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

2024-01-26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外匯儲備的安全性關系到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外匯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外匯儲備風險,優化我國現有的外匯儲備資產結構,保障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關鍵詞:外匯儲備;外匯風險;安全性;對策分析

外匯儲備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持續擴大,高額的外匯儲備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和成本,防范和化解風險成為外匯儲備管理的首要問題。本文筆者將通過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及風險的分析,找出影響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因素,從而提出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建議對策。

1 文獻綜述

厲以寧(2010)認為一國外匯儲備出現安全性問題是由于外匯收支連續赤字以及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不斷貶值,要保證我國外匯儲備安全,必須雙管齊下。

吳洋(2010)認為我國應該從外匯儲備規模和結構兩方面防范和控制風險,即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王曉鈞、劉力臻(2010)認為我國有必要抓住歐洲區債務危機提振美元地位的時機,調整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長期安全性;耿艷萍、董艷芳(2010)認為可以通過降低美國儲備比例,提高黃金儲備比例來優化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王元龍(2006)認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方面存在的種種理論誤區導致了政策偏差,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處于高風險狀況之中。而筆者認為,我國要合理利用外匯儲備,充分發揮外匯儲備的積極作用,并堅持人民幣國際化是最終解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的長期策略。

2 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我國外匯儲備從1993年212億美元的總額到2006年邁上1萬億美元總額的臺階,用了13年的時間。然而,截至2011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181萬億美元,僅僅用了不到5年。圖1記載了1993年以來我國歷年外匯儲備余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速度要遠遠高于我國的GDP增長速度。

圖1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1993-2011年,萬億美元)巨額的外匯儲備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可也帶來了諸多問題。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美元資產所占比例過高,歐元、日元資產儲備不足,形式較為單一,導致風險較為集中。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20%左右,由此產生的損失數百億美元。雖然我國從2009年12月開始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到2012年3月美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大幅降至10年來低點,約54%,但美元資產仍占據著我國外匯儲備的半壁江山。

(2)外匯儲備的巨額增加擠壓我國貨幣政策的空間。外匯占款的增多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危機。央行為了削弱高額外匯儲備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須采用現金回籠、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卻增加了本幣升值的壓力;相反,央行為了降低本幣升值的壓力,須采用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貨幣供給,卻又加劇了通貨膨脹。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的內外目標產生矛盾。

(3)高額的外匯儲備需要我國付出巨額的機會成本。因為強加的風險溢價,我國從國外籌措資金需支付高額利息,而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投向流動性較高的“安全資產”,這種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現象意味著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很高。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年收益率只有3%左右,大量的外匯儲備資金并沒有投入實體經濟,沒有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的潛力,導致社會的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存在較大的負缺口。

(4)高額外匯儲備使得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大于需求,易造成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熱錢紛紛流入中國。為了抵御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央行只好加大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購買多余的外匯,從而更加加劇了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張,導致更大的升值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另外,美日歐等主要貿易伙伴以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為由,對人民幣施壓。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快速增大,人民幣升值風險也不斷增大。

3 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對策

3.1 增加貨幣儲備的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3.1.1 增加黃金在外匯資產中的比重

自牙買加貨幣體系宣告黃金非貨幣化以后,黃金失去了貨幣功能,但是黃金的保值增值的功能卻愈加顯現。在歐元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幾乎所有的股指、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巨幅下跌,只有黃金逆勢上漲。我國外匯儲備的黃金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采用的3%-5%的標準,黃金儲備偏低使得我國喪失了獲取黃金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所以,增持黃金能夠提高我國的信用風險抵御能力,增加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3.1.2 逐步降低美元外匯儲備的比例

由于我國外匯儲備50%-60%是美元資產,且近幾年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持續貶值,我國的外匯儲備已嚴重縮水,國際購買力也不斷下降。為了化解由于美元貶值帶來的巨大風險,我國需要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逐漸降低美元資產的比重,適時增加歐元,日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美元、歐元、日元世界三大貨幣和黃金為主題的多元外匯儲備體系。

3.1.3 增加股權投資,優化美元資產內部結構

實現我國外匯儲備多元化是長期目標,在短期內,我們可以考慮將美國政府債券轉換為股權投資,以市場化的手段間接地進行資產調整。例如,可以通過擴大中投公司的規模及經營范圍來增加股權投資。

3.2 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合理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經濟平衡失調時,例如出現供不應求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進而調節供求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所以,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經濟交流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外匯儲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外匯儲備是將本國的資金流放在海外,具有一定的代價和風險,而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適度的外匯儲備的量,所以為了維持外匯儲備的安全,必須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外匯管理制度的改革,合理強化“藏匯于民”的政策力度

我國應逐漸放寬企業和個人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限制。我國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降低過多的或者是結構不合理的外匯儲備,使得企業、機構、個人更多地持有并進入外匯市場。當一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企業、機構的運營資本和個人的儲蓄時,人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經營持有的資產,免遭市場風險。

3.2.2 加強外匯監管,防止熱錢過度流入

加強外匯監管是從源頭上控制了外匯儲備的規模。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的國際熱錢通過貿易、地下錢莊等各種渠道流入國內,顯然增加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也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因此,我國可以采取對外資項目嚴格審查等措施,加強對外匯流入的監管,防止國際熱錢流入我國投機套利。

3.3 提高外匯儲備的利用率,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雖然外匯儲備是由外幣構成的,也可以用活外匯儲備。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種損失,因為機會成本的增加以及外幣的貶值。首先,在外匯管理觀念上從引進來向走出去轉變。其次,確定合理的投資方向,增加對外匯儲備的利用。我國可以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戰略性投資,有利于國家未來發展。利用外匯儲備購買原油充實石油儲備,進口高科技設備支持科技研究與開發,進口先進的醫療設備發展國內的醫療技術,還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出國培訓及交流的經費,吸引國外優秀的專家人員等等。

3.4 人民幣國際化是最終解決中國外匯儲備安全性問題的長期策略

盡管我們采用各種方法使外匯儲備資產投資多元化,風險最小化,以降低美元財政政策對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性的威脅,但是在美元本位制的情況下,外匯儲備還是要堅持以美元、歐元為主導,仍是難以擺脫交易成本和匯率波動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可以使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通資金的能力提高,就可以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從根本上保障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厲以寧.關于我國外匯儲備安全問題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0.

[2]吳洋.論我國外匯儲備的風險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0.

[3]王曉鈞,劉力臻.歐元區主權債務風險對我國外匯儲備安全的啟示[J].亞太經濟,2010.

