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監測設備范文

2023-09-19

監測設備范文第1篇

1.1 傳統電氣設備檢修中的缺點

采用傳統的電氣設備檢修方法雖然可以防止部分故障的出現, 但是, 無法使得電氣設備達到最佳的狀態, 導致電氣設備停止運行, 所以, 這就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并且也沒有辦法有效的確保試驗的準確性。由于進行檢測的時間通常情況下都是固定的, 因此, 發生電氣設備故障時候有可能是在非檢測實踐, 而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故障就會致使資源產生極大的浪費, 并且也會使得電氣設備遭到一定的損傷。

1.2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的原理

隨著科技飛速的發展, 計算機技術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計算機系統在現階段已經漸漸的應用到了各行各業當中, 把計算機系統與電力系統的監測工作有效的進行結合, 就產生了在線檢測這一技術。這一技術主要的作用就是是對在進行運行的過程當中, 電氣設備發出的信號進行收集、整理以及傳輸的重要工作, 可以確保電氣設備能夠在帶電的情況下準確的進行監測, 而不會對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計算機系統主要的作用就是對數據進行收集, 完成整理之后提交到總控制系統當中, 相關的管理人員就能夠對每一個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準確的掌握。

1.3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的優點

電力系統在正常進行運行的過程當中, 使用在線監測的技術就能夠對工作當中的設備準確的進行監測, 實時的監控實際的運行情況, 在依照相應的數據指令來對電氣設備的狀態進行監測的工作, 使監測更加的具有針對性, 從而降低對能源造成的浪費。

2. 對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的要求

使用傳統的檢修系統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導致檢修的工作無法順利地進行, 而在線監測系統在進行發展的時候也必須要依照傳統方法存在的問題不斷的進行完善。

2.1 對檢修評價狀態的描述改革

在當今階段, 我們國家對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修的結果評價非常缺乏實際的意見, 通常情況下填寫的評價都是合格或著是不合格, 對一些具體的問題沒有詳細的進行說明, 這就無法對后期進行維修的時候提供準確的指引。所以, 對存在的這一問題, 只能對評價的體系不斷的進行完善, 才能夠更好的保證電氣設備在進行檢修的結果全面的進行描述。而評價的體系主要能夠劃分成下列幾個方面:運行狀態、裂化速度以及閥值接近程度等等, 對每一個部分都應當詳細的進行描述。

2.2 對在線監測技術的功能要求

電力系統在進行運行的過程當中, 想要使得計算機在線系統的檢測數據能夠非常的準確, 就必須要確保電氣設備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因此,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系統不但要具備自檢的能力以及危險報警能力, 還必須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干擾性能, 使計算機系統的收集工作更加的穩定。

3. 電氣設備的檢修策略

3.1 對運行狀態的檢測

在對電力系統的設備進行診斷的過程當中, 對相關設備進行檢測的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不同的模式, 選擇檢測裝置以及采用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必須要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對提供的相關數據全面的進行分析, 進一步的進行加工處理, 降低其他因素造成的影響。在進行檢修的過程當中, 想要確保電力系統可以正常的進行運行, 就必須要對運行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處理, 利用先進的分析預測方法, 對預測的時間進行設置, 減少對電氣設備造成的損傷。

3.2 預測和評估運行狀態

電力系統在進行運行的過程當中, 主要的預測方式非常多, 通常情況下都是以一種運行的狀態來作為主要的前提, 選擇準確的預測數值之后在進行設置, 能夠大大的提升每一個設備的可用性。在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評估之后, 就能夠使得檢修的工作變的更加的容易。

4.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的發展前景

在電力系統當中, 檢修技術與理論的應用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 通常就是包括下列幾個方面:電氣設備的預測技術以及決策的技術。對大部分的工業國家而言, 使用的設備時間很多都到了老化的程度, 這就使得機器出現故障的問題越來越多, 因此, 有部分公司都就必須要選擇有效的方案來來對設備的使用時間進行延長, 才能夠提升經濟收益以及設備的利用效率。應用在線監測的技術對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的過程, 不但大大的降低了檢修的時間, 并且也使得機器的使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的工作是非常復雜的一項工程, 現階段我們國家的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因此, 在對不同的電氣設備進行監測的過程時候, 必須要按照設備實際的情況來充分的進行考慮, 收集到的數據信息詳細的進行分類。

摘要:在電力系統當中, 電器設備的安全以及運行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電氣設備只有安全穩定的進行運行, 電力系統才可以正常的運轉, 因此, 對電氣設備定期的進行檢修以及檢測的工作非常的關鍵。在進行檢測的過程當中對于出現的問題必須要及時的進行處理, 確保系統能夠正常的進行運行, 防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對電氣設備進行監測的工作能夠有效的減少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 盡可能的減少電力系統的損失。本篇文章就是對電力系統的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電力系統,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

參考文獻

[1] 姜華.農村電網高壓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分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9 (6) :90-92.

