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控人才范文

2023-09-21

數控人才范文第1篇

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十年里, 制造業迅猛發展, 正逐步成為“世界制造中心”。高端的數控設備, 先進的數控技術也在普遍應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數控人才培養相對滯后, 人才培養質量存在一定差距, 缺口仍然很大。我國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現狀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1]。

(一) 學校數控教師數量不足, 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 數控人才的大量需求, 造成數控專業教師, 特別是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企業現場實踐經驗的教師嚴重不足。這就需要針對目前的狀況, 探索出一條新的數控教師培養道路[2]。

(二) 課程設置不合理, 亟待調整

數控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 企業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 簡單的數控機床操作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3]。數控工藝、數控電氣設計與維護等知識也應具備。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與企業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 數控加工刀具和工藝的教學還較薄弱;企業急需的數控機床的編程、操作、維護的培訓, 部分學校因實訓條件所限, 仍以理論講授為主, 效果較差。在實踐技能培訓方面, 很多院校把實訓重點放在數控機床簡單操作上, 而對數控加工工藝 (如工藝路線選擇、刀具選擇、切削用量設置等) 、模具設計、CAD/CAM與數控自動編程、數控機床機電設計與聯調技術、數控機床的維護、維修等專業技術能力訓練不夠[4]。

(三) 實訓設備條件差, 數量不足

受數控人才需求增長的拉動, 各職業院校均建有不同規模的數控實訓基地, 有規模大、設備種類多的實訓中心, 也有設備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的實驗室。為了與企業盡可能保持一致, 以達到實訓效果, 各院校在實訓硬件選型上逐步趨向全部采用工業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 而且實訓基地往往以加工設備配備進口數控系統為主。由于每臺數控設備非常昂貴, 學校購置設備數量有限, 每個學生的獨立動手實際操作機會很少, 而數控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技術, 沒有通過實踐體驗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5]。

(四) 與企業聯系不夠

校企合作是大中專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 其初衷是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 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

二、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體系的構建

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體系的構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大一至大三學年, 在此期間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需要完成公共基礎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在此階段, 要求掌握足夠的基礎專業知識, 具備基本的實踐能力, 為第二階段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第二階段為第四學年, 即“3+1”人才培養模式的“1”, 學生在此期間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 通過校內理論與實訓平臺獲得數控理論知識學習, 結合企業的生產和科研開發實際, 在企業完成企業實訓與培養平臺的學習任務, 并且由高校與企業共同指導學生的工程實踐, 結合企業實際完成畢業設計, 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

三、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一) 瞄準國際前沿, 培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為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黑龍江科技學院選派8名教師在校內進行為期一年的強化學習。聘請了3名外教講授英語閱讀及口語, 還聘請了多名資深教授講授數控加工、金屬切削及機床結構等專業知識, 最終經過奧方代表的考核合格派往奧地利EMCO公司總部參加培訓學習。經WIFI (奧地利聯邦商會經濟促進學院) 考核, 4人獲得操作員級認證、1人獲得技師級認證、3人獲得工程師級認證, 這是國內首批獲得WIFI具有歐洲資質認證的中國培訓人員。為更好地接受實戰鍛煉, 將在國外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學院又將教師派往企業進行實習鍛煉, 使他們更好地提升工程意識與實踐能力。

(二) 開展市場調研, 深化課程內容改革

通過前期的市場調研, 了解到企業的需求情況, 明確“數控加工工藝”、“機械制造工程學”等專業技術課程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深化課程內容改革, 對重要知識點的講授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黑龍江科技學院開設了SIEMENS、FANUC和HEIDENHAIN三種在企業廣泛應用的數控系統課程, 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開設了“CAM計算機輔助編程”課程, 豐富了學生的編程技能, 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及現場生產加工能力的培養, 使學生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消化理論、將抽象的理論融會貫通到實際生產加工中的能力。

(三) 引進高端數控設備與先進的教學系統

利用歐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我國的高級數控人才, 引進多套高端數控設備及先進離線教學系統。包括同時支持三個數控系統 (SIEMENS、FANUC和HEIDENH AIN) 的較高端的數控加工中心、數控車削中心在內的多套數控機床, 滿足學生上機實踐的需求。

