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

2023-09-19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1篇

一、小學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一)情感的內容不斷豐富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

(三)情緒的穩定性不斷加強

(四)情緒的可控性不斷增強

(一)情感的內容不斷豐富

1、多樣化的活動豐富了小學兒童的情緒情感 學習活動 交往生活 勞動、體育活動

2、小學兒童的情感進一步分化 相對于學前兒童來說,小學兒童的情感分化逐漸精細、準確。 新生兒:興奮 ―― 抑制

3、小學兒童的情感表現手段更為豐富 兒童對聲音表情的認知發展情況: 以高興、驚訝、恐懼、憤怒、厭惡、輕蔑等六種感情誦讀“你這個小家伙真淘氣”。 結果發現,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兒童聲音表情的認知發展進入了正常辨認階段。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 深刻性是指情緒情感產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質程度。

1、對兒童恐懼的研究證明 學前兒童的恐懼主要涉及個人安全和對動物的恐懼 。 小學生更多的是來自學校的恐懼,如怕學業不佳、考試成績不好,怕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怕遭到同學的譏笑等等 。

2、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兒童的歸因能力不斷增加,憤怒的情緒開始逐漸減少,并更加現實化。 表現之一:面對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計劃的反應。 表現之二:引起憤怒的原因。 表現之三:表達心情的方式。

3、小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內化了社會規則和道德標準。 學前兒童喜歡某人是從具體的關系出發,而小學生在選擇伙伴時更傾向于學習成績好,經常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 比如:學前兒童喜歡誰不喜歡只要是從自我出發的“XX愛和我一起玩,我喜歡他;XX不給我玩具,我不喜歡他。” 而小學兒童學會從道德準則出發,確立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 “我喜歡XX,因為他學習好好,我討厭XX,因為他不守紀律。”

(三)情緒的穩定性不斷加強

1、強度――易沖動、爆發快 一項調查顯示,當問及一些小學生遇到被同學打時做何反應,有45%的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打他”。

2、速度――變化快

3、情境性――易受暗示 容易受到具體事物和情景支配 《十里長街送總理》

(四)情緒的可控性不斷增強 小學低年級兒童可控性較差。例如:在玩得入迷時,會忘記做家庭作業。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情緒也很外顯,情緒常常表露在外。 到高年級時,能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班干部為完成教師委托的任務,會耐心、細致地幫助后進生。

二、小學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

(一)小學兒童道德感的發展

(二)小學兒童理智感的發展

(三)小學兒童美感的發展

(一)小學兒童道德感的發展 我國心理學者對兒童的道德感所進行的研究發現:

1、小學兒童道德感處于不斷發展之中;

2、小學兒童道德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轉折期;

3、小學兒童道德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疇的情感體驗有所不同;

4、小學兒童道德感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觀現實引起的情感體驗,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帶有激勵作用的崇高道德觀,對小學兒童道德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兒童理智感的發展 有人曾統計了一個五歲的男孩一年內共提出了4043個涉及到25個方面的問題。 小學兒童的理智感表現在求知欲的擴展和加深上。 小學兒童學習興趣的發展趨勢:

1、從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發展到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感興趣;

2、從籠統的泛泛的興趣,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的分化性興趣;

3、從對具有事實的興趣發展到初步探討抽象和因果關系知識的興趣;

4、閱讀興趣從課內閱讀發展到課外閱讀,從童話故事發展到文藝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讀物;

5、從對日常生活的興趣,逐步擴大和加深到對社會、政治生活的興趣。

(三)小學兒童美感的發展 研究發現我國兒童審美發展的特點如下:

1、小學低年級兒童已能很好地欣賞動物塑像,而且與高年級兒童的感受體驗十分接近。隨年齡的增長美感欣賞能力還會逐漸發展。

2、在音樂美感欣賞上,小學兒童對流行音樂很感興趣,對民族樂曲接觸不多,而且缺乏人生的體驗感受,無法引起內心的共鳴。

三、小學兒童積極情感的培養

(一)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水平

(二)創造情境,加強情感體驗

(三)培養調控情緒的能力

(四)升華學生的社會情感,培養他們的同情心、羞恥心和自尊心

(一)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水平

一般而言,對低年級學生,采取講故事、做游戲過程中容易獲得知識,得到健康,積極的情感體驗。 對中高年級學生而言,以介紹優秀少兒讀物為宜,讓他在讀物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啟迪。

(二)創造情境,加強情感體驗 通過環境設置、角色扮演、氣氛組織等實踐活動培養小學兒童的情感。 比如:利用電影、電視創設情境。觀后再組織評議,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或教師把原劇進行改編,以話劇形式出現,讓學生扮演劇中人物,并進入角色。 也可以通過班級活動,如經常舉行多樣化的班會、少先隊中隊會活動、興趣活動等。建立起一個洋溢著積極健康向上氣氛的班集體。

(三)培養調控情緒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教會學生善于調節情緒的強度,使他們學會用語詞或理智防止或緩和自己不適當情緒的發生; 其次,要鼓勵和發揮兒童的自覺性,養成自我檢查與調節的習慣; 再次,需要豐富兒童的情感經驗。

(四)升華學生的社會情感,培養他們的同情心、羞恥心和自尊心 培養同情心,要教育學生同情弱者、尊老愛幼,幫助苦難者,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愛護小動物,防止捉弄殘疾人,虐殺小動物。 培養學生的羞恥心,主要是讓他們懂得什么行為卑鄙,什么行為可恥,要啟發學生對錯誤的內疚、后悔的情緒體驗,要堅持正面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諷刺、羞辱和體罰學生。 培養學生的自尊心的途徑是及時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長處,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要表場,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績,表揚過分,以防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情緒的產生; 同時也要向學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們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此外,教師要幫助兒童克服消極情感。 小學兒童的消極情感主要有害怕、焦慮、妒忌感、自滿和自卑等。 例如怕黑暗、怕老師等。 在生活中,對某些東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損于身心健康的,這往往與成人不正當的教育有關。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的情緒。 討論:

如何幫助小學兒童克服消極情緒? 第二節 小學兒童的人際關系

一、人際關系概述

二、親子關系

三、同伴關系

四、師生關系

一、人際關系概述

(一)人際關系的定義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相對穩定的情感紐帶。

(二)人際關系的發展階段

1、零點接觸階段

2、單方相識階段(注意階段)

3、表面性接觸階段

4、親密、融合階段

5、漠視、冷談

6、疏遠

7、分離

二、親子關系

(一)親子關系的變化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

(一)親子關系的變化

1、交往時間的變化

研究發現5-12歲兒童的父母比學前兒童的父母在教導兒童,為兒童閱讀、與兒童談話,與兒童做游戲的交往時間少了一半。

2、父母對兒童的控制力量: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父母對兒童的控制力量減弱。

6歲以前,父母替兒童做出決定,6-12歲在父母的監督引導下做出決定,12歲以后兒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決定。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 四種教養方式:權威型、專制型、忽視型、放縱型。 權威型父母對兒童的態度是什么?