監測設備范文第2篇

1 電氣設備狀態檢測機理研究

1.1 電氣設備狀態監測的基本原則

(1) 電氣設備的維護需要統籌考慮。由于電氣設備的特殊性, 無論是全面的預防性試驗還是拆裝性檢修, 一般都要求設備退出運行。所以, 在設備的監測維護過程中要考慮各種設備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 統籌安排電氣設備的檢修工作, 將檢修的周期和項目上升到管理策略的層面, 盡可能的保證設備的可用性, 減少電氣系統的停電時間。 (2) 采用綜合的設備狀態信息獲取方法。反映設備的狀態信息應來自于, 在線監測獲取信息, 各項試驗獲取信息, 設備家族缺陷事故記錄信息, 不良運行工況記錄信息。這是一個綜合的信息來源, 各項信息依其對設備狀態的準確反映以權重反映, 信息也應考慮折舊, 越新的設備折舊越小。 (3) 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狀態檢修主要包括設備信息獲取、綜合診斷、檢修管理。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才能引入智能綜合診斷和檢修管理系統, 才能適于未來發展的需要, 前述的量化的設備狀態評價體系就是為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奠定基礎, 實際上, 建立數字化管理體系就是建立數字化綜合診斷, 數字化檢修管理系統。

1.2 實施狀態監測的基本策略

狀態檢修的基礎是進行狀態分析, 在狀態分析前首先要分析狀態信息包含的內容。狀態信息包括預防性試驗、不良運行工況記錄、缺陷記錄、檢修記錄、家族質量記錄、在線監測等幾個方面。狀態分析的目的就是基于上述狀態信息包含的指標, 對設備的狀態做一個初步的評價, 為是否檢修提供依據, 而設備存在缺陷的準確診斷結果需要在檢修前后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后給出。設備狀態一般從狀態試驗數據、不良運行工況記錄和家庭質量缺陷記錄三個方面采用百分制綜合評分的方式確定。綜合評分≤30應立即安排檢修, 綜合評分介于31~55之間應在三個月內安排檢修, 介于56~75之間的設備應按計劃優先安排檢修, 介于86~100之間的可延期檢修。

1.3 在線監測數據與狀態檢修的融合

對于單一設備的在線監測數據融合一般應將數據傳送到電廠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MIS) , 通過電廠綜合管理系統將在線監測數據與狀態檢修系統融合在一起;對于多設備、多系統的在線監測的數據融合應先建立內部設備狀態監測中心, 由監控中心實施對全部前端站的控制, 同時由監控中心的監測工作站實施在線監測數據與狀態檢修的融合。

2 電氣設備故障診斷方法

針對不同的電氣設備, 目前的故障診斷方法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傳統的電氣設備故障診斷方法, 主要包括直觀檢查法、儀器儀表測量以及分段切割, 逐段類推等;另一類是針對現代化的電氣設備采用粗糙集理論、震動信號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方法等。傳統電氣設備診斷方法中直觀檢查法是電氣設備故障診斷最基礎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眼睛、鼻子、耳朵、手等感覺器官, 來進行直接觀察, 觀察溫度、聲音、顏色、氣味有否異常, 以判斷電源裝置的運行情況。通過這種直觀, 將一些明顯的故障能立即診斷出來, 或者分析和掌握故障發生的部位、危及范圍、嚴重程度以及元器件損壞情況。就是對那些隱蔽而復雜的故障, 通過我們所直接觀察到的各種現象, 也能為進行診斷和分析提供重要依據, 因此, 直觀是診斷故障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儀器儀表測量法就是利用電氣儀表測量某些電參數的大小, 經與正常的數值對比后, 來確定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 主要有測量電壓法、測量電流法、測量電阻法、測量絕緣電阻法等;其它的故障診斷方法包括對直觀檢查中發現的可疑對象、易損易碎元件進行重點檢查法, 采用相同規格元件對嫌疑、易壞設備進行替換測試, 逐步縮小故障范圍的方法, 采用分段切割的方法診斷一些故障現象復雜、問題很多、涉及面很廣, 故障范圍又不明的疑難故障, 特別是閉環系統故障以及采用從輸入或輸出端開始逐級往前類推檢查, 直至暴露故障的逐段類推法等。針對現代化的電氣設備主要采用時間序列分析、熱紅外方法、粗糙集理論、震動信號處理、小波理論等。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就是將電力設備的歷史狀態參數結合當前測得的狀態參數進行分析比較, 根據設備狀態參數的統計值、參數的變化值和變化速度, 來描述設備狀態參數的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推斷設備狀態未來發展、演變的過程, 并進一步預測異?;蚬收峡赡馨l生的時間及部位、設備或元件的剩余壽命等。在電力系統設備中, 由于設備出現故障而導致運行的溫度狀態發生異常, 電氣設備的絕緣部分出現性能劣化或絕緣故障, 將會引起介質損耗增大, 在運行電壓下發熱。具有磁回路的電氣設備, 由于磁回路漏磁、磁飽和或鐵芯片間絕緣局部短路造成鐵損增大, 引起局部環流或渦流發熱。還有些電氣設備, 因故障而改變電壓分布狀態或增大泄漏電流, 同樣會導致設備運行中出現溫度分布異常, 多以采用熱紅外的方法監測電氣設備相關部位的溫度或熱狀態變化, 從而判斷設備故障就是電氣設備故障的熱紅外診斷。粗糙集理論是一種基于不完備不準確信息進行模糊分析的數學方法。電氣設備通過線監測的數據在時間上、空間上以及設備類型上都積累了一定的數據。這些數據單個或是簡單組合分析很難獲得設備的運行狀態信息。通過粗糙集理論結合專家系統、神經網絡技術、模糊理論等在不需要人類專家參與的情況下, 自動從歷史數據中提取電力設備潛在的運行狀態和故障規律、發展趨勢等信息, 并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動態變更及時的更新對故障的預測和判斷。

3 結語

電氣設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牽涉面廣的綜合性系統, 電氣設備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有序運行。同時, 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評估和預測以及電氣設備的故障診斷十分復雜。因此, 運用綜合性的技術手段, 掌握電力設備運行狀態, 預測設備故障發生、發展情況, 并采用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技術進行故障診斷, 對提高我國電力設備的安全穩定性, 保證電力系統高效有序運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要:電氣設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牽涉面廣的綜合性系統, 電氣設備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有序運行。同時, 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評估和預測以及電氣設備的故障診斷十分復雜。因此, 采用現代化的電氣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技術, 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征兆、對故障進行診斷分析, 并采取相應措施, 對保證電氣設備的安全和整個供電系統的可靠穩定運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電氣設備,監測,故障診斷

參考文獻

[1] 雷鳴.電力設備診斷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1, 8.

