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

2023-09-16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基于文獻調查和作者實踐,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進問題進行了探討,明確了我國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儲備專門師資隊伍、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具體課程教學目標開發、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等建議。

關鍵詞:課程 教學 會計學 非專業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會計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相應,會計學課程被列入了大量非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中。而我國部分理工科院校,則已經在探索和試行將會計學教育作為實施通識教育的切入點(張健, 2010a;楊娜, 2010)。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會計學課程對非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滲透已是大勢所趨。與此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因為起步較晚,還處在探索階段,在較大程度上仍然難以擺脫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影響,并未能形成適宜于非會計專業教學的有效的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這一缺陷嚴重影響了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在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時所意圖實現的教育目的的達成。本文試圖基于我國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現狀,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以有效提高我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 一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關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研究文獻數量龐大。從各種角度論述了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同問題,其中大量的問題具有共性。部分文獻主要采用問卷的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提供了對這些問題的定量描述。調查時間跨度從2004年至2011年,調查對象包含了應用型研究生(MBA)、本科、應用型本科、高職和廣播電視大學等不同類別的非專業學生,且包含了自大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不同年級(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劉向, 2010;張健, 2010;趙瑩和曹崢, 2006;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各文獻基本狀況如表(1)所示。從已有文獻看,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共性問題:(1)教學效果不理想。根據筆者對部分高校教學實踐的了解,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學生滿意度普遍較低,且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不高。上述調查文獻也支持這一結論:湖南大學調查顯示,教學效果評價均值顯著低于“一般”,說明教學效果還未達到基本要求(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調查顯示,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評價為一般和低于一般的學生占比達到82.45%(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其他文獻盡管并未直接針對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但所有文獻均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各項目均不滿意,顯示出教學效果不好的事實。(2)教學內容和教材與學生偏好相差較大。根據上述文獻的調查,大部分同學并不了解會計學與本專業之間的關系,絕大部分同學對課程教學內容滿意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內容過于專業化,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與將來工作關系不大,缺乏學習興趣(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大部分學生對現行教材不滿意(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現行教材與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對會計學知識內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遠(陳敏等, 2009),學生反映教材理論性太強且會計業務處理太多,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教材和自己本專業沒有關系(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調查研究發現,各類別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有著明確的偏好,其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就共性而言,財務會計和財務報表分析在所有涉及該項調查的文獻中均居于前三位,管理會計則除陳敏等(2009)的調查顯示學生不感興趣外,在其他研究中均進入前三位。就個性而言,上述文獻均顯示各專業學生對與本專業相關的內容表現出強烈偏好。此外,財經類專業與工科類專業在偏好上存在明顯差異——財經類專業由于專業學習和具體企業理財活動聯系較為緊密,因而更傾向于會計學教學內容的直接學習,而工科類專業更傾向于間接了解財會信息(張健, 2010)。(3)教學與考核方法不科學。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不滿意(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趙瑩等, 2006),對案例教學比較偏好(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等, 2009),對師生互動比較偏好(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目前,我國各高校在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基本開設了模擬實習課程。就筆者對部分高校教學實踐的了解,會計專業教師與學生對模擬實習均持肯定態度,但將模擬實習移植到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則絕大部分教師與學生認為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上述文獻調查也顯示,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模擬實習基本持否定態度——75%以上的學生認為沒必要,因為內容以會計核算為主,對非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太難(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只有一份研究顯示90%以上學生認為有必要,可能跟調查對象的學習目的有關(張健, 2010);就考核方式而言,滿意度評價為一般及一般以下的學生占比達到75.98%(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更有研究顯示,盡管當前會計學課程考核形式嘗試過一些變化,但實質上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傾向并未調整,造成學生對各類考核方式的認同度均不高(張健, 2010)。(4)目標無分歧落實卻困難。自文獻來看,調查時間跨度從2004年直至2011年,共計八年,而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的相關共性問題一直存在,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改進課程與教學設計,相關高校和教學人員實際上缺乏有效的理論、研究甚至經驗規則的指導。從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角度來講,目標決定設計。有關文獻對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標進行過明確的闡述(王新紅和師萍, 2005;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并得到了文獻的廣泛認可。但盡管目標無分歧,但如何落實卻不得其法。

