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

2023-09-23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1篇

1 液體平衡紊亂的病理生理

臨床常見的液體平衡紊亂包括:低容量血癥、正常容量伴液體分布異常及高容量血癥。細胞內外滲透壓一致, 液體不會在細胞內外發生轉移, 故液體平衡紊亂主要影響細胞外液。輕度的低血容量, 通過代償性兒茶酚胺釋放使周圍血管收縮、心肌收縮力增強及心動過速, 血壓可能保持穩定。如果嚴重的低血容量代償不足或未及時有效治療, 可發生組織低灌注、無氧代謝, 繼而產生酸中毒, 最終導致MOF。

2 常見危重病理狀態液體的管理

輸入血管內的液體最終是為了保持與其它液體腔隙的平衡, 沒必要的液體可能導致或加重肺水腫、心衰、腦水腫或其它組織水腫, 從而發生器官衰竭。

多個研究已經表明正的液體平衡與ARDS的生存率下降有關。正的液體平衡可能阻礙脫離機械通氣。在不同疾病及同種疾病的不同時期, 對液體的要求不盡相同。

例如:以往指南要求在腦血管病的早期應該限制液體量, 以防止腦水腫的發生;但臨床發現加強脫水、限制液體后, 很多患者出現心率快、血壓不穩定, 痰液粘稠排除不利而加重肺部感染, 并逐漸出現臟器功能障礙;但是如果入量過多, 加重本來已經出現的肺水腫 (神經源性肺水腫) , 使肺部感染的機會增加, 胃腸道淤血、腎臟的負擔增加, 并加重腦水腫, 故仔細觀察及監測, 加強液體管理對腦血管病治療非常重要。近年觀點認為心源性休克并不是補液擴容的禁忌, 心衰病人同樣也有最佳的容量狀態。

非心源性肺水腫, 例如ALI/ARDS, 在保證循環穩定、灌注充足的前提下注意要使肺處于相對干的狀態, 對減輕肺水腫、改善氧合及緩解呼吸困難等效果明顯。間質性肺水腫原則上應限制液體, 提高膠體滲透壓, 促進間質中潴留的水回吸收, 然后利用利尿劑, 將回吸收入循環的水排出。

急性腎功能衰竭常因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 應據BP、CVP、尿量的變化決定入量和速度, 若尿量不增加而過度擴容, 易導致肺、腦水腫, 并可能加重稀釋性低鈉血癥;另外, 因腎組織細胞內水分增加, 影響腎小球循環血量, 進一步加重腎損害。

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早期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液體外滲, 導致血容量減少、組織水腫, 需補液擴容;但隨著急性期消退, 毛細血管通透性逐漸改善, 早期外滲的液體大量回吸收, 機體自發利尿, 血容量趨于穩定, 表現總出量大于總入量, 提示液體復蘇終點, 此時應控制液體, 而不是盲目增加液體輸入。

3 臨床液體量的評估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 準確判斷血容量是液體治療的前提。臨床常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3.1 病人的臨床觀察

通過觀察病人的臨床表現如是否水腫、眼結膜、肢端皮膚顏色、神志 (在清醒病人, 精神狀態是腦灌注和全身狀態的反映, 神志清楚說明循環血量已基本滿足;否則, 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 及病情觀察如出汗、發熱、呼吸頻率、環境溫度, 引流, 氣切等可幫助血容量的判斷。

3.2 常用的監測指標

對于沒有嚴重心、腎疾病、未用利尿藥的病人, 尿量是反映容量的一個可靠指標, 如尿量少而尿色深, 無腎功能不全時提示容量不足。

尿比重:小于正常多提示補液過多或利尿, 大于正常提示容量不足或血液濃縮。

CVP:是右心功能正常時判斷血容量的最好指標, 它取決于三個因素:血容量、靜脈張力、心臟舒張功能;在心功能及血管張力正常者, CVP可反映血容量;有研究表明機械通氣病人, 體位改變對CVP無明顯影響, 但隨PEEP增加, CVP有增加趨勢;維持原體位及PEEP水平測量CVP, 可增加安全性和舒適性;其他影響因素如腹水, 嚴重腹脹, 胸腔負壓增高等致CVP下降, 故臨床應用CVP時動態觀察及綜合判斷意義更大。

