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

2023-10-05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可行性報告模板分項解釋:

第一章項目總論

一、項目背景

解釋:概述市場及技術發展示狀和項目提出的理由

二、項目簡介

(一)項目稱號

(二)項目建立單位

(三)項目擬建地區和地點

(四)項目建立內容

(五)項目建立進度

(六)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三、可行性報告模板 項目可行性分析

解釋:從市場發展、國家政策,公司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多角度論證項目標可行性,聯合項目標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當地的發展狀況分析項目建立意義。

四、主要經濟指標解釋

解釋:將研究報告中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日經濟效益有一個綜合了解。

五、可行性報告模板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根據

第二章項目建立單位介紹

一、項目建立單位介紹

(一)公司基本狀況介紹

(二)公司發展過程

(三)公司股東介紹

二、企業經營理念(主旨、文化)

三、主要管理人員介紹

四、主要客戶

第三章市場分析

解釋:任何一個投資者、決策者首先都必須對市場狀況進行充分了解,而后才能進行決策,決定投資規模、投資進度、產品價格、銷售收入等,因此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市場分析中,要具體論述產品市場規模、發展趨勢、需求預測等方面的內容,并肯定建立規模。

一、行業發展示狀

二、市場規模分析與預測

包含行業內企業數量、銷售收入、收益狀況分析,市場發展趨勢和需求預測

三、主要競爭對手分析

四、建立規模

第四章產品與技術方案

一、產品方案

二、主要產品功能/特性介紹

三、技術原理

四、生產工藝

第五章主要原、輔材料與生產設備

一、主要原、輔材料

二、生產設備

第六章項目建立條件

一、項目選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條件

四、基本設備

第七章工程建立方案與總圖安排

一、工程建立基本準則

二、總圖安排方案

三、建立經濟指標

第八章人力資源管理

一、組織架構

二、勞動定員

三、人員培訓

四、薪酬績效制度

第九章節能、節水保護

一、編制根據

二、能耗與水耗分析

三、節能、節水辦法

第十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一、設計根據及執行標準

二、環境影響分析

三、環境影響保護辦法

四、勞動安全辦法

五、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辦法

第十一章消防設計

一、設計根據及執行標準

二、危險因素分析

三、消防安全辦法

第十二章項目實施進度部署

解釋:項目建立時間是指從正式肯定建立項目,到項目運謀生產這段時間,包含項目前期籌備工作、資金籌措、勘探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前籌備、施工過程、生產籌備、完工驗收和交付應用等各工作階段,各階段工作嚴密連接、交叉進行。因此,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對項目實施進度進行統一方案、科學部署。

一、項目實施階段方案

二、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十三章建立投資估算

解釋:項目建立投資估算、應用方案和資金籌措方法,是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投資估算范疇

二、資金應用方案

(一)項目總投資

(二)固定資產投資(土地費用、土建工程、裝修裝潢、設備、籌備費、工程建立其他費用、建立期利息)

(三)流動資金

三、分年投資方案表

四、資金籌措

(一)資金籌措方案

(二)借款歸還方案

第十四章項目財務評估

解釋:在建立項目標技術道路肯定以后,需要對所選方案經濟效益進行評估分析,判定項目在經濟上能否可行。財務評估論斷是建立方案取舍的主要根據之一,也是對建立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根據。

一、基本財務數據假如

二、銷售收入預測與成本費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1、損益和利潤調配表

2、現金流量表

3、計算相關財務指標(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

四、敏感性分析

五、盈虧均衡分析

六、財務評估論斷

第十五章項目綜合評估

一、SWOT模型分析

二、項目聯合評估論斷

第十六章附件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一、引言

自1999 年5 月,教育部宣布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一個擴張發展的時期以來,大學生的培養質量一直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相對于初等應試教育,高等學校大學生學歷學位教育傾向于學生知識層面與技能的培訓,與課堂教學效果緊密相關,因而如何提高高校的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培養起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成為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成為當前教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例如大學生逃課現象就可以反映學生對課堂的不重視程度。在中國期刊網上,有不少關于大學生逃課的研究調查,在這里先做一下簡要回顧:胡啟先、易發建等人對當前大學生對學習的厭學行為的詳細調查,從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作了對比,發現了他們之間的差異。逃課反映了一種課堂狀態,而大學生的課堂狀態與他們的學業有密切關系,大學生在課前準備狀態,課中聽課狀態和課后鞏固狀態都存在嚴重不足,根本沒有充分利用老師這個寶貴資源,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發揮的大學生的自身主題作用,探索切實可行的方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方法