[4]王元龍.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6.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2篇

[內容摘要]外匯儲備最優規模的確定是一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在當前我國持有 巨額外匯儲備和面臨“雙縮水”風險的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測度我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 模,對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并使其保值增值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外匯儲備測度理論的發 展 為視角,在對各種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介紹和梳理了近年 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以期為我國探尋外匯儲備最優規模測度理論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

一、引 言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2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28473億美元,遙 遙領先于世界各國。近年來,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對外匯儲備相關的研究也成為 了當前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并取得了較多有價值的成果。但遺憾的是,如何測度一國 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是最優的?如何充分發揮外匯儲備在防范金融風 險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如何進行外匯儲備管理,降低外匯儲備的持有風險并使其保值增值等 一系列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雖然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有價值 的成果,但如何確定一國外匯儲備的最優規模至今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外匯儲 備并非多多益善,因此確定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是一國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特別是對持有高額外匯儲備并且正面臨“雙縮水”風險的我國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探尋 一種適合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方法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為此,我們在回顧已有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并對它們進行評價的基礎上,介紹和梳理國內外外匯儲備測度 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以期對探索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測度方法有所啟示。

二、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述評

國外對外匯儲備最優規模的研究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797年至1821年的英法戰爭期間。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凱恩斯(Keynes,1930)認為應把國際儲備運用于處置對外經濟的波 動,并由此確定國際儲備的數量,從而為國際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的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此后,產生了比例分析法、需求函數法、質量分析法、成本收益模型、非結構化分析法、 目標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存貨緩沖模型、基于預防性謹慎動機的模型及基于 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等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測度理論和方法。限于篇幅,我們只介紹幾種有代 表性的測度理論。

(一)比例分析法 比例分析法最先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特里芬(R.Triffin)提出,它是一種采用外匯儲備與 經濟變量的比例關系作為測度一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方法,該方法開創了以數量化模型測 度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先河。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外匯儲備對進口的比率是測度一國外匯儲 備適度規模較為合適的方法,并認為該比率在40%時為最優規模,而在30%以下國家就需要對 其進行調節,但下限為20%。而如果按該國全年的外匯儲備與進口的比率進行計算,該比率 則應為25%,也就是說一國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應是能滿足該國三個月進口的外匯儲備需求 ??梢?,比例分析法具有簡單易行,便于操作的優點,因而被廣泛運用。但它僅以進口需求 作為衡量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從而沒有充分考慮外匯儲備的其他功能。

(二)需求函數法 需求函數法又稱回歸分析法,二戰后此類方法得到了廣泛運用,并在1960年代后半期快速發 展,同時也建立了多種相關模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弗蘭德斯(Flanders)模型、弗倫 克爾(Frenkel)模型及埃尤哈(M. A. Iyoha)模型三種。這些模型最大的特點是大多以發 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并巧妙地將數學、金融和計算機等多種學科融合在一起,且大量使用 了實證分析方法,從而使分析更具說服力。同時,為了使分析更加全面,在需求函數模型中 引入了多種變量。這些方法最大的貢獻在于,通過引入動態模型使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分析 更加動態化,從而打破了傳統模型長期以來只以靜態分析的局面。然而,雖然需求函數法在 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比例分析法的不足,并使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分析更加全面和動態化,但 由于過分信賴已有的經驗數據,使建立的模型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持,也未充分考慮多種因素 加入模型可能出現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加之國際收支調節中融資與調節的可替代性在模型中 也沒有得到充分反映,因此模型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三)成本收益模型 成本收益模型被認為是一種測度外匯儲備適度規模較為有效的方法,它最早由海勒(H.R.He ller,1966)提出,他試圖通過構建測度模型來說明什么水平的外匯儲備才是適度的,從而 開創了一個基于成本收益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模型。但由于模型的假設條件與實際 情況有較大的背離,并且在選擇機會成本變量時主觀性較強,從而使模型估計結果存在較大 偏差。之后,阿格沃爾(Agarwal,1971)對海勒模型進行了修正,并將其運用于發展中國 家。該理論曾被認為是測度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最理想的模型,從而得到廣泛地運 用。但由于同樣忽視了儲備融資與政策調節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可替代性,也沒有充分考慮 資本項目變動和長期資本變動對外匯儲備產生的影響。

(四)存貨緩沖模型 為了克服海勒模型在學術上和技術上的不足,Hamada和Ueda(1977)以海勒模型為基礎 ,開始了對外匯儲備失衡及其隨機性問題的研究,并將存貨分析技術引入海勒模型,從而 構造了一個適度外匯儲備的測度模型。之后,Frenkel和Jovanovic(1981)同樣以存貨分析 技術為基礎,并在分析方法上有了較大的突破。他們認為,一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取決于 該國經濟失衡時的宏觀調節成本和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并且將外匯儲備視為一種“緩 沖物”用來降低和吸收一國對外交往中產生的波動,因此一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就由 該國 的外匯收支波動程度決定,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成本收益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模型 。該模型對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測度結果與理論預測值較為接近,但由于它沒有對外匯儲備 設定上限,這必然會導致模型中的隨機過程會一直增加到無窮大,從而與現實產生較大的背 離。

(五)基于預防性謹慎動機的模型 該模型最早由Ben-Bassat和Gottlieb(1992)提出,他們認為,一國持有外匯儲備主要出于 預防性謹慎動機而非交易動機,為此,他們開發了一個基于預防性外匯儲備需求的最優化數 量模型。該模型非常關注一國發生主權違約的風險及其經濟后果,認為一國必須持有一定 的外匯儲備來避免主權違約的發生。要測度基于預防性謹慎動機的外匯儲備需求規模, 必須要考慮借款國違約的主權風險,并使外匯儲備的持有成本減少。因此,當一國預期總 成本最小時的外匯儲備持有水平就是該國的最優外匯儲備規模。在該模型的引領下,經過學 術界的開創性研究,表明,一國適度外匯儲備規模取決于不持有外匯儲備帶來的損失與 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之間的平衡。該模型最大的優點在于各國測度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時 可兼顧考慮 一些本國的特殊因素,從而使模型更具包容性與擴展性,并且更適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但 正是這種包容性與擴展性,可能會由于考慮的因素過多而導致測度外匯儲備持有成本時的難 度加大。

(六)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模型 在原來的基于成本收益 最優化的測度模型中,一國最優適度的模型很難準確地測度對外失衡的后果,并且難以界定 持 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為了克服這一缺陷,許多學者構建了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外匯儲備適 度規模測度模型。其中,Jeanne (2007)和Ranciere (2008)最有代表性,他們的影響也 最大。他們在構建模型時假設存在這樣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在一個時間結構內,消費者 應把他們的財富分配到不同的資產和不同的時期上,從而達到效用的最大化,并 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模型。該模型代表了外匯儲備適 度規 模測度理論研究的最新方向,并試圖用外匯儲備與GDP等經濟變量的某種比例來測度外匯儲 備的適度規模,從而使測度結果簡單易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前人的研究相互呼應。但它僅 僅分析了資本流入“驟?!睍r對本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這一單一的經濟危機的外匯儲備原 因,而并未充分考慮會導致經濟危機的一些內部原因。

綜上所述,各種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的產生因具有特殊的背景而各具特點,并隨著外 匯儲備功能的變化而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匯儲備的時代功能。同時,這些測度 理論也在不同時期的外匯儲備管理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然而,雖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 度理論的發展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并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 家不斷擴展的過程,但并不是新出現的模型或復雜的模型就必然要取代老的或簡單的模型, 它們之間并不存在完全替代的問題。歷史經驗表明,各種有代表性的模型從它產生至今并未 退出歷史舞臺,相反其自身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中,而且有的模型的影響力還越來越大, 而其他測度模型的出現,只不過是隨著外匯儲備功能的演變及其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結果。 因此,各種模型之間是一種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并相互補充的關系,在測度外匯儲備適 度規模時,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新的復雜的模型就一定比舊的簡單的模型好。事實上,由于 各國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環境是不同的,因此,一種測度模型的好壞應取 決于一國當時的國情,也只有適合自身國情的測度模型才是最好的。此外,雖然測度外匯儲 備適度規模的理論可謂汗牛充棟,但由于已有的測度模型大多是在強調各個國家“共性”的 基礎上建立的,而忽略了不同國家的“個性”。由于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影響外匯儲備需 求的因素完全相同的國家,也就很難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型來測度不同國家的外匯儲 備 適度規模,而這些模型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高速增長并且有著特殊國情的發展中 國家來說借鑒意義并不大。因此,探尋適合不同國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的研究還應 不斷深入。

