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

2024-01-11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1篇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設計思維與創意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適用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 開設學期:第四學期

總 學 時:32 其中講授學時:16 實踐學時:16 計劃學分:2 先修課程:女裝設計 中外服裝史 服裝色彩 講授語言:中文

考核方式:平時作業30% 課程考核10% 隨堂考試60%

二:課程簡介:本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性質:本課程是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設計思維與創意通過打開學生對服裝設計的思維與創意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服裝設計思路與方法,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目的與任務:

1.認知服裝設計的相關概念。 2. 了解服裝設計的思維方式。 3. 掌握服裝設計的創意方法。 4. 掌握服裝設計的法則及規律。

5. 掌握服裝市場營銷及服裝品牌知識。

三、推薦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材:《打破思維的界限——服裝設計的創新與表現》袁利 趙明東 主編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3 參考書:《時裝設計:過程、創新與實踐》[英]凱瑟琳·麥凱維編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9

四、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一章、設計思維 (講授:1學時) 知識點:

1、思維的概念

2、設計思維的概念

第二章、創意思維 (講授:1學時) 知識點:

1、創意思維的來源

2、創意思維構思過程

3、水平思維

4、體驗水平思考法獲取創意

實踐教學(實踐:4學時) 實踐內容:

1、廣州紅磚廠創意園市場調查

第三章、創意工具 (講授:2學時) 知識點:

1、思維導圖的背景

2、思維導圖的定義

3、思維導圖的特征

4、思維導圖的流程

5、思維導圖運用技巧

6、體驗思維導圖

實踐教學(實踐:2學時) 實踐內容:

1、思維導圖繪制實踐

第四章、水平思維系統中的設計思維(講授:2學時) 知識點:

1、逆向設計思維

2、聯想設計思維

3、無理設計思維

4、發散設計思維

5、創造設計思維

6、靈感設計思維

實踐教學(實踐:2學時) 實踐內容:

1、設計思維實踐

第五章、創意靈感的來源(講授:4學時) 知識點:

1、生活資料

2、自然元素

3、時空要素

4、姐妹藝術

5、科技成果

6、社會動態

7、民族文化

實踐教學(實踐:4學時) 實踐內容:

1、思維導圖的訓練

2、服裝設計快速表達 第六章、通過一塊面料進行創意設計 (講授:2學時) 知識點:

1、現有紡織品的局限性

2、創意面料設計的商業價值

3、創意面料設計的技法介紹

實踐教學(實踐:2學時) 實踐內容:

1、 面料創意設計實踐

第七章、自主創意系列服裝設計 知識點:

1、創意主題的選定

2、思維導圖的訓練

3、系列設計效果圖的繪制

五、考核方法與要求

(一)考核方法 考核類型:(筆試) 考核方式:(筆試) 考核時間:4小時

(二)成績評定

隨堂考試成績:占60%

上課的出勤率、學習態度:占10% 平時練習操作情況:占30%

六、編制與審核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2篇

大班鄭老師《阿德的朋友》這節課主要是讓幼兒觀察動物的影子的特征,根據動物的特征,判斷動物的名稱,通過故事情境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記憶的方法,,培訓的老師給出的意見是:應該出示大圖來讓孩子觀察,并讓孩子說出那張不認識,并讓孩子們一起探討,最后得出結論,要注意方法的提煉。在孩子操作時候,教師不要過多的語言去干擾孩子的思考問題的空間。

小小班《小豬分水果》,這節課主要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但是老師的目標注重于認識顏色,在提煉經驗方面缺少了目標性。少點問孩子選擇性的問題。

小班《樹林畫家》讓孩子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孩子們都達到了目標,但是老師在以后的教學要多點給孩子信心。

這次的培訓中。老師們又學到很多在上課的過程要注意的問題,相信今天的培訓能讓我們的以后的教學更加完美。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3篇

●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計算思維是否能體現信息技術學科本質?

1.計算思維的價值體現在何處?

盧文來:我記得您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上參與過兩期關于計算思維的專題,一期是2013年6月,另一期是2015年12月。2013年的專題打開了我的視野,我校的計算思維研究就此起步;在2015年的專題中,我校有兩篇文章入選?,F在,計算思維又來了!

對于像我這樣在計算思維方面開展研究和實踐的一線教師來說,計算思維的價值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明晰的。非常打動我的是國防科技大學朱宗亞教授的論文《論計算思維:計算思維的科學定位、基本原理及創新路徑》,朱教授從科技史和科技哲學視野出發,將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實證思維并列為三大科學思維。他提到,在自然科學領域公認有三大科學方法:理論方法、實驗方法(以觀察和歸納自然規律為特征)和計算方法,每一種科學方法都可分為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兩個層面,如果說思想方法層面可以認為是思維方法層面的話,則與三大科學方法相對應,便有了三大科學思維:邏輯思維對應理論方法,以推理和演繹為特征;實驗思維對應實驗方法,以觀察和歸納自然規律為特征;還有就是計算思維,對應計算方法,以抽象和自動化為特征。如果站在這個角度來審視計算思維,它的價值非常凸顯。

王榮良:關于2013年和2015年“計算思維來了”的專題,我都參與了。這次又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這個平臺上討論計算思維,應該比前兩次更深入,也應該更平和、更客觀。

要說計算思維的價值在哪里,首先要清楚計算思維是什么。當一個事物埋在深處,不易被人發現的時候,它的價值是被湮沒的。當它被挖掘和發現之時,人們肯定是驚喜的。但是,它的價值是否具有改變世界的作用,則需要時間來驗證,計算思維也一樣。把計算思維放在現有的學科體系來看,它是一種學科思維,即屬于計算科學的學科思維。