第一,從基本四個方面研究

(1)從學生自身的學習努力程度、對學習的投入進行考察,以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

(2)考察學生群體行為對個體學習的影響; (3)考察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4)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第二,基本概念

社會角色: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權利義務,是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社會化因素:指那些使人社會化的制度或其他結構環境。這些環境包括學校家庭等,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群體與學校這個社會環境的關系。

第三,假設

假設一:多數大學生課堂上基本上處于低迷狀態。

基本依據:有一則新聞,2007年05月24日來源于人民網-《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這樣描述:“隨著清脆又略顯刺耳的“嘀”聲,蔡煜同學的“指紋通過了確認”,她匆匆走進教室、翻開書本,等待老師的到來。 這不是某個科幻小說的開場,而是真實的故事。要用如此方式逼迫大學生學習,可見課堂學風,學習積極性的嚴重缺失。

假設二:大學生易受學習群體的影響。

基本依據:大學基本以寢室為單位,而寢室內部具有統一協調性,一人選擇逃課會帶動整個寢室,而寢室同學基本在臨近位置上課學習,因此學習態度,效率會相互影響。

假設三: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帶改進。

基本依據:學生普遍反映有些很重要的課程,憂郁某些老師在課堂上只顧唱獨角戲,并非態度不認真,而是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

假設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努力深化教學改革,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個體的學習需要。對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是不斷激發學生新的學習動機和動力的有效機制。因此,高校應在不斷改善整體教學環境和硬件設施的前提下,著重抓好專業、課程、師資等方面的建設。

第四,資料收集方法

(1) 現有文獻資料??梢缘轿墨I收索網站獲取。

(2) 大學生課堂狀態調查問卷資料。通過資料會反映一定信息。為保證問卷的回收率應注意收發問卷的時間間距 (3) 從個案訪問資料??梢酝瑢W與同學們的溝通,提出自己的新論點,提取有利于研究的信息。

三、結果

通過問卷及訪談得到以下結果 第一類,個人課堂學習態度

(1) 大一到大四課堂積極性依次遞減,85﹪的同學認為課堂積極性下降。

(2) 各年級個專業課堂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部分認為與老師教學方法相關

(3) 80﹪的同學認為自己上課效率不高

(4) 77.4%的學生缺過課。究其原因,對己比較強調“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對同學更強調“對課程提不起興趣”(33.3%)。但“老師講課沒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5) 第三,20%左右的學生學習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作業,抄同學作業;48.5%的學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對己認為是努力程度不夠,對課程沒有興趣,學習方法不當;對同學認為是努力程度不夠、對課程不感興趣和沉迷于網絡。

(6) 對目前的學習狀態,34%的學生認為很好或較好,11.3%的人認為較差或很差,44%的學生對目前的學習狀態持不滿意或不太滿意的態度,50.1%的學生對考試成績不夠滿意或不滿意。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很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滿意或不滿意。

(7) 課堂學習與閱讀策略的運用。課前預習的學生只占7.9%,47.3%的學生不學習;課上能夠做到“邊聽課邊思考”的占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學生基本抓不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只有22.9%的學生能夠用自己理解的話記,43.9%照抄黑板,拷貝老師的課件、復印同學筆記的占39.8%:15%~25%的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夠抓住內容的重點和結構,不關注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

第二類,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積極行下降原因的分析

(1) 77.4%的學生缺過課。究其原因,對己比較強調“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對同學更強調“對課程提不起興趣”(33.3%)。但“老師講課沒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2)75%的同學認為選修課只為得到學分,并且認為很多選修課開設的無價值

四、結果分析

對于大學生的課堂表現分析,首先是大一到大四的積極性下降。80706050403020100無無無第一學年第三學年如大一到大四課堂積極性柱狀圖

表明課堂積極性和年級有關,隨著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將面臨除了學習以外的包括就業,感情,等困擾,并且對學校和周邊環境逐漸熟悉,逐漸產生惰性。大一新生時的積極性明顯下降 其次,針對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進行分析,第一是對課堂的不重視,學生認為很多課程是無關緊要,學與不學是等同的。第二,考試的易過行,很多科目只要在考前緊急被一天就可以輕松過,這導致了學生對課堂的輕視第三,就是學科的枯燥性