權威型父母對兒童的態度是積極肯定和接納的,對兒童有明確的要求。 專制型父母對兒童的態度是什么?

專制型父母對兒童嚴厲、粗暴、缺少溫情。 忽視型父母對兒童的態度是什么?

忽視型父母對兒童缺少關注與愛,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 放縱型父母對兒童的態度是什么? 放縱型父母對兒童高度接納和肯定,允許兒童自由表達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偶爾對兒童提出紀律要求卻不能堅持下去。 討論: 父母應采取什么樣的教養方式,才能促進兒童的發展?

三、同伴關系

(一)小學兒童的友誼

(二)小學兒童的同伴群體

(三)小學兒童的同伴接納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2篇

一、“龍門”系列影片簡介

《龍門客?!肥怯珊疸寛虒? 影片以明朝中期為背景, 講述了武林俠士為救助忠良之后, 與以太監曹少欽為首的東廠高手在龍門客棧展開激烈拼殺的故事。該片于1967年10月21日在臺灣上映。而《新龍門客?!返膬热輨t是由《龍門客?!匪木? 外景地為甘肅敦煌, 其中的主要人物雖然有變化, 但仍然保留了其中的歷史背景和善惡對立的劇情結構?!洱堥T飛甲》則是第一部3D武俠電影, 由徐克、張之亮聯合執導, 徐克、何冀平、朱雅欐合作編劇, 故事延續《新龍門客?!?。

二、《龍門客?!返呐錁诽攸c

《龍門客?!纷鳛樯鲜兰o六十年優秀的武俠電影之一, 其配樂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的。

1、主題音樂的標題性

六十年代的武俠電影大多是沒有標題的主題音樂, 而《龍門客?!穮s是少有的一部有主題音樂標題的武俠電影?!洱堥T客?!返呐錁酚芍芩{萍擔任, 片頭音樂使用的是《小刀會序曲》, 也可以稱為影片的主題音樂。“小刀會序曲”是“小刀會組曲”中的一首, 是商易于59年為民族舞劇《小刀會》作的配樂。樂曲開頭就利用嗩吶尖銳清亮的音色“先聲奪人”, 在引人注意的同時營造出了一種磅礴的氣勢, 一股“殺氣”撲面而來, 接下來就將主題不斷升調模進升華, 然后進入第二部分, 先以琵琶主奏, 后加入其它民樂合奏, 速度明顯減慢, 給人平靜之下又危機四伏的感覺, 短暫的抒情后在打擊樂的強音中開始了第三部分, 所有樂器一起急奏, 然后轉為中速, 打擊樂一直以強音節奏鋪墊其中, 音樂表現力十分豐富, 最后在合奏強音中結束全曲, 似乎有一種戰勝惡勢力的感覺。

雖然這部影片選擇了有標題的《小刀會序曲》作為主題音樂, 但是此曲除了出現在影片片頭外, 并未貫穿于影片之中, 因此被稱為主題音樂也略顯牽強, 這也是那個時期的武俠電影不重視主題音樂的一個表現。

2、配樂“中西合璧”

《龍門客?!肥橇甏儆械囊徊堪盐餮蠊芟覙泛椭袊駱方Y合的比較好的一部電影, 影片的主要配樂都由民族樂器演奏完成, 但由于民樂的震撼力有限, 因此需要烘托氣氛的時候則由管弦樂完成, 增加了影片的聽覺震撼力。該片的配樂大部分由周藍萍擔任, 但胡金銓嫌配樂太強, 蓋過了武打的刀劍效果聲, 所以有些武打場面由吳大江重新配過, 為了影片的效果, 吳大江用了京劇點子配武打、追逐。由于當時電子錄音儀器還未普及, 吳費了不少神, 用鑼鼓、梆板配合著人物的眼神、手勢、跑跳, 對著銀幕一段一段的配進去, 這樣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聲畫“的完全統一, 而對于鑼鼓和梆板的運用也體現出京劇”武場“對當時武俠電影配樂的影響。

三、徐克“龍門”電影對《龍門客?!放錁返膫鞒?/p>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興盛了一種新武俠電影, 其最明顯的特點是對中國傳統武俠電影的改編, 片名大多都是在過去的武俠電影名前加一個“新”字, 意在傳承金典武俠電影的同時加入現代電影的元素, 形成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一次“新瓶裝舊酒”的運動, 《新龍門客?!肪褪瞧渲械囊徊?。徐克的這兩部“龍門”電影不僅在劇情方面對《龍門客?!酚兴鶄鞒? 在配樂方面也是一樣。

1、片頭音樂的傳承

《新龍門客?!泛汀洱堥T飛甲》的片頭音樂也都延用了《小刀會序曲》, 雖然有不少電影中都出現過這支樂曲, 如《大話西游》、《功夫》等, 但是將其用為片頭音樂的也只有這兩部“龍門”電影了。

這兩部“龍門”電影雖然在片頭和片尾都使用了這支樂曲, 但是處理的也有所不同?!缎慢堥T客?!酚申愳沉遗錁? 對于《小刀會序曲》有所簡化, 但是并沒有配器的改變, 而胡偉立在《龍門飛甲》的片頭中除了省掉了樂曲的第三部分外, 還加入了更多管弦樂鋪墊, 織體更加豐富, 聽覺效果也更加震撼, 加之影片3D畫面的處理, 氣勢更勝原曲。

2、配器的傳承

除了延用《龍門客?!返钠^音樂, 兩部“龍門系列”還傳承了它的民樂為主, 管弦烘托的配器風格, 這一點也符合傳統武俠電影的音樂特點?!缎慢堥T客?!烽_頭就以嗩吶主奏簡短旋律, 然后加入其它民樂合奏, 銅管鋪墊其中塑造出了東廠囂張跋扈的形象, 這支片頭配樂作為東廠主題音樂多次出現在影片中。而在《龍門飛甲》中也用嗩吶代表重要人物出場的音樂。除了這種代表人物的主題音樂采用民樂外, 這兩部電影也都有各自的民樂曲調貫穿, 而管弦樂多伴隨民樂一起出現, 起到增加氣勢的作用。

四、配樂創新之處

這兩部“龍門”電影雖然都有對《龍門客?!放錁返膫鞒? 還有各自的創新之處, 體現出不同時代的武俠電影配樂特點。

1、客觀性音樂成為亮點

除了之前提到的片頭音樂和配器傳承了《龍門客?!返闹饕魳诽攸c外, 兩部電影在使用客觀性音樂方面都有各自的創新, 體現了極強的地域性特點?!缎慢堥T客?!分杏袃墒撞迩? 都是西北民歌風格, 因為故事本身就發生在西北大漠, 所以影片在第一次出現龍門客棧的時候就用了《想哥哥》這首當地民歌來展現大漠風情, 同時也從側面把客棧老板娘的放蕩風騷刻畫了出來。第二首民歌也是由這個風情的老板娘裸身在屋頂上唱的, 除了更加深化老板娘的性格特征外, 還為影片增加了一種別樣的風情。相比較而言《龍門飛甲》中的客觀性音樂則使用的比較簡單, 是由住客棧的韃靼人用韃靼語演唱的, 主要是為劇情設計的, 歌曲掩飾了韃靼人另有所圖的目的性。