監測設備范文第3篇

“十二五”以來, 氨氮作為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 日益受到關注,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也更多的安裝在污染源及污水廠廢水排放口。我國市場上的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按照分析方法的不同, 主要可以分為氨氣敏電極法和比色法[1]。目前, 在浙江省污水排放口安裝的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型號主要有WTW Trescon A111、廣州儀文EST2004、美國哈希Amtax Compact, 以及杭州利奇Super Vision, 其中廣州儀文EST2004 和美國哈希Amtax Compact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均采用比色法, WTW Trescon A111 和杭州利奇Super Vision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是采用氨氣敏電極法。本文就目前浙江省安裝量最多 ( 占全省安裝量的80% 以上) 的WTW Trescon A111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的應用和比對監測情況進行探討。

1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分析過程

氨氣敏電極法是通過往樣品中加入Na OH溶液, 調節樣品的p H >12, 所有的銨離子都轉換成氣態的NH3, 此外, 加入絡合劑如EDTA調節樣品, 防止生成鈣鹽沉淀。游離態的氨氣透過一層半透膜, 進入到離子電極的內部參與化學反應, 改變了電極內部電解液的p H值, p H值的變化量與NH3的濃度成線性相關, 由此可從測得的電位值, 確定樣品中氨氮的含量[2]。

2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的技術特點

氨氣敏電極法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結構簡單、運行較穩定、維護方便、試劑用量少且配置簡單、同時測量范圍較廣, 可應對濃度大幅變動的廢水。

3 氨氮因子比對監測的步驟

環境監測機構對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每季度1 次進行監測比對, 包括質控樣監測比對和實際水樣監測比對兩部分。質控樣監測比對是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分析兩種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 一種是接近實際濃度, 另一種是超過排放標準濃度。質控樣監測比對的相對誤差不超過標準溶液濃度值的±10%。實際水樣監測比對是氨氮自動監測設備與實驗室國標方法對同一水樣進行分析比對, 至少采集6 組樣品監測數據, 以實驗室國標方法檢測值為標準值, 計算氨氮分析儀實際水樣測量值的相對誤差, 其中6 組至少有5 組相對誤差不超過±15%[3]。

4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監測比對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個浙江省自動監測設備監測比對結果看,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的比對通過率是最低的, 經分析統計, 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運維工作不到位, 導致分析儀數據偏差大

(1) 未能及時更換耗材或藥劑氨氮自動監測設備的進樣依賴于蠕動泵和軟管, 如不能及時更換蠕動泵、軟管等耗材, 很容易導致進樣量不精確, 直接影響數據準確性。儀器的試劑都有有效期, 超出有效期試劑發生變質, 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還有個別運營商使用自配的藥劑, 如藥劑的純度、濃度不符合要求, 也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

(2) 標準樣品存在問題氨氮自動監測設備需定期用質控樣進行校正、校驗。如運營商出于成本考慮, 運營過程中使用自配的標準樣品, 且缺少必要的標準樣品質控手段, 那么如果校正所用的標準樣品濃度出現偏差,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也會出現相對應的濃度偏差。

4.2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和實驗室國標方法工作原理不同, 導致兩者結果之間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工作原理為氨氣敏電極法, 檢出限為0.05mg/L。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對于色度、SS的抗干擾能力較強。實驗室采用的是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檢出限為0.025mg/L。色度、SS對于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有較強的干擾, 通常檢測前需對色度或SS較高的水樣進行混凝沉淀或蒸餾預處理。兩者之間檢測原理不同、檢出限不同、水樣適應性不同, 必定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

4.3 比對過程中水樣的采集和存儲不規范, 可能導致實驗室分析結果失真

企業 ( 尤其是工業企業) 排放的廢水氨氮濃度會有一定的波動, 因此比對過程中, 必須保證自動監測設備檢測的水樣和實驗室分析的水樣是同一個樣品, 否則對比對結果會有不確定性的影響。

根據《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的要求:水樣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內, 需盡快分析;如需保存, 應加硫酸使水樣酸化至p H <2, 2℃~5℃下可保存7天。如監測比對中, 樣品保存不規范或分析不及時, 很容易導致實驗室分析數據失真。

4.4 低濃度情況下, 比對監測通過率極低

從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和監測站的監督性監測結果來看, 多數污水處理廠和企業的氨氮實際排放濃度很低。一些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水處理廠和部分企業的氨氮濃度甚至長期穩定在1.0mg/L以內。對于這些廢水, 在實樣比對監測過程中, 要想保證通過率難度很大。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 高量程、低檢測值, 導致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測量精確度下降為更好地監管企業, 防止在企業超標的時候, 不會出現儀器超量程無法正常顯示數據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 自動監測設備器的量程要求設置為排放標準值的2 ~3 倍。也就是說氨氮自動監測儀器的量程通常設定為30 ~45mg/L ( 參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2002 ) 》一級B標準) 。在這種情況下, 對于濃度很低的廢水, 氨氮實測值為儀器量程值的1% 左右, 不在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最佳測量范圍量程值的20% ~80% 區間范圍內, 其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 對于低濃度的水樣, 實驗室分析結果相對誤差也比較大實驗室分析檢測過程中, 樣品濃度越接近檢出限, 數據的不確定性也就越高。參考《浙江省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技術規定》里的要求, 0.02 ~0.2mg/L的氨氮樣品室間比對誤差要求控制在±25% 范圍內, 0.2 ~1.0mg/L的氨氮樣品室間比對誤差要求控制在±20% 范圍內。室間比對的誤差隨著樣品濃度的降低, 也會隨之加大。

