性分析,我國對外投資主要面臨政治和法律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和技術風險,為了增強分析的可靠性,本文運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對我國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進行定量評估。

(一)變量的選取與說明

由于數據的限制,本文只對部分因素進行評估。其中:解釋變量中政治和法律風險用政府穩定性、政府效率和東道國法制衡量;經濟風險用通貨膨脹率與匯率衡量;其他風險用人均GDP和基礎設施覆蓋度衡量。被解釋變量OFDI是我國對外投資額,在本文主要代表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流量。相關數據主要來自《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以及世界銀行數據庫。

我國主要投資于東亞、東盟、西亞、南亞、中亞、獨聯體以及中東歐等65個國家。本文從2019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流量前20的國家中隨機選取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通過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如下:

從表1可以看出,KMO的值為0.733,大于閾值0.5,所以說明了變量之間是存在相關性的,符合要求;同時顯著性的值為0.003,小于0.05。那么就可以說明本文搜集的相關風險指標與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

將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利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表2表明將多個因子濃縮成兩個因子,這兩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50%,表明這些指標可以解釋方差。

之后通過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結果如表3所示,被選取的公因子的所有因子荷載的絕對值均在0.5以上,因此說明這些因子有很好的風險指標解釋力,可以很好的解釋東道國的風險。在第一個元件中,最大值是0.756和0.732,分別對應政治穩定性與政府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將因子歸結為政治風險。第二個元件中,最大值是0.871與0.739,分別對應基礎設施覆蓋度與政府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將因子歸結為政治風險與其他風險。

表4是各變量所構成的2個公因子的得分系數。從中可以知道提取后的因子與所選取的指標的關系。

(三)風險評估

由此計算出上文選取的國家(以2019年為例)的風險綜合得分,根據得分與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的直接流量相比較可知,大部分得分越低的東道國(即風險較低的國家)越容易獲得我國企業投資的青睞,其中有一兩個國家不符合此結論,可能還存在其他非風險因素的影響。如表5所示。

六、“一帶一路”背景下,不同主體的風險防控措施

(一)投資主體基于風險分類的防控措施

我國企業作為對外投資主體,應該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積極尋找措施解決自己面臨的主要外部風險,降低自己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1.政治和法律風險防控措施

第一,我國企業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前應該收集東道國政治和法律風險信息,如我國政府的領事館實時發布的政治和法律風險狀況,相關權威機構的風險評估信息,對東道國的政治和法律有一個動態的了解;第二,我國企業應與東道國簽訂投資談判協議,獲得政府的擔保,或者購買東道國的投資保險,在受到損失時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第三,加強與東道國主體利益相關者的融合,防止東道國的過激行為,降低政治與法律風險。

2.經濟風險防控措施

第一,我國企業從打算投資開始就要收集相關的經濟信息,例如匯率、通貨膨脹、居民的消費水平等,動態監測經濟風險;第二,盡量采用凈額結算和多貨幣結算方式,以此降低匯率變動的影響;第三,“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要學會進行分散投資,分散非系統風險;第四,可以采用金融衍生品,例如遠期交易、期權等來防范經濟風險。

3.社會風險防控措施

第一,在對外投資前要充分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培養能夠適應文化差異的項目人員;第二,應該采取多國中心主義,即雇傭當地人員,使被投資公司本土化;第三,我國企業在東道國要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承擔社會責任,例如開展福利、災難救助等公益事業,獲得當地社會認可。

4.技術風險防控措施

第一,針對東道國開展技術研發,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嚴格監控和規范技術開發人員的行為;第二,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在全球范圍內引進優秀技術人員,提高技術研發效率;第三,加大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控制,保障企業技術安全。

(二)外圍主體應提供的風險防控措施

僅僅依靠企業本身進行風險防控是不足以應對風險的,政府和相關協會也應該發揮自身作用,積極為我國對外投資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提供相應的服務。

1.政府應提供的風險防控措施

政府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因此政府應該做好服務角色。第一,健全相應投資制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第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第三,要做我國企業的堅強后盾,對于那些遭受被投資國家不公平對待的企業,我國政府應該親自出面解決,保護我國企業的相關利益;第四,政府也應該對企業進行監管,企業走出去代表的是中國,所以應該保證企業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

2.相關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應提供的風險防控措施

相關行業協會、學會作為中介服務機構,應做以下工作:第一,應設置投資風險預警與風險防范培訓服務的平臺,為我國對外投資企業提供風險防范培訓;第二,應該應用好相關的網絡平臺,及時公布對外投資信息以及被投資國家的信息,使企業及時了解相關國家的動態;第三,應該做好我國對外投資企業的應援準備,及時對遇到困難的企業伸出援助之手;第四,應該配合政府做好相應的監管與防控,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投資環境。

七、結論

本文以“一帶一路”為背景,主要研究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并對他們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得出以下結論:隨著“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同時面臨東道國政府不穩定、法制不健全的政治風險,通貨膨脹較高、匯率波動大的經濟風險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風險組合時,將面臨極為嚴重的風險。另外技術風險與社會風險也是我國對外投資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風險。因此政府、協會以及對外投資企業應該做好相應的風險防范,降低我國對外投資企業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Buckley P.J.,CrossA.R.,Tan H.,Xin L.,Voss H.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Investment[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12).

