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

2023-09-21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1篇

2012年秋中一班留守兒童感恩教育計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家鄉涌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把未成年的孩子寄養在親友處,造成了“孩子在家上學,父母外出打工”的現實狀況,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教師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重要任務。那么,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我作為一個幼教老師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建立檔案,家校及時溝通

每學期開學,我都要制定具體詳細的幼兒信息采集表,認真摸清記錄好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特別是留守幼兒和單親幼兒。其主要內容為:家庭基本情況(家庭人口、是否單親)、家長姓名、幼兒的基本情況(性格、愛好身體狀況等)、家庭詳細地址、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等情況。制定詳細的留守幼兒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營造關愛留守幼兒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幼兒教育問題排上工作日程,加強幼兒、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除此,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采取多種方式與幼兒交流、溝通。如:和幼兒打電話、鼓勵幼兒等。多關心幼兒的身心健康,讓幼兒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二、用愛關注、用心呵護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親情關愛,好像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特別留意這些孩子,關注他們的生活細節,根據他們的情感表達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況。例如:我園中班有一個留守女孩,性格孤僻內向,從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戲或自由活動的時候總是一個人默默的站在邊上,每當這個時候,我

就會拉著她的手說我們也去做游戲,好不好?比如玩老鷹捉小雞,首先帶領她參加游戲,以后慢慢有意識的讓她當媽媽或是老鷹,讓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戲中的存在,同是也體驗到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慢慢的小女孩變得開朗起來。

三、視同己出,真心關愛

愛幼兒是每一個幼教老師必備的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幼兒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伴的關注。所以,我把留守幼兒當成自己的孩子,特別留意他們的一言一行,當看到他們的頭發凌亂,就會把他們喊到一邊,蹲下身子親切的問早上誰給梳的頭發?老師再給你梳個漂亮的發型好嗎?或者有衣服沒穿整齊的幼兒,也會去幫他拉拉衣角,把衣服整理好,并且用適當的話題輕輕的與之交談,消除幼兒的緊張情緒,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同時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覺得老師像媽媽。

四、關愛信任,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關愛和信任可以使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可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教師應多一點信賴的目光,多一聲噓寒問暖的話語,多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和幸福。如本班的嘉怡小朋友,是一個膽小怕事的女孩子,看人的目光總是躲躲閃閃,不敢舉手發問,更不敢親近老師。因而,我經常對她微笑,自由活動的時候和她說說話,聊聊天,讓她為我辦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其他小朋友分發書和筆記;在班上開展唱歌和講故事比賽,遇到嘉怡上場的時候,帶領全班幼兒為她鼓掌,并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她(獎勵一朵小紅花),這時候嘉怡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對她提出一點要求,她都盡力辦到?,F在她可以大膽地和其他幼兒交談、唱歌和做游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2篇

班主任工作總結

這學期作為培智六年級的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

七、八歲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學期,我在班級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規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級,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針對本班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獎罰制度。每一周的周會,我都對學習有進步、上課認真等學生進行物獎勵,獎他們一些小食品,在班級“數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發學生不斷地上進;而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要進行批評與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現好的措施。

2、班級成員輪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個學生值日,管理衛生,紀律,讓全體學生在能意識到我是這個班級的成員,對那些能力特別差的學生,在A生輔導下完成。

3、衛生互評制度。我們班的學生不能自覺地打掃衛生,因此,久制定了這么一個制度。讓學生對昨天的打掃情況進行評一評,評出一周內哪幾個同學打掃的教室最干凈,就把“愛衛生小紅花”獎給他們。這樣可促進學生們相互比賽,從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覺地把教室打掃得很干凈。

二、運用疏導方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擺正老師與學生的位置,特別是學生的位置。一個班級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心里特點等都有所差異。但不管那個學生,他來到學校,都希望成為教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們對教師充滿了尊敬和依賴,只不過因為智力的差異和自制力的不同,導致學生有優生有差生,這時,我們就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年級智障學生年齡小,在嚴格的同時,盡量多鼓勵他們,表揚他們,但切記不能表揚過了頭,一定得注意火候。記得有一個學生許洋愛打鬧別人,我批評了好幾次都有不管用。我想:這樣看來是不行了,干脆給些“表揚”他吧!我就讓他幫同學打掃衛生,當他表現好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結于老師的表揚,他很高興。慢慢地,我發現他沒以前那么愛打鬧別人了,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三、建立民主關系 新課標提出:師生的關系應是平等的朋友關系。為此,在對待學生上,我就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對他們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們談談心,說說話,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學生就樂于聽你的話。這些感情投資總比等到學生犯錯誤時大罵一頓效果好些。我們班劉暢暢總是上學遲到,我先問清她遲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為什么會遲到,找以后不遲到的方法,這樣她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