HR:心臟是對容量負荷最敏感的器官, 容量不足時, 為了維持DO2, HR代償性加快是最早的表現。

BP:在低血容量早期可無明顯下降, 機械通氣病人如隨PEEP的上調BP有所下降, 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MAP和ICP (CCP=MAP-ICP) :有條件時監測, 可據此調整脫水藥及液體量。

滲透壓:據此可了解外周的脫水程度, 調整液體量。

3.3 特殊情況下出入量的估計

量出為入、出入平衡原則是臨床液體管理常用的方法。準確記錄出入量是正確估計病情變化和制定液體治療措施的前提。有些出入量可以準確記量, 如:每天的輸液量、尿量、引流量等。而有些不宜準確記量, 如創面滲出液、汗液、呼吸道失水等均無法收集在容器中, 故應采取其他方法記量。如:滲出和汗液的記量, 可采取稱量敷料和衣物重量增加的方法;切口滲液, 一般25×10cm的六層紗布敷料可滲濕50ml液體;如大面積創面滲出, 則應用干濕敷料的重量差估算。體溫每升高1℃, 應補加日需要量的10%, 明顯出汗約失液500~1000ml, 大汗淋漓失液約1000~1500ml, 氣切病人液體的丟失比正常增加2~3倍, 每日約失液800~1000ml。

摘要:液體管理是ICU危重病人管理的核心內容, 其目的在于保持正常血容量、維持全身重要臟器的灌注和組織氧供, 液體平衡失調會嚴重影響機體的正常功能。因而, 對于危重病人, 液體的管理與平衡至關重要。

關鍵詞:ICU,危重患者,液體管理,液體平衡

參考文獻

[1]Uwe Kreimeier.Pathophysiology of fluid imbalance.Critical Care, 2000.

[2]Durairaj L, et al.CHEST, 2008.

[3]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Clinical Trials Network.Comparison of Two Fluid-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ute Lung Injury.N Engl J Med, 2006.

[4]徐東升, 孫備.毛犀血管滲漏綜合征與液體治療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7.

[5]王波, 康焰等.體位和呼氣末正壓對危重病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7.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240例需要經胃腸道營養支持的ICU重癥病人,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14例,根據病情、不同置管適應癥對患者加以分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1.2.1分組根據病情、不同置管適應癥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采用的是鼻胃管喂養、B組采用的是鼻空腸管喂養。通過隨機分配的方式將A組患者分為兩組:A1組采用的是鼻飼泵間斷24 h泵入(持續泵入1.5 h、間隔2.5 h),A2組采用的是鼻飼泵持續24 h泵入;B組患者分為兩組:B1組采用的是鼻飼泵間斷24 h泵入,B2組采用的是鼻飼泵持續24 h泵入。每組均喂養7 d。

1.2.2置管及喂養置管:1鼻胃管置管由PAHSCO公司生產,胃管由鼻腔進入,插管深度應以鼻尖至劍突長度為準。2鼻空腸管為Corpak空腸管。喂養:腸內營養第一天輸注500 m L的5%GS溶液,A1、B1組袋鼠營養泵采取間斷24 h泵入的方式,A2、B2組袋鼠營養泵采取24 h均勻泵入的方式。

1.2.3標本采集采集2~3 m L的肘前靜脈血,并置于血清分離膠真空采血管中,送至生化檢驗室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需分別測定營養指標;2APACHEⅡ評分,APACHEⅡ評分超過20′,表示病情嚴重;3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

2結果

2.1血清總蛋白、APACHE-Ⅱ評分情況

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APACHE-Ⅱ評分情況見表3。

通過方差統計可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置管喂養前后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變化情況

置管喂養前后4組ICU重癥病人血清總蛋白變化情況見表4。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A1與B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2與B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置管喂養前后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變化情況

置管喂養前后4組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變化情況見表5。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4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置管喂養后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

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6。

根據數據對比分析可知,4組不同置管喂養方式下,ICU重癥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鄭顯平[5]等對60例腸內營養患者的研究顯示,采用間歇泵入營養方式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提高血清白蛋白濃度、血清前白蛋白濃度、血清總蛋白濃度效果顯著優于持續輸注營養方式。該研究顯示,A1組、A2組、B1組、B2組ICU重癥病人置管喂養后血清總蛋白值分別為(54.97±5.30)、(53.77±5.33)、(56.10±4.53)、(54.27±4.76)g/L,APACHE-Ⅱ評分分別為(20.53±3.48)分、(20.17±3.35)分、(20.10±2.82)分、(19.13±1.83)分,各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通過配對t檢驗,A1、A2組置管喂養前后的血清總蛋白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4組不同置管喂養方式的ICU重癥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該研究中未見不同輸注方式與并發癥的發生相關聯。