2、民樂的創新點

兩部電影配器方面都使用了民樂作為主奏樂器, 但是《新龍門客?!分忻駱烦霈F的頻率更多, 以竹笛為主, 除了用來轉場和預示危機外, 還代表男女主角的感情, 旋律柔和抒情, 把二人亂世中的情感襯托的清新純凈, 給影片帶來了一抹溫情。而在女主角對男主角的感情產生懷疑時, 音樂轉而用二胡來表現女主角內心的糾結, 這些細節化的處理都是《龍門客?!分兴鶝]有的。而《龍門飛甲》中民樂則和管弦樂則平分秋色, 這也是由配樂的時代性特點而決定的, 但是也同樣采用琵琶來完成轉場和代表危機四伏, 竹笛也仍然用來抒情, 只是又加入了弦樂輔助, 使情感更加復雜揪心。

五、結語

《龍門客?!肥巧鲜兰o六七十年代港臺武俠電影的代表作, 其音樂是中國武俠電影配樂的奠基之作;《新龍門客?!繁蛔u為香港新派武俠的起點, 堪稱武俠電影的一座豐碑, 配樂也是武俠電影音樂中的經典;《龍門飛甲》則是第一部3D武俠電影, 也是近年來少有的真正的武俠佳作, 其中的音樂更是獨具創新, 表現出當代武俠電影音樂的風格特點。三部影片在音樂方面不僅有各自的獨特之處, 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特點, 傳承了武俠電影的配樂風格, 對以后的武俠電影配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摘要:“龍門”系列電影是中國武俠電影中巨大影響力的系列, 其中配樂代表了中國武俠電影音樂的演變與發展, 三部電影的配樂者雖然不同, 但配樂的中國民族風格還是很突出的, 對以后的武俠電影音樂也有指導性的作用。

關鍵詞:“龍門”系列,武俠音樂,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駿著《旁落的江湖——中國武俠電影的歷史與審美》中國友誼出版社2008年.

[2] 賈磊磊著《中國武俠電影史》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3篇

摘 要:民族文化認同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粘合劑”,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加強對民族文化認同的內涵及其軟實力價值的研究,正確認識新形勢下我國民族文化認同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增進民族文化認同的有效路徑,這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硬要求。

關鍵詞:中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認同;認同危機;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

民族文化顯示出一個民族走過的道路,映照出一個民族生活的全貌,是推動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強大力量。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現代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足于世界,必有其足以立國興邦的根基和精神的凝聚力、感召力,這就是民族文化認同。在當今越來越注重軟實力較量的國際角逐中,民族文化認同的價值愈益凸顯,它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民族文化認同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綜合國力發展的“瓶頸”。因此,把握民族文化認同的內涵,分析民族文化認同的軟實力價值,解決民族文化認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對于進一步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民族文化認同:一種無形的“軟”力量

全球化的發展及互聯網的普及,在將整個世界日益融為一體的同時也編織著一張多樣、多元、多變的文化網。在這張復雜的文化網中,挺直中華民族文化的脊梁、呵護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主權、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尤顯重要。歷史曾多次證明,真正能夠把人們維系在一起的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即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和準則。民族文化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它能形成一種長遠而廣泛的群體意識和社會文化環境。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即是對這種群體意識、社會文化環境的認同。正是在這種共同文化背景中養成的民族文化認同,使人們能夠獲得對社會、國家、民族的強烈歸屬感。因而,民族文化認同是凝聚民心的一種無形的“軟”力量。

1.民族文化認同的內涵。據考證,“認同”首先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最早見于弗洛伊德的防御機制理論,意指個人與他人、群體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趨同過程。同時,“認同”也是一個哲學認識論范疇,是對自我身份與自我根源的追問。查爾斯·泰勒在《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中曾經提到:認同,“這問題經常同時被人們用這樣的句子表達:我是誰?知道我是誰就是了解我立于何處,我的認同是由承諾和自我確認所規定的,這些承諾和自我確認提供了一種框架和視界,在這種框架和視界之中,我能夠在各種情境中嘗試決定什么是善的,或有價值的,或應當做的,或者我支持的或反對的。換言之,它是這樣一種視界,在其中,我能采取一種立場?!盵1]16從他的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體悟到“認同”所具有的鮮明的價值立場,而這種立場是在自己所處環境及與外界交往中形成的。由此,“認同”的涵義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第一,“認同”是一種辨識的過程,需要以他者為參照物,是通過與他者的比較來確認自我與他者的異同,進而達到自我社會位置與身份的認識;第二,“認同”是一個社會互動的過程,不會自發地生成,它是主體在復雜社會中通過長期的交往與實踐而逐漸意識到的自身身份歸屬;第三,“認同”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賦予人們多重角色的同時,也促使人們的認同度、歸屬感日益呈現出多重性、流動性與多變性。

對于民族概念,斯大林在《民族問題與列寧主義》一文中曾經指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四個基本特征的穩定的共同體?!盵2]294費孝通先生亦曾就我國的民族概況提出:民族應包括三個層次的涵義,“第一層是中華民族的統一體;第二層是組成中華民族統一體的各個民族,即現在組成中華民族的56個民族;第三層是組成中華民族統一體的各個民族內部還有各具自身特色的部分,現在稱作各種‘人’?!盵3]上述民族定義和民族分層問題,映射出了民族文化認同所包括的三個不同層次,即對于民族統一體的文化認同、對自身所屬民族文化的認同(族群認同)、對自己所在小圈子的文化認同。

應該說,每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都積淀了本民族的文化精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認同。本文所探討的民族文化認同則是作為中華民族統一體的文化認同。就目前而言,中華民族文化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一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資源,其中又以儒家文化為主要內容;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因此,我們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就是指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指導、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以獨具特色的民族精神為依托的民族自我肯定、自我同一、自我激勵和自我凝聚。

2.民族文化認同的軟實力價值。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就曾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又強調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到黨的十八大,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充分體現出了我們黨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高度重視。

而最早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學者乃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將“軟實力”定義為美國擁有的除軍事勢力和經濟實力之外影響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的能力,后來他又將“軟實力”進一步發展為一種與硬實力相對應而存在的國家力量,這種軟力量以美國文化、政治理念為資源,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政治目的的能力。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軟實力”的強大固然離不開硬實力基礎,但最為突出地體現于一個國家自身的文化魅力中。

正是在這種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許多學者對文化軟實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文化軟實力概念做出了不盡一致的解釋。有學者指出:“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創新力、傳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制度和政策的力量?!盵4]1“文化軟實力是相對于硬實力來說的,是指該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文化因素對內發揮的凝聚力、動員力、精神動力和對外產生的滲透力、吸引力和說服力?!盵5]“文化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借助文化媒介同化與引領其受眾的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以實現共同目標(利益)的能力?!盵6]但不論何種觀點,均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要形成強大的軟實力,都無法回避以下三點:第一,這種民族文化本身是先進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第二,這種民族文化能夠獲得受眾認同并在受眾中流行;第三,這種民族文化能夠內化于民心、外化于民行。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民族文化認同。因此,民族文化認同無疑是文化軟實力的支撐,它從多方面發揮著強大的軟實力價值。