四、言傳身教,培養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是孩子心中的榜樣,他們時刻有眼睛盯著你、仿著你。只有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有很多學生不僅讀書寫字像你,連說話、動作神態都像。所以,當學生對我喊“老師好”的時候,我總會而帶微笑地回一聲“你好”。這雖是小事,但卻是無聲的教育,教育學生對人要有禮貌。而要教育學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許打學生;要學生安安靜靜地上課,自己就不能在課堂上敲著桌子大喊、大叫。因為,那樣即使你能使學生暫時停止吵鬧,也無法平息學生心中的煩燥。

五、取得家長信任,建立服務意識

智障孩子教育題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記得開學初,我們班有3個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馬桶,與學校的蹲式不一樣,家長們很著急,有的家長甚至買到了痰盂生怕學生不會入廁,每到上課鈴響了還遲遲不想離開,遇到這種情況,我想這三個學生并沒有肢體上的殘疾,首先做好家長的工作,讓他們放心,然后對這三個孩子利用課間,生活課進行入廁方面的訓練,并加強防護,學期末這3個孩子都能自己上廁所,家長們看到他們的進步都非常高興。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這學期總結,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長期,繁鎖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多積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至誠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費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體育康復教學中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

學生的興趣和態度

一、體育活動興趣

體育活動興趣的概念,體育活動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以赴,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

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活動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有體育活動興趣和較無體育活動興趣的活動效果更好。人的體育活動興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而不斷變化發展的,但更重要的條件是在社會需要原則和個人適應原則之下,在學校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培養起來的。

培智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小學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內容容易產生厭倦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變得廣泛,但易變化。體育興趣發生了較明顯分化但是,在正確的教育和影響下,學生會對某些體育項目或體育鍛煉產生執著興趣,而且,從追溯性研究中發現,學生體育興趣多在小學、初中階段就已奠定,具有連續性特征??梢?小學、初中階段是體育興趣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的智障學生就多數就處于這個階段,開發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個時候就尤為重要。

二、體育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待人或事物較一貫、固定的心理傾向。體育態度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態度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現象,同時又是外界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體育態度調節著人對體育項目或參與的行為選擇、行為反應,影響著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和效率。因此,體育態度也是體育能力調節系統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體育態度屬于態度概念之內,所以,它的結構也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向三個方面。一般來說,三個成分是協調一致的,能認識體育對強身健康的意義和價值,熱愛體育并積極參加,要不相之。但體育態度的三個要素有的并不協調一致,例如:能認識體育活動的好處,但就不喜歡體育鍛煉的人往往不賣力;而對體育活動好處缺乏認識卻對體育鍛煉有好感的人往往鍛煉會全力以赴。由此可見,情感在態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態度最重要的成分。態度的培養應該十分重視感情的感染與熏陶。

三、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學生體育興趣和態度的途徑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教師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闡明道理,分析利弊,幫助學生理解困惑,消除壓抑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教師還應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來感化學生,從而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發生質的轉變,真正對體育活動有興趣,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活動。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設良好課堂情誼氛圍——感染法

如何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態度,是壓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現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進教學手段,創設和諧有序課堂學習氛圍,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做到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這樣將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態而投入體育活動中。

3、循循善誘,處處引導——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主動參與的氛圍,通過時間和思考去發現探索、掌握體育運動的規律。并且運用教師淵博的知識,親和的心態以及宏觀的思維,引導學生逐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學生健康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態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3篇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踏實地讀, 真實地讀, 要讓學生經歷文中的事, 感受文中的情。使得“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義”的理念在課堂中真正得以施行。

1 及時點撥, 無痕指導

在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引領學生有效朗讀的過程中, 我們應及時點撥, 無痕指導。特別是對于結構相似的語段, 我們只要抓住第一個小分句進行指導, 后面的句子朗讀就迎刃而解。所以學生讀得不到位時我們應及時叫停, 一是為了及時糾正, 二是為了有效地利用時間, 課堂40分鐘是有限的, 我們應該最大化地發揮時間的有效性。同時注意, 我們指導一個, 其實是說給全班的同學聽, 所以要說得清楚明白, 語言盡可能簡潔。

如我指導《丑小鴨》中“哥哥姐姐咬他, 公雞啄他, 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這句話時, 發現學生語氣平淡地讀:“哥哥姐姐咬他, ”這時我馬上叫“停”。因為這句話是由三個分句構成的, 而且都是講誰怎么樣對它的, 我是這樣指導的:“停!咬得他可痛呢”再讀。 (師說到“咬”隨機加重語氣) !馬上, 這次他就讀得非常好, 然后我叫全班一起來。