( 二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缺乏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滿意度低,原因不在于課程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就在于課程與教學設計存在問題。因為無論教學內容與教材,還是教學與考核方法,都屬于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必須考慮的內容。正如本文此前所言,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基本目標,文獻中并無分歧。問題在于,如何進行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以落實目標。針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量的文獻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由于缺乏系統性,可行性并不高。如文獻中普遍贊同的教學內容豐富化建議,因為課時、知識體系、需求多樣性和變化快等因素限制,在教學實踐中并不可行(趙瑩和曹崢, 2006);而文獻中普遍傾向的案例教學方法,即使在MBA課堂實踐中,也存在因學生缺乏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而難以開展討論的問題(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在課時有限、學生需求多樣化而會計學又自有一套體系的客觀情形下,對課程內容和教學與考核方法究竟應如何取舍與協調的問題,只能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解決。(2)對教學與考核方法缺乏足夠的了解。本文前述文獻調查結果顯示,由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普遍仍以講授法為主,學生普遍對教學方法不滿意,但針對學生的不滿意,文獻中又一面倒地傾向于案例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方法,對各種方法的選擇與組合不得要領。高等教育中的教學方法呈現出明顯的多樣性,包括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實驗法、演示法、參觀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乃至自學、自研以及其他方法,教學任務、課程與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與辦學實力條件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既有科學性也有藝術性,因此高校教師和高等教育中面向學生的一切教育者應該研究教學方法,這種研究別人很難替代,尤其是對方法藝術性的研究、實踐和感受(杜作潤和廖文武, 2003)。與教學方法相應,考核方法也存在顯著的多樣性,文獻中即提及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小組分析報告、獨立分析報告、小論文、作業、出勤、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和課堂表現等多種考核方法(張健, 2010;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從取向的角度,可將迄今為止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大類,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從模式的角度,課程與教學評價存在目標達成模式、差別模式、外貌模式和回應模式四種典型的評價模式(張華, 2001)。正如教學方法一樣,考核方法也各有優缺點,且內涵了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如果對此沒有深入了解而強行引入某一考核方法,將難以揚長避短,達不到考核的目的,實現不了考核的功能,也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同。如有文獻調查顯示學生并不喜歡團隊案例考,且有理有據(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3)專業人員投入不足。在我國中,盡管有部分高校非會計專業院系保留了一定的會計學師資,但絕大部分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依賴于會計專業院系的師資。如在調查涉及的重慶四所高校中均無專門師資(張健, 2010)。當然,問題不在于非會計專業院系是否保留了會計學師資,而在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通常被會計學院系視為非主流的教學任務,往往被視為會計專業教師在本專業教學這一“主業”之外承擔的“副業”工作。這一觀念的主要缺陷在于,認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僅僅是將會計學知識中與各專業相關的部分切割出來進行教學,相關內容是會計專業教師“主業”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子集,因此“主業”之外再無“副業”。但科學發展規律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卻與此觀念背道而馳——學科交叉融合是趨勢,而大學講臺上分門別類、各自為政的課程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質疑,交叉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如美國的“群集課程”試驗(杜作潤和廖文武, 2003)。此外,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一個顯著的約束——課時有限,且增加課時的可能性不大。本文前述文獻提供的信息顯示,非會計專業至多開設兩三門會計相關課程,非經濟管理專業通常只開設一門《會計學》,且單就《會計學》而言,其課時量最多為64課時,最少僅為32課時。與調查中顯示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相比,上述總課時明顯不足。如果跨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才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則必然面臨先融合后教學還是先教學后融合的問題,且必然要求選擇先融合后教學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只關注會計專業知識的教師必然無法勝任。正因為專業人員投入不足,所以課程內容不可能先融合后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材不滿意、對會計學與本專業深層關系不了解、對課程缺乏興趣等一系列問題。而專業人員投入不足的另一個直接后果,則是導致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問題缺乏深入研究,如缺乏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

三、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 一 )儲備專門的師資隊伍 非專業教學要求采用先融合后教學模式,客觀上要求配備專職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師。相應師資應對專業交叉領域進行研究探索,融合相關知識。會計學與各專業之間的交叉融合是會計研究的重要領域,交叉教學是會計與教育學的交叉研究領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專職教師可以在授課專業所在院系工作,也可以在會計學專業所在院系工作,但應重點關注非專業會計教學。由于目前專門師資隊伍缺乏,這就需要各高校加大培訓與儲備力度。

( 二 )明確專業課程教學目標 在整個課程教學設計體系中,課程教學目標居于核心地位。目標不明確,課程教學設計即為空談。文獻中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并不存在分歧: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標應區別于會計專業,應以“懂會計”從而為其專業服務為目標,而不應以“如何做會計”為目標,可分解為兩個具體目標:(1)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及知識,即了解什么是會計,什么是會計信息,并掌握如何使用這些信息;(2)學會進行財務分析,學會為組織決策獲取必要的會計信息,并能據以進行預測和決策(王新紅和師萍, 2005);MBA會計教育目標是培養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不強調會計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而更強調實踐性和創新性,更關注今后工作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會計問題(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但上述目標明顯屬于普遍性目標,缺乏明確性和可操作性。課程教學目標存在四種典型的目標取向,即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從普遍性目標和行為目標取向發展到生成性目標取向,再發展到表現性目標取向,體現了課程教學領域對人的主體價值和個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發展方向,但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取向并不否認行為目標取向的合理性,而是基于更高的價值追求對行為目標取向的超越(張華, 2001)。為了開展有效的課程教學設計,應結合具體專業,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開發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或表現性目標。在我國現階段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設計中,較為可行的方案是借鑒布魯姆(B. S. 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學”開發合適的行為目標,將來再逐步向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過渡。

( 三 )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 教學與考核方法選擇,受特定教育價值觀、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組織影響。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應結合上述條件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在我國現階段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通常采用以講授法為代表的提示型教學方法,而與講授法相結合的模擬實習又不為學生認可,因此學生普遍對教學方法不滿意,而更傾向于案例教學法,或者更為自主的其他教學方式。問題在于,調查顯示非專業學生在課程之前對會計學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即使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MBA學生也是如此,而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和自主型教學方法都需要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講授法必然居于基礎性地位,絕對不能棄用。但教師可在采用提示型教學法建立一定基礎后,靈活采用其他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文獻研究中普遍傾向的案例教學法,不同類別學生的理解也并不一致,某些類別學生所偏好的結合案例教學可能更接近于實際案例的示范或展示,本質上仍屬于提示型教學方法,因而與MBA教學中采用的案例討論法存在本質區別。就考核方法而言,傳統的考試方式較難測量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而非專業教學則更強調應用,因此應該予以改進。但在引入新的考核方式時應慎重——如果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則應慎用“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的考核方式。

( 四 )賦予非專業會計教學意義 意義對教學的重要性絕不容忽視,在Yelon( 2003 )所列的十條有效教學原則中,意義性便居于首位。賦予非專業會計教學意義,意味著幫助學生在所學主題與其過去的經驗、當前的情景(需求、興趣、價值)和未來的目的之間建立系統而有意義的連結,以激發其學習并應用新知識的動機(Stephen L. Yelon著,單文經等譯, 2003)。調查顯示,輔助未來工作和了解財經知識以提高自我素養,是非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的主要目的,財經類專業更偏向前者,而工科類專業更偏好后者(張健, 2010;趙瑩和曹崢, 2006;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專業學生因為就業的原因,本身賦予了會計教學以意義,而非專業學生則未必能建立這種系統而有意義的連結。因此,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設計,必須在設計時即考慮賦予其意義的問題。這就意味著非專業會計教學,必須能真正實現會計學與各專業知識的融合,或者能真正顯著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也意味著,如果該專業的會計學教學的確沒有意義,就應該停開該課程。

