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

2023-10-01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黃河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確保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合理保護、開發黃河下游林業資源是實現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林業發展規劃是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從生態、產業、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了黃河下游林業發展可實施的思路和途徑。以東營市河口區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為例,調查了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現狀,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策略,以期為構建功能完善、結構穩定、效益良好的黃河流域生態林業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林業發展規劃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2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Forestry Planning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A Case Study of Hekou District, Dongying

SONG Zhen-qi, WANG Xiu-jun, LI Qing-wei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Key words Yellow River Basin;Ecological protec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Fore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作者簡介 宋振琪(1997—),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植物應用、產業規劃。*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園林植物應用、產業規劃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0-20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出悠悠華夏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明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并指出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1]。

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于氣候變化和過度的人類活動使得黃河流域仍存在上游部分生態系統質量退化、水源涵養功能下降,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森林資源布局不夠合理,森林生態系統較為脆弱,部分河口濕地萎縮等問題[1-3]。黃河三角洲地帶處于海陸生態交錯區,獨特的黃河水沙情況和河口較弱的海洋動力,使河口長期處于淤積、延伸、擺動、改道的變化狀態,濕地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較高[4]。特殊的地理區位和生態類型使其對整個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涉及多學科理論知識和重大科技問題,需要多學科交叉研究[5],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水資源污染與修復、氣候變化、土地利用等方面[6-7],而黃河下游林業資源利用與產業發展相關研究較少。該研究采取文獻查閱、實地調查、專家走訪等方式研究了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林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機遇等,并提出了規劃策略,以期為河口區以及黃河三角洲地區林業發展規劃提供借鑒。

1 項目背景與現狀分析

東營市河口區位于黃河入??诒眰?,屬濱海鹽堿地區。因境內全部為黃河沖積平原,地下咸水水位高,土壤含鹽量大。土壤總面積136 161.69 hm2,其中鹽土占比74.87%,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域內農林業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起,河口區大規模植樹造林?,F階段通過三網綠化工程、生態林場建設、三年增綠計劃和國土綠化行動的實施,使森林資源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生態效益顯著增加,林業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1.1 濕地資源豐富,森林資源總量不足

河口區濕地面積17萬hm2左右,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節點,但濕地景觀和水體的連通性較差,濕地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區域內土壤含鹽量大,立地條件差,適生樹種少,造林綠化任務艱巨。目前森林覆蓋率為4.8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96%。根據“全國林地一張圖”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7月,河口區林業用地中尚有采伐跡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等合計158.2 hm2需開展新造林,疏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合計289.3 hm2需開展更新改培。

1.2 森林質量不高,森林資源保護壓力大

河口區森林質量不高,植苗林占比94.39%,純林面積占比過高,樹種單一。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為31.80 m3/hm2,遠低于全國水平(85.65 m3/hm2)。全市尚有1 333萬余hm2中幼齡林急需撫育改造,666萬余hm2退化林亟待修復。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整體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全區有8 400 hm2林地受蟲害影響較重,嚴重威脅生態安全。

1.3 林產品供給能力不強,林業支撐保障體系不健全

當前河口區主要林地有孤島鎮刺槐林場、沿海防護林、城北防護林、林果基地等,優質經濟林產品比例偏低,林產加工業和林業服務業所占比重低,技術裝備和產品科技含量低,林業產業總體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此外,森林經營管理水平較低,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資源管理、林業執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監測等方面高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高,林業人才隊伍薄弱。

2 規劃策略

2.1 秉持“生態優先、三生共榮”原則,提高林業生態支撐能力

嚴格遵守農林保護的基礎紅線,嚴格管控生態空間,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功能制度要求。加強以防護林為主的生態廊道建設,同時以交通廊道為骨架,重點深化公共中心綠化體系,加強城域交通線網綠化、城鄉體系及城鎮圈綠化及河流濕地綠化,加強沿海岸線的生態保護。進一步強化林地與濕地資源的保護與修復,堅持走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增長之路??茖W開展森林經營,做好林帶更新和老樹復壯,提升森林質量和功能。增強科技支撐,引種馴化耐鹽堿植物,喬灌結合多樹種混交造林,提升綠量并增強生態群落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2.2 堅持“一產為主、三產融合”原則,提升現代林業綜合效益

“兩山”理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度自覺發展的成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指明了通向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特色道路[8-9]。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重視并挖掘黃河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農田林網、林糧間作和林下經濟等,豐富林業發展模式,構建多元化的生態林業產業體系。聚焦林業科創重點領域,打造裝備領先的現代林業產業集群。同時,以區域內優良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優勢為依托發展旅游業,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內容,建設田園綜合體及森林康養基地,拓寬林業創收渠道,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綠水青山”實現“金山銀山”。

2.3 堅持守正創新,挖掘地域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各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代代人為了守護綠色家園不屈不撓地與黃河水患抗爭,進而造就了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1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通過挖掘黃河流域多樣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河口區地域文化,結合林業開發建設推進對黃河文化的宣傳與教育,不斷提升民眾對黃河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區域內的黃河文化氛圍,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共識。結合林業與文化資源,建設足量、優質的公園和綠道體系,保護主城區生態綠地資源,完善城郊自然生態系統。聚焦黃河流域文化景觀的建設,助力提升黃河流域人居景觀系統質量和內涵。