再次,教學體制的安排,雜亂學科的開設,使學生浪費時間,不免對課堂有厭惡感

最后,反映了大學老師的教學腐朽,缺乏互動,使學生紛紛逃課離去。

五、討論

經研究分析,得出假設

第一,從學生自身的學習努力程度、對學習的投入進行考察,以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

第二,考察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第三,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六、參考文獻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1 對象與方法

以我校大專學生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查的方法, 對抽取的3 2 1名大專學生 (其中男140名、女181名) 進行了自編問卷的調查, 問卷設計采用封閉的形式, 由2 0道題組成, 內容含括了過度緊張心態、恐懼心理狀態、抑郁心態、壓抑心理狀態和松散心理狀態等五個部分。共發放問卷3 2 1份, 回收有效問卷3 0 3份, 有效回收率為9 4.4%。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

2.1.1 各種不良心理得分的基本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 就學生體育學習的不良心理而言, 恐懼心態得分最高, 為1.17分, 其次是緊張心態 (0.85分) , 第三是松散心態 (0.81分) , 抑郁和壓抑心態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由此可見, 在影響大專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因素中, 最為不利的是恐懼心理, 其次為緊張心理和松散心理等。

2.1.2 各種不良心理的檢出情況

就大專學生各種不良心理的檢出情況看, 亞病態心理:松散的檢出率為24.8%, 其次是緊張 (19.1%) , 再次是恐懼 (13.9%) ;病態心理:壓抑的檢出率為最高 (5.3%) , 其次是抑郁 (4.3%) , 第三是松散 (2.6%) 。從統計的數據中我們看到:學生各種態的心理狀況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糟糕, 倒是各種亞病心理的檢出率如此居高不下, 值得重視和關注。

2.1.3 檢出不良心理的男女比較 (男n=130, 女n=173)

從上表中的數據看, 男女無論是在緊張、松散、抑郁和壓抑等的亞狀態, 或是病態方面均沒有顯著的差異, 顯著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恐懼方面, 而且亞狀態和病態同時呈現一致的顯著的差異性, 這說明男女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性別差異和特征是必須考量的。

2.2 結果分析——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

2.2.1 學生方面自身的原因

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心理影響問題的因素主要與學習動機、體育興趣、身體素質、體育基本能力、教材的適宜程度及教學條件有關, 調查結果表明, 體育學習中男生、女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存在明顯差別。主要原因是男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體育興趣等方面都優于女生, 在體育學習中的競爭心理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男生在體育競賽中的競爭心理強于女生, 其原因是由于性別差異和男生好強, 不服輸、而女生則文靜、害羞等有關。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常常表現為爭強好勝, 看問題片面、自我抑制能力不強、情緒易急躁, 遇到挫折易灰心喪氣等。每個學生對失敗挫折心理壓力的承受力各不相同, 要受到遺傳、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致使學習態度不端正, 從而產生消極倦怠心理。 (2) 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較差或先天性不足, 身體條件差, 對完成較大的難度或有一定危險的項目確實有困難而引起的。 (3) 對于愛面子, 擔心同學譏笑, 尤其是一些虛榮心較強的學生, 擔心動作失敗在同學面前丟臉, 致使自信心下降而產生自卑緊張心理。 (4) 曾在運動過程中, 完成動作失敗或自己他人出現受傷情況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引起恐懼心理狀態。 (5) 由于運動技術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或復雜性, 容易造成失誤或受傷而引起緊張心理。 (6) 學生自身神經類型, 氣質特點等因素的影響。

2.2.2 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 是素質教育實施者, 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 決定著體育課的教學方面。有的省市作了調查, 在111位男女學生的調查中, 有58%的學生認為, 他們的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不負責, 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 有時上課、有時不上課, 有些教師雖然去上課, 但時間只能保持在20~30分鐘, 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徒手操, 達標內容或教師喜歡的運動項目, 這樣的教學態度, 不僅學生學不到必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 還給學生在思想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在許多的教師思想行為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給工作上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教學工作上, 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通過不斷的自我教育, 自我鍛煉, 自我改造, 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培養對職業的高度責任感, 通過自學、培訓、進修、交流、聽課等形式, 不斷更新知識, 擴大知識面, 提高專業知識, 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選擇合理的內容,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 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中, 教師要以不同的角度去深入了解, 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給予正確的引導, 使體育教學與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揉和在一起。