一項meta[6]分析顯示,腸內營養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率明顯低于腸外營養組[RR=0.30,95%CI(0.19-0.48)],腸內營養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腸外營養組[RR=0.41,95%CI(0.25-0.68)],對危重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更有利于病情好轉。該研究顯示,置管喂養后4組ICU重癥病人APACHEⅡ評分情況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組間APACHEⅡ評分變化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中,不同泵注方式患者病情好轉與營養療效并不相符,可見不同管飼方式與不同輸注方式的結合,對患者的營養支持效果不同,在臨床治療中,應合理選擇適合患者的營養治療方式。該次研究中ICU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少、各指標的營養效果較好可能與營養泵營養液泵入方式有關。

大量研究表明,營養泵泵入比傳統的重力滴注法營養效果更好[7,8]。營養泵能夠精確控制營養液的輸注,保證營養液的濃度以及輸注速度,有效的代替人力給予患者良好的營養支持。該次研究中ICU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少、各指標的營養效果較好可能與營養泵營養液泵入方式有關。

總之,ICU重癥病人病因多樣,病人消化系統情況也存在較大差異,臨床必須根據病人的實際病情采取合適的管飼營養方式。

參考文獻

[1]過群,高偉,張家留,等.不同營養支持方式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預后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21(4):226-227.

[2]趙曉輝,洪明,路曉欽,等.經皮內鏡下胃造口管及鼻飼管在克羅恩病腸內營養支持中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7):124-126.

[3]胡劍華,陳博.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ICU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6):54-56.

[4]鄒劍峰,劉于紅,單毅,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機械通氣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4,22(1):34-37.

[5]鄭顯平.ICU機械通氣患者腸內營養不同管飼方式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

[6]范春梅.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療效觀察的meta分析[D].延安:延安大學,2013.

[7]牟丹,鄧艷瓊,黃淑儀,等.間歇泵入鼻飼法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5):722-724.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于2011 年5 月—2013 年6 月所接收ICU危重癥患者80 例作為該調查對象, 行不同臨床措施護理, 干預組患者40 例, 男性、女性患者分別21例、19 例, 年齡段30~75 歲, 平均 (50.3±1.3) 歲;其中, 心力衰竭患者10 例,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 例, 多發傷患者8 例,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4 例; 常規組患者40例, 男性、女性患者分別24 例、16 例, 年齡段31~78 歲, 平均 (50.5±1.5) 歲;其中, 心力衰竭患者12 例,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 例, 多發傷患者7 例,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2例。80 例患者進入ICU期間均為清醒狀態, 且其年齡段、病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比較。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臨床基礎性護理, 如:觀察患者病情, 發現不良現象后及時處理; 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適當給藥, 并叮囑其禁止出現隨意更改藥物劑量現象。 干預組患者行臨床綜合護理干預, 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健康教育由于ICU患者病情相對嚴重, 再加上該病房處于完全性的封閉狀態, 患者長時間和冰冷的機器、導管等接觸, 沒有家人的陪伴, 極易產生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 間接誘發ICU綜合征。 因而, 臨床針對每一位入院的患者, 均需耐心講解醫院環境, 講解疾病治療過程和效果, 以消除不良心理[2]。

1.2.2心理護理患者進入ICU病房后易出現恐懼心理, 擔心自己生命就此終結, 不利于后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 護理人員首先需為患者營造良好、安靜的舒適環境, 讓患者產生家庭的感覺, 從而積極接受臨床治療;利用日常時間多和患者交流, 獲得其充分信任, 以減輕負性情緒, 促使正確認識自身疾病[3];盡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臨床生理和心理需求, 耐心講解病房相關設施的使用過程和效果, 使患者充分認識到ICU病房的臨床價值。臨床針對性格內向、相對膽小的患者來說, 護理人員需告知家屬探視期間鼓勵患者積極配合疾病治療, 給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支持;針對情緒煩躁不安的患者, 護理人員需及時滿足其需求, 解除不適現象, 以緩解不良心理, 加快康復進度。同時, 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 護理人員還需借助溫和的語言多贊美、表揚患者, 以緩解ICU病房相對緊張的氣氛, 使患者心情開朗。