(3) 現行的自動監測設備比對要求過高, 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達到根據《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技術規定 ( 試行) 》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0.8) 的相關要求, 氨氮自動監測數據和實驗室數據在全濃度范圍內, 相對誤差要求控制在±15% 范圍內。針對低濃度水樣, 氨氮的自動監測設備的比對要求甚至高于或等于實驗室室間比對的標準要求,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5 建議

(1) 加強運維質量控制, 確保自動監測儀器自身數據的可靠性一方面現場運維人員應按要求規范操作自動監測儀器, 及時更換耗品耗件和藥劑, 做好日常維護工作, 保證自動監測設備器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盡可能使用有證的標準物質進行自動監測設備校正、校驗, 如使用自行配置的標準樣品, 使用前必須經過實驗室分析驗證。

(2) 監測比對過程中, 保證采樣的合理性、分析的規范性, 使實驗室監測結果真實可靠建議監測比對采樣人員嚴格控制采樣過程, 保證所采集水樣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盡可能采集到和自動監測儀器相同的水樣。同時采集的樣品應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和保存, 確保分析的及時性, 避免樣品變質。

(3) 針對低濃度實際水樣的比對監測, 建議參照COD比對監測方式, 按濃度范圍分成監測濃度梯段, 設定不同的比對標準。對于濃度小于2mg/L的氨氮水樣, 建議直接使用接近實際水樣濃度的標樣代替實際水樣進行比對考核。

(4) 目前我國大部分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均有自動校正功能, 通過分析一次或兩次標樣, 在置信范圍內即為合格[4]隨著環保主管部門對監測數據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 須進一步加強儀器質量控制, 建議采用標準加入法, 在樣品分析中融入加標測試, 通過標準值的數據漂移情況確定實際樣品測試的準確性。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雖已在我國環境監控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但不可否認在應用和比對監測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相信隨著儀器廠商的規范化生產、合理的儀器選型、功能的逐步增強、國家標準的出臺、質量控制的加強[5], 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將被更好地應用于污染源監測, 更好的為環境管理服務。

摘要:本文介紹了浙江省氨氮自動監測設備在污染源自動監控中的應用和比對監測情況, 針對比對監測過程中比對結果容易出現不合格的問題, 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氨氮,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建議

參考文獻

[1] 吳玉婷.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設備在廢水污染源監測中的應用[D].水資源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討會論文集, 2013.

[2] 武鳴, 范秋云.氨氣敏電極法測量水中氨氮影響因素淺析[J].科技信息, 2012, (29) .

[3] 施占領.大渡口區氨氮在線比對監測現狀及建議[J].綜述, 2014, (20) .

[4] 李坤, 李戰.淺析氨氮在線自動監測儀的應用情況與存在問題[J].黑龍江環境通報, 2010, (34) .

監測設備范文第4篇

1.1概念

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 在設備運行中或基本不拆卸情況下, 通過各種手段, 掌握設備運行狀態, 判定產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并預測、預報設備未來的狀態。狀態監測是識別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有無故障, 明確故障的嚴重程度, 做出故障趨勢分析, 是一種簡易診斷;故障診斷是確定設備故障部位, 確定故障原因, 并提出維修建議, 是一種精密診斷。

1.2目的

設備故障診斷主要是為了及時預防、診斷、消除設備故障, 對設備運行進行必要指導。制定合理的監測維修制度, 保證發揮最大設計能力的同時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降低維護費用, 通過監檢測、分析、性能評估等, 為設備優化設計, 合理制造及生產過程提供數據和信息。

2應用背景

石油、化工、能源等行業許多設備如壓縮機、發電機、風機、 水泵等都是生產線上關鍵設備, 這些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停機, 輕者影響產量, 重者會導致整個生產線, 整個裝置、整個工廠停止生產, 由此看來, 關鍵設備的安全、穩定、長周期、優質運行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

我廠設備共計644臺, 涉及設備多, 管理難度大, 近年來, 部分設備、管線、閥門等腐蝕老化問題日益凸顯, 由設備腐蝕失效導致裝置異常停車頻次上升, 且部分生產設施已不滿足現行安全管理規范, 需堅持開展隱患大排查, 及時組織整改、治理。

我廠的設備維修主要以事后維修、定期維修為主, 預測維修處于發展階段, 目前用軸承故障分析儀每月對泵和電機進行監測。所謂事后維修是指設備運行至壞了之后才維修;定期維修是指按照預定的時間間隔或檢修周期, 對設備做維修、調整和更換備件;預測維修是有計劃的對設備做檢查和測試, 以確定其健康狀態, 必要時才進行維修。因此, 對一些重要裝置、關鍵設備、特殊部位進行檢測、跟蹤, 將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工作推廣應用到工廠設備管理中顯得極為重要。