首先,民族文化認同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保護傘”。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與《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兩書中,分別從“認同與文明”走向“認同與安全”,把眼光從“冷戰”后多元文化發展態勢轉向了美國自身的“認同危機”。他曾明確指出,“美國應該發揚盎格魯——新教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這是美國的根本‘特性’,否則美國就有分化和衰落的危險?!盵7]43這種觀點說明,美國若失去了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認同,那么美國也不再是一個完整的美國??梢?,民族文化認同的缺乏往往是造成安全威脅的開始,諸多安全問題的突顯或多或少與民族文化認同的缺失有關。歷史上,由于民族文化認同的缺位而造成國家分裂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聯的解體即是最好的證明。俄羅斯曾經擁有優秀的文化傳統,但在激烈的世界文化競爭中沒能在繼承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民族文化,致使民族文化認同弱化,最終導致政治危機的發生。

其次,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是凝聚我國各族人民力量的“粘合劑”。民族文化認同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性、穩定性、深層次性的要素。中華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區文化在長期交流互動中產生的、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文化整體,它凝結著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代表著各民族的利益訴求。在我國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織與碰撞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認同的形成無疑是一種強大的精神紐帶和凝聚力量,它可以把全體社會成員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給予人們共同的歸屬感,培育人們共同的美德,進而指導其日常行為和政治生活,使這個共同體能夠世代延續下去。古往今來,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奮斗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優秀民族文化傳統:“胸懷天下,追求一統”的愛國情懷、“天地之間,莫貴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扶正揚善,恪守信義”的社會美德、“剛健有為,奮發進取”的自強精神,……所有這些帶有民族共性的優秀文化傳統,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使整個中華民族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內聚力量,從而使我國不斷地突破“重圍”,奮發進取,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二、文化認同危機:當前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的凸顯

毋庸置疑,在當今激烈的國際角逐中,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了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亨廷頓曾經預言:“新世界的沖突根源,將不再側重于意識形態或經濟,文化將是截然分割人類和引起沖突的主要根源。在世界事務中,民族國家仍會舉足輕重,但全球政治的主要沖突將發生在不同文化的族群之間。文明的沖突將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間的斷層將成為未來的戰線?!盵8]這種文明沖突論固然帶有強烈的文化霸權主義、文化帝國主義色彩,但也敲響了我國現存民族文化認同問題的警鐘。

1.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凸顯的主要表現。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出現的問題,是伴隨著世界文化的激蕩與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逐漸顯露的,它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分散著民族凝聚力,削弱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由于中華民族文化主要由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老傳統文化及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構成,所以,當前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的凸顯,主要體現于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危機和對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當代中國主流文化的認同危機兩個方面。

傳統文化認同危機的實質是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懷疑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時期過度批判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遺留問題。隨著時代急劇變遷和社會轉型期的到來,我國社會出現了一些人傳統美德意識淡化、精神世界空虛的現象,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珍視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然而,特定的文化有特定的語境。在當下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不斷有人質問: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是否適用于現代人的生活?倘若適用,傳統文化怎樣與現代文化結合?諸如此類質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所處的尷尬境遇。而如今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涌現,更讓我國人民徘徊在一種西化和回歸傳統的兩難選擇之中,以傳統文化為動力來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當然也就顯得勢單力薄了。

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危機的實質是不少人對我們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懷疑,是當前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凸顯的另一表現形式。民族文化認同是民族、國家的一種文化心態,“是迪爾凱姆稱之為‘集體良知’的東西,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切纬蓢?,建立國家和現代化、民主政治過程的政治資源?!盵9]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局面的出現,我國原有崇尚集體主義的文化發展模式正在失去其社會影響力,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當代中國主流文化的滲透力日漸減弱。同時,黨內腐敗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等得不到妥善解決,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對我們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念的認同。此外,有人認為:我們對西方文化批判的多,吸收的少;作性質判斷的多,作價值判斷的少;貼意識形態標簽的多,進行借鑒創新的少。這就使得人們在面對西方文化產品所呈現出的強大影響力時,對我們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實的統一性多了一份疑慮,弱化了人們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

2.我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凸顯的成因。在傳統中國社會,由于自然交通的阻隔及信息流通的受限,人們被束縛在相對狹小的圈子里,各司其職,各安其事,從而導致人們對于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長期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狀態。即使在與其他族群進行文化交流時,人們也總是以泱泱天朝大國的臣民自居,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始終抱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對其他文化樣態抱有的只是一種好奇或學習的心理。因此,中國古代社會總體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認同問題。這一問題的出現,是近代中國歷史演進的產物。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國的國門,隨之而來的西方文化開始侵蝕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與西方列強的博弈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日漸隕落,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危機也就開始逐漸突顯出來。

而今,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的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不同利益主體追尋不同的價值訴求,這一方面催生了與之相應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的功利性、實效性的價值追求也呈現出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復雜背景下,我國不同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紛紛出現,人們更多地從各自利益出發來決定自己的價值選擇和評判標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們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與此同時,現代化、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雖然促進了各民族國家的物質、文化交流,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卻運用其經濟上的優勢推行其自身文化價值觀念,從而導致世界各種文化樣態、各種文明形式出現了一種交流、融合與沖突并存的態勢。在這種文化交融、沖突與碰撞中,人們也在將自己的民族文化與他者文化進行比較,并不斷地反思自己該認同什么樣的文化。此外,我們無法忽視的一個歷史事實是,凡是在物質方面處于劣勢的文明,在面對現代化、全球化的挑戰時都會遇到一種思想危機,即“一方面,自己有著偉大的精神傳統,因此相信自己有優秀的精神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物質方面的明顯失敗,于是只好相信原來的精神傳統是錯誤的,結果,對自己的信心就只剩下對能力的抽象信心”。[9]在現代社會,西方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巨大成就及精神文明方面的強大滲透力,很容易讓人艷羨西方的成功而貶低自身的文化價值,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民族文化認同方面處在一種拉鋸狀態甚至直接接受西方文化,這自然也就影響了人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

三、 增進民族文化認同: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之道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認為: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一個民族的文化才是它內在的生命和各種行動的源泉,因為在文化中反映了人們的思想熱情和理想。因此,為了延續中華民族的這種強大生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當前我國存在的文化認同危機問題,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化解危機,以增進全體國民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1.調整文化心態,樹立民族文化自信?,F代性的發展使文化出現多樣性展示、流變性呈現和斷裂性改變,各民族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鋒中都經受著各種歷練,使彼此的文化心態呈現出一種復雜多變的態勢。要使文化有一個健康的發展態勢,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心態。所謂良好的文化心態,應是以自尊、自覺、自信的態度對待本民族文化,以理性平和、包容差異的態度對待他者文化,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強權政治”,以不卑不亢的胸懷、不屈不撓的志趣、不偏不倚的氣度走出一條理性溝通、利己利人的文化發展道路。固然,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進程中,文化交流已呈不可阻擋之勢,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在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面前,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覺與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針對性。面對西方文化,我們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必有自卑心理,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全盤接受。我們唯有客觀公正、理性睿智地看待西方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我們的民族文化才能在自身發展中不斷汲取營養,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也唯其如此,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得以真正樹立,全體國民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才能進一步得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才能充分得以彰顯。