1.2.3睡眠護理護理人員需盡量減少夜間的相關治療和護理, 以提高患者睡眠質量。若情況緊急需夜間治療, 應做到輕拿、輕放, 以免影響其他患者休息。

1.2.4 隱私保護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 護理人員需盡最大限度的保護患者隱私, 如:導尿、擦拭身體期間, 應盡量遮擋患者私處。 此外, 加強衛生護理, 每天按時清潔患者口腔、身體等, 預防壓瘡等病癥;若存在由于疼痛所導致的情緒過于激動現象, 護理人員可在醫師叮囑下適當行鎮痛、安神處理。

1.2.5 皮膚護理ICU危重癥患者由于自身營養現狀、臥位、會陰潮濕等因素的影響, 易出現各種皮膚病癥, 降低生活質量。 因而, 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皮膚護理。如:臨床ICU室進入前期全面評估患者皮膚情況, 并根據其情況詳細填寫壓瘡預報單, 耐心向患者講解皮膚問題, 以獲得患者的充分配合[4];其次, 加強患者營養。日常根據患者營養現狀適當補充營養物, 以提高抵抗力, 糾正低蛋白血癥引發的全身性水腫病癥;最后, 保持皮膚干燥度。 每天幫助患者擦拭身體, 并于浴后涂抹潤膚露或爽膚粉。 針對導尿管留置患者來說, 若存在溢尿現象, 需及時查找出現原因, 以便借助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 保持皮膚干燥度。 若患者伴有失禁、腹瀉現象, 可于便后借助溫水擦拭肛周, 再涂抹氧化鋅油藥物保護肛周皮膚[5]。 另外, 臨床針對氣管切開患者來說, 需確保其面部、頸部清潔度, 及時將口腔殘留分泌物清理干凈, 按時更換系帶。 頸部后方皮膚可鋪墊無菌紗布, 借助系帶綁扎, 但此系帶綁扎過程中需確保系帶松緊度適宜, 一般以可容納兩個手指為主, 過松則會導致導管脫出;密切觀察患者氣管切開部位皮膚是否存在紅腫、淤血等現狀, 若發現存在感染癥狀, 除行抗生素治療外, 還需涂抹紅霉素軟膏等藥物, 進而預防全身性炎癥。

1.2.6 呼吸道護理臨床針對行手術療法的ICU危重癥患者來說, 若術后處于清醒狀態, 且不存在呼吸系統等并發癥, 護理人員需行講解性的護理干預, 即:護理人員講解相關內容, 患者接受其指導。 如: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臨床呼吸道護理的重要性, 幫助患者拍打背部, 教會咳嗽、排痰的方法。 同時, 根據患者痰液粘稠行霧化吸入治療。 若臨床術后患者處于昏迷狀態, 并伴有不同程度呼吸衰竭癥狀, 護理人員則需進行被動性的護理干預:每2~3 h幫助患者翻身一次, 以免分泌物進入呼吸道引發窒息[7];借助吸痰管將患者痰液吸出, 此過程需確保動作輕柔, 以免損傷呼吸道。 當然, 臨床吸痰處理前期需確?;颊叱浞治? 時間在15 s以內。

1.3 評估項目

患者臨床護理結束后評估其疾病效果及臨床護理滿意效果, 疾病效果:臨床疾病癥狀消退, 相應檢查結果恢復正常說明疾病得以控制;臨床疾病癥狀減少, 相應檢查結果逐漸恢復說明疾病得以好轉;疾病癥狀、相應檢查結果和預前相同說明疾病治療無效。 護理效果:患者臨床預后發放護理滿意調查表, 讓患者自行填寫后回收統計, 若總分在90 分以上說明對臨床護理滿意, 若總分在60 分以上說明對臨床護理基本滿意, 若總分在60 分以下則說明對臨床護理不滿意。

1.4 統計方法

借助SPSS18.0 軟件對該研究相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利用 (%) 對結果中相關計數資料進行表示, 計數資料進行 χ2檢驗, 若結果顯示P<0.05, 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效果評估