(四) 廣泛開展校企合作

構建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平臺, 企業為學校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及技術骨干, 擔任專業課教師和生產實習指導專兼職教師, 充實學校師資力量;委托學校培養在崗職工, 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學校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制度, 努力培養雙師型一體化的師資。共同研究制訂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具體計劃、開發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材, 充分運用企業技術、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優勢, 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崗位操作技能以及課題攻關有機結合,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 逐步實現校企合作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做到相互支持、互為依托, 實現雙贏。

四、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一) 講練結合, 開創“理實應一體化” (理論、實踐、應用) 培養體系

將課堂和訓練室合二為一, 把在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和訓練室培訓的實踐技能相融合, 做到邊講邊練、隨講隨練、講練結合, 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理解理論知識, 用理論知識指導、規范實踐操作, 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并做到“段段清”。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 在生產實際中應用, 形成完備的“理實應一體化”培養體系。

(二) 將專業外語學習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培養國際背景下“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改變書本教學式的專業外語學習方式, 通過使用外文操作系統、閱讀外文機床說明書、查閱外語技術資料等實際應用, 在生產實際中讓學生閱讀、記憶、使用專業外語。

(三) 將學生實踐訓練與對外加工服務相結合, 提高實踐技能的現實應用性

通過將兩者相結合, 把一些簡單零件或加工過程中的粗加工環節作為學生實踐環節的訓練件, 既完成對外加工任務, 又使學生切實參與到生產實際中, 提高實踐技能的現實應用性。

(四) 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

學生在企業所完成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實踐教學, 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組織培訓、崗位實習、實施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等, 由企業的工程師和學校的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 學生收獲頗豐, 效果顯著, 學生所完成的“畢業設計”題目都是企業生產現場的實際生產任務, 并由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五、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評價

(一) 取得的成績

學生在畢業前半年就已經與中國一重、哈飛、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簽約, 部分學生憑借出眾的專業外語能力, 簽約外企。黑龍江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專業本科生數控“3+1”學制改革的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果, 受到企業的認可, 企業一致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良好的專業外語口語, 具備創新能力與合作意識。

(二) 問題與展望

黑龍江科技學院數控“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雖取得初步成果, 但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加以解決。例如, 教師的教學能力仍需不斷地提高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課程設置仍需不斷優化;開拓市場, 尋求更廣泛的合作機遇等。深化課程設置實施校企合作, 采用“3+1”學制模式, 強化工程實訓, 是培養應用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 值得進一步探索、實踐, 并不斷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羅友蘭.數控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改革思路[J].職教論壇, 2004, (15) .

[2]季石.從數控人才狀況看我院數控專業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 2005, (3) .

[3]顧麗敏, 田美霞.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數控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科教文匯, 2009, (11) .

[4]王維.數控實訓與數控人才培養方法之探討[J].科學時代, 2009, (2) .

[5]徐琤穎.數控人才培養怎樣滿足企業需要[N].中國教育報, 2006-04-13.

數控人才范文第2篇

對廣西柳州地區廣西柳工集團、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調查企業的數控技術人才現狀統計表。

調研Á數據表明, 數控技術人才中專及以下學歷占83.7%, 本科學歷占8.4%, 本科以上學歷僅占3%??梢钥闯? 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

2 企業對數控人才的要求

2.1 知識結構要求

2.1.1 機械工程基礎知識。

技術人才掌握機械制圖及公差配合、工程材料及熱加工、電工學及電子學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等專業基礎知識。

2.1.2 機械制造技術知識。

要求數控技術人才較好地掌握金屬切削機床及數控機床的金屬切削原理, 會刃磨常見刀具。會分析制定數控加工工藝文件的基本能力。

2.1.3 數控技術知識。

操作數控機床的基本能力, 即熟練掌握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制, 數控機床加工操作技能。

2.1.4 計算機軟件應用知識。

要求數控技術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及Auto CAD、CAXA等應用軟件知識。有基本的CAD/CAM軟件應用與DNC控制能力。

2.1.5 數控機床維護基礎知識。

有維護常用數控機床的基本能力, 即解釋機床維護制度, 按維護要求檢查、保養、調整機床。

2.2 能力結構要求

企業要求學校培養的數控人才, 必須具備以下多種能力: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識圖及計算機繪圖能力、熟悉使用多種數控加工應用軟件的能力, 如CAXA等) 。