2 引導想象, 豐富感受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想象是創造的前提如何引導學生的想象, 豐富學生的感受呢在朗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 引導在想象中傾注自己的情感, 使它們更加鮮活動人, 充滿生氣, 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文章皆非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自然他們的朗讀就發乎于心, 動之以情了。

文本語言是一扇窗戶, 打開了它, 學生便用心看到一個真實的情感世界。沉入語言深處, 學生便成了文中的人, 本片段的教學我僅抓住關鍵詞“凍僵”, 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而朗讀正融在老師巧妙地情境創設和評價語之中,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 其內在情感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呈梯度上升。不需要說感受什么, 他們在語言中經歷著“丑小鴨”的生活經歷, 涌出的是對“丑小鴨”的同情。朗讀句子便成了講述“丑小鴨”的經歷和故事。當學生經歷了這樣的情感體驗過程, 理性的提升就非常容易, 他們也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丑小鴨的不幸生活。這也體現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妙處。

3 運用排比, 增強氣勢

恰當地運用排比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 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排比抒情, 節奏和諧, 顯得感情洋溢。因此在指導《丑小鴨》最后一句“啊, 原來我不是丑小鴨, 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時我創造了排比氣勢。我先問:“你覺得這時候丑小鴨的心情怎么樣?”生回答:“非常高興。”然后針對這句話我創設了三個排比情境說“對, 這是驚喜的呼喊, 男生讀。”“這是幸福的呼喊, 女生讀。”“這是夢想成真后無比喜悅的呼喊, 齊讀。”

在排比氣勢中, 學生的情感不斷地被撩撥, 這氛圍也使學生走入文本, 體驗了丑小鴨夢想成真后的喜悅與幸福。

4 加提示語, 增添韻味

朗讀不是為了讀而讀, 朗讀是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內心情感的過程。課文特點各不相同, 有感情朗讀指導也應隨文應變, 靈活進行, 課文中有些詞、句, 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讀的“提示”, 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時, 可以引導他們找出并體會文中提示語所蘊含的情感, 然后練讀, 這樣就能讀出一定的韻味。

如《火燒云》第4自然段加上幾個詞再讀, 感受就不一樣:“一會兒, 天空出現一匹馬, 馬頭向南, 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 像等人騎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 那匹馬大起來了, (哇!) 腿伸開了, (哦!) 脖子也長了, (唉!) 尾巴可不見了??吹娜苏趯ふ荫R尾巴, 那匹馬變模糊了”。

這里引導找出的提示語“哇”、“哦”、“唉”, 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性, 學生朗讀時自然就能讀出自己的驚訝與遺憾。

5 用體態語, 輔助朗讀

人的一種身體姿態, 一個手勢, 一束目光, 都是無聲的語言。即身體語言, 也叫體態語言。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制定了這樣一個公式:傳達一次信息的總效果=7%詞語+38%聲音+55%表情, 人們普遍認為, 這個公式夸大了體態語言的作用, 但由此可見體態語言在信息傳遞中的重要性。

體態語可以把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信息通過動作、姿態傳遞給學生, 學生能從教師的態勢語中讀出情感, 讀出態度, 學生能通過教師的姿態語言對那些深奧的道理大徹大悟, 心領神會。

6 教師范讀, 授之以法

教師范讀本身也是對學生“授之以法”, 對學生同樣起到啟發、激勵、幫助和感染的作用。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范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都能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 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熏陶, 進入課文意境, 感受語言的感染力。范讀出于老師的口, 入于學生的耳, 了然于學生的心, 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 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我們在學生初讀前可范讀, 以幫助學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課文;在分析重點詞、句、段時可以范讀, 使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涵;在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要范讀, 使學生在“憤悱”之時及時得到“啟發”。只有恰到好處地把握住范讀的時機, 才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教師范讀后, 用自己的真情去激發學生的感情, 使學生從教師身上獲得情感信息, 進而較好地感悟到語言文字的情感內涵。

語文課堂上, 瑯瑯書聲最美, 當靜止的文字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表達出來時, 文字便成為了一幅幅畫面, 一段段音樂。它用聲音感染人, 它可以跨越時空, 溝通文本與讀者的心靈。因此, 我們要多一些思考, 精心設計, 有效指導,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體驗的機會, 讓他們自己去悟, 自己練習, 所謂“一天不練口生”, 當然是不無道理的。讓我們的孩子在瑯瑯的書聲中感悟文本, 放飛心靈, 增加積累, 發展語感。

摘要:課堂訓練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 對于新理念下個性化朗讀, 我們不應一個“讀”字貫穿始終, 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踏實地讀, 真實地讀, 使得“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義”的理念在課堂中真正得以施行。

關鍵詞:朗讀,有效性,指導,課堂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教學通訊[Z].2006, 4.