2.2.3 學校體育管理及學校自身的各種消極因素方面的原因

總體上來說, 我國學校體育管理方面長期存在普遍的怪現象就是“目中有人而無物、目中有物而無人”, 嚴重忽視體育教學用品、設施和設備的配置和維護, 或是有物質條件而忽視這些資源在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 當然也有資金方面的制肘的因素。這樣管理觀念與意識上的缺陷就導致學校體育管理不能從實際出發, 從有利于學校體育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的研究性教力出發, 在思想引導、機制制訂、制度扶持、資源配置與開發和提高服務意識等方面沒有作為, 還制造體育學習的障礙。此外, 學校本身的各種消極因素, 如校園里消費攀比現象, 暴力現象, 非人性化管理產生的師生、生生人際矛盾, 不正當的師生、生生戀愛現象, 教育教學目標的扭曲、考試作弊盛行以及各種利益與金錢、關系掛鉤現象等, 對青少年的心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無疑是不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培養的。

3 對策

3.1 教學觀念的轉變——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激發運動興趣,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健康第一思想是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性導向品質, 是一個因時的理論體系。樹立健康第一思想, 實施體育素質教育就要以形式主義, 投機主義和別類的態度對待健康思想。思想要求我們每一個體育一線教師要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和學校體育教改的進步, 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貫徹落實思想就是體育教學要向健康教育轉變, 把思想凝固的僵化起來, 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3.2 加大教學內容的改革方案

加大教學內容的改革力度, 可以從選擇教材入手, 在教學難度上加以對待, 在練習上要求上對待, 在運動負荷上加以對待, 在教育方法上加以對待, 在大綱規定的范圍內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做到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 根據學生對某些動作的懼怕心理, 采用一些練習與練習特點相接近的誘導性練習、輔助性練習、轉移性練習來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其次, 根據學生不同身體條件運動能力, 給予不同的練習時間, 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 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練習方法。

3.3 改變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組織是指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特點, 教學任務、內容、學生、場地器材、規范等進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體育是具有高度組織藝術的教學過程, 教學組織是否嚴謹合理, 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也力求改變和體現改變單一組織的形式, 但實際上所運用的仍然是傳統落后的教學形式, 總跳不出灌輸式教學的框子, 不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和發表的自由。只重結果, 不重過程, 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化, 機械化。教學形式的改變必須為學生終身體育能力服務。

3.4 教學方法的更新

體育教學方法的更新改革是當前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對我們把握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 有效地進行教學法的更新, 推動體育教學的科學進程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 在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與訓練中對癥下藥, 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提高的幅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對體育的態度, 對體育的認識, 關系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體育老師應在學生中樹立榜樣, 嚴以律己, 品德言行堪為學生表率, 關心、愛護學生, 樹立體育老師的威信, 使學生在體育運動學習上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 抓住學生的亮點, 及時表揚鼓勵, 增強鍛煉信心。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 只有長期堅持不懈的刻苦鍛煉, 才能達到鞏固和提高的效果。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思想教育溶于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特點。耐力跑練習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克服困難能力和勇敢進取, 頑強的意志品質得到顯現。這些課堂中的方法充分體現了體育課堂滲透品質教育的意義。

3.5 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體育等因素。我國現階段使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學習前蘇聯的教學思想和理論體系。它以教師傳授技術, 技能為主, 重視發展學生的身體;即“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教學比賽—總結講評”。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與素質教育提倡的“自主教學模式”相去甚遠, 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模式方向發展, 從增強體質到注重心理培養模式的方向發展, 重視個體差異。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適合所有時期, 所有的教師應從實際出發, 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完成教學任務。

摘要:學生體育學習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體育學習有直接而顯著的負面影響, 是體育學習心理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對321名在校大專學生進行了體育學習不良心理狀態的調查, 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 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不良心理,大專學生

參考文獻

[1] 邱遠.試論學校體育中心健康教育[J].體育科研, 2001, 2:47~49.

[2] 陳一政.幼師生體育學習心理問題調查比較分析[J].體育師友, 2002, 2:56~57.

[3] 邱遠.試變體育教學新思想的理解、變化、澄清[J].優育教學, 2002, 3:13~14.