參考文獻:

[1]Stephen L. Yelon著,單文經等譯:《教學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莊胡蝶、翟衛華:《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3]杜作潤、廖文武:《高等教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肖華芳、萬文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設想》,《當代經濟》2009年第1期。

[5]張?。骸稇眯捅究迫瞬排囵B模式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差異化教學改革探討》,《財會通訊·綜合(下)》 2010年第10期。

[6]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楊娜:《通識教育平臺下會計教學問題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6期。

[8]趙瑩、曹崢:《需求多樣化下非會計專業本科會計學教學改革探索》,《財會通訊(學術)》2006年第11期。

[9]趙瑩、許小建、曹崢:《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需求分析》,《財會通訊(學術)》2006年第10期。

[10]王新紅、師萍:《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1]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年第2期。

[12]陳亞民、王天東:《從MBA教學談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問題》,《會計研究》2003年第5期。

(編輯 聶慧麗)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筆者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教材建設和實驗教學的注意事項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商榷。

目前,高等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了基礎會計課程,此方面的會計教學已成為高等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從現有的相關資料來看,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研究成果較少,針對高職高專院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研究成果更少。因此,開展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明確教學的目標

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應用型管理人員;基礎會計課程是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會計知識在管理類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起支撐作用,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的重心應是管理,要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因此,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應是:縮短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了解會計的職能、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會計領域特有的理論和方法,理解財務資料的含義及其形成過程、懂得如何獲取和使用會計信息,提高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和決策的能力。

二、校內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際工作存在著差異,無論是對于會計專業還是對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實驗通過模擬真實的、不同會計主體的環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能夠縮短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學生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全面。只有通過會計實驗,才能真正懂得何謂會計,才能認識到會計對經濟業務的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體會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為未來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會計實驗教學必不可少。要搞好實驗教學,必須要加強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在校內建有必要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實驗室內要求使用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掛圖等資料要齊全。校外實習基地可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了解到企業內真實的會計工作組織形式、會計工作流程、會計的崗位牽制制度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各個專業的對口實習基地,比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到旅游實習基地的企業財會部門參觀學習,物流專業到物流實習基地的企業財會部門參觀學習,這樣做既能節約經費開支,又能使會計實驗落到實處。

三、實驗教材的建設

教材規定了教學的內容,是教師授課的依據和參考,也是學生求知復習之本,教材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而目前尚無專門針對高職高專院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實驗教材,所以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教材建設。在實驗教材內容的設置上,筆者根據多年的財務會計工作及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實驗教學經驗,認為應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會計基本技能;二是專題實驗;三是綜合模擬實驗。

(一)會計基本技能。包括點鈔與驗鈔、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會計專業的學生有專門的會計技能訓練,而高職高專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只開設一門基礎會計課程,增加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是為后面的填制憑證與登記賬簿準備的,是會計手工記賬的前提條件,同時也能夠解決學生今后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開票等需要書寫的問題,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安排在填制憑證之前。點鈔與驗鈔是針對管理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常常與錢幣打交道而設置的,點鈔與驗鈔可以安排在學期初進行,雖然此項實驗對會計理論的學習沒有什么影響,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

(二)專題實驗。圍繞基礎會計教材的內容而設置,主要有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簡單的成本計算、賬簿的登記、存貨的計價方法、銀行存款調節表的編制、編制會計報表、簡單的會計報表分析,增加會計報表分析的重點在于培養非會計學生利用會計信息的能力,體現會計教學的目的。專題實驗內容用于在相應的理論課講解之后作為隨堂訓練使用,加深對課程的理解與消化吸收。

(三)綜合模擬實驗。模擬企業一個月的會計業務,會計業務的選取既要典型又要全面,業務量以50筆左右為宜。綜合模擬實驗安排在基礎會計理論課程結束后,使學生完成從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會計報表分析這樣一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在模擬材料的選擇上要結合管理類不同的專業,使用不同會計主體的會計實務內容進行實驗,體現專業特色。如旅游管理專業選擇旅游企業的會計實務、房地產營銷與管理專業選擇房地產企業的會計實務進行實驗,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專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可以縮短學生的學校學習與就業后實際業務的認識距離,快速適應從學校到管理工作崗位的角色轉變,對其未來將要從事的專業管理工作起到促進和提高作用,從而達到會計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

四、實驗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在實驗內容的側重、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實驗考核等方面應緊緊圍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要與會計專業相區別。

(一)實驗內容的側重。會計專業側重于“生產”會計信息,側重于使經濟業務的核算得到正確的核算結果,非會計專業側重于“消費”會計信息,懂得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體會經濟業務的核算特點與財務結果。在專題實驗中,會計專業側重于會計業務操作的訓練,非會計專業側重于驗證會計方法的選擇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如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選擇對產品成本的影響,進而對產品的定價、銷售決策的影響等;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利潤的影響等等。在綜合模擬實驗中,會計專業要求既要分工協作、又要崗位輪換完成對綜合模擬資料的操作,非會計專業只需要通過小組分工協作來完成模擬資料的操作即可,不需要進行崗位輪換。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組織管理方法等等。

(二)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組織不拘泥于學生的操作,而是將業務操作、小組討論、專題分析、總結報告等形式結合運用,靈活多樣。例如:實驗結束后的實驗總結,采用先小組討論、后班級內匯報的形式,既要討論分析本人在實驗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與不足,也要討論分析本組核算出的數據的準確程度,核算速度的快慢及其原因,通過實驗對會計的認識,感悟等,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實驗考核。非會計實驗教學不應讓學生死記硬背,注重于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使用會計信息,因此在考核方式的選擇上,摒棄通常的開卷及閉卷形式,最好采用作業形式。作業可分為大作業和小作業,小作業為個人作業,由個人獨立完成,大作業為小組作業,由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會計基本技能、基礎會計專題實驗、實驗總結為小作業;綜合模擬實驗為大作業。在考核的比重上,綜合模擬實驗占實驗成績的50%左右較為合理?!?/p>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組織文化;管理會計;信息認知