[2] 小學語文教學[Z].2006, 12.

[3] 小學語文課堂診斷[Z].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4篇

摘 要:“兒童教兒童”是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原則之一。其意思是以兒童來教育兒童,以兒童來指導兒童。由于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更明顯、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等原因,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包含集體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園本活動和偶發性事件),如能恰當運用好“兒童教兒童”這一原則,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教;運用

一、 “兒童教兒童”原則的出處

“活教育”是陳鶴琴先生教育理論的精髓,為了更好地使“心理學具體化,教學法大眾化”,陳老先生用十七條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來闡述“活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途徑。

“兒童教兒童”正是其中的第十六條原則,這一條教學原則是根據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來的,意思是讓兒童來教育兒童,讓兒童來指導兒童。這種辦法一方面可補充教師數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起輔助作用,有益于教學效益的提高。

二、 “兒童教兒童”提出的三點理由

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于“教師教兒童”“成人教兒童”的方式,殊不知還有一種教育方式,叫做“兒童教兒童”?!皟和虄和本烤褂惺裁春锰??它與其他方式有何不同?陳鶴琴先生總結了如下三條理由:

(一) 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得更為深刻

我們都知道,教學是否能收到好的效果,就要看教者對于學者的心理是否了解為定。成人與兒童之間由于年齡經歷上的差異,彼此的認識總免不了一條鴻溝橫亙其中,除非成人對對兒童心理學具有相當的基礎。兒童與兒童之間的情形,就顯然不同了。由于他們彼此的年齡相仿,興趣易于接近,理解思想一致,所以溝通起來很容易,而且兒童尤其樂于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別人,當他們學會一點新的東西,總是很熱心地想讓別人知道。

(二) 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獲得的更為巨大

有些事情成人可以完成,孩子并不感到稀奇,而如果有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完成,則會令其他的同伴羨慕,以至于要向他們學習。比如,在孩子眼里,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當有的孩子也向老師那樣大方地站到集體面前流利、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得到的一定是同伴的羨慕和贊許,緊接著會有更多的孩子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給大家講故事。同時,來自孩子與孩子間的鼓勵和學習,會使同伴關系更加密切,更能促進幼兒間的社會交往和融洽感情的建立。

(三) 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

以上兩點,都只是指學者方面來說的,擔任教的兒童能否在教的過程中獲得裨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兒童為了要教,事先就得充分準備,在教過以后,他對于所學的內容,認識必然更加清楚。所以,兒童教兒童,不但是被教者得益,即使教者本身,亦得到很大的益處,甚至是比被教者更大的益處。這種得益,不僅在教材以內的知識范圍而已,兒童更獲得發展創造才能的機會。比如,一個孩子教另一個孩子拍球,那么他自己不僅要將球拍得相當好,同時還要動腦筋思考怎樣將他的拍球方法和要點講解、示范給同伴聽,這對教者來說絕對是一個挑戰和成長。

三、 “兒童教兒童”原則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如果也能夠把握好“兒童教育兒童”這一原則,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哪些環節可以利用這一原則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實踐,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示范環節和操作環節經常需要利用兒童教育兒童。

在示范環節中,教師經常會請能力強的孩子來示范一些動作或畫畫等,從而為別的孩子打開思路。以美術活動《美麗的手帕》為例,當我提出“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裝飾手帕”時,便請2~3名幼兒來展示自己的想法,還請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介紹自己所畫的線條,接著我只需要適當的總結便可以了。而操作環節更是經常會用到兒童教育兒童。每次美術或數學教學中的操作環節,總會有一部分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的作業或作品,這時我會請這些孩子去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指導和幫助。不僅是美術活動,在科學、藝術、健康、社會、語言等各個領域,都存在兒童教兒童的現象。

當然,為了尊重別人思考的權利,幫助之前先要問一句:“需要我來幫助你嗎?”在別人答應之后才可以去幫助。

(二) 生活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時期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最常見的表現為穿脫衣褲、鞋子,扣扣子、拉拉鏈等。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強,而另一些孩子對這些事情始終有畏難情緒,或對教師心存依賴。這時候,筆者便在集體面前表揚那些自理能力強尤其是愿意自己穿脫衣服的孩子,還利用專門的時間請他們現場示范、講解,以此調動另外一些孩子自我服務的積極性。當然,在午睡前后環節,也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幫助和指導,能力強、動作快的孩子,經常會去幫助和指導年齡小的、能力相對弱的、動作慢的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樂意自己穿脫衣服了,有的還學會了自己扣扣子,他們的自信心由此增強,而幫助別人的孩子看到同伴的進步也頗有成就感。