該調查結果表明, 干預組患者疾病控制27 例, 好轉10 例, 無效3 例, 疾病好轉率為92.5% ; 常規組患者疾病控制16 例, 好轉14 例, 無效10 例, 疾病好轉率為75.0%, 兩組ICU危重癥患者疾病好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4.501, P=0.034) 。

2.2 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評估

該調查結果表明, 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31例, 基本滿意8 例, 不滿意1 例, 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5%;常規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21 例, 基本滿意10 例, 不滿意9 例, 臨床護理滿意率為77.5%, 兩組ICU危重癥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 . 314 , P =0.007) 。

3 討論

臨床資料顯示[8], ICU綜合征發病因素相對較多, 如: (1) 患者因素。 患者年齡、病情等均會誘發ICU綜合征; (2) 疾病因素。 病發心臟病、冠心病等患者ICU綜合征發生率相對較高, 且隨著病情的加劇, 該綜合征病發率也就越高; (3) 環境因素。 強烈的噪音刺激會影響患者交感神經, 致使其出現血壓指標升高、 心率加快的現象,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焦躁、煩躁等不良心理, 最終誘發ICU綜合征; (4) 心理因素。 由于ICU危重癥患者需長時間處于ICU病房中, 氣氛相對嚴肅, 缺乏和家人、醫護人員的交流, 致使患者出現孤獨、恐懼等負性情緒, 間接提高ICU綜合征病發率; (5) 藥物因素。 患者臨床治療中所使用的鎮靜、 麻醉等藥物均會產生相對明顯的精神毒性, 影響患者腦功能, 增加ICU綜合征發生率。因而, 臨床針對此類患者需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以提高生活質量, 加快康復進度[9]。

該調查結果表明:臨床干預組患者經由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實施后疾病好轉率92.5%、護理滿意率均優于基礎性護理組7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說明:臨床給予ICU危重癥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指導等護理措施, 可緩解不良心理, 提高疾病知識了解率;于臨床睡眠護理、營養支持等過程中行皮膚護理、呼吸道護理干預, 可有效預防臨床并發癥, 提高生活質量, 和黃媛媛等[10]報告疾病有效率的91.7%等同。

綜上所述, 臨床針對ICU危重癥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可提高疾病好轉率, 減輕臨床疼痛度, 值得應用。

摘要:目的 觀察ICU危重癥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于2011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ICU危重癥患者80例作為該調查對象, 隨機分成兩組后行不同臨床措施護理, 干預組40例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常規組40例行基礎護理。評定臨床效果。結果 干預組患者臨床好轉率92.5%、護理滿意率97.5%和常規組 (好轉率75.0%、護理滿意率77.5%) 相比, 臨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臨床針對ICU危重癥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可提高疾病好轉率, 減輕臨床疼痛度, 值得應用。

關鍵詞:ICU危重癥,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晴.新型規范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 (30) :91-92.

[2]Zhou Lu, Wang Ling, Chen Yinjiao.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udy[J].Contemporary medical essays, 2014, 14 (20) :104.

[3]陳曉翠, 曾登芬, 何海燕, 等.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及其管理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 2014, 14 (4) :254-255.

[4]齊穎, 張萍, 徐艷, 等.ICU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西部醫學, 2011, 23 (3) :572-574.

[5]何蕾, 陳連芳, 侯麗, 等.舒適護理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 2012, 10 (8) :1327-1328.

[6]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Zhang Zhuo.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study[J].forefront of medicine, 2014, 20 (9) :284-284.

[7]Fan Xiaoming, Yang Min.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ize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in 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forefront of[J].medicine, 2015, 26 (20) :255-256.

[8]Yu Xiaoqin.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J].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7 (21) :3273-3276.

[9]Chen Guoyan.Research on effect of[J].medical frontiers of comfortable nursing to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 in, 2013, 16 (9) :193-194.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4篇

第一節 神經內科危重癥常見疾病護理常規

一、重癥腦出血護理常規

(一)評估及觀察要點

1.確認患者身份,詢問評估患者起病情況、主要癥狀、既往史及發病時的伴隨狀況。 2.立即行心電監護、血壓、指氧飽和度的監測,快速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特別是呼吸道的通暢情況。并遵醫囑監測隨機指血糖和行血氣分析。