2.發揚文化傳統,盤活民族文化資源。民族文化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曾編織著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背景,塑造了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風格的思想價值觀念,是人們必須面對的思想文化遺產。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盵11]585這使我們認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深深地打上了歷史文化的烙??;只有正確對待民族文化遺產,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倘若忽視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經驗,全盤否定民族文化,犯民族虛無主義錯誤,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難以在現代化浪潮中激流勇進。當然,發揚民族文化傳統的目的并不僅僅局限于文化傳統的延續,而是要通過文化傳統的弘揚,去培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潮流的文化本位和民族精神,去煥發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意志力和生命力,讓全體人民在深刻感受傳統文化力量的同時也能認知、認識、認同具有現代氣息的民族文化。因此,惟有通過充分挖掘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飽蘊思想精髓和價值追求的豐富的軟實力資源,才能使我國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走得更遠。

3.加強文化交往,促進文化整合創新。文化軟實力的展示離不開文化交流。一個國家要擴大其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就必須與其他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挖掘本民族文化的亮點、整合本民族文化的資源、實現本民族文化的創新。目前,我國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上的國際影響力很不相稱,文化產品輸入國角色與物質產品輸出國地位很不匹配,要實現民族文化認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非常艱巨。實踐證明,一個國家越能輸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表明其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輻射力越廣,其文化軟實力越強,其民族文化的認同率越高。要實現民族文化認同,僅依靠民族文化自身的魅力還不足以同化人心,更需要現代化的傳播方式與手段。有學者坦言,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美國好萊塢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在面對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當下,我們要注意搞好文化發展理念創新、文化建設機制創新、文化傳播手段創新,讓更多含有中國元素的文化樣態走向世界,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和親和力,更好地促進世界人民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加]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M].韓

震,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01.

[2]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費孝通.邊區民族社會經濟發展思考[J].北京大學學

報,1993,(1).

[4]李希光.軟實力與中國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肖永明,張天杰.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6]寧德業,尚久.當前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

應對[J].江西社會科學,2010,(4).

[7][美]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M].

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8]徐國琦.塞繆爾·亨廷頓及其“文明沖突”論[J].美國研

究,1994,(1).

[9]張汝倫.經濟全球化和文化認同[J].哲學研究,2001,

(2).

[10]趙汀陽.認同與文化自身認同[J].哲學研,2003 ,(7).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責任編輯:黎 峰]

基金項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研究”(12YJA710050);湖南省2012年社科基金基地委托項目“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歷史與現實發展研究”(12JD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寧德業(1968-),男,湖南新邵人,博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周磊(1990-),女,湖南寧鄉人,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張珊(1989-),女,湖南邵東人,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4篇

一、中國電影市場的概述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起源于上世紀初, 一部中國人自己制作的電影《定軍山》, 掀起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序幕。在我國電影發展的歷程中, 一部電影從提出構想到上映需要經歷電影拍攝、后期制作, 影片發布、宣傳與市場推廣, 影片區域、發行、宣傳與市場推廣, 影片陣地宣傳、市場推廣放映;即從電影制作到全國影片發行, 再到院線發行和影院放映。進入二十一世紀后, 我國的電影市場就開始日漸龐大。中國電影市場從10年前的小餅干變成了如今的大蛋糕, 在票房連續以每年30%的增長量后, 國產電影的年產量已經達到700部左右, 每年的票房超過200億, 其影院觀眾人次高達6億, 各項電影指標都位列全球前三名。其中在電影市場中, 電影銀幕數量激增, 已經累計達到2.3萬塊。在電影市場日漸繁榮的過程中, 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長, 其中2015年全國院線上映影片358部, 其中國產電影278部, 進口電影80部[1], 在這樣令人喜悅的上映電影數量背后, 其影片質量又令人擔憂, 一些電影制作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 忽略了影片自身質量, 利用低成本、高噓頭, 通過營銷手段沖擊著中國電影市場, 使得電影市場一度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現狀, 阻礙了我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建設與創作問題

1、重數量輕質量

在我國電影市場發展的過程中, 其故事片總量遞增, 已經高達700余部, 但是在文藝創作方面, 經常出現雷同, 缺乏電影創新意識。表現為對嚴肅藝術缺乏敬畏之心, 很多滑稽荒誕的東西被接受, 很多嚴肅藝術反復遭到新生代的解構。還有一些故事片出現胡編亂造, 不遵循客觀事物的現象, 比如一些歷史題材的影片中, 賦予嚴肅的歷史人物以神話色彩;一些嚴肅題材故事片中缺乏高雅品位。

2、在創作方面娛樂粗鄙化現象嚴重

電影屬于文化產業中的一項, 我文藝性和娛樂性是電影的兩大特點, 但是電影的娛樂性不能過于低俗, 使電影趨向商業化、功利化。如果在電影市場, 電影人過多的追求商業化就會使得電影文化越來越粗糙, 缺乏一定的文雅性。在電影行業中, 文化應當是用于凈化人的心靈, 不是過度的宣泄。例如在國外的電影中, 一些影片中也有一些反面的角色, 但是這些角色最終都受到懲罰, 而國內電影市場雖然票房一路走高, 但是在內容上確實越來越娛樂性、低俗化、過度的追求經濟利益, 而忽略了社會效益[2]。比如類似于《夜店北京》、《女生宿舍》等國產電影, 其內容對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低俗不是通俗, 欲望不代表希望, 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因此, 我國電影市場應該注重于電影創作的發展, 在電影的核心價值中, 傳遞真善美, 傳遞主流價值觀念。

三、中國電影市場建設與創作發展的建議

1、進行電影市場終端下沉

在我國電影發展的歷程中, 一直都是以城市為中心進行市場的規劃與建設。在城市市場日漸飽和的進程中, 我國電影市場的方向要能夠該向農村電影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發展。我國電影市場目前尚不完善, 一些電影公司致力于拍攝大片, 過度追求商業化利益。其實在中國的電影市場要壯大, 不僅需要依賴于大片的數量, 還要號召一些具有藝術性的中低成本影片, 小成本電影更加的注重于影片的內容, 具有較強的估值性, 能夠抓住觀眾的心理。如果電影發行單位能夠依據電影的內容和定位做好宣傳, 不僅可以擴大市場發展空間, 還能體現市場良好的兼容性。在中古電影市場發展的過程中, 應該積極的鼓勵和支持小成本電影的發展, 當前在農村以及二線城市, 對于電影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 小成本電影應該積極的進行市場的擴展, 注重電影的藝術和市場兩方面的責任, 為我國電影市場多元化發展做出貢獻。