[4] 班華.心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5] 黃希庭, 鄭涌, 等.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上饒師范學院體育系02級、03級 (本科) 學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查閱文獻資料法

1.2.2 訪談法

主要采取個別訪談的方法對部分問題了解原因。

1.2.3 問卷調查法

本文對上饒師范學院體育系02級、03級 (本科)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 發出問卷調查200份, 收回有效卷196份。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入學動機

從表1可見, 學習體育專業符合學生自己志趣的只占24.5%, 為了體育事業的占17.8%, 為謀求職業的占13.3%, 認為體育專業容易學、今后工作比較輕松的分別占10.7%和8.7%。這些可能與近幾年的體育招生政策有關。一大批只想報考其他專業的考生, 因其文化成績沒有把握達到其它專業錄取標準, 而突然轉報體育專業。這部分學生沒有經過系統訓練, 高考前一年或半年才練練體育, 由于這并非他們所愛, 對體育專業所開課目并不感興趣, 進校后只圖混一張畢業文憑。

2.2 學生學習態度

從表2不難看出, 體育專業的學生爭取各門功課取得優秀成績的占總人數33.2%各科成績只需要及格的占總人數19.4%, 為考研究生做準備的占總人數的10.7%, 而想盡快畢業找一個理想工作的占22.4%, 其它的占5.6%。調查中還發現少數學生進校半年或一年多時間就想畢業去找一份工作, 足見厭學者不乏其人。這與其中學時代努力學習的態度形成強烈對比, 表明對體育專業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教育, 端正其學習態度仍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研究課題。

2.3 自學能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處于一個迅速發展階段, 隨著年級的升高, 自學能力不段提高, 在我們的調查發現, 這方面的能力差異不明顯, 其原因除體育系學生本身錄取進校時文化素質差外, 與學習動機上的原因和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有關, 這種現象應引起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 盡快改變。

2.4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我們與學生個別談話結果證實29.6%的學生表示上課之所以積極思維, 是因為有的老師課上得好, 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他們聽課不積極思維是因為有的老師講課枯燥, 尤其是對公共課和某些專業理論課學生反映強烈。但是, 學生對術課的教學反映有滿意外, 也有不滿意處, 但前者多于后者從。從我們調查上看, 室外課時積極練習的學生以及包括憑興趣練習的學生竟達88.3%, 不太想練習的僅占11.7%, 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出現這種現象, 我們認為目前體育專業教學內容的改革, 仍然未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束縛, 體育專業課程教材仍然有競技為中心, 以至造成學生注重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 而忽視理論與技能培養的結果。因此, 我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創造良好的學風, 應與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 同步抓, 否則難以見效。

2.5 影響體育系學生學習若干因素分析

調查表明, 認為體育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有提高的有27.0%, 維持現狀占60.2%下降占12.8%, 大多數學生認為社會對體育教師的不正確看法仍然存在, 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病有升無降, 使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受到極大影響。

3 結論與建議

(1) 加強體育系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時, 建設教師隊伍, 轉變教育教學概念, 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能力, 應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出發, 做到教風、學風一起抓。

(2) 對體育系學生要加強自尊、自愛、自強的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 特點有所區別, 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認識自我, 體驗自身的價值, 形成科學的人生觀, 世界觀。

(3) 廣泛開展學習心理咨詢活動, 把握大學生心理的發展態勢。

(4) 加快教學設備與器材建設:進一步加強考試內容、方法形式的研究和改革:努力創造一個有利與大學生學習優良的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摘要:本文通過對體育系學生在學習學習方面有關問題的調查與分析, 分析影響他們學習積極性的各種因素, 采取有效的對策, 是做好體育系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關鍵。

關鍵詞:學生學習,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1] 胡建華.高等教育學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 1995, 10.

[2] 周謙.學習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 1992.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西安市西京醫院婦產科門診病人100例, 年齡18~37歲, 平均年齡 (26.51±3.23) 歲。其中未婚人流者50例, 已婚人流者50例?;加袊乐剀|體疾病及精神病者不列為本研究對象。術者是一位有經驗的醫生。

1.2 方法

(1)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1]和自行編制的問卷進行測查。自擬人流問卷表, 主要項目:采用不記名方式, 向人流者講明目的和填表注意事項, 術前1h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問卷表, 填畢將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后, 用美國Spss+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2) 術前術中按治療計劃與其進行語言交流, 解答提出的問題其結果采用秩和檢驗。

2 結果

(1) 人工流產病人平均SCL-90陽性項目數為29.39項, 與中國正常人SCL-90常模比較, 軀體化、恐怖、抑郁因子分明顯高于常模 (P<0.01) , 焦慮因子分也高于常模 (P<0.05) 。其中居于前10位的陽性指標, 見表1。

(2) SCL-90評定:未婚人流組與已婚人流組相比, 除軀體化 (P>0.05) 外, 其它各項因子分均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P<0.05) 見表2。

