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教育范文

2023-09-21

兒童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出發,通過對APP典型案例的解析來探討移動終端中兒童教育應用如何從營造故事情境、組織認知任務、設定執行框架和引入感知操控四個主要方面入手,圍繞教育目標為兒童構建起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從而總結出移動終端作為教育媒介輔助兒童建構知識體系的全新的互動模式。

關鍵詞:移動終端;兒童教育;互動模式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The Interactive Mod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for Children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LI Hui-fang, YU Min-min, HU Min-bo(Digital Arts,Jiangna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College, Wuxi 214122, China)

Key words :Mobile terminal; Children’s education; Interactive mod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l)又稱手持移動設備,是指人們在移動的過程中所能夠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或通過網絡系統交互數據信息的計算機產品①。就目前而言,多指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并可加載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②。如今,兒童教育類軟件已在移動應用平臺中占據了很大的數量,從APP store每年20%的教育軟件增長率中,可以看出擁有其巨大的發展空間。移動終端集數字編輯、圖像處理和通信網絡傳播的綜合技術環境,為兒童教育提供了一個集視覺、聽覺、觸覺于一體的全新的互動環境。多感官的體驗方式,使兒童擺脫了傳統枯燥的教育方式,在自然愉悅的狀態下,通過參與互動游戲增長知識和強化認知經驗。移動終端教育應用軟件作為新的兒童教育介質,可以輔助兒童參與認知活動,完成知識結構的建構過程,使之能夠更好的實現智力的發展??梢?,如何基于兒童的認知特點圍繞教育目標、教育任務和教育情境構建互動認知框架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兒童的心理表征及認知特點

皮亞杰認為智力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是兒童及其周圍環境共同積極參與的產物。兒童與周圍環境進行持續、主動地相互作用,建構起他們的心理結構,而心理結構正是建構認知和智力大廈的基本材料③。不同的發展階段兒童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結構和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隨著發展的進行,心理結構之間的聯系日趨復雜,數量更多、更加系統化,已具備的心理結構也就成為了對知識加以獲取和解釋的基礎。這個發展過程即是兒童在與環境的互動訓練中,不斷增強心理結構的穩定性和提升心理結構之間的控制能力的過程。

所謂認知就是一系列的心理結構和心理過程,表現為諸如注意、模式識別、感覺記憶、認知神經變化等形式。思維則是對這些成分進行復雜的運用、操縱和組織而獲得的產物④。兒童在初級認知階段,思維和意識未能與客觀世界完全脫離,對事物的判斷和分析集中于他們對世界的知覺上,思維能力也局限于真實的或想象中的具體事物上。因此,兒童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所關注的是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以及存儲和操縱記憶信息的基礎認知技能。

二、移動終端技術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移動終端設備通過代碼程序控制多媒體感應裝置、激活內部硬件、執行預設任務,以可操控界面、動態影像、視覺造型等形態與受眾建立起連接,實現受眾與設計內容的雙向交流機制,具有多感知輸入、視覺效果豐富、體驗方式自然等操作特點。就兒童以感知為主、直覺思維和圍繞故事情境建構記憶的認知特點而言,移動終端設備具備了為兒童營造教育任務執行環境的技術條件。如手動觸摸、重力感應、聲音輸入等多感知形態的操作方式可提升兒童執行任務的興趣,動態影像和卡通造型可使反饋信息呈現更加直觀且符合兒童的審美,代碼編譯的特性也可圍繞教育任務構建起互動式的故事情境。通過對移動應用市場(APP Store)的調查發現,兒童教育類應用目標人群多定位于3-7歲的學齡前兒童,大致分為啟蒙教育、親子教育、學齡前教育、學科教育等類別。認知任務的組織也改變傳統刻板的教化模式,大都融入了多感知操控、故事情境、動畫影像、互動任務等要素?;谝苿咏K端的兒童教育應用互動認知框架的構建也必然圍繞這些要素的綜合運用而展開。