3設備監測和診斷技術的分類和選用

3.1設備監測和診斷技術的分類和選用

設備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以包括傳感器在內的儀器設備和計算機為技術手段, 結合監測對象的特殊性, 有針對性的對各設備運行參數進行連續監測, 對設備運行狀態做出實時評估, 對故障提前預報并做出診斷, 變故障停機為計劃停機, 減少停機或避免事故擴大化, 對設備的維修管理從計劃性維修、 事故性維修逐步過渡到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常見的設備監測與診斷技術有計算機化的監測系統、表盤式的監測系統、數據采集器以及便攜測振表。

對于關鍵設備常常選用功能齊全、作用多、綜合性能強的計算機化的監測系統。天然氣凈化廠處于氣田的核心地位, 天然氣凈化裝置運行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產品氣外輸是否合格, 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對裝置影響較為嚴重, 對此, 對于關鍵設備多、 重要設備多的天然氣凈化廠, 選用計算機化的監測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3.2計算機化的監測系統

以利用紅外檢測的計算機監測系統為例, 該系統一般以查找發熱點的重要手段, 利用紅外熱成像技術, 它由計算機、熱成像儀、軟件分析系統三部分組成, 該監測系統對溫度非常敏感, 溫度感知范圍~273℃~+600℃[1]。

3.2.1檢測范圍

在運行過程中, 能產生工作溫度, 并由于缺陷導致溫度發生變化的在用設備設施均可列為檢測對象。主要類別包括:地面天然氣集輸、儲運設備設施、壓力容器、地面管道 (離心泵、柱塞泵、壓縮機、儲油罐、沉降罐、分離器) ;電氣設備設施 (變壓器、配電設施、啟動柜、閘刀開關、高壓線路等) ;動力設備 (天然氣發電機、電機、輸油泵等) ;其它運轉或運行過程中可以發出熱輻射的設備設施等。

3.2.2檢測原理

設備不停產安全隱患監測系統其原理是利用熱成像儀捕捉設備不同部位溫差產生的紅外線來判斷設備的故障部位[2], 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全面檢測設備溫度, 將熱成像設備中錄入影像資料錄入數據庫利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及時發現靜設備點蝕、閥門內漏、動設備故障造成的局部溫度升高等現象, 對設備進行狀態監測以及診斷分析, 及時進行處理, 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

4軸承故障分析儀 (A30) 在天然氣凈化廠的應用情況分析

4.1軸承故障分析儀簡介

軸承故障分析儀 (A30) 為雙通道數據采集器, 使用SPM沖擊脈沖技術和振動技術對設備狀態進行診斷分析。SPM沖擊脈沖技術使用的是LR/HR技術, 通過測量沖擊脈沖后得出LR、 HR值。經過測量后LR、HR值跟系統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后, 可以得出軸承的 (A~D) 4種運行狀態, 狀態A指軸承狀態良好; 狀態B指軸承潤滑不良, 存在潤滑油缺乏、油膜過薄現象;狀態C表示儀器監測到較大的沖擊波, 表面已經損壞;狀態D指監測到軸承損壞的典型信號。對這四種狀態儀器經過分析后, 通過不同顏色反應出來。

4.2建立相關設備狀態監測制度

我們根據實際使用情況, 先后對監測制度修改過3次, 對監測的設備、測點的選擇、監測周期、人員的分工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確保監測的數據準確、有效。并且對監測出的異常數據的處理都做了相關要求, 來確保狀態監測工作的進行。

4.3軸承振動監測數據庫的建立

根據廠內旋轉設備的重要程度和儀器的適用情況, 首先確定對廠內31臺泵開展狀態監測工作, 針對每臺設備的不同結構建立不同測量點, 共計186個測點。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 對電機進行監測, 根據監測數據及時整改存在問題, 整改后繼續監測。雖然在使用初期, 軟件數據庫基礎信息和測點的建立比較繁瑣, 但信息庫完成后, 儀器的操作和使用比較簡單, 測量結果直觀, 能很好了解軸承的運行情況, 及時對設備進行維修處理。

5狀態監測技術在天然氣凈化廠的應用存在問題分析

5.1沒有形成系統監測數據

通過軸承故障分析儀A30只對泵和軸承建立了數據庫, 在廠內的應用可以看出, 它作為設備簡易診斷儀器比較適用生產的要求, 但對整個凈化廠, 設備監測需要建立系統的包括各個裝置區的單臺設備的數據庫, 對所有設備、電器元件以及容易腐蝕的管線部位進行監測, 建立數據庫, 使設備的維修管理從計劃性維修、事故性維修逐步過渡到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 我廠監測數據仍需進一步完善。

5.2受環境因素影響

一是環境溫度變化對監測數據存在影響, 由于采取定時、 定點、定設備的檢測方式, 故隨著環境溫度的下降, 檢測分析出的設備設施表面溫度數據持下降趨勢, 對長期的比對檢測結果, 分析設備運行情況造成影響。

二是受到有保溫層設備的影響, 檢測效果可能不明顯。

三是設備在進行現場檢測時, 如果畫面內同時出現高溫度和相對較低溫度的設備, 存在較大溫度差, 如果要檢測相對較低溫度的設備, 會造成需要檢測的設備圖像模糊, 成像困難。

6結語

6.1對于生產任務重, 設備設施多, 運行年限長, 設備維修管理主要以事后維修、定期維修的天然氣凈化廠, 使用設備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迫在眉睫, 在設備管理中引進設備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在天然氣凈化廠應用前景良好。

6.2對于天然氣凈化廠建議選取監測區域更為全面的監測和故障診斷手段專門負責設備、管線管理, 形成數據庫, 方便對各設備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同時聯系上下游工藝, 使設備的維修管理從計劃性維修、事故性維修逐步過渡到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