3. 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的缺損情況:是否有頭痛、意識障礙、言語障礙、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吞咽障礙等??焖倥袛嗷颊咭庾R障礙的程度,觀察瞳孔的大小及四肢運動功能情況;了解腦出血定位診斷,評估患者影像學資料,初步評估腦出血的量及性狀。

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評估患者是否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及腦疝的前驅征兆,觀察是否伴有嘔吐,并觀察嘔吐的量、顏色及性狀。

5. 評估壓瘡的風險:評估患者全身皮膚情況,準確記錄,做好與家屬或工作人員就病人皮膚情況的交接記錄并簽字確認。

6.評估跌倒/墜床危險因素,采取相應防范措施,必要時給予約束,并告知病人及家屬取得支持和配合,并簽字。

(二)護理要點

1. 就地搶救為主,急性期盡量減少對病人的搬動,絕對臥床休息2-4周,抬高頭部15-30度。

2. 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呼吸速度、深度、節律。伴嘔吐者行側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減少和預防呼吸道并發癥,酌情給予吸痰、口咽通氣管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性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避免顱內高壓,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呼吸、神志、瞳孔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及時、正確使用脫水劑;避免用力咳嗽、解大便等動作;為患者吸痰時動作輕柔,吸痰管不易過深,以免誘發劇烈咳嗽反射導致顱內壓急劇升高。

4. 遵醫囑急性期伴胃液隱血陽性者禁食24-48小時,早期安置胃管,行胃液性狀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遵醫囑調整病人的進食量、性狀及時間?;杳曰蛲萄世щy者,應宜早給予鼻飼,鼻飼前先抽胃液,檢查胃管是否早在胃內,觀察是否有出血等,注意病人胃殘留量等消化情況。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5篇

一、環境管理

1.科室布局、設施設備符合《中國重癥加強病房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

(1)應劃分醫療區域、醫療輔助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及生活區域。

(2)開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積>15平方米。

(3)每個ICU最少配有一個單間病房,面積18-25平方米,有條件者配備負壓病房1-2間。

(4)安裝足夠的感應式或腳踩式洗手設施和手部消毒裝置,單間每床一套,開放式房間至少每兩床一套。

(5)病床間距符合要求,床間距>1米。

(6)具備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做到定時開窗通風,有條件者最好配備空氣凈化系統。

3.ICU環境安靜、整潔、舒適。

4.辦公室、治療室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標識醒目。

二、人員管理

1.護士長應具備主管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2.ICU??谱o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之比不少2.5~3:1,護理人員數量與人員梯隊結構合理。

3.護理人員要經過ICU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掌握重癥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獨立上崗。 4.護理人員崗位分級管理和使用。 5.排班體現科學、合理、彈性化。

三、醫院感染管理

1.嚴格執行ICU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各區域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標識醒目。

3.具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的進出通道,最大限度減少各種干擾和交叉感染。 4.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別安置,特殊感染者應安置在單間病房或進行床旁隔離,必要時啟用負壓病房。

5.未配備空氣凈化系統的病室應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每日用紫外線循環風消毒機空氣消毒一次,并做好記錄。

6.做好病室地面及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地面和物表應保持清潔、干燥,每天進行消毒,遇明顯污染隨時去污、清潔與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物體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2000mg/L季銨鹽類消毒液擦拭;拖布分室使用,標識醒目。 7.落實ICU探視管理制度:

(1)集中探視時間,控制探視人數,盡量減少室內人員的過多流動。

(2)工作人員或探視人員進入ICU病房必須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外出時需更換工作衣、外出鞋。

8.工作人員患有感冒及其他傳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者。 9.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10.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11.留置管道管理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要求。 12.患者轉出后,醫療儀器及床單位應做好終末消毒。

(1)床單位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

2 (2)各種醫療器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清潔、消毒。

(3)呼吸機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晾干后送供應室進行集中滅菌。

13.各類儀器設備及滅菌物品、一次性耗材、消毒液等的管理符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4.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范處置醫療廢物。

15.按照Ⅱ類環境的要求,每月對病房空氣,無菌物品、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進行衛生學監測。有記錄。

四、質量管理

1.ICU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等健全,并落實到位,

2.成立ICU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檢查,及時反饋,體現持續改進;并定期進行質量評析,有記錄。

3.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ICU常見疾病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各類儀器設備的操作及各項急救技術操作等。