三、移動終端兒童教育應用的互動認知框架的構建

從應用軟件設計思路上看,框架設計大都遵循了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觀點,即鼓勵通過創設真實世界的學習環境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鑒于這樣的觀念,教育游戲腳本的策劃、教育游戲任務和目標的設置,以及游戲情境的創設,可以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和支持下展開⑤,圍繞故事構建認知情境,強化兒童的識別、記憶以及操控記憶的基本認知能力。

(一)營造故事情境

記憶是最重要的認知屬性之一,由于兒童時期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對記憶任務所使用信息和專業知識的儲備還相當匱乏,導致了他們不能像成人一樣表現出出色的記憶力。能夠支撐兒童完成記憶任務的方式就是根據事件連續性和故事圖式組織情境完成認知和記憶任務。也就是說,兒童借助于故事的“潛在結構”作為他們構建記憶系統的框架,以便于在未來的實踐中發展出更為復雜的故事圖示來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移動終端兒童教育應用的設計也正是基于兒童對故事情境認知的特點,將故事融入認知任務當中,設計一個與應用本身有一定關系的角色來提供幫助,并且直接采用對話的方式來進行⑥,盡量使兒童以第一人稱視角參與和控制情節。在故事中,動畫角色可提供特定的學習指導與建議,完成虛擬世界觀中精神教師與現實世界中老師的角色轉換⑦。兒童也可以在經歷事件的過程中經受訓練獲取成長經驗,知識結構及思維方式也在對情節預設的任務規劃方案及問題解決途徑的學習中而獲得提升。

APP應用《Leo’s Pad》是將故事情境融入互動式兒童認知教育的典型案例。主要角色Leo以列奧納多·達芬奇為原型,設定為以一個熱愛科學、富有求知欲、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少年,引導兒童與兩個朋友Gally和Marry共同完成科學探險的故事。少年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行為引導性,可獲得兒童心理上的認同感,探險故事則為兒童營造出知識的“認知情境”。兒童可以在與角色共同經歷冒險和參與任務實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并且培養出良好的思考習慣和辨識能力;如表1中故事腳本所示,情節中巧妙的加入了喚起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線索,以邀請、求助和角色替代的方式將兒童帶入到故事中,兒童可以親身經歷事件的發生過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幫助他們完成故事世界里的一系列如圖形識別、形狀認知 、數字識別等認知任務,并最終將這些經歷存儲為記憶和經驗。

(二)組織認知任務

由于兒童還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需要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很好地完成認知任務。故事腳本將事件中的情節按發生的先后順序組織在一起,為兒童提供了行為、事件和人物的“認知情境”。既然腳本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依照時間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和編碼的,那么對于兒童而言,理解、記憶和交流等認知活動需要按照事件的序列展開,認知任務的程序框架也需要在故事結構的基礎上組織完成。情節設定也應充分考慮互動情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聯性,依據兒童的認知習慣和學習特點增設相應的操作事件,將情境解讀與操作實踐融為一體。

在《Leo’s Pad》中,應用程序將動畫故事和教育任務融合在一起,由故事情節串聯起一系列以認知訓練為目的的互動操作,通過將視頻片段與互動程序組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系統,使兒童能夠以動畫故事為記憶線索,在動手操作中達到加強記憶和強化認知的目的。如圖1框架圖所示,一段完整的動畫故事被分為十三個相對獨立的情節片段,由七段動畫視頻和六個互動游戲程序依照事件的發展順序依次連接而成,動畫視頻播放完畢便進入任務界面,任務操作完成則進入下一段視頻的故事描述,如此延續直至整個動畫故事放映完畢。應用程序的互動游戲分別設計了圖形色彩識別、形狀拼圖、基礎繪畫、數字識別、數量認知、字母識別六項任務,在反復的交互操作中強化兒童的基礎知識學習。

