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案例社工范文

2024-02-07

案例社工范文第1篇

案例描述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扶溝縣,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后來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哥嫂離婚。她的兩個哥哥一個在甘肅去世,另一個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王加棟的父親曾經跟隨毛澤東一塊打仗,后來被俘,幸運的是他父親逃脫回到了家鄉,但又不幸的是最終被發現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棟才十歲。馬xx老人體弱多病,看病開銷比較大,兒子兒媳不孝敬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覺得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來到甘肅省蘭州上訪,被工作人員以種種理由推搡,后來被甘肅救助站遣送至鄭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員準備把她護送回家。

個案記錄

一、基本資料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市扶溝縣。

二、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她身體狀況不佳,有心臟病、膽結石等多種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經骨折導致手和腿腳行動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銷較大。她把孫子孫女帶大后,兒子兒媳嫌棄她已成為負擔,不愿再贍養她。

2、個人經歷: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 1

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最終導致哥嫂離婚。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近兩年,兒子兒媳不愿再贍養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認為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

三、主要問題

1、老人年邁多病,無人贍養,生命得不到保障。

2、兒子兒媳沒有盡到他們的贍養責任與孝敬義務,家庭關系不和諧。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經歷使她心理上受到傷害,產生一些不良情緒。

4、上訪之路艱辛,生活無著,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案主生活悲慘。

5、案主本身不具備上訪方面相關知識,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少,無法為自己爭取相關利益。

四、服務目標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狀況。

2、改變案主兒子兒媳的觀念,促進家庭和諧,使案主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3、引導案主表達不滿情緒,提供機會讓案主宣泄內心的負面感受,緩解其心理壓力和困擾,從而進一步了解案主的問題。

4、利用媒體宣傳等途徑,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整個社會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

5、幫助案主了解國家上訪方面相關政策,聯系相關政府部門,最大程度的為案主爭取應得的權益。

五、服務方法和過程

1、本個案主要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又稱為危機調適模式。危機是指由于突發事件或一系列長期存在的負面困擾打破人們原有的生活常態,給人們帶來了

無法克服的困難,可能導致個人身心混亂的一種狀態。貝爾金等提出三種基本的危機干預模式,即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和心理轉變模式。案主情況較符合第三種模式,心理社會轉變模式認為,認識生物遺傳和環境學習的綜合產物,危機是由心理、社會或環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導人們從心理、社會、環境三個范疇來尋找危機干預的策略。除了考慮案主個人的心理資源和應對能力外,還要了解案主的家庭、親屬、社區的影響。當案主處于危機狀態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順利克服時,社會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狀態給予幫助。針對本個案來說,案主兒子兒媳不孝順、自身體弱多病,在外上訪,衣食無著,自己很難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員為案主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并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務和乘車救助憑證,積極的傾聽案主講述自己的故事,為其情緒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暫時緩和了其情緒和壓力。同時,為案主爭取可利用的資源,緩解案主家庭經濟壓力。

2、本案采用結構家庭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者認為,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由于家庭結構存在異常造成的,因此,我們試圖通過改變家庭結構來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由于對家庭結構的強調,因而結構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對家庭進行結構性改變,問題的解決只是該整體目標的一個附帶項目而已。它是一類以家庭為對象進行的治療模式,社工通過與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員的治療性會談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來協助家庭成員改善家庭關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動模式,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整個家庭及其個別成員的問題,促進家庭的良性運轉和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針對該案主家庭情況,我們采取家庭訪談的方法,通過參與、強化、描述、重演、改變觀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來給予家庭互動以一些即時性的具體指導,找出導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幫助家庭調整其互動行為的基本結構。

3、人本主義理論:馬斯洛分析出人發展的本質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實現,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因此,我們應該爭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滿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會各部分組成的,個人的心理發展受到社會環境和生理狀態的影響。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將心理和社會因素結合起來,強調人、環境,以及人與環境的互動影響三個方面的因素,強調動用直接和間接的社會資源。針對案主,我們應從旁適時對案主進行心理疏導,運用個別化、接納、當事人自決、不批判的態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緒反應等原則來引導案主正確認知,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也要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5、為案主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多渠道地提供上訪信息,聯系相關政府部門、媒體介入、動員社會力量等為案主最大程度的爭取應得的權益。

六、服務評估

1、成效評估:本案例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結合相關社工專業價值觀、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則,并根據案主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計劃介入個案。運用訪談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滿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同時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議及意見,促進案主問題的解決。在家庭方面,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改變家庭結構,促進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評估:在治療過程中,社工始終秉持愛心、耐心及專業知識技能為案主服務;以案主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慮;尊重案主的隱私權,對在專業關系中獲得的資料遵守保密原則;以負責的態度維護社會正義,改善社會環境,增進整體社會福利等為案主服務。在服務結束后,案主情緒穩定,家庭成員關系有所改善,而我們對案主的上訪問題經過多次嘗試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七、個案反思與總結