三、國內外研究的最新進展

從世界范圍看,近年來金融危機可謂此起彼伏,它的傳染性也越來越強,防范和化解金融危 機已成為世界各國不可回避的難題,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外匯儲備在維護一國金融安全中的 作用也成為各國政府和學術界關注的重要問題。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人們對外匯 儲備 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作用又有了更新的認識,對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又有了新的 突破,即如何確定一個既能滿足一國金融安全,又能減少外匯儲備的持有成本和降低持有風 險的最優外匯儲備規模,以構建新的測度外匯儲備最優規模的理論框架。為此,國外 的許多學者展開了前瞻性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Durdu, C ., Mendoza, E. and Marco, E.(2007)通過對新興經濟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持有原因的研 究,認 為新興經濟國家和地區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防范金融全球化和外匯流入“ 驟?!?的風險,而商業周期的波動并不是這些國家和地區持有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1]J eanne(2007) 以及Jeanne和Ranciere(2008)以效用最大化為視角,通過對一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 表明,一國外匯儲備的適度水平主要取決于危機的嚴重程度、外匯儲備的持有成本及該國對 危機的脆弱程度三個因素,從而一國外匯儲備的最優規模就是能使該國持有外匯儲備成本最 小時的儲備量;[2][3]Obstfeld,Shambaugh and Taylor(2008)認為很難找到 一個合理 的理由解釋新興經濟國家和地區國際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為此,他們嘗試性地構建了一個 基于金 融穩定和金融開放的外匯儲備持有水平的測度模型,并用此模型解釋資本市場全球化時代的 適度外匯儲備持有水平;[4]Caballero and Panageas(2008)構建了一個基于外 匯流入“ 驟?!焙屯獠苛鲃有怨芾淼娜蚓饽P?,并將這個模型用來討論新興經濟國家和地區在外 匯流入 “驟?!睍r的應對機制;[5]Barnichon(2008)也構建了一個外匯儲備適度水平的 分析框 架,并將其用于在限制外國資本進入、受自然災害以及貿易條件沖擊條件下,定量分析小國 開放經濟的外匯儲備最優持有水平。[6]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特別 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和學術界已深刻地認識到保持金融安全與穩定的 重要性,而外匯儲備作為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的保證和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理論界 的重視,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盛柳剛、趙洪巖(2007)通過構建外匯儲備適度規模 的測度模型,測算了2000年至2006年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及2003年后熱錢流入中國的數量 ; [7]巴曙松、朱元倩(2007)通過建立可加模型,在測度外匯儲備最優規模的基礎 上,對外 匯儲備規模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8]史祥鴻(2008)利用修正后的阿格沃 爾模型, 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進行了測度和討論;[9]李超、周誠君(2008)分析了 中國流動 性過剩與外匯儲備過度積累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制;[10]王群琳(2008) 通過對外 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2005年以來的外匯儲備規模是適度的;[11 ]張志 華(2009)認為中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較大的風險,并提出了消除外匯儲備風險的相關 對策建議;[12]李巍、張志超(2009)構建了一個基于金融穩定的外匯儲備適度規 模測度模 型,對中國的模擬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當前的外匯儲備正處于合意的區間范圍之內;[ 13]曲 強等(2009)的研究表明,在目前我國存在超額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變動會產生 明顯的通貨膨脹效應;[14]張斌等(2010)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目前我國存在巨額 的外匯儲 備,并且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的風險;[15]無獨有偶,孔立平(2010)的研究結 果同樣表 明,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是存在明顯的超額規模,并且面臨著巨大 的風險。[16]

四、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隨著外匯儲備需求的多樣化及其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作用日益顯現,人們對外匯儲備的功能 又有了新的認識,外匯儲備管理的問題得到了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在全球金融 危機的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外匯儲備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作用,并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 值的管理目標,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重點工作。然而,確定一個適度的外匯 儲備規模是一國進行外匯儲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在我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及面臨“雙縮水 ”風險的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測度外匯儲備適度規模,對外匯儲備進行積極的管理并使 其保值增值,是我國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然而,由于我國具有特殊的國情,國外現成的測 度理論(即便加以修正)對我國的參考意義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探尋一個能充分反映我 國實際 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模型將是我國學術界今后研究的重點和方向:一是要從多角度科學 合理地預測外 匯儲備的持有成本,并在充分考慮外匯儲備的持有成本及機會成本的情況下測度外匯儲備的 適度規模,以達到外匯儲備的效用最大化目標,進而降低外匯儲備的持有風險。二是要強調 外匯儲備測度模型的“個性”,重視國別研究,即在充分吸收現有測度理論合理內核 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并選擇性地汲取現代微觀金融理論的有益成分,構建測 度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最優化模型。三是要通過對各種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理論的比較分 析 及修正拓展,找到一個既有理論支持又簡單易行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測度模型,從而為 決策者提供有明確理論依據,針對性較強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p>

主要參考文獻:

[1]Durdu, C., Mendoza, E. and Terrones, M.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For eign Assets in Sudden Stop Economies: An Assessment of the New Mercantilism[R] . IMF Working Paper, 2007, No.146.

[2]Jeanne, O.,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R].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7, No.38 .

[3]Jeanne, O. and Ranciere, R., the Optim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Rese rves fo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 New Formula and Some Applications[R]. CEPR Discu ssion Paper, 2008, No.6723.

[4]Obstfeld, M., Shambaugh, J. and Taylor, A.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Trilemma,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8, No.14217.

[5]Caballero, R. and Stavros. P. A Global Equilibrium Model of Sudden S tops and External Liquidity Management[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IT, Worki ng Paper, 2008, No.5.

[6]Barnichon, 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Self-Insurance against Exte rnal Shocks[R]. IMF Working Paper, 2008, No.149.

[7]盛柳剛,趙洪巖.外匯儲備收益率、幣種結構和熱錢[J]. 經濟學(季刊),2007(4 ).

[8]巴曙松,朱元倩.基于可加模型的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7 (11).

[9]史祥鴻.基于現行匯率制度的外匯儲備規模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8(7).

[10]李 超,周誠君.中國流動性過多與外匯儲備累積[J].金融研究,2008(12).

[11]王群琳.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9).

[12]張志華.人民銀行巨額外匯儲備的經濟性質及其出路[J].財經科學,2009(12) .

[13]李 巍,張志超.一個基于金融穩定的外匯儲備分析框架——兼論中國外匯儲 備的適度規模[J].經濟研究,2009(8).[14]曲 強.外匯儲備增長 、貨幣沖銷的有效性及對物價波動的動態影響[J].金融研究,2009(5).

[15]張 斌等.中國外匯儲備的名義收益率和真實收益率[J].經濟研究,2010(10).

[16]孔立平.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外匯儲備幣種構成的選擇[J].國際金融研究,2010(3 ).