(三)設定執行框架

基于故事情境的認知任務為兒童的認知活動提供了一種有序的知識組織方式,互動游戲過程中獲得的信息與操作經驗會被記錄在一個基于故事結構且高度實用的記憶網絡中,并最終成為下一個認知活動的直接經驗。然而,知識和經驗的最終獲取需要經歷一個不斷訓練的過程,才能由認知活動最初微小的事件感知轉換成為永久性的經驗。因此在行為框架的設定中需要為兒童的任務執行與操控加入復述、判斷和糾錯的環節,通過兒童的反思行為不斷刺激大腦的記憶回路,達到加深記憶、強化認知的目的。如圖2所示,情節片段十設定為穿越云層的互動游戲,執行任務的過程加入了提示、糾錯、復述、鼓勵等互動元素,幫助兒童用戶糾正錯誤,準確的完成認知任務并獲得鼓勵,充分調動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對操作經驗的記憶。

(四)引入感知操控

腳本、任務和執行框架確定后,所應考慮的就是如何將感知操控引入到任務執行的環節中去。從認知心理角度上來講,感覺系統是連接內部認知世界與外部現實世界之間的中心環節。對處于認知初級階段的兒童而言,感知是他們認識和解釋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視覺、聽覺、觸覺等現實的直接感官感受和體驗幫助兒童建立起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通過感知,兒童可以有效地注意、知覺和在環境中尋找有關的信息,這種信息的成功獲得不但推進了神經的發展、感覺記錄的發展、注意力的聚焦以及信息加工速度,也可提升他們運用了有效策略去尋找和利用環境中各種信息的能力。因此,感知操控方式的設計需將認知任務操控中所產生的心理體驗與外部世界物理屬性的變化保持一致,即兒童的操控方式及結果符合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如果兒童所接收的感覺系統的反饋內容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獲得的解釋結果之間存在差異,便會產生錯覺從而獲得錯誤或不愉快的體驗,阻礙認知活動的進行。如表2所示,《Leo’s Pad》中互動任務的操控手勢與現實情境中操作經驗保持一致,保證了兒童學習體驗的真實感。

結語

與成人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兒童的信息加工伴隨著心理結構成熟和穩固的過程。在輔助完善這個建構過程中,移動終端技術將故事情境、認知任務、動態影像和互動操作等因素整合于教育應用軟件設計中,擺脫了教化式枯燥的學習方式,使兒童獲取的知識和信息與有意義的記憶聯系起來,更有利于兒童思維的發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當前的學前兒童屬于數字原著民,其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都離不開媒體技術的支持,兒童也只有被吸引、感興趣,才會自覺學習,激發無意識的記憶,比書本更長久,同時也能培養一種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將鍛煉兒童身體協調性、團體合作性、知識學習策略性的訓練以多感官互動的體驗方式呈現于移動終端設備中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注釋:

① 關強.基于移動終端平臺的有聲讀物數字出版物之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4.

② YIN Jun,LI Hui-fang. Analysis of Narrative Strategy for Mobile Terminal Animated Image creation[C]//ZHU Fang-sheng.China Dovtoal Forum of Digital Innovation Art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Media Age An essay collection.Beijing:China Ocean Unibersity Pres,2014.

③ 加洛蒂.認知心理學[M].吳國宏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④ 羅伯特·L.索爾所,M.金伯利·麥克林,奧托·H.麥克林.認知心理學:第7版[M].邵志芳,李林,徐媛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⑤ 李曉姍,兒童移動應用軟件的用戶體驗設計[J].包裝工程,2012, 33(10):81.

⑥ 王文陽,王艷.基于移動學習環境的數學教育游戲設計與開發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3):71—75.

⑦ 王璇,移動端兒童嚴肅游戲界面設計研究[J].裝飾,2014,(3):110—111.

⑧ 楊明朗,郭峰,劉賀.兒童學習型游戲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2012,(22):45—48.

⑨ 程秀蘭,牟智佳.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47—51.

⑩ 孫梓琳,李世國.移動端兒童娛教軟件交互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6):48—54.