1、社工員在介入過程中,首先是通過與個案對象的面談,了解服務對象的

基本情況,需求、訴求、問題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談話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無目的的聊天。

2、當案主出現失衡的時候便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兩個途徑:調整自身對事物看法或改變造成問題的環境。結合本案例服務對象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源于生活困難。我們在當中除了調整其對事件的看法外,更應為其創造改變目前生活狀況的條件。

3、在本個案中我們價值體現在多重角色結合和不同資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層面上的充當輔導者、教育者角色;在尋找資助計劃上的扮演資訊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整個輔導過程的推動者角色,結合不同層面的資源,如我們自身的網絡、工作站、社工組織等,并從專業角度上評估服務對象的目前需求等。

案例社工范文第2篇

案例描述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扶溝縣,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后來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哥嫂離婚。她的兩個哥哥一個在甘肅去世,另一個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王加棟的父親曾經跟隨毛澤東一塊打仗,后來被俘,幸運的是他父親逃脫回到了家鄉,但又不幸的是最終被發現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棟才十歲。馬xx老人體弱多病,看病開銷比較大,兒子兒媳不孝敬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覺得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來到甘肅省蘭州上訪,被工作人員以種種理由推搡,后來被甘肅救助站遣送至鄭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員準備把她護送回家。

個案記錄

一、基本資料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市扶溝縣。

二、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她身體狀況不佳,有心臟病、膽結石等多種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經骨折導致手和腿腳行動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銷較大。她把孫子孫女帶大后,兒子兒媳嫌棄她已成為負擔,不愿再贍養她。

2、個人經歷: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 1

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最終導致哥嫂離婚。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近兩年,兒子兒媳不愿再贍養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認為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

三、主要問題

1、老人年邁多病,無人贍養,生命得不到保障。

2、兒子兒媳沒有盡到他們的贍養責任與孝敬義務,家庭關系不和諧。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經歷使她心理上受到傷害,產生一些不良情緒。

4、上訪之路艱辛,生活無著,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案主生活悲慘。

5、案主本身不具備上訪方面相關知識,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少,無法為自己爭取相關利益。

四、服務目標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狀況。

2、改變案主兒子兒媳的觀念,促進家庭和諧,使案主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3、引導案主表達不滿情緒,提供機會讓案主宣泄內心的負面感受,緩解其心理壓力和困擾,從而進一步了解案主的問題。

4、利用媒體宣傳等途徑,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整個社會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

5、幫助案主了解國家上訪方面相關政策,聯系相關政府部門,最大程度的為案主爭取應得的權益。

五、服務方法和過程

1、本個案主要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又稱為危機調適模式。危機是指由于突發事件或一系列長期存在的負面困擾打破人們原有的生活常態,給人們帶來了

無法克服的困難,可能導致個人身心混亂的一種狀態。貝爾金等提出三種基本的危機干預模式,即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和心理轉變模式。案主情況較符合第三種模式,心理社會轉變模式認為,認識生物遺傳和環境學習的綜合產物,危機是由心理、社會或環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導人們從心理、社會、環境三個范疇來尋找危機干預的策略。除了考慮案主個人的心理資源和應對能力外,還要了解案主的家庭、親屬、社區的影響。當案主處于危機狀態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順利克服時,社會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狀態給予幫助。針對本個案來說,案主兒子兒媳不孝順、自身體弱多病,在外上訪,衣食無著,自己很難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員為案主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并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務和乘車救助憑證,積極的傾聽案主講述自己的故事,為其情緒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暫時緩和了其情緒和壓力。同時,為案主爭取可利用的資源,緩解案主家庭經濟壓力。

2、本案采用結構家庭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者認為,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由于家庭結構存在異常造成的,因此,我們試圖通過改變家庭結構來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由于對家庭結構的強調,因而結構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對家庭進行結構性改變,問題的解決只是該整體目標的一個附帶項目而已。它是一類以家庭為對象進行的治療模式,社工通過與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員的治療性會談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來協助家庭成員改善家庭關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動模式,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整個家庭及其個別成員的問題,促進家庭的良性運轉和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針對該案主家庭情況,我們采取家庭訪談的方法,通過參與、強化、描述、重演、改變觀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來給予家庭互動以一些即時性的具體指導,找出導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幫助家庭調整其互動行為的基本結構。

3、人本主義理論:馬斯洛分析出人發展的本質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實現,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因此,我們應該爭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滿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會各部分組成的,個人的心理發展受到社會環境和生理狀態的影響。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將心理和社會因素結合起來,強調人、環境,以及人與環境的互動影響三個方面的因素,強調動用直接和間接的社會資源。針對案主,我們應從旁適時對案主進行心理疏導,運用個別化、接納、當事人自決、不批判的態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緒反應等原則來引導案主正確認知,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也要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5、為案主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多渠道地提供上訪信息,聯系相關政府部門、媒體介入、動員社會力量等為案主最大程度的爭取應得的權益。