6.3由專門的部門進行集中管理, 實行計劃管理, 定時錄取基礎數據, 定期分析, 并形成分析報告, 提前預判, 減少因設備故障引起的停車次數, 降低因系統停車造成的經濟損失。

摘要: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是設備現代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保證工廠正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闡述了天然氣凈化廠設備管理現狀, 建議對生產任務重、設備種類多、設備運行年限長、設備維修管理主要以事后維修和定期維修的天然氣凈化廠使用設備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 使設備的維修管理從計劃性維修、事故性維修逐步過渡到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

關鍵詞:狀態監測,故障診斷,預防性維修

參考文獻

[1] 王鐵柱等, 設備不停產安全隱患檢測系統在天然氣處理廠的應用, 綠色石化創新集成效能提升~~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 2015.

監測設備范文第5篇

摘   要:當前我國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建立了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一證式”管理模式,污染源監測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一證式”管理的基礎。排污許可與污染源監測管理銜接之間尚存在法規制度不足、污染源監測不足以支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達不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等問題。本文通過研究,探討了如何實現排污許可證與污染源監測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問題。

關鍵詞:排污許可證  污染源  監測管理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大力推動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一證式”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模式。污染源監測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污染防治監管、環境執法的重要技術支撐,是實現“一證式”管理的基礎。如何實現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的關鍵依然是構建、完善固定污染源監測管理制度。研究排污許可制度與污染源監測制度銜接的關鍵對策,于支撐排污許可制度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1  排污許可與固定污染源監測管理銜接存在問題

1.1 排污許可與固定污染源監測管理銜接的法規制度不足

企業作為污染源監測最重要的責任主體,應通過監測說明自身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和開展污染治理的情況。然而,污染源監測一直被認為是政府的責任,企業責任出現缺位。新的《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環保法律法規中明確排污單位應開展自行監測,并進行信息公開,但缺少具體的法規制度支撐落實?!杜盼墼S可管理辦法(試行)》對自行監測方案、自行監測設施、自行監測結果做出總體要求,但對自行監測規范開展的相關管理辦法配套還不完善。原有的《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已廢止,污染源監測沒有專門的管理制度?,F行的《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和《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中對污染源監測的要求,均主要針對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性監測,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要求嚴重不足。

1.2 現有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不足以支撐污染源監管執法

污染源監督性監測與監管執法協同機制未建立,監測與執法“各自為戰”,一方面監測部門監測了大量數據,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的數據又顯得不足。污染源監管部門更為重視對污染源污染治理的落實檢查,而對污染源監測的要求不夠重視,一般只提出籠統性的、原則性的要求,兩者缺乏協同機制。同時缺少開展以問題導向性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不能有效反映企業的污染態勢,為排污許可執法監管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1.3 基層污染源監測能力與支撐污染源管理需求不匹配

2016年來隨著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推行,污染源執法監測職能主要由市級環境監測機構(現有的縣(區)級環境監測機構)承擔。但污染源監測面對的監測狀況復雜、監測技術要求高,縣級環境監測部門原來的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存在技術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監測設備與實驗室條件等方面不足,導致基層污染源監測能力與支撐污染源管理的需求不匹配,與管理要求差距大。

1.4 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達不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

2013年以來,我國開始推行重點企業自行監測,要求企業承擔應有的監測和信息公開責任,接受公眾監督。但是污染源監測技術體系和質控體系不完善,部分監測機構實施現場監測過程不規范、存在檢測數據失真、企業花錢買合格監測數據等問題,導致治理效果和監測數據質量不符合管理要求問題。

1.5 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監管體系并不健全

排污許可證制度實施以來,部分持證企業并不能穩定達標和達總量排放,企業自行監測未按排污許可證要求執行,環境管理臺賬不完善,執行報告未及時提交,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沒有完全落實,目前缺乏對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的監管技術體系。排污許可制度的初衷是力求將污染源監測數據有效運用于環境監察執法,但目前還沒有有效開展證后管理,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如何開展還未出臺,證后監管還未進入實質性工作階段。

2  排污許可與固定污染源監測管理有效銜接對策

2.1 完善排污許可對自行監測要求相關的法規制度,強化排污單位的監測主體責任

保證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是落實《環保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環境保護稅、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效果的要求。排污單位是自行監測數據的責任主體,應對數據質量負主體責任。為落實新《環保法》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排污單位在污染源監測中的主體地位,推進自行監測的健康發展,應在專項法律、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進行配套規定。

2.2 優化監督性監測方案,為執法監測管理提供有效支撐

優化監督性監測方案,不僅包括現場采樣監測,還應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臺賬、原始數據、質量保證和控制等進行檢查,一方面將監督性監測作為檢查和評價排污單位取得排污許可證后自行監測開展情況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完善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指導,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有效性提出意見。充分發揮監督性監測技術執法作用,開展監督性監測的同時,結合執法現場取證的要求,完成對排污單位生產工況、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等的記錄檢查,作為環境監察部門執法的直接證據,避免重復取證監測。

2.3 完善污染源執法監測能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要著力解決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執法監測)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并提高國家本級能力建設,各級監測站基于技術指導、質控的紐帶不能斷,基層站標準化建設,應加強人才、設備建設,加強污染源監測培訓,提高污染源執法監測的能力。