一、引言

對大規模信息的相關性和環境不確定性的存在性研究表明,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使得對大量信息的使用和有用意識的要求增加,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高,大規模信息的使用就越高,決策的準確性也將相應提高。鑒于大范圍信息的特點和現代管理會計信息具比較相似,因此,可以嘗試將這些實證研究的結果應用于對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研究。本文結合管理會計的權變性特征,同時結合組織文化特性,研究了管理會計信息的認知和利用。

二、管理會計的權變性特征

適應組織變革的重要手段就是管理會計的權變性。它重視外部的環境以及未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決策。同時,在企業戰略決策中,不僅要求企業組織利用其內部信息,而且要充分利用外部環境的信息。管理會計的權變性是根據管理會計信息進行整合并向決策者提供這些信息。在決策對象意識、可選方案、對這三個階段的可選評估等方面的權變管理會計,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權變管理會計的核心理論是組織結構及其管理都必須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權變理論的出現,人們逐漸意識到世界上沒有“普遍最優”的管理會計制度。為使企業組織更加有效的運作,其組織結構和控制系統必須適應環境,因此要強調企業對環境的適應性。適應性理論分為選擇適應、互動適應和系統適應三個階段。權變管理會計理論有助于認識管理會計的發展階段,并且幫助企業選擇適當合理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工具。企業不擁有資源的數量,而是如何利用資源的數量,這是現階段許多企業所倡導的。凸顯出當前管理會計在發展階段的核心管理理念,即合理地利用資源,實現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組織的管理效率和效率的目的。權變管理會計理論的不僅涉及諸如戰略管理、績效評價、預算編制和成本制度等的管理會計控制系統,也涉及評價和應用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效率和有效性。管理會計的權變性更加注重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更加重視,使得對信息的認知和識別以及運用更加重要,尤其是對管理會計信息的認識。

三、組織文化

由于組織文化具有廣泛的覆蓋范圍,它的概念難以定義,但許多學者同意它是由企業所有,只有企業獨有,植根于社會結構的理解、價值、信念或期望,或認知事實。一個組織的價值觀和基本信念蘊含于其組織文化中,即組織文化指導著組織的所有活動和行為,不僅影響員工的一般態度和行為,而且影響和影響對特定事件、做法和策略的態度。組織文化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企業也是圍繞人們的行為活動達到經營盈利的目的。組織文化對企業業績以及管理層決策行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信息的傳播和認知,尤其是管理會計信息的認知形成的。

組織文化與環境的不確定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組織價值觀、規范和信念的總和形成組織文化。增強組織對內外部信息的認知,影響管理會計信息的認知,并與行為指導中的管理會計特征產生共鳴是組織文化的解釋和傳遞功能。組織內部因素相對而言便于控制,相應對策也易于制定。然而,由于外部環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度,因此對外部環境的預測的相應對策的采取都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因此,由于管理者一般具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內外部客觀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必須重視對管理會計信息的認知。沒有認識到不確定性的管理人員往往認為自己具有很強的決策能力。例如,在相同的環境下,也存在差異,一些組織或個人也能夠強烈感受到環境的不確定性。即使在相同的環境下,當強烈感受到環境的不確定性時,管理者自身的決策結果通常也是不穩定的。當然,決策方法將根據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水平變化。然而,決策者的認知環境不確定性能力是決策方法變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客觀可測環境的不確定性。從內生的角度看,組織文化的差異是組織文化與環境不確定性的相關性的決定性因素。組織文化差異對組織行為微妙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偠灾?,決策、人際關系和溝通文化是組織文化對組織行為最主要的影響。組織文化差異可能對行為決策的兩種影響:一是決策者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價值判斷往往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第二,決策模型的變化只要是由于決策社區的不同背景。不同的環境使得組織文化差異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也表現為沖突的形式。文化作為一種表現形式,是外在事物本身的存在。這種認知模式已經超越了文化相對主義的文化理論,被認為是文化的對立面,缺乏溝通和心理闡釋的可能性,在動態的文化背景下,真實的動態心理活動的可能性。組織文化對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是多樣的。認知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人們的認知加工過程中,人們都具有動態的作用,可能使人們走向權利或犯錯誤。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客觀操作環境沒有直接相關性,這在實證研究中都有證明。即使在相同的商業環境中,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換句話說,環境的不確定性將影響會計信息的利用,組織文化將影響人們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態度。然而,管理會計信息與環境不確定性之間的關系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關系。管理會計信息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環境的不確定性水平。因此,為了提高對環境不確定性的認識,必須重視組織文化。

四、組織文化與管理會計信息認知

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天生的性格和后天經驗的產物,保持完全統一的人格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但是,經驗表明,,即使存在微小的差異的人們,只要屬于同一文化圈,他們仍然會有大致相同的認知。行為本身在同一個文化共同體中將以傳統的方式來進行活動,或者它將具有某種特定的形式,這顯然已成為一種“常識”。

管理會計信息也會受到組織文化的影響,同樣就像組織文化影響信息認知一樣。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是建立在其信息支持系統之上的,組織成員展開相關活動是其目的之一。然而,即使是為某種目的而設立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其組織成員開展的活動基本都是在認知組織文化的基礎上,,但是僅僅因為組織文化的不同,結果通常相差很大。一些組織可以根據預期目標充分行使其職責,并完成其任務;然而,一些組織的開展的活動不僅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而且還產生了反作用。例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預算松弛”現象。在管理會計系統中嵌入某種目的有時候代表了一些組織有效且積極的職能,但是在別的組織中缺積極的效果,這種現象大都是組織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有用的管理信息越早被認知,企業越快對此做出應對,對企業的積極效應就越大。組織文化作為企業的內部力量,對管理信息的有用性的認知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其根植于企業中,屬于冰山的下部。在既定的企業環境中,企業同時受著內部環境和外界環境的雙重影響,且外部環境本身就蘊含著組織文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組織文化的交互影響,成為管理會計信息認知的約束因素,進而波及管理會計信息認知的有用性和相應的實施效果。