3 規劃定位

根據區位特點和發展條件,對河口區林業發展進行多目標的設計定位,規劃將河口林業打造成為生態安全的基礎,林業產業的基地,文化傳承的載體,鄉村振興的引擎,鹽堿地林業的標桿。

4 基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林業發展規劃

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是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柱。加強黃河生態保護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強化林網綠化結構,增強林業科研支撐,提高應對各類災害能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特色優勢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推進鄉村振興。還要大力保護和弘揚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制定實施具體規劃、實施方案和政策體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4.1 基于生態保護的林業空間格局規劃

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要求,對河口城區綠化景觀質量進行精準提升,優化森林生產力布局,以林業為主體,系統配置城市、森林、濕地、河流、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統籌推進城市、森林、濕地、流域、農田五大生態體系建設,著力構建“一心三網三帶多點”的林業發展布局(圖1)。

“一心”指河口城區綠色綜合體。在滿足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對城區主要道路、河流水網進行綠化提升(圖2),打造林蔭道路交叉口體系、植物景觀大道、環城生態健康綠環(圖3)等,構建城市森林骨架,完善中心城區綠網體系?!叭W”指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路沿線兩側的道路防護林網,河溝渠堤沿線兩側的水系防護林網以及農田防護林網(圖4),通過林網建設和林帶更新提高市域范圍內森林覆蓋率與連通度,提高森林及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續性和穩定性。利用農田林網的防風效應,改善小氣候,提升土壤肥力并降低土壤鹽堿度[11],提高作物產量與農田保有率?!叭龓А敝耕}堿地林業產業發展示范帶、沿海防護林帶及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示范帶,通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改良土壤,調整土壤結構,篩選馴化耐鹽堿樹種作為主要造林樹種,確定適宜的林帶走向、間距、密度等,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優良防護林帶,在現有果林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河口地區林農復合經營模式?!岸帱c”指河口梅園、耐鹽植物示范園及孤島鎮刺槐林片區文旅康養基地,規劃以豐富河口林業發展的多元性為目標,將潛藏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轉化為健康的生態空間,提高生態和文旅服務功能。通過林業結構優化和增質提效,從區域層面對城市功能和綠化空間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和格局優化,力爭將河口區打造成為鹽堿地上的高品質國家森林城區。

4.2 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林業產業模式規劃

在確保林業資源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為生態平衡與社會穩定提供重要保障[12]。

4.2.1 林園產業更新提升。

針對坨子片區、博興片區等區域苗木老化、病蟲危害嚴重等問題,對片區內林木進行適當補植與撫育,及時采取老樹復壯、殘樹替換、苗木更新、修剪整形等措施,調整林分郁閉度,促進林帶健康生長。同時對病蟲害進行實時監測,提前預防,綜合治理。對果園居、義和鎮果立方、梁家果六合街道眾城林果等果園進行管理模式、種植設施、林園功能及產業模式綜合更新,形成完善的灌溉系統,實現果園管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搭乘智能林業、物聯網技術及新興媒體,擴大營銷范圍,規劃建設集現代林業、休閑林業、林園社區于一體的林園綜合體產業化集群。不斷提升林業產業水平,擴大城鄉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依托苗木龍頭企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整合河口區現有林木及苗木資源,提高苗木市場競爭力,增加林業產出,凸顯林業經濟效益,實現“以林養林”的良性循環。

4.2.2 林下經濟復合發展。

充分利用林地空間資源,建設河口區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采用林農復合經營系統[13-15]優化林農業種植結構。采取林下種植豌豆、甜菜、菠菜等林菜模式,提高空間利用率,改善土壤環境,實現農業良性循環。通過林下養雞、養蟬等林禽模式,利用現有植物資源,生產健康安全綠色的優質林地草產品。發展大蕓、羅布麻種植等林藥模式,以及菊苣、地被菊種植等林草林花模式,提高經濟收益[16],形成層次豐富的林下經濟和景觀,提升林地質量與綜合效益。

4.2.3 林業旅游綜合推進。

提升孤島鎮老刺槐林場整體景

觀效果和生態環境,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加強撫育,完善基礎設施,倡導林下游憩與運動,打造“游槐林,品槐蜜,食槐米,賞槐景”的特色旅游景區,塑造槐林文化品牌并擴大影響力,開發“宜養、宜游、宜學”的生態康養產業園區。依托黃河左岸大堤區域現有荷塘打造無公害蓮藕培育示范區,充分與

水產養殖相結合,形成特色荷塘水產品牌。荷花種植區域地

盡其用,水面是荷花,水里養魚蝦,水下種植蓮藕,水岸還可適量養殖鵝、鴨等禽類,在發展蓮藕生產的同時,帶動水產養殖、蛋禽產業以及荷塘、濕地旅游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增加效益鏈。