A Theoretical Review of Measure Theory of Foreign Exch ange Reserves Optimal Scale and New Progress

Luo Sumei1 Zhou Guangyou2

Key wor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ptimal Scale; Measure The ory

[ 收稿日期: 2011.3.12 責任編輯:潘德平 ][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3篇

作者簡介:

曾若愚。尊黃(北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國內知名投資分析師。從事資本市場投資分析和研究多年,曾發表論文《數學工具在微觀金融中的應用》。對技術分析工具有深入研究,曾使用統計學原理對趨勢線理論進行解釋,并且善于利用波浪理論把握市場運行的大趨勢,擁有豐富的投資理財咨詢經驗。

摘要:雖然人類脫離了金本位時代,信用貨幣的發行不需要等量的黃金作為發行準備,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會或多或少儲備一定數量的黃金以保證最終償還能力,也就是說,無論國家經濟多么強勁,如果中央銀行沒有黃金,經濟基礎終將破碎。

關鍵詞:房價 消費 通脹 投資 金價

一有什么東西的價格上漲,總有人要跳出來拋出所謂的泡沫論,股市、房地產都不能幸免,然而,連黃金價格的上漲都有人說出現泡沫,這就讓人不能理解了。

所謂泡沫,無非是指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到超出了其價值所在,如果只是少許的超出,仍然符合價值規律關于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理論。但是,如果出現非理性的大幅超出,那確實就不合理,就是所謂的泡沫,然而問題在于,一個商品的價值應該如何界定?

一、黃金的價值

對于股票,其本身并不存在價值,但是因其所代表的權利,使其具有交換價值,因而經濟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估值方法,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一種估值方式能夠獲得廣泛的認同,但是另一方面,交易之所以能夠存在,正是因為不同的人對于交易商品的價值判定存在分歧,如果沒有分歧交易就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價格了。

對于房產的價格,很多專家喜歡用美國、日本或者香港同時期的數據來比較中國現在的房價,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供求關系。根據最新的數據,美國現在人口數為3.07億,這只是中國人口數的1/4不到,也就是說對于房產的需求,美國只有中國的1/4不到,而在美國經濟處于中國目前水平的時候,人口數量更少,也就是說,在美國經濟處于中國現在水平的時代,美國對房產的需求要遠遠小于中國的情況,怎么能夠用美國當時的房價水平來衡量中國現在的房價水平呢?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廣泛的居住需求存在,才有那么多人不論房價多高都愿意去當房奴,才有那么多人去炒房,也才有那么多國外的熱錢涌入中國坐等房價上漲。

但是,當我們去考察黃金的價值時,卻發現這個問題就變得很復雜了。首先,因其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都極其穩定,在工業中有無可替代的效用,這就使得黃金具有了一半商品的使用價值,然而,黃金歷來被當作一種硬通貨,雖然現在黃金已經退出貨幣系統,但誰也不敢忽視黃金作為貨幣的功能,也許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出于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資金更青睞各種高收益的投資渠道,黃金被暫時的遺忘,然而,一旦經濟出現波動,國際政治出現動蕩,黃金的價值立即得到體現。

雖然人類脫離了金本位時代,信用貨幣的發行不需要等量的黃金作為發行準備,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會或多或少的儲備一定數量的黃金以保證最終償還能力,也就是說,不論國家經濟多么強勁,只要中央銀行沒有黃金,經濟基礎終將破碎。

黃金雖然已經脫離貨幣系統,但其的保值抗通脹的特性卻從未被人們遺忘,正因為的這個特性,我們把黃金稱為“貨幣的貨幣”。也就是說,我們用貨幣來衡量商品的價值,只有黃金才能衡量貨幣的價值,當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如果我們忽略了貨幣貶值的因素而僅僅把金價上漲和普通商品的價格上漲歸為一類就變得本末倒置了。

以中國的房產價格與黃金價格近10年的運行趨勢做一個對比,2000年前后,黃金的最低價是251美元/盎司,按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8.2折合人民幣為2058元/盎司,當時北京房產均價是5000元左右,2009年黃金價格最高為1226美元/盎司,按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6.828折合人民幣為8371元/盎司,相比2000年前后上漲306%,而2009年末北京房產均價為20000元人民幣,相比2000年后上漲300%。

二、人民幣,升還是不升

黃金和房產價格的同步上漲是巧合嗎?不論是黃金還是房產,其價格變化都表明了這10年間貨幣的貶值程度,也就是說,10年內,人民幣的價值已經貶去75%!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一個數據啊,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想到他們手中的錢正在以如此快的速度貶值著,至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商品價格都沒有出現這樣的的一個漲幅。

問題正在這里。首先,我們現在面臨的通貨膨脹的根源在美國,美聯儲大量印發鈔票的行為使得近年來美元已經大幅貶值,這種貶值的具體表現主要體現在以石油為首的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在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中,除了一部分需求推動的因素外,主要是對美元貶值的反應,當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輸入到中國,與之相關的商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我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汽油價格的上漲,食用油價格的上漲,這使得我們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在正常情況下,當通貨膨脹通過這種方式輸入進一個國家后,會造成生活成本的提高,工人會要求提高工資,最終使得整體社會物價水平的上升,但是整體社會的生活狀態并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在中國國內,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雖然生活成本提高了,但是并沒有傳導到工資上漲這一步,這就造成了目前國內的情況:部分對生活影響極大的商品價格上漲,但是工資并沒有跟隨上漲,使得相當部分國內居民感覺生活更加困難,從宏觀上來看就是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元貶值的過程中,如果人民幣能夠相對美元升值,美元貶值帶來的物價上漲將會得到避免,但是在人民幣是否貶值的這個問題上,卻有兩種選擇:一旦人民幣升值,首先中國的出口行業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開始緩慢升值,到目前累計升值達15%左右,這已經給中國的出口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可能會有更多的出口企業破產,這將帶來大量的失業,不但不利于經濟的復蘇還會影響社會穩定性。同時中國巨量的外匯儲備將會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過程而縮水。

但是,如果人民幣不升值,人民幣實際上是在跟著美元貶值,而國內物價水平穩定的本質是國內各種資源的賤賣。這種方式雖然在短期內能夠使得出口部門顯得繁榮,但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三、改善中國經濟結構的切入點

問題的本質還是在中國國內。分別考察出口、投資以及消費三個部門對經濟的貢獻,可以發現,消費一致處于疲軟的狀態,而出口占有的比重過大,也就是說,在國內消費市場并不穩健的情況下,出口部門的盲目擴張使得一旦因為國際貿易出現問題,該部門將會出現大量的生產力剩余,由于出口部門的經營狀況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太大,使得當出口部門繁榮的時候國內經濟顯得繁榮,一旦出口部門遭遇危機,國內經濟就會出現相當劇烈的下滑,這是一種“出口杠桿”,出口杠桿如果太小,就表示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進行得并不好,如果出口杠桿太大,說明該國國內經濟基礎并不牢固,該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極其容易受到出口部門的影響。這種發展并不健康。

因此,要改善中國的經濟結構,必須從投資和消費兩個部門入手,中國政府對投資的控制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從投資的總量來說似乎也是介于過熱的邊緣,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自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國內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傾向性,受到政策照顧的地區獲得大量的政府支持,率先崛起,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與此同時各種投資被帶動,使得這些地區的GDP極為突出。但是,這些地區為了維持GDP的增長速度,不斷加大在各方面的投資力度,各種重復投資紛紛涌現,使得投資過熱,接著,政府開始進行調控,但是人們似乎忘記了中西部地區,這些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仍然相當低下。

