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匯市場范文

2023-09-11

外匯市場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梳理了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核心觀,最和最新實證研究成果,目的并進行該領域的全面文獻綜述,而是闡述筆者的一些個人理解。在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框架下,匯率動態是分散信息轉化為市場共識信息的過程,信息匯聚速度的緩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傳統匯率理論所面臨的困境,但微觀結構模型的匯率預測能力仍有待實證檢驗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微觀結構理論并非對宏觀匯率理論的否定,二者之間存在互補而非替代的關系,融合宏觀與微觀元素的混合模型,將成為匯率經濟學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匯率動態;信息匯聚;匯率預測;混合模型

外匯市場范文第2篇

摘要:自2015年7月以來,有著“國家隊”稱號的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已設立并運作三年時間。在此期間,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是否行使了“平準”職能?是否發揮了“平準”效果?是推動了證券價值回歸,還是加劇了證券市場追漲殺跌?這些均是尚未解答的問題。本文以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8090次頭寸調整為對象,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發現:第一,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總體上按照“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逆向操作原則進行運作,基本行使了“平準”職能;第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買入信號有助于提升標的證券價格,賣出信號有助于打壓標的證券價格,買、賣信號起到了“平準”效果;第三,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顯著推動了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平準基金加劇了證券市場追漲殺跌。

關鍵詞:證券市場;平準基金;行為模式;市場效應;逆向操作;價值回歸;累計異常收益率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的提出

證券市場平準基金(Stock Market Stabilization Funds)是政府通過特定機構以法定方式建立,通過逆向操作的方式來熨平證券市場非理性價格波動,以達到穩定市場目的的基金,在新興市場有著廣泛和長久的應用。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多輪牛、熊更迭,期間關于是否應當設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研究和爭論經久不息。最終,以“救市”為首要目標的中國首個A股市場平準基金誕生于2015年7月。

這支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3個投資平臺以及5支公募基金組成,被市場稱為“國家隊”的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以近4萬億元規模的直接購買操作,極大程度遏止了2015年A股市場崩盤風險的蔓延和加劇,并在隨后的時間里持續影響整個證券市場。據不完全統計①,在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期間,“國家隊”持有個股股權比例變動8090次,其中“股災”期間(2015年第3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持有個股股權比例變動3155次;“股災”結束后變動4935次。截至2017年9月30日,“國家隊”持有市值約46055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8.1%。因此,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成為了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之一,且其抑制過度投機和非理性價格波動的作用也趨于常態化。

盡管平準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并不鮮見,但是以“國家隊”為代表的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在入市方式、干預范圍以及存續時間方面都有較大的特殊性,這使得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和平準效果與其他市場平準基金存在一定差異。遺憾的是,相關研究卻并不充分。

在2015年“國家隊”平準基金組建以前,國內學者大多集中于探討中國推出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可行性。例如,黃明[1]提出在中國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情形下,應當引入平準基金糾正證券市場失靈,并探討了我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可行模式,且從資金籌集、市場扭曲、尋租行為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推行平準基金可能面臨的風險。帳堃和張昂[2]通過總結日本、中國香港等地平準基金的運作經驗,測算了平準基金規模與上證50指數控盤能力的關系。楊曉蘭和洪濤[3]采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通過真人模擬證券交易考察了行為透明和不透明的兩類平準基金對市場參與者報價的影響,提出兩類平準基金都能改善投資者報價決策的理性程度,且交易行為透明的平準基金效果更佳。由于2015年前A股市場暫無平準基金實踐,部分學者以1997至1998年香港救市資金為樣本,對平準基金的調控效果進行了定量研究。例如,Su等[4]和Chan等[5]檢驗發現,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買入行為為33只恒生指數成分股帶來了超額回報,而且Su等[4]還發現平準基金的干預降低了股價波動性,并對恒生50中型股指數(Hang Seng Midcap 50 Index,HSMC)和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Hang Seng China-Affiliated Corporations Index,HSCC)產生了正向溢出效應。Su和Yip[6]通過對成交量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盡管香港的平準基金短期內能夠降低市場波動,但長期效應并不顯著。

從2015年至今,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已成立并運作近3年時間,截至目前關于這支平準基金的嚴肅研究仍然比較匱乏。相較而言,Huang等[7]對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2015年“救市”效果進行較為細致的研究。他們以平準基金買入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CAPM模型計算了“救市”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價值的影響,利用莫頓模型計算了“救市”對上市公司債務價值的影響,并將兩者與平準基金付出的購買成本進行比較后發現,平準基金“救市”操作帶來了凈收益在5.7萬億至6.6萬億人民幣之間,約占2014年中國GDP的10%。隨后,他們用面板數據進行了歸因分析,認為上述凈收益來自于政府對股票需求的增加、潛在債務違約的減少以及市場流動性的提升。賀立龍等[8]利用事件分析方法,對遴選的2015年6月至8月期間5次平準基金買入效果進行了研究,發現在事件前后兩日窗口期內,證券標的累計異常收益率以事件日為轉折點發生明顯逆轉,從而指出平準基金有助于抑制股價斷崖式下跌、熨平短期異常波動。賀立龍等[9]進一步利用EGARCH模型考察了2015股災期間的上證綜指價格波動,指出平準基金在2015年9月的買入相比于7月初而言效果更為顯著,但認為總體上平準基金對平抑股價下跌效果有限。

總體來看,除研究成果較少以外,現有研究不充分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沒有考察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從而難以對其調控效果進行深入分析,導致相關研究結論可信度不高。由于平準基金行為完全透明化可能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國家隊”的買賣行為并不能及時披露,這就導致難以跟蹤評估其干預效果。二是混淆了平準基金“買入”行為的直接影響和其釋放的“信號”所產生的間接影響,對后者的重視明顯不足。平準基金“買入”所形成的證券需求增量顯而易見,但影響力度和持續時間是有限的,然而“信號”所發揮的市場影響可能更大Vitale構建了基于市場微觀結構的外匯市場干預模型,發現:由于信號價值的差異,相比于中央銀行通過外匯交易商間接干預市場而言,中央銀行直接干預更有利于降低市場波動性。[ZW)],但不易測量。三是僅局限于研究平準基金2015年“救市”效果,缺少對后續市場影響的研究。事實上,平準基金在2015年“股災”結束后長期活躍于A股市場,其持有市值份額并未降低,且個股股權占比變動次數遠超過“股災”期間。