管理會計信息往往圍繞著對公司的影響,而且不僅是對外部環境和未來事項的單方面信息收集,有時是管理會計信息的轉換。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必須在建設和運行方面投入相應的時間和成本。管理會計信息仍然重要,即使它被認為是事后信息。在對分析方法存在疑問時,決策者還將考慮使用未經修改的原始信息。另外,原始信息在不了解計算環節的情況下,很難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對于管理會計信息利用程度和環境的不確定性水平增加之間,不能考慮一個簡單的相關方程。管理會計信息的使用需要考慮管理會計信息的成本和有用性,成本是需要經過客觀衡量,而有用性是一種應用的延伸,。組織文化在有用性的認知方面,會反映出每個人的價值觀,并且多少會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組織文化對管理會計信息有用性具有正向相關性影響,提高了企業管理認識和對管理會計信息的相關監管;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會計系統的有效性和管理會計系統的透明度,和可視性。因此,圍繞組織文化的內外部因素,通過優化組織文化,通過規范和完善管理會計制度來提高信息有用性的認識,將對管理會計決策的價值發揮積極作用。

五、結論與展望

上述研究表明,組織文化作為企業組織的一種內部力量,對管理會計信息的有用認知具有積極的相關作用;管理會計的信息認知有助于提高管理會計系統的可視性和透明度,提高管理會計系統的有效性。因此,為了使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管理會計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通過優化組織文化,提高信息有用性的識別和分析,提高人們管理會計信息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巧根,馮圓.企業文化與環境經營價值體系的構建[J].會計研究,2013,(08).

[2]劉旭陽,景剛.基于組織文化的會計行為優化研究[J].財稅研究,2016(05).

[3]周凌寒,劉迅.會計文化及其建設的幾個問題的認識[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

作者簡介:李勝瓏(1990- ),女,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人,河南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4篇

一、找工作前的準備

會計的兩大職能包括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但是由于我國進入市場經濟的時間比西方發達國家晚的多,所以目前實務中從事會計的人員基本上都僅僅執行了核算職能,對于監督職能一般是由企業的管理人員或者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做的,所以,應聘會計崗位工作之前要將與核算職能相關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和回顧:

第一,是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課程。這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基礎會計》學的,告訴了人們會計賬務處理的程序,在復習時,首先要明確在業務處理時,要先看懂支撐這個業務的原始憑證而進行對應的業務處理,而不是想當然的看業務在企業的實際情況,因為隨后課程的學習對企業業務都采用文字敘述的方式來表述,而沒有采用原始憑證的方式,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在從事實務時僅憑想象進行業務入賬,而忽略了原始憑證,甚至看不懂原始憑證;其次注意明細賬作用和設置,這是因為總賬有什么賬戶就設什么賬,且都采用三欄式的格式,沒有什么特殊的,而明細賬則需要根據企業需要設置,某明細賬到底應該反映哪些信息要結合企業實際來考慮,而不是全國有一個統一的格式,這一部分也要結合四年級學習的《會計制度設計》來考慮;最后關注一下企業應如何做到賬實相符的,在這一部分的準備中,應該結合后面三年級學習的《審計學》來考慮,主要關注對不同的財產都采用什么方法來取得實存數,并且要考慮如果自己處在某企業的這個崗位的話,實務中該如何操作,例如,對于存貨實存數一般采用實地盤點法,記入這幾個字很容易,但是畢業后一旦被單位安排了這項工作,就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就需要結合審計學中的知識,為了盤點的結果準確,如何將企業動態變動的存貨變為靜止的,為了保證賬上不多記存貨,應該采用從賬追查到實,為了保證存貨不漏記,應該采用從實追查到賬等。

第二,企業的一般業務什么條件下可以確認以及如何確認、什么時間確認、怎么合理的估計,則是《中級財務會計》或者《財務會計》解決的,但是在這些知識的準備方面就不能像當初學習時僅僅關注實務操作,而應更關注相關的理論,例如對于銷售,不能僅僅像學習時僅僅知道不同的銷售方式下,其會計分錄是如何編制的,而應該注意要確認收入必須滿足的條件,并且要思考一下在實務中這些條件都需要如何做出判斷,甚至要結合大四學習的《會計制度設計》課程,來考慮都需要取得什么樣的原始憑證等。甚至在最后應該總結一下,哪些業務是在會計期間做的,哪些業務需要在會計期末做的,這樣就不容易將期末待攤預提的業務漏記。

第三,對于制造業的企業,會計中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產品成本的核算,也是三年級的《成本會計》課程解決的,在這門課的復習時,不再僅僅是注意不同方面是如何核算的,而應該在學習每種方面的核算時,這種方法適用于什么情況,適應于什么樣的企業等。并且能夠將所知道的某產品生產的企業結合起來思考,這樣一方面便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不易忘記。

第四,對于會計除了要處理《中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所講的常見業務外,也會遇到不常見的業務,這是三年級學習的《高級財務會計》來解決的,對于這門課程可以看一些對一般的企業可能遇到的業務進行復習,例如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是非常實用的,所以要注意復習。

第五,對于會計來講,除了核算信息之外,企業還需要會計人員申報納稅,這是會計本科專業三年級課設的《稅務會計》或者《稅法》解決的問題,在上這門課時老師一般注重的是如何正確的計算每個稅種交稅的多少,而在找工作前的準備階段,則應該不但關注每種稅收的計算,而且還要注意每個稅種所給予優惠政策,同時要注意每個稅種申報時納稅申報表的填列要求和說明,讓自己熟悉納稅申報表應如何填列,以及是在報稅時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六,因為作為會計面臨著不同的結算方式等,這就需要去掌握銀行賬戶的使用要求,和熟悉不同結算方式的流程,這則是《經濟法》課程解決的問題,對于該課程不需要通篇復習準備,而應該是針對對會計影響大的銀行賬戶使用、結算方式、合同法等進行復習。