應當說,中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中資源并沒有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因此,政府在規劃投資的時候,不能只看總量是否達標,而應該細化資源的調配,較發達地區的地方財政收入水平已然不低,中央財政可以適當減少在該地區的投入而將重點轉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并不可能在短期內立即拉動某一地區的經濟,但是只有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擁有了較良好的硬件條件以后,才有可能通過努力,提高軟件設施,為經濟增長找到新的方式。

四、“三座大山”醫療、住房以及教育

提到“三駕馬車”中的消費,誰都感到頭疼。中國人民之所以不愿意消費,是因為有“三座大山”壓在人民的頭上,分別是:醫療,住房以及教育。

醫療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現在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不得不在并不多的收入中留下其中不小的部分以應付不可預知的疾病,舊的醫保體制已經被宣布失敗,新制度的效果仍然有待考察,因而百姓短期內并不可能將為醫療預備的資金用作消費。

而教育成本與國人實際的收入水平相比顯得偏高,雖然有助學貸款制度,但是卻導致很多學生因為貸款上大學,在畢業時因為欠有貸款而得不到學位證,從而找不到工作,因而更無力還貸的惡性循環。而更嚴重的是教育資源分配極其不均,使得花了同樣的學費得到的教育水平并不對等,而大學擴招導致的是教學水平的降低,使得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出現嚴重的縮水。因此,中國教育的問題還是出在體制上。

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原本并不容易解決的住房問題更加引人關注,似乎在房價面前,醫療和教育的問題都已經不大。在中國如此巨大的住房需求下,房價高并不稀奇,但問題是房價上漲過快。

目前推動房價上漲的因素有:居住需求,這是一種剛性需求。投資需求,投資房產,即炒房,現在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有很大程度被歸咎于這些炒房的人,仔細分析房產投資卻發現,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并不是炒房,炒房在哪個國家都有,但是為什么在中國會這么火爆?原因在于銀行信貸輕易的為炒房者提供了資金杠桿,使得炒房者在不需要過多資金的情況下就能投入其中,從某種程度來說,離銀行信貸越近的人,越能夠在通貨膨脹中獲利,而那些遠離銀行信貸的人,將會在通貨膨脹中變得越來越窮,這使得通貨膨脹成為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財富再分配。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年中國貧富分化加劇的原因。投資房地產不但能夠從房價上漲中獲益,而且能夠通過出租的形式獲得收益甚至實現以房養房,為什么中國的房產租賃如此穩固?正是因為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只能選擇租房,而高漲的房價使得房租同步上升,大量租房者收入的1/3甚至1/2都花在了租房上,這樣他們就缺少資金去消費。

五、住房問題的關鍵在政府

中國的房地產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價高低的問題,這是由社會發展中形成的眾多未解決問題集體造成的,只是房價的高漲使得這些問題激化,而人們關注的目光只是淺顯的停留在了價格的高低上,按照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房價的每次下跌都只會引起更強烈的買盤的支撐,若通過政策手段強行打壓房價,只會給國外熱錢創造抄底的機會。因此,要解決中國的住房問題,政府必須以強力的手段和堅定的決心去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可以說,在短期內,國內消費市場疲軟的問題并不會得到解決,而美元的貶值必然將會持續,在輸入型的通貨膨脹下,內生資源和外生資源的差價將會繼續拉大,而我們只有通過有效的投資才能使資產得以保值。(編輯:王露)

編輯后記

作為國內知名投資分析師。曾若愚從事資本市場投資分析和研究多年,不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能擁有獨到見解并能很好應用于實踐。金價、房價與目前中國的通脹正是當下全國上至政府、企業下至投資客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國計民生緊密相連。而曾若愚恰到好處地將三者聯系、結合起來逐條分析,不禁讓人茅塞頓開。

向曾先生約稿之時,恰逢編輯休假,未能及時回復曾先生發來的確認函。認真細致的曾先生便再次發來確認郵件詢問上封郵件是否收到,想必如此嚴謹的工作、生活態度正是曾先生能在金融投資取得持久性成功的原因吧。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4篇

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簡稱外匯局)承擔著我國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其他外匯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負責依法監督檢查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并實施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根據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不斷完善管理工作,規范境內外外匯賬戶管理。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職能部門之一,外匯局十分重視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提高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1986年,外匯局外匯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開始啟動,經過“十五”和“十一五”時期的建設過程,該系統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覆蓋主要外匯管理業務的電子化體系,外匯總局和各級外匯管理分支機構均已實現了網絡基礎上的信息化管理,有力提升了我國外匯管理水平。

系統平臺全面支撐外匯管理

“科技手段是外匯管理的一個重要抓手,外匯管理主要是依靠各個信息系統平臺來實現的?!蓖鈪R局信息中心綜合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一點已經成為外匯局全系統的共識?!彪S著與外匯管理信息化緊密關聯的銀行業信息化迅猛發展,信息科技重要性在外匯局不斷提升,成為外匯管理業務發展的有力支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本實現系統架構與運行模式的大集中?!笆晃濉逼陂g,外匯局進一步推動應用系統集中,新建應用系統基本都采用全國大集中的系統架構,信息系統架構和運行模式實現了從區域集中向大集中模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業務管理模式的創新。

二是應用系統覆蓋主要外匯管理業務。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管理的需要,外匯局開發建設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系統、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國際收支統計監測系統、銀行結售匯統計系統、外匯賬戶管理系統、個人結售匯系統、進出口核銷系統、外債統計監測系統等。這些系統承擔了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日常業務監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外匯統計分析能力和監管的有效性。

三是初步構建了對內對外網上服務體系?!皣彝鈪R管理局內部信息門戶網”自2004年在外匯局全系統投入運行以來,促進了機關辦公的規范,提高了政務處理的效率,并初步形成了外匯局的管理信息數據庫。按照“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信息化建設規劃的要求,外匯局從2003年起組織建設網上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為全國涉外企業和金融機構辦理與外匯管理相關的業務,在提供現場服務柜臺的同時,虛擬的網上服務窗口進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對公眾的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了貿易和投資環境。先后在網上服務平臺上組織開發并運行了出口收匯核銷網上報審、銀行高頻外債網上報送等系統和功能。目前,全國共有16個省市近15萬家企業在網上服務平臺注冊,通過互聯網辦理出口收匯核銷,約占全國出口企業總數的70%。

四是建立了外匯局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機制。外匯局通過“金宏工程”建設,實現了8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向人民銀行動態提供企業基礎檔案信息,有力地配合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開展;與海關合作開發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以及進出口報關單數據交換,實現了外匯局、銀行和海關協同監管;與稅務部門合作,開發出口退稅數據電子傳輸系統,推進出口退稅無紙化,大大便利了企業。

求解外匯管理信息化新命題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國際收支規模不斷擴大,跨境資本流動更為活躍,外匯真實性監管與貿易投資便利化的矛盾愈發突出,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任務依然艱巨。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外匯管理的重要抓手,信息化建設要適應和滿足“五個轉變”的要求,既可以有效地促進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外匯管理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又能保障外匯管理部門有效履行職能,切實防范風險。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成為“十二五”期間外匯管理信息化面臨的重大課題。

■系統和數據整合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外匯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集成階段,需要進行整合。整合是一項復雜的、耗時長的系統工程。整合的長期目標是根據外匯管理改革的發展方向,統籌規劃和優化設計相關業務流程,建立以數據為中心、面向服務的應用支撐體系,實現數據統一采集和共享利用,建立面向主體的非現場監管體系,提高監測分析能力,提升風險預警水平。整合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涉及規章制度和流程調整等。從技術角度看,目前是要在現有法規和制度框架下,系統整合通過統一應用訪問渠道和登錄管理,提高用戶操作的便利性;數據整合通過建立按主體、按時間序列的數據資源庫,推進數據的綜合利用,實現現有信息的共享使用,為主體監管和監測分析提供支持。