因此,為了填補現有研究的空白,本文嘗試回答如下三個問題:第一,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是否行使了“平準”職能?即:“國家隊”的行為模式是否符合平準基金職能要求,按照逆向操作的原則買賣證券標的?第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操作所釋放的信號是否發揮了“平準”效果?即:“國家隊”買入的信號是否有助于提升標的證券價格?“國家隊”賣出的信號是否有助于打壓標的證券價格?第三,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操作所釋放的信號推動了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還是加劇了證券市場的追漲殺跌?

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成立與運作

盡管早在1998年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就動用超過1000億港幣買入33只恒生指數成分股,A股市場的平準基金設立卻晚得多。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下文簡稱“上證綜指”)從最高6124.04點急劇下跌至1664.93點,跌幅高達72.8%;但在《中國金融報告2009》中,中央銀行仍然指出“中國股市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機制和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是否引入平準基金尚需進行充分論證和科學評估”。

2015年6月13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文簡稱“證監會”)下發《關于加強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證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規范》,要求各證券公司不得通過網上證券交易接口為任何機構和個人開展場外配資活動、非法證券業務提供便利,主動刺破了A股市場泡沫。在隨后的一周內,上證綜指猛烈下跌了13.1%,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跌幅。6月26日,上證綜指單日跌幅高達7.3%,多達2284只股票跌幅達到10%(此時A股上市公司總數為2456家),場外配資比例達10倍的交易者率先面臨清倉危機。當日,中國人民銀行緊急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然而,拋售壓力并沒有顯著緩解,清倉危機繼續傳遞至杠桿倍數達3倍的傘形信托,然后傳遞至杠杠倍數為2倍的場內融資交易者。6月29日至7月3日,上證綜指繼續下跌12.07%。7月4日,證監會召集國內21家大型證券公司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21家證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產15%出資,合計不低于1200億元,用于投資藍籌股ETF。7月5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加入救市隊伍,并獲得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的融資支持承諾;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承諾近日購買ETF,并將在未來持續買入。從7月6日開始,以中國證金和中央匯金領銜的“救市”資金正式開始買入操作,A股市場上首支平準基金應運而生。

這支被稱為“國家隊”的證券市場平準基金在成立伊始就明確將以直接購買的方式進行市場干預,但調控力度之大、范圍之廣遠超市場預期。在平準基金成立的第一個季度(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國家隊”賬戶就出現在多達1402家A股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列表中,占彼時上市公司總數的50.58%。其中,在滬市主板市場買入586只股票,深市主板買入233只股票,中小板買入363只股票,創業板買入220只股票。截至2015年9月30日,平準基金持有A股市值超過4.02萬億元,占彼時A股總市值的9.6%。

隨著A股市場逐漸企穩,2015年第4季度平準基金整體上縮減了持倉份額。截至2015年12月31日,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十大流通股東”來看,平準基金持有A股市值的市場占比降低至7.81%。這一期間,平準基金進行了積極的倉位調整,減持了954家上市公司股票。但同時,平準基金買入了222家上市公司股票,其中183家為增持,39家為首次買入。

2016年1月,在實施熔斷新政的背景下,A股市場在1月4日和1月7日共發生了4次熔斷,其中兩次觸發了5%的熔斷閥值,兩次觸發7%的熔斷閥值;四個交易日內上證綜指再次下跌11.7%,深證成指下跌15.04%。從上市公司披露的2016年第1季度報告來看,2016年1—3月期間,平準基金共發生了577次倉位變動。其中,賣出358次,增持207次,首次買入12次。截至2016年3月31日,平準基金持有A股市值縮減為37261.49億元,但市值占比提升至8.2%。

在股票市場基本企穩后,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劉士余2016年3月指出“未來較長時間內中證金不會退出(市場)”,而將會繼續發揮“穩定、平準”作用。從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A股市場總體上運行平穩,沒有出現連續暴漲、暴跌情形。此間,平準基金仍然進行了較為積極的管理,累計倉位變動4935次;其中,平準基金在201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進行了增持,其余季度均為減持。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平準基金持有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維持在8%左右(詳見表1)。截至2017年9月30日,平準基金持有市值占比為8.1%。

總體上,與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平準基金相比,以“國家隊”為代表的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表現出了較大的特殊性:第一,入市方式不同。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較少采用直接購買的調控方式。例如,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采取的干預方式是向最大的9家商業銀行注入1250億美元,以保障證券市場流動性;而中國在2015年第3季度以直接購買股權的方式進行干預,直接持有股票市值超過4萬億元。第二,干預范圍不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1997至1998年金融危機期間,為抵御外部做空力量、提振投資者信心,使用超過1000億港幣購買了33只恒生指數成分股;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在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買入的A股股票數量達到1534只,約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量的一半。第三,退出時間不同。通常股災期間以財政或公共資金(不包含養老金)組成的平準基金退出較快,例如日本1962年股災后一年、日本1990年股災后一年半、中國臺灣1996年股災后一個月、香港1998年股災后一年、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后一年半平準基金便開始退出;而中國從2015年股災至今仍未見平準基金退出跡象,且官方亦無明確退出計劃。因此,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和平準效果也可能與其他市場存在一定差異。

三、平準基金是否行使了“平準”職能?