4.3 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傳承模式規劃

河口區文化資源豐富,黃河入海集合的黃河文化和厚重的齊魯文化,1960年胡耀邦同志開荒造林培育的森林生態文化,勝利油田引領的石油文化,以及軍墾文化、移民文化等構成河口區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

規劃在城區范圍內結合林網建設開展文化景觀提升工程,構筑高品質的公共空間,優化人居環境,體現河口城市的特色和民生情懷。依托河口區軍墾文化,以軍隊文化展覽與冬春季觀光為特色,在孤島鎮刺槐林場片區規劃占地6.67 hm2的市級抗寒梅花精品園,設置梅花觀賞區、紅色文化展覽區、梅花繁殖生產區、梅花盆景展示區、梅花現代農業展示區、梅花耐鹽堿試驗基地等重點分區,弘揚梅花精神與軍墾紅色主題文化。在黃河左岸大堤區域建設黃河風情植物景觀帶、黃河河道印記文化帶等板塊,重點規劃引入梅花、蠟梅冬春景觀以及胡楊、沙棗等耐鹽樹種的秋季景觀,結合當地鄉土植物資源如刺槐、多花檉柳、荷花、小果白刺等,科學配置,合理栽種,做到四季有景可賞。挖掘黃河文化與改道歷史,沿堤岸設置科普教育標識及文化景觀點,形成連續完整的觀光教育游線,增強示范帶的教育性、科普性、文化性、觀賞性。

5 結語

東營市河口區林業發展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機遇期,統籌濕地的生態保護、人工林的提質增效、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多重目標,高起點規劃,優化林業的空間布局,通過適地適樹、改地適樹、改樹適地多種途徑拓展樹種營造混交林,改善林相,豐富季相,為河口區經濟、社會發展打下牢固的生態基礎、產業

基礎、人文基礎,實現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和諧共榮,促進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期望河口鹽堿地上的高品質林業發展模式可為黃河流域的生態品質提升及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周廣勝,周莉,汲玉河,等.黃河水生態承載力的流域整體性和時空連通性[J].科學通報,2021,66(22):2785-2792.

[2] 牛明香,王俊,徐賓鐸.基于PSR的黃河河口區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生態學報,2017,37(3):943-952.

[3] 王揚,孟佳,張靖雯,等.黃河生態防護林現狀及規劃建議:以齊河沿黃河生態防護區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13):153-156.

[4] 婁廣艷,葛雷,黃玉芳,等.黃河下游生態調度效果評估研究[J].人民黃河,2021,43(7):100-103.

[5] 左其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框架[J].人民黃河,2019,41(11):1-6,16.

[6] 劉建華,岳銘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人民黃河,2021,43(7):7-12,23.

[7] 邵鵬,王齊,單英驥.基于文本分析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11):78-83.

[8] 黃祖輝.“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機制和路徑[J].浙江經濟,2017(8):11-12.

[9] 柯水發,朱烈夫,袁航,等.“兩山”理論的經濟學闡釋及政策啟示: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北性采伐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8(12):52-66.

[10] 周雪.黃河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評《黃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歷史變遷》[J].人民黃河,2021,43(6):168-169.

[11] 李珊,楊越超,姚媛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山東濱海鹽堿土理化性質的影響[J/OL].土壤學報,2021-07-06[2021-07-15].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119.P.20210706.1313.004.html.

[12] 李艷.如何優化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以黃河三角洲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4):173-174.

[13] 陳慧碧.黃泛平原地區楊樹復合經營模式調查及典型林農經營效益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9.

[14] 朱玲,周玉新,唐羅忠,等.我國林農復合經營模式及其綜合評價方法[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9(4):149-156.

[15] 周玉新,童婷婷.林農復合經營模式的優化選擇及產業化經營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6):1858-1860.

[16] 任秀峰,邱蘭.林下經濟對林業總產值的影響效應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5(4):51-56.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有力保障。人類在生存生活的過程中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生態文明的體現之一。生態文明標志著一個國家和人民自身素質的文明程度,因此應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建設?,F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林業要想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必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而促進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現代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現代林業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做保證,而林業的生態化建設又有利于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平衡。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1]。天峨縣平礦林場主要經營范圍為林木種植、果樹種植和木材等。本文從現代林業發展的意義、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原則等方面進行闡述,提出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旨在為當地林業蓬勃發展提供參考。

1 發展現代林業的意義

1.1 林業生態化建設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現代林業發展應遵循生態學理念,對自然進行改造、利用,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和方針,在實施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生態化建設,在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以保證林場生物的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保證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衡。

1.2 實現林業經濟的穩步提高

現代林業發展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除了林場本身的林木及果樹種植、木材帶來的經濟效益外,還可增加諸如生態旅游等經營項目,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同時獲取附加經濟效益。旅游業的發展可擴大林場知名度,增進林場與外界的互通,確保林業經濟穩步提高。

2 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2.1 林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可持續利用的林業資源是林業發展的有力保障。林業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以及可持續利用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內容之一。因此,具備充足可利用的林業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現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治理。對林業資源進行治理可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進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