2.3 思想品德及綜合素質要求

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 政治上進步向上;熱愛勞動, 不怕吃苦, 有社會責任感;心理健康, 能較好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3 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丶夹g專業現狀

始建于1956年, 原名廣西柳州機械工人技術學校, 是廣西建校最早、辦學規模最大, 辦學實力最強的機電類國家重點技工學校。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 目前已成為一所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效益顯著, 集職業技術教育、技能鑒定、就業服務、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培育基地, 被譽為“廣西機械技術工人的搖籃”?,F2005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數控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3.1 教學安排合理, 注重德育教育

整個教學計劃由文化素質教育、專業基礎及技能課、核心技能課、技能拓展課四大模塊組成, 實踐課占總學時的45.6%。

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 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基礎與基本技能課教學中側重于原理和主要技術環節的講授和深入分析,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核心技能課的教學則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現代企業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合職業素養已經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學校的德育教育理、模式、方法等方面結合行業要求通過實施職業發展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等工程, 提升了培養的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

3.2 重視傳統金工實習

現代制造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自動化的數控機床, 離不開傳統的車、銑、刨、磨加工技術。學校重視傳統金屬加工技術訓練基地的建設, 在實踐教學方面, 從一年級開始安排學生進行為期10周的《基本技能訓練》;實踐環節的學習分別培養學生接受車、銑、刨、這三個磨、鉗工加工的基本技能。

3.3 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

數控專業課程課程一體化教學推動了課程建設即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進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門課程, 使“教、學、做”的合一。比如將《數控機床編程》、《數控仿真》、《數控機床加工》合成一門課程, 將理論貫穿于操作中教師邊講邊練學生理解得快了、深了、透了?,F在學生設計、編程方面的能力普遍比以前的非一體化教學的學生強, 用人單位的評價和學生測評的資料也反映了這點。

3.4 加強校企合作, 工學運行機制建設

我校在與企業合作的原有機制上加大合作力度, 在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等方面與企業進行了深層次的合作, 校企業合作的內涵和深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強。2012年學校為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培養人才810人;為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205人;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240人;廣西機械集團有限公司225等。職業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有利于提高數控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3.5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通過“引進、培訓、聘用”等途徑, 在效果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方面采取內配培訓和外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另一方面, 通過引進和聘用企業專家作兼職教師, 加強師德師風機制建設, 完善以師德師能建設為核心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教師的引進、培養、培訓和聘用機制, 構建一支名師引領, 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高素質教師隊伍。

4 對學校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4.1 突出崗位能力, 改革教學模式, 即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 深入企業崗位調研、通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確定職業能力標準, 根據職業能力標準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塊, 根據教學模塊結合崗位特點改革教學模式, 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

4.2 創新教育內容, 改革課程體系, 即立足區域內汽車、機械和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 以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標準, 深化課程體系統與教學內容改革, 明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按產業企業對崗位能力基本要求參照職業技能鑒定標準, 制定培養方案。

4.3 以能力培養為基礎, 以能力建設為核心, 改革人才評價模式, 按照企業人才崗位能力需求的標準, 校企雙方共同探索制定一套學校企業, 社會, 學生和家長多方參與, 多方聯動的評價機制, 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標準及人才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高斌.數控加工 (技師) 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0 (23) .

[2]肖忠躍, 桂國慶, 謝世坤, 等.基于數控實訓的制造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J].井岡山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09 (3) .

數控人才范文第3篇

一、合理優化機電教學課程體系中的數控教學內容

為了保持各類院校的教學特色, 更好的解決目前學生在就業范圍廣和企業用人專業性強的矛盾, 要求各個院校在機電專業開設數控相關課程時主要就是圍繞著兩個專業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數控加工與編程方向, 第二個方向就是數控機床操作與維護方向??梢哉f這個方向的內容是相互補充并且是各有側重的。在一個方向上數控加工與編程方向就需要學生掌握著扎實的數控加工基礎知識, 還有就是加工工藝、夾具、刀具、量具等等相關知識, 不僅是需要熟練操作機床的技能, 還需要有著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的能力, 熟練的使用計算機編程軟件, 能夠檢測排除出較小的機床問題。第二個數控機床操作與維護方向的內容就是要求學生們要掌握著扎實的機械以及電子計算機和數控加工等基礎知識, 并且是對機床傳動原理和氣液壓系統控制原理都是要求掌握的, 熟練使用操作機床, 能夠準確的檢測, 診斷和排除故障, 掌握企業設備管理能力。機電專業適應的崗位或崗位群為基礎, 構建數控專業課程體系, 優化各類院校的教育特點?;谄髽I對數控人才的需求的基礎和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上, 分析研究數控崗位所需的能力。以此為重點將這些能力分解成職業能力, 由哪些知識和技能組成, 我們需要進行哪些訓練, 更好的在課程中體現, 構建培養數控人才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二、創新機電專業數控課程的教學模式