兒童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以湖北省農村小學為考察對象,闡述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現狀,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原因,針對主要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湖北??;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兒童不能與父母一起進城并且接受義務教育,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遞增,留守兒童事件頻發,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研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文章以湖北省為考察對象進行研究。

一、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現狀

根據湖北省教育廳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目前,湖北省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數目已經達到約130萬,占學生總人數的26.8%,這說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量和規模已經很高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各級教育部門也已納入到教育規劃的重要位置來抓,抓什么和怎么抓兩大難題擺在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面前。目前這兩大難題已經成為教育家研究的熱點與重點項目,有的取得了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實際中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卻不理想,導致理論與實踐脫軌,理論研究成果絕大多數并沒有應用到實際教育管理工作中去。為什么沒有將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反思。由于留守兒童與父母工作地點距離較遠,平時只能在語言上給予教育和管理,而很多家長根本就不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也不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導致家長一方面不知道做什么,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來教育管理留守兒童;而祖輩也不敢或不舍得嚴厲管教,導致留守兒童在課外時間處于一種無政府主義狀態??梢娢覈r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遠遠不夠,而且存在的問題較多,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當然湖北省也不例外。

二、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專業化的組織機構是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由統一專業化的組織機構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統一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保證監督工作落到實處,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全面系統地推進湖北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有63.5%的農村小學沒有設立專門負責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組織機構或部門,而且在36.5%設有專門組織機構的農村小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夠規范、有名無實、效率低下等問題。

2.專業化的心理咨詢與輔導部門嚴重缺失

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對父母的親情欲望相對較強,很可能誘發留守兒童的多種心理疾病問題,例如性格內向、冷漠孤獨、討厭學習等等,很容易導致性格缺陷,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部門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完全依靠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自發地進行心理輔導,而且很多農村小學教師根本沒有受過專業的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培訓經歷,理論知識淺薄,輔導技能低下,大多數只能依靠實踐摸索和經驗積累。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80.5%的農村小學沒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部門,即便在設立了專門的心理輔導部門的農村小學,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教師,只是有名無實,根本沒有落實到位。

3.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夠

農村留守兒童在校園內總體安全狀況較好,但是在校外由于祖輩的看護不到位和不及時,導致安全隱患較多。留守兒童由于學校與家距離較遠,在上下學的途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周末和寒暑假安全事故頻發,例如溺水、車禍、電擊等安全事故在假期經常發生。

在湖北農村,雖然安全教育工作已經納入到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并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但是對孩子在校外的安全教育監管工作開展的實際狀況不是十分理想,對孩子的監護人或看護人就孩子人身安全的教育或指導工作比較欠缺,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32.6%的農村小學根本沒有建立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管理機制,大約有57.2%的農村小學沒有對留守女兒童進行人身安全教育。

4.留守兒童檔案不完善

在教育廳指示下,湖北省開展了農村小學“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通過任課教師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家訪,比較全面地了解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的實際狀況,絕大多數農村小學已經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據省教育廳統計,截止到2014年6月約85%的留守兒童都建立了專門的成長檔案。據研究人員問卷調查顯示:只有57.6%的農村小學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而且檔案的信息比較簡單,在“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日…父母職業、工作地點、聯系方式”和“臨時監護人及其聯系方式”三個方面信息較為詳細,而在“性格、愛好、特長等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況、身體健康狀況、病史”兩方面則比例很低,說明對留守兒童性格、心理、生理、特長等方面的信息比較欠缺,而這些正是留守兒童教育的重要信息,檔案信息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這也說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為了管理而管理,并不是為了教育而管理。

三、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排擠素質教育

教育質量衡量的標準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最大區別。因此新課改把“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增加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保證學生得到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但是,在現實的教育中,應試教育仍然排擠著素質教育,成績和升學率仍然是農村小學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這兩項仍然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和教師能力的第一要務。一切考核都與二者直接掛鉤,這樣導致教師最關心學生的成績,其他都是次要的問題。這樣素質教育成了口號或空談,學校育人的本質功能被弱化;再加上留守兒童成績大多數都較差,升學無望的很容易被老師放棄。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教育弱化的環境下,其全面健康發展的前景堪憂。