數學最基本的方法是演繹、類比和歸納。其中,演繹法是從一些假設的命題出發,運用邏輯的規則,導出另一命題的過程。數學理論是由演繹推理組織起來的。因此,邏輯思維是一種典型的數學學科思維,邏輯推理是其判斷結論的重要工具。在邏輯思維中,首先需要有一個稱為公理的命題集合,然后有一個推理規則,最后從公理出發嚴格地運用推理規則,產生相應的結論或定理。在數學理論中,只要有一個系統是自洽的、完備的,推理也是正確的,數學家們則可以認同與現實世界不一樣的結果。而實證思維是以物理學為代表的一種典型思維形式,它強調驗證性以及與現實世界的一致性,有些驗證需要很長的時間,引力波就是一例。在實證思維中,人們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出一些揭示客觀世界的結論,這些結論中最重要的部分都以定律的形式出現。

回到計算思維上,既然計算思維是計算科學的學科思維,就應該有學科的嚴肅性,在不理解計算學科的前提下大談特談計算思維是不負責的。然而,“計算”一詞過于大眾化,人們看到“計算思維”,首先想到的是數學中的運算,更深入一點會想到編程序,結合“思維”一詞還會聯想到人工智能,其實這些聯想都是曲解或片面的。因此,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學術性地討論計算思維時,學科起點應該是理解圖靈機,因為圖靈機是計算科學的基礎與核心,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個共同的語境下討論。

周以真教授提出計算思維的本質是抽象和自動化,其中抽象在很多學科中都有,抽象具有數學屬性,自動化則具有工程屬性,是計算學科的典型特征。我覺得計算思維經歷的是這樣一個過程:抽象—形式化—構造—自動化。外部客觀世界經歷了抽象、形式化表達、構造以后,才能形成一個具有自動化屬性的計算機世界。

計算思維的價值在于:首先,其對應的計算學科的價值。當計算學科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計算思維的價值是明顯的。其次,計算思維的教育價值,這不僅要考慮計算思維對理解與應用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計算裝置所產生的正向作用,還要考慮這種思維對學生發展的作用。這是一個隱性的教育價值,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2.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思維教育的價值何在?

盧文來:經王老師這么一解釋,計算思維的價值就更加清晰了。計算思維的教育價值,即計算思維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應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正如您所說,抽象在很多學科都有,屬于數學屬性,而自動化則有工程屬性。我不知道能不能這樣理解:①這種思維教育不僅局限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其他課程也需要這種教育。②計算思維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角度,或者說是視野,來重新審視信息技術學科,從而更加重視學科所蘊含的思想與方法。即將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已把“計算思維”列為課程需要培養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由此產生的聯想是,學生不僅要學習信息技術以及適應信息化環境,還要理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系統;不僅要學會外在操作,還要學會抽象、分解、控制任務的實施;不僅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還要發展交互性思維。

所以對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培養計算思維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關于“計算”的概念,以及由此推演出的“可計算”和“自動計算”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將被人們用于問題求解、日常生活的管理、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以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王榮良:如你所說,“計算思維”成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說明計算思維教育將在高中生中實施,這對計算思維教育整體利好。作為計算科學的學科思維,培養計算思維的主渠道應滲透于計算學科內容的教學中。至于“信息技術課程中的計算思維教育”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分解成兩個問題:一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否需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這是一個必要性問題;二是是否能夠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這是一個以什么課程載體實施計算思維教育的問題,是一個可能性問題。

就必要性問題而言,計算思維應放在基礎教育整個課程體系框架下來討論,而不是放在某一個課程下。從基礎教育面向社會需求來說,計算科學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適量地了解計算科學的知識內容是有必要的,同時培養相對應的學科思維,即計算思維也是很有意義的。從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傳統的理科教育內容來看,主要強調的是演繹、歸納等數學思維,也有實證類思維;相對而言,基于工程性、構造性的思維教育比較弱。如果在基礎教育階段能開展具備工程和構造屬性的計算思維的教育活動,那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豐富和補充。至于計算學科的哪些知識內容適合于基礎教育,計算思維教育更細致、更具體、可落實的價值梳理,仍然需要探索。

可能性問題也反映了計算學科與目前中小學實際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的關系問題。是因為現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決定了計算思維應是課程的教育目標,還是因為計算思維原本就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從而需要更改現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其實質是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自身定位不明確所造成的。開展計算思維教育的動力應基于學生的發展,研究計算思維也應以計算學科為邏輯起點。我始終不贊成引入計算思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信息技術課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并以此為基礎研究計算思維,這樣很容易使教師對計算思維的理解發生異化,從而不能真正達到計算思維教育的目的。

事實上,現有的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科學學科的關系是不明晰的。這既反映在提升信息素養的課程目標與計算思維的邏輯關系不明晰上,也反映在現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上。但是,也正是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給計算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發展空間。我隱約感到,每位關注信息技術教育的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信息技術課程,而這個課程與現實的信息技術課程并不一致?;蛟S,這正是大家希望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與發展的緣由。

3.影響信息技術課程發展因素有哪些?