借鑒黃明[1]、楊曉蘭和洪濤[3]對平準基金的定義,平準基金的職能是熨平非理性市場波動,從而穩定證券市場;行使這一職能的方式是對標的證券進行逆向操作。因此,要驗證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是否行使了“平準”職能,即是要檢驗其行為模式是否符合逆向操作的原則:在標的證券低估時買入,在標的證券高估時賣出。

實證方面,檢驗的困難主要在于兩點:一是平準基金買入、賣出行為不會即刻披露,只能從上市公司定期公告中披露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得知前一季度平準基金的持倉變化;二是標的證券是否低估或者高估較難判斷。因此,我們不可能基于公開數據準確刻畫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不過,我們可以將檢驗的思路轉換為:給定一套符合逆向操作原則的行為規則,再判斷這一規則能否總體上描述平準基金的持倉變化特征。

不妨將逆向操作規則做如下規定:(1)當標的證券價格低于120日移動平均價格時視為低估,標的證券價格高于120日移動平均價格時視為高估在承認證券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基礎上,上述規則總體上可以用來判斷證券價格低估或者高估。事實上,這里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相當準確地劃定均線周期,或是利用估值模型來確定標的證券價值。我們“模糊”地以120日均線(半年線)作為判斷低估或高估的標準,一方面是有意避免過度擬合,另一方面是因為估值標準的精細程度并不改變文章的主要結論。[ZW)];(2)將一個完整季度內股價與120日移動平均價格的離差加總,若總離差為負則該季度總體低估,若總離差為正則該季度總體高估;(3)若標的證券上一季度總體低估,那么標的證券定期公告中顯示的平準基金持倉份額應當增加,若標的證券上一季度總體高估,那么標的證券定期公告中顯示的平準基金持倉份額應當減少。

按照這一規則,我們統計了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期間平準基金干預過的1534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價格、離差、季度總離差以及平準基金持倉份額變動。其中,被納入平準基金范圍的主體包括:中央匯金資產管理公司、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證金融資管計劃(10個基金資管計劃);外管局旗下3個投資平臺(梧桐樹投資平臺公司、北京鳳山投資公司、北京坤藤投資公司)以及5支靈活配置混合型公募基金(招商豐慶、易方達瑞惠、南方消費活力、嘉實新機遇、華夏新經濟)。我們分別對平準基金持倉總份額和標的證券個體持倉份額進行了檢驗。

圖1描繪了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期間A股總市值波動與平準基金持倉份額變化??梢钥闯?,A股總市值在2015年第3季度、2016年第1季度、2017年第2季度的總體離差為負,平準基金持倉市值占比均顯著提高(+118.2%、+5.03%、+11.37%);總市值在2016年第2季度、2016年第3季度、2017年第3季度的總離差為正,平準基金持倉市值占比均顯著下降(-1.51%、-4.0%、-3.6%)。在上述6個季度中,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符合我們給定的逆向操作原則。2015年第4季度和2016年第2季度中,平準基金的操作方向與逆向操作原則不符;2017年第1季度平準基金持倉市值份額基本不變??傮w上,從A股總市值和平準基金持倉總份額變動關系來看,在大多數時間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符合逆向操作的原則。

個股方面,我們考察平準基金在9個季度里對1534家A股上市公司的持股份額變動方向(增持、不變、減持)是否符合前文給定的逆向操作規則。從表2可以看出,無論標的證券低估、正常還是高估,平準基金持倉份額不變的次數最多,表明平準基金并沒有過度干預證券市場。但是,當標的證券股價低估時,平準基金增持的次數略大于減持的次數;而當標的證券股價高估時,平準基金減持的次數明顯大于增持的次數,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逆向操作特征。

針對每一只個股,統計樣本期內平準基金

9次持倉頭寸變動(增持、不變、減持)中符合逆向操作原則的頭寸變動次數占比(若9次調整均符合逆向操作原則記為100%,8次符合逆向操作原則記為8/9,以此類推),其分布如圖2所示??梢钥闯?,“符合率”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右偏特征,意味著:對于大多數個股而言,平準基金的9次持倉份額變動總體符合逆向操作原則。

上述結果表明:從統計上來看,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基本符合逆向操作的原則,行使了“平準”職能。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我們利用多項邏輯回歸(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MLR)檢驗:標的證券的股價偏離方向是否顯著影響平準基金的持倉調整方向。

結合上市公司定期報告披露的平準基金上一季度增持、減持和披露日股價高估、低估情況,考慮以下四種可能性:(A)平準基金上一季度增持,披露日股價高估;(B)平準基金上一季度減持,披露日股價高估;(C)平準基金上一季度增持,披露日股價低估;(D)平準基金上一季度減持,披露日股價低估。圖4描繪了四種情形下的樣本數量,各種組合情形下均有足夠樣本用于統計檢驗。

直覺上,在平準基金持倉披露后的窗口期內,上述四種情形下標的證券的累計異常收益率應當有所不同,取決于買、賣信號推動價值回歸,還是加劇追漲殺跌。

若平準基金買入、賣出信息有助于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那么C情形(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低估)下的異常收益率應當最高,B情形下(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高估)下的異常收益率應當最低。C情形下,平準基金買入行為向市場傳遞了標的證券價格低估的信號,且平準基金持倉披露時股價仍然處于低估區間,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買入動機最強。B情形下,平準基金賣出行為向市場傳遞了標的證券價格高估的信號,且平準基金持倉披露時股價仍然處于高估區間,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賣出動機最強。因此,C情形下標的證券的異常收益率應當顯著高于B情形。

若平準基金買入、賣出信息加劇了市場的追漲殺跌,那么A情形(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高估)下的異常收益率應當最高,D情形(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低估)下的異常收益率應當最低。A情形下,標的證券股價處于強勢區間,且平準基金買入行為進一步強化了股價上漲預期,推動了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買入熱情。D情形下,標的證券處于弱勢區間,且平準基金賣出行為進一步強化了股價下跌預期,加劇了持有標的證券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加速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賣出行為。因此,A情形下標的證券異常收益率應當顯著高于D情形。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比較B與C、A與D情形下標的證券的累計異常收益率來檢驗“平準基金推動了價值回歸,還是加劇了追漲殺跌”這一問題。按照式(3)至(5)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9個季度平準基金持倉披露窗口期內四組標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相關結果描繪在圖5中。

