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

2023-09-19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1篇

巫山縣為促進產業發展和早日解決移民就業, 豐富和完善“特色產業富縣”戰略, 結合全縣勞動力現狀和優勢潛力, 把勞務經濟確立為縣域“第一經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 巫山勞務產業不僅成為該縣從業隊伍最龐大、群眾受益最明顯、發展勢頭最迅猛的支柱產業;而且成為百姓增收致富、實現自身價值、助推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并逐步形成以“巫山建工”、“巫山縫紉”、“巫山電子”、“巫山礦工”、“巫山汽修”等為代表的勞務品牌, 其中“巫山建工”勞務品牌還榮獲“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大會優秀勞務品牌”稱號。

2008年, 巫山縣勞務經濟取得新進步。新建駐外勞務服務站5個、商會1個、協會2個, 培育勞務中介公司12家, 勞務經紀人達到306名。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373個, 累計投資2.9億元, 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1811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790人, 境外勞務輸出108人。跟蹤回訪外出務工人員2625人。有序轉移勞動力22245人, 新增勞動力轉移11083人, 同比增長6.8%。全年實現勞務收入9.6億元, 同比增長5.5%。

當前, 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 巫山縣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全縣勞務經濟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目標。即繼續把勞務經濟作為“第一經濟”來抓, 堅持“一手抓轉移輸出、一手抓返鄉創業”, 以“創業招商”為主題, 以“棉衣行動”為主線, 推進實施“充電工程、創業工程、就業工程、暖心工程、素質工程”, 不斷提升農民工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 增強農民工抗風險意識和能力, 切實將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努力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

二、農村勞動力資源現狀

(一) 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巫山縣總人口61.6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51.7萬人, 占總人口83.9%;農村勞動力27.8萬人, 占農業人口53.8%。每年新生農村勞動力近1萬人, 占農村勞動力3.4%;農村“4050”人員5.5萬人, 占農村勞動力19.8%;農村“零就業轉移家庭”勞動力1千余人, 占農村勞動力0.5%。全縣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3.5萬人, 占農村勞動力48.7%。

(二) 農村勞動力資源特征。

1、受較育程度偏低, 整體素質較差。巫山縣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78年, 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13.4萬人, 占48.2%, 初中文化10.6萬人, 占38.1%, 高中及以上文化近3.8萬人, 占13.7%。農村勞動力參加各類技能培訓人數4.2萬人, 僅占勞動力總數15.1%, 勞動力綜合素質需進一步提高。2、農村勞動力以青壯年為主。巫山縣20~40歲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為21.3萬人, 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76.5%。其中:20歲以下2.8人, 21~30歲4.2萬人, 31~40歲14.3萬人。3、勞動力向規?;划a業和二三產業轉移快速增長。在巫山縣已轉移勞動力中, 一產業8797人, 主要集中于雙孢菇、蠶桑、林果等規模種養業;二產業92432人, 縣內主要集中于煤炭、建筑等行業, 縣外主要集中于建筑和加工制造業;三產業34191人, 縣內新增轉移主要集中于交通、旅游、商業服務業, 縣外新增轉移主要集中于商業服務業。4、務工區域多元化, 以縣外轉移為主。近年來, 隨著巫山縣農業結構調整、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和勞務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 農村勞動力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從農業向非農產業、從農村向城鎮轉移。

三、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

(一) 一產業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

目前, 巫山縣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勞動力達142679人, 占農村勞動力51.3%, 主要包括維持本地傳統農業生產、退耕還林管護和縣內特色種養業所需勞動力。其中, 規?;?、特色化種養業已容納勞動力42600個, 占從事一產業勞動力29.9% (根據對該縣各鄉鎮和農業、林業、畜牧、煙草等相關部門調查摸底, 烤煙種植24000人, 蠶桑600人, 林果業8000人, 雙孢菇8000人, 規模和特色養殖2000人) 。

巫山縣傳統農業生產勞動力處于相對平穩期, 勞動力結構以40歲以上人員為主, 特色一產業勞動力承載力逐步增強, 并呈現出傳統農業生產、特色種養與就地季節性和流動性務工相結合的特點。

(二) 二三產業勞動力就業轉移情況。

巫山縣勞動力縣內轉移人數達24211人, 占農村勞動力8.7%, 鄉內從事二三產業11069人, 鄉外縣內從事二三產業13142人。二產業主要分布于煤炭、建筑等行業, 其中:煤炭容納3000人、建筑容納3120人、機械加工及制造業容納3800人;三產業主要分布于交通、旅游和商業服務行業, 其中:旅游業容納2000人、交通業容納5500人、餐飲、住宿及商業服務業容納6791人。

隨著巫山縣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各類就業崗位得到明顯拓展, 勞動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隨著本地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勞動力附加值將會得到充分提升, 本地吸納勞動力競爭實力不斷增強, 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改變。

(三) 外出勞動力轉移情況。

巫山縣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35420人, 轉移至縣外農村勞動力已達111209人, 占農村勞動力40%。其中:轉移到重慶市內2457人, 以北碚區為主, 占1.8%;常年外出務工107481人, 以廣東、北京、上海、福建、新疆等省市為主, 占79.4%;國外1271人, 占0.9%。

據近幾年調查結果顯示, 巫山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穩定性不斷提高, 返鄉創業比例逐步增長;同時, 隨著務工人員雙向擇業意識增強, 常年在外務工人員縣外“二次異地轉移”更加明顯, 市場流動性相對較大。