盧文來:太對了,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位教師心中可能也有一種理想的信息技術課程,或希望有非常明確的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程的內容和載體,以利于課程的有效實施,或希望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課程綱要,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相對自主地選擇內容和載體。這可能就是信息技術課程發展中“人”的因素,或者說是“教師”的因素。

而“變化的世界”是影響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不知不覺中,隨時隨地上網變成了可能;不知不覺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融入了互聯網的學習;不知不覺中,“互聯網+”成為了國家戰略。這個“變化的世界”對信息技術學科有著極大的沖擊和挑戰。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什么是信息技術課程不變的東西?無論是信息素養還是計算思維,無論是文化的傳承還是新技術的引領,其核心目標應該是不變的。什么是可以變的呢?內容是可變的,載體是可變的。

王榮良:你說得很對,尋求信息技術課程變革的客觀動力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但內在動力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生存危機感,評價標準是實用價值。因此,大家都在努力追求其核心價值和穩定的教學內容。

以學開車為例,行車規則相對穩定,具體車輛還是有不同的駕駛技術細節,如自動檔車、手動檔車、電動車等。不變的內容就一定是核心的?行車規則或者交通規則是不是駕校學習的核心?對于車輛來說,無論以油、電為動力,還是以太陽能為動力,都是將能量轉為機械能,通過傳遞裝置帶動車輪旋轉,與地面產生摩擦力而使車輛行進,這是車輛的最基本原理,也是不變的,是不是應成為學習的核心?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關鍵是要知道我們進駕校是為了什么?;氐叫畔⒓夹g上,工具使用的學習,肯定是變化的;信息禮儀由傳統禮儀支撐,基本是不變的;具體的信息技術工具構成的原理,一部分是不變的,一部分是變化的。信息技術課程要找到核心的、不變的,關鍵是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所以討論變與不變的前提是弄清楚兩個問題:信息技術課程是什么,以及學生要什么?,F代學校課程的具體科目是由學科篩選而來的,學科是知識專門化的表現,以學科為類屬的知識劃分直接影響學校課程的組織。例如,數學學科對應基礎教育的數學課程課目,依據數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層次結構、社會需求以及學生心智來決定數學課程的目標與內容。那信息技術課程有沒有對應的學科?是不是需要有對應的學科?事實上,是不是存在信息技術學科,這在學界是有爭議的。但是不論如何,對信息技術課程對應的學科進行系統研究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是對課程知識體系的研究,是一項基礎研究。同樣,信息技術課程引入計算思維,需要回答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科學或計算機科學的關系,不能本著實用主義,隨意改變信息技術的范疇。

目前,教師都是基于對課程名稱的解讀產生對課程的不同理解,這很正常。我認為,尋求信息技術課程變革,首先需要對課程科目所對應的學科進行系統研究。同時,也應從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框架下的學生發展需求來研究學生到底需要什么,才來決定課程的內容與名稱。

● 而今邁步從頭越——計算思維教育的實施

1.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是否已經滲透計算思維?運用了哪些載體?如何實踐?

盧文來:您說得越來越深入了,但要對學科進行系統研究,可不是一線教師的能力范疇了。最近兩三年,我們看到、聽到了不同領域的專家關于計算思維的討論,隱約感到有一條嶄新的路呈現在眼前,它雖不是那么清晰,但確實令人心動。一線教師可能說不出很多大道理,但卻能有機會實踐。在實踐中,我們就會有發現,有思考,就會有成長。

隨著周以真教授對計算思維的定義,計算思維之風已經吹進中國大地,一線的教師們已開始探索如何將計算思維應用于中小學教育。有的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信息編碼”“計算機系統”等單元中滲透計算思維的思想;有的借助Kodu開展游戲教學,并在其中落實“抽象”“糾錯”計算思維;有的借助MIT的Scratch軟件在中小學開展實施,還進一步外接傳感器,開展更多計算思維的探索,強化“抽象”“分解”這些核心概念;有的在原有的“算法與程序設計”課程中嘗試將計算思維的“算法”“系統”“糾錯”等核心概念進一步深化;有的借助Excel進行數據建模,體會“可計算”和“自動計算”的計算思維特征。應該說,一線教師的大膽嘗試和積極實踐促進了計算思維教育在中小學的生根發芽,為計算思維理論層面的辨析提供了更多的例證。

王榮良:確實,這幾年來,不少信息技術教師從關注人如何處理信息以及如何運用工具處理信息轉向關注計算機如何處理數據,并且將“抽象”“分解”等概念引入到課程教學中,這已經涉及了計算思維,為計算思維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并且從中可以發現在計算思維教育實施中的困難,進而總結原因,克服這些困難。當然,這是一條在現有的教學內容中尋找計算思維的技術線路。我提出從學科角度系統研究計算思維,并反對以解決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危機為目的研究計算思維,是擔心計算思維在現有的土壤中長出的果實不是計算學科中的計算思維。

我覺得計算思維教育的本意是思維教育。這也是我針對教學實踐的另一個擔心,即把計算思維當作知識來教授。思維教育既是計算思維教育的基礎,也是歸宿。從實踐研究的途徑來說,可以通過計算思維教育的實踐來探索思維教育的策略與方法,也可以用思維教育的方法來開展計算思維教育。如果簡單地把計算思維作為知識來教,那么可能的結果是,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只是增加了一些與計算機原理和程序設計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內容。

盧文來:我也認同計算思維教育的本質是思維教育,如果從布魯姆的教育分類目標學來看,思維教育屬于高階目標,但它無法獨立開展,必須以知識技能為基礎、為抓手。就如三維目標一般,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方法”這一目標維度通常情況下都是在知識與技能的習得過程中達成的。而我認為,“思維”目標的達成相對于“方法”來說又高了一個層級。例如,對于演示文稿設計中的“動畫效果”教學,如果教學目標設定為“學會自定義動畫,包括進入、退出與強調的具體操作”,那這個目標側重的就是技能;如果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設置多個動畫,體驗創建動畫的一般方法”,那這個目標側重的就是技能的方法;如果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分析一個包含復雜動畫的PPT頁面,理解動畫之間的時序關系”,那這個目標側重的就是計算思維。

王榮良:嗯,有點復雜。首先,“方法”有兩種意思:一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是學習者的學習方法。針對計算思維教育的困境,我曾提出通過計算思維相關的數學方法和工程方法的學習來感悟計算思維,這里的方法是指前者,如數學方法中的形式化表達或工程方法中的分治法。就“方法”而言,可能是一般方法,也可能是具體方法,且兩者是相對的。如果分治法是一般的方法,那么二分法就是具體的方法。而對于二分法,使用循環結構或遞歸方法實現是具體方法,二分法就是一般方法。

通過“方法”學習來感悟計算思維,既不是簡單地知道分治法是什么意思(因為不是知識學習),也不是機械地實現二分算法(因為不是技能學習),而是在這些方法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習者的一系列思考。思考什么?應是計算思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要求,這有待梳理。如何思考或者如何促進思考則是學習方法,即剛才所說的“方法”的第二種意思,這需要實踐探索。思想實驗就是一種促進思考的學習方法。

2.在計算思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已經存在或者將會存在哪些困難?