(3) 未婚人流組精神壓力明顯高于已婚人流組。未婚人流組無壓力占8%, 輕度壓力占16%, 中度壓力占32%, 重度壓力占48%已婚人流組, 無壓力占14%, 輕度壓力占56%, 中度壓力占20%, 重度壓力10%, 見表3。

(4) 術前術中給以適當的心理安慰、心理咨詢后, 已婚人流組和未婚人流組的疼痛程度均明顯減輕, 術中出血量也較對照組明顯減少, 見表4、5。 (P<0.05) 。

3 討論

人工流產雖然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小手術, 但它對子宮內膜和宮頸都是一種創傷, 術后可能發生炎癥、月經紊亂、閉經、宮頸宮腔粘連、繼發不孕等并發癥[2], 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及危害。近年來隨著未婚先孕的比例逐年增加, 如何減輕人工流產婦女的心身痛苦, 有效預防人工流產術后后遺癥及身心疾病的出現, 成為生殖醫學和計劃生育研究領域的熱點。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流產婦女和相比較軀體化, 恐懼、焦慮、抑郁因子分明顯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 (P<0.05) 。主要表現為恐懼、擔心、害怕, 怕痛苦、怕手術意外、怕后遺癥、怕隱私被人知道、怕引起家庭矛盾等。SCL-9010項陽性指標結果顯示:病人最常見的陽性癥狀有過分擔心、因為自己的過錯應受到成懲罰、感到身體某一部分軟弱無力、經常責怪自己、責怪別人制造麻煩、做事必須反復檢查、當別人看你時不自在、容易煩惱和激動、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比不上別人等??梢娏鳟a或多或少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 文獻報道[3]這多與術前精神狀態和引起非意愿妊娠的境遇有關。自編問卷調查顯示, 未婚者人工流產精神壓力明顯高于已婚者, 其中家人的指責是導致其嚴重心理創傷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當今的年輕人普遍比上一代發育成熟早, 但結婚較晚, 在性行為及生殖方面又難以得到正確的信息和必要的指導, 是導致未婚妊娠的重要原因。我們不僅要在全社會開展生殖健康教育, 更應把未婚妊娠婦女作為重點服務對象, 使之認識到人工終止妊娠對身心的嚴重危害, 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及避孕指導, 從而降低未婚妊娠的發生率。同時我們更應該理解、關心、呵護她們可能會使她們輕松地渡過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的分組治療結果也顯示:術前、術中給予心理安慰和心理咨詢的整個術中疼痛程度及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切實做好中期妊娠引產和人工流產者的術前術后心理咨詢工作, 幫助她們及時解決種種心理問題尤其是未婚懷孕者的引產和人流心理壓力問題, 以及普遍存在的害怕, 緊張問題, 可以有效地預防術后不良心理反應乃至心身疾病。

摘要:目的 研究人工流產術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心理咨詢, 心理安慰在減輕其痛苦, 減少術中出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用SCL-90及自編問卷等測評了門診人工流產病人100例。分別將已婚和未婚人群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心理治療組。治療組在術前、術中給以心理咨詢, 心理安慰。結果 人工流產病人平均SCL-90陽性項目數為29.39項, 與中國正常人SCL-90常模比較, 軀體化、恐怖、抑郁因子分明顯高于常模 (P<0.01) , 焦慮因子分也高于常模 (P<0.05) 。除軀體化因子外, 其它因子未婚人工流產者均明顯高于已婚流產者, 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P<0.05) 。自編問卷調查顯示, 未婚者人工流產心理創傷較重, 精神壓力較大明顯高于已婚者 (P<0.05) 。其中家人的指責是導致其嚴重心理創傷的重要原因之一。給以心理治療組的未婚組和已婚組, 術中疼痛程度較對照組均明顯減輕 (P<0.05) , 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對照組 (P<0.05) 。結論 切實做好中期妊娠引產和人工流產者的術前術后心理咨詢工作, 幫助她們及時解決種種心理問題, 尤其是未婚懷孕者心理壓力問題, 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預防術后不良心理反應, 心身疾病。

關鍵詞:人工流產,心理咨詢,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

[1] 莊明科, 甘怡群, 劉海驊.社會技能量表的修訂與初步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4, 11 (18) :755~756.

[2] 張惜陰.實用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018~1019.