(四) 農村勞動力就業面臨的問題。

目前, 巫山縣勞動力資源與縣域產業發展之間存在潛在的供需矛盾,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縣域支柱產業發展與勞動力需求矛盾。隨著各項優惠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 全縣煤炭、烤煙、旅游“三色經濟”等縣域特色經濟逐步做大盤強, 餐飲、商業營銷服務等第三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個體工商戶和招商引資企業正逐漸增多增強, 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將被打破, 未來兩年, 縣域產業用工缺口將達2.2萬人, 縣內產業用工荒的態勢漸趨明顯。二是農業生產發展與勞動力需求矛盾。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 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以“4050”人員為主, 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實施, 農村土地撂荒、退耕地管護不力現象逐漸突出, 農業集約化、規?;洜I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 但勞動力缺失、結構不合理卻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根本難題。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2篇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

(一)農村勞動力及轉移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農村人口462007人,農村勞動力254127人。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下,立足縣情,采取“走出去,發展勞務輸出”與“跟項目,促進就地轉移”發展戰略,解放思想,創新舉措,大力開發就業崗位,發展壯大勞務經濟,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134803人(就地轉移51484人,占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總量的38.2%,勞務輸出83319人,占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總量的61.8%),占勞動力總量的53.2%,未就業11265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3%。年勞務收入約30億元,為全縣GDP貢獻值約為26%。農村勞動力轉移具體情況見表1: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特點及成效

通過對鄉鎮、村、企調研和縣就業服務局農村勞動力轉移實名制系統數據分析,主要有以下特點和成效。

1. 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四個趨勢”

一是規模逐年擴大,速度趨向穩定。截至目前,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已達134803人,富余勞動力只剩11265人??傮w看,我縣每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都在6000人左右,大部分有就業愿望且能夠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已基本轉移完畢,提高層次、提升質量、穩定轉移是今后的主旋律。二是轉移地點趨向市內。我縣轉移勞動力就業地點為:鄉內占38.4%,鄉外縣內占10.1%,縣外市內占28.7%,市外省內占15.9%,省外(境外)7.6%。市內合計77.2%,市內重點輸出地點為海港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是轉移行業趨向建筑業、采礦業、社會服務業。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建筑業36550人,社會服務業28688人(住宿餐飲業15124人,居民服務業13564人),采礦業18175人,分別占轉移人數的27.1%、21.3%、13.5%。四是勞務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質量逐年改善。近年來,從勞務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比例看,勞務收入的增長成為純收入增長的主渠道,調研的19個村中,勞務收入占人均純收入80%的4個村,占70%的3個村,占60%的6個村,占50%的5個村,占40%的1個村。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的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許多農民新翻蓋了房屋、添購了冰箱、彩電等現代化電器,還有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員買了小汽車,在秦皇島、青龍縣城等地買了樓房,實現了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調研中發現,龍王廟鄉農民靠打工掙錢買車近600臺,在秦皇島和青龍縣城買房戶近80戶,官場鄉大葦峪村共有260戶,其中有50戶在秦皇島市區買房,有20戶買了小型轎車,其他村也不同程度的存有類似情況。其購買力主要由勞務收入支撐。

2. 有力地推進了農村“三個轉變”

一是農村勞動力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通過工作培訓和實踐,一批農民成了懂業務、會技術、善管理的人才,提升了勞動價值,由普通農民變成了專業人才。龍王廟鄉圣宗廟村外出務工的農民經過多年的實踐,目前全村大小老板近百人,其他村莊外出務工人員經過多年的錘煉,也造就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老板、外出務工典型、外出務工帶頭人等。二是推進了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的轉變。通過多年的勞務收入積累,許多農民的資金得到充實,一部分人開始返鄉創業,他們選擇合適的項目,創建自己的企業,既增加了社會生產投資,又吸納了本地的勞動力就業,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共同富裕。中原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發、喜來喜商務賓館總經理楊佐英等都是我縣外出務工返鄉創業的典型。三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變。調研中發現,有一部分村莊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人員土地自發流轉,將幾戶閑置的土地及果樹集中起來由某個人來集中管理,實現農業的規模經濟。

3. 農村勞動力轉移機制實現“三個完善”

一是完善轉移網絡??h就業服務局,負責全縣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培訓工作,各鄉鎮設置了勞動保障事務所,負責轄區內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工作,在各村聘請村文書為勞動保障信息員,形成了縣就業服務局為龍頭,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為紐帶,村級服務站(信息員)為依托的三位一體的立體服務網絡。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了市場招聘機制。每年定期舉辦“春風行動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會、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等大型招聘活動,每月的農歷十八定期舉辦招聘會。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根據招聘單位和求職人員情況不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活動。三是完善就業服務。在勞務輸出工作中,縣就業服務局實行了面試、招工、辦證、輸出、回訪一條龍免費服務,使外出人員在外安心、工作專心,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輸出一人,穩定一人,輸出一批,服務一路。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工的文化程度低,就業領域小

農民工整體素質低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穩定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我縣外出務工人員中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學歷8976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6.7%,初中113299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84.1%,高中、中專、技校8291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6.1%,大專以及上1237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1%,且以上人員絕大多數沒有職業資格證書。從農村勞動力外出從事的行業分布來看,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從事在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收入也相對較低的職業中。文化水平低,技能單一仍然是制約農民工職業發展的瓶頸。

(二)自發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穩定性差

我縣自發外出務工人員多數集中在建筑業、采礦業等行業中,他們多數是通過人緣、地緣、血緣“三緣”關系無序流動,季節性強,權益缺乏保障,工作不穩定。調研中發現,草碾鄉西灘村由于距離鄉政府和縣人力資源市場比較遠,多數勞動力都是自發外出,從事季節性工作,有的人一個月之內可能換幾個打工地點,工資沒有任何保障,其他村也存在類似情況。