各類院校為了更好的滿足目前企業的用人需要, 解決目前學生的就業壓力問題, 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 盡可能的提高數控教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率, 創新機電專業數控課程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了各類院校數控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內容。

(一) 創新機電專業中數控課程的教學模式

首先就是需要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 合理有效的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所以對于數控課程的教師不僅僅是要具有著理論能力, 還需要實訓指導的老師, 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根據教學中學生的實際情況, 合理科學的安排和調整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比例, 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會貫通, 有機融合, 真正讓學生在學中做, 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二) 強化實訓,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目前在很多院校中成為解決就就業問題的重點途徑, 該方式主要就是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簽訂雙方的合作協議, 不僅僅可以使企業成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 還可以為將來學生進入社會工作提供途徑和經驗。更好的使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生產有效的結合, 提高數控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這種方式培養出的學生有經驗并且工作后上手快, 適應性強。不過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也是存在著學校積極, 企業應付這樣的弊病。企業主要更加關心本身的利益, 擔心學生經驗少影響生產, 損害企業的經濟效益, 還要承擔實習學生的安全問題等。所以這種合作模式也就只適合學生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出了校企合作之外我們目前的院校還有著校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就是學校之間根據學校的數控教學計劃和校內實訓中心擁有的數控設備, 合理地安排實訓計劃, 學校之間是可以互通有無, 資源共享的, 發揮學校數控設備的教學作用, 充分培養學生的技能練習。通過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這兩種教學實訓方式就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企業的適應能力, 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 積極利用數控模擬仿真軟件

目前在很多的雖然都是積極的引進了數控設備, 不過由于數控設備價格的昂貴, 就算是學校改善數控專業的教學實驗實習環境引進了該設備, 不過從數量, 維護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很多因素進行考慮, 都會不太適合學生的普及性教學。這是積極的利用數控模擬仿真軟件就可以更好的改善和提高數控技術課程的實驗環境, 更好的滿足教學培訓的要求。而且積極的利用仿真加工軟件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前熟悉機床操作, 這樣就可以為以后工作中降低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數控機床損壞的數量, 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震.數控人才的培養現狀及我院數控人才培養模式[期刊論文]-職業與技能, 2008.

[2]張福榮.高職高專數控人才培養方案探討[期刊論文]-現代企業文化, 2009.

數控人才范文第4篇

數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從知識、能力與素質三方面來構建。知識方面, 學生要具備本專業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力方面, 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 要以能力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要強化素質教育, 調整并確立人才評價標準, 重視創新實踐環節, 善于發現學生的內在潛質, 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和一定專業知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 課程內容要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

課程內容要跟上數控技術發展的要求, 要滿足企業的需求, 要將新技術、新工藝等內容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課程綜合化是課程內容改革的成功經驗。數控技術專業為企業生產一線培養技術、管理和服務人才, 而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問題, 所以專業課程內容必須跟上現場需求, 將課程內容綜合化。另外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和崗位職責在不斷變化, 需按多種崗位需求確定數控人才的能力, 并以此為主線修改、重組專業課程內容, 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 去除過時的與培養目標不符的內容, 增添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 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綜合化的特點是:優化體系、合理組合、尊重規律、縮減學時。

3. 關于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素質應用型數控人才培養的關鍵是高素質教師的培養, 多年來數控教師的質量與數量的不足嚴重影響著數控人才的培養, 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數控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 雙師型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 對雙師型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首先是生產企業對畢業生實踐技能要求在不斷提高, 這就對教師的實踐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采用,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推廣, 使理論教學教師、實驗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的區分逐漸淡化, 其功能將趨于融合。不同類型師資隊伍的合成、實施教師的有序培訓、鼓勵教學模式的轉變、校企合作等方式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當前師資隊伍建設上最大的瓶頸問題是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對專業帶頭人的基本要求是具備較高的學歷和職稱, 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具有一定的教學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工作責任心強。