盧文來:我覺得越繞越復雜了。我想,這可能就是一線教師和教授之間進行對話的必然結果。因為教授思考的層級比較高,一定要對概念做明確的辨析,而一線教師則希望以最簡單、有效、直接的方法在教學中落實。這可能就是計算思維教育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之一吧。所以我的感受是,任何一種理論或者理念的實踐,最終要靠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扎根落地,這其中必然會存在一些困難。

首先,對理念的理解,如計算思維。一線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能是:計算思維的歷史起點在哪里?計算思維的關鍵內容是什么?計算思維與程序設計、算法有什么關系?計算思維對中小學信息科技學科定位有什么重大影響?

其次,如何將理念轉化成細化的課程目標、單元目標、教學目標?哪些載體可以支撐計算思維教學?教師們感覺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非常巨大的鴻溝。專家們擅長理論研究,卻并不那么接地氣(笑);一線教師有實踐,但缺乏理論引領,或者自己對理論的理解和專家不一樣,會感到無所適從。同時會覺得,新的理念似乎層出不窮,自己怎么能跟得上?

最后,支撐計算思維教育的資源從何而來?專家資源、教師資源,還是課程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教師資源,或者如何能夠支持到一線教師,使他們有一定的計算思維理念、課程設計能力。

王榮良: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了不少困難,你剛才羅列的三個方面,也基本概括了目前計算思維落地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困難。我再補充幾點:為不同年齡的學習者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反映計算思維的課程內容體系,這是目前教師最希望明確的;隨著計算思維教育的開展,如何評價計算思維教學達成度的評價方法也會是即將面臨的困難;如何讓教師從知識教育轉向思維教育,可能不只是計算思維教育,將是更廣泛的教育領域所面臨的問題。

3.實施計算思維教育有哪些可能的路徑與方法?

盧文來:王教授,既然理論和實際脫節是個老問題了,我想從這里出發談幾點看法:

第一,能不能讓專家和一線教師對話,就像你我一樣(笑),你跟我說說基本理論,我跟你講講基礎教學,當然不是這樣一對一,也不是這樣文字來往,而是一種Workshop的形式或者以課題為抓手,面對面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梢允俏艺埬銇砺犅犝n,看看在一節課或者一個單元中你是如何看待計算思維培養的、我們之間的差異在哪里等,可以是你協助我一起設計一個計算思維的課程單元或者課程體系。

第二,借助區域的力量,依靠教研員的力量,組織區內的信息技術教師,就計算思維的某些重要概念開展專題研討。當然,為了避免脫節,每次專題研討必須要涉及高位的計算思維概念、中位的基于計算思維的課程框架,以及具體落地的教學實踐。

第三,雜志牽頭,利用網絡平臺,請王教授您這樣的專家開設微課,為一線教師普及計算思維的理論知識。

王榮良:從目前的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以程序設計為載體來開展計算思維教育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盡管計算思維教育并不是只體現在程序設計上,但相對而言,編程學習需要的學科基礎知識比較少,起點低,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容易接受,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程序設計是一個作品創作的過程,目標達成度明確,學生會有成就感。原因之三,在中小學開展編程學習有基礎,且目前也有比較多的人機交互友好的編程平臺可供選擇。

最近,我在中小學校聽了一些具有計算思維教學目標的程序設計課,總的感覺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對計算思維的理解還不夠,導致缺乏相關的意識。以課后教研討論為例,大部分教師在傳統思維慣性引導下關注的重點還是知識點的傳授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缺少相應的教學方法,尤其是缺少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缺少能促進學生思考的方法。以算法學習為例,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明確的,就是盡快地讓學生掌握算法,但缺少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算法形成背后的思想以及算法表達的美感的沖動。

程序設計具有明顯的工程屬性,所以有很多的規定以知識的形式要求學生掌握。學習要求與平臺的選擇應該盡可能規避這些細節的規定,以消除學生思考的阻礙,或者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對一些規定的必要性進行研究和篩選。以流程圖為例,流程圖原本是思維表達與可視化的工具,如果規定過多,則會抑制學生的思考。所以我一直不贊同一些教師做出的類似于“流程線箭頭方向不能從下往上”的規定。

盧老師對如何改善計算思維教育環境、提升教師的計算思維意識和認識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希望貴刊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也為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最后謝謝盧老師,也謝謝本刊“對話”欄目。

對話印象

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一本書——《上海市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解讀》,那是2004年,可能就是從這本書開始,我開始有了課程觀,厚厚的一本解讀讓我和團隊對幾千字的《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和團隊開展了校本化課程的實施,開始了課題的探索,從先前的信息素養到后來的計算思維。而這本書的編者正是王榮良教授。