(三)外阜勞務市場空間不足

目前,我縣省外務工人員9859人,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地,總體人數較少,尤其是在電子業、家政服務業、餐飲服務業、保安等行業外阜就業空間很大,但由于故土難離的情懷和保守的就業觀念,導致我縣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員極少,影響外阜就業空間的拓展。

(四)農民工主動維權意識不夠,參保率低,行業參保不平衡

我縣轉移勞動力所從事行業以建筑業、采礦業、服務業為主。由于從事建筑業的農村勞動力多數都是親戚朋友帶出去的,勞動強度大,季節性比較強,多數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從事采礦業的勞動力由于工作風險比較大,多數老板只繳納工傷保險,而不繳納其他保險;從事服務業和生產加工業的人員基本都繳納社會保險,但這部分從業人員相對較少。參保率低,行業參保不平衡,致使農民工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五)勞動力轉移與農業生產存在矛盾

大量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但隨之而來的也出現了農村土地、果樹無人經營的現象,盡管部分村、戶自愿把土地和果樹交給親戚朋友免費管理和經營,但多數留守人員因為土地、果樹的管理和經營成本較大、收益較慢、缺乏管理技術和經驗等原因,不愿參與別人家的經營和管理,導致部分土地荒蕪,果樹無人管理的情況發生,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六)留守兒童就近入學困難

調研過程中,有5個村反應,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夏季天長的時候每天早中晚4次接送孩子,耽誤了其他事情。在校住宿的學生,盡管學校免了一部分費用,但由于吃飯、交通等費用給家長增加了經濟負擔。草碾鄉西灘村入學的學前班兒童、一年級新入學的小學生加在一起16人要途經大嶺送往8里地以外的西馬道小學就讀,給外出打工的父母及留守老人的生活都帶來了較大的負擔。

三、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十三五”規劃將就業作為優先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更充分就業的新目標。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家決策部署,做好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兩項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技能

一是強化技能培訓。堅持把加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轉移就業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性工作來抓,著力加大外出務工人員培訓力度。在培訓方式上,堅持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廣“訂單式”、“定向式”培訓,著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勞務人員的就業技能。在培訓載體上,積極依托縣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縣職教中心、農廣校等培訓機構的培訓職能作用,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有效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培訓內容上,根據勞務市場需求,結合我縣勞動力特點,在抓好相關政策法規知識和外出務工常識等引導性培訓的同時,大力開展專業化、特色化、實用性職業技能培訓(調研中發現,果樹管理與修剪技能培訓很受村民的歡迎)。實現轉移就業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形成我縣的外阜品牌。二是強化創業培訓。結合SIYB創業培訓,請縣內大型企業的成功人士,走上課堂,同創業學員交流自身的創業經歷以及創業的成功經驗,請工商、稅務、勞動保障等相關業務部門領導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創業項目推介、為創業者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支招、把脈。

(二)打造“三個品牌”,提高轉移就業組織化

以外出農民工群體為依托,打造“勞務輸出品牌”。一是“滿鄉服務員”品牌。我縣的“滿鄉服務員”已經成為河北省知名勞務品牌,在市內外勞務市場深受歡迎,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能和禮儀、語言培訓,力爭打造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二是龍王廟鄉的“建筑外裝工”品牌。通過龍王廟鄉外出務工人員的努力,“龍王廟建筑外裝”行業已成為龍王廟鄉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極大地促進了龍王廟鄉的經濟發展,應積極與外出務工能人聯系,加強技能和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力爭早日通過國家人社部和省人社廳品牌認證。三是“村鎮建筑工匠”品牌。結合我縣從事建筑行業人員多的特點,要加強技能培訓,把我縣的“村鎮建筑工匠”打造成重點品牌,形成品牌優勢和規模。

(三)完善“四個機構”,提高轉移就業服務水平

一是進一步發揮和完善就業聯席會議制度、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兩個聯席會議制度的領導和協調職能,確保轉移就業工作有序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部門和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設。加強縣、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人員編制配備力度,滿足日益擴展的就業服務及勞動保障工作需求,加大資金扶持,適當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活動經費問題。三是加強村級平臺建設。將勞動保障服務重心完全下移,加大對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提高村級勞動保障服務水平,落實村級勞動保障信息員待遇。四是派駐勞務輸出聯絡員。在轉移就業人員集中、轉移就業需求量大的地區派駐聯絡員,主動開拓市場、幫助維權。

(四)鼓勵“兩項創業”,促進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一是鼓勵引導外出致富或掌握一定技能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對返鄉創業人員創業的給予稅費征繳、土地使用、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支持,增強回鄉創業人員積極性。二是積極推動農村能人牽頭興辦種植、養殖、營銷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依托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建立激勵機制,對各類拔尖人才在項目申報、資金扶持等方面予以優先扶持。通過創業促進就業,實現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幫助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五)做好“五項服務”,解除外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

一是轉移前服務。對每批轉移輸送勞動力的用工單位,縣勞動部門均要親自考察、洽談待遇標準、把關協議簽訂,確保農民工權益不受損失。二是轉移中關注。采取電話回訪和實地回訪相結合的方式,及時了解輸出人員在生產、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全力幫助解決,增強勞務人員的信心。三是轉移后維權。對發生侵權問題的,勞動監察部門第一時間介入,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勞動爭議調解等幫扶救助服務。四是成立家庭服務隊。由村委會或者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將沒有外出的留守人員組織起來,可適當收取費用,專門負責春耕、秋收、果樹管理及農村的小型建筑等工作,既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家庭土地荒蕪、閑置問題,還能幫助留守人員轉移就業、增收致富。五是調整學校布局。對于初小階段生源較多、離現有校點較遠的村增設校點,方便孩子就近上學。通過以上措施,確保轉移一批、成功一批,穩定一批。

摘要:農村剩余勞動力是經濟發展的產物,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影響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性步驟,因此,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本文首先從就業人數、就業區域、就業產業分析了青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并從中分析出存在的六大問題,最后,結合青龍農村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從加強培訓、打造品牌、完善機構、鼓勵創業、做好服務五個方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城市化

參考文獻

[1] 翁杰,郭天航.中國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什么樣的政府培訓?———基于培訓效果的視角[J].中國軟科學,2014,(04):73-82.