[2]馮德連,施亞鑫. 四維距離視角下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研究[J].江淮論壇,2018,(5).

[3]郭飛,黃雅金.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OFDI 逆向技術溢出效應的傳導機制研究——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J].管理學刊,2012,(3).

[4]王碧珺.被誤讀的官方數據——揭示真實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模式[J].國際經濟評論,2013,(1).

[5]趙東麒,桑百川.“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產能合作——基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6,(10).

[6]王恕立,吳楚豪.“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的國際分工地位——基于價值鏈視角的投入產出分析[J].財經研究,2018,(8).

[7]謝孟軍.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帶一路”的經驗數據[J].國際貿易問題,2016,(1).

[8]楊江,萬科,黃新建.中國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14,(12).

[9]葛璐瀾,金洪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制度經濟環境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區位選擇影響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20,(3).

[10]王恕立,向姣姣.制度質量、投資動機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J].財經研究,2015,(5).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2010年,中國面料產量達到655億米,比2005年的484億米增加了171億米,增長了35% (過去五年平均年增6.2%)。中國已經成為面料生產、銷售大國。然而,從面料大國向面料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來自內外各方面的壓力。

2011年3月,土耳其政府發布官方聲明稱,因國內生產企業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和損害,計劃對從全球進口的梭織面料提高進口關稅。土耳其政府公布的產品涉及13個稅號,具體包括了棉、毛和化纖梭織面料,中國國內以紹興為首的面料產業集群地受到巨大影響。而這僅是近年針對中國紡織品諸多貿易保護之一。

2011年4月,中國柯橋紡織指數外貿景氣指數持續下滑,收于1603.43點,較3月份下跌6.02%,較年初下跌21.46%。與此同時,棉價在去年瘋狂上漲后,今年開始急轉直下,庫存壓力讓很多面料企業哭笑不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北非中東諸國仍處動蕩、人民幣升值、勞動用工成本增加、節能減排力度加大、限電避峰、國際貿易保護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下,紡織產業調整勢在必行。

殘酷的現狀遵循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面料企業如何保持持續發展力和持續競爭力,成為擺在企業“掌門人”面前不可回避的課題。

可以看到,經過一定時間的篩選,一批企業出局,一批企業重新整合,一批企業依靠多種努力力保城池不失。而這一過程中,優質資源重組、企業空間布局更趨合理、國際競爭力更強的新格局逐漸顯現。面料行業的變局,最終將以洗牌的形式實現由大向強轉變的發展目標。

Until 2010, the output of Chinese fabric has climbed from 48.4 billion meters, 2005 to 65.5 billion met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35 percent, which is 17.1 billion meters. It annually increas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6.2 percent from 5 years ago. Considered as the one of the leading fabric- manufacturing and sales countries, China is undergoing great pressure when stepping towards flagship of fabric industry.

In March 2011, Turkish government officially stated that the import tariff of woven fabric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be increased, since the attacks of the imports. The products that Turkish government announced included cotton, wool and chemical fiber woven fabric, which totally covered 13 duty paragraphs. It brings about great impacts in the fabric industrial area such as the leading area, Shao Xing. However, it is only one of actions for other countries to have the trade protection against Chinese textile products.

The Trade Boom Index of Textile Index in Keqiao China slided to 1603.43 in April, 2011, and it decreased by 6.02 percent than that in March, and 21.46 percent than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ce of the cotton has turned around after the dramatic jump of last year, and the fabric company could not laugh any more by the stock stress. Europe’s sovereign-debt crisis, North Africa turbulence, the increase of RMB, the rise of labor cost, the forc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xhausts, the limit of electricity usa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 compelled the textile industry to self-modify.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currently exists and it is inevitable for the corporation “gatekeeper” to find the right way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some corporation went out of the game, while some were integrated again or tried their best to keep their strength.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the new setup with qualified resource integration, more reasonable enterpris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trong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force, has generally arisen. The fabric industry will eventually shuffle itself from being large scaled to strong.