六、服務評估

1、成效評估:本案例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結合相關社工專業價值觀、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則,并根據案主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計劃介入個案。運用訪談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滿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同時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議及意見,促進案主問題的解決。在家庭方面,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改變家庭結構,促進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評估:在治療過程中,社工始終秉持愛心、耐心及專業知識技能為案主服務;以案主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慮;尊重案主的隱私權,對在專業關系中獲得的資料遵守保密原則;以負責的態度維護社會正義,改善社會環境,增進整體社會福利等為案主服務。在服務結束后,案主情緒穩定,家庭成員關系有所改善,而我們對案主的上訪問題經過多次嘗試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七、個案反思與總結

1、社工員在介入過程中,首先是通過與個案對象的面談,了解服務對象的

基本情況,需求、訴求、問題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談話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無目的的聊天。

2、當案主出現失衡的時候便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兩個途徑:調整自身對事物看法或改變造成問題的環境。結合本案例服務對象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源于生活困難。我們在當中除了調整其對事件的看法外,更應為其創造改變目前生活狀況的條件。

3、在本個案中我們價值體現在多重角色結合和不同資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層面上的充當輔導者、教育者角色;在尋找資助計劃上的扮演資訊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整個輔導過程的推動者角色,結合不同層面的資源,如我們自身的網絡、工作站、社工組織等,并從專業角度上評估服務對象的目前需求等。

案例社工范文第3篇

——個案工作案例報告

一、個案背景

(一)基本資料 案主:阿輝 性別:男 年齡:14歲

(二)個案來源

案主在學校心理報紙上看過社工的介紹,主動到社工室尋找社工。

(三)背景資料

1.情緒狀況。服務對象是一名初三學生,馬上要面臨中考,因為成績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測驗成績都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從而擔心自己的中考成績也不理想,經常會有一些焦慮緊張的情緒出現。加上家庭成員給予其壓力,時常會感到煩躁不安。

2.家庭資料。服務對象父親早逝,家庭主要靠母親來承擔,撫養其姐弟三人上學,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服務對象姑丈對服務對象家庭較為關心,經常為其家庭提供意見甚至做決定,服務對象犯錯誤或者成績不理想時會給予教育批評。母親和姑丈對服務對象的期望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績不理想時會責備服務對象。母親因為平時較忙,丟失東西時會誤會服務對象,以致服務對象和母親發生爭吵。服務對象兩個姐姐均在上學,比較關心服務對象的成績,成績不理想時會批評,但是也會提供學習輔導。

3.人際關系。該服務對象性格偏內向,平時話語不多。在學校和同學的交流不多,和班級同學關系一般,平時班級里面關系較好的有兩個,曾經因為和某一位同學產生誤會,認為對方一直對他有意見。在家庭里面和母親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學習方面,服務對象的想法一般不會告知家庭成員,認為他們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為表現。該服務對象考試時會產生焦慮不安的狀況,特別是試卷的前半部分不會做時,往往會帶著緊張焦慮的心態考試,導致最后成績更加不理想。

5.支援網絡。該服務對象的母親、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網絡;班級里的兩位關系較好的同學,平時服務對象會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問題分析

(一)理論基礎

艾利斯的理性情緒治療法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后果。

薩提亞的聯合家庭治療模式非常強調家庭的溝通,她認為,家庭溝通的形式其實反映了家庭成員各自的自尊程度,溝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為溝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為家庭成員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導致溝通過程中心日偏離,也就是內心所想和行為所示的背離。

(二)問題分析 1.非理性認知

服務對象因為接受家庭觀念的影響,認為中學畢業后不上高中就沒有前途,平時的測驗成績代表中考的成績,所以平時考試測驗不理想時,往往會認定自己已經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沒有前途,家人也不會原諒自己等一些負面情緒。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會加劇服務對象的焦慮和緊張,過分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社工在跟進服務對象時,需要消除服務對象的這種非理性信念,樹立理性信念,正確的看待考試成績。

2.家庭溝通不良

服務對象因為家庭的情況,一直按照家庭成員的規定生活,很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在面對一些挫折時,服務對象從家庭中不能獲得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評,造成服務對象內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員溝通,彼此之間的信任和距離拉大。社工在跟進過程中要增強服務對象的溝通技能,讓其能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員溝通,從而消除家庭溝通的障礙,從家庭中獲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3.自信心不足