[2] 李琰.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趨勢與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02):188-191.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夢想就像階梯,他幫助我們向著光明的未來攀登; 夢想就像指南針,他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方向。共同的夢想讓我們攜手前行,共同的夢想,讓我們圓夢在新農職院。我是來自生物科技學院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辛勤耕耘,追逐夢想。

今天,大千世界上樹立起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她走過了千年的風風雨雨,她孕育了無數的英雄兒女,她書寫了浩瀚的人類文明。她,就是我們可愛的祖國,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中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世世代代兒女們的辛勤勞動。

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呈現中國夢。“一勤天下無難事”。人世間的一切夢想,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一切難題,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有這么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當他還是一名鄉村教師的時候,己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一味地專注于田疇,播撒智慧,收獲富足,淡泊名利。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袁隆平。他的故事,好似美麗的云朵般鑲嵌在湛藍的天空下,如此奪目,讓人景仰。

勞動美,美在智慧。教師是平凡的,不像農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像商人,出賣商品,收獲金錢;不像藝術家,能創造出驚人的杰作,收獲美譽……他們只能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地耕耘著自己心中可能誰也無法理解的希望。教師不只有“桃李滿天下”的精彩,也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不只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贊譽,更要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情懷。為了實現學院“國內一流,世界水準”的辦學目標、為了完成國家資源庫的建設,學院領導與骨干教師們日夜操勞,不斷地鉆研、不停地艱難前行。他們忘我的工作勁頭、疲憊的身影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是他們,在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爭創良好的環境。

勞動美,美在堅守。“愛崗敬業”是新農職院人必須也是必有的品德;“無私奉獻”更是在新農職院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我們拿著不高的工資,雖然我們的職教改革之路充滿艱辛和挑戰。但,我們毅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一晃三年過去了,我也由一名剛畢業的學生變成了一名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厥走@三年多的工作歷程,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在這里的一點一滴,讓我有很多感悟,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我要不遺余力的盡自己所能幫助年輕的孩子們快樂成長。讓他(她)們在高職學校里學習技能、掌握專業知識,讓年輕的高職生們找回自信、擁抱夢想。真正讓他(她)們做到心中愛農、踐農,實現“畢業時就頂天立地”的美好夢想,成為建設新疆的優秀人才。

我深知沒有辛勤澆灌,就沒有桃李芬芳;沒有筆耕墨耘,就沒有祖國昌盛富強!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三尺講臺,盡心盡力耕耘一方學園,矜矜業業擺渡莘莘學子,這就是我的“教師夢”。

中國夢,夢在大江南北,夢在億萬勞動者的心里。我有夢,新農職院人有夢,所有中國人都有夢。有夢我們才不甘平庸,有夢我們才激情飛揚,有夢我們的人生才精彩!且讓我們一起攜夢前行,用開拓的精神,勤勞的雙手,凝聚力量,托起今天的中國夢!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4篇

勞動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源泉,是一個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開始,也是實現人的尊嚴和幸福的必由之路。勞動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形成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妒〗逃龔d關于加強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發布不僅為職業體驗教育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確了路徑,而且為提升中小學勞動教育質量、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夯實了基礎。

一、職業體驗教育的實施原則

勞動有簡單與復雜之分,職業是復雜勞動的物理空間。立足職業進行勞動教育,可以擺脫教育視野的勞動本能行為,提升質態;不僅能夠實現基于知識與生產、理論與實踐、現狀與發展融合基礎上的系統勞動教育,而且能將勞動教育回歸到真實生活,有利于學生培養潛能、涵養品行、陶冶情操、生成智慧、掌握技能、學會合作,是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更為具體、更為豐富、更有價值的抓手;能真正彰顯勞動教育的本真魅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吨笇б庖姟繁局殬I對勞動教育的決定性影響,基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要求,以立德樹人為綱,以職業體驗為要,以普職融通為徑,以共建共享為緯,聚焦實施原則、主要任務、保障機制,建構了加強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

《指導意見》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基本內涵:通過組織與職業相關的實踐體驗活動,發現、培養學生職業興趣、職業認知、職業傾向,指導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行為。這一概念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三大特點。一是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載體,即職業體驗課程和職業體驗活動,突出了實踐體驗的要求,落實了“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教育原則。二是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內容,即能引發學生職業興趣、提高學生職業認知的職業觀念、職業品質、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三是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目的,即培養學生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動手實踐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職業體驗教育作為一個完整的教育行為,其實施涉及六個關鍵環節:一是教育者,即中小學生職業體驗的組織者、指導者、實施者;二是教育對象,即接受職業體驗教育的中小學生;三是教育內容,即職業觀念、職業品質、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四是教育載體,即職業體驗課程、職業體驗活動等;五是教育空間,即職業體驗場所;六是教育評價,即衡量職業體驗教育成效的評價體系。

基于職業體驗教育的基本內涵和關鍵環節,《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職業體驗教育必須堅持的四項實施原則。

第一,以生為本。以生為本是教育的基本遵循,更是職業體驗教育的基本原則?!吨笇б庖姟芬舐殬I體驗的教育者必須從中小學生自身發展實際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聚焦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發展,既要讓學生通過職業體驗學會生活和發展所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動手實踐與創新能力,更要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立志長大后艱苦奮斗、辛勤勞動、報效祖國、奉獻人民。