(三) 游戲活動的“兒童教兒童”

在游戲中,許多情節的發展都是孩子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并且孩子之間也在相互模仿和學習。例如有一次,我在娃娃家游戲中聽到“媽媽”吩咐“爸爸”去克里斯汀為寶寶定一個生日蛋糕,并且還請了好多“鄰居”來給“寶寶”過生日、唱生日歌等。緊接著,有不少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爭相模仿這一情節。當然,我在游戲評價環節也請出了這個有心的“媽媽”,給當天玩其他游戲的孩子也分享了這一好玩的經驗。

其實,這樣的例子經常會上演,比如克里斯汀的“蛋糕師傅”又做出了新的花樣、建筑工地的“工人”又有了新的建筑方法、小舞臺的“演員”又跳出更漂亮的動作等等,這些都是從孩子中來,而需要教師及時將孩子的經驗通過一些孩子傳遞給更多的孩子,并適時做好總結和點撥。

(四) 幼兒園園本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我園曾做過一個名為“全納·共生之——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研究”的課題?;忑g,也就是不同年齡班的孩子在一起玩。既然是不同年齡,那就存在著一些發展上的差異。在大幼兒和小幼兒一對一的互動游戲中,大幼兒很自然地充當著教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游戲中給予弟弟妹妹以幫助。并且大幼兒能夠等待小幼兒的發展,愿意給小幼兒重復的機會;能根據小幼兒的表現,調整自己對小幼兒的支持方式,如降低難度、放慢速度等。

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但小幼兒愿意接受大幼兒的安排,對大幼兒有敬畏感,能夠積極模仿大幼兒的行為,而大幼兒本身的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也得到鍛煉和發展??傊?,大幼兒和小幼兒都能得到身心更好地發展。

(五) 偶發事件中的“兒童教兒童”

在幼兒園,孩子的學習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包括一些偶發的事件,同樣是學習的良好契機。有天飯后折紙時,涵涵折了一個“東西南北”,引起了坐在她旁邊的希希的關注,在希希的請求下,她很耐心地一步步教希希去折,折完后兩個人很開心地用“東西南北”玩“說和猜”的游戲。她們的游戲吸引了更多孩子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孩子“慕名”來向涵涵學習折“東南西北”,沒過多久,全班孩子基本都學會了這種折紙和游戲的方法。

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中班的孩子能夠學會“東南西北”這種難度偏高的折紙,而這一技能的教授者竟然同樣是一個中班的幼兒,可見幼兒作為教育者的潛力,不容小覷。

類似的偶發事件,也時有發生。再比如,有一次一位玩魔方很厲害的男孩子,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將班級的魔方還原到原始狀態,引來了眾多對魔方感興趣的孩子們的圍觀,于是那個魔方男孩將自己跟爸爸學來的玩魔方秘訣對大家一一講解、示范……

除此之外,我們還根據幼兒的興趣,結合自然角做了一些活動。開學之初,每個孩子都會從家中帶來一盆植物。我們請家長先告訴孩子植物的名稱以及它的一些特點和習性,然后由孩子輪流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植物,這也不能不說是一次孩子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四、 “兒童教兒童”原則在幼兒園運用中的兩點思考

(一)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教育者

說到“兒童教兒童”,我們不由地會想到:“大的教小的”“強的教弱的”這兩種情形。其實,強與弱是相對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有的孩子喜歡講故事,有的做早操動作到位、精神飽滿……只要很好地利用和發揮,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教育者,每一個孩子都有指導別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在一日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些孩子由于各方面發展較好,經常被賦予“小老師”的名義,充當各種“教”的角色;另一方面,也總有些孩子由于整體偏弱,而始終得不到這樣的機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能力相對弱的孩子以必要的關注,善于發現和鼓勵他們的進步,善于將他們身上的亮點進行放大,適時為他們提供一些“教”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這些孩子的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增添了更多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二) 教師的發現、引導和提升至關重要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始終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使是“兒童教兒童”這種看似與教師無關的情形,同樣離不開教師的發現、引導和提升。

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而這一點,孩子自己常常是看不到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和發現這些閃光點,發現其中的教育價值,以更好地抓住“兒童教兒童”的契機。

引導:與教師相比,孩子在“教”的方法和策略上顯然是稚嫩的,當兒童“教”的過程出現問題或困難而無法解決時,需要教師適時的介入引導,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技能,實現“教”的目標。

提升: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教與學,其最終的目的是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孩子“教”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帶領孩子進行討論、反思、小結、改進等,幫助他們對各種學習進行梳理,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魏培培,幼教二級,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曉莊學院實驗幼兒園(南京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5篇