二、應聘時的準備

準備應聘一個公司會計時,往往需要通過筆試或面試階段,在這個階段,一般不會問一些與本公司會計應該做的工作無關的知識,例如一個交營業稅的公司在招聘會計職員時,一般不會問企業應該如何交增值稅的問題。所以,應該針對企業的情況有目的的予以準備。筆者認為主要是通過各種方式取得該公司的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中給了人們很多會計方面的信息。但是要取得一個公司營業執照的正本是很難的,但是每個企業都會將營業執照副本掛出來,說明自己經營的合法性,所以為了應聘某公司比較容易取得營業執照副本,《營業執照》副本登記事項為: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類型、經營范圍、注冊資金、實收資本等。

第一,公司類型。(1)可以知道企業交什么所得稅,因為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制企業不交企業所得稅,交個人所得稅,對于除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制企業之外其他企業交企業所得所得稅,所以從公司的類型可以看出該企業交那個所得稅,可以有針對性的準備。如在網上搜到的廣州磬翔電腦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上的企業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那就是說這個企業應該交納的是“企業所得稅”。(2)可以知道該企業利潤怎么分配,例如廣州磬翔電腦有限公司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進行利潤分配。

第二,經營范圍。經營范圍可以看出信息如下:(1)可以看出該企業所處的行業,如在網上搜到的廣州磬翔電腦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是“批發和零售:計算機軟件、硬件及配件,計算機網絡服務和計算機技術服務”,可以看出該公司即從事零售批發屬于商貿企業經營的范圍,從事的計算機網絡服務、和計算機技術服務則屬于服務業企業經營的范圍,說明這個企業在從事批發零售的同時兼營服務業,所以會計涉及的核算包括商業企業會計和服務業會計。在準備時要注意這兩個行業會計核算的特點。(2)可以看出企業取得收入應該計入何種收入,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將企業的業務分為經營活動(企業經常發生的業務)、對外投資和企業不經常發行的營業外活動,對于經營活動其中主業的收入計入主營業務收入,與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則為主營業務成本,主業之外的經營活動為企業取得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與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則為其他業務成本,經營活動需要交納的價內稅費則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對外投資活動損益均計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活動取得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發生的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由此看出,為了準確核算每種活動收入情況,難點是如何區分企業的經營活動那些是主業,那些是副業。這個難點可以通過營業執照上經營范圍看出,例如廣州磬翔電腦有限公司的主業是“批發和零售:計算機軟件、硬件及配件,計算機網絡服務和計算機技術服務”,企業從事這些活動就屬于企業的主業,其他日?;顒泳蛻撌窃撈髽I的副業。(3)可以看出該公司交納何種流轉稅。例如廣州磬翔電腦有限公司,可以看出從事的“批發和零售:計算機軟件、硬件及配件”經營活動,需要交納增值稅;從事的“計算機網絡服務、和計算機技術服務”經營活動,則需要交納營業稅。這就需要應聘的人員要注意增值稅是如何計算申報的,營業稅是如何計算申報的,同時還要如何兼營情況下,如果企業不能準確核算這兩種活動收入費用情況,稅法又是如何規定的。

三、應聘時心態調整

畢業生應聘時應保持的心態包括:第一,樂觀、陽光的心態。用人單位打算錄用應屆畢業生是看重應屆畢業生在工作習慣、工作態度上的可培養性。在實際工作中,同樣的工作應屆畢業生很可能比有工作經驗的會計處理的更好、效率更高。因為應屆畢業生沒有受到辦公室負面文化的影響。工作起來會更加認真、仔細、謹慎。在面試的過程中給用人單位一個陽光開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試想,誰愿意錄用一個喜歡愁眉苦臉的人給本就瑣碎繁瑣的財務工作增加另外一道灰色。心態樂觀的人會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容易把對工作的不理解轉化為對會計崗位的質疑。

第二,靈活而又不失真實的面對面試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在回答面試過程中的問題時,首先要抱著真實而又不失方向性的態度。要讓面試你的人感覺到你想得到這份工作的意愿,能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在回答問題時可以有方向性和引導性的給面試官一個你想要達到的形象。真誠是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重要要求,很多時候你真誠的態度可以讓面試官從最心里層面的覺的你很適合他們招聘的那個崗位。面試官問的問題的次數就是你在短暫的面試過程中展現自我的機會的次數,通過靈活而又有方向性的應答可以引導面試官對你個人能力的全面認識和認同。

四、被錄用后的準備

經過努力,可能被錄用,但是此時并不是說你已經十拿九穩能夠得到這個工作,因為被錄用后還有一個試用期,如果這段時間表現不佳,可能再次面臨找工作的命運。此時應做以下準備:第一,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通過這一步,明確在工作時,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可以減少犯錯誤的頻率。第二,了解企業業務流程。會計核算的起點,是取得業務發生和完成情況的原始憑證,會計人員首先就要具備判斷取得原始憑證是否合法和完整的能力,因為按照規定,會計人員只能根據合法完整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如何判斷,這就需要該崗位的會計人員對企業該類業務的流程是如何規定的要非常熟悉,因為不同企業由于其所處的環境和特點不同,設計的業務流程也不一樣,而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不管是使用的教材還是講解,為了節約時間,對于企業業務都是采用文字敘述的形式表現出來,除了基礎會計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課程講到原始憑證的問題,所以剛剛畢業的學生對此非常陌生,也摸不著頭腦,這時候應該將該公司的制度拿出來,看看該公司對該業務的流程是如何規定的,該流程有哪些憑證,每張憑證上需要簽字的地方企業是怎么授權的,這樣有助于提高判斷原始憑證是否合法完整的能力;同時由于票據的流轉程序,誰開等都非常清楚,所以在期末如果業務已經發生和完成,但是票據不齊,該崗位的會計知道去問誰要票據,去催誰。第三,多觀察,少發言。由于實務的復雜性,要多看看老會計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地方和理論有出入,是不是這樣做更為合理,對于自己確定老會計確實做錯了,可以委婉的提出來,但是不能太直接,以免讓自己和同事的關系變得緊張。第四,時刻通過網站等渠道,了解會計的相關變化,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本文系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1JGB042)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余俊娟)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學年論文;質量提升;路徑;策略