■信息安全與保密 外匯管理數據涉及國家外匯資金流動、外匯儲備經營、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對外負債等國家重要機密信息,也涉及銀行、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尤為重要。加強信息化安全保密體系建設,避免國家和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是外匯管理信息化的重點工作之一。

■保障業務連續性 外匯管理各項業務操作和政策調整改革可以說是嚴重依賴信息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業務連續性是個擺在外匯局信息中心眼前的現實問題。要加強業務連續性研究和管理,科學編制外匯管理業務連續性計劃,提高應對風險的自動調整和快速反應能力。要按照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的要求,完善數據災難備份機制,按照“兩地三中心”來規劃建立外匯管理數據災難備份中心,合理設計數據主中心與災備中心的運行模式,完成災備中心建設,主要業務系統在災備中心完成備份系統,并進行有效的演練和恢復。

■跟蹤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發展 自2007年云計算概念提出以來,云計算產業在中國得到了政府機構和IT廠商的大力推動。雖然仍然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但云計算在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虛擬化技術是最早的企業應用云計算之一,虛擬化是云計算平臺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虛擬化技術在外匯局已經有些應用,我們用虛擬化技術推進基礎軟硬件和存儲資源整合,推進集中存儲和軟硬件平臺合理部署,并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下一步,要密切關注云計算的發展和應用動態,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一定要與外匯局的需求特征緊密關聯。因此,對云計算部署我們可以嘗試分步走,不要追求構建一個特別完美的平臺,整個平臺的功能也是要分步走,從最初的嘗試,搭建小的平臺到熟悉應用,然后再到功能的擴展,它一定要采取分步走的一個策略。

外匯局信息中心綜合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要學習借鑒銀行的先進經驗,結合外匯局實際,逐步建立與大集中運行模式相適應的運維體系。針對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逐步探索建立面向市場的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和運維機制?!?/p>

相關鏈接

“十二五”期間外匯局管理信息化藍圖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5篇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快速膨脹,其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引起了普遍的關注。由流動性過剩引發的資產泡沫化風險問題,已經給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與挑戰。如果外匯儲備膨脹一旦形成資產泡沫乃至破滅,那么整個國民經濟將會遭遇災難性的后果。

一、外匯儲備與金融泡沫風險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三元悖論”,任何一個國家在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得,最多可得其二。我國1994年對匯率制度進行了重要改革,確立了強制結售匯制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這一政策的實施,表明我國選擇了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對資本流動嚴格控制。盡管2005年7月21日我國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事實上還是在努力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做可以避免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排除貨幣大規模投機沖擊的可能。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國的結售匯制度使資本流動呈現單向自由化,并且外匯儲備的增長是以人民幣等值投放為代價的,外匯儲備增長已成為人民幣投放的主要閘門。2001年,我國外匯儲備為2121.65億美元,外匯占款為1.78萬億人民幣,外匯占款為基礎貨幣的0.445倍。2004年之后,外匯儲備的增幅步伐加快,每年外匯儲備凈增加額都在2000億美元左右。伴隨著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人民幣外匯占款同時也迅速增加,2005年外匯占款甚至已經超過基礎貨幣的存量。外匯儲備數量和流動性狀況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兩者有著基本相近的變化趨勢。實證分析表明,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0.79,這充分印證了流動性狀況與外匯儲備數量兩者之間的高度相關關系。因此,外匯儲備的膨脹必然導致流動性的過剩。

由外匯占款的大幅增加所造成的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資產價格膨脹的重要誘因。因為在實際經濟部門中資本供給過剩造成產業投資報酬遞減、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可能為負的情況下,把過剩的資金投向資產市場是比較有利可圖的。而且,過剩流動性的存在本身也會產生價格上漲的預期,這種預期會因為投資與投機的增量資金流入而不斷地自我加強。發生在資產市場上的這種自我強化式的價格上漲所產生的經濟后果只能是經濟泡沫化。以資本市場為例。2006年以來,隨著滬深兩市股票價格的不斷攀升,市場總體市盈率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其中滬深300指數的總體靜態市盈率從2006年年初的17.16倍上升到2007年9月28日的54.08倍,全部A股最新靜態市盈率更是高達70.59倍。而同期美國、英國、香港、韓國等成熟市場的靜態市盈率大約在10~20倍的區間內波動,日本和印度市場的總體市盈率也只在20~25倍的區間內波動。由此可見,國內證券市場的股價估值水平已明顯超出成熟證券市場的水平,資產價格泡沫已逐步顯現。

房地產市場方面。2000~2006年,我國房地產投資年均增長均在20%以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但相比之下,由于資金量較大,對房屋的需求表現的更為旺盛,造成房屋銷售價格也快速上漲,2000~2006年全國房屋銷售價格累計上漲了39.8%。其中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明顯偏高,2000~2005年,寧波、上海、青島和杭州房屋銷售價格累計漲幅分別達到85.9%、68.7%、68%和54.3%。盡管2006年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措施,但房價上漲的勢頭依然不減,2007年1季度,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漲幅為5.6%,其中北海、深圳、北京、廣州的漲幅分別高達15.1%、10.3%、9.8%和9%。同樣,發改委最新一項分析研究也表明,2007年4月、5月、6月、7月和8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4%、6.4%、7.1%、7.5%和8.2%,當前的房價漲幅呈現加速趨勢。

除此之外,流動性過剩還將導致商業銀行過度競爭,放大信貸風險。在銀行體系資金充裕的條件下,銀行發放貸款具有較高的積極性,企業也會因資金成本較低、經濟預期樂觀而愿意擴大投資,由此導致銀行信貸投放過多。同時,銀行間的競爭,導致放貸過程中審慎性標準的降低,有可能使許多貸款在經濟增長放慢時變為不良貸款,增加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銀行信貸在2006年迅猛擴張的基礎上再次急劇增加,同比增長16.3%,其中M2增速同比增長17.3%,高于年初制定的目標16%。

過剩的流動性追逐有限的資產,造成了包括股市和樓市在內資產價格的快速膨脹,已經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這種資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會通過企業資金的增加,居民收入預期增加的鏈條,傳導到實體經濟,推動投資(包括居民住房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實體經濟由此一步步偏離均衡水平,結果表現為生產和消費比例的失調,生產過程難以為繼。這最終導致國民產出的下降和資產價格的大幅下跌,國民經濟步入蕭條。日本就因泡沫經濟的破滅,而導致整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民經濟的零增長,被日本人沉痛的稱之為“失去的十年”。前車之鑒,時刻提醒我們應當對流動性過剩所引發的金融泡沫風險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思考。