行業審視:震蕩局勢無法回避

“中國·柯橋紡織指數” 20110613期價格指數收盤于110.23點,與上期相比下跌了0.30%。本期價格指數與年初比上調5.31%,去年同比上調14.89%。從價格的一路走高可以看出,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參與國際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內外壓力對“遲早要來”的行業洗牌,起到了催生作用。盡管,現實很殘酷:破產、重組、搬遷,讓很多企業傷痕累累,但也可以看到,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布局、企業經營管理、發展思維模式、資源優化配置將更趨合理。

成本上漲之傷

通貨膨脹的不僅僅是糧食和蔬菜。原料價格波動的多米諾骨牌一旦推倒,面料、服裝等下游產品受到影響的現實在所難免。

6月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7月期貨收報100.22美元/桶,至6月10日收報99.29美元/桶;6月3日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期貨收于115.84美元/桶,至6月10日收報118.78美元/桶。

國際原油價格繼續震蕩,上游聚酯原材料市場價格漲跌互現,例如PTA華東市場現貨較低商談價6月3日在9600元/噸,至6月10日在9500元/噸; MEG華東市場現貨較低商談價6月3日在9200元/噸,至6月10日在9520元/噸。江浙半光切片現貨現款承兌較低商談價6月3日在11875元/噸,6月10日在12100元/噸,價格續現推升走勢。國內棉花價格震蕩,例如國內328級棉6月3日收報24552元/噸,至6月10日收報24556元/噸,上調4元/噸;229級6月3日收報26597元/噸,至6月10日收報26583元/噸,下跌14元/噸。

這些來自中國柯橋紡織指數的最新數據顯示,隨著能源的短缺,紡織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成為必然趨勢。王飛是紹興一家中型紡織企業的銷售經理,他所在公司的面料大部分銷往印度、伊朗、中東地區,小部分在國內市場銷售。2010年10月前,他所在工廠的生意十分火爆,訂單一直排到今年5月。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2月,王飛給一位訂購平絨面料的客戶報價為22元/米,從客戶下單到5月份提貨時,按照當時棉花的價格生產每米這種面料價格需要達到24.5元才能盈利,但客戶依然按照合同價格約定的22元每米付款——棉花價格的持續上漲,公司利潤正不斷被縮減。

另外,伴隨原料價格上漲到來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也是導致以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而著稱的紡織服裝企業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實際上,2011年春節后全國中小型服裝企業都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招工難題,這個難題從珠三角蔓延到長三角,從京津唐蔓延到中西部地區。包括一部分已經西遷的紡織服裝企業,在中西部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市也遭遇到了招不到工人的尷尬。

“我們現在員工工資從原來不到2000元,提到現在2000多,而且逢年過節都要有福利?!闭憬B興一面料廠老板說,招人越來越難,80后、90后的工人要求越來越多。公司想通過更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員工數,但資金又不夠。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去年的一次調研中發現,紹興縣政府調查的56家企業中,用工不缺的僅有6家,缺工5%以下的有5家,缺工5%~10%的6家,缺工10~20%的15家,缺工20%以上的24家,平均缺工達到13.8%。從走訪的企業看,企業用工也呈現兩極分化趨勢,部分企業復工準備早,職工隊伍穩定,如紹興和中合纖有限公司、紹興莊潔無紡材料有限公司和華舍天圣集團春節后均沒有出現“用工荒”現象,而一些企業則招工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生產,如錢清的一家印染企業即使開出包吃包住2300的月薪,也找不足工人,春節后的開工率只有50%。

結構性“用工荒”已經成為力逼企業提升效率、改變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的重要因素。

節能減排之困

如果說成本增加是市場供需導致,那么節能減排則是宏觀調控所需。

2010年6月,單位GDP用電量為節能考核的新標準這一規定突然實施,使得很多地方政府都措手不及。實際上國家起用新指標的初衷是,電是國家能掌控的,從用電量來考核根本做不了假。但是,如此新考核方法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發明了“節能減排”的新辦法,拉閘限電,甚至干脆直接停電。

應付拉閘限電,紡織服裝企業不得不紛紛購置柴油發電機自行發電維持正常的生產。李和林是一家紡織廠的老板,由于經營靈活、誠實守信,他的生意一直比較興隆。但是,隨著拉閘限電的頻率越來越高,工廠開工嚴重不足,訂單完不成讓他一度非常惱火。迫于無奈,他購置了兩臺中型的、國產低端柴油發電機。然而由于使用時間過長,再加上低端柴油發電機的質量又不太穩定,直接導致這兩臺柴油發電機經常會出現一些毛病,工作狀態非常不理想。為了能按時完成訂單,李和林一咬牙又購置了兩臺雅馬哈牌發電機,然而使用柴油發電機完成產量付出的成本高得離譜。以李和林工廠為例,他使用柴油發電機,每天的生產成本高達5000到6000元。但是,簽下的訂單不可能不生產,如果接了訂單完不成,企業的下個訂單就很難再拿到了,因此,即便是賺不到錢從長遠考慮虧本也得做,

而對于用水、用電、排污大戶——印染面料企業而言,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限電那么簡單。吳江盛澤一直是面料生產、銷售的重要聚集地,多年前開始,因為印染廠對太湖影響日甚,產業轉移勢在必行。于是,大批印染企業或外遷,或投入資金改造節能減排設施。政府以及民眾對環境保護的日漸重視,力逼高能耗高污染企業轉型升級,在此壓力下,一批資金不足、技術缺乏的印染企業必將出局。

外貿之憂

從國際方面看,盡管總體正在恢復之中,但風險猶存,美元持續貶值,歐債危機使歐洲經濟整體陷入困境,日本強烈地震重創經濟,新興市場普遍面臨通脹壓力,中東、北非地區政局動蕩。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國際市場充滿變數和風險,形勢十分嚴峻,加大了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風險。