4.嚴格按照《基礎護理質量標準》落實各項護理工作。

5.嚴格落實《特級護理質量標準》,持續24小時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并詳細記錄。

6.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的執行醫囑。

7.護士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實施正確的治療和個性化的護理措施。

8.護理文書書寫符合《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標準》。

(1)護理記錄內容需客觀、準確、及時、規范、完整,時間應具體到分鐘。并

3 且使用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達準確、語言通順、標點正確。 (2)每位患者均需建立護理計劃;并能夠根據病情及時修訂。

(3)病情觀察及護理措施、效果記錄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且具有連續性;護理措施能夠體現時效性和個體性。

(4)護理記錄每小時至少記錄一次,因搶救急?;颊?,未能及時記錄的,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 9.藥品管理

(1)常備藥品做到原盒存放、專人管理、及時補充。 (2)高危藥品專盒存放,標識醒目,管理規范。

(3)急救車內藥品、物品齊全、做到“四固定”,急救藥品物品完好率100%。 (4)嚴格落實毒麻藥品制度,實行專人專柜雙鎖保管,固定基數,護士班班交接,有記錄;毒麻藥品使用中,如有殘余量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并做好記錄。 10.各種儀器設備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維護,班班交接,有記錄。 11.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

12.落實患者安全管理目標(包括身份識別、用藥安全、危急值的報告等)。 13.制定并落實防范意外傷害事件的措施(如跌倒、墜床、壓瘡、非計劃性拔管、譫妄等)。

14.制定、培訓、演講并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停電、火災、猝死、誤吸、輸液反應、輸血反應、輸液外滲、躁動、自殺、針刺傷、醫院感染暴發流行、重大意外傷害等)。

15.落實患者轉入、轉出交接制度,詳細做好患者的出入室登記。

16.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有記錄。

4 (1)主動向患者或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的規章制度。

(2)做好患者或家屬的健康指導工作,主要包括正確指導患者飲食、用藥和活動等。

(3)患者及家屬知曉相關的疾病、藥物、特殊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等。 (4)做好患者的康復指導,重視患者的功能訓練。

icu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范文第6篇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選取的90例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女性23例,男性22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為(50.0±7.5)歲;對照組:女性22例,男性23例,年齡18~83歲,平均年齡為(50.5±7.5)歲?;颊咝詣e、年齡等基本信息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呼吸衰竭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機械通氣治療的作用、治療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從而消除患者緊張與疑慮[3]。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鼓勵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病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息[1]。

1.2.2 環境護理:

首先,住院環境保持潔凈、通風、透氣。室內溫度18~20℃,濕度55.00%;其次,病房內保持安靜,禁止高聲喧嘩;最后,適當擺放一些綠植,點綴、美化環境,緩解病房壓抑氣氛。

1.2.3 吸痰護理:

①傳授患者科學的咳嗽動作;②采用氣管套管內吸痰的方式,避免刺激患者氣道黏膜;③觀察患者心率、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判斷是否有缺氧現象發生;④密切關注痰液性質、顏色以及量的具體變化,并將情況及時匯報給主治醫生。

1.2.4 體位護理:

由于患者長期處于臥床狀態,身體某些被壓迫的部位極易出現疼痛等不適感。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努力做好以下幾點:①幫助患者尋找最為舒適的體位,并定期為患者翻身。2h一次為宜;②積極主動幫助患者按摩;③給患者提供各種軟墊,提升患者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呼吸衰竭癥狀均有好轉,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78%)、并發癥率(4.44%)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舒適護理有效融合了心理護理、環境護理、吸痰護理以及體位護理等諸多方面,是“以人為本”思想在臨床護理的集中體現。①心理護理有效緩解了呼吸衰竭患者緊張、焦慮、悲觀、失望的心情;②環境護理既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又能讓患者保持心情愉悅;③吸痰護理可減少憋氣發生率;④體位護理能減少患者疼痛,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幫助患者早日康復[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78%)、并發癥率(4.44%)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舒適護理是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病人的最佳護理方案,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率,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黃妮娜,劉愛俠,盧嫦清,等.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34-35.

[2]胡秋香.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28(3):268-268.

[3]李學蘭,劉化俠.機械通氣病人的舒適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6):17-18.

[4]周劍英.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6):53-54.

上一篇:政務公開工作培訓計劃范文下一篇:成長記錄袋自我介紹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