第二,重在體驗。以實踐體驗為主是新時期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職業體驗教育的基本準則?!吨笇б庖姟芬髣撛O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真實職業情境和體驗崗位,以課程與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職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形成職業意識,提升職業素養,為未來尋找適切的職業方向奠定基礎。但以崗位體驗為主,并不意味著完全拘泥于物質生產部門的傳統職業崗位,還要兼顧人工智能時代職業崗位的新變化、新要求和職業勞動的新形態。

第三,安全規范。安全規范是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前提,也是職業體驗教育取得實效的基本保證?!吨笇б庖姟芬髮踩逃{入職業體驗課程與活動,在課程學習和實踐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與能力;要求從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出發,健全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要求依據學生的學段、性別、體能實際,選擇適合的職業體驗項目,安排好職業體驗的時間和強度,做到組織程序規范、過程管理規范、結果分析規范。

第四,開放共享。開放共享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職業體驗教育的基本原則?;诼殬I體驗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指導意見》要求職業體驗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活動組織實施、體驗中心建設均要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機制,形成職業院校、中小學校、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職業體驗教育的格局;要求采取有效對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以最新技術和設備參與職業體驗中心建設,廣泛聘請行業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能工巧匠參與職業體驗教育;要求營造職業體驗教育資源統籌配置、優勢互補和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協同育人生態圈。

二、職業體驗教育的主要任務

職業體驗教育是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新起點,也是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新抓手。為將職業體驗教育落到實處,《指導意見》明確了職業體驗教育的四項主要任務。

第一,建設好職業體驗課程。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抓手,職業體驗課程是加強職業體驗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與職業體驗教育特質相吻合的職業體驗課程,必須符合四項要求。一是能從職業體驗教育對象實際出發,精心設計符合中小學生興趣的職業體驗項目課程,強化科技、藝術、道德等與職業的內在融合。二是能根據學生發展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征,突出信息化、模塊化、系統化設計,每個模塊4~8課時,且都有指向核心素養的具體教學實施目標。三是課程菜單、課程介紹和課程要求清晰明了,并與中小學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生涯規劃教育、特殊需要學生個別化教育等課程有機結合,按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段進行系統化建設。四是能做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教學,讓學生通過職業體驗提升自己。

第二,建設好職業體驗中心。職業體驗中心是職業體驗教育的物理空間。建設好職業體驗中心是職業體驗教育的基礎,也是做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舉措?!吨笇б庖姟芬蟮?022年,重點依托職業院校設計,建造一批師資充足、課程完備、體系健全、運營良好的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為將這一要求落到實處,教育廳出臺了建設標準,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要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和優勢,對接地方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制訂職業體驗中心建設方案。二要能兼具職業傾向測試、職業場景體驗、職業規劃指導、職業拓展培訓等功能,能提供多層級的職業體驗。三要將科普、生活、學習、娛樂融為一體,增加職業體驗教育的吸引力。四要將職業文化、產業文化、傳統文化熔于一爐,彰顯新時代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特色。另外,《指導意見》也明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單獨新建或依托中小學校外綜合實踐基地建設職業體驗中心。

第三,設計好職業體驗活動。職業體驗活動是職業體驗教育的載體,也是做實勞動教育的突破口?!吨笇б庖姟芬笾行W會同職業院校精心設計好職業體驗活動。一要聚焦“選擇或設計職業情境”“實際崗位演練”“總結、反思和交流經歷過程”“概括提煉經驗、行動應用”等關鍵要素進行設計,不能滿足于原有項目的修修補補,應從職業實際出發進行系統再造。二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系列活動主題?;趯W期、學年、學段實際進行設計,避免混沌不清,力求活動多樣而又層級分明;銜接好學期之間、學年之間、學段之間的體驗活動內容,力求前后銜接、序列清晰,形成一體化、貫通式的總布局。三要依據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體驗周”活動。四要明確不同學段職業體驗活動側重點。小學階段側重于職業感知,引導學生發現并了解自身的興趣愛好,形成基本的職業自我認知,初步培育職業興趣。初中階段側重于職業認知,初步培養學生的職業內涵認知、職業情境認知、職業價值認知,拓展職業自我認知,形成平等開放的職業觀,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明確職業意向。高中階段側重于職業生涯規劃,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生涯教育活動,讓學生正確認識專業、職業、個人、社會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的職業自我認識,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生涯決策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建設好職業體驗師資隊伍。職業體驗師資隊伍是職業體驗教育的前提,也是做實職業體驗教育的保證。相對于其他序列的師資隊伍,職業體驗師資目前基本處于空缺狀態,必須提升理念、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努力創新,花大氣力建設好。一要認識到新時代職業體驗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鼓勵現有教師積極參與職業體驗教育。二要出臺相關政策,將職業體驗師資隊伍管理納入當地教育師資管理體系,保證在工資待遇、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能同等對待,為職業體驗師資隊伍的穩定與發展夯實基礎。三要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職業體驗師資隊伍,聘請具有相關職業背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學生家長擔任兼職教師。四要重視和加強職業體驗師資的培養、培訓工作。鼓勵綜合類、師范類高等院校開設職業體驗教育相關專業,做好職業體驗師資的職前教育工作;建立健全職業體驗師資職后定期培訓機制,不斷提升教師職業體驗教育的專業能力。

三、職業體驗教育的保障機制

職業體驗教育是江蘇省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新時代強化勞動教育要求而作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目前基礎較為薄弱,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比較多,必須依據《指導意見》建設好職業體驗教育的保障機制。