2、電影創作應當回歸藝術

在電影市場在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同時, 觀眾的需求也從最開始的“吃飽”轉向“吃好”, 從“吃好”轉向“好吃”[3], 在觀眾內心對于電影的需求已經不再是感官上的刺激, 內心更渴望看到一些“走心”、“養腦”的電影作品。比如像《湄公河行動》、《摔跤吧!爸爸》、《大圣歸來》等優秀影片, 這需要電影人正視電影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進行電影“文化課”的補充。當前我國電影以巨無霸的方式膨脹, 需要的是一些有質感、有體認的電影。電影人需要充分的發掘中國傳統文化, 在制作電影時候, 要回歸藝術本身, 注重于內容和形式的創作, 提高創作精品的意識, 體現自身的文化特色。

四、結束語

在電影市場以票房為主導的現狀下, 很多投資企業都將成本投入到了電影市場, 由于電影市場的高風險性, 使得很多投資企業最終面臨血本無歸的結局。在這樣的一個現狀背后, 我們應該思考中國電影市場究竟怎么了?對于電影的創作以及市場的建設, 應該向什么方向發展, 是需要電影業績人士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中國電影市場的建設與創作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摘要:我國的電影市場在2015年獲得了大豐收, 不僅進口電影票房在不斷的增長, 其國內自主電影票房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例如《煎餅俠》、《港囧》等國產電影代表作, 都取得了超10憶的票房。在電影行業繁榮的背后離不開電影創作者的嘔心瀝血和觀眾的大力支持。但是, 目前我國電影市場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本文就通過對于中國電影市場建設與創作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 為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國電影,市場建設,創作發展

參考文獻

[1] 饒曙光, 李國聰.多元化創作格局與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論國產電影多元化格局的動因與意義[J].當代電影, 2014 (12) :4-10.

[2] 楊聃.中國當代電影創作之市場思考[J].電影文學, 2012, No.569 (20) :17-18.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5篇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在2-6歲階段的特征之一是主客體不分,象征功能開始出現,也正是因此出現了兒童將掃把當馬騎等象征性游戲。兒童的主客體互滲狀態決定了他是個泛靈論者。[1]皮亞杰發現,起初兒童將生命與各種活動等同。只有8歲左右以后,兒童轉而將生命限制在自己會動的物體上,以后逐步理解為植物和動物。這樣,兒童逐漸放棄了泛靈論而慢慢獲得了類似于成人的區別特征。[2]那么在孩子獲得這種生命的區別特征之前,利用他們的有靈性進行教育就是這種教育實施的最佳時機。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最佳時機當中,“有靈”教育的效果才會得到最大的體現。首先,“有靈”教育有利于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第二,“有靈”教育有利于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對于無生命事物的特殊情感有利于兒童移情以及同情心的產生,使得兒童能夠更善于分別善惡、美丑,促使在早期就形成良好的品德。第三,“有靈”教育有利于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兒童的有靈性使得兒童更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真、善、美的眼睛。最后,“有靈”教育有利于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兒童在與無生命的事物交往的過程當中逐步具備了良好的品德, 美好的心靈,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換位思考的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兒童以后與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上的人們的交往。

2家長對于 “有靈”教育的誤解及其危害

2.1“有 靈 ”教育不等同于哄騙

有的家長將孩子僅僅看作不成熟的個體,這就過分夸大了他們的不成熟性而忽略了他們的已有能力和潛能。而且他們的有靈性也決定了他們會相信事物靈性的一面,而家長反而利用了這點去哄騙他們。例如,孩子睡覺前想吃糖,家長說晚上吃糖會變小毛驢啊之類的,結果孩子就不敢再要了。這種看似小事的哄騙久了就會成為家長的一種習慣。這種狀況持續的久了就會使孩子喪失對父母、身邊成人甚至整個外圍世界的信心,不敢輕易相信別人, 將自己保護在一個不易受害的小圈子里,嚴重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以及良好道德品質的建立。

2.2“有 靈 ”教育不等同于恐嚇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經常會碰到家長約束孩子不去做他們不能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采取恐嚇的方式來使孩子遠離這件事情。例如,家長在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會說:“陌生人都是大妖怪變的,會把你騙走吃了的。”這樣說是達到了不讓孩子接觸壞人的目的,但是同時也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陌生人都是壞的、會吃人的,不敢去跟陌生人接觸。這就嚴重影響了孩子習得與家庭以外的人交往的方式,以及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無論是哄騙還是恐嚇, 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都是一種摧殘,并且不僅會影響孩子正確認識的建立以及成長經驗的積累,也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并且這反而縱容了一部分勇于冒險的孩子鋌而走險去嘗試家長禁止做的事情,因為他們想自己驗證下結果是不是真的像家長說的那樣嚇人。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少用哄騙和恐嚇。

3如何恰當運用 “有靈”性對孩子進行教育

3.1 恰當運用善意的謊言

阿奎那認為謊言如果是為了某種使用目的,給予幫助或使人免受傷害,這就是使用性謊話。[3]我們平常在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不就是第三種使用性謊言嗎? 這樣的謊言既沒有傷害到孩子,反而給了他一種詮釋不快與困難的更好的方式,使他們可以更愉快活潑地成長。

而兒童的有靈性恰好給家長善意謊言的實施提供了條件,但是也正是因為兒童在處于有靈性的階段更容易相信家長的謊言,所以家長更應該慎用謊言進行教育。例如當孩子不理解為什么不能摘漂亮的小花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你摘了它就傷害到了它的生命,并且它會很疼會哭得很傷心的。”孩子聽了這些話肯定就不會再吵著要摘花了,他們已經看到了小花的難過,聽到了小花的哭泣。由此可以看出,謊言不僅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也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的積極影響,只要家長知道了如何恰當的運用。

善意的謊言具有很大的力量, 可以將孩子本來很痛苦不愿接受的事實轉變為他們樂于接受的、美麗的事實。如果真的有一天孩子發現現實不像家長描繪的那樣每種事物都有生命, 自己真正體會到了現實生活當中的殘酷時,他不僅不會怪父母,反而會因為父母在幼時為他們建立了那樣一個純凈的環境而感激萬分的。

3.2 留給孩子足夠的想象空間

心理學認為兒童既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又生活在自己的超現實世界中?,F實世界不依他的存在而存在,而超現實的世界卻存在于兒童的心靈里。[4]在超現實的世界中,小花小草小動物等一切事物都擁有生命,都有感覺,都會快樂和難過。而這個想象的世界雖然虛幻卻可以為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

可是有時這種美的享受總是偶爾會被家長打斷, 將它們拉回現實世界當中去。并且有的家長可能會否定孩子在那個想象世界中相信的一切。這最終會摧毀孩子的美麗世界,對它們的幼小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留給孩子足夠的想象空間, 有些殘酷的現實應該到他們有足夠的理解力和承受力的時候再以現實的方式告訴他們, 那個時候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他們會用一種更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現實。

3.3 注意與正面教育相結合

有靈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不采用直接灌輸的教育方式,而采用間接、迂回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讓處于年幼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及指導。但是這并不代表運用有靈性進行教育的時候完全不用注意正面教育,相反要更注意運用正面教育。例如在教育孩子要愛惜花草的時候除了說小花會怕疼之外, 還可以對孩子加以正面引導和說理,例如:不應該隨處摘花、踩草,要愛惜幼小的生命等等。這樣借助于有靈教育的正面教育會更易于孩子理解、遵循,而建立在正面教育基礎上的有靈教育也會更充實、更富有現實意義。