2.2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生態環境不是商品,是適合人類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包括空氣、濕度、水質、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林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舉措之一[2]。我國近十幾年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存在犧牲環境實現經濟增長的問題,導致我國環境污染程度日益嚴重,給人們的生活和生存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同時環境的惡化制約了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近年來我國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已清楚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愿因為自身的不良行為而承受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因此,保護環境、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必要措施,對推動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原則

林業發展應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兩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兩者的同步發展需把握以下3個原則。

3.1 平衡原則

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應遵循平衡原則,充分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適應客觀規律。

3.2 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實施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始終貫徹生態建設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愿望的生態化建設目標。

3.3 科學合理的原則

林業發展實施生態化建設,應遵循科學合理原則,必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及可行性案例借鑒,以便對林業生態化建設進行全程監管[3]。

4 促進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4.1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非法侵占林業資源的處罰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保護林業資源的前提,可有效制約林地被非法侵占。在利益的驅使下,林地被私自侵占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在對林地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對林地資源產權的合理流轉應加以規范,同時結合人性化的解決辦法,積極探索協商調解。以讓利共贏的人性化策略處理糾紛。對林場周邊林地爭議的村屯,與當地群眾貼心溝通,促膝長談,認真開展調解協商,通過從心溝通,以情動人,成功調解林地爭議問題,為造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實現場群和諧發展、共同富裕的目標。針對林地用途、性質改變的情況,應嚴格按當地政府審批的方案和流程實施,不得私自改變用途,非法擴建。對非法侵占、亂砍亂伐等行為應加大懲治力度,限期整改并恢復。

4.2 完善林業基礎設施,拓寬產業類型,促進林業良好發展

現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配套的林業基礎設施,因而應加大林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以完善配套的林業基礎設施促進林業的良好有序發展。例如,要不斷建設和完善交通、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將林地防火設施、林木種苗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都納入林業發展范圍,保證林業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此外,要轉變觀念,創新思維,引進和投入第二產業,拓寬林業發展的產業類型,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提高林業資源帶來的附加經濟效益。

4.3 強化生態建設觀念,加大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宣傳力度

現代林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生態建設的科學理念,因而應加大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宣傳力度,取得當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赏ㄟ^廣播、媒體等方式擴大宣傳范圍,提高當地人民群眾對生態建設的正確認知,從而提高民眾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宣傳活動,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讓當地民眾知曉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自覺約束不良行為,保護環境,主動參與林業建設、植樹造林等活動。

4.4 加強林地資源的培育,擴大林地面積,節約木材資源

林地資源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基礎。林業資源面積的充足與否、可持續再生利用與否關系到林業能否長期發展,因而必須加強林地資源培育,擴大林地面積。具體說來,在植樹造林過程中,事先制定科學可行的方案,并對方案的可行性與否進行市場調查。借鑒成功案例,以充分的理論指導為依據來實施,如樹種、種苗的選擇,是否具有強適應性、生長迅速、易存活的特點,林木種類是否具有多樣性,以營造混交林效果。引進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林木撫育工作中,如人工林的培育技術、管護技術等。同時,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重視林木產業的研究與創新,提高木材利用率,以節約木材資源。

4.5 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態效益,推動經濟增長

現代林業發展應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原則,轉變傳統觀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施林業生態化建設,既能為當地居民創造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又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著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建設,如生態旅游、生態養殖、綠色農莊等觀光體驗。林業生態化發展不僅能推動當地林業經濟的增長,還可解決當地的扶貧問題,促進傳統產業與生態林業的有效融合。

4.6 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和防護工作

積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預防各類森林蟲害和林木自身的病害,降低病蟲害等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加強林地防火工作?;馂氖巧仲Y源的天敵,因而進入林區不得攜帶火種。建立防火隔離帶等護林防火設施,有針對性地選取樹種,借助樹種的生長特點營造天然的防火隔離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信息的全面監管與全面覆蓋,以便對森林火災進行監管,防止火災的發生對森林資源的消耗。此外,林場應配備森林打火把、油鋸、風力滅火機等滅火工具,以應對火災的發生,做到快速反應,及時滅火。林場平時也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滅火應急預案的演練,確?;馂陌l生時的戰斗力。

5 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林業發展是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應有機結合相互滲透?,F代林業的發展應響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林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快推進林業發展的改革進程,實現林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高度融合,促使林業發展帶動林業經濟提高和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實現共同發展和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宏宏,趙聶生.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153-154.

[2] 汪冰,余振國,姚霖.歷史語境下生態文明內涵及其特征探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8(2):75-81.

[3] 王衛東.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探究[J].現代園藝,2018(20):156.