服務對象本人和家庭都給予服務對象較高的期望,但是在現實中卻不斷經歷現實的打擊,在缺少支持的情況下,服務對象的自信心在逐漸的下降,對學習和

生活都沒有足夠的信心,消極的心態較為嚴重。社工和服務對象共同發掘其優勢,并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同時社工尋找服務對象周圍的支持系統,給予服務對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從而樹立其自信心,以積極心態面學習和生活。

三、服務計劃

(一)長期服務目標

協助服務對象正確認識自我,樹立理性信念,增強自信心,以積極地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促進自我完整發展。

(二)短期服務目標

1.協助服務對象樹立理性信念,正確看待平時學習中的考試測驗,消除過度緊張焦慮情緒;

2.增強服務對象溝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溝通障礙,從家庭獲取更多支持; 3.增強服務對象自信心,以積極地心態迎接中考;

4.協助服務對象正確認識現狀,為自己訂立合理的目標和計劃;

(三)服務計劃

1.和服務對象探討現狀,了解考試失敗的原因。服務對象平時學習較為努力,但是成績一直不理想,社工和服務對象一起回顧分析,尋找考試不理想的原因;

2.學習理性情緒治療法,改變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務對象一起學習艾利斯的理性情緒治療法,讓服務對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對人的影響,并從自己的生活學習過程中發現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討論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

3.了解服務對象的家庭資料。與服務對象討論對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強溝通交流能力,消除溝通障礙;

4.協助服務對象認識自我和現狀。社工和服務對象共同分析其現狀,為自己確立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迎接中考的到來;

5.鼓勵和贊賞服務對象。社工要給予服務對象鼓勵和支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以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四、介入過程

(一)第一階段

目標:同服務對象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收集服務對象學習和家庭方面的

資料。

主要內容:與服務對象初步接觸,了解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為了獲得服務對象的信任和接納,社工從服務對象的興趣著手,從服務對象喜歡的網絡游戲談起,并運用同感、尊重和接納等技巧獲得了服務對象的信任。談話中進一步了解服務對象的情況,如對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等幾個方面。通過第一階段的會談,社工和服務對象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系,取得服務對象的信任,服務對象很樂意接受社工的幫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討制定了服務目標,并很高興答應社工約定的下次見面的時間。

(二)第二階段

目標:消除非理性信念,樹立理性信念,減少對考試的焦慮;增強家庭溝通,獲取家庭支持。

主要內容:和服務對象回顧分析考試的經歷,分享考試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員的反應。服務對象從考試的失敗講述到生活中家庭的壓力,情緒有點起伏,社工運用同感表達對其感受的理解,同時給予其發泄的機會,使其情緒得以疏導。另外社工帶領服務對象共同學習艾利斯的理性情緒治療法,尋找服務對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辦法。社工和服務對象分享家庭溝通的重要性,并討論如何更好的增強家庭溝通,從而從家庭系統中獲取更多的支持。通過第二階段的會談,服務對象認識到自己的在看待考試時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主動的要求改正,樹立理性信念。會談后服務對象回家主動的和母親溝通,告知自己真實的想法,使得母親認識到家庭期望對他產生的壓力,母親表示尊重他的想法,這點讓服務對象異常高興。

(三)第三階段

目標:協助服務對象認清自我和現狀,訂立適當的計劃和目標;探討改進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學習成績。

主要內容:社工和服務對象共同回顧了服務對象的考試歷程,以及服務對象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的感受,同時社工帶領服務對象反思考試不理想的原因,并由服務對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社工針對服務對象考試遇到的狀況也給出自己的一些建議。然后社工和服務對象討論了服務對象的目標和現狀,并看清楚兩者之間的距離,讓服務對象思考如何縮小差距,取得理想的成績。通過第三階段的會

談,服務對象掌握的應對考試緊張的一些方法,會談后的一次考試中,服務對象采用了會談中的方法表示感覺沒有之前那么緊張。通過采用社工分享的小技巧,在會談后的數學考試中取得了進步。

(四)第四階段

目標:給予服務對象支持和鼓勵,協助其樹立自信心。

主要內容:服務對象針對之前面談時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并在實際學習中改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社工及時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讓服務對象認識自己的優點,并重新樹立自信心。通過第四階段的會談,服務對象對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考試的小進步讓他看到了希望,自信心也逐漸的樹立。

(五)第五階段

目標:疏導服務對象中考成績不理想的情緒;和服務對象共同制定畢業規劃; 主要內容:服務對象中考成績不理想,情緒低落,來自家庭和自己的壓力讓其感覺十分沉重,對未來充滿擔心,社工運用同感和疏導等技巧,疏導服務對象的消極情緒,讓其勇敢面對現實。同時,社工和服務對象一起討論畢業規劃問題,根據服務對象的情況,討論出兩種方案,由服務對象自己決定將該如何選擇。通過第五階段的會談,服務對象的悲觀失望情緒得以疏導,同時對自己的的畢業規劃有了新的認識,否定了畢業必須上高中的認識,并對社工給與的建議認真考慮,并根據社工的建議選擇了技校繼續上學。