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在具備系統的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等知識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針對復雜的工程問題,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當中,離不開文獻研究、信息分析綜合、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等能力的培養。學年論文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幾屆的學年論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寫作質量參差不齊,寫作水平普遍不高,距離工管復合型綜合人才的培養目標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響學年論文寫作質量的因素,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路徑對策,有助于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

1影響學年論文質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觀因素

開課學期和時間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學年論文為一般必修課程,學分為1分。文獻檢索與學年論文1安排在第4學期,學年論文2安排在第5學期,學時數均為1周。但實際上這一周的實踐教學,是穿插在學期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利用上課學習之余的空閑時間進行的。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布置學年論文寫作任務呢?給學生留多長的寫作時間合適呢?從以往來看,指導教師一般會在學期結束前 1-2 個月布置論文寫作任務,進行論文寫作指導。這個階段同時也是各專業課程考試或是課程設計相對集中的階段,學生常常無暇顧及學年論文的寫作,有些學生就隨便從網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學年論文,從選題到最終定稿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學年論文1,是大學階段論文寫作的開始,對于一群初次接觸學年論文寫作的大二學生來說,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長時間訓練,想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學年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觀因素

1.2.1師生思想不夠重視

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學年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造價事務所、工程咨詢單位等領域,從事工程項目技術、咨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學年論文是后期畢業論文寫作和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但一些學生對學年論文的寫作意義不了解,認為論文質量好壞不影響畢業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寫,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部分教師對學年論文在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年論文是圍繞本學年專業課程而開展的綜合訓練,離不開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儲備。相應地,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講好課程之外,也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畢竟,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僅靠學年論文指導教師搞短期突擊是很難見效的。

1.2.2學生能力有所欠缺

專業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弱、專業知識基礎薄弱,加上文獻資料閱讀數量較少,寫作起來非常吃力。

缺乏論文寫作訓練。有些同學進入大學前,沒有過寫小論文的經歷,不知道怎么查文獻,不知道怎么寫;有些同學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作水平低。

文獻利用和資料選擇整合能力較弱。學院要求學生撰寫學年論文,要查閱一定數量中外文獻(至少10篇)。文獻必須是學生本人真正閱讀過,與課題直接有關的,以近三年發表的文獻為主。但實際上,一些學生并不太重視參考文獻。主要問題有:搜集文獻的能力較差,查閱和引用的文獻數量不足;對搜集到的資料不懂得如何選擇與運用;引用文獻陳舊,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文獻資料也拿來引用,導致論文價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數據庫引用較少。

未認真選題,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單一。由于學生在選題前沒有認真做好調研工作,出現學年論文題目陳舊、雷同;題目范圍太廣、難度過大、題目與專業嚴重脫節;論文邏輯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的情況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其他研究方法應用較少。

論文寫作不規范。學年論文包括論文標題、摘要、關鍵詞的中英文,正文和參考文獻。學生在寫作中的不規范主要體現在排版不規范、各級標題字體不規范、圖表格式不規范、文獻引用標注不規范等方面。

1.2.3過程監控不到位

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過程缺乏嚴格的檢查和監督。由于論文時間安排的局限性,學生趕工趕進度,倉促應付,有時到了預定的時間還交不齊,質量更是難以保證。而教師要在1-2個月時間完成學生從選題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難免出現監控不到位,質量把關不嚴的現象,特別是對一些程度較差的學生很難在所有環節上都指導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見,但從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時間,修改完善的質量也是難以保證。

2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的路徑

2.1貫穿學期的學年論文全過程指導

(1)論文寫作準備階段。主要是編制學年論文教學大綱和論文撰寫規范,做好進度安排。改變傳統的1-2個月集中寫作方式,把學年論文的寫作貫穿整個學期。教師在學期初不久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選題調研,2-2.5月的時間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做學年論文,同時,老師指導的時間更充裕,指導工作更細致。

(2)論文寫作階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指導方式,加強對寫作過程和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在線下,以自己的寫作經歷為例,從論文選題、文獻查閱、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內容、研究步驟、研究方法、論文的格式規范等方面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掌握論文寫作的規范要求。線上則以QQ和微信為主,結合面見面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3)論文完成階段。認真審閱初稿,針對初稿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對終稿的格式、內容、學生的能力和過程表現進行評價,并給出恰當的評語。

2.2加強學年論文寫作與理論知識儲備教學的結合

學年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多次的寫作訓練。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筆者在近幾年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已經嘗試增加相應的寫作環節,如結合學科發展的前沿或熱點問題,讓學生查找閱讀分析資料,獨立完成課程小論文寫作,作為平時作業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從而為學年論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解決學年論文質量不高的現狀。

3提高學年論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3.1嚴把選題關

選題是完成學年論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題從哪來?應該體現專業特色,富有學術意義。工程管理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學科。按專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應掌握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工程管理和法律四類平臺課程知識。所以,在進行選題指導時,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突出這種多樣性。筆者統計了2017屆45名同學的選題,涵蓋設計、施工、造價、管理、法規、招投標等多學科領域。從選題的來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與行業發展熱點相結合。選題中出現了營改增、BIM技術、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全過程工程咨詢、EPC項目管理模式等字眼,體現了專業特點與行業熱點的耦合。

(2)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有5名同學參與了教師的課題。選題有:廢棄疏浚淤泥現狀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淺析生態發光透水砼的設計與性能;超高性能砼最優配合比研究及應用;論微生物礦化對軟土加固的作用;廢棄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如海綿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應用,地鐵建設對某城市建設的影響。

(4)與學生科研項目或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如房地產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論火神山建設項目的管理思想及啟示。

3.2嚴把過程控制關

(1)選題控制。選題采用師生共擬的方式。通過下發學年論文任務書的方式,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研究方向,利用參考文獻,初擬論文題目、寫作提綱,再由指導教師對選題的可行性及價值、提綱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參考文獻等一對一地進行審查評價,并給予指導,共同確定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確保選題大小適中,研究方法恰當,工作量飽滿且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2)結構和內容控制。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論文觀點不明確、結構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的;論文抄襲、內容空洞、東拼西湊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見后,返回重寫。