摘要:為了探討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的發展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法的形式對撫順市朝鮮族小學的92名朝鮮族留守兒童和撫順市漢族小學的83名漢族留守兒童進行了樂觀品質水平的調查。結果發現,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顯著低于漢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據此調查結果,幫助朝鮮族留守兒童提高樂觀品質水平的教育對策包括:開設培養樂觀解釋風格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樂觀主題書寫表達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以及樂觀主題沙盤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朝鮮族;樂觀品質
一、問題的提出

樂觀品質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樂觀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一種積極的主觀體驗,也是個體在總體上對未來的期待。Scheier、Carver和Peterson認為,樂觀與積極的心態、堅韌的毅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Hanssen等人認為,樂觀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多時候需要獨自承受壓力,歸屬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無法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逆境,進而導致留守兒童心理適應能力較低,容易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東北三省地區朝鮮族留守兒童居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語言文化、人文環境等多種原因,導致了該地區的朝鮮族留守兒童具有突出的國際性特點,即朝鮮族留守兒童的父母務工的地點多數在韓國。因此,朝鮮族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的時間比漢族留守兒童更長,更容易缺少樂觀品質。因此,朝鮮族留守兒童樂觀品質的發展問題值得關注。
二、朝鮮族留守兒童樂觀品質的發展現狀

為了探究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的發展現狀,對朝鮮族留守兒童與漢族留守兒童在樂觀品質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進行了調查研究。從撫順市朝鮮族小學和撫順市漢族小學分別選取了朝鮮族留守兒童和漢族留守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林乃磊等人修訂的《生活取向測驗修訂版問卷》(LOT-R),對隨機抽取的20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

《生活取向測驗修訂版問卷》(LOT-R)是由Scheier和Carver于1994年修訂,后由林乃磊等人翻譯并形成。共6個項目,包括3個正向描述和3個負向描述,采用五級評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其中負向描述的題為反向計分,所有題目相加得出總分,稱為樂觀傾向??偡衷礁?,表示越樂觀。以父母打工外出超過3個月為留守兒童的界定標準,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75份。其中,朝鮮族留守兒童92名,漢族留守兒童83名。

采用SPSS22.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朝鮮族留守兒童與漢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進行描述統計。結果顯示(如表1所示),朝鮮族留守兒童在樂觀品質水平的最小值為1.00,最大值為4.67。漢族留守兒童在樂觀品質水平的最小值為2.50,最大值為5.00。對朝鮮族留守兒童與漢族留守兒童樂觀品質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顯示,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的平均數為3.554,標準差為0.555。漢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的平均數為3.731,標準差為0.492。朝鮮族留守兒童與漢族留守兒童的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為-2.216,P<0.05。統計結果表明,朝鮮族留守兒童與漢族留守兒童相比,樂觀品質水平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均低于漢族留守兒童且P小于0.05,即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顯著低于漢族留守兒童,數據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提高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迫在眉睫。
三、朝鮮族留守兒童樂觀品質發展的教育對策

朝鮮族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務工于海外,很難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導致孩子缺乏及時的引導,形成了較低的樂觀品質水平。因此,對留守兒童人數占比較大的朝鮮族學校而言,更需要關注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水平。為了提高朝鮮族留守兒童提高樂觀品質水平,提出以下的教育對策。

(一)開設培養樂觀解釋風格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

塞里格曼將樂觀看作是一種解釋風格。解釋風格就是個體對成功或失敗歸因時表現出的穩定傾向。傾向于樂觀解釋風格的人善于將壞事件歸因為外部的、具體的和不穩定的原因;而將好事件歸因為內部的、穩定的、普遍的原因。石國興等人的研究發現,解釋風格趨向于樂觀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且樂觀解釋風格是可以通過訓練改變的。

從培養樂觀解釋風格的角度來說,建議朝鮮族小學的心理教師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專題活動。班級心理輔導是以班級為單位,充分調動同伴群體的一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個體被團體的力量所推動,在活動上積極投入,在情感上積極體驗、感悟和分享的活動。專題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朝鮮族留守兒童的樂觀品質的水平。

在活動開始時,設置如“369游戲”“平底鍋游戲”等游戲環節,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其中,“369游戲”是以任意一個學生從任意一個數字開始輪流報數,凡是遇到含3、6、9的數字應以拍手代替報數,反應慢了或未能以拍手代替報數者則失敗?!捌降族佊螒颉笔敲炕睾嫌袃山M四節拍的節拍游戲,每個節拍有一個固定的動作,前一個學生應在最后的兩拍中喊出下一個學生的名字和1~8中的任意一個數字,被叫到名字的學生跟著節拍喊出與數字相同次數的名字,未能按節拍進行游戲者則失敗。