第一,加強統籌協調。職業體驗教育涉及教育教學實踐等諸多環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一要提高認知,采取切實措施加強領導,以職業體驗教育為抓手,深化教育內涵發展,夯實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基礎。二要著眼整體,通盤謀劃,系統架構,合理分工,建構設區市域內中小學和職業院校相互配合、錯位發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機制。三要依據職業體驗教育需要,加強市縣屬地統籌,核算好師資編制,預算好專項經費,建立好工作制度,安排好相關課程,建設好體驗場所,落實好體驗設施。四要引導各級教研部門加強職業體驗課程實施的示范引領;出臺相關舉措,激勵廣大教師研發職業體驗課程、參與指導、主動創新的積極性。

第二,列入課程計劃。中小學和職業院校要從確保職業體驗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做好相應工作。一要完善課程體系,將職業體驗課程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相關課程體系,實現職業體驗課程與原有相關課程的有機統一。二要落實好課時。中小學要按必修課要求,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課時。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新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其中安排到職業體驗中心開展綜合實踐的次數,小學(3年級以上)不少于10次,初高中分別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課時。三要強化職業體驗組織工作。中小學要組織好學生選擇職業體驗課程、參觀職業體驗中心,保證參與人數,安排好相關費用。四要高度重視職業體驗課程建設。職業院校要將其作為擴大職業教育影響力的有力抓手,精心設計,周密安排,選好師資,備好費用,保證職業體驗課程有序實施。

第三,強化標準引領。標準是質量建設的基礎,更是質量提升的保證。為將職業體驗教育實施到位,省教育廳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江蘇省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建設參考目錄》和《江蘇省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建設標準(試行)》。各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須依據省建設標準制定市建設標準,指導本地區職業院校和中小學實施職業體驗教育,并定期組織開展市級職業體驗中心認定工作。省教育廳將在市級評審認定的基礎上,適時開展省級職業體驗中心認定工作,并對通過認定的項目學校在省級相關創建項目中予以優先支持。

第四,加強督導評價。為保證職業體驗教育有序實施,省教育廳將組建職業體驗教育專家指導組對各地職業體驗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職業體驗教育開展情況列入教育督導檢查內容,依據效果做好總結、宣傳、推廣、表彰和獎勵工作。中小學要建立包括職業體驗教育在內的學生綜合實踐評價制度,將職業體驗具體情況和相關佐證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這些舉措將激發中小學校投入職業體驗教育的積極性;激勵中小學生熱愛勞動、勤于動手,積極參與職業體驗;改變教育評價“唯分數”的現象,將“育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使命。

四、職業體驗教育的實施重點

職業體驗教育是新時代江蘇深化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舉措,要保證成效,必須從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要求出發,基于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在堅持原則、明確目標、鎖牢任務、做好保障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強化實施。

第一,把握政策,領會好職業體驗教育的內涵特質。職業體驗教育的重點在于崗位體驗,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感覺職業、認知職業。一要圍繞中小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安排課程、設計活動。通過體驗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引導其認知職業,形成職業傾向,是實施職業體驗教育的直接目的,在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無論是課程安排還是活動設計,既要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基礎、能力基礎,又要考慮同一學段體驗活動的多樣性、體驗項目的可選擇性,能夠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體驗項目。二要以職業體驗為重點,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職業體驗教育重在參與職業活動,落腳于學生的動手實踐。中小學在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時,要考慮到課程教學內容與到職業體驗中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一致性,和學生自我選擇的職業體驗課程相呼應;職業院校在設計職業體驗課程時,要注意與中小學所開展的相關勞動課程相對應,致力于將中小學生在勞動課程學習時所形成的“知”轉換為職業體驗中心的“行”,通過“做”的實踐豐富課程學習所形成的“知”。三要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又注重堅持教育的共性。雖然職業體驗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但不能忽視職業體驗教育的共性要求。加強職業體驗教育,其核心目的在于通過職業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無論是中小學還是職業院校,職業體驗教育不能只關注興趣的誘發、形式的活潑、內容的豐富,而忘記教育的初衷。

第二,明確職責,落實好不同工作主體的相關任務。參與職業體驗教育的工作主體主要有三個部分,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普通中小學和職業院校。三者具有不同的任務,從不同側面服務于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

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來說,其任務主要是統籌協調、頂層設計、資源落實、條件建設、督導檢查、考核激勵。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做好六項工作。一是加強對職業體驗教育的領導,組織制定區域職業體驗教育規劃,合理分工轄區學校職業體驗教育重點任務。二是按照開放共享原則,建立區域內職業體驗教育共建共享機制。三是因地制宜建造好職業體驗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支持和幫助學校建設好職業體驗師資隊伍。五是通過制度建設,安排好經費,完善好條件。六是做好職業體驗教育的督導、檢查、考核、激勵工作。

中小學是職業體驗教育的主要工作主體。依據《指導意見》,要做好六項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包括職業體驗課程在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按要求落實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課時。二是按不同學段職業體驗主題,設計好職業體驗活動,引導學生選擇職業體驗課程。三是做好與職業體驗中心的對接工作,合理安排職業體驗時間,保證次數,把握強度。四是多措并舉,建設和管理好職業體驗師資隊伍。五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確保職業體驗活動規范有序,安全無事故。六是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職業體驗活動。

職業院校也是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的工作主體。依據《指導意見》,職業院校要主動向中小學開放職業教育資源,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深入做好區域內中小學調研工作,主動對接中小學的職業體驗教育。二是立足學校專業特色,按學段和相關要求建設好職業體驗課程,并配備好相關教師。三是主動申請,積極參與職業體驗中心建設。四是做好所對接的中小學來校參觀、進行職業體驗的相關服務工作。