2.4 加強對企業自行監測質量管理,提高自行監測數據在排污許可中制度中的作用

排污單位按照排污許可要求開展自行監測時,應嚴格按照監測規范開展監測活動,并如實記錄監測結果;保證監測數據全面性,應在設計監測方案時,全面考慮排放狀況,確保監測結果能夠全面反映污染排放狀況;保證監測數據代表性,應在設計監測方案和開展監測活動時,充分考慮監測頻次和監測時點能否反映實際排放狀況,同時應保存完整的原始記錄、監測報告,并按規定公開相關監測信息。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對環境監測機構開展“雙隨機”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入廠監測的備案制度。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或參與弄虛作假的,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2.5 建立排污許可證后評估制度,支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

盡快出臺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制度,建立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排污許可后管理工作,地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工作。強化依證監管,強化排污許可證執行落地。加強排污許可證質量專項檢查工作,加強排污許可證實施管理力度,推動建立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監管模式。

3  結語

污染源監測是許可證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實現排污許可證制度與污染源監測制度的有效銜接,才能更好地為提高環境管理能力,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盧瑛瑩,馮曉飛,陳佳,等.基于“一證式”管理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創新[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4(14):89-91.

[2] 趙若楠,李艷萍,扈學文,等.排污許可證制度在環境管理制度體系的新定位[J].生態經濟,2014(12):96.

[3] 宋國君,趙英煚.我國固定源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可行性研究[J].環境影響評價,2016(2):239.

[4] 宋國君,張震,韓冬梅.美國水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我國污染源監測管理的啟示[J].環境保護,2013(17):23-26.

監測設備范文第6篇

摘要: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要通過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及時準確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對照該要求,提出了目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中常見的主要問題,初步探討了現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的不足之處,概述了日常準備、應急響應、現場勘查、確定監測項目、現場采樣及測試、監測分析方法、質量保證及質量控制、應急監測報告等各環節的主要技術要點。建議在應急監測方案中明確終止條件,在應急監測快報及報告中提出終止預告。同時,日常積累和儲備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基礎和保障。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

DOI:10.14068/j.ceia.2017.01.007

當前,我國環境惡化狀況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突發環境事件仍呈高發態勢,環境安全形勢依舊嚴峻。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決定了其處置越快越好,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及時準確監測,為應急決策提供依據。環境應急監測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處理中始終依賴的基礎工作,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處理的前提和關鍵。

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面臨的挑戰

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于2014年進行了修訂?,F行《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實施的背景下,總結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實踐經驗完成的。其中,“4.2.4應急監測”條款規定“加強大氣、水體、土壤等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確定監測的布點和頻次,調配應急監測設備、車輛,及時準確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這就規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主要任務。

1.1技術要求仍需完善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規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布點與采樣、監測項目與相應的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分析方法、監測數據的處理與上報、監測的質量保證等的技術要求,是目前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主要技術依據。該規范自實施以來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起到了一定的規范和指導作用,但尚有一些不足:一是現有規定不夠系統,難以滿足國家法規對環境應急監測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規范中某些規定繁簡程度不一,可操作性不強,難以滿足紛繁復雜的應急監測需要;三是規范中某些術語和定義較為含糊,難以滿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需要。目前,該技術規范正在進行針對性的修訂完善。

1.2實踐操作存在短板

目前環境應急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應急監測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二是部分單位的人員、技術及物資準備不足;三是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部分單位的應急組織協調不力;四是部分應急監測機構技術能力不足。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需要應急監測時,上述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只有加強日常準備,并在應急實踐中總結提高,這些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

2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日常準備

目前環境應急監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大都因日常準備不足,環境應急監測的成敗主要取決于日常準備是否充分。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日常準備:

(1)應急監測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應建立在環境敏感點分析基礎上,與環境風險分析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能力相適應,并要通過應急監測實踐和演練進行檢驗、評估及修訂。

(2)應急監測隊伍。應急監測隊伍包括專家、專業人員、協調聯絡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應急監測人員須職責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位;應在平時加強培訓,并不斷更新專家信息,確保應急監測時能給予必要的技術支持。

(3)技術準備。平時應調研并收集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區域內重點風險源信息、應急優先控制污染物數據庫及應急監測分析方法等技術資料;若可能,最好設計幾類常見環境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報告模板,需要時可在最短時間內填充內容進行完善。

(4)物資準備。對于應急監測時可能用到的分析儀器、采樣設備、耗材、現場實驗室、安全防護裝備、車輛和照明等后勤保障裝備、通訊設備、輔助設備等物資,平時做好運行維護,以確保需要時能正常使用。

(5)應急監測演練。通過開展應急監測演練,由專家和相關人員對演練進行評估,查找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監測預案。

3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程序

要做好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除了充分的日常準備,還需要通過順暢的應急監測程序機制予以保障實施。典型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程序如圖1所示。

3.1應急響應及啟動

環境應急監測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并按響應程序進行。接報時應記錄下達通知的人員姓名、單位、通知時間,事件發生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污染源、污染范圍、影響及危害程度(特別是所涉及的環境敏感點情況)、處置情況、事件發展趨勢等信息,并及時報告相關責任人。該環節主要是進行信息收集、判斷與決策,并按程序啟動應急監測預案。

3.2現場勘查及信息溝通

勘查內容包括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原因、事發經過,污染物種類、數量,污染途徑、波及范圍,受污染環境介質,區域水文氣象參數,敏感目標及其分布,以及有關部門的處理情況等??辈樾畔皶r報告應急監測指揮部并傳達給相關人員。信息溝通方面,應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如微博、微信等傳播快、信息源廣,通過查閱可快速了解事件信息及社會公眾的反應。此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靈活的內部信息溝通方式,如微信群聯系便捷,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溝通。