“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貿易摩擦的面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配額限制、反傾銷、特保,到目前的反補貼、技術壁壘、企業社會責任等,使企業出口風險倍增,壓力大加?!比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在出席紹興一場法律培訓課開幕式時如是說。

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高級項目經理周小莉告訴記者, 部分新興國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等)的貿易保護不容忽視。今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采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越來越頻繁。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經濟體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高,涉及產品越來越多,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大。據世貿組織統計,在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1/4針對中國產品,印度近年來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立案數量已經超過歐美,占同期所有WTO成員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案件總數的1/5。因為印度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特別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印度就業矛盾突出,對外貿易萎縮嚴重,其執政當局會考慮民眾的就業呼聲,保護本國產品,因而增加了同中國等主要逆差來源國的貿易摩擦。還有今年年初,土耳其政府發布官方聲明稱,因國內生產企業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和損害,計劃對從全球進口的梭織面料提高進口關稅。這是土耳其在2008年取消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限制后,發起的對全球面料供貨商的限制措施。

土耳其政府公布的產品涉及13個稅號,具體包括了棉、毛和化纖梭織面料。根據國家類型劃分三種關稅征收幅度,對發展中國家進口關稅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8%,但征稅最高不超過4美元/公斤,最低1美元/公斤;對最不發達、受惠于特殊協議的國家提高21%,最高不超過3.75美元/公斤,最低0.75美元/公斤;對其他類型國家提高30%,最高不超過4.25美元/公斤,最低1.25美元/公斤。在這項調查中,紹興為主要涉案地區。有涉案企業近百家,其中100萬美元以上企業35家,紹興縣涉案金額達1.5億美元,占全國28%。雖紹興出口土耳其總量較小,但若此計劃實施,會使不少贏利能力較弱的出口企業退出土耳其市場,對涉及企業而言,影響頗大。

目前,浙江紹興縣部分企業在相關部門組織下,正積極應對此案。

除了貿易摩擦,國外局勢不穩也造成紹興縣紡織品出口受阻。2010年,紹興縣對北非動蕩諸國合計出口額約3億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量的3.8%,其中對埃及出口最大,出口企業442家,出口額達到2.1億美元。截至目前,各國仍處于不穩定甚至動蕩之中,經濟發展都受到很大程度沖擊甚至遭到重創,民眾購買力和市場需求大大受損。預計短時期內,紹興縣對北非及周邊區域的出口將會明顯回落。

毫無疑問,現在已經到了面料行業重新洗牌,并刻不容緩地提升競爭力的時刻。

洗牌大勢:資源重組由大向強

劣勢企業的出局,大型企業吸收優質資產,實行企業重組,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合理調整,等等一系列現象表明,紡織服裝業已處在行業調整期,重新洗牌的形勢已經形成。部分廠家被淘汰出局在所難免,多數企業從管理、資金、成本、資源優化重組等多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一定時間后將具有更強的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各種政策壓力有助于紡織企業調整發展思路,反思前期高速增長掩蓋下的粗放本質,促使行業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和渠道建設、產業轉移實現轉型和升級,加快行業內部調整改革,最終改善行業整體的發展環境,提高行業競爭實力。

粗放必將淘汰

在外部需求放緩、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正面臨著空前挑戰。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認為,中國加工貿易企業一直都處于整條產業鏈價值最低的制造環節,而產業鏈其它最有價值的部分,包括采購、倉儲、訂單處理、批發、零售都在外商手中。而在廉價勞動力已經完全沒有優勢的情形下,利潤越來越薄。

這就逼迫企業做出改革,一個辦法是企業遷移,搬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另一個辦法就是革新技術,增加勞動生產率。無疑,利用革新技術來提升企業的持續發展力和競爭力更能讓企業放心。

目前,國內紡織企業的萬錠用工數在200~300人,而國際上的平均數為33人,如意大利等國的數字則僅為6人。這樣的差距是驚人的,如果邁不過這道檻,在國際競爭中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在利用技術投入緩解成本上升壓力方面,益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是個典型。幾年前,該公司從日本訂了12臺總價值2000萬元的設備,用這種進口設備生產,員工由原來的10人變為現在的2人,而且做出的布質量較好。

作為中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地,紹興縣同樣在技術革新方面不遺余力。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周如生告訴記者,無論是企業還是市場,都要走集約化道路,提升硬實力的同時要提升軟實力。中國輕紡城從2008年開始,開展經營戶素質提升工程;2011年,中國輕紡城實現電子商務與實體市場并駕齊驅;同時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設立技術轉移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與生產力之間的“綠色通道”,有效解決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和企業實際生產需求信息不對稱問題。

產業梯度轉移

紡織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勢在必行。而“中進、西進”最終將形成新的布局:東部的產業集群聚集配套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體系和較發達的市場體系;中部地區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成為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腹地;西部地區以明顯的資源優勢,成為紡織工業原料的加工基地。