(責任編輯:趙中正)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1 生態林業建設的相關概述

1.1 生態林業建設的意義

從客觀角度上來講,生態林業建設實際上是一個需要各部門共同配合完成的復雜且長期的工作,而不是大眾意識中僅靠增加綠植面積就能達成目的的簡單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提升了國民消費水平的同時,也對周遭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生態林業便是在此種趨勢下,應運而生的新理念。不僅如此,生態林業建設的大力實施,既為傳統林業部門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又切實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對于過去林業林業發展的模式而言,生態林業建設更強調了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與優化自身的管理機制的過程中,為林業地區帶來了切實的經濟利益。由此可見,大力推進生態林業建設的工作進程,現已成為各區域林業部門首要的工作內容。

1.2 生態林業建設的原則

生態林業理念與現階段林業發展的有機結合,不僅指明了傳統林業發展方向,更為林區經濟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從一定角度上來說,生態林業建設是基于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因此當前各區域林業部門就要將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研究透徹,創新與完善管理模式,使生態林業建設能夠在林業未來的發展中國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1.2.1 科學規劃原則。

各區域林業部門僅提升對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知依舊是遠遠不夠的,部門工作人員還要根據植被的特性與自然條件科學性的規劃林地。在保障樹種擁有充足陽光與水分的成長環境與有效控制及防治病蟲害的前提下,提升生態環境帶來的生產力,切實的推動林業部門的全方位的發展。

1.2.2 因地制宜原則。

在區域林業部門大力推動生態林業建設工作的前提下,工作人員還需提升自身專業的技能,掌握各樹種的生態習性,確保該地區的各方面地理與氣候條件能夠滿足樹木的生長,只有從根本上保障樹種的成活率,才會帶動起林業經濟的共同發展,并為其奠定堅實的基礎。

1.2.3 保障經濟收益原則。

縱觀林業部門發展的近些年間,傳統林業與生態林業的發展目標無一不是實現經濟的創收。因此,現階段的林業部門不僅要將完善并增加科學規劃后的綠植面積作為重要工作內容,更要切實的保障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推動林業所在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在生態林業的建設中,生態環境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經濟利益則是唯一的發展基礎。

1.2.4 全面發展的原則。

生態林業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將地區林業的經濟利益與生態環境的優化改善進行有機結合,更是要注重林業所處地區旅游或工業等給各領域的全方位發展。鑒于此種情況,遵守全面發展的原則,將各領域的發展進行更為合理的統一規劃,現已成為林業部門必須重視且大力實施的工作方向。

1.3 生態林業建設的具體內容

1.3.1 建立健全新型管理體制。

對于各區域林業部門的自身而言,生態林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發展理念,勢必會給未來林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因此林業部門的管理人員就要從當前社會以及大眾對生態環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入手,建立健全系統的管理體制,既要將此種新理念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各個角落中去,又要確保各部門與當地居民二者共同責任體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重視工作個體之間的聯系,從根源上改革與優化傳統林業的發展模式,這樣才會讓林業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中越走越遠。

1.3.2 引進先進的科技技術。

在生態林業的建設過程中,各區域林業部門不僅要重視自身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更要結合現階段社會科技力量不斷增強的背景,摒棄傳統林業技術的弊端,引進(下轉第87頁)先進的科技技術,創新生態林業的發展工藝。不僅如此,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還需結合所處地區的綜合環境,在保障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將地區間各領域的協調發展工作提到日程上來,確保地區林業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朝向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平穩前景。

1.3.3 培養員工的綜合素質。

隨著生態林業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區域間林業管理者應將培養基層員工的綜合素質放在首位,在各部門的工作人員之中大力宣傳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性,同時明確各部門員工的個人責任,從根源上杜絕個別員工因個人利益對部門乃至整個地區的經濟造成損害的情況發生。不僅如此,林業管理者也需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定期組織林業知識講座或是員工外出學習等活動,從源頭上推動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進程。

2 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

2.1 生態林業發展的可持續化

隨著社會各界對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加深,不僅僅是林業要秉承著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原則,各領域也要在注重自身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推進保護生態環境各項措施的實施。從目前來看,現階段我國在生態林業可持續化的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深挖細節,一些部門管理制度過于老舊等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因此這就需要林業部門將可持續化的發展道路納入到新的管理體制中去,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的發展趨勢。

2.2 生態林業發展的多樣化

在生態林業的建設中,林業部門既要保障地區間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做好生態林業發展多樣化的準備,探索出一條既能滿足地區各領域經濟的發展有能夠切實做好生態環境建設的道路來。

2.3 生態林業發展的整體化

生態林業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需要各部門與各領域的協同努力,有效防止生態環境的進一步破壞,才從根源上實現生態林業的整體化發展,為未來生態林業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實現自身平穩的發展做好萬全的準備。

結束語

在建設生態林業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將實現林區經濟利益最大化與生態環境發展相結合的理念落實到工作實處,保證生態林業能夠在社會市場經濟日益復雜的今天能夠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去。不僅如此,相關林業部門也要將建設生態林業的理念與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林業各部門的管理機制,培養具有較強專業技能與較高職業素養的綜合性員工,為推動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做好萬全的準備。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與科技力量的不斷增強,極大程度的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如何建設生態林業,維持生態林業平穩發展已成為現階段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就生態林業本身而言,其主要是指在生態與自然大環境之下,林業的發展方向。不僅如此,生態林業既要重視林業經濟利益,又要在環境保護上做足功課,保證林業與生態之間的和諧統一。本文主要從生態林業的建設入手,對生態林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剖析,希望能為廣大林業工作人員帶來幫助。