從圖5可以看出,總體而言:在平準基金持倉信息披露日起的45個交易日窗口內,C組標的(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低估)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表現最佳,而B組標的(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高估)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表現最差。兩組標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這一差異符合“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推動了價值回歸”的特征。A組標的(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高估)與D組標的(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低估)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差異在9個季度窗口內表現并不一致:在2015Q4、2016Q1、2016Q2、2017Q2四個季度里,D組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優于A組;在2016Q3、2017Q3兩個季度里,D組和A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差異并不明顯;僅僅在2016Q4和2017Q1兩個季度里,A組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優于D組,表現出追漲殺跌的特征。因此,直觀上無法確認“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加劇了市場的追漲殺跌”。

異常收益率差異與均值檢驗結果。表中,除個別數據以外,C組與B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差值均大于0。隨著窗口長度的增加,均值差異不斷拉大且統計顯著性提高;當窗口長度為45個交易日時,均值差異全部通過顯著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第4季度、2016年第2季度以及2017年第2季度,C組45日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分別超越B組12.93個百分點、13.67個百分點和9.41個百分點。因此,有理由認為C組標的(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低估)累計異常收益率顯著優于B組標的(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仍然高估)。相反,A組與D組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差異有正有負,且多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無法拒絕原假設HII0。換言之,A組標的(平準基金增持,且披露日股價高估)累計異常收益率并沒有顯著優于D組標的(平準基金減持,且披露日股價低估)。

上述結果表明:平準基金買、賣信號對于持倉披露日處于低估或高估狀態的證券的影響顯著不同;在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期間,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顯著推動了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平準基金加劇了證券市場追漲殺跌。

六、研究結論

是否成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曾經是被國內學術界和監管層長期爭論的熱門話題,但對于已成立并運作近三年,有著“國家隊”之稱的A股市場平準基金的嚴肅研究卻相當少見。與美國、日本以及香港等地的平準基金不同,中國A股市場平準基金在入市方式、干預范圍和持續時間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市場和學術界對其行為模式和調控效果的認識并不清晰。

本文對2015年第3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期間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的行為模式和調控效果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是否行使了“平準”職能?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是否發揮了“平準”效果?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推動了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還是加劇了證券市場的追漲殺跌?借助統計和計量工具,本文研究發現:第一,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總體上按照“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逆向操作原則進行運作,基本行使了“平準”職能;第二,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買入信號有助于提升標的證券價格,賣出信號有助于打壓標的證券價格,起到了“平準”效果;第三,平準基金的買、賣信號顯著推動了標的證券價格向價值回歸,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平準基金加劇了證券市場追漲殺跌。

此外,本文的研究結論一定程度上正面回應了關于“國家隊”的一些疑慮和不當批評。首先,關于“國家隊”大規模退出市場的猜疑是不準確的。2015年“股災”和2016年“熔斷”事件之后,“國家隊”一直穩定發揮著發揮“穩定、平準”作用,截至2017年9月30日持倉份額仍占A股總市值的8.1%。盡管2018年第1季度包括華夏新經濟在內的5只公募基金較大幅度降低倉位,但對平準基金整體規模的影響不大。其次,關于“國家隊”過度干預市場的批評是不妥的。從統計數據來看,盡管平準基金傾向于在標的證券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包括標的證券低估或高估)平準基金并沒有進行干預。再次,關于“國家隊”扭曲市場定價機制的質疑是不合理的。平準基金不僅行為模式符合“平準”原則,且發揮了“平準”效果,推動了標的證券價值回歸,較大程度上修正了新興證券市場上常見的非理性價格波動。最后,對于“國家隊”投資虧損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平準基金的逆向操作模式本身有著較高的安全邊際,且平準基金買入信號能夠顯著推動標的證券價格回升,平準基金虧損出局的概率較小,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損失。而且,根據Huang等[7],平準基金對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和對債務違約風險的減緩,也創造了巨額的社會財富盈余。因此,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證券市場平準基金發揮了較大價值,沒有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黃明.關于建立股市平準基金的問題討論[J].經濟管理, 2005(13): 28-30.

[2] 帳堃, 張昂.平準基金的設立及歷史經驗[J].資本市場, 2009(4): 66-69.

[3] 楊曉蘭, 洪濤.證券市場平準基金是否有效: 來自實驗室市場的證據[J].世界經濟, 2011(12): 96-119.

[4] Su Y, Yip Y, Wong R W.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stock returns: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02, 11(3): 277-297.

[5] Chan K, Chan Y C, Fong W M.Free float and market liquidity: A study of Hong Ko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04, 27(2): 179-197.

[6] Su Y, Yip Y.Does Hong Ko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tabilize the stock market? Analysis of the trading volume and volatility[J].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 2007, 9(1): 38-61.

[7] Huang Yi, Miao Jianjun, Wang Pengfei.Saving China’s stock market[R/OL].(2016-08-11).http:∥ssrn.com/abstract=2821664.

[8] 賀立龍, 高潔, 劉俊霞, 等.股災中政府“買入式”救市的有效性——基于A股市場的事件分析研究[J].財經論叢, 2017(7): 59-67.

[9] 賀立龍, 李敬, 陳中偉.政府的買入式干預對平抑股市異常波動的有效性——基于ARCH模型的實證檢驗[J].經濟問題, 2017(4): 35-40.

[10]Popper H, Montgomery J D.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5(2): 295-316.

[11]Vitale P.The impact of FX intervention on FX markets: A market microstructure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11, 16(1): 41-62.