(六)第六階段

目標:促進服務對象的自我認知,增強其自信心;做好結案的準備,處理服務對象離別情緒;

主要內容:社工和服務對象共同回顧了輔導的整個過程,并對服務對象現在的狀況給與鼓勵和贊賞,并鼓勵其一直堅持下去并做的更好。同時社工和服務對象探討結案事宜,因為服務對象狀況已經改善并且穩定,社工告知服務對象將會結束輔導過程,但是以后還可以繼續聯系。通過第六階段的會談,社工發現服務對象的自信心逐漸的增強,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和家庭溝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現狀比較穩定。

五、過程評估

(一)服務對象方面

因為是服務對象主動的尋求社工的幫助,所以社工同服務對象的關系建立的比較順利。在服務的開始階段,服務對象的情緒很低落,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周圍的系統不僅沒有給他很大的支持,反而在責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漸的降低,一味的壓抑自己。后來通過社工的跟進,服務對象逐漸放開自己的心門,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動的去思考如何去改變現狀。在跟進的過程中,服務對象感謝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勵,讓他度過了中考前艱辛的日子。服務對象現在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標,并表示會積極的努力,克服困難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二)社工方面

在個案的工作過程中,社工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出發點,運用積極聆聽、同感、尊重和接納,和服務對象一起共同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一起制定改變的目標。同時社工不斷的給與服務對象支持和鼓勵,逐漸的樹立其自信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問題,最終和服務對象一起達成服務目標。

六、結案

(一)結案原因

服務對象現已從本校畢業,在另外一所技校上學。社工和服務對象制定的服務目標已經達成,所以經過與服務對象和督導商討后,社工決定結案。

(二)服務對象現狀

在新環境下,服務對象擔任班干部的職責,取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信任,溝通交流能力增強,人際關系得到明顯改善。服務對象的數學成績一直在班級里面占據第一名,總成績在班級也名列前茅。在家和母親的關系溝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現在長大,理解母親的辛苦,沒有再同母親發生爭吵。

(三)目標達成情況

中考前服務對象的考試焦慮情況得以緩解,并為自己制訂了合理的學習規劃和目標,中考后糾正非理性信念,正確的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新環境下,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綜上所述,該服務對象的服務目標已基本達成。

(四)反思與結論

1.社工應該讓服務對象多思考,并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其自決的

能力,達到助人自助的目標。

2.社工要靈活的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并能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在個案的跟進中能為服務對象提供更好的服務。

3.社工在面談前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有能力引領案主的講話,不能由服務對象盲目的引領談話。

4.社工要合理運用個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決問題技巧、改變行為技巧。利用傾聽、引導、反饋、總結、打斷等溝通技巧。

案例社工范文第4篇

案例描述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扶溝縣,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后來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哥嫂離婚。她的兩個哥哥一個在甘肅去世,另一個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王加棟的父親曾經跟隨毛澤東一塊打仗,后來被俘,幸運的是他父親逃脫回到了家鄉,但又不幸的是最終被發現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棟才十歲。馬xx老人體弱多病,看病開銷比較大,兒子兒媳不孝敬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覺得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來到甘肅省蘭州上訪,被工作人員以種種理由推搡,后來被甘肅救助站遣送至鄭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員準備把她護送回家。

個案記錄

一、基本資料

馬xx,女,68歲,家住周口市扶溝縣。

二、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兒一女,兒女均已成家。她身體狀況不佳,有心臟病、膽結石等多種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經骨折導致手和腿腳行動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銷較大。她把孫子孫女帶大后,兒子兒媳嫌棄她已成為負擔,不愿再贍養她。

2、個人經歷:早年戰亂時期,她的兩個哥哥均是甘肅蘭州某工廠職工。經 1

政府同意,她與母親一塊投奔哥哥,但這加重了哥哥的負擔,最終導致哥嫂離婚。馬xx62年下放到農村,后由母親做主嫁給了無父無母的王加棟,母親跟他們一起生活。近兩年,兒子兒媳不愿再贍養她,無奈之下,她想到了國家關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她認為她的情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政府應該給予救助。申請未果,她開始了上訪之路。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兩年,至今沒有結果。這兩年她都是靠乞討和撿垃圾賣錢生活下來。

三、主要問題

1、老人年邁多病,無人贍養,生命得不到保障。

2、兒子兒媳沒有盡到他們的贍養責任與孝敬義務,家庭關系不和諧。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經歷使她心理上受到傷害,產生一些不良情緒。

4、上訪之路艱辛,生活無著,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案主生活悲慘。

5、案主本身不具備上訪方面相關知識,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少,無法為自己爭取相關利益。