4. 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能力培養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從課程實施角度來分析, 任何教學理念的貫徹、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都應具備實施的載體。多年來, 我國職業教育借鑒德國的“雙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亞的“TAFE”等培養模式, 結合實際情況, 確立了理論與實踐一體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許多學校根據教改經驗及教學理念, 創造出了各種實訓中心、實訓工廠等載體, 建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讓學生在模擬工廠的環境中學習, 由雙師型教師指導, 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學生邊學邊動手實踐, 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5. 專業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專業課程建設方面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教材建設的因素很多, 一是需要擺脫傳統學科性教材的痕跡;二是與實踐條件相對應的教材建設;三是教材的先進性與經濟性的矛盾難協調;四是教材的知識產權問題影響了學校與教師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五是片面的追求品牌效應, 大量教材因內容過深、過難、過偏而很難被采用;六是從數控技術課程特點分析, 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課程的模塊化, 要構建新的、富有柔性的課程結構, 形成眾多的、可供選擇的專門化方向的教材。

6. 專業課程實施和評價方法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結合學校的教學條件, 在講解—接受、示范—模仿、環境—模擬訓練、體驗教學、任務教學、觀察教學、范例教學、合作教學和項目教學等眾多教學模式中, 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 并熟練掌握和應用這些模式, 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教學質量, 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數控技術專業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 而實踐性教學的評價方法區別于理論教學的評價方法, 更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評價方法, 它的特殊性在于評價每一個學生在實踐項目中學習與訓練的情況, 常用的方法是絕對評價法、過程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

數控人才范文第5篇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合企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所謂素質, 是指一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 經過長期鍛煉、學習所達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屬性, 能對人的各種行為起到長期的、持續的影響甚至決定作用, 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業務素質等諸方面。在一個單位, 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為了完成共同的事業, 不僅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 更要發揮集體的綜合素質, 形成優勢互補的合力。所謂高素質, 就是要求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要達到一定的素質水準。在此前提下, 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專長, 才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則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它不僅要求有高素質, 還要求培養學生的高端技能。特別要培養學生的專門領域技能。培養目標的改變, 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然而, 從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素質和技能水平還不能滿足崗位要求。

國內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與評價機構麥可思近年一直追蹤和研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發現畢業生存在崗位適應能力差、對企業文化認同感低、職業素養有待提高等諸多問題。“招工難”與“就業難”同時出現的矛盾現象已存在多年。出現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诖? 筆者擬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提出改變這種現狀的具體策略。

高職院校“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策略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出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而職業操守和職業技能兩者同時具備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才是企事業單位渴求的員工和人才, 才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要培養合格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需要在“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技能”培養兩個方面著手, 兩個都要抓。

這里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原有的“2.5+0.5”兩段制的培養方式 (即前2.5年主要在校內進行專業技能、人格培養的學習, 而后0.5年則需在企業參加頂崗實習進行實際鍛煉) , 學生在校內學習的教師和校外頂崗實習的教師各自制定計劃任務, 使學生校內學習的知識有時無法與企業實際生產相銜接。而采用全新的“2.5+0.5”的學習模式, 即前2.5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 之后的0.5年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在這個過程中, 學校和企業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會提出各自的要求, 并共同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細則。因此, 為了適應校企合作雙方培養人才方式的差異, 在“雙導師”安排上應予以區別對待, 如圖1所示。下面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來研究如何具體實施“雙導師制”。

(一) 校內學習期間“雙導師制”培養策略

根據數控技術專業的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 從新生入學到參加頂崗實習的兩年在校學習期間, 學校要安排責任心強的具備高級職稱專業教師與企業委派的管理或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共同擔任導師, 他們共同指導10~20名學生。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組成配對關系共同完成學生人格素養和專業知識的培養任務。

在此學習過程中, 由于高職學生在理論基礎知識上不如本科院校學生, 如果學習期間教師仍然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 必將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惡性循環。因此, 盡量多安排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 從而優化教師隊伍, 讓具有豐富企業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教學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任務, 是有效破除這種現狀的根本途徑。