外匯市場范文第3篇

因此,生產消費品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只提供一種產品,那都不可能生存下去,除非他所提供的產品是為了一小群特殊的消費者特殊制作和設計的。市場細分戰略可以讓廠商通過利用產品的差異化來避免市場上的激勵競爭,產品的差異不僅表現在價格方面,而且體現在風格,包裝,促銷訴求,分銷方式以及超值服務上。市場營銷者發現盡管市場細分,制定目標市場戰略伴隨著更高昂的研發,生產,廣告和分銷費用,但是通過提供具有明顯差異的產品來迎合某些消費者的獨特需求,能賺取比大眾營銷多得多的利潤。

下面就麥當勞和米勒啤酒進行淺略分析,簡述細分市場對企業的重要性。

一、麥當勞

(一)地理要素細分市場

麥當勞有覆蓋全球的市場,要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須對市場進行細致的地理細分。麥當勞進行地理細分的主要目標在于分析各區域的差異。對于國內市場,麥當勞以西方飲食文化為主導。而在國外市場就抓住了特色。

地理細分要求把市場細分為不同的地理單位進行經營活動,例如,美國東部人愛喝清淡的咖啡,西部人愛喝較濃的咖啡。麥當勞連鎖店作為一個跨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其服務范圍遍及全球109個國家、2.5萬家連鎖店。它每年都需要花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認真的嚴格的市場調研,研究各地的人群組合、文化、習俗,再書寫詳細的市場細分報告,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地區都要有一種適合當地生活方式的市場策略。 以前,麥當勞在選擇開分店的地址是人流大的地點。如在中國,先在主要的大城市開分店,逐步向其他城市擴展。但是現在,各大城市快餐供應已趨飽和狀態。這就必須對這些細分市場進行分析,考慮這些市場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值得進入。例如,麥當勞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大量傳播美國文化和生活理念,并以美國式產品牛肉漢堡來征服中國人。但中國人愛吃雞,與其他洋快餐相比,雞肉產品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更加容易被中國人所接受。針對這一情況,麥當勞改變了原來的策略,推出了雞肉產品。在全世界從來只賣牛肉產品的麥當勞也開始賣雞了。這一改變正是針對地理要素所做的,也加快了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步伐。

(二)人口要素細分與定位 1.人口要素細分

人口因素是細分消費者群的最流行的依據。主要根據年齡、性別、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職業、教育、宗教、種族、國籍等相關變量,把市場分割成群體。麥當勞主要從年齡及生命周期階段對人口市場進行細分,其中,將不到開車年齡的劃定為少年市場,將20-40歲之間的年輕人界定為青年市場,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知道他們時間有限,要求吃得又快又好;而對于年老者市場,麥當勞公司對其宣傳中將經濟實惠作為重點,同時,還盡力鼓勵他們到本公司工作。 2.不同市場特征與定位

麥當勞針對上述細分市場采用不同廣告宣傳方式,如對青少年市場做的廣告是以搖擺舞曲音樂;而對老年人市場的廣告宣傳則突出柔和并富有情調。實際上,兒童在餐飲方面極有可能成為家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對父母而言,讓小孩快樂、負擔得起、方便選買、省時間、不必煮飯、省麻煩、有好吃的食物,自然是個好父母,這些因素將使成年父母順從孩子的意愿??梢妰和@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它占領了麥當勞很大的市場份額。 但是,近年來由于新的競爭者加入,這就迫使它必須另外開拓市場。除了兒童市場,能開拓的目標市場就是老年人市場和成年人市場。老年人消費量不大,對麥當勞來說,這個市場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成年人市場則不一樣,這個市場很有開發潛力。然而,成年人對麥當勞的忠誠度并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麥當勞已經采取很多的措施,包括以成年人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進行促銷活動,每六個月組織一次促銷性游戲。同時,麥當勞還是第一家為黑人和南美人設臵專門營銷機構的大型零售店。 3.心理要素細分與失誤

針對方便型市場,麥當勞提出“59秒快速服務”,即從顧客開始點餐到拿著食品離開柜臺標準時間為59秒,不得超過一分鐘,使得消費者能夠從心理和實際中都感受到麥當勞的“快”。按人們的生活方式劃分,快餐業有兩個潛在的細分市場:方便型和休閑型。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種健康型細分市場迅速地擴長,更多的人追求高生活質量,如在美國,處于中間階層或以上的人(大都有足夠的購買力)占了全國人口將近一半;歐洲市民上街游行,提倡食用綠色食物。而麥當勞公司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失敗,固守著已有原料和配方,而這些原料制作而成的高熱和高脂類食物,對于關注健康的消費者來說是不可容忍的。這也是近年來麥當勞市場份額下降的關鍵主因。

二、美國米勒啤酒

在60年代末,米勒啤酒公司在美國啤酒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僅為8%,與百威、藍帶等知名品牌相距甚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米勒公司決定采取積極進攻的市場戰略。

他們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若按使用率對啤酒市場進行細分,啤酒飲用者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而前者人數雖多,但飲用量卻只有后者的1/8。他們還發現,重度飲用者有著以下特征:多是藍領階層;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運動。米勒公司決定把目標市場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斷決定對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首先在電視臺特約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了“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以吸引那些“啤酒大漢”。廣告畫面中出現的盡是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船員們神情專注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年青人騎著摩托沖下陡坡,鉆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等。

結果,“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個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達2000萬箱,僅次于百威啤酒,在美名列第二。時至今日,米勒啤酒已經成為美國啤酒愛好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失敗案例

2009年,上海的天價樓盤湯臣一品終于“降價處理”了,堅持了280天的無售出“記錄”之后,在無數的口水泡沫中終究揚起白旗,成為市場“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湯臣一品的失敗了可以拿北京“星河灣”與其比較,因為這兩者有著較多的相似之處。

(一)兩者面臨的區域市場競爭狀況比較接近,都是面臨競爭結構較為單一的市場競爭格局。

(二)兩者的競爭策略比較相似。星河灣和湯臣一品選擇同一種競爭策略,就是向上型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市場一致,策略一致,然而星河灣成功了,湯臣一品卻“倒下了”,為什么呢?顯然,湯臣一品對市場細分的研究并不充分,對自身優勢存在一定的盲目高估。