3.3確定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原則上為相應環境質量標準中所要求控制的監測因子,以及根據污染事件的性質和環境污染狀況確認在環境中積累較多、對環境危害較大、影響范圍廣、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為污染事件對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特定項目。應優先選擇主要污染因子與特征污染物,并根據污染物性質(自然性、擴散性或活性、毒性、可持續性、生物可降解性或積累性、潛在毒性)及污染趨勢,按可行性原則(有監測方法、評價標準或判斷依據)進行確定。

(1)已知污染物的突發事件。應根據已知污染物來確定主要監測項目,但還應考慮其伴生元素、衍生反應產物及次生污染物等。很多金屬礦都有其伴生元素,如2012年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最后確定的污染企業是一家煉銦企業。油類污染因不同種類的油品而監測項目不同,如重油污染除石油類外,還應注意苯系物和多環芳烴等的影響。

(2)未知污染物的突發事件。首先,通過現場勘查和感官判斷,初步推斷主要污染物或污染物類別。若初判為中毒事故,可根據中毒反應的癥狀推斷毒性的強弱和緩急,再結合常見急、慢性有毒污染物的資料信息,縮小目標篩查范圍。如發生死魚時,可根據死魚的癥狀初判死因,若魚腮缺少血色應是缺氧窒息,鱗片張開、腮血鮮紅可能是急性中毒,若兩種情況均不符則可能是慢性中毒。

其次,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包括事發地及周圍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經濟、社會及環境信息重點關注環境敏感點、污染源及潛在風險源,查詢其生產、安全及環保記錄,必要時結合附近自動監測站等現有的監測結果初步判斷主要污染物和監測項目。如某市有居民投訴空氣中有異味,環境監測部門根據附近空氣自動監測站中二氧化硫濃度異常的信息,排查判斷出是一家企業脫硫裝置故障造成含硫污染物直接排放所致。

再者,當現場勘查和資料收集仍不能判斷主要污染物及監測項目時,可利用便攜式監測儀器或流動式監測平臺等現場快速監測手段進行現場快速篩查或分析。但不可輕信篩查或分析結果,因有時會產生假陽性,需用不同原理的其他方法再次確認。若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可基本確定結果的正確性,否則需繼續核實篩查或采樣后送實驗室分析確定。

當現場快速監測仍不能確定主要污染物及監測項目時,應及時采樣送實驗室分析確定,但需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測定某些監測項目時還應注意去除干擾物質。如某監測站在監測中發現揮發酚含量超標,疑為酚污染,但經排查未發現酚污染源,后確定實為油類污染,揮發酚含量超標是因樣品中含油量高,對酚的測定產生了干擾所致。

3.4現場采樣及測試

現場采樣及測試應遵循如下原則:(1)針對不同的事件類型和應急監測的不同階段,以最少的采樣斷面(點位)和頻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樣品;(2)現場監測儀器設備應能快速篩查、鑒別污染物,并能給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檢測結果,直接讀數,使用方便,易于攜帶,對樣品的前處理要求低;(3)凡具備現場測定條件的監測項目,應盡量進行現場測定,必要時另采集一份樣品送實驗室分析測定,以確認現場的分析結果;(4)做好樣品管理,注意人身及樣品安全。

3.5監測分析方法

首先可采用現場快速監測方法進行初步判斷,然后從速送實驗室進行確認、鑒別。實驗室應優先選用國家或環境保護標準分析方法,當實驗室不具備使用標準分析方法時,也可采用由其他行業權威部門規定或推薦的方法體系。若某些項目監測尚無標準或統一分析方法時,可采用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應經過驗證合格,確認其檢出限、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夠達到相關要求。

3.6質量保證及控制

針對不同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和應急監測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質量管理要求及質量控制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小的代價,獲取最有用的監測數據和信息,既能滿足應急工作的需要,又切實可行。

3.7應急監測報告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報告應按預案中確定的報送范圍進行報送,通常應上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任務下達單位。應急監測報告以及時、快速報送為原則,可采用多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新媒體)報送監測結果等簡要信息。在每期的應急監測報告中,可提出對下一步應急監測工作的計劃和建議,并在下一步方案的編制中給予考慮。

3.8應急監測的終止

目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有始無終”已成為困擾環境應急監測人員的一大難題,主要是因為缺乏應急監測終止的相關規定?,F行《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4.4響應終止”條款規定“當事件條件已經排除、污染物質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時,由啟動響應的人民政府終止應急響應。因此,在即將修訂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中,建議對“應急監測”和“跟蹤監測”的定義予以明確界定,將“應急監測”定義為應急響應期間的監測,應急響應終止后應急監測自動終止;將“跟蹤監測”定義為應急監測終止后為繼續掌握污染程度、范圍及變化趨勢所進行的監測,并從技術角度提出通用的跟蹤監測終止條件?,F階段,建議在應急監測方案中明確終止條件,在報送的應急監測快報及報告中提出終止預告。

4結語

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日常準備尤為重要。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地市級以上的環境監測部門設立專職的應急監測內設機構;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并落實人員培訓制度;環境應急監測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并通過實戰和演練對預案進行檢驗,不斷修改完善;平時應加強環境應急監測技術研究,不斷增強技術儲備;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及物資儲備應充足有效。此外,及時的應急響應,合理的應急監測程序,高效的信息溝通和組織協調機制,規范的監測過程,可靠的監測結果,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工作的關鍵。

上一篇:掛靠經營范文下一篇:工程款申請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