未曾想到,去年我和王教授竟然有了一面之緣,紐帶也是計算思維。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能夠和一位研究計算思維的專家面對面聊天,有點惴惴,也有點激動。同坐的還有幾位業內專家和對計算思維感興趣的同仁。初次見面,感覺王教授有學者風范,冷靜而低調,話并不多,更多的時候是在聆聽和思考,但每每發表的想法和觀點總能給我一個嶄新的視角,令我心生敬佩,自然也有些許敬畏。

更未曾想到,我們還有機會開展進一步對話。真的要感謝《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感謝劉向永老師,讓我有機會藉由“對話”欄目向王教授進一步學習。

王教授說,他自己是一個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視角關注信息技術課程的探索者。在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王教授對計算機科學學科理解深入且核心穩定,也發現王教授思維縝密,善用類比、比喻,能把問題如抽絲剝繭般一一澄清,同時還發現王教授隨和、親切與幽默。他不僅是一位探索者,更是一位思考者和引領者。

有幸,能和王教授進行這么一場對話。

——盧文來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4篇

一、創新思維的涵義及其特征

(一)創新思維的涵義

我們在提出創新思維培養之前,首先要理清創新的概念與何為創新思維。何謂創新?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看似不相關的概念、范疇或事物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新概念、新范疇、新事物就是創新。從外延上理解創新包括觀念更新、新事物的創造以及事物或現象形態的改變。而創新思維是把對已有知識的理解、認知和體悟,經過不斷的累積,演變并轉化成不同于已有的觀念或形態的知識、理論。

以創造力和創新為核心延展出的創新思維,從不同學科領域出發,進一步拓寬了創新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心理學家從認知能力出發,研究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生機制與過程;科學家從科學發現的角度出發,分析如何形成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協同發展;哲學家從事物的發展規律入手,探索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活動的特殊規律性等等[2]。雖然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方法不同,但對創新思維的理解和評價標準都不僅局限于創新的結果,而是從不同層面、不同階段思考思維發展的過程和內容。首先從個人具備的思維素質看,創新思維是由很多因素(包括個人知識儲備、環境因素、創造力等等) 交叉結合而形成的。其次從思維的維度看,它并不是單一線性發展起來的,是經過不斷的排列組合與替換更新而生成的。只有通過有意識的創造,主動地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路徑,才能使創新思維融入到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所說:“使創新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3]。

(二)創造新知是創新思維的基本特征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創新思維的研究有豐富的成果,也都從各自的觀點出發給出很多解讀,但無論是哪種學說都離不開創新思維的衡量標準—— 能否創造出有價值的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種思維形態和思維方法的綜合運用,對邏輯的方向性把握和潛意識的調動,使多種復雜的因素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我們對創新思維的描述應該是多向的,既包含發現問題之初對已有知識的歸納整理,還包含對創新結果的評價內容等等[4]。創新思維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關聯性。任何事物的發展和變革都是在已有的知識框架中構建新的知識框架。無論是某一專業領域內的創造,還是不同專業領域的交叉融合,都是看似相關或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疊加。我們嘗試對不同類型、范圍的知識點進行匹配,挖掘其內在聯系,就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其二,獨創性。創新思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獨創性。一個新概念、 新范疇、新事物可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也可能是頓悟的結果,它之所以稱為新,就是說明它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事物的新的思想。其三,開放性。 創新思維的開放性體現在接受新鮮事物的開放程度,敢于突破既定思維,善于求新求變,能夠帶著開放的思想容納和探求未知領域的能力。人們思考問題的著眼點和視角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和結果,只有主動地認識新事物,不斷地擴充自身的知識結構,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才能具備更廣闊的視野,才能提升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其四,發散性。我們進行創新首先要對不同知識、不同概念進行整合,這是知識“散-聚-合-散”的過程,其結果同樣具有輻射意義??梢哉f,發散性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屬性,是評價創新成果的主要條件之一。

事物內部及事物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關聯性, 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問題。創新思維是所有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實踐創新的先決條件,只有在思想上占領高地,才能不斷地推陳出新,才能使理論、技術和實踐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不只是靈感上的曇花一現。

(三)創新思維是由多種要素反復交叉生成的

創新思維的形成過程是復雜的、動態的,其中由必要的學習能力、多變的思維方法和不同的研究手段等方面共同組成,需要各要素間的相互支持、 相互制約,從而構成有機的整體結構。知識不等于思維,創新也不是憑空想象,需要有對知識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和獨立思維的能力;需要有對發散與收斂、形象與抽象、求同與求異、靈感與邏輯等各種思維形態綜合運用的能力;需要有對現有的理論提出質疑、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深化方案的能力等等。創新思維的生成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發酵、頓悟和創新[5]。四個階段不是呈線性發展,而是反復交叉成長的。

第一是準備階段,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 熟悉相關領域的發展階段,發現問題并提出創新思維活動的發展方向。然后根據問題搜集整理資料, 做可行性分析,進一步敲定問題的內容,把握解決問題的大體思路。這一階段是生成過程中的基礎階段,是創新思維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與其它階段相結合的核心。第二是醞釀階段。對新事物、新領域的探索是不斷發展的,而不是一蹴而就。20世紀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勒·柯布西耶對設計構思過程有過這樣的描述:“一項任務定下來,我的習慣是把它存在腦子里,幾個月一筆也不畫,人的大腦有獨立性,那是一個匣子,盡可往里面大量存入與問題有關的資料信息,讓其在里面激動、煨煮、發醇。 然后,到某一天,喀噠一下,內在的自然創造過程完成,你抓過一只鉛筆,一根炭條,一些色筆在紙上畫來畫去,想法就出來了”[6]。第三是頓悟階段。 這一階段處于生成過程的中間階段,是經過長期的準備、醞釀后對問題認識的質的飛躍,是突破性的創造活動。在某一事件或某一因素的觸動下豁然開朗,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就是頓悟。這種靈感或頓悟,是經過準備階段或者醞釀階段之后的深刻認識,是創新思維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第四是測評階段。研究所得的新概念、新范疇、 新事物還需要經過反復的驗證和時間的檢驗,通過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才能對結果做出綜合性評價。如果實踐證明是不合理的、錯誤的、與預想不符的,還要進行實時的調整和改進,或是轉換思路開始探索新方向。只有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相統一,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生成過程。