今年5月11日,由河南省服裝協會主辦、扶溝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河南省“標準杯”巧媳婦工程暨紡織服裝產業轉移論壇在扶溝召開。河南省服裝協會執行會長李剛說,隨著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沿海地區大量的服裝訂單缺人完成,很多企業不敢大膽接單,而河南約有800萬年齡在25~45歲的農村“巧媳婦”。為抓住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幫助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地就業,協會從今年起,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巧媳婦千百億工程,即在全省各鄉鎮每年建設千人規模、數百家工廠、每家企業實現產值億元以上的服裝加工廠。

和河南類似,今年四川也在自己勞動力充足的優勢下,創建了眾多紡織產業園區。

一些外貿專家提到,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產業發展到一定層次后,必然要經歷一個升級的過程。產業的梯度轉移可使企業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在更廣闊范圍內有效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加工環節會有選擇地遷移到成本相對較低或靠近終端市場的地區,達到企業做大做強的目的。從結果上看,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不僅沒有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反而促使其產業向更高的價值鏈轉移,有效地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產業鏈亟待健康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去年的調研結果顯示,集群面料企業普遍反映產業集群內產業鏈呈現兩端細、中間粗的情況,大部分面料企業從事中間環節的生產,同質化競爭嚴重,利潤較低,前道新型纖維的開發以及后道深加工企業未能匹配。

例如,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中原料企業特別是高性能纖維企業太少,難以給經編產品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原料支撐。后整理企業生產能力也不足,只能消化園區不到40%的產量。同時后整理企業缺少自主創新能力,工藝配方落后,制約了經編產品檔次的提高。

而同質化競爭是紹興縣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話題,同質化產品帶來的產能相對過剩,使得當地部分企業未能充分發揮先進裝備帶來的產品高附加值,導致產品利潤率低,企業家對主業失去信心,轉而將資金投向房地產等行業的現象比較突出。區域品牌推廣難度大、標準建設慢、檢測水平需要提高、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滯后,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都是此次調研中企業關注的內容。

而且,在時尚產業鏈理論中,面料產業是最基礎的一環,它左右著設計師產業。江蘇盛虹面料有限公司改變了過去銷售與采購對接的模式,直接由研發人員與服裝設計師對接。公司副總趙建華介紹說,盛虹根據服裝設計師的要求研發面料新品,具體流程是服裝設計師提出思路和要求,面料設計師進行研發,打出小樣由服裝設計師制作成樣衣,召開服裝品牌訂貨會,然后根據訂貨情況向盛虹下訂單。

許多設計師都表示,選擇面料最重要的是‘時尚’二字,沒有了時尚性,面料簡直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時尚是面料最為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而這些時尚理念,要第一時間告訴面料設計師,這樣才能實現面料與服裝的無縫對接。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內面料企業進行的所謂創新,多數是從花型、印花上做些改變,卻不能從工藝上進行根本性的創造,以仿制為主的技術導致了貨品的相似度比較高。

為避免沿走國產面料時尚度不足、工藝處理粗糙、品質滿意度低的面料研發路子,南山公司幾年前就在意大利米蘭成立了面料研發中心,研究流行元素,收集潛在價值信息,制定開發方案,并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工藝制造設備,在時尚和創新方面走在了面料研發與設計的前端??梢?,面料產業鏈的拓展以及升級,不僅僅是制造環節,更是在創意、設計、流通等各個環節。

升級之道:技術與品牌共進 有形與無形齊飛

經歷過市場的洗禮,紡織服裝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品牌建設,增強綜合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爸袊徔椃b企業競爭力500強”測評,在這一關鍵時刻,其重要性已經為業內矚目。

以技術占領市場

“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既要時刻關注市場變化,隨環境的改變調整企業結構,更要不斷推進技術革新。面對壓力不能自亂陣腳,發展大方向不能變?!币晃幻媪掀髽I負責人說出了企業發展的最基本原則。這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話時刻挑戰著面料從業者敏感的神經,今年夏天也不例外。

對于近在眼前的多種困難,面料企業并沒有完全失去信心。

2011年夏季,面料企業的新產品呈現出兩個明顯的分水嶺,一個是傳統改良產品占據市場,一個是新型面料異軍突起。面對原材料價格起伏不定、終端服裝產品漲價預期、消費者要求越來越高等因素,面料企業在頂住壓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嘗試創新。

不久前,浙江紅綠藍印染公司被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評為“國家數碼印花產品開發基地”。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浙江紅綠藍始終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重視研發團隊建設,建立了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其科技創新水平領跑紹興。據了解,紅綠藍近幾年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攻克數碼印花關鍵技術,成功自主研發“數碼印花產業化技術”,實現了數碼印花技術在傳統印花設備上的批量化應用,此外還解決了“阿拉伯黑”的染色難題,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此類產品的技術壟斷。為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公司不惜將每天17萬米的產能壓縮至10萬米,而轉向技術優勢和原創設計要效益,依靠專業的花樣設計團隊,為產品不斷注入創新元素,產品附加值得到了保障,市場效益明顯。