校園文化狀態調查報告范文第6篇

一、“此在”的內在張力及其兩種狀態

由于“此在”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論中居于核心地位, 因此“此在”的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的區分的合法性根據, 應當要在“此在”的本質屬性中尋找。對于一般的世內存在者而言, 其本質屬性是現成的、既定的, 但“此在”的本質則在于它的存在, 或者更為準確地說, 在于它的“去存在”[Zu-sein]。“去存在”并不表示過去不存在、當下不存在而將來存在。“去存在”是“此在”在伸展了的源始時間性中的領會, 它指向的不是線性時間維度上的將來, 而是時間性本身。

海德格爾認為, “去存在”的具體涵義在于:一方面“此在”能夠追問本身的存在, 另一方面“此在”能夠領會一切其他存在者的存在, 二者具有同等的源初性。“此在”的上述兩面性, 構成了“此在”的內在張力。這表現在, “此在”不僅僅有朝向本已的訴求——向內的內斂性訴求, 也有與其它在世存在者進行照面的訴求——向外的彌散性訴求。“此在”謀求著對自身存在和他者存在的領會, 而不是滿足于在存在者的層面上給自身和他者貼上現成的屬性, 包括所謂的“存在性”。

正是基于“此在”本質性的內在張力, “此在”才衍生出兩種狀態: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本真狀態指“此在”的本已性顯露的狀態, 例如從常人中解放出來, 在現身情態中以有所領會和籌劃的“畏”覆蓋茫然無措的“怕”;非本真狀態指“此在”的本已性隱蔽的狀態, 例如在共在的結構中化為與他人打成一片的常人, 以自欺的方式回避死亡、逃脫罪責。兩種狀態都是組建起“此在”生存論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環節, 它們以相互依賴、不可割舍的關系貫穿于“此在”的諸種存在境況和時間樣式中。

二、“此在”兩種狀態的關系

“此在”的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的關系可以分以下三部分闡釋:非本真狀態是本真狀態的準備;本真狀態是非本真狀態的支撐;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不是非此即彼的。

首先, 非本真狀態是本真狀態的準備。非本真狀態雖然是隱蔽的、非本已的狀態, 然而它卻是本真狀態得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準備環節。例如, 在談到共在問題時, 海德格爾指出, “常人”作為非本真狀態下的“此在”是最為切近的, “如果‘我’的意義是本已的自己, 那么‘我’并不首先存在, 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方式出現的他人。”[2]此外, 海德格爾還強調, 非本真狀態的優先地位、切近地位, 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 因為“只要此在作為其所是的東西而存在, 它就總處在拋擲狀態中而且被卷入常人的非本真狀態的旋渦中。”[2]

其次, 本真狀態是非本真狀態的支撐。非本真狀態并非憑空存在、獨立存在, 它必須以本真狀態作為它的前提。這是因為, 如果本真狀態是不可能的, 那么非本真狀態作為一種褫奪性狀態, 將喪失其褫奪的對象, 進而失去存在的依據和根基。如海德格爾所指出的:“只有當它就其本質而言可能是本真的存在者時, 也就是說, 可能是擁有本已的存在者時, 它才可能已經失去自身, 它才可能還沒有獲得自身。”[2]

最后, 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不是非此即彼的。盡管“此在”可以經由非本真狀態而向本真狀態進行出越, 但是“此在”無權也無法單獨占據本真狀態而對非本真狀態加以舍棄。如果對應《存在與時間》中“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和“此在與時間性”上下兩部分, 則理由可以被闡述為以下兩點。第一, 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處于同一位階, 即都處于“此在”的源始性生成領域, 處于“任何關于墮落與純潔的命題之前”[2] (P208) , 因此不存在倫理意義上的優劣高下之分, 故“此在”并沒有依倫理考慮而做出取舍的權利。第二, 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都不是奠基在已被敉平的流俗時間中的, 因此二者不存在流俗時間意義上的先此后彼、舍此取彼的關系。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構成的關系是共時性的而非歷時性的。因此, “此在”對兩種狀態舍此取彼的可行性, 已經先天地被剝奪了。

總之, “此在”的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之間的關系是源初的, 它不同于存在者層面上的某兩種屬性之間的關系。正如“此在既是超越者又是被超越者”[3]一樣, “此在”也可以說既是本真的又是非本真的。“此在”在源初意義上無法擺脫陷于非本真狀態而又朝向本真狀態進行超越的態勢。

三、“此在”兩種狀態的關系的淵源

對于理解“此在”的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的關系而言, 僅僅揭示出“此在”兩種狀態的區分發源于“此在”的內在張力是不夠的, 僅僅通過《存在與時間》的文本去解讀是不夠的, 因為它們的根基依然沒有得到澄清。根本性的追問在于:“此在”的內在張力源于何處?“此在”的“去存在”的本質源于何處?