四、服務目標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狀況。

2、改變案主兒子兒媳的觀念,促進家庭和諧,使案主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3、引導案主表達不滿情緒,提供機會讓案主宣泄內心的負面感受,緩解其心理壓力和困擾,從而進一步了解案主的問題。

4、利用媒體宣傳等途徑,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整個社會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

5、幫助案主了解國家上訪方面相關政策,聯系相關政府部門,最大程度的為案主爭取應得的權益。

五、服務方法和過程

1、本個案主要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又稱為危機調適模式。危機是指由于突發事件或一系列長期存在的負面困擾打破人們原有的生活常態,給人們帶來了

無法克服的困難,可能導致個人身心混亂的一種狀態。貝爾金等提出三種基本的危機干預模式,即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和心理轉變模式。案主情況較符合第三種模式,心理社會轉變模式認為,認識生物遺傳和環境學習的綜合產物,危機是由心理、社會或環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導人們從心理、社會、環境三個范疇來尋找危機干預的策略。除了考慮案主個人的心理資源和應對能力外,還要了解案主的家庭、親屬、社區的影響。當案主處于危機狀態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順利克服時,社會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狀態給予幫助。針對本個案來說,案主兒子兒媳不孝順、自身體弱多病,在外上訪,衣食無著,自己很難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員為案主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并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務和乘車救助憑證,積極的傾聽案主講述自己的故事,為其情緒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暫時緩和了其情緒和壓力。同時,為案主爭取可利用的資源,緩解案主家庭經濟壓力。

2、本案采用結構家庭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者認為,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由于家庭結構存在異常造成的,因此,我們試圖通過改變家庭結構來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由于對家庭結構的強調,因而結構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對家庭進行結構性改變,問題的解決只是該整體目標的一個附帶項目而已。它是一類以家庭為對象進行的治療模式,社工通過與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員的治療性會談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來協助家庭成員改善家庭關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動模式,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整個家庭及其個別成員的問題,促進家庭的良性運轉和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針對該案主家庭情況,我們采取家庭訪談的方法,通過參與、強化、描述、重演、改變觀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來給予家庭互動以一些即時性的具體指導,找出導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幫助家庭調整其互動行為的基本結構。

3、人本主義理論:馬斯洛分析出人發展的本質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實現,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因此,我們應該爭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滿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會各部分組成的,個人的心理發展受到社會環境和生理狀態的影響。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將心理和社會因素結合起來,強調人、環境,以及人與環境的互動影響三個方面的因素,強調動用直接和間接的社會資源。針對案主,我們應從旁適時對案主進行心理疏導,運用個別化、接納、當事人自決、不批判的態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緒反應等原則來引導案主正確認知,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也要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5、為案主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多渠道地提供上訪信息,聯系相關政府部門、媒體介入、動員社會力量等為案主最大程度的爭取應得的權益。

六、服務評估

1、成效評估:本案例采用危機介入治療模式、結構家庭治療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等,結合相關社工專業價值觀、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則,并根據案主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計劃介入個案。運用訪談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滿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同時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議及意見,促進案主問題的解決。在家庭方面,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改變家庭結構,促進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評估:在治療過程中,社工始終秉持愛心、耐心及專業知識技能為案主服務;以案主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慮;尊重案主的隱私權,對在專業關系中獲得的資料遵守保密原則;以負責的態度維護社會正義,改善社會環境,增進整體社會福利等為案主服務。在服務結束后,案主情緒穩定,家庭成員關系有所改善,而我們對案主的上訪問題經過多次嘗試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七、個案反思與總結

1、社工員在介入過程中,首先是通過與個案對象的面談,了解服務對象的

基本情況,需求、訴求、問題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談話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無目的的聊天。

2、當案主出現失衡的時候便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兩個途徑:調整自身對事物看法或改變造成問題的環境。結合本案例服務對象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源于生活困難。我們在當中除了調整其對事件的看法外,更應為其創造改變目前生活狀況的條件。

3、在本個案中我們價值體現在多重角色結合和不同資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層面上的充當輔導者、教育者角色;在尋找資助計劃上的扮演資訊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整個輔導過程的推動者角色,結合不同層面的資源,如我們自身的網絡、工作站、社工組織等,并從專業角度上評估服務對象的目前需求等。

案例社工范文第5篇

經一年半禁毒社會工作的實踐探索,為進一步落實市委政法委“預防犯罪工作體系”建設和區禁毒辦、自強總社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訂如下工作計劃。

一、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復吸概率。

1、積極開展服務對象個案工作,隨時掌握對象動態情況。對復吸者指導其以科學的戒毒方法逐步減少毒品濫用量和使用頻率,做到階段性戒用;對于階段性戒斷者,努力幫助其改善家庭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恢復適應社會的能力,盡可能防止復吸,從而降低潛在社會危害。