在正式的專題活動中,講述一些關于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故事,使學生準確的了解情緒的工作機制。編排情景劇、小品和心理劇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并練習使用樂觀的方式解釋問題。通過這些途徑,從而使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對所遭遇的困難或挫折進行樂觀的歸因與解釋。此過程中各個環節應嚴密設計,環環相扣,以提高樂觀品質水平為目的開展專題活動。

(二)開設樂觀主題書寫表達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

有研究發現,書寫表達個體的創傷體驗或感受,可以提高書寫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書寫表達作為一種新的干預方法,具有主動性、保密性、經濟有效以及簡單便捷等優點。以往研究表明,通過樂觀主題的書寫表達可以有效地提升樂觀品質水平。

朝鮮族留守兒童可以使用民族語言進行書寫表達,具體方式為:每次書寫表達的時間為30~40分鐘,每周1次,8周為1個周期。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書寫當天或者近期內發生在自己身上或影響自身的樂觀事件,包括事件的過程、當時的感受以及現在回顧后的情感體驗。樂觀主題的設置有:感到快樂或者即使遇到了困難自己也能坦然面對的事情、知足常樂的事情、“塞翁失馬,焉知非?!钡氖虑?、不為人知的小美麗或小感動、一開始自己認為做不到最后卻做到的事情,等等。

(三)開設樂觀主題沙盤的心理健康活動專題

沙盤游戲是指運用沙子、水與人物、動物、植物等各類沙具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它能夠打造一個自由、受保護的空間,使其自由地探索內心世界,從而達到教育與治療的目的。主題沙盤能夠有針對性地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聚焦在一個主題上,讓學生更能夠集中覺察個人內心世界。同時,主題沙盤能夠較好地將結構性技術,如焦點解決技術介入到沙盤游戲中。

朝鮮族留守兒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體或團體的樂觀主題沙盤,具體方式為:每次60分鐘,每周1次,8周為1個周期。第一階段(第1~3次)采用自發性沙盤,使學生熟悉沙盤的流程,并體驗沙盤創建過程中的自由而受保護的感覺。第二階段(第4~7次)采用樂觀主題沙盤,即給學生限定主題,創設積極面對挫折的情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沙盤游戲。第三階段(第8次)為告別沙盤,不限定主題,使學生回顧前幾次制作沙盤的過程,并完成最后一個沙盤,得到情感的升華。
四、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的建議

朝鮮族留守兒童把對父母的依賴更多地轉向了教師和同伴。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專題時,教師應多鼓勵、贊賞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注意不要將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區別對待,尊重他們與同伴之間的相處模式。對需要進一步教育的學生,可以在私下找他們談話。

開展樂觀主題書寫表達心理健康活動專題時,教師需要反復強調保密性,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受保護的環境,盡快與學生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在學生進行樂觀主題書寫表達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教師還要逐漸鼓勵學生隨手記錄日常生活中積極的事情,減少任務式的作業,以防加重學生的負擔,引發抵觸心理。開展樂觀主題沙盤游戲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的空間,教師切勿隨意干涉或打斷學生的創作過程,應充分尊重并接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自發地產生樂觀心態,積極地面對生活,從而更好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戰。

以上的教育對策均可以有效地提高樂觀品質水平。高水平的樂觀品質可以幫助朝鮮族留守兒童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境遇,健康地成長。因此,幫助朝鮮族留守兒童提高樂觀品質水平,對減少消極情感、形成健康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Scheier M F, Carver C S. Optimism, coping and health: 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

come expectancies [J]. Health Psychology, 1985(4) : 219-247.

[2]Hanssen,M.M. , Vancleef, L. M. G., Vlaeyen,J. W. S., Hayes, A. F., Schouten, E. G.W., &Peters, M. L.(2014) . Optim-ism, motivational coping and well-being: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flexible goal adjustment [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13.

[3]樸婷姬,安花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朝鮮族留守兒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01):58-63.

[4]石國興,林乃磊.班級輔導對改善初中生樂觀心理品質的實驗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03):190-193.

(責任編輯:趙昆倫)

兒童素質教育課程范文第6篇

2013年5月12-13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與北京師范大學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流動兒童學前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舉行。本次論壇以“守護童年幸福,行動帶來改變”為主題,聚焦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近400位參會代表就以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兒童福利視角下的非正規學前教育