關鍵詞:生態林業,建設,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韋小滿.生態林業建設及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1(10):174-175.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生態文明是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新論述,高瞻遠矚,立意深遠,是十七大報告的一個亮點。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把生態文明納入到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使得我們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清晰、內涵越來越豐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又一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是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生態建設的新目標。

生態文明是對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類具有強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運用自己能力的文明。顯著特點是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摒棄以征服自然并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理念,倡導一種新型的生產與生態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觀,并在經濟行為上追求經濟和生態雙重目標,“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聯系林業工作實際,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林業光榮而艱巨的重大使命。林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生產生態產品、物質產品和生態文化產品的重大任務,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不僅要承擔起生態建設的重任,更要做生態文化的先鋒,盡可能地創造出豐富的生態成果、物質成果和生態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構建現代林業三大體系,為建設生態文明再立新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林業工作總的思路是: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現代林業的要求,充分拓展和開發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功能,通過全面實施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林業產業、科技應用推廣、基層基礎建設、林業職工生活水平,積極構建森林生態、林業產業和森林文化三大體系,為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貢獻。

——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動力,激活林業發展活力。根據十七大

報告“改革集體林權制度”的要求,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照“林農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要求抓好試點探路實踐。加快制定出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關政策性文件,正確引導和規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切實保障林農的利益。圍繞拓展提升林業功能、發展林業生產力、提高林業綜合效益、調動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積極性、增強生態約束機制、理順林業管理體制等方面積極探索改革創新。

——以提升災害防控能力為目的,完善林業災害防御體系。根據十七大報告中“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要求,在切實加強防御宣傳教育、健全落實責任制的基礎上,建立預警和防御體系,從根本上掌握防御林業災害的主動權。一是建立和完善林業災害的預警系統,包括森林火險預警系統、森林病蟲害預警系統、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系統。二是建立和完善林業災害的抗御體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災體系、抗御外來有害生物體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組織機構與現代化森林防火應急指揮中心相結合的森林防火組織指揮體系和通信體系,進一步完善林火阻隔體系,提升森林火災的抗御能力;根據疫情特點采取綜合治理,結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時清除疫點疫區,從根本上消滅外來有害生物對森林的危害。

——以實施林業生態工程為重點,構建綠色生態屏障。根據十七大報告中“要加強水利、林業、草原建設,加強荒漠化石漠化建設,促進生態修復”的要求,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協調的生態體系,滿足全社會對生態產品的巨大需求。重點抓好水源涵養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護林及紅樹林工程、綠色通道及農田林網工程、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工程、生態防災減災工程、城市林業及森林公園工程、森林生態監測及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濕地工程等九大重點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穩定、安全的生態屏障。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切實推動城市森林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啟動巖溶地區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促進節能減排;加大以生物措施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儲碳功能。

——以加快發展林業產業為途徑,促進新農村建設。根據十七大報告中“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建立起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組織實施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做大第一產業、做強第二產業、做優第三產業,第一產業重點發展商品林、林木種苗與花卉業、推廣種植鄉土珍貴樹種,提高地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綠色財富。第二產業重點發展人造板工業、木竹家具業、木地板業、木竹制品業、漿紙業、林產化學工業,第三產業重點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進一步增強林業的經濟功能,加大木材、林副產品等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力度,提高林業綜合效益,為發展循環經濟作貢獻。努力滿足全社會對自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1 現代林業的意義及重要性

1.1 現代林業的概念

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 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 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 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它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 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 以產業化發展為動力的新型林業。從科學發展過的角度來講, 現代林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途徑和根本要求, 在現代林業的發展過程中, 很多地區由于經濟問題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由此可以看出, 生態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現代林業的發展。

1.2 現代林業的重要性

根據現代林業的概念可以看出, 現代林業的整個經營對象是整個森林的生態系統, 因此, 一定要處理好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從而達到“人地共榮”的終極目標。面對當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 發展森林植被, 搞好環境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對發展林業的共識,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已成為現代林業發展在重要任務, 現代林業是國民經濟在基礎產業, 是山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是現代農業的生態屏障。由于現代林業的實施對象是整個森林系統, 而森林系統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在經營時一定要遵循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 從而讓現代林業可以有序的運行。

2 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所謂的生態文明, 實質就是指人們對以前文明進行改造和創新, 積極地優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茖W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理念, 而生態文明建設卻是經濟發展的關鍵, 也是現代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即將面臨的重要挑戰, 因此, 調節好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 是各個地方政府所要開展的重點工作。

2.1 現代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重要途徑

雖然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 但是也會出現一些環境上的問題, 比如說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問題, 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針對這一現象, 現代林業的發展一定要積極的開展, 林業的發展是人員自然和諧相處的樞紐, 也是生態文明發展的奠基石。林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還可以推動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 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2.2 現代林業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道路

現代林業的良好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道路, 自改革開放以來, 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也是非常的重視, 在現代林業的發展過程當中, 它承擔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任務, 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基礎, 因此, 一旦林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出現了問題, 那么,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就很難繼續的開展下去。