眾多企業也在原有傳統面料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主營絲綢織造和化纖紡絲的江蘇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絲綢系列面料具有爽滑、透氣性好、不沾身等特點;而人絲系列面料主要是價格比真絲便宜,可降解,具有多種功能并且吸濕性比化纖好,成衣后穿著非常舒適;提花系列面料則是根據客戶對面料的時尚性要求,推出的具有時尚性特點的提花面料。公司總經理蔣建剛介紹說,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加大了真絲和人絲類面料的開發,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且打造由面料生產到產品制造再到服裝制作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今年3月,福華世家攜旗下1080種產品亮相北京面料展,同時參展的還有福華世家最新研發的夢巴黎、皓月疏影、雪融花、奇境等4款入圍“2011/2012秋冬中國流行面料”的新產品。

一直追求科研創新,產品引導潮流的福華世家,是《錦綸印染布》行業標準第一起草單位,也是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化纖指數采樣單位。一直以來,福華世家憑借高科技含量和穩定的高品質成為眾多中高端品牌采購高檔化纖面料的首選企業,也一直以其在高密、細旦、輕量型化纖面料上的獨特優勢享譽業內。

據福華世家公司研發總經理肖燕介紹,福華世家產品走高、特、新、細路線,以完整的產業配套優勢和規模優勢形成了以尼龍面料為核心的2000多個產品。此次展會福華世家公司帶來了幾乎所有暢銷品種的面料,產品涉及防寒服羽絨服面料、休閑服面料、箱包鞋材面料、家紡面料、運動服面料、童裝面料、褲料裙裝面料,以及高強特種面料、環境友好面料、三防功能面料、多功能防絨面料、防靜電面料、阻燃面料、保健竹炭面料等各種功能性面料。

最新研發的一系列輕薄、高密混色面料,保持了福華世家高端化纖面料一貫的功能性,但具有毛料的外觀,與較為厚重的毛料相比,輕薄是最大優勢,適用于休閑裝、夾克、風衣、防寒服等,面料具有更好的感官效果、更有質感。

肖燕分析說,福華公司的產品以“輕薄、時尚”為主要特色。輕薄類產品體現福華世家對生產技術的追求,其中“蟬翼紡”面料,集輕、薄、透、柔于一身。

以品牌提升價值

如意、陽光、魯泰等知名面料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詳。而這些品牌產品的附加值之高,讓很多中小企業望塵莫及。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政府鼓勵消費,刺激內需的相關政策導向,未來紡織服裝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路線將成為必然。如今,出口的回落會進一步加劇內銷的競爭,這時,擁有品牌、渠道的面料企業將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在梯度競爭環境下分享市場的高增長,同時在相對高端目標市場獲取可觀收益。未來行業發展應該逐漸向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加品牌建設和營銷渠道建設上發展,同時行業內部的細化會加速,某些子行業將會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打品牌的產品不能太大眾化,必須是企業最精、最具特色的產品,我們專門對產品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對一部分比較高端、高檔次的大提花面料做一個定位?!苯B興縣易真金紡織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沈錦鵬介紹,做面料品牌,就是要打造一種精品,要有正確的定位,跟上優質的服務。他說,現在公司在做“芙洛拉”這個品牌的面料,在面料的生產研發過程中,針對成熟女性,體現其優雅和雍容華貴的風格,所以在堅持有自己原創元素的同時,將中國元素融入其中,體現這個品牌的特色。

中國輕紡城建管委主任周如生認為:“紡織是高科技的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面料集散地,中國輕紡城在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同時,也在不遺余力的推動輕紡城商戶自身的品牌建設?!敝苋缟嬖V記者,從2008年開始輕紡城經營戶素質提升工程,就是要選取一批優秀的面料企業,讓其在管理水平、品牌意識、經營理念等多方面不斷提升,最終成長為國內外知名面料品牌。

“通過生產模式和產品類型的轉變,進一步扭轉面料行業一直以來的低價薄利競爭的市場形象,通過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產品種類的豐富和檔次的晉升,在保持一定的低端市場份額基礎上,繼續利用行業高素質勞動力優勢和技術開發的能力,致力開拓中高檔市場?!敝苋缟J為,品牌建設有利于整體行業競爭力的形成和不斷提升,對于紡織服裝行業進一步開拓世界市場,改善、優化行業優質形象,避免、擺脫貿易壁壘及貨幣匯率調整等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和束縛,在世界市場占據穩定份額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事實證明,隨著產業的更新換代,粗放式的紡織企業發展更容易受到各種內外政策壓力的影響。具有品牌價值和營銷渠道的面料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更有優勢。

以新渠道引領未來

3月18日,紹興縣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調宣布,紹興縣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20億元的資金,依托目前紹興縣紡織產業和全球紡織網,全力打造能真正實現交易的垂直型電子商務平臺“網上輕紡城”,進一步推進紡織產業轉型和升級。有評論稱,這意味著B2B行業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