其一,市場細分有效性中第一個前提是細分市場的容量要足夠大。這一點星河灣顯然做得更充分,對細分市場的研究更深入,而湯臣一品的第一個失敗在于其細分的客戶市場顯然沒有足夠的容量來支撐項目的銷售,其細分市場客戶的檔次太高,導致容量不足,項目銷售出現滯銷。 其二,市場細分有效性的第二個前提是營銷渠道可達性。由于湯臣一品的客戶細分定位過高,且可能超出了湯臣自身資源的可達性,也是導致項目滯銷的一個主要原因。湯臣沒有可以達到其定位客戶的營銷渠道,導致了其失敗。

其三,市場細分有效性的另外前提是差異性要足夠明顯。這一點,湯臣一品也沒有達到星河灣的層次,星河灣的細分策略能夠非常成功,其產品差異化做得非常到位,但是湯臣一品卻忽略了。從市場反饋的情況看,市場并不認可湯臣一品的產品差異化,并對產品有頗多詬病,可見在差異化營銷上,湯臣一品確實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外匯市場范文第4篇

因此,生產消費品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只提供一種產品,那都不可能生存下去,除非他所提供的產品是為了一小群特殊的消費者特殊制作和設計的。市場細分戰略可以讓廠商通過利用產品的差異化來避免市場上的激勵競爭,產品的差異不僅表現在價格方面,而且體現在風格,包裝,促銷訴求,分銷方式以及超值服務上。市場營銷者發現盡管市場細分,制定目標市場戰略伴隨著更高昂的研發,生產,廣告和分銷費用,但是通過提供具有明顯差異的產品來迎合某些消費者的獨特需求,能賺取比大眾營銷多得多的利潤。

下面就麥當勞和米勒啤酒進行淺略分析,簡述細分市場對企業的重要性。

一、麥當勞

(一)地理要素細分市場

麥當勞有覆蓋全球的市場,要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須對市場進行細致的地理細分。麥當勞進行地理細分的主要目標在于分析各區域的差異。對于國內市場,麥當勞以西方飲食文化為主導。而在國外市場就抓住了特色。

地理細分要求把市場細分為不同的地理單位進行經營活動,例如,美國東部人愛喝清淡的咖啡,西部人愛喝較濃的咖啡。麥當勞連鎖店作為一個跨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其服務范圍遍及全球109個國家、2.5萬家連鎖店。它每年都需要花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認真的嚴格的市場調研,研究各地的人群組合、文化、習俗,再書寫詳細的市場細分報告,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地區都要有一種適合當地生活方式的市場策略。 以前,麥當勞在選擇開分店的地址是人流大的地點。如在中國,先在主要的大城市開分店,逐步向其他城市擴展。但是現在,各大城市快餐供應已趨飽和狀態。這就必須對這些細分市場進行分析,考慮這些市場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值得進入。例如,麥當勞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大量傳播美國文化和生活理念,并以美國式產品牛肉漢堡來征服中國人。但中國人愛吃雞,與其他洋快餐相比,雞肉產品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更加容易被中國人所接受。針對這一情況,麥當勞改變了原來的策略,推出了雞肉產品。在全世界從來只賣牛肉產品的麥當勞也開始賣雞了。這一改變正是針對地理要素所做的,也加快了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步伐。

(二)人口要素細分與定位 1.人口要素細分

人口因素是細分消費者群的最流行的依據。主要根據年齡、性別、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職業、教育、宗教、種族、國籍等相關變量,把市場分割成群體。麥當勞主要從年齡及生命周期階段對人口市場進行細分,其中,將不到開車年齡的劃定為少年市場,將20-40歲之間的年輕人界定為青年市場,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知道他們時間有限,要求吃得又快又好;而對于年老者市場,麥當勞公司對其宣傳中將經濟實惠作為重點,同時,還盡力鼓勵他們到本公司工作。 2.不同市場特征與定位

麥當勞針對上述細分市場采用不同廣告宣傳方式,如對青少年市場做的廣告是以搖擺舞曲音樂;而對老年人市場的廣告宣傳則突出柔和并富有情調。實際上,兒童在餐飲方面極有可能成為家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對父母而言,讓小孩快樂、負擔得起、方便選買、省時間、不必煮飯、省麻煩、有好吃的食物,自然是個好父母,這些因素將使成年父母順從孩子的意愿??梢妰和@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它占領了麥當勞很大的市場份額。 但是,近年來由于新的競爭者加入,這就迫使它必須另外開拓市場。除了兒童市場,能開拓的目標市場就是老年人市場和成年人市場。老年人消費量不大,對麥當勞來說,這個市場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成年人市場則不一樣,這個市場很有開發潛力。然而,成年人對麥當勞的忠誠度并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麥當勞已經采取很多的措施,包括以成年人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進行促銷活動,每六個月組織一次促銷性游戲。同時,麥當勞還是第一家為黑人和南美人設臵專門營銷機構的大型零售店。 3.心理要素細分與失誤

針對方便型市場,麥當勞提出“59秒快速服務”,即從顧客開始點餐到拿著食品離開柜臺標準時間為59秒,不得超過一分鐘,使得消費者能夠從心理和實際中都感受到麥當勞的“快”。按人們的生活方式劃分,快餐業有兩個潛在的細分市場:方便型和休閑型。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種健康型細分市場迅速地擴長,更多的人追求高生活質量,如在美國,處于中間階層或以上的人(大都有足夠的購買力)占了全國人口將近一半;歐洲市民上街游行,提倡食用綠色食物。而麥當勞公司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失敗,固守著已有原料和配方,而這些原料制作而成的高熱和高脂類食物,對于關注健康的消費者來說是不可容忍的。這也是近年來麥當勞市場份額下降的關鍵主因。

二、美國米勒啤酒

在60年代末,米勒啤酒公司在美國啤酒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僅為8%,與百威、藍帶等知名品牌相距甚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米勒公司決定采取積極進攻的市場戰略。