在這個問題上, 海德格爾提供了解答的線索, 這一線索就隱藏在海德格爾對于現象學意義上的現象的理解之中。海德格爾指出:“應得成為現象的東西仍可能隱藏不露。恰恰因為現象首先與通常是未給予的, 所以才需要現象學。”[2]這也就是說, 現象學意義上的現象, 絕非是處于已經完全被顯現的、現成的顯相狀態, 而是處于有待顯現、尚未完成顯現的狀態;反言之, 只有處于這一狀態的現象, 才具有源發性和生成性, 才是現象學考察的對象。

當海德格爾進入到后期階段時, 這一觀念傾向表現得更為明顯。如莫蘭指出的那樣, “對于后期海德格爾來說, 不是此在設定著、構成著或說明著存在, 而是存在本身在靠近此在, 人的存在 (being) 和存在 (Being) 陷入一種本體論上揭示和掩蔽的動態關系中, 此關系存在于時間中的存在、當前、顯現意義之核心”[4]。既然海德格爾關注的是“揭示和掩蔽的動態關系”, 那就說明存在問題的核心絕不是完完全全的揭示和去蔽, 而是揭示與反揭示同在, 去蔽與掩蔽同在。

如果繼續追溯, 現象的未給予性在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中就已經得到揭示。胡塞爾指出:“連續不斷向前的思維鎖鏈連續地為一種非實顯性的媒介所環繞, 這種非實顯性總是傾向于變為實顯樣式, 正如反過來, 實顯性永遠傾向于變為非實顯性一樣。”[5]在這里, 胡塞爾所說的“非實顯性”, 與海德格爾所說的“未給予性”, 表達的是同一種涵義。這句引文表明, “環繞”著“思維鎖鏈”的“非實顯性媒介”絕不是可有可無的, 它不是意指空無一物的純粹的“無”、現成的“無”, 不是明見性無法延伸到的意識的死角;相反, 它是意向活動得以可能的必要條件和準備, 它與實顯樣式一道參與了意識 (對應著海德格爾的現象) 的組建活動。當然, 現象的非實顯性和未給予性絕非現成的、既定的、純然否定性的;相反, 非實顯意味著趨向于實顯、有待實顯, 而未給予也意味著趨向于給予、有待給予, 從而現象也就意味著“去實顯”、“去給予”。

由于現象是在實顯和給予的路途中, 而“此在”也憑借著現象的基底同樣走在這條路途上, 因此“此在”的挺身而出與逃逸隱匿兩種傾向是并行不悖且互為前提的。“此在”一方面斂聚起了現象, 展露了主體性;另一方面卻也與現象打成一片, 將主體性彌散于現象之中。至此, “此在”的內在張力、“去存在”的本質以及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的關系才得到了深刻的說明。

四、結論

在《存在與時間》中, 本真狀態與非本真狀態是“此在”的兩種狀態, 二者在源初意義上存在相互依賴、不可割舍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基于“此在”的內在張力得以實現的, 然而這種關系的淵源則是現象先天具有的非實顯性、未給予性。因此, 海德格爾對于“此在”的兩種狀態及其關系的設定, 并不是在構建存在論過程中所采用的權宜之計。它是深深扎根在現象學的本質要求之中的, 并且是為在現象學的視野下更清晰地展開“存在”之分析服務的。

摘要:“此在”是《存在與時間》的核心概念, 它是早期海德格爾存在論分析的支點?!按嗽凇钡谋菊鏍顟B與非本真狀態的區分, 是《存在與時間》中存在論分析的重要脈絡?!按嗽凇眱煞N狀態的區分, 是建立在“此在”本質性的內在張力之上的, 二者之間在源初層面上存在著相互依賴、不可割舍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淵源在于現象學意義上的現象的非實顯性和未給予性。

關鍵詞:此在,本真狀態,非本真狀態,現象

參考文獻

[1] 趙敦華.解讀《存在與時間》的現象學描述綱要[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16 (6) :48-56+154.

[2] [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等, 譯.北京:三聯書店, 2014.

[3]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4] [愛]德爾默·莫蘭.現象學:一部歷史的和批評的導論[M].李幼蒸,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上一篇:信用社營業部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校園體育運動宣傳標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