第三,積極探索,在實踐中深化職業體驗教育。職業體驗教育是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形式,但不是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全部。深化中小學勞動教育,必須以職業體驗教育為主要抓手。一要將職業體驗教育融入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職業體驗教育不是獨立于勞動教育之外的另外一種教育,而是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勞動教育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完整體系,涉及勞動教育目標的確立、內容的確定、方式的選擇、空間的打造、效果的評價等諸多環節,職業體驗教育應融入勞動教育體系之中,并以此為引領,將崗位體驗落到實處。通過目標設置,引領學生了解職業、認知社會;通過內容確立,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家庭勞動、職業勞動、公益性服務勞動;通過方式選擇,牢固確立動手實踐的基本準則;通過空間打造,致力于標準化職業體驗中心建設;通過教育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勞動的快樂,實現教育效應最大化。二要將職業體驗教育融入中小學教書育人全過程。以職業體驗教育為引領的勞動教育是影響新時代中小學生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的決定性因素,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成效。中小學教書育人工作涉及學科教學工作、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社團活動、體育教學、藝術教學等諸多方面,要能真正實現高質量育人的目的,必須改變“五育”割裂的現象,牢牢抓住以職業體驗教育為核心的勞動教育這根主線,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將職業體驗教育貫穿于中小學生理想的建構、品質的提升、人格的塑造、知識的學習、身體的鍛煉和情感的培養之中。三要將職業體驗教育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全過程。職業體驗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職業、培養學生職業興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職業體驗,幫助學生認知職業、認知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確立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不分貴賤,讓學生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鼓勵學生甘于吃苦、誠實勞動,勤于實踐、樂于動手,提升素質、拓寬境界,攻堅克難、學好功課,積極思考、勇于創新;培養學生滿足自身生存發展需要的勞動能力、發展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無論是職業體驗課程建設,還是職業體驗活動設計,都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致力于讓學生通過職業體驗、勞動體味,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對社會的奉獻、對人民的情感、對法紀的遵守、對合作的理解、對他人的關愛、對成果的尊重,筑牢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5篇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在群體動力學研究中首創的方法。他將個人行為的“場理論”應用于群體行為的研究,提出了“群體動力學”的理論。在他看來,行動研究代表了實驗與應用研究之間的關系。行動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弄清某種教育作用對實際的教育過程產生的效果,并對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評價,用以改進實踐活動。這可以看出其著眼點在于改善實踐活動。目前,教育心理學、組織管理等研究領域引入此法,用來探討改進教育方法和改革評定方法。行動研究法與那種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對象不受研究者或實驗事態影響的傳統研究方法的區別,在于共同參與,即由研究者和行動過程的實踐者結成一體,共同組成課題組,共同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在實踐活動的進程中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評價或有新的發現、再計劃、再實施、再評價或發現……的方式不斷進行。

二、 行動研究的定義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

三、行動研究的類型和適用范圍

行動研究的類型大體上有兩種,一是獨立進行的行動研究, 二是聯合性的行動研究。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分別為:單個教師的行動研究;協作性的行動研究(理論工作者與教師合作);學校范圍內的聯合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的適用范圍主要是適用于教育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的研究, 單個教師的行動研究的特點是規模小,研究問題范圍窄,具體易于實施,但力量單薄,很難從事深入的、細致的、說服力強的研究。協作性行動研究的特點是可以發揮多個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論的指導方面較欠缺。

學校范圍內的聯合行動研究是專業研究人員、教師、政府部門、學校行政領導等組成的較為成熟的研究隊伍從事研究。這是較為理想的行動研究,它的特點是有專業人員參與,有較強的理論指導,研究力量大,充分的發揮領導、教師、研究人員的作用。

行動研究的適用范圍主要是適用于教育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的研究,以及中小規模而不是宏觀的實際研究。針對教育的實際情境而進行,從實際中來又回到實際中去。具體表現為:課堂教學研究將改革措施實施于教學過程;對課程進行中小規模的改革研究;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提供新的技術和方法;學校管理評價;對已確診的問題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難學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為的嬌正,環境因素的變革等。

四、 行動研究法的特征

(一) 以解決問題,改進實踐為目的。 從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可見:預診在于發現實踐中的問題。行動階段在于解決問題、改進實踐。

(二)研究與行動相結合。行動研究的過程是研究進行的過程同時也是行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進行,揚長避短。 行動研究要求教師運用理論,系統的反思自己的實踐,要求研究者深入實際.從實際中發現問題。并直接參與從計劃到評價實際工作的過程,與教師一起研究他們面臨的問題。所以行動研究以相互參與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與教師之間架起了橋梁,使之共同合作揚長避短。

(四)行動研究具有一個不斷展開的螺旋過程。 從行動研究的框架中可見第一個循環完了之后,進入第二個循環,從而使行動研究的整個過程構成一個不斷上升的螺旋過程。

五、行動研究的優點和局限

(一)行動研究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

1、適應性和靈活性

行動研究簡便易行,較適合于沒有接受過嚴格教育測量和教育實驗訓練的中小學教師采用。行動研究容許邊行動邊調整方案,不斷修改,經過實際診斷,增加或取消子目標。實驗條件的控制比較松緩,注重實際的教育環境,較有利于在教育這樣復雜的研究現象和領域內進行。

2、評價的持續性和反饋及時性

行動研究強調評價的持續性即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整個研究過程。 反饋的及時性從兩個方面看:一是及時反饋總結。使教育實踐與科學研究處于一動態結合與反饋中。二是一旦發現較為肯定的結果,便立即反饋到教育實踐中去。

3、較強的實踐性與參與性

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緊密聯系。教育研究緊緊圍繞著學校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行動。 參與性體現在典型的行動研究中,研究人員由專職研究人員、行政領導和第一線教師聯合構成,研究人員直接或間接參予方案的實施.