兒童教育范文第3篇

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五個一“社會實踐,我主要參加了留守兒童幫扶。留守兒童人數眾多,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半數以上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種狀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心理發展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如何在留守兒童中加強和鞏固教育,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是關注的重點對象。而我在與李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感受著他們的生活與心理,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一、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被送到了當地的寄宿學校,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雖然在生活上能夠有所照顧,但是在學習上,年邁的爺爺奶奶給予不了任何輔導。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采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占到25%。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去父母的約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愛,失行為散漫。一些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情緒憂郁低落。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閉,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接受他人善意關懷等心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上產生了嚴重的缺陷。諸如他們性格孤僻,情感相對冷漠;進取心不足,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差,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等。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于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說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于錄像、游戲,具有破壞性。

三、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參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后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

侵害的對象。侵害后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

由此,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幫助他們,我覺得:

1、各級黨委、政府應進一步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工作。

2、家庭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3、學校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護。

兒童教育范文第4篇

范芳

王思凡,男,是我班的的一名學生,今年12歲;在他上了小學之后,父母便外出打工,而且地點不穩定,他一直隨70多歲高齡的爺爺奶奶生活。由于他是家里的獨子,父母又長期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特別疼愛,雖然爺爺奶奶也想教育好孩子,可是經常是溺愛占了上風,出現了管但是不嚴,教卻不到位的情況,導致了王歡喜同學不聽管教、不受束縛的性格。

因為他的個子比較高,自制能力又差,我把他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獨自一個人坐,認為這樣一來他總會規矩一點,也不容易影響到其他別的學生了。沒想到他一會兒把一只腳放在凳子上,像蹲茶館一樣;一會兒又歪著身子坐著,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完全沒有在課堂上應該有的樣子。我很多次想在課堂上發作,可是想到他還是一個不懂事、需要關愛的孩子,把怒火強壓了下來。課后,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他聽到老師要找他談話了,還是有點緊張,怯生生地看著我。我心里想:任你怎么調皮,畢竟還是怕老師的。我板著臉問他為什么上課時坐沒坐相,他悶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說了一句:“老師,我不會了。”既然認錯了,我也就原諒了他。但是長久養成的習慣怎么能一下子就改掉呢?過后他還是會犯這樣的毛病。后來和他的奶奶交流過后知道了,他在家里就有這樣的習慣。不管是看電視還是吃飯,總是愛歪著斜著地坐。我想:要改掉他的這個壞毛病,還得和他的爺爺奶奶聯合起來。于是和他奶奶商量好,要時刻提醒他改正。經過一

1

個學期的努力,現在,在課堂上的他基本上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坐了。

他的學習習慣也很差。本來他的字好好的寫是挺不錯的,秀秀氣氣的??墒撬看巫鲎鳂I總是忙忙慌慌的,想幾下子寫完了就出去玩。爺爺奶奶叫他好好地寫,他總是充耳不聞,兩個老人根本沒辦法。了解到了這個情況,我又和他進行了一次談心。我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拿了一本班上寫字寫得最好的同學的作業給他看??戳诉^后他沒作聲,我又把他自己的作業拿給他看,他比較了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接著說:“如果你是老師,你喜歡哪份作業?”他輕輕地指了一下同學的那本。我又說:“那你為什么不能寫成這樣的呢?難道你比別人差?”他默默地搖搖頭。“那是因為什么,你的書寫總是這樣的糟糕呢?”我又接著問。他又沉默了一會兒說:“我不認真!”好了應該收尾了,我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相信你能寫得比他還好,下星期我要把你的作業展示給大家看,你要加油哦!”他高興地點點頭。一

2

星期后,他的書寫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

相比較而言,我覺得最該解決的是他不聽爺爺奶奶話的問題。我了解了一下,他的爺爺有點文化,在學習上能給予他一定的幫助,奶奶呢就基本上是文盲了。雖然都是農村人,但是家境還比較可以,衣食無憂。正因為家境好,兩個老人就比較慣孩子一些,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能滿足的,盡量滿足。我就曾經在街上遇到婆孫倆在街上買溜冰鞋,雖然貴,但是孩子喜歡,老人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一雙。也許正因為這種有求必應,這種溺愛,讓王歡喜看到了老人的弱點,養成了任性的習慣?;谶@種情況,我查閱了相關資料,搜集了一些尊老愛幼的故事,還讓他回家后仔細觀察爺爺奶奶為自己,為家庭做的事情,觀察后向我匯報。在匯報的時候,他列出了爺爺奶奶洗衣做飯、做農活、賣菜、幫他熏蚊子等等事情。匯報完了,問他有何感受,他只說了一句:“他們太累了!”看來,他也有了觸動。我因勢利導給他講了我搜集來的關于尊老的故事,他后來向我保證了要聽爺爺奶奶的話了。我相信他能做到的。