2.3 生態產品源于現代林業

生態的產品主要是指森林里獨有的且能夠產出的東西, 比如說清新的空氣。從當今的社會發展趨勢來看, 經濟逐漸的變得市場化, 人們只一味的追求利益, 對森林及樹木進行大面積的砍伐, 這種行為不僅影響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影響了生態產品的產出, 從而導致產品的質量逐漸的降低, 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對于生態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這一現象的出現就導致了生態產品供不應求, 從而造成了不平衡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提高生態產品的生產力, 是相關技術人員的重點工作, 但是由于人們對森林的嚴重破壞, 生態系統也發生了一定的損壞, 土地荒漠化、旱災、水災等環境問題越來越多, 雖然各個地方在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 加大了這一方面的管理力度, 但是對于一些環境問題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除此之外, 生態文明建設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異, 比如說生物的生存環境, 它們所處的環境是非常脆弱的, 一些地方雖然治理了, 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嗎, 因為生態系統的改善和建設是一個長期且漫長的工作, 在短時間內改善好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當中, 管理者一定要將這一工作落實好, 確??梢蚤L期穩定分開展下去。

3 推動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分析

現代林業的良好發展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因此,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當中, 一點要積極的發展現代林業, 從而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主要的措施如下:

3.1 提高現代林業資源的管理及保護力度

由于管理者對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 森林的面積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質量也在逐漸地提高, 相關部門的資源管理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和規范化, 很大程度上的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但是, 由于我國國民的經濟水平不斷地提高, 少數地方出現了很多林地非法占用的情況, 而給出的理由是對土地進行整改從而改變了對林地的用途, 在對一些低產的林地進行改造的過程當中, 很多人都不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規范的操作, 從而對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 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 改變了生態的結構, 從而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針對這一問題, 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林地使用形式的審查, 控制好項目建設所用的土地, 對于惡意的毀壞林地、非法開荒的人員, 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并且做出相應的處罰。除此之外, 管理部門要對森林管理工作進行考核, 考核的內容包括森林的變化、森林的用地等等, 從而促進森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加強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

在林業的發展過程當中, 管理人員應該將保護林業的思想觀念落實到人們身上, 加大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 讓人們從思想意識上明確生態文明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價值。只有對這一觀念重視, 才會落實到個人的行為當中。在對生態文明進行宣傳的過程當中, 管理者可以開展一些活動, 讓每一個人都積極的參與其中, 從行動中讓人們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深化他們的意識和思想, 從而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對于生態文明建設, 每一個人都應該盡一份自己的責任, 從小事開始做起, 從而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

3.3 加強林業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目前, 我國還沒有實現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 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茖W是第一生產力, 因此科研人員一定要加大對林業技術開發的力度, 提高林業技術的轉化率, 保證林業技術可以廣泛的應用到實際的發展中, 不斷地提高質量, 從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

3.4 加強資源的利用率

在現代林業的發展過程當中, 管理者應該不斷地完善管理系統, 從而保證林業產品更加的綠色、環保。除此之外, 科研人員應該不斷的研究科學技術,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 讓他們將這一理念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F代林業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是密不可分且息息相關的, 但是在當今的社會當中, 對于資源利用方面, 資源的利用率還不是很高, 這樣就會造成很多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因此, 管理者一定要及時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對森里資源的利用率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提供更好、更舒適、更寬松的社會環境, 從而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3.5 加強農村建設, 推動林業發展

林業發展的主要根據地就是在農村, 因此, 如果想快速的促進現代林業的發展進度, 就應該加強對農村的建設, 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對于農村的建設, 我國也是十分的重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國家把建設都重點放在了農村, 而林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也是促進農村發展的必然之路, 因此, 林業的發展和農村的建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良好的發展農村建設才可以讓林業的發展更加的規范化, 才可以盡早的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結束語

林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的建設, 因此, 要想我國的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各個地方的政府以及管理人員在建設過程中, 應該以生態文明為前提和重點, 充分的意識到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密切聯系, 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逐漸的深入人心, 人們對于生態文明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所謂的生態文明就是對以前的文明進行反思和改革, 因此, 我國在加大現代林業發展的過程中, 也在不斷地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本文針對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建設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望相關人員可以借鑒和采納, 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共同進步和提高。

關鍵詞:現代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討論

參考文獻

[1] 劉燕.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6 (15) :136-137.

[2] 牛美玲.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6 (28) .

[3] 王新秋.淺談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6 (15) :136-137.

[4] 鄭建中.推動現代林業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淺談尤溪縣造林綠化的實施舉措[J].廈門科技, 2017 (2) :54-56.

[5] 王麗英, 李春芳.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花卉, 2017 (10) .