(3)格式規范控制。格式規范是論文寫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專業的論文撰寫規范,規定撰寫要求和撰寫格式。其次是對格式規范要求進行詳細講解,統一要求,給出樣例。最后是嚴格訓練規范性寫作,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格式問題及時進行糾正,不規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嚴把評價關

(1)選題評價:主要評價選題是否與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是否體現專業發展最新動態;題目難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適中。

(2)內容評價:主要評價學年論文規范要求,文字質量與圖表質量、文章層次條理性、語言流暢性和創新性。

(3)能力評價:主要評價學生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外文能力。

(4)過程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學年論文撰寫過程中表現,難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內容。

4結語

學年論文是工程管理專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專業理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都在學年論文寫作中得到充分體現。學年論文的指導,其實是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研究學年論文的質量提升路徑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范巧.經濟類專業學生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J].教學研究,2019,42(1):32-37.

[2]吳云勇,馬會.利用課題驅動改進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8,(9):320.

[3]董曉娟,李牧澤.本科學年論文寫作問題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學年論文為例[J].傳媒法與法治新聞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簡介:沈榮(1975-),女,江蘇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經濟管理。

會計專業碩士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分析找出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 會計學 教學

一、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稌媽W》課程是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但是在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是考查課,而不是考試課,這是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會計學》這門課程不重視、學習態度不端正的重要因素之一。再者,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他們以后不會從事會計方面的工作,學會計沒什么用,即使這門課學不好,也不會影響其他后續課程的理解和學習。這是造成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不重視的另一個原因。

2.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企業,什么是公司,什么是股票和債券,至于稅收等基本知識也知之甚少,這就給會計學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問題,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的儲備,學生就很難理解會計上的會計主體、投資、所有者權益,增值稅和所得稅等知識點,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

3.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稌媽W》課程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知識比較枯燥,趣味性不強,不像其他經濟管理類的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課程內容難度較小,而且趣味性很強,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輕易掌握。而《會計學》課程是一門很實在的技術,要想真正學明白需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下一定功夫,而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按照經濟管理類其他課程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去學習會計,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分析

1.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會計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算賬、記賬和報賬,而是為了能夠看懂會計信息,在此基礎上去分析會計信息,從而作出有用的經濟決策。但是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目前的經濟管理類通用的《會計學》教材中都是著重講述如何核算的,至于如何去理解會計信息、分析會計信息,很少涉及。這些教材還是立足于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沒有滿足非會計專業學生的預期。另外,在教學內容的順序安排上,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初次接觸會計,一開始就講會計循環,然后再講會計核算方法,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沒有會計核算方法做基礎,根本無法很好地理解會計循環的知識。

2.教學方法不科學?!稌媽W》課程專業性很強,難度較大,與其他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差別很大,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其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有些教師僅僅就書中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沒有聯系到身邊的具體實例,不能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在講述借貸記賬原理時,沒有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一味的講授原理,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但是過后很快就會忘記。

3.課時不足。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課時不足,就鄭州的高校來說,基本上都是45個課時左右,開設在大二的上學期或者下學期,由于課時不足,不能把該講的知識講完,也不能把知識講透,學生覺得通過這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自然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

二、提高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一)針對學生方面的措施

1.強調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稌媽W》課程的第一節課應該強調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會計不僅僅是算賬、記賬和報賬,還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經濟預測決策、考核評價等。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更有利于投資成功,比如進行證券投資時,你選擇購買股票、債券還是基金?如果你購買股票,你選擇哪支股票?你決策的依據是什么?還有等你以后自己創業當老板時,你是不是會擔心你的企業盈虧,會計是如何核算的?如果你自己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這個問題是不是會做到心中有數?再結合自己身邊成功人士的事跡讓學生切切實實看到學習會計確實很重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對這門課感興趣,就會重視這門課,克服各種困難去學好這門課程。

2.科學安排授課順序,完善學生知識儲備。學習會計學這門課程需要有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儲備,應該在此之前開設相關的經管類的基礎課,比如: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經濟法、稅法等相關課程。學生對會計學課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基本經濟管理知識點,比如:公司、股票、票據、稅收、管理等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去學習會計就相對容易了。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方面會計知識專業性很強,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學習會計的思維習慣不同于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要想學好這門課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必要。作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針對《會計學》這門課程,記憶和理解的成分都很大,但是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相關知識點,不僅要記住相關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會在實務中應用,必須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多動手、勤思考、善總結,通過大量的高質量的習題,在此基礎上思考總結經驗,才能真正掌握。

(二)針對教師方面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的目的側重于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僅要講述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更要講述如何閱讀和分析會計信息,應該在目前的教學內容中加入如何分析會計報表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滿足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的預期。另一方面,在講述順序上,應該先講述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是會計的七種核算方法,接下來是會計循環和核算組織程序,最后是會計報表分析,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改進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在《會計學》課程教學中,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必要。在講述基本概念和原理時應盡可能結合具體事例來講解。比如在講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定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時,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讓其描述自身的資產有哪些?負債有哪些?所有者權益有哪些?他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在講到權責發生制原理時可以學生給手機充話費為例來講述,雖然這個月充的話費,但是以后期間也受益,就應該由受益的期間來共同分擔這些話費。在講述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時,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會計憑證的樣本或者真實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什么是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在講述借貸記賬原理時,要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給他們思考、練習的機會。

3.增加課時,把內容講精講透。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僅僅用一個學期45學時左右的時間,來學習會計知識,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無法達到能夠閱讀會計信息、應用會計信息的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增加課時,如果增加課時都壓縮在一個學期,學生又不能夠很好的消化理解,鑒于此,我們應該用一個學年100個學時左右的時間來學習會計學知識才能把該講的知識都講完,講精講透。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工科院校卓越會計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上一篇:太陽能發電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思修人生觀價值觀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