4、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使用

在較成功的行動研究中,可匯集多種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動研究法應是多種科學研究方法的靈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動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動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現:由于其非正規性而缺少科學的嚴密性,在實際研究中,不可能嚴密控制條件,其結果的準確性、可*性不夠

六、行動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驟和程序要點

行動研究法產生以來,人們除了公認行動研究法是一種擴展的螺旋式結構外,對于實施的具體步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現在介紹以下兩種行動研究的模式:

(一)四環節( 四階段)模式: 即計劃--行動--考察--反思

四個循環階段。 "計劃"是行動研究的第一個環節。計劃應以所發現的大量事實和調查研究為前提。它始于解決問題的需要和設想,設想是行動研究者(行動者和研究者)對問題的認識,以及他們掌握的有助于解決問題的知識、理論、方法、技術和各種條件的綜合;設想還包含了行動研究的計劃。"計劃"包括總體計劃和每一個具體行動步驟的設計方案,特別重視計劃中的第

一、二步行動。

"行動"即實施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的執行和實施具有靈活性。隨著研究者對問題認識的逐漸明確,以及行動過程中各種信息及時的反饋,不斷吸取參與者的評價和建議,對已制定的計劃可在實施中修改和調整。行動是不斷調整的。

"考察"是第三個環節??疾靸热萦校阂皇切袆颖尘耙蛩匾约坝绊懶袆拥囊蛩?。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 "反思"是第四個環節。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

(二)六步驟模式具體步驟為

預診--收集資料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1.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占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3.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4.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勞動教育研究現狀范文第6篇

摘   要:學校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勞動教育;特色教育

為了落實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加強學校勞動教育建設的文件精神,同時進一步提高我校辦學品味和辦學特色,學校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特色目標,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不足,以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為切入口,創造性地把課堂教學和勞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生帶進田間和生活,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過程和樂趣。通過勞動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整合學校教育資源,打造學??茖W、規范勞動教育基地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發整合勞動教育資源,讓學生有全面發展的機會,學校在運動場旁邊一塊空地開辟了“勞動綜合實踐基地”,積極爭取社會各界資金、技術的支持,使我們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逐步走向科學、規范,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如何利用勞動實踐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勞動觀念,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我們創建勞動實踐基地的初衷。學校把勞動教育基地依據班級劃分區域,以一畦一畦作為班級種植地,以種植各季蔬菜、瓜果為主。每學期初,學生們在班主任老師和家委會成員的帶領下來到自己班級區域的園地進行種植,定期給秧苗澆水、施肥、拔雜草,細心觀察秧苗的變化,并做好相關記錄,寫觀察日記等。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勞動成果帶來的歡樂,享受一起勞動的喜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過去的一年,學校按照“一個依托,一個結合”的思路(即以勞動實踐基地為依托,將勞動基地與學科教學建設相結合)扎扎實實深化和創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勞動基地的育人功能,將勞動基地作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平臺。

二、堅持發展學校剪紙教育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使孩子們變得心靈手巧,這就是學校堅持剪紙教學的最大感受。

自1997年起,學校就開始了剪紙特色教育的研究,學校組建剪紙團隊,開發剪紙校本課程,還成立了剪紙社團,每學期都制訂學校剪紙教育特色項目的實施方案,并將它列入每年的學校工作計劃中。

學?,F有專職剪紙特色教師2人,兼職教師4人,為提升剪紙特色教師的素質,學校每年進行剪紙教師校本培訓,并多次參加各級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同時,根據剪紙特色教育發展的需求,學校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多次邀請知名剪紙藝術家臧文杰老師來校指導,作為學校剪紙特色發展的外在力量支撐。

通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學校出版了剪紙校本教材,舉辦了多屆小學生現場剪紙比賽,還創作了家鄉文化系列、賀新春系列、孝敬教育系列、紅色剪紙系列、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等系列剪紙精品。此外,學校剪紙社團多次參加各級各類組織舉辦的現場會展示活動,在2020年還參加了在城陽二中舉辦的“全國勞動教育現場會”的勞動技能現場展示活動,成為現場會的一個亮點,展現了學校剪紙社團的風采。特別在今年建黨100周年來臨之際,學校剪紙社團經過精心準備,選取建黨百年歷程中重要歷史節點創作出的14幅主題作品,組成的20多米的長卷,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一致好評。社會影響日漸擴大。

三、依托校內外教育平臺,拓寬勞動教育資源

加強學校勞動教育?,F在很多學生在家基本上是不勞動,對勞動知識基本上一竅不通,更談不上能力,在校內我們通過勞動教育,增加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勞動能力。根據學校勞動課程的安排,在上勞動課時候,班主任親手教學生打掃教室、整理課桌、整理書包、疊被、拖地、規范戴紅領巾等,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學生掌握這些生活技能,我們發現學生在常規性勞動方面得到了明顯提高,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

加強家庭勞動教育。學校根據《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有關要求,明確要求學生在家里勞動方面要做到“三主動”:主動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主動整理自己房間的物品;主動講究用眼衛生,少看電子產品。通過小學生素質發展評價成績記錄反饋到學校,學生在校的勞動情況也由此表反映給家長,以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將學校勞動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加強社會勞動教育。學校充分挖掘社會的教育功能,每學期都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敬老院”,參加“植樹造林”,化身“社區志愿者”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增加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道德觀,樹立學生正確社會核心價值觀。

下一步,學校會不斷加強學生勞動教育,拓展勞動教育資源,堅持勞動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有益的勞動活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上一篇:土木工程預算范文下一篇:張愛玲語錄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