日本兒童福利研究專家中田照子介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社會保障體制下的兒童福利制度與學前兒童保教制度。據介紹,日本的《兒童福利法》非常重視對兒童的生活保障,尤其是對貧困、殘疾等弱勢群體兒童的生活保障。日本政府對兒童權利的保障并不只是中央政府從上而下推進的政治行為。它與民間力量自下而上的推動有很大關系。為此,中田照子希望中國的民間力量要充滿信心,堅持為保障兒童權利作貢獻。學前教育具有福利性、公益性、補償性、社會服務性等屬性。中國政府已經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但是缺少具體的實施措施,例如,沒有《兒童福利法》,兒童的福利保障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日本《兒童福利法》對兒童尤其是弱勢群體兒童的保障,對當前中國解決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全國婦女聯合會新近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當下,我國城鄉流動兒童已達3581萬人,與2005年比,增加超過四成。報告指出,學前流動兒童普遍面臨入園難問題。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認為,當前我國仍處在高速發展時期,教育不能被動等待,而應積極回應時代變革的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朱慕菊特別指出,目前很多人對非正規學前教育的認識還不到位。她認為,非正規學前教育不僅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穩定,而且是學前教育多元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她對四環游戲小組堅持9年努力探索出的非正規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非正規學前教育具有社區化特點,即依托社區,因地制宜。四環游戲小組的實踐證明,非正規學前教育不僅能滿足流動兒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還有助于外來務工人員更好地融入社區。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燕提出,發展社區非正規學前教育不僅有利于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使更多城市人關注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狀態并施以援手,幫助外來務工人員走出封閉隔離的狀態,提高其文明素質,促進外來務工人員與當地城市居民和社區的融合。當然,要從根本上實現外來務工人員群體與城市居民的融合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戶籍制度的改革力度,推進勞動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相關制度的改革。從而形成外來務工人員與當地城市居民身份統一、權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體系。

此外,還有學者指出,非正規學前教育不僅適合流動兒童,也適合農村留守兒童。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院吉執來的研究表明,非正規學前教育所具有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高效性、社區性等特點與農村的地理結構、教育現狀和環境條件契合,在農村地區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二、面向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道路探索

本次論壇會聚了致力于解決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的專家學者、民間組織等,他們積極分享了各自基于中國國情以及不同地區實際情況進行探索的經驗。

什么是好的學前教育,什么是適合流動兒童的學前教育?要想為流動兒童提供適宜的學前教育,需要深入了解這些流動兒童,深入了解他們的發展需要。西藏民族學院講師、原四環游戲小組志愿者張怡,結合自己在四環游戲小組做志愿者的經驗,對學前流動兒童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這些兒童既有高度流動性,又在流動中保持相對穩定,他們受到城市與鄉村雙重文化的影響,往往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比較強,而語言發展比較緩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教授呂蘋認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應該由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共同構成。其中,市場的作用很大,而目前最需要加強的則是來自社會、民間的力量。她認為,可以適當普及以適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服務對象,以保育為主兼顧教育的學前教育看護點。

面對數量龐大的學前流動兒童,深圳市教育局學前教育管理辦公室主任馬芹娣介紹了深圳市政府為解決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進行的探索,即淡化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的界限。淡化戶籍幼兒和非戶籍幼兒的界限,既大力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又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為解決學前流動兒童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深圳市政府把擴充幼兒園學位作為市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并發放學前兒童健康成長補貼,相關費用由市、區政府籌措發放。

社會公益組織“千千樹”針對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在課程研發、家長學校開辦、網絡產品制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致力于為城鄉婦女和學前流動兒童提供服務的成都“愛達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則針對學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嘗試依托社區,以非正規學前教育方式開展行動研究,既關注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又關注家長家庭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則分享了他們在昆明開辦社區公益幼兒園項目的經驗。北京師范大學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中心則以四環游戲小組為依托,歷時9年探索出了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本土經驗。

三、“種子計劃”培訓項目經驗交流

北京師范大學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中心受北京市教委委托,承擔了“種子計劃”培訓項目的工作,為北京市城鄉結合部打工子弟幼兒園(以下簡稱“自辦園”)提供教師培訓服務,借此提高流動兒童學前教育質量。

“種子計劃”培訓項目自2012年3月啟動以來,以四環游戲小組數年來形成的非正規學前教育基本理念為指導,與“自辦園”教師就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展開研討,以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培訓采用集中培訓、培訓員現場指導、觀摩培訓基地(即四環游戲小組)等方式,努力解決“自辦園”教師教育方法簡單、小學化傾向嚴重、保教工作不到位等問題。

“種子計劃”培訓項目堅持以參與者為中心,重視激發教師的內心力量。在持續開展了一年多的多樣化培訓后,參與培訓的十幾所“自辦園”的辦園質量及教師素質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種子計劃”培訓項目致力于培養更多有志于解決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的“種子”。不論是幼兒園教師還是幼兒家長,都可以參與培訓,從而凝聚每一份力量,匯聚每一份愛。與會代表呼吁,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守護流動兒童的幸福童年,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

上一篇:大型會議策劃方案范文下一篇:搞笑對聯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