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可以根據企業真實的工作現場鮮活的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知識和技能在理實一體化教室傳授給高職學生, 避免了原來單純的理論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當然, 學校必須建立符合教學條件要求的理實一體化教室或實訓室, 以便企業兼職教師可以施展與企業生產實際一致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而校內專業教師因其工作崗位的固定性, 可以利用課堂、講座、班會、晚自習、課外活動等場合對學生的專業認知、學習目的、就業動向等方面進行輔導, 在學生健康人格、良好職業習慣養成中發揮其專長。

(二) 頂崗實習期間“雙導師制”培養策略

無論是企業實訓還是頂崗實習, 都是高職人才培養計劃及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 是培養學生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創業精神的重要途徑。尤其頂崗實習環節在整個高校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更為突出。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規定》明確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不少于半年。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實踐鍛煉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 獨當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因此, 做好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礎保障。

為了充分調動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積極性, 學校和企業需共同制定完善的頂崗實習過程管理辦法和考核激勵措施, 并有較完備的過程控制手段??山梃b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 對頂崗實習全過程進行有效的閉環管理。在這個過程中, 由學校派出的專業教師帶隊, 帶隊教師除做好日常管理外, 需要在頂崗實習時間之余系統地向學生講授該崗位所需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生經歷過頂崗實習之后再進行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 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有針對性。這樣, 學生的學習目的也就更加明確, 并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最終把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去。同時, 企業根據學生所在崗位、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安排導師做好頂崗實習學生愛崗敬業精神培養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 企業導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和事在公司晨會、交接班、培訓會等場合向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傳達職業操守的重要意義及寶貴價值。

高等職業教育不單要培養人, 更要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通過“2.5+0.5”模式分別安排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兩類導師共同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雙重指導, 培養的高職學生能滿足企業和社會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為經濟轉型時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創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2]姚和芳.頂崗實習運行管理與實踐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張鳳營, 陳亮, 楊海玲.創建高職生“雙導制”教育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4) :21-24.

[4]覃學強, 覃揚彬, 彭民璋.實行“雙導師制”培養“雙師一體化”教師[J].學術論壇, 2007 (11) :201-203.

[5]熊麗華, 畢萬新.“雙導師”制項目化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大連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服裝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 2011 (1) :33-34.

數控人才范文第6篇

數控技術是制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的基礎, 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 數控技術產業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技術, 是關系到國家戰略地位和體現國家綜合國力水平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加入WTO后, 中國正在逐步變成“世界制造中心”, 為了增強競爭能力, 制造企業已開始廣泛使用先進的數控技術。據統計, 制造業發達的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數控機床普及率達70%以上, 而我國只有2%左右, 差距很大, 對于目前我國現有的有限數量的數控機床也未能充分利用, 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數控人才的匱乏無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 我國數控機床操作工短缺60多萬人, 為了滿足國家對數控專業人才的渴求, 近幾年來大多數技工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都先后開設了數控專業, 作為新開專業, 由于教學模式、課程設置、設備師資等方面的限制和不足, 制約和影響了所培養的數控人才的技能水平, 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相當一段距離, 解決這些問題, 就課程設置方面筆者認為數控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應在繼承以學科為中心優點的基礎上, 樹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思想, 要適應崗位技能的需求。

2 數控技能人才的需求層次、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分析

對制造企業的調研分析得出, 企業對數控技能人才有三個需求層次, 所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也各不相同, 見圖1。

2.1 藍領層

主要指數控操作技工, 精通機械加工和數控加工工藝知識, 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和手工編程, 了解自動編程和數控機床的簡單維護維修知識。目前, 藍領層人才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占70%左右。

2.2 灰領層

主要指兩方面人才, 一是數控編程員, 掌握數控加工工藝知識和數控機床的操作, 掌握三維CAD/CAM軟件, 如AutoCAD, MasterCAM、Pro/E等, 熟練掌握手工和自動編程技術, 二是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 灰領層人才在企業數控崗位占25%左右。

2.3 金領層

主要指數控通才, 具備并精通數控操作技工、數控編程員和數控維護、維修人員所需掌握的綜合知識, 并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 知識面廣, 精通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設計和數控系統的電氣設計, 能自行完成數控系統的選型、數控機床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和維修, 能獨立完成機床的數控化改造, 這類人才占5%左右。