摘要:兒童的有靈性決定了在教育中可以運用這一特性對其實施相應的教育,如運用恰當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對于有靈教育存在一定的誤解,只有在糾正這些誤解的基礎上,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兒童的有靈性,并使“有靈”教育對兒童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正面作用。

兒童電影的發展范文第6篇

1 2歲至3歲兒童語言中表修飾的句法成分發展迅速

2 歲以前兒童的語言還局限在單詞句和電報句的階段。

單詞句指兒童用一個單詞來表達一個比該詞意義更為豐富的意思。單詞句的表達和理解必須和當時的情境緊密結合, 比如:當兒童說出“媽媽。”可以理解為“這是媽媽”、“我要媽媽”、“媽媽快過來”或“媽媽在干什么”等。在單詞句時期, 兒童實際上并沒有關于句子結構和語義范疇方面的知識, 只不過是用單詞對整個情境做籠統的表述。

電報句是約從1歲半到2歲開始的由雙詞或三詞組合在一起的語句。這種句子在表達一個意思時雖比單詞句明確, 但其表現形式是斷續的、簡略的, 結構也是不完整的, 像成人的電報。它是把兩三個詞組合起來粗略表達語義關系。如:“媽媽抱”、“娃娃排排 (坐) ”等。這時的兒童主要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 而具有語法功能的虛詞, 如連詞、介詞等很少使用。

從組成成分來看, 單詞句和電報句僅僅是幾個詞的組合, 主要是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 還談不上修飾性成分。有時即使是形式上似有修飾語, 如“老伯伯”、“小朋友”等, 實際上還是把整個詞組當作一個名詞來使用的。

2 歲以后的兒童語言開始快速發展, 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在運用語言方面已取得顯著進步, 已經掌握語言系統和基本語法規則, 具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一定的語言運用技能, 開始能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與人交往, 能運用語言進行一般日常語言交際。這一階段的語言不僅在句子長度上有了明顯的增加, 已經有結構完整的句子, 而且出現了多樣的修飾成分, 在形式上開始有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 進入了蓬勃的發展時期。

2 歲以后, 兒童語言中的修飾性成分開始迅速發展起來。在語言中對中心語起各種修飾、限制、補充作用的句子成分開始大量出現, 表修飾的詞也表現出多種多樣的表達功能。為了體現出2~3歲的兒童語言中的典型特點, 在記錄的語料分析中, 略去了2歲前的兒童語言中的多見現象, 如獨詞句“星星!”“吃吧。”等, 著重描寫2~3歲這一年齡段語言中修飾性成分的發展情況, 就不考慮句子的結構形式是否完整, 是單句還是復合句的問題, 僅從修飾語的角度說明本年齡段的修飾語的發展情況。語料統計分析從年齡分布來看, 有修飾語的句子在2歲、2歲半、3歲的比例分別為58.3%、64.8%、76.9%。到3歲的時候, 兒童語言中已經近80%的有修飾語的句子了。

2表修飾的句法成分的發展

根據修飾性成分和中心語的意義關系, 把句子中的修飾性成分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2.1 定語

在本次語料整理中, 共得有定語的句子1306句, 占所有語料的55.4%, 其中單詞作定語的有984句, 占全部語料的41.7%, 短語作定語的共有506句, 占全部語料的21.5%。這些句子中定語的組成成分數量從單詞到短語, 定語的組成層次從單層到多層。

2.1.1 單層定語

(1) 單詞做定語。

定語根據其與中心語的語義關系可分為描寫性定語和限制性定語。

(1) 描寫性定語。

描寫性定語的作用主要是描繪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 突出其中本來就有的某一特性, 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本次語料中描寫性定語中出現得比較多的是關“大、小、新、好、壞、紅”等形容詞, 反映出本年齡段兒童對物體特征的認識還存在著局限, 還簡單停留在顏色、大小等幾個方面。

(被試看畫冊) 這小熊, 這大熊。 (2*0)

(被試跟小朋友比鞋) 我是新鞋, 你是不漂亮的鞋, 我是漂亮的鞋。 (2*5)

(2) 限制性定語。

限制性定語的作用主要是給事物非類或劃定范圍, 使語言更加準確嚴密。限制性定語由名詞性詞語、動詞性詞語、代詞性詞語等形式組成, 在本年齡段中主要體現在表示人或事物的領有者和數量上。

(被試跟爸爸一起看電視) 爸爸你看, 這是哪吒的爸爸。 (2*0)

(放學了, 又有三個小朋友被家人接走了, 被試說) 三個妹妹都走掉了。 (3*0)

(2) 短語做定語。

短語做定語是定語復雜化的一種表現。

主謂短語 (被試跟取樣人說到自己家的事) 媽媽講的故事好聽, 爸爸講的故事不好聽。 (2*5)

動賓短語 (被試手拿瓶子模仿搽手) 搽手的藥。 (2*0)

(有小朋友哭了, 被試說) 好哭的小朋友不聽話。 (2*5)

聯合短語 (被試畫汽車) 許多許多的輪子。 (2*5)

偏正短語 (被試找不著餅干) 餅干吃完了?給這個洞里的老鼠吃完了? (3*0)

(被試跟小朋友比鞋子) 我家有好漂亮的鞋子。 (2*0)

2.1.2 多層定語

多層定語的排列次序比較復雜, 因為多層定語的次序總是按邏輯關系來排列, 所以多層定語的出現和發展反映了兒童邏輯關系的發展。多層定語在本年齡段出現得也比較多。大部分為兩層定語, 三層的也有少量出現。從組成的次序來看, 本階段兒童對多層定語的排列次序掌握得已經很好, 基本上沒有出現使用上的錯誤, 這說明2~3歲兒童對簡單的主次邏輯關系已經掌握了。例: (被試甲給被試乙石子兒) 給你一個石頭, 給你一個小石頭拿著。 (2*5)

2.2 狀語

在本次語料整理中, 共得有狀語的句子1042句, 占所有語料的44.2%, 其中單詞作狀語的有828句, 占全部語料的35.1%, 短語作狀語的共有396句, 占全部語料的16.8%。

2.2.1 單層狀語

單層狀語的意義類別也可粗分為描寫性和限制性兩類。本階段兒童語言中的狀語幾乎都為限制性狀語形式, 而且多表現在時間、否定、程度、范圍、方式上, 說明2~3歲的兒童語言還很欠缺, 還未學會對用豐富的語言來生動描述動作的情態。

單詞狀語

(被試把槍給取樣人) 這個槍你要不要?我的槍太大了。 (2*5)

(被試喊小朋友) 老師講, 不許動, 不給騎馬。 (3*0)

短語狀語

本年齡段的短語狀語大部分由介詞短語充當, 由介詞“把、跟、給、叫”等和名詞性成分組合, 表示動作關涉的對象。其次表現為偏正短語。

(被試看見有小朋友打架) 他們倆在打架, 我給他們抓起來! (2*5)