他們首先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若按使用率對啤酒市場進行細分,啤酒飲用者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而前者人數雖多,但飲用量卻只有后者的1/8。他們還發現,重度飲用者有著以下特征:多是藍領階層;每天看電視3個小時以上;愛好體育運動。米勒公司決定把目標市場定在重度使用者身上,并果斷決定對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從廣告開始。他們首先在電視臺特約了一個“米勒天地”的欄目,廣告主題變成了“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以吸引那些“啤酒大漢”。廣告畫面中出現的盡是些激動人心的場面:船員們神情專注地在迷霧中駕駛輪船,年青人騎著摩托沖下陡坡,鉆井工人奮力止住井噴等。

結果,“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978年,這個牌子的啤酒年銷售達2000萬箱,僅次于百威啤酒,在美名列第二。時至今日,米勒啤酒已經成為美國啤酒愛好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失敗案例

2009年,上海的天價樓盤湯臣一品終于“降價處理”了,堅持了280天的無售出“記錄”之后,在無數的口水泡沫中終究揚起白旗,成為市場“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湯臣一品的失敗了可以拿北京“星河灣”與其比較,因為這兩者有著較多的相似之處。

(一)兩者面臨的區域市場競爭狀況比較接近,都是面臨競爭結構較為單一的市場競爭格局。

(二)兩者的競爭策略比較相似。星河灣和湯臣一品選擇同一種競爭策略,就是向上型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市場一致,策略一致,然而星河灣成功了,湯臣一品卻“倒下了”,為什么呢?顯然,湯臣一品對市場細分的研究并不充分,對自身優勢存在一定的盲目高估。

其一,市場細分有效性中第一個前提是細分市場的容量要足夠大。這一點星河灣顯然做得更充分,對細分市場的研究更深入,而湯臣一品的第一個失敗在于其細分的客戶市場顯然沒有足夠的容量來支撐項目的銷售,其細分市場客戶的檔次太高,導致容量不足,項目銷售出現滯銷。 其二,市場細分有效性的第二個前提是營銷渠道可達性。由于湯臣一品的客戶細分定位過高,且可能超出了湯臣自身資源的可達性,也是導致項目滯銷的一個主要原因。湯臣沒有可以達到其定位客戶的營銷渠道,導致了其失敗。

其三,市場細分有效性的另外前提是差異性要足夠明顯。這一點,湯臣一品也沒有達到星河灣的層次,星河灣的細分策略能夠非常成功,其產品差異化做得非常到位,但是湯臣一品卻忽略了。從市場反饋的情況看,市場并不認可湯臣一品的產品差異化,并對產品有頗多詬病,可見在差異化營銷上,湯臣一品確實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外匯市場范文第5篇

2007年4月27日,國際快速消費品業巨頭聯合利華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高調宣布——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十年以來推出的第一款新產品、全國首款“男女區分”去屑洗發水“清揚”正式上市。期間,聯合利華高層更指出,從2007年開始將憑借“清揚”在全球去屑洗發水領域的專業優勢搶占去屑洗發水市場。“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對你撒謊,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這是清揚廣告片中的廣告語,置身當前競爭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清揚離奇、自信的畫外之音顯得意味深長。一時間,我國臺灣知名藝人小S(徐熙娣)所代言的清揚洗發水廣告頻頻出現在各種高端雜志上,占據了全國各大城市戶外廣告的核心位置,打開電視機——無論央視、衛視及地方電視臺,點擊進入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清揚廣告無處不在。長期以來,在寶潔與聯合利華的洗發水大戰中,寶潔無論是在品牌影響力、市場規模還是在市場占有率方面,都處于絕對優勢。特別是在去屑洗發水市場領域,聯合利華一直都沒有一個優勢品牌足以同寶潔的海飛絲相抗衡。作為聯合利華十年來首次推出的新品牌,清揚旨在彌補、提升其在去屑洗發水市場競爭中的不足和短板。

二、“清揚”洗發水面市的功能定位:去屑

1.“清揚”洗發水面市的市場背景

在聯合利華等外國日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前,消費者對洗發水的要求無非是干凈、清爽,并無去屑、柔順、營養等多重要求。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消費者對洗發水的品牌意識已經被各大公司培養出來,同時消費者對頭發的關注日益增加,為新的洗發水概念進入市場提供了廣泛的顧客基礎。各洗發水品牌紛紛打出富有新意的定位以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極大地刺激了中國洗發水品牌的繁榮。賽迪顧問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2006年中國洗護發產品市場銷售額達220億元左右,市場上的洗發水品牌超過3000個,其中寶潔(中國)有限公司的洗發水市場就占到60%多。中國洗發水市場已經高度集中和壟斷。寶潔、聯合利華、絲寶集團、拉芳集團占去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好迪、采樂、蒂花之秀、飄影等二線品牌又搶占了13%;剩下7%左右的市場,則被上千個三線、四線品牌瓜分。更為嚴峻的是,自2006年開始中國洗發水市場增長減慢,2007年各洗發水品牌的競爭更是激烈異常。市場的壓力和巨大的利潤蛋糕使各品牌在定位上各創新招,期望找到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新亮點。 2.去屑洗發水市場現狀

就洗發水的功能定位而言,去屑洗發水是洗發水目前最大的細分市場,大約占洗發水市場一半的比例。作為一個有著100多億元的市場,巨大的蛋糕吸引幾乎所有的洗發護發品牌里都建立了去屑的品種。經過十余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演變,海飛絲的“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出眾”早已深入人心。人們只要一想到頭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海飛絲。另外,隨著風影的“去屑不傷發”的承諾,使之在這個細分市場也擁有了一席之地。專業市場調查資料顯示,去屑市場80%的市場份額一直以來都被寶潔系列的海飛絲品牌所占據,而眾多本土品牌則蠶食著剩余的20%的市場存量,相比之下,呈現的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