2、認真跟蹤、評估綠色戒毒防復吸工程參與對象實施情況。

3、引入“同伴輔導”服務內容,聘請本區內

一、兩名戒毒成功人士擔任輔導員,定期開展幫教活動,以身說法。

4、擬開展“父母心、愛子情-----快樂家園”,開設毒品常識、戒毒心理、親子技巧等專題講座,提高家庭助戒能力,創造條件開展親子互動活動,強化案主自然支持系統功能。

二、加強禁毒宣傳,打造松江品牌。

1、幫教和預防是禁毒工作的重要兩翼,而預防可以說是最有效的治療。鑒于當前吸毒對象趨于低齡化,且青少年又是易感人群,故在常規宣傳的同時,傾向于在校學生的毒品預防教育,而在校生中中、職、技三校生又屬“先天免疫力”最差者,故重心可落在此群體上。擬與區教育局青保辦聯手簽訂共建協議,一是開展“五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禁毒書籍,看一部禁毒影片,寫一篇禁毒體會,開展一節禁毒主題班會,參觀一次

禁毒展覽。二是由班主任推薦“問題學生”,社工站開創“禁毒家長學校”,使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建立高危青少年防毒、拒毒的長效保護機制。宣傳內容除傳統的海洛因外,苯丙胺類等新型毒品的危害應受重視。

2、每位社工在工作中不斷反思、總結、提煉,并依托松江綜治網站、松江報、自強快訊等媒體,加強社工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的輿論宣傳,創出松江特色,打造松江社工文化品牌。

三、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愛心服務。 、善于利用現有資源。

1、建立健全志愿者社會公益服務道德銀行積分儲蓄制度,切實調動起志愿者的服務熱情。在精簡有為的宗旨下,在為對象幫困解難、心理輔導;為社工站出謀劃策、分擔任務上發揮各自所長。

2、繼續加強與基層、社區、派出所等兄弟單位的聯絡,互通信息,共享資源。 、努力挖掘潛在資源。

明年打算利用松江大學城的優勢,與大

學城管委會共商“伴你成長娛教樂園”合作項目。

案例社工范文第6篇

陳教授,現年65歲,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學教書,陳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隊”,一子一女在母親的拉扯下長大,因而對父親的“不管不問”頗有怨言。陳教授妻子在世時,子女們還經?;貋硖酵?。陳教授有個弟弟和兩個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靜而安詳。前不久,陳教授由于回家較晚,到家后,發現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連忙送往醫院,當子女趕到時,老伴已經離開人士。子女們把責任歸咎于父親“回家過晚”,雙方之間的裂痕加深,子女們用冷言冷語譏諷老人,探望次數大大減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經常酗酒,酗酒后會痛哭流涕,喃喃自語,認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還不到一個月,原本身體健康、開朗樂觀的陳教授,變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區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后,決定派社區工作者開展工作,

本案例應該從家庭思維的角度介入。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維是指什么? 家庭思維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復雜的多代關系系統的一部分,這一關系系統對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響,是老年人與人交往并獲得支持的來源;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們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是與這些角色相聯系的特定功能已經終止,它們也會影響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陳教授主要面臨的困境是?

如何恢復身體健康(身體健康問題);如何舒緩情緒(精神情緒問題);如何從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來(喪親問題);如何與兒女修復關系(感情支持問題);如何免受兒子冷言冷語(語言虐待問題)。

3、社工應該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個人+家庭成員)

(1)社工應該讓陳教授明白目前的狀況,清醒意識到他的問題繼續惡化下去的嚴重性,說服其面對現實,鼓勵其走出家門,參與一些社區活動,并協助陳教授制訂一份健康活動計劃。

(2)建立情感支持網絡,針對其兒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開展家庭體系支持工作,勸說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網絡里,充當他們之間的溝通橋梁。

(3)幫助家庭“解除羈絆”,超越當前阻礙,代表老人把家庭動員起來。

(4)為老人制訂一個行動方案,幫助家人治療舊傷,處理積怨。 (5)也可以給陳教授做哀傷輔導,讓其正視這一過程,重新組織自己的生活。

(6)對于虐待問題,社工應該讓陳教授的女兒明白當初父親下鄉插隊時的“不得已”,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關心和在乎他們;另外,母親的死也純屬意外,讓其明白父親深愛著母親,不可能害死母親的事實,爭取其女兒的支持是整個案例的關鍵因素。

4、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從前面的張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關內容)

(1)身體健康方面的服務; (2)認知和情緒問題的處理; (3)精神問題的解決;

(4)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網絡;

(5)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處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顧問題,喪親問題等。

案例二:

張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潔工作,一天,她在四樓擦玻璃窗,不慎墜樓,從此失去雙腿。超市給了一筆數額不多不少的慰問補償金。丈夫對張女士很關心,為了多掙錢,又去兼職,家里孩子一個8歲,一個10歲,都很懂事,上學前后都會照顧媽媽。張女士覺得自己是負擔。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時想不開,便爬下床打開煤氣自殺,幸好被鄰居發現救了過來。 問題:

1、請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對張女士的情況加以評估。

運用優勢視角評估可以看四個方面,即環境的優勢、環境的缺失、個人的缺失。從案例看,張女士的家庭關系較為親密,兩個孩子與丈夫都很關系她,鄰居與她們的關系也不錯,平日會關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頭腦也無損,并且自身是一個勤懇的人。這些是她個人與環境的優勢。從缺失看,環境層面是丈夫工作忙,兩個孩子年幼,張女士平時缺乏照料;個人層面是張女士自己悲觀、消極。社會工作者要注意讓張女士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其信心,鼓勵戰勝自我。

2、如果你是一名社會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種介入模式幫助張女士?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幫助張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論運用于社會工作實踐。由于張女士目前自認沒用,是個拖累,對自身有較多負性的評價與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發潛能,從而改變其悲觀、消極的態度,解決其問題。在運用增能模式時,要注意運用充權技巧,運用優勢視角的評估來激發張女士的改變動機,鼓勵她反思,學習正面看待問題,并努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三:

小明是小學五年級學生,被要求來見社會工作者。從四年級開始,他的成績就一直處于下游水平。他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師和同學都覺得他“太安靜,有些孤僻”。他連續幾個寒暑假都參加學習輔導班,但是仍舊沒有提高成績。老師告訴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學習再不改善,很可能沒法升級。

在社會工作者與小明談話的時候,他對自己的學習問題描述得很簡單:“都是因為老師,他們整天沖著我叫喊,讓我怎么好好學習?我告訴語文老師沒有完成預習時,她就說我太偷懶,太笨。如果他們都認為我是啞巴,怎么能夠指望我學到東西?”在進一步深談后,小明用一種沉靜、悶悶不樂的聲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這樣的腦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維慢,老師也無能為力。只要想起學校我就心驚膽戰,我還怕自己會在課堂上說出什么愚蠢的話來讓人笑話我。”

社會工作者單獨會見了小明的父母,對于為什么兒子在學校表現不好的問題,他們很快就補充了自己的觀點。母親承認,當她聽到小明說不想去學?;蛘卟粫黾彝プ鳂I的時候,她感到非常憤怒并大聲責罵他;不過她并不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問題??梢钥吹贸鰜?,父母對小明都很生氣。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臨的困境由哪些? 上述案例中,小明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其個人、家庭和學校系統中反映出來:(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狀態,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學習成績;(3)如何改善小明與父母缺乏溝通的現狀,避免母親對他學業不好的過度責罵;(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與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

2、針對小明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什么樣的介入策略? 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會工作者為小明進行情緒疏導,鼓勵他自我肯定、自我認同,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其自信心。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在兒童中晚期階段,兒童需要培養自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兒童樂于勤奮學習以及參與學習上的競爭,所以鼓勵與認可很重要。(2)社會工作者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為其輔導課業,有針對性制定輔導計劃,盡可能改善其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3)社會工作者與小明的父母進行溝通,教導其家庭養育技能及親自溝通技巧。目的在于讓他們多傾聽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責罵的方式責備孩子不努力學習。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夠多花時間陪伴小明,幫助解決小明學習上的難題。(4)社會工作者為小明安排學習社交技巧的小組或社區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小組與他人相處,為他在學校與同學友好相處做好準備。(5)社會工作者與小明的老師進行溝通。一方面,讓老師能夠以正面、積極的教育方式對待小明,避免對學生以侮辱性詞匯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爭取老師對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勵小明與同學交往,同時也在學生面前肯定小明的進步與努力。

案例四:

阿芳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在她6歲時被判刑,后死在獄中,剩下姐姐和她與母親相依為命。1999年姐姐結婚出嫁,為籌辦姐姐的婚事,母親到處籌款借錢,給生活拮據的家庭添加了債務。2000年,阿芳從職校畢業后找了份賓館服務員的工作。為還債務,她經常替小姐妹們加班,也不舍得為自己購置時髦的衣服。慢慢地,阿芳觀察到經常出入于賓館、打扮時髦的女性及其她們的生活方式,阿芳終于沒能抵擋住誘惑,偷偷做起了賣淫女。母親看到打扮得日漸妖艷、神情懶散的女兒,心里很著急。當母親得知女兒已辭退工作偷偷賣淫時痛哭流涕,找到社工站請求社工救救女兒。 問題:

1、阿芳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阿芳面臨的主要困境是:生活現狀與生活欲望之間的不協調;樹立正確價值觀和生活觀的問題。

上一篇:安全校車范文下一篇:愛情四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