兒童教育范文第5篇

留守兒童開展讀書活動 說出心中的夢

為了進一步關愛留守兒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2013年4月30日,唐南小學開展了"我的中國夢"讀書活動,并引導孩子們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愛,憧憬自己美好的未來。

“父母不在家、學校是我家”---潘區實小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報道

從今年暑假開始,潘集區實驗小學在抓好留守兒童之家基礎建設的同時,緊緊圍繞“建好、管好、用好”的創建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創建基礎,努力把實小“留守兒童之家”打造成為“留守兒童的樂園、親情教育的基地、愛心互動的平臺”,實現“孩子幸福、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目標。

進入12月份,天氣漸冷,但留守兒童之家卻溫暖如春。暢通的親情電話,為留守兒童與家長聯系、溝通提供了方便,增進了學生與家長的感情。“我愛讀書”活動的開展,為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審美情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真是暢游書海中,留守也快樂。交通安全宣傳片“流淚的花季”,更是提醒廣大留守兒童離開了父母的監督,一定要繃緊安全琴弦,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父母不在家,學校是我家”讓我們用愛奏響生命的美妙樂章,讓留守兒童在學校及社會各界的關愛中幸福茁壯地成長。

心手相連 快樂成長之心理健康教育輔導

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心理上的困惑,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唐南小學5月28日上午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心手相連 快樂成長”系列活動之心理健康教育輔講座。

兒童教育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學校、家長、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文主要根據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環境,安全、人格不健全、學習以及行為偏差等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提出了一些實施建議。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教育 一 、 農村留守兒童的由來與界定

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所以,那些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但是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而無法親自照顧,這樣的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就是農村留守兒童。 二 、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統計,截止目前中國農村現有流動人口過億,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因此,中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全國婦聯課題研究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占兒童總數20%以上,他們大部分由隔輩人監護,還有2%-3%的留守兒童獨自生活,處于無人監護的狀態。全國婦聯數據更顯示出,中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數量目前已超過4000萬。針對農村這種較為普遍的留守小孩的現象。長期從事兒童社會化研究的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宗奎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存在是人口城市化過程、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這一些留守兒童正在承受人口轉移給他們自身健康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成長環境里。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都身處經濟不發達地區,對外界的了解絕大部分也只是從課本和電視上而來,新鮮事物知道得很少,其安于現狀的心理超乎想象。他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學校教育經費緊缺、來源單一,教學設施缺乏,師資水平普遍不高,且流失嚴重。在兼顧沉重的教學任務和生活負擔的同時,教師無法全面地照顧到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雖然有些學校也實行的是寄宿制教育,但是由于經費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寄宿條件令人堪憂。由于父母的外出打工使他們失去直接的監護人,一定程度來上說也是失去了父愛母愛。父母外出,將子女的監護絕大多數托付給年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寄養在親戚家中。由于是隔代撫養,祖輩們往往只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管束與引導;另外,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一般都在50歲左右,無論從認知代溝還是心理代溝都比較明顯,老人文盲率超過80%,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學習輔導,時代的巨大差異又使之不能在日常生活接觸中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上的培養。因此,祖輩們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教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并交由她們監護時,就更顯得力不從心。他們只能是將孩子的成長教育完全托付給學校部分監護人連孩子在校讀幾年級幾班,班主任姓甚名誰都不知道,還談何與學校建立聯系,談何家庭教育?