(被試撓脖子) 叫蚊子咬的。 (3*0)

2.2.2 多層狀語

多層狀語的排列次序不太固定, 次序完全取決于謂語內部的邏輯關系和表意的需要。和本階段的多層定語相比, 多層狀語在層次的數量發展上明顯快于定語。

(被試要求取樣人拿小球) 你幫我把兩個都拿著。 (2*5)

(媽媽讓被試幫忙扔垃, 被試說) 我一家伙把它甩到 (垃圾) 桶里去。 (3*0)

多層狀語最初在2歲半年齡段中出現, 說明兒童對語言中多層狀語的掌握年齡要稍遲于單層狀語, 但多層狀語在2歲半至3歲這個年齡段發展很快, 到3歲時, 多層狀語的層次已經達到四層。如“他干什么現在還不回來? (3*0) ”

2.3 補語

在本次語料整理中, 共得有補語的句子804句, 占所有語料的34%, 其中單詞作補語的有706句, 占全部語料的29.9%, 短語作補語的共有196句, 占全部語料的8.3%。在語義關系的類型中, 除了可能補語沒有出現, 其他幾種都出現了。

(1) 結果補語。

結果補語在本階段出現得比較多。常見的有“疼、飽、好、完、爛、破、碎”等, 多由形容詞充當, 也有少量的動詞, 如“死、懂、倒”等。

(被試講自己摔了一跤) 跌疼了。 (2*0)

(媽媽說, 老爺爺病死了。被試問媽媽) 病死干什么呀? (2*5)

(取樣人問被試手怎么了, 被試說) 手給小朋友抓破了。 (3*0)

(2) 程度補語。

本階段出現的程度補語數量比較少, 形式上也僅出現了“死、一點”兩種情況。

(取樣人抱著被試在下過雨的路上走, 被試見地上的樹葉說) 這樹葉臟死了。 (2*0)

(取樣人搬自己的小椅子) 這個小一點, 坐這個好。 (2*0)

(3) 狀態補語。

本階段的狀態補語的形式多為狀中結構, 由“好、最、多、老”等加形容詞構成。

(被試告訴媽媽) 我吃飯了, 長得好高好高喲! (2*5)

(被試站到小椅子上) 我站得最高。 (2*5)

(4) 趨向補語。

趨向補語在本次語料中出現得也非常多, “來、去、出去、進來、過去、過來”都出現了。

(被試指著地上的洞) 這里有一個大洞, 掉下去媽媽就拉不上來了。 (2*5)

(被試跟小朋友打球) 打過來, 打過去。 (2*5)

(被試拉被子睡覺) 從這里鉆進去睡覺。 (3*0)

3 2~3歲的兒童語言中表修飾成分發展小結

3.1 修飾性成分由無到有, 發展迅速

2歲以前兒童的語言還局限在不完整句階段。單詞句和電報句的表面結構都不完整, 僅僅是一個詞或兩三個詞的組合, 表現形式是斷續的、簡略的, 只能表達粗略的語義關系。到了2歲左右, 兒童開始能夠說出結構完整的句子, 但其中仍有大量的無修飾性成分的簡單句。

2歲以后, 兒童語言中的修飾性成分開始迅速發展起來。本次語料中有修飾性成分的句子占全部語料的90.8%, 表修飾的成分達3993個。從年齡分布來看, 有修飾性成分的句子在2歲、2歲半、3歲的比例分別為58.3%、64.8%、76.9%。到3歲的時候, 兒童語言中已經近80%的有修飾性成分的句子了。

注: (1) 括號內為此類型總句數。 (2) 表內百分比為占此一類總數的百分比, 如“17.3%”為2*0年齡段短語定語占所取語料中所有短語定語的百分比。

從修飾性成分句法成分的角度上來看, 有定語的句子有1306句, 占所有語料的55.4%, 有狀語的句子有1042句, 占所有語料的44.2%, 有補語的句子有804句, 占所有語料的34%。除了個別的語義類型 (如可能補語) , 定語、狀語、補語中的其他類別在本年齡段都已經出現了。充當這些修飾性成分的句法單位不僅有單個的詞還有短語, 甚至在定語、狀語的層次上還出現了單層和多層的區別。本次語料中就出現了多為四層的狀語形式:

他干什么現在還不回來? (3*0)

從表修飾的詞的表達功能上看, 修飾性成分幾乎也已出現了所有的類型。

3.2 修飾性成分在此年齡段的發展有由簡單到復雜的趨勢

在本次語料中, 表修飾的句法成分定語、狀語、補語的組成單位從單詞到短語, 層次由一層到多層, 體現出了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趨勢 (見表1) 。

從表1可以看出, 隨著年齡的增加, 復雜的句法成分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3.3 修飾性成分的各類型在此年齡段呈現出發展的不平衡性

雖然修飾性成分的各種類型幾乎在本年齡段的兒童語言中都已經出現, 但每種類型的發展狀況卻不相同。

所取語料中, 有定語的句子占所有語料的55.4%, 有狀語的句子占44.2%, 有補語的句子占34%。從復雜性來看, 定語中單詞作定語的占全部語料的41.7%, 短語占21.5%, 多層定語占定語句的11.9%;狀語中單詞占35.1%, 短語占16.8%, 多層狀語占狀語句的9.3%;補語中單詞占29.9%, 短語占8.3%。

結合上面表1中的數據, 可以看出:

(1) 本年齡段兒童語言中定語的使用多于狀語和補語, 補語出現得最少。定語發展迅速, 快于狀語、補語。 (2) 本年齡段兒童語言各類型中單詞充當的修飾語的數量遠多于短語充當的修飾語的數量, 單詞做修飾成分的發展快于短語。 (3) 在本年齡段的兒童語言中, 多層定語的出現早于多層狀語, 多層定語的使用也頻率也高于多層狀語。

3.4 修飾性成分的發展和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密切聯系

2~3歲的兒童思維的精密度提高了, 對外界感知的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擴大。他們已經開始認識到事物具有一些固有特征, 事物之間存在著差別, 認識到事件之間存在著某些邏輯上的聯系, 已經學會了區別和表達意義的細微差別, 反映在語言中就表現為修飾語的發展。如:用“大小、顏色、新舊”等來區分事物的外部特征, 用“程度、狀態”等來表現動態特征, 用結果補語來反映因果關系, 用表時間次序的詞來表示動作的先后??梢? 正是因為兒童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增強, 修飾語的使用范圍才可能不斷擴大。所以修飾語的發展是和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

摘要: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 有著最典型的階段過渡性。本文綜合采用了心理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 從修飾性句法成分的發展方面來進行2~3歲年齡段兒童語言的具體分析。這一階段的兒童語言中修飾性成分由無到有, 由簡單到復雜, 幾乎出現了所有的類型, 發展迅速, 反映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兒童語言,修飾,句法成分

參考文獻

[1] 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 (修訂版) [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上一篇:車間設備管理范文下一篇:合同管理工作重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