在這四個階段交互進行的過程中,要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多種途徑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夠激發大眾對創新的興趣, 而且有利于主動地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二、“設計數學”課程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對創新思維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建立適合不同專業特點的培養模式,形成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設計史上那些經典的、有價值的優秀設計都離不開創新,可以說, 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從設計理念到產品生產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意表達的行業。而設計的創新取決于設計師的創新思維。從設計的調研分析、靈感表達形式和創新模式等方面逐步培養創新意識,通過發散-整合-發散的形式達到對創新思維的訓練,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科學的理性判斷。

“設計數學”既強調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并重,還從設計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三個不同維度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從而貼近設計專業對數學科學的實用需求。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是簡單的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把數學的知識分解到不同的設計專業課程當中,通過數學理論與案例設計相結合,課堂練習與參加競賽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數與美的內在聯系,更有效地進行設計創新思維實踐?!霸O計數學” 課程從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培養形象思維的描述能力

設計人員需要把設計構想先以圖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形成用圖說話的習慣,再結合其他手段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這種專業技能貫穿設計始終。首先體現為對事物具體形象的臨摹和概括。自然界中各種美麗的動植物無一不是由幾何形體構成,其中的美感蘊含著各部分間和諧的比例關系, 只有經過不斷的圖形模仿和幾何形體的概括訓練, 才能夠為設計創新提供素材。其次體現為對客觀事物的解構和重組。設計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僅僅是把自然形體運用結合到設計中是不夠的,還需要將數學美感融入到設計的結構美當中,為作品賦予更多重含義。

(二)培養邏輯思維的推理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系統的專業訓練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由每一個知識點組成, 梳理成不同的思維脈絡,進而構成完整的思維網絡。 在這當中,邏輯思維作為思維的基本單位,提供較成熟的思維模式和規則,運用分析、比較、綜合、 分類等邏輯推理方式,搭建知識框架。邏輯思維在設計的運用中表現為三點。首先要合理抽取事物本質特征。人們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和判斷, 把握其本質規律進而認識客觀世界,稱為抽象思維。 設計專業的方案成果雖然是以圖形的形式直觀地表達出來,但也需要抽象、嚴密的邏輯思維作為內在結構起支撐作用。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首先要從對信息材料的綜合分析、判斷開始。其次是構造形式語言。設計方案的講評包含圖面表達和設計說明兩部分,有條理的文字語言能夠輔助表達設計的構思和理念,提升設計的內涵。最后是建立演算系統。 一個設計作品的完整表達需要形式、結構和功能間的相互協調,在其中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設計創造, 就會使作品的理性美與科學美得到強化。

(三)培養靈感思維的捕捉能力

靈感思維是設計師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設計的品質和內涵。靈感思維的發生雖然是潛意識的、突發的,但同樣可以通過對不同文化、生活和環境的細微觀察,慢慢地培養靈感思維的捕捉能力。著名的自然科學家錢學森先生認為,靈感“實際上就是形象思維的擴大,從顯意識擴大到潛意識,是從更廣泛的范圍或是三維的范圍來進行形象思維?!彼J為,靈感思維有其獨特的屬性,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一樣,都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基本思維形式。對靈感思維的培養首先要注重想象力的開發。靈感雖然是偶然得之,但也存在著必然性。我們對生活和環境的觀察和體悟是需要長期積累的, 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好奇心、大膽地提出質疑并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才能在靈感出現的短暫時刻準確地捕捉到[7]。其次是時刻處于輕松活躍的創作氛圍當中。在設計師進行創作的時候,大腦需要處于開放的狀態不斷大量地吸收各種信息,并且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放松的情緒,有利于靈感的產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活躍的創作氛圍都是設計師高效率的思考問題的必備條件,也更容易激發創新意識。

(四)培養綜合性思維的歸納能力

每個人都會產生有創意的想法,但是能否將這些創新點通過系統的歸納整合成為有價值的創作成果, 還需要綜合性思維能力。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基礎上,把各部分內容、各個屬性聯合統一成一個整體,為創新思維的形成提供更高層次的認識基點。設計師可以通過建立整體的知識框架先培養宏觀的概念,再將所需要的信息疊加在一起,剔除無用的信息后重新排列組合成新的形式。

三、“設計數學”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

“設計數學”代替“高等數學”出現在本科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的專業基礎課中,是一門針對性強,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數學課程。其本身就是對設計創新思維的突破,將設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拆分,形成不同的模塊,以數學知識將各模塊貫穿起來,更貼近設計專業的自身需求。從課程的整體設置到每一章節實踐訓練,將科學嚴謹的數學知識切合融入到專業設計的創作中,讓學生不是孤立的學習各種知識,而是通過不同學科的相互借鑒、引申得到全面的思維能力訓練[8]。

(一)“設計數學”理論框架的建立

數學是設計的重要元素和骨架,也為設計的創新奠定扎實的科學基礎。在進行具體的課程學習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設計數學相關的概念并建立起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設計創作中相關問題的學習、研究能力;其次,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夠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踐訓練等教學方法,逐步培養空間塑造能力、設計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科學嚴密的數學式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建構知識框架。尋找設計美感內在的平衡構成與數學美感的相似之處,在引導學生應用設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和思考設計之美的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數學美與設計美之間的聯系,將藝術與技術的統一作為切入點,將理性的思想與感性的表現形式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設計數學概念。從理念表達、方案優化、圖紙呈現等環節與數學形態、數學結構、數學測繪等知識點間的配比和應用,強化對藝術與技術、設計與科學的創新思維培養。