(二)農村留守兒童所存在的問題

1、安全問題。留守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于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護責任,至于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學校的事了。因此在課余和節假日等學校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學生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往往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對象。如在重慶市奉節縣公平鎮大寨鄉,80%的學生反映曾在上學放學的路上突然遭遇山石墜落的險情。

2、人格發展不健全。由于打工家庭孩子缺少家庭的親情關懷,常年難與父母團圓(有的孩子甚至4-5年沒見過父母),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方面的問題。據訪談的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反映,一般而言,父母長期在外的兒童在心理上大致上有這樣兩個傾向:首先,一些平時就好動,調皮的學生因為父母外出,就自己“開籠放雀”,無人能管,變得大膽放肆。同時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對留守兒童,心里面都存在一點憐憫之情,對于他們的要求一般都是有求必應,這樣,最容易使兒童產生別人都是圍繞著他們轉的驕傲思想。留守兒童在家里犯了錯誤,祖輩們也不敢貿然批評他們,常常遷就他們,饒恕他們,久而久之,這部分留守兒童就變得任性和驕橫跋扈了。其次,也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尤其是父母雙方外出后產生一種失落心理,覺得沒有歸屬感,他們往往不愛說話,不愿和別人交往,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不愿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上很容易走上極端,產生性格扭曲:(1)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愿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容易掉眼淚。(2)自尊心過強、內心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偢杏X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3)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憎恨他們。

3、學習問題。留守學生在學習上往往變得消沉,課堂聽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時由于缺少家庭對他們學習的監督,留守兒童的學習往往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應付了事,有的干脆不做不交作業,導致成績直線下滑。據有關調查顯示,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都較差,倒數幾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學生。更令人擔憂的是新的“學習無用論”在他們心里滋長,他們認為以后不管學歷如何都是出去打工的,那現在學習好壞就無關緊要了。

4、行為偏差。留守兒童的日常行為一般都存在問題。一是學校的要求他們很難認真做到,比如,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等等。二是在學校里受不得一點委屈。特別是在班上和同學發生沖突時,往往喜歡去占上風,要是沒有占到上風的話,就會想方設法去報復。三是語言不文明,行為粗野,基本的日常文明禮貌規范都不遵守。有部分留守學生,由于家庭教育是一片空白,長輩們只管吃的飽,穿的暖,其他的一切都希望學校來管。不管孩子在家里多么不守規矩,多么橫行霸道,他們都能忍讓和遷就。這部分學生在學校違反學校紀律,不服管教,總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罵人,打架甚至是斗毆。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實施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大問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促進其健康成長關系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障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家庭和全社會都應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一)健全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學生中的積極作用。

1、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和聯系卡制度。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要記載好學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聯系電話、家庭成員情況和學生臨時監護人姓名及聯系方法等。第二,班主任要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比如:學習情況、行為習慣、情感、能力的發展等等。

2、建立關愛留守孩子責任幫扶、交流制度。簽訂承包責任書,組建“代理家庭”。讓孩子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3、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使學生養成好習慣,以及時解決“留守兒童”成長中出現和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其塑造健康心理,逐漸引導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明確努力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明辨是非、美丑、真偽、善惡,抵制外界不良風氣的能力 。例如,重慶市豐都縣在14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親情聊天室”。“親情聊天室”還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700多名留守兒童通過“親情聊天室”每周能與他們的父母通電話或者視頻聊天。

4、加強與留守孩子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學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長公布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詳細通訊地址;設立親情專用電話,鼓勵學生經常寫信與家長聯系,學校和班級定期向家長匯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并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了解留守學生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二)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三)各級政府和全社會都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回避的問題,必須把它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構建父母子女溝通機制,鋪架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交流的橋梁。相關單位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出務工的同時,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建議有關地方開設“留守兒童”家長熱線機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2、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不僅在學校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還可以號召一些家庭幫助學校,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家庭”,營造真切的親情的氛圍。

3、構建基層社會呵護機制,讓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落到實處。鄉鎮、村(居)委會要盡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對于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社區幫扶中心,并組織干部到留守兒童家里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小結

上一篇:實習老師實習總結范文下一篇:應聘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