二、外匯儲備節節攀升的根源分析

引起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國際收支的失衡,主要表現為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的順差。2000~2006年,盡管我國的資本和金融賬戶余額波動幅度比較大,但基本上保持該項目的順差局面,同時由貿易順差所帶來的經常賬戶余額基本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國際收支出現明顯的失衡,這導致了總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從表二可以看出,外匯儲備的增加額基本上等于當年的國際收支余額。2006年,貿易順差達到2499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00億美元,國際收支余額為2470.2億美元,同年外匯儲備增加了2475億美元。那么,引起我國貿易和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是導致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間的產業分工越來越重要。由于中國勞動力的成本低廉,加工貿易成為我國融入世界生產網絡的主要形式。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主要是由貨物凈出口構成的。近10年來,我國貨物凈出口累計達5768億美元,是同期經常項目順差總額(4320億美元)的1.34倍。進一步的貨物進出口的相關數據顯示,加工貿易順差是導致貨物貿易順差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加工貿易賺取的就是來料與成品之間的差價,有這種貿易形式就有順差。近幾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5%左右。2005年,中國貿易總額超過了1.4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7600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為4100多億美元,占到54.6%。在1600億美元貿易盈余中,近1400億美元是加工貿易創造的。如果扣除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后,2002~2003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實際逆差累計為1560.1億美元,而不是海關公布的順差880億美元。由此可見,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是導致經常項目順差持續上升的直接原因。

其次,FDI的不斷涌入是推動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的重要力量。我國在全面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擁有豐富而又低廉的人力資源,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大量流入,并且我國的投資環境和法律環境正在不斷完善,這些都無疑增強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促進外商來華投資的快速增長。1993年FDI合同額僅為114.36億美元,實際使用的FDI也只有275.15億美元, 而到了2006年1~10月份,我國FDI實際使用金額為485.76億美元,同比增長0.34%。2006年全年我國FDI實際使用額將達到614.3億美元左右,但是許多合資企業引進FDI后并沒有購買相應的技術和設備,而是把外匯換成人民幣而未用所得外匯進口外國投資品。所以,大量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促成了我國資本與金融賬戶的順差。

當然,我國“獎入限出”的出口退稅政策,也是刺激企業出口、增加貿易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在當前國際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心理預期之下,國際投機資本繞過我國嚴格的資本管制,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境內,同樣是導致外匯儲備增加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三、降低外匯儲備,消解流動性風險

通常來講,央行針對流動性過剩的貨幣政策有提高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發行央行票據等。2006年以來三種政策央行均已采用過,七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二次提高利率,央行票據更是頻繁發行,但顯然目前效果并不大,流動性過剩問題依然嚴重。發行央行票據遲早要兌現,只是將流動性過剩問題推遲而已。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在存貸差巨大的情況下作用很小,即使是有效,其作用也只是一次性的。提高利率,雖然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投資,但也可能抑制了消費,因為目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消費貸款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抑制消費等于增加了儲蓄,而儲蓄的增加無疑會使得流動性問題更加嚴重。而且,利率的上升會縮小與美國的息差,降低“熱錢”的機會成本,導致國際“熱錢”更多流入,在穩步升值及大部分結售匯制度下,這直接導致央行發行更多貨幣,從而抵消了提高利率的作用??梢哉f,央行運用不同的貨幣政策手段及組合,對于流動性過剩只是治標而未治本,并不能徹底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有效的控制流動性過剩的源頭即高企的外匯儲備,流動性過剩風險才有望得到真正的釋放和緩解。

第一,調整國際貿易政策,減少貿易順差

結構性地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稅率,對“兩高一資”產品可采取加征出口關稅,或采用配額管理制度進行調控;同時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適時適度地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適當放寬加工貿易內銷政策,減少加工貿易順差。適當降低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清理進口非關稅壁壘,擴大對重要原材料、先進技術和設備等的進口。與此同時,切實強化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的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制度,減少出口對低勞動力成本的依賴。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勞動法》,完善有關最低工資標準的規定,嚴格執行各種社會保障制度,適當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福利狀況,以解決人為壓低要素成本帶來的價格扭曲。相應貿易政策的調整,在提升產業結構,提高勞動者福利,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同時也降低了貿易順差。

第二,調整外資和匯率政策,減少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

應當有選擇的引入外資,主要是引進有技術含量和品牌效應的外資,取消不符合公平原則的過度的外資優惠政策,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引進真正對中國經濟有推動作用的外資。另外,實行更富彈性、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減弱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所帶來的資本流入,減少“熱錢”對我國外匯儲備的沖擊。尤其在全球性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國際投機資本的力量不可小覷,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對于抑制投機資本有著顯著的作用。

第三,加快外匯管理制度改革,減少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

逐步放寬企業和個人用匯自由度,由強制結售匯制向自愿結售匯制轉變,由國家集中儲備外匯向民間分散外匯轉變,由吸引外資進入國內向鼓勵對外投資轉變。強制結售匯實際上改變了傳統的央行基礎貨幣投入理論,使得央行無法主動管理和調劑基礎貨幣投放量,很容易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從客觀政策效果看,當前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體現為“重流入、輕流出”的格局,外匯供給壓力被放大,也相應放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需要改變“鼓勵外資流入,限制資本流出”的外匯管理策略。例如在國家外匯使用方面,利用新建立的外匯投資公司,積極探索和拓寬外匯儲備的使用渠道和方式,實現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在企業與居民外匯使用方面,應賦予企業和居民更多的自主權,逐步實現從“藏匯于國”到“藏匯于企”和“藏匯于民”的過渡。

綜上所述,只有調整和改革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外資投資政策,使之適應于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降低不合理的貿易順差和資本順差,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現狀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變。改變強制結售匯制度,既有利于分散風險,又有利于降低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減少被動性人民幣的投放??傊?,只有著眼于不斷改善外匯儲備所蘊藏的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源,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和解決。

參考文獻:

1、李治國,徐寒飛.中國貨幣之謎與資金流動性過剩成因分析.金融與經濟,2007(3).

2、張銳.流動性過剩的經濟學分析.對外經貿實務,2007(7).

3、余永定.理解流動性過剩.國際經濟評論,2007(7-8).

4、孔曙東.持續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管理: 對現實經驗的思考.財經科學,2007(8).

5、張立群.資金流動性過剩、資本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穩定.中國金融,2007(10).

6、孫建平.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沖突的協調管理.上海金融,2003(1).

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在加入WTO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下,中國經濟也存在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順差”現象的出現,順差在一段時期內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的態勢,但是持續擴大的順差也會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成本和代價。本文主要針對國際收支順差的積極、消極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其在國際收支順差的策略。

關鍵詞:國際收支;順差;經濟;影響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在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時,也出現了收支順差的現象,長期持續存在并且不斷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對我國產生的正、負面影響也在日益顯現出來,它不僅僅體現在短期之內對我國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環境等。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國際收支順差的研究,積極采取措施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從而促進經濟能夠朝著可持續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探究國際收支順差中的積極影響狀況

1.國際收支順差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國際收支順差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國際收入總額大于支出總額。首先,經常項目作為國際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項目,它的順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一方面,經常項目順差能夠刺激國內需求,提高國民經濟總額,保障經常項目順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凈出口總額的增加,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良好。導致國內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國凈出口貿易的增強,所以,國內需求就會不斷提高。

資本項目主要是一個國家為了某種經濟目的在國際經濟交易中發生的資本跨國界的收支項目,因此,資本項目順差直接推動經濟的增長。資本項目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拉動經濟的增長,資本項目順差主要是資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國商家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因此,資本凈流入就會占國內總需求的主導地位,從而增加了投資需求,投資需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規模,同凈出口的乘數效應一樣,在外商投資乘數的推動下,促進經濟增長規模數同時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能夠增加外匯儲備