(二)設計理念的準確表達

設計理念的開放性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將初期的創意構思通過圖示的方式準確表達出來是設計師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在方案表達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黃金分割、比例尺度、排列組合、 雙曲幾何等數學知識,為設計提供科學依據[9]。在這一部分,通過對稱、韻律、節奏等形式表達的訓練,借助幾何形體以及方程式的規律性、法則性, 形成設計語言和創新理念。

(三)設計方案的優化提升

方案的不斷優化和深化的過程,也是設計師不斷反思、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的靈感、想象力再一次得到展現,進一步優化設計的外部形態,豐富設計的內涵。設計前期的草圖創意經過評價分析后優選出中期需要進行擴初設計的方案,通過優化處理的方式再現數學美,強化方案的立意??梢哉f,在設計呈現最終效果的時候,要兼顧形式與功能,才能真正體現設計的內涵。而設計的創新思維也是在不斷平衡外部造型與實際功能的過程中生成的。

(四)設計圖紙的優質呈現

設計最終的圖紙表達也是設計創新思維成果的評價標準之一。優秀的效果圖呈現不僅是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準確應用,也是對設計預期效果的展示。設計師只有理解和熟練運用畫法幾何算法、人機/體工程學和工程測量等內容,設計方案才能得到完善,設計效果圖和施工圖才能得以實施。除此之外,掌握好測繪、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和制圖方法, 是設計方案與工程施工相交接的關節點。清晰、明了的施工圖有利于設計施工人員理解,節省時間; 反之,混亂、不清楚的圖紙表達容易造成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之間的反復溝通,費時費力。

(五)“設計數學”的實踐訓練

“設計數學”課程的顯著特點就是結合設計本身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數學訓練,注重不同學科間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通過每個設計環節中數學知識的對應設置,有效地模擬實際設計工作中所需具備的數學訓練。而學生對數學科學的理解、設計思路的明確、繪圖表達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一部分需要通過理論知識和具體案例的講解,一部分需要通過廣泛的實踐訓練,二者的融合統一,才能真正實現“設計數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首先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講解過程盡可能詳細、透徹,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其次,實踐與理論并行,對經典案例的模擬和再現, 引導學生運用設計數學知識進行創作,提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再次,帶領學生參加設計競賽,在實戰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設計數學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形成完整的創新思維意識。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5篇

一、創新思維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教學現狀

(一) 創新思維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設計涵蓋了藝術、文化、社會、科技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能夠直觀的反應出國家的文化風貌與民族精神。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設計的發展體現的是形象與實力。十九大以來, 全國上下掀起了“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的熱潮, 這對高校全面推動教育改革, 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發展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是每一個高校教師都需要深思的問題。以工業設計專業為例, 設計專業實踐性較強, 而藝術教育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學科。因此, 在設計基礎課程中進行創新思維培養, 是培養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工業設計的本質就是將快速發展的科技進行加工創造, 服務于更多的人, 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我國, 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及國民生活基礎的制造業, 工業設計服務的深度融合是時代的要求。工科學生對于科技發展較為敏銳, 但是如何將科學與藝術進行有效融合應用于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課題。

(二) 工業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中, 有技術與藝術兩部分構成, 技術類的理論基礎課程涵蓋了人機學、結構學、機械制圖、心理學等, 藝術類基礎課程有素描、設計、色彩、構成等, 是一門融合了科學與藝術的專業, 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是工業設計專業的獨特之處。將技術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的設計互動, 是一門創新性的教學活動, 更是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中, 隨著工業的不斷進步而產生的藝術與經濟結合的產物。作為一種全新的工業設計, 不僅需要設計者了解科技、了解工藝, 還需要具備現代設計的思想與潮流, 只有這樣, 設計出的產品才能夠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 從外觀與功能上滿足人們的審美, 充分體現出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所以, 設計基礎課程對于工業設計的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不斷是在學生時代還是日后的工作崗位中, 都是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借鑒國外的教學經驗, 結合自身的教學特色, 對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在教學中要突出個性與創新, 將藝術的原理與表現手法傳授給學生, 強調設計基礎課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因此, 對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進行重新構建, 是深化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構建創新性思維的設計基礎課程教學

(一) 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要具有創新性

要想適應復雜社會的發展需要, 教育教學也要緊跟社會的發展腳步, 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課程體系。使課程教學不再是知識傳播的載體, 而是成為一種師生之間共同探索知識的過程。課程改革需要具有開放性、靈活性與多邊性, 不再是固定的, 而是適時多變的一種教學方式。工業設計專業中的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作為設計的基礎,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設計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 增加設計的美感, 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設計與事物之間的關系, 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認知事物的目的。

(二) 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的學習動力源于自身, 也需要教師進行助力, 要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1) 學會系統觀察客觀事物, 培養創新思維: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創新, 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客觀事物存在的規律,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讓學生自己主動尋找, 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以及構成原因, 調動學生的尋找積極性, 養成主動尋找與發現的習慣, 逐漸養成創新性的思維模式。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 就可以根據客觀形態的變化轉變為具體的意象, 然后通過畫筆將設計的靈感保存。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發現客觀事物之間關系, 形成關聯性想象。 (2) 物象組織和構成中的創新思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要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觀念融入其中, 化被動為主動,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打破現有的定式思維, 避免常規式的設計方式, 采用不同形式進行隨機設計, 教師作為指導, 讓學生通過擺放鍛煉自己的空間組織能力, 形成主次感、整體感, 這種創新思維的方式有利于對空間形態布局的設計。 (3) 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路線與設計風格, 鼓勵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進行構圖設計,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 表現形式上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意象、超現實主義、聯想、空間、矛盾等表現形式上的創新, 強化學生的畫面感, 使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風格成為挖掘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力量。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一) 藝術積累, 眼界開拓