據紹興縣有關方面介紹,“網上輕紡城”未來將覆蓋輕紡城所有企業和經營戶及1萬家以上境內外經銷商和10萬家采購商的紡織品資源庫,建設具有操作性的第三方交易平臺。

通過在充分借助中國輕紡城作為亞洲最大交易市場的優勢基礎上,實現在品牌資源、客戶資源、產品資源、價格優勢、供應商資源等方面的共享,“網上輕紡城”將在延續繼續書寫電子化空間中的輝煌。同時電子化空間中的“網上輕紡城”還要走得更遠,和實體的輕紡城市場相比,它服務的商戶更多(擴展至全球60%以上紡織企業),提供給商戶的服務也更全、更快捷、更安全、更舒適。同時,紹興縣在今年還將通過中國輕紡城建管委對輕紡城市場實體進行控制管理,確?!熬W上輕紡城”的實體市場可靠發展,讓“網上輕紡城”的根基更加扎實可靠。

就在同一天,“2011~2012牛仔論壇暨特色面料展”上,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紗線網創辦人,全球面料商務中心CEO王果剛向業界鄭重宣布,一個以整合全球面料信息、建立全球面料數據庫為主的信息服務平臺——全球面料商務中心(全球面料網)正式面世。這將使得中國面料行業在以往專業市場、大型展會等傳統貿易模式之外,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全新貿易模式的探索成為可能。王果剛進一步解釋說,全球面料商務中心(全球面料網)是一個以數據信息化為主要依托,依靠先進設備及計算機網絡平臺,一站式管理和展示國內外面料企業產品的信息服務平臺。發展的宗旨是:打造數字輕紡城,共享全球面料庫!

一個是政府行為,一個民營資本,但同時將目光盯向面料的電子商務??梢?,面料作為紡織產業鏈中間產品,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廣闊前景被各方看好。

確實,很多服裝設計師、面料采購商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設計出一款服裝,急需采購合適的面料,但苦于信息不對稱,通過電話聯絡、上門拜訪、參加大型展會、到專業市場走訪等傳統方式找到理想的面料時,可能機會已經過去了。

那么一個沒有時間、空間限制,沒有面料品種、數量限制,搜索快捷、信息量巨大、成本低廉,而且低碳環保的專業面料信息檢索平臺成為行業發展所必須。

以前中國紡織業發展歷史上一直沒有這樣的平臺出現,原因有很多,信息技術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面料企業經營人員對電子商務認識不夠、相關技術人才缺乏是主要原因。

現在,有條件來考慮新的信息平臺了。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認為,網絡平臺的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信息技術、相關人才逐漸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在這樣的時機建立一個全球化、專業的面料數據庫恰逢其時。這就是我們要建立全球面料商務中心的初衷。我們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將這一平臺搭建起來,真正以面料為主體,疏通纖維、紗線、面料、服裝等整個紡織產業鏈,為紡織從業者提供一個可足不出戶,遍覽天下面料的龐大數據平臺。

國內企業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國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情況較為激烈,大多數企業已經面臨體制創新的局面,力求在經濟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跟腳。職業經濟師屬于特殊職業,對企業發展十分重要,逐漸成為各大企業爭搶的角色。文章對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定位與價值進行分析,為企業發展做出參考。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經濟師;職業定位;價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19

經濟師在企業管理以及運營中能夠對企業走向提出意見,可以為企業制定現代化戰略方針,根據市場情況作出戰略調整。所以,經濟師是企業發展必要人才,能夠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1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職業分析師職業定位

1.1 企業發展的方向制定者

經濟師作為企業發展方針制定的決策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并且能夠根據市場情況,通過市場分析思維,和市場競爭意識,幫助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高速發展。經濟師需要具有宏觀的眼光和敢于冒險的意識,根據市場變化,對整個公司經濟制度進行有效改革和創新,做好經濟調控以及內部改革,通過制定可行性方案,將公司中不利于發展的策略剔除,使公司經濟效益提升。經濟師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好監督工作,根據實施情況適當做出調整,使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同時還需要做好規劃,提升企業知名度、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等。經濟師需要通過自身在企業內部的聲望以及外部的人際關系,做好宣傳工作,使社會認可企業品牌。

1.2 企業經濟活動的實施者

經濟師作為企業高層,直屬管理人員為公司總經理,主要責任在對公司經營發展中發展策略以及經濟活動方向進行制定,公司總經理在將公司發展大綱下發后,經濟師需要根據公司現階段情況以及市場情況將大綱細化,制定出詳細的經濟發展方案,所以經濟師不只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決策者也是執行者。

1.3 企業管理的執行者

經濟師在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也要做好策劃工作,需要制定出科學的、有效的發展策略,經濟師與其他管理人員相比,需要掌握更多的數據以及職業技能,才能夠將作用發揮,所以經濟師能夠發揮的作用較大,能夠準確地為企業做出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對經濟風險進行判定,還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經濟發展停滯問題,使企業發展渠道變寬,增加企業發展空間,增強企業經濟收益。