生態林業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對于林業工程來講, 其主要就是需要將生態改善作為目的, 采用系統的設計以及規劃和對相關人工生態要素、有關信息的反饋和流程來對林業生態建設實施調控。對該核心在理解中需要對生態理論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合理的實現。林業生態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需要在對土地資源組合原則遵循的基礎上, 采用植樹造林以及對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 將森林功能結構和格局實現優化, 有效將森林生態環境的改善能力和對自然災害抵御的功能提升。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傳統思想的影響仍然存在

現階段, 很多人往往只是對自身的生存權利加強重視, 對于自然自身的生存發展權利不重視, 往往對于經濟利益很重視, 對生態環境破壞往往不重視, 這種狀況若是沒有改變, 就會對生態林業的實際發展產生影響, 使得林業生態在實際的發展中質量很低。

2.2 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資金投入的不足

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角度來看, 我國現階段還是發展中國家, 國家的貧富差異很差, 因此, 對于我國的很多財政以及資金基本上都是應用在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 對于林業生態工程資金投入當中很難對社會的發展需求有效滿足, 這樣就在一定意義上將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發展產生影響。

3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內容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其主要結合了生態學以及系統生態原理等方面的內容, 將森立資源以及木本植物作為研究對象, 其實際的研究目的就是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因素和自然環境相結合, 對動植物以及微生物進行結合起來, 從而完善高效的人工生態系統。對于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其種類狠毒, 包括我國實際的林業生態工程的有效規劃, 并且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工程在建設當中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 地理環境多元化, 這樣就使得環境以及資源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在對于植樹造林以及對樹木的密度控制當中都是不同的, 這就需要按照實際的地形地貌來構建完善的生態防護體系, 將受到災害的植被有效恢復。由于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在實際的建設中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 現階段還處于不斷發展以及完善的階段, 加強對林業生態工程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有效完善, 從而有效的促進林業生態的合理發展, 并且在這當中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

4 促進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4.1 引入科學技術, 提升工程的技術綠化

首先, 需要對于一些沙漠化比較大的林區加強植樹造林力度, 采用相關的規范要求, 使得區域之內的森林面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獲得恢復。對于挖掘機種植技術的應用, 能夠降低低質量以及低效率林業的產生。其次, 需要加強對林業生態當中的林業種群合理的選擇。對于種群在實際的生長以及節律的搭配是當前生態工程所重視的主要內容。例如, 白皮松與欒樹當中的種群主要呈現的是一種競爭關系, 若是這兩種植物種植在一起就會將生態圈縮小。最后, 還需要按照實際的地理環境來對苗木進行合理的選擇, 按照本地區的氣候以及土體環境進行對樹木的選擇, 對于所選中的樹木需要做好有效的培育, 實現合理的養護, 將樹木的成活率有效提升, 在這當中, 對于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中加強對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實現工程技術質量的不斷提升。

4.2 積極拓展籌資渠道, 加大投資力度

加強籌資渠道的不斷擴展, 這樣就能夠使得資金獲得保障??梢詫植恐矘涔こ虒嵤┏邪? 從而將投入的積極性提升。一方面, 可以將其作為林業工程當中公益部分作為補償, 這樣就能夠將公益補償的標準提升。在這當中, 需要將政府作為主體, 對于其他相關的資金實現多元化的資金引入, 對招商引資的范圍不斷擴大, 吸引相應的個人以及集體資金, 來對投資力度進行擴大。另外, 政府需要在實際的稅收以及信貸方面做好相應的優惠政策, 對于一些林業工程項目需要在一定意義上實施資金的補償以及貸款的優惠。實現對政策的有效宣傳, 可以在各個媒體當中對林業經濟的發展進行宣傳, 確保政府能夠加強投資力度, 從而為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添磚加瓦。

4.3 加強相關制度的保障

現階段, 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在建設中主要就是相關的政策很難有效的落實, 同時相對應的監督機制也缺少重視, 造成新的工程很難有效的投入到共同城建設中, 現有的建設成果也很難獲得保護。為了能夠對這種狀況有效應對, 就需要將政府以及群眾和其他的投資者所產生的作用合理的體現出來, 對其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有效結合, 實現對本地區經濟的發展能夠帶來有利, 因此, 若是能夠對林業木材資源以及花果資源的作用能夠體現出來, 也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吸引很多的社會資源投入, 因此, 加強林業生態的實際建設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設非常重要, 需要對工程建設加強合理規劃, 將相應的責任制度有效落實, 加強檢查監督政策的合理執行, 對于項目的實際建設進度以及成果做好鞏固, 對有關法律法規合理的落實, 保證工程能夠科學合理的應用, 確保林業工程其自身對于災害的抵御以及環境的保護和農業的正常生態作用合理的體現出來。

結語

總之, 在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 需要對其所能夠帶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有效認識, 因此本文主要就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 采用相關的研究分析, 為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提供有益的路徑借鑒。

摘要:當前,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人們對于環境工程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 對于木材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大, 對我國的森林資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以及損害。為了能夠將當前的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加強植樹造林以及退耕還林以及實現環境保護非常重要, 為了能夠有效的確保林業的快速發展, 就需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工程的合理建設, 這樣才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海濤, 鄭志德.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具體技術措施[J/OL].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6, (06) :35.

[2] 相建德.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企業導報, 2016, (01) :197+111.

上一篇:煤礦機電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合同責任試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