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藝術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 在進行設計時一般以模仿為主, 缺乏創新平臺與創新思維。學生只有具備大量的藝術知識才能夠逐漸形成完整的創新思維, 設計基礎課程還無法達到專業的藝術修養。藝術教育要持續不斷的培養, 大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已經定性, 但是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培養逐漸得到改善, 通過藝術教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校企合作, 為學生尋找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 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 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 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 學科交叉, 平臺互動

工業設計的學生設計基礎課程的培養是單獨教學, 與藝術專業的學生是分開學習的, 工科專業的學生在繪畫以及設計水平方面普遍不如藝術專業的學生, 沒有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因此, 可以開設交叉學習交流平臺, 將藝術類的課程與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進行提煉, 進行統一教學, 讓不同學科的學生可以跨專業討論問題, 分享學習新的, 讓工業設計的學生能夠感受到藝術學習的氛圍, 從而拓展知識, 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

(三) 傳統文化, 課題融合

教師在進行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 重點以課本知識為主, 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過于枯燥, 缺乏與本專業相關的文化知識??梢栽诮虒W的過程中適當加入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 將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知識與設計基礎課程進行融合, 融入本土文化, 帶領學生帶當地的文化景點采風, 利用傳統民族元素進行進行作品設計, 將現代設計的審美與傳統文化的韻味結合,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結束語

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 根據社會發展要求, 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設計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 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設計, 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與創新能力, 從而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介紹了創新思維在設計專業中的重要性, 提出了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主的看法, 以工業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為對象設計了創新性思維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方法, 期望學生未來能夠利用創新精神開展工作。

關鍵詞:創新性思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培養

參考文獻

[1] 徐向東.職業學校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與訓練[J].科技與企業, 2013 (17) :226-226.

[2] 劉繼蓮, 高鵬.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高職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美與時代:上, 2017 (11) :114-116.

[3] 陳嘉鈺.如何加強設計基礎課教學創新性的思考[J].工業設計, 2011 (4) :152-153.

設計創新思維課程總結范文第6篇

大家早上好!10月 日,我參加了集團總公司舉辦的青年人才培訓,這次培訓涉及了企業經營管理中創新思維和決策的問題,尤其在創新思維方面,很符合我們企業的管理需求,對于我們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醒和幫助作用,我個人也受益匪淺,結合分公司管理實際,我個人有以下心得:

創新用很簡單的話說就是多積累把前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下功夫。要敢于想象要敢于探索多使用發散思維盡量避免慣性思維條件允許的可以多想一想嘗試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蘇源泉教授從企業與創新思維、多樣性思維等不同側面借助一系列智力問題、游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既生動又有趣。通過學習使我對創新思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學習心得

一、要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需要增強觀察能力。我作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者,對于運作方式和工程施工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我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善于從工藝流程入手,看一看企業的運作方式是否準確、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否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二是要善于從工程施工流程入手,看一看施工過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各施工程序能否達到精準;三是要在整體運作過程中掌握各項環節,檢查各環節是否在技術創新、質量控制、成本節約、以及綠色文明化管理方面有缺陷或者存在創新空間。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我個人認識到現階段建筑市場就如同任南鵬當年經營如家一樣,即將接近瓶頸階段,國內從央企中建、中鐵等到地市級建筑企業、私營建筑公司,管理水平差異、技術層次差異、資金差異等造成市場占有比例逐漸失衡。我覺得我們所在的企業應該逐步與國內外大型建筑企業接軌,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同時應該加強企業品牌文化建設,在經營管理創新的同時擴大企業影響力,進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分一杯羹。

二、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我們單位目前的管理模式比較死板,一直以來都是依靠主要領導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等進行決策,導致員工個人思想僵硬化,如同操作機械一樣,最終導致企業管理的整體僵化。蘇源泉教授所講的“不去管理”、“群策群力”、以及“高效溝通”是目前我們企業所最需要突破的。

我認為,所謂的“不去管理”,應該是要讓企業領導學會組織企業內在、外在的所有相關資源,并不是單純的直接、集中地參與到實際管理操作當中,而是要利用一切有效資源,激勵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人翁意識,為企業做出貢獻;“群策群力”應該是要將領導的個人決策權轉變為采納權,把日常經營管理存在的各類問題逐一開會研討,讓所有參與人員發散性思維,群體決策后形成最終采納意見,這樣不僅會使問題得到解決,而且可以增強員工的個人歸屬感,使其樂于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高效溝通”是我們企業領導目前急需突破的難點,由于我們建筑行業分散性的特點,致使企業內部溝通不盡理想。在企業日常管理中,我經常深入施工項目,了解項目進展的同時與員工個人進行溝通,但通過今天的講座,我才意識到我個人以及企業管理層并未與員工之間實現“高效溝通”,應當在經營管理的同時,降低姿態傾聽員工提出的個人問題、對企業的建議和心聲,而后及時付諸行動,形成長效。目前,我們正在新項目進行管理、決策、溝通等方面的試點,期望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感謝集團總公司領導舉辦的這次培訓,并感謝蘇教授的辛苦準備與講座,讓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又拓展了新的視野,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積攢了新的管理方式,希望集團總公司以后多舉辦這樣的培訓,同時我們也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為集團的繁榮發展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謝謝大家!

陜西建工第十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上一篇:審計報告整改情況報告范文下一篇:設計費收費最新的標準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