1.4 風險的預判者

市場經濟日新月異,行業競爭尤為激烈,經濟統計工作需要面對的經濟風險較大,企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就必須對內部經濟風險進行把控,具有足夠的風險意識,能夠根據市場變化為企業制定風險控制方針。經濟師必須要經歷長時間的磨煉,才能夠對風險進行預判,為企業發展之路做出下一步規劃。

2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的職業價值

2.1 宏觀把控

經濟師作為企業管理者、策劃者以及執行者,將自身所需的專業技能以及實際操作能力排除,還需要能夠做到隨機應變,通過智慧將企業風險解決。在整個經濟市場中,企業發展要求經濟師必須能夠對經濟市場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及決策,保障企業能夠走正確發展道路。并且經濟師還需要具有較大的野心和沖勁,不能對現狀產生滿足感,所以在發展機制方面應當做出實時調整,保障企業發展有活力,使企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經濟師還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能夠與其他企業經濟師共同探討,幫助企業建立高效的監督體系,保障決策公正、公平。

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需要通過有效的機制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以及團隊凝聚力,經濟師需要將經營決策方案下發到下屬管理者中,使管理負責人,通過拆分方式將目標分層,提升工作效率,將任務目標實現,減少人員成本。在整個計劃實施過程中有些部分需要注意,經濟師需要站在領導地位,對目標實施做好帶頭作用。

2.2 著手管理,勇于創新

價值較高的經濟師一般會具有兩個素質,也就是創新意識和管理意識。我國經濟市場變化無常,陳舊的管理思想無法與高速發展的市場相符合,所以經濟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勇于將企業內部陳舊的體系改變,不斷創新實踐。但是職業經濟師由于職業必備的風險預測性,在做出決斷時需要小心謹慎,經濟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重自我管理。職業經濟師需要主動學習國內外先進改革方案,保障自身能夠在政策改變時做出經濟體制調整,使企業在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跟腳。職業經濟師還應當提升綜合管理素質,學習各個方面理論知識,并且增加實戰經驗,提升自身分析能力。

職業經濟師需要對整個企業以及員工進行把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中不管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都會帶有主觀情感,經濟分析師需要站在企業利益視角,幫助企業管理者以及員工能夠排出主觀情感因素,一切以公司利益為主,做出正確的決策。

2.3 抓住重點,合理規劃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師管理涉及的管理內容較為復雜,需要涉及技術設備、物資分配、人士安排、財務管理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經濟師在企業經濟管理中,需要將綜合性管理內容高效銜接。企業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還需要防止內耗,將企業工作氛圍轉換,形成積極的工作氣氛。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中可能會出現較多不可抗拒因素。所以作為職業經濟師,應當有高度防范意識,將潛在危機排除,做好提前預案。這需要經濟師在進行工作安排時,要有對重點的側重分析,做好布放管理,將企業發展的薄弱點攻克,并提出建議做好監督,使職業經濟師的影響力發揮。

職業經濟師不同于其他員工,需要站在經濟管理以及經營角度進行分析,與市場接軌,成為全面的經濟師。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經濟師應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將所學知識能夠應用到企業管理中,還需要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學習計算機能力以及外語能力,具有其強大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完善自身綜合能力,符合職業經濟師的職位。只有具有全面的職業能力,才能在企業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做到良好的應對,將企業弊端排除。

2.4 具有擔當意識

經濟師需要具有擔當能力,在企業決策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若是自身責任,需要勇于承擔,并且對經營活動嚴格把關。一方面,經濟師要對企業所推行的政策進行科學評估,并尊重企業整體意見,避免因個人觀點,對企業全局產生影響。在實際經營活動中,無論是經濟師還是工程師或者企業領導,都應當對自己所引起的錯誤承擔,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從全局出發,將企業政策從新調整,針對市場情況,做出符合發展的更改,將出現的錯誤記錄,銘刻于心,防止自己錯誤重復出現,在不斷的實戰中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為公司發展保駕護航,堅守職業道德。

3 結 論

總之,作為綜合素質較強的經濟師,在增強企業經濟和提升企業實力方面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經濟師在職業道路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好職業定位,將新的經驗不斷吸收,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具有與時俱進的意識,敢于開拓創新,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并且經濟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保持自律,堅持職業操守,幫助企業提供科學、合理的發展策略,從而提升自身在企業的價值。企業應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需要對經濟師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有清晰的認識。對企業來講,積極聘請優秀的經濟師,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的建議,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波,鄭志輝.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定位與職業價值[J].低碳世界,2017(23):268-269.

[2]朱杏利.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定位與職業價值[J].中國國際財經,2017(13):296-297.

[3]吳園.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定位與職業價值[J].科技經濟市場,2017(4):172-173.

[4]向為麗.淺談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的定位及職業價值[J].財經界:學術版,2016(14):358.

[5]王通韻.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師職業定位與職業價值[J].財經界:學術版,2016(7):360.

上一篇:地圖歷史教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基層技術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