去屑概念一直是洗發水市場一個重要訴求點,市場競爭激烈。但消費者調查表明,人們對現有產品的去屑效果并不滿意。2007年4月2日,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公布最近對5351人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對于“去頭屑”這個日常問題,60%的人對去屑效果不滿意。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去屑品牌認同的程度并不太理想,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盡管進入中國市場早于寶潔并擁有力士、夏士蓮等知名品牌,相對于寶潔巨大的洗發水品牌家族所取得的成績而言,聯合利華的表現差強人意。特別是在去屑市場上,聯合利華沒有一個像“海飛絲”那樣專門的去屑品牌,使其洗發水品牌族在市場覆蓋面上產生很大的缺失。所以“清揚”被聯合利華寄予厚望,聯合利華提出清揚的戰略目標和未來愿景是要在未來三年內成為中國洗發水去屑市場上的領袖品牌。

3.清揚去屑新訴求: “維他礦物群”去屑 ,

“清揚”是聯合利華進入中國市場十年以來首次推出的新品牌,品牌定位為“專業去屑”,聯合利華(中國)公司認為專業防治型去屑產品是目前的市場空缺,是當前去屑市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而依托于數十年專業去屑研究經驗的聯合利華企業,對清揚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表現充滿信心,清揚信心百倍地作出承諾,要帶領中國消費者走出20年頭皮屑痼疾的困擾。

清揚去屑新訴求是“維他礦物群”去屑。聯合利華表示,清揚是法國清揚技術中心的研究結晶,產品的附加值突破在于“維他礦物群”去屑,聯合利華擁有全球專利及臨床測試驗證,同時為“維他礦物群”進行了商標知識產權注冊。聯合利華公司表示其一直在為研究適合中國人的去屑產品而努力,在過去10年中,聯合利華研發中心在中國已為超過3000名消費者進行過臨床實驗,以更多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頭皮狀況和問題,從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精純的去屑產品配方。清揚在進入中國以前,已經在南美、歐洲及東南亞地區去屑市場成為了當仁不讓的第一品牌,并被數億消費者證實了其在去屑方面的功效。因此,清揚也將是中國市場的最佳去屑產品。

清揚用“科技保健”引導消費者,產品宣傳中強調“深入去屑,治標治本”,強調專業性。聯合利華宣稱“清揚”是“消費者信賴的頭皮護理專業品牌”,其去屑功能是針對頭皮護理,并通過廣告的方式強化頭屑由頭皮產生這一少有競爭對手關注的消費者固有心理認知,表明“清揚”對去屑的根本作用,有效地與其他去屑品牌形成品牌區隔。

三、“清揚”洗發水市場細分創新:性別細分

作為一個新品牌,想在品牌林立的中國去屑洗發水市場分一杯羹,必然需要“清揚”在品牌推出之前找出去屑市場的定位空白點。傳統洗發水市場細分常常以功能為標準進行,如去屑、營養、柔順、防脫發、黑發等,或以頭發顏色來細分黑頭發專用、染發專用等。清揚首次以性別作為目標市場。雖然只是簡單的性別細分,但在洗發水市場上的確存在男性和女性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而這個需求差異一直是廠家所忽略的。清揚的性別細分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一細分市場的創新使消費者耳目一新,市場上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清揚”風。

“清揚”將旗下產品分男士和通用兩大系列共有34個品種,作為首家推出男士去屑洗發水的品牌,“清揚”通過“倍添維他礦物群”這一概念的宣揚,表明其對男士洗發的關注,可謂開創了男士去屑洗發水的“藍海”領域。并通過男士系列與通用系列兩大陣容所形成的品牌組成構成了聯合利華“專業去屑”的洗護完整產品線,可以極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同時,在宣傳過程中,通過說教式的廣告語言展示“清揚”對男士頭屑問題的研究,令消費者產生去屑洗發水分“女士洗發水”和“男士洗發水”的心理認知,有效地將“清揚”與其他眾多去屑品牌區分開來。

四、“清揚”洗發水的立體式傳播

聯合利華在宣傳過程中,處處表明“清揚”的去屑功能,并試圖通過傳播培養中國消費者對待頭屑問題的正確態度來引導消費者,清揚在傳播中指出,中國消費者在洗發水使用中存在四大誤區——洗發水男女混用、重沖洗輕滋養、頭皮營養失衡、洗發護發習慣不良,識別這些誤區并加以改進是改善頭發的根本。

2007年3月25日,隨著清揚品牌在全國各地開始投放廣告,“清水出芙蓉、個性似飛揚”的清揚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步入了人們的生活。 為了使“清揚”迅速搶占市場,聯合利華發起了“清揚”洗發水巨大的宣傳攻勢,據透’露,聯合利華為清揚品牌的市場推廣準備了不低于3億元的市場費用預算,用以保障廣告投入、業務銷售和品牌等各項業務工作的有序推進。無論是在線上廣告和線下廣告,“清揚”相比“海飛絲”都占據了絕對優勢。

此外,聯合利華還十分重視“清揚”在全國同步上市,即使在網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清揚”招聘促銷人員的廣告。在上市前半年的產品推廣期,“清揚”僅在中國市場的廣告費投入就占到聯合利華全年全球推廣費用的一半。聯合利華不惜血本,聘請的臨時導購的工資在廣州就達每月l 800元另外再加每月300元的獎勵。推廣期間電視、廣播、網絡雜志、終端、街道站牌、公交車廣告和試用裝發放一個也不能少,“清揚”對消費者的沖擊可謂無所不在。

不管消費者是否認同宣傳中許諾的種種功能,“清揚”的品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不少消費者都樂于嘗試“清揚”洗發水,樂于對“清揚”洗發水宣揚的洗發水使用四大誤區保持認知和關注。

無論“清揚”在未來的時間里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無論“清揚”能否在本土市場的品牌角逐中擊敗宿敵“海飛絲”,拭目以待之余,站在營銷專業角度,我們還是清楚地看到:隨著清揚高調、自信的上市,在吸引無數眼球的同時,還為其贏得了如潮的掌聲,成為2007年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營銷案例和品牌佳話。

討論分析題:

1.“清揚”洗發水是在什么樣的市場背景下推出的?

上一篇:債券市場論文下一篇:市場需求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