3 當前數控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目前, 培養的數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 對本專業的基礎理論不夠扎實, 如缺乏工藝意識或工藝知識欠缺, 數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論上, 有的全盤照搬普通機加工工藝, 其實兩者都有聯系, 但區別較大。

(2) 對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精, 針對性不強, 如數控加工專業, 學生不能很熟練地、正確地操作使用本專業的典型數控設備, 要對其它數控設備難以操作, 繼續學習能力不夠強。

(3) 對本專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掌握不夠, 如對Pro/E、Cimatron、UG等軟件應用了解不夠熟練, 缺乏高速切削技術、模具加工工藝概念等。

通過對畢業生信息反饋和用人單位調查得知, 數控人才培養方式上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知識體系或學科的發展為導向, 因職業教育相對于學歷教育起步較晚, 教學方法上主要沿襲學歷教育, 重視學科體系結構的完整性, 學科理論的系統性, 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 忽視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這樣往往導致學生學習了大量知識卻不知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如何運用, 致使“高分低能”現象出現。因此, 在教學課程設置上一定要緊密結合職業工作實際, 以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為依據, 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避免空洞和遠離實際的理論, 增強學生數控加工現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真正為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4 以職業能力為主線課程體系的構建

職業能力是指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 進行遷移、類比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此能力是指那些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 包括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 專業能力一般是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項能力等與職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能力, 是職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關鍵能力指超越一般專業能力領域以外, 對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促進職業生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完成職業所需的專業任務密切相關, 主要包括分析判斷能力與決策能力、學習掌握尖端新技術及革新創造能力。

從數控技術職業能力要求出發, 參照數控加工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 更新原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建立課程標準, 將國家職業標準中的技能要求與相關知識要求滲透, 貫徹到課程教學內容中, 實現數控技術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內涵融通。圍繞以數控人才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 構建以數控機床操作、數控加工工藝編程和數控機床維護維修崗位能力的培養為主的職業能力體系,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 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或行業技術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能力的本位教育, 其課程作為溝通個體與社會的的橋梁, 其結構不可能來自課程本身, 而且只能來自外部世界, 數控技能人才崗位能力的培養主要圍繞機械模具產品的制造, 可劃分為崗位基本能力、崗位專業 (核心) 能力、崗位關鍵 (綜合) 能力、職業素質和能力、職業持續發展能力。針對學生就業崗位要求, 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具體如下表1所示。

對于數控技能人才的藍領層和灰領層, 應具備崗位基本能力和崗位專業 (核心) 能力, 而對于金領層除了應具備以上兩層的能力以外, 還應具備崗位關鍵 (綜合) 能力、職業素質和能力、職業持續發展能力, 以數控專業能力體系和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 以企業的生產加工工藝過程為導向, 構建的課程體系如下表2所示。

5 突出技能訓練, 將職業資格證考試納入理論實習教學體系

為達到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與就業真實崗位“零距離”對接, 堅持理論教學指導實習教學服務, 實習教學體系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中心進行訓練, 專業課程與實習課程為基礎, 對應設置職業資格證考試, 通過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考試納入課程體系的“雙證制”措施, 將原來松散隨意的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考試管理變為嚴格的課程體系管理, 讓學生接受職業群共同的基礎教育和基本技能訓練, 再根據不同的職業標準和特色進行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訓練, 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有力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為學生畢業后在數控技術領域持證上崗就業提供保障。

6 結束語

貫徹“做、學、用”的原則, 以職業能力為宗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課程教學注重專業技能針對性、應用性和先進性, 突出一體化式教學, 通過學歷教育融入職業技能鑒定內容, 將課程教學全面涵蓋數控操作工職業標準的應知應會部分, 為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提供可靠的保證, 突出了數控職業技能能力的培養, 這樣的學生才能適合當今企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天明.論技師能力形成的規律[J].廣東技工教育研究, 2008, (1) .

[2]陳慶合, 陳慶春, 張宓.以職業為導向瞄準社會需求提升職業能力[J], 職教論壇, 2009, (5) .

上一篇:舞臺空間設計范文下一篇:醫院推廣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