隨著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其外匯儲備也會逐漸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引進外資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由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使得我國的資本項目出現逆差,但是在其余時間之內我國經濟呈現收支順差。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國的外匯儲備,特別是在2003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就已經達到了4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也能夠促使我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因此若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力強,則可展現出我國更具有國際償債能力,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還能夠獲取更加低成本的取貸款,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并且能夠吸引更多外商來華投資,因為他們能夠保證收回利潤,所以,外商更愿意在我國進行投資,因此這符合當前積極引進外資,發展國家基礎經濟的戰略目標。

3.國際收支順差促進經濟總量均衡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外經濟逐漸進入開放期,經濟總量要想達到平衡點,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夠實現,比如:儲蓄投資、外貿等,當財政赤字時,儲蓄會進入投資市場,還要增加進口,進而來彌補財政赤字的不足,實現經濟總量的供需穩定、均衡,然而,這種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能夠為我國經濟平衡帶來積極作用,但是也能夠出現財政赤字與外貿赤字的雙赤字現象。所以,一旦發現財政赤字的現象,在公眾儲蓄沒有全部轉移時,就要積極通過減少進口等方法去彌補財政赤字,達到經濟總量均衡。我國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儲蓄沒有轉化之前,就積極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的增加導致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凈出口所得的資金就補充了財政赤字,因此,用國際收支順差彌補財政赤字,既能夠避免雙赤字現象的出現,也能夠對我國國民經濟總量達到平衡起到積極的作用。

4.國際收支順差全球化促進了國家經濟安全發展

我國在開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始終保持國際收支順差,但是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不再成為國際經濟順差。因為國際經濟的順差可以有效促進外匯發展,利于經濟貿易實施,那么我國則成為當前國際上的債權國大國家之一。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促使我國不僅僅擁有足夠的外匯資金去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要求,在保障了對外支付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國對外國的清償能力,特別是在面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時候,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國抵抗經濟風險能力。

5.國際收支順差可促進人民幣匯率穩定以及宏觀調控實施

國際收支順差給我國帶來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因此,我國具有充足的外匯資金影響外匯市場,以此來穩定人民幣匯率;同時,由于外匯資金占有國際市場總資金的份額相對較大,因此,能夠調整正國際收支,并且確立我國出口貿易的主導地位;國際收支順差也有利于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目前各個地區都在努力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所以,我國資本流動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收支順差可以有效的推進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使得經濟需求得到有效促進,更加迅速的推動國民經濟發展,這對于我國放松貨幣政策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國際收支順差中的消極影響

1.國際收支順差致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隨著國際金融快速發展,國際間的順差使得國內外的外匯市場對于貨幣需求量日益增大,如此以來,外幣的匯值必行貶值,與此相反人民幣則會出現升值。根據國際收支順差發展,國際收支順差帶給人民的壓力很大,也會使得國際順差與人民升值呈正比例關系。故,過多引入外匯資本勢必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驟升。

國際收支順差對于國際關系并不利,會導致國際貿易矛盾的出現,由于我國的貿易順差在不斷增加,而與我國保持經濟往來的國家就會出現貿易逆差,長此以往,雙方就會產生誤會、摩擦,逆差國也會通過WTO 的規則,對我國采取措施,對我國進行反傾銷調查等,據統計,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也在增加。

2.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率

外匯儲備的增減可影響到國際收支順差的增減,同時也會影響外匯制度。若央行用人民幣購買外匯,由于隨著貨幣的投放而致使外匯流入增多,但是當人民幣大量流入市場,其基礎貨幣賬戶就會被外匯限制。這會導致央行無法正常發揮其有效地貨幣政策,進而促使我國物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危機。

國際收支順差與國內儲備相結合,會導致社會資源利用率下降,根據我們研究調查,由于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國內居民的儲蓄僅僅11萬億人民幣,因此,這14億人民幣就成為了閑置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閑置資金實質上就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傊?,這大大降低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于是,我國雖然出現了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與之并存的還有大量人口的失業。

3.國際收支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凡事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我國能夠在國際市場大力發展外貿,同時進行外匯操作也是存在風險的,主要是匯率風險。由于我國在計算風險的時候,始終是按照美元作為基本匯率參考,若美元出現貶值或者通貨膨脹則會使得外匯儲備出現貶值,此過程屬于一個連續性影響的動作。由于外匯資金貶值,會使得我國經濟面臨巨大損失,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在相應的國際金融市場外匯增加也會導致外匯成本增高。

國際收支順差導致流出資金的數量快速增加,因此在結售匯制度下,需將外國的資金轉成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的標準匯率是按照美元匯率來進行計算。因此,國際順差的增加促使我國擁有更多的外國債券,而外國債券實質上就是我國以外匯儲備兌換而來的,因此,造成我國國內資金流出的也越多,于是,就出現了矛盾,國際收支順差引進外資進入我國,出口隨之增加。

4.國際收支順差導致經濟過于依賴國際市場,阻礙民族經濟發展,出口結構難以調整難度大

無論是我國對外貿易還是引進外資都是存在風險的,我國出口導致國內的資源被國外利用,而且出口規模的擴大并利于我國國內資源的優化,長此以往,過分依賴國際市場,影響了我國出口結構的改變;而引進外資,不管方式如何,都需要付出代價作為交換;國內市場要聽命于國際市場,如果一旦遭遇外國對我國施加壓力,就會導致我國國內經濟蕭條,外國資本趁虛而入,進而控制我國的支柱產業,我國就會缺乏發展經濟的自主性。

由于外商投資的加入,使得其嚴重對民族企業出口市場造成擠壓。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實質上就是外國在我國直接投資的增加,外國資本一旦增加,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影響下,外國資本就會代替本國資本占據主導地位,也因為這樣,影響了我國民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嚴重阻礙民族企業的發展。外資企業如果占據了主導地位,政府就不能夠順利發揮作用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這不僅僅限制于調整出口結構,也給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一定的負擔。

四、改變國際收支順差的有效策略

1.以經濟增長促進就業

我國要積極通過出口拉動內需,并且使得經濟發展與制定的戰略目標相符,不斷努力完善投資政策,從根本上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另外還要改善投資環境,政府部門切實履行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職責,從而解決當前就業壓力。目前,我國資金利用率較低,造成失業人數逐年上漲。因此,我國就要改善儲蓄轉為投資的機制,充分利用閑置資金,進而確保我國經濟增長的提高,帶動就業機會的增加。

2.完善匯率機制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逐漸要滿足資本項目達到相對平衡,在此過程中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匯率機制,不斷推進匯率機制進程,從而有效促進招商引資發展。要實行浮動匯率,不僅僅能夠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還能夠促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由于當前對于資本項目的順差研究逐漸減少,其不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需要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本項目順差。通過減少資本項目順差,可以實現我國企業打破傳統國外對我國設置貿易枷鎖,從而可實現國際市場的擴展,而達到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目的。

3.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

擴張性貨幣政策,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配合財政公債政策;銀行貸款要向出口等企業傾斜,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為失業人口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還應注重將適度偏緊財政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結合,這樣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金融市場的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

五、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在我國經濟條件開放下,國際收支順差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正面與負面影響是并存的,因此,我們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障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晨,楊小靜.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的支出轉換效應研究——基于1994-2010年數據的協整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0,18(03):259-261.

[2]韓蓉,楊文杰.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長期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0(05):12-14.

[3]李雙龍,李桂英.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10(8):158-159.

作者簡介:杜美瑾(1992.9- ),女,遼寧省丹東市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上一篇: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教學有效性科學評價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